爱国主义教学

2024-10-23

爱国主义教学(共10篇)

1.爱国主义教学 篇一

对联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

四川省凉山州民族中学 刘建国

对联,通常称对子,又叫楹联,它是由古代的“桃符”演变而来的。作为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对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在历史教学中引入具有史学价值的对联(姑且称之为“历史对联”),探讨对联教学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是很有必要的。历史课(特别是中国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本文拟结合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就此谈点粗浅看法。

一、历史对联,是揭示近百年来中华民族惨遭外来侵略、宰割这一悲剧性画面,激发学生仇恨侵略者,发奋自强的好材料。

如有这样两联:

1、不言而喻;一目了然。

2、许多豪杰;如此江山。

第1联是揭示帝国主义瓜分狂潮的《时局图》题图联,联语将十九世纪末遭受列强瓜分,凌辱后中国社会图景简洁地反映了出来。第2联则以反语形式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帝国主义扶持下,军阀之间混战连年,山河破碎、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作了讽刺性的描绘。课堂上,教师若能联系史实并辅以沉痛而有感染力的讲述,不难使学生有如临其境之感。

再看一联:

蚕食鲸吞,举国不胜今昔感; 鹰临虎视,惊心莫作画图看。

此联是对1935年《何梅协定》订立,日本帝国主义步步紧逼,图谋灭亡中国,中华民族严重危机这一历史危局的形象刻画。运用此联讲述,能充分展示出这一危局,深刻理解北平学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一悲呼纳喊,痛感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恶。

近百年以来的历史,是一部血迹斑斑的历史,是一部令人心酸的挨打史。标榜“文明”的西方资本主义强盗,在中国土地上干尽了践踏人间一切人道和文明的恶事。这部历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素材,在教学中以历史对联来充分利用,有助于激起自强的信念,在刻骨铭心的记忆中倍加珍惜今天,倍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历史对联,是鞭笞投降卖国,讴歌自强爱国,使学生在美丑善恶的鉴别中陶冶爱国的好材料。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造成了中华民族一次又一次的危机。面对国家危亡,是卖国还是爱国,在近现代史舞台上,民族败类和民族英雄两种形象的对照十分鲜明,美丑善恶的对比极深入刻。

1、今日幸颐和,明日幸海子,几忘曾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全枯,只顾一人庆有;五十割云南,六旬割台湾,此时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

2、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3、宁赠友邦;不与家奴。

这是慈禧太后奢侈腐朽,置国计民生于不顾,放手卖国的罪恶史。

1、戊戌八月,戊申十月;

我佛今年,我公明年。

2、袁世凯千古;民国万岁。(意为“袁世凯”对不起“民国”)这是国人对袁世凯出卖维新变法,窃取资产阶级革命果实,出卖民族利益以复辟帝制等罪恶行径的讽刺和揭露。

1、民国万税;天下太贫。

2、自古未闻粪有税;如今只剩庇无捐。头可断,身可杀,民族斗争不可屈; 将非骄,卒非惰,外交妥协岂非忧。这是蒋介石对人民实行法西斯专制统治,苛捐杂税搞得民不堪命,社会贫困的罪恶和中国人民对蒋介石政府实行妥协外交,消极抗日的极度不满和忧虑。

昔有盖世(谐“该死”音)之德; 今有罕见(谐“汉奸”音)之才。

这是对叛国投敌,认贼作父的汪精卫大胆而巧妙的唾骂。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中国反动统治者的对内残酷剥削压迫,对外投降卖国,是将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两股反动势力。但是,富有顽强斗志和自强心理的中国人民并没有沦亡,而是毅然决然地肩负起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历史使命。

1、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

相率中原豪杰不我河山。

2、诛杀胡虏开天国;斩尽妖魔定太平。

这是太平天国英雄儿女们“还我河山”的疾呼怒吼,是推翻封建统治,建立太平天国理想社会的信心、愿望。

视而梦梦,天胡此醉; 于是处处,人亦有言。这是维新志士谭嗣同不忍祖国沉疴负身,甘以热血唤醒“醉梦”中的同胞的英雄气慨和凌云之志。

巍巍肝胆女儿,有志复仇能动石; 衮衮须眉男子,无人倡义敢排满。

这是巾帼英雄秋瑾“心比男儿烈”的自强意识,是这位女革命家“革命排满”,力挽乾坤的宏大抱负。

死;生。

这是“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寇加紧侵华,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中国人民“宁肯站着死;不愿倒着生”,不甘做亡国奴的自强不屈精神。

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威武不屈的人民。在近现代历史上,有多少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杀身成仁、报国捐躯。和反动统治者的投降卖国相比,这是何等美善,何等悲壮啊?“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教学中,运用对联帮助学生回顾历史,有助于使学生在强烈的对衬中生愤恨、生崇敬,在美丑善恶的鉴别中陶冶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感。

三、历史对联,是颂扬人民斗争业绩,赞美爱国主义者高尚的道德情操,鼓舞、激励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刻苦攻读的好材料。

近代中国人民的斗争,无论是太平天国革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还是辛亥革命,最终都失败了。但是爱国先驱们在失败中求索,在长袒待旦的中国,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令人感奋的可贵的献身精神,而且创基立业,推动着历史车轮前进。请看反映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对联:

1、百折不挠,十七次铁血精神,始有去年今日;

一笔勾尽,四千年帝王历史,才成民主共和。

2、树弱小民族解放先声,列宁而还,公真健者;

与帝国主义奋斗救世,斯人已往,谁其嗣之。

第1联为黄兴所题。联语以一个革命者的亲身经历、体验,反映了辛亥革命艰苦曲折的道路,歌颂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一伟大历史功绩。第2联是柳亚子先生为孙中山所题挽联。联语中肯地对孙中山进行了评价,充分肯定了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历史上卓越的贡献和不可泯灭的功绩。

在中国革命史上,爱国先驱者们之所以能为祖国奋斗一生,赤心报国,综观历史,不难看到,是因为他们都有一颗爱国之心,正是这种爱国热诚,使他们奋起救亡,走向了革命。这颗爱国心,这种爱国主义热诚,已铸入我们民族的自强精神之中,成了民族的宝贵财富,成了中国的脊梁。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份财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感。

1、求通民情;愿闻己过。

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这是民族英雄林则徐博大的胸怀、刚直的气慨。宁捐躯以殉国;不隐忍以偷生。

这是太平天国领袖之一洪仁玎被俘就义前宁死不屈的自白。

1、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偿。

2、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此两联皆出自孙中山先生之手。它反映了革命者那种百折不挠、斗争到底的顽强斗志,也体现了孙中山为首的革命者之间甘苦共偿、风雨同舟,相互支持、信任的优良品质和伟大情怀。

浮舟沧海;立马昆仑。

这是青少年时代周恩来同志矢志报国的伟大抱负和跃马横刀的英雄气慨。

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

这是毛泽东同志早年作的一联。联语向我们展现了这位伟人青年时代伟大的气魄和必胜的信念。

乌申斯基讲:爱国主义“是人的一种强烈的情感”。这种情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的优良品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课的一大任务。历史教师应采取各种手段(包括运用对联教学),挖掘教材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历史课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2.爱国主义教学 篇二

作为小学教学中的课程之一,小学品社课程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要给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也在于其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在小学品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小学品社课程德育教学的作用,尤其是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地位。

在教育教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一个突出的地位,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认真贯彻落实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之一。

我们所说的爱国主义教育指的是,公民对于自己祖国深厚和由衷的热爱之情,这个情感的养成,是建立在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基础上的。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品社教师要立足于小学品社课程,做好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去。

二、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认识到重要性

教师是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因此教师首先要从意识领域认识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的核心之一,在小学教学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名小学品社教师,要加强自身理论道德意识的修养,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更好的发挥教师的教育作用,提升理论水平,建议一线小学品社教师在教学、备课之余多多阅读理论方面的著作,紧跟时代的潮流与趋势。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更加有利于课堂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同时教师也应该密切联系实际,联系国家重要的时政热点,让学生感受到最及时的国事,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才是与时俱进的教育。

三、重视校园环境熏陶,建立浓厚的爱国氛围

在小学品社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应该进行校园环境的建设。

首先,通过教师的黑板报、学校走廊橱窗等,宣传爱国主义精神。虽然,有些内容并不是思品课程教学的内容,但是教师可以与班主任的工作以及学校工作相结合,在学校走廊橱窗内容选择上,以及班级黑板报的建设上与思品教学的一些内容相结合,这样多管齐下,既有利于学生的教育,也有利于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的贯彻落实。

其次,多开展爱国主义精神的小活动。思品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重要的日子,比如国庆节、党的生日以及建军节等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开展小范围的歌咏比赛,朗读比赛和小作文比赛等,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氛围。

第三,要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给学生起了榜样的力量,如果教师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学生的激励意义更加明显。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模仿性比较强,教师的言谈举止都会影响到学生,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注意。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都要从自身进行要求,让学生以自己的教师为榜样,把爱国贯彻到生活与学习的每一个细节中去。

四、处理好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现在的一些孩子从小生活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中,而且有些孩子是家里的独生子女,这样的孩子大多都比较自我,想问题和做事情都要从自身出发。因此,他们的自我意识比较强,在爱国主义精神的贯彻上,这是一个障碍。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就要引导学生处理好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明确,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是个人利益实现的基础条件,虽然,个人利益看似和自身的幸福生活联系密切,但是如果没有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作为保障,个人的利益也不能有效地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品社教师不能仅仅给学生贯彻一些空洞的理论,更应该在给学生在说明道理的同时,给学生讲解一些言之有物的实例。比如在讲解国家、个人的关系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讲新中国的成立,是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五、通过亲身爱国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空洞的理论,容易让学生对知识形成疲劳,也不利于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

第一,给学生创造一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比如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许多学生对每个节日的由来典故可能并不是十分的清楚,在讲解“端午节”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贯彻爱国主义情怀,讲有关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可以让学生回家自己动手包粽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引导学生多参加送爱心、送关怀的活动,我们身边有一些爱国的老军人,他们曾经在抗日战场或者抗美援朝战争的过程中奉献过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由于各种原因,可能这些老人晚年过着比较孤独和清苦的生活。思品教师可以利用思品课程的教学,开展实践活动,让思品课程走出课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给这些老人们送爱心,送关怀,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第三,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周恩来总理年轻时曾经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虽然我们不一定让学生树立如此远大的理想,但是也应该让学生树立为祖国奋斗的崇高理想,并且教育学生,为祖国奋斗并不一定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儿,而是要认识到自己与国家的关系,如果能够做好身边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儿,也是在为祖国做贡献。因此,在思品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做好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为将来为祖国多做贡献做准备。

3.通过历史教学 培养爱国主义 篇三

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有着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有世界闻名的四大发明;有伟大的万里长城;也有碧波千里的南北大运河;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通过向学生进行祖国悠久历史和辉煌灿烂文化传统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节。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和气节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诸如卓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久不衰执着追求的完美的精神气质。“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这又是一切爱国科学家的心声。新中国刚成立时,一批留学国外科学家纷纷回归祖国,要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钱学森面对美国方面的关押、软禁、监视,毫不动摇;华罗庚放弃在美国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谢绝英国老师让他攻下博士学位再回国的劝告;钱三强更是冒着生命危险……

三、进行忠于祖国,维护祖国尊严和统一的爱国教育

在学习近代史时,每每学到腐朽、软弱的清政府在遭受列强的欺凌后,又是割地、又是赔款,学生们都会对这样一个政府感到羞耻。在讲到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时,共产党人高瞻远瞩,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维护了祖国统一。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党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以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高瞻远瞩地提出对台湾、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的构想:目前香港、澳门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四、以史为鉴,对学生进行竞争和忧患意识教育

现在的初中生,不善于与人合作,缺乏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观察:大凡每一个朝代开国君主都能励精图治,使其统治下的封建王朝出现兴盛局面。其原因在于他们知道江山来之不易,只有励精图治,才能使其统治长治久安。而每一个朝代后期,统治者大都贪图享乐,政治腐败,最终灭亡。学生明白这些道理后,再引导他们思考: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如不具备新形势下的综合素质,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肯定受到淘汰。那么怎样才能避免遭到淘汰呢?学生自然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可见,这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4.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篇四

摘 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学科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是历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中学历史教学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通过对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的分析,探讨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弄清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希望能对中学历史教育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历史教学;爱国主义教育;地位和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061-01

历史课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史学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中学历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和为祖国献身的精神,并且将这种精神转化为奋发学习以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运用比较法

一是中外对比,即将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发明创造,放在整个世界历史范围内进行比较,进一步阐明其地位和贡献。例如,在中国古代史的讲述中,教师在讲到“造纸术”的发明时,除了介绍造纸术发明的经过及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外,还要拿出中国和外国最早出现的造纸厂造纸的时间进行对比。在中国,蔡伦于公元105年便造出了当时世界上“精美”的纸张,而在欧洲,直到公元1150年才在西班牙的沙提法出现了第一个造纸厂,比中国晚1045年。通过这样的比较,使学生明确我国造纸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二是正反历史人物的对比,即将不同阶级或阶层和社会势力的代表人物在爱国与卖国、革命与反动、进步与落后等重大问题上的思想言行进行比较,烘托出爱国者的高风亮节和卖国者及奸臣贼子的丑恶脸嘴。例如:在讲到“岳飞抗金”一目时,教师除了叙述岳飞精忠报国、英勇抗金的英雄业绩外,还必须揭露出赵构、秦桧投降卖国的丑恶灵魂和残害忠良的可耻罪行,以突出岳飞爱国的高尚品质。通过这样的比较,使学生能够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从而学习爱国者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以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爱憎分明的感情,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二、对史实的始末进行生动形象的介绍

具体而生动形象的介绍史实的始末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教学方法,而播放历史影片又是最为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之一,同时,观看历史影片也是学生们的兴趣所在。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在多媒体教学中适当播放电影片段。例如,讲中国近代史中《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教师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讲到“黄海战役”时,教师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邓世昌等爱国官兵英勇战斗、与舰同沉的片断,让邓世昌等爱国官兵为国家为民族英勇捐躯的壮烈场面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们了解到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而英勇斗争的崇高精神,以此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又如,在讲到一二九运动时,教师除了详尽的叙述运动的经过外,还必须得对爱国学生顶着大刀木棒和迎着皮鞭,振臂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等这些细节进行生动的讲述。让学生了解到革命前辈们为反对外来侵略和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浴血奋斗的精神,进而学习他们的英雄行为和高尚品质,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图强。

三、充分利用乡土史料进行乡土史教学

乡土历史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挖掘和利用乡土史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和认识上受到正确的教育和培养。

乡土史教学是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知道,国与家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一个人在认识上是先熟悉家人及至家乡,再逐步扩大到了解国家,因此,爱家乡是爱祖国的起点,爱祖国是从爱家乡的情感中萌发并得以升华的。在我们祖国的各个地区,都有着我们的祖先洒下的血汗和创建的劳动成果以及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乡土史料在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先辈在历史上对家乡、对祖国的贡献,了解到家乡人民在历史上辛勤劳动和英勇斗争的业绩,进一步体会到家乡的可爱和祖国的伟大。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历史课外活动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组织形式之一,是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推出的一种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的开展历史课外活动,使学生在主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教学中的课外活动形式多样,有参观访问、专题报告会、历史知识竞赛、办小报或墙报、文艺活动等。例如,在学到遵义会议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遗址等。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调查访问老红军、老干部等,使学生直接接触到真人和实物,直接获得感性认识,这就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如,在讲中国古代史的时候,教师可以举办一次办小报或墙报的历史活动。其中重点开设“中国历史上的世界之最”、“著名历史人物评析”等栏目,集全体学生的智慧,把历史小报或墙报办成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园地。

5.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探索 篇五

历史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学科,历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 ,历史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责无傍贷的。近几年来,我校历史科组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 主义教育作了一些探索,主要的做法是:

一、统一思想,明确内涵,有的放矢。我校历史科组教师有一段时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意识淡薄 ,认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学校领导、班主任和政治教师的责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重视历史 知识教育和教学,没有认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针对这种情况,历史科组首先组织本科组教师反复学习江总书记给国家教委领导同志的信,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及中共中央关于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 纲要》的通知。经过学习,老师们统一了思想,达到了共识,一致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和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共同基础,是 全社会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因此,深深地感到承担这项工程既无限光荣又责任重大,决心把爱国主义教育渗 透在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爱国主义教育的题材非常广泛,包罗万象,历史教学却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作为历史教师必须明确 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内容,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江总书记曾经指出,“爱国主 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我校历史科组教师经过学习研究 之后,认为当今爱国主义教育应突出:①加强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 ②加强祖国四个现代化的教育;③加强改革开放的教育;④加强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教育;⑤加强促进祖国 统一事业的教育。认识明确后,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紧扣课本内容突出上述几方面的教育。如讲述清朝前期 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击败沙俄对我黑龙江流域的侵略,平定噶尔丹分裂势力和大小和卓的叛乱 ,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等等,我们都突出地引导学生明确:这些都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利益的历史事实,是中 华民族历史的进步,今天我们同样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利益,这是爱国之举。

二、明确目标,制定计划,进行系列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很广泛,必须明确目标,制定计划,进行系 列教育,持之以恒,才能完成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工程。我们历史科组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经过研究制定了爱 国主义系列教育的计划,主要内容是:①初一级主要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②初二级主要进行中华民 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③初三级主要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教育;④高一级主要进行中国国 情和民族团结教育;⑤高二级主要进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⑥高三级主要进行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 以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教育。我们制定这些爱国主义系列教育计划,一方面考虑中学生年龄的特 点,另一方也考虑到各年级教材结合的可行性。同时,我们要求各年级历史任课教师要在备课教案本中具体地 反映出爱国主义系列教育的目标计划,并在教课过程中实施。

通过历史节日,开展形式生动活泼的系列专题教育。如每年的“五・四”纪念日,我们都以《弘扬“五四 ”精神,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奋勇前进》为题进行专题历史讲座,每年的“一二・九”纪念日,我们又以《高 举爱国主义旗帜,弘扬“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精神》为题进行专题历史讲座。虽然每次历史专题讲座的课 题不变,但内容却不断补充更新,同时每次历史专题讲座都让一些“历史尖子”学生进行补充发言或谈自己听 讲座的感受。每次历史专题讲座会之后,我们还让学生写学习心得,出版墙报,从而反复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 热情。

我们还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愉快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如在初一级组织 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历史故事会”,在初二级组织以赞颂民族英雄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会”,在高一级组织 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主内容的“历史知识抢答竞赛会”等等,都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此外,我们还在全校举办了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中国历史大观园”,让学生通过热闹的游园活动,在欢乐的 气氛中愉快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三、紧扣课本,把握历史信息进行教育。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历史信息源源不绝,尤其是在近百年历史中更为突出。在教学中,要把握好最有效的历史信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讲述鸦片战争 历史,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学信息就是林则徐禁烟;讲述甲午中日战争历史,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信息就是 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下令向日本吉野号撞击,中鱼雷沉没,全体官兵壮烈殉国;讲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最有效的 爱国主义教育信息就是孙中山为救国奔波于海内外,奋斗终身,等等。我们在这些最有效的历史信息的教学过 程中,特别把握三个环节:①教师在堂上分析这些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结果和作用;②教师分析后让学生 发表意见,补充与这些历史事件有关的资料;③让学生在课后写小论文,评述这些事件中主要历史人物的爱国 之举。通过上述三个环节的教学活动,由浅入深,逐步对学生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

通过电化教学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积极性的一种教学形式,学 生最乐于接受,教学效果也较好。在讲述中国近代后期文化史的时候,我们把解放前在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取得 优异成绩,解放后拒绝英国优厚待遇的挽留立志回国作出重大贡献的华罗庚的事迹,整理录音后结合讲课播放 给学生听,学生听后非常感到,甚至热泪夺眶,纷纷表示要向华罗庚学习,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决心为实现 祖国四个现代化而勤奋攻读。

“百闻不如一见”,从教育的角度上说,直观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学形式 。当我们讲述甲午中日战争历史时,便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东郊公园参观民族英雄邓世昌的衣冠冢及其石像, 一边参观一边讲述当年邓世昌在抗击日军的海战中,率领致远号全体官兵壮烈殉国的英雄事迹。在场的学生站 在民族英雄邓世昌的石像前肃然起敬,甚至情不自禁地流下激动的热泪。我们讲述抗日战争的`历史时,便组织 学生到沙河镇参观十九路军抗日烈士坟墓纪念碑,一边参观一边讲述当年十九路军奋起抗战为国捐躯的英勇事 迹。在场的学生面对十九路军抗日烈士坟墓纪念碑默默地致哀,离开的时候还留下了悼念的花环。如此利用爱 国主义教育的活动基地进行直观教育,既加深了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又同时对学生深化了爱国主义的 教育,深受学生的欢迎。

爱国主义绝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每时每刻都在实实际际的现实中具体地反映出来,是一个不容否认的 客观存在。因此,我们必须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之古为今用。讲述鸦片战争的历史,我们便 把当年林则徐禁烟和今天的禁毒联系起来,说明两者都是不同时代的爱国之举,其宗旨都是维护中华民族的根 本利益,我们青少年绝不能上当受骗吸毒。讲清朝前期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的历史,我们便把它 和今天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联系起来,说明两者都是为了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国家的统一, 都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进步,我们青少年应该拥护党和政府这一正确的方针,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自己应有 的贡献。

6.爱国主义教学 篇六

爱国主义是国家和民族自强自立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今天,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学校各科教学注意和体现德育,这就不可忽视德育的重要阵地——历史课。但现在许多中小学为了追求升学率,不开历史课;由于缺乏专业教师,即使开课也是由一些“圣贤”(剩闲)人士任教,学生学无所得。这一状况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祖国是在历史长河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而历史正是祖国成长和发展的真实记录。要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感情,就应该指导他们学好历史。知国才能爱国,爱国才能报国。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对伟大祖国无比热爱的深厚感情,来源于对祖国历史的深刻了解,只有清楚地知晓祖国的过去,才能正确认识祖国的现在,也才能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而献身。有些青年学生分不清侵略与反抗、爱国与卖国、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分别,甚至对伟大祖国的感情谈漠,盲目地崇拜西方,一谈起中国摇头叹气,慨叹如何落后,对我们伟大民族的前途丧失信心。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缺乏历史知识,不了解中国在世界古代史时期,曾经有过辉煌的封建文明,不知道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帝国主义欺压中国人民的屈辱史和革命英烈反抗斗争史,不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九百年发展史,更不知道新中国伟大成就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祖国新貌。不了解历史,认识问题必然浮浅和片面。

历史知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历史教师如果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挖掘教材自身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然后有感情地讲述教材感染学生,给学生以教育,就能充分发挥历史课的作用。同时,历史教师还可以再组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如游览、参观名胜古迹,历史博物馆、烈士纪念馆,请老红军讲革命故事,查史迹,访前辈,忆传统。还可以组织学生搞演讲、读书报告会、知识竞赛,使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级代表,爱国主义表现各不相同。如一些地方志上记载的本地“先圣人物”,其实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老师一定要用阶级分析观点,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在人类历史上,爱国主义历来都是评价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衡量每个社会成员道德品质和政治觉悟的起码尺度。对那些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独立和统一,勇于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身的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都应给予高度的赞扬。

比如我在讲到岳飞这位历史人物时,便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岳飞到底是不是民族英雄?岳飞抗金是阻碍历史潮流,还是愚忠保大宋皇帝?通过激烈地讨论和教师的引导,使

用心爱心专心 1

学生懂得,宋金战争是我国历史上各民族统治者之间的战争,金军的烧杀掠夺给人民带来极大灾难,岳飞的抗金阻止了金军南进,保卫了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有利于南方经济的发展,所以岳飞的抗金为人民所支持,也受到历代人民的崇敬。但岳飞不是民族英雄,是抗金名将。通过课堂讨论,提高了学生理解民族英雄这一历史概念的能力。

7.幼儿音乐教学要彰显爱国主义教育 篇七

把思想教育放在第一位, 责任在教师, 即教师有政治嗅觉和时代的敏感, 歌唱内容要选择健康利于婴幼儿成长的歌曲, 迅速反映祖国现实, 反映祖国建设方面的巨大成就。这就要做好教学计划, 有目的性、前瞻性, 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从小懂得爱国就是多做有利于别人的事, 多做有利于国家的事。教学中我按照歌唱内容自己创作儿歌进行歌唱, 如第一学期我的教学内容为: (1) 认识国旗; (2) 认识国徽; (3) 认识首都; (4) 认识工人、农民、解放军、知识分子。

在认识国旗时, 我把国旗放在黑板前让学生观察, 从颜色上让学生叙述, 并编写了儿歌《鲜红的国旗黄色的星》进行歌唱。

火红的颜色黄色的星, 火红的颜色黄色的星,

中间一颗最光明, 四颗小星亮晶晶,

最光明, 最光明, 围绕中间光明的星,

我指指点点数星星, 一颗巨星映彩虹,

一颗两颗三五颗, 一颗两颗三五颗,

颗颗红星映我心。颗颗巨星映彩虹。

教学生唱歌, 写出反映时代的歌词, 丰富了自己的大脑, 本身也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因为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教学生爱国, 教师必须首先学会爱国。学生们唱着自己老师编的歌, 对老师的可信度增强了, 在歌声中感知了国旗的质地图案构成, 达到了认识国旗的教学目标。

在祖国的怀抱中成长, 让幼儿懂得感恩祖国, 我们生长在国旗下, 处在幸福中的心理感受, 而这种感受不是教出来的, 必须付诸生动的活动中去。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地震, 第一时间解放军抢险救灾, 这是认识解放军的最好时机。于是第二天我就利用多媒体, 滚动播出解放军救灾的场面, 指点着画面内容让学生说出解放军的衣着、装饰, 既让幼儿感知解放军的外貌, 也感知解放军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学生们齐唱《国歌》, 有的幼儿竟流出热泪。还有什么比这种感情更炽烈、更真挚的呢?当时感动的我也潸然泪下了。我为玉树而流泪, 为孩子的童心流泪, 孩子看到我流泪, 没有一个不流泪的。歌声停了, 我问孩子们为何而流泪, 他们异口同声, “为解放军流泪, 因为他们的勇敢, 不怕困难, 为玉树人流泪, 因为他们许多人受伤了, 有的还没了父母……”

当学校组织捐款时, 我班吴佳珍同学, 竟捐款人民币100元, 他说要将把这钱给玉树的孩子买笔买本, 早日搬进像我们一样的教室里上课。

不看玉树赈灾的情景, 孩子们也会捐款的, 那是被动的, 触景生情, 孩子们的心与玉树灾区孩子们的心贴得更近了, 对解放军理解更深了。哪里有困难, 哪里就有解放军, 利用情景, 利用活动教学生歌唱, 拓宽了思想教育的路子, 不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感。

8.化学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篇八

关键词:化学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适时渗透

列宁曾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人们对祖国的这种神圣的感情是与他们的共同利益相联系着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几千年来,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现行高中化学教材有着丰富、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因此完全有条件,结合学科的实际,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常常是星星点点的蕴含在各章节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有关化学的发明和创造;建国以来有关化学方面的重要成就;我国蕴藏的较丰富的化学资源;建国以来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国防建设方面的发展情况等等。

一、介绍我国古代化学工艺的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劳动人民有过不少重大发明和创造,对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公元前8000-6000年发明了粗纹棕色陶器。在夏代已能铸铜、炼青铜、酿酒。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早在公元前100-88年的西汉时就已发明,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到公元8世纪时,造纸技术才经中东传入阿拉伯,到12世纪才传入欧洲。我国四大发明之二的黑火药,早在三国时就发明了,北宋真宗时,已制造出了火箭和火炮,13世纪后才传入阿拉伯和欧洲。我国早在公元前6世纪就发明了冶炼生铁技术,公元前4世纪发明了可锻铸铁,公元前3世纪,战国晚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掌握了炼钢技术。我国使用铸铁的时间比欧洲早1900年。距今约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开始制作陶器。到了商代,已出现了原始瓷器。1470年才把我国制陶瓷技术传入意大利的威尼斯。后来欧洲才开始生产瓷器。更值得一提的是,西方把制瓷器的瓷土叫做Kaolin(高岭土,是指江西景德镇高岭的瓷土),把瓷器叫做China更是最好的明证。

通过这些发明创造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化学方面为人类做出了辉煌、卓越的贡献,从而更加

热爱我们的民族,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二、介绍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开阔学生视野,激发爱国热情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不论是在陆地、海洋,还是在山区、平原,都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1.我国的有色金属品种齐全、储量丰富,其中14种主要有色金属的储量均居世界前列。2.我国的煤储量也极其丰富,其储量和生产都居世界第三位。3.我国的钨矿储量、钨产量均居世界首位。铁的储量约是世界储量的四分之一。4.我国的稀土元素储量占世界第一位,而且目前稀土元素的开发生产已形成较大规模,现已经应用到冶金、机械、医药、石油、化工、轻工、电子、玻璃、陶瓷等许多领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更能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矿藏资源,这将有助于调动学生为尽快开发和利用祖国资源而奋发学习的积极性。

三、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化工生产和科技研究的伟大成就及发展前景,培养学生为振兴中华、建设祖国而奋斗的精神

建国以来,我国的化学工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的钢铁产量已从解放时的15.8万吨(居世界26位)上升到1992年的8000万吨以上(居世界第4位);水泥从1988年开始超过2亿吨,连续五年居世界第一;1990年化纤、有色金属产量已居世界第四位。另外在科学技术方面也有许多伟大成就。1965年9月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11月首次合成具有生物活性转移的核糖核酸;70年代合成人造金刚石;80年代制得锗酸铋晶体。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激励他们学好化学,增强把祖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责任感和信心。

四、国内外许多科学家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是激励学生树立爱国情怀、立志学好知识的生动教材

许多中外著名的科学家,他们不仅在学术领域里知识渊博,造诣很深,而且在思想道德方面的表现也十分突出,让人肃然起敬,由衷钦佩。居里夫人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把她发现的两种元素中的一种命名为钋(念pō,为波兰的波的谐音),利用这一事实可对学生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又如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为了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放弃了留在美国工作的优越条件,于1921年毅然决然回国就任天津塘沽永利碱业公司总工程师。他全身心地扑在制碱工艺设备的改进上,最后终于摸索出了索尔维法的各项生产技术。1926年,中国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的万物博览上获得金质奖章,产品不但畅销国内,而且远销日本和东南亚。最难能可贵的是,侯德榜先生毅然将他摸索出的制碱方法写成专著,公诸于世。该书1933年由美国化学会出版,轰动了科学界,被誉为首创的制碱名著,为祖国争得了荣誉。1940年他又完成了新的工艺路线,1943年,这种新的制碱法被世界化学联合会正式命名为“侯氏联合制碱法”。在讲授碱金属这一章内容时,适当穿插侯德榜先生的这些惊人业绩,会对学生产生很好的感染作用,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对科学技术的永恒探索和求知欲望。

在化学教学中,爱国主义素材的有机插入,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和四个现代化建设必胜的信念。

.参考文献:

1. 范杰.化学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2. 范杰.中学化学教学发与实验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9.爱国主义教学 篇九

逯陇刚

近些年,伴随着中国的逐渐强大,与其他国家的摩擦也似乎愈来愈多。有人说:“中国人来了”;有人说:“中国威胁”;有人说“黄岩岛是他们的”;还有人说“钓鱼岛也是他们的”等等。但与此相反,让人担忧的是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物质生活的极大满足却也使一部分人(不乏一些中学生),集体观念淡薄,法制意识弱化,爱国情感缺乏,对国家毫不关心。就此形势,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加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爱国主义教育长期以来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中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相比较其他初中学科,历史教学思想性强,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是中学阶段进行爱国教育的主要“阵地”。由此,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工作,试谈一下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几点看法。

一、感知历史教材,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连续几年初中的各科教材都有一些变化,历史教材也在其列。平常的教学工作加上2012年的国培计划学习,使我明确认识到初中历史教材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例如八年级的两册教材的编写。上册以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开始,再到日本侵华战争;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列强的无耻、残忍,激发学生勿忘国耻的情感。同时在其中详细穿插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黄海大战以身殉国、台儿庄战役、抗日战争胜利自豪感尤然而生,使学生能深刻感受,理解革命先烈的伟大,产生爱国共鸣。下册从新中国成立讲起,全面讲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同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的辉煌成就。从而达到使学生努力读书,树立加入国家现代建设的宏伟目标。所以,感知教材,才能深刻理解爱国主义教育。

二、认识爱国,关注时事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首先,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期,负于了不同的时代特征。爱国主义在中国近代,它是反对侵略,保家卫国;艰苦奋斗,支援抗战;在现代,它是努力工作,投身现代化建设,做好本职工作等。这些都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

其次,关注时事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最近几年,中国与周边的好几个国家摩擦不断;还有大国从中干预。历史教学中都可以加以利用。例如中日钓鱼岛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对整个事件加以说明,让学生寻找有关这一地区的史料,教师以引导,旁敲侧击,加深了学生对保卫国家疆域的理解,让学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再比如:美国干预我国与他国事务。我们可以让学生深入的讨论,寻找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等等;从而通过时事讨论,理解国家与国家之间只有利益的道理。这样我们不仅关注了国家大事,学习了教材知识,也培养了爱国情感。使学生具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多样的教学手段展示爱国主义教育

传统的历史教学,依然是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和情感教育。这与当下的新课改是不相符的。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这就要求教学要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而这恰恰也为我们更好地传达爱国主义教育创造了契机。比如大量的使用多媒体,搜寻一些相关的影像资料,《甲午风云》《火烧圆明园》感受屈辱;《百团大战》《抗美援朝》体验激情;《焦裕禄》《邓稼先》理解伟大。通过这些影像,可以最直观地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又如举行爱国教育班会,在讲完抗美援朝战争后就邱少云,黄继光等先进事迹,展开讨论让学生从自身出发谈感想,说体会,如何爱国。还可以组织编排爱国历史故事,写历史小论文等,即增强学习的乐趣,又进一步让学生感悟了历史,身临其境理解爱国主义。自觉地树立起立志报效祖国,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四、结合当地实际亲近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乍一看,概念很大,好像离我们很远。其实它需要我们结合当地实际。爱家乡就是爱国,国家是由一个一个小地方组成的。我们的家乡就在其中,相应的我们的家乡也成了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最具体的教材。千百年家乡的发展变化,是国家发展变化的缩影。所以教学中我们可以大量的联系当地的历史资源施教,把本来生硬的历史知识,亲切化、熟悉化。这样学生不仅倍感亲切,产生自豪感,也能激起对家乡,祖国的热爱,进一步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美好愿望。

10.爱国主义教学 篇十

宝鸡市太白县咀头小学王晓丽

小学作文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我们要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的同时,在作文教学中自觉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其美好的灵魂。那么,在作文教学这块阵地上,如何有效地寓爱国主义教育于作文教学之中呢?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发兴趣,积累素材。

1、历史回放,积累素材。

在进行爱国主义主题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爱国主义影片,在影片的选择上,应尽量符合小学生的欣赏特点,如《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等等。在观看前,教师可以首先提出一些要求,但不要简单以所谓“观后感”来布置任务,而是以一些趣味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观看,如“潘冬子怎么把盐带过关的?”“张嘎的枪怎么得来的?”影片中敌人的“坏”体现在哪些地方,主人公为获得胜利,进行了怎样的艰苦斗争?在观看后,要求学生以文本形式来回答此类问题,这既是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训练过程,也是思想受教育的过程。

2、结合校、班、队活动,积累素材。

作文教学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作文教学改革的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必须同校、班、队活动紧密结合,才能赢得更多的写作素材,并通过写作训练项目和深化校、班、队活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这个学期,我们学校开展“学雷锋活动月”、“科普环保知识月”、“我为灾区小朋友献爱心”、“弟子规诵读活动”、“法律知识讲座”、植树节等活动,我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这类活动,并组织学生记录下这一活动过程,写下自己的体验与感受。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让他们在参与活动和写作实践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二、创设情境、启动灵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教师可以采用音乐导情的方法,借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活跃课堂生活,使学生“耳悦”、“心悦”,写作兴趣盎然。根据写作主题的需要,教师可以选择相应的音乐气氛,把学生带进写作的美妙景象中,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如在指导学生写关于祖国、雷锋叔叔等主题作文时,可以组织学生学习演唱《我的祖国》、《雷锋之歌》等歌曲,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灵感,增强学生对祖国的形象和雷锋的形象的理解。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写作有了依托,又可以使学生受到爱国歌曲的熏陶。

除此之外,经典的绘画作品往往也能体现作者的思想寄托和感情表达,很好的感染观赏者,从而完成一次心灵的震

撼和影响。因此,在以爱国主义为主题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经典的爱国主义绘画作品,如《百万雄师过大江》《铁人王进喜》等作品,要求学生对场面或人物形象用文字进行描述,并在文中写出相关的历史背景,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文字描写能力,又使学生在思想上完成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

三、结合周围,写活习作

在生活中,有许多人和事都能使学生觉察或感受到国家对他们的关怀与期望。而小学的作文训练,要写的大部分内容也恰恰是这些。因此,近年来,我根据身边教材这一有利条件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围绕爱国主义教育这个主题,从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写起。

如在母亲节前,我让学生回去观察自己的母亲,写写自己的母亲,感受母亲的伟大。从而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尊敬。我还建议在母亲节那天,把自己写的文章读给母亲听,作为孝敬母亲的一份礼物。又如:在教师节前夕,为了结合当前的大好形势,体现党和人民政府对人民教师的关怀,从而教育学生尊敬老师,因此,我给学生命了一道作文题目:《我尊敬的老师》,启发学生怎样选材后,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尊敬老师?回顾你们从开始入学读书后,老师是怎样教育你们的?你们学到的知识是谁教给的?最后我又用伟大领袖毛主席对青少年时代的老师徐特立十分敬重,并把徐老给毛主

席的那封信的内容简要地讲给学生听。从而教育学生要尊敬老师,这次作文大部分学生写得很好,思想内容健康。

上一篇:王兆国在全国青联十一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五大上的祝词下一篇:2022社区服务中心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