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与社会期末卷

2024-06-26

七下历史与社会期末卷(精选7篇)

1.七下历史与社会期末卷 篇一

践行“三严三实”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发言提

尊敬的局党组:

经机关四支部支部委员会研究,由我作代表性发言,根据彭委群组[2014]18号,《关于印发〈彭州市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开展“对标照镜”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城管执法工作,在“五个对照”上照镜子,找差距,提出整改目标,现报告如下:

一、“五个对照”显距离

(一)在对照“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上。我们的许多一线工作人员,当然也包括我,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基层再基层不过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党员干部,做得好不好关乎不到党的生死存亡,“心系群众”也解决不到什么实际问题,亲朋好友找到自己,可能要力所能及给以帮助,哪怕是违反纪律也在所不辞,其他人或事,与我何干?这种宗旨意识的淡薄,价值观的偏离表现具体的行政执法工作中,上班只是为了养家糊口,至于怎样执法、为什么要对行政相对人实施行政处罚及行政处罚裁量的随意性等。

(二)在对照“勤俭节约、艰苦创业,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上,城管执法工作大多面对的是社会底层的弱势群

体,社会责任我们应该鼓励这些弱势群体创业致富,而我们的行政执法往往是为了城市的脸面,抑或是领导的政绩脸面尽可地限控小商小贩们的生存空间。实际操作中我们的工作是宁愿得罪小贩也不能得罪领导,而没有在拓展小商小贩们的生存空间上下功夫。

(三)在对照“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的求实精神上,针对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市容秩序等级街道的划分、水果摊位的布点、烧烤夜啤酒摊位的临时性规划、三轮车整治等等,成效如何?在座的都清楚,暂不赘述。

(四)在对照“不怕困难、不惧风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大无畏精神上,我们城管人所面临世俗的挑战是多方位的,我觉得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从事城管工作是缺乏自信,从我们在座的穿制服的人数便可见一斑,可能有点武断:“制服都不穿,谈何敬业?”,当然,不穿制服,从实用主义出发可能要规避一些风险,但话又说回来,“要规避什么”,哪就用“你懂的”来结束这段吧!

(五)在对照“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上。从人本思想出发,人都是有私心的,但能把“公”与“私”分清楚的人,算是清明;当下社会把公权私用者,常常被称为“有本事的人”,走入怪圈,不能自拔者有之,吾辈当警醒,要知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二、建议措施

(一)加强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引入发动好精细化管理理念,注重业务技能学习、法律素质的提升,增强行政执法人员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大兴学习之风,规范执法行为,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政治素质,激发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

(二)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大力宣传城市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精细化管理活动的重要性和实施意义,提高广大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拓宽人民群众的反映诉求,营造人人参与城市管理和监督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为了适应城市管理新形势和新任务,应有效提升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提升法律法规条文的理解能力、提升引用法律法规的熟练能力、提升依法调查取证的能力、提升行政执法文书的制作能力和提升办案能力。不断拓宽行政执法业务知识面,有效缓冲业务不精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自信度。

(四)健全监督机制,提高执法工作透明度。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严格落实管辖、受理、检查、立案、调查、审理、告知、执行等程序的前提下,逐步对行政执法工作加以规范。设立投诉举报箱,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加强对行政执法过程的监督。同时,自觉

抵制行政处罚中的“人情案”、违反自由栽量权等歪风邪气,有效维护法律尊严和执法工作的严肃性。

(五)完善联合行政执法的体制机制建设,提升新形势下的行政执法水平。打破门户之见,针对“城市病”的问题,要全方位、多方式、多渠道进行分析解决,积极与工商、食药监、运管、交警和新闻媒体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全面开展联合行政执法工作,真正发挥好城市管理作用,切实赢得城管工作的广泛支持,使城市管理工作的整体效能进一步得到加强。

总之,打铁需要自身硬,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只要在成都市委提出的“五真”上下功夫,执法大队的“双零”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发言完毕!不妥之处,谨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2.七下历史与社会期末卷 篇二

一、命题的基本趋势

1.以教材为知识背景的试题多,直接依据教材表述的试题少。

2.历史基础知识是实现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重视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仍将是高考历史命题的指导思想之一。

3.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科能力,采用的新材料和营造的新情境将更具人文色彩。考古发现、馆藏文物、影视片断、报纸通讯报道、图表数据、人物言论摘录、电影戏剧、名著、图片漫画、票证、标语、口号、广告、路牌、印章、纪念章、纪念碑、餐具、服饰、谚语、儿歌、俚语、外来语、新词汇、网络语言、对联、建材、民俗、观念等鲜活素材,都将成为高考命题的载体。

4.将充分关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社会问题和时代主题,强调历史学科“学以致用”“资政教化”“以史为鉴”的社会功能。

5.将更具有开放性,把历史学科能力作为考查重点,更加重视对学生创新品质的考查。

6.将进一步体现学术性。新的史学研究范式和史学成果会被大量引进高考试题。同时,会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历史小论文,体现出较强的学术性。

二、试题的基本特点

近几年全国文综历史试题总体基本上保持了相应的稳定性,体现出“重视基础,考查能力,关注热点,材料灵活”的特点。坚持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相结合,同时又侧重考查通过分析和解读材料信息及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设计注重对历史学科素养培养和综合能力的考查。

(一)考查题型特点

1. 选择题特点

(1)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顺序组题。中国史和世界史的题量分配一般是8题与4题,其中考查比重最大的是中国古代史,一般为4题。

(2)试题选用的材料简短、阅读障碍少。

(3)设问灵活,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思维过程及方法,能力层次要求高,整体难度大大高于地方卷。

2. 材料解析题特点

(1)第40题特点:主题式、跨度大、综合性强,体现“中外关联”“古今贯通”的考查要求。

(2)第41题特点:第一,属开放性试题,内容及形式无定式可循。第二,强调史观与基本史实的有机结合。第三,突出对基本能力的全面、综合考查。第四,一般采取分层评价。

(3)第45~48题特点:第一,突破教材的限制和束缚。考查的历史现象来自材料而非教材,考查内容较少直接涉及教材内容。第二,考查方向主要集中在原因、背景、措施、特点、作用、意义等方面。第三,突出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以及运用模块主题学习的基本框架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查内容特点

1. 依托主干知识,重视基础性

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遵循这一原则,试题涉及的知识,都是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如2016年全国Ⅱ卷涉及的考点有: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科举制的影响、宋代土地兼并的原因、大陆与台湾的关系、近代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根据地经济发展的原因、抗战胜利后政府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一五”计划、雅典的民主政治、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苏联的“一五”计划、美苏争霸、近代以来全球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清政府的军事改革、洪仁玕的政治主张,这些都是中外历史主干知识,为考生所熟知,试题用主干知识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有利于考生水平的发挥。

2. 关注社会现实,体现时代特点

试题充分关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适度关注时代主题和社会热点,做到了学科特点和时代特点的有机结合,科学性和人文性相得益彰。

示例1(2016年全国Ⅰ卷文综第40题)(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李龙潜《明清经济史》

材料二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康有为全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13分)

【解析】第(1)问考查清朝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影响,解答时先提取材料一信息“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高产作物不断推广”、垦荒等说明原因,再从“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人均收益递减”“民变”等说明其影响,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补充说明。第(2)问根据材料二从康有为建议移民、严复倡导兴办现代实业、有人主张“迟婚与节育”说明相应主张;可结合晚清经济发展状况、半殖民地形势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作出评价。

【答案】(1)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

影响: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

(2)主张: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发展实业吸收劳动力;增加耕地,改良农业生产;节制生育。

评价: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就主张分别评价。

总体评价:多角度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分别评价:康有为的主张是缓解人口压力的传统方法,但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行;严复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节制生育有可取之处,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的积极方面。

该题选取“人口”作为命题话题,呼应了当前社会有关开放二胎、人口老龄化等热点,体现了全国卷鼓励学生用历史知识指导生活实际的命题思路,充分体现了全国卷命题的时代性。

(三)考查目标特点

1. 强调能力,凸显历史素养立意,开放方式多元化

突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但绝非单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试题以知识为载体,把考查重点放在系统掌握课程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放在看待过程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放在从不同思维角度和思维层面去认识和理解历史问题上。

从2010年开始,全国卷中增加了开放性的试题;2011年,开放性试题在全国卷中单独成题,共12分,分值很大,是考生得分的重点、难点。从2011年以来,全国新课标文综卷第41题试题形式不断创新,考查角度不断翻新,命题立意不断提高,成为全国新课标文综卷材料解析题中的最大特色。学科素养在第41题中的表现有:答题思维上倡导多角度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答题原则上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语言表达上强调逻辑严密、文字通顺。

示例2(2016年全国Ⅲ卷文综第41题)(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

——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以图片形式呈现,考查中西文明的交流与融合、通商口岸的设立。要注意题目要求:(1)提取信息,即“自开商埠”的信息;(2)简要分析,可以分析原因、过程、特点、性质、实质、结果、意义、评价等。此题在阅卷中一般要求提取信息准确有效,能从不同角度作出合理分析。

【答案】评分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必须源自材料;(3分)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6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分)

示例:集中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已有众多被迫开设的通商口岸,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发达;自开商埠,可分洋人之利,且可利用便利条件,促进地区发展,并抵御外族入侵。

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自开商埠与约开商埠的不同,考查角度新颖。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的解答,首先要提取和归纳材料中的一个主题,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必须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 重视对考生情感、世界观、价值观的考查

引导考生思考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认识世界文明的多元化与统一性,感悟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体脉络,从中外历史发展中汲取积极进步的养分,树立正确的文明观、民族观、国家观,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这一要求对中学历史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示例3(2014年全国新课标Ⅰ卷文综第26题)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

【解析】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即认为人的本质是善良的,但同时也有恶的一面,故要求人们应泯灭自身的欲望,追求至善至美这一人生的最高目标。故选D项。

【答案】D

该题考查对人性的认识,体现了高考试题重视对考生情感、世界观、价值观的考查。

3. 运用各种史学范式探讨历史

近代化范式、文明史范式、全球史范式、社会史范式、生态史范式等不同史学范式,在近几年的高考当中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体现,对中学历史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示例4(2014年全国新课标Ⅰ卷文综第40题)(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牛顿(1643—1722)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可知,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属于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性著作,它关注传统技术,缺乏创新,对社会的影响较小;而牛顿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更看重理论研究,属于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其创新度和社会认知度较高,对社会的影响较大;两者出现的背景需要结合17世纪中国、欧洲的相关知识以及材料中提到的两位科学家的个人经历进行比较分析。第(2)问,由材料一可知,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在当时的中国反响很小,却在19世纪的欧洲颇受欢迎;由材料二可知,牛顿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受到欧洲社会的追捧。原因是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八股取士钳制人们的思想、封建士大夫愚昧无知、缺乏重视科技的社会风气;而17—18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崛起,自然科学迅速发展,启蒙运动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当时的欧洲有重视科技的良好社会氛围。

【答案】(1)特点:

①宋应星: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②牛顿: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

背景:

①宋应星: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②牛顿: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

(2)宋应星: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

牛顿: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

该题以宋应星和牛顿的科技成果入手,考查17、18世纪中西科技文化的异同,体现了全球史观。

(四)考查形式特点

1. 灵活运用材料,创设新情境

试题不拘泥于教材知识的具体表述,而是突破教材,从新的视角重新整合相关知识,灵活运用材料创建情境,搭建一个测试学生学科能力的平台,试题的选择和运用既有对以前风格的继承,也体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

材料阅读量适中、文字通俗易懂,减少了考生的阅读障碍,更有利于考生发挥。不追求材料的形式,注重对材料内涵的把握和利用。

示例5(2016年全国Ⅰ卷文综第47题)(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65年,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升级后,中国政府在加强对越南的军事援助的同时,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要求美国不得将战争无限制升级。美国决策者对此颇为重视,加强相互间的“信息传递”,努力理解中方的信息,并将中方的可能反应作为制定战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同中国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美国表现出某种谨慎与克制,朝鲜战争式的中美直接军事冲突没有重演。

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政府,面对美国在越南问题上的困境,以及从亚洲收缩力量的需要,对美国的对外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试图使之适合美国力量的限度和新的国内国际条件。1973年,美国与北越在巴黎签订了协定,越南战争基本结束。

——陈兼、赫斯伯格《越战初期中美之间特殊的“信息传递”》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中国在越南战争中没有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7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时间“1965年”,联系当时的国际局势——此时处于美苏“冷战”时期,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且美国吸取朝鲜战争的教训,以避免与中国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并结合材料信息“中国政府……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分别从美国战略重心、吸取历史的教训、中国政府的表态、美国的措施等方面作答。第(2)问需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如国内反战因素,国际上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战争的态势等作答。

【答案】(1)“冷战”时期,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吸取朝鲜战争的教训;中国政府有效的警示信息;美国采取了避免直接冲突的一些措施。

(2)国内反战运动的高涨;调整国际战略,改善与中国关系;战争给经济造成巨大负担;战争胜利无望,欲从战争中脱身。

中美大国关系既是当前国际关系热点,也是考生非常熟悉的历史知识,但该题考查方式非常新颖,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设计巧妙,考查了考生的基本功底和学科素养。

2. 注重学科内综合

试题突出考查学生对历史发展基本线索、阶段特征的掌握情况,引导考生认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示例6(2016年全国Ⅱ卷文综第29题)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土地革命,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增加,价格相对较低,A项正确;红军英勇奋战是为了保护根据地,B项不准确;当时革命根据地政权的主要任务是维护根据地的安全与扩大,排除C项;材料明确说明的是社会经济存在区域差异,没有体现经济封锁,D项错误。

【答案】A

该题考查政治对经济的影响,体现了高考试题注重学科内综合的特点。

三、复习备考建议

1.要强化研究意识,做到有的放矢

(1)研究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明确命题思想、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和内容,细化复习目标。

(2)研究全国新课标卷试题,尤其是近三年的试题,分析命题技巧和评分要求,优化复习策略。

(3)分析学科内容,明确考什么、怎么考,进一步思考和分析为什么考这些内容、考过的内容还能怎么考、还会考哪些内容。

(4)关注前沿研究动态与成果,挖掘和利用其与学习内容的联系,拓展复习视野。

2.要强化规划意识,做到循序渐进

(1)高考备考是一项整体性、系统性的工程,要有规划意识,做好整体复习计划。

(2)根据学科特征和现有教材的编写体例,主要开展两阶段复习。第一阶段复习,专题式复习,实现基于教材专题的“纵通”,梳理出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第二阶段复习,断代通史式复习,实现基于一定主题的“横通”,包括同一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等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包括同一时期不同地区、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概括出一定时期的社会发展特征。最终构建一个立体的历史知识体系。

(3)夯实基础与能力训练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3.第41题备考建议

(1)梳理主干知识,强化历史核心概念的学习。

(2)加强多元史观学习,学会用多元、多视角的方法研究历史(分清史实与史识)。全国新课标文综卷第41题的开放性明确学生可以用不同的评判标准来看待历史事件。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不要局限于教科书上固有的结论,应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并在答题上尽量做到解释多样化。

(3)要多关注史学前沿动态与研究成果。

(4)加强针对性训练,注重答题技巧与方法的掌握。应该重视对“论证”“对比”“启示”“评价”“认识”等开放性试题的训练,逐渐熟悉题型的特点、摸索答题的规律与方法、培养好答题的习惯与技巧等。开放性试题虽然没有固定答案,但良好的答题规范与方法对得高分很有帮助。

4.选修模块的备考建议

(1)针对选考内容及选考题的要求,从选考指定的四个模块中选择一个模块重点学习。

据统计分析,四个选做题,按照考生选做率和平均得分率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是:第48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45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7题(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46题(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2)复习要立足教材,又高于教材。在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着重掌握模块学习的基本思想、框架和方法。

(3)参照全国卷提供的“材料与问题”情境,落实对材料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以及运用模块主题学习的基本框架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5.具体训练建议

(1)精选精练,拒绝题海战术;经典试题,反复训练;核心内容,多角度、多形式训练;具体题型,专项训练。

(2)分科训练,注意难度的调控。相对地方卷而言,全国卷总体较难。平时训练和测试时,试题难度要循序渐进,适当加大难度,向全国卷难度看齐。

3.七下历史与社会母亲河教学设计 篇三

(学生展示搜集成果) 3.谈黄河成语

(学生展示搜集成果)

实战演练:课件出示成语河清海晏(yàn)、泾渭分明、望洋兴叹、中流砥柱的注释,学生理解应用:

考考你: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填空。 4.赏黄河诗文。

考考你:你知道哪些有关黄河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考一考。 教师学法指导:积累优美诗句,进行专题梳理记忆,加深印象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

5. 黄河颂歌

(1)诗歌朗诵:《黄河赞歌》 (2)萨克独奏《龙的传人》 6.教师小结过渡

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知道了更多的有关黄河文化的知识,黄河,伟大的母亲河,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然而,令人震惊和痛心的是,黄河正面临着断流的威胁,令人震撼,发人沉思,养育着华夏儿女的母亲河由滔天之水变成涓涓细流,继而只留下龟裂的河床,她的乳汁变成了黑色的,湖泊干涸,草原沙化,鼠害猖獗;黄河母亲她在流血,在呻吟,在呼唤。让我们去探访一下母亲河。

三、第三篇章 忧患篇:拯救母亲河 ——黄河的未来。 1.黄河现状

(1)展示搜集图片成果。

1995年下旬,断流40多天的黄河济南段盼来了一次过流的机会,然而缓缓而来的并不是人们盼望已久的甘甜河水,而是一古黑糊糊的污水,河面上漂浮着大量白沫和被毒死的鱼类,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臭气„„黄河,由滔天之水变成涓涓细流,既而只留下龟裂的河床,面对这严峻的现实,

(2)面对黄河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

2.公益广告牌展示,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呼吁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3.保护母亲河宣言:

风雨沧桑,母亲河孕育了流芳千古的华夏文明;岁月流觞,母亲河仍将支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人类与自然相辅和谐,才会有万物睦邻繁荣昌盛。保护母亲河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建设美好未来。今天六(2)中队全体同学庄严宣誓:

从我做起,积极践行;植绿护绿,珍爱生灵;治理水土,优化环境;抵制污染,倡树文明;奉献青春,不辱任命!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老师和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我们相信,只要每一位炎黄子孙行动起来,那么,赤地变青山之时,便是黄河流碧水之日,伟大的母亲河一定能重新焕发昔日光彩!

2.谈谈你的收获。 3.教师小结。

通过这节课锻炼了同学们主题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同学们分工协作的意识以及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以展现;语言表达能力值得赞赏。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能够学会如何专题的掌握知识方法。

五、布置作业

4.七下历史与社会期末卷 篇四

姓名: 班级: 评分:

一、、心灵手巧选。(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中国最长的河是()。

A、长江

B、黄河

C、黑龙江

2、老师对你试卷上的一道错题没扣分,你认为怎样做才是诚实的表现?()A、装作不知道,暗自高兴。

B、告诉老师,让老师重新扣分。

C、如果被同学发现了,我再告诉老师。

3、李叔叔要从福建出发去北京,下面哪种交通工具能让他最快到达北京?()A、汽车

B、火车

C、飞机

4、在地球仪上,()代表海洋。

A、蓝色

B、绿色

C、白色 5、1989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启动了(),广泛动员海内外力量,资助我国贫困地区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的少年儿童重返校园。

A、红十字会

B、希望工程

C、助学工程

6、我知道世界环境日是()。

A、4月22日

B、6月5日

C、3月12日

7、过红绿灯路口时,以下哪种行为是正确的?()A、红灯亮了,四周没车,照样可以前行。

B、远远地看到黄灯亮了,就加快速度,抢在红灯之前穿过路口。

C、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

8、乒乓球台上的有两个低年级的同学在玩,你会()A、威胁他们,把他们赶走。

B、在旁边故意捣乱,让他们玩不成。

C、等他们结束再玩,或者和他们一起比赛。

9、小明与你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又是同班同学。有一天,小明因身体不舒服,呕吐了,身上桌上一塌糊涂。你看见了,会()。A、用手捂着鼻子,远远地走开了。

B、赶紧过去帮小明清理脏物。C、装作没看见,离开教室。

10、()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亲的怀抱。A、香港

B、澳门

C、台湾

三、小小判官巧判断(对的打“√”,错的打“×”)。(20分)

1、如果谁不讲信用,那我也可以对他不讲信用。„„„„„„„„„()

2、随着科技的进步,高速化、智能化将成为海陆空交通的发展方向。„„()

3、公交车靠前的位置是为老、弱、病、残、孕设的爱心专座。„„„„„()

4、受污染的水不经过处理,也能作为饮用水。„„„„ „„„„„„()

5、中国位于世界的西半球。„„„„„„„„„„„„„„„„„„„()

6、绿色植物是我们的健康卫士,有了它们,就有了洁净的空气。„„„„()

7、我国的四大高原指:云贵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

8、答应别人的事,如果做不到,就可以不用做 „„„„„„„„()

9、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速度最快的是飞机,最灵活方便的是汽车。„„()

10、海峡两岸人们的共同心愿是:实现祖国统一。„„„„„„„„„„()

四、巧连线(要用尺子画出笔直的线哦)。(15分)

儿童节

劳动节

妇女节

国庆节

植树节

五、简答题。(45分)

5月1日 6月1日 3月8日 3月12日 10月1日

1、你认为偶尔撒一两次谎有没有关系?为什么?

2、当身边的残疾人、孤寡老人、失学儿童、特困户等特殊人群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做?请举出其中一个例子。

3、交通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和烦恼。留意我们的周围,你能感受到交通带来的哪些烦恼和问题?(至少写三点)

4、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有共同的义务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如果你是环保小分队的一员,遇到下面问题时,你会怎么做?

(1)夏天,天气很热,学校里的小树苗快被渴死了。

(2)看到市场上有小贩在卖青蛙。

(3)看到有人往清澈的小河里倒垃圾。卷尾语:祝贺你,你已经完成题目了,但不要忘记检查哦。

春季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期末检测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二、心灵手巧选。(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分(每小题2分)

1、A

2、B

3、C

4、A

5、B

6、B

7、C

8、C

9、B

10、A

三、小小判官巧判断(对的打“√”,错的打“×”)。20分(每小题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巧连线(要用尺子画出笔直的线哦)。10分(每小题2分)(略)

五、简答题: 20分(4+4+6+6)

1、略(理由合理即可)。

2、略

3、如:(1)容易造成交通堵塞。

(2)汽车排出的尾气会污染空气。

(3)交通事故增多了。(4)火车的轰隆声太吵了。

(5)船只排放的油污、废水把鱼儿都毒死了。

4、参考(1)给小树浇水。

5.七下历史与社会期末卷 篇五

1、宋朝人的陋俗?缠足,但并不普遍

2、宋朝主食地域特点?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3、宋朝的住宅特点?

①沿街布局。②一层商店,二层居住的格局。③茅屋或瓦房,而且很注意地势和朝向。

4、宋朝主要交通工具?

宋人多使用牛车,士大夫往往骑驴或骡,富贵人家出门坐轿。南方河湖密布的地区,人们多选择水陆交通。

5、宋朝三大节日?说出主要节日的习俗。

元旦、清明节、端午节

元旦:除夕当天,要祭祀祖先,迎神拜佛,挂年画,贴“桃符”,守岁,元旦那天盛行放鞭炮,人们穿新衣服,往来拜来。

清明节:扫墓祭祖,踏青游春。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

6、我们现在的主要节日与宋朝有何不同?

①宋朝称春节为元旦。除夕当天,要祭祀祖先,应身拜佛,挂年画,贴“桃符”,守岁,元旦那天盛行放鞭炮,人们穿新衣服,往来拜来。如今人们不再贴“桃符”,取而代之的是电话拜年、手机短信拜年等新的方式,除夕夜人们一般看春节联欢晚会。

②现在还有一些新兴节日和外来节日,如:劳动节、国庆节;圣诞节、母亲节等。

7、城市娱乐兴起原因?场所?体育活动?

兴起原因:宋朝城市繁荣,人口大量增长;城市中市民阶层的崛起,激起了新的娱乐需求。

场所:瓦肆体育活动:蹴鞠、秋千等

8、宋朝崇学的原因?

①宋朝由于科举制度更为严密化、客观化和制度化,取士范围的扩大,录取人数的增多,诱惑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读书备考当中去。②印刷术的普及和图书的容易获得,也为人们的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

9、宋朝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

6.七下历史与社会期末卷 篇六

高一历史A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B 2.D 3.B 4.B 5.B 6.B 7.B 8.B 9.C 10.C 11.C 12.B 13.C 14.B 15.D

16.D 17.A 18.C 19.A 20.C 21.B 22.B 23.B 24.B 25.C 26.A 27.A 28.A 29.C 30.C

二、非选择题(31题22分,32题18分,共40分)

31.(22分)

(1)(1)特点:以立法的形式建立;由政府主导;实行以工代赈;关注弱势群体;致力缩小贫富差距等。(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分)

意义:1929~1933年,美国爆发严重经济危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解决失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6分)

(2)问题:资本外逃,加剧国内失业压力;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削弱国家经济竞争力;劳动者生产积极性降低(培养了懒汉),不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6分)

(3)成就: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构建了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2分)

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分)

32.(18分)

⑴原因:15-17世纪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地理大发现”,它不仅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开辟了道路,而且结束了世界各地区的割裂和孤立状态,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开始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这样才在世界开始连成一体的基础上有了“世界的”历史(6分)

⑵历史依据:经济上,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使西欧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开创了世界先进的政治文明。(6分)

(3)努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WTO和亚太经合组织等。(2分)

7.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期末试卷 篇七

(二)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从猿到人转变过程完成的标志是()

A、直立行走 B、人脑形成 C、语言产生 D、制造并利用工具进行生产

2、目前,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A、中国 B、印度 C、埃及 D、伊拉克

3、如果你到北京去旅游,除了参观故宫和长城外,你还能参观到: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4、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

A、西亚地区 B、北非地区 C、南亚地区 D、东亚地区

5、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和干栏式建筑反映了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为:()

A、温暖湿润 B、干燥少雨 C、多风沙 D、寒冷

6、远古人类开始建造房屋,过起定居生活是在出现()

A、打制石器以后 B、磨制石器以后 C、狩猎以后 D、农业以后

7、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

A、人在顺应自然规律的条件下能够成功地改造自然 B、人是万能的,一定能战胜自然 C、人与自然是对立的,不能和睦相处 D、人在自然界面前束手无策

8、下列关于西亚的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和古希腊的英雄史诗《荷马史诗》共同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都属于口耳相传的口述历史资料,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②都是传说故事,因而是虚妄的不具有历史价值,但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③从传说反映的时间来看都处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

④内容都是英雄人物的故事,表明了早期人们认为历史是英雄创造的倾向。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

9、传说中黄帝的历史功绩有()①发明了钻燧取火 ②发明车船 ③发明陶器 ④制作衣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10、世界的古老文明,产生在亚非大河流域的有()①、古代埃及 ②、古代希腊 ③、古代印度 ④、古代巴比伦 ⑤、古代中国 ⑥、古代罗马

A、①③④⑤ B、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⑥

11、下列成就与古巴比伦人有关的是()

①、七天一星期制度 ②、空中花园 ③、十个阿拉伯数字 ④、金字塔 ⑤、楔形文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⑤

12、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是从下列哪个朝代开始的()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3、古代印度的四个等级中,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的是()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14、蓝田人

址的古

迁,告

我们()

①、人类可以任意的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 ②、保护自然环境,也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③、人类的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④、保护我们的自然和人类的文明,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⑤

15、古代雅典政治制度中最有代表性的方面是()A 军事制度高度发达 B 民主制度高度发达 C 商业贸易高度发达 D 专制统治

16、勤于思考,热衷于探讨宇宙万物的起源,“Philosophy”(哲学)一词的原创者是„()A、古希腊人 B、古罗马人 C、古埃及人 D、古印度人

17、下列有关《罗马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源自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 B、对后世欧美各国的法律影响很大 C、是世界最古老的成文法典 D、是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

18、以下当代国家中,由查理曼帝国分裂而来的是()①、英国 ②、法国 ③、德国 ④、意大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9、下列关于基督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 相传创始人为耶稣 ②经典是《圣经》 ③中世纪时,是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④创立于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0、在中世纪,为了保护同行手工业者的利益而成立的社会组织称为()A、商会 B、行会 C、学会 D、协会

21、按时间顺序排列穆罕默德在宗教和政治活动中的大事,正确的是()①大体统一阿拉伯半岛 ②创立伊斯兰教 ③出走卖地那 ④开始在麦加传教 A ②③④① B ②④③① C ④②③① D ③②④①

22、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在巴格达,现在是哪国的首都()A 伊朗 B 阿联酋 C 伊拉克 D 以色列

23、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原因主要是当时()A 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B 秦王发起统一中国的战争

C 诞生了孔子等精英人物 D 出现了稷下学宫等学术交流中心

24、主张以“德”叫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的思想家是()A 老子 B 孟子 C 孔子 D 孙子

25、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和巩固郡县制 B、加强思想统治 C、为使秦国史书广为流传 D、打击神仙迷信活动

26、“浦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反映了西周的()A、礼乐制度 B、分封制度 C、宗法制度 D、等级制度

27、战国时期出现了改革风潮,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A、吴起——楚国 B、李悝——魏国 C、管仲——齐国 D、商鞅——秦国

28、公元前 年,秦灭掉六国,建立起疆域辽阔,空前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A、230 B、221 C、223 D、213

29、下列有关《史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西汉史学家司马光编写的一部史学巨著 B、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景帝约三千年的史实 D、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30、南北朝时期,因实行改革而加快北方民族融合步伐的是 A、李悝 B、商鞅 C、秦孝公 D、孝文帝

31、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其中最南的一段是 A、邗沟 B、江南河 C、永济渠 D、通济渠

32、在三省六部制中,下辖六部,负责政令的执行的是()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内史省

33、唐太宗曾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句中的“水”和“舟”分别指的是 A、人民、君主 B、人民、船 C、奴隶主、奴隶 D、人民、地主

34、唐朝创制的新型灌溉工具是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曲辕犁

35、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的关汉卿生活的朝代是()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明朝

36、北宋平民毕升发明的是()A、雕版印刷术 B、泥活字印刷术 C、木活字印刷术 D、转轮排字盘 37、1271年建立元朝的是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铁木真 D、赵构

38、某纺织工业大学门前耸立着一座妇女的雕像,这个人可能是 A、李清照 B、武则天 C、妇好 D、黄道婆

39、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曾经兴盛一时,其主要出口物品是:()

A、丝绸、珍宝 B、瓷器、香料 C、茶、香料 D、丝绸、瓷器

40、下列世界文明中,延绵不绝、生生不息,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是„„„„()A、印度文明 B、希腊文明 C、阿拉伯文明 D、中华文明

二、连线题:(每线1分,共12分)

41、将下列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与相对应的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用直线连接起来。中国古代文明

汉谟拉比法典

印度古代文明

雅典卫城和帕特农神庙 埃及古代文明

陵墓金字塔 巴比伦古代文明

克诺索斯王宫

希腊古代文明

龙山文化陶片的字形符号

摩亨佐-;达罗城堡

司母戊大方鼎

甲骨文

42、张骞 东渡传教 玄奘 西行取经 鉴真 出使西域

商鞅 城门立木 三.读图题(共16分)

43、读下图,完成相关题目(本题共6分)

(1)、上述三图分别是哪一种宗教的建筑风格?(3分)

图A、____________教;图B、____________教;图C、____________教。(2)、试分析上述三种宗教的建筑风格的寓意。(3分)

44、读《丝绸之路示意图》,完成相关题目(共10分)

(1)图中字母所示的丝绸之路的起止点及经过的重要城市名称:(5分)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E___________。

(2)试分析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5分)

四.材料分析题(第45题、46题各8分,从中任选一题;第47题12分,为必答题。共20分)

45、古代阿拉伯人有句著名的格言:“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他们的宗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曾经说过:“寻求真理,哪怕远在中国”;阿巴斯王朝时期,他们在巴格达建立了一所规模宏大的翻译和研究机构,称为智慧之宫。根据上述材料,请你谈谈:

(1)、阿拉伯文化有什么突出特点?(3分)

(2)、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明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

46、阅读下列材料:(8分)

“凡是不属于孔子的儒家学术范围之内的学说,都加以禁止,使他们不能发展。不正确的邪说灭绝之后,纪纲才能统一,法律制度才能明确,民众才能知道应该遵从什么。” ①这段话是谁向谁提出的?

②这段话提出了什么建议?目的是什么?

③这个建议被采纳后,产生了什么影响?

47、17世纪英国思想家培根指出:“这三种东西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重要的力量和影响。”

请回答:(12分)

①这三种发明与中国的另一种发明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写出它们。

②为什么说它们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请分别概括。

五、活动探究题(从两题中任选一题,共12分)

48、学以致用(300字以上)

我们的校园充满着高品位文化涵养、美丽且环保。可是,总有一些同学不能自觉保护这美好的校园环境,例如,校园里原本洁白的墙壁已留有脚印、球印;光洁的地板粘上了口香糖。作为一名中学生,请你用儒家道德教育、法家规章制度、道家自我觉悟的观点,为保护校园环境提出你的建议。

49、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强盛;唐朝再次实现大一统,走向中兴;今天,中国正走向崛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①使秦国强盛起来的改革是什么?(2分)

②你能概括唐太宗开创帝国新局面而采取的措施吗?(5分)

③你认为秦唐的强盛对我们今天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5分)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答案(桂园中学)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格子内。每题1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D A A D A C D A D B B B B A C B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C A C B B D B B D B A A C C B B D D D

二、连线题:(每线1分,共12分)

41、将下列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与相对应的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用直线连接起来。中国古代文明 汉谟拉比法典

印度古代文明 雅典卫城和帕特农神庙 埃及古代文明 陵墓金字塔 巴比伦古代文明 克诺索斯王宫

希腊古代文明 龙山文化陶片的字形符号

摩亨佐•达罗城堡

司母戊大方鼎 甲骨文

42、张骞 东渡传教 玄奘 西行取经 鉴真 出使西域

商鞅 城门立木 三.读图题(共16分)

43、读下图,完成相关题目(本题共6分)(1)、图A、基督教;图B、佛教;图C、伊斯兰教

(2)、答题要点:天主教堂(基督教)立面垂直,气势壮观,向上的动势强烈,显示出上帝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国的佛寺是仿照宫殿府邸的结构而修建的,用以体现佛教的地位;清真寺建筑的中央为高耸的拱顶,内部高大的空间产生出强烈的宗教神秘感,以此来召唤信徒。

44、读《丝绸之路示意图》,完成相关题目(共10分)

(1)图中字母所示的丝绸之路的起止点及经过的重要城市名称:(5分)A__长安__;B_罗马___;C_敦煌_____;D_楼兰____;E_君士坦丁堡。(2)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5分)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中国的丝绸、陶瓷、铁器、漆器等商品通过这条道路运到西方,西方的毛皮、香料、药材、珠宝等运到西方;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座重要城市,是汉族与西域各族进行贸易的一个中心;丝绸之路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西方的宗教、古罗马的魔术表演、西方的马球游戏等传入中国;总之,丝绸之路沟通了欧亚大陆,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四.材料分析题(共20分)

45(1)、阿拉伯文化的突出特点:(3分)

领先地位和融合精神。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促进了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也推动了帝国范围内各个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合。它是在吸收、消化原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和希腊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有鲜明的特点,又有很强的包容性。

(2)、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明的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5分)

阿拉伯人将古印度人方发明的阿拉伯数字传播到了全世界;收集了大量希腊、罗马、印度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传播到世界各地;阿拉伯人将清真寺建筑风格带到了北非、欧洲、中亚、印度、中国等许多地方,并与当地的文化传统相结合,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晶;阿拉伯人的数学、天文学、化学和医学等成就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的地位;阿拉伯人的文学作品一直为世人所称道,最为人熟知的故事集《天方夜谭》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是广为流传。

46、阅读下列材料:(8分)①董仲舒向汉武帝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是统一思想,维护统治。

③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

47、①这三种发明与中国的另一种发明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它们分别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4分)

②它们的出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降低了书籍的成本,大大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火药广泛应用与生产、生活中,增添了人们生活的趣味,火药武器将人类战争由冷兵器时代推进到热兵器时代,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指南针的方面,提高了人类航海能力,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也受惠于指南针的导航。(8分)

五、活动探究题(从两题中任选一题,共12分)

48、学以致用(300字以上)

要求:书写端正,言之有理有据。

49、①使秦国强盛起来的改革是商鞅变法(2分)②唐太宗开创帝国新局面而采取的措施(5分)

唐太宗: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①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致力发展生产,使唐朝的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 ②唐太宗善于用人,聚齐了很多人才;③唐太宗沿用隋朝三省六部制,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加强中央集权;④沿用隋朝的科举制,笼络了很多治国人才;⑤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促进了民族关系的融洽发展。

上一篇:骨科出科鉴定下一篇:第一次入职的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