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展主题教育的几点认识(共6篇)
1.对开展主题教育的几点认识 篇一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有一个和谐、安定、安全的环境。随着社会的进步,要更加对人的生命和健康充满珍重和敬畏,特别是对孩子。只要一个孩子出了重大的伤害事故,那对家庭和学校是一个永远的痛苦。所以说,学校安全工作非常重要,作为基层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学校安全教育的几点认识
孩子是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的希望,孩子们的安全和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的稳定。学校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地方,是教书育人的公共场所,学生的安全直接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浅谈对目前学校安全治理工作的认识
学校是学生进行学习,是教书育人的特殊公共场所,它是否安全就关系着百万家庭的稳定情况,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生活秩序,所以学校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经作出“安全不保,谈何教育”的重要讲话,再一次敲响了学校安全工作的警钟。如何扎实抓好学校的各项安全工作,杜绝学校安全事故发生,首先要对学校安全工作管理有个全新的、全面的、清醒的认识。下面从七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社会性
由于学生生活和活动的场所不只在学校,学生多数时候生活在家庭环境中,还要和社会各个方面相接触。往往一些学生在学校受到了严格的安全教育,可在校园外又会受到家庭的放纵或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功亏一篑,由此可见,校园安全教育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教育工程,不是靠学校单方面就可以完成好的,必须要有社会的参与,家庭的参与,以及当地派出所、法制办的参与。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学校一方面要多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深入了解学生生存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对症下药,尤其对于家庭因素造成的问题学生应给予充分的关爱,切忌简单粗暴的教育;另一方面,学校应多和当地派出所取得联系,聘请民警作为学校法制副校长,定期给学生开展相关的法制讲座,提高学生法制意识,只有全社会各方面形成共识,综合治理,学校安全教育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二、政治性
学校安全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学校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建立平安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之一。只有把学校安全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才能营造一个安全、健康、有序、和谐的校园环境,学校才能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三、职责性
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学校要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管理制度,针对本地本校实际,制定学校安全工作应急预案。校长是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负责安全工作日常管理的副校长要集中精力抓,切实负起具体责任;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从细节上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纪律观念,规范学生行为。学校制定出《班级安全工作管理目标责任书》,由校长和班主任签定,落实班主任安全工作管理的职责;学校还要参照教育部通过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制定出《学生安全协议书》,由各班班主任和学生家长签定,明确教师和家长在学生安全管理中各自应履行的职责,切实提高学生家长的安全责任意识,使学生家长主动参与到学校的安全管理中来。如此,学校的安全工作管理做到层层把关,层层落实,责任明确,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事故责任追究制,使全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有效做到杜绝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四、细节性
细节决定成败,要做好任何工作都必须要注重细节。学校安全工作单靠宏观上的安排是搞不好的,更需要处理好细节上的问题,从细处着手。
学校安全工作涉及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用电安全、食物安全、设施安全以及自然灾害等方方面面,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应注重各个方面的细节。例如:学校应当在校内电源、水池、楼梯等易发生危险的地方设置警示标志;发现学生违反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制止并及时教育;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学校对学生的安全管理,还需要根据地域性或季节性在某些方面进行特别强调,公路边的学校要特别注重交通安全教育,春季应加强对学生的防火教育,夏季注重指导学生如何防雷,防止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还要杜绝学生去山塘水库游泳,冬季注意防滑防冻等等。
抓好细节性的工作关键在于班主任,因为班主任和学生接触时间最多接触面最广。学校应以班级为抓手,充分发挥班主任安全管理的职能。争取把每一项细节性的工作都落到实处。
五、可预防性
安全工作虽然责任重大,但也要克服恐惧心理,因为安全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安全事故的预防来自于学校领导的警觉性。学校领导对于安全工作的警觉性来自于平时对安全隐患的勤排查,多思考。
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必须经常对校舍、教室、教学设施等各种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隐患,就要制定措施,限期整改,及时消除隐患,不留死角。学校在平时应当根据当地实际组织师生开展对洪水、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基本方法。
学校还要建立危房报告制度,经检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应当停止使用,及时维修或更换,学校无法排除的重大安全隐患,如低级危房,应当及时书面报告主管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只要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在工作中不要掉以轻心,提高警惕,克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落实“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一定能够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六,长期性
学校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学校应当把安全管理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始终,应在学校工作计划中得以着重体现。学校开展活动的日程安排表中要包括以安全为主题的活动,如安全生产大讨论、安全事故疏散演练等。学校平时要加强安全工作日常管理,充分利用升旗仪式、大型集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做到逢会必讲,班级要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学校一定要做到安全工作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安全工作的弦永远都不放松。
对学校安全工作的几点思考 / 雷广谦
作者:文章来源:点击数:129更新时间:2009/01/15
对学校安全工作的几点思考
宣威市落水中心小学雷广谦
“安全重于泰山”、“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学校安全无小事,出了事故会通天”、“安全是一切一切的保障”、“安全第一,教学第二”„„已是各级领导部门对“安全”的深刻认识。学校安全工作更成为了学校教职工工作的“重中之重”,谨小慎微,倾尽心力地去做好!
各级主管部门随时召开安全专题会议,时时下发相关文件、通知,时时深入检查;学校积极建规立制,不惜人力、物力,不惜时间、精力去求得“平安度日”;各教职工依照各级要求积极宣传教育,谨小慎微去求得“阿弥陀佛,总算平安地过了一天”的自我安慰„„
学校安全工作让人深感如履薄冰。在这么多年的安全工作中,我们一直不敢丝毫大意,一刻都不敢松懈地努力着,得到了一些肯定,获得了一些经验,但在工作中我们也碰到了太多的无奈、太多的矛盾、太多的困惑„„引发了几点粗浅的思考,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一、安全工作贵在培养安全意识
意识和行为分别是个人内在和外在的表达方式:意识是内在的表达方式,它往往代表一个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是外在的表达方式,是由意识来主导的。很大程度上,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反作用于意识。
不安全行为的出现,往往是行为的个体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的恶性结果或设没想到在行为过程中会遇到的风险程度。也就是,由于缺乏安全意识,从而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出现,导致事故的发生。我认为,在学校安全工作中,要杜绝或减少不安全行为、事故的发生,其核心和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我要安全”,要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是不安全的”,要让学生清楚“要怎样做才安全”。如学生过马路时,意识里要想到“我要平平安安地过去,不能让车辆撞到自己”;意识里要想到“过马路时,要先看看自己的左边有没有车辆驶来;过到马路中间时,要停下看看右边有没有车辆驶来”,意识里要想到“只有这样才能平平安安地走过马路去”。
孔子的儒家思想,直到今日仍影响深远,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统一了人们的意识,让人们都认为这些礼仪道德是应该提倡的。但,儒家思想所达这种意识形态完全是通过耳濡目染,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才积淀下来的文化底蕴。
个人的安全意识不是头脑里固有的,学而知之,学而用之。在多年的工作实践、探索、总结中,我自认为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没有捷径可走,只能走“反复宣传,反复教育”这条路。
在学校安全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的内容、方式、途径很多,可以将其制度化、常规化,持之以恒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坚持每学年组织一次“交通安全、法制教育讲座活动”;坚持每周日晚教师例会中必谈安全工作;坚持每周一学生集队进行安全教育;坚持组织观看《流泪的花季》等安全教育警示片;坚持“遵守交通规则的好榜样”的评选活动;坚持放早晚学前的安全教育;坚持放早晚学前让学生齐说“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坚持每早到校后诵读一遍《安全公约》„„通过以上途径、形式,经过长时间的积淀,让学生形成“我要安全”、“哪些行为不安全”、“怎样才安全”的意识形态,促使学生形成安全行为,从而在学习生活中远离安全事故。
二、学校安全急需齐抓共管
学校安全工作不应只是学校自己的事情,它应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公安、司法部门、社区组织、社会媒体等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
在学校安全工作中,学校和教职工时常感到势单力薄、孤掌难鸣。现象一:学校和教
职工时常交待学生“节假日不允许私自结伴出游”,可,节假日里却有结伴出游的情况出现,难道监护人一点责任没有。现象二:某校紧临公路,校门口的交通安全是头等大事,需设置减速带。减速带的设置难道只是学校的事情?现象三:某校的教学楼出现隐患,有关部门急急匆匆来了,察看一番后,让学校表态是“封停使用”还是“观察使用”?学校哪里来的能力和胆气作表态?如果表态“封停使用”,学生是不是放假回家?如果表态“观察使用”,一旦出现不安全事故,一切责任都是学校的,学校承担得了吗?现象四:面对学校附近的网吧、游戏厅,学校和教职工只能是向有关部门反映,只能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勿进网吧”。难道学校有权力有能力去关闭去取缔?现象五:某学校经常有畜力车、动力车在校门口停留。学校设置警示牌,组织人员进行阻止,可显得苍白无力„„像这样的现象可以说很多。
国务院、教育部等中央领导的讲话,数次强调安全工作的“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各级的相关文件、通知中,也反复强调安全工作的“紧密配合”。可,在工作中“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情况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一、各级领导检查学校安全工作,基本上只查学校,很少查看一下社区组织,当地公安、司法部门、当地综合办等部门在学校安全工作有没有做了些实质性工作,工作的效果怎样。
二、很多乡镇,不少社区,不会定期或不定期召集各部门针对学校安全工作召开会议,也不会给各部门布置和下达“学校安全工作的任务、指标”。致使不少部门不知道在学校安全工作方面“要做些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
三、由于“学校安全工作”没有纳入对一些单位、部门的考核内容,他们对学校安全这方面的工作,就可以少做,甚至不去做。
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要改变学校安全工作由学校唱“独角戏”的局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检查学校安全工作,也要到相关部门去检查检查,看看他们为学校安全工作做了些什么。
2、各乡镇、社区,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各部门的会议,明确各部门在校园安全方面的任务职责。
3、要把学校安全工作纳入对各部门的考核内容之一。只有这样,才能促成“学校安全工作人人有责,学校安全工作齐抓共管”的大好局面。
三、学校安全亟待立法先行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多年来,中央、省、地、市各级对校园安全工作都非常重视。学校和教职工更是把它摆在第一位,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地去抓好安全工作。但由于学生安全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不足。近年来,全国各地中小学生意外伤亡事故屡屡发生。安全事故发生后,学校和教职工面临的是“工作成绩考核一票否决,行政处分、经济赔偿、责任追究„„让人最闹心的是:学生家长及亲属,不分清红皂白,揪着学校和教职工扯、闹,甚至在校园放声大哭,破口大骂,大打出手,严重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严重危及教职工的人格乃至人身安全。以至,不论是学校还是教职工,提起安全工作,可谓是“谈虎变色”。成天只想着“学生安全千万别出半点问题,否则会通天”。的确,“安全第一”,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学校、是教职工不可推卸的首要任务。但,安全事故有它的偶发性、突发性。很多时候,不论学校还是教职工都倾尽了心力,可,安全事故还是发生了!这时,是不是该把教师和学校“一棒打死”?我想,回答应该是否定的。在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中,学校和教职工比“窦娥还冤”的例子可以说举不胜举。
多年来,国家、各部委对学生安全都在建规立制: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教委和卫生部联合发布了《学校卫生管理条例》;2002年教育部制订颁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2004年,教育部等中央各部委颁布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2006年,新
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中对校园安全又作了具体规定„„各级的文件通知中也对安全工作提出了具体规定和要求„„但,在安全工作中,在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处理中,学校和教职工碰到了太多的困惑和不解:例一:一生在放学路上被车撞伤,家长吵闹到学校,要求学校和教师作赔偿。此时,学校和教职工对“该不该负责”、“该负多大的责任”不解。例二:一生由于没有完成家庭作业,上学路上躲学,被狗咬伤。家长要求赔偿,学校和教职工还是迷惑不解。例三:一个六年级学生拖洗教室,不慎滑倒,跌伤手臂,家长要求学校和老师负责。例四„„在学校安全工作中,学校和教职工面对学生家长的漫天要价,面对学生家长的指天骂地,面对学生家长的无理取闹,面对上级作出的“一票否决”之决定„„我们茫然、我们困惑,在安全工作中,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学校和教职工要负责,要负什么样的责任,要负的责任有多大,要承担百分之几或几倍的赔偿;凡是学校和教师能想到的想到了,能做到的做好了,可,“时运不济”,安全事故还是出现了,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教职工又该负哪些责任„„对这些问题,我们非常希望能有明确而具体的责任界定,能有明确而具体的赔偿标准„„
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校园的安全问题,必须以法律特有的强制性、权威性来规范校园安全管理行为。我们呼吁,将多年来关于校园安全的有关法规,进一步系统化、具体化,针对校园安全问题专门立一部法,进一步明确各级领导各部门的具体责任;进一步明确学校和教职工在安全工作方面的具体任务、具体责任;特别是要对安全事故中各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各应承担的刑事、民事、经济赔偿、行政处分等责任,进一步作出具体的责任界定,进一步逐一的具体化„„让校园安全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追究;让校园安全工作法制化;用法律为校园筑起一道“安全的防火墙”!
2.浅谈对“赏识教育”的几点认识 篇二
一、从思想上,要了解“赏识教育”的内涵
“赏识”它是一种思维视觉,即用赏识的眼光看世界,是一种凡是发生,往好的方面想的积极的思维方式,同时它又是一种欣赏的心态。
“赏识教育”,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方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用肯定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和可贵之处,并予以充分地激励和引导,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激励,使其更好地认识自我、发挥潜能、最终实现自我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其精髓在于学会赏识,即教师要能够找到表达爱的方法和艺术,把对学生的爱具体化,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的爱。其关键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赏识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它源于教师对学生无条件的爱,发现并遵循学生的生命成长规律,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幸福健康地发展。
二、从行动上,要赏识学生,在赏识中发展学生
1. “赏识教育”的基础——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我就经常告诉学生们,他们在我心里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样,让他们感受到学校也有家的温暖。学校舞蹈队的孩子们为参加市、区少儿花会比赛,利用休息时间辛苦排练,我会经常自带一些糖果来鼓励和奖励她们,这样有爱的团队在比赛和演出中成绩优秀,捷报频传。当然,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能力也不不尽相同,性格各异。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做到欣赏每一个学生,用“爱”关心他们,用真心包容他们的所作所为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对其不正确的思想行为进行及时的引导。
据调查,现代中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不是“事业型”的,而是“朋友型”的。他们渴望与教师建立起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渴望能与教师进行心灵的沟通,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是和蔼可亲的人,是能够与他们共同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的“大朋友”。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他们谈心、聊天,敞开自己的胸怀,接纳学生的一切,善于观察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尽可能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的动向,力争从各个角度全面的了解学生。只有这样做,才有可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由于平时沟通和辅导时间较多,去年那届毕业生一直称呼我为“女神”,我也是美美地回报以微笑。记得毕业体育考试长跑时,大家都十分紧张,九(3)班的一个同学提议要“女神”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为他们加油——我喝过一口的矿泉水,一人一口地传下去……说是喝了女神的水定会跑出好成绩,顿时缓解了当时紧张的考试情绪。每每这样幸福的情景都让我欣慰不已。
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首先就要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就要给予学生信任的眼光,信任的语言,信任的手势和信任力量。信任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通道,即使学生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时,也不要感到失望,不要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否则会给学生身体上、心灵上,造成一定的伤害。其次,要少指责,多鼓励,少埋怨,多理解,少冷漠,多关心,少否定,多肯定,使他们感到老师并没有抛弃他们,从而唤起他们的自尊自爱,自强。可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与“赏识教育”是相互贯通的,必须在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实施“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2. “赏识教育”的关键——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在教育教学中,有时我们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欣赏的话语,都会使学生感到你对他的鼓励和赞赏,成为促进其进步的强大动力。例如,学生崔海媚是一名初二从外校转学来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刚来时,违反学校规定带手机回校,晚上上网玩游戏白天上课打瞌睡,不及时完成作业,从不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面对她的表现,我没有批评反而肯定了她上音乐课比较“认真”,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为她喝彩。由于“赏识”给了她精神上的滋润,使她产生了自信,拥有了积极争取成功的心态。此后,她为表现得更好而绞尽脑汁。为让老师赏识,听课越来越认真。正是在这积极赏识的氛围中,她对除音乐外的学习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任课教师都评论说是像“突然变了个人”似的,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3.在幼儿教育中的几点认识 篇三
一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是相关重要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育方法可以有所不同,但教育观念必须是一致的。谁唱白脸,谁唱黑脸都无所谓,重要的是让孩子接受正确的,积极的教育引导。
二、让宝宝明白自己也是家庭中的一名重要成员
平时自己洗衣服、择菜的时候都不忘记叫上仔仔帮忙,一是让他明白自己是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另外也可以使孩子意识到自己和家长互动共处的过程中,也能做很多事情,是个能干的宝贝。
三、妈 妈要学和孩子像朋友样相处
仔仔睡觉时是一定要让妈 妈陪着一起睡的,在做完睡前小游戏、看故事书后,就开始哄仔睡觉。我说:“妈 妈唱个歌,仔仔睡觉好吗?”接着,儿子撒娇的笑着说:“仔仔唱歌,妈 妈睡觉。”我想笑仔的可爱,可是接近3岁的他最近总要求我不许笑他,于是我窃笑到说:“那好吧,我们一起躺下,仔仔唱歌,妈 妈睡觉。”此时的仔仔就像妈 妈样的,边拍着我的胳膊,边唱起了“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
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想这是班级老师在学校经常教育孩子的一种生活习惯吧。这方面我宝贝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要和孩子建立好沟通
记得仔仔还更小没上幼儿园的时候,早上我要赶早去上班,可仔是一百个不愿意,总是歇斯底里的大哭,或者趁其不备偷偷溜走去上班。后来我想这样也不是办法,于是,在我周末休息的时候和他讲清楚,让他有所准备,等上班的时候再和仔说“妈 妈上班,很快就会回来的”,过了几天后,很容易接受,并主动和我说再见了。所以我觉得别看小小的他,其实跟他说明白讲清楚,小小的他是很能通情达理的。
六、不要当外人的面数落孩子
你的宝宝虽然还很小,会有犯错的时候,请宝妈们给孩子留点面子。
七、不做穿西装的野人
这句话是引用《好妈 妈胜过好老师》,打骂孩子只能管一时,管不了一世,所以请做文明人
八、不要把你的思想强加到宝宝的身上
经常和宝宝换位思考你就会有感受的到。
九、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4.就初中语文创新教育的几点认识 篇四
初中语文创新生活一、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语文素养又在丰富的生活中得以进化发展成熟。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语文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教学理念提供了理论保证。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他经常带着学生进入大自然,并亲切地称之为“蓝天下的学校”“快乐的学校”。他写道:“宁静的夏天拂晓,我跟孩子们来到池塘边,印入我们眼帘的是那朝霞般令人惊叹的美。于是,孩子们感觉到和体味到‘朝霞’‘拂晓’‘闪烁’‘天涯’这些词在感情色彩上的细微差别。”苏霍姆林斯基的经验告诉我们,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走向大自然,走向生活,体验生活,是进行语文学习的最佳途径之一。
二、避免给学生“设框”,重于学习需要的“导”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自然而然”地在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还没有初步掌握时,就给学生阅读定下框框,以至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体会文章,出现了教师挖井让学生往下跳的现象。其实,作为教师,应该相信自己的学生,解开对他们思想的束缚,让他们自读自悟。如课堂上,学生自读课文后,只由教师的一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就可以引出学生许多精妙的发现。所以,教师应袒淡化“教”,根据学情来确定教的内容,而这个“教”更准确地说,应是指只重于在学生需要时的“导”:可以导思考方向;可以帮助学生拓开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想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经验,把自身的感受同阅读结合;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这些“导”都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由自渎过渡到自悟。
三、创设模式,提高效果
探究并构建具有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针对新课程标准,针对当前学生的思想状况,语文课究竟应该怎样上,这是语文教师最感困惑的一个问题。农村中学和城镇中学的情况不同,课堂教学模式就应有别。当然,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通过教学的内容进行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以及思维训练,但有没有一种既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又有别于当今部分教师采用的所谓的讨论式教学模式。笔者认为,教学模式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受到教学观念、教学条件等制约,要靠语文教师自己去摸索、探究,积累吸收经验,最终达成。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善于捕捉课堂中的有利于教学的信息,调适学生的心理状态,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才能焕发语文课堂教学的勃勃生机和师生的生命活力。
首先,创设并保持和谐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习方式”。课堂心理气氛是在课堂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由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以及教室中的环境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教师自觉学习教学心理学的理论,并自觉地把这一理论运用到中小学学科教学的实践中,在学科教学实践中形成培养健康人格的自觉意识。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创设和营造,部分班级已经形成了和谐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在此基础上,保持并发展和谐积极的语文课堂心理气氛,进一步组织好语文课堂教学。
其次,分层激励,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根据优生和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及成绩,将学生分为多个层次,不断调整对学生的评价,对进步快的学生予以公开鼓励,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在语文教学中,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使之成为学生用以仿效和认识的榜样;其次,教会学生了解自己、学会分析自己的方法,如采取照镜子的方法,对照自己与课文中、与教师讲解中真善美标准的差距,进行自我剖析和总结。
再次,帮助学生选择认同对象。对于学生来讲,课文中品德高尚,人格健康,功绩卓著的科学家、革命家、艺术家应该是他们的认同对象。这种认同对象会对他们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帮助他们克服成长道路上的困难,培养正确的自我态度和自我激励能力,发展自我控制机制和自我调节能力。
四、初中语文教学要创新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新课标中的“课程观”里提到,基础教育课程应该全力追求的价值是促进学生和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积极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除了知识、技能之外,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创造的所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自然存在物都可以成为构成课程的素材。这些课程素材都有潜在的教育意义,并且这种教育必须是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才能被激活而彰显。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就不能只对着文本照本宣科,不能只靠现成的教科书去指导学生学习,我们必须拓宽教学内容,让所有有益于学生受教育且在学生自己的体验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找到情感寄托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自然存在物都可以成为构成课程的素材都引进我们的课程教学,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宽阔、更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感知和体验中,激发更大的求知兴趣,开阔更辽远的视野。
5.对开展主题教育的几点认识 篇五
一、为转变教师的观念提供了一个平台
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和教学效果。我认为,转变教学观念,除了加强对新课程的学习和思考外,参与课改实验是一种快速高效的途径。说不如干,参与EEPO有效教育课改实验,能迫使教师较大程度地转变思想,改变以往的课堂授课方式,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真正关注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关注学生的个性创造性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的培养。而且, EEPO有效教育操作系统中关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堂约定、要素转换、经典性评价的方法,“五防”和 “抓关键要素” (教学中关键的知识点、能力点、考点、方法、思维、创造、思品、合作等)的策略等,实用性较强,能够促使教师在具体的课改操作中认识、理解、领悟和创新教学观念。
二、为如何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了一种范例
教与学是教学活动中的两个方面,教师是主导,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就显得至关重要。尽管“以学生为主体”这个说法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出了,旧的教学大纲和新课程都一直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们对此都耳熟能详,但在课堂上很难得到真正的、全面的体现。有些教师虽有交出学习主动权的意识,但却不清楚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时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还有些教师则完全是“一言堂”、“满堂灌”,“学生主体地位”成了摆设、空话。
EEPO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核心理念是“有效教育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现的”。单元组合作、团队合作的训练,约定、规则的制定, 表达呈现方式的运用, 人力资源、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都是EEPO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在这些要素的支撑下,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现。这就不同于传统教学只是或者是大多数只是展示教师的才能,而学生的个性却得不到很好的体现。
EEPO的课型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一是要素组合方式。要素组合方式重点是关注看、讲、想、做、动、静以及各要素交换使用等教学互动要素。其教学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觉,顺应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让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二是平台互动方式。在平台互动方式的主要流程中,“构建多向度平台”是其核心环节。多向度是指不同渠道、不同途径、不同思路、不同方法、不同方式、不同个性表达等。一般地可以采用:问题——学生思考——学生做(一名学生上黑板)——教师点讲——下一个问题的流程。
三是哲学方式。哲学方式强调的是对学生发散性多重思维的培养,激励学生创造性学习。如一题多解、对一个问题的多种看法和多种解决方法。
这三种课型方式都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舞台上的主角,教师不再是导演,只是一个参与者,甚至是“观众”。
三、为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一种样式
新课程一直提倡合作学习,很多老师也常在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但以往大多数的小组合作学习一般都是在学生领完合作任务后,便由一个人在组内发表自己的想法,而其他人只是在做观众。甚至还有一些小组成员干脆做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实效性无从谈起。这样的课堂看似注重学生的参与,可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那些为“小组合作”而“合作”的课堂行为甚至还会降低课堂效率。而EEPO有效教育的操作系统中,把小组合作的操作模式进行了细化,分别从小组的构建、目标的明确、合作要求、关注边缘人物、成果展示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阐述,每个小组成员之间都能努力做到互相关注、互相关照、互相倾听、而且他们能努力营造有亲和力的氛围,为了完成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互助性学习。这些操作模式,适用于所有课堂形式,很具有推广价值。教师掌握了这些小组合作的组织样式,就能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实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了一种指向
一个社会人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特别需要协作能力、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能力和遵守社会约定以及行为准则意识,这也是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的重要部分。传统的课堂教学文化是一种“ 记忆型教学文化”、“传授型教学文化”,重知识轻能力,尤其是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收集整理信息能力较难兼顾到。即便在很多的优质课中, 教师尽其所能,体现的不过是“ 展示型教学文化”, 展示的是教师本人的素质, 体现的是教师的水平, 学生仅仅是一种陪衬。当然也有教师比较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但由于传统课堂模式的局限性,教师主要起到的作用只是示范和传授,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并不多。
6.对开展主题教育的几点认识 篇六
关键词: 体校学生 平衡关系 语文教学 道德教育
所谓体校生,是指主要以体育训练为主的学生。因此,针对体校生的教育就不能完全照抄照搬普通学生的教学模式,而应当结合体校生的身心主观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管理。以下,笔者仅结合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对体校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学校教育发表一些认识与看法。
一、帮助学生协调好体育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的关系
体校生是主要以体育训练为主的职业学生,因此,其相比于普通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性。正因为如此,不少体校生都片面地认为“我是一个体校生,我只要抓好体育训练就可以了,至于文化课学不学都无所谓”。这一观点实质上是对体校生所接受教育的错误理解。
诚然,体校生要以特定的体育训练为主要学习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可以彻底无视文化课程的学习。以体育训练为主,以文化学习为辅,这里的“辅”虽占据的比例相对较少,但并不代表没有。因此,体校教育管理者应当首先帮助学生协调好体育训练与文化课学习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例如,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多向学生强调“文化课与体育训练课两者缺一不可”的必要性,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向学生列举现实生活中某一体育运动员或专业课不精,或文化水平不高所造成的不利影响。相信,这些生动的例子可以带给学生极强的冲击,也能使得他们更好地认识到平衡体育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的重要性。再如,文化课任课教师还可以从体校生的文化课学习基础及认知规律出发,适当对文化课的相关教材进行有扬有弃的科学整合,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文化课的浓厚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二、对体校生的语文教学要循序渐进、科学合理
教育是一项持之以恒的活动,因此,教育者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不能有一丝一毫急功近利的心态,而应当始终持有一种循序渐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切不可操之过急。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体校生的语文教学之中。
具体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及体校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科学合理地安排具体的语文教学任务,并始终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这两项原则。如此,才能在避免打击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切实收获高质量、高效率的语文教学。
此外,语文教师还应当正视不同学生在语文认知水平、语文学习习惯等方面所存在的客观差异,并有区别地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在尊重学生客观差异的同时,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三、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道德教育是各阶段教育中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这一点在体校学校教育中也不例外。现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仅是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具备较高水平的思想道德素质。如此,从方方面面来讲,针对体校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至关重要,且势在必行。
例如,有些体校生的纪律性较差,上课经常迟到,早退。对此,教师可以以“遵守时间”这一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时间观念的集中教育,还可以在主题班会上向学生认真分析一些有关“珍惜时间”的中国俗语,以此督促学生形成善待时间、珍惜时间的端正价值观念。又如,有些体校生的卫生意识较差,对此,教师可以灵活组织学生辩论会,即鼓励学生针对所见所思对“卫生意识的必要性”展开正、反两方面的探讨,这样学生就能在你来我往的思维与语言交锋中认识到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再如,还可以对体校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渗透,像定期组织爱国演讲、爱国诗歌朗诵……如此,既可以丰富体校生的业余学校生活,又可以使他们从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中真正汲取有益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这些很显然都为他们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和语文修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很好地体现了“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道德渗透教学观。
总而言之,体校生的专业发展、认知结构、身体素质、道德水平等特点决定了体校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对此,体校语文教师既应当积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应用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管理方法,这样才能在促进体校生专业素质、文化课素质、道德素质等综合发展的同时,真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卓群.关于加强体校生职业教育的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05).
[2]安萍,韩晓云,王雪梅,贺汹波,李林依.体校生素养养成教育的探讨[J].第一健身俱乐部,2010(09).
【对开展主题教育的几点认识】推荐阅读:
开展创新规范服务年主题活动的几点体会08-01
开展诚信教育主题班会方案09-16
开展主题教育情况汇报材料10-18
关于开展“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的通知06-21
开展“关爱员工、感恩企业”主题教育总结08-11
开展反腐倡廉主题教育的总结08-20
关于延伸“三大”主题教育开展工作总结07-09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砖台07-22
关于如何开展高新区金融办工作的几点建议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