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议论文

2024-08-01

未来议论文(共9篇)

1.未来议论文 篇一

浅议农村信用社怎样应对邮政储蓄银行未来的挑战

今年3月,银监会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邮政储蓄机构小额质押贷款业务试点管理的意见》,允许邮储机构逐步开展仅限于“定期存单质押”的小额质押贷款试点业务。改革后邮政储蓄银行的业务品种由过去单一办理存款和汇兑业务转为多元化的金融业务经营,邮政储蓄银行将会与农村信用社在客户、市场等多个业务领域展开竞争,农村信用社如何应对邮政储蓄改革已成为一个现实问题,那么农村信用社如何应对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并与之合理竞争呢?

一、农信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的差距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农、工、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收缩县以下营业网点,留守的机构也只是吸收存款,不发放贷款。在大部分农村,正规的金融机构只剩农信社和邮政储蓄机构。由于邮政储蓄只存不贷,与其相比,农信社事实上形成了贷款垄断。两个机构都具有网点多、与老百姓联系密切等共同特点。农信社的最大优势是,历史悠久,成立了50多年,历经多次改革,不断发展壮大,如今更是得到政策、资金以及税收的支持。同时,农信社在农村经营有一套成熟的制度、经验。但是目前,农信社最大劣势是电子技术水平落后,结算手段相当不畅,尚未实现全国联网;与农信社相比,邮政储蓄银行的“杀手锏”是其规模优势,全国邮政储蓄银行只有一家,并且只有一个法人。而农信社都是单个法人,在全国呈现的是几级法人状态,最高法人级别是省联社。从目前情况看,全国的农信社不可能整合成一个法人一致对外。此外,邮储银行没有历史包袱(如不良贷款),也不像农信社主要局限于农村。邮储行的另一优势是,1995年就建立了全国邮政计算机网络,2004年底,邮政储蓄联网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且能实现城乡联网。但其劣势是从事其他金融业务的时间不长,在其他金融业务方面缺乏经验和人才。

二、农村信用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大力提高经营与服务水平。农村信用社优势在于拥有庞大的客户资源,有一支长期从事农村金融工作的员工队伍,有较完善的支农措施和经营机制。而劣势主要体现在汇兑网络不畅通,结算手段较落后。农村信用社如要进一步提高经营与服务水平,就必须发挥优势、克服劣势。一是站稳农村阵地,加大对种养、加工专业户、外出打工人员及涉农资金的组织力度。打造精品网点,增强吸存功能。二是坚持以农为本,找准市场定位。把农户、个体经济户和民营经济户作为支持的主要对象。立足对小区域情况的准确把握,依托农村,以农户为主形成自己的基本客户群体。三是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激发全员的工作热情。通过引入末位淘汰制,使能者上、庸者下;引入绩效挂钩制,把员工的个人利益与所创效益及单位利益捆绑在一起,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加强人才培养,为农村信用社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二)加大“三农”支持力度,创新金融服务品种。农村信用社在长期支持“三农”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一批庞大的客户群,与农民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形成了深厚的感情,但邮政储蓄银行虽然有与邮政联为一体的遍布城乡的网络体系,但在成立之初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只能属于探索阶段。信贷业务是专业性强的金融业务,不仅有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而且非常重要的是要有一支强有力的信贷队伍,但目前邮政储蓄的基层网点普遍还是混岗作业,其风险识别能力较弱,且缺乏一套完整的信贷管理体系及风险监控体系,技术上基本尚属空白。所以农村信用社要坚持服务“三农”的原则不变,始终将经营重点放在农村,针对农村生产生活经营情况,创新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业务品种,找准切入口,延伸服务内涵,拓宽服务领域,赢得更多客户,这样才能牢固自身的农村经营市场。

(三)加强信贷营销管理,推行品牌化战略。近年来,农村贷款资金需求的季节性特征已弱化,家庭传统农业生产的农贷资金需求量减少,规模经营的农贷资金需求量、农村第二、三产业资金需求量、消费信贷资金需求增大。其中,农户生活消费、婚丧嫁娶、子女读书等资金需求已占到资金总量的相当比重,农村经济发展已对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品种、方式、程序、手续、期限、金额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农村信用社要树立贷款营销观念,加强信贷营销管理,在支持传统贷款项目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信贷业务创新,再造贷款流程,运用各种营销策略开发市场。同时积极推行贷款品牌化战略,提高和扩大农村信用社贷款业务品牌的知名度,全面提升农村信用社的品牌资产。

(四)深化核算体系的改革,丰富支付结算方式。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农信社结算工作处于弱势,惟有找准服务对象,靠优质、高效的服务才能取胜。一是提供高效的汇款服务给农户和农民工。目前,农业劳动力大量涌入沿海省份的制造和服务行业,但这种内部的、暂时的转移促成了农民工与当地农户家庭之间的大量的资金流动。农民工对他们在农户家庭的收入提高和消费提高所作的贡献很大程度上受到汇款服务供给质量的影响。二是在完善全国信用社系统的联行往来的基础上大力推广银行汇票的使用,试办商业汇票业务,允许一些经营状况良好、讲信用的信用社承兑、贴现商业汇票,提升农信社支付结算票据含量。三是农信社应稳步发展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允许一些经营状况优良的信用社办理贴现,人民银行可为其办理再贴现业务,提高农信社办理票据业务的能力。四是农信社完善全国资金清算中心,办理全国农信社汇兑的异地资金清算、全国农信社银行汇票业务的异地资金清算及经央行批准的其他清算业务。五是加强农村客户使用金融服务的意识,尤其应注重于对使用结算工具和结算手段的常识、现实意义的宣传,促使他们使用相关的金融服务,如储蓄、贷款,将他们引入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系统中,如存款、信用卡、互联网和手机服务。

(五)拓展存款种类、加快中间业务发展。邮政储蓄依靠其邮政储蓄绿卡网络这个全国最大的实时处理通存通兑业务的计算机网络及点多面广的优势,开办有以个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各项储蓄存款业务、异地存取款业务、ATM业务及代发工资、代售代兑国债、代办保险、代收长、市话费等多种多样的代办业务,与邮政储蓄相比,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品种就显得过于单一而缺乏竞争力,开发新的业务品种就迫在眉捷。要在现有业务品种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代收代付业务、票据咨询业务、私人理财业务等适合不同客户群体的中间业务产品。

(六)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壮大资金实力。增资扩股是当前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迎接改革,以达到相关条件的首要工作。但由于历史包袱沉重,经营效益低下,分红能力明显不足,导致农村信用社扩股工作较为被动,成效不大。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强协调和指导,出台相应措施,引导和鼓励农民、城镇居民、工商企业、民营资本等民间资本投资农村信用社,以不断扩大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为加大信贷“支农”力度提供资金保障;加大对邮政储蓄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资金外流局面。尽快取消对邮政储蓄的优惠政策,从增量上对邮政储蓄进行限制。改变邮储资金全额存入人民银行的管理模式,把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降到与商业银行同等的水平,创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引导邮政储蓄走商业化经营之路,允许其把资金委托给农村信用社用于支持“三农”经济发展。

2.未来议论文 篇二

一、财务报告过去的发展与变化回顾

(一) 财务报告理论上的发展与变化回顾

1. 关于计量

财务报表是以传统会计的三个特征为支柱的。即记录按复式簿记系统;确认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量采用历史成本属性。因此, 人们把传统的财务会计分别称为复式簿记会计、权责发生制 (即应计制) 会计和历史成本会计。在财务会计的上述三个特征中, 对会计信息特别是盈利信息最有影响作用的, 是确认和计量。传统财务报表受到的冲击最早也是针对计量。所以, 报表的使用者莫不关注计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从财务报告中的计量可以看到下列变化:由早期以历史成本为主 (甚至占完全统治地位) 到几种计量属性同时并用, 再到当前倾向于采用公允价值。这种种变化明显地说明, 计量属性的采用决定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即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各种不同计量属性所带来的不同经济后果及其应用的不同前景。

2. 关于确认

早期财务报表的确认仅研究收入的决定和费用的分配。在股份企业出现以前, 往往采用收付实现制来确认收入和费用。那时确认的唯一标准是看有无现金流入 (收入) 和流出 (费用) 。后来, 由于出现委托和代理关系, 为了正确反映和评估在某一期间的受托责任, 就产生并广泛运用了权责发生制。然而权责发生制仍然是针对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来讲的。它提出了确认收入和确认费用的新标准。FASB第5号概念公告关于会计确认的见解如同它强调现值技术的运用和大力提倡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一样, 为把各种创新经济业务 (典型的是衍生金融工具, 可确认而尚未实现的有关收入项目等) 在表内予以确认、计量或者在表外进行披露开辟了一条重要的新思路。由此可见, 财务报告理论与实践的这一发展, 不是凭空而来。它们同样是竞争技术与全球化等环境因素发生作用的结果。

3. 关于报告

早期的财务报表, 是直接根据日常记录所编成的。报表的内容就是表内的项目。项目只不过是会计科目的重新分类、汇总和排列。后来由于经济业务日趋复杂, 表内陈述的内容基本上属于会计上的术语而不易为广大投资人所理解。为了提高报表的易懂性和可使用性, 于是增加了表外附注和附表。FASB于1978年发表的第1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提供了一个非常明确而又富有创造性的见解:当前实务中的财务报表应当称为财务报告;财务报告=财务报表+其他财务报告。FASB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则反复强调:在财务报表表内表述是确认;用附注 (包括表内旁注、表外底注) 、其他附表、其他报告手段进行表述, 不是确认, 而是披露。这样, 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披露的内容、形式和是否量化表述就获得了更大的自由空间。

(二) 财务报告及其种类的发展与变化回顾

1. 报表的种类不断增加

早期的基本财务报表只有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两种。20世纪60年代中期增加了财务状况变动表, 到1987年被现金流量表所取代 (SFAS财务会计准则公告) 95) , 成为第三财务报表。1997年, 美国又发表“报告财务业绩”的第133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 提出:企业可增加“全面收益表”作为第四财务报表, (在此以前, 英国已在ASB (《会计准则公报》的第3号财务报告准则中提出“全部已实现利得和损失表”作为第四报表) 。

2. 财务报告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改进

(1) 从覆盖面看, 原先的财务报告只反映一个主体的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或现金流量的变化。后来, 由于出现控股企业, 控股企业除编制本身的财务报表外, 还要编制覆盖整个控股企业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同时, 一个企业由于规模很大, 分部很多, 又要求对具有不同机遇和风险的地区和业务分部编制分部财务报告。合并报表和分部报告都能向投资人补充提供对决策更有用的信息。

(2) 从时间间隔看, 传统的财务报告是一年报告一次“中期报告”的财务报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将来信息的报告将越来越快, 时间间隔越来越短, 现在实际上已开始在网上发布实时信息。

(3) 从内容上看, 第四报表较好弥补了传统报表违反漏计损益原则的缺陷。长期以来, 西方会计界对编制收益表都声称坚持“满计损益观”而不是建立在当期经营业绩基础上, 但实际上对可赚得却未实现的收入, 往往绕过收益表, 而把它们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部分。这种做法, 实际上压低了企业当期所确认的全部损益, 违反了满计损益的原则。第四财务报表即全面收益表, 所报告的企业财务业绩包括了所有已确认的损益 (不论是否实现) 。这种业绩报告, 才真正体现以满计损益为基础的收益表。

二、财务会计报告变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 财务会计报告变革的必要性

1. 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 企业组织形式及其在社会和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不断发生变化, 除了直接投资者、债权人外, 企业内外还出现了大量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 包括政府部门、顾客、合作伙伴、社会部门等等。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 致使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提出了与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下完全不同的新需求, 传统工业经济下信息使用者注重的是财务信息, 而在知识经济下不仅要获取财务信息, 还要获取非财务信息;不仅要获取定量信息, 还要更多地获取定性信息;不仅要获取确定的信息, 还要更多地获取不确定的信息;不仅要获取历史信息, 还要更多地获取预测信息;不仅要获取企业整体信息, 还要获取分部信息。信息使用者要求拓展信息披露的内容, 在信息的质量上强调信息的相关性、一致性与及时性。

2. 无法满足信息的时效性需求

信息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时效性。现行财务报告的披露无法达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 披露的周期、时限过长, 不能说明企业现在的价值。英国的巴林银行, 1994年底其账面净资产为450亿-500亿美元, 而到1995年2月底, 该银行已进入破产境地, 此时其1994年的财务报告还未完成。由此可见, 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已跟不上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同时较长的报告周期为企业进行各种幕后交易创造了时间条件, 如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 资产重组、关联交易现象一般发生在年底编制报表前。依据过时的、经过调整的信息做决策, 成功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3. 无法反映非货币信息

人力资源、无形资产、数字资产、金融衍生工具、企业的声誉、其能源的来源及产品的销售渠道等无法用货币形式进行描述, 所以, 无法在财务报告中列示。信息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企业生死的竞争, 由于现有会计报表对大量无形资产的信息无法体现, 从而大大消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4. 无法满足前瞻性信息的需求

传统收益表是建立在传统会计收益概念和收入费用观基础之上的财务业绩报告形式, 它在物价基本稳定、市场经济活动单一、外部风险低的经济环境下是适当的, 它能基本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收益。但是, 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物价的波动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摆脱的现象。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所兴起的金融创新, 出现了价格波动性强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 改变了传统资产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理念。以历史成本为计量模式的传统收益表缺乏相关性,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2000多家金融机构因从事金融工具交易而陷入财务困境, 但其财务报告在危机之前仍显示“良好”的经营业绩。许多投资者认为, 历史成本财务报告缺乏前瞻性、预测性的信息, 不仅未能为金融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发出预警信号, 甚至还误导了投资者, 使其判断失误。

5. 无法满足信息的可靠性需求

现有企业会计报表的局限性还表现在会计人员对会计报表信息可靠性的影响。为了合理地反映收入与费用的关系, 报告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果, 在期末, 企业要根据配比原则进行大量的调整和转账处理, 虽然对财务数据的处理是以发生交易事项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 但是由于这种转账和配比处理带有主观性, 加上企业的会计报表对外是提供给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使用的, 从企业的管理层到财会人员都希望会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良好的经营业绩, 会计人员带着这种心态来编制会计报表, 就使得会计报表带有粉饰的色彩。

(二) 财务会计报表变革的可行性

1. 会计数据的载体由纸张变为磁介质和光电介质载体

从理论上讲, 数据载体的改变, 从根本上消除了信息处理过程中诸多分类与再分类的技术环节;利用同一基础数据可实现信息的多维重组, 从而为会计数据的分类、重组、再分类、再重组提供了无限的自由空间。

2. 会计数据处理工具由算盘、草稿纸变为高速运算的计算机

计算机的使用数据处理、加工速度成千上万倍的提高, 不同人员、部门之间数据处理、加工的相互合作、信息共享不再受到空间范围的局限。这种改变将使会计人员从传统的日常业务中解脱出来, 进行财务会计信息的深加工, 注重信息的分析, 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高效率和高质量的信息支持。

3. 会计信息输入输出模式由慢速、单向向高速、双向转变

互联网的出现, 不仅改慢速、单向为高速、双向, 而且能适应网上交易的需要, 实现实时数据的直接输入输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企业愈来愈多地通过网络与业务伙伴进行经济信息的交换与从事各种商业活动, 更多地利用Intranet (企业内部网) 进行内部协同工作与信息管理。其结果是会计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储于网络与计算机之中, 这样将会计信息系统内化为Intranet的一部分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实时地处理与反映, 并利用Internet向企业外部相关的信息使用者发布, 通过网络完成会计对内对外的目标成为了可能。

三、未来财务报告的展望

(一) 未来财务报告目标

未来财务报告目标将继续锁定在为企业各相关利益者决策提供快捷灵敏的相关财务信息 (这些信息已包融解脱受托经管责任所需的信息) , 并真正使提供有关现金流量的数量、时间分布及其不确定性的信息这一目标成为可以操作的目标。此时, 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仍然要坚持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与可比性, 尤其是在可靠性与相关性的权衡中更偏向于相关性。历史 (事后) 信息满足可靠性, 同时也是相关性的基础;未来预测 (事前) 信息满足相关性, 同时应强调对预测信息的规范, 尽可能提高预测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达到这样的境界之后, 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矛盾就减缓了。

(二) 未来财务报告内容

为了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 未来财务报告的内容将更加复杂与丰富, 并随会计环境的变化与要求而不断创新。一是坚持财务信息的核心地位, 通过非财务信息提升财务信息的价值。二是在不放弃历史成本计价信息的同时, 以公允价值计价的信息将大大丰富财务信息的内容并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三是企业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将成为未来财务报告的重心。四是突破会计主体假设, 同时报告与会计主体信息相关的关联方信息。五是增加相对值信息, 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三) 未来财务报告时效

基于会计分期假设的财务会计是定期提供财务报告的, 尤其是年度财务报告成为会计的传统, 以适应人们对年度财富分配的需要并降低信息披露成本。但随着财务信息决策用途的增强, 年度的信息揭示会与投资决策对信息的及时性乃至即时性要求发生巨大矛盾。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使得信息的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 而且在计算机随机寄存功能的支持下, 也使得财务信息的日常揭示成为可能, 进行实时报告也不会是天方夜谭。如今, 人们已设想了一种电子联机实时财务报告系统, 它是指企业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 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将企业所发生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事项反映在财务报告上, 并将其存储在可供使用者查阅的数据库中, 供使用者随时查询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及其他重要事项, 从而使财务信息在满足使用者信息需要上真正实现了“多、快、好、省”。因此, 它又被称为“同步财务报告系统”或“全天候财务报告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应用的普及, 这一种报告系统的应用在不久即会变成现实, 从而彻底解决财务信息滞后的问题, 极大地提高财务信息以及会计信息系统在决策中的地位。

(四) 未来财务报告的展望

未来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是一种以事项会计为基础的, 可以向信息使用者充分披露有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 盈利预测, 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交互式的实时报告。这种财务报告模式借鉴与融合了现有的几种对未来财务报告的预测, 它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全面收益报表 (第四财务报表) 为支柱。

首先, 未来的财务报告由于信息量的不断扩大, 会显得更加冗长, 很可能出现信息混乱甚至污染, 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使用上的不便。我们可以借鉴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式, 打开企业这个黑匣子, 让外部信息使用者有限进入企业内部, 使之在规定的范围内与企业进行信息交流, 从而改变用户被动接受会计信息的现状。

其次, 这种财务报告模式是一种实时报告系统, 有效地解决了信息的时效性问题。

再次, 这种财务报告模式通过增加全面收益报表, 可以让报表使用者更清楚地得到有关一个企业财务业绩的全部信息, 更好的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特别是反映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信息的要求。

最后, 未来财务会计报告在计价模式上将向多元计价模式发展, 由历史成本计量到公允价值计量, 同时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在披露信息的范围上将有很大的扩展, 将多多反映非货币性的信息, 像关于企业人力资源、无形资产、数字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方面的信息。

总之,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 我国的资本市场必将获得充分的发展, 广大的投资者将逐渐成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重要的使用者之一。他们的经济决策越来越复杂, 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 从长远来看, 我们需要将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摆在核心和重要的位置上, 相应的改变会呈现出会计信息重可靠轻相关的现状, 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充分性和及时性, 更好的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

3.浅议中国民族歌剧的未来发展 篇三

关键词:中国新歌剧;音乐剧;民族歌剧;形式单一

音乐剧在中国还处于创作偿试和探索阶段,起初是中国歌剧院自己创作并上演音乐剧《现在的年轻人》,差不多同时,上海歌剧院创作演出了《风流年华》。引进国外音乐剧,始于80年代中期,1987年5月,由中央歌剧院首演百老汇著名音乐剧《乐器推销员》和《异想天开》,上海戏剧学院也曾在此时间上演《窈窕淑女》,沈阳上演《搭错车》。此后十余年间,全国各地公演了数十部有一定影响的音乐剧,且绝大多数系创作。从以上看来,音乐剧在中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这就是始一创作尝试和探索,同时也注意引进。

一、新歌剧的形成与发展概述

谈到新歌剧的形成的发展,首先应弄清什么是歌剧?歌剧就是以唱歌为主,把戏剧、诗歌、音乐、舞蹈和美术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综合艺术,人们常把它称之为戏剧的音乐形式或音乐的戏剧形式。

中国歌剧艺术萌芽于“五四”运动后黎锦晖创作的一批儿童歌舞剧。到抗日战争时期,已有了相当的发展。但新歌剧的真正确立,是在新秧歌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幕歌剧《白毛女》。该剧采了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的民歌与地方戏的曲调,并加以改造,塑造了各有特色的音乐形象。

继《白毛女》之后,一些作曲家又创作了一批新歌剧,如《刘胡兰》、《小二黑结婚》、《王贵与李香香》、《红珊瑚》、《江姐》、《洪湖赤卫队》等等与政治生活、思想运动有关的新歌剧。

二、中国新歌剧的音乐素材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回顾新歌剧中优秀的经典的歌剧,不难发现他们的音乐素材来源都是与民族文化紧密相连的。比如说《我要活》在音乐上先是以民歌为素材的简练的歌曲风格的唱段,后吸收了秦腔的哭腔手法,再吸收河北梆子的音乐素材,将唱腔发展到更加高亢悲愤的境界,从而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小二黑结婚》和《刘胡兰》两剧则以山西民歌和山西梆子作为歌剧音乐的基调,而《草原之歌》虽借鉴了西洋歌剧的表现形式,但音乐基调却采用的是藏族的山歌和舞蹈。《洪湖赤卫队》主要从湖北花鼓戏和天门、潜江一带的民间音乐素材中汲取最富于生命力的音乐而创作的。《红珊瑚》的音乐主要基于各地地方戏曲音乐进行创作的。

三、目前中国民族歌剧的形式单一及不景气的现象

第一,政治历史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延安诞生”的歌剧,不自觉的以歌剧服务政治,使歌剧政治化、工具化,在这一时期,出现过优秀的新歌剧,但是,自觉不自觉中歌剧应有的美的创造湮没在政治实用主义的激情之中。

第二,中国真正的文化精华在于老百姓,倘若不深入群众,就无法产生优等的具有特色的歌剧。众所周知,曾有的民族歌剧辉煌时期的优等作品,无不真诚的尊重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新生人民群众的审美理念,审美需求,贴近人民大众的歌剧才会有光辉的前途。

第三,失去了如歌旋律,由于当代作曲家出于院校,写出的音乐立体感,交响性较强,不像过去时代的某些歌剧多是“旋律加伴奏”,毫无个性,失去了像马可、刘炽、李劫夫这些旋律大师,只有对民间音乐有着深厚修养,以及独到的改编功夫,才能使其旋律的创作犹如来自心灵深处的真诚歌唱并直达观众的心灵深处。切记旋律不但是中华音乐的灵魂,也是中国歌剧的灵魂。

第四,对欧洲歌剧的认识上的误解,现在一些人一味的追求所谓的“阳春白雪”,认为西洋歌剧才是真正的,规范的歌剧,刻意的模仿使其失去民族本色。借鉴固然是好,但切莫忘了中国观众的思想历史和审美意识是与西洋人不同的,中国人民长期受中国传统戏曲及山歌、小调、劳动号子所感染,对于产生于王室贵族的西洋音乐所不同的,不能以那种中国人民群众无法理解的严肃音乐来束缚和规定中国人民的爱好和审美。

四、中国歌剧必须坚持民族特色,迎新与继承

歌剧史文学艺术的一个门类,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倘若我们追求与西洋歌剧接轨,就等于一个民族文化湮没于另一种民族文化,等于要中国歌剧抹煞自己的民族特色,被中国歌剧完全丧失独立的民族品格,丧失本国丰富多样的民族音乐。在歌唱上,中国民族音乐的主要性为本国文化的一部分,要代表和体现中国音乐文化和鲜明民族特色,就要把握正确的方向,不能盲从,美声唱法固然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发声体系,但民族唱法回味唯美,所谓的发展必须基于中国传统音乐基础上,坚持民族性,不使其沉沦于民粹主义,而是广纳博收,发扬光大,继承和创新民族音乐,丰富其表现形式,赋予其新的内涵。

五、音乐剧——中国新歌剧的发展形式

音乐剧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和中国音乐的结合将是中国新歌剧的未来发展新的形式。

音乐剧是一门把文学、戏剧、音乐、歌剧、舞蹈、美术、建筑等艺术元素熔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这一艺术形式首先发生于西方。中世纪以后,音乐、文化上有再次打的变故,一次是以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世俗化,再就是,二十世纪的音乐文化的通俗化。

西洋歌剧的兴起正是随着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音乐的世俗化而兴起,到了二十世纪,西洋歌剧的发展异彩纷呈,出现了新品种,在“正歌剧”、“喜歌剧”、“轻歌剧”之外,出现了“音乐剧”、“合唱剧”等。诞生于二十世纪的美国音乐剧实际上是轻歌剧的发展与演进,它熔美国现代流行音乐、舞蹈、戏剧为一炉,体现着当代社会生活,但它不同于轻歌剧的“轻”和“小”,而常是大制作。

在美国,50年代,好莱坞音乐剧《俄克拉荷马“、《七兄弟,七新娘》,同百老汇音乐一道,风靡美国舞台。

在英国,60年代,带摇滚歌曲风格的音乐剧《约瑟人》,《耶稣基督超级明呈》也随之红极一时。

音乐剧《悲惨世界》连演129年。《猫》在伦敦连演48年而不衰,创下了辉煌的记录。

而音乐剧在中国的创作尝试始于1982年的《现在的年轻人》,再到引进国内首个音乐剧《乐器推销员》和《异想天开》,再到创作的《雁儿在树梢》、《请与我同行》、《公寓十三》、《特区回旋曲》、《山野的游戏》、《人间自有真情在》等,都有非常积极向上发展的良好趋势。

六、结语

我国民族众多,其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更是发出奇目的光辉,歌剧曾推动、见证了中国的一段历史,并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而经过残酷摧残的文化瑰宝,一朵夺目的奇葩,虽有短暂的恢复,如今还是被冷落,为振兴中国民族歌剧,就要顺应时代的变迁,根植于中国博大精深的变化,只有敢于创新,只有坚持探索,只有吸取本民族的精神,只有执着追求,才能使它复苏,并走向繁荣,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只有带着求实与探索的精神,以一种新的形式来继承中国民族歌剧才能走出一片春天。

【参考文献】

[1]夏滟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编[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王凤岐.歌剧艺术与欣赏[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3]董健,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畅想未来·未来的学校 篇四

未来新型教室的建筑材料都是高科技产品,它具有一轻、二薄、三坚固的特点,这也不算什么。在教室门口,有一个小小的微型按扭,这个按扭能随意调节教室的大小,如果要外出郊游,可以把教室缩到最小,随身携带,到了目的地再调回去,既可以学习,有可以当玩具,真是一举两得。

教室的门设计得可不一般。它具有防盗功能,手在锁子上碰了一下,门就开了。哈哈,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因为门里有一张微型卡片,卡上已经输入了全班同学的指纹,只要在锁子上对一下你的指纹,锁自然就开了。

走进教室,你首先看到那五颜六色的墙壁,它可以随着环境而改变。下课了,墙壁变成了绿色,使同学们可以轻松一下疲劳的大脑。上课了,墙壁又变成了蓝色,大家看了就不会过于紧张。

上课铃响了很久了,怎么还不见老师来上课?哦,原来这时,老师已经不必再到教室上课了,上课时只需要通过广播、监视器以及电脑就能完成。

未来教室最特别的还是那一张张排列整齐的桌椅。这种桌椅不是用木做的,也不是用铁做的,而是用巧克力做的。在每一张桌椅上都铺有一层保鲜纸,以防把桌椅弄脏。当桌椅坏了时,只要拿一些巧克力泥让它凝固起来。晾干后就可以重新使用了。若是修不好,干脆就把它吃掉。

经过几节课的学习,我们该放学了。此时的“校车”以今非昔比了。往日的校车已不见踪影,取而代知的是一架架叫作“友谊号”的飞行器。同学们放学后可乘着“友谊号”回家。只要你对着它的大声说出自己的家庭住址,就能在瞬间把你送回家。这些“友谊号”有很强的记忆功能,即使无人驾驶,也能自动飞回学校。

5.未来想像作文 未来的公园 篇五

2035年的一天,我乘坐星际飞船驶向未来世界。突然我看见前面有个公园,飞船停靠在公园门口,下了飞船便跑去看看。

“哇!真是太漂亮了。”大门左边刻着一条巨龙,右边刻着一只凤凰,寓意着龙凤呈祥。门口有两个机器人欢迎人们的到来。走进大门,一阵凉风吹来,使你感觉浑身上下凉爽无比。

进了公园,大门里面的景色美得如画一样,公园里有花,有草,有大树,有湖。湖中间有一座小岛,岛上有许多游人,还有许多好玩的东西。湖中没有船也没有桥,我正纳闷着:怎么才能去湖心岛游玩呢?这时远处来了一位向导机器人,很有礼貌的问“请问你要去哪里呀?”我便告诉它我想去湖心岛游玩。它说:“你看湖的岸边是不是有一个蓝色的按钮。”我走进一看真的有一个蓝色的按钮。向导机器人按了一下按钮,桥面上立即出现了一座桥。过了桥,我来到了湖心岛。湖心岛上不光有大人还有小孩,我便问向导机器人:“这岛上不是给大人游玩的吗?怎么还有小孩呀?”向导机器人告诉我:“这座小岛上还有一个绿色的按钮,按一下就有一座直通地下游乐园的桥。你想不想去看

看。”“当然想了。”“那我们走吧!”说完我便跟向导机器人一起去了。这时游乐园里已经有很多小朋友在高兴的玩了。游乐园的旁边是一片果园,每一棵果树上都结有许多各种各样的、口味不同的果实。听向导机器人说这种果实叫“营养果”,你只要吃一个就可以顶一天食物的营养。向导机器人还说:“这种果实没有核,果皮接触到泥土几分钟就融化了,变成了果树的养料。你看整个游乐园没有一张纸也没有瓜果核壳。”我还是有点半信半疑,便去摘下一个香蕉形状的果实吃了起来,果然真甜真好吃,皮扔地上没过一会儿就不见了,地上干干净净,吃完一个果实我就觉得肚子已经填饱了。

随后我通过刚才去游乐园的桥走了出来,然后向导机器人又按了一下蓝色按钮,桥一下子就收回了。

6.《未来的未来》观后感 篇六

终于在在国内大银幕上第一次看到细田守导演的作品,佩服导演能把家庭日常生活观察的这么细致入微。通过小君的孩子视角,“穿越”到过去和未来和自己的亲人们相遇,明白了妹妹对他来说是重要的家人;妈妈从曾经那个调皮的孩子,不断地成长;爸爸也从一个除了工作别的都不太拿手的人,学会了处理家中的各种事物。这次的配音也是选的好棒,木A、星野源、役所谒尽⒏I窖胖危都是喜欢的日本演员。还有山下达郎老师这次演唱的主题曲,和他在《解忧杂货店》里演唱的主题曲《reborn》风格很像,他的嗓音真的是能够直击心灵。

很温馨和欢乐的家庭片,一个小男孩在妹妹出生后面对父母的爱被分了一份引发的心里变化,在机缘之下遇见了未来长大了的妹妹和过去的曾外祖父、小时候的妈妈等,最后终于完成了心理上的成长。安慰跟自己一样大的妈妈那段很好玩。剧本的细节呼应很好,前面看似无意的闲谈在后面都用上了。画风简洁明快,挺老少咸宜的。感觉这片某种程度上也能成为宣传片啊,对催生二胎有一定帮助。对于二宝出生后大孩产生嫉妒心理怎么办,可以拿这片给他们来下共情教育。

题材很有新意,讲述了一个日本家庭在增加了二孩以后,给家庭关系带来的变化!所引发的家庭问题非常现实且很有社会性,放在国内当下的环境同样适用。不过通过哥哥一系列的“穿越冒险”,虽然过程轻松有趣,但是化解现实矛盾的说服力明显不足,家庭问题的和解更像靠哥哥的“觉悟到家族血脉相承”而被感化达成的。整体画风轻新明亮,人物很萌,背景非常写实。

7.未来议论文 篇七

伴随着国内经济局势的不断上行,民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旅游对于民众而言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高端消费体验,而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也不再局限于传统景点,而是进一步蔓延至乡村,乡村旅游成为旅游领域一个全新领域,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

从根本上来看,国内现阶段发展的乡村旅游,严格说来,都离不开“乡土文化”,正是以这一独特文化为卖点,才成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感受与体验。所以,在认识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不应忽视“乡土文化”这一重要概念。归根结底,乡村旅游是基于农业与农村,凸显自身独特的乡土文化,藉此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与度假的一种旅游业。

2 国内乡村旅游现存问题

就现阶段的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状况来看,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客观来讲,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国内乡村旅游起步较晚,政策层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在资金投入方面也显得较为拘束,乡村旅游主要停留于农民自发状态,缺乏统一的管理与引领。

其次,乡村旅游没有构建起一整套完善的基础设施,最显而易见的就是,一些乡村旅游的道路建设不完善,垃圾卫生处理缺乏一整套体系,住宿餐饮也缺乏保证,这些配套设施的不齐备,将严重影响乡村旅游的整体体验

再次,乡村旅游缺乏统筹安排与全局规划。在部分乡村旅游地区,由于没有一致性的安排与规划,造成重复建设,这不仅极大地浪费了有限的资源,还将造成恶性的同质化竞争,从而导致整体效益升不上去。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现阶段国内乡村旅游没有形成统一布局与合理引导,在部分地区还存在对生态资源的严重破坏现象,很多这样的破坏都是不可逆的,将对自然环境造成永久性的伤害。这样显然是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背道而驰的,无论是对于当下人们的生存质量,还是对于后代子孙的长远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应当予以重视。

由此可见,国内现阶段的乡村旅游依旧存在着一些不足,对于乡村旅游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将直接关系着这一旅游形态是否能够持续繁荣发展下去。

3 乡村旅游未来发展模式与趋势

准确来讲,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发展乡村旅游是有着极为丰富的资源支持的。不断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做到两点。首先,需要扎根于农村经济社会,在这一基础之上发掘出更多富有特色的农村旅游资源。其次,还应该明确一个概念,所谓乡村旅游并非仅仅依靠于乡村自身就能够实现快速发展的,还需要构建起与城市之间的联系,要依托于大中城市,并且充分运用现有的景区资源做进一步的深挖与开拓,从而不断构成旅游亮点,吸引城市人群前来。

具体到模式探寻方面,则应该因地制宜地选择符合当地情况的发展模式,不断深挖,不断细化,追求给游客带来更具价值的旅游体验。

3.1 景区依托模式

客观来讲,景区对于游客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吸引力,这种依托景区的乡村旅游模式,能够将游览景区的旅游者进一步转化为自身的消费者。

这种依托景区的伴生性的模式,一方面能够强化景区对于旅游者本身的附着力,除了景区自然人文资源之外,还能够给旅游者提供更为乡土文化特色与地方土特产,无疑丰富了旅游体验;另一方面,对于乡村旅游而言也有一定的规范作用,这是由于景区本身就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依托于景区的乡村旅游而言,或多或少也会受到制度的制约与管控,让乡村旅游更为规范地成长起来。

在实践过程中,距离景区较近的地区较为适合此种模式,相当于借势,将成熟景区吸引来的大量旅游者,进一步吸引到乡村旅游中进行崭新的旅游体验。由此可见,尽管这一模式的乡村旅游并不接近客源地,然而依托于景区优势还是能够获得大量客源。

3.2 城市依托模式

这一模式在国内较为常见,已经有十分成熟的运营形态,并且收益颇为乐观,如北京蟹岛。这一类型的模式重点在于其差异化定位,有效地凸显了其相对于城区更好的自然生态,并且以期独特的乡土文化吸引着旅游者前来领略。另一方面,由于距离大中型城市较近,车程也不会太远,通常以一日游的形式出现,既能满足城市人群的旅游需求,又能在时间上有准确的把控。

在这一模式之中,普遍做法是人工构建相对应的农业生态景观,有一些地方还会对当地的民俗民风予以有意识的保存与维护,从而构建不一样的乡村旅游体验。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农家乐”模式。

通过农家乐的形式,建立起了农民与城市人群之间的联系,农民向城市人群提供回归自然的一种休闲生活模式,就地采摘农产品,进行简单的加工提供给城市人群。反过来,城市人群从农民那里获得原汁原味的美景与美食,并缓解现代生活的高压,寻求放松。

3.3 科技依托模式

除了依托于客源地,以及从景区借势,还有一种模式在未来的乡村旅游中也是极富生命力的,即科技依托模式。

不得不说,农业发展受科技的影响越来越大,包括荷兰在内的一些西方国家,科技引导的现代农业以及衍生出来的乡村旅游,为国内的乡村旅游探索了新的领域。进入21世纪之后,国家已经陆续启动国家科技园区的建设,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农业的成长。这一模式将科技、体验、观光、教育巧妙地融为一体,受到旅游者的热捧。例如浙江传化的绿科秀就是其中的典型。

3.4 历史依托模式

基于这一模式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主要立足的是古村古镇旅游形式,在旅游运营的过程中,重点突出的是自身所具有的深厚文化底蕴,通常采取的形式,即为保留古风古貌,凸显淳朴的民风,这些都深受游客欢迎。

从未来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在进行这一模式的摸索与完善的过程中,应该保证乡村旅游能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换句话说,即应当对历史文化原貌予以强有力的保护,这样,不仅能够挖掘更多利益点,此外,此外,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而言也是富有价值的。

3.5 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

从宏观上来看,乡村旅游对于农村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尤为明显的,不仅助推农业经济的增长,还能够进一步优化农业的整体产业结构,加速现代农业的进程。除此之外,乡村旅游对于整个农村村容村貌的改善作用也是显著的,对于整个环境的提升也发挥着正向作用。

从微观上来看,乡村旅游直接的获利群体就是农民,除了经济层面的显著提升之外,对于农民而言,还能极大地拓展自身视野,更新观念。

正是由于乡村经济具有如此关键的影响力,所以对于其未来的发展把控显得尤为必要。总体看来,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侧重于强调应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运用各项资源,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来挖掘乡村潜力。

除此之外,乡村旅游倾向于更好地与“三农”相结合,响应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号召,以更积极的姿态去主动发觉乡村资源,并在开发的过程中,重视环境的保护,响应低碳政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在这样一个构建与拓展的过程中,还应当注重统筹规划,避免资源的浪费与不必要的同质化竞争,实现共生共荣、互帮互助。

4 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旅游作为未来必然的旅游形势之一,现阶段依旧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折期,在未来的发展中,紧紧把握好景区依托模式、城市依托模式,以及科技依托模式这三种富有生命力的模式,能更好地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5).

8.未来议论文 篇八

【关键词】生育水平;人口增长;经济发展

不同生育水平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一直以来,我国国家政府都在不断对生育政策进行完善,使其能够与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结构相适应。然而,由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而导致现行生育政策无法充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鉴于此,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生育政策进行完善是不容忽视的。

1.我国未来妇女生育水平变动的可能选择

如果想要对不同生育水平下的经济增长后果进行深入研究,我们首先需要确定的问题就是不同生育水平下的人口增长状态。近年来,经过众多研究者的调查和研究,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生育水平上升的范围不会超过更替水平。与此同时,持续增长的人口数量也是我国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所不能承受的。由这一结论我们能够看出,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TFR)超过2.10的政策是不可取的。因此,为了更好的使我国未来妇女生育水平变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共设计了以下三个不同生育水平的方案。

方案一:在不改变当前生育政策的基础上,对TFR进行有效控制,使其始终处于持续减小的状态,这样一来,到2030年的时候,TFR就是由2000年的1.73降至1.5,其后保持不变。在这种方案下,人口增长的规模不仅不会很大,而且在达到高峰之后還会快速减少,但是会出现老龄化速度快现象。

方案二:在现有生育政策的基础上,放宽二胎政策,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再根据时下的经济发展情况对生育政策进行有效调节。这样一来,前期的TFR会由2000年的1.73在2015年增长到1.93,后期则会逐渐降低。在这种方案下,人口增长规模是始终处于适中状态,但在达到高峰之后会呈现比较缓慢的减少,同样也会出现老龄化速度较快等现象。

方案三:不再对生育数量进行限制,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生育,这样一来,在2020年,我们TFR预计会超过2.10,在这种方案下,人口增长规模会大幅度提升,但老龄化速度会相对较慢。

2.不同生育水平下人口变动的劳动供给

2.1未来人口增长

以上文所设计的三种方案为依据,对每种方案下未来人口的增长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上文所设计的方案中,低生育水平的方案会实现人口的快速减少;中生育水平方案生育水平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人口增长进行控制,但是减少的速度相对较慢;而高生育水平方案下的人口发展在未来100年将使中国规模实现零增长并将人口数量稳定在13.5亿。

图1 未来人口规模变动及增长趋势

2.2从业人员规模和增长

对于从业人员规模和增长的研究,我们可以根据人口预测结果和劳动参与率进行分析,图2给出的是未来劳动从业人员变动趋势,从图中我们能够看出,低方案下,我国从业人员的规模会在2021年达到就业高峰7.93亿,在2021年之后便会持续减少,到2050年会由7.93亿下降到6.26亿,到2100年更是会发生大幅度下降,预计不会超过3亿;在中方案下,我国从业人员的规模会在2022年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到2022年会达到近8亿之多。2022年之后便会呈现出递减趋势,到2100年,预计从业人员规模会减少到5.19亿;而在高方案下,我国从业人员规模在2022年之前同样会呈增长趋势,到2022年会达到8亿,其后便会逐渐减少,到2100年会减少到6.70亿。

图2 未来劳动从业人员变动趋势

3.完善生育政策的措施

从上文的介绍和分析我们能够看出,不同的生育水平对我国社会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生育政策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使其充分适应快速转变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是不容忽视的。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现状,对生育政策的完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生育政策的最优选择

上文中我们设计了三种不同的生育政策,每种政策对经济增长造成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从分析预测结果我们能够看出,过低的生育水平无法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均产出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如果我们从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战略角度出发,在对生育政策进行完善的时候,应该将其重点放在人口规模和生育水平的相对稳定上。也就是说,在未来的时间里,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生育水平,都应该朝着相对稳定这一方向发展。同时,想要从根本上实现生育政策的最优选择,我们应该在十二五期间适当放宽二胎政策,但要对三胎进行严格控制,以此来确保未来的生育水平稳定在1.9-2.0之间。这样一来,不仅能够避免生育水平过高所带来的人口波动较大问题的发生,而且还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口规模的根本需求,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重视技术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

技术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主要针对的是低生育水平下的人口增长和劳动力情况。由于该方案下的人口增长速度缓慢,且劳动力较少,因此,如果想要其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的需求,那么就必须有相应的技术作为支撑。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提高技术和人力资本水平已经成为了一个必然趋势,也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为了实现该目标,我国必须加大科学技术创新和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加快科学技术发展。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对科技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投入,更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以此来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综合型人才,提高有效劳动的投入,实现综合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达到1.5-2.0%。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低生育水平下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下转第187页)

(上接第39页)3.3确保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经济结构相适应

就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来看,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必将面临一个低生育水平状态,无论是人口老龄化还是劳动力,都会出现逐渐减少的现象。单纯的依靠劳动力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方式势必会终结。鉴于此,改变现有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已经成为了一个必然趋势。如果想要在这种情况下促使我国社会经济顺利发展,必须确保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经济结构相适应,因此,必须做好人口增长的调节工作。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不同生育水平下,国家人口变动的劳动供给有一定的差别,对经济增长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使生育水平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在未来的时间里,国家政府不仅要提高对技术和人力资源水平的重视程度,而且还应该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生育政策,并对其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以此来更好的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王金营.中国未来不同生育水平下的经济增长后果比较研究[J].人口与发展,2010(05).

[2]陆杰华,朱荟.2010: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回顾与评述[J].2012(01).

[3]王金营,赵贝宁.论计划生育政策的完善与调整—基于公共政策视角[J].人口学刊,2012(04).

9.未来主题作文《未来的我》 篇九

未来的我,你现在是否还记得那些陪伴你一起疯狂、一起竞争、一起捣乱课堂、一起为了一道题而争吵、一起说话、一起撒谎、一起闹、一起哭、一起开心、一起有着不同的梦想、不同人生经历的那些初中同学?是不是记起来了?是不是很怀念、很怀念他们?是不是很后悔当时没有珍惜跟他们在一起那三年的生活?

未来的我,其实我现在很迷茫、很迷茫一些事,不知道该做什么、该选择什么才好,不知做什么、选择什么才正确。我想你应该知道吧!那请你告诉我该怎么做、该怎么选择,我想你一定会告诉我:不管是好、是坏,是自己喜欢的就去做、去选择吧!即使是坏的,也不会留下什么遗憾,因为你从没有违背自己的心过。

未来的我,我想你现在一定很成熟吧!已经不会像现在的我一样那么幼稚吧!已经不会再依赖父母的帮助吧!

上一篇:年度春节联欢晚会主持词下一篇:导游词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