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化学中开展环保教育教育论文(精选11篇)
1.如何在高中化学中开展环保教育教育论文 篇一
化学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有效开展
【摘要】: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提高了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帮助我们了解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常识和现象。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环境中许多污染都是由化工生产和化学物质所造成,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摆上了国民教育的重要议事议程,在化学学习中有效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情。
【关键词】:化学学习、环境保护、化学污染、有效开展
全球性环境污染时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我国的环境状况也不容乐观。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困扰着我们。最近几年,见诸报端的相关事件更是连续不断。例如:2005 北江镉污染事故、2006湖南岳阳砷污染事件、2007太湖水污染事件、2008年奶制品污染事件、2009年8月湖南武冈上千儿童血铅超标事件以及雾霾天气等,其中多是由化工生产污染引起的,后果已是触目惊心。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已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灾害性影响。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摆上了国民教育的重要议事议程。而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环保意识一旦形成,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乃至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无疑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情。
一、环境保护的概念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二、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意义
“环保”是21世纪的首要课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化学污染物,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地球环境与人类的生存问题密切相关,如今环境保护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环境保护与化学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蕴含着化学知识。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逐步学会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势在必行、意义深远。
三、化学教育中学生环境意识的有效开展
1、加强课堂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环保基础知识。
课堂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化学教师要在课堂中逐点渗透环境保护的知识,使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了解一些涉及环境问题的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学习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的有效性。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兴趣是他们学习环境知识的源动力,因此化学教师应该努力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创设真实、生动、直观的学习情景,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积极开展和落实环境教育。例如在教学碳的氧化物时,可同时介绍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当讲解硫的氧化物时,可以向学生介绍酸雨的形成和危害;当讨论到有机物时,教师则可结合烃类的有关知识介绍光化学烟雾引起的几次污染事件、由乙烯聚合反应的内容介绍“白色污染”的危害等。
2、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充分贯彻环保理念。
在化学实验中,同样存在着“废气、废液、废渣”的问题。教师可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机会,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理念。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的教师示范、指导作用,让学生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就开始落实环境保护意识。
(1)、合适方法、药品的选用
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应该尽量采用环保的实验方法,并且选用一些无毒无危害的材料。比如自燃实验,在之前的课堂上,教师都采用的是白磷来给大家做实验,但是白磷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物质,而且白磷在燃烧的过程中发挥的有毒气体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因此,可以用其他一些无毒的物质或者材料来代替白磷,比如碳粉等。
(2)、控制药品用量
在化学实验中渗透’减量、减费“的环保意识,力求用最少的实验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尽量减少废弃物排放。改进实验设备时一个可行的办法,例如在铜和稀硝酸的反应中,可用注射器来代替试管进行试验。注射器装置属于封闭体系,更易于对比观察,而且药品用量比改进前少得多,同时能防止有毒气体NO生成NO2的泄漏而污染空气。(2)循环回收利用
在做实验时,尽量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有毒气体的产生。实验后的废液、废渣也要尽可能回收利用。对实验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如金属、纸、塑料等均可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放在规定的地方,统一清理存放。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还能使学生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3)无害化处理
在化学实验中,有时会产生有害物质。为防止污染要对这些有害的实验产物做无害化处理。例如在做有毒性气体(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放出的试验时,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减少有毒气体排放。又如在做硫粉和氧气燃烧的实验时,可在集气瓶里倒入少量碱溶液,让二氧化硫气体大部分被碱溶液吸收,尽量减少二氧化硫气体对空气的污染。这样不仅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实际应用,而且强化了环保意识。
(4)、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在化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对“减量、减废”进行创造性的实验或者改造,。除此之外,也要给学生灌输节省资源的观念,带领或者指导学生对化学教材中的实验、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分析,或者重新设计一条生产工艺流程,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借助计算机来进行辅助设计,通过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创造性,也让学生对环保有了更多的认识。
3、利用课外活动开展环保教育。
要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最好要将环境保护教育延伸到课堂之外。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爱好、特点和兴趣等,有计划地安排一些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
(1)开展课外兴趣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组建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环保课题调查活动。例如组织学生检测大气污染物的体积分数或者质量分数,测定附近河水的酸碱度等。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造纸厂、化工厂,实地考察周边水质环境。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能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增强环境观念。(2)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一方面,教师在可以学校内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查找有关环保法规。如《大气污染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物处理办法》,《水污染法》等,学生通过了解有关法律法规的知识,增进学生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老师可我借助各种“纪念日”,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宣传。例如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让学生们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
(3)及时向学生传播环境科学的动态。
教师应关注环保方面的有关知识,能够及时准确地把环境科学的发展动态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与时俱进。
总之,利用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广大中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越性,上下一致,通力合作,从小抓起,从我做起,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劳动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2.如何在高中化学中开展环保教育教育论文 篇二
一、引导情感体验, 树立环保意识
现代社会科技在腾飞, 经济在发展, 而生态环境却在日趋恶化。环境的污染, 生态平衡的严重失调,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对环保认识上的无知和不足。常识教材中有许许多多环境教育的一流素材, 因此, 在常识学科中结合相关的环境知识, 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最好的方式。如在讲授《动物与环境》一课时, 笔者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动物有哪些, 它们各自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然后提出问题:“大熊猫和东北虎过去数量颇多, 而现在存活数量为什么会日益减少呢?”学生各抒己见, 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适时归纳:大熊猫和东北虎所生存的自然环境 (竹林和森林) 由于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破坏, 面积锐减 (乱砍滥伐) , 并因肆意的人为捕杀而数量骤减, 临近灭绝的边缘。
环境保护是持续长久的工作, 如果仅仅让少年儿童初步树立起环保意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动之以情, 通过情感体验来进一步强化他们的环保意识, 因此, 在常识学科的教学中, 应努力创设各种情境, 使他们获取较丰富的感性体验。如在教学《空气的污染》一课中讲到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时, 我请学生对学校食堂的小烟囱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由于学生感受过烟囱冒黑烟对空气造成的污染的滋味, 纷纷谈了自己的看法。在这基础上我又提出:“一个小小的烟囱已让人感到不舒服, 那么在工业、商业如此发达的今天, 假如县城周围的几十个大大小小的烟囱, 黑烟齐冒, 空气质量会怎样?你的感受又会是如何?怎样才能控制和消除黑烟呢?”通过情境的创设, 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 更重要的是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联系生活实际, 渗透环保知识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潜移默化, 无形渗透, 以便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在不经意中获得知识, 养成习惯。
观察是常识课中重要的感性活动, 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 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环保知识的教育。如教学《水域的污染和保护》一课时, 我先让学生观看几年前浦江金狮湖湖面上垃圾成堆、脏物成片、臭气熏天的景象, 看了以后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金狮湖的污染是人们不经意的随手乱扔垃圾、乱倒脏水而造成的。然后又带领学生到经过治理、面貌一新的金狮湖去实地观察。通过对比观察学生明确了环保的重要性, 因而环保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渗透。
日常生活中可以渗透环保教育的机会也很多, 关键在于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例如在教学《物体能传播声音》一课时, 除了让学生了解掌握教材的知识外, 我提出:“为什么在城市里机动车禁鸣喇叭?为什么小商小贩的吆喝声你会感到烦躁?”通过讨论得出噪声也会污染环境, 造成对人体的危害。随后我又提出:“我们班总有个别同学在上课时‘手忙脚乱’, 双脚在地上随意抖动, 课桌随意拖动, 那么自己的这种行为又会对楼下上课的同学产生什么影响呢?”这样通过对比感受, 学生又受到了一次与噪声污染有关的环境教育, 这会使学生形成自觉遵守纪律, 自觉维护课堂和学校安静的良好习惯。
三、延伸课堂教学, 培养环保习惯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 而课外活动同样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途径。为此, 联系实际, 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 使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印证, 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环境教育的要求才会进一步得到认同和内化, 成为学生的内在动机, 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例如在教学《清明节》一课, 学生通过学习知道清明前后天气渐暖, 雨量增多, 是植树造林的好时节。我就结合“植树节”要求学生每人栽种一棵或一株花草, 绿化家园, 美化环境。又如教学《水域的污染和保护》一课时, 除了知道课文所列举的污染物对水域污染外, 我还要求学生讨论人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会污染水资源。学生争先恐后说出了不少污染物:塑料制品、废电池……教师及时把学生提出的各种污染物的危害和处理方法作简要补充, 使学生既学到了相关知识, 又培养了行为习惯。学生把这种良好的环保习惯带回了家里, 学生的父母也会由此懂得废电池、一个个装菜的塑料袋等众多的废弃物会对土壤、水源等造成严重污染, 同时也对如何科学处理各种废弃物 (污染物) 有一些了解。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有助于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也起到了宣传教育的作用。
3.如何在高中化学中开展环保教育教育论文 篇三
关键词:化学教学;环保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992-7711(2016)08-0079
寓环境保护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本文中,笔者就如何利用教材、寓环保教育于化学教育之中,以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认识环保问题
教材中很多章节涉及环境保护的内容,并且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污染的成因、危害,特别指出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和赤潮等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已成为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现例举如下:
1. 臭氧层保护
空气中的微量臭氧能刺激中枢神经,加速血液循环,令人产生爽快和振奋的感觉。自然界中臭氧90%集中在距地面15km-50km的大气平流层中,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臭氧层。臭氧层中臭氧含量虽然很少,却可以强烈地吸收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因此臭氧层被称为人类和生物的保护伞。近几十年来,臭氧层逐渐受到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的制冷剂氟氯代烷等化合物的破坏,臭氧迅速耗减,在南极、西伯利亚以及我国青藏高原等地上空甚至出现了“臭氧层空洞”。
2. 酸雨
一般认为,酸雨中的酸度主要是由硫酸和硝酸造成的,它们占总酸度的90%以上。一般认为,酸雨是由于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进入大气后,造成局部地区大气中的SO2富集,在水凝结过程中溶解于水形成亚硫酸,然后在某些污染物的催化作用和氧化剂氧化作用下生成硫酸,随雨水降下,这就是酸雨。酸雨也称酸沉降,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霜、雹等大气降水,正常雨水的pH值约为5.6(由于溶解了CO2的缘故)。它们对人体的直接危害是引起呼吸道疾病,严重时还会使人死亡。它落到地面,能直接毁坏农作物、森林和草原,使土壤酸性增强,使湖泊酸化,造成鱼类等死亡,加速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以及电信电缆等的腐蚀,危害极大。1952年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就属此例。
二、进行环保教育
20世纪90年代初,化学家提出与传统的“治理污染”观念不同的“绿色化学”的观念。绿色化学是人类和自然界的生物和谐相处的化学,是对环境更友善的化学。它要求任何一个与化学有关的活动(包括化学原料的使用、化学工程以及最终产品)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都应该是友好的,它的目标是使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成我们要制备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强调从源头上消除污染,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这种绿色意识是人类追求自然完美的一种高级表现,追求的是人对自然的尊重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渗透“绿色化学”的思想,从根本上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中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资料、阅读材料及小实验,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一些环境污染问题,了解臭氧空洞的形成及危害,认识含硫、含氮氧化合物形成酸雨及其化学控制的原理。分析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的成因,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讨论在化学实验以及化工生产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等。提高“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珍爱生命、爱护地球等现代公民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感。
三、通过实验教学,掌握环保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材十分注重实验教学的环境保护教育功能。在Cl2漂白实验和性质实验中,强调了“多余的Cl2用NaOH溶液吸收”以防污染;浓H2SO4与Cu反应中用浸有碱液的棉花堵在盛有品红溶液的试管口,同时将铜片改为可以抽动的铜丝,可以使反应随时停止等。通过上述的实验教学,不仅直观地强化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初步掌握各过程中多余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有毒物质的处理方法。
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具体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处理方法。对酸性物质,一般可用碱液吸收,或制成相应的化工产品。如Cl2可采用碱液吸收进行回收利用,可用作工业生产的漂白剂。NO、NO2用碱液吸收后生成亚硝酸盐,如亚硝酸钠(NaNO2),亚硝酸钾(KNO2)等,可用于印染、漂白等行业。对于碱性物质,通常可以用酸液来吸收,如NH3可用浓H2SO4吸收。对于某些有毒气体,还可以使其转化为沉淀或其他无毒的物质,如H2S+CuSO4=CuS↓+H2SO4。再如,CO可利用它的还原性或可燃性,使其通过灼热的金属氧化物(Fe2O3、CuO)或在空气中燃烧,既可以冶炼金属,又可以使其转化为无毒的CO2。
通过教学,学生初步掌握消除或减轻大气污染的简单原理和方法,并且明白,既要消除污染,又要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变废为宝。
四、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介绍环保措施
根据坏境污染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环境污染是可以控制的。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节约能源,调节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2. 加强环境管理,限制并逐步停止氟氯烃的生产和使用。3. 回收可利用的旧物品,制造对环境友好的材料,如可光解的或微生物降解的塑料。4. 寻找新材料,提高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的催化效率等。5. 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乱伐森林等。6. 强化环保执法,严格控制“三废”排放,做好“三废”的处理和综合利用。
化学教学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树立强烈的环境意识,人人爱护环境,保護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时代呼唤化学教育者用“绿色化学”的思想,培养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绿色人才,这样才能创建美好的生活环境,才能拥有充满生机的地球。
4.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环保教育 篇四
国家教委关于《推进素质教育,调整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环境教育是专题性教育,其着眼点应放在增强学生的意识上。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科技手段的日益先进,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的重心发生了偏离,使得资源危机已经降临,排放的废物也已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并通过各种途径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污染物的种类、范围已不断增加、扩展。
在小学中开展环境教育,让小学生初步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小萌发保护环境的意识,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是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今天的环境教育,就是明天的环境质量。” 而环境教育是通过学校课程的实施来完成的。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环保教育呢?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渗透环保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日益重视环保教育的现代社会,教师不仅要讲授教科书上已有的的环保题材,而且要结合学科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努力挖掘生活中的环保问题,把它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环保知识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环保知识,生
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小学数学是一门以描述数量关系为基础的学科,也是一门宣传环保知识、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学科。在小学数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对于帮助学生从小掌握环境知识,培养正确的环境态度,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发展环保技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渗透环保内容,抓住契机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了解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例如 :在教学小数乘法应用题时,我创设了同学们进行环保活动的情境:2009年我校被评为绿色学校,为了更好的保护学校内的花草树木,同学们决定在校内悬挂环保提示牌,四年级共3个班,每个班做了10块提示牌,一共做了几块提示牌?在作业中我设计的练习题也都与环保有关,如:学校每个月节约用水3.4吨,半年可以节约用水多少吨?四(2)班同学们收集废电池,平均每天收集18节,一周可收集多少节?这些应用题的内容说的就是同学们的环保行为,所以做起题来大家感到既亲切又熟悉,同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潜移默化的环保教育,很容易被学生接受,也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环保意识。
二、选取密切联系环境的素材对学生加强环保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教育素材,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环保教育功能,选择大量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和数学史料,向学生进行爱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环保教育。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应用题时:桌子有38张,凳子的张数是桌子的6.5倍,求凳子有多少张时,可先让学生说说桌子和凳子是用什么材
料做成的,当学生回答是用大树做成的时,在让学生计算出凳子有多少张后.我借助计算机用低沉的声音介绍:近十几年来人们由于大量砍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环保知识,以及我市近几年来大量植树造林的目的及好处。这样,把环保教育与书本知识有效结合起来,大大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除了森林的树木被砍,还有许多地方的树木被砍,草地被毁……同学们被电脑逼真的情景吸引了,从而激发他们爱护植物的情感,养成他们爱护植物的意识。
通过这些题的教学,使学生既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又加强了环境保护的意识。
5.浅谈如何在幼儿园中渗透环保教育 篇五
周桂津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普遍的热门话题,美化环境、保护环境、创设环境成为人们共同的责任。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作为一名教师,从小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我们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工作中,我通过学习《纲要》,现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浅谈一些在幼儿园实施渗透环保教育的看法。
一、创设优美环境,萌发幼儿的美感
美好的环境造就美好的心灵,不良的环境造就不健康的心理。老师都知道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大部分是通过环境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获得的,如果一个幼儿园果皮满地,到处是脏水、垃圾,没有绿化,教师随便践踏青草,地上垃圾老师熟视无睹,孩子耳闻目睹,长大了又怎么回成为一个爱护自然,爱护环境的人呢?为了让幼儿在美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必须要优化环境。给幼儿设置一个美好的良好环境,我认为创设良好的环境首先注意创设绿色的环境。因为绿色充满了自然气息,绿色给人带来生机盎然的感觉,绿色使人精神焕发。我们教师可在园内开辟自然角、种植园、饲养区„„,经常带孩子们参与其中,他们在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玩一玩中了解自然界,从而激起他们对身边环境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潜移默化地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寓教于乐,一日生活中将教学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
我觉得寓环保教育于各科教学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在我们平时开展的主题活动中,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中都渗透着环保教育,我们;老师要学会适时教育孩子。如在音乐活动《春天》中,老师在引导幼儿认识春天的景色时就可以教育孩子学会观赏风景的同时要注意爱护花草树木;在美术活动中老师可以让幼儿利用废旧的物品来参与制作,如制作公共汽车,老师可以让幼儿利用纸盒等废旧物品来制作;在科学活动《不同交通工具》中,我们可以让幼儿认识不同交通工具的同时要引导幼儿懂得公共的礼仪礼貌,如在车上不能吃东西等。
另外,幼儿环保行为的形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不是一日之功。我们在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时,更注意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入手,对幼儿的环保行为进行环抱教育时,更注意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入手,对幼儿的环保行为加以强化,幼儿就由不自觉到为转化为自觉的行为。根据幼儿一日生活的内容,提出“五学会,五不”的要求,既学会正确用餐,不掉饭粒;学会垃圾的回收和分类,不随地乱扔垃圾;学会主动入厕。不随便大小便;学会走路轻,做事轻,说话轻,不大声喧哗;学会开小水,节约用水,随手关水龙头,不浪费水的好习惯。平时,我们教育孩子养成随手关灯,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纸张、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在一日活动中,我们都会带给幼儿去园外捡纸屑,看到地面上果皮纸屑捡起来扔到果壳箱里,并在班中开设“环抱地球小卫士“奖,即使奖励他们,从而使孩子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如一次秋游活动,以前孩子把东西吃完了就乱扔袋子、果皮,而这次他们自发带上垃圾袋,在秋游途中孩子们都能自己地做到把秋游吃下的果核、饮料瓶收入袋中。我们还与幼儿共同收集废纸,易拉罐,不把它当作垃圾扔掉。只有教师坚持贯彻下来,幼儿才能逐渐转化会自觉行为,培养幼儿从小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三、围绕环保教育,开展一系列活动
一年一度的“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都是传统的环境教育日。教师可以设计“造绿、爱绿、护绿”人人争做“绿色小天使”的活动,带领幼儿每人种植一棵小树苗;还可设计“做一个小小鸟专家”的活动,引导幼儿认识鸟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开
展“地球日”活动,通过游戏、制作、参观、谈话、实验等形式,对幼儿进行热爱自然、保护地球的教育,使幼儿懂得保护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地球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保护地球从一点一点的小事做起。开展节约用水的教育,使幼儿初步了解水有什么用,组织幼儿参观自来水厂,了解干净的水是怎么流到我们家里的,组织幼儿知道这些污水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同时让幼儿知道节约用水和保护水源的重要性。导之以行,促进幼儿环保行为的养成四、环保教育要家园相结合家庭教育具有幼儿园教育所无法比拟的随机性和个别性,因此教师应努力加强与家长的配合,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对孩子的要求,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如:(1)家长要加强自身的环境教育素质,做到处处为孩子榜样,多阅读一些有关环保方面的书籍,并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身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比如不随地吐瘫,不乱丢瓜皮纸屑,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高声喧哗,不制造噪音声影响其他人的生活等。(2)建议家长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请家长利用晚饭后或休息日带孩子到田野里走走、看看、玩玩、对幼儿的不良习惯随时纠正,给孩子讲解关于动物、植物、自然想象等环保方面的知识,从而萌发出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积极情感。(3)父母通过言传身教,告诉孩子由于人类的任意砍伐,森林遭到破坏,所剩树林无法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气温上升。在平时少用塑料袋,塑料杯,最好用纸袋、篮子、减少白色污染。
6.如何在中职学校中开展创新教育 篇六
创新教育强调的“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要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教育的目标不是追求传统教育和继续教育的“灌输”、“充电”和“加油”等作用,而是要起“引爆”的作用旨在释放人类的潜能。创新教育目标关注的中心是创造性: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技能。从历史实践看,陈旧的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不改变,就无法孕育新文化,这个民族就无法用新思维来应答新的历史提出的新问题,就会导致民族的落后。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逐步到来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一、在中职学校开展创新教育的可行性
在中职学校开展创新教育是否可行呢?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综观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许多科学家的重要发现和发明,都是产生于风华正茂、思维最敏捷的青年时期。这是一条普遍性的规律。人的思维创造活动的最好年龄,一般是二十几岁到三十几岁。而中职学生,年龄在十四五岁到十八九岁之间,正是“最好年龄”的前奏,在这个前奏期加强创新教育.让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孩子的“第二天性”,对整个人一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持续所产生的影响,将是无法估量的。其次,从心理学层面来看,每个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创新潜能不是只有考上大学的高中学生才具有的,而是每位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我们教育的任务就是开发蕴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潜在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好奇、求知欲望强的特点。
第三,绝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师资结构已经经过十几年以上的建设和调整,比较合理。在职在岗的老师年富力强,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后备梯队充足,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结构。并且中职学校在多年的教学领域注重实效,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目前各地市的创新教育活动都进行得如火如荼,为中职学校教师的提高提供了积极良好的环境。
二、在中职学校开展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1.国家发展的需要
从当今的国际经济形势看,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内核。“创新”将成为进入21世纪国际经济竞技场的“入场券”,谁能抢占创新的制高点,谁就是21世纪的主角。对中国来说,“创新”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科技进步促发“学习的革命”,知识经济催化“教育的改革”。科学家提出的建设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前后,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国家创新体系和运作机制,基本具备能够支持我国科技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创新能力,使我国国家创新实力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按照这个总体目标,现在的中职学生,到2010年前后,正处在“思 维创造活动的最好年龄”,他们将责无旁贷地成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力军。用兵一时必须养兵千日,因此开展“创新教育”已迫在眉睫。
2.学生个人长远发展的需要
从个人的终身发展需要来看,创新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从终身发展的角度来看,具备有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技能的中职学生才能在以后人生、工作的道路上稳步发展。成为社会上既具有相应的知识技能,又具有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竞争和合作精神,以及随机应变、办事能力强、工作效率高的人才。而不具备以上三者的学生在毕业以后就会感到迷茫和困惑,并出现发展迟缓的状况。
3.学校发展的需要
由于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等问题,目前中职教育在生源方面处境艰难,如何重铸中职教育的辉煌,首要问题就是保证毕业生的质量。把好质量关,企业及用人单位感到满意,就是我们中
职教育的成功。其相关的问题就是中职毕业生的待遇得到提高,报读中职的生源自然就会增加。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质量与加强创新教育有着重要的关系。
三、如何在中职学校开展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教育任务,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1.独立性思维品质
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习几乎完全依赖教师,在思维品质方面,学生既缺少创造性思维的要求和压力,也缺少相应的训练,因此创造心理逐渐淡化,养成了依赖思维心理。因此,在中职教育中加强独立思维的培养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当务之急。培养独立性思维品质,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强化学生三个方面的心理意识:(1)大胆而合理地怀疑。(2)增加其不盲从于大多数的抗压心理。独立思维往往会有别于众人,有异于常规,因而会产生无形的心理压力,培养不随波逐流的抗压心理是非常重要的。(3)培养不断否定自己的健康心理。
2.发散性思维品质
在学生的创造心理诸品质中,发散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方面。发散性思维是求异思维,是一种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探索多种可能性,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学生发散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应循序渐进,着力于三个层次:(1)流畅性。流畅性是发散思维的第一层次,即培养学生的思维速度,使其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枚举较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探索较多的可能性。(2)变通性。变通性是较高层次的发散特征,即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考虑问题的良好品质。(3)新颖性。新颖性是发散思维的最高层次,也是求异的本质所在。即培养 学生大胆突破常规,敢于创新的创造精神。
3.丰富的想像力
“创造”一般是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有意识的想像产生出以前尚不存在的事物,因而想像是刨造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必经过程。事实上,大多数刨造都是经过“想像——假设——实践”这样的三段式递进实现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是完善其创造心理品质的重要环节。想像力对于创造的作用,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想像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为此。想像力的培养则应落实在两个方面:(1)保持和发展好奇心。(2)拓宽知识面。想像力是多种知识相互启发而产生的。为此,要引导学生涉猎多种领域的知识,努力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二)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一切条件、环境、手段和管理都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直接有关,所以,我们应使整个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因势利导,富有启发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目前要做的最主要工作是:
1.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认为,在现代科技加速发展,知识量激增以及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即使在一个很窄的专业领域,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输”给学生。不给学生留有自己思考的时空。就不可能培养创新能力。为此。想像力的培养则应落实在两个方面:(1)保持和发展好奇心。(2)拓宽知识面。想像力是多种知识相互启发而产生的。为此,要引导学生涉猎多种领域的知识,努力形成合理的 知识结构。
(二)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一切条件、环境、手段和管理都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直接有关,所以,我们应使整个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因势利导,富有启发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目前要做的最主要工作是:
1.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认为,在现代科技加速发展,知识量激增以及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即使在一个很窄的专业领域,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输”给学生。不给学生留有自己思考的时空。就不可能培养创新能力。其次,要提高学生迎接挑战的生存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考试的内容应与之相适应,从考核知识的记忆、定向理解、运用,转变为考核捕获、处理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这会促使原有考试方式的转变,逐步建立和完善与素质教育协调,有利于人才全面成长和发展的现代化的考试体系。
3.精选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以学习方法、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等方法的培养训练为主,多种具体知识的传授为辅。压缩课本,使它由“厚而精”变为“少而精”。以够用,满足其工作岗位为原则,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4.加强课堂讨论
早在1939年,奥斯本就提出了著名的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从课堂讨论人手,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造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发散思维,不满足于现有的结论,为此,可以组织学生间的互相激励(讨论)。当代的中职学生都有一定的竞争欲和表现欲,在课堂讨论中,对不同观念和见解的争论,正是引导他们展现健康的竞争欲和表现欲的极好机会。
5.积极参加多种社会实践活动
目前,在教育界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不能很好地组织和实现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校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课堂活动等都比较注意于语言材料、符号材料、抽象材料的学习,忽视图形材料、形象材料、非语言材料的学习。因此,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十分重要。要在教学观念上进行变革,在让学生学好抽象理论的同时,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创新基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重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要改变实验方法,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鼓励学生参加课 外科技制作活动,开展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利用课余活动时间组织兴趣小组,让学生动手制作。目前中职学校在这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工作,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6.建立宽松的目标管理机制
从管理角度而言,宽松的环境应建立在目标管理基础之上。我们现在实行的过程管理,对学生卡得过死,不利于创造性人才培养。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实施目标管理,形成强有力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创新,教育者本身应有创新的素质和创新的教学内容。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参与科研,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
四、目前开展创新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在中职学校开展创新教育中,存在以下问题:
1.在注重了知识教学的同时,对学生创新学习方法的指导明显不够知识经济时代科学知识陈旧的速度加快,使得一个人在今天学习的知识,几年后就会过时。因此,学会学习、独立探索就成为21世纪新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教师应切实加强创新学习方法的传授,把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多种新途径和方法交给学生;把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课前备课要兼顾学法,课堂教学要渗透学法,课后辅导要点拨、强化学法。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法指导,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具广度,对知识的理解更具深度,对知识的应用更具创造性。
2.只关注自己如何提问,而很少引导学生提问片面突出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提问,往往会忽略学生的个体适应性,我们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地引导学生提问,充分发
掘他们的深层潜能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探索者。因此,教师一要注意在教学中做好“提问”的示范。二要充分运用“问题情景法”、“探究发现法”等创设“发现情景”,通过精心铺设台阶,把学生引入到“探究、发现、提问、解疑”的主动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角色活动。
三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可以在初次接触教材时鼓励学生提问,在深入学习教材时诱导学生提问,在教学结束前留出适当时间让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课后提出问题,师生一起讨论,并将新问题引向课外或后继课程等。教师“导问”的本质是要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3.在教学中缺乏对教材的创新处理教材只为教学提供了基本的内容,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各种教法的特点,创造性地组织教材,精心地、科学地构思教案的整体 结构,认真推敲每一个教学细节,并巧妙地将相关学科知识引入教学,诱发学生探索。
4.对师生之间的多向交往重视不够,现代心理学认为,多向交往较之单向和双向交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即在课堂上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彼此交往、互相质疑,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够互相影响、互相激励,产生链式反应。某一学生的新看法可以激发其他学生的新看法,这些学生的新看法又可以激发更多学生的新看法,反过来又影响原来的看法。如此反复循环,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就能得到异常迅速的发展。
五、结论
7.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 篇七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学化学教材中, 在进行新课程改革后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增加不少, 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应做到适时、适当。如高一化学课本, 在硫酸的工业制法这一节, 介绍了环境保护的初步知识, 在授课时我们可列举一些实例, 比如, 远的列举“世界上著名的八大公害”;近的“海湾战争中贫铀弹的使用及石油设施的破坏”, 大范围的“外国、外省、外地区”, 小范围的“本省、本区、本乡甚至本校”。再增加一些具体数据, 比如每年全世界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硫, 约有一亿五千万吨, 产生的废渣超过30亿吨, 废水6000~7000亿吨。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每年损失达15亿元等。使学生对环保知识的学习既见“森林”又见“树木”, 既生动又能激发兴趣, 印象至深, 再对照结合课本内容。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当然在补充介绍这些内容、实例时, 要注意体现常识性, 不要超越学生的可接受性, 适可而止。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也应重视环保教育, 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在课程新教材中, 首先就介绍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特别强调实验安全操作,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六防”。其中就包括防污染、防中毒, 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自己做演示实验或指导学生做实验, 都要尽量减少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像做制备二氧化硫、氯气等气体的实验, 做铜与硝酸、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等, 就要将有害气体尽可能做化学处理, 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还必须给学生讲清楚这些有害气体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危害, 使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环保教育。这样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 也就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模仿, 从而增强环保意识。当然我们也应该不断努力进行化学实验的改进, 或采用微型化学实验等, 尽可能的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在实验过程中, 注重环保问题, 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 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三、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丰富多彩, 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我们可以在学习完某些内容时组织一些专题讲座, 例如, 学习了“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后, 进行有关“酸雨”的讲座, 介绍“酸雨”成分及酸雨污染的危害、消除措施。也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 (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 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 , 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对策, 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 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通过一些重大的污染环境的事故进行讨论, 例如吉化化工爆炸引起的松花江水污染事故。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办专栏、办展览和小报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以上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进一步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和政策, 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不道德行为, 是一种违法行为。
8.如何在高中化学中开展环保教育教育论文 篇八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环保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11-068-01
早在70年代,英国学者卢卡斯教授提出了著名的“卢卡斯模式”,即环境教育是关于环境的教育,为了环境的教育和在环境中的教育。《2000-2010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明确指出新课程体系强调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具有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青少年接受环保教育主要通过学校的环保教育,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掌握环保知识,是培养环保危机意识和增强保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目前,在现行的高中英语教材中渗透着许多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所以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话题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教育。因此,寓环境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是广大英语教师应努力探索与实践的课题。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必要性
中小学环保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行中,而高中英语教学作为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是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阵地”。首先,英语教学中的环保教育是在各学科中渗透环保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益关注环保问题的今天,环保的话题也多次出现在各种英语考试中,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环保教育也是高考备考的需要。英语课程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为切入点,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实现英语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
二、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一)立足教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以教材为基础,挖掘环境保护的素材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并不提倡每堂课都要进行,只有适用于环境教育的内容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在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编者设计了众多的环保教育的话题,例如:我们生活的地球、南极和环境保护、爱护动物、植树造林,以及全球变暖等。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介绍一些常用的环保专业术语:如reduce(减少排放)、acid rain(酸雨)、the Day of the world environment(世界环境日)等。
(二)有效利用课堂,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
英语课堂不仅是学生习得英语知识和技能和掌握语言的地方,同时也是培养环保意识,增加环保知识的最佳阵地。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渗透环保教育,既注重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在融入社会后对社会建设和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
1. 在词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把环保教育贯穿渗透到词汇教学中,在与环保相关的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对关于环保的专业词汇进行补充,例如environment protection(环境保护),extinguish(灭绝),reserve(保护区)等,从这些词汇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思考人与动物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等理念。
2. 在英语听、说、读、写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
高中英语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阅读和听力方面,有针对性地选取大量关于环保方面的文章,通过多读和多听,扩大学生的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以英语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环保活动
英语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可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到学校的环境保护活动中。学校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组织“小红帽”捡垃圾,另外,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环保为题的英语主题班会、英语小抄报比赛、黑板报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大赛、英语小品以及英语短剧表演等活动。
(四)从课本知识延伸,开展校外环保活动
最后,开展调查长寿湖环境污染状况的活动,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查:(1)河流污染;(2)大气污染;(3)噪音污染;(4)土地资源破坏。从污染现状和污染原因等方面入手进行社会调查,通过网上查阅资料和去当地实地考察的形式,收集相关的图片和资料,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从主人翁的角度保护长寿湖,从中学到一些环保知识,增强学生保护家乡的意识,英语教学的情感态度目标也得到了实现。
总而言之,环境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需要全人类都来关注。作为中学教师,我们有责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意识的教育,而它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只要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引起中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就能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环保教育,为英语教学和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做贡献。
[ 参 考 文 献 ]
[1] 李林.《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2] 辛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J].全民环境教育.
[3] 梁雅丽.《寓环境教育于中学英语教学中》[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23期.
[4] 卢莲英,余中山.《环境教育与教师的环境素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1期.
[5] 孙凤菊,齐秀君.《基础教育中的环境教育》[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9.如何在高中化学中开展环保教育教育论文 篇九
内容摘要:美术活动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是儿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最直接的方式。绘画过程是一个尝试性地主动发现过程,而不是一成不变,拘泥于跟着学的过程。开展游戏化色彩教学活动符合儿童发展特点,能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个性,并使儿童的智能得到发展。关键词:游戏化
色彩教学
活动兴趣
我们的孩子们正处于一个形象思维极其丰富的阶段,他们有着不同于成人的想法,他们眼中的世界是由各种色彩组成,而这些更多的是在他们的美术活动中一一展现,特别是他们的感受力,创造力及表现力方面。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大胆推行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诱发兴趣、启发思维、激发创意入手,培养儿童学习的主动性,让儿童发挥其最大的潜能,使他们通过绘画的形式来展现生活中的美和迸发内心世界的美。
一、游戏化色彩教学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1、能帮助幼儿形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发展对色彩的感觉。刚入学的儿童还基本处于涂鸦阶段后期,他们的绘画很幼稚,甚至一些成人看不懂,并认为是杂乱无章的东西。如果教师生硬地让他们学习“兔子”怎样画;“小鸟”怎样画,就会使孩子的作品失去其稚拙的情趣和独特的魅力,儿童也不易有成就感,慢慢会失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针对这一特点,我从一个“玩”字入手,创设适合个阶段儿童特点的生活化的游戏环境,采用色彩亮丽的油画棒、水粉、水彩等来开展美术游戏活动,尝试让儿童的在玩玩画画中体验作画的乐趣,感受色彩的美,引导儿童更随意、轻松地参与活动,表现自我,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并且能在成功的艺术表现中获得愉悦感,从而提升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2、能摆脱“形”的束缚,享受色彩变化带来的乐趣
儿童在刚入门的时候还不应当用“形”过早的束缚住他们的手、眼、脑,更不应简单地教孩子们小鸟就应这样画,大树应该那样画,先从色彩入手,让儿童大胆地拿起画笔,蘸上颜料在纸上自由涂染,尝试不同颜料和水分在纸上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变化,在这一阶段可画一些主题简单的水粉画,如“瓢虫的花衣裳”、“天上的星星”、“鱼”、“花地毯”、“围巾”、“苹果”等。先画大块背景,然后等颜色快干时再点上主体简单的画,这样他们就能感受到由于色彩的变化而带来的乐趣。开始可先用红、黄、蓝、绿几种颜色,让儿童在纸上自由涂染,逐步过渡到看到纸上大块的色彩,再决定创作一幅什么样的主题画。如在大块的蓝色画面上画十字形黄色、绿色的星星,则“天上的星星”的主题画就算完成了,这样可启发幼儿边做边思考。
3、色彩教学能反映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促进儿童情商的发展。儿童美术作品在形成上包括线、形、色等要素,内容上包括物体形象,事件情节,他们代表着儿童的经验情感和想象,而色彩所表达的情感则比较直接,通过色块的大小,用色的冷暖等途径,往往可以直接了解儿童的喜好,个性的偏向。如在一年级有一位女孩家庭非常贫困,父母离异,得不到双亲的关爱,性格孤僻。很少与人来往,在一次想象作画中,题目是“我最喜欢做的事”,这位女孩画的是在灰色的天空下,一个小姑娘坐在上坡上,孤零零的一个人,就连身边的花草也用了暗色,并且很稀少,以此来表达她内心的孤独,失落。由此可见,美术活动也是儿童描绘自己内心欢乐忧伤的最直接工具,是儿童精神世界的真实流露。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引导,让美术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写下光辉的一笔。同时美术活动也是孩子内心世界的一种表达,它也是孩子一百种语言表达的其中的一种方式,而我们要让儿童多接触大自然,鼓励儿童多听,多看,多触摸,多尝试丰富儿童的知识,开阔儿童的眼界,让儿童的想象和创作有更大的空间,为他们搭建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和创作环境,促进儿童情商的发展。
4、开展游戏化色彩教学能促进儿童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使儿童的智能得到发展。
绘画过程是一个尝试性地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一成不变,拘泥于跟着教师学的过程。从色彩入手进行教学的好处就在于它注重让学生大胆作画,鼓励学生尝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作画过程中用发现法去学习,把已有的生活经验在作画过程中充分发挥出来,这一时期还可结合手工操作活动,做一些染纸、手掌印画、树叶、玩具印画等色彩游戏。例如染纸时由于红黄蓝三原色在宣纸上能够相互渗透,可呈现色彩缤纷的效果,教师就可结合这个机会让学生认识各种不同色彩的名称。
二、游戏化色彩教学的目标及实施途径
(一)在开展色彩游戏教学活动时目标应包括:
1、动。
2、学会用各种颜色进行作画,除使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外,还能根积极诱导儿童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使儿童乐意参加色彩游戏活据颜色情景的需要调用其它颜色。
3、4、能逐步学会使用水粉笔,蜡笔及棉签等工具材料。
能大胆使用各种颜色表达自己的各种感受并能简单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实施途径
色彩游戏教学的开展应从低年级就开始并遵循一定的教学的顺序,先通过认图扩展儿童的色域范围,再鼓励他们大胆用色,逐步引导孩子学会自己配色,最后通过前面几个环节来提高儿童的审美意识。
1、主要途径
在实施教学活动时,可通过组织专门的色彩游戏活动,让儿童接触常见的颜色:①蜡笔涂色:花地毯、万花筒、分蛋糕。②想象画:遨游太空、梦幻中的城堡。③拼贴画:三峡风光、乡村三月④命题画:赛龙舟、今天我值日。
2、组织形式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结出了几种可行的活动方式(1)用喷画的方式组织活动 将颜料装在喷壶里,让儿童在纸上任意喷画。喷出的画犹如一朵朵盛开的菊花,一道道美丽的彩虹,这些大块的色彩给孩子们的视觉从强大的冲击力,激发他们对色彩的兴趣,为后面的教学活动提供基础
(2)用印画的方式丰富活动
印画的材料有很多种,可将儿童常玩的汽车轮子涂上颜料,让儿童开出一道车辙;或用弹珠滚画,手线拖画或用各种形状的树叶在叶面上刷上颜色印画;还可以把一些泡沫塑料,萝卜等物体切割成动物、房子等形状,让儿童上颜料印画等等。印画活动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他们在玩中认识了图形、线条,使玩色活动得以有意义的拓展。(3)开展主题绘画
这块内容强调让儿童掌握一些上色的本领,如设计的“美丽的蝴蝶”,我们请儿童用彩色纸绘蝴蝶粘贴美丽的翅膀,在草地上飞跑,他们非常感兴趣,同时也感到很快乐。(4)创造条件开展自由绘画活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自由画成了孩子们最快乐的游戏,面对彩纸颜料,白纸和一些废旧物品,他们的想象力就会犹如泉水般涌现。画的棒棒糖不是圆形,问他为什么,他说“被”我咬了一口;有个孩子画的春雨像喷泉,她说这是因为雨是从天上的云那里喷洒下来的。可见孩子们已能够不拘于教师所教的内容,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并能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3、主要教学方法(1)游戏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游戏法是最值得提倡的方法,洛克在《教育漫画》中说“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色彩单调,作品中只有几种颜色,要解决问题,可以通过做色彩游戏,组织儿童说色等活动来完成。例如在绘画过程中,让儿童用手指,手掌等蘸色印画,印各种东西,使儿童感受并学会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产生用这种方法来表达的欲望,请儿童制作饮料,他们调配出各种不同色相,不同明度,不同纯度的颜色,那种快乐是无穷的、有意义的,同时他们也由此认识了各种颜色,对色彩更增添了一分兴趣。(2)难点分解法
罗素曾说:“真正有用的训练,是理解若干一般原则,对于这些原则在各种具体情况下的应用有彻底的基础训练”一般的色彩教学常常让孩子们先勾出物体轮廓,在上色,然后再细部刻画作品,一次一次地反复综合练习,这样是很难一下子都把握的,从头到尾的综合训练,会使学生进步甚微。学习作画就像学习游泳,可分别进行水中呼吸,手的动作,脚的动作的单一训练,最后再进行综合训练。对色彩可进行逐一训练,让学生逐个认识色,玩色,运用色,对色彩进行审美。例如我们让学生学习三原色的渐变作画,要求学生无须构建形体,直接让学生画围巾,画直线条,不约束形体。而画彩色的气球,则既要构形又要学习色彩的渐变,难点过多学生就不容易掌握。(3)借签法 脱离儿童的感受力,在专门的教学活动(含欣赏活动)和学生日常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环境,观察大自然,重视学生的体会和他们所经历过的东西,例如在观看动画片时,请学生注意其中漂亮的颜色有哪些,是怎么样的,你看了以后感觉怎样等等。(4)讨论法
运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自己探索、推理、判断、讨论中,教师就像节目主持人一样,提出问题、展开思路,帮助学生思考,比如教师提出:你喜欢哪些颜色?为什么?苹果有哪些颜色?应该怎样画?你认为哪些学生的画画得好看,为什么?可以自由发言,可以争论,教师应对学生的发言作出点评、指导。此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色,提高对色彩使用的能力和对色彩的感受表达。(5)综合法
在经过几种单一法基础训练后,可让学生作综合活动,把在各种单一训练中的体会运用于综合作业之中,这时的综合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们也更有成就感。例如在“我眼睛里的太阳”这一活动中,经过调色练习、涂色练习、色相的讨论等几块练习后再作画,孩子们的作品就极具特色,从简到繁、由浅入深,从分到合,这是任何知识的认知规律,它也适用于色彩教学。
五、游戏化色彩教学活动实践的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游戏化色彩教学活动,我对本班30名学生进行测评,愿意参与美术活动的学生达100%。很多学生回答:“我最喜欢上美术课”,“我喜欢画画”这充分说明在美术活动中学生的感受是快乐的,学生体会到了成功。进行活动时学生有自信,没有顾忌,他们就会很乐意参与美术活动。
在认色能力测试中发现学生已能分辨色相及色彩的明度,我们为学生提供14种颜色(深蓝、天蓝、大红、粉红、肤色、橘黄、橙色、柠檬黄、草绿、翠绿、紫色、棕色、灰色、黑色)先请学生找相同的颜色配对,成绩为100%的学生成功,再请学生指认颜色的名称,成绩也为100%的学生成功,然后请学生进行命名,能准确说出14种颜色的学生有21%,能说出13种颜色的学生有38%,能说出12种颜色的学生有24%。由此可知,本班学生能基本分辨常见的几种颜色。可见,我们的色彩教学活动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实践证明,进行这样的教学活动是有效扩大学生色域,使学生学会用色的有效教学方式。
通过测评,我们也发现,学生自觉支配色彩的能力差,有的学生我行我素,往往一副画只有2-3种色彩,单调且灰暗,如画苹果,有35%的学生会想到用红色,黄色,绿色,有65%的学生只会想到红色,有25%的学生会想到用蓝色,橘黄色等不是物体的固有色的颜色,从数据中可看出学生已意识到一个物体并非只有一种颜色,但是使用非红色的频率并不高,一定程度上受到学生的生活经验的限制。
另外,测评中发现学生能感受到近似色的不同,但对于具有明暗、颜色的纯度学生易凭直觉而出错,由于学生不理解这些词汇,难以表达,但是也说明学生已具有分辨的能力,今后在美术欣赏及操作活动时应让学生熟悉这些简单的术语,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理解力。
六、结束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游戏化色彩教学实践证明,它能引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喜欢美术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它既重视儿童在艺术中的体会感受,同时又促进儿童的美术相关能力的发展。
罗曼·罗兰说“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情感,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美术正是这样的一门艺术。参考资料:1、2、3、4、下册
5、册 杨永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三年级上陈爱娣等,《生活化的儿童美术》 洛克,《教育漫画》
10.如何在高中化学中开展环保教育教育论文 篇十
浅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审美教育
梁允莲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安东卫街道明珠路小学)
摘 要: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要求内容,现已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但能否有效开展却仍亟须解决。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部分,为了迎合审美教育的发展,教师必须竭尽全力地寻找积极有效的教学战略,为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打好基础。通过对目前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和开展审美教育的意义加以分析,浅析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审美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有效性
小学阶段的学习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脍炙人口的典故“孟母三迁”则鲜明地论证了此观点,因此,现代社会的学校、家长、老师必须明确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力求为孩子的发展做好第一手的准备。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关键性基础课程,以其独具文化色彩的语言讲解形式,一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情感、性格和文化底蕴的形成,另一方面对提高学生思考问题、感悟世界均有着重要意义,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学生的审美判断。但就目前情况来说,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存在较大问题,学生不但无法感受到语文之趣,而且开展审美教育的路途更是问题重重。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现状
1.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的各种美
综观目前广泛应用于教学的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其所选定的300多篇阅读篇目,主要是根据小学生心理成长历程、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的综合所编,符合教育的规律,也紧跟时代脚步,为学生充分展示了各式各样的美。《桂林山水》《黄山奇石》和《富饶的西沙群岛》凸显了自然之美;《一次成功的实验》《捞铁牛》和《长城》展现了智慧之美;《桂花雨》《地震中的父与子》和《少年闰土》彰显了情感之美;《狼牙山五壮士》《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一面五星红旗》张扬了节操之美。
2.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是不连续、断层的,大多数教师仍旧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立于督导者的地位、面朝应试教育方向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动机、兴趣以及个性的发展,同时根本不注重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而且令人十分头疼的一点,即为某些教师片面认为审美教育完全偏离教育目的,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提高毫无作用,因而在此思想的诱导之下,更加忽略了审美教育的施行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开展审美教育的方法
审美教育的.有效开展,必须是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同步而行的,将良好的审美体验贯穿于知识的学习之中,便于学生与阅读素材能够有效交流,从而在阅读的历程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审美教育的开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1.激起审美欲望,乐中求美
优美的阅读素材本身就带有一种特殊的美感,给人以心灵上的触动与情感上的陶冶,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素材自身的优势,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将这种天然的美感发挥到极致,从而激起学生心中最原始的阅读欲望。首先,教师需要提前阅读教学篇目,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风格;()其次,教师在把握文章整体风格的基础上,需要将文章所体现的美进行总结规整,巧妙用语言指出其中渗透的虚幻美;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快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文本素材的别样美,于乐中求美。
2.感受阅读情境,思中求美
一般来说,每一篇文章均会营造出不同的情境,或虚或实,却已足够表达作者的感情,但是这种感情模糊不清、虚无缥缈,需要读者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合理想象去寻求文章之美。小学生普遍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而且思想天马行空、想象力极为丰富,教师正好可以抓住学生这一性格特点,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孩子的想象力,开发学生每一处天马行空的思想热点,鼓动他们利用现有的情感经历和知识水平去探求文章作者的感情,在文本载体中与作者形成异时空交流,于思中求美。
3.体会真情实感,阅中求美
“情”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缺失“情”的文章便如人没了执念一般,浑噩而不知所终,可见“情”在一篇文章中的重要地位。上文已提及到小学语文的阅读篇目选材特点,不同类型篇目自然展现出不同类型之美,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凸显“情”,用“情”教学。古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看,采用阅读、朗读、通读以及诵读等多种阅读形式,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器官去体会文章中的真情实感,继而产生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觉,在阅读的过程中达到与作者相通的感觉,于阅中求美。
4.鼓励开口表达,说中求美
为什么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呢?无非就是一个目的,即创造美。既然学生已经通过阅读、感悟以及欣赏的过程领略到了文章的美,肯定对于文章之美有了一定的自我感受,而这种自我感受必然埋藏在心底,这时就需要教师热切地鼓励学生善于表达美的感受,将个人快乐传递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于说中求美。比如,在讲授《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教学结束之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谈谈自己心中的西沙群岛模样,在开口表达的过程中展现美、求得美。
总之,在如今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不但对于学生自身审美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而且代表了一代社会人才的审美水平。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课本阅读素材为文本载体,选定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多管齐下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语文课程的文化美,进而提高自我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郎文静。小学语文教材与审美人格涵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09)。
11.如何在高中化学中开展环保教育教育论文 篇十一
一、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可供利用的教育因素
1.勤奋向上的教育
青少年学生,求知欲强,渴望探索外部世界,渴望了解未知的东西。在对新知识的追求过程中,勤奋是必不可少的。且不说所有的名人大家都是经过不懈的勤奋努力才取得成功的,就让我们看一看那些直接劝人努力学习,用勤奋用汗水求得进步的文章吧!《墨池记》中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而后世之人莫能及也”;《送东阳马生序》中“我”“执经叩问,行深山巨谷中,不嗜衣饰豪华”终有所为;荀子的《劝学》一文就是劝勉大家要勤奋学习,锲而不舍,以量变求质变的。
2.谦虚谨慎的教育
谦虚使人进步,只有时刻保持谦虚的胸怀,才会更容易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取得进步。《伶官传》中指出“满招损,谦受益”,提倡谦虚的精神。《石钟山记》中作者考察了石钟山山名的由来,这种谨慎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教育
当今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那么如何面对新事物呢?是象《断魂抢》中的沙子龙不肯传艺,只在回忆中生活呢?还是象《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那样,战战兢兢,怕出乱子,顽固地维护旧事物呢?还是象《宽容序言》中所说的那样对新事物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责备呢?
4.增强意志力的教育
只有决心而没有毅力,做什么都不会成功。勤奋+决心+意志力=成功。古人登山“入之愈深,见之愈奇”,他们乘风雪,登滑石,攀高峰,终于领略雪中泰山之趣味。这些都启示我们:拥有非凡的意志力,坚定的信心,就有可能收获到更多更好的麦穗。
5.心理承受力的教育
要教育青年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正视失败。在困难面前,不能丧失信心,而应该勇敢地在失败中崛起。这时,一颗能够承受挫折,坚强的心灵就极为重要了。历史上,伟大诗人屈原数次被陷害,罢官,放逐,但他仍旧不改初衷,提倡“美政”;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就是司马迁在受腐刑之后完成的;《指南录后序》中文天祥十八次面临危险境遇,仍矢志不移:这些都是直面惨淡人生的范例。
6.正确人生观的教育
高中学生已经在思考人生目的,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他们今后走入社会大有裨益。
二、选用适当方法、实施心理教育
1.背景分析法
了解背景材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目的、创作动机、创作中的艰辛,从而加深对文章内容、思想的理解。许多名篇巨著往往是“不平则鸣”“忧愤”的产物。教师可用饱含感情的语调介绍他的由来:当年,司马迁接受父亲遗愿,经过几十年精心准备,专注于创作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受腐刑,打入大狱。面对如此奇耻大辱,司马迁忍受着身体的折磨,心灵的考验,坚强地活了下来,完成了《史记》。一部《史记》既是司马迁心血的结晶,也是一部面对挫折的抗争史的见证。很多学生听了这些之后,对司马迁肃然起敬,他们的心灵又一次得到了升华。
2.文意拓展法
主要是讲清文意,以此为中心,进行拓展。这主要是针对文言文而言。只有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以此为辐射点,进行联想。
3.比较法
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得出正確的结论。既可以同类课文中比较,也可在不同课文中比较。既可以比较相同处,也可以比较不同处。
4.辩证分析法
在教授《项链》时,对于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学生最初形成了两种极端化思想:一种认为她无可厚非,另一种认为她太不值得了。在同学们的争论中,我引导大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评论她。经过一番讨论,同学们在某些方面达成共识:可以理解她的虚荣心,毕竟人往高处走,但她那种人生来就是享乐的观点是不对的,人生还应有更崇高的追求;肯定了她靠自己诚实的劳动偿还债务的能力,认识到了她在面对不幸时性格坚强果断的一面。这样,学生不仅更深刻认识了玛蒂尔德这个人,而且也领悟到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享乐,明白了要通过正当手段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境遇。
【如何在高中化学中开展环保教育教育论文】推荐阅读:
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07-20
支架式模式在高中化学中的可行性论文09-08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09-10
如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08-21
关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探讨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