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学基本环节(共11篇)
1.幼儿园数学教学基本环节 篇一
教学环节基本要求
榆树乡中心校
一.学科教学计划要求 1.基本要求。
(1)教师制定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前,要认真领悟《课程标准》,通览全册教材,并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班、本学科教学、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2)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分析(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以及活动、操作技能、生活习惯、身体状况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改革的设想、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教学进度表、重要的教学活动及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语文、数学学科要有后进生辅导、转化措施和后进生名单)2.实施步骤。
(1)熟悉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应首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钻研全册教材,掌握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基本的教学目标要求;分清教材各部分内容的重点;把握教材的难点、疑点、关键点,考虑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和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及应做好的准备工作等。要体现依据课程标准“用教材教学”的观念。
(2)确定重难点: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分条列项写清教学重难点,做到明确、具体。
(3)提出设想:教师要依据学科教学、学生学习现状,针对存在的具体的实际问题,确定教学改革的研究重点,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教改研究专题确定力求“小”、“实”、“活”,体现一定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要忌大忌空;要分条列项写清实施步骤、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设想。
(4)具体措施:践行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某些具体的途径、方式、手段等来达到预期的目标,体现教育改革的大方向,要注意多种策略的优化和有机结合;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共性与教师个性的有机结合,要体现施教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学观念以及教学个性。
(5)后进生辅导:从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等多方面对后进生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辅导及转化措施。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实效性,使学生确实体验到学习知识的价值。3.审阅计划。
学校要对教师学科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审阅,签署指导意见;每一年级每一学科都要有教学计划,对于身兼多年级多学科的教师,学校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整体安排,确定详写和简写。
二.备课要求
备课总的要求是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如新任教师、成熟教师、优秀教师)可以有不同的备课要求,教案要因人而异;教案要留有发展的空间,注重实效。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应加大对备课组活动的管理,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在实践中,“备课”要做到“五有”: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1.学习课标。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2.钻研教材。
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合理安排内容和目标。3.了解学生。
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每个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4.教学设计。
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优选教学手段和教学法。5.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基本要求是:
(1)教学目标 目标的设置与陈述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从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相结合的角度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要选择合理的目标定位,要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当前行为目标。
(2)教学重、难点
从确立的目标出发,认真钻研教材,分清每项具体内容的主次,确定闪光点,放在突出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准疑点、难点和关键,优化教学过程。
(3)教学准备
优选教具,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必要的演示、操作、实验,教师要提前试做,并依据教学活动需要布置(检查)学生准备相应的学具,以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4)教学过程
总的要求:以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兼顾情意发展。关键在于教师要能激发学生思考,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将课堂是否体现接受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作为考察教师教学能力和效果的重要依据。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导入环节。导入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巧妙的“导”,创设情境,让学生全身心的“入”,要求通过适当内容或简短语言,把学生尽快有效地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导入起点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标准,关键看导入设计是否让学生尽快入境,是否服务于教学内容和重点,教案中应明显体现创设的情境,导入语言及提出的问题。
----问题设计。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要有启发性、层次性、条理性、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即发散性、开放性)。切忌“满堂问”或“以问代讲”。设计的问题要明确反映在教案上,以防止提问的随意性。此外,教师还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如何筛选问题。教案中要突出引导的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获取知识。教学设计要把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上,对学生在获取知识、方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对策。教案中应突出师生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空间的安排以及对重难点的处理,(对于教材中已有内容及已经内化的部分,如数学学科的单元教学要求、例题、课后练习题,语文学科的每课书的教学要求、字词、问题答案等,则不必抄写在教案上,只需标明在参考书或教材中的页号)要重点体现教法、学法,着重开发课堂生成的知识。
----练习设计。练习设计要适时、适量、适度,要以学生的可发展性为依据。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练习,练习的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和适当的梯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要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使练习真正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鼓励教师设计具有实效性、开放性、体验性的多样化的课堂练习。
(5)板书设计
板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纲目。课时板书设计包括分板书和整体板书,要突出学科特点,要充分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点和活动主线。板书设计要做到巧妙、精炼、准确、条理清楚。布局要合理、美观,力求多样化。语文、品德、英语语、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每课书要有板书设计。数学课要求新授、复习课有板书设计(练习课除外)。
(6)教学后记(课后反思)
一堂课可从三方面进行反思:教了什么、怎么教的、教得怎样?学生是否获得了“是什么”的知识(语言信息)、“怎么办”的知识(智慧技能)、“怎么学”的知识(认知策略)。学情如何?通过课后自我评价、自我诊断,总结成功与不足,寻找问题,以便改进提高。
教学后记要重点写自己教学过程的得与失,教后的体会与认识,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避免应付式的空话、套话,要注重教学后记的质量,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不刻意要求每节课必写,如语文课。
部分学科备课的重点要求
(1)作文:每学期大作文6篇,要有“指导”和“讲评”备课。作文指导备课要结合训练点,写清习作要求和习作重点,有指导过程和方法,要给学生以充分构思与交流的时间,提倡教师写下水文。讲评备课应包括:整体情况分析、教师精批的内容、集体评议、进行修改几个部分。
小作文每学期不少于8篇,以片段练习为主。习作内容可以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通过语文课堂作业的形式布置,不单设小作文备课。教师要注重口头作文的训练。
(2)数学学科:复习课板书应体现知识网络。
(3)英语学科:要有必要的情景创设和活动设计。(4)品德学科:不要求在教案中反映出“重、难点”环节。
(5)综合实践活动课:在目标确立时应区别于学科课程,要把侧重点放在能力、情感、行为习惯、非智力因素方面。
(6)信息技术学科:教案中要体现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重点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
关于备课管理的几点意见(1)分层要求
教案是为教学服务的,要充分体现实用性、可信度和可操作性。要力求改变照抄照搬教案,与上课相脱节的现象。为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提高备课的质量,可根据学校、教师、学科等实际情况,有所区别,分层要求。
基础层的教师要做到备课规范化,教案要写得详细些,达到备课、教案编写的基本要求。
成熟层的教师可以在规范化上放宽要求,在备课时写简案,把主要精力和侧重点放在对教材的深入理解上,放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上,放在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上。在教案编写时可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某些重点环节,精备每个序列或单元中具有典型性的内容,形成并展示个人的教学特色。(精备的内容要在教案上端标示“精备”字样)
对教师层次划分与不同要求,各校可根据本校教师实际情况而定。
对身兼多年级、多学科的教师,学校可根据总体工作安排和教师主攻方向,有侧重点的选择某些学科和年级备详案,其它可备简案,但备简案的年级或学科中要求有一定数量的详案。(2)教案形式
教案的形式应取决于学科特点,取决于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教学经验与个性,不必整齐划一。教师还可以把教案与教材结合使用,提倡教师在教材上圈点批注,写夹页式教案。教案模式多样化应有利于教案的实际应用与创新。
(3)资源共享
备课时,应注意及时吸收新的教学信息,优化教学过程。特别是青年教师,可参考优秀教案,完善自己的备课思路,要注意学习与借鉴,但切忌照搬照抄。条件允许的学校要充分发挥年级组、教研组的作用,采取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在深入分析每个单元(或每个系列)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自身优势,确定每个人的主攻方向和备课重点,而后通过集体研讨,达到教案的整体优化和资源共享。
(4)保证时间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保证备课时间的专用,不要本末倒置,侵扰正常备课乃至教学的其他环节。
三.学生作业要求 1.作业的功能
(1)巩固和检查功能: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在对课本知识、技能的巩固。
(2)深化和提高功能:侧重过程与方法,目的在于促进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
(3)体验和发展功能:侧重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整合,重在体验和实践。2.布置作业的原则
(1)在内容上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除保留部分传统型作业外,大部分作业的内容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也就是学生解答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的答案要有一定的迁移性、开放性甚至不确定性。
(2)在容量上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潜能。对学有余力或有特别兴趣的学生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
(3)在形式上,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要改变单一的文字式作业形式,可以布置一些操作、实验、口头完成的作业;可以在课堂内完成,也可以在课外完成;可以由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4)在批阅上,重视过程性和激励性。教师可以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来。在评判结果上,要尽量使用激励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3.作业的类型
(1)巩固性作业:以巩固教学效果最佳值为数量标准,避免数量过大,次数失控,讲求科学性,不搞无效的机械重复。
(2)比较性作业:把正确与不正确的几种答案都给学生,由学生通过比较、选择、判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检验与考查,在比较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3)归纳性作业:把所学知识按一定的系统进行分类归纳,可以起到新旧联系,扩展知识面,找出知识内部联系的作用。
(4)思考性作业:意在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不需要笔答。
(5)创造性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认识、体验、经验进行创造。
(6)实践性作业:让学生亲自动手、动口、动脑,亲自去做,亲身体验,培养操作与运用的能力。4.学科作业的基本要求
(1)原则上,品德、科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不留书面作业。可以在课堂教学基础上,布置一些操作、实验、调查、体验、感悟性作业,以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留心社会、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情感态度。
(2)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要有书面作业,任课教师在作业设计与布置中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量与质相结合,注意多样性和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语文作业要改变单一的只抄生字、词语和造句的呆板模式,把朗读、口语交际、练笔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观察、尝试、实践中学习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可不必强调课课有、人人有书面作业。大小作文的习作内容,可以参考课后练习和练一练的题目要求。也可以因人、因地、因季节、因本班实际合理调整。每学期大作文6篇,观察实践性习作必须提前布置,给学生充分的观察、实践、思考、构思的时间,力求减少作业的盲目性。小作文不低于8篇,以片段练习为主,习作内容可以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可以通过语文课堂作业形式布置(不单设小作文备课)提倡教师尽可能全部批阅,随时讲评,为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打好基础。
----数学作业要体现“数量要适,形式要活,针对性要强”的原则,避免机械、单
一、重复无效的劳动。除书面作业外,还可以设计一些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调查、统计、操作实践性作业。可不必强调天天有、人人有作业。
----英语作业可分为书面、口语或听力等不同形式,要注意把作业与学生兴趣和实际需要相结合。书面作业每课安排一次即可,以会抄写字母、句子为准(一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口头作业要突出交际性,灵活性,教师可同时安排个人背诵、合作表演、创编对话等不同形式供学生自由选择;听力作业可根据实际条件自行安排。
(3)各学科教师要注意对作业效果的及时批改和反馈。对非书面作业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检查评判,在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也应该是主体,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来。
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作文批改可以因班级人数而定,每次精批数量由学校自行安排。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习作内容的具体情况进行旁批和总评。要把真情注入学生的心田。评语忌套话、大话、空话。此外,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看评语,学会按教师指导修改作文。尝试把某一段或某一句话的修改写在下面。提倡教师对不同学生的作文进行面批。同样,教师在面批后,对学生作文的某一句话或某一段话提出改进意见,学生应在后面进行改写。对其他学生的作文教师要浏览式批阅,以便了解学生习作的总体质量水平,便于作文讲评和再指导。
(4)作业书写格式及相关批改要求,各校可参照教研室对作业处理的基本要求去做,也可以自行安排,以促进学生三维目标的发展为宜。
2.幼儿园数学教学基本环节 篇二
1.读前活动 (Pre-reading) ——激发兴趣, 聚焦主题, 扩充知识。语篇相对较长, 涉及的词组、句型、文化信息较丰富, 如果在学生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直接切入, 很多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难以适应, 会增加学习难度, 降低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要加强预习指导, 布置学生自主进行语篇分析, 使学生有所了解、有所准备地进行语篇学习。
2.读中活动 (While-reading) ——保持动力, 培养技能, 活用教材。阅读过程中的活动是语篇教学的核心环节, 主要是让学生顺利阅读和理解所提供的材料, 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很多不同种的活动形式。可以说这也是一篇语篇教学的重点所在。所以, 在此过程中教学设计的成功与否将会直接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质量。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略读、寻读、精读、填写表格、回答问题、排序等多种方式, 引领学生整体感知语篇, 了解文本大意, 获取具体信息, 培养阅读技巧, 提高阅读实效。
3.读后活动 (Post-reading) ——关注理解, 促进发展, 有效延伸。读后活动是对语篇阅读质量的检查评估, 也是对文本内容的拓展、延伸和运用。教师可以设计各种任务或者活动来内化语言, 完成从知识汲取到能力发展的过渡。同时教师还应有意识地提炼文本的情感目标, 体现英语课程不仅要让学生获取语言知识和发展技能, 还要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规的引领的理念。
3.浅谈实习教学中的基本环节 篇三
生产实习课不像在教室上理论课,范围较小,实习教学如果组织不好的话,教学就不能顺利进行,教学任务就无法完成。尤其是在实习课开始前组织工作十分重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思想上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组织学生检查到课情况,填写考勤记录,检查工作服穿戴是否符合要求。其次要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集中精力,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实习课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二、生产实习课的教学方法
生产实习课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一般采用讲解法和示范操作法,再给学生现场示范演示。“讲中练,练中讲,讲练结合”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首位,并把这指导思想贯彻到教学实施计划中,落实到实习教学中。实习教师应根据每一个课题类型的不同,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合理地运用好教学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极为重要。
三、示范操作
示范操作是直观的教学形式,教师只讲不示范操作,学生不易掌握操作技能。示范操作可以使学生直观、具体、形象、生动地学习,这样不仅有助于理解和接受,还能使在学生实习中清晰地将观察过的示范操作动作在头脑中重现,然后模仿练习。教师示范操作的过程中,每个动作都要清楚演示出来,并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使学生获得清晰的概念。同时,还要配合讲解,向学生说明操作要领,观察姿势与动作的协调度,提出具体要求,确保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打下基础。
例如,在车削梯形螺纹的课题示范操作中,老师边讲边演示。在演示中,要讲清车螺纹的动作、站立位置、双手配合默契。在车削方法演示中,在老师完成操作之前,由学生现场进行操作,如有不对的地方,老师及时提出并给予纠正,也提醒其他同学进行预防,以加深记忆。老师要做到步骤清晰可辨,动作准确无误。
四、理论联系实际,实习结合生产
有些学生“重实习,轻理论”,错误地认为只要下功夫实操,就能把技术学好,反而没有充分地认识到理论的指导作用,不重视对理论的学习。有些学生“重理论,轻实习”,错误认为理论学好了,技能操作就能掌握,而实习课上怕苦,怕累。这两种倾向都是片面的,都不能把技能技巧学好。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手脑并用,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刻苦练好基本功,掌握操作技能,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巡回指导
巡回指导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发现问题和纠正学生各种操作缺陷的最佳时期。老师责任心要强,做到眼勤,手勤,嘴勤,及时纠正,防止安全事故。对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指导,清楚每个学生的情况,根据其在实习操作的进度,在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检查内容。以车削梯形螺纹为例,根据加工的步骤需进行以下指导:第一次,检查固定工件装夹是否正确和稳固为重点;第二次,检查纠正学生在车削中的操作姿势和实习位置为重点;第三次,检查学生操作是否按规程进行、操作是否协调为重点;第四次,检查学生加工零件质量为重点。
六、 结束指导
每节实习课结束后,老师都要对本班的情况进行总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让在操作中又快又好的同学现场说法,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操作过程进行补充,达到交流经验、提高操作技能的目的;对实习中表现较好的同学提出表扬,推广学生中技能好、做法好的,以点带面,鼓励其他同学提高操作技能;对操作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操作技能差的同学进行帮助,不能排斥和批评,而应帮助其找原因,找差距,树信心,对中等程度的同学要进行鼓励;由老师对学生工件质量进行分析,总结。学生在操作中是否遵守文明安全要求,对现场卫生的打扫、车床的保养等作简单总结,对学生起到促进和鼓励作用。
实践证明,在实习进行过程中加大实践环节,安排学生做好实习基本课题,既要求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又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培养。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4.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篇四
如下图所示,迪克与凯里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模型将教学设计分为九个基本环节。
1.评价需求以确定教学目的
第一步要确定在学生学完教学内容后,你希望他们能够做什么。教学目的有多个来源,如教学目的清单、需求评估结果、对学习困难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对实际做这项工作的人员的分析以及对新教学的其他需求等。
2.进行教学分析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你还要确定为了实现目的人们需要按部就班做什么。教学分析过程的最后一步是确定在开始教学之前学生应该具备的技巧、知识和态度,这些被称为入门技能。把这些确定的技能用一张图表来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
3.分析学习者和环境
除了分析教学目的之外,还要同时分析学习者,分析他们学习的环境和应用技能的环境。学生现有的技能、偏好、态度以及教学环境和应用环境的特点等这些重要信息,会影响后续步骤,特别是教学策略的选择。
4.编写绩效目标 在教学分析和明确入门技能的基础上,你要具体写出学生在完成学习后能够做什么。这些描述来源于教学分析中技能的确定,这些描述决定了要学习的技能、技能形成的条件和成功完成的标准。
5.开发评价工具
根据你刚才描写的目标,开发相应的评价方案,衡量学生完成你描述的目标的能力。重点在于把目标中描述的行为类型和评级需求相关联。
6.开发教学策略
根据前五步中获得的信息,确定你在教学中为了实现最终的目标所要使用的教学策略。这个策略包括教学前的活动、信息的呈现、练习与反馈、测试和后续活动等几个部分。教学策略的确定以现在的学习理论和学习研究成果、媒体传递教学内容时的特点、教授的内容和接受教学的学习者的特点为基础。这些特征被用来开发或选择材料以及开发课堂交互式教学的策略。
7.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
在这一步你将使用你的教学策略产生教学。典型材料包含学生手册、教学材料和测试。(这里的教学材料泛指各种类型的教学,包括教师指导手册、学生模块、投影胶片、录像带、计算机支持的多媒体和远距离教学的网页。我们试图使材料这个词具有更广泛的涵义)。是否决定开发原始材料取决于被教授的学习类型、现有材料的可用性和可开发的资源。还要提供在已有的资源中进行选择的标准。
8.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形成性评价
完成教学草案后,要开展一系列测试评价,目的是收集数据、提高教学。形成性评价的三种类型是:一对一评价,小组评价和现场评价。每种评价都为设计者提供了不同类型的信息用来改进教学。同样的技术可以被用来对已有的材料和课堂教学做形成性评价。9.修改教学
最后一步(也是下一次循环的第一步)是修改教学。整理和分析形成性评价所收集的数据,确定学习者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依据这些困难找出教学方面的不足。
10.设计和实施总结性评价
尽管总结性评价是教学有效性的最终评价,但它通常不是设计过程中的一部分,它是用来评估教学的价值的,必须在完成了形成性评价,在教学已经进行了充分的修改,满足了设计者的标准之后才进行。因为总结性评价通常不是由教学的设计者,而是由独立的评估员完成的,所以从本质上来说这个过程也不应该算做教学设计过程的一部分。
5.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环节 篇五
陈梅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了解学生、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的沉淀,便于形成学习的平台,抓准基点展开梳理,从而有助于面向全体、查漏补缺。我认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铺垫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转化总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复习旧知识的目的在于对已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信息反馈。它具有控制、调节教学活动、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从“温故”出发,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深入追求欲望的积极作用。
二、新课导入(一)导入现状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在课堂导入上仍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现象。例如:许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重视教学中“导入”环节,直接跳过进入新授内容,认为导入太浪费时间,不如抓紧时间教书本知识或加强练习;有些教师虽然也很关注导入,可形式过于单一且呆板,导课总是千篇一律 ———“上一课我们讲了„„,这一课我们讲„„”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甚至是灌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还有些教师太过于注重课堂导入,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导入部分,以至于在新授部分的时间太紧张,而不能很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因此,如何合理地、新颖地设计课堂导入,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更是我们一线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
(二)低年级数学新授课导入的常用方法 依据小学低年级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低年段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教师自我的优势特点,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有特色的导入。本课题同时也要研究不同教学内容最适合哪种导入方法。常用的导入方法有:
1、创设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导入法是指运用语言、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电化教具等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很快地进入新的教学情境。新课标也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第一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的方法主要有:一是把学生关注的事请入课堂,比如奥运会、大地震、购物等。二是从故事导入,由故事中抽出其中的数学信息导入新课。三是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有趣情境,把静态的内容变为动态的情境。
2、设置悬念导入
悬念导入法是指在新的教学开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提出问题、矛盾,造成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使学生积极地投入新的教学中。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来导入新课,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悬念中既巧妙地提出了学习任务,又创造出探求知识的良好情境。但是悬念的设置要恰当适度。“不悬”会使学生一眼望穿,则无念可思;“太悬”学生无从下手,也就会无趣可激。只有在悬中寓实,才能引起学生开动脑筋、琢磨思考,兴趣盎然地去思考,从而也让学生在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解决悬念问题时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3、以旧引新导入 前后知识的紧密联系性本来就是数学知识的一大特点,它环环相扣,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加深,成为新的知识,让学生去理解,去掌握。如果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忘记了,或淡漠不清,接受新知识就会发生困难。因而,教学要善于通过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并加强对旧知识的巩固,搭起新旧知识的桥梁。常见的做法有:
1、从总结旧课入手,导入新课。教师首先对上一节所讲的内容,概括的小结一下,扼要地复述出旧知识之后,进而提出与此有关的新知识,讲课时使学生把新旧知识连贯起来思索。
2、从检查提问旧课入手,导入新课。
3、通过学生听、写、练等活动,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是依据数学知识特点而定的,但也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其它方法相结合,如同游戏、情境等结合起来,让学生高兴地复习旧知,伴随着成就感进入新课程的学习。
4、开门见山导入
一上课就把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点明本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及中心,尽可能使学生心中有数,一目了然,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迅速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所要探索的问题上来。可能这种方法还是比较适合中高年级,低年级还是要相对趣味性足一些的。
5、趣味活动导入
低年级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采用多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每节课都充满新鲜感。由于低年级小朋友注意力持久性不强,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在导入过程时,可以借助儿童喜欢的儿歌、游戏等手段进行尝试教学,让小朋友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自主地学习数学内容。例如教学10的加减法,我是这样的导入:老师知道你们都很喜欢游戏,今天我们就先来做个游戏,好吗?师生互动。“数字对对碰”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以此入手复习10的组成,旨在为学习10的加减法作铺垫,同时创设了愉快的学习情境,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低年级教学导入时要注意的问题
1、导入应有针对性
新课导入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也要考虑不同学生的特点,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另外针对不同教材、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环境、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的方法。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追求形式花样,甚至故弄玄虚,画蛇添足,更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削弱其它教学环节。
2、设计问题要新颖、有趣
导入要有一定的艺术魅力,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或趣味横生,或悬念于怀,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让学生以新知发现者的愉快心情把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内在动力。这里主要是运用心理学刺激,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新颖的导入往往能出奇制胜,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语言要精炼、简洁
简洁性是导入艺术的基本特征。导入的简洁精炼一方面要求教师考虑课堂教学的整体功能,另一方面也要考虑课堂教学时间。它要求教师在导入时运用简洁的语言缩短师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把学生带入课堂教学情境中,为课程的成功做铺垫。合理的导入时间约在五分钟左右。
三、探索新知
新知探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感知方法的主要途径。为了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创设数学思维的情景,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即参与到概念、判断、推理的形成过程,法则、性质的推导过程,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中去。教师在启发引导时,要善于在知识的生长点上设疑,特别是当学生不能凭原有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陷入了迷惑不解的困境时,这儿既是新旧知识发生矛盾的焦点,又是教师进行启发引导的最佳情境,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良好契机。2.整个新知的探求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学生是探求新知识的主体。凡是学生能回答的由学生说,说不完整的让学生间互相补充;凡是学生可以做的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去做;凡是学生自己能归纳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凡是可由学生评价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评价可学生间相互评价。在探求新知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路子、出点子、想法子,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实践、积极探索。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能力的培养、思想方法的提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4.要创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探求新知识的过程中要努力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气氛,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形成,从而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四、巩固练习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所以课堂练习要设计有挑战性习题,可以通过游戏、猜谜、闯关练习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当学生沉迷在问题的情境之中时,他们的无意注意就会转化为有意注意并趋于主导地位,从而达到主动探究的目的。同时练习中要有反馈。没有反馈的练习是盲目的练习,教师要根据当堂练习的反馈及时给与激励性的评价,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予以纠正。课堂上要多给学生提供变式,让学生在纠错、“陷阱”中,得以对知识本质的了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思辨力。这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大量搜集与本节知识相关的易错题、变式题,在“示错”、“纠错”中让学生认清各种错误,以提前敲响警钟。
五、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内化,将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归纳本节的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同时教师要强调重点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准确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指出下一步要求。第一学段(1-3年级)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
6.谈谈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环节 篇六
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导入、新授、练习、结课”等环节,只有抓好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才能实现课堂中的有效和高效,产生1+1>2的效应。通本次学习,结合我平时教学中的做法,谈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课堂环节
导入:尽量突出数学情境。
情景创设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得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高,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奠定基础。新教材在每课新知识的学习前都有一个导入性的情景,这些情境大多贴近儿童实际,便于学生理解。但教师要考虑学生实际,选择性地运用教材中情境。如有些情境城市学生能体会到,但农村学生难于理解;有些农村学生能体会的,城市学生难理解。如:三年数学中算乘法邮递员的工作,由于农村报纸较少,很少见到邮递员。这时就需要对情境进行改动。我认为导课环节的情境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因课而异,因生而异,对教材中的主题情境合理的增、删、添、改,让情境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
新授:做到精讲、精练,让学生在经历有效探究的过程中抓住重难点。小学生的注意力具有易转移、易分散、保持时间短的特点,所以我在新授环节抓住这一特点,精讲知识。如何精讲,首先目标要明确,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什么?打算怎么教?要求学生准备什么?来抓住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其次要精心备课,多查资料,虚心学习,多借鉴名师课堂和有经验的教师的做法,取长补短。接着要熟悉教案,课前要把整堂课的教学顺序默述一遍。这样课堂中才不会出现废话。最后要找出学生难理解的地方,找最易出错的地方,重点讲解。关于精练,主要在精心准备习题,要把握以下原则,分层递进,由易到难,趣味性与应用性相结合。讲求举一反三,把一道题挖深挖透。在精讲、精练的同时也要让学生经历有效探究的过程。关于有效探究,我经过这些年来的一线教学实践,认为有以下三方面值得注意,第一,必须给学生真实的探索环境,经历一波三折的过程,才能将结论深深扎根在学生心里。第二,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必急于给出方法,留足探究的时间。第三,在学生探究时教师要深入学生,及时解决学生探究过程中的问题,了解学生的探究进度。不要期望学生的探究一帆风顺,教师做好引导工作。不要追求一问一答式的顺畅。
练习:习题要有易有难,循序渐进,挖掘深层次的习题内涵,减少低效的重复训练。课堂上多给学生提供变式,让学生在纠错、“陷阱”中,得以对知识本质的了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思辨力。这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大量搜集与本节知识相关的易错题,在“纠错”中让学生认清各种错误。
结课:总结评价和拔高设疑的作用。
结课很重要,结课得好,能理清学生的知识脉络,激励学生发奋学习。总结评价主要是通过自评、互评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优点和不足,谈感受,形成良好的赶、超、比、帮的学习氛围。
另外,我认为在追求和运用现代学习方式的同时,不能摒弃传统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的自身的讲解示范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选择学习方式时要考虑的应该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减轻师生的负担,要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
7.幼儿园教学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篇七
1.1 幼儿园要重视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常规培养。
重视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常规培养能使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都显得井然有序。朱静怡老师曾说:“幼儿在园的一日就像是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一日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就是一颗珍珠,教师要让每一颗珍珠都闪亮发光。”
1.2 用游戏情节让孩子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规则。
比如在做“小汽车”游戏时,每一位幼儿扮演司机的角色驾驶一辆汽车,小汽车在遇到红灯时要停下来,也有个别孩子看到红灯了还在行驶。若孩子是故意捣乱我就会这样说:“看来这辆小汽车的刹车有问题了,让我把它拖到汽车修理厂去修一修吧。”有时我也会扮演警察的角色,告诉他你违反了交通规则,本次游戏不准再参与。这样,在接下去的游戏里,汽车再没有违规过。孩子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孩子是积极主动的,所以教师要创设游戏情境,帮助孩子遵守规则,从而取得好的效果。
1.3 坚持正面教育,多鼓励、肯定幼儿。
在一日常规培养的过程中,老师在最初的时候可以作为活动的组织者,领导全体小朋友。进行一段时间后,对于接受快并能按照老师要求很好地完成任务的必须给予鼓励,让小朋友有一个学习的榜样,并让这样的小朋友代替老师做组织者,从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注意对好动的孩子多加引导,让他们也有机会,这样才能实现全体和谐统一。在教学活动中,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幼儿会为了你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
2. 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2.1 在思想上提高认识。
我们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根据季节的不同和幼儿在活动中的不同需要,组织开展一系列的体格锻炼活动,有早操活动、小型器械、集体活动和体育游戏等,以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保证每天不少于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让幼儿在日常活动和游戏中达到锻炼身体、增强自信心的目的,促进幼儿智力、个性品质、审美情趣、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2.2 在行动上加强落实。
我们及时利用“家长园地”、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耐心地和家长做好解释工作,让家长们明白,要想让孩子健康地成长必须加强孩子的体格锻炼、增强体质,穿适量的衣物,不断提高他们对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虽然一开始个别家长特别是奶奶辈并不是特别愿意配合,但是当她们看见班里穿得少、乐意锻炼的孩子个个健康后,也逐步改变了想法。其实对于人体来说,除了参加体育活动、加强卫生工作外,如果能利用自然界的日光、空气水、风、雪等不同刺激的锻炼,就能增强机体的耐受力,经得起外界自然因素的突然变化。所以体格锻炼活动主要通过日常生活来进行,如利用餐后散步的机会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接受一些不同温度的冷热刺激,就是充分利用日光、空气和水来锻炼身体。事实证明,孩子们经过锻炼,呼吸道的疾病大大减少;同时精神焕发,行动活泼,食欲良好,睡眠安静而持久,身体强壮。体格锻炼不仅能使幼儿身体强壮,疾病减少,而且能锻炼孩子们的坚强意志。我们应合理安排一日活动时间,师师密切配合,保证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3. 开展幼儿园集体谈话活动
3.1 宽松氛围,让幼儿“有话敢说”。
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亲密的同伴关系是促进幼儿沟通交流的前提,民主、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是谈话活动的有效保证。教师应真诚平等地同孩子交流,耐心倾听幼儿的每一句话,不断鼓励、支持幼儿,做幼儿的朋友,努力营造宽松氛围。幼儿在民主、友爱的氛围中无压力、无拘束,自然就“有话敢说”。
其次,教师可利用小组交流、与好朋友交流等形式,为每个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交流与练习机会。研究表明,不少幼儿不善于在集体或成人面前表达,但非常乐意在小组中发言或与同伴交流。
3.2 丰富知识经验,让幼儿“有话可说”。
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只有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幼儿才会有话可说。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帮助他们积累经验。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每一次经历,游戏中的每一次体验都可以成为幼儿积累的内容,都可以作为谈话的主题。工作中,我们发现每次活动之后的小结谈话,幼儿的积极性很高,主要原因就是幼儿亲身感受了;“春节”是幼儿感受较深的节日,开学后围绕着“春节”的话题,如“放鞭炮”、“穿新衣”、“压岁钱”、“祝福语”等,幼儿个个津津乐道、乐此不疲。
4. 加强幼儿科学教育———提出问题让孩子去思考
幼儿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小脑袋里常常有千奇百怪的问题,如:“人为什么要吃东西?”“小猫为什么总是白天睡觉?”“为什么冰棍也会冒‘热气’?”……这些“为什么”有的显得那么幼稚可笑,然而它们却是孩子们求知欲的显现。在教学中,我经常通过各种生活现象的演示,引发学生重发“旧问”。有了这些他们很早就想了解但又一直未能知道答案的问题,学生必然会激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迫不及待的探索热情。
8.幼儿园数学教学基本环节 篇八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铺垫环节;目的;方式
音乐的表达方式通常是抽象的在幼儿所能感知范围之外的,相较于其他的艺术经验要远离生活经验,由于幼儿还处于积累生活经验的最初阶段,因此音乐对于他们来说并不被青睐。幼儿园教师也可以以最直接的方法来教幼儿音乐,但长此以往使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让教师与幼儿都觉得音乐的教学枯燥无聊,因此,要让幼儿为音乐所感动,就必须在音乐教学之前为其添加一个铺垫的环节。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铺垫环节是有效地教学策略,能针对不同音乐的情境有效地运用不同的铺垫手法,是判断幼儿教师音乐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文章将针对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铺垫环节运用的方法与目的,进行相关的探讨与分析。
一、铺垫环节运用的目的
(一)为生活经验铺垫
幼儿园教授的音乐有时所描绘的是幼儿并不熟悉的事物,换而言之,就是音乐的内容与幼儿园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去甚远。这时,在音乐教学开始之前,运用一些铺垫环节,有利于幼儿对音乐的掌握。这一种铺垫的方式属于知识铺垫的范畴,并不是音乐教学所独有的,也可以运用到幼儿的其他教学活动中。
(二)为审美经验铺垫
针对幼儿园阶段的学生来说,对音乐方面的审美经验通常要求获得:(1)对节律方面的感知和表现要求幼儿有稳定的节律感,并能掌握节奏的疏与密、节拍的强与弱;(2)对音色方面的感知和表现要求幼儿能掌握人声、不同乐器、自然界等不同方面的声音音色;(3)对力度方面的感知和表现要求幼儿能通过声音与肢体语言表现轻与重;(4)对旋律方面的感知和表现要求幼儿能掌握简单的上、下行旋律以及声音的高低;(5)对结构方面的感知和表现要求幼儿能掌握对音乐主副各结构以及其中不同类型唱句的表现;(6)对风格方面的感知和表现要求幼儿能了解不同类型音乐之间风格的不同;(7)对速度方面的感知和表现要求幼儿能掌握音乐旋律的快慢以及曲子中的变速与匀速;(8)对织体方面的感知和表现要求幼儿能掌握音乐在有伴奏或是无伴奏情况下的变现。在进行幼儿音乐的教学过程中,除去节律与织体,在其他的六个方面都需要开铺垫环节来辅助教学。
二、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环节的方式
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以目的为主在审美经验教学方面所使用的铺垫方式可以从以下的六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音色
对幼儿园的学生来说,针对音乐教学中乐器音色欣赏方面的教学铺垫可以是对生活中、自然界中以及机器机械等不同种类的音色进行的探讨与倾听。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只让幼儿学习分辨乐器的音色,在很大程度上会使教学的模式演变成一种类似“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这样的教学么模式对于幼儿来说是没有成效的,尤其是在理解唱歌时人所发出的音色时,需要幼儿对银色的理解能从头声开始,因此,教学模式可以使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可以使用故事情节丰富的故事来作为幼儿通过头声掌握音色的铺垫,比如“小兔子乖乖”中小白兔与兔子妈妈和大灰狼之间的对话,三种不同角色之间的发音与音色各不相同,幼儿通过寓学习于乐的方式将自己带入角色,可以更好的对音色进行掌握。
(二)力度
在幼儿园音乐的教学活动中关于音乐轻重方面的问题可以让幼儿从歌曲中体验,而非乐曲。另外,幼儿教师也不能直接教授歌曲的唱法,否则幼儿只会将教师所唱歌曲中轻与重的表现作为模板,从声音的表面表现歌曲的轻与重,而不能从而去内在的含义发自内心的表现。一般有轻与重之分的歌曲其歌词在意境上回有一定的情节性,对歌曲轻与重表现的要求通常是根据情境而定的,因此,关于歌曲中轻与重的教学可以将歌词中情境所表现的故事放大来作为教学的铺垫环节,可以将原本的歌词变成一段故事,或是看图说话,让幼儿深深入到故事的情境中,体会故事情节中的轻与重。故事的情节对有感情感的激发是非常容易的,当音乐的轻与重表现为故事情节的轻与重之后,幼儿在通过唱歌的方式讲述故事时,就会发自内心的表现歌曲中的轻与重。
(三)旋律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活动中,无论是对旋律高低或是轮廓的体验还是对上下型旋律的体验,在教学中歌曲的选择在旋律方面一定要有鲜明的特征,这样也便于教师在教学之前创设铺垫环节。旋律教学的铺垫旨在音乐教学之前先探索音乐中所描绘的高低特征明显的事物,如阳光照射中影子的变化或是一些动物跳跃时的高低不同。
(四)结构
对于幼儿来说,无论是歌曲还是乐曲中的段落或是句子的结构都是相对抽象的,因此,幼儿教师在对音乐中结构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动作对音乐中的情境结构进行表现来作为结构教学的铺垫环节。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使用情节性或者是非情节性的一系列动作对音乐进行表达,让幼儿通过对具体动作的感受理解音乐虫抽象的结构。
(五)速度与风格
在对音乐的速度与风格的加血中,教师应当强调对音乐情境的渲染,以此来作为情境铺垫。要让幼儿理解音乐的风格以及速度的快慢,首先要让幼儿能融入音乐的情境中,如舞曲风格的音乐往往在音乐教学的同时伴随着舞蹈的教学,通过音乐与舞蹈相结合作为教学的铺垫让幼儿了解音乐的风格。而在音乐速度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与跑步游戏相结合来作为教学的铺垫,音乐速度快时要求幼儿的跑步速度加快,音乐速度慢时则要求有的跑步速度减慢,并且通过跑步速度快慢的转变也让幼儿能充分了解音乐中的变速。
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铺垫环节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但幼儿教师在发挥铺垫环节对音乐教学的重要作用时,也需要防止对铺垫作用迷失所导致在教学环节上可能出现的偏差。铺垫环节的运用是对幼儿音乐经验不丰富的补充,是精致化幼儿音乐经验的一种有效的手段,但是有的幼儿园教师可能会沉溺于铺垫环节的作用而忽略对幼儿音乐经验的提升,导致幼儿的音乐经验是对教师音乐经验的翻版,尤其是在幼儿的音乐的审美经验方面往往会使之桎梏不前,而达不到幼儿音乐教学的目的,因此幼儿教师的音乐教学还需不断地从实践中获取更加丰富的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王秀萍.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铺垫[J].学前教育研究,2008(04)
[2]周菊芳.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导入与结尾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12)
9.语文课堂教学基本环节和框架 篇九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适时板书课题(可以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了解课文内容(主要时间、人物、事件等信息)。
2.学生通读,正音通句。
3.学习重点生字和词语。
三、品读重点段之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完成一个课后题)
四、课堂总结。(总结本课重点知识点字词句题)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对上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一个复习回顾。
二、再读重点段之二,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完成一个课后题)
三、回读课文,扩展延伸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10.小学语文典型课型基本教学环节 篇十
新授课:
阅读课第一课时
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其要义是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旧知。要起到的效果是引起认识兴趣和学习动机。
趣味点是指与新知有联系的、有吸引力的、能一下子抓住学生心灵的切入口。
导入方法选择的原则: 一要考虑教材的内容、特点和要求;二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阅历。一般来说,低年级要以具体、形象为主,中、高年级可适当理性一些。
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其要义是学生交流展示预习收获,并就自学障碍点进行质疑,师生、生生交流解惑。要起到的效果是全体学生都能在和谐的氛围中顺畅阅读。
主要任务: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初步理解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根据实际情况,指导书写难写的生字。
可以运用的形式:
个人展示收获(质疑问难),大家补充(交流解惑);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然后组际之间交流完善(以一个学习小组的汇报为主,其他小组完善);
教师就学生考虑不周的方面,做精炼的讲解提示,并辅之于板书。
注意点:
生字的书写任务不一定在这个环节中全部完成,可以视实际情况随课文识字;
试读中要让学生读重点,读难点,教师要引领学生在难读处回读、反复读,要指导读,示范读,以达到正确流利的效果。
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其要义是学生抓住课文内在的写作线索整体把握文本,理清文章脉络。
主要任务:
学生在读顺的基础上交流初读文本的体会,对文本形成粗略的整体印象;
中高年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逻辑分段,理顺文章脉络。
注意点:
中、高年级都要把分段作为一个训练的重点,并由易到难,由进行较多的指导、提供较多的帮助到逐渐独立地进行;
这项训练始终应该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之后,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要学会一些分段的方法,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真正把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
备课中要体现指导分段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呈现分段的结果及段落大意。
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中高年级课文篇幅较长,第一课时应根据教材和教学实际需要精选一部分内容品读感悟,可以是课文的开头,可以是课文的结尾,也可以是开头结尾,甚至是文中的某个重点段落。(其要义和操作要点详见“阅读课第二课时”中的“品读感悟”这一环节)
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针对性的练习对于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是必不可少的,要保证一定的题量,更要提高练习的效能,比题量更重要的是题组的组织、做题后的总结,因此,此环节不仅仅是做题,更重要的是做题后的体会交流与提炼。备课中要预先明确练什么。时间安排上,一般不少于5分钟。
阅读课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其要义是唤起记忆,激发兴趣。要起到的效果是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到学习中去,为品读感悟做些准备。
注意点:
这部分内容应抓住旧知的重难点、紧扣新知的生长点;
内容不宜过多,时间切忌过长。
品读感悟:要义是学习方式的多样,孩子在文本里走个来回,并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积累规范语言,运用规范语言进行准确表达,生发课外阅读的欲望。其最终的落点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实施要点:
提示任务。从前述的“新知的生长点”和学生的预习实际出发,提出明确的阅读任务。自主阅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带着阅读任务走进文本,读读想想,圈圈划划,中高年级的学生写写批注。
展示交流。课堂成员(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对话互动,共享阅读成果,提出新的疑惑。教师及时点拨引领,师生共同释疑解惑,补充完善。在这个过程中,适时进行朗读指导,学生诵读积累规范语言;适时进行语言训练,学生学习文本的表达方式进行语言表达;适时立足教材进行拓展,学生生发课外阅读兴趣。
注意点:
根据实际情况精选教学内容,找准起点,明确重点和难点,特别对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做到胸有成竹;
备课中,各部分内容的教学,都要体现“提示任务——自主阅读——展示交流”这三个环节。切忌进行从头至尾的串讲。
有机渗透读书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意识、在阅读中发表不同见解的品质……同时指导学生将课内习得的读书方法和经验迁移到课外阅读,使方法经学生的熟练操作跃升为良好的学习心理,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
检测完善:学生所练的是具有针对性的能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的题目,要保证一定的题量,更要提高练习的效能,比题量更重要的是题组的组织、做题后的总结,因此,此环节不仅仅是做题,更重要的是做题后的体会交流与提炼。备课中要预先明确练什么。时间安排上,一般不少于5分钟。
古诗词
激趣导入:其要义是唤起记忆,激发兴趣,进入情境。要起到的效果是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到学习中去,为品读感悟做些准备。
常用的方法:学生背诵学过的同类古诗词导入;相关的典故导入;理解诗题导入;背景导入;影像资料情境导入等。
初读古诗:其要义是学生交流展示预习收获,并就自学障碍点进行质疑,师生、生生交流解惑。要起到的效果是全体学生都能在和谐的氛围中顺畅阅读,整体把握。
主要任务: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根据实际情况,指导书写难写的生字;
了解古诗词大概表达了什么。
可以运用的形式和注意点:
参照阅读课第一课时“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这一环节。
品读感悟:要义是学习方式的多样,孩子在诗词里走个来回,并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积累,生发课外阅读经典的欲望。其最终的落点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实施要点:
提示任务。从初读情况和学生的预习实际出发,提出明确的阅读任务。
自主阅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带着阅读任务走进古诗词,读读想想,圈圈划划,中高年级的学生写写批注。
展示交流。课堂成员(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对话互动,共享阅读成果,提出新的疑惑。教师及时点拨引领,师生共同释疑解惑,补充完善。环节为:“释字词译诗句”“悟诗情明道理”“诵古诗背古诗”。这三个环节分列,并不表示这三个环节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分开实施,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更多情况下,三者是融合在一起的。
注意点:
备课中,各部分内容的教学,都要体现“提示任务——自主阅读——展示交流”这三个环节。切忌进行从头至尾的串讲。
拓展延伸:其要义为扩充阅读容量,扩展古诗词学习的深度、广度。要起到的效果
是以点带面,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学生逐步养成诵读古诗文的良好习惯。
拓展内容选择:
拓展同一主题的诗词:精读一首,带读一首或一组,学生对比体会,加深理解;
拓展同一作者的诗词:学生加深理解古诗词内容,把握该作者的写作风格;
拓展相关名言警句。
检测完善:所设计的练习中,既要保证一定量有助于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的题目,又要提供一些根据相关语境灵活运用所积累的词句的题目。此环节不仅仅是做题,更重要的是做题后的体会交流与提炼。备课中要预先明确练什么。时间安排上,一般不少于5分钟。
复习课:
小学语文复习课一般有两种模式,一是“单元复习模式”,二是“主题复习模式”。所谓“单元复习模式”,就是以课本中的自然单元为复习范围的课堂结构,这是一种纵向思路的复习模式,一般适用于复习的开始阶段。“主题复习模式”,顾名思义,这种复习课是有“主题”的,它是归类复习的一种基本课型,是对某一类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如拼音、字词、句段、阅读、写作)的集中复习,属于横向思路,一般在梳理完全册教材之后运用。两种模式的基本环节一样,即:自主复习→梳理整合→查漏补缺→综合运用。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视实际情况选用。
自主复习:教师可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或为学生提供一些提纲、编制一些表格、出示一些填空,让学生自己整理本单元或相关类别的知识,从而避免出现放任自流的倾向。这一环节除了可以在课上完成之外,也可以作为作业要求学生在复习课之前完成。低年级主要以老师指导为主,教给学生自主复习的方法;中高年级逐渐放手,引领学生养成自主复习的习惯。
梳理整合:是两种模式的第二个板块,课堂上要通过必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一步完善“自主复习”时整理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同时也可以适当地向课外阅读和社会生活延伸。但这种延伸,一是要找准“延伸点”,不可毫无根据、漫无边际;二是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储备。
●“梳理整合”的一般步骤:
首先让学生合作交流,每位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整理的思路,在相互补充的过程中完善知识体系,找准联系与区别,以文字、图表等表现形式将所学过的知识梳理总结,形成网络。
其次是全班交流,介绍自己的整理意图、表现形式等,老师根据学生所说归纳知识点,并根据汇报整理成板书,以便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低年级可以由老师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积累梳理的方法;高年级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梳理。重点要把那些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联在一起,做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的目标。
●备课中还要体现出:
1.这些内容中包含哪些双基是以后学习所必需的,重难点关键是什么?
2.平时学生对这些知识、技能掌握得如何,出现过哪些普遍性、典型性的错误,原因是什么?
3.哪些学生哪些地方没掌握好,他们的困难在哪里?
查漏补缺:要针对学生易错、易混淆、难掌握的知识点,精心设计针对性强的练习,弥补学生不完善的知识体系。
可设计、精选以下几种类型的题目:
1.语文书“课后练习”及“练习”中的题目进行创造性改编。
2.学生平时作业中的常错题稍作改变。
3.单元测试经典题。
低年级还可以想办法创设一些故事情境,把他们吸引过来,把复习题一道一道融入到故事情境中,让他们去闯关、去游戏,这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复习,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实践能力。
综合运用:复习课是重温已学知识,但这种重温又不能是机械的重复,而应以原有知识为基础向外拓宽。教师要在课堂上完成这种由感性向理性的升华,有必要结合复习专题,精心设计相关练习,进行多层次训练,提高原有训练层次。
1.积累运用。复习课更注重考查学生字词句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提供相关语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正确运用。
2.阅读感悟。要精选短文,精心设计阅读题,做题目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文本的行文思路、正确提取相关信息、根据文本信息归纳总结等能力。
3.准确表达。整合复习重点中关于表达的内容,创新命题形式,丰富表达内容,可以是仿写,可以是想象补白,可以是片段描写,可以是命题作文等。训练要实在,努力做到没有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文句通顺,围绕要求写。
讲评课:
讲评课是在学生考试之后,教师从学生做题中获取反馈信息,从而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缺陷进行矫正教学的一种课型。在讲评过程中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讲练结合”的教学思想,防止讲评时教师唱独角戏。讲评课的基本环节为:测试情况概述→典型错例点评→平行补救练习→掌握情况再测。
测试情况概述:
认真批改试卷,这是上好讲评课的前提。教师对试卷要认真进行有关的成绩统计、分析(包括全班的最高分、最低分、优秀率、及格率等),了解学生对各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要分析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对答卷进行客观的分析,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对学生答题的分析,既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对有创意的解题方法加以肯定,又要找出学生答卷出错率较高的试题或典型的错误,细致“诊
断”学生的解答,找出错误的症结,弄清出错的原因等。对于主观题,更提倡在学生试卷上写下针对性的批语。这样,有利于解决学生知识的缺漏、暴露出的学习缺陷和思维受阻处,保障评讲效果。
此环节最多用时5分钟。
典型错例点评:
在课前卷面分析的前提下,就普遍性错误、重难点知识的典型性错误进行讲评。
方式可以有:
归类讲评,对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归类讲评,切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重点讲评,精讲不等于少讲,而是有针对讲评。有针对讲评,从大的方面来说,讲重点、讲热点、讲双基应用的薄弱点,讲学生的易错、易混、易模糊点。具体讲每一个题时,应重在讲思路、讲方法。
注重过程评析。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展现思维过程(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要这样想?);针对学生思维缺陷,切实讲清错因,以达到“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教学效果。
讲评课不能“满堂灌”,必须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与反思的余地,力争让学生作辨析的主人,切忌简单与学生校对答案。
一般,此环节要确保10分钟以上。简化了此环节,容易把评讲课异化为闷头做题。这样,学生不懂的还是不懂。
注意点:
要重视作文讲评。不能压缩作文讲评时间,也不能因为教师缺乏对作文的深层理解,泛泛而谈,念几篇范文了事。教师要针对学生习作中的薄弱点进行讲评,同时要揣摩命题者的意图,在审题、立意、构思等方面进行阐发和指导。
平行补救练习:
针对学生存在的重点问题,要设置跟踪补偿练习,补偿练习又分当堂补偿和专题补偿,当堂补偿练习,短小精悍,数量不多,质量要高,针对性要强。补救练习也可以和典型错误点评穿插结合在一起进行。
掌握情况再测:
根据练习情况,再次对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作出判断,以决定后续教学的安排。可以作为课堂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批阅中了解学生再次学习的情况。
一般用时5分钟。
11.幼儿舞蹈教学环节间的过渡策略 篇十一
【关键词】幼儿舞蹈 教学环节 过渡
一节幼儿舞蹈课主要包括热身活动、基本功训练、舞蹈组合学习等环节。其中新授课的舞蹈组合学习环节又分为:复习舞蹈组合、新课导入、舞蹈动作学习、组合展示等环节。这些环节看似相对独立,但其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处理好这些环节间的衔接过渡,能够促使整体教学的高效展开,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与效果。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如何把握幼儿的身心特征,并结合舞蹈教学特有的艺术性做好衔接过渡,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笔者即基于此进行了策略上的探索。
一、幼儿舞蹈课环节间的关联性
幼儿舞蹈课大体包含了热身运动、基本功训练、舞蹈组合学习等环节。这些环节当中,每一部分也包含了小的环节,要衔接好这些环节首先需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一)热身运动
热身运动是指通过运动前一系列的低强度运动,调动起身体机能,从而能够最大程度降低运动期间意外受伤的概率。但是对于生理、心理上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幼儿而言,舞蹈课前热身运动的作用不止于此。幼儿在认知上处于以兴趣为导向的阶段,在接受新知识或游戏时,兴趣是引导他们进入课程学习的必要选择。因而,幼儿舞蹈课的热身运动不同于成年人舞蹈课的热身运动,它除了要能够达到调动身体机能的目的之外,最为重要的是调动起幼儿参与接下来的课堂环节的兴趣。
所以,从幼儿心理特点出发,热身活动是舞蹈课堂教学正式开始前引起幼儿兴趣,让幼儿在接下来活动中更为主动、积极参与的关键环节之一。它与后续环节相互衔接,如接下来的基本功训练环节,相对而言这个环节比较专业,也比较枯燥,是较为影响幼儿热情的环节。所以在热身活动当中,教师要尽量多地引起幼儿的参与兴趣。
(二)基本功训练
基本功训练是每个初学舞者首先需要进行的专业训练,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人的素质条件,提高舞蹈的基本能力,为学习各类舞蹈奠定基础。舞蹈基本功训练对不同年龄段的要求有所不同。比如幼儿舞蹈,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少而浅,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第一,掌握基础训练的主要动作,如地面动作选择坐姿、勾绷脚、开胯、压腿、胸腰、背肌练习等;第二,动作追求简单规范,要求只要能掌握训练的方法、领会动作的要领、明确训练的目的、鉴别动作的正确与否就可以了,不能超越学生的能力去要求动作的软度、高度和速度。
从上述幼儿舞蹈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可以看出,这些内容从组成上看相对简单,但还是略显枯燥。对于好动的幼儿而言,舞蹈教师如何安排好这些教学内容,并且能够与接下来课程环节衔接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热身活动与接下来的环节能够做到有效衔接,正是由于在热身活动当中,教师能够更为自由地创建活泼、易引起幼儿兴趣的环境,让两个环节能够达到教学设计当中的要求。对于接下来基本功训练这个环节来说,目的是为了给幼儿传授一些基本舞蹈知识,在舞蹈组合环节当中,教师能够更好地实现幼儿的动作串联和组合,达到训练效果。所以,这两个环节之间也是相互关联的,需要教师思考如何创设一定的情境,让两个环节能够更好地衔接起来。
(三)舞蹈组合学习
舞蹈组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音乐或节奏的配合,经过科学、艺术构思,由若干动作串联、组合起来的一种短小的训练性小品,学生在单一动作中难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组合中可以得到足够的学习和训练,由于教学组合具有一定的结构,就像芭蕾舞中的“变奏”一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
在幼儿舞蹈课程当中,舞蹈组合这个环节,实际上并不应该作为单一授课环节存在,它应该是一种贯穿于幼儿舞蹈教学每一个环节当中的一种方法。不过因为实际的教学组合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需要具有相应的基本功基础作为依托,对于初学舞蹈的幼儿来说并不能完全展开,还是需要从传统的顺序性教学单元开始。尤其是在考虑到引导幼儿学习兴趣的时候,如何保证组合学习的多样化,保持幼儿学习兴趣的持续性是首先需要考虑到的。如果只是为了教而教,一味地照本宣科,当进入这一学习环节后,机械地分解基本动作,容易导致幼儿学习兴趣的降低。因此,以上无论是哪个环节,其关键点都在于如何通过一定的方法创设相互衔接的情境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如此才能够达到教学设计的基本目的。
二、幼儿舞蹈课环节间过渡的策略
在教学各个环节过渡时,需要从幼儿心理和身体状态角度进行考虑,创设能引起幼儿兴趣并产生强烈印象的情境。
(一)组织语言过渡
在幼儿舞蹈教学实践当中,很多教师在进行授课环节的过渡时采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就是组织语言过渡,为幼儿虚拟出一种环境。在组织语言进行课程环节过渡时,需要教师注意语言的生动化。舞蹈本来就是一种抽象的形体艺术,要让幼儿对新课感兴趣、印象深刻,教师的语言就要做到生动、形象,甚至在语音、语调上也要尽量做到抑扬顿挫、起伏有度,从幼儿的喜好出发,一下子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如在开展幼儿舞蹈《开心跳跳糖》蹦跳步的教学时,从导入环节过渡到新授舞蹈组合时,有教师利用语言,巧妙地进行了衔接。
师:我们的跳跳糖已经真的是一颗会跳的跳跳糖了,如果能成为一颗会跳舞的跳跳糖那该多神气啊!你们想当一颗会跳舞的跳跳糖吗?
生:想。
师:那我们赶紧来学习新的本领吧。
这样的语言过渡看似简单,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幼儿带入到舞蹈角色中,用形象的语言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舞蹈动作。
(二)开展游戏过渡
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游戏教学法是一种较为常用且效果很好的方法,在舞蹈教学环节过渡当中,这种方法也适用。利用游戏的方式,能够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顺利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如在开展幼儿舞蹈《我是皮影小玩偶》基本手位及侧踵步的教学时,有教师在教学导入到新授环节过渡时,创设了一个皮影戏表演游戏。
师:你们想不想当一回皮影戏里的小玩偶?
生:想。
师:那要请你开动小脑袋,想一想如果你是皮影小玩偶,在影窗里会怎么表演呢?(鼓励学生能表演出皮影戏人物的俏皮感、顿挫感)
教师邀请学生进入影窗进行游戏表演。
师:小朋友们的表演真棒。你们想知道真正的皮影小玩偶到底是怎么走路、怎么摆手的吗?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执教教师利用有趣的表演游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通过感受、回忆事物的特性来模仿、想象及创造动作,符合幼儿爱玩、爱模仿的天性,并顺势过渡到下一环节的教学。
(三)构建情境过渡
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引导,搭配以相应的环境与音乐,来激发幼儿通过舞蹈的形式表达自身的内心感情与看法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通过情境的模拟,能够突破课堂的限制,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与观察能力。而在教学环节的过渡当中,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如开展幼儿舞蹈《春晓》教学时,在蹦跳步和跳踢步这两个知识点之间,有教师创设了一个春天公主带领我们游西湖的情境进行过渡。
教师播放春天公主录音内容:“小朋友,你们的表现真棒,这么快就学会蹦跳步了,恭喜你们,过关啦!现在让我带领你们去游览西湖吧。”
教师播放课件:西湖花港观鱼的景色。
幼儿在游西湖这个美妙的情境中一会儿喂鲤鱼,一会到牡丹亭休息,玩得不亦乐乎。
教师再次播放春天公主录音内容:“小朋友们,如果你们还想去下个景点玩的话,就要再学一个本领哦!快请老师教你们吧!”
课堂教学进入到跳踢步的学习。
因为有了春天公主带领游西湖的情景引领,幼儿的兴趣被很好地激发,既复习了旧动作,又很自然地拉开了新动作学习的序幕。
综上,不难看出教学方法之间其实是相通的,一些在日常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只要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就可以运用在教学环节的过渡中。
参考文献:
[1]张云鑫.幼儿舞蹈教学方法初探[J].黄河之声,2015(3).
[2]曲梅.幼师舞蹈课施教体会点滴[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2).
[3]何娅敏.浅谈幼教专业舞蹈教学中幼儿性的贯穿与渗透[J].中等职业教育,2010(12).
[4]赵幼珍. 探索具有新时期幼师特色的舞蹈课程目标及实施办法[J].大舞台,2010(7).
【幼儿园数学教学基本环节】推荐阅读:
【幼儿教学】幼儿体育基本动作规范要领09-08
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08-08
幼儿园教案设计的基本格式和写作要求10-30
幼儿舞蹈20个基本动作07-07
幼儿园幼儿数学教案07-17
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改革的回顾与思考幼儿园数学教学方法08-22
幼儿园幼儿数学常见问题解答汇总07-25
幼儿园教学教案07-21
幼儿园科学教学策略06-21
幼儿园语言教学方案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