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的每天心得体会

2024-07-27

军训的每天心得体会(共4篇)

1.军训的每天心得体会 篇一

从小到大,我内心中对于大学生活的热爱就从未消失过。很小的时候,就听过来人说起,大学的生活是多么的安逸,每天的课很少,而且是双休的假期,没有了高中苦逼的早晚自习,也不再有繁重的学业压力,你可以在图书馆里面一坐就是一下午,悠闲的看书;也可以和朋友同学一起去学校附近的景区旅游,如此美丽的大学生活,光是想想也觉得惬意。

进入高中以后,繁重的学业常常让我熬夜到很晚,巨大的学习压力,负压的我几乎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那时候,一直支撑着我坚持下来的就是美丽的大学生活。终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我的汗水没有付诸东流。我终于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大学。只是所有的一切并没有我原本想象的那样美好。

刚进大学的第一天,我还是很开心的,因为我四下的看了看,觉得整个大学看上去还是很不错的,环境优美,各种教学设施也很完善。但是在我去交学费领东西的时候,我就开始意识到,大学里的第一道“门槛”马上就要来了。

一套迷彩的衣裤,让我原本雀跃的心情,立刻跌倒了谷底,你可能会觉得奇怪,不就是个军训吗?至于吗。真的置于,我一点也没有矫情,从小体育就差的我,每个星期最害怕上的就是体育课,而我们大学的军训是半个月啊!天啊!我真的要疯了……

军训的第一天,犀利的教官就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下马威。半个小时的站军姿,对于我和很多跟我一样娇生惯养的女生来说,已经是极限了。半天下来,几乎没有任何体育锻炼的我,早已经体力不支,踉踉跄跄的走到食堂,吃了三碗饭,我发誓,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多的饭,这绝对是第一次。第一天的经验教训,也让我渐渐明白,饮食对于保存体力的重要性,早上的早饭也一定要多吃一些,不然很快就会饿。晚上的时候,和妈妈打电话说起我白天里面惊人的食量,妈妈也很吃惊,说我的女儿一去上学就长大了,懂得自己照顾自己了。

偏偏这段时间的军训生活,天工也不作美,每天都是毒辣的太阳,虽然已经是九月的末尾,太阳的炙烤依然会让皮肤觉得不适应,大概是军训的第十天,一天晚上偶然间,我瞥见镜子中间的那个自己,白皙的肌肤早已经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黝黑。我觉得我俨然变成了个农村里来的小女孩。

时间在一天天的流逝,辛苦的日子总是过得特别慢。大概十二天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已经是极限了,腰酸背痛的感觉就从来没有消停过,食量日渐变大,脸型一天天开始变得圆润,身体似乎也比原来要好一些了,没有原来那么的弱不禁风,我想这十几天的军训对我来说,还是有很多好处的,也让我明白了想要好的身体,就必须要天天锻炼,这就是我此次军训的心得体会。

2.《每天学点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二

假期认真拜读了著名作家丁夫《每天学点儿心理学》这本书,读后感触颇多。我认识到了教育不仅仅是教学,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输导也是至关重要的。每天学点儿心理学,懂得越多,我们就越能解释身边的现象,选择好自己的情绪和做法。

没有读这本书以前,总觉得心理学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通过读书,我被它的案例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书中有很多道理值得借鉴,其中《用自信照亮人生》 一节对我启发很大。美国职业橄榄球联会前主席杜根提出这样的说法:强者不一定是胜利者,但胜利迟早都属于有信心的人。也就是说,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你最后得到的往往也是最好的,只要你有信心。有自信的人从心里就认定自己,可以没有什么畏惧。

在事业上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乃是获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前提。在具有其他品质的时候,你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有自信,自信是激励自己达到所希望目标的积极态度。

书中配以许多案例,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从生活中悟出哲理的感觉,视野也开阔很多。通过读书,我发现自己以往的看法存在着很多的偏颇: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是把自己估计得过高,甚至有些自以为是;在不得志时,又往往把自己估计得过低,把所遇到的困难和不利条件统统看作自己的无能,以至于做什么事总是很极端。但学习之后,我逐渐发现想要了解自己其实并不难,除了要做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首先要学会认识自己的工作,无论你是一棵参天大树,还是一棵小草,自我认同才可能得到他人的认同;其次要学会善待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生学生的气是难以避免的,在气愤时心疼一下自己,找一个僻静处宣泄宣泄,不要让那些无名之火伤身,更不能把学生作为自己的宣泄对象,甚至放弃对学生的教育;第三就是忧伤时,要心疼一下自己,找一些自己可以信赖的朋友,诉说诉说,让阳光复现;第四是在劳累时,要心疼一下自己,美美的睡上一觉,人不过是血肉之躯,经不住太多风霜雪雨。

除此之外,我的最大收获还在于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学生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这本书对我大的影响。它使我终于明白了“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放开胸襟,包容自己、包容每一个学生,我的教学工作就会很舒心,成功也会不求而遇的。

3.军训的每天心得体会 篇三

一个教师喜欢学生并不难,难的是喜欢所有的学生。尤其是真正用心去爱那些成绩看起来并十分理想,调皮捣乱的学生。后进生不过是缺乏肥水的禾苗,沾着污垢的玉石,既有阴暗的消极面,又有潜在的闪光点,他们同优秀生、中等生一样渴望进步,也能成才。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了解后进生的志趣和个性特征,观察发现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作为教育转化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我相信,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强烈的上进心!

一、热情鼓励,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在教育工作中,我对后进生有所“偏爱”:课堂上能够举手发言就加以鼓励;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品德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让后进生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尽量不让他们在班上成为被冷落被“遗忘”的对象,认为“老师只看到我的缺点和短处,看不到我的优点和进步”。

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后进生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激发其上进心和积极性,在教育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五多”:多个别谈话;多沟通家长;多表扬鼓励;多正面疏导;多指明方向。在赢得了后进生的信任,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之后,转化工作就容易多了。

二、优化班规,引导学生的上进心

大多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制定结合校情、班情的班规,但是对后进生要求却要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操之过急,“恨铁不成钢”,要严之有度,严中有别,对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对后进生的转化目标和期望,要切合个人的实际和特点,引导他们制定个人进步计划,分设几个台阶,使他们“跳一跳,摸得着”,经过努力能逐步达到。在新的起点上,又提出高一点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我在班级管理中有针对性的制定了班级“最佳”周评选制度,比如:到校最早的同学;学习态度最认真的同学;自习课最认真的.同学;最优秀的团队;课堂最爱回答问题的同学等;最会管理的班干部等,这些评选和引导有效地引导了学生的上进心,同时也有效地帮助解决了如迟到,不按时做卫生等班级管理常见问题。

当然, 后进生的教育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其积极因素,但决不能姑息、袒护其缺点和消极因素而降低要求,应该把热情关心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把爱的雨露洒向后进生心灵的同时,要使他们认识到,对他们逐步提出要求,正是对他们的信任,是一种深厚的爱、真正的爱。

三、融入集体,激活学生的上进心

后进生学习、生活在集体环境里,他们必须融进班集体之中,同班集体一起前进。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既是后进生矫正不良道德品质的熔炉,又是后进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班主任在教育和转化后进生中起主导作用,但一个人的能量总是有限的,必须树立良好的班风,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后进生身处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为此,我引导开展 争当 “文明学生”和“改正一个缺点,为班级争光”的活动,在班中发扬了正气,抑制了歪风,形成一个比先进、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班风。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后进生感到班集体大家庭的温暖,逐渐消除了自卑心理,克服了孤僻性格,振作精神,树立起同班集体一起争取进步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四、尊重学生,唤醒学生的上进心

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教师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学生受到老师的尊重,就会增加自尊、自强、自爱的情感,就会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如果教师不能实事求是的评价学生,甚至是粗暴的批评学生,指责和体罚,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造成精神上痛苦,产生自卑的心理状态。

“每个人心里都埋着一团火种,只要善于拨弄,它就会熊熊燃烧。”尤其是那些家境不好,成绩差,顽皮任性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用真诚的爱去关注他们,决不能只用简单的批评,训斥,而应弄清缘由精心诱导,教师要用自己的爱温暖他们,亲近他们,消融师生之间的坚冰,化解学生的对立情绪,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没有不需要爱的学生,只有施爱不当的老师。一切好的教育方法,都来自于教师对学生无比关爱的心灵和实践之中,这样学生才真正体会到师如海的道理。

正是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显示了他们宝贵的可塑性。因此,在学生前进过程中,教师的批评,鼓励表扬都起着不可磨来的桥梁作用,关键的是教师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加以鼓励,表扬,教育才会取得好的效果。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上进心!

4.军训的每天心得体会 篇四

记得考研[微博]复习的时候,遇到陌生的研友,问的最多的几个问题往往是:第一,你考哪里?第二,你复习多久了?第三,你每天复习几个小时?

前两个属于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比较好回答,问一次也就不会再问。但第三个问题由于灵活性大,答案多样而且往往带有某种攀比和竞争的味道,所以基本上是研友们的常用语。有答六个小时的,这属于“懒人考研派”;八个小时的,这属于“中规中矩”派,十到十一小时的,这属于“奋力拼搏派”。十二小时以上的,往往就是那种早上你来他已在,晚上你走他未走的“钉子户”了。当然奇闻逸事也是层出不穷的,我所听到的每日复习时间最高纪录是十六小时,而且是相当怪异的中午十二点睡到傍晚六点起,然后通宵加一上午,这应该已经是传说中的级别,让人油然而生敬意外加倒抽一口凉气。

如果你刚好属于这种类型,或者坚定地准备向着这个方向努力,那么本文是无须过目的。但是对于那些听说过太多前辈高人“羽化登仙”式的复习时间,结果由敬而畏、产生消极情绪的同学来说,或许本文对你来说并非全无用处。

平心而论,我自己属于“中规中矩”到“奋力拼搏”之间。虽然自觉也不甚轻松,但是每次被人问起,总是很惭愧,总觉得自己没有凑够十二小时的复习时间,没有把自己“榨干”。而且回忆那段日子,总会记得那些天光还早,云雾初开时分,在校园的僻静处,草坪上、水池边、树荫下,早已苦读多时的身影;而夜幕已深,繁星满天,在自习室、图书馆,苍白的日光灯下,还有一群对着桌面危乎高哉的习题精解不肯放手的“钢铁侠”们;甚至星月西斜,虫鸣不再,自习室里仍然能见到奋斗不息的身影。回忆复习的经历时,这些片段是时常令人感动的。

但是,诚实地说,除了某些个别精力确实特别旺盛,生物钟确实和普通人不一样的“考研怪杰”外,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那种“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的复习方式吗?未必。

过度早起晚睡,易适得其反

虽然二十岁出头的年龄正是一生中精力最充沛的阶段,但是人的精力毕竟不是无限的。关于人类为什么需要睡眠是一个尚未解决的生物学问题,但是目前公认的是:倘若长期缺乏睡眠,会严重影响人的健康。尤其是考研复习阶段,白天脑力消耗很大,再长期早起晚睡,会加重大脑的负担,不利于精神的恢复。四五点钟起床复习,到了八九点钟已经很疲倦了,因此往往上午还要补上一觉。且不论上午的时间和清晨的时间哪个更适于复习,但是用上午的时间来补清晨的时间,人困马乏,其实总的算起来并不比那些正常起床的同学的时间安排得更合理。

对于某些体质优秀,精力的调节和恢复都特别有优势的同学,自我安排长时间的复习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一般而言,试图通过早起晚睡的方式加长复习时间的同学,却往往并不比正常作息的同学显得更有自信。一味增加时长,不惜试图通过时间上的优势来获得复习上的优势,本身就是一种缺乏信心的表现。考研的确是高考[微博]之后又一次“跳龙门”,是“第二次决定前途”的选择。有压力,或者说压力大,都是正常的。但和高考不同的是,you988.com yo588.com

它更多的是一种自主的选择,同样,由此产生的压力也更多地需要自己去排遣。且不论正常作息的同学在学习基础上是否真正具有优势,但是能够在这种压力下保持一种平常的心态,就已经胜出了一筹。压力太大而不懂排遣,每天“苦大仇深”,恨不得买把锥子来“锥刺股”一番,难保最后不会产生点什么心理问题。有时用“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之类的情景来激发自己的心气是可取的,有时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复习回来,看着满屋子室友还在玩网络游戏油然而生的一种骄傲感也是可以有的。用乐观的心情去面对压力才是化解的根本办法,毕竟压力只有转化成动力才有助于复习。

苦熬不知调节,得不偿失

对于我们准备或者已经踏上考研复习之路的同学来说,决定考研,应该是自己的选择,是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无论这个目的是获得学术上的成就,延长求学的经历,抑或仅仅是拿到一纸文凭而在就业的浪潮中站得更稳一些。高考的时候我们未必能自己选择专业,但是考研则多半是完全自主地对人生完成的一次重要规划,假如我们不是跟风而走上这条路的话。这个选择也只是我们诸多选择中的一种,所以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同学在考研复习的同时也在做出国准备,也有越来越多的同学边复习考研边复习公务员[微博]考试或者各种行业资格考试,等等。全力以赴做成一件事固然需要,但也不必因此给自己设定一种先入为主的概念,仿佛“非考研不能体现人生价值”或者“非如此不能叫做考研”,等等。选择多得很,何必设置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呢?

我们在前十余年的教育经历中备受高考的影响,这是不言而喻的。坦白说,考研既然是一种考试,那么我们的复习就无疑是一种“应试”。这两个字让每个人都倍感不快,但是“应试”是否就应该把自己折腾得越苦越好,对此我是有点疑问的。而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提醒那些认为复制高考的“题海战术”和“拼命战术”就能在考研中成功的人。因为无数人的经验都证明,考研的“应试”和高考的“应试”不是一个路数,机械地套用高考的经验并不合适。

前段时间有消息说:北大的几个教授集体反对今年在某专业考研排名靠前的山东某“考研大户”高校上来的考生,认为他们的能力“纯属书本知识”。在这里我没有任何贬低这些同学努力的意思。刻苦学习有什么不对?没有任何不对。只是我们面临的对象变了,不再是“做遍模拟题,高考没问题”了,考研面对的是真正的知识的海洋(而不是题的海洋),面临的是实际的学科所真正提出的学术问题,往往不是在“指定教材”中记下“参考答案”就能大获全胜的,常常甚至全无“标准答案”可循。

但实际上,“苦大仇深”考研复习的同学并不欠缺学习能力,只是长期只知道“苦熬”而不知道调节,总想一口气憋下去就能游到底,“熬过头就是晴天”,殊不知这是把大海当成了游泳池,在海里游泳,不懂得正确的游泳方式怎么行呢?既然每天复习十几个小时的“苦大仇深”式的复习并不是适合的游泳方式,那么“懒人”的复习方法或许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当然,这种“懒人”并非是鼓吹不学习的真懒,而是通过“懒人大[微博]法”高效复习的那群人。他们高度自信,他们快乐地高效学习。因此,采用“懒人大法”进而修炼成“懒人”学会平衡学业与生活,培养一种积极健康而又不失轻松活泼的心态和学习方式,不仅在考研复习的几个月必不可少,对将来的研究生阶段或者其他的工作,其实更为重要。

祝愿每个同学不仅把考研复习当做一个学习的机会,更能当做一次锻炼心态和调节自我的机会。希望每个人通过自己几个月的复习之路,能够学得“懒人”一二,能够对考研甚至

上一篇:高考满分作文——莫让浮云遮望眼下一篇:浅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