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孩子的阅读能力

2024-10-17

如何改善孩子的阅读能力(精选14篇)

1.如何改善孩子的阅读能力 篇一

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改善学生的口语能力

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改善学生的口语能力

作者/董芳珍

摘 要:在当前的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教师往往忽视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而只是偏重阅读的各种方法训练与语法教学,因此,学生很难实现英语口语的交流。结合英语课程标准,通过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例的分析简单谈谈如何改善学生的口语能力。

关键词:阅读;口语;交际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是整个高中英语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丰富的情景设计、实用易学的句型和表达法以及与课文紧密联系的话题和内容,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提供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并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奠定了基础。

然而,客观地反思我们近年来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实践,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而对学生口语的改善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一、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学生口语能力没有改善的原因

1.教学观念陈旧

其一是对语言交际功能的认识有偏差;其二是对教师指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两者的关系处理不当,课堂上往往出现教师单纯讲、学生单纯听的单调的上课模式。

2.对高中英语阅读课中口语交际的地位认识不足

其一是认为对话技能应在初中阶段完成,高中阶段中对话技能不在强调之列,因而片面地强调高中教材的重点是阅读教学,忽视对学生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致使对话课教学成了语言知识点的学习课。其二是认为高中英语学习的目标是高考,由于高考口语目前尚未加入总分,因此把会话技能的培养摆在了可有可无的次要地位。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这些现象的存在,制约着英语教学的发展与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别是严重影响了对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必须进行改善。

二、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改善学生口语能力的策略

1.树立现代教学观是搞好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的关键

为了面对高考,众多高中教师的教学方向简单明了,即瞄准高考。讲解知识点、大量做题是英语教学的主流,致使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名存实亡,以致出现忽视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的现象。其实两者并不矛盾,阅读、做题、写短文只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而在实际交际活动中,()最实用也是最重要的还是听与说。另外,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阅读课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语言知识点的学习,而且是语言表达形式的训练与应用,因此不能把阅读课上成知识讲解课。高中英语教学的侧重点应在阅读理解上,但这并不是说就可以忽视对话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教学技能与技巧的灵活运用是上好对话课的保障

目的的实现离不开有效的方法。为实现对话课教学培养学生交际能力这一目的,教师应学习、研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符合自己学生学情的教学技能和技巧。

(1)导入

阅读课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对话导入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如,牛津英语M3U2 Language中的English and its history这篇课文中,材料涉及的是对英语语言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变迁的介绍,表面看上去比较枯燥无味,学生谈论的题材很少,但教师可以在导入部分先让他们谈谈对英语这门语言有多少了解,对英语的历史等等又得知多少,还可以让他们先熟悉提出看法应该使用的句型,那么在进行对话的时候学生就会觉得其中的`句子都是自己刚刚说过的,自己也可以在对话或是陈述中运用这些句型,无形中就给他们增加了自信,也就提高了对话的效果,然后再进行正常的阅读课教学。

(2)提问

阅读课中的提问旨在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并进一步使学生熟悉对话内容以及理解语言的意义。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紧扣所学对话内容,联系对话发生的情景,注意语篇与对话发生的逻辑顺序。另外,问题的设计不宜太难,主要以理解课文内容为目的。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小组提问、男女生互相提问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尽量让学生抛下面子的负担,可以随心所欲地提问和回答。

(3)检查与提高

作为阅读课教学成效以及学生口语能力是否得到锻炼,当堂检查的有效方式有很多,比如两人合作问答、学生上台演讲、小组合作表演等对话的形式来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这一环节的时间不宜过长,达到检查目的即可。

3.运用现代化技术,优化对话课教学

现代化技术主要指集图像、声音、文字及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组合教学。这种技术的运用可以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幅度提高视听效果,并能在同一单位时间内成倍加大信息输入量,取得课堂教学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的效果。教师应努力学习掌握和运用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自身的现代教学意识,使口语教学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阅读课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导,是启发学生思维,是掌握和控制教学进程,而不是越俎代庖,滔滔不绝地讲,或是强制学生静静地听。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尤其是在输入之后,强调学生的输出,特别是口头输出,使我们常见的阅读课也能改善学生的口语能力。

参考文献:

[1]戴军熔。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王琳。论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中学外语教与学,.

[3]郑静君。新课程下高中英语口语教学探索。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

2.如何改善孩子的阅读能力 篇二

一、摸清学生产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如我班的学生, 有的原因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基础差, 成绩不好, 有时上课不遵守纪律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 他们自己也觉得学习没意思。干脆放弃不学。很多人认为:厌学嘛, 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克服厌学情绪, 应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表面上看, 这样的回答似乎很正确, 但对学习不感兴趣并不是厌学的根源。因为, 对未知的东西感兴趣, 是人类的天性。而没有成就感, 才是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我们的学生如果辛辛苦苦读了一天书, 回家后, 脑袋瓜一摸:今天学了什么?什么都想不起来。第二天回家, 又脑袋瓜一摸, 同样如此。第三天, 第四天……情况并没有什么两样。甚至压根儿脑袋瓜都没摸过, 因为他没有这个习惯。长此以往, 他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二、给学生自信

一般情况下, 有厌学情绪的学生, 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自卑感。因为学习上的不成功, 父母亲友对他都有看法, 在他自己的心目中, 老师、同学都瞧不起自己 (即使老师同学并没有这种想法, 他也会这么认为) , 让他始终抬不起头来。而如果班主任老师能够通过某种途径, 让他觉得“老师很看得起我”, 这就为以后的教育和转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对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基础差, 成绩不好, 有时上课不遵守纪律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 他们自己也觉得学习没意思而造成厌学情绪的学生。主要采取攻心术为主。我多次找他谈话, 把学习的重要性讲给他听, 引导他谈谈自己的一些困惑和苦恼, 给他提供建议, 有时还表扬他的闪光之处, 在一些问题上降低标准, 逐步提高。这样增强他的自信心。

三、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任何一个孩子的发展有了家长和老师的密切配合, 效果一定会好很多。我认为只要有教师与家长经常沟通, 我们把孩子好的和有待于提高的方面互相交流, 并共同商讨采取的措施。教师与家长帮助学困生不仅需要耐心、细心, 还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我们的努力不一定会有明显的成效, 但至少不会使他掉队, 只要不掉队, 就还有希望。老师和家长要注意批评的尺度, 成功时让孩子感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承受能力远不如成年人, 但作为成年人的老师和家长, 在批评学生时, 就要注意场合和尺度, 以激励为主, 少用批评、责怪为妙。对学生学习上的任何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让孩子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这能克服学生的厌学心理。

四、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和学业负担

老师和家长往往一厢情愿地给学生施压, 还嫌不够, 家长在家也要孩子恐吓学生。当孩子的心理和能力达不到和承受不了时, 就会厌学, 有的干脆离家出走。因此, 老师和家长要尽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结合中学生心理特点施教, 做到富教于乐, 劳逸结合。

五、辅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3.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篇三

【关键词】环境 书籍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78-01

阅读是一个人从外界获取信息最常用的手段,所以阅读对于孩子的启蒙教育尤为重要。孩子们通过阅读去了解世界,开阔他们的视野,阅读在他们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如何让孩子们对阅读产生兴趣,喜欢阅读很重要。如何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就成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对于幼儿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培养孩子们对于阅读的兴趣,环境的设置和选择尤为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创设和作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我们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学习的环境来促进幼儿的发展。首先要给孩子们营造出一种健康、干净、温暖和快乐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此外,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幼儿阶段孩子与父母接触的时间很长,父母要首先对阅读产生兴趣,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孩子对于阅读产生兴趣。家里也应该多放些图书,尽量让书在家里无处不在,把读书作为家庭成员们的一项休闲活动,家长还可以经常的读一些孩子们的读物,并与孩子交换阅读体会和经验,让孩子们视书为友。此外早一些接触书籍,对于孩子语言能力的学习也具有很好地促进作用。

具体到幼儿园的方面,设置一个阅读区,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置不一样的环境,比如小班的孩子们年龄较小,比较喜欢玩具这类物品,我们可以相应的在阅读区摆放一些毛绒玩具,让孩子们感觉玩具在陪着自己阅读,增进熟悉感使得孩子自发的对阅读产生兴趣,我们还要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定期更换新书让孩子们时刻对于阅读有一种新鲜感。如果定期更换,孩子们会产生厌烦情绪,这对于以后的成长过程会产生不好的影响。除了设置阅读区以外,我们还可以定期的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让家长们更好地融入起来,在活动中可以让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自己喜欢读的书,也可以进一步的增强亲子之间的感情。

二、为孩子们选择合适的书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书籍的选择对于孩子们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选择图书的时候首先内容要适合本年龄段的幼儿,其次还要有一定的画面,画面也要具有特色。孩子们对于画面的关注度要大于文字,阅读之中穿插一定量的画面会更吸引孩子来阅读,也使得故事更加生动形象。我们以往在幼儿阅读教育方面选择一些经典的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的书籍比如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和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让孩子们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获得知识,明白道理,这也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中倡导的人文素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追求,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滋养孩子们的心灵,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品格。

三、培养孩子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

科学的阅读方法能够使得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并进一步使他们体验到阅读带来的快乐,自发产生对阅读的兴趣。所以如何能够调动孩子的阅读积极性是好的阅读方法的关键。正如前面所讲的,孩子们对于图画的兴趣度远远大于单纯的文字,他们在阅读中尤其如此,在翻阅一本书时最先浏览的就是图画,他们最容易被自己感兴趣的图画所吸引,而很难像成年人那样从头到尾的阅读全书。所以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我们进行科学的引导。我们在培养孩子阅读时可以从一下的方法着手:

1.让孩子认识书名。在孩子们开始阅读新书之前,要要求孩子先介紹书名,并让孩子们阅读书名,让孩子们能够自己说出书名。

2.教导孩子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从头读到尾按顺序读书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3.我们要让孩子理解图书的内容。在幼儿园教育期间,老师要先简单介绍一下故事大意,是孩子们对于图书的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再让孩子们自己阅读,这样可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4.老师介绍图书内容时设置悬念。这样让孩子们对故事产生兴趣,在让孩子们自发地去书中寻找答案解答悬念。这样就充分的调动起了孩子的阅读积极性。

5.老师还可以组织孩子们讲述故事大意,提高了概括故事大意的能力,使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同时得到提高。

6.阅读后提问启发孩子思考。孩子通过回答老师的提问收获阅读的成就感,增加自身对阅读的兴趣。

我们通过科学的方法培养孩子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孩子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在启蒙教育阶段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通过营造舒适的阅读环境;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培养孩子们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来增加孩子们对于阅读的兴趣,进一步能够提高阅读的能力,使得他们能够自主地去了解外面的世界。

参考文献:

4.如何提升孩子阅读能力 篇四

针对低年级的孩子们可以选择亲子阅读以及和大人一起读,有家长陪着孩子读,可以大声的读出来,让孩子觉得读书就是和父母一起成长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形成阅读的习惯。

如果阅读处于第一层面,我们可以从书中得到知识,如果是下面三个层面,这样就可以在理解作者的观点的情况下,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

5.如何改善孩子的阅读能力 篇五

相比很多家长都对于自己孩子的语文阅读能力堪忧吧,主页君其实也有类似的经历,就让主页君告诉你父母如何帮孩子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吧。

一、家长要了解小学阅读教学的要求

阅读能力是指孩子看懂书报的能力。对不同的年级段,要求也有所不同。在小学阶段,要培养孩子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能阅读比较浅显的适合年龄特点的书报。

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指读懂文字,理解思想内容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读懂文字的能力。做到会读、会写、会用;

2、理解思想内容的能力,理解词语、句子、篇章的能力。要求孩子不仅要了解文章中字词句的含义,而且还能划分段落层次,并会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具有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

4、使用工具书的能力。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词、不理解的词义,可以通过查阅字典、词典等自己来解决。

孩子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要边读书,边思考,边勾划。好的习惯可以使孩子受益终生,坏的习惯可能贻害终生。所以要十分重视对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二、指导孩子阅读课文的方法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东西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孩子掌握了方法,好比得到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可以终身受用。因此,家长要重视在阅读中教给孩子读书方法。孩子拿到一篇文章,往往觉得无从下手,粗略地看一遍就认为读完了,这样读书是没有效果的,不能尽快地提高阅读能力。

那么,怎样指导孩子阅读一篇课文呢?第一步让孩子认读课文,通读两三遍,从整体上了解文章的大意。对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家长要督促孩子通过查字典来解决。第二步要让孩子细读课文。通过孩子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试着分段、概括段意。第三步让孩子精读课文。能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自己确定重点段,重点理解,从中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第四步让孩子能回答书后的问题,写出预习笔记,并对文章有自己的评价。阅读课文后,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请教老师和其他人。

通过上面的过程,就会使孩子懂得,读一篇文章,不但要读通语句,而且还要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从中培养孩子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三、培养孩子多读善思,勤于动笔的习惯

孩子从小就应该养成多读善思,勤于动笔的读书习惯。文章的内容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的。只有通过读,才能把无声语言变成有声语言,把语言文字所描写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表达出来。

6.家长如何改善孩子自卑 篇六

1.找到孩子自卑的原因

一般来说,和家庭有密切关系。比如家境贫困、父母残疾、父母过于强势,或者孩子学习成绩差等等。总之每一个自卑孩子的背后,必定有原因,需要先把它们找出来才好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让孩子渐渐走出自卑,拥有自信。

2.从小正确引导的作用

一个阳光健康的`性格需要从小养成,而一个自卑胆小的性格也是在孩子的成长当中所形成。因此,父母们要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从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各种好习惯,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好孩子。当父母发现孩子不自信、自卑时,先要反省一个自己的教育方式,以及家庭成员对孩子的影响。

3.赏识教育的有效作用

孩子不自信的原因,往往在于父母对孩子平时的不肯定等因素。平时父母需要对孩子多肯定,多鼓励,支持孩子的想法和意见,让孩子在家庭里得到尊重和平等权益,这也是赏识教育所提倡的相关思想和创新。家长们平时对孩子的教育当以学识教育为主,其他教育为辅,让孩子建立自信、自强、自立的好性格。

4.给与孩子成长的机会

7.如何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篇七

如何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培养孩子语言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 许多家长在生活中, 已经开始培养孩子学习语言的兴趣。例如:给孩子讲故事、听故事碟片。但这些仅仅是初步的培养, 因为孩子从喜欢听到自主地学需要一个过渡。这个过渡, 就像孩子蹒跚学步时迈出的第一步, 看似顺理成章, 而又何其艰难, 这就需要我们抓住孩子入校新奇的心理, 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

刚入校的孩子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我上学了》这一课,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发现说出来, 课堂的交流应是开放的, 让孩子们充分地说, 教师要做好引导, 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说。从学校的布局到各楼层的教学分布, 从教室的布置到室内物品的摆放, 从本班的同学老师到外班的同学老师等, 只要孩子感兴趣且能熟悉新环境的话题就不要放过。当然, 教学也不能拘泥于一两节课, 可以利用课间和自习时间, 还要鼓励孩子把学校的发现讲给爸爸妈妈听, 可以是动画片中的角色对话, 也可以是孩子喜欢的玩具、游戏等。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成为我们培养孩子的教具。

二、相信并鼓励孩子

孩子不愿意或不善于口头表达, 绝大部分原因是不够自信。孩子的自信心是家长与老师共同给予的,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 孩子虽小却具有巨大的学习与发展的潜力, 老师要相信孩子。“你可以。”“你行。”“只要你用心做, 这件事对你而言是很简单的。”这样的话语, 会使孩子在探索、尝试的过程中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教师要利用好教学资源, 使其表达的欲望得以保持。孩子从一入校就尝到表达的甜头, 那么接下来的课堂就更要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利用好每一个教学资源, 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如《锄禾》这一课, 为了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诗的意思, 我在引入时就设计了这样一个话题:孩子们, 我们是农民的儿女, 最熟悉父母的工作了, 那谁能说说爸爸妈妈在田里干活的情景?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 描述的情景远比一张幻灯片要生动得多。在学完后两行诗句后, 我又设计了另一个话题:同学们, 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浪费粮食的现象, 能把你见过的这类现象说一说吗?孩子们七嘴八舌, 有的甚至说到了自己浪费的事儿, 说自己做得不对。学完这一课, 为了使这首诗扎根于孩子心中, 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话题:孩子们, 虽然现在已是冬天, 但我们熟悉农作物在成长过程中, 农民付出的辛劳, 让我们一起来回忆并说一说好吗?

三、制定短期内阶梯式目标

这一点是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成功与否的关键。我教的孩子生活于城郊, 他们生活范围很广, 既熟悉农村的一切, 又接受许多城市的新鲜事物。学习《植物》这一单元时, 我给孩子们布置了观察自己周围的一棵大树, 并记下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这个预习作业, 学完《老树》这一课, 孩子们向老树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问:老树你为那么多的鸟儿提供了舒适的家, 那您的孩子呢?有的问:老树雷雨到来的时候你不害怕吗?那次刮大风, 折断了你多少枝条?你不疼吗?问的问题远远超出课文中所涉及的, 这都得益于他们的农村生活。学习《元宵》一单元, 当交流到元宵节的习俗时, 孩子们说到逛庙会、逛花灯、吃汤圆、放烟花、看社火等, 话多得说不完。我们要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与能力, 去制定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台阶式目标。如要求过高, 孩子达不到, 屡遭失败, 易产生“我不行”的消极情绪。那么, 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自信, 也会无影无踪。例如:初学语言的孩子学习故事时, 所有的孩子都能把角色的对话、表情、动作, 演绎得淋漓尽致, 而故事中叙述的部分却表现得过于平淡。虽然这是一个极平凡、极普通的例子, 但是它却真实地体现出低年级孩子的敏感点, 也就是兴趣所在。

四、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拓展其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从目前状况看来, 老师过于重视内容与技巧的传授。我们应将课内训练延伸到课外, 培养孩子表达的习惯。北师大版的教材很重视单元主题的训练, 为口语训练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个单元是《春天》, 在我国北方, 春天来得迟, 春天的变化也是缓慢的, 所以我抓住这个特点激发孩子们说的欲望, 培养学生表达的习惯。第一节课我这样导入:孩子们, 春天已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睁开你明亮的眼睛瞧一瞧, 竖起你聪慧的耳朵听一听, 春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 个个跃跃欲试, 有的说天气暖和了, 我们脱掉了棉衣;有的说河里的冰融化了;还有的说地化了, 农民准备播种了……上完《春天的手》一课, 我激发孩子们:你们的小眼睛观察得还不够仔细, 相信你们都是有心的孩子, 会有更多的发现。《插秧》一课, 我引导孩子:孩子们, 咱们北方的春天来得迟, 那南方的春天又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通过《插秧》一课来了解一下。课上我展示了江南水乡插秧的课件, 配上了舒缓的江南小调, 学完这一课, 孩子们兴奋极了, 许多孩子说江南的春天太美了, 我真想去看看。我趁机引导孩子:其实我们北方的春天也很美, 只是你还没有发现,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发现的春天最美。课后, 孩子们天天都有新发现, 春天这一话题一直延续到了四月中旬, 每个孩子的兴趣都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连平时最不爱说话的孩子都能积极主动地汇报自己的发现。

我在教孩子运用专业技巧的同时, 还渗透一些简单的分析方法, 也就是为什么要这样运用专业技巧。我引导孩子针对学习内容, 在生活中仔细观察相似的情节与现象, 自己从生活中寻找答案。有时, 根据学习内容讲一些相关的典故或故事, 这也是拓展思维不错的方法。当然适时总结, 增强孩子表达的条理性也很重要。口语表达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使孩子运用自己的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要达到这一目标, 光让孩子自由说是不行的, 必须引导孩子总结, 在总结中习得一些表达的技巧。春天这一主题我用了一节课引导孩子总结, 课前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孩子们春天已经结束了, 这段时间你们一定发现了最美的春天, 当然时间不同你的发现也不同, 你能用“刚开始……后来……再后来……最后……”这样的句式把你发现的春天告诉我们吗?课上交流时大多孩子的表达条理性强了。

口语表达训练为孩子解决哪些重要问题?有的孩子胆小内向, 不善于口头表达自己的思想;有的孩子语言逻辑不当;有的孩子词汇单一、缺少规范;有的孩子语言发音错误、讲话毛病百出。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以发展的眼光培养孩子。放慢脚步等待孩子的成长, 相信他们一定会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卷。在孩子的成长中, 当众发言是机遇, 更是挑战。每逢这时, 许多孩子心跳、脸红、不知说什么或者怎么说。口才生涩造成表达欠缺不完整, 沟通和交往陷入尴尬境地, 导致个人魅力受损, 机会也就一闪而逝。低年级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其目的是让孩子从不敢说到敢说, 再到会说和巧说, 以至说写结合, 达到提升孩子有效说话和写作的双重能力的目的。从小训练孩子的口才及心理素质, 增强学生的“自信力”“坚持力”, 对孩子的前途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8.如何改善孩子的阅读能力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案例研究

在阅读中,学生自己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是学生了解世界的必要通道。新课程标准中将语文阅读放在了教学最主要的位置。阅读能够使学生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评判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等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强。可以说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最实用的手段。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让小学生学好阅读,为他们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1.阅读是语文的心脏,它要求学生眼耳手脑等共同劳动,调动各个感官学习。一方面,良好阅读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识字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去识字,增大语文的词汇量;另一方面,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就得多读书,多看文章,由此可以说,良好的阅读能力是优秀写作水平的必要前提。

2.新课程标准规定,阅读可以增强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很好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阅读教学。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存难题

1.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明白,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只有他们弄明白了难题,我们才算完成任务。但是现在很多小学教师只在乎自己的教学任务有没有完成。他们上课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教学大纲来授课,自己愿意讲什么就讲什么。由此一来,学生有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阅读能力也无法提高;另外,老师没有注意和学生互动,使得小学生厌恶语文学习。

2.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把重点放在了课后的问题和答案上面,没有从根本上教学生怎样正确地阅读。小学生还处于对一切知识都茫然的阶段,他们不知道该怎么阅读。但是很多教师在上课时,仅仅给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文,然后回答课后问题,讲解完问题之后就结课了。根本没有带领学生去阅读,也没有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行为和习惯。

3.小学课堂教学只重视结果评价,不重视学生阅读过程的评价。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总是先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再让学生阅读课文,自己去找答案。把能不能找到正确答案作为评价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标准。但是对阅读过程中的技巧,以及是不是分段,标每段序号这些小细节从来没有评价过,这就使得学生认为自己阅读的目的仅仅在于回答问题,做对题就够了,忽略了阅读的内涵,长此以往,学生不仅阅读能力越来越差,写作水平也在不断降低。

三、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1.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行为表现才真正影响着整节语文课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课上,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教学大纲,在课堂上要先学会听学生的意见,看看学生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要先将学生的难题解决,再引导学生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2.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把课本当作一种辅助工具,教学的重点要稍微脱离课本。要懂得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答案是人为定的,不能根据固定的答案来禁锢住学生的开放思维。

3.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要由是否与标准答案一致转变为学生的阅读技巧以及阅读习惯是否正确。阅读课上教师要问问学生有没有进行课文的分段,是不是在每段之前加了小标题,是不是画出了每一段的中心句等等。教师要对那些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加以表扬。这样长久下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慢慢地提升上来了。

四、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体案例

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我会让学生大声朗读文章,找出其中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然后我会在黑板上写出这些词,先教学生怎么读,怎么解释。然后我会让学生默读课文,标注段落序号,进行段落分段,并画出每一段的中心句。在学生读完之后,我会和学生一起分析每一段的中心句。

2.在分析文章之前,教师要为学生讲讲文章创作的背景,这样可以使学生大致了解到文章中“破壁”以及“黑洞洞”的言外之意。在讲完背景之后再让学生提出问题,看看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3.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讨论,也可以和教师一起讨论,让学生的思维开阔一些,不能禁锢他们的思想。对于课后的问题也是一样,老师可以引導学生思考,但是也要告诉他们答案不是唯一的。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还存在着弊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自身所能,去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拥有更好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对策探讨[J].课外阅读:中旬,2013(06).

[2]李玲娓.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9.如何改善孩子的阅读能力 篇九

孟津县县直中学小学部:赵春利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著名作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剧作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对孩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阅读改变孩子的一生。【现状分析】

现在,很多孩子受电视剧、动画片、电脑游戏的影响要比受书籍的影响大,他们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孩子不喜欢阅读,家长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不明白阅读对孩子成长的意义,不能与学校进行及时地沟通与配合。

孩子的成长要靠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因此,家长要让孩子爱上阅读,自己首先要爱上阅读,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孩子从身边找到榜样,以更好地汲取经典好书中的营养,丰富自己的人生。【教学目标】

1、引导家长认识到自己在阅读指导方面的不足。

2、指导家长学习激发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

3、指导家长学会教给孩子课外阅读的方法及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课前准备】

家长引导孩子课外阅读失败的案例。相关课件。【教学方法】

研讨、交流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话题

家长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探究“如何提高孩子的课

外阅读能力”这一话题,真心希望我们能在这样的课堂上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二、研讨交流

1、案例一研讨交流(1)出示案例

家长朋友们,提到阅读,我们不由自主地就会想到犹太民族,因为犹太人是全世界读书最多的民族。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是阅读成就了一个民族的腾飞。现在,就让我们共同阅读这样一段文字:

世界上犹太人的数量大约有一千六百万人。如果以世界人口六十亿来计算的话,他们只不过占了0.27%而已。然而犹太人当中却生成了很多的天才,像马克思、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伯格森、卡夫卡、海涅、萧邦、门德尔松、梅纽因、夏卡尔、卓别林等,举不胜举。

在一八九二年设立诺贝尔奖以来,这个奖可以说是由犹太人所独占,因为有32%的得奖人是犹太人,其比例是其他民族的100倍。为什么犹太人有这么多天才呢?答案很简单,因为犹太人很重视阅读。

犹太民族有“舔书”仪式。在犹太人家里,宝贝稍微懂事,妈咪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宝贝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是,告诉宝贝书本是甜的,让宝贝在最初接触书时,就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从而一生都喜欢书。犹太人家庭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习惯,那就是书橱要放在床头。如果放在床尾,就会被认为是对书的不敬。这些民族习惯都使得他们成为一个爱书的民族。

(2)研讨交流

家长朋友们,当我们看完这则信息,会有何感想?

家长发言:A、围绕阅读的好处来谈。B、围绕中国阅读的国情来谈。(3)小结案例

是的,家长朋友们。是阅读成就了犹太民族的腾飞。阅读能开阔视野、改变气质、改变人生,无数的成功人士都是从阅读中汲取成长的力量。阅读对于我们孩子的成长有着不何估量的作用。

(4)过渡提疑

可,在我们现实的生活当中,对于孩子的阅读,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情况,许多孩子课外阅读的情况不够好。

(5)研讨交流

家长朋友们,造成我们的孩子课外阅读情况不够好的原因有哪些呢? 家长自由发言,小结出以下几点:

看来我们认识的很是深刻。造成孩子的课外阅读不认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A、孩子对阅读缺乏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事情,孩子会很乐意、很投入地去干。反之,没兴趣的事,即使强迫干了,他也是心猿意马,心根本不在书上。有的孩子由于自身的阅读能力较差,需要爸妈的监督; 有的孩子对书籍的内容不感兴趣,不合自己的口味,所以就不愿意阅读了。

B、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引导不够。

孩子的阅读能力要从小培养,不能是看到孩子落后了才去重视,这样好像为时已晚了,应从小培养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C、动画片、网络游戏的强烈吸引

精彩的动画片、电视剧和网络游戏对孩子们的吸引远远胜过枯燥文字的吸引。先进的科技时代对孩子们的成长也有着一定的冲击力。

(3)小结过渡

家长朋友们,都说知子莫若父母。大家认识得很是深刻。

三、方法传授

1、导入

家长朋友们,从大家的发言中,我能深切地体会到大家都很想让自己的孩子能爱上阅读,只是苦于没有正确的方法引导我们的孩子。现在,我就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一下专家给出的几条适于提高我们孩子阅读的能力的方法。

2、具体操作方法

(1)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只有主动的、有兴趣的阅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A、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一方面,我们家长要做孩子阅读的榜样。在每天的茶余饭后,拿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投入地阅读,甚至陶醉于书中,让孩子看到书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家长给孩子介绍书中名人故事,特别是那些读书成才的名人故事,让孩子明白,凡是有贡献的人,都是嗜书如命的人。孩子从故事中得到启迪,就会产生读书的愿望。

B、亲子共读,共同成长

定期和孩子同读一本书,讨论书中的人物,故事情节。让孩子觉得阅读能让他和家长平等交流,激发他的阅读兴趣。

C、交流成果,体验快乐

定期开家庭读书沙龙,交流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读书给自己带来的独到的思考。形式要隆重,可以评出奖项,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体验成长的快乐。

(2)教给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在课外阅读中,如果没有正确的读书方法和技巧,不仅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甚至无法读好书。因此,在课外阅读时,家长应指导孩子掌握几种实用的阅读方法。

A、略读法

学会从整体上把握整本书,先看序言和摘要,可以先看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读,既而阅读全篇。

B、精读法

对于那些自己非常喜欢的段落或篇幅,不仅要读,还要把它积累下来,反复读,积累语言,提高语感。

C、有取舍地读

就是要按所需而读。根据需要,有目的和针对性的问题,选择有关篇目阅读,达到迅速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

D、摘录批注法

边读边批注,对书中优美的句子,或者是自己独到的见解、观点,随时记录下来。要勤摘抄,像小蜜蜂采蜜一样,及时把书中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让孩子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培养孩子阅读习惯,首先要制定一份详细的阅读计划,按计划执行,必然就会达到良好的效果。

A、读物落实

在选择读物时,要坚持以孩子喜欢为主,但家长一定要把关,因为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孩子阅读。要选择那些内容向上、向善、向美的书,因为这些书没有负面影响,有利于孩子精神世界的建立。这种书,文字使用规范,语言讲究,又有足够的单词量,大量的景物描写,有益于孩子写作基本功的形成。

B、时间落实

让孩子制定每天读书的时间,家长做好监督、落实,必要时,可以设置奖励。

C、持之以恒

读书贵在坚持,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D、激励评价

赏识、激励能提高人的兴奋性,能让人保持较高的精神状态,读书亦然。适时给孩子恰当的物质或精神奖励,能让孩子保持读书的积极性。

四、总结

读书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一旦投入,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将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基。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著名作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剧作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阅读可以说是一个人生存所必备的本领,尤其是课外阅读,对小学生起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

10.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篇十

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安静地坐下来看书需要一个逐步养成习惯的过程。上幼儿园小班的幼儿只能坚持3-5分钟,大班幼儿也只有15分钟。所以家长不要期望过高,当孩子阅读表现不好时,也不要表现出不满,更不要批评、指责,这样会对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造成负面的影响。

另外,孩子对书面语言意义的理解往往会与原作者表达的意义不尽相同,当孩子提出“可笑”的问题或“荒谬”的解释时,这恰恰是孩子作为主动的学习者,“进入”了阅读。因此,家长不能轻易否定,更不能作为笑料,而应对孩子积极思索和探求的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适时做些恰如其分的引导,让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积极地阅读。对孩子偶尔损坏图书等一些过失行为,也应保持宽容关爱的态度。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如果大人们都喜欢看电视、玩手机,那么小孩子不喜欢安静地读书也就不奇怪了。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家长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家长要以身作则,塑造阅读氛围也很重要。

通常我们在图书馆更容易进入读书的状态,因为我们觉得该在图书馆里做的事情就是读书学习。如果家里有书房,阅读的氛围也自然就有了。如果没有书房,也要创造阅读专属的空间,开辟一块读书角,营造阅读的氛围。同时让书自然融入孩子的生活,随处可见,随手可及,让书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三、从兴趣出发,逐渐向意志阅读发展。

孩子的阅读首先是兴趣阅读,这样才不会对阅读产生抵触情绪,家长要保护好孩子阅读的兴趣,并把这种兴趣慢慢培养成习惯。但兴趣阅读常常是随意的、片面的、情绪化的,一些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经典作品,孩子却不一定有兴趣。要发展成有深度的阅读不能仅仅靠兴趣来支撑。所以说要在孩子逐渐培养起了阅读习惯之后,注重阅读意志的培养和磨炼,更多地阅读名著经典,促使孩子从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攀升。

四、明确阅读目标。

不会读书的人的收获远不及会读书的人,同时这份收获作为正反馈,也能更好地激励孩子阅读,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如何让阅读更加高质量,更会读书?带着问题和目标去读很重要。

11.如何唤起孩子的阅读兴趣 篇十一

阅读环境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它在幼儿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会给幼儿带来激情,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物质环境方面我们立足幼儿园实际,本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为孩子创设了多种阅读环境。

我们知道幼儿对某一事物的情感往往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良好的阅读环境是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环境的熏陶能给幼儿埋下一颗爱书的种子,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还会把教师的需要变成孩子的内在动机和需求,从而提高阅读质量。所以我们要积极探索,创设有效的阅读环境,把阅读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让生活成为孩子最直接的阅读材料,把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念贯穿于早期阅读活动之中,从而促进幼儿阅读兴趣和能力的提高,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习惯。

关键词

阅读环境 情感 习惯养成 物质环境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阅读是学习的基础,阅读能力对一个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朱永新说:“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都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人的阅读需要、人的精神饥饿感的形成有其敏感期或关键期,而中小学、幼儿园阶段阅读习惯的养成,将影响一个人终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他认为:“那些能够告诉孩子宽容、合作、自律、慈悲、感恩、执着、信心、爱的书籍,它们将编织出一张美丽的网,呵护孩子在漫长的旅途中保持着纯真、快乐与勇气”。有关研究指出:人的主要阅读能力是在3~8岁期间形成的。要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孩子有兴趣地阅读,我们在环境首先创设上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提供适宜的物质环境,为孩子阅读提供条件

阅读环境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它在幼儿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会给幼儿带来激情,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物质环境方面我们立足幼儿园实际,本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为孩子创设了多种阅读环境。

1.亲子阅读区:在幼儿园大厅,我们布置了温馨的亲子阅读区域,里面摆放了造型别致的彩色手指沙发、树叶沙发、小蘑菇沙发,圆桌上淡蓝色的桌布,藤条篮中存放着适合各年龄层次的幼儿读物及家长读物。每天孩子上学、离园时都可以和家长一起在这里休闲阅读,舒适、自由、宽松的环境给孩子带来无限的阅读欲望,这里成了孩子向往的圣地,定期的图书更换又大大满足了孩子旺盛的求知欲。每天早晚区域中的书客络绎不绝,区域的建立受到了家长的好评。

2.名著长廊:在幼儿园的大环境布置中,我们特意留下了一条长廊布置了中外名著故事,每天当孩子在这里经过时都会被上面的故事人物所吸引,他们能主动交流其中的内容。同时我们还要求教师把长廊上的故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熟悉故事内容,尝试讲述故事。如今长廊上的许多故事孩子已耳熟能详,有效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

3.班级图书漂流站:为了增加孩子的阅读量,解决农村孩子家长购书意识弱、购书能力有限的问题,我们充分发挥阅览室图书的功能,要求各班教师选择一定数量适合本班孩子的书籍,每周在班级孩子中进行漂流,周五孩子可以到老师那里借一本书带回家与父母共读。这样每个孩子一学期至少也可以读上十多本书。图书漂流活动不仅让孩子喜欢上阅读,更让孩子懂得爱护书籍,增强了责任感。

4.班级图书角:结合阅读活动,我们要求每班设立图书角,故事讲述墙。幼儿园统一添置了图书架、图书、坐垫、毯子等,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舒适、轻松、愉快的阅读环境。虽然班级的阅读空间不大,但阅读材料丰富,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课间随时进阅读区学习。在阅读区孩子是自由的,他们可以席地而坐翻阅图书;可以三三两两轻声交流阅读内容;可以学着书上的标记、符号、文字、绘画尝试制作图书 ;可以到故事墙上作画、讲述。阅读区提供的图书是多层次的,有幼儿熟悉的,不太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三种层次,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阅读的需要。平时教师非常留心观察幼儿阅读情况,经常从阅读区中选择孩子特感兴趣的图书读给他们听,通过不断地刺激激发孩子阅读兴趣。

5.图书阅览室:为了能给孩子提供充足的阅读材料,我们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了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阅读的图书,充实了阅览室的藏书量,并建立健全了图书阅览制度,全园各班轮流组织到阅览室阅读,每周至少一次。

二、营造宽松的精神环境,让孩子享受阅读快乐

为了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我们在早期阅读教育过程中不但重视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同时非常注重提高幼儿的精神环境,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所要求的:“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1.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阅读关系。

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的组成,不是一个地点,一本书。人,才是引导幼儿学习与书对话的关键。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是引发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构成因素,幼儿阅读兴趣的产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离不开阅读交往的相互作用。正如皮亚杰所认为的:幼儿的发展是在与主客体交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必须建立“师幼互动”的阅读关系,各班老师根据本班幼儿实际选择合适的书籍,每周与孩子一起共读1~2本。平时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孩子选书、看书、读书,引导他们发问、讨论、思考。

组织孩子读书讲故事比赛、绘画讲述比赛等。还定期把孩子讲述的内容(家长帮助记录)通过展版进行交流,鼓励孩子与书为友,大大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2.建立和谐的“亲子互动”阅读关系。

许多研究表明:父母越早开始、越经常与孩子一起读书,孩子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知识面就越广。所以说家长的阅读习惯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我们通过邀请家长来园参与阅读活动提高家长的阅读意识,逐步帮助家长建立与孩子的互动阅读关系,幼儿园通过每周的图书漂流活动,督促家长与孩子共读。平时我们还定期组织一些小型的亲子阅读知识竞赛,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如今很多家长已能做到挤时间陪孩子共读幼儿园带回的漂流书籍,通过共读,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也变得更加亲密和谐,孩子也变得更加懂事听话。

3.建立亲密的“生生互动”阅读关系。

在幼儿园,我们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相互合作、交流。在阅读活动时我们启发孩子把自己阅读过的内容讲给同伴听,让同伴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晨间谈话活动,我们组织小朋友轮流给大家讲述身边发生的新闻,讲述看到、听到的事情。通过各种交流活动让孩子关注阅读,养成爱阅读的习惯。

12.如何改善孩子的阅读能力 篇十二

然而对于广大山区农村的小学生来说, 他们课外阅读的情况如何,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还存在什么问题, 以及如何改进课外阅读等一系列问题, 都值得我们语文教师进行认真思考。

一、山区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情况

我所在的农村学校地处大石山区, 这里自然环境恶劣, 交通不便, 经济欠发达, 不少学生家庭生活困难。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 还存在不少问题, 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主观方面的问题

在山区农村学校, 总有部分学生认识不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因此他们缺少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 还有不少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他们在阅读课外书时往往只是浏览而已, 不愿按教师的要求去做读书笔记, 哪怕只是摘抄好词好句也不乐意。要知道, 有再好的书如果不去认真品读, 阅读效果也是要打折扣的。另外, 随着电视和网络的普及, 不少学生放学回家后把书包一扔就沉迷在电视和网络中, 那些光怪陆离的内容让他们流连忘返, 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就根本得不到保证。

2. 客观方面的问题

在山区农村, 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源非常贫乏。这里的街上缺少书店和报刊亭, 更不要说有阅览室和图书馆了, 这就造成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氛围不浓。贫困山区的学生, 他们家庭经济条件落后, 课外读物极少, 有的家里甚至一本都没有。学生家长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 对课外阅读认识不到位, 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不少家长长年在外打工, 只能由几乎不识字的爷爷、奶奶来照看孩子, 这些长辈自然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任何指导, 学生自然也无法完成《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的任务。

二、落实山区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

语文教师必须激发与培养广大山区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使之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 让他们能“得法于课内, 受益于课外”。我在实际教学实践中, 经过不断探索, 找到了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法, 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1. 提高家长认识, 建家庭小书橱

有教育专家指出, 一个家庭越早给孩子建立家庭图书馆, 孩子发展得就越好。要让学生热爱阅读, 家庭的读书氛围非常重要。在贫困山区, 许多学生家长文化水平不高, 对课外阅读认识不到位。对此, 学校可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 提高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这样家长才愿意为孩子购买相关的学习资料和阅读材料, 才能逐步建家庭小书橱, 才能让学生在课外也能“与书为友, 以书为伴”。

2. 积极创设条件, 让学生有书读

虽然大多数农村小学生也喜欢读课外书, 但受阅读条件限制, 他们的阅读愿望往往不容易实现。因此, 学校和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课外阅读加以高度重视, 创设各种条件, 让学生有书读。首先, 是学校方面, 要根据小学课外阅读的总要求, 结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阅读需求购买图书, 建设好学校的图书室。图书室的常备书应该包括《安徒生童话》《阿凡提的故事》《格林童话》《成语故事》《儿童小百科》《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科学故事》《中华上下五千年》等。其次, 教师应鼓励学生相互借阅课外书, 做到资源共享, 从而让学生能够阅读更多的书刊, 扩大阅读量。再次, 各班级可以建立“图书角”。多年来, 我一直坚持在班里开辟“图书角”,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课外书放到“图书角”。这样, 即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也不必为买课外书而发愁了。我还利用教室的“学习园地”推荐阅读书目, 展示学生的读书笔记, 让全班学生都关注课外阅读, 从而让班级有浓厚的读书氛围。

3. 开展读书活动, 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经常在班里组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 让学生交流心得。比如在每节语文课前, 利用“课前3分钟”时间, 让学生轮流上讲台将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来, 或向同学推荐一本好书。我还定期召开以“阅读交流”为主题的班会, 让学生把自己感到“最有趣、最精彩、最难忘”的阅读心得讲给大家听;每学期举办一次班级的“诗文朗诵会”, 通过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4. 加强阅读指导, 提高阅读成效

由于受年龄和思维的限制, 小学生仍然需要教师在课外阅读方面给以正确合理的指导。虽然许多教师都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 但不少只是停留在口头的“号召”上, 缺乏具体的指导措施, 更谈不上检查和落实。要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效, 就必须加强阅读指导。指导的方式多种多样, 比如各学科教师可结合本学科的学习内容进行相应的指导, 让学生注意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进行有机结合。又比如, 语文教师可引导小学低年级学生使用工具书, 养成边读书边查字典的习惯;对中低年级学生还可以引导他们摘抄书中的优美词句, 指导他们进行朗读及讲故事训练;对于高年级学生则教他们如何抓主要内容, 如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作品的表达方法, 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或模仿写作。此外, 还要教会学生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等读书方法, 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5. 课内外相联系, 拓宽阅读渠道

13.如何改善孩子的阅读能力 篇十三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村级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唱读的表现形式,接着分析了村级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产生唱读现象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村级小学改善阅读教学中学生唱读现象的举措,以期对村级小学生唱读现象的改善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里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村级小学也不例外。村级小学的学生能够在阅读教学中准确地朗读课文并大力推广普通话,从而纠正唱读现象是培养他们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

一、村级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唱读的表现形式

村级小学生阅读当中唱读现象的表现形式是各种各样的,主要包括拖、顿、无停顿、重复、念经式以及唱歌式等。具体地说,这一系列的表现形式就是村级小学的学生不管是阅读什么样的课文,每个字都会拖;很多小学生阅读时一字一顿;村级小学生在阅读、朗读时没有停顿,通常是一口气读到底,出现读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唱读现象;在朗读中,小学生通常会不自觉地重复一些字、词;在朗读的整个过程里面,一些学生毫无感情,仿佛是小和尚念经;村级小学的部分学生朗读就像在唱歌,甚至会根据一些固定的曲调唱读课文。

二、村级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产生唱读现象的原因

村级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产生唱读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为主要的原因是习惯,很多小学生习惯了唱读,要想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村级小学的一些教师并不认为小学生的唱读现象有什么不对,有的甚至还表扬学生,说他们读得很大声、很整齐。但是村级小学教师更多的是由于长期置身于书声琅琅的环境里面,对唱读现象不以为然,甚至一些教师自己朗读的时候也是拖腔拉调。这些问题都涉及到村级小学教师的水平,且这也是导致学生唱读的一种主要原因。

还有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过多地要求学生读,而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一定差距,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为了整齐而我等你、你等他,谁都不敢打破整齐度,于是就会拖,最终形成唱读。村级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以及上学时间的限制,并没有掌握科学的朗读方法,加上在朗读之前对课文的内容没有很好的理解,只是在读“望天书”,没有投入自己的情感,有的还会用手指着书本读,导致朗读时破词破句。

三、村级小学改善阅读教学中学生唱读现象的举措

(一)宣传改善唱读的必要性,努力提升教师水平

村级小学应当在阅读教学当中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机会宣传改善学生唱读现象的必要性,要求学校积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努力改善村级小学生的唱读现象。同时,教师应当提升自身的朗读水平和教学水平,为改善学生的唱读现象打好基础。

(二)大力推广普通话,加强指导学生的朗读

针对一些方言地区的村级小学,教师应当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大力推广学生练习普通话,改善唱读。长期以来,村级小学受到“朗读考不到,可抓可不抓”这一错误认识的严重影响,导致朗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村级小学应当加强指导学生的朗读。我们可以将朗读纳入到考试当中,作为口试评定成绩;还可以在书面考试中设计一些朗读题目,如给出一段话,要求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应当停顿、重音的地方,从而指导学生正确阅读,有效改善唱读现象。

(三)加强对话练习,跟其他学科的教师有机配合以纠正唱读

尽管村级小学的学生从小就会说话,但是要想说好话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教师问学生几句话,大多数的学生就能够用正确的语气对答如流,然而只要把问答的具体内容写成文字要求学生朗读,那么很多学生就会出现唱读的现象,再也表达不出对话的语气。因此,村级小学的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中设计一些对话练习,促使学生时常复习规范说话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与此同时,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的教师应当跟语文教师有机地配合,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并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监督他们不能在读题、读书等过程中出现唱读现象,回答教师的提问时更不能“唱答”,齐心协力改善村级小学生的唱读。

(四)在课内外都要重视训练学生的朗读

要想成功改善唱读现象,首先需要训练时间的保障。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借助阅读教学安排一定时间的朗读训练,并跟读一些重点、难点的语句,逐步让学生学会正确地朗读。在课堂之外,村级小学的学生朗读时极易产生唱读,需要教师加以重视并改善。为了更加科学地改善唱读,教师可以运用好、中、差有机结合的办法,将学生分成三人小组相互改善,从而共同提升朗读水平。另外,教师还可以时常组织一些课外朗读的小组活动,加强培养村级小学生朗读的兴趣,如可以开展一些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和朗读汇报会等。

四、结语

从实践的情况看,村级小学的很多学生在改善唱读现象之后,语感加强了,朗读能力提高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加深了。这对全面提高村级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涛.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J]. 科技创新导报, (05).

14.家长如何指导孩子有效的课外阅读 篇十四

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学习,三分课内,七分课外。”我国语文教育专家吕叔湘先生说:“许多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句话,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如能长久坚持,必将终生受益。那么,家长该怎样指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呢?

A:认清亲子阅读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孩子大了,就该让他自己去读书,培养独立能力。

点拨:亲子阅读不仅仅是教会孩子阅读,更是陪伴孩子一起分享阅读乐趣的时刻。孩子是非常需要家长的这份陪伴,以培养他们对阅读的持久兴趣。

误区二:时间一到,就把孩子拉过来看书,不管他是不是正在专注地玩玩具,或者是一个电视节目。阅读是每天的必须完成的功课。

点拨:粗暴地打断孩子的情趣点,再把阅读当作一项任务强压给孩子,势必会造成孩子对阅读的厌恶和反感,而导致反作用。

误区三:给孩子念完故事后,总是叫他复述这一页讲了什么,最好是能把整篇故事都背出来。每天给孩子反复念一首唐诗,直到他能自己背出来为止。

点拨:很多家长总是太功利,过分强调孩子的“输出”,却不重视自己的“输入”。其实,只有足够多的“输入”,才会有让人惊喜的“输出”。就好比写文章,要是没有充足的文学养料,哪能随心所欲地遣词造句呢?

误区三:亲子阅读就是认字。

点拨:专家认为,家长在进行亲子阅读时,千万不要过早逼着孩子学字。0-3岁的孩子,肯定还是从图画中理解故事更多。文字在他眼里也不过是一个个图形,如果是机械地记忆,认识再多字的孩子也不过是台“识字机器”,只认得一个个单独的字,却不理解文字的真正含义和用法。

如今,中国的成年读物也越来越讲求“读图”,这正是在幼年时图画阅读严重缺失所造成的。因此对于0-3岁的孩子,应给予他们足够多的图画阅读,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应逐步由图向文字过渡,到了成年以后就该完全以文字阅读为主了。

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反对孩子在自发需求下识字。特别是对于处在语言期的3-6岁的孩子,也不必扼杀他们主动学字的欲望。当孩子觉得只有认识封面上的字才能挑到自己喜欢的书、只有认识包装盒上的字

才能买到自己喜欢的食品时,家长便应该趁机引导他们学字。

B:为什么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读书?

一个妈妈,或者一个爸爸带着孩子一起看书,这种在阅读过程中一对一的模式,最能培养孩子集中的注意力。而孩子又是最喜欢模仿家长行为的,家长参与的活动都会让孩子的兴趣大大增加。而且,在家长参与阅读的情况下,孩子不仅仅能得到阅读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家长和孩子在阅读中建立的情感交流,是孩子成长中最需要的营养成分。任何人也代替不了家长所能给与孩子的这种爱,而正是这种爱让孩子在人生的最初,感受到了阅读带来的幸福,并让他一生爱书。

在中国,给孩子讲故事的常常是女性,但是父亲这个教育者的角色,在早期阅读中绝对是举足轻重的,因为性别的不同会让家长选择的读物也有很大不同,比如,母亲往往会喜欢读那些细腻动人的故事,而父亲会更偏向于选择那些幽默的、有知识的或是有思想内涵的故事。即便是选择同一本读物,父亲和孩子共读的方式也和母亲很不相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得到多种类型的阅读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C:孩子的阅读时间多长为宜?

在孩子早期阅读的时间问题上,要更好地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习惯,应注意以下两点:

1、每天晚上安排半小时左右,周末安排1小时的阅读较为合适。当然这不是死板规定,具体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而定。如果刚开始孩子静不下来,阅读时间为一二十分钟也行,慢慢来。如果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强,时间可以长一些。千万要注意的是,当孩子不想读而家长又引导不了的时候,不能勉强一定要读完一篇故事或阅读多少时间,否则会扼杀小孩子的阅读兴趣,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逃避行为和厌恶情绪。

2、每天阅读时间段安排要相对固定,比如每天晚上8:00-8:30,家长就给孩子读故事。一两个月后,每到这个时间段孩子就会主动要家长读书给他听,从而形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切忌阅读时间不固定,就是今天陪着读,明天一忙就不给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很难获得教育成效和形成习惯的。“不怕慢,只怕停”,只要每天坚持,时日一久,孩子的知识量和求知欲就会大幅提高。

D:如何让孩子从喜欢翻书到看书?

孩子喜欢看书,会让家长很开心。但是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好像不是很热衷听故事,而只是不断地翻书。你还没开始讲故事,他就已经翻过去了,这时,该怎么办呢?该如何让孩子从喜欢翻书到喜欢看书呢?

其实,孩子喜欢翻书,说明他已经对书产生了兴趣。孩子在阅读时,不只是靠视觉,也会靠听觉和触觉。此时,家长可以这样做:

1、用语言提示吸引孩子的注意。家长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来吸引孩子对书中内容的关心和想听故事的渴望。例如,家长可以说“咦,这是一只小白兔呀?宝宝,我们来看看下一页是什么呢?”

2、用角色扮演来让孩子认同故事中的角色。比如家长可以说:“宝宝是强壮的老虎哥哥,不可以欺负小的老鼠弟弟哦!要跟朋友们团结友爱,朋友们才会喜欢你哦。”

3、巧设问题,让宝宝来猜一猜故事情节。在阅读指导中,让孩子仔细观察画面,再让他猜下一个情节,猜猜书中角色的话语等。”

E:为什么电视和网络无法替代读书?

孩子需要一个信息能受到控制的环境,这样他才能专心致志地去学习一些重要的观念。网络上提供的无止境且难以抗拒的链接,会让孩子迷茫地陷入一个信息的海洋;电视每秒钟24格不停跳动的画面,几乎不会让孩子留下观察和思考的时间,而且由于广告的缘故,电视节目总是被分割成一小段一小段,造成孩子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最重要的是,网络和电视,都会让孩子减少和身边的亲人朋友交流的时间,并渐渐由于缺少这些情感交流,而对身边的事情漠不关心。

日本早期教育工作者曾经做过相关研究,发现过早就被家长往电视机前一放的孩子,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往往会延缓。因为在电视面前,孩子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位置,电脑有些声称“人机互动”的学习软件大多是程式化的“你做得好极了!”,而只有家长才能够做到每次朗读的声调速度会根据孩子的需求而变化,才能够及时注意到孩子的眼神、表情,及时地回答他们的问题,而他们的进一步反应也能让家长及时了解他们的理解、情感。

F: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1、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

在孩子学习阅读的初期,家长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

2、不宜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通常,

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

3、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因此,家长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

4、亲子共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专家们认为,在家里,家长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

G:如何指导孩子有效的课外阅读

第一,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自己首先起个表率作用,也要读书。若自己从不读书,强求孩子爱读书是难以说服、打动孩子的。还有,如果一个家庭每到中午、晚上都是电视的声音,那么怎能培养出爱好读书的孩子呢?列宁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起父母对自己儿时的教育时,他曾写道:我的家里有一个“肃静时刻”,到这时候大家同时工作或阅读,大人和孩子都一样,要打破这一安静时刻是不允许的。他说:“我不能不想起童年时代我们家每到晚上的情景,到处都是一派工作的气氛。父亲在自己的书房里办公,哥哥姐姐在看书或做作业,母亲坐在一张大桌子旁边做针线,我们两个小一点的坐在母亲边上看着小人书。”这样的“肃静时刻”不仅使孩子们养成了自觉遵守纪律、自我控制的习惯,还使他们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要以为你们同孩子谈话,命令他的时候才进行教育。”其实,我认为那种潜移默化地影响才更深刻,更加根深蒂固。所以,一个家庭的良好读书氛围对孩子十分重要,远大于我们的说教。第二,帮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坚持每晚读书的习惯。这一来要求要求孩子放学能够及时完成作业,每晚都能有15——30分钟时间静静地读课外书,养成每晚读书的习惯。

2、养成开口诵读的习惯(更适合低年级的孩子们)。“诵读”是几千年前流传下来的,是很有效的传统语文学习的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无论是对积累、理解和表达都很重要。“诵读”本身也是语言实践,每天用15分钟、半小时读读精彩的文章或片断,能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感知和领悟能力。在诵读基础上熟记背诵一些经典的语言材料,更是受益终身。

3、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帮助孩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读书时可在读物上圈点、勾划、批注,读书后可摘抄好词佳句,可记录读书卡片,可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把从读物中吸收的营养,通过落实在纸面上而加以强化。

第三,为孩子推荐优秀的童书。即使优秀的读物,也不是适合所有的孩子阅读。这就需要我们来帮助

孩子选择。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读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书的外部形式很感兴趣,可选图文并茂、装帧新颖的童话、民间故事、儿童诗和儿童报刊等。现在,我想向大家推荐一些优秀的适合我们孩子阅读的图书:《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中国神话故事》《成语故事》《动物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当名人小的时候》《丁丁历险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舒克和贝塔》《木偶奇遇记》《小猪稀里呼噜》《爱心树》《淘气包马小跳》《绿野仙踪》……

这些书中的故事要么短小有趣,要么想象奇特,要么情节曲折,要么充满知识性,它们为孩子打开了一扇扇未知、智慧的窗户,相信当孩子沉浸在里面的时候会获得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和快乐的。

第四,让孩子能坚持来读课外书籍。如果孩子能养成持久的阅读习惯,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这就更需要家长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指导中,通过一定的“强制”,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建议如下: 一定内容。要读的书一经选定,就一定要读完,不可半途而废,要养成一本一本地读的习惯。

二定时间。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切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不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要定量。根据孩子的阅读能力,制定读书计划。根据某本书的具体情况规定孩子每天读的页数。

下面,请您回答自己几个问题,如果您的答案为“是”,那您一定是一位称职的好家长:

1、您是否有时为孩子念故事书?

2、您是否曾邀请孩子把他读的书读给你听?

3、您是否和孩子讨论过他所读课外书的内容?

4、您的家庭是否有相对固定的阅读时间?

相信大家在听了以上问题后,更加明白指导孩子课外阅读的做法。

愿我们的孩子能够在生命的早期就能养成阅读的习惯,把阅读视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上一篇:关于土木工程的实习报告下一篇:七年级期末作文:母爱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