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学细节 成就教学完美

2024-10-17

关注教学细节 成就教学完美(12篇)

1.关注教学细节 成就教学完美 篇一

《让 细 节 点 亮 全 篇》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作文讲评,让学生学会以细节刻画突出中心的习作方法。

2、培养学生按习作要求行文、评改的习惯。

学习重点:让学生学会以细节刻画突出文章中心的习作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从初学写作到现在,同学们练过了很多记叙文,可是记叙文要写出真情实感,写得生动形象并非易事。同样是记叙文,为什么有的枯燥乏味、死气沉沉,有的妙笔生花、尽得风流呢?下面请同学们来看两段文字,你来做个小小鉴赏家,鉴赏一下哪一段文字写得好?为什么?(投灯片2)

(甲)„„(我忘记和妈妈说今晚会晚些回家了),我飞快地向家奔去„„我突然看见妈妈正站在楼上的窗口看我,好像很着急地样子。我被妈妈感动了,不禁加快脚步。

(乙)„„(我忘记和妈妈说今晚会晚些回家了),我飞快地向家奔去„„我透过树枝与树枝间的缝隙向家里的窗口望去,啊,一个人影!那是妈妈!妈妈伸长了脖子,向我回家的路上眺望着,随即又向我平时不常走的小巷子张望了几眼。我不禁心头一热,加快了脚步„„

(乙文好。因为乙文的细节描写很生动。)

有多少同学同意乙文好,而且理由和他一样。

师:“英雄所见略同。我觉得乙文的文字具有表现力,特别是对妈妈焦急等待时动作神态的细节刻画,给我们来了个情境再现,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于细微处见精神”,由此可见细节的重要性。如果能恰当安排好细节描写,就可以让自己的作文增光添彩。今天我们上一堂作文讲评课,我教给大家一种写作技巧— 让 细 节 点 亮 全 篇(板书)

二、佳作欣赏(投灯片3)(6分钟)

这次我们要讲评的习作题目是《牵挂》,针对这篇习作我们在上周指导课上我们创设了一个情境,拟定了二个训练重点,谁还记得?(投灯4)

设想一个情节,下班时间到了,可父母却没回家,由此写一个片段练习,达出自己焦急惦记的心情。1.写清等待的经过表达真情实感。

2.必须通过细节描写表达人物焦急心情。

很好!老师也正是依据这两个训练重点批改作文的。本次46篇习作质量较高的有15篇,有这样的三点尤其突出(投灯片4)

大家想知道我们本次作文的“未来作家”都有谁吗?(投影片5)请这11位同学站起来,你们的作文写得很成功,大家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

现在我想隆重推出本次习作的闪亮明星,猜猜他是谁吗?有请崔升煜同学。请你把你的文章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有人想采访他吗?

1、当你面对这个文题时,你是怎样想的?

2、文章中你最满意的是什么?

3、你觉得还不满意的是什么?

大家觉得崔升煜的文章最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情)

三、文海拾贝(投灯片6)(3分钟)

其实我们很多人的文章中都有精彩之笔,快拿出你的习作,看看你的进步吧。

谁来把你文章中老师画浪线的精彩片断展示给大家?你们想听谁的?(找两人)

师:谁来点评一下?

师:其实同学们刚才展示的精彩片断就是我们常说的细节描写,“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片叶芽能辉映出春天的生机。”这一滴水、一片叶芽就是细节。正是有了这些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才会有扣人心弦的文章。

三、出谋划策(投灯片7)(5分钟)

我们欣赏了几位同学的作品及片段,写的比较精彩,可是也有一些同学没有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文章空洞无物,缺少感染力。这是我们一位同学的作文片断:(投灯片7)那天是我的生日,我一回到家就飞速写完了作业。6点了,按照平常的惯例,爸妈早就应该回来了,更何况今天是我的生日!可能是去超市给我买东西了吧?想到这儿,我便打开电视看了起来。6点25分了,他们还没回来,我焦急地等着„„此时电话铃声响起,我拿起了话筒,原来是李洋问我题,真扫兴,我挂上了电话。

他只是说我焦急的等着,可他到底急成什么样,你感觉到了吗?大家群策群力,帮他补出人物焦急等待的神情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各组四人合作完成。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成果?

看老师帮他修改后的片段,细读黄字,(投灯片8)改文:那天是我的生日,我一回到家就飞速写完了作业。6点了,按照平常的惯例,爸妈早就应该回来了,更何况今天是我的生日!可能是去超市给我买东西了吧?想到这儿,我便打开电视看了起来。6点25分了,他们还没回来,我站了起来,不停地踱步,一会上阳台上望望,一会又胡思乱想„„难道他们出事了!想到这,我浑身冒冷汗,身体瑟瑟发抖,可转念又想:一定是他们想给我一个惊喜„„“铃——铃——铃——”电话铃声刚响我就冲过去拿起了话筒,“爸?妈?”“什么爸妈,补充题第二题怎么做?”我一听又泄气了,李洋这家伙就会扫我的兴。“我不知道,少打电话。”“砰”地一声,我挂上了电话。

提问:谁能说说改后好在哪里?

改后的短文,我们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中体会到他内心的焦急、不安的心情。

真是众人献策文章妙啊!这样一改,文章就有了一抹亮色。

四、教师读下水文(4分钟)

这次作文我班还有一部分同学的文章就像刚才展示的片段那样,没有把焦急、牵挂父母的那种心情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而且写作思路不够开阔,情节雷同。

老师从另外一个角度写了一篇同题文章,大家有兴趣听吗?(读文)

思考:老师的文章牵挂的心情是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呢?

焦急眺望的眼神,鼻梁上的眼镜几次三番的滑下来,心跳加快,眼睛出现错觉,害怕车声„„就是通过这些细微的描写把怎样焦急,怎样惦记的心情体现出来了。

六、明确什么是细节描写(2分钟)

到底什么是细节描写呢?请同学们结合自己以往语文课的认识以及自己读到的作品当中类似的例子,来谈一谈什么是细节描写。你可以举细节描写的实例,也可以谈自己的理解。

刚才同学们谈得都很好,我将几位同学发言的内容概括一下,(投影片10)不要被概念吓倒。

七、揣摩细节描写的妙处(6分钟)

我们来欣赏几段文字,揣摩细节描写的妙处。

示例一:猜猜她是谁?(片8)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提问:猜猜她是谁?这段抓住了人物什么做细节描写的?这段对王熙凤外貌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示例二:如课文《小嘎(gǎ)子与胖墩(dūn)比赛摔跤》中的一段细节描写:(片9)

小嘎子和胖墩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鹞(qiān)架似地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抖擞精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地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个人走马灯似地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任你怎么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勾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这段文字抓住什么作细节描写?从这段细节描写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嘎子形象?(好胜,不服输)

示例三: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里面还有折纹,还有皱纹,还有螺旋纹,就像你往池塘里抛了一块砖那个样子;当他向那张钞票瞟了一眼的时候,这个笑容就马上牢牢地凝结起来了,变得毫无光彩,恰象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谁的笑容陷入这样的窘况。《金钱的魔力》(片10)

这段文字抓住什么作细节描写?从这段细节描写中,我们了解了托德是怎样一个人?

“笑容是遍布满脸的”,托德的见钱眼开,表现出了托德对金钱的贪婪。而当他向钞票瞟了一眼,发现是百万英镑时,他的“笑容就马上牢牢地凝结起来了”,“变得毫无光彩”。作者对这一“凝结”的笑容作了细致的刻画,反映了托德此时的窘迫、难堪。作者就这样通过神态的生动的描写,活脱脱地刻画出了托德势利小人的形象。

示例四:上课了,我连头都不敢抬了,一直在背课文。(万一老师抽查到我,看我背得结结巴巴,会不会批评我呢?要是老师抽查到我会背的小节就好了,就怕老师抽查我不会背的段落,那我就惨了!)可等了半天老师还是没有抽到我。一会儿,抽到我这组了,我的同桌被老师抽到了。他背得不熟,老师说下午还要抽查他。我心想:下一个肯定轮到我了,我会不会背得和他一样糟呢„„可是直到下课,老师也没有抽查我。(今天我真幸运,要是老师明天接着抽查的话,我回家一定要好好地背,那样就不会结结巴巴了,也不用挨老师批评了。)(片11)

这段文字抓住什么作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

评析:通过心理的细节描写表现出没有背熟课文怕老师抽查到自己那种忐忑不安的心理。

通过对以上这些细节描写片断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记叙文中细节描写的魔力就在于: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着如临其境。

那么在写人类的记叙文中进行细节描写时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的分析来谈一谈。(请一位同学回答,看情况请另一位同学补充。)(板书)

1、突出特点的外貌细节描写。

2、具体可感的动作行为的细节描写。

3、栩栩如生的神态细节描写。

4、细致入微心理的细节描写

八、实战演练(5分钟)

什么是细节描写?我们该怎样进行细节描写?刚才同学们已经探讨了很多。下面我们来热热身做一些口头练习。

列举范例(多媒体展示16)

例句:1.有个小银元落在地上。

2.有个小银元,从桌上滚下来,落在地上丁丁当当地跳着。

问题:1.你认为哪一个句子好?为什么?

2.第2句比第1句增补了哪些内容?

其实我们平时做的的扩句练习就是是语言表达更具体,更生动,更细腻。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运用到作文的句段篇中。现在急诊室来了一个患者,谁来做医生,为他们诊治一下?先诊断她得了什么病,再开个处方吧。

牛刀小试:急诊室:请你诊断并医治 患者甲:我的同学吴宇他很瘦。

诊断:过于概括,不具体不形象。

医治:将“他很瘦”运用肖像的细节描写等方法,使之生动充实。

大家调动你的积累,搜索大脑中储存的形容瘦的最形象的语句。

医术还不错,不过还没到妙手回春的地步。且看神医刘老师的功力。

豆芽男

他很瘦。有人形容谁瘦常常说“他瘦得像豆芽菜”,但是他即使是豆芽也是那种脱水两三天之后的蔫豆芽。他很瘦。笔挺的西装到了他的身上往往就变成了风衣,只能向下垂。他受的叫人担心,以至于关心他的人总是劝他——风大的时候尽量不要出门,即使必须出门也要离树远一点,离水远一点。他瘦得是那样的彻底。假如医学院的学生要学习人体骨骼的位置,看看他就一目了然了,视觉效果绝对不亚于医学标本。

谁来读?老师用红字的地方都是生动形象描绘他如何瘦的,这样文章才有感染力。

九、现在大家明白什么是细节描写了吗?体会到他的妙处了吗?运用到写作中去修改你的作文,使之更加生动形象。请同学们抓紧时间。

(展示学生作业,请3-4位同学发言。)

生动的语言,传神的细节,经过一番修改,同学的习作面目一新。这就是细节描写的功劳。

十、结束语

细节是美的源泉,让一木一石放射光彩;细节是生活的放大镜,透过一叶一枝见世界本色。当我们有了“细节成就完美”的意识,当我们学会捕捉细节、运用细节时,我们的文章就会散发出熠熠光彩!

十一、作业:【能力迁移训练】感悟细节(片21)

他看着重拾进篮子的梨,对我充满了感激。

这个句子叙述简明,但不具体,要使它具体形象,需要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这个人”是个什么身份、年龄的人?

(2)“这样一个人”得到帮助时会有什么反应?

(3)“这个人”表示感激时是什么模样的?

(4)“这样的人”一般以什么方式表达感激?

(5)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会怎样面对别人的感激之情?

讨论交流,小组合作把上述句子扩写成250~300字的片段,要求描写具体形象、生动感

2.关注教学细节 成就教学完美 篇二

一、精心预设教学细节, 预约课堂教学精彩

古人说:“预则立, 不预则废。”教学预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 精彩的细节是成功教学的点睛之笔。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即性所得, 实质上是匠心独运, 它的背后是一种思想, 是一种理念。教师只有对教材、对学生、对课堂教学有深刻的理解与把握, 并经过用心思考, 才能精心创设出充满魅力的教学细节, 只有“未雨绸缪”, 才能预约精彩。我认为, 在精心创设教学细节时, 要特别注重以下几方面的细节预设。

1. 创设教学情境时要精心预设教学细节。

在预设教学细节时, 我们可以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使这些教学情境有时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时可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有时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有时可以使学生更好更快地达到教学所预设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低段解决问题时, 有一道这样的题目:桌子上有一些苹果, 拿走5个, 还剩6个, 桌子上原来有多少个苹果?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心理特点、理解能力有限, 往往会被“拿走、还剩”所迷惑, 误用减法。这时老师出示一个盒子, 从盒子里拿走5个苹果, 告诉学生盒子里还剩6个苹果, 求盒子里原来有多少个苹果?只见学生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这里通过创设活生生的情境, 使学生看到“拿走5个”也是原来盒子里的苹果, 进而明白了求原来的苹果个数, 就是求“拿走个数加上还剩个数”, 使实际问题转化成易于解决的数学问题, 数量关系明朗化了。这个教学情境的创设, 使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被这个教学情境所吸引, 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解这类题的思考方法。

又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 老师读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 学生写算式, 然后老师再写一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 让学生读算式。这使学生感觉到, 当相同加数相加, 加数较多时, 读写都不方便, 产生想改变这一状态的心向。此时老师提出:像4+4+4这样3个4相加的算式, 可以采用一种简便的方法, 在3和4之间用一个符号连起来, 请同学们猜一猜用什么符号呢?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加号”。马上有学生反驳:“不对, 3+4等于7。”有一个学生说:“我想是+, 因为3与4不能加, 但又与加有关, 所以是+。”有的说是“×”, 书里看到过。这样的情境无疑让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的情境尊重了学生多样化思维的需要, 这样的情境成了学生猜想创新的土壤。

2. 引导学生探究活动时要精心预设教学细节。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 因此教师首先要明确探究活动的目标, 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 教师对活动对象的参与情况, 对活动环节和活动时间的调控等都要进行协调, 这些都需要在课前进行精心的预设, 才能在具体的探索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设计《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时, 要确定好学生探究的目标:通过操作、比较等探究活动中, 发现并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简单推理能力。接下来在教学探索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时, 都要围绕着探究目标来组织探究活动。出示探究的问题:猜一猜, 不管拿出几根小棒摆正方形, 摆到最后, 可能会余下几根小棒?学生听后就会迫不及待地拿出手中的小棒学具摆正方形, 把摆的结果填在表格里, 并列出除法算式, 然后讨论交流。不管拿了几根小棒, 最后的余数可能是几?有没有余数是4的?有没有余数比4大的?为什么?通过摆的方法, 学生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可这样找到, 对学生来说思维的含量太低了。这是课前预设的一种局面, 不过预设并没有就此结束, 而是适时让学生做深层次的思考, 问学生:如果我们摆的是5边形, 那么余数可能是几呢?为什么?如果摆的是6边形, 那么余数又可能是几?为什么?结合图和算式, 学生很快就明白摆5边形的余数可能是1、2、3、4, 摆6边形的余数可能是1、2、3、4、5。在此基础上又启发思考:根据摆图形的结果, 请同学们想一想, 余数和除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讨论发现:不管摆几边形, 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这样的探究活动, 学生不但理解了“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而且发展了学生的简单推理能力, 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动手操作时要精心预设教学细节。

精心预设操作细节时要注意最佳时机, 当学生想知而不知, 似懂而非懂时, 用学具摆一摆, 就会起到化难为易的效果;还要注意控制使用的次数, 活动的时间, 并不是搞得越多越好;更要注意当学生的感性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在丰富表象的基础上进行思考、表达, 并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适时抽象概念, 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比如在教学《9加几》时, 从操作入手, 经历操作——感悟算理——发现算法的过程。以9+4=?为例, 让学生动手摆小棒, 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细节可以这样进行: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拿一拿, 把自己操作的过程和同桌交流, 再汇报计算方法, 一种是看大数, 分小数, 说出9根小棒要和几根小棒凑成10根小棒?这一根小棒从哪里来?怎样摆?最后的结果是多少?另一种是看小数, 分大数, 说出4根小棒要和几根小棒凑成10根小棒?这6根小棒从哪里来?怎样摆?最后的结果是多少?在汇报时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思维的过程, 然后找相同的地方, 得出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是凑十法, 再进行两种方法的最优化, 使看大数, 分小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操作和思考比较后牢记在学生的心中。这一教学细节, 学生不仅对“凑十法”的算理、算法理解更加深刻, 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初步学会了探究, 学会了学习。

4.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时要精心预设教学细节。

在精心预设小组合作的教学细节时, 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的性质和学生的学习特点, 灵活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还要以平等的身份, 适时地参与小组的讨论, 并随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教师要做到充分注重合作学习的细节, 精彩的细节不但能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 还能促进学生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

例如在教学《分数除以整数》的小组合作时, 在归纳法则的教学细节上可以这样处理: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思考, 然后进行小组合作。将其中的一个小组合作直接放到讲台上, 让这组学生在讲台上进行小组合作, 每人都说出自己的观点, 组内成员进行讨论, 再将本组的观点写到黑板上, 另外的小组把本组的观点写在本子上;接着针对黑板上的观点大家进行交流互补, 直到归纳出完整的计算法则。这个教学细节的处理过程, 学生不但能充分地展示和交流自己的见解和意见, 而且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二、灵动落实每一个细节, 绽放课堂教学精彩

数学课堂教学是群体交互合作与经验共享的过程, 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碰撞的过程, 在教与学、师与生、生与生的良性互动中, 教师要敏锐的去发现、去捕捉有价值的教学细节, 并抓住适当的教学时机, 对学生进行教学, 只有智慧地处理好每堂课中的一个个细节, 才能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 才能使课堂教学绽放精彩。

1. 关注师生对话的细节, 追求精彩的互动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的对话不只是通过语言进行交流或讨论, 而是在平等对话的情境中进行心灵沟通。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通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凭借自己所拥有的专业知识, 以及社会阅历, 直接影响和感染着学生, 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 是师生双方共享的互动课堂。

例如在课堂上, 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学生没有经过认真思考, 就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 可是说了很多, 却还没有说到点子上, 这时老师该怎么处理呢?如果教师简单地说:“你说错了。”或者批评这个学生上课不专心听, 这样的处理方法, 不但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而且还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这是一个能注意自己语言及评价细节的教师, 就可能这样说:“你真是一个勇敢的孩子, 能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谁能更清楚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呢?”面对这个细节, 老师不同的语气, 不同的评价方式, 结果肯定会截然不同。可见, 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 虽然很小, 可如果处理到位, 我们的课堂就会是一节精彩的互动课堂。

又如当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后, 教师可以这样问话:“谁愿意把你的想法条理清楚地说给大家听呢?”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时, 教师可以这样说:“这位同学经过认真思考, 已经找到了一个不同之处, 很好。大家再想一想, 还有没有其他的不同之处?”这样的点评对这个学生来说是一种褒扬, 这样的点评也能激励其他的学生认真思考, 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 再加上老师信任的目光和温馨的微笑, 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长此以往, 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会越来越好, 才能真正焕发学生生命的活力。

2. 用心捕捉精彩细节, 绽放课堂教学精彩。

学生在课堂上会有怎样的表现, 教师在课前是无法完全预设的。教师虽然在备课时经过精心设计,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 还是会出现某些无法预料的突发情况, 这时就需要教师有一双会随时捕捉学生精彩瞬间的慧眼, 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调控教学, 机智地改变原来的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 自然地将意外变为动态生成, 使课堂在不断的生成中绽放美丽, 充满生命的活力, 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1]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亮点”。我们的孩子总是充满活力,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珍视每一颗童心, 用心去发现, 去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有时孩子的一个动作或一句回答的话, 却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 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精彩。

比如在教学《等量代换》时,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发现有一个学生用手压住砝码进行计算, 就让这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 其他同学仔细看, 看后问学生:这位同学在板演的时候, 做了一个小动作, 谁看到了?学生回答:他用手压住砝码, 数一数, 再进行计算。老师再问:你知道压住砝码数一数是什么意思?……学生一个压的动作, 老师马上就注意到了, 并使学生明白了一个砝码代换4个苹果, 4个砝码代换4份4个苹果, 4×4=16 (个) ,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 学生运用压一压数一数的方法顺利地进行等量代换, 列出算式, 并说出计算的想法, 这种几个几的计算方法在这节课中能够很自然很清晰地被揭示出来, 说明这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把学生真正看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 敏锐地捕捉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小细节, 充分地尊重学生的每一个动作和每一个想法, 因此, 我们要向这位教师学习, 力求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实现真正平等、宽松、和谐的数学新课堂。

[2]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的“误点”。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能有偏差, 或者在回答问题时不够全面, 甚至有时会造成比较尴尬的局面。这时候, 如果教师关注这些细节, 进行巧妙地挖掘, 并适时加以点拨和引导, 这种错误就会成为课堂生成中难求的教学资源。

比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 教师问学生:你能找出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大3的所有两位数吗?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后汇报, 有一位学生这样回答:96, 63, 52, 30。教师问:谁有补充?谁能有规律的把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大3的所有两位数说出来?再请大家一起有规律的说一遍后又问:刚才这位同学为什么会找漏?怎样才能找出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大3的所有两位数?小组同学经过交流讨论后得出:想问题的时候, 要进行全面有序地思考, 可以从小到大, 也可以从大到小, 才能不遗漏地找出来。面对学生不全面的回答细节, 教师没有简单的放过, 而是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寻因、纠错的台阶, 不仅补出了遗漏的两位数, 而且教给了学生全面思考的方法, 使学生的认识更深了一步。教师对这个细节的处理非常到位, 真正满足了学生作为“发现者”和“探索者”的心理需要, 关注了学生的发展, 体现了教学的人文性, 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灵动的课堂。

3.关注教学细节 成就完美课堂 篇三

案例一:我们表扬他!

如一位教师教学“5+67”时,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说出了很多计算方法,教师脸上闪耀着兴奋和自豪。这时候,又有一个学生举手,教师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让他站起来回答。这位学生说:“老师,黑板上是5+67=72,你写成了73了。”教师脸上顿时暗了下来,“哦”了一声,转过身把黑板上的题目改了。可能因为是公开课,这位教师忽然又想起了什么,说:“××同学虽然平时上课不太积极,但是今天却很细心,我们表扬他。”学生听了教师的口令,机械地拍手。响起了几声软绵绵的掌声。××学生看到教师那难堪的表情和同学们蔑视的目光,脸上也不知是什么表情就坐下了。

思考:这位教师已经认识到激励性评价的重要性,但只是把它作为自己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点缀,而不是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在表扬的同时有一种“高高在上”的评判味:“你平常学习不认真,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听课,你偏偏要来出‘风头,真是‘死脑筋。”学生听后的感想如何呢?这种表扬是不是一种“扼杀”呢?如果换一种评价:“××同学发现了一个大家不太注意的细节,真不简单!”或者说:“××,你敢于指出老师的错误,真是谢谢你!”这样评价效果不是更好吗?因此,给学生以激励性的评价,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或者是在需要时才做的一种装饰,它需要渗透在教师的教育思想中,落实在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

案例二:你真的会吗?

如学习“年、月、日”的知识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小红今年9岁,过了9个生日,可是小红的爸爸也才过了9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这时,立即有学生举手说道:“老师,我知道了,小红的爸爸是2月29日过生日的,逢4年才过一个生日呢。”另一个学生立即说:“这道题不对,我们都是按阴历过生日,应该每年都能过生日。”教师听到这儿,有一些不高兴,立即叫这两个学生坐下来了,并说:“你们知道的是一点浅显的知识,等我们马上学习了年、月、日的知识后,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

思考:教师的表现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们教师已经习惯于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去面对毫无准备的学生,习惯于居高临下地将学生的思维牵引进预设的轨道,而当学生说出“我会了”“我知道了”,打破了教师建立在学生“零认知”基础上精心预设的方案,教师就无法面对了。要将课堂实施下去,只有牺牲学生的灵性,将学生往“原路”上拉,所采用的方法就是仍然要求学生照预定的教案走。“教为学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些理念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在教师的思考深处并未得到真正认可。因此,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必须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设计教案必须时时思考:有没有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有没有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空间和时间?教师课堂上要随时提醒自己:是否给了学生活动的空间?是否给了学生个性张扬的机会?

案例三:你学会了什么知识啊?

如教学“统计”一课,在练习巩固之后,教师提问:“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一时间,学生的回答各种各样、丰富多彩。有的说:“我知道了班上最喜欢吃什么水果的同学最多。”有的说:“我学会了贴水果、贴图形。”还有的说:“我学会了把这些东西整齐地排起来。”……听了这些回答,教师没有给予任何评价,用意显然是通过提问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可是学生却没有明白,没有猜到教师手中的“底牌”。于是,教师有意提问:“那么,你学会了什么知识?”“学会了贴的知识。”“学会了排的知识。”无奈之下,教师指了指黑板上的课题说:“今天主要学习的是什么呢?”学生很聪明,立即说道:“我们学会了统计的知识!”教师接着说:“对!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知识,统计的时候要先分一分、排一排、再数一数。”

4.小事成就大事 细节成就完美 篇四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的问题”。[1] 这是我从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感受最深的两句话。在书中他没有罗列一大堆晦涩难懂的道理,而是举了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或正面或反面的例子,讲明了细节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细节决定成败 》粗一看这题目,似乎觉得有点小题大做了,可是仔细一读这本书,却是深有感触,作者在书中,不断强调,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揭示了细中见精,小中见大,寓伟大于平凡的真理.书中“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 细节决定成败.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这段话指出了我们工作中的通病.再高的山都是由细土堆积而成,再大的河海也是由细流汇聚而成,再大的事都必须从小事做起,先做好每一件小事,大事才能顺利完成.一个细节的忽略往往可以铸成人生大错,可以造成事业颠峰之危,而一个细节的讲究,可以让企业咸鱼翻身,可以在谈判中力挽狂澜于既倒.

5.细节成就完美 篇五

纪王场中学:李伟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狂热的热爱着自己的职业。从教以来,我时刻提醒自己:我在从事一项光辉的事业,在追求一种幸福。我并不把自己的职业理解为谋生的手段,我工作并快乐着!受此情绪感染,我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身上。全面了解学生、探究新课标、不断进行各种教学方法的尝试。班级学生的学习气氛也很浓厚。可是,每次测试学生的成绩总不能让自己十分满意,学生总会有一些小毛病:字迹潦草、读题不仔细、答题格式不够规范等。尽管三番五次的做要求,可效果总是不甚显著。我很着急!

后来遇到一件事情。让我对此有所感悟!

一次,我接手了一班七年级的数学课,为了尽快熟悉学生,在开始的几节课我都会在上课前点名。班级有一位学生叫冯芒芒,第一次点名时,点名册错写成孙芒芒。点名后他找我更正,我答应后并没有及时在点名册上更正过来,后来事多竟然把此事忘了。第二次点名依然读错。课后,一次不经意坐在一同学身旁,发现其作业本上写着:孙芒芒。询问情况时他说道自己叫冯芒芒,因我两次点错其名,不知何故,所以把自己的姓名改成孙芒芒。

我当时心头一震,天哪!自己的一时疏忽竟让学生把自己的姓名也给改了。我当时立即向他道谦,但心中却久久不能释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竟如此巨大,其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的榜样,在学生心目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想起了自己的一些习惯,不禁汗颜!

我在享受上课的过程时,总把一些细节看的无关重要。板书不够仔细、语言不够清晰、解题格式不够规范!班中学生的表现不正是一个盗版的自己吗?

怎么办?

几番思索以后,我决定从改变自己做起。我重拾师范时代的微格教学法,上课前更加仔细的备课,每一个细节都慎之又慎,去寻找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组织表达自己观点的语言,板书准备更是认真推敲到每一个字。授课过程中也更加注意学生每一个细微的反应,从而及时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调整。解题过程力争做到详尽细致,做的不好的地方及时的做出更正。总之,每一个细节我都力争做到完美!

一段时间以后,我惊喜地看到了自己努力的结果:班中学生的那些小毛病逐渐不见了,回答问题思路清晰,更善于发现问题,而答题格式也愈加规范。甚至班级风气也发生了大的转变,学生待人接物也变得更有礼貌,更加宽容了。

细节,改变的不尽是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成就了他们各方面的完美!

一位同行曾经对我说:比起良医,良师的作用同样重要,良医给人以生命,良师给人以未来!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努力从每一个细节来完善自己,力争对得起良师这样一个光荣的称号!

教学叙事

利辛县纪王场中学 细节成就完美

6.细节成就完美 态度决定一切 篇六

态度决定一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首先感谢教研室陈老师给了我这次向在座各位老师学习的机会。今天坐在这里,此时我感到非常兴奋,同时又深感不安。兴奋的是有这么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自己一定能从各位老师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东西,以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安的是由于本人才疏学浅,经验缺乏,又自身努力不够,在语文教学上我需要向大家学习的地方很多,今天陈老师让我谈一下我是如何进行初三语文教学的,借此机会,在这里,我把自己肤浅的认识和做法与大家交流,所谈定有不妥之处,还望大家给予指正和理解,相信我毫无顾忌地抛出一块块粗劣不堪的砖,定会引来一块块精美无比的玉。下面我就在工作中的做法略谈愚见。

一、科学指导,明确考试内容和考点要求

初三语文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初中最紧张最繁忙的时期,那么如何搞好初三的语文教学和复习工作,如何使学生学有所获为高中的学习奠定基础,在中考考场上交一份令学生、家长、领导满意的答卷。这是摆在每一位初三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我认为要想做好,就必须认真研读河北中考考试说明和语文课程标准,只有了解考试内容和考点要求,我们才能有章可循,才能把整个试卷的结构了然于胸。才能更好的依托教材,训练学生学习方法,于是我在教学之余查阅了自2003年以后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并根据县备考会精神和河北中考考试要求。以及在备考会上陈老师科学、细致的分析。我将各类题型和考点进行了分类整理,在教学中贴近中考进行教学和复习,分类指导、分类训练。

二、培养习惯掌握方法严格要求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是对学生的书写习惯我做到了严格要求,同时我在平时教学时把板书做到工整、美观。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并结合具体事例给学生讲了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重要性,列举了古今中外许多在写字上取得的成就的名家和他们的练字经理和过程,以此进行激励。

同时在平时的考试和检查学生古诗词默写是,我近乎苛刻的给学生找错字,别字和书写潦草的字,不合格的学生一定要进行重写。

其次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上课认真听讲、不会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及时发问。

三、打好地基夯实基础稳步提高

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幢大楼,那么基础知识教学就是他的地基。如果地基不牢这幢大楼就会摇摇欲坠,所以要想让大楼既美观漂亮又坚固那么就需要把地基打牢。在基础知识这方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1、字音、字形。

中考虽然考查的是常用字音和字形,但也不绝对排除一些疑难字的读音和字形。在字音教学上我运用平时教学让学生注意掌握三个方面的内容:生活中常误读字的读音;形近字的读音;多音字的读音。字形上掌握多义字和形近字等。平时要求学生及时对读音字形含糊的,要及时查字典、资料和工具书进行纠正。、2、词语。重在词语的运用。平时的教学中我结合试题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做“换词”训练。要学生学会从语境中找词、找答案。例如2003年就考查了“卑微”、“卑下”、“卑鄙”几个词。

3、句子。重在病句和句子的表达。中考对病句的考查一向不是很大难度,而且对这个知识点的训练最易见成效。重在六种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表意不明、结构混乱、不符逻辑。句子的表达则重在进行以一定内容为范围的归纳训练,要注重平时的训练,促使语感的形成。

4、古诗词及文言文的积累和运用。

针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形式:记忆性默写、理解性默写、开放性默写等我以新课标中规定的34篇古诗词和16篇文言文为复习范围,以近几年来没考过的篇目为重点复习内容,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理解、背诵、默写的训练。并及时进行检查,让每一个学生不仅会背诵和默写,而且要做到烂熟于胸。要重点识记绝妙的比喻句、文章中的提示句、中心句、主旨句、哲理句等。在熟记诗文的同时要加以理解,注重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背诵中我采用了理解背诵法、分类归纳法、想象联想法、读写结合法等方法来让学生识记。更应该理解每首诗词和文言文,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情操,同时也丰富了学生写作的素材。

5、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

此考点考查的是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是书本学习与实践紧密的结合。他的主要考查形式以简答题和概括题为主。于是我将近几年各省市中考题中的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进行了归类和整理。让学生每周练一个,练后在考,然后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进行正确指导和查漏补缺。考查的内容多以社会热点问题和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内容进行训练。

在此考点中我也尝试着跨学科的合作,例如政治中的热点问题,也可能就成为语文中的热点。如四川地震,人类探月,南方雪灾等

四、文言文阅读

根据文言文的考点,我以课标中规定的16篇文言文为复习的范围,以近几年没考过的和传统篇目为重点复习内容。围绕考点逐篇进行复习并做到每复习一篇后考一篇争取做到人人掌握。于是我利用资料和网络中的阅读材料进行检查、复习、巩固、提高。从2003——2007年文言文阅读来看试卷考查形式多以填空体题和简答题为主。其中解释重点实词,翻译重点句子和阅读理解比较固定。我的方法是

1、强化诵读,牢固记忆。对课标和教材要求的背诵篇目,不但会背而且要能写对。在平时的教学和复习中注意对字词记忆、理解、识记词语的语境义。

2、针对人物赏析和综合性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结合内容进行迁移、拓展、联想、评价等方式来表达。同时学习文言文注重把握文章脉络,突出整体理解,就是对全文的中心线索做到胸中有数,阅读时要将词语、句子、段落与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思想倾向,时代背景联系起来综合理解。

3、对于探究性和开放性试题,我鼓励学生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创造性发挥。对论辩题要全面考虑,既要分析正面也要顾及反面。同时要考虑积极的作用又不能忽略消极影响和局限性。

如我在教学鱼我所欲也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了解考点及试题类型然后让学生背诵。检查文学常识主要包括作家、作品、生活的朝代、和作品出处。然后是实词解释和句子的翻译主要方法是死记硬背也就是机械记忆,也可以进行理解性翻译但必须做到能翻译出主要和关键词语注意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然后理解重要概念“义”“本心”让学生明白作者以鱼和熊掌设喻,从而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接着作者运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来告诉我们不要见利忘义那样会失去本心要做到舍生取义。最后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谈面对今天的社会应怎么做。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同时也对本文进行了强化训练。

五、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的阅读是当今中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考的现代文阅读文段是课外材料,没有死记硬背的成份,就更加注重于对方法与技巧的灵活运用。此考点包括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和记叙文阅读。在这部分复习教学时我把每种文体的考点和文体知识都以篇子的形式印发给学生,让学生识记和掌握。并找典型的范文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我采取的是精讲精练,对每个考点进行逐一突破,在训练中强化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形成能力做到举一反三。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应用课本的现例去拓展思维,达到以一变应万应。

例如我在进行记叙文教学时,我指导学生,首先从文章标题入手,因为标题是作者文章内容的概括,仔细阅读全文后能结合标题进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包括确定主题、把握结构、理清思路、体会情感,其次,依据问题确定答案所在区域进行局部精读,如:体会重点语句作用,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筛选信息,再次,通过局部重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对写作方法和技巧进行欣赏和评价。在现代文阅读时,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整体阅读的意识,只有学生装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他的理解才能深入、具体、全面、准确、深刻。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避免滥而多的练习。

六、作文

作文在中考试卷中可以说占据着半壁江山,换句话说作文的得失关系到你整张试卷,得分的高低,那么搞好作文教学,也就成了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所在,为此我把作文并同阅读一样作为教学重点,贯穿于教学始终。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提高虽然有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但只要找准切入点,也并非高不可攀。

课标认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语文素养的三方面内容,我认为就两个字——积累”。

腹有诗书气自华,广泛的阅读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因此积累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语文素质提高了,那么写作也就不难了,针对写作我是这样做的。广泛阅读,积累素材

1通过让学生读课外的优秀报刊,如《语文报》《散文》《读者》《特别关注》等,因为这些报刊,每一期都有优美的文章,丰富的课外知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情感教育,我引导他们去阅读从而扩大他们知识面提高其文学修养。

2抄写背诵每星期布置三篇抄写作业,分别是美文欣赏,名言警句,古诗词,既可以练字,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扩大课外积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模仿名家大家作品,自主写作。对于尖子生,我要求他们从抄写文章中自选题材写一篇同题作文,我给他面批面改,同时在抄写的基础上全面落实背诵。课内外名篇佳句全不放过。我记得语文教育家黎锦熙老师曾说过:“背诵是一种最野蛮的手段,也是一个文明的办法。”

3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在写作内容上引导学生关注科学人文,自然,社会,人生及历史,现实,未来等。

4写作要用华丽的语言,因为华丽的文字和华美的装修一样更容易吸引人眼球,它最起码体现了学生运用文字的娴熟性。在华丽语言的掩盖下尽量做到让评卷老师动情,所以我告诉学生一定要充满感情的去写,先打动自己,然后才能打动别人,二习题用短句子,避免病句和不流畅。三作文中尽量出现带感情色彩的词,让评卷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受你蛊惑,四感情强烈时可独立成段,突出情感。五,如果说开头能引人入胜,那么结尾的议论和抒情更能让打分教师所看到的一眼是最靓丽的地方。5写作最重要的是字迹清晰,书写规范整洁,所以最忌涂抹和潦草以此来迎得阅卷教师的印象。

7.关注细节 造就完美 篇七

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 还有几分钟就下课了, 我让学生自由看书学习, 学生们有的在认真, 做习题训练, 有的在小声讨论问题, 我呢, 不时地在教室里走动, 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无意中竟发现教室的一角躺着一堆纸屑, 我不禁皱起眉头, 心头涌起一阵不悦, 谁搞的恶作剧?真恨不得立刻揪出这个恶作剧者来, 召开现场“批斗会”, 狠狠地把这个破坏者训一顿。但是, 这样做妥吗?就算我兴师动众地查出来了, 结果又会怎么样呢?除了让他感到当众出丑、没面子, 成为大家嘲笑的对象外, 还能有什么呢?如果有, 或许就是一辈子记住我这个让他当众丢面子的老师, 或许他会在众人的嘲笑声后实施恶意的报复, 沿着错误的道路越走越远……诚然, 他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但是或许他只是觉得好玩, 并无他意。况且, 就其行为本身来说, 它只是属于一种过错行为, 其严重性远未达到品德不良的程度, 具有可矫正性。今天这事, 我如果启发、引导适当, 或许对全班学生都有教育作用呢!对, 就这么做!

思索了片刻之后, 我发话了:“同学们, 还有几分钟就下课了, 在这里老师想问大家一句, ‘你们爱美的环境吗?’”学生们显然被我这突如其来的发问怔住了, 纷纷停下手中的笔, 放下手中的书, 抬起头来, 笑着说:“爱呀!”“不错, 看得出大家都是爱美之人, 因为大家都衣着整齐、干净, 可是, 现在却有那么一小块地方有损我们教室美的形象。”大家顺着我的手指望过去, 顿时鸦雀无声。有一部分同学竟悄悄起身去拣了。我趁机利用思想品德课教育的特点, 对大家进行思想教育, “良好的环境要靠大家来维护, 而且今年我校要创建绿色学校, 大家是否该引起深思呢?”从那以后, 教室里的卫生明显好转了。

8.关注教学细节,成就精彩课堂 篇八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细节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大家对教学细节越来越关注。教学中,细节如深夜的流星,一闪而逝;又如暴风雨中的闪电,耀眼夺目。教学活动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的,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也有一些细节集中而鲜明地体现着教学理念,能折射出教学的理性之光、人文之光、人性之光,从某一个角度可以说,这些教学细节是透视执教者教学理念的放大镜。反之,一堂没有细节的数学课就会显得索然无味,缺乏魅力,打动不了学生。教学的魅力,其实也是细节的魅力。那么,我们该怎样打造细节呢?

一、预设细节挖掘教材,让教学更顺利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是啊,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基础的教学资源,要使数学教学更有效、更高效,就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用“对”、用“足”、用“活”、用“好”教材资源。

如:在教学《位置的相对性》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新颖而自然的课始:

说反话

师: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说反话”,学生一听做游戏,就来劲了。我说东,学生就说西;我说南,学生就说北;我说东南,学生就说西北;我说西南,学生就说东北;我说东偏北,学生说西偏南;我说西偏北,学生说东偏南……这个游戏既简单又能让学生巩固八个方向的知识,学生兴趣甚浓,注意力高度集中。一堂课下来,学生轻松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我想一堂课的成功并不只是体现在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中,应贯彻到每一个教学细节中。我注意到了这一细节,在深入了解教材内容后进行了精心、巧妙的设计,无声地将本课的教学要点融于这个活动中,既拉近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又将本课所要学的内容向学生作了交代,可谓“一举两得”。学生在游戏的冲击下很快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知识,并且落实得十分到位,能顺利地完成作业。充满魅力的教学细节,是靠教师精心创设,用心打造的。它不是表面“作秀”,不是为刻意追求“亮点”而设的“应景之作”,而是对文本、学生、环境深刻理解和把握后的自然而巧妙的“创设”。

二、捕捉细节开发资源,让课堂更精彩

长期以来,“教材”被误以为是数学教学唯一的课程资源,致使互动的、生成的、创造性的教学过程被枯竭为教师“教教材”和学生“学教材”。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课程资源观,明确指出“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学生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生命载体”。课堂教学是很难预测的,它既是知识与能力相互交叉、渗透与融合的过程,也是精神与生命共同发展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时时闪烁跳跃着一个个鲜活的细节。课堂中我们不应该也不能够忽视这样的细节,只要关注、珍视细节,那么课堂将是一个“动态”的,一个有“生命力”的课堂。

在三年级的一堂课中,上课铃刚响,孩子们齐唰唰地坐好了,突然,一个小男生怯生生地举手说:“老师,我要上厕所。”“哈哈……”底下一阵哄笑,这时我轻轻打了个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并微笑着说:“今天,我们正好要学习‘时、分的认识’,就让我们在等待这位小朋友的过程中共同来感受一下1分钟到底有多长吧。”小男生红着脸冲出教室,不一会就回来了。我摸着他的头说:“ 1分钟就解决了?可真快!那你知道1分钟,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吗?”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我报出一连串惊人的数据后,大家都愣了,“要好好珍惜时间”的念头牢牢地印在了孩子们的心里。

这一教学环节,我没有简单处理,而是以此为契机,巧妙引导,于“惯常”处拓开一片新天地,及时捕捉到了一个有价值的细节,并深入发掘细节中蕴藏的教育资源,一个“等待”,不仅化解了小男孩的尴尬处境,使他在无形中认识到上课去厕所是不应该的,还让孩子们初步感知了1分钟,知道1分钟到底有多长;一个“等待”,不仅在保护小男孩自尊的同时,深深地教育了大家要珍惜时间,珍惜生活。教学细节稍纵即逝,要靠教师去捕捉,它犹如课堂的精灵,悠忽而至,稍纵即逝,让人始料不及。这就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及时捕捉,小心把握。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敏锐地发现学生身上显露的细节,在细节上做文章,于细微处见精神。

三、紧抓细节巧用错误信息,让知识尽显魅力

对教学细节的处置,蕴含、折射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文化底蕴、教育策略和人格魅力。教学的细节可能是一句话、一个表情、一次错误,教师只有敏锐地发现这些精彩的细节,耐心扣问,静静倾听,深入挖掘,有效生成,才会走进学生心灵,走进文本教材,实现精彩生动的课堂价值!我们要面对题中的错误,不要草草处理,而是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就激起了学生对这个“错”的热烈争论,形成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引导学生表述个人见解,张扬正确观点,使细节成为牵扯学生心灵的琴弦,憾动着学生的灵魂。正是教师的临场发挥、随机应变,让我们的教学秩序得以控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原来可以如此美丽而丰富。

汪中求在《细节决定成败》中所说的:“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在数学教学中也是一样,不可忽视小小的细节。假如我们没有善于捕捉细节的一双慧眼,那么,正如袁振国教授所说的:“或许我们得到了大海里露出水面的冰山的一角,而失去的却是大海下的整座冰山的主体”。在现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环境下,就让我们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一个个脱离预设的“细节”,通过努力使它们成为可遇而不可求的教学共享资源,真正地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效率。关注教学细节,精心打造教学细节,我们的课堂才会那样充实饱满,那样激情跌宕,那样隽永俊秀。把握住了“细节”,就是留住了一份精彩,营造了一份美丽。

参考文献:

[1]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新华出版社,2004年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

[3]罗恩·克拉克,《教育的55个细节》,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

[4] 杨九俊,《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

[5] 田远进; 心中有数细处入手[N];桂林日报; 2007年

9.细节成就完美,习惯形成自然 篇九

有这样一件事:查理国王即将与敌军对战。在给国王的战马钉马掌时,铁匠发现少了一个马钉。因马夫催得急,铁匠就随便挂了一下。战争开始了,国王打头阵冲向敌群!这时马掌突然掉了,战马摔死了,军队覆没了,战役失败了,国王被俘了,国家灭亡了。事情的失败,就因为一个小小的马钉!

还有一个小笑话:师傅教徒弟理发,徒弟先把冬瓜当成头,为冬瓜削皮。削好了就把刀往冬瓜上一插。一天,他为师傅理发,理好后把刀往头上一插……这就是一个致命的坏习惯。可见习惯的重要!

联系到我们的生活实际,细节同样是不可忽视的。语文考试时,我因为忘了复习盘点里的一个词语,导致一连串的题都错了,第一次单元测验就这样失败了。数学考试时,还是按照原来的习惯,把记忆的答案写上去,结果也是错得一塌糊涂。生活中有一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一天,我独自在家。在我出门玩耍时犯了一个大错误,忘了把窗户关上。在我出去玩时,突然来了一场暴风雨,把家里破坏得一片狼藉。而我我浑然不知:密集的雨点飞进家里,给床、被子、枕头、窗帘洗了个澡。而我最喜爱的花瓶被大风吹到地上,摔了一个“粉身碎骨”。桌上的纸被弄得湿漉漉、潮乎乎的,东丢一张,西飞一张,把好好的一摞纸糟蹋得不堪入目。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忘了关窗户。

10.细节完美成就高路人的中国梦 篇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细节完美成就高路人的中国梦》

近年,有一个振奋人心的词语,深深地回响在亿万中国人民的脑海里,也成为了遍及中国社会与全球华人团体的最强音,它就是中国梦。相对于民族大的“中国梦”,分配到每个人时又都是一个小小的“中国梦”,而每个人既是拥有者又是缔造者,这个梦如何才能最完美实现,我认为“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曾有人作过这样一个比喻:细节是转动链条上的扣环,是千里钢轨上的铆钉,是太空飞船上的螺丝,是参天大树的毛枝……事实也是如此。细节虽细,却很重要,少不得,离不了,注重细节是成就大事的基础。

万事从小事做起。美国太空3号快到月球了,它却不能登上去而无奈地返回来,为什么?只是因为一节30块钱的小电池坏了,他们这个酝酿很久的航天计划被破坏了,几亿元报废了!前苏联著名宇航员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1967年8月23日单人驾驶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完成任务胜利返航时,当需要打开降落伞以减慢飞船的速度时,降落伞失灵了,飞船坠毁,最后发现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天下有大事吗?大家看哪次飞机失事是翅膀和头一齐掉下 的?都是一节油管不通,一个轮胎放不下来才失事的。做任何事情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大事。

人这一辈子其实做不了太多的事情,什么事情都想做等于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如果我们能把一件小事做到让自己满意,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能做到尽善尽美,就更了不起。

中国有句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中国扬州有一个修脚匠,你也许会认为,修脚能做成什么事情?但是,他修脚修成了人大代表,香港最著名的企业家用飞机把他接去香港修脚。

很多人并不缺乏聪明才智,缺少的就是对“精细”的执着态度,他们都想做大事,而很少有人愿意把小事做细;社会中缺少的不是雄韬伟略的战略家,而是那些精益求精的执行者;我们具体的收费工作中缺少的不是各类管理制度,而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去践行的工作人员。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高路人,更好的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从细微入手,由表及质,擦亮收费窗口

如果说高速路是一扇窗口的话,那么收费员就是构造这扇窗口的“硅元素”。谈起收费站的服务,站长深有感触地说:“司乘人员的笑脸就是对我们最高的褒奖,我们要让文明、和谐的丰富内涵在司乘人员满意的笑脸中展现出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站扎实开展了窗口服务“12345”工程,即一个真诚的微笑,给行人温馨的感觉;两句亲切的问候(您 好、请走好),让过往车辆来得舒心,走得顺心;三项快速标准(眼快、手快、处理突发事件反应快),保证道路畅通,突发事件快速处理;四条整洁条例,保持个人卫生,维护站容整洁;五个清楚要求,卡不漏刷、票不漏给、款不漏收、帐不漏报、箱不漏查。正是凭着这样无微不至的服务,12名收费员在狭窄的收费亭内和广阔的社会舞台上演绎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针对“春困”季节,驾驶员容易疲劳而引发事故的实际情况,我站积极开展了“温馨提醒,为您服务”活动,将安全行车及防止“春困”的有关常识印制成宣传材料发放给过往司机;夏天,又开展了送清凉服务活动,为广大司乘人员免费提供白开水、绿豆汤、准备防暑降温药品,给半路抛锚的汽车加油送水,为了做好延伸服务,我们为外地车辆增加了周边地区交通导向、经济信息等项服务;冬季遇雪阻全线实行交通管制,站领导动员所有在站员工,铺撒融雪剂,清除收费作业区积雪,对存在质疑的司乘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为等待的司机们送去热水驱除寒冷,消除他们的烦躁情绪。

关键之时,送出关怀;必要之际,提供帮助。**收费站秉承“情暖司乘之路”的服务宗旨,想司乘之所想,急司乘之所急,用真诚为过往司乘支起一片温暖的天空。

从点滴小事做起,换位思考,化解收费矛盾纠纷。为进一步加强服务,有效预防和化解与司机产生的矛盾 纠纷,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收费站通过开展“业务培训学习”、“文明服务自查月”、“换位思考”、“矛盾化解能手服务竞赛”等载体活动,进一步强化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主动性,努力建设和谐、畅通的行车环境,确保各项工作稳步发展。针对收费人员、执法人员经常被误解、谩骂甚至大打出手的现象,我站明确提出了工作人员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提倡对司乘人员进行“仁爱服务”,“亲情服务”,经常教育收费人员“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宁可委屈自己,不能委屈别人”。始终做到和颜悦色,礼敬如宾,耐心解释,政策攻心,化干戈为玉帛。

一次,一辆外地运货车司机行至我站,因交费与收费人员发生了争执,司机对收费员破口大骂,并将口水吐到收费员**的脸上,可是收费员**满含委屈的泪水,始终微笑地向司机做解释工作,最后司机很不情愿地交了费。好多时日后,又是这辆车行驶到收费站区后出现故障,司机心想,这下可倒霉了,正当他束手无策的时候,收费班长**等几名同志,拿着修车工具主动帮助修车。事后,这位司机十分惭愧,称我们的职工是素质过硬、心胸豁达的了不起的员工。

从细从严管理,以人为本,打造过硬队伍

**站自成立之日起,便把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作为一把手工程,紧紧围绕“做人,管人,做事,管事”这一中心议题,全面推行42字管理模式,即:健全完善制度,规 范服务;教育培训交流,提高素质;丰富文体娱乐活动,凝心聚力;节支挖潜增效,提高实力。

站领导从建章立制入手,制定了以正规化管理、星级达标考核为核心的7项规定,30多项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先后举办队列培训班4期,收费、路政等业务培训班6期,并多次组织干部职工到我处其他站区进行参观学习,有效地提高了队伍的综合素质。积极充分利用零散时间,集中进行军事化训练、组织学习、体育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从点滴做起,切实加强节支管理,通过安装节能型浇灌喷头、实施车辆燃油指标控制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能耗。正是因为建立起了一整套科学完善、内涵丰富、有序和谐的管理模式,**站才得以将“培养优秀人才,提供细致服务”这一话题诠释得淋漓尽致。

勇于创新,精益求精,树立文明形象

面对各项工作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收费站人并未沾沾自喜,服务永无止境,创新没有边界。为此,全站职工不断自我加压,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手段,积极推进赶超发展新举措。

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设立了站长信箱,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立了综合知识题库,积极培养复合型人才。深入开展了“比,查,议”活动,与优秀兄弟单位,论高低,比强弱,高点定位,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赶超目标和赶超措施,并积极探索收费星级考评与窗口服务相结合、互促进的管理模式,使全站工作人员向着更高的目标不断地迈进,我们从岗亭走向社会,广泛开展了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诚信示范活动和爱心捐助活动,帮扶贫困学生、下岗职工,爱心捐款等活动。近几年被授予**称号……………

11.小事成就大事 细节成就完美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细节;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4-094-1

一、把握分发材料的时机

在听一些年轻老师上课的时候,我们常常发现科学课堂上秩序混乱,小组活动杂乱无章,很多老师以为是上课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偏弱,其实不完全是这个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实验材料过早地出现在了实验桌上,孩子年纪尚小,抗干扰能力较差,这些形形色色的材料分散了很多孩子的注意力。有时实验已经结束,但实验材料依然摆放在学生桌前,尽管老师一再提醒学生要注意听别人的发言,但仍有很多孩子对实验材料意犹未尽,玩得不亦乐乎。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进程,依据实验需要,将实验材料采取灵活多样的、恰当的时机分批发给学生。小学生活泼好动,桌上摆放了所有所需的实验材料,学生容易分心,反而影响实验的进行。而且材料一下子出现,也失去了实验的部分吸引力。教师自备的材料尽可能放在比较隐蔽的地方,学生实验材料能不发的尽量不要发,讲清所有要求后再取。必须提前发给学生可用的信封或其他可以遮蔽实验材料的袋子包起来,避免实验前的干扰。实验结束后,再请各小组把材料放回原处。这一个个细节,一些教师认为没关系,我却认为这恰恰是造成实验课上教学秩序混乱的原因。

二、实验前指导动脑的细节

1.实验并非盲目的,要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曾经听过一节《认识液体》的公开课,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好几种液体,其中有一个环节是将各种液体同时倒在斜放的板子上,可是老师没有引导学生要注意观察液体流动的速度,孩子们手忙脚乱地完成实验后什么结论也没有得出来,看上去研究的热热闹闹,可是忙了半天一无所获。教学中可以发挥民主,可以放手但并不意味着毫无目的地放任自流。由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同一主题下学生会有很多个想要探究的小问题,此时教师要注意引导,让他们筛选出有研究价值的,利用现有材料可以研究的,绝不能天马行空,脚踩西瓜皮。

2.动手前莫忽视动脑。选好研究方向后,如果将材料立马分发,局面将一发不可收拾,问题铺天盖地,科学课堂绝不是一意孤行,所以动手前一定要明确:怎么去研究,要注意哪些问题,需要哪些材料,目前这些材料可否能满足研究要求,要观察什么。实验方案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所以千万要舍得花时间,力求面面俱到,尽善尽美。教师对于实验方案的设计要做到成竹在胸,学生能说出来的要激励,说不到的要积极引导。

三、实验中关注生成

如果说实验前注重细节的考虑是做一个成功实验的重要前提,那么在实验中注重生成则是增加实验研究深度的核心部分。我在上《测量呼吸与心跳》一课时,先指导学生数安静状态下的呼吸和心跳次数,这里有两个难点:1.强调一呼一吸算一次。2.怎样数心跳。我用演示和视频花了一些时间教学生如何摸手腕数脉搏。接着安排学生进行试测,确定学生们都掌握了这一方法后开始测量一分钟的呼吸与心跳次数,为了减少误差各数了三次,再取其平均数。结果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大约五分之一的学生的数据是有问题的。在后面测量运动后的呼吸和心跳次数以及测量运动后休息几分钟后呼吸和心跳次数也是如此。因为是在上公开课,所以我对这些错误数据处理得比较草率,直接将这些所谓的问题数据划去了,没有计算在内。所以整个课堂进程似乎按部就班,没有出现结论偏差。

这堂课结束了,但我并没有觉得教学任务完成了,因为那些有问题的数据仍等待解决。课后我找了一些所数数据异常的同学了解了一下,可能是以下几点导致了误差:1.摸脉搏的方法掌握不好,尤其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找到,有些同学显得力不从心;2.学生的抗干扰能力较差,数数时受到外界影响,导致数错;3.由于紧张影响了正常的呼吸和心跳,所以数据过大;4.部分学生课堂没有专心听讲,没能很快进入状态,数据属猜测。很明显,这些错误的数据形成大多是因为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的种种失误所造成。

四、指导科学记录的细节

科学地做好实验记录并养成良好的习惯,是科学课的教学任务之一。实验记录应该是科学课的书面作业,教师应该加强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①实验时随时记录,否则实验结束后,学生很难如实、完整汇报留实验的数据、现象;②要确保实验数据的真实性,活动记录要求实事求是;③实验记录单可以是书后的,也可以是科学活动手册的实验记录,或者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自行设计实验记录单;④实验记录内容可以反映学生探究活动的过程、数据、发现、问题等;⑤记录格式可以是文字、图画、表格、图表等;⑥记录字迹要求端正,图表要正确美观。

让孩子亲自动手做实验,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挑战与乐趣,是大部分科学家和科学教育工作者视为成功的科学教育的核心。从科学实验教学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当代科学实验教学的功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从验证性实验到探究性实验对教师的挑战是全面的:教师自己要熟悉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本身要先能之,而后学生才能能之。器材的准备比以前复杂多了。验证性实验的器材容易准备,而探究性实验的材料不易准备,因为教师预设不出学生头脑中可能的实验方案,只能是“多多益善”。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不仅增加了实验室管理上的难度,还因实验教学陡增的鲜活,吵闹使教师感到驾驭课堂的困难……

12.关注“小细节”成就“大智慧” 篇十二

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 即性所得, 而实质上是匠心独具, 蓄意安排.它的背后是一种理念、思想.虽然我们无法预料课堂会生成些什么, 但我们可以预设一些细节, 只要我们在教学预案中从学生学的角度入手, 精心设计每一环节的教学细节, 学生的学习就会在有机的生成中张扬.课堂也会因为预设更精彩、更有魅力.

如在教学“周长的认识”时, 一位教师进行这样一个细节设计:课始, 教师采用机动灵活的方式引入“周”字, 并板书:周.

师:同学们, 你们知道这个“周”字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的回答:一星期、一周;周围、一圈儿;人的姓氏, 等等.

揭题: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知识就与这个“周”字密切相关.

(教师把树叶、国旗卡片、正方形、三角形、标准五角星的卡片贴到黑板)

师: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补充板书:长 (完善课题“周长”) .

师:猜一猜, 这些图形的周长可能跟“周”字的哪种意思有关?

生:与“周围”、“一圈”这种意思有关.

师:照大家的这种理解, 树叶的周长应该是指它的……?请学生在实物上指出.

这样引入, 唤醒了“周长”在学生大脑中的第一认知经验, 拉近了学生与新知的距离.这样的细节设计, 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气氛活跃, 学习热情高涨.

魏书生先生曾经说过:“教师要学会偷懒”.这句话的含意就是:学生能做的让学生做, 学生能说的让学生说, 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去思考, 一句话,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这并不意味教师就放任不管, 教师应在关键处、细节处适时给予点拨、引导.此时, 注重细节设计尤为重要.教师课中的“懒”更需教师在课前的“勤”.

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平行线一课时, 当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概念后, 一位老师开始进行平行线画法的教学.学生自以为平行线很容易画, 自己会画.于是老师顺水推舟让他们在纸上画 (事先准备) 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发现部分学生用直尺或三角板的一边任意放目测差不多平行就动手画了, 还有部分学生用三角板的一条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然后“平移”该尺画另一条与之“平行”的线.同学们欣赏着自己的作品, 都很满意.于是, 这位老师让学生板演自己的画法, 要求边说边画.

生1:用直尺任意放一位置, 目测差不多平行就画.

这学生画完, 立即有同学反对了:“这样无法知道是否平行, 这只是大约!”

师:还有别的画法吗?

生2:用直尺的一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边说边演示)

师:你觉得第一步做得怎样? (生:好!) 好在哪里? (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要以这条直线为准)

生2:向上移一点. (他正准备画)

师:能不能再向上移一点? (生点头)

就在学生向上平移的过程中尺子晃动了一下, 学生意识到, 但仍画了上去.

生3:这两条不是平行线, 刚才在平移的时候, 尺晃了.

师:生2的想法可真好!只是, 如果在画时尺不晃动, 在移的时候不倾斜该多好啊!小组讨论一下, 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 (学生讨论, 再次尝试, 一会儿, 学生兴奋地叫了起来.)

于是, 老师又请学生上来板演.

生4:第一步和生2一样;为了让这把尺移的时候不晃动, 我用第二把尺的一边紧贴三角板的另一边, 然后按住贴上去的尺, 紧贴着它移动三角板, 到适当的位置画直线.

……

在这个片断中, 学生在获得平行线的概念后, 教师考虑到学生自以为会画平行线, 于是顺水推舟设计让学生先画这一细节.通过板演让学生发现用“目测”的方法画平行线是没有说服力的, 误差很大;用“平移”的画法平移中会产生晃动, 从而产生误差;于是用语言“如果在画时尺不晃动, 在移的时候不倾斜该多好啊!”渲染、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让学生产生探究正确方法的需要.学生“一面行, 一面想, 必然产生新价值” (陶行知) .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为学习而设计教学.”备课时从多角度、多方面去预设一些教学细节, 才能教得全面、教得精彩.

二、细节———发现

课堂教学不仅需要预设, 更强调生成, 强调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教学细节往往形成和产生于情境中, 形成和产生于师生的互动中, 形成和产生于偶发事件中.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具体教学中, 需要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的慧眼, 及时捕捉、把握课堂中的细节, 生成别样的精彩.

“找规律”的练习课上有一道找规律填数的题目.题目是:2000, 400, 80, () .

题目刚出示, 学生就齐声报出了答案, 这在我的预料之中.为了加深印象, 我追问:“谁来说说各数之间有怎样的规律?”没想到这一问, 却生成了一个意料之外的精彩.同学们很顺利说出了“前面一个数除以5, 就得到它后面的一个数, 所以80÷5=16”的规律后.却见一位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眼睛盯着我想举手又不敢举手, 我观察到了这个细节, 就及时走过去摸着他的头问:“你还有想说的吗?”只见他站起来怯怯地说:“我算出来也是16, 但规律和你们的不一样.”听了他的发言, 我鼓励他把不同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在老师和同学的期待中这名同学说:“2000+2000=4000, 去掉一个0, 就是400, 400+400=800, 去掉一个0就是80;80+80=160, 去掉一个0就是16.”听了他的回答很多同学一头雾水, 我引导学生理解这种算法的算理, 大家一致向他投以赞许的目光, 孩子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上一篇:检察院探索职务犯罪个案预防的几点建议下一篇:大学生团日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