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母亲练习题

2024-07-10

荷叶母亲练习题(精选12篇)

1.荷叶母亲练习题 篇一

《荷叶母亲》教案

一、新课导入

伴着优美的歌声,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走进温馨课堂。虽然今天我们上的是一节语文课,但老师首先带给大家的是一个温馨的英语单词:mother.母亲。有人这样给我们解释这个单词,m 代表many 母亲给了我很多很多的爱; o 代表old 母亲为我操劳的日渐衰老了; t代表tear母亲为我留了很多眼泪; h代表 heart 母亲有一颗永远温暖我的心; e 代表eyes无论走到哪里,母亲都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我 r代表right是说母亲教我做正确的事,做好样的人。

这样一个为我们付出很多却不求回报的人就是母亲 如果你爱你的母亲,就请跟我大声读两遍:mother母亲,我爱你!I love you.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关于母亲的散文诗,冰心的——《荷叶 母亲》。

二、介绍作者

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三、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体会至爱亲情。

2、把握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重点 难点:

学习借物抒情或托物言情的写作方法。体验至爱亲情,提高性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解读课文

(一)读“荷”(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聆听名家朗读,掌握朗读技巧,感受文章情感,提高朗读水平。

2、再读课文,各小组选出“最美”的声音展示给大家。选手从文中选一段自己喜欢的文章读给大家听,其他人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选手要拿出比拼的精神,一决胜负,评选我们班最美的声音——“一三好声音”。(从节奏、情感、字音、停顿等方面点评)【学生展示】

3、朗读完了课文,我们一起梳理一下课文内容:

(两缸莲花)→(回忆中的红莲)→ ﹛ 荷叶下的红莲 风雨中的红莲 →母亲

(二)品“荷”(品物中话语 感至爱亲情)

1、可见本文主要描写的事物是:“红莲”。作者一共几次写到红莲?每一次看红莲时自然环境和红莲的情景是怎样的?作者的心情如何?

【展示】 一次 二次 三次 四次 繁杂的雨声 雷声作了 荷叶慢慢地 雨势并不减退 浓阴的天 雨愈下愈大 倾侧了下来 勇敢慈怜的荷叶 雨肆意地下着)上聚了些水珠 开满 亭亭 左右攲斜 在大荷叶的 不摇动(白莲已经凋 覆盖下 谢)烦闷 不适意 不宁的心绪散尽 深深地受了感动 环境 红莲 心境 红莲转危为安,作者的心情也由烦闷变为感动,可见作者的心情和红莲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2、作者说“深深的受了感动”,仅仅是因为看到了什么而感动,还是因为联想到了什么而感动呢?哪句话是作者联想到的内容?【展示】

生:首先看到在狂风暴雨中,是荷叶用它那脆弱的身躯为红莲挡住了风雨的侵袭。由这幅情景联想到母亲对儿女的呵护,荷叶保护红莲就像母亲保护儿女一样让人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赏析】

心中的雨点,即人生路上的困苦、坎坷、挫折。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荷叶对红莲的保护就像母亲保护儿女那样,不惜一切,甚至生命,突出了母爱的伟大,表达最着和对母爱的赞美之情。告诉我们,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的人,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风避雨的人。

荷叶对莲的这份情谊、爱护不正是我们一出生就在享受的母爱吗?

作者通过些荷叶来写母亲,借助这雨中的荷叶保护红莲的情景彰显母爱的伟大,赞颂母爱,从而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这种借助描写客观事物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法叫“借物抒情”

(三)赏“荷”(养审美情趣 提审美能力)

1、作者借助圣洁美丽的景物赞美了世上至善至美的亲情,美丽的景和感人的情是通过优美的语言传达给我们的,你认为哪句话写的美?找出来赏析一下。(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比比看哪一组同学能用你的一双慧眼在文中发现更多的美点)【展示】

如:①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飘在水面上。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花瓣漂浮的情态。)

②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萏,今晨却开满了,亭亭的在绿叶中间立着。(“开满”和“亭亭”写出花开的很精神抖擞的样子,富有生命力)

③那朵红莲,被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繁密” 写出雨下得急,“欹斜”写出红莲不堪风雨侵袭楚楚可怜的样子。)

④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取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运用拟人的写法,写出荷叶为保护红莲而显示的勇敢坚强精神,也让人感到,在荷叶的保护下,红莲安全了。)

作者借景抒情,景因情真而更美,情因景美而更真。

(四)赞“荷”(懂得感恩 学会抒情)

1、根据课文内容出了一副上联,大家凭借对课文的理解,齐心协力对出下联? 上联:荷叶护红莲抗风抗雨勇敢慈怜 下联:母亲爱儿女受苦受难无私奉献

2、作者借赞美荷叶来赞美母亲,赞颂母爱,这是冰心作品的三大主题之一,我们通过他的一首小诗再次感受冰心作品中的母爱,体会借物抒情的妙处。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繁星》

五、小结

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赶到温暖如春。

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也依然纯洁明净。

相信我们的生命中总会有一张为我们遮蔽风雨的荷叶——我们的母亲。

让我们在平淡的生活中,留心感受、回报这份至真至纯的母爱。

六、作业(选一题)

1、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今天回家,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一下你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并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2.通过描写一种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某种感情。(不少于500字)

七、板书:

荷叶 = 母亲

冰心

2.荷叶母亲练习题 篇二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感情基调,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用多种方式读来品味本文清丽的语言, 体验散文诗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 受到美的熏陶, 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1、体味散文诗思想感情, 把握散文诗借景写人托物言情的写法。

2、体验人间至深至爱的亲情, 并能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清丽的语言, 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影像资料、MP3歌曲、图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课前交流

师 (面带微笑) :问问大家, 当我们生病时, 是谁忙前忙后细心照顾我们?

生:妈妈。

师:当寒流袭来, 是谁唠唠叨叨催我们添衣?

生:妈妈。

师:突然一场风雨袭来, 放学时的校门口, 拥挤的人流中, 焦急等待你的出现的又是谁的身影?

生:妈妈。

师:生活中, 总会有些小磕磕绊绊, 甚至风风雨雨, 但有一个人永远会和我们一起面对, 那是母亲。

播放阎维文的《母亲》歌曲, 学生静静地倾听。

师:听了这首歌, 你有怎样的一种感受?

生1:我想念妈妈。

生2:我认为母亲太伟大。

生3: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

师:是啊!母爱无私伟大, 歌唱家用歌声来赞美母爱, 那么作为文学家的冰心奶奶又是怎样用语言来传递这浓浓母爱呢?下面, 让我与同学们一起共同学习她的一篇散文诗。 (板书课题 (《荷叶母亲》) (投影出示课文插图, 打出课题)

师:同学们, 将你们知道的关于冰心奶奶的资料, 来介绍一下, 让我们资源共享。 (大家纷纷举手)

生1:原名谢婉莹, 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 儿童文学家。

生2: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 诗集《繁星》《春水》

师:刚才两个同学真棒!养成预习好习惯。 (热烈的掌声)

我们通过大屏幕来看看吧!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而母爱, 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出示幻灯片展示冰心画像)

师:同学们针对散文诗, 你们认为应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学习? (学生讨论)

生1:它是散文诗, 具有诗的特点, 应多读。

师:这位同学真厉害, 善于观察和思考, 除了读以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2:课文的语言很美, 还应品析。

师:我们班上的同学很爱思考, 综合你们的点子, 本文采用如下方式学习 (在黑板上出示学法指导:读———问———品———悟)

(二) 初读课文, 感知内容

师: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一步读, 朗读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要扫清语音上的障碍, 能读准字音, 用准确的普通话朗读, 朗诵时还要读出节奏, 情感, 以及把握内容。

师:下面请大家先尝试运用朗读技巧自由朗读, 并请找出生字并注音。

(生小声自由朗读, 教师巡视检查, 投影重点字词)

姊妹zǐmèi菡萏hàndàn攲斜qīxié

荫蔽yīn bì徘徊páihuái并蒂bìng dì

师:下面请大家先说说读出了什么样的情感?

生:读出来了, 好像是母爱。

生: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师:你从课文哪些文字得出这一观点的?

生:最后一自然段得知。

师:用声音怎样才能将这种感情完美的表达出来呢?下面, 让我们来听读课文, 并注意体会语调, 语速及感情的变化, 看谁听得最专心。

(生聚精会神地听, 边听边做批注)

师:同学们听得很专注, 而且我还注意到同学们及时把朗读时节奏, 速度, 语调的变化作好批注。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谈谈朗读时节奏, 速度, 语调应怎样注意?

生:语调柔和、舒缓, 语速不快不慢。

生:要饱含深情。

师:刚才, 听了名家的朗读, 我发现同学们都被陶醉在其中, 那你们想不想模仿她美美地读呢?

生:想!

师:好!下面, 让我们带着美的情怀, 用舒缓的语调, 饱含深情地齐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 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任选一段文字单独来为大家展示一下?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男生: (配乐) 朗读。 (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的掌声是对这位同学最高的肯定, 你们觉得他读时, 好在哪些方面?

生:他不仅把节奏把握得比较好, 而且很有感情。

师:点评很好, 哪位女生敢向他挑战?

女生: (配乐) 朗读。 (更加热烈的掌声)

师:掌声更加热烈, 你们觉得她的朗读好在什么地方?

生:她读的时候不但注重节奏的变化, 而且我觉得她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完全与作者的心灵相融, 情感更加投入、细腻。 (热烈的掌声)

师:看来同学不但对朗读技巧把握得很好, 而且点评也很精彩。那么现在, 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看看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书写母爱, 抒发对母亲的深情的?

(三) 仔细品味, 深情体验

师: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 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 互相协作、交流解决, 一会儿, 我们在全班进行展示。

投影出示问题:

问题一:根据课文内容, 解题。“荷叶”与“母亲”之间有什么关联?试用一个词将两者联系起来, 并说明理由。

问题二:本文描写的重点是红莲, 为什么还要描写白莲, 有什么作用?

问题三:作者看到红莲在绿叶间亭亭开放, 不是应该惊喜吗?为何还是“不适意”、“徘徊”?

问题四:作者“不适意”, “徘徊”甚至“不敢下阶去, 也无法可想”, 又是什么让她“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学生分组讨论, 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师参与学生学习, 指导学生学习交流)

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 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 已解决了一些疑难问题, 下面来分组进行展示。

小组代表1:文章的标题是《荷叶母亲》, 我觉得可以在两者之间加“是”, 或者加“如同”。我根据课文第6-7自然段内容, 觉得荷叶就像母亲一样保护红莲。 (板书:荷叶是母亲)

小组代表2:我也觉得这两段文字中的“慢慢的”“倾侧”“覆盖”“勇敢慈怜”这几个词表现出荷叶就像母亲一样保护红莲。

教师总结:这一朵红莲正是在这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护下, 安全成长着, 就像一个稚嫩的孩童躲在母亲温暖的怀抱。如果没有荷叶的荫庇, 红莲会怎样呢?

小组代表3:像白莲一样。白莲在风雨的一夜打击下凋谢了, 很悲惨!

小组代表4:我觉得作者是借白莲的悲惨来衬托红莲在荷叶母亲的保护下的幸运。

小组代表5:我认为作者不适意的原因是替红莲担心, 怕它会像白莲一样被风雨摧残。

小组代表6:我也认为是这样, 因为文中写道:“那朵红莲, 被那繁密的雨点, 打得左右攲斜。”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 那么我们能否回到文章的开头部分, 看看课文还写了一件什么事, 有什么作用?

小组代表7:写和祖父在园里赏莲, 祖父说开三蒂莲的时候, 家里生了三姐妹, 红莲就是“我”, 作者把红莲当做自己, 所以不适意, 甚至不敢下阶去。 (学生纷纷点头)

(板书:红莲是“我”)

师:这位同学想得很深入, 理解到位, 那又是什么让作者不宁的心绪散尽了呢?

小组代表8:是母亲, 文中说:“对屋里母亲唤着, 我连忙走过去, 坐在母亲旁边”。

小组代表9:我认为是看到风雨中荷叶保护红莲的画面。

师: (引导) 其实这两位同学说得都对, 合在一起就是完美的答案。作者借景写人, 托荷赞母。文中将“我”比作风吹雨打的荷花, 将母亲比作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 进而歌颂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

(四) 拓展延伸, 体验情美

师:通过刚才的品析我们已经被荷叶母亲的伟大所感动, 现实生活中母亲又何尝不是这样的, 请听一则真实的故事 (出示幻灯片《三袋米的故事》)

师:当今物欲横流, 母爱的博大、温馨是何等的可贵。或许, 在我们的生活中, 并不曾发生过如此感人的事情, 但母爱却无时无刻不洋溢在你的身边, 同学们, 你们感受到了吗?也学习我们这篇课文, 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 好吗?

生1:母亲是伞, 人生路上, 替我遮风挡雨, 一路伴我前行!

生2:母亲是温暖的摇篮, 摇啊摇, 把我摇进甜美的梦乡。

生3:母亲是参天的大树, 我是茂密的树叶间欢快歌唱的小鸟。

……

3.《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篇三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用多种方式读来品味本文清丽的语言,体验散文诗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1、体味散文诗思想感情,把握散文诗借景写人托物言情的写法。

2、体验人间至深至爱的亲情,并能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清丽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影像资料、MP3歌曲、图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前交流

师(面带微笑):问问大家,当我们生病时,是谁忙前忙后细心照顾我们?

生:妈妈。

师:当寒流袭来,是谁唠唠叨叨催我们添衣?

生:妈妈。

师:突然一场风雨袭来,放学时的校门口,拥挤的人流中,焦急等待你的出现的又是谁的身影?

生:妈妈。

师:生活中,总会有些小磕磕绊绊,甚至风风雨雨,但有一个人永远会和我们一起面对,那是母亲。

播放阎维文的《母亲》歌曲,学生静静地倾听。

师:听了这首歌,你有怎样的一种感受?

生1:我想念妈妈。

生2:我认为母亲太伟大。

生3: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

师:是啊!母爱无私伟大,歌唱家用歌声来赞美母爱,那么作为文学家的冰心奶奶又是怎样用语言来传递这浓浓母爱呢?下面,让我与同学们一起共同学习她的一篇散文诗。(板书课题(《荷叶母亲》)(投影出示课文插图,打出课题)

师:同学们,将你们知道的关于冰心奶奶的资料,来介绍一下,让我们资源共享。(大家纷纷举手)

生1: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生2: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

师:刚才两个同学真棒!养成预习好习惯。(热烈的掌声)

我们通过大屏幕来看看吧!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出示幻灯片展示冰心画像)

师:同学们针对散文诗,你们认为应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学习?(学生讨论)

生1:它是散文诗,具有诗的特点,应多读。

师:这位同学真厉害,善于观察和思考,除了读以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2:课文的语言很美,还应品析。

师:我们班上的同学很爱思考,综合你们的点子,本文采用如下方式学习(在黑板上出示学法指导:读——问——品——悟)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师: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一步读,朗读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要扫清语音上的障碍,能读准字音,用准确的普通话朗读,朗诵时还要读出节奏,情感,以及把握内容。

师:下面请大家先尝试运用朗读技巧自由朗读,并请找出生字并注音。

(生小声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检查,投影重点字词)

姊妹zǐ mèi 菡萏hàndàn 攲斜qī xié

荫蔽yīn bì 徘徊páihuái 并蒂bìng dì

师:下面请大家先说说读出了什么样的情感?

生:读出来了,好像是母爱。

生: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师:你从课文哪些文字得出这一观点的?

生:最后一自然段得知。

师:用声音怎样才能将这种感情完美的表达出来呢?下面,让我们来听读课文,并注意体会语调,语速及感情的变化,看谁听得最专心。

(生聚精会神地听,边听边做批注)

师:同学们听得很专注,而且我还注意到同学们及时把朗读时节奏,速度,语调的变化作好批注。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谈谈朗读时节奏,速度,语调应怎样注意?

生:语调柔和、舒缓,语速不快不慢。

生:要饱含深情。

师:刚才,听了名家的朗读,我发现同学们都被陶醉在其中,那你们想不想模仿她美美地读呢?

生:想!

师:好!下面,让我们带着美的情怀,用舒缓的语调,饱含深情地齐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任选一段文字单独来为大家展示一下?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男生:(配乐)朗读。(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的掌声是对这位同学最高的肯定,你们觉得他读时,好在哪些方面?

生:他不仅把节奏把握得比较好,而且很有感情。

师:点评很好,哪位女生敢向他挑战?

女生:(配乐)朗读。(更加热烈的掌声)

师:掌声更加热烈,你们觉得她的朗读好在什么地方?

生:她读的时候不但注重节奏的变化,而且我觉得她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完全与作者的心灵相融,情感更加投入、细腻。(热烈的掌声)

师:看来同学不但对朗读技巧把握得很好,而且点评也很精彩。那么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书写母爱,抒发对母亲的深情的?

(三)仔细品味,深情体验

师: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互相协作、交流解决,一会儿,我们在全班进行展示。

投影出示问题:

问题一:根据课文内容,解题。“荷叶”与“母亲”之间有什么关联?试用一个词将两者联系起来,并说明理由。

问题二:本文描写的重点是红莲,为什么还要描写白莲,有什么作用?

问题三:作者看到红莲在绿叶间亭亭开放,不是应该惊喜吗?为何还是“不适意”、“徘徊”?

问题四:作者“不适意”,“徘徊”甚至“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又是什么让她“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学生分组讨论,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学习交流)

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已解决了一些疑难问题,下面来分组进行展示。

小组代表1:文章的标题是《荷叶母亲》,我觉得可以在两者之间加“是”,或者加“如同”。我根据课文第6-7自然段内容,觉得荷叶就像母亲一样保护红莲。(板书:荷叶是母亲)

小组代表2:我也觉得这两段文字中的“慢慢的”“倾侧”“覆盖”“勇敢慈怜”这几个词表现出荷叶就像母亲一样保护红莲。

教师总结:这一朵红莲正是在这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护下,安全成长着,就像一个稚嫩的孩童躲在母亲温暖的怀抱。如果没有荷叶的荫庇,红莲会怎样呢?

小组代表3:像白莲一样。白莲在风雨的一夜打击下凋谢了,很悲惨!

小组代表4:我觉得作者是借白莲的悲惨来衬托红莲在荷叶母亲的保护下的幸运。

小组代表5:我认为作者不适意的原因是替红莲担心,怕它会像白莲一样被风雨摧残。

小组代表6:我也认为是这样,因为文中写道:“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那么我们能否回到文章的开头部分,看看课文还写了一件什么事,有什么作用?

小组代表7:写和祖父在园里赏莲,祖父说开三蒂莲的时候,家里生了三姐妹,红莲就是“我”,作者把红莲当做自己,所以不适意,甚至不敢下阶去。(学生纷纷点头)

(板书:红莲是“我”)

师:这位同学想得很深入,理解到位,那又是什么让作者不宁的心绪散尽了呢?

小组代表8:是母亲,文中说:“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

小组代表9:我认为是看到风雨中荷叶保护红莲的画面。

师:(引导)其实这两位同学说得都对,合在一起就是完美的答案。作者借景写人,托荷赞母。文中将“我”比作风吹雨打的荷花,将母亲比作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进而歌颂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

(四)拓展延伸,体验情美

师:通过刚才的品析我们已经被荷叶母亲的伟大所感动,现实生活中母亲又何尝不是这样的,请听一则真实的故事(出示幻灯片《三袋米的故事》)

师:当今物欲横流,母爱的博大、温馨是何等的可贵。或许,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曾发生过如此感人的事情,但母爱却无时无刻不洋溢在你的身边,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也学习我们这篇课文,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好吗?

生1:母亲是伞,人生路上,替我遮风挡雨,一路伴我前行!

生2:母亲是温暖的摇篮,摇啊摇,把我摇进甜美的梦乡。

生3:母亲是参天的大树,我是茂密的树叶间欢快歌唱的小鸟。

……

师:是啊,母爱如春光,沐浴着孩子的心灵;母爱如甘霖,滋润着生命的幼芽。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同学们,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今天,同学们都用笔深情记录下了对母亲的爱,课堂上时间有限,让我们回家以后,面对母亲,深情地把我们心中的话对母亲说说好吗?

4.《荷叶 母亲》说课稿 篇四

郝成洁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荷叶母亲》。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说我对这篇课文的处理。首先说教材。

《荷叶母亲》出自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学习重点是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品味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荷叶母亲》是一首赞颂母爱的散文诗,在教学时应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教材把它安排在泰戈尔的《金色花》之后来学,是想让学生趁热打铁进一步掌握借物喻人的散文诗的阅读和写作方法。因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⒉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如关键词、重点句。⒊体会诗歌中深沉的母爱,并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是:能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诗歌,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是:品味语言,感悟亲情,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第二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和培养,已经养成了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摘抄积累、进行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鉴于此,我首先布置学生预习:

一、阅读课后冰心的作品导读,了解冰心本人及作品。

二、搜集关于母爱的语句。

三、自读课文,解决生字生词。第三说教法学法:

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导读法、合作探究、感悟延伸、,学法是美读欣赏法、品读感悟法。

此前学生已经学过几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也初步了解了诗歌的品读方法,并做了课前预习,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着重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本课的教时安排为一课时;教学用具主要为多媒体课件。第四说教学过程:

一共有七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深情导入:

在阎维文的《母亲》的音乐声中,大屏幕同时展示体现母子深情的图片,师深情导入: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当救援人员在一片废墟下探测到生命迹象,并费力清理出废墟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个场面,一位母亲,拱起身子半跪在地上,已经停止了呼吸,而她的怀中,躺着一个安然无恙的孩子,正在甜甜的睡着,而这位母亲拿在手中的手机上,一句话瞬间让所有在场人员泪奔: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请一定记着:我爱你!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一起去感受伟大而深沉的母爱吧。

第二个环节:检查学生处理字词的情况以及对作者的了解情况,展示搜集的诗句。其中,检查字词时指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知识辨析字音、字形,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第三个环节: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提问:课文围绕莲花写

了哪些内容?目的是理清文章思路。

2、再读课文,指导朗读。提问:本文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怎样朗读才能表达出这种感情?形式:先请一个学生朗读,老师再朗读,通过比较明确朗读标准,再以男女交叉朗读,分小组朗读,个人自由朗读等方式进行诵读,同时学生进行朗读评价,这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四个环节:诵读感悟,感知作者情感,理解文章借物喻人的写法。

设计三个问题:

1、课文重点描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

2、文中作者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

3、文中的雨、红莲、荷叶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这些问题可引导学生讨论作答,同时要指导学生学会圈点勾画法。

第五个环节:美读课文,品味语言。提问:

1、找出文中描写红莲情态和荷叶情态的动词,讨论这些词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

2、文中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在文章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通过品味这些关键词句,可以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题。第六个环节:深情朗读,再悟感情。

请学生申请朗读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深刻体会文中的母女深情。

第七个环节:拓展延伸。设计以下练习:

1、说说父母亲最让你感动的一个细节。(在这一部分,学生一时没有勇气畅所欲言,老师将自己和父母或者孩子相处中的一些感触

很深的片段,打开局面,也祈祷抛砖引玉的作用吧。)这一环节我配了音乐《秋日私语》。

2、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几句诗,表现对亲人的爱。

例1: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

例2: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例3: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

3、如果时间充分,大屏幕展示《纸船》,师生一起赏析,品读。拓展延伸的目的既是对本课知识的巩固,又可以让学生把课上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迁移,形成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5.荷叶母亲 篇五

一、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去倾听下面的这首歌曲(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并要说说你听后的感受)

妈妈为了子女“黑发泛起了霜花”“腰身倦得不再挺拔”。是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一千古绝唱道出了母爱的真谛。母爱是线,不停纺织着我们的梦想;母爱如灯,永远照亮着我们的前程;母爱似水,不断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那么,读了冰心的《荷叶·母亲》,我们又能悟出母爱是什么呢?

二、检查预习情况(美文当细细品味,我先„„)

1、你了解作者冰心吗?

2、其它的同学有补充的吗?他说过的不要再说。

三、生字词积累

学生汇报自己的积累字词。

四、朗读诗歌

1、听配乐朗读录音

2、把握课文感情基调(深沉地、感动地)自由练习朗读

3、谁能勇敢地为大家配乐朗诵。自我表演朗读,读你最喜欢,你最能读出韵味的某一段某一句。

4、抽男女同学各一(配合)朗读(配乐)以下尽力由学生发言

五、初步感知(感知阁)听了这动情的朗读,欣赏了这动情文字,你想说点什么吗?

1、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

2、文章描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十分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地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与关爱。母亲是孩子躲避风雨的港湾。

3、母亲很伟大

4、子女对母爱的赞颂

六、大家已经初步理解课文。下面由我们各小组就文章的结构、内容、思想感情、写法等各个角度自主合作研读。如果本小组成员可以互相解决彼此提出的问题,可以选一个代表来展示一下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如果有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写下来,我们共同解决。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1、文章写莲,先作平淡的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得到快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

3、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结尾宕开一笔,留给读者更多想象空间,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而“心中的雨点”涉及的面很广,内容纷繁,谁来荫蔽,这就把爱推向高潮。

4、作者借助什么具体形象来表达母爱?这种方法叫什么? 借莲叶在雨中掩盖起红莲的动人情景,产生了联想,想起母亲爱护女儿的情景,于是借景抒情,赞美了无私而伟大的母亲,讴歌了崇高的母爱。

5、作者雨中看红莲,写了几个场景?作者的心情如何变化的? 一看红莲,初雨时亭亭而立的情景,心绪忧烦。二看红莲,大雨中左右欹斜,更添了几分担心。三看红莲,在大荷叶的覆盖保护下不动摇,“我”不宁的心绪敬尽了,并深受感动

荷叶母亲的美好形象刹那定格成永恒,永远留在了诗人的心中。小结:荷叶护持红莲,不求些许回报,母亲养育儿女,不存半点私心,这难道不是人间最纯洁,最美丽的爱吗?天下儿女难道不应唱响感谢母亲的赞歌吗?同学们,我们的母亲是怎样关心我们、爱护我们的呢?你能感受到母亲对你的荫蔽了吗?在这里,你想对自己的母亲说点什么呢? 母爱是纯洁的,总在你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量,母爱是无私的,她将永远保护着你,伴你一生,课后搜集有关母爱的诗歌、美文,去深切地体会这人间至真至美的情感吧!小结:

6.荷叶 母亲 阅读 篇六

1.文中第二、三两段从记叙的顺序来看是,其作用是。

插叙其作用是说明“我家”与荷花有很深感情,大家喜爱荷花,为后文写惦记雨中荷花埋下伏笔(铺垫)

2.说说第四段开头关于天气的描写的语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为写大雨埋下伏笔,烘托心情,渲染气氛

3.第四段中的“菡萏”是荷花的别称,此处的含义是。

含苞欲放

4.为什么“我不敢下阶去”?(1分)

我十分挂念雨中的红莲,怕它被那密密的雨点打坏。

5.怎样理解“心中的雨点”?(2分)

指让自己烦恼、痛苦、失意等等的思绪

6.最后一段在表达方式上看是和,其作用是。(3分)

7.《荷叶母亲》说课稿 篇七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语文49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荷叶 母亲》。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荷叶 母亲》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24课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以“母爱”为主题展开。

首先我根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确定《荷叶 母亲》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赞母的“散文”。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主要内容),表达了亲情是人间最美好二真挚的感情。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是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如关键词、重点句。

3.体会诗歌中深沉的母爱,并学会感恩。

由于本课语言优美感、情丰富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能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诗歌,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优美的语言。

因为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感悟亲情,品读语言,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环节1 导入新课

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初一学生们对母亲的依赖心理还是很强所以我设计的导语是:母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它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纯净。师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是哪位诗人的名作,叫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生答:是孟郊《游子吟》是古人对母爱赞美的千古绝唱。师问:怎样写母爱才有新意?是写冷暖问候,还是写病痛关爱?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荷叶 母亲》这篇优美的散文诗为我们做出了回答。下面我们一起来寻找吧!

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 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

bìngdìzǐ

hàndàn并蒂 姊妹 菡萏

páihuáiqī

yīnbì 徘徊 欹斜 荫蔽

繁杂——繁密

荫蔽——遮蔽。

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接下来,教师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根据学生板书文章脉络。(教师板书)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3 研读赏析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师提出问题:

1.课文重点描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 2.文中作者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 3.文中的雨、红莲、荷叶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教师请学生先默读在分组讨论。三个问题的设置一脉相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4 美读课文,品味语言

提问:

1.找出文中描写红莲情态和荷叶情态的动词,讨论这些词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

2.文中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在文章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通过品味这些关键词句,可以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题。环节5 拓展延伸

给学生推荐类似的文章如《繁星》《春水》。

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环节6 课后作业 好处:巩固知识点 发挥学生想象力,从理论到实践,学以致用。

四、说板书设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脉络。

送莲

(眼前)

莲花

母亲荷叶荷叶

赏莲

(回忆)

雨打红莲

(眼前)荷叶护莲 母亲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母亲

由景入情

8.荷叶母亲教学反思 篇八

其实本课就如一开始的时候分析的那样,并不算难懂,在讲前面问题的时候,学生就已经能咀嚼出更深层次的“味道“了,后面的那个分析三看红莲的图表,就很多余,完全可以分散在前面讲解构思之美的时候带过,不需要过多关注,因为学生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相关的知识点(都在书上),教师只要稍加点拨一下即可。

② 图片用的还不够“尽情“

虽然用大图片展示莲花、荷叶,让学生深深体味到了美的震撼和母爱的深浓。但是这还很不够,在后面播放歌曲的时候,如果能加上展现母爱的温馨画面就更能够融情入境了。可惜思虑未周,没有想到这方面可以进一步慢工雕琢,失掉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9.《荷叶母亲》教学反思 篇九

教学目标完成情况较好,但是一节课总会有一些瑕疵,现总结如下:

1、与学生互动不够。

课前我与学生的沟通较少,因此敢于主动发言的同学不多。而对于回答问题的同学,我没有及时地予以鼓励,造成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2、对学生的诵读指导不够充分。

在我范读的时候,应该提示学生有意识地模仿我的语速、语调,再结合对课文的初步理解朗读一遍,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走进文本。本文是要求背诵的`篇目,课堂上应反复诵读,课文的主旨段在品析之后可要求学生肖诵下来,其余段落可选背。

3、课文集美环节形式大于内容。

此环节本来是要求找出文中直接描写红莲的段落,从中选句子,形成一篇先描写后抒情的微型美文。我提示学生可以找与环境、心情、红莲情状相关的语句,范围太大,学生反而不好把握,其实只要找出能体现本文主旨也就是直接描写红莲的句子就可以了。

4、课文品析不够深入,变式较少,

10.《荷叶母亲》说课稿 篇十

《荷叶母亲》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24课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以“母爱”为主题展开。

首先我根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确定《荷叶 母亲》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赞母的“散文”。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主要内容),表达了亲情是人间最美好二真挚的感情。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是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如关键词、重点句。

3.体会诗歌中深沉的母爱,并学会感恩。

由于本课语言优美感、情丰富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能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诗歌,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优美的语言。

因为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感悟亲情,品读语言,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环节1 导入新课

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初一学生们对母亲的依赖心理还是很强所以我设计的导语是:母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它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纯净。师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是哪位诗人的名作,叫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生答:是孟郊《游子吟》是古人对母爱赞美的千古绝唱。师问:怎样写母爱才有新意?是写冷暖问候,还是写病痛关爱?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荷叶 母亲》这篇优美的散文诗为我们做出了回答。下面我们一起来寻找吧!

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 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

并(bìng)蒂(dì) 姊(zǐ)妹 菡(hàn)萏(dàn)

徘(pái)徊(huái) 欹(qī)斜 荫(yīn)蔽(bì)

繁杂——繁密 荫蔽——遮蔽。

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来,教师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根据学生板书文章脉络。(教师板书)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3 研读赏析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师提出问题:

1.课文重点描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

2. 文中作者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

3.文中的雨、红莲、荷叶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教师请学生先默读在分组讨论。

三个问题的设置一脉相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4 美读课文,品味语言

提问:

1. 找出文中描写红莲情态和荷叶情态的动词,讨论这些词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

2. 文中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在文章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通过品味这些关键词句,可以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题。

环节5 拓展延伸

给学生推荐类似的文章如《繁星》《春水》。

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

环节6 课后作业

好处:巩固知识点

11.荷叶如母亲作文 篇十一

考试结束了,我抛开紧迫感,去赴一场夏日的盛宴。

七月的天,让人琢磨不透,豆大的雨珠从天而降,拍打着娇嫩的荷花,这雨后,怕是得香消玉殒了吧!

雨停了,荷叶在盛满了些晶莹剔透的雨水。唯有一片荷叶与众不同,碧绿的荷叶盛着几片花瓣,旁边的荷花随风摇曳,一片花瓣摇摇欲坠,一阵风猛烈刮来,花瓣脱离母亲的怀抱飞向天空,落在那片荷叶上,我拾起一片花瓣,在远处看似完美的花瓣竟有点点黄斑掺进纹路。原来,这外围的花瓣竟是累赘,在风雨中,荷花摆脱着它,更完美、艳丽了。

一股清凉流进了我的心。这荷叶不是母亲吗?而我不就是那雨后的荷花吗?

我小时候的画本,被母亲细心地保存下来。那个画本被贪玩的手指扯掉好几页,可能是拿去拆纸鹤或飞机了。因为那残缺,才让我感到童真的美好。更让我惊奇的是,在想翻阅纯真的画本时,发现了一张泡泡糖纸。

大概,是趁老师不注意偷偷摸摸吃的吧,或者是画画时吃泡泡糖夹入的,还是有意地保存了。翻阅纯真的的画本却找不到了,一切都随着岁月消失了。如果不是母亲在无知的岁月,她比我更珍视我所拥有的纯真,恐怕现在我对童真完全茫然。

不过,吃泡泡糖还要讲究运气,能吹出泡泡的大概七块里一块。有时,就是使出了吃奶的劲,也吹不动弹,最后落得个连说话水都会酸的下场。更多是结不成固体,当你满心喜欢地咬下,马上眉头紧皱,粘了你一嘴,要费好大力才吐掉,然后伤心个半天。

因为那时没有零花钱,得撒娇卖萌打滚,让母亲不胜其烦。还记得那一天,我跑进厨房正看到母亲额上的汗水,折射出明亮的阳光。“妈妈,给我50块钱。”我靠再门上坚定的说。“要做什么?”母亲被我这不同寻常的语气触动,抬起头看我一下。“我要买泡泡糖。”我说。“不行!”母亲高声喊道。但是我那一天就是吃了秤锤铁了心。愤怒的跺着脚。母亲气愤地放下手中的杂货。气急败坏的拿着扫帚,劈头盖脸的向我打来。我转身,风驰电掣地向外跑,母亲的速度异常的快,就像一阵风,我心中有了一种恐怖的感觉。我立刻选择了一条坎坷不平的小路,那条小路铺满了碎石,我们天天在这里玩耍,对这里了如指掌,我边跑边向后望,母亲的.脸上是冷漠和坚定的,好像追不到我就不肯罢休。“啊!”我向后一看,母亲摔在地上,鲜红的血流出,在灰白的石上是那么刺目,那么痛苦。母亲没有责备我。但在那一晚上,她给了我50块钱,语重心长地说:“珩珩,咱们家不是没钱,但不能这样吃糖,会蛀牙的。”

那时,如果买到能吹大泡泡的,我就会乐不可支,一嚼就是一整天,吃饭时吐在汤匙上,等吃完饭再放在嘴里嚼。母亲见我这样,常常生气地说:“这有什么好吃的?那泡泡糖就是用坏掉的汽车轮胎做的。”倘若将来还有,恐怕就是飞机轮胎做的吧!

就像林清玄先生所说“那些岁月虽在我们的流年中消逝,但借着非常微小的事物,往往一勾就是一大片,仿佛是草原里的小红花,先是看到了那朵红花,然后发现了一整片大草原,红花可能凋落,而草原却成为一个大的背影,我们就在那背景里成长起来。”

那朵红花不只是“泡泡糖纸”,更是相册里的一张张照片,餐桌上的一道道菜,还有衣服上的一针一线。

母亲就犹如那荷叶,盛着子女脱落的花瓣,她比我更珍视我的童真与美好。糖早消失,但流下那一点糖意,是母亲的保存。

12.《荷叶·母亲》教案 篇十二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这首散文诗,提高诵读能力。

2、整理把握文章内容,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培养散文学习能力。

3、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女之爱,体会母女深情。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教学难点:学习托物抒情的写法,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步骤

一、课前预习

1、预习文章生字词,读准字音,并理解词语意思。

梗(gěng)

匿笑(nì)

祷告(dǎo)

姊妹(zǐ)并蒂(dì)花瑞(ruì)菡萏(hàn dàn)攲斜(qī)慈怜(cí lián)荫蔽(yīn bì)花瑞:花开的好预兆。

菡萏:荷花,文中指含苞待放。

亭亭:①形容高耸; ②形容人或花木美好,同“婷婷”。适意:舒适。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敧斜 :倾斜,歪斜。荫蔽:(树叶)遮蔽。

2、了解作者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 诗集《繁星》、《春水》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3、自由朗读课文,读熟文章。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倾听下面的这首歌曲。(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听完这首饱含深情的歌曲,大家有什么感想?妈妈为了子女,“黑发泛起了霜花”,“腰身变得不再挺拔”。是啊,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她无私地付出,却不求任何回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再次感受作者所歌颂的伟大无私的母爱。

三、检查预习

四、朗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闭上眼睛,用心去听,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和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分小组自由朗读,互读互听)

3、有感情地自由朗读(齐读,做点评)

五、解读课文

1.整体感知:作者为什么要插叙九年前祖父和“我”赏莲的往事呢?

引出往事,做平平淡淡的铺垫,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三蒂连是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2.整篇文章的描写重点是莲花,作者从自家院子的莲花开始,写到了祖父赏莲,之后重点写了风雨中红莲的变化过程,主角俨然是红莲,那我把题目改成红莲好不好?(明确:不好,写红莲是为了写荷叶,写风雨中红莲的变化即荷护红莲,很自然就让人想起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感。歌颂母爱)好,那么接下来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看作者为什么要写三看红莲,红莲与荷叶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3.合作探究 作者“雨中三次看到红莲”,红莲的形态是如何变化的呢?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作者的心境又是怎样的呢?(小组合作找出关键词)

一看红莲 二看红莲 三看红莲

红莲形态 开满,亭亭 左右敧斜 不摇动

环境描写 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雷声作了,雨愈下愈大 雨势并不减退 作者心情 烦闷 不适意 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一看红莲:作者为什么烦闷呢?白瓣儿散飘在水面,如浮萍,无所寄托无所依靠,看到如此景色,更添烦闷,无处宣泄。恰巧红莲开得正盛,作者担心它也会遭遇白莲的命运。

赏析美句(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

二看红莲:为什么徘徊、不适意?红莲被打得左右敧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在风雨中的红莲到底会不会凋零呢?

三看红莲:此时的水珠是流转无力,还记得我们二看红莲的时候风雨的威力吗?那这么比较有什么作用呢?(突出荷叶护莲的作用,狂风骤雨只能化为流转无力的水珠。)

不宁的心绪散尽 是为什么?表面上因为解决了我对红莲的担心,其实呢?坐在了母亲旁边。当你已经承受不住外界所带来的种种压力时,母亲为你顶起一片天空,抵挡所有风雨,这就是默默呵护莲花的荷叶,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无怪乎冰心要受到深深的感动,正是这种感动,让冰心发出了一声发自内心的呐喊,是哪句啊?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齐读这一句,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呢?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揭示主题,借物喻人!)

六、品悟情感

1、这篇课文运用了什么手法? 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2、这篇课文美在三处:①场景美:雨打红莲,荷叶护莲

②意境美:由荷叶联想到母亲

③ 情感美:无私伟大的母爱

六、作业

1、仿写:母爱是一杯浓浓的香茶,饥渴时给我们带来芳香;

母爱是一架灿烂的彩虹,失落时给我们带来希望; 母爱是一轮火红的太阳,寒冷时给我们带来温暖; 母爱是一盏明亮的路灯,迷失时给我们指明方向。

上一篇:人民币防伪机具安全管理制度下一篇:小学二年级上册英语第四单元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