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的写实报告

2024-10-03

关于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的写实报告(共3篇)

1.关于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的写实报告 篇一

关于进一步优化调整我区产业结构的调查报告

小河区地方税务局

近年来我区经济呈现了快速发展,财政收入连年快速增长,形势喜人。但是作为一名税务工作者我认为我区经济税源发展中还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存在问题:

一、地方税收增长仍然高度依赖于房地产业、建筑业。目前房地产业是对我区地方税收贡献最大的行业,排在第二位的是建筑业,两个行业占税收总量的四分之三以上,比去年高了进9个百分点,占税收增量的88.32%,排在第三位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税收总量仅相当于房地产建筑业税收的4.87%。

近年房地产建筑业税收情况表

单位:万元

房地产业、建筑业属基础投资行业,所形成的税收增长不可持续,随着我区可开发土地资源的减少及国家宏观政策收紧地根,该

行业将渐渐进入衰退周期,而且我区现有已开发销售的楼盘空置率较高,后续配套三产行业发展跟不上,造成房地产项目变成一次性税源。另外这两个行业对国家调控政策非常敏感,很容易对税收造成较大的波动直至影响我区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这一问题需要高度关注。目前国家对房地产行业调控力度日益加大,估计下半年对税收影响将会逐渐显现。

二、我区的区位交通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商品的批发集散近年来在我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区这些批发市场仍属于低级市场,品牌效应低下,市场管理混乱、假货横行,产品档次上不去,知名企业的区域代理商少,恶性竞争较为严重,不能形成现代物流产业。如亚宏公司和五洲水产的恶性竞争,不利于市场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经济发展薄弱,持续快速发展后劲不足。从地税角度分析是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较少,缺乏品牌企业对地方经济的拉动力。而且目前我区招商引资的企业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我区圣鼎招商楼为例,招商来的企业百分之八十以上为零起点公司,公司业务发展缓慢或无经营业务,税收贡献几乎为零。

建议:

一、积极引导房地产开发项目后续配套的三产行业跟进发展,统筹规划建设房产项目的配套设施,引进知名教育机构、医疗机构,配套建设中高档休闲娱乐、餐饮住宿、购物广场等人居服务业,改善居住环境,降低楼盘空置率,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以改变房地产业为一次性税源的尴尬局面。同时加强对绿色惠济的宣传,处处体现生态特色,打造以沿黄一带为中心的生态经济产业链条。以“丰

乐农庄”、“ 黄河富景生态园”为切入点,开发农村美丽的自然风光,全面打造农业观光旅游特色品牌,建设成全省、全国的农业观光旅游示范点。同时注重休闲乡村建设,坚持一村一品思路,发展观赏农业、生态农业,开发农事体验项目,打造原生态的乡村休闲群落。提升现有农家乐、渔家乐等餐饮服务业的档次,把惠济打造成集休闲、娱乐、度假、健身、居住为一体的高品位居住区,提升产业附加值,提高服务业税收贡献度。

二、我区作为郑州市的北大门,随着四环路的建成通车,连霍高速惠济站的投入使用,我区交通优势不言而喻,在我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即我区目前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14个,部分市场商品集散已辐射全国,商品货源十分充足,只需尽快对市场加以规范提升;所谓地利亦不再熬述,区位优势非常明显;所谓人和,即现在我区围绕这些市场大大小小的物流性质的企业不下百家,但做到真正现代化的物流企业却几乎没有。传统物流讲的是物品在空间与时间上的位移,达到这一目的靠运输与仓储。在传统物流模式下,运输与仓储都是分割的,单功能的。而现代物流有三个基本的特征,一是以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为手段,实现多功能一体化运作;二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实现全程信息化;三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出现,成为专业化物流服务提供商。我区要借助区位优势重点培养行业大户,形成物流产业。物流产业是物流资源产业化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或聚合型产业,物流资源有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等。运输又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这些资源产业化就形成了运输业、仓储业、装卸业、包装业、加工配送业、物流信息业

等等。这些资源分散在多个领域,包括制造业、农业、流通业等等。把产业化的物流资源加以整合,就形成了一种新的物流服务业。这是一种复合型产业,也可以叫聚合型产业,因为所有产业的物流资源不是简单的叠加,通过优化整合,可以起到1+1>2的功效。要重点培育品牌企业,提高知名度,克制恶性竞争,形成全国有影响力的物流集散中心。

三、以城区框架拉大为契机,以我区独有的特色生态为基础建立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立生态工业发展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引进一些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生态型工业企业,重点引进国内外大型知名企业。将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加大科技投入,完善创新平台,切实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一批创新型高科技生态骨干企业,提升工业税收贡献度。我们的体会是传统工业的生产活动是由“资源—产品—废物”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生产过程,是一种线性经济发展模式。而基于生态与环保理念的生态工业是把若干工业生产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循环流动生产过程,是一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工业体系在不同的工业企业、不同类型的产业之间进行链接和组合,建立一种类似于自然生态链的关系,从而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物产生,物质循环利用,消除环境破坏,提高经济发展规模和质量的目的。要将发展经济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从政府、产业和企业等多个层面入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整个园区呈现出“经济发展加速、资源消耗下降、环境持续改善”的良好局面。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应注重产业链条的补充和延伸,同时依托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生态建

设。同时大量的园区发展案例也表明,生态工业发展模式能够从多种途径为园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〇一〇年六月三十日

2.关于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的写实报告 篇二

(一) 档案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急需加强高素质档案人员队伍建设

从我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 专业素质较强的档案人员数量非常少, 甚至有些档案人员是由其他工作岗位工作人员兼职, 很容易造成大量管理工作出现错误。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 对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档案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原来的档案人员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在工作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 加强高素质档案人员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二) 档案人员工作方式有失合理性, 观念比较落后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的档案人员依然沿袭了传统、落后的观念, 在思想上比较保守, 不但减缓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进程, 也会对该部门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造成很大阻碍。落后的思想导致档案人员安于现状, 在工作中有很强的依赖性和畏难心理, 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不强, 不能从容应对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落后的观念对工作方式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档案人员不愿意尝试新的方法, 仍然采用传统的低效率工作方式, 没能更好的利用电子技术进行档案管理。

(三) 档案人员知识结构比较单一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研究新成果的不断出现, 很多生产领域都积极引进先进设备, 让科学技术转化为有形的生产力, 实现生产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但是, 很大一部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的档案人员知识结构过于单一, 只是掌握了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 对英语、网络技术、电子计算机的了解非常少。

二、优化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档案人员知识结构的策略

纵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档案管理工作, 很多问题的出现都与档案人员知识结构有着紧密联系, 实现档案人员知识结构的优化, 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有关领导加强重视与个人完善相结合

实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档案人员知识结构的优化, 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离不开领导和个人双方面的努力。档案管理部门的有关领导要充分知道档案人员的专业性质, 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意识, 高度重视对档案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 努力创造条件为档案人员提供学习的机会。档案人员自身也要正确认识自己, 有非常强烈的学习欲望, 能够把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 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 协调好档案人员个体知识结构与群体知识结构的关系

档案管理工作涉及的知识和范围都比较广, 仅仅依靠某些人的力量是无法顺利开展工作的, 档案工作不是一种简单的个体行为, 而是伴随着档案管理过程不断发展而产生的群体性行为。所以说, 要想实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档案人员知识结构的优化, 不仅要实现档案人员个体知识和素质的提升, 还要实现档案管理人员群体的全面提高。档案人员要树立全局意识, 在工作中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互相取长补短, 提高整个档案系统的管理水平。

(三) 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在摸索中不断前进, 已经成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 值得子孙后代继承和发扬。但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 当今的情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也就意味着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和方法不能完全适应时代需要, 档案人员就要处理好这种关系, 用敏锐的眼光对待档案文化, 详细阅读有关资料, 在继承传统优秀档案文化的基础上, 结合社会实际不断创新。

(四) 掌握一定的档案管理辅助性知识

优秀的档案人员除了需要有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之外, 还需要掌握一些其他有关的辅助知识。英语知识、语文知识、电子计算机知识、逻辑知识、文史知识等这些表面看似与档案管理无关的知识, 却都是一个档案人员应该具备的辅助知识。档案人员应该利用工作的闲暇时间, 尽可能的阅读大量的书籍资料, 不断扩充大脑知识量, 学习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术, 更好的为档案管理工作服务。

三、结语

关于优化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档案人员知识结构的若干思考, 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存在很多突出问题, 对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优化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关部门和档案人员要共同努力, 建设一支专业素质较强的档案人员队伍。

参考文献

[1]刘芳.关于优化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档案人员知识结构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史志, 2013 (09) .

3.关于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的写实报告 篇三

(一) 变量介绍与数据来源。

原始数据选自《河北经济年鉴1990-2009》, 数据分析采用三大类变量, 一类使用各年三次产业产值数代表三大产业发展情况;二类将人力资源层次结构分为初等教育、普通中等教育、职业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个类别与层次, 由于技术人员短缺是近10年的突出问题, 因此将职业中等教育单独列为变量以体现职业教育对三大产业的贡献度。

本文采用数据相关性, 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来探讨各次产业与人力资源结构之间的关系, 数据处理采用Eviews5.1软件, 使用变量及其含义见表1。 (表1)

(二) 实证分析。

通过分析三大产业产值与初等教育、普通中等教育、职业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个类别与层次间的相关系数, 说明产业与人力资源层次的关联程度。 (表2) 从表2可见, 除初等教育程度和三次产业产值相关系数在0.30以下外, 普通中等教育、职业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均和三次产业相关性很高, 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 高等教育程度毕业人数和三次产业相关系数分别是0.837536、0.854351和0.852789。各变量间是否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 还需要进一步协整检验。协整检验的结果揭示了第一产业与除初等教育之外的三个教育层次均存在长期均衡的稳定关系;第二产业与高等教育和普通中等教育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第三产业与四个教育层次均存在长期稳定关系。

本文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来验证变量间是否构成因果关系。 (表3) 从结果可见, 仅有职业中等教育变量在5%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即职业中等教育的毕业人数与第二产业产值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但这一因果关系仅是单向的, 第二产业18年间产值上升了34.4%, 职业中等教育毕业生数量增加了99%。供给与需求严重脱节, 说明第二产业的产值增加并没有推动职业中等教育的合理适度发展, 而高等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与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均无因果关系, 说明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张并未与产业发展所需的专业细分人才做好对接。此外也说明, 河北省第二产业的发展依然更多地依赖固定资本投入而非人力资本的投入。

文章篇幅所限, 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与各变量间的因果检验结果不再赘述。具体分析这些结果, 第一产业与四个变量间均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一方面说明河北省农业发展水平依然很落后, 对产业技术的依赖程度较低, 采用传统种植方式为主;另一方面说明各层次人力资源进入第一产业工作的比重很低, 这与第一产业就业环境以及就业观念直接相关。第三产业分析结果与第二产业分析结果相同, 即仅有职业中等教育变量在5%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即职业中等教育的毕业人数与第三产业产值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但这一因果关系同样是单向的。这与河北省制定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进而带动就业和政策导向不相吻合,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内部的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从而发现深层次原因。

二、结论与建议

由以上实证分析可知, 河北省三大产业产值的变化是教育结构变化的重要依据, 但河北省明显存在教育投资学历层次倾向性与专业设置方面的问题。因此,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建立人力资源供需联动机制。

人力资源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对接体现的就是区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政府发展计划部门、人事与社会保障部门、省市人才交流中心等部门与各级各类学校做好供需信息的对接。应建立定期的连席会议或信息共享机制。政府部门从宏观上根据省内经济发展方向以及产业发展政策对主导产业、重点产业、基础产业等所需的人才数量与质量进行统计预测, 这一结果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调整教育层次结构、专业结构的重要参考依据。省市人才交流中心应把有关就业状况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将行业人才的短缺与过剩情况传递给教育主管部门, 有助于教育部门根据当前的和未来的人才需求状况, 调整人才培养的计划及层次结构。教育部门则要根据经济社会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以及人才需求状况, 根据教育规律及人才培养的滞后性和产业发展的前瞻性, 合理地进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

(二) 中等教育阶段应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投资与重视。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 中等职业教育与三大产业产值的增加均有明显因果关系, 在河北省劳动力市场仍处于中等阶段, 企业劳动力需求类型仍以中等学历教育为主的背景下, 笔者认为对职业高中和中等技术职业教育给以相应的重视, 普通高等教育不宜盲目扩大规模, 而应以现有高校的容量为基础。此外, 中职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同发展还要做好产学对接。除此之外, 大力推进高职教育主导下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这种模式要求中职院校主动走出去, 如旅游类院校组建的旅行社和星级酒店产业;农林类院校组建的农作物栽培机构、育种基地和合作式农业托管机构等。这种整合校内外资源的自主发展模式, 有利于实现产业和教育的良性互动发展。

(三) 高等教育阶段应根据产业结构调整专业结构。

河北高等教育必须依据河北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势, 优化高等教育的科类和学科 (专业) 结构, 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食品、医药、建材建筑、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现代物流、旅游等与主导产业相关的专业类型;培养宽口径涉农学科人才。加强人文、经管及贸易知识、环境科学、生态学和信息等与传统的农业类专业知识的糅合, 服务农业变革。调整经济管理类专业培养模式, 可在具体院校试行学分改革, 在既有学分制中增加实践学分比重, 以增强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实操能力。这部分学分的获得一方面依托学校拓展的实习基地;另一方面依托学生自身的社会实践经验, 推动学生能力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实际对接。

摘要:本文实证分析河北省产业结构发展与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的关联性, 明确当前学历层次教育与产业结构的对接, 提出在河北省当前“二、三、一”产业结构模式下, 如何调整中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优化省内人力资源配置的政教联动机制。

关键词:河北省,人力资源结构,产业结构,教育层次

参考文献

[1]郝寿义, 安虎森.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

[2]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2.

[3]梁艳菊, 梁平, 黄娇梅.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研究[J].科技和产业, 2006.10.

上一篇:小学作文之野外游泳的危险下一篇:让高中生物课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