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与早教区别(精选10篇)
1.幼儿园与早教区别 篇一
在有了我的育儿目标之后,我便从月子期就开始大量阅读了,其中阅读的相关书籍有:李子勋的早教的秘密、希尔斯亲密育儿、蒙梭俐台系列的有吸收力的心灵、发现孩子、以及提升儿童脑功能四步、你慢慢来,等等。
其中我发现了一些作者们都比较认同的育儿理念和方法,我做了一些总结和归纳,并打算依据这些指导方针去实践。
1接触自然的重要性:
三岁以前是整个生命进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虽然我们都不记得三岁以前发生了什么,但是正是这个阶段才是培养智慧的关键时期,也是我们无意识吸收外界坏境从而自我成长的重要阶段。错过了这个时期,以后在其他阶段再怎样努力弥补也达不到三岁以前的恰如其分的天分培养的效果。
所以在三岁以前,最好的早教就是带着宝贝去尽可能接触大自然。去看大海、湖泊、河流、山川、森林、草地、绿树、花朵、沙漠,大自然就是孩子最好的学习对象,宝宝通过大自然去发展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听觉,从大自然中学习最天然和最完美的一切,而这些是人类社会没办法给予宝宝的,所以很简单的方法就是多带宝宝去大自然。
2环境的重要性:
孩子是有着吸收力的心灵,能从大人提供的外界环境中去吸收自己所需,从而成长。而大人为孩子创造的环境就将直接决定着孩子吸收外界事物质量的高低。那到底应该提供什么样的环境的,原则和主旨就是提供给孩子自由的环境,大人不要去打扰破坏孩子的自由成长。落实到可操作的层面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提供给孩子真正属于他们的环境,可以让他们玩耍、工作的工具,孩子应该有能适合孩子使用尺寸的所有工具,而不是大人的尺寸,要u让孩子感受到这个环境就是属于他的。二、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和探索某件事物时,大人在一旁观察,而大人唯一的角色也就是观察者,因为孩子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他们自然会学习到他们应得的,只是不要有人为的干扰和破坏,他们就能够在最恰当的时机去掌握那些品质和能力。三、让孩子在正常的环境中去接触那些他们可能犯错误的情境,而不要为了避免他们犯错从而特意改变外界环境,比如家里原来有玻璃花瓶,就是怕孩子打破而特意藏起来,这就剥夺了孩子犯错误的机会,正是把花瓶打破了,孩子才能从这一事件中学习到经验,也才会更加小心翼翼,并且培养起谨慎和细心的品质。
3工作的重要性
一旦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能发现一件让他们投入注意力和精力去做的事情,也就是我们成人所说的“工作”这样地位的事情,我们一定一定要鼓励孩子坚持去做,为她创造更好的环境去投入她的工作。因为工作就是这样一件神奇的事物能够使孩子安静下来,认真起来,培养注意力和意志力的同时能让孩子拥有自我成就感。我们千万不要在孩子一个人玩的起劲的时候去打扰她,其实这个一点都不难理解,对于我们成年人而言,工作正是我们寻找自我价值的途径,甚至我们的个性都是在工作当中逐渐完善和丰满起来的。所以,我亲爱的孩子,我等待有一天你忘记妈妈在旁边关注着你,一个人像小大人一样专注的做着自己的事情。
学习之路将继续,留待有新的收获和体会的时候再继续补充。
我的实践之路启程:
我的宝贝现在三个月了,在之前的三个月里我认为自己做的还不错的地方主要有以下:
1白天黑夜的陪伴,在整个产假阶段我应该是没有离开宝贝超过五个小时。我拒绝参加一切无意义的社交活动,忍痛不去参加先前就报名的学习班,不去电影院看电影,能推掉需要外出的事情尽量推。我不愿意浪费哪怕跟宝贝在一起的一分钟。我就是喜欢陪伴着她,宝贝睡觉的时候我在旁边守着她,静静的看着她;宝贝醒着的时候,我就负责她的吃喝拉撒,还有实践各种早教训练。我感觉时间都来不及用,并且我完全沉浸在这种幸福的陪伴中,似乎整个世界就停留在我与宝贝之间的静静相依相伴中。我从月子的第一天就开始晚上自己带宝贝,即使我的身体还没有恢复,晚上还要起来两三次,这种辛苦丝毫没有影响到我的状态,晚上只要宝贝有点风吹草动,我立马像打了鸡血一样起来准备。这也让我明白了一件事情,只有妈妈是可以长期像打了鸡血一样战斗的,并且不需要有什么梦想的支撑,因为她怀里的宝贝就是源源不断的能量之源。
2提供统一的环境,在带孩子这件事情上,家里人越多,意见越多,想法越多,也就更乱。当时我们家除了我和老公,还有我妈和婆婆。我首先就是跟大家明确角色定位:带孩子的事情是我和老公的事情,所有的责任和义务都应该是我们的,老人只是来帮忙的,所以决定权在我们身上,老人有提议权,但最终都由我们自己来做决定。明确了这点,即使在带孩子的零零碎碎的小事情上有分歧,老人们顶多就是反复唠叨啰嗦几句,一旦被我用科学的方法有理有据反驳了之后,也就到此为止了,所以在照顾宝宝的方式上都是统一的。其次,从宝宝一出生她其实就开始无意识的在受到语言环境的影响了,我要求家里所有人都要说普通话,我和老公不是一个地方的,他和她妈说他们家乡的话,我妈和我会说我们当地的话,但是我从孕期就开始跟双方老人做思想工作,必须学习说普通话,不然以后跟孩子没办法交流的。所以在月子期家里的官方语言就是普通话,完成语言的统一。
3高质量的玩耍,自从出了月子,但凡周末我都尽量带宝贝出去,去朋友家里串门,去附近的景观带走路。虽然每次宝贝外出都会睡着,但是我还是相信她的无意识大门是打开的,她能够感受到外面的气息和家里是不一样的。所以她的适应能力应该不会太差,在家里能睡着,在外面嘈杂的环境照样睡的香。另外在家里的玩耍项目主要有:对宝宝说话,看黑白卡,抚触,照镜子,听音乐,抬头翻身练习,光影训练,藏猫猫,罐子发声,闻各种味道,看照片,讲故事,踢玩具,坐沙发,挠痒痒,模仿宝宝动作等等。每天有很多玩不完的节目,从来不会感到枯燥。并且我发现宝宝的一些发展特点很可能也跟我的早教实践有关。比如,宝宝在第三个月开始能非常专注的看某一事物,尤其是能长时间深情的看着妈妈的眼睛,似乎在跟你说话。 而且在第三个月宝宝的表情非常丰富了,除了见人就笑以外,她还有害羞、瞟、抬眉头等等表情,并且宝宝也能读懂大人的情绪。由于在怀孕阶段我经常给她读英语和放英文歌曲,现在她只要一听到英文歌曲就好像有反应,我想这之间或许有些作用吧。
我越来越觉得陪伴宝贝成长这件事情真的不能用辛苦来形容,与其说大人陪伴宝贝,不如说是孩子给了大人机会去提升自己,去体验一种完全不一样的人生感受。我真的很想问问其他妈妈,你们有没有考虑过,究竟要做怎样的妈妈,你们做的怎么样,能不能分享一些心得体会给我。我也希望在若干年后,我能很欣慰的告诉我的女儿,宝贝,我是这样做妈妈的,你还满意吗?
2.幼儿园与早教区别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14例接受早教婴幼儿, 作为观察组, 其中男118例, 女96例, 平均年龄 (1.8±1.6) 岁, 同时随机选取常规保健婴幼儿206例, 作为对照组, 将两组婴幼儿各方面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2 选取标准
两组婴幼儿均健康正常, 无早产、窒息问题, 以及其他遗传性疾病和感染疾病。
1.3 早教方法
对照组幼儿, 在出生后每6个月进行头围、体重、身长等常规内容的检测, 以及营养搭配、喂养方法、疾病预防与指导等常规保健服务, 家长可自行对婴幼儿进行教育指导。接受早期教育婴幼儿除以上常规保健内容外, 我院参照鲍秀兰0~3岁教育大纲[3], 根据婴幼儿实际月龄制定早教方案, 为婴幼儿早期教育提供具体训练内容和方法。早教方案涉及智力发育、潜能开发、心理发育、语言表达与应变能力, 以及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等多项内容。为更好的完成该次试验早教训练计划, 需向家长说明各项测试的结果以及早期教育的意义, 使家长能够充分配合早教方案, 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根据婴幼儿不同年龄段发育特征, 进行相应的早期教育训练。不足1岁的婴幼儿需每天进行视、听、触摸等新生儿时期的感知和动作训练, 比如鲜艳色彩的刺激, 以及播放适合新生儿时期的多种风格音乐等;满3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可进行听、说、做、口型模仿等多项训练, 从而培养幼儿的情感沟通、语言表达和思考的能力。接受早期教育婴幼儿, 还需根据实际月龄进行相应跟踪检查, 不足1岁婴幼儿, 需每个月进行检查, 1~2岁婴幼儿每2个月检查1次, 2~3岁婴幼儿每3个月检查1次。并参照婴幼儿智力量表分别对社交行为、适应能力、精细动作, 以及MDI、PDI进行测试, 根据检测结果制定更贴切幼儿实际情况的早教方案, 以期达到良好效果。
1.4 评定标准
检测结果划分标准:≥130分为优秀, 分数在110~129之间为聪明, 90~109之间为中等, 80~89之间为中下, 70~79之间为偏低, 分数<70为低下。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两组婴幼儿常规保健检测比较
两组婴幼儿在常规保健检测中, 没有明显差异, 两组婴幼儿头围、身长、体重、发育等常规检测内容, 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婴幼儿心理、智能方面的比较
通过实验对比分析, 发现两组婴幼儿在智能、心理等多项检测结果中, 具有明显差异, 在语言、社交行为、适应能力、精细动作, 以及MDI、PDI测试中, 早教幼儿明显优于常规保健幼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在DQ发育商的比较中, 早教幼儿平均值也高于常规保健幼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3 讨论
该次试验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婴幼儿在常规检查中均符合正常标准, 但接受早期教育的婴幼儿在语言、社交、精细动作、适应能力等方面均比常规保健幼儿体现出明显优势。
3.1 婴幼儿早期教育优势
该次试验对比研究表明, 0~3岁婴幼儿开展早期教育, 对孩子的脑部发育、心理成长以及沟通、适应能力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有益影响, 实验研究资料显示, 接受早期教育的婴幼儿在心理、语言沟通、社会行为、精细动作、环境适应能力, 以及MDI、PDI测试中, 各项检测结果均明显优于常规教育幼儿, 通过有效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 可以促进婴幼儿心理、智能的发展, 开发幼儿观察思考、沟通交流、精细动作等多项潜能, 同时有助于婴幼儿健康人格、气质的培养与形成, 为未来的健康成长奠定正确方向与基础。
3.2 婴幼儿早教重要性
婴幼儿0~3岁期间是大脑逐渐发育、成熟的重要阶段, 幼儿的可塑性和开发性都很高, 也是开展早期教育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开展早期教育有利于婴幼儿各项潜能的挖掘与开发。有资料显示, 我国儿童发育程度与行为能力普遍存在偏差, 偏离率为10%~20%[4], 这与儿童在婴幼儿时期家长缺乏正确、有效的教育指导方式, 以及相应外界环境刺激有密切关系, 而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则是弥补当前中国普遍存在的这一教育缺憾, 其性质是开发幼儿智力和社交潜能, 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素质。
对于0~3岁的幼儿, 通过日常抚摸、按摩对幼儿的生长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 这些早教日常训练可以刺激幼儿的皮肤, 调节内服功能以及血液循环, 促进新陈代谢, 从而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智能发育, 特别是0~1岁的幼儿, 此时是幼儿提升获取能力的重要时期, 给予良好的环境刺激和感知、智力等训练对幼儿脑结构与功能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5], 因此, 通过必要的早教训练, 可以在黄金期内提升幼儿听力、爬行、定向能力和视觉追踪等方面的能力, 促进幼儿获得更优质的发展。
科学研究表明, 人体全脑功能的状态如何, 取决于智力多元性和脑功能的定位性[6], 而这两个决定性因素的培养与形成与婴幼儿生长、发育黄金期的心理、智力开发有密切关系, 根据婴幼儿实际月龄进行相应的语言、认知、运动以及交往能力的训练, 有利于幼儿良好气质的培养和脑功能的开发, 因此, 在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 开展早教训练对儿童应变能力、自信心、心理、智能等方面的发育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早期教育对婴幼儿健康发育以及未来成长有重要影响, 根据婴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智力等发育特征, 进行早期教育, 并与常规保健、疾病防治相结合, 并最大限度开发婴幼儿各项潜能, 使婴幼儿有规律、健康发展。早期教育研究活动, 有利于早教工作进一步深入化和专业化, 为婴幼儿潜能开发、健康成长以及未来国民人口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具有一定实践和发展意义。
摘要:目的 通过实验对比观察, 分析针对婴幼儿开展早期教育, 对婴幼儿心理、智能发育的作用和影响。方法 将该院采取常规保健服务的幼儿, 与开展早期教育的幼儿进行对比观察, 其中常规保健幼儿206例, 早期教育幼儿214例, 将两组幼儿的智力及心理发育等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通过实验对比分析发现, 早教幼儿与常规教育幼儿在头围、身长、体重等生理发育方面, 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两组婴幼儿在心理、智能方面的发育却有明显差异, 在语言、社交行为、适应能力、精细动作, 以及MDI、PDI测试中, 早教幼儿明显优于常规保健幼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在DQ发育商的比较中, 早教幼儿平均值也高于常规保健幼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对比试验表明, 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刺激对婴幼儿的脑发育有重要影响, 早期教育可以促进婴幼儿智能、心理和神经的发育, 提高其在语言、社交能力、认知、以及适应力等方面的能力, 应根据婴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智能发育特征, 进行相应阶段的专项教育, 定期开展早教研究活动, 以期婴幼儿人格、智能、心理等方面能得到正确的发展, 有助于我国早教工作向更专业、深入化发展。
关键词:早期教育,常规教育,婴幼儿,智能,心理
参考文献
[1]穆雪, 程晓梅, 霍晶, 等.早期教育对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0, 18 (7) :620.
[2]林广起, 谷梅, 王宏丽.婴幼儿早期教育对智能发育影响效果的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2) :164.
[3]张丽珊, 段娅莉, 徐兵.早期教育对儿童智能发育长期影响的研究[J].上海预防医学, 2011 (3) :113-115.
[4]魏佳琦, 刘冬梅, 白静波.浅谈早期教育对0-3岁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7) :268.
[5]闫桂芳, 李长卿, 张彩霞.早期教育和干预对婴儿智能影响的效果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3) :336.
3.幼儿园教学与游戏的区别和联系 篇三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教学;关联
幼儿园教育是幼儿进入小学前的基础教育,具有过渡承接作用。因此,幼小衔接这一过渡期,对于幼儿来说是重要的发展阶段,是幼儿在小学能健康、快乐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基础。家长、学校和社会需要共同关注,承担起这份责任。幼儿园教学多数和游戏教学相连接,那么,幼儿园教学与游戏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呢?下面我以总结的内容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游戏开动大脑,教学事半功倍
游戏是幼儿放松和娱乐的一种方式,而学习则是通过某种途径使幼儿增长知识,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将两者进行有效融合呢?答案是肯定的。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他们的最爱,玩是他们的天性。那么,我们便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学习知识,在玩的过程中,发挥学习的最好效果。例如,在认识《时、分、秒》时,教师可把全班的幼儿分成三大组,每组通过队长的分配选出代表时针、分针、秒针和各个数字的成员,每组成员带纸帽(纸帽上写有数字和指针)然后教师拿出钟,在黑板上挪动时、分、秒针,各组成员根据自己代表的指针和数字依照教师出的题站出来,通过幼儿投身到游戏情境中,使幼儿在游戏中动手、动脑。同时,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增强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巧妙地将游戏与教育因素融合在一起,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游戏情境为基础,知识渗入为目标
幼儿园的知识系统基础且重要,是小学学习的重要过渡时期。也就是说,可以不设考试项目,但是需要每名幼儿都合格达标,所以在平时的课堂中需要对幼儿进行目的性讲授知识,而游戏和教学的区别在于,游戏是为教学做铺垫,只有游戏才能营造教学氛围。学习氛围营造良好,知识才能有效渗入,幼儿的脑筋灵活性很强,教师可以带领幼儿玩游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把幼儿的兴奋点充分调动起来,然后趁热打铁,联系游戏,耐心地给幼儿讲解知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把握幼儿的运动负荷,最后教师根据幼儿状态,慢慢引导幼儿进入跳远的学习。这样一堂课下来,幼儿身心得到放松,而且也学会了知识,实现了教学目的和目标。
三、游戏互动,开拓幼儿思维
这种互动模式可以是幼儿之间的互动,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要想在互动中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教师的准备工作很重要。教师要找出幼儿感兴趣的是什么,比如在学习英语或者拼音的时候,教师可以知识点融入幼儿的游戏和生活中,使幼儿能经常模仿和运用。最后,使幼儿对知识的学习不会产生不理解、陌生的心理,而是乐于学,自愿学习的效果。
人生的转折点有很多,我们所要做的是有充分的准备来面对这些转折点,幼儿园这一学习阶段是人生第一个转折点的起点。无论是家长、教师,需为幼儿做好准备,因为对这些处于懵懂期的幼儿来说,他们能理解的实在太少太少,他们不知道幼儿园意味着学习知识的正式开始、独立成长的正式起步。所以,为了使幼儿能独立、自信愉快地接受幼儿生活,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合理有效,游戏的有效引入会对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带来帮助,使幼儿从游戏中体验运动带来的成长和快乐,达到此目标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做一名优秀的领路人!
参考文献:
4.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 篇四
1.幼儿园属于非义务教育,而小学属于义务
2.幼儿园“教养并重”,小学则“以教为主”。
3.幼儿园课程是综合性的,将各领域内容有机整合起来,以主题方式呈现。
4.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
幼儿园整个活动应以游戏为主,“上课”时间很短,主要培养一些幼儿的习惯,他在以后的小学甚至更长远的生活打下基础。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幼儿认知,辨别事物,中小学就是理解和运用知识。课程的性质:基础性、非义务性、启蒙性。教学不应追求过高的目标,应贯穿于幼儿的一一生活之中。
学课程目标较为明确,以教为主,学生已掌握一定的知识为主。
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不同:
一、教育内容不同。
幼儿园教育是寓教与**常活动之中的,是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小学教育是对儿童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的开始,学习成为孩子们主要的任务,有严格的作息制度和课堂纪律,许多事情都要靠孩子自己应对,孩子在学校的主要任务不是游戏而是学习。
二、活动形式的不同。
幼儿园活动生动有趣,孩子们不会感到枯燥,而小学是通过课堂授课的形式进行学习,三、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幼儿园教师象母亲一样照顾幼儿的饮食 睡眠 冷暖 卫生等。与幼儿有相当多的个别交流,在小学教师固然也会照顾儿童的生活,也与他们个别交流,但其主要经理放在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和班级管理上。
四、自控要求的不同。
幼儿园虽然也很重视幼儿行为规范的要求,但纪律的约束度没有小学那么高,在小学孩子学习自己赶兴趣的东西,还要学习他虽不赶兴趣但又必须掌握的知识思维要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
五、自我管理要求不同。
在幼儿园教师把一切活动安排的井井有条,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可以自由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和生活。可在小学就不同,儿童需要有条理的做好课前准备,也记录作业。自我管理能力要求更高。
六、对孩子的学习期望不同。
5.幼儿园早教活动方案 篇五
幼儿园早教活动方案
一、来园接待:(8:30——9:00)
操作要点:热情接待家长和幼儿。主动与家长和幼儿打招呼。
观察重点:观察幼儿情绪,及时安抚情绪低落的幼儿。
二、户外活动:(9:00——9:45)
活动名称:追影子
活动目标:让宝宝走得更稳更快,练习宝宝的捕捉能力和动作的反应能。
活动准备:阳光明媚的上午(下雨改为捉尾巴)。
活动地点:操场
活动过程:
* 指导语: 您的宝宝已经具备一定的奔跑能力,通过“追影子”的游戏,满足宝宝喜欢奔跑的需求。同时在互动中增进您与宝宝的感情。
* 指导过程:
1、指导者示范
带着宝宝一起来到操场。引导宝宝观察自己的影子和爸爸妈妈的影子。对着影子做做动作。引导宝宝追爸爸妈妈的影子。
为了激发和保持孩子的兴趣,可以拿着一个毛绒玩具或者做各种可爱的动作,让宝宝追着玩。
2、指导家长
提醒家长要鼓励宝宝,对于胆小的宝宝要给予适当的帮助。
3、个别指导
观察宝宝的兴趣,进行个别指导。
温馨提示:观察宝宝的兴趣,利用有童趣的语言引导宝宝追赶家长的影子,累了可以及时的休息。
三、生活活动:(9:45——10:00)
操作要点:提醒家长为宝宝擦汗,带宝宝小便洗手、喝水。
指导重点:指导家长引导宝宝尝试自己脱衣服小便。
四、学习活动:(10:00——10:20)
活动名称:好吃的饼干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橡皮泥压扁、拓印,发展宝宝精细动作。
2、培养宝宝对美工活动的兴趣,发展宝宝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各色橡皮泥人手一份、泥工板每位宝宝一个、背景音乐《饼干歌》。
活动地点:底楼跳跳班活动室
活动过程:
* 指导语:
我们的宝宝手指已经有了一定的力量,能够进行简单的揉、搓。也有了一定的想象力。今天我们利用“做饼干”的游戏,满足宝宝揉搓捏的需求,并进一步促进手部肌肉的发展和想象力的发展。
* 指导过程:
1、教师介绍活动目标。
2、创设情景:小猪嘟嘟说:宝宝们,我特别喜欢吃饼干,我吃过手指饼干,我还吃过小熊饼干呢。你们吃过什么饼干呢?能告诉我吗?鼓励宝宝用“我吃过XX饼干。”的句式说一说。
3、嘟嘟说:宝宝们都喜欢吃饼干,今天我们听一首好听的歌曲 “饼干歌”。放音乐“饼干歌”,宝宝和家长一起做律动,模仿揉、团、搓、捏等动作。
第一遍:教师随音乐律动,宝宝感知音乐旋律并随音乐简单动作。
第二遍:教师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揉、团、搓、捏的过程,带领宝宝和家长一起做律动。
第三遍:亲子面对面做律动,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
第四遍:请宝宝和家长坐下来一起做饼干。
温馨提示:
1、平时家长在家也可以和宝宝一起经常玩捏橡皮泥的游戏。
2、宝宝玩得熟练后还可以尝试捏面团等等。
五、活动提示:(10:20——10:30)
1、总结本次活动:我们的三次早教活动都已经完毕。请爸爸妈妈回去之后反思总结一下我们的三次活动中宝宝的表现。针对这些表现,在家继续进行对宝宝的亲子活动,使宝宝得到更快的发展。
2、下次活动的时间与地点:待定。
6.幼儿识字与小学生识字的区别 篇六
早期教育研究表明:3岁前没有开始识字的幼儿容易患语言“小儿麻痹症”,以致进入小学后阅读困难,适应能力差,影响智力发育,造成终生发展障碍。0到6岁大脑处于记忆能力最强阶段,是识字的关键期。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在“天才发生学”的研究中指出:有44%的天才男童和46%天才女童都有5岁开始阅读的经历。由此看来,学龄前儿童的识字教育还是有必要的。但许多家长不理解在幼儿进行早期识字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方法,还以为幼儿识字与小学生识字是一样的。小学生识字尚且那样难,负担那样重,上课、默写、学拼音、组词,谁忍心把这等苦事强加给弱小的幼儿?尤其是天性活泼、好动爱玩的孩子就要“被强迫”认字、读书,这岂非有些残忍!
其实,幼儿识字与小学生识字有根本性的不同:
1、识字教学的性质和目标不同
小学生识字是义务教育、系统文化教学的一部分。它有识字指标和进度要求,有严密教学计划,前一部分教学任务不完成,会影响后一部分的教学活动,所以对每一学生有统一要求,这样必然对孩子有一定的强制和压力。有识字教学的作业要求和听写、测验、考试等活动,既是督促孩子复习巩固识字的方法,也是任务和压力的体现。
幼儿识字是儿童生活游戏、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没有识字的指标和进度,也没统一要求,是以培养孩子识字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为目的。3岁孩子识字2000以上是好样的,3岁孩子识字20也是好样的,决不能以识字多少衡量学习的优劣和成绩的高低。不要给孩子任何压力和任务,就像学认物、学说话、学走路、学听音乐一样,只要去引导,他就会高高兴兴地学和玩,他的素质就会得到提高。有谁教孩子说话、走路是定任务、定进度的呢?”
2、识字教材和识字深度要求不同 小学生识字有统一的系统教材,考虑了识字进度、阅读发展、思想性、知识性等问题,对所教的每一个字都要求学生达到“四会”,读准音、认清形、理解义、会书写或默写。
但幼儿识字无需统一教材,因为是在生活环境中识字的,生活中遇到什么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就教表示这个事物的字。这种识字强调的是日积月累,水到渠成,根本不要求“四会同步”。所以只要方法得当,让孩子认字并识读是丝毫没有负担和压力的。
3、识字教学的场所和方法不同
小学生识字是正规化的课堂教学,用拼音作拐棍帮助识字,然后做各种练习,并在阅读教学中巩固识字、掌握字形、理解字意。有一套较严密、固定的教学模式,这被认为是完成小学教学的目标任务所必需的。
而幼儿识字无需课堂教学,不拘任何形式,即使在幼儿集体中教学也无统一要求。
早期识字从幼儿“形成敏感”“印象记忆”“情境领悟”“本能模仿”等认识特点出发,采用“环境濡染”识字法、“生活渗透”识字法、“动手拼摆”识字法和“游戏活动”识字法的教学,做到生活中教,游戏中学;教在有心,学在无意;玩中有学,学中有玩;耳濡目染,榜样诱导;激发兴趣,积极鼓励„„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识字读书。1岁前开始识字的孩子,每天只要花10分钟,就完全能达到以上要求,到了4岁他便像学会说话一样,自己也不知道何时学会识字读书的。如果到了幼儿期才开始识字,难度就稍大一点,但只要坚持游戏教学、趣味阅读和积极鼓励,禁止强迫学习,五六岁进入广泛阅读也是能够办到的。
因此,幼儿能不能识字,取决于幼儿是否具备了学习汉字的心理机制,也取决于成人所采用的方法是否符合幼儿的学习规律。正如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教授说的:“教育就要培养习惯;学习就要掌握方法;成才就要发展智能。” 幼儿教育除了要进行基础的知识启蒙,还要通过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注重的是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孩子的探索能力都很强,但兴趣点既分散又很容易转移。在识字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又不能放任自流,让孩子随心所欲,要结合幼儿好玩、好动的天性,通过组织各种识字游戏来进行,切不可枯燥灌输,要充分发挥赏识鼓励的原则。
作为家长应该针对孩子的自身年龄和个性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天下父母都希望孩子聪明好学,为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不仅要顺应儿童学习的规律,更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让孩子在没有过重压力、不因负担而引起厌烦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早期的识字教育。目前在幼教市场上适合幼儿年龄段学习的教材教具很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购买一些益智玩具,比如: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出版的《酷酷识字》,配套有专利的拼字教具,让孩子可以动手拼、动眼看、动嘴读、动耳听、动脑想。在“玩中学、学中玩”,就象搭积木一样,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对发展幼儿的综合素质有很大帮助。我小区里就有几位小朋友使用这套教材一年后,阅读水平发展得非常好!据说教学方法还很简单,每天就花半小时,而且连保姆都可以来教孩子,一点不烦心。
7.幼儿园与早教区别 篇七
关键词:早期教育,早教服务机构,指导内容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 脑科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为0~3岁早期教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研究证明, 婴儿天生并非“白板”一块, 而是具有我们前所未料的各种心理能力和学习能力的个体。因此, 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0~3岁的早期教育。美国的早期教育方案包括0~12岁的整体教育计划, 创办“从出生到三岁”的培训班, 培养“父母辅导者”。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婴儿教育计划。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 强调0~3岁婴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就强调“要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
顺应这一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我国各种0~3岁婴幼儿早教服务机构纷纷成立, 并逐渐在各大城市掀起热潮。这些早教服务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婴幼儿早期能力的开发, 同时, 也指导了家庭早期教育活动。在这样的形势下, 早期教育思想得到进一步推广, 早教的观念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意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但是, 在这些早教服务机构蓬勃发展的过程中, 笔者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比如, 有的早教服务机构一味照搬国外理论和课程;有的课程重智力开发而轻社会性、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等等, 针对早教服务机构的指导内容, 笔者想通过问卷法、访谈法及观察法进行深入探讨。
本研究选取本Z市的四所具有代表性的早教服务机构, 选取其中带孩子参加早教活动的约160位家长为问卷调查的对象, 并随机访谈了个别带孩子来早教服务机构中参加活动的家长和上述四所早教服务机构中的负责人。同时, 笔者还观察了早教服务机构开展的早教指导活动, 旨在深入了解目前早教服务机构的具体指导内容。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问卷、访谈和观察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的统计整理和分析, 笔者对Z市早教服务机构的指导内容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下面将研究的结果做如下呈现和分析。
由表1可以发现目前早教服务机构的指导内容表现出以下特点:
1. 早教服务机构的早教指导内容主要集中在发展婴儿的感知觉与动作技能、认知与语言能力、情感与社会性方面
这说明了早教服务机构重视对婴幼儿身心发展的指导, 指导内容上关注到了孩子的感知觉、动作技能、认知能力与思维、情感、社会性的全面发展。通过对早教服务机构的负责人访谈, 笔者更进一步地了解到早教服务机构的指导内容主要为感统课程、语言课程、思维课程, 体现了早教服务机构重视宝宝的认知与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动作技能的发展。同时, 这也反映出我国一贯的教育观念, 重视智力开发, 重视能力的培养。值得肯定的是, 当前有些早教服务机构也关注到了发展宝宝情感与社会性, 如开设社会活动课程,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 如文化节、夏令营等活动, 让宝宝到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中亲身体验, 促进社会交往, 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等。
2. 早教服务机构的早教指导内容是针对婴儿设置的
表1中反映出早教服务机构的指导内容中, 发展婴儿的感知觉、动作技能、认知能力与思维、情感、社会性的内容较多, 而指导家长进行早期教育的内容较少, 比如指导家长与宝宝情感沟通、互动, 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的内容在160份问卷中, 只有40.91%的家长回答有这项内容, 指导家长理解孩子的行为与需求, 解决孩子发展中的各种问题的占31.81%, 指导家长了解婴幼儿营养、健康和疾病预防方面育儿知识的仅占27.27%。这反映出早教服务机构指导对象定位是婴儿, 所以指导内容是针对婴儿设置的。
在访谈早教机构负责人的过程中, 笔者了解到, 他们也认为早教指导机构应该承担指导家长的任务, 也应制订有相应的课程内容。比如, 一所早教服务机构的指导内容中包括家庭支持计划, 即鼓励父母参与到早期教育活动中来, 通过家庭配套教材、家园联系册等适宜的家庭支持计划, 提高家庭养育婴幼儿的能力等。但是通过对早教服务机构开展的活动进行观察, 笔者发现有的早教服务机构虽然将对家长的指导列为早教课程的一部分, 可是课程的实际实施中指导家长的内容还是偏少。
实际上, 我认为早教服务机构应完成好早期教育与早教指导双重任务, 着力帮助家长提高教养水平。在0~3岁早期教育中, 家庭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对孩子发展的影响甚至超过了早教服务机构。因此, 在教育内容的设计上不仅针对婴幼儿, 更要指导家长, 并使教育向家庭延伸。
总的来说, 目前早教服务机构的指导内容还是主要集中于宝宝的能力全面发展, 对家长的早教指导不足。
三、研究建议
1. 早教服务机构要对“早教指导”的含义全面理解
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在《教学, 还是指导——从<FPG早教方案>系列丛书看早教机构中的婴幼儿 (亲子) 活动》中注释的“早教机构”是指直接面向婴幼儿进行早期教养的全日制托幼园所, 而“早教指导机构”是指向婴幼儿家长进行科学育儿指导的机构, 包括早教指导服务中心、亲子指导站、亲子园等。为顺应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 相应出现了专门针对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机构或早期教育指导机构, 简称“早教机构”。因此, 不管是早期教育机构或早期教育指导机构, 它的指导目的不仅是促进婴幼儿的发展, 还应该向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普及正确的育儿观念、育儿知识和方法, 为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提供多种早期教育服务。
早教服务机构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双重任务, 即对婴儿进行早期教育与对家长进行早教指导, 不仅针对婴幼儿, 还要指导家长, 并使教育向家庭延伸, 引领和指导家长科学育儿, 帮助家长提高教养水平, 通过日常的养育活动的教养自然渗透, 自然而然地实施教育。
2. 早教服务机构要唤起家长作为教养主体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站, 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 家长的教养理念、教养方式和策略对儿童以后的发展路途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儿童年龄越小, 家庭所能对其施加的影响也就越大。若能指导家长正确的看待儿童, 充分发挥家庭教养的长处, 家庭将成为婴幼儿最适宜的成长环境, 家长也将成为婴幼儿最有效的指导老师。所以, 早教服务机构应当把家长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和教育力量, 应唤起家长作为“第一任教师”的角色意识和责任, 帮助他们提高育儿能力, 从而能够给予婴幼儿持久的影响。要引导家长充分认识到自己作为教育主体的积极能动性, 增强家长的责任意识, 变“我要配合”为“我要参与”。家长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并成为婴幼儿教养的主体。
3. 对婴幼儿早教指导的内容应该丰富全面
儿童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发展, 不仅有生理上的发展, 而且要有心理的发展。所以, 早教服务机构对婴儿的指导内容不仅要关注婴儿的动作发展、感知觉能力的发展、语言的发展、思维发展, 也应该关注儿童的情绪情感、个性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等等。在访谈中笔者发现:早教机构和家长都认为孩子应该获得全面的发展, 家长还希望多开展些活动, 进一步促进宝宝动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其他能力的全面发展。有的家长说:“现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 希望增加活动让孩子知道同伴之间应互相谦让, 尊重长辈。”的确, 孩子社会性发展和情感都应该是指导中需要更多关注的内容。因为受情绪情感作用影响大是婴幼儿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对于生命初期的婴幼儿来说, 情感的满足和发展更是其他各个方面发展的基础。有研究表明, 从小能够得到照看、有着良好依恋关系和情感环境的婴幼儿, 长大后有更好的社会适应性, 更有独立和自信。因此, 早教服务机构要创设温馨的环境氛围, 教师要稳定孩子的情绪, 注重以情感为纽带, 与孩子建立积极的依恋关系, 要关注他们的需要并及时给予满足。在教育过程中, 注意创设伙伴交往的机会, 提供小伙伴共同阅读、游戏的机会, 帮助孩子们融入积极的交往氛围, 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并要给予家长正面的示范和指导。还有些家长提到:如每周可以多几次活动, 周末最好举行亲子活动, 节假日可以开展一些亲子运动会之类的活动。笔者认为这些都可以更好地丰富早教服务机构的指导内容。
4. 对家长的早教指导应具有全方位性
早教服务机构对家长的指导不能仅限于全面发展宝宝动作、认知、情感、交往能力。还应涉及有关孩子饮食起居、科学喂养及生活作息、习惯养成等教养活动的各个方面。要引导家长认识0~3岁婴幼儿发展的特点, 强调生活指导, 随时注意针对日常生活细节实施教育, 帮助家长实现“养中带教, 教养结合。”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家长希望从早教机构获得的指导, 排在前四位的内容如下表所示:
8.幼儿园与早教区别 篇八
【关键词】早教机构 问题 对策
早期教育中的第一个教育阶段是针对0~3岁的婴幼儿实行的教育。目前在我国,这些婴幼儿的父母多为“80”后一代,他们思想新潮,重视教育,据统计,有近20.12%的孩子被送到各大早教机构,早教市场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中。早教,作为家庭教育的有益补充,育的是宝宝们的无限潜能,教的是家长们的启蒙方式,但在这个朝阳行业的背后,诸多早教机构在自身体系及外部监管上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模式缺乏统一标准
目前,市场上的早教机构数量众多,既有已经形成品牌化的大型早教机构,也有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小早教机构,各早教机构为争夺市场空间,都竞相推出自己的特色旗号,如金宝贝的双母语、爱尔贝推行蒙台梭利教育观念,AOK主打“剖腹产儿童潜能开发”、东方爱婴强调“中国本土第一早教品牌”等等。由于它们各有侧重,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必然无法统一,据了解,家长普遍反映特色“多”效果却看不清。这些所谓特色的出现是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比如手脑并用、逻辑思维开发等等;而忽略了对孩子成长规律的实质关注,比如接触自然,体能锻炼、人际交往和人格发展的培养,进而导致没有核心,课程开发混乱,甚至在一定程度还出现了过度宣传,虚假欺骗的成分。
2. 师资紧缺且专业化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高校对早教老师的培养没有设置专门针对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专业,幼师和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面向3~6岁儿童的幼儿教师, 0~3岁的早期教育相关内容很少被提及,因此多数早教机构师资匮乏。据调查,这些早教从业人员主要是幼儿园教师或育婴师,前者将幼儿园3~6岁的教育方法照搬过来,缺乏对0~3岁婴幼儿特殊性地教育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后者虽持证上岗具备照顾婴幼儿的基本条件但缺乏“教导”婴幼儿及家长的相关技能。此外,他们进入早教机构后培训时间短,培训课程内容杂乱,培训形式过于单一理论化,导致整体培训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3. 父母缺乏有效的指导
早期教育主要面向0~3岁的婴幼儿,父母陪同下的亲子活动成为大多数早教课堂上的主体框架,而且这些活动的绝大部分会延续到婴幼儿的家庭活动领域。因此,家庭教养者的育儿理念和能力将直接影响着这一阶段的教育质量。据调查,目前的早教机构将教育的关注点大多集中在婴幼儿的自身发展上,而疏于对家长的指导, 尚未建立完整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早教机构的教师大多缺乏对家长进行指导的意识,指导能力更是无从谈起。据反映,很多家长缺乏婴幼儿的教育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们的一些行为经常束手无策。
二、解决的对策
1. 统一行业标准,改革教学内容
规范的缺失是婴幼儿早教机构面临的最大问题,政府应强化其管理责任,一方面出台相关的管理规范和行业标准,为必要的监管提供依据、为早教机构经营运转提供规范和框架;另一方面集合婴幼儿早教领域的专家、学者为早教行业制订统一的标准,其中包含教材、教具、教学质量、教学环境等方面的统一标准。此外,机构内部在课程的设计上不能功利性太强,只一味迎合家长,而应回归到孩子的原本需要上。孩子们通过早教课堂并不是能够学到什么,而是尽量设置常规一些课程,通过亲子课的形式,多贴近自然进行实践,培养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生存能力及各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指导家长如何训练孩子的肢体动作和精细动作,从而为孩子在幼儿时期接受科学和数学教育奠定基础。
2. 充实师资队伍,提高资质门槛
早教的授课群体不仅是孩子,还有孩子的家长,课程的讲授除核心教育理念,还涉及婴幼儿护理、营养和疾病预防等,对师资的要求非常高。我国的早教机构从业者人职门槛过低没有统一的准入标准。为此应逐步完善早教教师的准入制度,对早教教师在学历和专业方面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并对其进行职前职后双重培训, 职前以各大高校为依托,参照权威性的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相关课程系统化的学习;职后一方面应规范从业人员阶段性的强化学习,另外一方面应使其参与到多种实训模式当中,充分将相关理论同实践结合起来,其中可以发挥老教师的引领作用,借助以老带新的方式共同进步。
3. 为家长提供全方位的指导途径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亲子性,家长是孩子最主要的老师,家庭是婴幼儿的第二课堂。因此,早教机构应承担起指导家庭教养者的重任。大部分早教机构课堂都具备家中无法获取的较适宜的教学模具,因而早教教师应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家中可行的教育方案授予家长在课下继续进行,以强化教学效果。此外,还可为婴幼儿父母提供自愿参与、公益性质的短期育儿教育培训或讲座,向家长传递科学的教育理念。为家长搭建诸如论坛、微信等交流的平台,鼓励家长互相分享育儿经验。
【参考文献】
[l]姜新新, 蔡淑兰. 我国早教机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1 (2).
[2]陈红梅.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共同体的建构与保障[J]. 学前教育研究,2011 (8).
【作者简介】
9.幼儿园早教活动计划 篇九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建立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和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培养模式。整合资源,协调运作,实现早期教育,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和谐发展。坚持为儿童、家长服务的方向,主动有效地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活动,进一步争取政府、社区及广大家长的支持,依托社区、走近社区,充分挖掘开发社区资源,发挥我园教育优势功能,将二者资源有效整合,为所在社区0~3岁婴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规范、形式多样的家教指导形式服务。切实提高家长科学养育能力,开启潜能,使宝宝健康活泼的成长。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多种渠道的早教宣传,加强家长对0~3早期教育的认识,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养方式,提高家长的育儿经验。
2.加强早教师资力量的培训,提升教师设计、组织、开展早教指导工作的能力。
3.开展早教活动,注重早教活动开展中各类早教资料的积累。
4.通过来园亲子活动,使这年龄段的宝宝,在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5.建立0~3岁早教管理网络、管理制度,抓好早教组的教育活动以及队伍的自培和他培,收集、整理和完善早教活动方案,努力为0~3岁婴幼儿及看护人员提供良好的早教服务,不断拓宽0~3岁家庭教育指导途径和服务方式,以满足婴幼儿家庭的需求。
三、具体工作和措施
(一)运用最新教育理念,提供科学的服务内容:
指导家长、服务家长。为家长举办多形式的服务,如知识讲座、经验交流等。抓好活动过程中的机会,有意识地做好家长工作。
(二)培训建立一支合格的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
对本园教师进行早教知识培训,深入学习《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家长指导手册》和《早期教育纲要指南》,参加各级各类早教培训,学习先进的早教理念和经验,加强与外界资源的联系。邀请富有早教经验的指导教师、儿童保健医师等来园讲座,促进早教的推广与深化。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教服务活动,使家长乐于积极主动参与其中:
1.与社区合作,送教进社区,给予理论指导。
2.设立早教咨询热线,鼓励家长及时与咨询老师交流,及时解惑。
3.开展早教亲子活动,使家长明确不同的游戏的不同功效,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引用。
4.为即将入园的幼儿提供活动场地,为他们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创设条件。
四、月工作安排:
三月份:
1、讨论、制定早教计划。
2、组织教师业务学习,重点围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家长指导手册》《福建省0——3岁儿童早期教育指南》
3、与芝山社区计生干部联系,掌握散居婴幼儿现有具体的人数及家长情况,为开展早教工作做好准备。
四月份
1.召开早教例会。
2.组织一次早教亲子活动,同时参观幼儿园园舍,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等。
3.开展一次有关科学育儿的知识讲座,组织社区家长参加。
4.收集资料,丰富早教内容。
五月份:
1、.邀请儿保医师来园为老师进行卫生保健、合理喂养方面的讲座活动。
2、进行早教专题研讨,向市教育局幼教平台推荐好稿。
六月份
1.早教例会。
2.组织一次亲子活动,同时参观幼儿园园舍,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等。
10.XX幼儿园早教宣传资料 篇十
聪明家长育儿方法:教您六招
★第1招多赞赏孩子:
孩子“坏”时希望受到注意,“好”时希望得到赞赏,这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自尊心,而且承认他所做的事情,会提高他的自我价值观念。即使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也可以提醒孩子知道他是可爱的、有能力的。
例如,在全家一起吃饭时,每个人都分享到成功和快乐,使这一时刻成为愉快的聚会而不是约束;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每个人都是家人注意的对象,受到别人的关怀和爱;可以经常将卡片或画片贴到门上或放在桌子上,以表示相互的爱;可以在孩子的床头上挂上两张照片,一张是他正在做父母赞赏的某件事,另一张是全家人愉快地在一起,以此提醒孩子的可爱和能力。★第2招抽时间单独和孩子在一起
有些父母工作忙,时间十分宝贵,尽管如此,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单独在一起,这非常重要。要做到这一点的最好办法,是把与孩子在一起的安排列入计划,小到一起散步,大到外出郊游,这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联络是十分重要的。与孩子一起玩耍时,要遵守他的规则,不要超出他的水平。对于重组家庭,父母应该考虑孩子的特殊情感需求,对于感到孤独的继子女,家长应抽出专门时间和他在一起。★第3招允许孩子做自己的事情
许多父母认为,替孩子做他感到困难的事是帮助孩子。事实上,这等于告诉孩子他自己不行,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孩子需要鼓励和挑战,要给他解决问题和发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当他需要帮助时,指导并协助他去想办法,寻求答案,而不是代替他做。★第4招珍视孩子的物品
父母经常控制送给孩子的玩具(购买玩具)和书,有时认为某件物品不适合孩子了,但事实上他可能仍然需要它,甚至这种喜欢会持续几年。因此,在处理某件孩子的物品时,父母不要擅自作主,要由孩子自己决定何时放弃某件物品。★第5招帮助孩子正确处理身体方面的问题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粉刺、肥胖和雀斑时,父母要帮助他解决精神上的负担,并让他不要太在意自己的外表,意识到这些问题可能是暂时的,也是可以控制的。★第6招孩子贬低自己时父母要干预
孩子贬低自己是在传达一种有碍自尊的信息。这时父母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对他的爱,认真地倾听,然后再告诉他应有的态度。
XX幼儿园早教宣传资料二:
爸爸妈妈怎样和孩子一起玩?
家长和孩子一道玩,第一种目的是建立亲子感情,享受天伦之乐;第二种目的是使孩子快乐;第三种目的是在一起玩的过程中指导孩子玩,提高孩子玩的技术水平,促进孩子某些能力的发展。带有这种目的与孩子一起玩的家长,具有教育意识,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培养。那么怎样和孩子一道玩呢?
首先,家长应以专注的神态很投入地和孩子一道玩,这样孩子才会真正开心,应付的态度会使孩子感到扫兴,甚至引起一些不愉快。
第二,应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的态度和孩子一道玩,勿以家长自居,居高临下地指责孩子、批评孩子。有时孩子对玩的技巧尚未掌握,家长应耐心地和孩子继续玩下去,如果不耐烦地说“你真笨”、“教不会”,孩子马上就会不高兴,也许以后再也不和家长玩这个游戏了。
第三,家长可以和孩子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心理。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孩子,家长在比赛时应“落后”一点,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孩子的成功感;对于太要强、好胜心太强的孩子,家长应胜他一筹,要在游戏过程中锻炼孩子对失败、挫折的心理承受力,有时候有的孩子会要强到不讲理、耍脾气的程度,那么家长应注意在下一次进行这类竞赛游戏时,事先提醒孩子注意自己的行为,要“约法三章”,防止孩子形成一些坏脾气。
第四,利用影像设备将父子同乐、母子同乐的镜头摄下来,留作以后欣赏、回忆,培养亲子感情。
XX幼儿园早教宣传资料三:
宝宝与球类游戏
如果你10个月的宝宝感到无聊,情绪不好,正在哭闹,试试看,给他一个乒乓球,让他扔出去,扔到墙上再弹回来,再让他扔出去;或者你用拍子颠球表演给他看,他一定会被你的游戏所吸引,最终破涕为笑的。很多宝宝都喜欢玩球,小一些的宝宝可以玩乒乓球、小皮球,大一点的宝宝可以玩小篮球、小足球。
宝宝为什么那么喜欢玩球呢?球在宝宝眼中是个有趣的“家伙”。你瞧,圆圆的皮球只要轻轻给它一点外力,它就会向前滚动,滚动的方向依力量的方向不同而变化,碰到东西又会反弹回来;可以让花皮球在原地旋转,像个陀螺,球上的花纹变化多端,色彩斑斓;可以学着用手拍球,你使的力气大,它就反跳得高,再用些力,皮球会跳得比宝宝还要高;在前方立几个空的塑料饮料瓶,让宝宝对准方向,用力把球推出去,看看打倒了几个,谁打得准,哈哈,在家里也可以打保龄球了……
球类游戏还有很多,是其中的变化让宝宝入迷,宝宝可以参与到这个游戏中去,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对球施加影响,产生作用,并且球也会因此而作出各种各样的反应。玩熟练了,宝宝就会知道自己怎样做,球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比如:要想让球弹回来该用多大劲,要想让球跳多高得用多大劲,要想让球拐弯该如何用力,要想击中前方目标该怎样瞄准等等,这个过程中既锻炼了宝宝的操作动手能力、手眼配合能力,也要求宝宝动动脑筋,这些游戏对宝宝来说的确很有趣也很有益。各种球中,乒乓球是最适合1岁以前宝宝的玩具。乒乓球体积小,份量轻,适合于宝宝小手抓握,在乒乓球接触地面或硬物时会发出清脆而有规律的声音,“乒乒乓乓”的响声会让宝宝很快乐,他会一次又一次地把球扔到地上,故意制造出这种声音效果,且乐此不疲。而且即使宝宝把球随意乱扔,也不会砸坏东西,声音不会太大,不会影响邻居,也比较安全。还可以锻炼宝宝手臂的力量。
等宝宝会走路后,可选择一个稍大些的小皮球,让宝宝踢着玩,球滚远后让宝宝走过去自己捡起来,可以提高宝宝练走路的兴趣,下蹲动作又可锻炼宝宝腿部力量。
等宝宝2、3岁时就可以给宝宝更大一些的小足球、小篮球玩,可以与宝宝面对面抛接球,也可以和父母一起玩玩拍球游戏,训练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一边拍一边数数,宝宝很快可以数到几十甚至上百位数。4、5岁以后的宝宝动作能力发展有了较大进步,可以开始学学打乒乓球或者羽毛球了,可以先让宝宝用球拍颠球玩,慢慢再教他把球打出去和接住别人打来的球。即使打得不太像样也没关系,这种运动可以锻炼宝宝敏捷的反应和灵活的身手,促进大脑平衡能力的发展。
XX幼儿园早教宣传资料四:
宝宝喜欢的游戏
游戏:色彩的诱惑
宝宝喜欢鲜亮的色彩,当有颜色亮丽的东西时,他会目不转睛地看,并想抓在手里。这时,让宝宝坐在一边,家长拿一个色彩鲜艳的玩具,叫宝宝的名字,吸引他的注意力。宝宝俯下身爬过来时,家长向后退,等宝宝爬了三四下后,让宝宝抓到物品,并夸奖宝宝做得好,亲一亲宝宝。游戏:循声而动
声音能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哗啷棒、带电子音乐的小玩具,都是吸引宝宝的对象。在宝宝身体不远处,摇动玩具,使其发出悦耳的声音,宝宝会因为乐声的吸引,想办法过来,而爬则是他惟一可以利用的方法。注意不要离宝宝太远,免得宝宝的注意力不在声音上。游戏:追球爬
为了锻炼宝宝多爬、多运动,妈妈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个小皮球。球是易滚的,当宝宝一碰到球,球就向前滚,滚动的球易引起宝宝的兴趣,他会追着球爬行。注意,球不要气太足,免得宝宝手一碰到,就滚出老远,使宝宝对追球失去信心。前庭刺激亲子游戏
前庭系统功能是帮助人体从事各种活动时,维持身体平衡的机制。前庭系统会发挥抑制作用,自支过滤不必要的刺激;若是外界刺激太少,它又会主动扩大神经传导的通路,以吸收更多的刺激,所以过与不及,皆会影响身体状况的表征及外在活动的表现。所以如果家长发现家中小宝贝有类似情况时,除了接受治疗外,爸爸妈妈在平时可教导下列活动,让孩子接受适当的前庭刺激。
1.父母可把小朋友抱高,做上下左右摇晃,刚开始时速度可稍慢些,适应后再加快。
2.可以跳跳床,增加全身的平衡及稳定运动。3.可以练习翻跟斗,要注意小朋友是否容易头晕。
【幼儿园与早教区别】推荐阅读: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区别大小》及教学反思06-25
幼儿园等级标准与评定07-12
幼儿园实习心得与体会07-28
幼儿园不足与改进措施11-07
幼儿园家长新年发言稿与幼儿园家长讲座提纲10-22
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改革07-15
幼儿园小班生活与健康活动10-21
幼儿园中班保教计划与幼儿园中班保育员计划10-27
幼儿园三年规划与设计06-27
培训班与幼儿园合作协议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