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2024-07-23

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精选8篇)

1.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篇一

康巴什区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是社区建设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主题。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把社区治理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健全居民、村民监督机制,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十九大报告又进一步强调: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因此加快社区治理步伐,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已成为促进康巴什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康巴什区委改革办把推进城市社区治理工作作为今年重点研究课题之一,深入哈巴格希街道、滨河街道、青春山街道、康新街道进行实地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康巴什区城市社区治理基本情况及成效

康巴什区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12个社区,自2015年实施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提出了“一委一站一居一中心”的创新性社区治理模式,社区体制机制基本确立。政府增加了经费投入,社区服务设施逐渐完善。发展壮大了两支队伍,一支是社区居委会,一支是社会工作者,有效协助政府工作,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和专业性,社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强化。社区社会组织不断发展,社区服务站解决了党、政、社事

就要求社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主动适应社会管理发展变化,建立健全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当前社区服务市场化程度不够,许多服务领域缺少服务标准、服务规程,多数服务产业化程度极低,个性化、多元化服务缺失,社区服务资源共享程度较低,服务设施闲置和服务设施不足的矛盾并存。如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存在居民活动室少,停车位不足以及收费高,物业管理不到位以及不作为,开发商遗留的房屋质量问题,小区地下管网破损以及管理权限不明等问题。

(三)社区工作人员不稳定,工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从事社区工作的人员包括三部分,一是街道、社区干部,改革后下沉到社区工作,这部分人员较少,工作任务繁重,而且流失较严重;二是以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为主的居委会业委会人员,他们社区管理积极性较高,但在年龄、素质方面与新形势下社区建设与管理的要 求不相符合,并且工资待遇较低;三是社工及社会组织成员,这部分人员较少,工资待遇较低。因此社区工作队伍不稳定,且缺少知识化、专业化水平,待遇较低。尽快引进人才、加强培训,建设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已成为推进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当务之急。如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存在人少任务多,工作人员身兼数职,为居民服务不及时,社区活动居民参与度低,自治意识不够,没有按照文件要求发放社区人员相关补贴等问题。

(四)社区共治网络发展不均衡,三社联动和配合有待进一

系。对社区目前承担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梳理,进一步规范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和服务站的职能,切实解决长期以来社区职责不清、行政事务负担过重等问题。严格执行“准入制”,真正将社区准入制度落到实处。建立社区治理统一考核机制,减少各部门对社区的多头考核,同时加大对相关部门向社区指派性工作的考核。将直接为群众、企业服务的行政职能赋权于街道,增强街道的服务力、执行力。加大执法下沉力度,加强安全、物管、执法等工作人员的配备,减少社区行政性事务,理顺街道公共管理职能,真正行使社区公共服务职能。

(二)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建立社区公共服务项目清单,通过向居委会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政府行政性事务的开展问题。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针对居民的公益性需求,通过社工、社会组织提供精神慰藉、法律援助、助学助困等公益性服务。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不断探索为民服务的新机制、新领域。以求助电话、社区服务网站和短信为载体,构建一个覆盖全区、社区的信息服务平台,24小时全天候提供生活类、资讯类、事务类、电子商务类等多项服务,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服务求助网络。建立社区服务平台,推行社区10分钟服务圈,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打造“一键通”应急呼叫系统。

(三)提升社区干部服务能力。立足于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职业化,不断壮大社区工作者队伍,大力提升社区工作者的综合

2.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篇二

关键词:河道治理,问题,对策,河南泌阳

泌阳县是河南省25个重点山区县之一, 地处桐柏、伏牛两山脉结合部, 是江、淮两大水系支流发源地之一, 在全市乃至全省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区位。据统计, 全县境内有大中型水库8座, 大小河流153条, 分别注入淮河流域的沙河和长江流域的泌阳河。泌阳河较大的支流有马谷田河、柳河、梁河、甜水河、洪河等;沙河较大的支流有贾楼河、梅林河、象河、曹庄河、石头河等。温暖湿润的气候, 造就了泌阳风景如画的自然风光。

近10多年来, 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全国一样, 森林资源过度消耗,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气候变暖, 水土流失, 干旱、洪涝、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接连不断, 严重制约着泌阳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2]。为了改善生态环境, 泌阳县委、县政府狠抓以林业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 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和荒山绿化工程, 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但是还应看到, 泌阳县生态环境脆弱的现状还未得到根本好转, 水土流失、河道污染、土地退化现象还相当严重。为加快泌阳县生态环境建设步伐, 早日完成该县生态县创建设任务, 现就河道绿化整治方面进行探讨。

1 泌阳县河道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泥沙淤积河床, 河岸冲刷严重

近年来, 由于上游集水区及两岸森林植被采伐过度, 森林覆盖率和蓄水保土功能降低, 当暴雨来临时, 很容易迅速汇成山洪, 泥石俱下, 一泻千里, 形成洪涝灾害, 致使河床泥沙淤积、岸堤不断被洪水冲掏, 河道连年拓宽, 两边农田逐渐退缩。

1.2 过度采沙, 致使岸堤垮塌, 河堤和桥梁质量下降

随着修路和建筑业的突飞猛进, 河沙资源被大量开采, 但由于采沙过度, 造成有些河段堤坝垮塌, 河流改道, 洪水侵漫农田, 桥梁质量不断下降, 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隐患。

1.3 河道污染, 水质下降

由于人口日益增多, 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愈来愈突出。为了当前的利益, 部分人按照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错误思路, 大肆毁林开垦、毁林采矿, 致使优美的森林景观被破坏得千疮百孔, 同时由于失去了森林植被的蓄水净化作用, 混浊的山洪、卷带着有毒的矿区废水、岩屑、矿渣注入下游河道, 加之近年来大量使用的除草剂和杀虫剂渗入水中, 人们的洗涤、生活污水注入溪流, 游人随手丢弃的塑料袋、饮料瓶、废电池抛入河内, 致使县域河道污染、水质下降的问题日益严重。

1.4 水保设施陈旧, 部分护岗堤年久失修, 存在安全隐患

泌阳县沟河众多, 且岸线较长。由于缺乏充足和专门的检查和维护人员, 岸堤在遭到损毁或垮塌时, 往往不能得到及时修复。加之两岸部分群众垦荒种地, 砍伐两岸护堤的乔灌木, 加剧了水土流失和泥沙进入。据统计, 泌阳县大部分河道汛期河水泥沙含量均超过1 kg/t以上。板桥水库、宋家场水库每年均有超过万吨的泥沙沉入库底。因此, 大力实施河道绿化治理工程, 不仅是生态县建设的需要, 也有利于维持河堤水库安全运行。

2 治理对策

2.1 严格集水区上游山区现有林木的采伐, 逐步恢复、增强森林蓄水净化和保土拦沙功能

泌阳县深山区的森林绝大部分已经划分国家或省重点公益林, 对这些林木要严禁进行商品性采伐, 确需进行更新或抚育性质采伐的, 要按照有关规定从严掌握。争取2~3年内, 山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得以恢复, 并得到增强以及充分发挥。

2.2 加大荒山绿化和宜林地造林力度, 使泌阳县森林覆盖率在3~4年内有一个较大提高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是实现环境与发展相统一的关键和纽带, 在防洪减灾、调节气候、改善环境中起主导作用。因此, 加快荒山荒地绿化步伐, 实施以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建设战略, 才是根治水患、治理河道、减轻污染、改善环境的治本之策[3,4]。据专家测算, 有林地每年可比坡耕地少流失泥沙40 t/hm2以上;每0.33 hm2森林所保蓄的水量, 相当于一座100万m3的库容。森林虽不能完全杜绝洪灾发生, 但它完全可以缓解洪水灾情的程度和损失。

2.3 严厉查处毁林开垦和在林地上非法采矿的案件, 实施退耕还林和矿区植被修复工程, 减少水体污染源头

一个时期以来, 随着矿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扬, 非法占用林地采矿、采石、采沙案件不断增多, 给局部区域生态环境遭成严重破坏, 并由此引发山体滑坡、坡体塌陷、水土流失、污水污染河道、灰渣侵漫农田、废石渣压占土地等一系列问题。对这种混乱局面如不进行彻底整治, 任由其继续发展下去, 河道治理工作便无从谈起。因此, 县政府要坚决对占用林地的非法采矿企业进行严厉打击, 该关闭取缔的要毫不留情地予以关闭, 并根据其污染环境和破坏林地程度, 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 保证有足够的资金实施矿区植被修复工程。个别需保留的, 要采取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 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 严禁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2.4 实施沿河林带营造工程, 提高护岸防洪保土能力

为全面提高泌阳县河道绿化治理水平, 完善生态廊道网络体系, 促进该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议在泌阳河和沙河主河道两侧各栽植50 m以上树木, 在主要支流或其他重要河流两侧各栽植6~10行树木, 在一般沟河、渠道两侧各栽植2~5行树木。树种以杨树、刺槐、枫杨为主, 辅以紫穗槐、白腊条等灌木树种, 形成乔灌混交复层林, 以增强防护效能。力争在2~3年内将全县所有的沟、河、路、渠全部绿化起来, 形成绿化长廊, 使蜿蜒曲折的护河林带成为泌阳县一道靓丽的沿河森林景观, 逐步实现该县农田林网化、路渠林带化、村庄和城镇园林化, 使泌阳县生态状况有一个根本改观。

2.5 加强河沙管理, 杜绝不合理开采

对全县各采沙户进行一次全面排查, 要全面深入分析各采沙点对河道及周边环境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对生态区位重要的河段, 严禁开采河沙。对因采沙而毁坏林木、林地及岸堤的, 要严厉查处, 并责令其补种10倍以上的树木;对河道影响较小的, 也要规范其管理, 并定期进行检查, 确保河坝、农田和岸边树木不受损害中, 河水不遭受污染。

2.6 成立河道检查维护与岸边树木管理专门组织, 切实加大河道管理力度

在沿河林带营造完成后, 要有专门组织和人员定期检查, 发现缺损及时补造, 同时发现河岸垮塌、河流改道、污水排入、河床淤塞等问题要立即上报并及时采取处置措施。

2.7 要加大河道绿化治理的资金投入, 制订河道绿化优惠政策, 建立河道治理的长效机制

首先要对目前存在的险堤、垮塌河岸进行加固, 对水流不断侵蚀农田的河段围砌、筑建防洪护岸墙 (或修建堤坝) 要采取植树种草、浆石围砌等多种固堤护坡措施。对两岸的宜林地可实行“拍卖使用权”、“股份制合作造林”,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承包造林;对不适宜乡、村、组统一治理的荒坡、荒沟、荒滩, 可转让给有能力的个体户承包, 政府给予一定补助, 但要限期绿化, 签订责任合同。对沿河居民的生活污水, 要先通过芦苇塘净化或沙土地过滤消化, 企业排放的污水要由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当治理水体达到灌溉标准后, 再进行土地消化处理。

2.8 加大教育宣传力度,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提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维护河道良好生态的自觉性

生态文明的县城的创建, 离不开全体人员文明素质的提高, 要通过报刊、电视、会议、学习等各种宣传手段, 营造强大的声势, 提高人们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做到人人讲清洁、个个讲文明, 在河边散步时不向河里乱扔纸屑、塑料袋、废弃物, 不损害绿化带的一草一木, 自觉维护泌阳县蓝天碧水、绿树掩映、鸟语花香的自然景观。

总之, 河道绿化与治理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的强力推进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为此, 县委、县政府在强力推进“生态立县、科教兴县、工业强县、特色富县”战略的基础上, 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两大主题, 以“节能减排”为主线, 以生态建设为抓手, 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绿地”、“洁净”工程,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倡导“低碳”生活理念。并且以开展“三城联创”活动为契机, 不断加大城乡规划建设力度, 城市街道、休闲娱乐广场、公共绿地也不断增加, 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提升城市形象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 还加快乡镇集镇建设, 在城乡推行清洁能源,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使泌阳县森林资源逐年增长。

参考文献

[1]何冰, 高巧辉, 夏旭东.城市河流及其生态治理规划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 2006 (12) :23-25.

[2]张晓兰.我国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利发展研究, 2005, 5 (1) :68-70.

[3]刘芳.水环境与生态城市建设[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2005, 5 (1) :97-98.

3.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篇三

关键词:上市企业;公司治理;问题;治理方案

一、上市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股权结构不合理

在股份制改革的初期,国家急于扶持国有企业上市,又担心国有资产流失,更担心境外资本冲击国内资本市场,因而确定了国家必须在上市公司中保持控股甚至绝对控股的指导思想。所以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具有四个特点:第一,流通股的比重非常低,绝大多数股份不能上市流通;第二,非流通股过于集中,导致一股独大;第三,流通股过于分散,机构投资者比重过小,第四,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通常为一家控股公司,而不是自然人。我国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前提是公有制占主体,在股权方面表现为国有股、法人股持股比例高,这种过于集中的股权有利于所有者控制,从而保证其利益,但不利于经理层在更大范围内接受监督约束,易使中小股东的利益受损。[1]而我国《公司法》没有关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规定,致使大股东可以很轻易地危害小股东的利益,如T猴王等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利用他们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地位,假借种种名义,甚至利用虚假财务报告,来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将上市公司当作自己的“提款机”。

(二)董事会独立性不强,决策监督职能失灵

1.提名选聘机制不合理,导致独立董事缺乏独立性

“独立性”是独立董事制度的灵魂。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是为了解决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内部人控制严重”等问题,但独立董事的提名程序就已经促使其独立性先天不足,[2]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基本为大股东所控制,因此独立董事的提名基本是由大股东包揽。

2.独立董事的薪酬设计有缺陷

独立董事也是现实的“经济人”要想充分发挥其作用,就不能回避相关的激励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决定独立董事待遇的人往往是公司董事会中握有实权的大股东和执行董事,所以独立董事们很容易在跟董事会和经理层的共事中建立起友谊,从而失去其客观性与公正性。

3.行权环境不完善,自身素质单一导致效用发挥有限

要想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就必须能够就公司的经营管理提出意见及建议。然而,现实是由于独立董事并不参与公司的日常管理,实际上很少了解公司的业务情况,他们所了解的信息大都来自现任经营管理层的介绍和相关记录,所获知的信息存在虚假、误导甚至歪曲的可能,容易造成独立董事由于信息获得的偏差而在损害中小股东却有利于经理层和大股东的公司决议上投赞成票。其次,独立董事个人素质相对单一,我国独立董事的来源,绝大部分来自高校,中介机构和各种非赢利性质的研究机构。再次,在实际运作中,独立董事绝大多数只是保证按时参加董事会,对公司真正的经营管理却没有用心了解,董事会上提出异议的情况不多。[3]据《上海证券报》披露:从2007年年报的862家沪市上市公司来看,共有26家公司的40位独立董事对相关事项提出异议,分别仅占沪市已披露年报上市公司总数的3.01%,以及独立董事总人数的1.05%。

(三)监事会有名无实,功能有限

1.监事会制度设计有缺陷。上市公司监事会根据1993年《公司法》的规定是法定的独立的监督机关,但没有重大问题的表决权,没有对董事的任免权,也没有实现其监督职能的充分条件。

2.监事会没有监督的原动力。

3.监事会履行职责的保障不到位。

4.上市公司激励约束机制不规范。中国上市公司普遍未能建立起高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在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国家,上市公司普遍实行经营者即时薪酬和长期薪酬相结合的激励制度。福布斯《商业周刊》在1991年针对美国365家最大的公众公司两名最高级经理薪酬情况进行了调查,这些公司CEO的薪酬在20世纪80年代增长了212%,分别是同期工人和工程师工资增长的4倍和3倍。按当年的工资率计算,分别相当于一名工人和工程师85年和45年的工资。中国上市公司由于普遍没有长期的薪酬激励计划,公司管理层持有的数额极小的股票在任职期内也不能出售,上市公司的股份变化与公司决策者和经营者在利益上无太大联系,因而这些决策者就很难有进行长期和有效决策进而实现“阳光下的利润”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上市公司的决策者往往采取暗地里与庄家配合的办法,进行牺牲公司长远利益的大比例送股和转股,通过“跟庄”而获得“灰色”甚至“黑色”收入。

5.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公开性正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其影响的有效性,是衡量股票市场成熟程度的重要標志。纵观中国目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状况,其情况却不甚令人满意。例如,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不规范,对大股东应披露的会计信息包含的具体内容,对公开披露信息的虚假性 严重误导性或重大遗漏方面,以及专业性中介机构公开披露文件的真实性 准确性 完整性都没有明确的界定,中国的会计制度和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无论在公开揭示财务信息方面,还是在合并报表的处理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往往不尽一致,此外,信息披露缺乏有效性[4]。

6.上市公司审计制度不健全。会计审计是上市公司制度安排中的重要内容,对上市公司制度的正常运行与投资者操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信息是影响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但各国股票市场上都存在着财务造假的现象。

7.外部监控机制不健全。在我国,以市场为基础的外部治理机制发育不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银行等作为债权人对公司实施的监控作用较小。第二,外部的公司控制权市场或者是并购市场对公司实施的监控作用也非常有限。第三经济市场对公司的监控作用也相当有限。

二、优化我国上市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的对策

(一)优化股权结构,切实保障股东大会有效行使职责

治理公司结构必须调整,改变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比重过高,股权集中,不利于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形成多元化产权主体制衡机制,也不利于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应设法打破这种公司股权模式。我国应继续实施股权多元化战略,优化股权结构实证研究表明,国家作为股东效率低,法人机构股东在公司治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公司业绩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根据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相配合的原则和资本雇佣劳动的观点,能够替代原来由国家政府部门承担的选举和监督上市公司经营者的责任的,只能是非国有的法人大股东。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在我国可以适度地发展机构投资者,可以考虑逐步发展民营性质的机构投资者,实行QFII制度,引进更多的国家机构投资者,我国的企业就会向股权多元化,分散化发展。[5]

(二)健全董事会制度,完善董事会功能

1.科学的界定独立董事的职责。中国公司的治理结构是大陆法系国家的二元模式,在双层治理框架下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时,应清晰的界定其监督职能的具体方法与监督的内容,独立董事和其他董事一样,依法享有决策权,但又区别于其他独立董事。

2.建立独立董事诚信档案和信息披露制度。为了加强对独立董事的指导和监督,可以建立起独立董事诚信档案与信息披露制度,一方面,由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独立的中介机构联合设立独立董事人才库,建立独立董事的诚信档案库,对独立董事进行考核;另一方面要求独立董事进行强制信息披露,这样有助于提高市场透明度,保障中小股东的知情权,加强社会监督。

3.建立独立董事托管制度。长期来看,独立董事制度建设应着力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独立董事队伍,建立健全独立董事中介机构和自律组织,实现独立董事制度的法制化和规范化,但从近期看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方法是建立独立董事托管制度,即在证券监管部门的引导下,由上市公司在自愿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委托行业协会或同业协会等非盈利,自律性的社团组织,对公司的独立董事进行集中统一和专业化管理。独立董事的自律性社团组织根据上市公司的委托,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独立董事实行专业化管理。独立董事托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抑制其自利性,充分调动独立董事的积极性。

4.建立独立董事保险制度独立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使独立董事发表公正独立的意见。中国独立董事不独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如果发表和董事会不同的意见,下届董事会可能不在聘其为独立董事,从而失去一份可观的薪酬。为了弥补独立董事因正确履行职责而遭受的损失,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可以按照国外的实践建立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保险制度,这样既便独立董事发表了与董事会不同的意见,因此去职,也可以通过保险专案组赔得到一定的补偿。

(三)强化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监督机制

1.设立独立监事制度。众所周知,我国上市公司的社会公众公司,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因此,有必要借鉴日本和“外部约束“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引入独立监事制度,即在上市公司监事会中设立独立监事。独立监事其独立性可以保证其在履行监督职责时,不受或少受控股股东的影响,能够独立,公正地履行监督职责。独立监事应具备法定条件的律师和注册会计师等专业人员兼任,以便发挥对公司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强有力地制衡作用。

2.强化监事会的独立性。上市公司监事会要真正发挥监督作用,就应当强化监事会的独立性。而不是一味跟在董事会后面开会,公告,承诺及声明,在监事会的监督程度上,将定期的监事会会议制度,定期财务审核制度,董事,经理的谈话制度,信息披露审核制度等日常的监督工作进一步具体化,作为上市公司监督工作制度来执行,使上市公司监事会的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3.监事会的职权具体化。任何权利越是抽象就越虚幻。应将检查公司财务权扩张解释到检查,稽核,审计方面。明确监事会行使职权的形式;监事会可以随时要求董事经理向其提供财务报表,主动调查公司业务及财务状况;当董事实施经营范围以外的行为或其他违反法律公司章程的行为,有可能损害公司利益时,监事会或监事会或监束有权要求其停止。

4.建立监事会工作保障机构。上市公司监事会除独立地,经常性开展监督工作外,还应扩大职务监督权。为了保障上市公司监事会能正常开展工作,可在上市公司监事会中设执行监事,同时兼任监事会秘书。有条件的上市公司也可以设立监事会的辅助性工作机构,为上市公司监事会及其监事的工作发挥积极作用。[6]

(四)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鉴于我国目前上市公司的现状,建立健全约束机制的重点对象是公司的经营管理者,有效地约束机制包括:建立职工董事制度,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完善包括政府在内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契约关系;规范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行为,强化董事会和监事会对经营者监督;通过科学,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对经理人员的监督能力,提高监督质量。激励机制包括:确立以年薪制为主体的激励性报酬体制,以公司全年经营效益作为经营管理者获取报酬的依据;建立以股票期权为主的长期激励机制[6];通过适度合理的“在职消费“对经营管理者进行激励;注重发挥精神激励的作用,给予经营管理者以较高的荣誉,地位和待遇,激励经营管理者对公司尽职尽责,为实现股东利益尽心尽力。

(五)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1.制定和完善信息披露准则,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制度建设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制定信息披露的准则,其二,制定信息披露的规则体系。纵观各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准则主要包括4条:(1)诚信准则,因为上市公司只有讲诚实,守信用,才能自觉地按照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要求进行信息披露,消除造假行为。(2)持续准则,这是提高信息披露完整性和及时性的保证。(3)对称准则,对称准则的意义在于维护全体投资者的知情权,保护股票市场的公平性。(4)敏感准则。敏感准则意指上市公司除按照强制性规定披露信息量外,应主动,及时地披露所有可能对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决策产生实质性影响的信息,防止出现重大遗漏,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完整性。

2.应尽快推行上市公司自愿,信息披露制度。当前主要成熟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监管部门普遍修订政策和规章。鼓励上市公司啬对核心竞争能力,前瞻性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公司治理效果等信息的披露信息的细化和深化,以提高强制披露信息。可信度和完整性,二是对强制披露信息的补充和扩展,以突出公司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为目标全方位,系统化披露信息,展示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潜力。

3.大力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与违规行为的处罚。为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应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其中,关键在于综合运用法律行政,舆论等各种力量提高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失信成本。

(六)健全审计制度

上市公司应同时设立审计委员会和内审机构,审计委员会应当直接对董事长负责,审计委员成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审计委员会及其成员应当具备相当的独立性。内审机构对审计委员会负责,内审机构负责人由审计委员会主席指定。内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同时要拥有与工作职责相匹配的职业道德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内审机构不得置于财会机构的领导之下,内审机构依照法律规定和企业授权开展审计监督,对于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可以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或董事会报告。[7]在监控过程中,内部审计可以促进控制环境的建立,为改进控制制度提出建设性建议,为组织成功的达到所需要的内部控制水平服务。

(七)完善外部监控机制

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和信息传递制度是当务之急,要促使上市公司进行持续真实的信息披露,证券监管部门就必须加强对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监督,加大执法力度,除日常监督外,应加强巡回检查的力度,同时,证券法应当赋予证券监管部门一些特殊的职权。除此以外。法律体系应当有效地把监督权力分散到每一个股民身上,并把社会的公平标准付诸公司的行动上。[8]在公司的经营管理者掌握了较大的权力,股东大会的权力趋于淡化的情况下,强化监事会的各种监督职能显得尤为重要。

(八)上市公司退出机制创新与完善

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中,上市公司退出机制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有助于促使上市公司规范运行,重视股东权益,努力提高运营绩效。同时发挥上市公司制度运行过程中的优胜劣汰功能,提高其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8]因此,必须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同时建立相应的退市风险赔偿机制,在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推出企业主动退市的制度安排。

(九)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创新与完善

1.信用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在当前市场经济信用状况恶劣的情况下,需要以严格的制度来保证信用体系的良性运行,并引导社会建立起守信机制与诚信文化。[9]

2.法律意识的培育。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作为高层次的企业组织模式,上市公司制度是以各种法律法规为支撑的。我国应逐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在全社會培育法律文化,培育市场主体的法律意识,引导企业与公民自觉守法行为。

3.股東文化的培育。经过10余年的耳濡目染,国民对上市公司 股票市场的认识得以强化,但从根本上看,中国民众仍然尚未建立起一种股东文化。

4.职业经理文化的建立。从西方股票市场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上市公司两权分离后,经营权归于上市公司经理,这种安排有赖于发达的经理人声誉,通过良好声誉来提升自身人力资本的价值。[10]因此,职业经理文化的培育,是保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范化公司行为市场化等的重要保证,是一种支持和促进上市公司制度绩效提升的重要非正式规则。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上市企业公司治理系统正逐步完善,上市公司的质量和发展水平也得到了提升。但是,我们仍存在一些问题,应不断吸取国内外的经验教训,不断创新并改变其治理机制以满足新的要求。相信我国上市企业公司治理会更加完善,在将来创造更多惊喜与辉煌!

参考文献:

[1]白玉杰.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经济,2008,(12).

[2]孙丽.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现状分析及改进建议[J].财政监督,2008,(9).

[3]林乐芬.中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4]王之泉,陈浩然.浅谈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声誉激励机制[J].山西财经,2008,(2).

[5]顾斌,周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现效果的研究[J].会计研究,2007,(20).

[6]周森,扬燕.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对策思考[J].贵州商业,2008,(12).

[7]唐宗明,蒋位.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J].今日南国.2008,(11).

[8]陈梦根.中国上市公司制度高效率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9]Bertrand,M,Mehta,,P,and muuainathan,s,2002ferreting out tunneling;An application to Indiabusiness group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117,121-148.

4.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篇四

(一)道路粉尘治理问题

我县长牛线、鹿塘线、104国道李家巷段、道路粉尘污染严重,车辆“抛撒滴漏”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公路安全畅通,也影响我县生态园林型城市,虽然通过治理并加大养护力度,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效果还不是很理想。

(二)原因分析

以粉尘污染最严重的长牛线为例,治理难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矿山、水泥、码头等企业污染。长牛线沿线矿石资源丰富,从事矿山开采、矿产品加工的企业也很多,长兴境内共有矿山企业34家,水泥行业大型企业8家,广德境内依托长牛线运输的长广区域内有矿山4家,水泥行业大型企业4家。两地水泥、熟料日产量5.1万吨,加上长湖申航道离长牛线比较近,小浦境内水运码头有64处,年货物吞吐量约2千万吨。矿山、水泥厂、码头是产生粉尘的源头,在生产、装卸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

2、运输途中污染。煤山、白岘、槐坎、小浦四地在长牛线从事矿产品运输的车辆总计有1001辆,其中大型货车656辆,农用运输车345辆。除此之外,尚有外挂车辆230辆。货车以斯太尔、解放、康明等重型及中型货车为主。二轴车实际载重20-35吨,三轴车实际载重30-54吨,四轴车实际载重40-65吨,最大型载重车可达85吨。

根据交通流量测算,车辆每天平均往返运输约3趟,运输途中产生方面粉尘污染:一是从企业驶上长牛线时轮胎带泥;二是由于过量载重,途中抛、撒;三是由于覆盖不严或空车产生扬尘;四是由于车辆不固定运输同一品种矿产品,车体破坏不大密缝,途中滴、漏。

3、管辖职责不清。长牛线管辖区域涉及4个乡镇,同时也涉及到安徽广德的矿山企业,属地管理主体多,责任不明确,难于统一协调行动,形不成合力。

(三)措施

1、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提出治理粉尘方案,取得政府的支持。

粉尘治理涉及沿线4个乡镇及外省,责任部门涉及交通、公安、环保、国土、农机、发改委等多个部门,需要县政府统一协调,整合力量,落实责任。今年3月份,我们制定了粉尘治理方案并报县政府。一是规范装载、消除“抛、撒、滴、漏”现象;二是联合行动,落实责任。点的管理:矿山码头道路硬化,设置水冲轮胎装置,规范装载;线的管理:车辆规范装载,加大清扫力度;面的管理:广泛宣传教育,加大处罚力度。

2、成立固定治超站,严厉打击超限车辆。在长牛线从事矿产品运输的车辆都存在超限超载现象,固定治超站既能解决粉尘污染问题,又能保护路面完好并减少交通事故,目前已邀请省、市、县纠风办、省公路局到实地考察完成前期申报工作,目前正在审批中。

3、加强路政巡查,加大对“抛、撒、滴、漏”车辆查处力度。提高路政队员对粉尘污染治理的重视,增强路政队员的责任感,查处“抛、撒、滴、漏”车辆力度明显增强,08年1-5月是345辆,09年1-5月是769辆,增加一倍多,对粉尘污染车辆进行严厉打击。

5.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篇五

1国内外水土保持的概念

水土保持(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1991年中国国务院颁布《水土保持法》,为我国第一部专业水保技术法规。2005年,中国水利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科学考察。

水土保持的概念是1941年由黄瑞采先生首先提出的,现己被国际普遍采用,逐渐代替了原先的土壤保持概念。美国的土壤保持(土壤侵蚀防治)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就是1934年的“黑风暴”之后。1935年4月,美国第一次颁布了《水土保持法》。被称为美国水土保持之父的Hugh Hammond Bennett,在60年前就将水蚀和风蚀列为土壤侵蚀两种主要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1971年他提出了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和风蚀预报方程WEO。澳大利亚把土壤侵蚀作为引起土地退化主要因素,他们的水土保持意义更宽,包括了所有防治土地退化的行动,近年又引申为“土地保育”(land-care)。前苏联认为“土壤侵蚀”概念同时包括水蚀和风蚀,土壤侵蚀研究应包括在水力、风力破坏下水蚀过程和风蚀过程的研究,以及水蚀及风蚀作用下土壤的防护方法的研究。同时强调“水蚀和风蚀除了不同点之外不论其机械过程还是它们的表现形式以及在土壤防护方法方面,都有许多共同之处。实际上水蚀与风蚀常常是同时碰到一起的,因而必须设计和实施同时发挥作用的综合措施,以防止土壤在水力和风力作用下免遭破坏。”他们称“水土保持是一门与水土流失作斗争的科学。”

水土保持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农学、林学、草学、水利学等,涉及到水利、林业、农业、环境、城建、交通和铁路等部门,涉及到城乡千家万户,具有长期性、综合性、群众性的特点。

2水土保持的原则和作用

水土保持是维护国家或流域、区域生态平衡,减轻自然灾害,确保国家或地区生态安全,促进区域、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为了有效的防治山丘区及风沙区的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在确定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时,要求遵循以下的原则:

①防止与调节地表径流放在首位,为此应设法提高土壤透水性以及持水的能力,在斜坡上建造拦蓄径流或安全排导的小地形利用植被调节,吸收或分散径流,减少径流的侵蚀能力。

②提高土壤的抗蚀能力,应当采用整地、增施有机肥、种植根系固土作用强的植物,施用土壤聚合物。

③提高植被的防护作用,营造水土保持林,调节径流、防止侵蚀作用。

④在已遭受侵蚀的土地上防止水土流失,必须注意辅以改良土壤特性、提高土壤肥力的措施、把保持土地与改良土壤结合起来。

⑤采用综合治理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包括水土保持农业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⑥针对不同的水土流失类型区的自然条件制定不同的综合治理措施体系,因地制宜是水土保持措施设计的科学基础。

⑦生态经济效益最优的原则。在设计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过程中,应当提出多种方案,选用生态经济效益最优的方案。在确定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方案中,全面估计方案实施后的生态效果,预测水土保持措施对成土作用以及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作用有如下几点: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有森林覆盖的山区,不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现象,暴雨过后,多仍是清水长流。既不会因径流量过大造成山洪,也不会因干旱使河流枯竭。

②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调节气候。森林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来实现净化空气的功能。

③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和水利设施。通过合理配臵和营造水土保持林,可以减缓径流,降低风速,防止风害,固定流沙,水利工程免遭冲毁,可以削减泥沙侵害农田。

④改良土壤,提高地力。树叶和草本植物每年有大量枯死的茎叶和残根遗留在土壤表面和土壤里,形成腐植质土壤的有机质,同时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渗透能力。

⑤提供饲料和燃料。种树、种草既可保持水土,又可提供发展畜牧业所需的饲料,发展农业所需的肥料,以及解决群众所需燃料等。

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营造水保林,不仅可以控制水土流失,又可提供饲料、果类和其他林副产品;增加群众经济收入,促进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

3水土保持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土流失不仅是全世界环境的头号问题,目前也已成为我国的头号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面积已经占到了国土总面积的37.1%。水土流失严重区往往是水土保持的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与水土保持功能退化的贫困互为因果,致使自然生态资源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3.1缺乏综合规划

在水土保持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规划与实践中,一是“量力而行,集中治理,先易后难”的原则在执行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被违背;二是摊子铺得过大或规划的规模过大,着眼点在于怎样向国家争取到更多的资金;三是规划的实施具有短期性,一届政府一个战略,一个领导一种打算,缺乏保障持续实施的政策制约。水土保持往往重工程、轻林草;重造林、轻封育;重保水措施、轻排水措施;治理措施单一,不能发挥水保工程的整体效益。没有把水保工作提高到改善生态环境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缺乏综合治理,影响了治理效果。3.2投入严重不足

水土保持重要生态功能区没有国家专项投入或投入很少,加之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十分有限,造成相关工程总体投入严重不足。按目前物价水平及防洪、生态环境建设对水土保持的要求,水土保持投入远远不够。根据实际需要,风沙区治理每平方公里需25万元,丘陵沟壑区38万元,高原沟壑区20万元,关中平原18万元,土石山区53万元,平均每平方公里需投资31万元。特别是工程措施,由于投入高,资金来源没有保证,设施不配套,往往达不到原设计水土保持标准。

3.3后续管理工作薄弱

多数地方注重治理数量,忽视管理工作,水保监督执法力度不够,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引起大量水土保持设施破坏。如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仅300~500mm,且年际年内降水分配不均,干旱年年发生,常常导致林草植被大量枯死,影响林草措施效益的正常发挥,另外由于洪涝灾害,使沟道工程措施冲毁严重。加之滥坎滥伐、陡坡开荒、修路、采石、开矿、挖药材等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得不到及时遏制,造成边治理,边破坏,甚至有的地方出现破坏大于治理的恶性局面。尽管近年来各地已经开始重视工程建后管护工作,但从总体上看,水土保持工程建后管护工作仍是一项十分薄弱的工作。有人建、没人管,责权利不统一,产权与使用权不明晰的情况相当普遍,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成效。3.4新生水土流失未能有效遏制

我国生态环境受到较严重破坏,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不合理农业结构所致。以黄土高原历史沿革为例,自先秦时期以来,重谷物生产的“垦草”思想一直占据着黄土高原,加之广种薄收、倒山种植生产方式在该地区沿袭,致使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随着单一谷物农业系统的发展愈演愈烈。从两次遥感调查对比看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经十年治理,治理面积增长7.11万km2。但由于近期在采矿、交通、冶金、建材等生产建设开发中,不重视水土流失防治,在开发建设中出现生态环境破坏。一些地方出现一方治理多方破坏、治理速度赶不上破坏速度。

4水土保持的目标和任务

根据不同的社会、文化、经济和生活的需要,根据水土保持总体目标,我国的水土保持发展战略按东、中、西部统一布署,综合治理。其基本目标是:

①实现生态系统的地表基底稳定性(土壤物理、化学特性,地形、地貌),是生态系统发育和存在的载体,基底不稳定(表层流失,崩塌、滑塌、泻溜)就不可能保持生态系统的持续演替与发展;

②恢复植被和土壤,保证一定的植被覆盖率和土壤肥力;

③调整生态系统结构(土地利用结构,人口,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经济结构),提高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能力;

④减少或控制环境危害(控制进入江河泥沙,减少面源污染);

⑤美化环境(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中国水土保持工作虽然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据统计,全国有近200万km2水土流失面积需要治理,专家预测,即使不再增加新的水土流失面积,按目前的治理速度计算,初步治理一遍也需近半个世纪时间,防治任务十分艰巨。从全国水土流失发展趋势看,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尚未得到遏制,水土流失已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严重制约因素。

中国政府已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确立为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明确了中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战略目标和任务。

当前目标与任务: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万km2,七大流域特别是长江、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重点治理工程初见成效,森林覆盖率达17%,大江大河减少泥沙10%(南方)至20%(北方),在全国水土流失区基本建立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体系和水土流失监测网络,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基本遏制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近期目标与任务:2011~2030年,使全国60%以上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重点治理区生态环境开始走上良性循环轨道,森林覆盖率达20%以上,大江大河减沙20%(南方)至30%(北方),全国建立起健全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体系和动态监测网络,形成完善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全面制止各种人为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

远期目标与任务:2031~2050年,全国建立起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区基本得到整治,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基本得到控制,坡耕地基本实现梯田化,宜林地全部绿化,“三化”草地得到恢复,全国生态环境明显改观,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根治,大部分地区基本实现山川秀美。

5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采取的措施

水土保持重要生态功能区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防治结合,保护优先,强化治理,必须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高度,坚持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加强生态保护,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以小流域为单元,采取工程、生物和耕作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注重治沟骨干工程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切实控制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为落实上述战略思路,我国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5.1依法行政,完善体系

依法行政,不断完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强化预防监督,坚决遏制人为水土流失。同时,通过法律执行,切实保障治理开发者的合法权益,把水土流失的防治纳入法制化轨道。认真落实“三权一案三同时”制度,依法防治人为水土流失。强化执法监督,增强防治水土流失的自觉性,有效地控制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更加有效地搞好水土保持预防工作。建立地县乡三级监督网络,对生产建设和资源开发项目建设《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审批表》、《水土保持方案许可证》申报制度。查处违反《水土保持法》案件。采取大规模封山育林育草进行开源节能、推广省柴灶、以煤代柴,建立供煤点等预防保护措施。5.2科学规划,综合治理

实行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运用工程、生物和农业技术三大措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促进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实行分区治理,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依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强封育保护,大力调整农牧业生产方式,促进大范围的生态环境改善。分类指导。进一步推进农村“四荒”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四荒”治理是水土保持一个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关键在于找准切入点抓好这项工作。各地要依靠政府,完善相关政策,大力发展民营水保,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变化,积极的财政政策调整为稳健的财政政策,国债将逐步淡出,这必然会影响到水土保持投资。因此,必须未雨绸缪,提早谋划,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继续开展以长江上游、黄河中游地区以及环京津地区的一系列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大退耕还林力度,搞好天然林保护;大规模开展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牧区水利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促进生态的恢复,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在内陆河流域合理安排生态用水,恢复绿洲和遏制沙漠化。5.3加强科学研究,促进科技进步

随着一批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的相继实施,各地普遍重视科研与科技推广工作,初步建立了科研单位参与工程建设的机制。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安排专项资金实施了科技支撑项目,由科研部门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开展科技项目前期工作,结合工程建设推广实用水土保持技术。在陕西、四川、重庆、甘肃等10个省(市、区)实施了以科技推广为重点的中加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工程。在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实施中,明确了8%的工程建设资金用于科技推广应用。不断探索有效控制土壤侵蚀、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的措施,加强对治理区群众的培训,搞好水土保持科学普及和技术推广工作。加强水土保持方面的国际合作和对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不断学习、借鉴和吸收国外水土保持方面的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和先进管理经验,提高中国水土保持的科技水平。

5.4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解决利益均衡问题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荒漠化治理,积极实施石漠化地区和东北黑土区等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建立和完善水电、采矿等企业的环境恢复治理责任机制,从水电、矿产等资源的开发收益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企业所在地环境的恢复治理,防止水土流失。”对此,各级水土保持部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作为增加水土保持投入的历史机遇,并因势利导做好工作,争取有所突破。目前部分省区已经在这方面迈出可喜的一步,希望其他各地也要抓紧这方面的努力,从试点入手,利用好现有的政策,争取水土保持投入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加强荒漠化治理,积极实施石漠化地区和东北黑土区等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建立和完善水电、采矿等企业的环境恢复治理责任机制,从水电、矿产等资源的开发收益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企业所在地环境的恢复治理,防止水土流失。5.5加大宣传,精心策划

根据现实和可能,分清主次,找准宣传点和突破口,集中力量攻关。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重视宣传、善于宣传,投入更多精力抓好宣传工作。狠抓落实。对已经确定的任务,绝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制定符合现实的阶段性目标和近期工作方案,要及时分析社会舆论,加强引导,确保方向。围绕一项具体任务,要注意协调不同宣传媒体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形成合力,增强整体效应。5.6继续深化水土保持改革

6.SO2治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篇六

为确保公司冶炼厂脱硫工段烟气排放SO2指标不超标,现将本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归纳总结如下。要求各岗位工和相关管理人员遵照执行。把每项管理规定及操作标准落实到实处:

一,高度重视,加强管理:

1、脱硫工段主管厂长和工段长每天(主要是白班)保证有一人在现场值班。

2、冶炼厂每天值班厂长(主要是小夜班和大夜班)每小时须对SO2指标检查一次,超标时须盯在现场直到处理正常为止。

3、冶炼厂派三名机修工专门负责脱硫工段环保设备维修。每天必须保证有两人在现场值班(考勤归脱硫工段管理)。抢修或计划检修时,工段岗位工高度配合。

4、焙烧中控员在炉温低于6500C时须报告值班调度员和值班厂长。

5、脱硫工段各班长交班时保证制浆槽和循环池的液位在三分之二以上,电石渣浓度控制在18%—25%。

6、若因脱硫中控在线显示数据不准引起超标和因配外购矿比例不合理或配矿不均匀导致SO2超标,由值班厂长在一小时内联系公司环保部和公司总调度处理,处理不了再报告厂长。

7、在脱硫工段抢修行车期间导致制浆槽断料造成SO2 超标,由总调度负责。

二、焙烧中控员操作标准(三个红线:a、炉温:≥6500C;b、气固温度≤5000C;c、3#料仓空度≥8米)

1、在紧急情况下停炉(因工艺、设备、安全、环保等突发事件无计划停机)后在短时间内重新开炉升温时,鼓风量控制在8000-12000M3/h,鼓风5分钟后再少量投料(星型卸料阀门频率在5-10Hz)升温,待炉温(料层温度)在6800C后逐步恢复正常的风量和投矿量。

3、在有计划长时间停炉时(指平时抢修和月检修)把炉温升至7300C后,先停止给料3分钟后再停风,开炉时若炉温低于6500C,必须先备好燃烧器和煤粉,开炉时用小风量把炉温升至6800C后才正常投料生产。

4、因焙烧炉给料计量不准造成投矿量波动大、3#仓堵料和大炉到气固排料不畅频繁发生,导致炉温不稳,因此3#仓空度控制在8米以上,气固温度控制在5000C以下。

5、焙烧炉炉内负压控制在0—-300Pa,在用高温引风机转速调负压时,每次调节幅度不能起过5%,在大炉突然冒正压的紧急时刻,可立即放风减少风量和减少给矿量。

三,脱硫工段岗位职责及操作标准。

(一)、预处理塔岗位操作标准

1、引风机转速超过45%及时汇报班长和工段长处理。

2、预处理塔液位不能超过三米(控制在2—3米)

3、预处理塔底阀每班上下班必须排一次泥浆。

4、曝气风机电流,放风时控制在85A—100A,不放风时不能超过100A。

5、预处理塔喷淋湍流泵1000m3反冲水每班开3—5分钟,泵的电流控制在35—45A。6、800m3和500m3储水塔液位必须保证半罐以上。

7、短时间内停机不停曝气风机和侧搅拌防止堵塞。

8、及时处理本岗位 的跑冒滴漏现象及文明卫生。

9、按规定巡查设备并如实做好台账记录,作为各月各季度及年终考核奖罚依据。

10、预处理塔“U”型管断水不能超过5分钟。

(二),班长和中控员岗位职责及操作标准。

1、班长全面负责本班各岗位的管理工作,是保证本班SO2指标不超标的主要责任人,具体主抓本班的环保指标、日常检修、清理、劳动纪律、文明卫生、台账记录、交接班会议、员工考核人、同焙烧中控、维修、调度、工段长等沟通协调工作。8小时值班地点主要在中控室。

2、SO2上传指标不超过427mg/m3,粉尘浓度不超过100 mg/m3。

3、脱硫塔液位控制在3—5米。塔内PH值不能低于6

4、脱硫塔一级湍流泵电流不能低于40A。

5、脱硫塔降温层冷却泵电流不能低于40A。

6、打浆泵两台和应紧打浆泵一台必须保持完好,管道确保畅通,管道、阀门、人孔等无“跑冒滴漏”现象。

7、组织本班岗位工配合维修人员抢修和检修。

8、如实填写环保记录台账,不能动用环保在线监测仪器仪表,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9、排渣石膏泵一直开启液位超过5米或碱度PH值小于6时,立即报告调度和生产厂长同意后往流程明槽排液位。

10、SO2超标开启二级湍流泵前,必须先通知焙烧中控员调节负压。

11、每班必须排中控在线小风机的水一次。

12、除雾器冲洗水如自动控制阀门故障后,每小时须人工开启冲洗水3—5分钟。

13、停机后待SO2上传指标降至427 mg/m3后再停一级湍流泵(或开启二级湍流泵)。

(三)制浆岗位职责及工作标准

1、必须随时备好一满槽电石渣浆(每槽浆加电石渣3—5斗)。

2、每槽浆须用浓度壶检测浓度1次,制浆浓度控制在8—25%(质量百分比浓度)。

3、提前报告班长联系铲电石渣,制浆前在储电石渣池内进行“预浸泡”后再制浆。

4、制浆槽和循环池内如有漂浮杂物须打捞清理。

5、正确使用行车吊电石渣,严禁因误操作导致行车损坏设备事故的发生。

6、短时间的停机后制浆不停,并且每槽浆加电石渣5—7斗,待把脱硫塔、循环池、800 m3储水塔液位补满后才停止制浆,确保开机时一二级湍流泵的喷淋碱度。

7、严禁擅自用1000m3水冲浆。

(四)制浆槽清理工的岗位职责及工作标准

1、每天按时清理制浆槽两次(白班一次、夜班一次),作业时佩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2、槽内液位平筛网时才能排渣排水到循环池。

3、清槽完毕后须封好人孔门不能漏水。

4、严禁使用1000m3水清槽和冲卫生。

5、排渣排水时不能淹打浆泵或浇湿配电箱及开关柜。

6、每次清槽要彻底,卫生要清干净,筛网要畅通并安装好。

7、听从本班班长指挥,检修时服从工段长安排,积极参加工段检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自己承担的检修任务。

四、预防SO2超标的办法措施

1、正常生产过程中若SO2超标(上传数据高于427mg/m3),立即通知中控员开启二级湍流,同时检查打浆泵是否完好、制浆槽打浆快慢、检查脱硫塔液位高低、PH值碱度、循环泵电流、焙烧炉温度、投料量等是否正常。

2、如果SO2上传数据在3000mg/m3以上在20min内降不下来,班长必须报告调度和值班厂长后停机处理。

3、开机前必须做到:(1)先把脱硫塔内酸水排尽;

(2)用浓度不低于22%的电石渣

浆把脱硫塔液位补至3—5m;

(3)制浆浓度不能低于22%(每槽浆一般加5斗以上电石渣);

(4)用应急打浆泵把循环池液位

补满(开机时供二级湍流泵用);

(5)检查打浆泵打浆快慢和循环泵

喷淋强度是否正常;

4、开机后必须做到:(1)SO2高于427mg/m3时,立即

通知中控员开启二级湍流泵;

(2)加快制浆速度,提高制浆浓

度(不低于22%);

(3)及时检查制浆浓度、打浆快

慢、塔内液位(3—5m)、PH值碱度(在6以上);

(4)二级湍流泵开启时间过长时

要注意往循环池补加碱水;

(5)脱硫塔液位超过5m或PH

值低于6,立即往明槽排液位排酸水(但石膏泵不能停);

(6)预处理塔循环泵出口阀门开

至一半以上充分发挥“降温、除尘、脱硫”等作用;

五、SO2治理急需待整改事项:

(一)焙烧炉投料计量不准需恢复,给矿量应控制在 42—45t/h,以确保在原矿性质不变及炉温正常的情况 下,引风机进口端SO2的浓度趋于稳定。

(二)配外购矿比例及配矿的均匀程度总调必须派专人 管理,由专人负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天挖机必须

按时清理脱硫沉淀池

和定期清理事故池。

(三)原矿性质的变化及原矿含S量等化验数据,原料 部、质检部、技术中心、总调等相关部门应提前告知 冶炼厂。

(四)冶炼厂抓紧组织对焙烧中控员和脱硫工段全体员

进行规章制度、三大规程、操作技能等知识的教育及学习培训,以增强广大员工的环保意识、责任心,切实提高员工的岗位

操作技能。

(五)800m3、500m3储水塔各安装一个液位计。

(六)脱硫塔安装一台一级备用湍流泵,以防频繁泵堵

塞停炉,切实提高环保设备运转率。

(七)预处理塔水严禁串到脱硫塔内,便予控制脱硫塔 内液位和PH值,现预处理塔湍流泵出口阀门关小减小 泵的喷淋浓度后,导致湍流片堵塞频繁,并且严重影响 预处理塔的“降温、除尘、脱硫”效果。

(八)循环池应把酸水池和碱水池单独隔离,并专门安 一台渣浆泵把循环池酸水排到尾矿库。

(九)公司应抓紧落实对脱硫压滤系统和球磨系统的改 造方案。

(十)物资供应部保证电石渣的质量。

(十一)脱硫预处理塔及烟道内壁积块严重堵塞,本次 检修要彻底清理,并且加强对焙烧收尘系统的管理和完

善工艺设备,提高收尘效率,延长预处理塔的堵塞周期。

冶炼厂

7.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篇七

1 瓦斯治理必须遵循的原则

在煤炭企业的生产过程中, 开展瓦斯治理工作主要的目的就是杜绝发生瓦斯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因此来讲, 在煤炭企业的生产过程中, 必须遵循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工作原则, 构建与完善区域和局部互相结合的事故预防与应急机制。同时, 煤炭生产企业要树立矿内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的安全生产理念, 强化安全意识。如果预抽煤层的瓦斯区域需要采取防突措施时, 必须预测实施工作面局部突出危险性, 明确没有突出危险性, 才可以实施采掘作业;如果存在危险性, 就要采取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将突出危险性消除后再开展采掘作业。

2 我国瓦斯治理现状

2.1 通风治理技术

在煤炭企业生产中, 要在矿井中配备通风设备将瓦斯排出, 降低瓦斯在井内的浓度。在开采煤炭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足够的送风量, 所以要结合通风量设计通风系统。在瓦斯的实际治理工作中需要重视以下问题:送风量的调整要依据实际的生产状况, 保证送风量大小满足工作需要;专业检验人员要按时对通风系统进行检验, 找出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因素, 以便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 确保通风正常。

2.2 瓦斯抽放技术

在目前的煤矿瓦斯治理过程中, 瓦斯抽放是一项主动防御技术。在理论创新方面:因为我国煤层瓦斯透气性较低, 只有将煤层的透气性增加才能将瓦斯抽放的效果提高。采取措施主要是先对保护层开采实现煤层地应力的降低。该项技术理论的关键是怎样将环形裂隙圈所处的位置准确确定。在技术创新方面:依据我国矿井的不同情况与瓦斯存在的不同特点, 必须采取瓦斯治理的综合技术。抽取和治理的技术和工艺通常采取水平长钻孔抽放与垂直钻孔抽放相结合、长钻孔抽采与短钻孔抽采相结合、强化抽放与常规抽放相结合、地面抽放与井下抽放相结合、本煤层抽采与邻近层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措施, 以实现各抽取方式之间的优势互补。

2.3 资源利用技术

虽然瓦斯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危害性较大, 但也能作为能源加以使用。在瓦斯治理中, 对其安全利用是抽采的终极目标。因此, 政府的相关部门要采取资金扶持、政策支持、法律保护等手段正确引导煤炭企业的瓦斯治理, 将煤炭企业瓦斯的抽采和利用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完善瓦斯抽采和利用机制, 促进煤炭企业对瓦斯的综合利用和瓦斯治理工作的长足发展。同时遵循煤炭开采与瓦斯抽采相兼顾的原则, 科学分析煤炭和瓦斯共采的技术, 对重点企业加以扶持, 真正实现煤炭与瓦斯共同开采, 治理和综合利用并重的治理规划。

3 我国瓦斯治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瓦斯治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随着煤炭开采工作的不断深入, 瓦斯在煤层中的含量及承受的压力值逐渐在增大, 很多煤矿的煤层中瓦斯含量已经严重超限, 给安全带来威胁, 增加了事故防范的难度。二是在有的煤矿矿井下通风系统设置存在欠缺, 不科学、不规范的情况仍然存在。三是大部分煤矿中没有构建完善的瓦斯抽放管理机制, 没有严格落实瓦斯抽放管理工作, 将重点放在生产过程管理, 忽视了通风系统安全管理问题。四是与国外瓦斯抽放技术相比, 我国明显落后, 综合性不强。同时, 煤炭企业配备的瓦斯抽放设施比较落后, 没有深入研究瓦斯资源的利用。五是瓦斯治理中的检测系统和监控系统有缺陷, 缺乏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 不能满足当前煤炭生产和瓦斯治理的需要。

概括来说, 目前我国还没有构建完善的瓦斯治理工作的机制, 设备相对落后, 技术较为简单, 管理相对缺乏, 必须加大科技与资金的投入。

4 瓦斯治理管理措施

4.1 提高预测工作水平

必须依据工作规定科学、认真测定瓦斯含量、煤层瓦斯压力和其他跟突出危险性有关的指标参数, 构建完善矿井瓦斯数据资料库, 详细绘制矿井地质图。同时还要科学测算突出指标的临界值和敏感指标, 构建与矿区实际相符、科学合理的预测体系。

4.2 完善检查管理工作

要依据煤炭企业的生产实际, 严格落实瓦斯管理工作。完善检查管理工作, 构建完善的防突发性事故机构, 细化岗位职责, 落实管理责任,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做到人尽其用, 才能确保瓦斯治理工作的实际需求。

4.3 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煤炭企业走科研合作之路, 与科研机构、科研单位合作, 聘请有经验专家, 针对本煤矿生产实际和瓦斯状况实际, 对治理技术进行充分论证, 在先进技术和机械设备的保障下, 综合治理瓦斯, 综合利用资源。

5 结束语

煤炭企业的瓦斯治理工作环节多, 流程复杂, 对保证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和不断发展意义重大。作为煤炭企业瓦斯治理人员, 一定要科学分析当前形势和发展要求, 全面思考瓦斯治理工作, 加大瓦斯治理工作力度, 依据煤炭企业生产实际和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采取有效措施, 做好瓦斯治理工作, 杜绝瓦斯安全事故产生, 确保煤炭行业健康发展。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瓦斯治理的现状, 总结了瓦斯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瓦斯治理管理措施。

关键词:瓦斯,治理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参考文献

[1]汤家轩.做好瓦斯突出综合治理促进高产高效矿井建设[J].中国煤炭, 2009 (07) .

[2]李俊霞.柳家庄煤业有限公司的瓦斯治理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1 (05) .

[3]刘敏.对某矿井高瓦斯区域的瓦斯治理工作探讨[J].经营管理者, 2009 (23) .

8.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篇八

一、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问题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逐渐被社会公众所认可,并且当前社会组织处在更加有利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如何有效地对社会组织进行引导成为当下党和政府的重要任务。而由于社会组织的自身特点,必然相对会陷入一定的社会治理的困境中。

1.一些社会民众对社会组织的观念认知模糊,缺乏对社会组织的基本了解

过去,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前,伴随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是大政府职能模式,即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深入到各个方面,政府是社会管理的唯一合法主体。而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地不断深入,社会治理主体渐渐趋于多元化,社会民主意识逐渐加强。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也强调了社会组织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性。但尽管如此,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控制作用依旧深入人心,社会组织的发展受限程度依然很高。这就导致很大一部分社会民众对社会组织的治理作用并不了解,其参与程度与积极性大打折扣。同时,一些政府部门为了自身部门或个人利益限制社会组织的发展或是一些社会组织自身的推广和形象的建立存在问题,因而致使民众的观念存在很大的偏差,最终使社会组织的发展受限,在社会治理中缺乏动力来源。

2.社会组织在治理中的公信力不足,缺乏强有力的社会民众认同

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性的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近年来,许多政府部门也尝试在社会组织的辅助下共同完成社会治理的工作,但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效果却依然存在一些漏洞。在一些热点事件中,社会组织的行为并不能让民众所接受,其社会公信力由此受到打击。如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使大众对中国红十字会的信任度大大降低,一度导致整个中国慈善机构的信用危机。中国红十字会的组织运作、监督机制以及机构设置都让人们产生的怀疑,甚至有的社会组织在私利的驱动下,极大地损害了无辜社会民众的利益。这些事件值得人们进行反思,如何才能有效提高社会组织的公信力,提高公益的诚信度,这也直接关系到社会组织在其作为时的效果及以后的发展。

3.社会组织面临自身行动力不足和发展能力欠缺的困境

社会治理是政治管理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最民主、最先进的方式,它要求政府退出原先全面管理的模式,转而对社会进行有效的辅助管理。这要求政府职能部门充分认清自身管理职责,划分政府职能,积极培育多样化的管理主体,并且因时制宜地提供帮助。然而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社会组织依然对政府有强烈的依赖性,对自身发展存有侥幸心理。其次,一些社会组织为了自身的发展,依附当地的政府部门,从而得到相应的资金或政策支持。这些都是社会组织自身行动力欠缺所造成的后果。这样会导致社会组织的发展进入畸形的模式,限制社会组织的良性发展,使得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的界限日益模糊,丧失其本质,无法真正成为社会责任的承担着,无法对社会大众负责。

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存在困境的原因

对于社会组织存在的困境,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社会组织所存在的整体发展环境有所变化,社会的整体转型尚未完成

中国正处在改革转型的攻坚时期,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组织的发展势必受到影响,其发展方式、组织制度都应符合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因此如何有效利用社会条件实现自身的转型与发展,如何转变管理理念应该是社会组织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2.中国的制度体系尚存在不合理之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组织的有效发展

良好的社会制度环境是社会组织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中国的制度、法律体系尚不健全,尤其是对社会组织的规范与制约,仍然存在一定的漏洞。而制度对组织不仅有制约作用,更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制度所产生的问题会使社会组织缺乏方向性的指导,导致其运行的不规范与效率的缺失。

3.一些社会主体的失误影响到整个社会组织的运作,人们对包括政府在内的整个社会主体信任度下降

由于一些负面事件在社会中的报道与传播,使得社会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大大下降。包括政府在内,人们对这些社会主体的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在未形成新的有效的行动模式时,人们的质疑与不信任不会轻易消除。因此,整个信用体系的缺失严重影响了社会组织的发展未来。

4.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未完全形成

由于中国长期的封建时期的桎梏,导致中国自由、民主进程完全落后与世界发达国家,国民对于自身所具有的权利义务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相应的,政治文化的发展也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思想的发展决定前进的程度,在中国的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政治文化未能与社会组织形成良好的呼应作用,因而单靠社会组织自身力量去脱离治理困境是十分艰难的。

上一篇:宁波市发展历程下一篇:多媒体音箱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