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概要

2024-09-11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概要(共9篇)

1.《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概要 篇一

浅谈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专科课程教学的探讨工学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软件技术专业中的必修课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在实际的理论环节、实践环节和教学时间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改进和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水平和编程实践能力。

论文关键词: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建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一、引言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软件技术专业中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系统性和应用性于一体的学科。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大学期间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有关技术工具,掌握信息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信息系统规划、分析、实施以及维护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该课程具有知识更新速度快如面向对象开发方法,重视实践等特点,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

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在教学实践环节存在的主要存在的问题

针对我院实际的教学情况,主要从理论环节、实践环节、教学时间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1.理论环节。其中客观原因就是教材选定困难。近年来,很难到找到一本能够体现当前信息系统的最新理论性、技术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教材。目前,对于所采用的教材缺乏有针对性对信息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相关的、符合当前学生实际接受能力的案例,相关的资源匮乏,导致学生要么偏重理论,但还不能全部吃透理论,与课程实验脱节。理论环节这里,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学生不能熟练地运用统一建模语言UML进行信息系统建模。

2.实践环节。其中学生的主观原因就是学生起点低、基础差加上本课程所讲授的内容大多都是理论比较抽象难懂和实际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等因素,大部分同学在学习理论和实际的信息系统项目开发上都存在着很大的难度,不能将所学的信息系统建模方法和运用面向对象方法进行实际的.编写程序,不能在实际的项目开发过程当中,来体会信息系统相关的理论、编程思想和技巧。特别对于比较大型项目和开源项目,更是无法体会其系统建模和构架的思想和编程核心技术和方法的运用和掌握,进而导致学生整体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实践环节这里,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面向对象方法理解,什么是类?什么是对象?体会不深,运用的不灵活。特别是相关其它辅助课程如数据库设计与应用和软件工程等,没有形成具有针对性、综合性的实验体系。

3.教学时间。从教学时间上来说,大部分高校在教学时间安排上,通常理论教学的时间占用了3/4以上的课程教学时间,而实践环节所占用的时间过少,通常仅仅会在课程结束之前有一个相对简单独立的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一方面,学生没有足够的上机操作时间,实践的各个环节分析与设计相关理论和技术细节不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提升,系统分析能力和编程能力不能够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另一方面也需要指导教师寄予必要的相关指导。

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在课程教学的改进策略

主要的改进方法是:

第一,在教学时间上,一定要根据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时间分配比例,尽可能的留出更多的上机实践的时间。

第二,在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各学科理论和实践最基本、最根本、最重要的知识点是什么?最核心的就是:主讲教师必需筛选和修改有针对性、既契机又契理的教学案例,并将该教学案例,贯穿于整个教学课程的始终,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   第三,由于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来构建系统,所以将实践环节分为两大部分。这是由其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的学习,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语言本身的语法和语义的学习以及掌握标准库所提供的各种函数和类,第二阶段,具本应用领域的类库的学习。在案例选择上也为此分为两套方案,这样能够保证能够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以下结合实践环节的两个环节加以论述:存在的问题之一:学生不会进行统一建模语言UML进行信息系统建模,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上采用循序渐进、边学边练的原则:在讲述领域分析和可行性分析理论之后,进行相应的需求分析实验,建立需求模型并编写需求分析说明书,重点讲解如何从需求分析说明书中,如何提取系统实现所涉及到的类、类的属性和类的操作;在讲述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和详细设计理论之后,如何将需求模型转换为系统业务对象模型和功能逻辑模型,并分别用UML的静态图和动态图来描述,从而得出具体的系统实现方案。存在的问题之二:对面向对象方法理解体会不深,什么是类,什么是对象,运用的不灵活。主要采取重点讲解在进行信息系统实现过程当中,所涉及的面向对象的关键技术,重点讲解关键技术的前期知识准备,关键技术的根本思想是什么,如何才能掌握它所涉及到的知识体系,相关学科的交叉点是什么?并配套辅助的代码资源和相关技术文档。

四、结束语

本文在保证教学大纲要求基础上,不断的改进教学和实践中的各个环节,分析了在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出相应的教学改进建议,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信息系统开发和独立研究的能力,进而使其成为具备较强的实践开发能力、创新能力和高素质的复合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教学模式及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设计[J].信息化建设:(12):17-18.

[2]陈志勇.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广西教育:C版,2009(2):100.

[3]郝晨健.信管专业《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2):50.

[4]连若木,王理,蔡华利等面向方面的信息系统建模方法及应用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45(34)63-64.

[5]卫红春.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66—181.

2.《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概要 篇二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 又是一门专业理论、方法、实践都很强的课程。在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 为了降低其学习难度, 将之分为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的建立与运行、会计软件等不同的学科共同完成。不但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会使用会计软件, 而且还应掌握会计软件开发的知识, 为以后的软件开发提供业务支持。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这门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现对其作以下分析。

开设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必要性

我国会计行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内容就是快速普及和推广会计电算化。针对这种形势, 财政部制定了《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则》, 要求我国在2010年基本普及会计电算化。这就给会计电算化教育事业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它要求各大专院校必须尽可能培养出一大批各个层次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高职院校作为大专院校的一分子, 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在已有很多企业管理人员积极投身到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的实践之中。针对这一社会需求, 很多大专院校的管理与财会专业已将会计信息系统设分析与设计等内容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

在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设置过程中, 有很多人认为高职会计电算化教育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 并不要求学生掌握软件开发的知识, 而且教学效果又不理想, 所以不必开设这门课程。这是一种不正确的态度,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的应用人才, 不能只局限于一些基本实践能力的培养, 也要掌握一些和现代相关的技能。学生在走入社会后, 如果单位需要开发自己的会计软件, 而学生又不懂得这方面的知识, 对工作的顺利开展是不利的, 因此应开设这门课程。

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虽然高职院校基本上都开设了会计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这门课程,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普遍反映为老师讲得费劲, 学生听得吃力,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计划设置不合理

即本课程开设时间过早。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教学计划是这样设置的:一般在第三学期就开设此课程, 而与之相关的会计电算化建立与运行这门课程, 却是在其之后的第四学期开设的。从信息技术角度理解, 软件开发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工作, 学生没有见过具体的会计软件, 对于要完成的会计信息的开发, 根本就无法想象。造成在学习的过程中, 就像是雾里看花一样, 摸不着头脑, 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2.选用教材难度大

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 学生素质较低, 学习与理解能力也较差, 而会计信息系统却要求学生有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所以高职学生很难掌握所学知识。除此之外, 高职教育在教材的选择方面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现在市面上涉及会计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方面的书籍和参考资料, 大都是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已不能适应目前发展的需要。目前应用系统开发的首选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由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起点高、难度大, 虽然可视化设计工具已使其难度和复杂度大大降低, 但对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员来说还是有很大难度。虽然也有众多有关介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的书籍, 但由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的内容太庞杂, 而且大多书籍中只局限于介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技术, 而且仅涉及其中一部分内容, 实际例子少, 对一些关键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技术的实现缺乏完整的介绍, 初学者一旦面临具体的应用系统开发, 往往感到一片茫然。

构建高职特色会计信息系统教学系统的设想

1.修改教学计划, 调整相关课程开设顺序

这门课程应放在第四或第五学期来开设, 主要是放在会计电算化建立与运行这门课程之后进行, 因为会计电算化建立与运行这门课程主要是以商品化会计软件为例, 介绍财务软件的操作使用。学生学完这门课程后, 了解到财务软件是什么样的, 是如何使用的, 就相当于试用了快速原型法已经开发的物理原型。有了这样一个实物上的刺激, 加深了学生对会计软件的认识, 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及认识, 然后再去学习软件开发的技术, 学生自然会对这门课程产生学习的兴趣, 不再排斥新知识, 教学效果就自然就会明显提高。

2.降低学习标准, 建立自己的教材体系

高职教育应建立自己的教材体系, 提出自己对学生学习目标的定位, 尤其是针对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这门课程。针对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定位为:只需了解到软件开发的方法及其中涉及到开发工具有哪些, 可实现对会计信息系统中某一功能模块的分析、设计与实现, 不需要掌握会计信息系统中所有功能模块的分析、设计与实现。

首先从时间上来讲, 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现不可能在一学期中完成。第二, 学习这门课程并不是要求学生能自己开发一个财务软件, 只是希望在以后的软件开发中能够提供相应的业务支持。其次, 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能力并不高, 再加上理解与学习能力还达不到开发软件的水平, 所以应降低学习标准, 选用适合自己的教材。

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教材, 理论知识偏多, 涉及到的会计信息系统较为全面, 基本上财务核算系统都涉及到了, 这对高职学生来讲并不需要。因此高职院校应发挥任课老师的才能,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 降低学习标准, 编写适合高职学生自己的教材。通过自己编写教材, 加上老师对学习过程的总结, 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灵活掌握教学尺度, 深入浅出地讲解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水平, 增强教学效果。

3.设立软件工厂, 构建自己的会计信息系统教学系统

在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过程, 既然最终定位的目标是让学生能进行某一功能模块的分析、设计与实现, 这要求有相应的相关软件平台才可以实现。尽管在教学过程中有商品化的会计软件, 但其使用的软件开发工具学生并不是很了解, 而且还看不到软件开发的资料及源代码, 学生据此要进行二次开发, 分析、设计与实现某一功能, 难度太大,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急需开发自己的会计信息系统, 建立自己的软件工厂。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针对高职学生掌握的计算机技术, 运用各方的有效资源, 开发一个切合实际、简单易行、便于掌握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实例教学系统。这个实例系统, 可向学生提供源代码及相关的说明性文件, 学生可依此为据, 进行一些小模块的分析、设计与实现。这样可使学生既掌握了软件开发的理论知识, 又不需要考虑软件开发的所有内容, 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从而为学生所接受。

结束语

总之, 在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 关于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这门课程而言, 虽然仍存在很多问题, 但是高职院校应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总结更多有效的措施, 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 培养出更优秀的电算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瑞君, 蒋砚章.会计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2]胡学军.Visual Foxpro6.0会计信息系统开发详解[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3.《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概要 篇三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 教学评价 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C-0053-02

医院信息系统课程是医学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结合医院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综合性学科。该课程的实践性、综合性强,由于学生学习该门课程时还未进入实习阶段,平时也较少和医院环境接触,教学难度大。如何将抽象的课堂理论知识与医院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掌握整个医院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掌握医院信息系统的功能要求、业务流程和系统开发方法,提高信息分析和信息处理的能力,是这门课程面临的主要难题。要想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就需要对学生的教学评价进行调查、分析和总结,收集反馈意见,以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改善教学模式。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以海南医学院2012级四年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班43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于课程讲授结束后进行。发放问卷43份,回收有效问卷4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二)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设计“医院信息系统课程课后调查问卷”,包括“教师素质及表现”、“教材及教学辅导资料”、“教学组织及效果”、“您对本门课程的建议”等内容。其中,“教师素质及表现”共设置“教师的课程组织的合理性”、“教师对学生是否学到了知识的关注程度”、“教师所讲内容的水平程度和有用程度”、“教师用例子把概念讲清楚”、“教师对于学生责任和需求的了解程度”、“教师是否创造了开放、公平、活跃的学习环境”、“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了额外帮助”7个题目。“教材及教学辅导资料”共设置“您对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的评价”、“您对本课程提供的教学辅导资料的评价”2个题目。“教学组织及效果”设置“教师分析案例的解疑能力”、“布置作业的合理性”、“评价和打分方式(测验,项目等)”、“您在这门课中学到的知识的量”、“教师帮助学生看到各种不同学科、实习就业和现在学的课程之间的联系”、“你对实践课程教学组织方式的评价”6个题目。评价采取5个等级(5星:优秀,4星:良,3星:中,2星:及格,1星:差)。“您对本门课程的建议”为开放性问题,由调查对象自由填写,旨在了解调查对象对医学信息系统课程的意见和建议。问卷设置在问卷网上进行,学生根据发放的问卷URL地址和设定的口令进行访问,调查结果采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二、结果分析

(一)学生对教师素质及表现的评价

关于教师素质及表现的评价,6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对课程的组织合理,讲解清晰,能够在课堂上创造开放、公平、活跃的学习环境,学习效果良好,知识有用度较高,20%左右的学生评价为“良好”。在其他方面,88.4%的学生对“教师对学生是否学到了知识的关注程度”评价为优良以上,表明教师对学生学习方面总体关注度较高,并且能够提供额外帮助,评价良好。

(二)学生对教材及教学辅导资料的评价

关于教材及教学辅导资料的评价,在受访的43名学生中,超过85%的学生对教材及教辅材料的评价为优良以上,表明学生对所选用的教材以及提供的教学辅导资料比较满意,目前使用的教材较为适用于该专业学生。具体见表2。

(三)学生对教学组织及效果的评价

关于教学组织及效果的评价,基本上90%的学生认为,教师分析案例的解疑能力、布置作业的合理性、评价和打分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等方面都达到优良级别。教师在课堂讲授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并实践操作程序,注重因材施教,学生反响较好,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在这门课中学到的知识量不多,师生互动效果一般。具体见表3。

(四)问卷调查收集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开放性问题收集到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很多意见和建议,很多学生都建议提供更多的案例作为参考,增强实践部分的练习,增强课堂的互动,以及注重医院实际流程的练习。还有学生建议组织学生到各大医院进行实习,以便于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融合等。

三、教学建议

(一)发挥资源优势,结合课程特点开展教学

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对课程总体教学评价较高,说明学生对课程教学质量比较关注。对此,可充分发挥学校自身资源优势,结合课程特点开展教学。例如,海南医学院是医学院校,有自己的附属医院,也有供课堂学习使用的医院信息系统,这些都是很宝贵的优势资源,可结合本课程特点,加强学生与医院之间的联系,在了解医院实际流程和实际存在问题的情况下开展教学,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引入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部分可更多地引入案例教学、PBL教学等教学方法。选取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作为案例,通过观摩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更了解医院信息系统中各子系统的业务流程和操作流程。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引入PBL教学,多次组织PBL讨论,如了解海口市某医院的组织结构、门急诊业务流程优化等PBL题目。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法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但如果题目具有吸引力和实用性,组织良好,可引导学生提前去医院进行考察,也可训练学生上网搜寻各种资料及参考文献的能力,增强课堂的互动效果,让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的同时获取知识。不过,PBL教学只是初步尝试,应用到课堂上还不成熟,后续还需加强这方面的课程建设。

综上所述,通过对医院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评价的问卷调查,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改革经验,可以为进一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打下基础。从学生的调研反馈信息来看,学生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课程的组织实施持肯定态度,并根据课程建设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表明学生对医院信息系统课程的重视程度。通过问卷分析和总结,可以对后续教学的改进提供目标和方向。

【参考文献】

[1]刘伟,陈鹤年,张锦,梁丹凝.医院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探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3(10)

[2]冯天亮,吴应江,向函,张春明.以行业为导向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5(2)

[3]刘伟,邓建强.基于.NET的医院信息仿真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13(11)

[4]芦灵军.外科学总论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15)

[5]施黎英,何敏.双语教学效果问卷调查及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S1)

【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医院信息系统》实践课程的建设与研究”(HNJG2014-42)

【作者简介】刘 伟,女,海南医学院医学信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医学信息、图像处理、模式识别。

4.《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概要 篇四

课程设计名称:电子商务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学分:1

课程设计时间: 第五学期课程设计年级:三年级

课程设计学时或周数: 一周课程设计专业:电子商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任务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应用所学面向过程的电子商务项目分析和设计的方法,进行电子商务项目的综合设计。要求学生根据《网络营销》所进行的电子商务策划案,进行相应项目的电子商务平台的综合设计,包括需求分析及系统设计,从而使学生掌握电子商务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内容及技术实现方法。使学生初步具体电子商务项目建设的综合设计的能力。

二、选题的原则及题目难度、深度、广度分析

选题根据学生在《网络营销》所进行的电子商务策划案,进行相应电子商务项目的技术方案书的撰写,有能力的同学进行相应的程序设计。

三、课程设计内容

1、系统分析

2、系统设计

3、具体内容:

一、项目概述

1、项目的背景材料

2、企业概况和组织结构

3、系统目标、规模、界限

二、需求分析

1、主要业务流程分析

2、用户功能需求分析

3、性能需要分析

三、系统设计的原则

四、系统总体设计

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2、系统架构设计(模式、系统平台)

3、网络平台设计(网络的拓朴图、各设备的选择)

4、应用系统设计(应用系统结构、主要应用流程设计、功能设计、代码设计、用户界面设计)

5、数据库设计(包括数据备份)

6、安全设计

五、系统的实施与维护

1、系统实施方式

2、实施计划

3、维护的内容及方式

四、课程设计时间进程表

系统分析:2天,系统设计:3天

五、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方法及评分标准

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课程设计说明书的质量和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等综合打分。成绩评定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优秀者人数一般不得超过总人数的20%。不及格者不能得到相应的学分,需重新做课程设计,经指导教师考核及格后,方可取得相应学分。

5.《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概要 篇五

【摘 要】分析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探索中职学校教学资源信息共享系统的开发,以实现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信息化和落实教育资源的共享。

【关键词】中职学校 信息化教学 资源信息 共享系统 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B-0036-02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过去的十多年来,我国中职教育信息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软硬件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现有政策和体制机制尚未形成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良好环境,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零散,基础设施水平有待提高,数字化校园尚未普及,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1.基础网络设施的现状。目前,我国普遍采用10Mbps-30Mbps的电信宽带接入互联网,少量应用需求比较高的部门采用50Mbps-100Mbps的电信带宽接入。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校园城域网,区域内校际之间的网站互访、优质资源互访均需要公网进行。

现在的网络架构不足以支撑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日常运行,网络线路方面还需要与运营商合作改建和优化,如果不能形成包含市、区两级主要管理部门学校的高速专用网络,会极大制约教育基础信息整合的作用与效果。

2.基础数据的现状。调查发现,中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用户分户涉及面大且分散,由于基础数据不统一、各系统彼此独立,信息相对封闭,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各系统之间缺乏协调,导致信息相对封闭,基本上处于“信息孤岛”状态。

3.数字化校园平台应用现状。目前,仅少部分学校较好地使用了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但由于系统多是购买于不同的企业,所采用的标准、功能、窗口等都各不相同,难以做到将分散在系统之间的数据集中到一起。

4.教育资源库建设现状。以广西为例,广西的自治区级资源库有广西教育期刊、博硕论文库、学科多媒体教育工具包、动画课堂、名师课堂等。由于缺少一定的推介与培训,教师对这些资源知之甚少,总体使用效率不够理想。教师个人拥有的部分优质资源大多以文件形式存在于个人电脑中。资源传播方式主要有电子邮件、QQ或文件共享等。由于共享性比较差,资源制作方面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尚未形成完整的网络教育资源体系。

部分学校购买过一些商品资源库,使用效果不太理想。原因如下:(1)专业性不强,不能满足教师日常教学的需要。(2)资源库目录结构不合理,没有和大纲、知识点、教材目录关联,教师很难快速搜索到有效的教学资源,用起来很不方便。(3)批量采购的资源与个性化需求存在差异,一体化封闭的资源包难以满足教师对资源二次加工利用的需求。(4)学校之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极不平衡,所以区域资源的共建共享无法实现,教师资源贡献积极性不高。(5)教育资源分散,局限于小范围,标准不统一,建设各自为阵,教学资源重复建设。

5.网络校本教研情况。各种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极大的帮助,但受制于形式和场地,能够受益的教师数量偏少,能直接得到名师指点和帮助的一线教师数量不多,名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经验难以共享给其他的教师,不利于全体教师的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团队教研的协同工作受地域限制,开展的难度比较大,参加高层次培训的可能性小,自我提升的空间受到一定的制约。而调研发现,各职业学校之间尚未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辅助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尚未采用网络化的手段辅助跨校的教研互动交流。

6.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当前大部分职业学校正在有序地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对移动终端设施和适用的教学资源进行论证,逐步开展基于移动学习模式的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少部分学校进行了移动学习的实验,使用过学校新干线等个性化学习的平台。总体上,尚未有优质的网络教学系统可供使用。

7.学校之间的沟通。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大多是通过短信、电话、微信、QQ等联系。家长非常期待能够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学业水平、在校表现、个性发展、心理发展等情况,所以迫切希望拥有一个互动和了解平台。

二、系统开发思路

中职学校教学资源信息共享系统定位于开放的、可扩展的、可长期有效运营的教学资源信息化平台,并通过市场机制获得合理的回报。

1.云服务体系。中职学校教学资源信息共享系统将利用云计算模式为广大用户提供云提供,做到有效节约教学资源信息化硬件、资金等的投入,减少重复浪费。

中职学校教学资源信息共享系统面向各类用户提供以下三类应用:

第一,网络资源体系。(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建立覆盖全区职业教育富有广西特色的优质系列教育资源体系。(2)教育资源中心:通过制作、征集、购买三种途径汇聚各类教学资源,支持各类教学资源的传递、整合和分享,多方共建共享;在更为广阔的时空内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功能,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育均衡发展。(3)教师教研空间:建立网络资源库、精品课等方式,重点推动教师教研空间建设。(4)学生学习空间:让中职学生利用网络空间探索的学习方式与模式。

第二,电子政务系统。面向学校各部门建设各种业务应用系统,实现网络化办公协同,教育数据采集分析,使教校级管理部门能更加及时准确地获取教育基础信息和数据,实现全局的监管,全面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

第三,数字化校园平台。为学校提供普适性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并提供独立的数字化校园环境,并基于该环境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以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2.云服务门户。云服务门户面向不同用户提供的统一服务窗口,门户是各类信息化服务的载体,门户为各类注册用户提供不同的应用环境,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云服务门户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持各类智能移动终端的访问,在时空上延展了资源有效应用,教研活动开展,移动办公、移动学习等应用。

3.信息标准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将建立涵盖信息编码标准、技术标准、应用标准、用户规范、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全市统一的信息标准体系。

4.运维服务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将建立涵盖系统监控与故障处理流程、资源调度流程、系统巡检流程、客户服务流程等一系列运维管理与服务的流程化作业规范体系。

三、系统开发总体目标

1.基础数据整合,统一身份认证。

2.积极推进校网域的对接,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互通网。

3.建设学校OA系统,实现管理部门、校校之间的流程审批和信息传递,让政务办公安全高效。

4.建设普适性的数字化校园平台,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和办学水平。

5.建设教育资源中心,提升优质资源利用价值,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6.建设校本研修平台,创新教研模式,提高师资业务水平。

7.建设社区化的学习互动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8.建设家校互通平台,以达到对学生的全面监管与安全管理。

9.利用社区化、移动化、服务化的技术手段,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移动办公、移动学习应用。

四、系统开发愿景

根据市场、教育管理以及学校的需求,有效配置硬件软件设备,建立高效的中职学校教学资源信息共享系统和管理体系,实现中职学校和师生使用不同权限实名登录,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及精准化。以云服务的形式,满足中职学校对数字化管理的需求,建立和完善教育资源的建设、应用、管理、培训、指导与服务的公共体系,从不同渠道吸收接纳有益的教育资源。设立网络化“行政管理”功能,创建全市共享的数字化校园普适化管理平台。

1.对于教育管理者而言,经过统一身份认证后,可以进入相关的管理平台,根据管理权限了解学校管理的状况、教师发展的基本情况、学生学业质量的相关情况。例如,校领导经过身份认证以后,可以进入相关学籍管理系统,了解招人状况、招生计划的落实情况。再如,学校管理者经过身份认证以后,可以进入学业质量检测管理系统,了解本校学生在学业质量检测后的基本情况,有利于指导学校的教学工作。

2.对于教师而言,教师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后,可以建立自己的个人业务发展档案,对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数字化有效管理,并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绩效考核提供依据。教师业务档案的完善将会为职称评定等工作提供有效信息。

分享教育资源中心的教育资源,也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资源共享到平台,参与到全区动态教学资源的建设中。教学资源的形式市多样的,主要有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学件、课堂教学视频、微视频、教学素材、课堂反馈检测题等。

实现“上”与国家资源、省资源对接,“横”与兄弟省市资源的共建共享,“下”整合区县、学校资源和公众资源。

3.对于学生而言,基于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网络化教学质量监测系统和招生考试服务系统,做到动态更新、实时监控,有助于相关部门和领导层的准确分析、科学评论和有效调控。根据“基于课标、基于问题、基于评论”原则来设计学生互动学习的平台,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可能,从知识点出发,从学生的问题出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业、就业辅导,在教师的引导下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系统推送相应的课外拓展资源。

4.对于学生家长而言,学生家长通过身份认证登录后,可以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在校表现及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表现,为学生的家庭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同时倡导我们的指导更专业,我们的服务更优质,给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提供更好和更专业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司平.浅谈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6)

[2]叶宝根.加强信息化校园建设 创建现代化教育学校[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15(2)

【基金项目】广西教科所课题“中等职业教学资源信息共享系统开发研究”

【作者简介】王佳红(1982―),广西水产畜牧学校讲师。

6.《老人与儿童》教学设计概要 篇六

执教:杨敏

一、课题:老人与儿童

二、教材: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美术第三册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学生分析

孩子们非常喜爱自己的爷爷奶奶,在平时的生活中对于他们的年龄特征比较熟悉。本课将老人和儿童进行对比,让学生很容易深层次地了解和表达老人与儿童的不同特征,让学生自然、有情感的和老人“面对面”地交流。

五、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品质。

(2)认知目标:了解老人与儿童不同的年龄特征和不同的表现手法。(3)能力目标:大胆画出和制作出老人与儿童的外形特征及活动情景。

2、教学重点

老人和儿童不同特征的刻画。

3、教学难点

刻画老人和儿童时线条、色彩的运用。手工制作中老人和儿童不同外形特征的刻画。六、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欣赏资料、图片若干,相关陶艺作品若干

2、学生准备:水彩笔、油画棒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课程导入

先给同学们看几张图片(展示图片)

(图1)

(图2)

(图3)这些图片中有什么呀?(老人 儿童)

你们是怎么看出来他们是老人与儿童的呢?我们看这幅图片,哪个是老人?哪个是儿童?(出示图1)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他们有哪些不同的特征?

总结:老人与儿童有着明显的区别,那么这节课呢,我们就要来学习研究“老人与儿童。(板书:老人与儿童)

2、讲授新课

(出示图2)这一幅,哪个是老人?哪个是儿童啊? 这个老爷爷和小男孩在干什么啊?(玩电脑)

(出示图3)这一幅上面的老爷爷和小女孩又在干什么呢?(在做游戏)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老人与儿童在一起非常的开心。

据老师了解,很多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工作都很忙,小朋友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的,对不对啊?那么你们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之间肯定也发生过许多有趣的、难忘的事情啊,有谁可以来说一说?

(学生举例)

那么你能不能来模仿一下你爷爷或你奶奶当时的动作、表情和声音呢?再请一个小朋友来跟他配合一下演小孩,小孩是要比你们年龄还要小一点的,想想应该怎么演,要更加的天真、活泼对不对?

(请两组小朋友分别来模仿爷爷、奶奶)

点评:他们的动作、表情模仿的还是很象的,但老师觉得对老人的模仿还是缺少了点什么,老人最明显的特征应该是什么呀?(脸上的皱纹和头上的白发)

我们来看一看这两幅图,对比一下,老人与儿童有什么不同?(出示老人与儿童的对比照片)

(眼睛、眉毛、胡子、皱纹、粗糙或是光滑的脸、头发、皮肤的光泽等)老人的脸上满是岁月的刻痕,儿童却像幼芽一样稚能嫩,老师这里还有几幅描绘老人与儿童的绘画作品,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第一幅作品)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小孩,知道他是用什么方法画的吗?(铅笔、素描)

(出示第二幅作品)这一幅描绘的是什么呀?他们的外形又有什么特点?猜猜这位老爷爷在干什么呀?

(出示第三幅作品)这一幅作品是用什么材料画的?画面上这位老爷爷手里拿着什么呀?(拿着烟斗和扇子在树底下乘凉)

(出示第四幅作品)这一幅和前面几幅有什么不一样?画面中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3、布置作业

小朋友们想不想也来表现这样一幅老人与儿童的作品呢?

下面就请小朋友们来画一幅我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一起的这么一幅画,注意在画作品的时候要有故事情节。

4、作业展评

介绍一下你画的是什么? 他们在做些什么?

5、课后拓展

从儿童到老人,展示了生命的历程。下节课我们将用陶泥来表现老人与儿童,希望小朋友们能用陶泥将这生命的历程塑造的更加生动。(第二课时)

1、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用画笔描绘了老人与儿童,那么这一节课呢,我们将用手中的陶泥来塑造老人与儿童。

2、讲授新课

我们先来看一看书上的几幅作品,小朋友们来说一说,这几幅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看看他们在做什么呀?或者你觉得他们在做什么呀?

3、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就用陶泥来塑造老人与儿童,可以分小组合作,一个做老人,一个做儿童。要做出他们的动作、神态,要看得出他们在干什么。

4、作业展评

先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做的是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小朋友们觉得他们的作品怎么样啊?

老师喜欢比较有特点的作品,比如瘦瘦的老人、胖胖的老人、大笑的老人、做的很夸张的老人,或者正在生气的小朋友、正在玩耍的小朋友,总的来说小朋友做的都非常的不错。

5、总结

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是在家人无微不至地呵护下成长的,当我们渐渐长大的时候,他们却在慢慢地变老。所以,面对老人,我们应该给予他们关心与帮助,以回报他们曾经对我们的付出!

八、板书设计

老人与儿童

7.《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概要 篇七

为此, 笔者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讨论式课堂教学

程序设计类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 同时也是很多其他专业为学生开设的一类基础课程, 该类课程面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因此教师在讲授时应该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导, 对课堂教学的形式和侧重点进行精心的设计。

针对程序设计类课程自身的特点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定位, 我们可以进一步丰富该类课程的课堂教学形式, 变面对面的讲授与接受的教学模式为信息化的形式, 将教学场地搬出课堂, 走进机房, 让学生在实际编程环境中学习。同时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引入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方法, 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 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能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教学内容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即基本语法和程序设计理论。基本语法是一个内容相对固定并且枯燥的部分, 但是这部分知识对学生在该类课程上的进阶学习起着极其重要的铺垫作用, 因此教师不能忽视这部分内容, 单纯的流水账式的讲授只会让学生厌倦, 影响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我们可以变教室讲授为机房授课, 当然有很多高校已经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但是他们大多数也只是单纯的教学场地的变化, 教学的形式仍然是枯燥的讲授与接受, 学生虽然可以现场实验, 但是久而久之, 这种教学形式不免变成了“有声自学”, 使课堂渐渐失去应有的吸引力。针对基本语法知识, 我们可以采取“抛砖引玉”的讨论式教学, 也就是教师给出理论及解释, 让学生用以前所学的专业知识或者实际遇到的问题进行案例详解。比如学习一个带有多个不同类型参数的命令关键字的时候, 教师给出命令的语法结构及各个参数的含义并加以解释, 然后给学生时间, 让他们结合某一具体的问题设计该命令携带不同的参数进行解决, 并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这种教学形式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得到了进一步的加深,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得枯燥的语法知识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变得生动易学。但是这种形式也使得教学时间增长, 因此我们不必在教授所有的知识时都采用这种方法, 只需要将相对复杂、难于掌握的部分以这种教学形式教授, 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对其他的知识也能够触类旁通了。

对于程序设计理论部分的知识, 这种讨论式的课堂教学形式的教学效果就更加明显了, 我们可以采用“身临其境”的讨论式教学, 为所学的各部分内容设置情境模式, 并将学生分为多个开发团队, 让学生应用基本程序设计理论的同时, 能够亲身体验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及艰难, 对所学知识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当然, 不能放任学生过度发挥, 教师要对课堂进行适当的掌控, 并且在讨论完毕后进行关键知识的总结。

2 扩展传统的实验课

机房授课并不能代替实验课, 我们前面提出的讨论式课堂教学方式, 特别是对于程序设计理论部分, 虽然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了比较完整的程序设计, 但都是针对某一具体的知识点进行的小程序设计, 目的是为了掌握对应的语法或语句知识, 只能看成是案例教学的一种扩展。而实验课的目的是巩固学生某一阶段的知识, 使学生能够应用一类知识或一类方法解决一类特定的问题, 可以说是对学生学习的阶段性知识能力的考核。

我们这里也针对前面提到的基本语法和程序设计理论对实验课的开设进行讨论。很多高校都是在每周固定时间安排学生的实验课, 而所谓的实验课, 也就是教师事先布置与前面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 学生操作机器进行练习求解。基本语法部分的知识相对简单、零散, 与实际问题的结合面窄, 在这种形式的实验课上, 学生依样画葫芦, 通常半节课就能完成任务, 这样既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不能使学生记忆深刻, 同时也浪费了课堂的有效时间。因此, 可以考虑在这部分知识的课时里不安排专门的实验课时间, 而将实验穿插到课堂讲授过程中, 用我们前面提出的“抛砖引玉”的讨论式教学代替这种传统的实验课教学, 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有效地利用了时间。

对于程序设计理论知识, 由于这部分内容难度大, 综合性强, 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习后已经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应该设置专门的实验课, 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能力的训练。而对于实验题目, 则不可拘泥于教材或参考书上的老题目, 特别是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数学领域和计算机领域的经典题目, 那样学生会感觉与实践相去太远。由于我们面对的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 因此应该为学生设计与专业知识紧密相关的实验题目。程序设计类的教材多为计算机专业教材, 案例过于理论化, 教师应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比如创建本课程的网站, 使同学们有机会在网络上发表自己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和方法, 网络的使用可以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 网站的更新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真正感觉到学以致用。

对于实验报告的撰写, 可以将重点放在学生的解题思路上。实验题目尽量与专业知识结合, 不再出现传统的“循环语句练习”样式的题目, 而完全是实际问题式的题目, 让学生自己考虑需要用到的程序设计知识和专业知识, 并将该分析过程作为实验报告的一个重要项目列出。另外以往学生的实验报告抄袭情况严重, 主要是由于学生人数过多, 而实验题目过少, 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 每组布置一个相对规模较大的问题, 在大问题下设计若干个子问题, 组内成员分而治之, 每人负责不同的子问题模块, 共同完成原始的大问题。

3 增加课程设计短学期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传授学生必要的知识点, 实验课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知识的训练和考核, 而课程设计的目的则是对一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的考查, 实现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最终目的:解决实际问题。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而言, 这一目的尤为突出, 该专业对学生最终的业务要求, 除了掌握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之外, 还要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 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3], 这当然就包含了设计求解实际问题的应用程序。

课程设计是对一门课程的整体应用, 因此题目一般都是一个较为大型的实际应用问题, 比如管理系统的开发、网站设计等。这样比较大型的程序设计题目往往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 从题目分析, 到寻找解决算法, 到程序设计、程序调试, 最后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往往需要耗费几十个学时, 因此我们可以为学生开设课程设计短学期, 并为该门课程增加1学分的必修学分, 这样既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工作空间, 也便于教师的随时指导。具体地说, 教师

ERP沙盘模拟中经营业务的拓展与运行

规则的修订

林祥友, 曾廷敏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 成都610051)

[摘要]ERP沙盘模拟对抗课程是一种体验式的互动教学。将ERP沙盘模拟教学模式引入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之中, 本身就是一项重大的改革。而在ERP沙盘模拟课程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尝试性改革和创新, 以期取得ERP沙盘模拟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的更大成功。我们对ERP沙盘模拟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集中在:对ERP沙盘模拟的运行过程进行适当的升级, 为配合升级后的ERP沙盘模拟的顺利运行, 我们进行了参与主体的增员、经营业务的拓展和运行规则的修订, 以期ERP沙盘模拟课程在原有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实现自身适应性的增强和升级化的成功。

[关键词]ERP沙盘模拟;经营业务;运行规则;拓展;修订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 即企业资源计划, 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 以系统化的现代管理思想, 集成了企业的所有资源信息, 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ERP沙盘模拟对抗是一种风靡全球的体验式学习竞赛方式, 于20世纪50年代在国外出现, 并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管理教学中开始采用。ERP沙盘模拟教学方式是在沙盘上清晰直观地标示出企业的现金流量、产品库存、生产设备、

[收稿日期]2007-12-21

[基金项目]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改项目 (SXYZZJ07-02) ;SXYZZJ07-04) 。

可以在该课程教学部分结束时将精心准备的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公布给学生, 具体的安排可以仿照实验题目安排, 分组或个人独立完成。当然为了更接近于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与社会上的公司或企业联系, 将其项目的部分或全部作为课程设计的题目,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感兴趣。学生可以利用假期时间查阅资料, 开学时利用课程设计安排的短学期学时进行具体的程序设计和报告撰写。在课程设计短学期中, 学生可以自由探讨, 互相学习, 教师适当参与其中, 使得整个过程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系统开发模拟。

当然在整个过程结束之后, 教师也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成果展示, 让学生或学生团队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讲解给大家, 这样对讲解的学生而言, 既加深了印象又锻炼了能力, 而对于听讲的学生而言, 显然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文章编号]1673-0194 (2008) 21-0109-03

银行借贷等指标, 其基础背景为一家已经营多年的生产型企业, 参与人员分成若干组, 每组5~6人, 各小组成员担任公司中的重要职务, 包括首席执行官CEO、财务总监CFO、采购总监CBO、生产总监CPO、营销总监CMO等, 接管上述企业, 管理团队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和竞争对手动向, 对公司的广告投入、订单争取、材料采购、厂房扩建、生产线购置、产品生产与研发、市场开拓、产品销售、融资方式等作出最优的决策, 依次从事6个年度的生产经营活动, 最后根据各管理团队对企业的经营过程和经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ERP沙盘模拟对抗课程是一种体验式的互动教学。将

以上是笔者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教学方法, 实践证明, 采用这些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程序设计类课程不再枯燥无味。由于在很多专业都开设了程序设计类课程, 因此教师必须因人施教, 站在不同专业学生的角度认真思索, 找到较好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书云, 姜淑菊.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计算机教育, 2005 (5) :16-18.

[2]苏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教育导刊, 2005 (5) :76.

8.《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概要 篇八

【关键词】中职学校 信息化教学 资源信息 共享系统 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B-0036-02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过去的十多年来,我国中职教育信息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软硬件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现有政策和体制机制尚未形成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良好环境,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零散,基础设施水平有待提高,数字化校园尚未普及,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1.基础网络设施的现状。目前,我国普遍采用10Mbps-30Mbps的电信宽带接入互联网,少量应用需求比较高的部门采用50Mbps-100Mbps的电信带宽接入。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校园城域网,区域内校际之间的网站互访、优质资源互访均需要公网进行。

现在的网络架构不足以支撑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日常运行,网络线路方面还需要与运营商合作改建和优化,如果不能形成包含市、区两级主要管理部门学校的高速专用网络,会极大制约教育基础信息整合的作用与效果。

2.基础数据的现状。调查发现,中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用户分户涉及面大且分散,由于基础数据不统一、各系统彼此独立,信息相对封闭,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各系统之间缺乏协调,导致信息相对封闭,基本上处于“信息孤岛”状态。

3.数字化校园平台应用现状。目前,仅少部分学校较好地使用了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但由于系统多是购买于不同的企业,所采用的标准、功能、窗口等都各不相同,难以做到将分散在系统之间的数据集中到一起。

4.教育资源库建设现状。以广西为例,广西的自治区级资源库有广西教育期刊、博硕论文库、学科多媒体教育工具包、动画课堂、名师课堂等。由于缺少一定的推介与培训,教师对这些资源知之甚少,总体使用效率不够理想。教师个人拥有的部分优质资源大多以文件形式存在于个人电脑中。资源传播方式主要有电子邮件、QQ或文件共享等。由于共享性比较差,资源制作方面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尚未形成完整的网络教育资源体系。

部分学校购买过一些商品资源库,使用效果不太理想。原因如下:(1)专业性不强,不能满足教师日常教学的需要。(2)资源库目录结构不合理,没有和大纲、知识点、教材目录关联,教师很难快速搜索到有效的教学资源,用起来很不方便。(3)批量采购的资源与个性化需求存在差异,一体化封闭的资源包难以满足教师对资源二次加工利用的需求。(4)学校之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极不平衡,所以区域资源的共建共享无法实现,教师资源贡献积极性不高。(5)教育资源分散,局限于小范围,标准不统一,建设各自为阵,教学资源重复建设。

5.网络校本教研情况。各种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极大的帮助,但受制于形式和场地,能够受益的教师数量偏少,能直接得到名师指点和帮助的一线教师数量不多,名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经验难以共享给其他的教师,不利于全体教师的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团队教研的协同工作受地域限制,开展的难度比较大,参加高层次培训的可能性小,自我提升的空间受到一定的制约。而调研发现,各职业学校之间尚未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辅助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尚未采用网络化的手段辅助跨校的教研互动交流。

6.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当前大部分职业学校正在有序地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对移动终端设施和适用的教学资源进行论证,逐步开展基于移动学习模式的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少部分学校进行了移动学习的实验,使用过学校新干线等个性化学习平台。总体上,尚未有优质的网络教学系统可供使用。

7.学校之间的沟通。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大多是通过短信、电话、微信、QQ等联系。家长非常期待能够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学业水平、在校表现、个性发展、心理发展等情况,所以迫切希望拥有一个互动和了解平台。

二、系统开发思路

中职学校教学资源信息共享系统定位于开放的、可扩展的、可长期有效运营的教学资源信息化平台,并通过市场机制获得合理的回报。

1.云服务体系。中职学校教学资源信息共享系统将利用云计算模式为广大用户提供云提供,做到有效节约教学资源信息化硬件、资金等的投入,减少重复浪费。

中职学校教学资源信息共享系统面向各类用户提供以下三类应用:

第一,网络资源体系。(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建立覆盖全区职业教育富有广西特色的优质系列教育资源体系。(2)教育资源中心:通过制作、征集、购买三种途径汇聚各类教学资源,支持各类教学资源的传递、整合和分享,多方共建共享;在更为广阔的时空内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功能,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育均衡发展。(3)教师教研空间:建立网络资源库、精品课等方式,重点推动教师教研空间建设。(4)学生学习空间:让中职学生利用网络空间探索的学习方式与模式。

第二,电子政务系统。面向学校各部门建设各种业务应用系统,实现网络化办公协同,教育数据采集分析,使教校级管理部门能更加及时准确地获取教育基础信息和数据,实现全局的监管,全面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

第三,数字化校园平台。为学校提供普适性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并提供独立的数字化校园环境,并基于该环境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以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2.云服务门户。云服务门户面向不同用户提供的统一服务窗口,门户是各类信息化服务的载体,门户为各类注册用户提供不同的应用环境,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云服务门户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持各类智能移动终端的访问,在时空上延展了资源有效应用,教研活动开展,移动办公、移动学习等应用。

3.信息标准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将建立涵盖信息编码标准、技术标准、应用标准、用户规范、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全市统一的信息标准体系。

4.运维服务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将建立涵盖系统监控与故障处理流程、资源调度流程、系统巡检流程、客户服务流程等一系列运维管理与服务的流程化作业规范体系。

三、系统开发总体目标

1.基础数据整合,统一身份认证。

2.积极推进校网域的对接,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互通网。

3.建设学校OA系统,实现管理部门、校校之间的流程审批和信息传递,让政务办公安全高效。

4.建设普适性的数字化校园平台,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和办学水平。

5.建设教育资源中心,提升优质资源利用价值,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6.建设校本研修平台,创新教研模式,提高师资业务水平。

7.建设社区化的学习互动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8.建设家校互通平台,以达到对学生的全面监管与安全管理。

9.利用社区化、移动化、服务化的技术手段,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移动办公、移动学习应用。

四、系统开发愿景

根据市场、教育管理以及学校的需求,有效配置硬件软件设备,建立高效的中职学校教学资源信息共享系统和管理体系,实现中职学校和师生使用不同权限实名登录,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及精准化。以云服务的形式,满足中职学校对数字化管理的需求,建立和完善教育资源的建设、应用、管理、培训、指导与服务的公共体系,从不同渠道吸收接纳有益的教育资源。设立网络化“行政管理”功能,创建全市共享的数字化校园普适化管理平台。

1.对于教育管理者而言,经过统一身份认证后,可以进入相关的管理平台,根据管理权限了解学校管理的状况、教师发展的基本情况、学生学业质量的相关情况。例如,校领导经过身份认证以后,可以进入相关学籍管理系统,了解招人状况、招生计划的落实情况。再如,学校管理者经过身份认证以后,可以进入学业质量检测管理系统,了解本校学生在学业质量检测后的基本情况,有利于指导学校的教学工作。

2.对于教师而言,教师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后,可以建立自己的个人业务发展档案,对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数字化有效管理,并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绩效考核提供依据。教师业务档案的完善将会为职称评定等工作提供有效信息。

分享教育资源中心的教育资源,也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资源共享到平台,参与到全区动态教学资源的建设中。教学资源的形式市多样的,主要有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学件、课堂教学视频、微视频、教学素材、课堂反馈检测题等。

实现“上”与国家资源、省资源对接,“横”与兄弟省市资源的共建共享,“下”整合区县、学校资源和公众资源。

3.对于学生而言,基于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网络化教学质量监测系统和招生考试服务系统,做到动态更新、实时监控,有助于相关部门和领导层的准确分析、科学评论和有效调控。根据“基于课标、基于问题、基于评论”原则来设计学生互动学习平台,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可能,从知识点出发,从学生的问题出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业、就业辅导,在教师的引导下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系统推送相应的课外拓展资源。

4.对于学生家长而言,学生家长通过身份认证登录后,可以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在校表现及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表现,为学生的家庭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同时倡导我们的指导更专业,我们的服务更优质,给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提供更好和更专业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司平.浅谈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6)

[2]叶宝根.加强信息化校园建设 创建现代化教育学校[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15(2)

【基金项目】广西教科所课题“中等职业教学资源信息共享系统开发研究”

【作者简介】王佳红(1982— ),广西水产畜牧学校讲师。

9.《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概要 篇九

第一章:概述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畅通诉求渠道,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提高调处人民内部矛盾纠纷和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以信息化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信访部门担负着受理群众来信来访、调处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职责,随着信息化、市场化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围绕切身利益面对和产生的价值观念信号不能增强,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将不断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如何适应信访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掌握和运用现代先进通信和网络技术、建立信访信息系统、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已成为当前各级信访部门和广大信访干部必须思考的一个新课题。

1.1建立信访信息系统、加强信访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紧迫的信访工作任务

信访信息系统是充分利用现有政务信息网络(政府专网)资源,实现上级人民政府、本级政府有关部门、下级人民政府之间和各级信访部门之间信访信息互联互通的一个全网络化的应用系统,从信访事项的受理、信访事项的处理与协调、信访事项处理过程与结果、信访事项处理结果的报告、信访人的回访、信访信息的查询和信访信息的统计分析等过程都实现信息化管理,是人民群众反映利益诉求的电子渠道,是提高信访工作业务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电子平台。建立信访信息系统、推进信访信息化建设是是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迫切需要。

第一,“信息化信访”是信访工作发展的趋势所在,建立信访信息系统是落实《信访条例》的现实举措。信息化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多维化、利益诉求反映方式的多样化,“高速、快捷、便利、高效”是当前信息时代对信访工作提出的客观要求。《信访条例》从畅通信访渠道、为人民群众反映问题提供便利条件出发,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利用现有政务信息网络资源,建立或者确定本行政区域的信访信息系统,并与上级人民政府、政府有关部门、下级人民政府的信访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这从法律形式上明确了信息化为信访工作服务、为建设和谐化社会服务的目标。全省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对信访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建设,畅通信访“绿色”渠道,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方便信访人通过网络方式提出信访事项,方便各级行政机关对信访事项受理和处理的信访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受理、处理,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合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建立本地区信访信息系统。

第二,建立信访信息系统赋予了信访工作崭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是信访工作的拓展和延续。信访信息系统把电话、电子邮箱、传真和网络等多种信息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它的广泛应用,对于提高信访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反映问题,减轻信访工作者的劳动强度,加快信访信息的传递速度,及时化解矛盾,采纳群众建议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一方面,它与传统的信访多是申诉求决有很大的差别,开辟了一条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广阔的信访渠道,广大群众可以直接向当地的党政领导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广开了便捷的言路,提供了公民参政议政的新途径,提高了公民献计献策的实效性。另一方面,把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心声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政府联结在一起,使广大人民群众与政府直接沟通,释疑解惑,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社会监督,推进了行政管理的信息化。

第三,建立信访信息系统有利于提高处置紧急、重大信访问题快速反应能力。信访人反映问题,尤其是较紧急、较重大的问题,可以利用信访信息系统便利、快捷的优点,即时向信访部门发送、传递信息,信访部门也能即时收集到信访动态,对较紧急和重大的信访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把苗头化解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当地。利用信访信息系统的即时性,能够及时掌握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带苗头性、倾向性的社会动态,有效化解群众集体上访、越级上访以及突发性事件。

第四,建立信访信息系统对提高信访干部素质、推动信访工作开展具有创新意义。先进的通信、网络技术在信访业务的广泛应用,是信访工作方式方法的一项重大突破。信访工作者靠“笔”、“嘴”、“腿”的传统工作方法,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影响了处理信访问题的时效和质量。尤其在处理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信访突出问题时,工作手段和方式的落后,制约了信息的传递和情况的沟通,影响了信访部门作用的发挥,阻碍了信访工作的发展,也束缚了信访工作者的思想。信访信息系统的应用将改变传统的信访模式,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人员的素质,促进信访工作者的思想观念的转变、更新。

1.2建立信访信息系统要坚持目标化实施

信访信息系统是政务信息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我省信访系统信息化的关键措施,是建立和完善大信访工作格局、实现“网络大信访”的基础工程。要坚持“安全可信、先进可靠、经济实用、灵活方便”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网络为基础、管理与服务应用为中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本着通用性、先进性、开放性、可扩充性和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设计原则,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利用两年时间,依托政府专网和互联网,构建覆盖省、地、县三级信访工作机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安全可靠的全省信访信息网络。信访信息系统建成后,以信访信息网络为平台,实现信访投诉受理、信访业务处理、群体性上访事件应急管理、非正常上访管理、重点人员监督、信访信息分析预测、系统安全保障、系统运行维护等八项业务处理系统的功能,开通网上信访、信访事项网上办理、信访事项办理情况网上查询、网上答复、信访信息网上传输等工作项目,为国家和省投诉受理中心受理公民投诉提供便利条件,为各级信访部门办理信访事项提供统一应用平台,为各级领导同志及时掌握信访信息、指导信访工作、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1.3建立信访信息系统要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我省实施信访信息系统建设的工作重点在省级、工作难点在市县两级。目前,省信访局已与省政府专网联通,依托省政府门户网站建立了外网,并开展了网上信访工作项目,要围绕建设一个中心(信访数据中心)、两个平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公众意见服务平台),加强机房、网络设备、计算机设备、存储设备、安全设备建设和网络连接,使各级信访工作机构、政府部门通过浏览器来与省级平台进行数据交互,实现各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共享,业务性事务网上办理;市、县两级信访工作机构要与当地政务专网联通,在此基础上,利用政务专网(与国际互联网物理隔离)实现全省各级信访工作机构工作业务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实现各级信访工作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目前,针对我省市(州)信访工作机构均已与当地政府专网联通,县级信访工作机构大部分未与当地政务专网联通的实际情况,具 备接入条件的县级信访部门要做好与政务专网的联网工作,力争年底前60%以上县级信访部门的信访信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

1.4建立信访信息系统要注重于实际应用

要以省市实施信访信息系统建设为契机,以充分发挥网络作用、加快推进全省信访信息化建设为着眼点,注重在完善系统功能、强化系统应用上下功夫。一是充分运用网络载体,建立信访网站。各级信访工作机构及省政府各部门、中省直有关单位可在国际互联网上自行建立信访网站,也可依托当地的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建设。通过网站加强网络信息发布,公开政策法规、机构设置、办理流程等便民服务措施。二是积极推进网上信访。要通过各种形式在各类新闻媒体定期公布各级信访部门网址,对信访群众在网上反映的问题,及时登记、整理、分类、归档,并及时办理,及时回复办理结果。三是逐步实现网上办公。要加强网上信息的传递,发挥电子邮箱功能,实现基层信访工作信息的及时报送;要加快网上报表软件程序的开发、升级和应用;要通过已建立起来的办信、接访、督查督办工作等信访信息系统专项程序,全面开展网上办公。特别是通过安装应用专业软件,在来访接待工作中,从登记、接访、查询等工作程序全面实现微机传输,方便人民群众,规范信访工作行为,提高信访工作效率和水平。要进一步搞好相关工作资料的电子存档,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四是做好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搜集和数字化工作。全省各级信访工作机构要根据工作职责搜集各地方、各时期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报省信访局信息中心(信访数据中心),同时在本部门网站(网页)上发布,以方便公众查询。五是做好信访数据的采集工作。各地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建设基础,发挥现有计算机办公系统的作用。集中人力将已受理、复查、复核及终结的信访事项等有关信息录入系统数据库中,以实现数据共享,确保系统在正式使用时提供可查询依据。

1.5建立信访信息系统要精心组织确保质量

信访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和“民心”工程,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绿色通道”。要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提高对信访信息网络系统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切实加强领导,落实专人负责,认真搞好建设规划,认真抓好落实。各地信访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要纳入全省信访工作目标管理体系中进行考核。要加强省信访局信息中心建设,进一步强化管理,完善功能,明确机构建制,加大技术力量投入,提高实际工作运营水平。全省各级信访部门要针对信访信息工作管理机制不够规范、现有专业技术力量严重不足的实际情况,可适时成立“信访信息中心”这一专门机构,配齐配强专业人员,加强信访信息系统建设管理、信访信息的采集、制作与编发以及对信访工作现代化办公设备、电子监控系统、电子网络设备的管理,切实强化信息系统管理和信息服务功能,确保全省信访信息系统建设及信访信息化工作规范开展、高效运行。要严把信访信息系统建设实施的技术关、质量关、运行调试关,加强实际操作技术知识培训,使系统建成后能用、管用、会用。以下是信访管理软件的功能描述

1.6信访信息系统基本工作流程

信访管理系统是信访局内部使用的管理系统,信访人无法通过互联网进行访问,确保数据安全性。信访局的业务流程:

第二章 信访登记

下面介绍左部菜单信访登记的操作方法

2.1来访登记

信访登记菜单下的来访登记

来访登记主要是登记群众的来访信息包括来访人信息、反映情况、来访详情,来访人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身份证号、文化程度、政治面貌、地址、单位,当操作人员输入身份证号码时系统会判断身份证号码是否正确;反映情况如:信访类型(反映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求决、其他等可以在基础信息里修改,为了方便统计采用下拉框方式选择)反映问题及诉求、责任单位(为了方便统计采用下拉框方式选择,在基础信息里可以修改)、责任人、所属问题(企业改制、农村土地征用等信息,为了方便统计采用下拉框方式选择,在基础信息里可以修改);来访详情如:来访性质(个体访、重访、集体访)、来访人数、来访代表、异常行为(服毒、跳楼等信息可以在基础信息里修改,为了方便统计采用下拉框方式选择)、是否重访(如重访可以提供初访编号)、上访层次,提供保存和当面回复功能,保存后信息进入分流池等待处理,当面回复如信访人同意回复内容此次信访即可办结,信访信息被保存,信访日期和编号自动产生,并可以在此输入前台窗口处理意见,操作界面如图2-1所示:

图2-1 2.2来信登记

信访登记菜单下的来信登记

来信登记是用来登记群众的来访信件(Email、电话也可以)主要信息包括:来信人信息、反映情况、来信详情,前两种与来访登记的来访人信息、反映情况字段类似;来信详情如:来信人数、来信性质(联名信、匿名信等可以在基础信息里修改,为了方便统计采用下拉框方式选择)、收信时间、附件(无、包裹、判决书等可以在基础信息里修改,为了方便统计采用下拉框方式选择)、回复内容、登记来源(本单位接待、上级交办、摘报等)登记日期和编号自动产生,保存后信息进入分流中心等待处理。具体操作界面如图2-2:

图2-2

2.3上级交办

信访登记菜单下的上级交办

上级交办主要是用来登记上一级单位交办来的信访案件,主要信息有:上级交办号,交办人,交办人职务,交办单位,其他的信息与来信相同,具体操作界面如图2-3:

图2-3 第三章 信访处理

3.1、领导批示

领导批示主要是用来查询临潼区各级领导针对某个问题,或一些工作指导方针,仅供各工作站点查看用,操作界面如图3-1所示:

3.2信访分流管理

信访分流管理主要是处理从信访登记系统转过来的数据,在此有权限的操作人员可以进行信访案件分流表界面如图3-2所示:

图3-2 在此界面可以进行信访信息查看、进入分流管理、删除信访信息(当然是有权限控制的)等操作,选择具体的信访案件后点击红色的“处理分流”即可进入信访信息处理界面如图3-4所示:

图3-4 在此可以进行如下操作:上报领导、分流处理、领导督办、不予受理、不再受理、办结归档,公开答复,用户点击“上报领导”按钮进入如图3-5界面:

图3-5 选择上报人员并输入请求期限提交即可完成上报领导的操作;点击“分流办理”选择或输入相应的信息点击提交即可完成分流处理工作(分流是指将上级领导批示的信访案件转办给相关的部门人员处理);点击“领导督办”按钮并提交即可完成领导督办操作,相关的信访案件就会显示领导督办状态;点击不予办理或不予受理按钮并提交即可此两项操作;点击“办结归档”按钮进入办结归档界面如图3-6:

图3-6 在此选择相关办结分类信息包括:所属单位、区域、所属问题分类、所属问题,选择后提交即可完成归档操作;点击“公开答复”输入相关答复内容既可完成公开答复操作,具体的答 复内容将在网站上显示供大家参考;点击“标记查看”按钮时表示对此信访案件不做任何操作只是查阅了本条信访信息;点击“导出excel”即可将此条信访相关信息保存到excel电子表格里。

3.3我的信访处理

我的信访处理主要是用来显示当前用户的待处理和以处理的相关信访信息,可以在此界面对相关信访信息进行查询如图3-7和填写相应处理结果等信访案件处理信息,点击“查阅”可以查看相关的信访信息,并可以查看各信访案件的办理状态如:办结归档,公开答复,分流办理等如图3-8,图3-7

在图3-8的界面中填写好处理结果,选择处理状态,填写时限后提交即可,若只是表示查看不做相关处理,点击“查看标记“即可,点击“导出excel”即可将此信访登记相关信息导出excel中进行排版打印。

3.4、信访办结存档

信访办结存档用于查询信访系统中所有已办结的信访案件(当然有权限控制,操作员只可以查看本部门的信访办结信息),点击“查档”即可查看相关信访信息,并支持按姓名、编号、内容、时间进行查询,如图3-9

图3-9 第四章 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主要功能是针对以往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以图和表的形式显示,用户可以随意的选择时间段进行查询。

4.1分析图表

图表主要是以柱状图的方式显示相关的历史信访数据,如图4-1

图4-1 可以统计以下信息:来访类型、来访性质、所属问题、是否重访等。

4.2生成报表

生成报表主要是以表格的方式对历史信访数据进行分析,用户可以选择时间段和统计来源,可以统计如下报表:上访层次统计表、初信初访分类统计表、地方信访工作机构信访数据统计表——内容分类、所属问题内容排行表、群众异常访统计表、信访数据统计表-总表,并且所有报表均可以导出到excel进行打印,以上访层次统计表为例操作方法如下:

单击▼按钮选择开始和结束时间,这里不能手工输入,然后再选择是统计“来信来访(包括网上信访)”还是“上级交办”之后点击提交按钮即可查询出相应的信访历史数据信息,如图4-2所示

图4-2 点击“导出excel”即可将此统计报表导出到excel进行打印。

第五章 任务管理

任务管理主要是用于添加和查询个人事务提示设置,以方便安排工作。

5.1事务提醒

事务提醒主要是用来查看用户自己的相关事务安排,直接以列表的方式显示,如图4-3

图4-3 5.2添加事务

添加事务是用于用户添加自己的相关个人工作等相关事务,以备查询,只需输入计划任务名、内容、提示时间提交即可完成添加事务操作。如图4-4

图4-4 5.3管理事务

管理事务用来管理用户自己设定的事务提示,可以进行删除和编辑等操作,选择相应的事务日期即可进入查看计划界面如图4-5

图4-5 在此可以进行编辑和删除操作。

第六章 个人资料管理

个人资料管理主要是用来修改用户个人信息和修改密码,具体操作比较简单就不多说了。

第七章 公共信息

公共信息主要是用来查看管理员或领导发布的相关公共信息,包括公告和信访知识库等相关信息,供大家交流用,并且还可以单独针对个人发送相应的文件。第八章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主要是用来管理系统相关设置和添加用户、权限管理、添加基础信息等操作。

8.1添加角色

可以在此添加相关的管理角色,并且可以设置相应的权限,如图8-1

图8-1 输入相应的角色名、选择相应的权限后提交即可完成添加角色操作。

8.2管理角色

主要是用来修改和删除已添加的角色,可以对相应的角色重新设置权限,也可以删除某个角色,如图8-2

图8-2 8.3添加管理员

在此可以添加各个点的管理员并可以指定他们相应的角色,同时拥有此角色的所有权限,可以设置此用户的所在部门和所在区,如图8-3

图8-3 8.4管理管理员

管理管理员是用来管理各个乡镇点的操作员的账号,可以修改权限,密码,删除,锁定用户等操作,如图8-4

图8-4 8.5添加信息和管理信息

添加信息和管理信息主要是管理员来管理公共信息相关内容,在此添加相关公共信息可以有选择的让其他用户查看,只要选择要添加信息的大类然后输入相关的信息,提交即可。管理信息只要是管理已添加的信息可以重新编辑,删除信息。

8.6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主要是用来添加信访管理等相关信息,包括:民族、学历、上访层次、政治面貌、上访类型等相关基础信息,选择要添加的基础信息分类即可添加基础信息,点击管理即可对基础信息的数据进行编辑管理。

第九章 总结

上一篇:小学新学期作文400字下一篇:农机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