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学研究

2024-08-04

减负增效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精选8篇)

1.减负增效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学研究 篇一

《减负背景下训练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增效研究》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溧 阳 市 埭 头 中 学黄育斌

课堂是教师施展才华、尽情挥墨的舞台;也是学生求知学识、茁壮成长的沃土。为了让这个舞台更加绚丽多姿,让这片土壤更加丰厚肥沃,我们确定了“减负背景下训练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增效研究”的研究课题。本课题从2010年11月正式申请、开题,预期两年结题。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语文教材的一次次改革和更新,现行高中语文课本上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多,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越来越高,而与此相反的是周课时安排有减无增,我们的课堂教学时间被压缩到了40分钟之后,总觉得课堂上的这40分钟不够用,每当还有一些教学内容没讲完时就听到下课铃声响了,因此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取何种实效地教学手段,如何吸引学生课堂听课的注意力等,以此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便成了我们语文教研组行动研究的课题。

二、前阶段研究工作概况

1、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中期研究,使教师进一步转变语文教学观念,通过实践研究,摒弃以往过时的、低效的或是好看不实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真正实效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把学生最大程度的吸引、融入到课堂中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切实开展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校本研究,建立“课题进课堂”的课题研究模式,以课题组成员为纽带,带动其他教师密切结合本校本班的教学实际,经历课题教研过程必要的调查(前测、后测)——整理、收集材料——总结等各项活动,并立足于自己或同行的教育教学实践,关注实践过程中课堂教学的变化和学生的变化,把自己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理解、把握和思考及时整理并记录下来,共同分析解决教学中的疑难和问题,总结实验成果。

(3)课题组的每一个成员根据自己的课题任务,独立、深入地开展实验研究,再进行组员之间的课题成果交流,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课题研究内容

(1)理论学习阶段首先学习“教育科研的一般程序”“教师如何做研究”等有关课题研究的方法指导,再进入本课题相关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的课题意识,做到课题进课堂。

(2)注重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研究,使本课题研究在备课和教案编写过程得到落实,保证课题研究在课堂教学过程的真正实施。

(3)做好课题研究课与课题汇报课活动,及时总结和推广课题经验。

3、课题研究方法

以实践研究法为主,多种方法相结合。通过阅读有关的文献教育名著、教育刊物,查找理论依据;结合专题研究课例,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认真总结反思,撰写案例,并及时交流与提升。

4、课题研究实施策略

前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展开了一系列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在课题分解、交流研讨、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基本达到本阶段的研究目标。

(1)下大功夫拓宽理论学习面,增强教师的课题意识。

针对课题组组长和课题组成员都比较缺乏课题研究的经验,我们给本课题研究活动进行定位,即边学习边研究,在研究中学习。理论学习开始就一边组织教师学习课题方案,一边学习“教育科研的一般程序”“教师如何做研究”等有关课题研究的方法指导理论和经验;在对教育研究与课题研究方法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后,才着手就“课程论”“自主探究的理论及前人的研究成果”“课标的解读”等材料。坚持自主学习与集中交流相结合,做到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有收获。通过学习,使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在科学的科研方法的指导下,迅速转化为实用的教学行为,用扎扎实实的课题理论支撑课题研究工作。

(2)课题进入课堂,人人深入课题研究。

为扩大本课题研究的参与面、力求课题研究有深度、有实效。本课题研究启动后,以学校教研组为中心,由每一个课题组成员深入一个课题的设计和研究,每一位组员在课题研究中碰到的问题再由教研组长负责汇总并进行集体讨论、交流。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了本课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5、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1)学生方面:

①学生课堂上学习的兴趣得到提升,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具有语文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②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有改善和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上的注意力保持时间有所延长,能积极参与课堂的各项教学活动,学习成绩也有明显提高。

(2)教师方面:

①课题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探索不断深入,教师的科研意识、教改意识增强。

②每个教师都研究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班级和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开放而实效,促进了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③教师经历了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的能力。

④年轻教师在年级组的课堂研究课活动中展示的课堂教学风采有了质的飞跃,获得校领导的好评。

⑤教师撰写了有关课题研究的的语文教学论文、案例和反思。

实验教师成果见后面附件

一、附件

二、附件三

三、课题研究阶段反思

反思这一阶段的研究过程,我们的体会颇多。第一,本课题的研究在所有语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今后研究还需不断加深,向更深的层次延伸,以期全面提高我校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第二,课堂是本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它比较好地解决了研究过程中的方法问题,但我们感觉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很到位,特别是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每一个过程的参与度和学习反应方面还需加大监控力度,进一步做好质的研究。第三,教师对本课题的研究应是积极的,但一些有价值的材料只停留口头讨论交流层面,未能形成案例的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第四、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的适时、经常性的指导。碰到困难时,问题解决不够及时。我们非常迫切地渴望得到专家的大力支持。

五、今后课题研究的设想

1.加强过程管理,确保各项研究制度的落实,使研究真正深入而实效。

2.明晰研究目标,拓展研究内容,在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加强课堂提问的实效性等方面作进一步研究。3.继续加强研究队伍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做好实验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积极撰写有质量的论文、案例等,争取多获奖,多发表。

下阶段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如下:

(1)课题组成员要进一步加强网站管理、栏目分类设置方面的理论学习和技术学习。

(2)加强对课题研究活动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类,并及时上传到网站。

(3)增加与学生互动性内容活动的设置

(4)加强对的建设和完善课题网站,使栏目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

(5)整理实验数据和资料,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

(6)整理优秀教学设计、课例、案例,做好实验的教科研论文成果的汇编。

(7)形成课题研究性报告,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下阶段我们将继续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好每一项研究实验工作,力争使科研取得更多成果,获得更大成功。

2.减负增效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学研究 篇二

一、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 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也就是说,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 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主动探索, 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它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经验的过程, 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社会性, 并对学习与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发挥能动作用。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2. 开展讨论与交流等各种合作途径, 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有效

3. 创设符合教学要求和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 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二、化学实验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1. 创设真实情境, 解决实际问题

杜威认为:“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生命线, 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失掉了教育。”要设置和创设真实的情境, 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化学, 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化学问题。例如, 生活中银器皿日久表面会变黑, 如何来去除呢?处理方法为:将一定浓度的食盐溶液放入一铝制的容器中, 再将变黑的银器放入溶液中, 放置一段时间后, 黑色会褪去而银不会损失, 且在处理过程中会产生臭鸡蛋味的气体。审题中会产生疑问: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是硫化氢, 它是怎样产生的?在题设的范畴内, 只能是硫离子和氢离子的结合, 硫离子是硫化银变成银以后剩下的, 氢如何而来?必是铝失去电子以后铝离子水解生成的, “哦, 原来是利用原电池原理并结合盐类水解这一知识点”, 学生恍然大悟。

2.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实验兴趣

基于新课程的化学实验教学情境突出强调要让学生主动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理解科学方法, 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例如, 《原电池》一节, 教师创设情境:展示原电池, 连接微型音乐盒, 发出悦耳的旋律。学生好奇、兴奋, 急欲知道流入音乐盒的电流从何而来?原电池是怎样工作的?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演示铜锌原电池实验, 引导学生积极去探索:锌片的电子为什么会流向铜片?铜片上为什么有气体产生, 产生的是什么气体?锌片的质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铜片与锌片发生了什么反应?从能量转化的观点来分析, 原电池是一种什么装置?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学生激烈讨论, 积极探索。教师通过创设这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建构的问题情境, 巧妙地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 而不是像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样仅仅把学生当成等待填充知识的容器。

并非任何实验都可以成为情境, 能设置情境的实验, 必须内含足够的思考性和趣味性, 必须能启动思维的欲望。比如, 在讲盐和金属反应条件时, 如果仅把它作为一个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 那么无论实验如何成功, 实验教学的功能还是没有充分开发。但若把它与问题组合创设情境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创设探究情境, 培养探究能力

化学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改革突破口, 大量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要落实这一化学实验教学目标, 首要的环节就是创设探究情境。所谓实验探究情境, 是指能够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创设探究氛围的情境。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中, 如单纯地列出性质, 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 但如设计成实验探究题, 则学生会变得兴趣盎然。例如, “你能否设计一个从氯化钠晶体中除去杂质 (少量硫酸钠和碳酸氢铵) 的实验”, 这样学生会思考运用杂质的性质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 遇碱会挥发出氨, 硫酸钠遇可溶性钡盐会析出难溶的硫酸钡沉淀) 及有关实验操作原理探索着去设计。不同的学生, 可能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方案, 但总有一种是最佳方案。这一结论可以在比较各种方案后得出结论, 也可以适当放手, 让学生摸索着去实验, 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

3.减负增效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学研究 篇三

关键词:物理教学; 减负增效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014-001

对高中生来说,高一是知识学习的阶段,高二是知识冲刺的阶段,高三是知识总结的阶段。记得在一篇报道上曾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高三是一个苦难的天堂。”然而,历经苦难后能不能抵达天堂,则需要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高效的复习策略。

长期以来,评价一节课的质量如何,不是看学生学的怎么样,而是看教师表演的怎么样,因而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高三的复习过程中进入误区:一是教师不相信学生,导致教师在上课时面面俱到,大包大揽;二是教师自认为自己水平很高,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上课的时候缺少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不还课堂与学生,出现“满堂灌”、“一言堂”的课堂。这两种现象都会出现一个同样的结果:不仅加重了学生和教师的负担,还不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要想提高高三物理复习的效率,我们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入手。

一、对于学生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复习要根据教师的进度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最好稍微提前一点。把自己的弱点做个标记,上复习课时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复习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对相近、相反、相关知识点进行比较和辨析。

2.复习方法千差万别,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找到适合自己复习的方法,可以按章节来复习,也可以按专题来复习,当然也可以根据目录回忆法来复习,遇到不懂的、模糊的應该记下来,通过自己或请教学生、老师来解决它。

3.复习阶段要进行查漏补缺工作。同学们可以拿出以前的练习本、试卷,把易错处、常错处、常考处一一归纳总结,使自己对自己的情况胸中有数,便于利用有限的时间弥补弱点。

4.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心理素质过关才能在大大小小的模考中考出理想的成绩。其实,若能想到我难人难,我易人易,沉着应战,就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5.复习的时候,不能光看,要勤动手,不要看到一个知识点就以为自己会了,殊不知许多东西,看似简单,真正运用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有很多细节问题都是你料想不及的,只有在实际做题过程中慢慢体会。而且,熟能生巧,为了达到“快、准、巧”的目标,做一定量的题目是十分必要的。

二、对于教师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注重学生的练习,做到及时反馈

首先教师在上课之前要认真选编练习题和测试题,并且要做到讲练结合。另外练习要有一定的层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要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学生的练习,教师要能做到有做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讲,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理解模糊的问题,教师可对症下药,及时补救。

2.注重学生参与,做到精讲精练

在高三物理复习阶段,常看到这样的教学现象:教师在不停的讲,学生在不停的做,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即使出了点“成绩”,也是以牺牲师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多想学生的需要,学生的感悟,学生的接受能力,在课堂上,老师的话要尽量地少,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思考、学生的声音和学生的活动。我们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反对“只讲不练”、“不讲只练”和“多讲多练”等教学模式。而要“精讲精练”,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3.注重试卷讲评,追求高效

试卷的讲评工作是高三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好这种课对纠正错误、扬优补缺、规范解题、开阔思路、提高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等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常常是在发下试卷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更正,确实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去讲。因为学生做错了的题目并不一定不会,很多题目可能是由于一些细节没有把握好造成的,这类问题学生看后很快就能自己解决,有的甚至在刚交上试卷后就明白怎么回事了。像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领悟就弄明白了的题目,我们就不讲。那我们教师需要讲什么呢?这就需要根据学生考试的情况来做一个全面的完整的分析(最好要统计学生每一道题目的得分率),备课时要思考学生怎么去思考的,找出学生思考上的误区,对症下药。这样课堂上的讲解才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防止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也只有这样才能将课上的主要精力、时间集中到存在问题最突出、最主要和最想知道的问题上来。另外教师在讲解时还应该要注意突出重点,不能以题论题,不能只按题号顺序讲评,而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试卷上涉及到的物理情景进行分析归类,让学生对试卷上的同一类问题有一个完整感,这样有利于学生总结提高。试卷讲评后教师的工作是不是就做完了呢?当然不是,讲评后,教师还需要做一个收尾工作,就是要让学生把试卷上做错的题目再做一遍,并且教师要进行及时的二次修改,看看是不是还有问题,如有问题还要再次进行点评和讲解。

4.减负增效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学研究 篇四

内容摘要:减负增效的背景下,多媒体应用于语文课教学中,是优化教学导入环节、优化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优化教学结尾环节。

关 键 词:减负增效 多媒体 语文 课堂教学

应用

浅谈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减负”是针对当前中小学生作业量过多、负担过重而实施的以保障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减负”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并不是把知识的某些部分减去,更不是不要考试,不要教学质量的“缩水式的教学”,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渐进而深刻的革新,是教育观念的变革。教学减“负”不减“质”,在“减负”的同时又要“保质增效”,这才是真正的减负增效!

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为语文课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无限的展示空间。其强大的功能将文字、图象、声音等信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消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语文课堂的信息容量,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做到“减负增效”呢?在日常的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一、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的导入环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开头的几分钟十分重要,这是因为学生往往在上课之前有疑惑心理,不知道老师本节课要讲什么。有的学生经过了预习对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新鲜度下降,注意力松懈。同时,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使课堂信息容量大大增加,我们可以把自己所掌握的东西尽可能多地教给学生,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仓库。而教学的导入环节如一部大戏的序幕,如一只乐曲的前奏,为整个课堂教学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导入环节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如放映影视资料,录音歌曲、图片展示等,不但能激发学生兴趣,还可集中学生注意力,观察力,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如在讲九年级上册课文《杨修之死》时,在悲壮苍劲的《三国演义》主题曲中,播出了一段《三国演义》精彩的影视资料,并展示了一幅漫画,画中人物双膝跪仰天大呼,“主公缘何杀我”„„

学生们在播放乐曲时竟也小声的跟着唱了起来,当播放影视资料和展示漫画时,学生们睁大眼睛聚精会神。我笑了,因为我的目的达到了。这些,如果让我们去单凭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传授给学生。由于其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年复一年,形式照旧,枯燥单一,学生往往产生厌倦情绪,多媒体的出现,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凭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综合刺激,这很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强教学效果,这是一个口才绝佳的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口干舌燥,歇斯底里也力所不能及的。

二、创造优场景氛围,化教学内容。

一节好的语文课,必须是重点难点突出,针对重难点,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恰当取舍、选择典型,充分利用多媒体强化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声、形、色具备的这种特质,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全面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对重难点的消化和理解,从而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如八年级课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其重点在于:

1、领悟作者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

2、树立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的观念,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感性。难点在于:对英法联军侵华战争背景的了解。

为突出重点、难点,在此环节我做了这样的课件:

1、创造场景氛围:为学生播放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剪片;火烧圆明园的影视资料片段。让学生了解英法联军侵华背景,并提出以下问题:

(1)为什么英法联军会侵华?(2)为什么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3)怎样才能振兴中华?

2、简介作者——雨果。题目解读。

3、通过多媒体技术的特效效果,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以火烧圆明园影视资料为背景并配乐曲)。

4、展播世界文化遗产,介绍毁坏的原因。

由于多媒体的运用,有效的将行、声、色集于一体。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形象的展现出来。通过资料的展示和教师的讲解,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优化教学的结尾环节,感受语文之美。

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多媒体教学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形象的直观画面结合在一起,为语文教学提供带有极强感情色彩的形、音、义统一的信息集合体,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趣”的心弦、“美”的情感,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再次投入到语文学习,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多媒体教学将图、文、像有机地结合,形成情景交融的学习氛围环境,叩击心灵、营造心境,将学生引入审美轨道产生强烈的审美共振。

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布局合理、结构完整。好的开头先声夺人,妙的结尾耐人寻味;语断而思不尽,言尽而意无穷。

如在讲授七年级课文《童趣》一课,在即将结束时,我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罗大佑的《童年》这首歌,“„„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在动感画面和童趣十足的歌词及欢快的乐曲感染下,同学们禁不住的齐声歌唱。在歌声之中,对童年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使学生更加珍惜童年、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同学们情绪高涨,憧憬着明天,憧憬着未来,从而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减负论文:

浅谈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多媒体在语文课教学中的应用

5.新化中学减负增效提质工作方案 篇五

(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全面执行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有关减负要求;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学校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标本兼治;从实际出发,分阶段、有重点地大力推进;完善对减负工作的管理,加强领导和监督,切实把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进一步增强教学效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减负目标

(一)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不要求学生早到晚归,严格执行省、市有关规定,学生在校时间严格控制在7小时以内;开展四十分钟课堂效率工程,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及时清堂。

(二)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按照课程计划设置课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门类、难度和课时,不增加周活动总量。

(三)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初

一、初二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1.5小时以内,初三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2小时以内,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四)严格执行补课规定。按照规定要求,除初三年级学生在自愿的前提下,可利用周六半天时间补习外,不在节假日(含双休日、寒暑假)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五)严格学生用书管理。严格按上级规定统一征订教材和学习资料,严禁任何部门、任何人统一组织购买规定之外的学生用书,不向学生推荐各类教辅材料和专题教育读本。

(六)严格规范各项竞赛活动。学校不组织学生参加任何部门、团体、机构组织的未经省教育厅批准的各种竞赛活动。

(七)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每学期学科考试次数不超过二次,考试成绩不排名。

(八)严格规范招生考试。坚持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入学制度,不举行与入学挂钩的选拔考试或测试。

(九)严格评价管理。不给教师、班组下达升学率指标、不举办各种形式的快慢班、尖子班、特长班、提高班、实验班等。

三、保证措施

(一)认真学习国家、省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工作精神,在学校开展端正教育方向、明确教育思想,减负增效的讨论。各行政科室、教研组、教师要结合有关减负增效规定,深入开展端正教育方向、明确教育思想的大讨论。通过学习、讨论,统一思想认识,端正教育方向,明确教育思想,切实改进和加强教育工作。

要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法制观念,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来抓。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高度重视和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二)成立减负领导小组,构建减负组织网络。校长为减负第一负责人,校长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及年级组、班主任层层负责,相互督促。各科室要切实担负起减负工作责任,教研组长必须做到保证组内寒暑假、节假日、双休日和平时不整班统一补课,不搞有偿补课,学校不为社会上举办的以学生为对象的文化补习班提供任何场所;教师必须做到不在校内或到校外有偿补课。每学期初,学校和教师都要签订责任状,对违反规定的,要认真查处,严肃处理。各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减负工作进行一次专项督导检查。其结果作为教师工作评价的重要依据。

新化中学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陈喆 副组长:付选其

成 员:梁永茂 杨聪 肖大贵 代飞(三)教师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加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要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将严肃处理,坚决杜绝“品行不良、侮辱学生、体罚学生、影响恶劣”等现象。

(四)优化教学过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正确处理和把握好“减负”与提高质量、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和刻苦学习精神的关系。优化课堂教学,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真正做到既要“减负”,又要提高质量。学校将严格把住作业质量关,提倡布置一些思考性强、动手能力强的作业。

(五)创造条件,丰富学生校内外课余生活。开齐开足实验课、活动课,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减负后开展有益活动,指导和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六)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力争减负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减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十分艰巨。学校要统筹规划,确定重点,全力推进,加强减负提质的课堂教学探究。

四、具体要求

“减负”,不光治标,还要治本。不仅在形式给学生“减负”,更要从根本上来给学生“减负”。教师的思想意识、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减负”的关键,而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则是“减负”的根本所在。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学校除严格教学常规管理、狠抓教学“六认真”外,还专门制定了课堂教学规范:

1、教师应提前3分钟到达教室门口候课,督促、检查学生做好课前各项准备工作。上课铃响后,教师立即进入教室,开始上课。

每个教师要准时上课,按时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课。不允许随意延时,不允许私自加班补课,不允许私自调课、停课。教师因病或因事不能按时到校上课者,一般应提前一天办理请假手续。

2、教师服装整洁,仪表端庄,教态自然大方,不允许上课接打手机。体育教师上课一般都要着运动装、运动鞋。

准备要充分,课堂教学环节要齐全。不允许无教案上课或用旧教案上课,教学态度要端正,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杜绝学生在课堂上打闹、随意讲话、做与上课无关的事、睡觉等现象发生。

3、教学目标明确,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概念明确,讲授清楚,语言表达精练、准确,通俗易懂,努力使用普通话,杜绝课堂上出现知识性错误。

4、教学内容的密度和容量适当,课堂气氛要活跃,要充分利用好课堂40分钟时间,做到精讲多练,新课讲授(包括师生双边活动)时间控制在30-35分钟以内,保证学生每堂课有10-15分钟的自主练习或检测。

5、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讲练结合,当堂消化,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6、教学方法要科学、灵活,符合学科特点,易于学生接受,课堂板书工整、布局合理,体现讲课重点,字迹清楚、规范,不写错别字,对课堂中发生的突然情况要灵活冷静处理。

7、尊重学生、循循善诱,不歧视差生,不讽刺挖苦、辱骂学生,不允许将学生赶出教室。

8、要抓住课堂教学重点,做好课堂小结,要给学生以完整的知识体系。

6.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 篇六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必须渗透新的课程理念,物理课堂要尽量联系客观实际,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物理教师要开展课题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物理教学理念科学探究课题教研 实施新课程是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更多、更高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应如何进行?物理教师应如何实践新课程理念?这是摆在广大物理教师面前的一个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结合作者多年的中学物理教学、教研经验,本文就以上课作一些探讨。

一、教学中必须渗透新的课程理念

1.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物理新课程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是,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物理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十分密切。物理学不可能在孤立之中发展。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环境保护、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等对物理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理教师要摆正位置,真正做到把物理学放到与其它学科相互交叉的位置来进行教学,不仅要钻研物理学知识,对其它学科知识也要兼收并蓄。要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以应对新课程的挑战。

2.落实好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间的关系。知识与技能既是目标,也是载体,过程

与方法是重要的环节,新课程理念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该凸显出

来!如果学生厌学,就谈不上课堂效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笔试考

不出来的,必须在长期的教学中进行渗透。

3.物理课堂要尽量联系客观实际

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教学必须加强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应

注意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出学生们感兴趣的现象、过程、情境等,用物

理的方法对他们进行研究。学生主动参与、乐于体验物理活动,收到的效果是以往纯理论的讲授所不能比拟的。通过探索生活中的一些物

理现象,揭示隐藏在其中的物理规律,可以培养学生们探索的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应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物理

学是源于自然和社会实践的一门科学,她从实践中来,最终要回到社

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在实际应用中发扬光大。

二、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物理新课程要求改变以往那种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

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注重

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物理新课程充分注意到了实验探究在自然规律、原理等建立

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新课程要求注重探究过程,讲求探究方法,这与以往传统教学中重知识技能、轻过程方法的教学是有很大区别的。新教材中许多物理规律、原理、公式等并不直接给出,而是要求

在课堂上探究得出,物理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教学中应充分

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使学生真正从心底涌动出对科学探究的渴望,比

探究过程本身,意义更大、价值更高。

3.如何有效地进行科学探究

广大的物理教师在科学探究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也出

现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如教学内容与课时紧张之间存在矛盾;将本

应让学生经历或体验的探究过程转化为知识性的内容进行讲授;将科

学探究变成传统意义上的学生实验等。如何做好科学探究,使《物理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维目标真的落到实处?第一、明确科学探究的目的,对学生探究过程的名个环节有所侧重;第二、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第三、科学探究要

符合科学性原则,探究内容要科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和认

知规律。第四、要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

新课程的科学探究与传统意义上的学生实验不同,传统的学生

实验有统一的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和记录表格等,期望学生

能得出统一的结论,这样的实验过程在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方面有它的积极作用,在培养创新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其不足之处也

是显然的。《物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是学生主动参与的科学探究,这样的探究模式十分注意学生间的交流与讨论,它鼓励学生提出并实

施不同的探究方案。评估时可先由基础欠佳的学生先发表自己的看

法,再由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来补充。这样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

能得到成功的体验。

三、不时地激发学生逆向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逆向思维是一种从现有事物原理机制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或

功能结构的反面去思考、去探索以期发明创造的重要思想方法。教学

中要善于引导学生逆向思考,寻求解决物理问题的有效方法。可按以

下程序进行操作:先找到正向的观点,然后寻求与之相反的观点,作

为新的研究课题,针对新的课题展开研究。如教学中可让学生思考:

自然界中存在电场,是否也存在磁场?电可以生磁,磁反过来也可能

生电?有正物质就会有反物质。核反应中有裂变就会有聚变。有动就

有静,有阴就有阳,有张就有弛,有膨胀就会有收缩。这样的对立与

统一是客观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规律是普遍规律,它支撑着

宇宙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从哲学的角度对一些物理现象、规律作出

说明,对于学生们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是大有裨益的,对学

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也是很好的培养。

四、用心挖掘素材,拓展物理课程资源

1.教师要研读《物理课程标准》、熟悉物理新课程

到学校听课、调研,与一线教师交流、座谈的机会较多。感觉许

多的物理老师,对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学物理课本(甲种版)有着太

多的留恋。我国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物理课程内容上应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一纲一本的局面被彻

底打破了。人们现在的衣食住行、接触到的事物、环境、收集到的信

息等与过去有天壤之别,其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与过去不可同日而

语。物理教师不能对此熟视无睹,要正视这一点。研读《物理课程标

准》、熟悉物理新课程,是当前物理教师必得踏踏实实完成的一项重

要工作。

2.充分挖掘《物理学史》丰富的教育功能

《物理学史》是重要的物理课程资源,她内容翔实丰富,记载着

物理学家们无所畏惧、披荆斩棘的艰难历程,传承着他们献身理想、追求真理的高贵品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思考、论证,牛顿对

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等,无不充满着人类探索自然规律、揭示宇宙奥

秘的无穷智慧和不竭追求。高中物理新课程在介绍有关的物理学史方

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物理学史》能够生动地说明科学是怎么来的,能帮助我们了解科学家们的工作,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怎样提

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由此可以学习前人的探索精神。《物

理学史》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育和熏陶,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学生物理素养的提高、思维品质的形

成也是个很好的推动。

3.注意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美学方面的教育

物理学是一门十分美丽的科学,因为她的研究对象——自然界具

有一种质朴的、统一的和谐美。自然世界中蕴藏着我们不熟悉的客观

规律,这些客观规律由于我们不了解它们,它们很神秘,我们敬畏它

们。一旦我们揭示出它们,其结果往往令人叹为观止!客观世界中看

似无章的现象,其内部受着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而且多数规律是对称、和谐的,如:万有引力定律、库仑定律、质能

方程、勾股定理等,它们太神秘了,可是一旦我们用公式、方程将它

们表达出来,揭示出它们时,我们不得不惊叹:它们太简单!太美了!

自然界中往往存在着这样一种简单的、质朴的、和谐的美,这样的美

无处不在,它们弥漫在广袤的宇宙中间。只有不断揭示出这样的美并

与之和谐相处,物理学才能健康地发展;只有欣赏这样的美,物理学

才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五、更新评价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新课程要求改革以往单一的以甄别和选拔为目的评价机制。要求

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物理

新课程体现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关注过程性评价。物理教师要注意

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

平上发展。通过评价还应促进教师的提高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教师

要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考试要降低难度,要

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开展课题研究,规范校本教研

1.教师对教育的发展之心恒在,所以才会有对自己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反思,这就是做课题的最初想法。没有个人的总结与反思,没

有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刨根究底,教学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有限的。教师在教育生涯中会遇到很多困惑,要解决很多难题,因此有必要开展课题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开展课题研究可体现集体协作精神,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2.新课程改革要求备课组、教研组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借助集体的智慧、力量去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许多现实问题。要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交流各自的心得和体会,“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要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要善于在校本教研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7.减负增效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学研究 篇七

1.注重知识的记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由于教学处于初期阶段, 所以更加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教科书在编排上就体现出了记忆性知识的重要性。 在语文学习中, 对知识的记忆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也强调知识记忆的重要性。 虽然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但是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却并没有大的帮助。 一味注重知识的记忆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从长远来看, 不能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起到巨大的积极作用。

2.教育方式陈旧

由于我国教育发展历史悠久, 教学方式具有固定性, 所以, 在语文教育中, 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占领着主导地位。 相对来讲, 小学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在教学技巧方面, 并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 虽然传统的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但是对于新时期的学生来讲, 就难以充分发挥这种教学方式的作用了。 教学方式的陈旧难以满足学生增长见识的需要, 也难以更加高效地提高自身的能力。

3.课堂效率低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大多为理论性的知识, 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并且需要背诵的内容比较繁杂。语文教学内容的这种特征极其不利于学生发挥自身的学习热情,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有许多学生难以集中自身的注意力, 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缺乏兴趣, 导致了自身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 课堂效率的低下是由教学方式的不科学以及学生积极性的低下而导致的, 必须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意义

1.激发学生热情

增效减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 教师注重运用高效的教学方法, 比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中的知识, 更加注重对知识深层次内涵的讲解;对于古诗词的背诵, 为了减少背诵难度, 深入讲解其中的含义,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在此基础上, 学生就能够深刻记忆, 增加学习的热情。

2.提高课堂效率

增效减负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和谐课堂氛围的营造。 在教学活动中, 能够帮助学生化解学习中的压力, 发现语文学习中的乐趣。此外, 在学习积极性高涨的前提下, 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维持学生良好的精神状态, 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提高课堂效率。

3.提高学生能力

增效减负的教学方式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 所以,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都会从这两个方面出发, 采取科学的教学途径。 增效减负的教学方式需要得到保持, 才能长久维持积极的课堂氛围, 学生才能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逐渐进步, 逐步提高自身的能力。 增效减负的教学方式能够对学生产生长远的积极影响, 在不断的坚持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大幅提高。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措施

1.改进教学方式

小学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只有从小学教育开始, 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才能起到更加深远持久的积极影响。 因此,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 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 通过这种方式,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胆识, 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口才, 在实际的教学锻炼中体味其中的乐趣。教师在这项活动中要进行积极的指导, 对学生进行鼓励, 发挥自己在这项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2.注重教学氛围的营造

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其和谐氛围的营造, 才能在和谐的环境中让学生受到感染, 更好地发挥增效减负教学方式的作用。 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注意自身的语言以及行为,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 要尊重思维的个体差异性, 杜绝严厉批评学生现象的发生。 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并且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想法存在错误的学生, 教师应该委婉地进行纠正, 肯定学生在思维方面的积极性。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有利于整个语文课堂教学处于有序高效的状态, 提高课堂效率。

3.利用现代网络

在当前我国各个产业的发展中, 都利用到了现代网络, 促进了各个行业的发展。由此可见, 现代网络能够在多个行业中起到帮助性作用。 基于现代网络的优势,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网络, 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 对多媒体的利用就是教育中非常常见的现象。 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 采取多媒体的教学方式, 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又能够减少学生的精神压力, 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 充分利用现代网络, 并且发挥其中的作用, 对于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摘要:在新教育背景下, 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 而不是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重点。在应试教育下, 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 强调知识的记忆, 而对于知识的理解却被放在了第二位置。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还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 不利于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所以增效减负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

参考文献

[1]江小姜.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增效减负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3 (3) :189.

8.减负增效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学研究 篇八

【关键词】 减负增效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2-025-010

1.现实情景的数学化

“二分法”这堂课由于通过判断函数零点的存在性: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一教师创设“商品猜价格”游戏,通过让学生猜商品价格后老师提示“高了”还是“低了”,说高了往低猜,说低了往高猜,不断逼近商品的正确价格,由此引入“二分法”概念。而后,以一个具体方程的求近视解为例,经历求解的过程,总结出“二分法”求方程近视解的一般步骤,整堂课教学过程紧凑,知识的生成也自然,唯独在“竞猜价格”游戏情景中只见“二分法”中的取中点,学生未见到“连续函数”,未见到“闭合间端点的函数取异号”等等,因此教学过程只关注“情景的引入”,而未关注“数学思想的转化”;下面是一个提炼过程。

(1)设商品的价格为m元(定量,学生不知道),范围在a与b之间,即,学生猜价格为x元,两者间的差距组成一个连续函数,定义域为[a,b],f(a)<0,f(b)>0,若第一次即猜对即,否则继续下一步。

(2)学生取元,若猜高了,说明,则价格在区间[a,]之间再取中点;反之,若猜低了,说明,则价格在区间[]之间再取中点。

⑶以此类推,区间长度越来越小,学生猜的价格也越来越逼近真实价格,达到一定范围,而所猜的价格就是方程解的近视值,猜对时就是方程的解。

猜价格游戏从学生的认识抽象到数学模型的认知过程,让学生也经历了一个从具体现实问题到抽象数学思想的“数学化”提炼过程。

2.公式推导过程数学思想提炼

在讲授“两角和与差的余弦(第一课)”这节课,新的概念引入时,教师经常有意创设便于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的情景,以便与所学知识与学生原来认知发生矛盾,制造悬念,激发他们的数学求知欲。因此教师在公开课时,设计了如下问题引入公式:

我们知道可写成,那么是否成立?经验证不成立,那么进一步设问,能否用的三角函数表示呢?一般式如何用的三角函数表示?至此,有的教师直接给学生用的推导公式进行检验,就教学方法来说,用特殊值去检验一个命题的真假,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但是作为数学思想的讲授过程显然不符合思维的一般规律。

在引导学生推导公式时,教师有必要提出这么几个问题:

(1)为什么要在直角坐标系中通过单位圆推导?

(2)如何构造角?

(3)结合图像,运用向量方法推导公式的必备什么条件?

如果没有弄清楚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推导公式就会显得牵强,勉为其难;因此,应该这么考虑:在直角坐标系中研究三角函数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研究,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同时,建立与的三角函数关系,就是要寻找等量关系,如图1,在单位圆中构造,有,∠POQ=α-β,单位圆结合向量数量积的概念:

根据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

即得出两角差余弦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合理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独立探究,自己得出结果更是难点。

3.问题情境创设

在《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中有这么一道题目:已知a,b,m均为正数,又b>a,证明,一般教师在上课时,直接利用作差法,给出证明过程,然而这个题目可以很好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数学思维。

引用“糖水问题”,即b克糖水中有a克糖(b>a>0),若再加入m克的糖,则糖水更甜了,这说明了什么?需要补充溶液、溶剂以及溶度的相关知识,糖水就是溶液b,含有糖a,即原先溶度为%,而后加入m克,此时溶度变为%,为什么变甜呢?溶度增加了!接下来师生可利用比较大小的方法,一起进行证明;像这类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可以使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更能提高课上的兴奋点。

当然,对于知识的升华,可以引入“斜率法”,对于知识的迁移与整合,起到很好地效果:

如图2,画出矩形ABCD,长宽分别为b、a,然后将这个矩形长宽都延长m,得到大矩形AEFG,AD的斜率为,AF的斜率为,通过图形很容易看出,∠FAE<∠DAB,根据正切函数的单调性,因此即证之。

上一篇:转 让 注 册 商 标 申 请 书下一篇:初中古诗词常用意象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