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画解读儿童心理学(精选8篇)
1.儿童画解读儿童心理学 篇一
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留守儿童,两会关于留守儿童热点解读
《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留守儿童,两会关于留守儿童热点解读》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这里给大家转摘到。
(记者 宋向乐)9月1日,大河网记者从河南省高院获得消息,由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等八单位联合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城乡孩子手拉手”活动,将于九月下旬启动,整个活动持续至明年3月。据悉,河南省法院张立勇院长将根据此次活动开展情况,联名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向全国“两会”提交保护留守儿童相关议案和法律修改建议。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
徐哲介绍,活动期间将组织各县(市)区教育局对农村困难家庭留守儿童信息进行摸底调查,建立留守儿童信息资料库。每县(市)区确定100名农村困难家庭留守儿童为重点帮扶对象,从本市城市学校中选出与此数量相应的热心公益事业的家庭,进行结对组合。
同时,全省少年审判法官家庭分别与一名留守儿童结对。各省级以上文明单位确定5个城市儿童家庭与5名帮扶村留守儿童结对,预计共结对38000对。
活动期间还将在全省开展“未成年人保护爱心大使”评选,协调女童保护项目负责人,省内外保护女童专家就女童保护问题进行座谈研讨。从青年志愿者中精选100人,由优秀少年审判法官和女童保护项目专家对其进行培训,然后青年志愿者赴各省辖市对学校教师、留守儿童进行专项辅导。在活动的后期,将邀请部分留守儿童赴郑或进京参加女童项目寒假训练营活动。
“今年省法院心得体会、河南日报
报业集团编绘了《成长路上,我们与法同行》的第二季《关爱留守儿童 城乡孩子手拉手》普法漫画图书,向全省城乡儿童免费赠送。本次活动将向全省15万名中小学生(城市、乡村各万名)免费捐赠图书。”徐哲说。
本次活动具有突出的网络特色。譬如,依托省法院豫法阳光微信,建立结对帮扶信息服务平台,通过二维码扫描,为结对帮扶活动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同时,在大河网、天涯论坛、映象网等知名网站开设专栏,就关爱留守儿童话题进行热议,发表见解,引领舆论。
此次活动也有望形成保护留守儿童的一套机制,据介绍,活动结束后,将根据对全省留守儿童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关爱留守儿童的思考、探索、实践等问题的调研结果,形成专题报告,印制社会调查报告白皮书,提供给政府机构、社会援助组织等部门,为关爱留守儿童提供第一手资料。
同时,全国人大代表、省法院张立勇院长也将根据此次活动开展情况,联名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向全国“两会”提交保护留守儿童相关议案和法律修改建议。
相关资料:
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100万人,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河南农村14周岁以下留守儿童占全国留守儿童总人数的%,也就是说超过了600万人。根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统计显示,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已达到2570万人,也就是说,10个农民中就有4人外出务工了,差不多3个外出务工人员中至少有一名留守儿童
腾讯娱乐讯(文/小方芳)今日(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正式开幕,每年的此时,免不了总是群“星”闪耀,明星政协委员的的提案和议案,备受大众的关注,也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
今年依旧有赵本山、成龙、张国立、宋丹丹、宋祖英等146位明星作为委员代表出席。据记者了解,赵本山、张国立等明星均在昨日前准备好提案,其中包括留守儿童、农村问题、娱乐底线、春假、网络版权等话题。
两会正式开幕,“明星委员”成焦点 所谓两会,自1978年以来历年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统称,“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
“两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群众生活的重要问题进行政治协商,范文内容地图并通过建议和批评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因此,除了主掌各个领域的官员和各个行业的领军人物,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平日经常现身荧屏、舞台、赛场或书籍封面的“明星”们。
今年包括宋祖英、赵本山、张国立、宋丹丹、成龙、冯小刚、赵宝刚、濮存昕、姜昆、莫言、刘兰芳、陈凯歌(微博)、徐沛东、陈思思(微博)等146为明星作为委员代表出席“两会”。这些明星委员代表们今年将关注什么,在两会期间他们会做出什么样对社会有价值的“明星提案”也成为焦点。
话题不局限娱乐圈,赵本山关注农村韩红(微博)(微信号:hanhongweixin)聚焦儿童
之前关于“明星委员”也曾有过批评声音,养尊处优的名人究竟知不知晓民间疾苦,能不能代表民众、上传民意?他们提案是否经过深思熟虑等质疑声在今年的两会前也被网友们提出。腾讯娱乐了解到,所有的明星已经抵达并完成报到程序。从了解的提案内容看,话题多样不局限娱乐圈,其中关于民生、老人、儿童、网友版权、文化娱乐等多种话题。记者采访多位明星了解到,有的明星多年来坚持一个话题,如备受关注的赵本山今年坚持提出农村问题,并在2016年多次组织本山传媒的演员进行“中国美
丽乡村快乐行”公益巡演。韩红即将第7次关注留守儿童,去年她提到:“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性侵保护,工作总结我提了六年,觉得没有改善。”看来这也是她继续提出该话题关键原因。
同样有的明星提出多份提案。如韩红除了留守儿童外,还将在提案中谈到“雾霾问题”,据悉与柴静的雾霾报告相似。另外陈思思同时提出“关于建议适当延长义务兵假期”、“关注青少年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关注农民工建议适当延长春节假期”等多份提案;著名歌唱家郭瓦·加毛吉除了“遏制烧钱晚会,反对舞台浪费”提案之前,增加了文化方面的新提案,她表示“我希望从2016年开始,荧幕上多一些知识性、文艺性的节目,比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样的好节目还是偏少了。”
巩汉林根据2016年越来越火爆的真人秀节目,他提出了“某节目赢得收视率和金钱而没有良知的去娱乐,不能通过这种形式让未成年人赚钱”,他希望每一个
演员不能丧尽天良、违背良心、没有良知的去娱乐,换取大家的眼球,换取收视率和金钱,并强调“今年关注的是艺人的责任,过去一年演艺界不消停,出来很多事儿,如果连最基本的法律都不遵守还谈什么名人。”尤其他提到了涉毒,他认为“封不封杀,应该用到底的尺度去衡量,让生活奢靡的人站在那里去娱乐大家,娱乐不能无法无天。” 另外,随着网络文化的突飞猛进,著名编剧高满堂与腾讯公司控股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联合提交了关于网络版权保护的议案,其中提到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及如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等话题。尤其提到:“网络存在的盗版层出不穷,维权难度不断增大”等问题,并给予“完善网络版权保护的法律环境”、“多元化治理为核心的联动协调机制”等建议。
TOP100范文排行花边:开会前一天他们在干嘛?有人紧急备案,有人“约”起老友
今天下午两会正式开幕,明星们开始逐步精化提案内容,但很多网友提到,昨天来自各地的146位明星代表都在做什么?腾讯娱乐走访了铁道大厦、北京友谊宾馆、北京会议中心等驻地。除了因脚伤无法出席的金铁霖外,大多数明星均在紧急备案,如赵本山为了认真准备提案,连到政协报到及签到、领取大会资料和证件等也是由艺术总监刘双平代办。
还有张国立、濮存昕、赵宝刚等明星,关机的关机、呼叫转移的呼叫转移,记者从周边人处了解到,他们现在拒绝采访及一切打扰,都在准备提案资料,尽量让所有提案在深思熟虑下提出。另外,记者了解到有的明星也趁此机会“约”起老友,大家应该没有忘记赵本山原本要参加北京卫视综艺节目《造梦者》,昨天腾讯娱乐记者看到北京卫视副台长徐韬现身刘老根大舞台,并且徐韬还约了另一位好友“丹姐”,记者询问刘老根大舞台工作人员,“徐韬口中的丹姐
是否是宋丹丹”,该工作人员并未否认
以上就是《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留守儿童,两会关于留守儿童热点解读》的范文全部内容,讲的是关于儿童、留守、明星、提案、活动、两会、娱乐、问题等方面的内容,看完如果觉得有用请记得收藏。
2.儿童画解读儿童心理学 篇二
一、灵活参照《指南》目标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了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并为儿童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拟定了目标和教育建议。这些目标是指导性的参照, 犹如名为“发展指南”不是“发展标准”一样, 切不可将其作为“标尺”, 而要以灵活的方式分析、运用。
《指南》提出, 幼儿的发展是持续、渐进的过程, 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 又要充分尊重幼儿连续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 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 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幼儿园的孩子由于遗传因素、家庭环境、性格特征、教育资源的不同, 他们的发展也差异明显。他们在不同阶梯、不同起点开始起步。目标应灵活运用于处在不同台阶的孩子身上, 应是宽泛的、富有个性特征和具有差异性的。教师只有了解孩子原有的基础, 才能在面对众多儿童时, 教育目标、教育策略随儿童的差异相应调整, 以帮助儿童在原有基础上适度发展及最大化发展。
幼儿园有及时评价 (接触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 (成长档案) , 还有期末儿童发展评价。期末评价的工具与量表通常是同一样式运用于所有的孩子, 老师的分析重点也着重在目标的量化分析上。如果我们有“灵活”的意识, 分析时将面向全体的横向比较改为面向个体的纵向比较, 目标就从生硬变得有弹性。如动作发展目标“能在较窄的低矮物体上平稳地走一段距离”, 面对协调性发展好和协调性发展较弱的不同孩子, 前者的“较窄”“低矮”可能是宽15厘米、高30厘米, 后者则有可能是宽20厘米、高20厘米。孩子原有基础不同, 拟定的目标不同, 教学活动场景的设置也应不同。采用分组学习、分层次材料提供, 都是差异性设置的表现方式。灵活的目标运用与差异性活动场景设置, 就是希望孩子们站稳每一级台阶, 并为迈向更高一层做好准备。
二、坚持儿童立场是“去小学化”的根本所在
《指南》实施原则指出, “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 ……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早期教育是奠基性教育, 是为儿童做好适应未来准备的教育, 是在尊重儿童年龄特点基础上的教育。早期教育不是早点让孩子学习知识, 早期教育开发也不等同于早期智力开发, 而是促进儿童身心两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坚持儿童立场, 就是要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 要遵循学前教育规律, 要让儿童在适宜的阶段做适宜的事情。
遗憾的是, 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下,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分追求知识的积累, 忽略习惯、兴趣、能力的激发与培养, 孩子的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性未得到充分的尊重。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 有些幼儿园丧失了科学教育的立场, 带着孩子学着不感兴趣的知识、做着不愿意做的功课。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里的起跑线, 并不是全面发展的起跑线, 而是社会、家长热衷的知识学习、艺术学习的起跑线, 这是急功近利的短视眼光, 是压抑孩子学习兴趣的杀手行为, 是违背教育规律、“拨苗助长”的肤浅动作。就是这句“不输在起跑线上”, 成为中国早期教育最大的商业忽悠, 导致了“小学化”倾向, 让孩子失去了快乐的童年。
3-6岁儿童的思维处于直觉形象阶段, 他们需要的是亲身感知、体验, 故幼儿园教育应从孩子生活出发, 而不是从书本中的概念和知识出发。只要是与孩子生活有关的, 是他们感兴趣、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 有助于拓展其经验和视野的内容, 都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内容。与孩子有关的社会生活及幼儿的游戏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善于从孩子的生活出发, 利用他们身边的人和事, 利用熟悉的环境, 以适合的方式组织活动, 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教育孩子如同种树, 千万不能走捷径、省环节、“拔苗助长”。社会不需要“人工神童”式的“天才”, 需要的是在科学的幼儿教育下成长的心智健全, 终身能为社会、家庭作出贡献的人才。
三、幼儿园应科学引领家庭教育的方向
自独生子女家庭占主流后, 家庭对早期教育的关注达到痴狂状态。年轻的父母片面理解“优生优育”, 怀孕前滋补身体、怀孕中胎教、生育后早教、3岁选择理想的幼儿园……随着孩子的成长, 父母的期望越来越高, 不自觉地偏离了科学的教育方向, 家庭教育走进了误区。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 一百双手, 一百个想法, 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 总是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而一百种当中, 他们偷走了九十九种……”--摘自马拉古奇《你理解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吗?》。孩子有着广泛的兴趣与爱好, 孩子需要“工作与游戏”, 家长应给他们一个体验现实与幻想、科学与想象、天空与大地、理智与梦想的空间, 而不是“偷走了九十九种”, 只留下期望的唯一。
《指南》的教育建议里, 有许多对家庭教育的建议, 如“经常带幼儿参加一些群体性的活动, 使幼儿‘乐群、合群’。如:参加亲戚、朋友和同事间的聚会, 以及适合幼儿参加的社区活动等, 支持幼儿和不同群体的同伴一起游戏, 丰富他群体活动的经验。”“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家里来了5位客人, 桌子上只有3个杯子, 请幼儿想办法解决”。《指南》明确了家庭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期望通过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 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 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在《儿童教育是幼稚园与家庭共同的责任》中阐述“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 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单独可以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在现代学校管理机制研究中, 也特别强调幼儿园与家庭的关系的重要, 提出建立幼儿园、家庭互动机制, 增强幼儿园与家庭的横向联系与沟通, 倡导家庭介入幼儿园的管理、决策, 让幼儿园引领家庭教育的方向, 实现家园共育。
3.解读儿童画里的故事 篇三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经常会有孩子拿着自己的作品过来问我:“老师,我画的好不好?”我曾经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他们询问的目的可能想知道“老师,我画的像不像?”但是我不能轻易地回答这个问题。因为现在的儿童美术教育不再是传统的“依葫芦画瓢”的范画式教育,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所以在任何一幅儿童画的创作过程中,有“启”、有“借”、有“嬉”、有“乐”,那么这幅儿童画就是一幅好画。
一、“启”——创意为先,启迪智慧
1.创意为先。
孩子们是富有创造性的,他们头脑中充满了奇异的想象,他们喜欢无拘无束地标新立异,但是许多知识都有严格的规则不容随意改变。唯独在儿童画中,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展翅飞翔。有两幅都是画“天热”的画。一张运用夸张的手法,以巨大、鲜红、灼热的太阳,特大而成串的汗滴来形容热。画中浪漫的想象力令我们成人相形见拙。另一张摆脱了通常表现热的太阳、汗水和冰,采用拟人的手法给小狗剃掉满身长毛。这新异,这奇特,这创见,让我们耳目一新,赞叹不已,而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儿童画。
2.启迪智慧。
有幅画题目叫“我长大想干什么”,小画者的说明是:“我长大当医生。我刚才给病人看完病出来,病人睡在床上”。这幅主题意愿画形似稚拙,但却凝聚着小画者的思考力、经验、情感、志向和智力技能。面对这个题目,孩子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社会角色(医生),要思考表现角色的情节,要设计画面的结构和布局,然后动手把自己头脑中的意思、内容、人物、物品表现在二维的画面上。图中医生穿着白大褂走出来。病房里的床上躺着病人,还有床头柜,一双鞋和盛水的脸盆,黄蓝色毛巾挂在上边,病人身体上方那条褐色线条是用来表示被子……这样的构思和表现方法,对一个5岁多的孩子来说,可不是一项简单的智力工程。所以说画画过程本身就蕴涵着创造,体现着教育,反映着发展,对儿童画不能只着眼于画面,更主要的是要重视绘画过程的教育功能。
二、“借”——借形想象,绘出精彩
曾有人说过:“鼓励孩子运用发散性思维,超脱常规地去看待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经验世界,发现组织和创造新的形象。”为了进一步提高孩子的作画兴趣,我改变了以往范画的传统绘画形式,运用了借形想象法,让孩子在一种新的氛围中创作想象。例如:《我的小手》,我让孩子仔细观察自己的手,又让孩子做出手的各种动作,并引导孩子说一说,根据手的动作可以加以怎样的联想。这样,孩子的兴趣盎然,思路也宽了,个个争着发言,有的说:“我的手做这个动作是像只小鹿的头;”有的说:“我的这个动作像在数天上的星星;”还有的说:“我的手五指张开,像一只美丽的孔雀。”这时,我又进一步启发孩子在背景上“出谋划策”,有的说加上森林和果园,布置一个小鹿的乐园;有的说画上天空、月亮和星星,幻想坐上宇宙飞船在太空上游览;还有的说画上鲜花、草地和美丽的森林,给我的孔雀安个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孩子们脑海中酝酿着,一个个形象俱佳的新形象自然而然在孩子们的笔下生动地畅流着。在这样的艺术表现过程中,孩子们不仅绘出了一幅幅精彩的画,而且自身拓宽了作画的思维空间,激发了创作灵感,丰富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状态下创作出来的作品就是一幅好作品。
三、“嬉”——游戏其中,激发兴趣
儿童画是一种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孩子画画应该是不受强制的自由的活动,一般情况下,自己想表现什么就画什么。画画有时候是简便的活动,无需特殊的物质条件,在户外活动结束后大汗淋漓地回到教室,只要拿起纸和笔就可以安静的自由的画自己想画的。有时候在沙地上只要手中有一根小棒,亦可画出美丽的儿童画。
儿童画的作画工具不单单局限于纸和笔,或者一些简单的作画工具。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品都可以拿来作画,如水、墨、油、废旧皮包和报纸等。如大班美术《皮包拓印想象》活动中,孩子们拿着废旧的包包,蘸上水粉颜料进行拓印,并且借助拓印色块大胆想象添画,有的根据色块形状添画成猫头鹰,添画成小老鼠、大树等各种形态,清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最后画成一个庞大的动物园。在此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体验玩色的乐趣,创作出一幅抽象的,有创意的儿童画,也激发了幼儿对美术的热爱。
四、“乐”——享受过程,愉悦身心
传统的美术教育更注重的是孩子的作品像不像,是不是,关注孩子作画的结果,而忽视了整个绘画的过程。新《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孩子们都有实现自我的强烈欲望,画画正是容易表现自己的特殊形式。他们总喜欢孜孜不倦地用图画表达自己对外界的认识、生活经验、情感、兴趣和愿望。所以画画与其它游戏一样,伴随着愉快的情绪,幼儿从中得到安慰和满足。儿童画记录着孩子的所思所想并反映着孩子的成长,同时真正让孩子从中享受快乐。
4.儿童画解读儿童心理学 篇四
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制定的背景 背景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幼儿教育关系着数千万幼儿的发展,寄托着数千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龄前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科学的学前教育对人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国政府将幼儿教育作为一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背景二: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幼儿教育发展脉络:
●《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9月4日 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1992年1月1日施行。
宗旨: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培养合格人才。●《儿童权利公约》
儿童权利公约(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由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第25号决议通过,1990年9月2日生效。该公约旨在保护儿童权益,为世界各国儿童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
《公约》已获得193个国家的批准,是世界上最广为接受的公约之一。
《公约》规定了世界各地所有儿童应该享有的数十种权利,其中包括最基本的生存权、全面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全面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公约》还确立了4项基本原则:无歧视、儿童利益最大化、生存和发展权以及尊重儿童的想法。
1990年8月29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大使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签署了《儿童权利公约》,中国成为第105个签约国。
1991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决定批准中国加入《儿童权利公约》,同时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在符合其宪法第二十五条关于计划生育的规定的前提下,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的规定,履行《儿童权利公约》第六条所规定的义务。
1992年3月2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大使向联合国递交了中国的批准书,从而使中国成为该公约的第110个批准国。该公约于1992年4月2日对中国生效。
索马里和美国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至今未批准加入《儿童权利公约》的国家。●《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3月9日颁布,6月1日起施行)
对幼儿教育的性质、任务进行了界定,对幼儿入园和编班、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幼儿园的教育、幼儿园的园舍和设备、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幼儿园的经费、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幼儿园的管理等等进行全面的规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9月起试行)
第一部分 总则 ;第二部分 教育目标与内容要求 ;第三部分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第四部分 教育活动评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年7月29日正式颁布施行)
确定了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明确提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2010月24日,国家启动了10年方面50个项目的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前教育是其中之一,共4个项目;
●2010年11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
●2010年11月21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基本意见》(简称“国十条”);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重大举措,各地以县为单位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第八条:“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指导,2010年国家颁布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
●2010年12月1日,召开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教育部长袁贵仁主持,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作重要讲话。
●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颁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明确了幼儿园教师的“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指南》的出台能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质量观,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儿童的天性和认知规律,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支持幼儿园开展科学保教,自觉抵制那些拔苗助长、违反儿童身心健康的错误观念和做法。
背景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遍及全球”项目的契机
研制《早期学习与发展标准》最初始于美、英、德、法等西方发达国家。近年来,儿基会支持许多发展中国家为确保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幼儿的入学准备水平而研制类似文件。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总部从2002年开始,在全球的发展中国家,发起了一个制定早期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标准的“遍及全球”(Going Global Project)项目。
其目的是:从保障儿童权利出发,通过制定明确的儿童学习与发展标准,以文件形式对幼儿“应知、应会”进行界定,以促进家庭、幼儿园及有关方面达成对幼儿学习和发展期望的共识,为所有儿童做好入学准备,更科学、有效地提高早期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平等。参与该项目的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已达20多个,其中亚太地区国家占较大比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凯根(Kagan)和耶鲁大学教授卜瑞图(Britto)教授为各国提供指导。
借助“遍及全球”项目的契机,教育部基础司从2006年起,与儿基会合作,组织我国幼儿发展与教育方面的专家,开始着手研制以家长和教师为主要使用对象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二、《指南》的制定过程
《指南》的研制工作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文献研究
从2006年起,参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遍及全球”项目,与40个发展中国家同步启动研发工作。借助这一国际交流平台,专家组分析比较了美、英、德、法等13个国家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标准)的文本结构和内容框架,并先后多次邀请国际知名专家来华交流。同时,认真总结了有关国内经验,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关幼儿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了全面梳理。
(二)效度检验
效度具体指的是《指南》准确反应中国3-6岁儿童的发展目标的程度。
为确保《指南》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指南研制专家组利用两年的时间对《指南》进行了内容效度检验和年龄效度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对指南进行多次修改,对修改后的指南又再次进行了效度检验,为《指南》的定稿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关于内容效度检验(06、12—07、3)
目的:目的是检验《指南》的内容是否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主要方面。
内容效度检验的地区:黑龙江、江苏、云南和四川,每个地区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县或县级市。
调查对象主要是三个群体:
专家群体。包括儿童发展、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和省市级幼儿教育教研员,在全国范围内抽样,每个领域选取30名专家,共计228人次。
教师群体。包括园长和一线教师。每个县30名园长和教师,城乡各半,共120人。
家长群体。调研对象为4岁、5岁和6岁左右孩子家长,具有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所在地区与教师群体相同。每年龄组儿童的家长各10人,城乡各半,共120人。
结果表明指南初稿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同时也对指南的部分内容和结构进行了修改。●内容效度主要考察八个方面:
1、价值取向合理: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理念。
2、领域覆盖全面:包含幼儿身心发展的各方面。
3、目标内容均衡:目标能体现幼儿在各个方面的均 衡发展。
4、深度:各项指标反映了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问题。
5、目标内涵准确:各项目标能反映核心内容的内涵,语言表述准确、易读。
6、逻辑层次清晰:各项目标符合幼儿发展的客观规 律,具有递进性。
7、文化包容性强:尊重和反映文化的多样性。
8、一致性高:与国家其他文件高度相关,保持一致。●关于年龄效度检验(2007、4 —2007、10)
目的是确定《指南》中各年龄段目标的难易程度是否恰当。
年龄效度检验先后在全国东中西部抽取6个省(区),30个县(区)的4、5、6足岁幼儿各1200名,共3600名幼儿及其家长作为测查对象,结果表明指南的大部分目标具有较好的年龄效度,对部分目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修改。
(三)集中征求意见
先后两次面向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师范院校征求意见。今年5月—6月,在教育部门户网站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各大媒体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连续多日展开广泛讨论,百度搜索以《指南》为词条的查询量在上网一周内达到4010万次,社会各界反响强烈。教育部收到邮件和书面反馈意见200余份,整体上看,《指南》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肯定,普遍认为《指南》的针对性、时效性、操作性强,不仅对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也对转变广大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科学育儿能力,引导舆论宣传提供了权威性的指导资料。
(四)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审议。
2012年7月,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对《指南》进行了审议,一致认为《指南》内容科学准确、系统全面,有关建议针对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有较强的前瞻性、指向性和可操作性。
2012年10月9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颁布。
三、《指南》的作用
1、更好地落实《儿童权利公约》,促进学前教育公平。
2、促进《幼儿园教育纲要》的深入贯彻,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3、帮助幼儿教师发展专业素质,提高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专业能力。
4、提高家长教育能力和家庭教育质量。
5、引导全社会正确地认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四、《指南》与《纲要》的关系
错误观点:现在实施《指南》,不需要再贯彻《纲要》了。
正确观点:《指南》与《纲要》在对象、层次、内容、功能等方面是不同的,不能相互替代。不宜把《指南》简单地看作是《纲要》的细化。
1、《纲要》是对学前教育的宏观要求,是制定指南的依据之一。《指南》对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提出了更详细的教育标准和建议,它是对纲要的具体化。
2、《指南》所提出的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的教育标准和教育建议不仅对幼儿园的教育有指导作用,同时也适用于幼儿的家庭教育。
《指南》的实施将推进《纲要》更加深入地贯彻落实。二者将共同促进我国幼教的科学发展。
五、《指南》整体把握
(一)标题理解:
1、为什么叫“指南”而不叫“标准” “指南”,如字面所示即指向南方的意思。基于此,“指南”一词被引申为“指导”、“导向”,比喻“辨别正确方向的依据”。
“标准”,一般被定义为衡量事物的依据或准则;可供同类事物比较核对的事物;榜样、规范等。
“指南”与“标准”两概念的内涵区别,给用“指南”或“标准”命名的事物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本质属性。
基于对我国幼儿教育现状与问题的认真分析,同时也充分考虑到我国公众的文化心理和思维习惯等,本文件决定不采用“标准”一词命名,而慎重地使用了《指南》这一名称,以突出与强调其“指引”、“导向”的功能。
2、为什么叫“学习与发展指南”
“学习”与“发展”的关系
《指南》既引导幼儿的学习,也同时引导幼儿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发展的结果。这样,《指南》成为幼儿学习与发展共同的目标导向。
3、怎么理解3--6岁儿童的学习
《指南》既然是指导学习的,怎么很多内容都不是“学习”呢?
“常喝白开水,不贪喝饮料。”“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扣钮扣”“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容易被自然界中的鸟鸣、风声、雨声等好听的声音所吸引”,确立广义的幼儿学习观。
(二)《指南》的定位
《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通过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 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 有意义的童年。----《指南》“说明”第二条
1、导向——《指南》的性质
《指南》是通过引导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方向来表达国家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不是对幼儿的具体发展水平或者发展方式、速度等作出统一规定或提出量化标准。
2、导什么向——《指南》的目标
《指南》的目标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其核心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这表明,《指南》以幼儿现实的全面、协调发展和未来的持续、终身的发展为出发点与落脚点。
3、怎么导——《指南》的目标体系与教育建议
《指南》的方向引领主要是通过以下策略来实现的:
提出一整套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和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将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自然地渗透其中,引导有关的成人沿着《指南》的方向,用正确的方法去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科学地帮助幼儿达到教育的期望。
《指南》是什么
《指南》是引导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方向的指导性文件。
《指南》基于3-6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基于对我国幼儿学习与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以一整套比较科学、明确、具体的目标与教育建议,来体现国家对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方向的引导与质量的要求,反映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水平的合理期望。
(三)指南的结构与内容
1、说明部分
第一条:《指南》制定的背景 第二条:《指南》的目标、功能 第三条:《指南》的内容结构 第四条:《指南》的实施原则
2、《指南》的主体部分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2-3个方面(子领域)。每个方面(子领域)由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每条目标下有若干“各年龄段典型表现”。每一条学习目标配有相应的教育建议。
《指南》采用五大领域架构的主要原因
a、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既是幼儿最基本最重要的学习内容领域,也是幼儿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幼儿通过在这些领域的学习,其个体将获得身体的、社会性的、认知的、语言的、美感与表现等方面的发展。
b、与《纲要》一致的幼儿学习内容的五领域结构有利于教师实践中的操作,有利于避免实践层面的混乱。
c、参照了其它国家,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验。
(四)关于《指南》目标的内涵
1、正确理解《指南》的目标
(1)目标是《指南》导向最主要的方式
(2)目标还针对当前教育实践中的误区,在幼儿学习与发展定位上误区,突出了正确的理念和导向。
如科学领域,《指南》凸显了该领域“探究”这一核心价值。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是幼儿学习的最强大的动力,保护与发展幼儿这一宝贵的学习品质,是该领域的重中之重。同时,针对现在幼儿远离自然的问题,因此该领域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如语言领域,当前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忽视幼儿的日常口语交往经验,把幼儿的语言学习严重地小学化,误以识字、写字训练作为幼儿语言发展的重点,将早期阅读简单地等同于识字,等等。因此,《指南》在目标中强调发展幼儿的主动表达愿望与口语交流能力,“愿意讲”,“能听懂常用语言”“能清楚地表达”等;在读写准备中强调阅读兴趣、阅读习惯。
如健康领域,针对当前幼儿体质下降、运动量不足、运动能力低下的现状,提出了“健康的体态”、“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力量和耐力”等目标,意在引导教师和家长重视幼儿的体质、体能。
2、如何理解《指南》目标下的“各 年龄段典型表现”
《指南》目标下的“各年龄段典型表现”选择了某年龄阶段幼儿在目标方面的比较常见的、易被观察到的、一般性表现,是大多数幼儿可能表现出来的比较重要的、甚至是具有关键意义的若干表现,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年龄阶段幼儿群体大致的发展趋势、发展水平、发展速度或行为特点。
《指南》目标下的 “各年龄段典型表现”的功能:“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指南》“说明”第三条
3、如何正确运用“各年龄段典型表现”:
a、观察、了解幼儿的参照,帮助教师与家长了解和把握幼儿在目标方面的发展状况。
b、如果通过观察或者其他途径,发现幼儿在某方面的发展与《指南》的描述有差距,就需要全面地、认真地分析幼儿的现状形成的原因,反思教育,积极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帮助幼儿发展。
c、“典型表现”不能视为这一年龄段每一个幼儿在发展中必然表现出的特点。
d、一般性、普遍性,不排除个别性、特殊性;典型性、代表性,不能包揽幼儿表现的丰富性、多样性。
e、“典型表现”考虑了我国文化的特点,选择了在我们的社会生活环境里常见的行为特点。
f、由于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某年龄段的表现可能出现在其他年龄段。
g、如果幼儿行为特点或能力表现与《指南》不完全一致,不能简单地轻率地对幼儿发展的好坏下判断。应进一步细致地观察幼儿的表现,深入地了解其特点,看看是否有其他个性化表现。如果幼儿有自己的特点,即使《指南》中没有列出,也应当尊重“个别差异”,给予肯定与重视。(五)实施《指南》的原则
1、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学习与发展各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指南》“说明”
《指南》的各领域、所有的目标、各年龄段典型表现以及教育建议都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
2、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指南》“说明”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幼儿是通过日复一日的发展与积累,逐步达到下一阶段的目标的。这一发展过程是由不断的量变和质变组成的。连续的量变积累构成了质变。不同阶段之间是通过长时间“量”的逐渐积累而被连接起来的。幼儿的发展是一个非匀速、非线性的过程。
基于此,必须耐心地为幼儿创造一个可以让他们从容地从量变到质变的环境。“量变”过程决不可压缩,否则得不到真正的“质变”,即使得到也一定是畸形的。成人不切实际的过分要求会造成幼儿身心的巨大压力。实施《指南》时,切忌在幼儿与之间作盲目的简单的攀比。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幼儿发展的现状、特点、问题、原因,努力地为不同幼儿的发展创造有针对性的环境或条件,帮助他们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3、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指南》“说明” 幼儿学习的特点
(1)做中学(直接经验)(2)玩中学(游戏)
(3)生活中学(生活)
教师与家长对幼儿学习的正确理解、与幼儿学习特点相匹配的支持与引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方向和质量。虽然幼儿能够快速地学习大量的知识,而且学习热情很高,但是他们最终学了什么,学到了多少,主要依赖于与他们互动的成人。(《渴望学习》P110)
4、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指南》“说明”
学习品质指儿童学习的倾向、态度、行为习惯、方法、活动方式等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是在早期开始形成与发展,并对幼儿现在与将来的学习都具有重要影响的基本素质。
不存在一种脱离具体学习领域的抽象的孤立的学习品质。学习品质是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各领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学习品质不作为独立的领域,而渗透于各领域之中,避免重复,也避免孤立地训练。
在“遍及全球”项目中,若干发展中国家的儿童学习标准中都列出了“学习品质”领域。尤其强调的是好奇、主动、坚持、注意、反思、解释、想象、创造等内容。
——美国华盛顿州 《儿童早期学习与发展基准》中的“学习品质”:好奇心与兴趣、坚持性与注意力、创造力与发明、反思与解释。
让《指南》真正成为幼儿的福音:《指南》的实施能够让幼儿真正像幼儿那样学习与发展,从小学化的教育中解放出来;享受人生唯一的独特的幼儿期,从成人功利主义的教育中解放出来;快乐地游戏,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六、各领域内容解读
(一)健康
1、健康领域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对于个体而言,是幼儿身体和心理发育与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同时,也能为其一生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社会来说,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幼儿健康水平的提高,是人口素质提高的基础环节,也体现出人类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2、指导要点
(1)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全面地照顾和关爱幼儿;(2)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渗透健康领域的指导;(3)围绕某一健康主题开展幼儿健康教育活动;(4)开展丰富多样、适合于幼儿的体育活动;(5)重视幼儿健康领域与其他领域教育的有机结合。
3、健康领域教育需特别注意的事项
(1)幼儿参与体育活动前应进行必要的健康检查;(2)体育活动中要加强对幼儿的安全保护与安全指导;(3)体育活动中要注意幼儿的运动卫生。
(二)语言
1、幼儿语言发展与全面发展的意义(1)幼儿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互为支撑;(2)其次,语言发展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3)语言发展与其他方面发展相辅相成。
2、指导要点
(1)关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往,创造无所不在的语言教育环境;(2)关注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采用符合学前教育规律的方式组织活动;(3)关注高质量的早期阅读环境,帮助幼儿做好终身学习的读写准备;
(三)社会
1、对幼儿发展的价值(1)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阶段是人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学习怎样与人相处,怎样看待自己,怎样对待别人;逐步认识周围的社会环境,内化社会行为规范;逐渐形成对所在群体及其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2)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
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初具雏形的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对人、对事、对自己的态度,逐渐发展出的个性品质和行为风格,不仅直接影响其童年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感,影响其身心健康以及知识、能力和智慧的形成,更可能影响其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2、指导要点
(1)师幼互动的质量直接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和个性;(2)同伴交往对幼儿的社会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克服自我中心思维,学会“设身处地”地了解他人的感受是幼儿形成良好社会行为的认知基础;(4)幼儿对社会规则的遵从有一个从他律向自律发展的过程,从小培养幼儿的自律更为重要;
3、注意事项
(1)注重活动中的体验,避免简单说教;
(2)理解社会学习的渗透性、综合性,避免单一的“社会课”;(3)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目标,避免突出一个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4)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目标,充分理解和注意学习的累积效应;(5)杜绝虚假,提倡真诚的教育。
(四)科学 科学部分:
1、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1)探究既是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幼儿科学学习的方法;(2)解决问题是幼儿数学认知的重点,也是幼儿数学学习的基本途径;(3)为幼儿的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活动建立有机的联系。
2、实施要点
(1)组织和引导幼儿进行各种探究活动
a、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问题; b、鼓励幼儿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说明理由; c、引导幼儿观察和实验验证;
d、支持和引导幼儿记录和整理获得的信息; e、引导幼儿得出结论、形成解释; f、鼓励并为幼儿提供机会进行交流;
g、重视引导幼儿进行多角度深入的探索与研究。(2)利用活动区进行科学探究
科学发现区、自然角和种植园、其他区域如美工区、沙水区、建构区等。(3)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进行多样化的科学活动
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天气观察与报告、“野外”考察活动等。
3、注意事项
(1)支持性的心理氛围 a、教师和其他成人的积极参与; b、教师和其他成人的榜样示范; c、重视幼儿的提问;
d、允许幼儿出错、弄脏甚至是弄坏。(2)贴近生活的探究内容;
幼儿年龄特点、生活经验。(3)适宜的材料支持
探究材料的提供、探究工具的提供(4)灵活多样的活动
完整的探究过程:关注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设计调查、观察和实验方案并付诸实施,收集信息和进行记录,形成解释和得出结论,合作、分享与交流(5)注意并保证安全
a、工具的安全,避免尖锐、有毒的材料和工具; b、所接触的动植物要无毒列害,防止幼儿过敏; c、外出探究的场所,也要安全。数学部分:
1、对幼儿发展的价值(1)生活中充满了数学;
(2)数学学习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3)为进入小学的学习做准备。
2、指导要点
(1)数学学习中常见的误区:
a、认为幼儿可以通过语言的模仿和记忆来理解数或数量关系; b、认为学习数学就是做加减运算的习题练习;(2)观察了解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
(3)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确定学习的内容与目标(4)在生活情境中促进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
(五)艺术
1、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1)艺术活动是幼儿精神生命活动的表现;
(2)艺术是幼儿感性地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表达对世界的认识的另一种“语言”;(3)艺术具有促进幼儿向善与益智等价值。
2、存在误区
(1)艺术教育价值与目标定位上忽略艺术本体能力的培养;(2)艺术教育内容选择上重技巧学习;
(3)艺术教育方法运用上忽略幼儿内在的体验。
3、指导要点
(1)为幼儿创设丰富的艺术环境;
(2)引导幼儿艺术欣赏时关注事物的外在形式特征,注重幼儿自身的自主感知、想象与感受,鼓励幼儿发现一个属于自己的意义世界;
5.儿童画解读儿童心理学 篇五
推荐作品如下:
童话:《小王子》
《小王子》是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写成的著名法国儿童文学作品。本书的主人公是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书中以一位飞行员作为故事叙述者,讲述了小王子从自己星球出发前往地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历险。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视出成人的空虚、盲目和愚妄,用浅显天真的语言写出了人类的孤独寂寞、没有根基随风流浪的命运。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金钱关系的批判,对真善美的讴歌。
作品通过这个小王子的经历,阐述了对社会上不同类型的大人的看法和批评,提出了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作者特别借小王子之口赞颂了情谊和友爱,希望人们要发展友情,相互热爱。在作者看来,爱就要像小王子住的星球上的火山一样炽热,友情就要像小王子那样兢兢业业为玫瑰花铲除恶草。
在这部作品里,也流露出—些伤感情绪。但这并不是主要的,并没有处于压倒地位。故事到了高潮,这丝伤感很快在欣喜中消溶了。小王子向他的朋友赠送了临别的礼物: “你会有许多会笑的星星。”地球上的这位飞行员将会听见他那喜爱的小宝贝在星海中的一颗星星上的笑声,于是,他就会听见所有的星星都在笑。就这样,作品中的伤感失去了分量,死亡失去了它的恐怖性。
《小王子》这部童话情节别致而曲折,行文富于诗情和哲理,它采用倒叙的手法,语言明白晓畅,可读性很强。由于作者以情爱贯穿全篇,所以法国评论界认为它是一部充满诗意的童话,是作者对友情的眷念。希望学生阅读后,相互热爱,发展友情。
儿童小说:《我要做好孩子》
这是一部适合少年儿童和家长、老师共同阅读的长篇小说。小学六年级学生金铃,是一个学习成绩中等,但机敏、善良、正直的女孩子。为了做一个让家长、老师满意的“好孩子”,她作了种种努力,并为保留心中那一份天真、纯洁,和家长、老师作了许多“抗争”。最后,她和同学们一起充满信心地走进升学考试的考场。
小说艺术地展示了一个小学毕业生的学校、家庭生活,成功地塑造了金铃、于胖儿、尚海、杨小丽等小学生和妈妈、爸爸、邢老师等大人的形象,情节生动,情感真切,语言流畅,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并能给读者以思考和启迪。希望学生阅读后,学会做真正的好孩子,充满信心的向前走。
儿童科学文艺:《昆虫记》
它熔合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这本书以忠实于法文原著整体风貌及表达特色为选择原则,让世界读者首次领略昆虫们的日常生活习性以及特征的描述等。《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本书还被鲁迅称为“写昆虫生活的楷模”。《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
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
法布尔写的《昆虫记》除了真实的记录了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姻、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希望学生阅读后,充满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对万物的赞美之情。
在本书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这样一个奇迹,在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大门、地球即将迎来生态学时代的紧要关头,也许会为我们提供更珍贵的启示。
儿童科学文艺:《海底两万里》
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的故事。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见到了一条独角鲸,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诺第留斯号(或:鹦鹉螺号)的潜艇,并且带着仆人康赛尔和一个捕鲸手尼德兰,跟随尼摩 船长乘坐这艘潜艇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的环球旅行。
6.儿童画解读儿童心理学 篇六
姚老师根据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面向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通过理论阐释、实践指导,阐述儿童文学的基本概念、文体分类、进入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儿童文学作品及其特性,以及重点分析此类儿童文学作品的解读方法和教学策略,以期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包括扎实的儿童文学基础知识、广泛的儿童文学阅读经验、较高的儿童文学阅读分析能力、儿童文学的文体意识、科学艺术的指导能力等,以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质量。
通过学习,我理解了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及其主要文体类型,例如歌谣、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散文、儿童小说、儿童科学文艺等主要体裁。
听了姚老师解读教科书,掌握入选教科书的儿童文学作品的类型及其作为教材体作品与一般儿童文学作品的不同。对于入选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儿童文学作品,教师应学会结合文体特点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编排的设计,解读作品,读出新意和深意,拓展儿童的文学想象空间和艺术审美能力。
学习了不同体裁类型的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策略。
一、儿童诗的鉴赏及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中的儿童诗是指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符合他们的心理和审美特点的诗歌。儿童诗“以饱蕴情感的诗的形象、优美深邃的意境,引发少年儿童的丰富联想,沟通交流感情,启迪心灵,使他们获得美的薰染和享受。” 儿童诗歌的赏析关注五个方面:情感抒发的童真童趣;形象捕捉的儿童特点和新颖独特;想象的大胆奇特;构思的巧妙别致;语言的天真口吻和音韵美。重点是感受其中浓郁的儿童情趣,回归赤子之心。对于儿童诗歌的教学策略,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仍然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循:(1)打碎诗歌的“神圣”光环。(2)打磨孩子们的“灵性”。(3)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唤醒儿童审美想象空间。
二、童话的教学策略
童话是儿童文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样式,也是文学中的一种有独特价值的文学样式。“它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用符合儿童的想象力的奇特的情节编织成的一种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关于童话的概念,还有多种不同的理解,20世纪初期,周作人在与赵景深讨论“童话”的定义时认为:“总的来说,童话这件东西,既不太与现实相近,由不太与神秘接触,它实在是一种快乐儿童的人生叙述,含有神秘而不恐怖的分子的文学”。王泉根教授则认为:“童话是一种非写实的以幻想精神作为主要审美手段的文学品种”。也就是说,童话具有虚拟的人物和环境,离奇的情节,并且幻想是它最重要的特征,是核心,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特殊样式,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的特质。就童话作品来说,通常是“在童话的幻想世界中,人获得了一种想象中的胜利感,一种从人的各种局限中超越出来的解放感、自由感,这种超越感、胜利感、解放感、自由感自然带给人一种审美的愉悦”。因此,童话作品真正吸引读者的是其特有的“新异性”、“神秘性”、“超越性”、“假定性”、“幻想精神”、“人性光辉”以及“游戏精神”等等。在童话作品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其中的审美情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审美的愉悦。“真正的人性不是自然具有而是在文化中形成的,它需要灌输、培养。这正是童话、儿童文学能够提升人,因而具有一种巨大的感人力量的原因所在”,也即,作为儿童文学的童话等作品,在教学中若真能起到什么作用,那也只能通过教学的内化过程,让学生得到提升,“打下精神的底子”,而这个内化的过程,须教师潜移默化的引导,使学生通过审美体验和审美感悟得以实现。任何幻想越俎代庖的理解或者强加给学生的定论,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考虑以下几点:作品的幻想性。童话作品的文本分析在兼顾语文基本的字、词、句、篇的同时,应该着重于童话幻想性在人物、情节、环境等叙事文学要素上的反映和体现,关注童话如何通过幻想手段实现对现实生活的表现、审视和评价。
原作与改编后的比较。原作在成为教材文本的修改过程中可能会丢失一些具有幻想艺术特殊趣味的细节,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童话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价值。在教学准备环节或教学结束后安排课文与原作的比较阅读,对学生理解作品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多角度改写。童话的幻想趣味及情节的离奇曲折性会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故事情节的设计,通过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作冲动,寻找特别的写作角度,变换写作的形式,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展读写结合的练习。
戏剧表演。带有幻想性的童话对学生有天然的吸引力,各个年级的学生都会对根据课本内容开展戏剧表演有强烈的兴趣,在复述甚至自编台词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完成对童话角色的分析和体验,进而深入理解童话作品的内容与表现艺术。
阅读经验的整合。童话特别是民间童话和古典童话经常会呈现类型化的特征,在童话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整合过往童话阅读的经验,进行故事类型的比较和归纳,培养提升学生对童话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
作为“文学”的童话,教师理应遵循文学本身的特点进行教学并尽可能地在教学过程中将其文学之“美”充分显现出来。为此,在了解了童话的文体特征之后,我们还应认识到文学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由表及里的三个基本层次:语言符号—文学形象—文学蕴含。这三个层次明确告知我们,作为文学的童话,其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三个环节是:识别语言符号,学习语言,感受文学语言美;再现文学形象,培养想象,体悟文学形象美;挖掘文学蕴含,锻炼思维,理解文学意蕴美。综上所述,可运用的教与学的方式:其一,读——体会文学语言美。其二,感——体悟文学情感美。其三,演——感受文学形象美。其四,思——领悟文学意蕴美。其五,讲———初识文学表达美。其六,品———品味多彩的生活美。
三、寓言的教学策略
寓言是寄托着深刻含义的短小故事,有其鲜明的艺术特征。寓言的赏析与教学应 紧紧扣住四个方面:一是寓言的主题(寓意);二是寓言的譬喻(即 “ 故事外衣 ” 的设计);三是寓言的艺术形象(新颖程度和概括水平);四是寓言的语言(简练的口语、短小精悍的篇幅)。其中,正确揭示寓意是核心。A.揭示寓意的方法。B.充分挖掘寓言的教育功能。C.利用寓言,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
总之,在文学作品阅读中,文本既是客观的,又是开放的;接受是主体的接受,却又离不开客体的制约和规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文本接受有其特殊性,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之间存在着特殊的状况,在创作层和阅读层都介入了很大程度的成年人因素,致使分量占优势强势的成人观念难免会与儿童本位的审美取向发生碰状与冲突。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育的教化和塑造指导作用,还要充分尊重儿童自身的独特价值,并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合理适当的价值观引领和指导,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7.儿童画解读儿童心理学 篇七
1 适用范围
GB 30002—2013适用于14岁及以下儿童使用的手动植毛儿童牙刷, 不适用于特殊型、功能型牙刷 (如:全注胶毛牙刷) 和电动牙刷。
2 术语和定义
毛束强度由毛束弯曲力或公称丝径得到毛束强度, 按其强弱分为软、中、硬, 饰件是指与产品使用功能无关, 起装饰作用的小物件。
3 要求及试验方法
3.1 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
儿童牙刷的安全要求从物理和化学两方面进行检测, 化学有害元素按照GB 19342—2013《牙刷》中附录A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儿童牙刷的主要安全要求如下:
(1) 牙刷头部、刷柄各部位、饰件外形应光滑 (特殊工艺除外) , 无锐边, 无毛刺, 其形状不应对人体造成伤害。测试方法是在自然光或40 W灯光下距离产品300 mm目测, 并用手感检查。
(2) 牙刷头部应不能拆卸。测试方法:目测并手感检查是否可拆卸。
(3) 产品中可溶性有害元素或其化合物不得超过表1的要求。
检测方法与程序:采用检出限适当的分析方法定量测定可溶性元素的含量。在室温下采用机械刮削或剪取方法从测试样品上对不同材料或颜色分别取样。每个试样的长度应不大于6 mm。不足10 mg的材料免除测试。称取1 g试样, 精确至0.000 1 g, 使用合适的化学容器, 在保证样品不被污染的情况下, 将相当于测试样质量50倍, 温度为 (37±2) ℃的盐酸溶液与测试试样混合。摇动1 min, 检查混合液的酸度。如果p H值大于1.5, 一边摇动混合物, 一边逐滴加盐酸溶液直至p H值达到1.0~1.5。将混合物避光, 用恒温水浴振荡器温度为 (37±2) ℃震荡1 h后, 在相同条件下放置1 h, 测试工作应在24 h内完成。
3.2 规格尺寸与试验方法
规格尺寸 (见图1) 应符合表2的要求。
分别用最小分度值为0.02 mm的游标卡尺、0.01mm的外径千分尺、0.5 mm的直尺进行测量。
单位:mm
3.3 毛束强度与试验方法
3.3.1 毛束强度
毛束强度应为软毛, 牙刷毛束弯曲力小于6 N或公称丝径 (φ) 小于等于0.18 mm。
3.3.2 试验方法
毛束强度以毛束弯曲力评定, 按照GB 19342—2013附录B的方法测试。
取5支牙刷, 在牙刷颈部切断刷头, 将刷头在 (23±4) ℃水温浸泡90 s取出, 待180 s±15 s后开始试验。
(1) 量取刷毛高度, 对异形毛刷头全部刷毛高度取加权平均值。
(2) 将刷头固定在垂直柱的刷头家具上, 确保毛束平面与工作台面平行, 打开电脑开关, 电源指示灯显示, 预热30 min后, 在控制系统中的输入键上输入毛束高度值, 按确认键, 主机运行至待测状态。再次按确认键, 垂直柱的刷头夹具移动至格栅中央, 此时刷毛高度的三分之一自动进入格栅, 垂直柱亟需向左移动, 在显示屏中显示出正向毛束弯曲力值F1。此后垂直柱再返回格栅中央, 此时刷毛高度的三分之一再次自动进入格栅, 垂直柱继续向右移动, 在显示屏中显示出反向毛束弯曲力值F2。
(3) 按上述步骤测试5支。
(4) 结果计算
毛束弯曲力F= (F1+F2) /2
(5) 判定。3支及以上的数据与明示强度相符, 判定为合格, 否则判定为不合格。
3.4 物理性能与试验方法
3.4.1 物理性能
物理应能应符合表3的要求。
3.4.2 试验方法
按GB 19342—2013中的方法进行测试。
3.4.2. 1 毛束拉力
(1) 试验装置:拉力试验机 (最小分度值为0.1 N) 、刷头夹具、刷毛夹。
(2) 试样制备:每支牙刷任留一束毛, 其余刷毛去除。在温度 (20±5) ℃条件下, 恒温4 h。
(3) 试验条件:温度 (20±5) ℃, 拉力试验机升降速度为匀速 (100±10) mm/min。
(4) 试验步骤:将刷头通过刷头夹具连接在拉力试验机的下钳口上 (刷毛向上) , 刷毛夹连接在拉力试验机的上钳口上, 刷毛夹对准并夹住所留之毛束, 开动拉力试验机, 读取脱落时拉力试验机的读数。
3.4.2. 2 柄部抗弯力
(1) 试验装置:拉力试验机 (最小分度值为0.1N) 、反向器、专用夹具。
(2) 试样制备:自刷头顶端量至40 mm处作第一标记, 从此标记往下50 mm处作第二标记, 在温度 (20±5) ℃条件下, 恒温4 h。
(3) 试验条件:温度 (20±5) ℃, 拉力试验机升降速度为匀速 (100±10) mm/min, 压头半径6 mm, 作用于跨距的中间部位。
(4) 试验步骤:将专用夹具放在反向器上, 反向器安装在拉力试验机上, 试样放在支座上, 两标记分别对准左、右两支点, 刷毛向下, 压头垂直作用于试样的轴线, 开动拉力试验机。读取试样断裂时的读数或从压头接触试样起, 下降25 mm, 试样仍不断时停止加荷。
3.4.2. 3 颈部抗弯力
(1) 试验装置:拉力试验机 (最小分度值为0.1 N) , 钢丝, 刷柄夹具。
(2) 试样制备:自刷头顶端量至10 mm处作第一标记, 从此标记下65 mm处作第二标记, 在温度 (20±5) ℃条件下, 恒温4 h。
(3) 试验条件:温度 (20±5) ℃, 试验机升降速度为 (100±10) mm/min。
(4) 试验步骤:将直径2 mm, 长约250 mm的钢丝对折放人试验机的上钳口中夹住。刷柄放人刷柄夹具中并固定在第二标记处 (刷毛向下) , 尉柄夹具连接在试验机的下钳口中, 钢丝套在第一标记处, 开动拉力试验机, 读取试样断裂时的读数或弯曲至极限仍不断时停止加荷。
3.4.2. 4 耐温性能
(1) 试验装置:恒温水槽。
(2) 试验步骤:将试样浸人 (50±2) ℃的水中恒温20 min, 取出后看刷柄、刷毛有无异常。
3.4.2. 5 单丝弯曲恢复率
(1) 试验装置:恒温水槽, 金属板一块, 钻有直径 (1.5±0.1) mm的通孔5个。
(2) 试样制备:从牙刷上任取单丝。
(3) 试验条件步骤:每支牙刷取单丝五根 (取平直部分) , 轻轻放人孔内, 凸出部分不能大于孔的半径。将金属板连同试样一起浸人 (50±2) ℃的水中2 min, 取出后再浸人 (20±2) ℃的水中浸泡30 s后取出, 然后将试样轻轻从孔中取出, 浸入 (20±2) ℃的水中15 min, 取出后立即将试样置于平滑的表面, 用量角器分别测取5个θ角。
(4) 计算:将所测5个θ角取平均值 (以度为单位) , 按式 (1) 计算:
式中,
K———单丝弯曲恢复率, %。
3.5 磨毛
牙刷刷毛单丝顶端轮廓必须去除锐角, 且不应有毛刺。平形毛型牙刷刷毛单丝顶端轮廓合格率应大于等于70%;异形毛型牙刷刷毛单丝顶端轮廓合格率应大于等于50%。
3.6 饰件
产品销售包装上应明示适用年龄范围, 产品的不可拆卸饰件连接牢度应大于等于70 N;产品可拆卸饰件应符合GB 6675—2003中的要求。
3.7 外观质量
外观质量应符合表4的要求, 在自然光或40 W灯光下距离产品300 mm目测, 刷柄中的气泡缺陷用标准尘埃图对比检查。
4 检验与包装
产品销售单位包装上应标有以下中文内容:产品名称、厂名、厂址、产品执行标准编号、公称丝径、适用年龄范围 (指有饰件的产品) 、产品质量检验合格标识。产品包装箱必须牢固, 无破损, 应有以下中文标注: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厂址、型号、数量、长*宽*高。
5 小结
儿童牙刷标准对卫生要求、安全要求、规格尺寸、毛束强度、磨毛、饰件和外挂都做了详细规范, 2003年版牙刷标准里只有砷、镉、铬、铅、汞5项重金属元素的规范要求, 儿童牙刷标准增加为8项, 对于儿童牙刷标准中对于有害元素的安全要求以及饰品的技术要求, 参考和借鉴了更为成熟的《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GB 6675—2003中的内容。基于儿童群体的特殊性, GB 30002—2013的实施, 将大大提高儿童牙刷的安全性和产品质量的保障。
参考文献
8.解读儿童本位 透视美术课堂 篇八
反观我们传统的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在封闭的框架下实行注入式教学,忽视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表现,从而造成学生美术作品统一化、概念化的局面,使学生在活动中陷入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之中。传统的教育观,已在美术课堂形成了某种模式,致使学生无法突破老师划定的圈,无法做一个充满自信、会思考、有创意、勇于表达自己感受的儿童,只会做迎合老师的“好孩子”。
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精神。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彼此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体验情感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操纵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美术课程标准也强调,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在课堂高效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观察、思考实践、参与讨论,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精神。
美术教育最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有什么样的观点就有什么样的方法。我们尝试在“儿童本位”的美术课堂,创设理想和爱、生命和美的人文情境,保持一份热情和一颗童心,去充分地理解和尊重孩子。孩子需要什么,孩子喜欢什么,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引导、去上课。
课例一:美术课铃声响了,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到操场上《画影子》。孩子们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鹿在蓝天下奔跑,先摆出一个酷酷的造型,让自己的影子呈现出一种有趣的形态,接着请同学帮忙“捉”影子——将影子的外形描下来。然后,根据影子的外轮廓线,展开大胆的想象,用各种颜色的粉笔添画、涂色,完成“影子画”的绘制。大家玩得可带劲儿啊!
课例二:咦,这群孩子在干什么呢?他们正拿着矿泉水瓶子往水泥地上喷水呢!其实这是我们的另一堂美术室外课——《喷水成画》。这个游戏也很好玩,课前孩子们每人准备一个废弃的塑料瓶,在瓶盖上钻个孔,灌满水后盖上盖子,然后就可以在地上“滴水成线,喷水成画”了,一股股清水在地面形成奇妙的图像。孩子们有的画房子,有的画花朵,有的画小人儿,还有的几个伙伴一起合作,画了幅大画儿……真是太有趣了!
课例三:秋高气爽,丹桂飘香,校园的树林里,孩子们拿着画板就像艺术家一样,在观察,在感受,在思考,在表现。孩子们听着小鸟悦耳的鸣叫,在秋风的吹拂下,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全情投入,大胆想象,热烈谈论着《大树的故事》。大自然的课堂教会了孩子们认识美的形,感受美的色彩,孩子们学会了用自己的感觉去表现自己认为的美的有趣的故事。
开放的空间,融汇的意识,彰显的是开放式、个性化的教学理念。让孩子们在自由、开放的校园生活环境中自主地创作,去思考、发现、感悟,是老师最该放手做的一件事。放手不是放任,而是要理解孩子本身的儿童性,引导孩子在美的世界里健康的发展。
课例四:在《幸福时刻》一课中,老师在开始教学时就采用传递微笑的方式给孩子们提了一个问题:什么是幸福?“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败小怪兽。”童谣里的幸福逗人却朴实,孩子们的回答更是充满了生活的趣味,“幸福就是星期天和爸爸妈妈去公园!”“幸福就是每天都能上学。”接着顺势提出,那么警察叔叔会觉得什么是幸福呢?老师觉得什么事最幸福?通过一系列对幸福的回味,大家发现原来每一次的团聚,每一天的平安就是幸福。于是,课的主题浮现了出来,画下幸福的表情,画出自己的笑脸。课的最后,老师用照相机拍下了孩子们举着自己作品幸福的样子,并通过展示贫困地区孩子的一些生活图片,反衬出幸福的来之不易,让孩子们直面生活、体会苦难、感悟生命。课堂中照相机的使用,不仅仅记录下了幸福的时刻,也记录了真实的生活。此时的美术课堂,培养的是真实人生体验下的有血有肉的“人”。
生命个性的呵护和培育,就是爱的教育。爱像空气一样,就存在我们的课堂,孩子们通过一个个爱的故事、一幅幅画作等表达方式,艺术地直至心灵,使得孩子们的心明朗和纯洁起来。看到孩子们自然流淌着童真童趣的画作,我们常常情不自禁地被某种神奇的力量所鼓舞,会带着一种对生命的自觉尊重和理解,兴奋地进入课堂,在课堂与孩子一起通过真情的教学活动,去共同觉醒生命成长的秘密。
课例五:大自然里有各种可爱的昆虫,他们的爬行、飞行常常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想象。《我和昆虫》一课,在大自然的启发下,孩子们尽情地想象创作和昆虫之间的故事,孩子们心情特别好,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画出了一幅幅富有想象力的原创作品。有的孩子显然把自己幻化成了独角仙、蝴蝶仙子、螳螂大将军,在画的故事里无所畏惧、神通广大、彩蝶飞舞。美术课堂给孩子们自由,孩子们就会编织跌宕起伏的故事,虽然孩子们编的故事有点离奇,有点怪诞,但它包含着孩子们的愿望和想象,那是属于孩子们自己的世界。
童年是一种生活,是焕发儿童天性,舒展儿童的烂漫、激发儿童潜能的宝贵时期。不管是玩《画影子》、《喷水成画》,感悟《幸福时刻》,体验《我和昆虫》,还是畅想《大树的故事》,都是孩子们自己发现和创造的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这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灿烂的、独特的、不可重现的一种生活”。以儿童本位的美术课堂,透过孩子的作业与笑脸,我们寻找着他们纯净美好的心灵图像,那是朴素而纯净、童趣而精彩的。孩子们天生喜欢玩新鲜,喜爱大自然,喜欢自己做主。只有当孩子对发现感兴趣,从心底涌动起强烈的表达欲望,他们所说的语言,描绘的线条和色彩才具有独特的儿童味,童真光华。
儿童本位的美术课堂,要的就是这些纯粹的童真光华,期待我们美术老师更多地唤醒、呵护、激扬、赞美……
【儿童画解读儿童心理学】推荐阅读:
蛋糕儿童画教案10-24
慰问和静县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11-14
职业儿童摄影师解析儿童摄影技巧07-27
儿童画美术评语大全08-20
某乡镇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现状调研报告08-06
小学儿童画美术教案09-10
儿童画兴趣班教学计划07-01
六一儿童节演讲稿:欢庆六一儿童节07-24
儿童节的作文500字快乐的六一儿童节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