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湾镇农业产业化现状

2024-09-23

双湾镇农业产业化现状(精选7篇)

1.双湾镇农业产业化现状 篇一

农业产业化现状调研

xx区隶属被誉为“关外上海”的辽宁省营口市,位于渤海辽东湾东北岸,是辽东半岛上的沿海开发区。中国八大水系之一的辽河在这里与渤海相交汇。渤海xx港区与辽河营口港区构成营口市极为重要的两港区。港口吞吐量急剧飙升,位列全国十大港口。xx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适宜,土质肥沃,水域面积及林地面积广阔,盛产水稻、水果尤其是水产品。xx村占据着这得天独厚的区域位置,拥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xx村总面积六百多万平方米,其中社区辖区面积约330万平方米,农业发展区位于xx北,俗称后xx。早期,这里的村民以打渔为生。1984年,借着xx区建设亿吨大港,打造百万人口城区的机遇,xx村也得到了开发。xx村土质优良,山地与平原相间,适宜发展果树种植。又因地理位置靠近港口,不仅为这里提供了交通便利,也为这里发展水产提供方便。因此后xx经济发展以水果生产和水产品加工为主。

一、水果生产

xx所生产的水果多种多样,苹果、李子、杏、桃、梨、大枣、樱桃……后xx本地户家家都有果园,而水果销售一直以来都是每户家庭收入来源的一部分,甚至有部分家庭以水果生产为主要家庭经济来源。

栾家是后xx村水果生产的大户人家,xx果园位于后xx村北,背靠老虎山。为了对这里水果生产做进一步的了解,2010年8月14日,我对栾家的水果生产进行了具体细致的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栾家是xx村坐地户,从1984年户主在老虎山开辟果园开始至今,已有二十六年水果生产历史。栾家共有园地约47000平方米,培育的水果以苹果为主。在栾家的果园地里,种植了700多棵苹果树,其中,红富士树500多棵,平均年产80000-90000斤,批发市场价1.1元;小国光树60棵,平均年产3000多斤,批发市场价1.2元;黄元帅树50棵,平均年产10000多斤,批发市场价1元;另外还有新品种苹果韩富100棵,平均年产10000斤,市场价在2.5元到3元之间。除了苹果树外,栾家还有杏树约300棵、李子树约300棵、大樱桃约50棵、小樱桃400-500棵……

根据对栾家户主栾xx的调查得知:栾家每年对果园的投入大约在12000-13000元之间。其中包括:打果树农药的钱、打除草剂的钱以及平时雇佣工人照看果园的钱等等。每年,果树药要打5次,一次的药钱加雇佣工人的钱约为1400元;要打3次除草剂,一次的药钱加工钱约为1700元。除去以上投资,栾家果园平均每年净收入在13万元到15万元之间。在调查中,户主栾xx对我说:今年苹果产量比往年少,预计净收入在10万元左右,年头好的时候,年收入可以达到17万元。

栾xx还说:现在鞍钢在xx的发展占用了大量农业土地,果园面积在大幅减少,导致xx本地的水果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必然使其价格也在不断提升。而且,随着最新优良品种水果种的投入使用,水果质量也在提高:个头儿变大了,颜色更加鲜艳,而且形状也越来越圆润……这些原因使得xx的水果在市场上的销路很好。这些都是辽宁果树科学研究所研究的成果,现在开始在xx村农户中推广,这让我们对后xx村水果种植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总之,xx村占据了水果生产的优势,给村里人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村里每家家庭年收入都在逐渐提升,而且提升幅度颇为可观。在xx村村民委员会调查所得到的数据中得知:2007年,后xx村平均每户年收入为67400元。而到2009年末,后xx村平均每户年收入已近75000元。

二、水产品加工

xx村规划建设了380户水产品加工专业户生产场地,有310户常年从事此加工工作,加工产品以毛虾、红虾、海蜇和小杂鱼为主,产品长期供应辽南,甚至远销上海、浙江、江苏等十多个省市,部分还出口日本、南韩。年产值达到7803万元。经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xx虾皮”名气越来越大,已经在全国享有声誉。xx村民靠虾皮加工腰包一天天鼓起来,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早在上世纪80年代,xx村民便开始加工虾皮,那时每家每户小规模加工,技术也不先进,每户年收入在2000元左右。到90年代,加工虾皮的村民越来越多,一般家庭支4个锅灶,平均用12个人,旺季不得不雇用小时工。上自老人,下至顽童,都有用武之地。近几年,xx村民还发展了加工小杂鱼等品种,市场销售前景十分可观。为了做大做强传统虾皮加工业,村民们通过调研发现,由于加工虾皮的户数增加,导致电力不足,销售信息不畅。社区主任关兴初和电业部门联系,投资50万元,安装两台变压器,为百姓解决了加工中的难题,使这一传统产业在原有基础上生产能力增加了一倍,带动了周边300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社区还与铁通公司联系,为家家户户安装了电话,保障了信息通畅。

为进一步了解这里水产品加工产业现状,我同样采取了实际调查。调查在2010年8月20日进行,被调查者名叫王少甫,于2000年入住xx村,2007年才开始在工作之余兼从事水产品加工行业。在对王少甫的调查中,我得知以下信息。

王家加工水产品种类以虾皮(即俗称的毛虾)、红虾和海蜇为主。

每年3月初到6月20日(xx港在每年6月20日封海)以及8月

初到12月份都是水产品加工的繁忙时期。在投入方面,水产品加工相

比水果生产要多得多。有需要特定场地的相当一笔投入,有加工用具

包括锅灶、吹风机和烘干机等的投入,有包装用费即虾箱的投入,有运

输费用的投入,还有雇佣大量工人的投入,当然也有税收支出。每一年,王家在投入上就要支出24000元-27000元。而在收入方面,所加工产

品的市场价是这样的:虾皮3元-10元,红虾5元-10元,海蜇30-3

5元。了解得知,王家在每年忙碌的七个多月后,平均净收入约为68000

元。

王家同xx村很多的水产品加工户一样,货源为直接买入,经过

清洗——加盐加工——烘干——包装后,卖出给收购商。所以可以说,王家是xx村从事这个行业的典型。当然,据了解,也有些生产户在某些地方有所不同,例如,有的加工户有自己的冷库,加工后直接将成品冷冻,并自己进行销售。

在对王少甫的调查中,我得知,在某种程度上,xx村因虾皮加工而知名度大大提升,水产品加工是xx村农业产业化的重中之重,使xx村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这也充分显示了xx村农业产业化的特点和特色。

为推进xx村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不断完善设施农业,营口开发区党工委副主席王延东在去年5月初还曾特意到xx水产品加工点进行了检查,并对“xx虾皮”这一品牌的不断发展壮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xx虾皮”是一种无形的资源,我们应围绕这一品牌所形成的市场,建设一个规模化、专业化的加工行业,政府要积极想办法改善生产加工环境,对“xx虾皮”进行集中规划,统一管理,从而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三、农业产业发展前景

目前,xx村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和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蹒跚学步的小渔村到困境中的崛起到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我们总结出:农业产业化是xx村未来发展的出路所在,也是营口开发区经济发展战略赋予xx村的重任。可见,抓好农业产业化项目是xx村发展经济的需要,是进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更是xx村广大农民群众的致富需要。

在对xx村典型户的实践调查和网上的学习总结后,我根据我自己的理解和我对xx村发展趋势的观察,归纳出我对于xx村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计划如下:

1、发展高效、精品、科技等农业是xx村农业发展的方向,农业产业化项目要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要打造xx村特色农业产业化品牌。

2、不要局限于本地市场,把目标定在打进沈阳、大连以及各个省外市场上。要积极地把本地的产品推广出去,扩大市场。

3、按照开发区的要求:做到典型引路,种植大户要起到带头作用,克服小富即安的思维,解放思想,加大投入,扩大规模。

4、xx村要在农业产业方面进行整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快传统农业向设施农业转变的步伐,达到城乡一体化要求的标准。

5、广大农户积极参与内、外资引进,广泛推广科学技术,迅速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不断扩大规模。

6、要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专属xx村的特色品牌,积极开拓市场,真正形成产、供、销、储、运一条龙,形成产业化。

7、抓住营口港打造百万大港和鞍钢入住的机遇,加快结构升级步伐,谋发展,开启致富“金钥匙”。

通过这次实践调查,我认为,xx区xx村有其独特的资源和优势,有一个很好的基础,它所面临的问题是怎么发现及利用自身优势和学会如何在市场经济中求生存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在发展中慢慢摸索的长期任务。目前,xx村正在依靠其机遇和自身优势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升级。xx村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我们都在期待着她的进一步腾飞!

还想说一件与主题无关的事,在调查结束后,我去xx村居民委员会盖章。就xx村发展前景的问题询问了xx村居民委员会会计宋兴成,他首先对我提出的七点建议予以肯定,他说:这些建议整体上符合xx村农业发展现状。但在谈话中,宋会计也提到了很重要的一点,他说:xx村未来的发展重点要从农业转到工业。因为鞍钢入住xx给xx村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契机,鞍钢公司很看好后xx村这块土地,如果用来建设大型工业基地和仓库,将会收到更大的效益。除此之外,xx村还在加快社区化的速度,政府比较重视xx村的村转社区工程,在拆迁旧房屋和社区建设上投入了巨大资金。所以,xx村未来发展方向的重中之重并不是农业!

总的来说:这次社会实践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在摸索中学会了怎样收集资料、深入调查、撰写报告,更让我对我的家乡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这种了解涉及到了我以前从未关注过的领域——民生。调查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被调查的村民都非常细心的给我提供精准数据,给我讲解我不懂的事情,有的还热情地邀请我去家里吃饭。在这次调查中,我证实了很多书本上有疑问的知识,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让我学会了与陌生人交流的技巧,学会了通过调查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学会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更让我对“实践出真知”这一理论深信不疑。

2.双湾镇农业产业化现状 篇二

1 同心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1.1 劳务产业

劳务产业在同心县农业经济中起着支柱作用, 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全县年可供输出劳动力6.8万人, 人均劳务收入3 650元。劳务经济在农业经济中所占份额逐年增加。

1.2 草畜产业

草畜产业是同心县农业经济中的优势产业, 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全县多年生优质牧草4.37万公顷, 围栏草原5.70万公顷。肉牛存栏4万余头, 羊只存栏为44万多只, 畜牧业总产值1.6亿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33%。

1.3 果树产业

果树面积2 933.33hm2, 庭院经果、红枣、枸杞已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为农民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种植业结构不够科学合理

扬黄灌区立体复合种植面积小, 灌区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河西灌区大部分农田已基本上实现了吨粮田、千元田;而河东和王团灌区种植模式基本上还是以单种为主, 投入多, 产出少, 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不快, 单位面积效益低下。旱作区仍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 冬春小麦面积过大, 经济效益差。在正常年景下, 小麦产量仅有600kg/hm2, 收入1 200元/hm2, 遇到旱灾, 没有收成。

2.2 养殖业发展慢、规模小、产量少

畜牧业是同心县的半壁江山。资料显示, 同心县2004年牧业产值为11 021.5万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26.80%。从存栏情况看, 牛存栏数4.23万头, 户均仅有0.8头;羊只存栏44.31万只, 户均8.6只, 人均1.8只。牛的存栏数仅占全区的4.9%, 羊的存栏数仅占全区的8.9%。

2.3 农业支柱产品规模不大, 数量不多, 产业链条不长

市场经济规律下, 农产品要以规模化、区域化、产业化增产、增效。同心县除了玉米外, 其他农产品都因数量太少, 形不成产业, 影响了发展。如同心县的“三红一绿一白”, 除了西瓜、马铃薯、枸杞有一定的规模外, 红枣、红葱基本上没有多大规模, 根本没有形成产业雏形。农业产业链条不长, 拉动力不强。

2.4 设施农业发展不快, 效益差

全县现有温棚408座, 真正发挥效益的不足50%, 90%以上的蔬菜从外地调运, 60%~70%的牛羊肉也从外地贩运。

2.5 输出劳务人员劳动技能低, 收入不高

目前, 劳务经济已占县域农村经济的1/3以上, 但绝大部分都属于体能型。据县劳动就业部门统计, 输出人员人均收入2 791元。如果输出人员有1/2是技工, 全县的劳务经济收入至少会达到2.5亿元。

2.6 农业投入严重不足

资金不足是农业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从总体上说, 同心县农民普遍家底薄, 没有资金积累, 农业投入乏力。地方财政每年的支农资金仅有2 000多万元。金融系统仅有农村信用社, 由于信贷资金有限, 远远满足不了发展农业产业的需要。农民贷款难是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一个问题。

3 发展对策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同心县是以农为主的大县, 必须要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农业必须要走产业化之路, 才能保证繁荣发展和可持续增长。

3.1 要有一个符合县情的明确指导思想

以发展增效农业为目标, 以市场为导向, 以资源优化配置为条件, 优选农业支柱产品;对支柱产品实施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 形成产、供、销一条龙, 农、工、贸、科一体化经营。扬黄灌区要发挥优势挖潜力, 扩大规模增效益;旱作区应立足抗旱抓避灾, 效益优先调结构。实现装满“粮袋子”, 丰富“菜篮子”, 养牛养羊“垫底子”, 劳务输出“挣票子”的目的。

3.2 选准支柱产品, 促进优势支柱产业的发展

同心县农业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不仅要求高产, 而且要求优质。县域农村经济正由自给半自给向市场经济转变, 大部分农产品都必须进入市场后, 才能成为农民的收入。要取得市场优势, 不仅要有批量, 而且要有质量, 只有靠产品数量和质量去参与市场竞争, 才能占稳市场, 取得效益。

在种植业的发展上, 注重调整种植结构, 要抓好玉米、马铃薯、西甜瓜、食用葵、油葵和枸杞产业的培育和提高。 (1) 扬黄灌区土壤肥沃、灌溉相对有保证, 气候适宜, 宜于发展玉米种植。要把玉米作为一个主攻方向, 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扩大种植面积;并引进培育龙头企业, 实现产业化经营。 (2) 葵花耐旱、避灾, 纯收入至少在3 750元/hm2以上。张家塬乡在2005年特大旱灾情况下, 种植食用葵1 733.33hm2, 户均达到0.33hm2, 总收入达到780万元;种植马铃薯1 333.33hm2, 户均0.26hm2, 总收入达200万元。2项总收入达980万元, 户均收入1 954元, 人均收入410元, 走出了一条避灾农业的成功路子。 (3) 同心县发展枸杞自然条件优越, 比较效益明显, 科技品牌优势突出, 市场前景广阔。要把清水河沿线建设成为一个枸杞生产带, 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

抓好饲草种植搭配, 推广畜种改良, 协调好粮畜发展之间的关系, 发展畜牧产业。抓住“商品性”不放松。调整畜群结构, 普及饲料优化配方, 要发挥农牧结合的优势, 充分利用好农作物秸秆, 以农促牧, 以牧兴农, 共同发展, 实现双赢。要改良畜种, 加快育肥周转。要调整畜群结构和推广黄牛冷配技术, 提高繁殖母畜及良种畜所占比重。

3.3 依靠科学技术, 运用现代科技装备农业

农业产业的提升离不开科学技术。依靠科学技术, 一是要留住和用好现有人才, 鼓励科技人员联办、领办与农业产业化有关的科研、推广、开发等服务机构;二是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 组织科技人员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三是加大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 尽快解决农产品产量低、质量次、品牌杂的问题, 力争实现农产品高产、优质、高效;四是重视规模化生产, 没有规模, 就没有优势, 没有优势, 就没有效益;五是已经试验成功的新产品 (如中药材) 要适度推广。

3.4 转移农村剩余劳务力, 大力发展劳务产业

农村劳动力过剩是目前农村诸多问题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近几年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 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占有很大的份额。通过产业结构调整, 开发农业资源, 拓宽农业发展空间, 转移更多的劳动力;加快小集镇建设,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

3.5 优化农业资源配置, 促进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

扬长避短, 发挥优势, 把基地建设与支柱产业、产品的形成和龙头企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把龙头企业培育与农村小城镇的建设结合起来, 密切基地农户与龙头企业的联系, 加速一体化的进程。

3.6 筹措资金, 优化投资结构, 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财政、农业、林业、畜牧、水利、扶贫等部门都要为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争取项目, 争取投资。对争取到的资金要进行捆绑使用, 争取金融部门对农业的支持。

摘要:宁夏同心县经济发展滞后, 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就宁夏同心县农业如何发展进行了思考, 认为同心县是一个以农为主的县, 而农业产业化是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着眼点, 发展壮大县域农村经济是发展同心县农村经济的根本所在。

3.某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剖析汇报 篇三

近年来,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工作按照“一牧二菜三林果”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路,走“名品+规模+市场+龙头+宣传=产业”的路子,认真开展“大参观、大发动、强服务、促调整”活动,大力发展畜牧业、瓜菜业和花卉苗木业,农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三大主导产业基本上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正向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产加销一体化方向迈进,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已具雏形。全县上下形成了想调整、议调整、抓调整的浓厚氛围。

一、畜牧业稳步发展

蛋鸡养殖业是我县的主导产业。去年以来,我县积极调整蛋鸡品种结构,重点发展适销对路的蛋鸡品种,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拓大中城市市场。去年 xx 公司取得自营出口权,与多国客商签订了鲜蛋销售协议,又在 xx 注册了“xx”公司。到去年 x 月底,全县蛋鸡存栏达到 x 万只,产量 x 万吨,产值 x 亿元,鲜蛋合同销售率达 x%以上。去年底至今年初,因特殊疫情,导致蛋鸡存栏下降,但疫情很快得以控制,到今年第一

季度,全县蛋鸡存栏已恢复到 x 万只,发展态势良好。

草食畜养殖发展较快。到去年底,奶牛存栏 x 头,比年初增加 x 头,鲜奶产量 x 万吨。今年一季度已达 x 头。羊存栏由 x 万只到去年底增加到 x 万只,今年第一季度 x 万只,建成了羊存栏x 只的 xx 村小尾寒羊养殖基地。

二、种植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粮经比由 20xx 年的 x:x 调整到 x:x,种植业效益显著提高。20xx 年,粮食面积减少 x 万亩,瓜菜面积达到了 x 万亩,实现产量 x 万吨,产值 x 亿元。预计今年瓜菜达到 x 万亩。去年,全县西瓜种植面积大幅度增长,达到 x 万亩,实现产量 x 万吨,销售额上亿元,预计今年西瓜面积达到 x 万亩,产值达到 x 亿元。去年,通过省级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 x 万亩,预计今年可达到 x 万亩。

三、苗木花卉业生机勃勃

截止去年底,花卉苗木面积达到 x 万亩,建成了刘村万亩苗木花卉基地,今年预计苗木花卉面积达到 x 万亩,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四、以技术示范和龙头带动为标志的科技园区初步形成体系许多乡镇村根据自身实际建起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其中 xx 镇xx 蔬菜园、xx 乡 xx 蔬菜园、xx 镇蔬菜园、xx 乡千亩生态示范园、xx 乡、xx 乡奶牛养殖小区等一批园区已开始发挥作用。截至目前,全县建成县乡两级农林牧各类科技园区近x 个,占地 x亩,带动生产基地 x 万亩,农户 x 万户。

五、构筑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群体,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

县域内,xx 饲料公司、xx 饲料去年年加工饲料分别达到 x万吨和 x 万吨;集蛋鸡养殖、鲜蛋运销、种鸡孵化为一体的 xx公司和 xx 公司去年销售额均达到 x 亿元以上;新立食品公司去年加工生产方便面 x 万箱,实现产值 x 万元;新上龙头项目,xx乡 xx 村“xx 乳品加工厂”已开发生产出 x 种奶产品,注册了“xx”商标,被评为省优产品,年加工鲜奶 x 吨,年产值实现 x 万元;xx 实业公司和 xx 资源集团公司合作投资生产有机肥项目正在建设中。

六、流通、信息、技术服务体系逐步加强

去年,扩建了 xx 乡、xx 村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成立了县

4.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与对策 篇四

文章从宏观上总结了湖北省近来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成效与经验,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面对新的`国内外环境,探讨了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对策.

作 者:邓栋 冯中朝 Deng Dong Feng Zhongchao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武汉,430070 刊 名: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4) 分类号:F3 关键词:湖北省   农业产业化   经营现状   对策  

5.双湾镇农业产业化现状 篇五

我国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供应链实践的基本情况是:(1)大部分龙头企业的涉农链上游比较稳定。60%的龙头企业积极运用单项或多项高新技术,以增强涉农链上游农业环节的稳定性、可控性及柔性。(2)至少已单功能进行管理改进或信息技术应用的企业,占龙头企业的77%左右;有约12%的企业通过上ERP、SCM并辅之以其他单项技术和系统,实现了内部供应链比较全面和有效的集成;极个别企业以ERP、SCM为核心和支撑,并结合其他技术手段,等实现了外部供应链的初步集成;而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的比例为零(3)涉农供应链实践的其他基础支撑体系进一步巩固,如地理布局优化的大幅度展开,战略联盟趋势明显加强,基于SCM的协作式竞争理念的觉醒和用户观的重塑等。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供应链实践有五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1)构建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系统成为它们供应链实践的主要方式,

151家龙头企业中上ERP系统进行内部供应链集成的有23家,有1家企业以ERP为核心并结合其他技术而进行外部供应链的初步集成。

(2)涉农链上游的协作和集成在深化。例如,山东横店草业公司以GIS、GPS和RS为核心的完善的精准农业体系的建设,表明涉农链上游农业环节同样可以达到极具价值的“精确度和高度”,从而革命性地降低与中下游的“强落差”局面。

(3)基于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的协作式竞争理念的觉醒和用户观的重塑。许多企业正从追求本企业“局部的最优”或“农业产业一体化组织内最优”,转向从涉农供应链的角度来看待市场竞争优势,追求聚焦于广义用户满意目标的整个链最优化。

(4)涉农链下游成为关注的重点,涉农链驱动模式发生转移。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模式或其组合:结盟与直控相结合模式、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结合模式、业态扩展与转移模式(即龙头企业由农业、制造业向服务业扩展,以服务业拉动制造业)。

(5)基于核心能力的横向一体化模式初露端倪。光明等龙头企业在扩展上已不再停留于对“拓展产业一体化链条”的机械理解,而是逐渐审视和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寻求利用核心能力实施横向一体化的战略联盟。

6.双湾镇农业产业化现状 篇六

积石山县地处甘肃省西南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处, 县域内地势以山谷丘陵为主, 少许川原平地, 属典型的大陆季风性气候区。全县总面积910Km2, 辖17个乡 (镇) , 145个行政村, 1 296个合作社, 48 049户, 总人口26.36万人, 总耕地面积27.55万亩, 农民人均耕地1.18亩。2014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66 482万元, 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 498.4元。该县农业产业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农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和马铃薯, 经济作物主要是油菜。四大作物的常年播种面积 (包括复种面积) 是小麦5万亩, 玉米16万亩, 马铃薯7万亩, 油菜6.0万亩左右。2014年大牲畜年末存栏7.07万头 (只) , 年出栏8.80万头 (只) ;家禽年末存栏11.15万只, 年出栏4.08万只;经济林果业主要是花椒, 2014年产量2 137吨。

二、存在的问题

综合分析该县的农业产业现状, 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受地域和文化素养的影响, 传统产业结构占主导地位, 结构调整遇到的阻力大、进展缓慢, 设施农业等新技术推广应用不够。近几年该县按照“东椒西畜、南油北药产业发展战略有农优化和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 但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规模, 停留在原始的种养阶段, 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明显;二是受经济条件制约, 对农业的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县级财政异常困难, 对农业的投入仅仅依靠国家补贴和项目投资, 难以从根本上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和生产环境;农民受市场经济冲击和影响, 务农思想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大部分农民视务工为主业, 务农为副业, 将经济效益低、投资回报周期长的家庭农牧林果业生产交由留守老人孩子生产经营, 青壮劳力长年外出务工, 甚至出现了部分耕地撂荒和弃耕现象, 对农投入也只是停留在购买种子和化肥农药上, 缺乏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主动性, 发展动力不足;三是缺少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引领, 农产品以家庭式自给自足、自产自销经营为主, 产量低、效益差。全县没有一家真正能够带动区域农业产业持续发展的龙头企业, 百合、花椒、养殖等几个专业合作社只是家族式联产组织, 由于生产规模小、经济效益差, 带动引领作用不足;农产品注册商标和产品品牌少, 大部分产品直接以原始产品上市, 没有实现好农产品“优质优价”。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发展实践证明, 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举措。积石山县作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 县穷民穷, 自然条件严酷, 群众文化素质不高, 发展农业产业化, 要必须立足县情因地制宜、积极稳妥, 要突出产业特色科学谋划、分类引导。

(一) 理清思路, 发展特色产业

要充分利用该县天蓝水清无污染的原生态自然资源, 大力发展培育绿色无污染的农牧林果产业, 努力向有机农业方向发展。政府要利用好国家退耕还林、扶贫开发、对老少边困地区扶持和支持较少民族发展等优惠政策, 应用好“精准扶贫”机遇, 加大宣传引导和扶持力度, 加快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发展, 扶持农业经济实体, 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 通过土地流转, 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或“基地+公司”的模式, 立体式发展农牧林果产业, 实现“一地一品”产业化布局, 使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 延伸产业链, 努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增加经济效益。充分利用穆斯林群众集聚和临夏“旱码头”的有利条件, 发展清真食品产业, 生产和加工清真农产品和牛羊肉食品, 拓展市场, 提高效益, 增加收入。

(二) 优化产业布局, 培育优势产业

该县既有川水地区, 又有干旱半干旱地区, 还有山阴地区, 海拔落差大, 适宜种植的作物和发展产业各不相同,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要紧密结合当地自然条件, 因地制宜。

川水地区:以大河家镇为主的沿黄流域低海拔川水区, 应充分利用充足光热资源和便利的水利条件, 将蔬菜生产作为主要产业, 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日光温室蔬菜、大棚蔬菜和露地蔬菜, 规模化生产高原夏菜和反季节蔬菜。采用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 施用有机肥和生物菌肥进行无公害生产, 提升产品品位, 创立名优品牌, 着力发展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

干旱半干旱地区:应以林果业和养殖业为主导产业, 利用好享有盛誉的“蛋皮核桃”和“花椒之乡”品牌效应, 大力培育和发展核桃、花椒和啤特果等经济林果产业, 扩大种植规模, 提高产能, 进行无公害绿色化生产;在加大荒山荒坡造林的同时, 将25℃以上的陡坡地退耕还林, 发展经济林果业;少数民族有擅长养羊养牛的良好传统, 利用玉米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逐步扩大生产饲草饲料型玉米, 用充足的饲草饲料发展养殖业, 走“种养加”相结合的产业发展路子, 向市场提供绿色安全的家禽家畜肉食品;在郭干、安集等乡镇建立脱毒马铃薯原种繁育和百合种植基地, 着力提高产品档次和品质, 发展特色农业;利用丰富的种养殖业衍生物发展沼气, 实现农业绿色循环发展。

山阴地区:沿积石山麓的小关、寨子沟等乡镇, 进一步压缩产量低、品质差的小麦种植面积, 利用万亩双低杂交油菜生产基地, 扩大种植规模, 推广应用病虫害综合生物防治技术, 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 进行无公害生产, 使油菜生产向绿色有机化方向发展, 提升油品品质, 创立品牌, 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利用较为丰富的草山草坡草原资源, 用传统的放养形式规模养殖家禽家畜, 向市场提供原汁原味的传统农家畜禽肉食品;开发油菜花观赏和避暑度假等休闲观光产业, 通过“农家乐”向游客提供具有民族特色的农家菜肴, 用天然美景和绿色安全食品吸引外地游客, 努力拓宽创收渠道, 切实增加群众收入。

(三) 增加投入, 切实改善产业发展条件

政府要充分利用好发展机遇和优惠政策, 积极争取国家和上级政府对本县的发展扶持政策, 以项目建设为平台, 广泛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农业产业发展领域, 通过兴修水利、土地流转、旅游开发、农田改造、农路修建硬化、设施农业建设、良种引进等措施改善农业产业发展环境条件;政府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外地和民营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发展, 扶持渉农企业、合作社和种养殖大户扩大生产规模, 提高发展水平, 辐射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政府要做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 通过联谊招商、参展招商、外出招商等多方位、多渠道招商方式, 有的放矢的组织项目推介, 捆绑式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管理、新工艺设备, 增加农业投入, 引进和增加农产品深加工企业, 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 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政府要鼓励和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 通过多点带动辐射发展。

摘要:实践证明, 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举措。积石山县作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 县穷民穷, 自然条件严酷, 群众文化素质不高, 发展农业产业化, 要必须立足县情因地制宜、积极稳妥, 要突出产业特色科学谋划、分类引导。

7.双湾镇农业产业化现状 篇七

一、连云港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状

连云港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龙头企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在支持农业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至 2008年底,全 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85家, 其中省级以上 20家(含国家级 2家、市级 65家。2008年, 85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82.35亿元, 同比增 长 16.1%;实现利税 5.89亿元, 同比增长 15.1%;出口创汇 2.4亿美元, 同比增 长 21.7%, 其中农产品出口创汇 1.73亿美元, 同比增长 27.3%。特别是在国际金 融危机蔓延、市场需求疲软的背景下, 广大龙头企业能够采取积极措施, 降本增 效, 扩大国内市场份额, 带动农户积极应对危机, 较好发挥了“三农”发展中的 “龙头”作用。

1.持续培育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近年来, 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直面日 趋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 坚持多元投入, 不断增量扩能, 促进了规模的扩大 和产品的升级。2008年, 全市 85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获得金融机构贷款支持 8.85亿元,占全市农业贷款的 13.11%;吸引工商资本、外资和民间资本投入 1.15亿 元,同比增长 26%。85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中有 73家新开工或续建项目,占比 达 85.9%;新上项目投资额 4.1亿元, 同比增长 16.81%, 项目涉及无公害蔬菜和 甘薯标准化示范基地、肉鸭加工、紫菜加工、海参养殖及加工、海产品深加工、蔬菜深加工、纺织品生产线技改、稻草中密度纤维板、农业生态旅游等诸多方面。其中包括国家级龙头企业江苏榆城集团有限公司投资 0.21亿元,新上工厂化海 水鱼类养殖生态营养调控与水环境控制技术、雌性对虾三倍体对虾及河蟹种苗繁 育技术研究、半滑舌鳎工厂化养殖产业化开发项目, 省级龙头企业江苏福润肉类 加工有限公司投资 1.2亿元的年出栏曾祖代种猪 1000头项目和连云港市欣森木

业有限公司投资 0.38亿元的稻草中密度纤维板项目。这些项目大多是在同行业 中居于领先位置,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新的增长点。

2.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市场化组织程度。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立足“面向 市场、围绕龙头、依托项目”的思路,突出优质安全生产基地建设。2008年全 市 85家

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拥有基地种养面积 124.3万亩,同比增加 33.2万亩, 增长 36.44%;畜禽养殖量 969.7万只(万头/万羽 ,同比增加 238.2万只(万头 /万羽 , 增长 32.56%;水产养殖基地 36.2万亩, 同比增加 8.1万亩, 增长 28.83%。其中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面积达到 76.2万亩,同比增加 6.3万亩,增 长 9%。省级龙头企业连云港市东海果汁有限公司多年来坚持优质高效生产基地 建设, 2008年又落实万亩出口基地,其中草莓基地 3000亩、甘薯基地 4000亩、其他基地 3000亩;省级龙头企业连云港杭连食品有限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联手, 组培优质甘薯基地 4万亩。通过大力开展基地建设, “龙头企业 +基地 +农户”的 产业化生产模式得到较好运用,农业生产的市场化组织程度大大提高。

3.带动了农民就业和收入增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托生产基地建设, 不 断拓展产品市场,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 使龙头带基地的辐射 范围越来越大。2008年 85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共带动农户 92万户,同比增加 15万户, 增长 19.48%;基地农户从龙头企业获得收入 17.9亿元, 同比增加 2.21亿元,增长 14.1%;基地用农工 3.62万个,同比增加 0.64万个,增长 21.48%;支付农民工资 2.35亿元,同比增加 0.29亿元,增长 14.08%;市级以上返利企 业 28家,全年返利额达 0.68亿元,同比增长 47.8%。省级龙头企业连云港富裕 食品有限公司 2008年带动农户 1.6万户,还把本村 500多女工安排就业,月收 入达 1000元;省级龙头企业德兴海洋食品有限公司 2008年支付农工工资 580万元, 人均年收入达 2.16亿元, 还带动周边 1000余户海洋捕捞户, 以较高价格

收购其捕捞的小杂鱼、小泥鳅、小黄花鱼等。省级龙头连云港振兴集团在岗埠农 场、云台农场、赣榆等地相继建立基地,新增养鱼池、郁金香、百合、草莓及鲜 切花回购合同, 为其提供种苗、种球和免费培训等, 公司收回花卉产品, 解决销 售难题。灌云县 4家省级龙头企业积极实施结对帮扶, 季节使用农民工 2290人, 支付工资 1420万元,人均支付 6000元,增加了农民收入。

4.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拓展和应对能力。各龙头企业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 济形势, 狠抓内外两个市场, 提高了自身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实力。振兴集团在 国际市场开拓中, 主动提高市场定位, 获得国家出口种苗企业备案资格, 成为连 云港首

家具有出口资格的花卉企业。榆城集团以集团为依托对合并后的六个自然 村的生产规模小, 科技含量低的育苗企业实行购买兼并和资产重组, 低成本扩张, 形成村企合一, 不断扩大规模强化龙头带动功能, 把榆城集团做大做强, 打响“榆 城”品牌,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在质量可靠的情况下统一使用“榆城”商标。使 “榆城”牌水产苗种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由 13%猛增到 35%。面对突如其来的国 际金融危机, 多数龙头企业能够及时调整产品结构, 降本增效, 度过难关。富裕 食品经过多次调研和努力, 于 2008年 8月份与上海光明集团达成产品包销协议, 开发了“渔夫牌”海洋即食系列产品,目前日均加工量达 2吨,月产值达 600余万元,产品全部由上海光明集团在国内 4个大区近20个省、市包销。该企业 自 2008年 9月份开始生产以来,产品供不应求。日前又与江苏省进出口集团公 司达成了注资协议,企业目前正加紧培训员工,待注资到位和员工培训完毕后, 每日的加工量将达到 5吨以上。该企业过去的产品 90%为外销,如今内销的比例 达到 90%,及时开发内销产品,使企业迅速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大海藻和 天天海藻两家市级龙头企业也及时将市场转向国内, 内销比例目前也达到了 85%左右。德兴海洋食品面对危机, 以产品优良的品质和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优势, 不

但保住了原有客户, 还拓展了部分海外客户, 迅速走出了危机阴影, 不但没有限 产、减员,还设立了多个加工点,新增员工和农村经纪人 500余人。

5.推进了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全市龙头企业立足农村、面向农业、服 务农民, 以结对帮扶为抓手, 积极融入新农村建设。德兴海洋食品与柘汪镇、厉 庄镇两个村结成帮扶共同体,加强农产品流通,免费培训农副产品交易经纪人。榆城集团以所在的宋口村为新农村建设投资主体, 以榆城集团为平台, 做大做强 优势特色水产品冷藏→加工→销售的链式开发体系,带动本地 3000农户从事相 关产业, 人均增收 600元。文峰木业积极吸纳共建村剩余劳动力, 并对共建村道 路进行硬化,改善了村容村貌。

二、连云港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龙头企业实力和带动能力有待加强。连云港市农业龙头企业虽然在带动农 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较大作用, 但与国际农业产业化发达国家及新农村 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美国食品产业体系的产值构成中, 农业生产占 25%,加工占 33%,而农产品营销所占比例则达到 42%,也就是说,深加工、精加 工以及市场营销所占产值比重远远要超过农业生产本身。从连云港市的实际情况 看, 85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中,大多数都是从事农产品加工企业,其中从事初 加工的较多, 而深加工、精加工企业较少, 农业产业链条较短, 农产品附加值不 高。而且从农业龙头企业实力来看, 85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资信等级为 AAA 级的 28家,占 32.94%;AA 级的 36家,占比 42.35%;A 级的 8家,占比 9.41%;还有 13家没有取得资信等级,占比 15.3%。从销售收入看, 85家农业龙头企业 1亿元以上的 24家, 占比 28.24%。从带动农户户数看, 带动农户 5000户以上的 33家,占比 38.82%;带动农户 1万户以上的仅 26家,占比仅 30.59%。

2.龙头企业科技创新水平有待提高。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农 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更好发挥龙头作用, 必须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国际上一般认 为,企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为 2%,企业方可维持生存;而占 到 5%的企业才具有市场竞争力,所以发达国家的企业一般维持 4%。6%的研发投 入水平。而 2008年, 连云港市 8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研发费用为 8693.52万元,与销售收入的比例仅为 1.06%。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科技研发费用为 3689万元,与销售收入的比例为 1.04%。甚至还有 3家省级龙头企业和 10家市 级龙头企业 2008年就没有安排科技研发资金。一些龙头企业由于科技研发跟不 上, 缺少精深加工的技术和设备, 只能维持在低层次的农产品初加工层面上, 加 工层次低下, 加工增值链条较短, 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不高, 很难取得较好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全球性经济金融危机袭来时, 有的企业由于缺乏核心竞 争力而出现订单下降甚至没有订单, 产品大量积压, 生产线被迫停运现象, 有的 企业甚至面临倒闭的窘境。

3.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联结程度有待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联结农户小生产 与大市场的桥梁和纽带, 而龙头企业要切实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 就必须加强 与农户的利益联结。而实际中, 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往往因文化素质、农 产

品质量及市场等原因, 经常性地出现有意无意的违约或毁约现象。从连云港市 85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结情况看,与农户有合同制关系的 53家,占比 62.35%;有合作制关系的 28家, 占比 32.94%;有股份制关系的 7家, 占比 8.24%;实施返利的 19家,占比 22.35%;实行其他形式联结的 13家,占比 15.29%。在 占绝对比例的合同制形式下, 龙头企业承诺市场价格高于约定价格时, 企业以市 场价收购;当市场价格低于约定价格时, 龙头企业以约定的保护价收购。但实际 上, 由于大多数企业无法监控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 加上一些农户不具备必要的

信用和法律知识,企业和农户之间只是一种松散半松散的衔接,一些农户私下出 售农产品而不执行合同的现象屡有发生.4.龙头企业融资渠道有待拓宽.由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绝大多数都属于中 小企业, 除了一般中小企业所固有的风险外, 还因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和高风险性, 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比一般中小企业承担着更大的市场风险.同时,由于农业 龙头企业面对的交易对象主要是信用和法律知识相对薄弱的农户, 使龙头企业经 常面临着经营的不确定性.因此,金融机构在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信贷营 销方面显得异常谨慎,致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整个农业生产一样,融资渠道 比一般中小企业还要狭窄得多.从连云港市农业贷款的实际情况看,2003~2008 年,全市农业贷款余额虽然从 31.46 亿元增至 67.49 亿元,但 2008 年农业贷款 占比却降至 13.8%,2004—2007 年则分别为 16.4%,17.1%和 15.2%,而 2008 年 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余额 8.85 亿元,占全市农业贷款的 13.11%,全市 人民币各项贷款总额的 1.8%.从为农业生产提供贷款支持的金融机构来看,主 要集中在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2003—2008 年,全 市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发放农业贷款占全市农业贷款比例从 85.8%上升至 98%,而 农业银行则从 2003 年的 14.1%降至 2008 年的 0.2%,另外建设银行,交通银行, 江苏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有少量农业贷款,其中 2008 年交通银行,江苏银行和 邮政储蓄银行农业贷款余额分别为 0.5 亿元,0.49 亿元和 0.24 亿元,占比分别 为 0.7%,0.7%和 0.4%.从整个融资渠道来看,2008 年 85 家龙头企业 10 亿元融资中,除银行贷款 8.85 亿元外,其他渠道包括民间资本 0.77 亿元,工商资本 0.1 亿元和利用外资 0.28 亿元,分别占比仅为 7.7%,1%和 2.8%,银行贷款占比则为 88.5%,仍为龙 头企业融资主渠道.5.政府对龙头企业发展调控体系有待改善.在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推进 过程中,政府部门无疑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和调控作用.具体说来,政府部门不 能采取“揠苗助长”式的越位行为,行政命令式的错位行为,以及忽视服务的缺 位行为,而主要是提供财政资金引导,信息平台服务以及法律手段支持等.而实 际上,地方政府部门往往习惯于搞运动式的宣传发动,其出发点本身无可厚非, 但往往会因违背市场规律而适得其反.如在此次国际性的经济金融危机背景下, 某县政府推动的 3 万亩黑莓生产,由于其推动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产量过大,达 4 万余吨,加上本地没有黑莓深加工企业,虽然龙头企业以保护价 0.8 元/斤收 购(价格最高时达 5 元/斤,终因消化容量有限,只能收购 1 万吨产品,剩余大 量黑莓只有以 0.2 元/斤兜售,大大伤害了农民的利益,砍伐黑莓树的现象比比 皆是.截止 2009 年 3 月末,全县黑莓种植面积仅有过去的四分之一.而在财政 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方面,近年来基层政府部门出于对所有支农资 金“盘子”进行平衡等考虑, 对上级财政下达的支农资金进行“一揽子”考虑安 排, 致使广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获得的财政资金安排比前几年呈逐年下滑势 头.至于在为龙头企业和农户提供市场信息咨询,法律援助,质量监测检验体系 等方面,地方政府也存在一定的“缺位”现象.三,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龙头企业要做大做强,切实壮大自身实力和龙头带动能力.一是要牢固树 立市场意识.龙头企业在深入加强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市场需求,适时推出 适销对路的产品,抓好标准化生产,最大限度开发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项目, 生产绿色产品,超市便捷产品和餐桌产品,向市场要效益,同时从农产品收购, 储存,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努力提高产品品质.二是要牢固树立效

率意识.龙头企业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形 式,提高企业农产品采购和产品营销效率.三是要牢固树立效益意识.龙头企业 要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努力提高自身信誉度,力争取得更高层次的资信等级,赢 得农户,合作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信任和合作,同时通过 加强内部控制,开源节流,向管理要效益,不断壮大龙头企业自身实力和龙头带 动能力.2.强力推进科技创新,打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农业产业化龙 头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的至关重要性,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 及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合作,实现农科教,产学研有机结合,并逐步实现科研成 果向现实生产能力的转化,不断开发出领先市

场的新产品,强力提高龙头企业市 场开拓能力.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要建立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 组建科技开发团队, 加大研发资金投入, 逐步发展成为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农业产 业化龙头领军企业,形成自身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另外,龙头企业还要充分发挥 龙头优势,加快新技术推广步伐,围绕企业主导产品,广泛采用先进技术,通过 多种形式,将新技术送到基地农户手中,同时加强对农户的技术指导和标准化生 产培训,与农户共享科技创新成果.3.因地制宜完善利益分配,增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联结程度.一 是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政策引导”的原则,巩固和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 经营,用政策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利益的选择,既保障农民与龙头企业合 作的适当利益,又要兼顾市场化条件下龙头企业的利益目标,使企业与农户的联 结机制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二是政府部门要因地制宜引导农民专业合 作社和专业协会建设,宣传和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民 合作组织十农户”,“超市+基地+中介组织+农户”等多种合作方式.通过龙头

上一篇:韦庄——《菩萨蛮》下一篇:大学生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调查报告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