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制度试题

2024-08-26

理论学习制度试题(精选8篇)

1.理论学习制度试题 篇一

生产车间员工学习公司管理制度测试题

试用合格后,由经理办公室办理签订劳动合同手续,凡是跟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为一个月,签订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为二个月;签订三年以上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为二个月以上六个月以内。

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如员工辞职,必须提前 30 天向公司部门或车间领导递交辞职申请书(劳动合同有约定的从其约定),经领导批准后到经理办公室办理辞职手续,否则视为违约,扣取一个月工资,作为违约赔偿。

事假,员工请假1天部门主管审批,2天分管副总审批,3天总经理审批,4天及以上董事长审批;请假时间超过5天及以上的当月养老、医保金、失业金由请假人全额承担。

员工禁止赌博,凡参与赌博的员工或者为赌博提供条件的,屡教不改者,处200~1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除名处理。

公司员工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轻微的,处以100-200元罚款并通报批评。

1、盗窃、侵占公司财物的。

2、损坏公司办公、消防(安全)设施、器具的,擅自将消防(安全)器具挪作他用的。

3、为违法犯罪分子存放、转移赃物、作伪证的。

4、在公司内部争执扭打的。

5、酗酒闹事的。

6、私自携带管制刀具的。

员工要遵守各项消防安全制度,不得私自乱拉电线和插座,不得使用电炉、电热器、电饭煲等高能电器和煤气等易燃易爆物品。违者没收相应物品,并处以50-200元/次罚款。员工不准将烟具带入生产区。若员工将烟具带入生产区一经发现,处以300元的罚款,并停职学习1周(停职学习期间不发工资),经学习教育并考核合格后方准予上岗。

进入生产区的员工一律将随身携带的烟具交付门卫人员保管,门卫人员对托管的烟具要妥善严格管理,不准给上班员工在上班时间拿回去吸烟。如有违反,罚款300元。上班期间员工一律不得擅自离岗,如有违反,罚款100元。对在生产厂区吸烟行为举报者,公司给予200元奖励;举报离岗吸烟者,公司给予50元奖励。

2.理论学习制度试题 篇二

一、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提供新材料, 创设新情境

(一) 材料呈现形式

近年来, 各地历史高考大幅度地使用材料, 材料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文字材料、表格材料、图片材料和综合材料等。如:

北京卷2012年第13题:图6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A.唐长安B.宋开封C.元大都D.明北京

江苏卷2012年第20题: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评说世事。右图是2000出现的新闻漫画《最后的贵族》。该漫画反映了

A.中国加入WTO与国内企业的长远利益相违背

B.中国申请加入WTO旨在打破某些企业的垄断

C.加入WTO后中国一些企业有望增强垄断地位

D.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将面临激烈竞争与挑战

重庆卷2012年第12题.图5所示是建于河南安阳的一位中国古代妇女的塑像。在她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

A.铁器B.玉器C.瓷器D.漆器

江苏卷2012年第14题:右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以上都是以不同的形式展示材料, 创设情境的例题。

(二) 材料题的命题特点

近年来, 材料题的设置逐步走向成熟, 在命题时表现以下特点:

1. 体现史论结合的学科特点

历史材料题一般都是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 不能脱离材料, 历史观点应当从所给的材料中概括出来。这也是我们学生在日常答题时存在的一大问题, 往往是不顾材料, 只凭自己的的所学答题, 违反这一命题原则。所以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相关资料的收集, 通过对具体资料的分析后方可得出结论, 结论一定是来自具体的史料。

2. 材料围绕课本主干知识

高考命题依据是课标和大纲, 所以无论怎样命题都离不开课本的核心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围绕课本重点知识, 要有针对性, 这样在迎接高考时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性。

3. 答题具有开放性

近年不少地方的材料问答题表现更加的开放。如:

上海卷2011第37题:—份护照。《天津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通商口岸的外国人从领事馆取得护照, 经当地海关道盖印, 即可凭此护照进入内地游历。该题第2问:你认为当时外国人持这类护照游历有哪些弊端? (9分)

从各地试题的命题特点来看, 目前的历史高考注重试题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注重考查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新课程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倡导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为适应新课程的这一要求,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最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一)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 研究性学习体现了新的教育观

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接受式学习的挑战, 它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究, 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习的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互动性和过程性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特点。

2. 研究性学习融入了新的师生观

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教师由过去学习的组织者、决定者和评价者向学习的辅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转换, 学生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研究性学习也使学习的过程成为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的过程, 有利于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

3. 研究性学习赋予了新的学习观

教育质量能否提高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学生是否形成了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 是否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培养学生主动求知、勇于探究的心理品质, 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二) 开展研究性学习目前存在的问题

1. 思想意识问题

意识支配行动, 没有特定的意识也就没有特定的行动。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不够是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另外,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效果是一个漫长过程, 往往不能立竿见影, 而摆在眼前的高考是非常紧迫的, 所以人们很难像重视高考一样重视研究性学习。

2. 评价标准问题

目前的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基本上是各做各的, 没有统一的标准, 即使有的学校发放统一的教材, 教师也未必使用。这样以来也就没有评价的标准, 缺乏评价标准也就无法进行对比、考核, 这种随意性造成研究性学习很难推广, 不能形成普遍认可的研究性学习氛围。

3. 资料的匮乏问题

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离不开大量的历史史料的收集, 历史资料的匮乏也成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大问题。由于我国教育资源分配的地区差异很大, 有的地区学生获取历史资料的途径很有限, 有的学生也只靠手里的课本而已, 资料缺乏。

总结:高考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所以日常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而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应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孟昭兰:《普通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3]于友西等:《历史学科教育学》,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4]王升:《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 教育出版社, 2002

[5]胡永生:《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与范例》,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1

3.理论学习制度试题 篇三

一、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许多省市的综合性学习试题选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材料。例如北京市有关试题以欢度民族传统节日“春节”为背景,设计了贴福字、赏窗花、选春联等内容,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江苏盐城市有关试题将欣赏书法作品引入到试题中:福建厦门市有关试题将过年时的民俗活动与育人目标进行了完美结合,让考生在了解对联和京剧的一些基本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河北省有关试题涉及对猴票的赏析,有助于引导考生学会欣赏传统文化。这些试题,既能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又有助于引导考生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探究,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关注社会热点。贴近考生生活

2016年,许多省市依然选择社会热点和贴近考生生活的材料进行命题。例如重庆市有关试题涉及的“暖冬计划”,福建泉州市有关试题涉及的曹文轩获奖与陈忠实辞世,湖北荆州市有关试题涉及的“国际安徒生奖”“天宫二号”和国际维和经费,福建南平市有关试题涉及的“大国工匠”,湖南娄底市有关试题涉及的G20峰会,贵州贵阳市有关试题涉及的“FAST”,河南省有关试题涉及的数字化阅读,四川广安市有关试题涉及的“作业软件”,江苏宁波市有关试题涉及的在公共场合使用Wi-Fi的注意事项,浙江嘉兴市有关试题涉及的写租房协议等。这些试题有助于引导考生观察生活,思考社会现象,进而提高观察、理解与分析能力,提高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彰显地域特色,引导考生热爱家乡

上海市有关试题巧妙采用情景对话形式,引导考生去了解上海的弄堂名、马路名、行政区域名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山东潍坊市有关试题让考生通过参与文字编辑工作.了解潍坊风筝的历史、制作特点等;天津市有关试题“游在津沽”;浙江湖州市有关试题感受湖州的“山水清丽,文化悠远”等。这些试题都围绕地域特色设置,这些题目的设计意图,是在考查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激发考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四、积累与实践并重,注重语文运用

4.理论学习制度试题 篇四

1. 分级负责、惩教结合、违规必究

2. 职责权限

3.一、与原职务相当、两、影响期长的4. 撤销党内职务或者行政职务、提拔任职、党政正职、上一级

二. 选择题

1.ABDEF

2.ACDEGF

3.ACGF

4.ABCD

5.CDEFG

三. 判断题

1.×2×3√4×5√

四问答题

1.“一报告两评议”是指在特定会议上,由单位党政负责人对本单位管理人员选拔任用工作情况进行专题报告,接受与会同志对管理人员选拔任用工作和新提拔任用的管理人员以及破格提拔(越级提拔)的管理人员的评议。按照《“一报告两评议”办法》规定,地方党委常委会每年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要专题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接受对本级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干部选得行不行,要让群众评一评。”对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逐人进行评议,是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评议的延伸,以具体到人求深入。将两项评议结果进行对照、综合分析,有利于客观评价一个地区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也有利于发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管理。

2.明确划分五类追究责任主体:党委党组主要领导和有关领导、组织人事部门主要领导和有关领导、干部考察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纪检监察机关有关领导和人员、以及其他有关的领导和人员五大类。

3.一、要牢固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必须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首先,要注重品行的导向,要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政治上要靠得住、工作上要有本事、作风上要过得硬、人民群众要信得过;其次,要注重实绩的导向,干部的基本职责是干事,是为人民谋利益,选人用人必须要注重实绩工作能力。要围绕发展选人用人,要把那些有发展思路、有发展本事、有发展办法、有发展业绩的干部选拔出来;三是要面向基层的导向,把是否具有基层工作经历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条件之一,对长期工作在条件艰苦的地方干部多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多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多厚爱;四是要注重公论的导向,要走群众路线,充分征求各个层面职工和群众的意见,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二、正确运用民主推荐(测评)结果

选任领导干部要进行民主测评和民主推荐,在具体工作中,会发生拉票现象,导致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结果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失真失实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干部任用条例》的宣传。在职工群众中牢固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让职工群众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进行民主测评、民主推荐;二是对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结果要深入分析,避免简单地以票取人。要对测评人、推荐人及被测评人、被推荐人进行客观的分析,才能对被测评人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三是对民主推荐(测评)结果要正确运用,把民主推荐(测评)结果作为衡量干部德才优劣的一条重要线索。同时,对于坚持原则、实干敬业、政绩突

出的干部,即使推荐(测评)票相对较低,经过全面考察和综合分析,确认无疑的,也要破格重用。对于不思进取、周旋于应酬和疏通关系而不干工作的干部,即使推荐(测评)票相对较高,也坚决不能提拔使用。

三、强化严格的选拔任用监督制度

充实干部监督人员,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发挥干部监督审查的作用,不断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一是完善制度,通过完善制度、理顺机制、严格程序,规范选人用人行为;二是充分发挥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定期召开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及时沟通信息,研究解决问题,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三是要聘请老干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界、新闻界人士作为干部监督信息员,实施干部监督向八小时以外延伸,向生活圈、社交圈延伸。

四、建立健全选人用人公信度评价机制

要深化干部工作公开评议制度,构建起行之有效的选人用人公信度评价体系,提高选人用人的满意度和公信度。一是要吸纳各业人员,广泛参与,把与干部工作有较大责任度、关联度和知情度的组织和个人作为评价主体,适当增加一般干部群众在评价主体中的比重,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主体群;二是要设立较为合理的评价指标。选取与一般干部群众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评价指标,突出对用人导向、执行选人用人纪律、干部选任结果等项目的评价,同时将评价项目进行细化和量化,形成一个比较全面、具体的评价内容和标准体系;三是要加强评价结果的分析运用。对评价结果及有关数据,要在综合分析、全面衡量的基础上,作为选人用人公信度的主要依据,作为检验干部能力素质的重要指标。

五、切实解决领导干部的持久满意度

5.医疗核心制度之查对制度试题 篇五

(一)临床科室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患者、、、(门诊号)。

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对、、、、、、。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和,如不符合要求,使用。

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史;使用剧、毒、麻、限药时要经过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

5.输血时要严格制度(见护理核心制度——

六、查对制度)确保输血安全。

(二)手术室

1.接患者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性别、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

2.手术前,必须查对、、、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

3.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与、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

4.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巡回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再填写病理检验送检。

(三)药房

1.配方时,查对处方的、、。

2.发药时,查对、、、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是否超过;查对、,并交代及。

(五)检验科

1.采取标本时,要查对、、、目的。

2.收集标本时,查对、、、、标本和。

3.检验时,查对、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

4.检验后,查对、。

5.发报告时,查对、。

(七)放射线科

1.检查时,查对、、、、片号、、。

2.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时间、角度、剂量。

3.发报告时,查对、。

(八)理疗科及针灸室

1.各种治疗时,查对、病房、、、种类、剂量、时间、皮肤。

2.低频治疗时,并查、量、。

3.高频治疗时,并检查体表、体内有无异常。

4.针刺治疗前,检查针的和,取针时,检查和有无。

(九)特检科室(心电图、脑电图、超声波、基础代谢等)

1.检查时,查对、、、、目的。

2.诊断时,查对、、、。

6.查对制度试题 篇六

选择题(单选)

1.输血前,需经(B)查对。A、一人

B、二人

C、三人

D、四人

2、输血时查对,做法错误的是(D)

A、输血完毕,在标签上签名,保留空血袋24小时

B、取血、发血双方必须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血型等准确无误,双方签字后方可发出

C、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配血报告、血袋标签、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D、因相关血型的血源紧张,为了抢救病人,决定输注逾效期1天的全血

3、关于注射输液时哪种说法不对(A)

A、多种药物配伍时只要注意医嘱与药物是否相符

B、凡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首次注射前要了解过敏试验情况

C、输液后再次核对床号、姓名,控制滴速并记录,按时巡视,注意用药后反应 D、配药后,要核对空安瓿与输液标签的药名、剂量,还要查药品质量,有无混浊和杂质

4.用于核对医嘱的核对单、执行单和《检验标本确认报表》保管妥当,待核对医嘱无误、全部医嘱执行后留存(B)方可丢弃。A、五日 B、三日 C、一年 D、三年

5.下列关于特殊饮食的患者进食前进行再次确认,说法错误的是(C)A、饮食种类

B、数量及餐次与饮食牌及病情是否相符 C、进食后反应 D、患者身份核对

6.饮食查对以每日电脑打出的(B)为依据,与患者核对,并及时更换。A、医嘱单 B、护理单

C、辅助治疗单 D、执行单

7.处理医嘱者(B)检查变化医嘱的落实情况。A、每小时 B、每天 C、每周 D、每月

8.特殊情况转抄医嘱时,(C)需签名。A、转抄医嘱者 B、查对者

C、转抄医嘱者和查对者 D、医生

9.抢救患者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B)须大声复述一遍,医生确认,回复正确然后执行。A、处理医嘱者 B、执行医嘱者 C、值班护士 D、组长

10.处理医嘱者负责通过电脑打印医嘱执行单,并交由(D)核对后方可执行。A、医生 B、组长 C、护士长 D、执行医嘱者

11.手术室与病区交接患者时,手术室护士要与(C)一起核对患者信息。A、医生或护士长 B、护士长或组长 C、责任护士或组长 D、责任护士或实习护士

12.巡回护士在病理标本离体(B)之内浸泡处理,术后由洗手护士再次核对签名。

A、15 min B、30 min C、45 min D、60 min

13.(D)执行医嘱后,在医嘱执行单上签署执行时间和姓名。A、值班医生 B、护士长 C、处理医嘱者 D、执行医嘱者

14.到血库取血前再次核对医嘱,确认(C)以及所需要的血液制品种类、数量。A、患者姓名、年龄 B、患者姓名、既往史 C、患者姓名、血型 D、患者姓名、身高体重

15.对禁食患者,应在(C)设有醒目标志。A、床头及床尾

B、床头、床尾及治疗单 C、床头及治疗单 D、床尾及治疗单

16.输血后将血袋送回血库至少保存(C)。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17.输血前,(B)唱对医嘱、血袋、发血报告单。A、一名 B、二名 C、三名 D、四名

18.备药后必须经(C)核对方可执行。A、医生 B、护士长 C、第二人 D、组长

19.术后患者由麻醉师/麻醉护士、手术者送回病房,并与(A)做好床边核对交接。

A、病房护士或医生 B、责任护士或实习护士 C、责任护士或组长 D、医生或护士长

20.抽血前两名医护人员携(C)到患者床边双人再次核对。A、治疗单 B、医嘱 C、病历 D、配血单

交接班制度试题

选择题(单选)

1.交接班过程中容易发生(B)A、遗漏 B、护理缺陷 C、病情不详 D、交班不清

2.两班交接工作,交接工作未完成时,由(A)负责。A、交班人员 B、接班人员

C、交接班人员共同 D、其他人员

3.两人值班室,值班人员在未完成交接手续前,另一人(B)。A、可以提前下班 B、不得擅离职守 C、可以先行更衣

D、不得离开工作区域

4.交接班需要做到哪五清?(A)A、讲清 问清 看清 查清 点清 B、讲清 问清 看清 查清 工具清 C、讲清 问清 看清 点清 工具清 D、讲清 问清 查清 点清 工具清

5.交接班必须做到(A)

A、站队交接 实物交接 现场交接 工作交接 B、站队交接 问题交接 隐患交接 工具交接 C、工具交接 实物交接 问题交接 隐患交接 D、站队交接 隐患交接 现场交接 工作交接

6.交接班制度是护理工作(B)的重要保证 A、持续性 B、连续性 C、继续性 D、稳定性

7、各班护士严格遵守管理制度,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准确(B)地进行。A、实时 B、及时 C、迅速 D、准时

8.交接班前(A)应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和危重患者护理记录。A、组长和当班责任护士 B、组长和办公班

C、当班责任护士和办公班 D、当班责任护士和实习护士

9.接班者应该提前(C)到达科室进行接班。A、5 min B、10 min C、15 min D、20 min

10.毒、麻、精神药品数量应清点正确并签署(C)A、笔名 B、曾用名 C、全名 D、艺名

11.进修护士或实习护士书写护理记录时由(C)负责修改并签名。A、组长 B、实习护士 C、带教老师 D、进修护士

12.上一班责任护士必须在交接班前(C)完成本班各项护理工作。A、全部 B、部分 C、尽量 D、不必

13.责任护士在(B)应处理好用过的物品和床边各种引流、输液物品,为接班者提供便利的条件和准备。A、交班时 B、交班前 C、交班后 D、接班时

14.交接班时遇到特殊情况时,需做(D)交代,与接班者共同做好工作方可离开。A、简单 B、大致 C、概括 D、详细

15.早交班有(B)方式。A、一种 B、二种 C、三种 D、四种

16.毒、麻、精神药物交接班时需(B)查对交接。A、一人 B、二人 C、三人 D、四人

17.“病房护理交接班日志”应由(B)填写。A、责任护士或实习护士 B、责任护士或组长 C、组长或护士长 D、实习护士或组长

18.(D)巡视检查病房是否达到清洁、整齐、安静的要求及各项工作落实情况。A、交班者 B、接班者

C、责任护士与组长 D、交接班者共同

19.(B)如发现病情、治疗、器械、物品交代不清,应进行查问。A、交班前 B、交班中 C、交班后 D、下班后

7.理论学习制度试题 篇七

解构图示理论。英国著名心理学家F.C.Barlett (巴特里特) 于1932年在其出版的《记忆:实验与社会心理学》中最早提出“认知结构”这一概念。许多心理学家步其后尘对认知结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揭示出它处理信息的运作机制。林之达教授指出“所谓认知结构是指个人在感知和理解客观现实的过程中在头脑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 因而, 认知结构由一个人的过去的经验、知识所组成”[1]。图示理论就是在认知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 这一理论把在语言理解中起作用的背景知识结构称为图示, 图式是认知的基础。“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 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和积极的组织, 是被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及怎样把这些新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2]。图示理论主要强调的是, 人们在理解新知识时, 需要将新知识与过去的经历, 即背景知识相联系, 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取决于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示, 大脑将获得的新知识与图式中的“旧”知识进行匹配, 通过激活图式中的“旧”知识, 创建“新”“旧”联系, 帮助大脑进行理解和记忆。这一理论在外语教学中得到了语言研究者和教学者的高度重视, 广泛应用于阅读和听力测试和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 但笔者认为图式理论对语言写作试题设计也有一定的启示。

写作的认知过程及影响写作测试效度的主要因素。测试效度指的是测试的得体性, 即测试的内容是否检测了想检测的内容 (Henning, 2001) 。测试效度由内部效度、外部效度和结构效度构成。其中结构效度在衡量效度中最为重要。

1. 写作的认知过程。

要研究写作测试受哪些因素影响, 首先应该了解写作的本质。关于写作的本质, Flower&Hayes和Bereiter&Scardamalia关于写作认知过程的论述是非常有影响力的研究。Flower&Hayes (1981) 提出的写作认知过程 (writing processes) 由三部分组成:计划 (planning) 、表达 (translating, 或译为“转化”) 、复阅 (reviewing) [3]。如图1所示:

根据Flower&Hayes和Bereiter&Scardamalia的写作认知过程模型, 修旭东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英语写作测试理论效度 (结构效度) 的理论依据模式[3]如图2所示:

2. 影响写作测试效度的因素。

测试效度指的是测试的得体性, 即测试的内容是否检测了想检测的内容。效度是测试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测试效度由内部效度 (internal validity) 、外部效度 (external validity) 和结构效度 (Construct Validity) 构成。内部效度指的是卷面效度 (Face Validity) 、内容效度 (Content Validity) 、应答效度 (Response Validity) 等, 用来研究测试内容和效果的几个方面。外部效度指的是同期效度 (Concurrent Validity) 和预期效度 (Predictive Validity) 。在所有的效度指标中, 结构效度最为重要[4]。

影响写作效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测试的目的。没有明确的测试目标, 就不会有具体的测试项目。测试前明确测试目的是非常重要的, 要测学生的描述能力还是论证能力。最重要的是测试内容, 也是测试的核心, 如果测试的内容超出受试者的知识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范围或者极大地低于受试者的水平, 测试内容对受试者来说就会太难或者太容易。这样会直接影响测试的内容效度和卷面效度。另外, 受试者当时的心理状态和测试环境也是影响效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受试者对测试项目产生反感甚至敌意, 他们将对本次考试抱以不认真或者恶意的态度, 因此, 写作试题的话题应该考虑到受试者的情感因素。

图式理论对写作试题设计的启示。鉴于以上对图式理论和写作试题效度的分析, 写作试题应该考虑到受试者的图式。考察受试者的写作技能, 写作无关的其它技能的应当尽量少, 如创造力, 想象力, 推断力, 等等, 因此, 写作试题应充分考虑到受试者的图式, 写作形式或话题都能尽量限制在其已知知识范围内。写作的题目所要测试的应该是命题人员期望考生能够掌握的写作技能, 在具体拟写写作题目前, 命题人员首先必须明确, 通过作文究竟应该测试学生哪些方面的写作技能和知识, 受试者是否已经具备完成这些技能所需的背景知识, 是否具备完成这一写作任务的基础条件。

写作的题目内容上要符合受试者的情感图式, 激发他们表达自己观点的愿望, 引起他们的兴趣, 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写作环境, 而不是引起愤怒, 憎恶或悲伤的联想, 如一个题为“描述一次糟糕的旅行”, 这无疑会引起受试者不愉快的联想, 甚至更糟糕的是, 这有可能激活受试者一连串的不愉快经历联想, 如糟糕的假期, 失败的计划, 等等, 在这种心情下, 受试者很难正常地发挥其写作技能, 必然降低写作测试的效度[5]。

写作测试的题目应提供给受试者相关的背景知识和试题描述。写作测试不仅仅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及内容表达的贴切性, 还要注意写作任务应该有明确的界定, 是考生知道应从哪方面着手, 以避免作文内容不着边际, 难以评分。解决这一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在题目后面作适当的注解以限定写作的范围。对考试不熟悉的话题要尽量避免涉及, 或给与详细必要的说明和提示, 创建新信息与图式之间的连接, 但当新信息图与已有图示之间出现空白时, 补充说明就显得非常必要。将图式理论及写作认知模式应用于语言写作试题的设计中, 对提高写作测试的效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之达.传播心理学新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2]于飞, 于丽.图式理论对听力测试材料选择的限制[M].长春: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 (6) , 125.

[3]修旭东.英语写作测试中“理论效度”的理论依据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11) , 57.

[4]戴晓莉.英语测试写作题型效度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3, (6) , 147.

8.理论学习制度试题 篇八

关键词: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命题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3-0099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综合性学习题的主要特点是联系学生实际,真实性强,且地方特点明显,乡土气息浓郁,内容更加丰富,覆盖面更广,综合性更强。

考试命题上的特点是:在内容上注重对能反映考生生活的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机地扩展考生自我表达的答题空间;在试题的呈现方式上以独立的综合性学习考试板块出现,题内所需的学科间知识的综合交叉比较充分;题干设置的文字量较大,富含信息,表述比较亲切,注意拉近与考生的距离,具有一定的审题难度;在评价上关注考生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考生的语言表述、对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以及各种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都是重要的采分点。

试题的类型有单一式和综合式两种:

1. 单一式

(1)语言创作类——①编拟欣赏广告、宣传语;②对联知识及创作赏析;③心愿表述;④主题访谈;⑤话题辩论;⑥景点介绍。(2)材料整理类——①语段压缩;②材料的整合与探究。(3)图表转述类——①表格分析;②图表理解。(4)活动参与类——①拟活动方案或计划;②设计活动主题或主题语;③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2. 综合式

多种类型融为一体,在设置的情境或活动中去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归纳推理、总结概括、观察理解、联想想象、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

由于中考过程限于以笔试的形式呈现,因此知识与能力综合型、专题活动型将是主要的考查方式。

[典型考题]

(2009年浙江温州中考语文题)

家庭、家乡、国家,都是我们割舍不去的眷恋。请你参加与“家”相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温馨家庭】某社区开展“温馨家庭”评比,准备给获奖家庭颁发匾额。下列作为匾额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妙手回春 B. 家和万事兴

C. 博古通今 D. 举天地之正气

(2)【文化家园】温州历史悠久,民俗独特。请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6字)。

标题:

再现传统盛景的2009年温州“拦街福”开街已经十天,市民热情高涨,深深感受到了温州传统文化的魅力

“拦街福”是温州的传统习俗,始于宋,盛于清,流传至今。今年突出“传承文明、文化兴市”的主题,主要活动有拦街祈福、民俗文化展示、民间艺术展演等。到昨天为止,光顾“拦街福”的市民已达35万人次,现场每天都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

(3)【美丽祖国】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让我们一起创作一首小诗向祖国献礼。请仿照上下节把下面这首小诗补写完整。

寄祖国

(1)

你是一条大河,奔流不息,

在你的岸边,我美好地生长。

我就是那羞涩的小花,

为你绽放我的心愿。

(2)

你是一棵大树,郁郁葱葱,

(3)

你就是我的祖国,美丽富饶,

在你的怀抱,我美好地生长。

我就是那意气风发的少年,

为你奋斗是我的心愿。

解析:温州的这道 “综合性学习”试题,以其浓郁的生活味和文化味,将语文和生活巧妙结合,充分体现了语文的语用功能。本题以“家”为主题,从家庭、家乡、国家三个层面设置问题:【温馨家庭】让学生为“温馨家庭”选择最恰当的匾额内容,考查学生辨析词句的能力,同时又能了解匾额这种传统的文化形式,懂得“家和万事兴”的道理;【文化家园】为一则有关“拦街福”的新闻拟标题,既考核了学生对有关“新闻”知识的把握及语言概括能力,又能让学生了解温州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民俗;【美丽祖国】巧妙结合今年热点“新中国六十华诞”,以仿写的形式让学生创作一首小诗向祖国献礼,用一种美好的语文方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层层设题,意在引导学生懂得:不仅要有“小我”,更要有“大我”。

应考策略:要做好综合性学习复习备考,我们必须注意:

首先,实际操作,贮备技能。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性强,必须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去经历,去探究,有了活动的积累和贮备,就不会担心临场考试,从一定程度上说,考试是对过去语文活动的回顾及梳理总结。

其次,吃透教材,提炼主题,适当归类。通过对教材的充分掌握,注重教材所体现的几大主题(体验成长类,语言文字类,历史文化、专题探究类,科技生活类,其他类)上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

第三,剖析考题,紧抓考点。通过对典型考题的剖析,从中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解题规律。

第四,精选试题,强化训练。选择典型试题,实战演练,将方法规律内化为能力。

要解答好综合性学习试题,必须做到:善于运用(下转第102页)(上接第99页)积累,有效调用知识。解题时先认真回忆有关知识,及时把与试题相关的知识有效地提取出来,以备答题之用;仔细揣摩题意,提炼答题信息。要善于利用已有的知识背景,去揣摩命题者的意图。解答试题时,要从题目和材料中筛选重要信息,并按要求处理好这些信息,针对题目要做出简明回答;发散多种思维,合理展开想象。有些综合性试题需要我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展开合理的想象与联想。

上一篇:正畸科医生工作计划下一篇:京沪两地网约车管理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