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网络培训总结(精选8篇)
1.小学数学网络培训总结 篇一
小学数学老师计算机网络培训总结
在主任的积极动员之下,我也加入了这次的学习。尽管我已经在国家教育部网站查证确定:网络研修和各种研修,国家层面的规定是5年240课时,而5年360课时是郑州市师训科的规定,也只是试用稿,我认为并没有通过郑州市教师们的征询同意。不过看到这么多优秀的专多家的课程,我觉得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在专家的引领下收获颇丰,对现实教学指导意义较大。以下是我的总结。1.课程学习与研修收获;
通过这次培训,了解了专家们对研修任务的整体构思和框架,几乎是如同己出,在国家层面上考虑问题,这种殚精竭虑的敬业精神和他们的博学多思,使我深受感动。不仅学到很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和其他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大家坐在一起畅所欲言,互相讨论,交流,把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让老师来帮助解决,这样使得相互之间都得到了学习,巩固知识的机会,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将研修所学内化应用到教学实践的情况; 通过本次学习,我觉得为了使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教学教学之中,我要经常与同层次同专业的学员组织起学习兴趣小组,大家在一起交流讨论学习问题、体会、经验。并由学
第 1 页习好的学员带领大家学习,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遇到问题和同事们交流一下,可以让自己更好的掌握知识点,而对帮助解答问题的同事来说也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这样想后,我得付诸于实践。
3.希望在今后研修中解决的问题及对培训的建议。
我希望今后在研修中能解决我使用白板中的一些问题,同时也希望今后能多举办一些这样的培训,因为计算机知识更新是很快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把工作做得更好。
我今后要对着听课笔记多练习以便达到巩固。我刚好记录了点重要的笔记在听课记录本上,录制了几节课。以后在工作中,我要利用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花点时间设计课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 2 页
2.小学数学网络培训总结 篇二
一、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的现状与发展
1. 现状与问题
根据2005年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我国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19488.01万人 (不含成人高中和中专) 、中小学专职教师1038.41万人, 其中小学专职教师为559.24万人。中小学教师课程多、负担重, 单一教学型水平已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特别是在西部地区人口密度低, 学区、校区跨度大, 教师集中脱岗培训困难, 而网络培训具有资源共享、时空不限、多项互动、协作学习等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优势, 它使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大大增强。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 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新的小学数学教材增加了系统学习、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内容;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增有删, 新增了蕴涵着全新教育理念的“课题学习”等内容, 旨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经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解决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新的高中数学教材增加了简易逻辑、平面向量、概率统计、微积分的初步知识。如何帮助教师学习并掌握这些新内容, 是当前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任务。从国内外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的情况看, 虽然据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 我国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8.62%, 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5.24%, 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83.46%, 这里面小学教师以中等师范学历、中学教师以专科学历、高中以本科学历为达标标准。而国外, 就中学教师来说, 美国一些州要求中学教师必须具有硕士学位。英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4年制教育学士学位和研究生教育证书作为中小学教师的任职资格。法国要求初等教育师资至少具有大学普通教育程度, 中学教育师资至少具有大学学士水平。从中可以看出, 美、英、法等发达国家中学教师的学历层次远远高于我国。在这些国家里, 科学发达, 科技人才辈出, 完全依赖于高要求、高标准、高规格的教育质量。由此可见, 我们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距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
2. 我国网络教育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 足以支持大规模的中小学教师培训
近年来, 国家非常重视远程教育发展, 国家承认远程教育学历证书, 并不断进行网络培训的资源建设, 从而使网络培训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
在硬件条件方面, 从2002年起, 国家在中小学推动“校校通”工程, 到目前为止已有近90%的城市中小学建成了校园计算机网, 实现了与Internet的链接。2003年, 教育部启动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总投资超过百亿元, 已使60%的农村中小学建成了不同规模的远程教育系统。
在软件条件方面, 以北师大、华东师大、西南大学、华中师大、华南师大、陕西师大、福建师大、东北师大8所试点师范大学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等成立了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 建立了标准化开放性的公共服务平台。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在21个省区建立了93个地 (市) 、90个县 (区) 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截至2005年上半年, 全国总共有68所高校网络学院, 其中师范类网络学院总共有7所, 已成为教师培养的重要途径, 8所师范院校共招收了远程教育学生15万名。中央电大师范专业招生人数目前已经达到50万, 每年对近100万名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在资源建设上, 8所师范院校开发教师教育课程1181门, 共计56873学时, 其中“教师网联”成立后新增课程436门, 达24348学时。中央电大已开设教师教育专业8个, 开发课程总数370门, 新开发课件170门左右。高等教育出版社新增教学资源约100种, 约合教学条目3万条。其次,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规划。2003年9月, 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 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工程规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 为全国约11万个农村小学教学点配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 向这些教学点约510万山村小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解决师资和教学质量偏低的问题, 使全国38.4万所农村小学初步建成卫星教学收视点, 基本满足农村8142万小学生对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这项举措对我国农村地区, 特别是在教学条件、教育资源、教师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与发达地区存在巨大差距的中西部农村地区, 是解决教师教育问题的最好办法, 它有利于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 缩小东西部的教育差距, 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再次, 英特尔未来教育。英特尔未来教育是由英特尔公司发起的大型国际合作性教师培训项目, 涉及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英特尔公司计划在三年内, 在我国至少完成三万名以上一线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 使受训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并能利用技术创建新颖的教学模式, 提升中小学的信息化教育水平。
二、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的探索与思考
1. 努力构建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评价体系
目前, 我国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评价的随机性较强, 较难诊断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 应根据课程标准及各地区教育和经济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网络培训评价既要重视学习结果, 也要注重学习的过程, 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主要让学员自己通过评价工具记录自己学习的全过程。从这些记录中, 可以看到自己成长、进步和自主建构的过程。
2. 全面认识网络培训的技术功能
网络教育作为时代发展的要求, 新技术和全新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培训中的两个重要侧面, 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思想。教师培训必须要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 形成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和积极的态度, 在此基础上强调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 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融合, 以及信息技术在教师日常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以信息技术促进新型教学的实现, 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以教学思想、教学目标等来驾驭技术, 避免“技术中心主义”取向, 这才是教师培训的根本目的。
3. 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网络培训模式的开展, 势必要求培训资源全面而丰富。培训中要准备的资源有:虚拟教室的开辟、数据库的建立、各种学习论坛的创建、指定培训活动中的教师角色与助教角色、制作网上学习资料等。同时要求受训的教师学员也要参与资源的建设, 要求教师参加学习论坛的讨论与交流, 发表对学习内容的需求、对培训方式的看法, 并向全班成员提供有价值的共享等资料。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条件和资源优势, 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站点, 使各具条件的学校和教师可根据需求各取所需, 各有所得, 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4. 加强中小学教师学科知识的培训
教师教育说到底是教师的培养与培训。美国学者奥克肖特指出, 实践者在从事实践活动中涉及到的知识实际可以分为两类:技术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研究表明, 使教师成为优秀教师的关键知识就是实践性知识, 以及融合在其中的教育信念、教育机智和批判性反思能力。它需要使用高度专业化的专业知识, 即教学的知识, 这种知识包括:共同的知识 (所有受良好教育的成人所需掌握的) 、特殊的知识 (只有从事教学工作所需要的知识) 、专业和学生的知识, 以及专业和教学的知识。现在不少中小学骨干教师教龄都在10年以上, 他们普遍感到所学知识已经老化, 急需要更新知识, 提高专业知识水平。而其他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已经陈旧, 迫切要求接受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因此, 应加强学科教育理论、学科专业知识的扩展、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及科研指导等内容的教育培训, 应把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研究以及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培训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
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是广泛而多样的, 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不同的愿望和不同的兴趣, 他们需要丰富的进修机会和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教师的需要也是发展的, 教师的网络培训也要随着课程的发展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惠来.国外高师教育的现代走向与我国高师教育的改革.高等教育, 1997 (4) .
[2]裴纯礼, 徐学峰.加快各级教师网络培训基地的建设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1 (4) .
[3]李炳军, 吴霞.教师网络培训模式的策划与思考.现代教育, 2003 (11) .
[4]钟志贤, 曹东云.基于信息技术的反思学习.远程教育杂志, 2004 (4) .
[5]黄梅, 李远蓉.三维目标的知识加工与教学策略.课程·教材·教法, 2010 (4) .
3.小学数学网络培训总结 篇三
为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沧州中小学骨干教师利用假期进行集中,培训方式采用“你讲我听”大课堂方式。但培训范围小,培训内容针对性差,老师参与意愿不强。地处偏僻农村教师更因为资金不到位、培训时间短、底子薄弱无法参与。该如何进行改进?应创造一种能有效将集中培训与个人专业发展相结合,跨地域、没时间限制,方式多样、多级培训的模式。因此,网络培训模式应运而生。
一、网络培训优势分析
网络培训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动态、开放互联网络培训平台,开展教学指导、交流、沟通、研究的培训模式。网络培训是一种新型培训模式——能实现一种资源共享,随时随地地参与学习,是现有集体培训的延伸。网络培训模式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1.成本低,参与性强
假设在假期组织一次市级集中培训,参与人数200左右,3天唐丽芳刘风华时间,人均费用400-500元,加上培训学校的费用,一般需要花掉5~11万。代价高,学员经常反映效果不理想。通过网络培训平台只需电脑和互联网络的一次性投入,教师不用出门,根据个人掌握知识层次随时在网上学习知识,与在线教师进行咨询问题、探讨主题。这样既节省了出差的费用和时间以及电话的使用次数、纸张及印刷费用、缩短师资培训的周期,也扩大了教师的参与面,使得学习者更快的获得更多地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解决了学校资金困难,教师无法进修学习的问题。
2.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交流快捷
培训网络平台具有资源共享,透明度高,消息更新及时,沟通快捷、突破地域与时间限制等特点,可以解决众多教师参加培训时间不一致的难题。利用网络平台让众多教师聚集一起,围绕同一培训专题,通过评论、博客、QQ群、微博等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探讨、共同研究。利用文件上传系统,提交作业,来达到培训监管的目的。
3.资源高度共享,信息多样化,交互性强
中小学教学资源缺乏,没有针对性,成为影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瓶颈。培训平台资源来自不同渠道:互联网、专业课件公司、国家推广课程,或者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间的教学应用资源,将这些资源共享,整合最佳资源供教师使用,减少重复人力、财力的投入。
传统的培训活动,主要是专题方式——专家说、教师听为主;信息采用语言或文字。在网络培训平台中培训信息可以是文字、图片、动画、录音、视频、录像,还可以是现场实时的文字、语音、视频三者融合为载体的形式。
在网络培训平台培训可以是互动方式。每位教师都可以在网上针对探讨的内容随时畅所欲言。对解惑的知识提出问题,寻求别人的帮助,使每个人都能从中获益。也可以把自己课堂教学录像、案例、经验上传到网络教研平台,让更多的老师观看、讨论,找出自己的不足,快速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在这里我们每个人既是培训中的学生,又是培训中的老师。
4.共享集体智慧,快速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促进自我专业发展
在网络培训平台中每位教师利用博客日记或微博,发布自己积累的教学观点、经验及案例;也可以把从互联网中搜索的成功案例进行共享;也可以集体共同制作优秀的教案或者课件。而这些资料在网络中是长期保存的,教师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随时随地进行搜索、下载与学习。每位老师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相应主题进行学习,以最快的速度了解最新的主题动态及别人的回复和研究的进程。
在网络平台可以使得每个人都能共享集体智慧。以平等、自愿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激发教师自己强烈发展意愿、提高自身反思能力,达到相互促进和提高,快速提升自身信息素质和教师专业成长。
5.多方参与,形成“自组织”学习共同体
“自组织”学习共同体是在一种相互开放、信赖、平等、自愿基础上建立的团体。在这个团体中每个成员之间是合作关系,需要积极协同解决问题。通过同伴互助、自身努力来达到提高个人能力目的。
在网络培训平台中每位老师可根据专业发展方向形成“研究自组织”学习共同体。该组织存在形式可以是QQ群或博客圈、论坛。活动方式灵活多样,可以小组语音、网络会议、文字交流、邮件群发方式进行。组织成员可以是同一学校的同事,也可以跨地域跨级别教师构成,结构松散、自由而且灵活,人数没限制。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黎加厚教授在“东行记”写到:“如果我看得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网络培训平台让所有教师凝聚一起,通过资源分享,思想碰撞,共同成长,共建美好的培训家园。
4.小学语文网络培训总结 篇四
在这次培训学习中,我用心观看了专家的视频,聆听了各类专题讲座,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这次学习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我也反思了自己以往工作中的种种不足,可以说通过这次培训,我真是收获颇丰,现将网络学习作如下小结:
一、如何更好地备课
通过《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与教学实施》的学习,我知道了以往自己的备课方法就像视频中所说的:对新课程内容目标缺少通盘的考虑。经常是临上课之前,打开教参及其他教学资料,上一课备一课,对课文缺少细读和研究,过分依赖别人现成的教案,很少去想一想这一课或这一单元在整个课程中的位置与功能。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自己这种备课太随意性了,备课不能直奔教材,应当对教材的课文和练习做必要的整合与调整。看来,备课不只是翻翻资料而已,这样的备课真是很肤浅的,只有充分研读教材,通盘考虑,注意整合与调整,这样备出的课才是一节好课。
二、怎样上好语文课
一个语文老师,既要能备好一节课,更要能上好一节课。怎样才能更好地上好一节语文课呢?通过学习相关模块后,我在课堂教学这块收获很大。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这种主体性研究就是把课堂中教师这种主导变为一个引领者,然后学生是一种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探究性学习应该是多样化的,从专家们的研讨中,我也受到了一点启发,在教学中有目的性去进行探究性的教学。课堂中,我们要恰当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从《草地夜行》的课例中,我知道了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有效的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当然,教学中也不能过度地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随着年级的增高,使用多媒体的时间应适当减少。通过这些教学案例,我认真地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5.小学数学网络培训总结 篇五
四川攀枝花市盐边县益民乡中心校 殷龙海
2013年1月4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网络培训会如期举行。上午9:00,我们全乡二十几名数学老师准时聚集在中心校多媒体教室内参加了这次网络培训学习。
培训会上人教社小学数学室高级编辑、教材编者刘丽向老师们作了一年级下册教材的简介;人教社小学数学室资深编辑、教材主编卢江介绍了《教师教学用书》配套光盘的主要内容和使用方法;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人文学院副院长刘加霞教授作了题为《如何理解和落实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的学术报告;最后人教社小数室还就培训会中老师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现场互动答疑。
参加学习的老师们认为,专家们的讲解结合实例,深入浅出,颇具实效。这次活动信息量大,针对性强,专家的指导给老师们今后的一年级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
通过刘丽老师的讲解,我们知道了新版教材与原版教材相比,在内容编排及呈现方式等方面都做了许多科学、合理的改进,更进一步强调了要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关于“如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专家老师指出:并不是有活动就一定能积累经验,在教学中必须设计“有价值的数学学习活动”。刘长霞老师还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哪些数学活动?应该积累哪些数学活动经验?”向我们作了详尽的讲解和诠释。在一天的观摩中,我充分感受到老师一定要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力争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变
成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重视营造和谐,愉快的自主探究课堂。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施与者和容纳者。在课堂中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老师们一直都在认真听讲,积极记录,学习气氛浓郁,学习热情高涨。通过这次次培训大大提升了我们广大数学老师认知教材、使用教材、达成课标的能力,我相信它将极大的推动我校高效课堂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6.小学数学培训总结 篇六
为期三个月的小学科学网络培训就要接近尾声了,这样一个活动,对于刚上讲台的我来说,是一个系统学习的机会。写着写着好像在写总结了,呵呵,回顾和展望嘛!
探究,这个词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出现频率最多,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真正贯彻落实,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相当的不容易。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途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的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在当前的科学课堂教学中,这一理念正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和实践。所谓探究,就是从问题开始,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问题开始经历认识过程;科学课中的探究则让学生带着问题大胆假设;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结果,讨论假设等。
一、引导进入探究。
对低年级同学,主要是在玩和兴趣中引导学生开始探究,我们要把科学教学与“玩”结合起来,教师要做的就是适时地引导。对中年级同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向,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对高年级同学,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全过程得亲历科学探究。
二、激励评价,保持探究热情。
在学生的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他们的活动情况并给以评价,发挥评价的作用。当然,评价目的不仅在于评价对知识理解是否正确,更在于评出自信,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
7.小学数学网络培训总结 篇七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变革, 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具有培训模式刻板、参与人员有限以及培训地点限制等缺点, 严重影响了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效果, 无法有效地提升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网络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能够克服这些缺点, 提高培训的效果, 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一、网络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优势和特点
(一) 具有较高的开放性
开放性是网络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一个重要特点, 这是由网络环境本身的属性决定的。高度的开放性使中小学教师培训可以摆脱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和培训内容的约束, 增加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灵活性。
(二) 较强的互动性
与传统教师培训方式相比, 在网络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具有较强的互动性, 通过网络培训教师与培训学员之间、培训学员与培训学员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 增加彼此之间的意见交换频率,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而且还有利于教师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的情感交流, 为以后的互相学习和工作互助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 明显的高效性
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由于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加上各个地方的培训水平不同, 教师培训的数量和质量都受到严重的限制, 相应的培训的效果就不理想。网络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能够不受地点、时间的控制, 在同等教育投入的情况下, 最大限度地容纳参与培训的教师的数量, 这样不仅提高教师培训的效率, 而且还相应的降低了教师培训成本, 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四) 保证公平
过去由于受到地域发展、培训水平的限制, 各个地区的教师培训质量和培训师资队伍水平都是不同的, 严重影响了教师参与教学培训的公平性。网络培训能够实现培训资源、师资力量的共享, 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师培训工作的公平性。
二、中小学教师在网络背景下的培训对策措施
(一) 全方位构建教师网络培训模式
首先, 政府要对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 要认识到中小学教师参与网络培训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落实贯彻相关政策。其次, 学校要在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中积极负责, 为本校教师参与网络培训做好相应的工作, 促使本校教师个人素质和整体教师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 构建完善的网络培训服务平台
完善的网络培训服务平台是中小学教师参与网络培训的重要基础。首先, 学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构建一个体现本校教育培训特点、高水平网络技术条件的网络培训服务品台, 为中小学教师培训提供科学的网络培训基地。其次, 要在网络培训服务平台上完善相关功能建设, 针对每个专业、每个阶段的教学特点对教师进行针对性强的培训服务, 致力于综合优质服务平台的打造建设。
(三) 构建合理的培训评估体系
对参与网络教学培训的教师进行合理的培训效果评估是提升和优化网络教学培训的重要措施。根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相关规定和要求, 对参与网络教学培训的教师进行评估, 建立相应的教学评估指标, 让参与培训的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促使中小学教师综合水平的真正提高。
(四) 构建完善的培训保障工作机制
构建完善的培训保障工作机制需要政府和学校的共同努力。首先, 政府要为中小学教师参与网络教学培训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 这些经费支持主要集中在网络培训硬件建设、网络培训软件平台开发等方面, 这是提升中小学教师参与网络培训效果的重要财力支持保障。其次, 学校要对全校的教师进行深入的分析, 包括教师的水平、教师需要提升的方面等, 为教师提供科学、符合实际的培训内容。
三、结语
网络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互动性、高效性和公平性等优势, 能够有效地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政府要在中小学教师参与网络培训工作中做好引导工作, 学校要积极负责, 安排和鼓励教师参与到网络培训工作中, 构建相应的培训平台、评估机制和保障机制, 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爱国.网络环境支持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探讨[J].学园, 2014 (10) :95.
[2]何祥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分析[J].考试周刊, 2014 (68) :128-129.
[3]金彦红, 郭绍青.基于网络的分级分层混合式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 2010 (11) :65-68.
8.小学数学网络培训总结 篇八
一、在教学目标上, 做到“上不封顶”。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始终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是指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达到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了解”、“掌握”、“初步”、“熟练”等程度的要求。“上不封顶”是指教师在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自我。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越活越好,思路越宽越好,质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争论得越激烈越好,观察得越细越好。这样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也为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我会学”。
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引”的设计。一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从而创设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二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容易受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围;四是引的深度,广度、坡度要适宜,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喜欢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挖底等等。
在设计好教师“引”的前提下,我还十分注意学生“学”的设计;一是让学生带着教师“引”的问题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对新知识达到懂和会,即求“会”,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带着“为什么”去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不同的理解,达到对新知识解决问题办法的认同,即求“同”,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渡;三是带着“这是唯一的吗?”质疑去自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于无疑处见有疑,从而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其它途径和办法,即求“新”,这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当然,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是一题一课所能完成的,只有坚持持久,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生创新意识是会逐步形成的。
三、在教学练习中,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
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会学”中逐步形成的,而创新意识的巩固与提高,则是在教学练习中得到保证的。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十分注意练习题的设计,我的做法是:一是层次分明,既要设计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题,又要设计出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题;二是形式要新颖有趣,就是说练习题既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又要高于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乐学善思;三是条件要发散多变,使学生认识到,结果不能垂手可得。需要认真思考,反复实践才能解决;四是适当运用一题多解等等。
【小学数学网络培训总结】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远程培训研修总结07-11
小学数学教师校本培训06-29
小学数学课表培训教案09-29
小学数学培训心得310-22
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小结09-27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感言07-02
小学数学培训心得体会0109-16
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摘要07-14
我有幸参加了小学数学教师培训09-24
小学数学科组长培训心得体会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