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记叙文复习(共5篇)
1.小学记叙文复习 篇一
中考总复习记叙文阅读的复习指导
语段阅读是中考测试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考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文体的阅读理解。近几年,很多省市只选择两种文体加以考查,其中必考的一种文体就是记叙文。同时,由于记叙文阅读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表达等能力,因此难度大,大多数学生此项内容丢分较多。可见记叙文阅读练习在复习备考中是十分重要的。
一、记叙文的分类
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又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二、记叙文的知识点
1、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些记叙文还要注意对环境的分析。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2、线索。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3记叙顺序。常见记叙顺序有三类:一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叙等;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三是按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分析记叙的顺序,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条理、层次,体会不同的叙述方式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4、记叙中的描写。阅读记叙文要注意研究分析各种描写方法,并理解不同方法对不同主题的表达作用。特别要注意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作用,进而分析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5、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议论和抒情均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它们都是记叙文中的关键部分,分析它们的作用对把握全文的中心大有助益。
6、生动、有力的词语,品味记叙文的语言,特别要注意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7、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照、衬托等)和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三、考查要点
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清记叙文的要素、人称、顺序。
2.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写、略写与中心的关系,归纳中心意思。
3.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中心句,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
4.区别认识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5.阅读小说,能把握人物的性格,分析描写人物的方众了解故事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6、分析写作方法,明确作者的意图及感情,并进行初步的评价和赏析。
四、题型特点
以主观题为主的综合题型,多数题目的答案要用文字来表述,答案不追求唯一性和标准性,要求“意思对即可”;同时各地的开放性试题也日益增多,成为一种新颖的题型,也越来越被重视。
五、题型归类
1、基础知识类
例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例2.加线词语“情不自尽”中的错别字是什么?正确的写法是什么?
例3.文中多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鸟的鸣叫声,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2、整体感知类
例1.你认为作者讲的最重要的道理是什么?
例2.从全文看,点明“心存感激”深刻内涵的一句话是什么?
例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例4.文章是如何围绕中心展开叙述的?请作简要分析。
例5.全文以竹笛为线索,叙述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填空。
例6.本文主要表达了我对奶奶的什么感情?
例7.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人物?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例8.初步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从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或其他方面选择一个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点评。
例9.本文没有结尾,文中的“我”经历生活的磨炼,在父亲的引导下,后来取得了怎样的成功与人生感悟?请联系上文,展开想像,续写一个结尾。(不超过60字)
3、语言感受类
①分析词句含义:
例1.揣摩文章最后一句话,说说它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例2.第六段“安徒生童话历久而弥新”中“历久而弥新”的意思是什么?安徒生童话为什么会“历久而弥新”?
②句子赏析:
例1.文章后三段的议论抒情部分有不少发人深省的精彩语句。请摘录一句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抄写在下面的读书卡片上,并写出你的心得体会。
4、评说类
这类试题的特点是答案多元化,一般不设唯一答案,允许和提倡答题者有个性化的认知。
①要注意把握正确的观点。即尽量客观地看待事物,实事求是地评价其作用和影响。注意运用辩证的观点,认识事物的本质、主流。
②注意抓住要点,讲清主要观点即可,这样会显示思路的清晰;不必面面俱到,尤其是脱离重点的泛泛而论。一般来讲,评论不宜过长,要考虑篇幅等因素。
③语言表述要准确、简明,不必刻意追求文采。
5、心得体会类
这类试题的解答,要注意命题者所设定的具体要求,然后紧密结合阅读材料的中心意思谈体会,谈所受到的启示。这样,才会避免出现“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问题。另外要注意确定切入点、即在要求允许的范围内,选择体会真切、认识深刻的一点来谈。
6、联想、想像类
这类试题值得注意的是,其主观性极强,但是无论是联想还是想像,都应该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即合于情理。出人意料,但也应该是情理之中的。
7、知识迁延类
这类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生活积累的综合运用能力,考查他们的语言表述能力等。要注意知识的准确性。
如:考查课外名著阅读积累和语言表述的试题、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考查学生的审美情趣、鉴赏水平和语言表达的试题等均属于这类题型。
8、探究问题类
这类试题主要考查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在这里指的就是思考。解答这类问题,首先是要注意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和准确把握。其次,探究的结果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一味追求新奇而失去其可信度。
9、比较类
这类试题是近年来出现的比较新的题型。解答这类试题,也需要注意整体感知,除此之外,要注意比较的“点”,即从哪些方面作比较。有的试题对此有明确的规定,有的则需要自己去确定。
记叙文阅读复习指导和训练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知识及做题技巧,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提高对现代文知识的试题答题方法、技巧和能力。
教学重点: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现代文阅读的能力提高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归纳复习
(一)、识记、理解记叙文体常识
1、记叙文的概念:
作者主要运用记叙、描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叙事、写人、写景状物,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风尚、揭示人生哲
理和社会本质、反映自然规律等所作的文章
2、记叙文的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文的人称: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4、记叙文的角度: 直接(正面)、间接(侧面)
5、记叙文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6、记叙文的段落层次: 根据具体文章作分析
7、记叙文的中心思想: 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风尚、揭示人生哲理和社会本质、反映自然规律等所作的文章
8、记叙文的描写对象: 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9、记叙文的描写方法: 外貌(肖像)描写、语言(对话、独白)描写、神态(神情)描写、动作(行动)描写、心理描写
10、记叙文的记叙线索: 叙事线索、抒情线索
11、记叙文的剪裁: 详写、略写
二、阅读方法与技巧
(一)表达方式: 主要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渗透其中 记叙: 体现在事件的叙述中,揭示事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
描写: 体现在人物或环境的描摹中,表现人物形象、渲染气氛、衬托情感、推动情节发展
抒情: 体现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体验而表达出的喜、怒、哀、愁等爱憎感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之别
说明: 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个别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使记叙内容更详尽充实
议论: 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人物形象、事件所内含的意义进行哲理性分析表述,深化文章主题
(二)记叙范围: 主要是叙述事件、刻画人物形象、描写自然景物和社会面貌
(三)记叙主题: 主要包括人物的思想性格、道德风尚、自然规律、人生哲理、社会本质意义
(四)辨析要素、人称、角度、顺序、线索
1、要素: 通常在行文中直接找出或从文中找出关键字词归纳概括 时间、地点: 文中表示具体时空的词句
人
物: 一般把握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及次要人物的衬托作用
事件的起因: 在掌握主要事件基础上以“为什么发生这件事”提问解答 事件的经过: 一般是主要事件的具体化,以“发生了什么事”示问解答 事件的结果:
事件的结束,以“这件事最后怎么样”示问解答
2、人
称:
通过辨析相关标志,予以确定
第一人称: 通常以“我、我们”的身份或语气叙述事件,使文章内容更真实确凿 第二人称: 通常以“你、你们”的称谓来叙述事件,使文章的情感表达更亲切感人 第三人称: 通常以“他、他们”的称谓或直接出现人物姓名来叙述有关第三者的事件
3、角
度: 站在作者或文章内容中出现的人物的方位上予以辨析 直接(正面):直入正题,以当事人的身份描述人物或事件 间接(侧面):以第三者的身份对人物或事件进行描述
4、顺序: 按照叙事的先后过程,予以确定
顺叙: 以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叙述,先始后终地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
倒叙: 以回忆的形式,先叙述发生过的时间或事件的结果,然后承接上文,再叙述正在发生的事件或事件的起因
插叙: 在顺叙事件的过程中,中间插入与正文事件密切相关的内容,对正文内容作出必要的补充
5、线索: 行文中,串联起各个事件或贯穿全文始终的事物或作者的情感 物线: 在文中多次提及或重复出现的事物
情线: 作者在叙事过程中所表达的真挚情感及其变化
(五)掌握方法,灵活运用
1、快速阅读全文,大致把握文章内容
2、审清文题,明确所问
3、回顾所学,正确解答
4、辨清题型,文章答案文章找
可找答案的题型有:记叙要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要素;照应内容;指代内容,只要对照题目从文中找出相应词句即可。
例:鲁迅《社戏》“夏夜看戏” 时
间:夏夜
地
点:去赵庄的船上 人
物:我和小伙伴们 照应的内容:“似乎听到歌吹了”照应“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婉转、悠扬” 指代的内容:“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中的“这里”指代“鲁镇的平桥村”
5、紧扣中心,深入理解,归纳概括
二、具体阅读方法训练
①如何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分析人物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特征 例:鲁迅《孔乙己》“孔乙己第一次到酒店喝酒的情景” 外
貌: 贫困潦倒、好逸恶劳 语
言:迂腐可笑、自欺欺人 神
态:死要面子、掩饰不安 动
作:穷酸、显示是个规矩人
理解具体事件,了解人物形象 例:魏巍《我的老师》“排除小纠纷”
反映了蔡老师公正、善良、热爱学生的精神品质,也表现了“我”热爱、赞颂老师的思想感情,从叙述角度了解人物形象 例: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松骨峰战斗”
直接描写了志愿军战士在松骨峰与敌人激战的情景,反映了志愿军战士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并通过营长述说战后的情景间接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刻骨仇恨。
②如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记叙文的中心思想一般由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和事件意义组成,所以可按照“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自然规律、社会本质等)”的模式予以概括。
例:《我的叔叔于勒》
本文通过叙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表现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惟利是图的思想性格,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③怎样确定剪裁的详略?
联系记叙中心,与中心关系密切的事件需详写;与中心关系不大的事件略写。
2.记叙文阅读复习六 篇二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弱冠/夺冠 几何/窗明几净 竭诚/竭泽而渔 ......
B.亲切/亲家 呼吁/长吁短叹 提供/供认不讳 .....
C.熨斗/熨帖 标识/博闻强识 脉搏/含情脉脉 ......
D.嗔怪/嗔视 渎职/买椟还珠 翁媪/面带愠色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领衔 羁绊 老俩口 门廷若市
B.融资 惊蛰 倒计时 披沙捡金
C.发轫 蝉联 志愿者 加官晋爵
D.木纳 棉薄 主弦律 良辰美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很严峻,部分领导干部互相勾结,上下其手,牟取私利;执纪执法偏宽偏....
软,瞒案不报,压案不查的问题时有发生。
B.抗日战争胜利,万民欢腾。沦陷区人民盼望光复故土,如大旱之望云霓,但盼来的却是国民党要......
员“劫收”,横征暴敛,大发国难财。
C.我很想拥有那本鉴赏辞典,然而身上一个铜板也没有,只能过屠门而大嚼,每天到书店看一眼,......
徒饱眼福。
D.《诗经》中的《卫风·氓》是一首以弃妇为题材的诗歌。该诗将弃妇遭弃的黍离之悲写得淋漓尽致,....
感人至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春晚是中国人的“年夜饭”,是明星大腕们的“名利场”。凭借这个平台,新人可以一夜成名,老
面孔可以保持“常青”,历来是明星大腕们的“兵家必争之地”。
B.2006CCTV中国经济人物评选已于2007年1月20日晚在北京揭晓。当选人覆盖了证券、IT、航空、新能源等行业和领域。解读这份名单,我们可以清晰地辨认出2006年中国经济的热点和脉搏。
C.专家指出,城市的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和人口增加,使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增加,许多
城市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垃圾围城”的局面。
D.坊间盛传2007年是60年一遇的“金猪年”,华人社区将会全面再度继千禧龙年后掀起结婚与生育的热潮。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最可悲的是我们的孩子,他们,到,她曾带几个孩子到野外去看月亮和海,可是孩子们,不要误了他们喜欢的一个电视节目。
①心里惦记着的是及时赶回家去
②在这样一种与大自然完全隔绝的生活模式中成长
③对月亮和海毫无兴趣
④因而也很难唤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真正兴趣
⑤压根儿没有过同大自然亲近的经验和对土地的记忆
A.②①④⑤③ B.②⑤④③① C.①⑤③②④ D.③④②①⑤
(四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第1—8题。
特殊的听众
①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个白痴。当然,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得出的结论。在他们听起来,我拉小夜曲就像是在锯床腿儿。这话使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后来,我发现了一个绝妙的去处,就在楼区后面的小山上,那儿有一片茂密的小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
②第一天早上,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幽幽的乐曲。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心剧烈地跳起来,我不得不大喘了几口气,使它平静下来。我庄重地架起
小提琴,像在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但事实很快就令我沮丧了,似乎我又把那把锯带到了林子里。我懊恼极了,泪水几乎夺眶而出,不由得诅咒道:“我真是一个笨蛋,这辈子也甭想拉好琴!”当我感觉到身后有人并转过身时,我吓了一跳。一位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她双眼平静地望着我。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和谐的美,破坏了这位老人独享的____________。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老人叫住了我,她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一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附照射下来,她的满头银发显得格外晶莹。“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暗暗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愿意听我的琴声了,尽管她是一位聋子。我拉起另一支曲子,面对这位特殊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________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已..
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③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从我紧闭着小门的房间里,常常传出阿尔德·舒罗德的基本练习曲。虽然妹妹还像以前那样,敲敲门,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说:“求求你,饶了我吧!”我却已经不在乎了。练琴时,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也湿透了衬衣,但是我绝不坐在椅子上练习。在以前,我可是坐着练的。
④就这样,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里,________地练琴:而我那位特殊的“听众”,那位耳聋的老人,也总是早早地坐..
在木椅子上等我,看我拉琴。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欢乐和幸福;我呢,在她面前,________、一丝不苟地拉着每一支曲子,仿佛她真的能听到我的琴声。
⑤我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妹妹追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靠近小山的那座楼里,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个聋子。”“聋子?!”妹妹惊叫起来,仿佛我在讲天方夜谭,“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而且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前天还在指导我们排练呢。她怎么会是聋子?”
⑥我一下子明白了什么,心中充满了对老人的感激与崇敬。从此,每天早晨,我仍然早早地来到小树林里,面对我这位特殊的听众,这位“耳聋”的音乐家,轻轻调好琴弦,拉起一支支优美的曲子。我用心感受着,仿佛听到了老人在用她的心演奏着真正的音乐,那美妙的音符从她心中缓缓流淌,充满了整个小树林,充满了我的整个身心。
⑦后来,我成了一名真正的小提琴手,有了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的机会,但是,每当此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我那位特殊的听众,那位“耳聋”的音乐家。(作者:落雪,有改动)..
1.根据文意为文中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它们的字母依次写在括号内。()
A.幽静B.坚持不懈C平静D.信心十足
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__________
3.本文所写事情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第③段具体写了“我”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我”比以前________和________了。(用两个词语概括作答)
5.结合文意,解释两个“特殊”的含义。
第②段中加点的“特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⑦段中加点的“特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第②段中画横线的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答:修辞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第④段中加点的“总是”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答:
8.说说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
答:
十一
1. C(A冠读guàn竭读jiéC识读zhìD嗔/瞋均读chēn渎/椟均读dú)
2. C(A俩为两廷为庭B 捡为拣D纳为讷弦为旋)
3. D(A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B大旱之望云霓:云霓:下雨的征兆。好像大旱的时候盼望雨水一样。比喻渴望解除困境。C,过屠门而大嚼:屠门,肉店。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D,黍离之悲:《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序》中称:“《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周庙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后来就用“黍离之悲”表示国家残破之痛。)
4. C(A成分残缺,应在“历来是”前加“它”B“辨认”与“热点、脉搏”不能搭配D语序不当,应将“再度”调到“继千禧龙年后”的后面。)5. B
(四一)
1、A、C、B、D。
2、顺叙。
3、我不敢在家练琴,找到了可以练琴的小树林。我成了一名真正的小提琴手。
4、自信,刻苦。
5、第②段中加点的“特殊”:这里指在我沮丧和灰心时,尽管耳聋却愿意听我拉琴,给我勇气。第⑦段加点的“特殊”:这里指为给我鼓励而不聋装聋,使我坚持练琴,终于成材。
6、修辞方法:比喻。作用:将老人的话比作诗,生动形象地写出老人的话入耳动听,意味深长,唤起了我的自信,给了我美好的感受。(答对第一问给1分,答对第二问给2分)。
7、“总是”是“一直是”、“一向是”的意思,这里是说老人每天都来看我拉琴,从不间断,表现了老人对我发自内心的关爱和殷切期望。
3.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篇三
201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雷州市附城二中)进行综合概括。
模式:4w——什么人(物)who 在什么时间when 什么地点where 干了什么(事件)what
3、理行文线索,分析文章结构
“理行文线索”,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概括大意。
行文线索: ①以人物为线索;
②以事件、事物为线索;2007湛江中考《喜欢的蝴蝶》 ③以人物行踪为线索
④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转换为线索;
⑤以作者(人物)的情感变化为线索。2008、2009年湛江中考《母亲的守望》、《生命不仅属于自己》
理行文线索,分析文章结构 段落层次的划分:
①按时间划分(找出表示时间的短语)②按地点划分(找出表示地点的短语)③按事情发展过程划分(找出各个事件)④总分总(掐头去尾)段落层次的概括:
①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 ②概括法: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
③联合法:有些文段有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重要意思,就要把这些意思连接起来,概括出联合段意。
4、领悟文章主旨,把握感情基调,感受作者思想感情。
1、从标题入手;2009年湛江中考《生命不仅属于自己》
2、从文章的开头结尾入手(议论、抒情的文字);
3、从分析主要人物、中心事件入手;2008年湛江中考《母亲的守望》
4、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2007年湛江中考《喜欢的蝴蝶》
5、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辨析所读文章的主要采用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补叙等叙述方法。①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②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的方法。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雷州市附城二中)③插叙: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的另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
作用:对情节起到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二、品味语言。
1、记叙文的语言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在通读课文基础上,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意义和作用,品味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语言的运用(锤词炼句);理解词、句含义。
理解词、句含义。最重要的就是联系文章这个整体,联系具体语言环境,考虑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联系具体语境;联系立意和主题;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词语的情感色彩;联系描写和修辞角度)。
A、联系文章中心理解词句的含义。文章的遣词造句为中心服务。B、结合作者思想感情理解词句含义。好的词句总为表情达意服务。C、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对文中的某些词句的理解要做到瞻前顾后。
3、词句在文章中作用
(1)从内容上看,不同的文章对关键句的作用的理解应各有侧重。①记叙文中,重在点明题旨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②说明文中,多用以表现说明的特征和事理。③议论文中,常用以揭示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2)结构上的作用
①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下文。②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总领下文。
②文末:点明中心,揭示中心;深化主题,升华主题;照应开头。常见题型
(一)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答: 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2010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雷州市附城二中)“漂亮”一词就要从它的引伸意义去答题,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来,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怜悯使我对阿姨产生好感的内心活动。
2008年湛江中考《母亲的守望》13题;2007湛江中考《喜欢蝴蝶》11题
(三)、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对策:(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①修辞之美
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韵悠然,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④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2)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 xx 句,因为它xx。
(四)、品味句子和关键词。最好找词语点评或整体点评:即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
答: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2008年湛江中考《母亲的守望》13题;2007湛江中考《喜欢蝴蝶》11题
4、修辞手法的作用
对这类问题的回答,首先要熟记各种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同事还得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的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雷州市附城二中)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三、欣赏作品
《语文课程标准》对欣赏文学作品提出以下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评价;对作品中感人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不同体裁的作品,反映事物内容和方式不同所以文体不同,写作手法就不同。
分析表现手法”,是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记叙文的基本要求,目的是为自己的习作寻求借鉴。
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
2、表现手法(象征、烘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1、表达方式? 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
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②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推动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细节描写的作用
①内容上作用:见《突破》P118; ②结构上作用:同上。
2、文章的表现手法
①托物言志:把特定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某种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爱莲说》
②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的表现文章的主题;《雪》《故乡》 ③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人物(或事物)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我的叔叔于勒》
④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物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是语言辛辣幽默;《伊索寓言》
⑤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雪》《春风》
四、个性化阅读(体验感悟)
个性化阅读要立足主旨,强调个性,展示风采。要言之有理,联系实际,要有说服力。个性化阅读常见题型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雷州市附城二中)
1、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2、结合实际对选文内容进行理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
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6、调动知识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
7、发挥联想,补写有关内容;
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亮点进行赏析。个性化阅读答题技巧
4.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篇四
花张蒙中学
南彩辉
教学目标:
1、明确记叙文阅读中考考点。
2、掌握基本答题原则和记叙文相关知识点。
3、掌握记叙文解题方法、答题格式和一些常用语。教学重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关键词句含义及作用是训练重点。教学难点:
判断各种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及分析其作用。教学过程:
一、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聚集
1、记叙线索、顺序、详略。
2、理清文章思路,概述内容。
3、理清题旨及文章主旨。
4、揣摩理解关键语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作用。
5、分析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
6、景物描写的作用。
7、通过各种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8、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9、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二、答题技巧及原则
1、四大意识:
整体意识、对应意识、原文意识、要点意识
2、六大步骤:
整体感知——审清题意——回扣原文——上下联系——分析综合——组织表达
3、答题原则:
一定要有原文意识(答案在原文中一定有根据)
4、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1)学会摘关键词(2)学会摘关键句
(3)要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把内容概括出来
三、知识清单
(一)、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即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中心。
(三)、记叙线索及作用:
1、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2、充当线索的一般有: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作者的见闻等。
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找线索一般要注意:标题、开头、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短语或句子。
(四)、记叙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当事人身份叙述,写来真实、亲切自然、。
2、第二人称:像在和读者进行对话,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感情。
3、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凡客观世界乃至人物内心所想的一切都能进行叙述。
(五)、表达方式:
1、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并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的过程。
2、描写:指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
3、说明:记叙的一种补充,它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
4、议论: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5、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的感情。
(六)、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拟人:运用拟人,使……具有了人的特点(或灵性、情感等),生动形象,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感受到作者的强烈情感,从而引起共鸣。
3、排比: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式。
作用:运用排比,加强语势,强调了……内容,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或感情强烈)。
4、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一组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意思相近的修辞方式。
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内容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
5、对比:将……和……对比,突出了……。
6、设问:设问是自问自答。
作用: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
用在标题处,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中心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要结合内容写具体);
7、反问:作用: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要结合内容写具体)
8、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作用: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或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或态度),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
9、借代: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联想,使表达具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10、反复:起强调作用。(……反复,强调了……)
(七)、描写的类型及作用:
1、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2、环境描写:
(1)、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说,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而从广义上说,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其作用主要有:
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背景; 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 展示人物的性格;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注意不要堆砌其作用,应结合具体文章内容去分析。
3、描写的角度:
(1)、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它主要是指对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行动及对事件、环境、气氛的直接描绘。(2)、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八)、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对比、衬托、铺垫、伏笔与照应、过渡、象征、欲扬先抑、讽刺、联想和想象等。
(九)、语言特色:
形象生动 清新优美 简洁凝炼 准确严密 精辟深刻 通俗易懂 音韵和谐 节奏感强 亲切自然,口语化 热情奔放 幽默讽刺 冷峻辛辣
四、解题技巧或常用语
(一)、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和特殊作用:
1、首先,联系主旨、作者意图思考。
2、其次,不能局限于语句本身,要上牵下连,从周围语言环境中找答案,或开篇点题,扣住题目,或巧妙过渡,承上启下,或前呼后应,铺垫照应,或总结全文,点明题旨。
3、对语句所涉及的对象,背景和相关情形有所了解。
(二)、开放性试题:
1、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角度,具体阐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要从原文生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
2、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语言简明扼要。
(三)、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感染力。
(四)、赏析语言角度:
1、修辞。(最常用的角度)
2、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如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等)。
3、语言风格。
4、从遣词造句传神巧妙角度。
5、从蕴含哲理、给自己的启示角度。
6、从作者描写角度(听、视、味、嗅、触觉,色彩搭配,动静结合等)。
7、四字成语、引用古诗文、化用诗句(突出特点,增强趣味性、生动性,更有文学色彩)。
8、从表现手法角度(如对比、欲扬先抑、衬托等)。
(五)、为文章拟标题:
5.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范文 篇五
一.发现介宾短语: 1.看句中是否缺主语。
例:A、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进步不小。B、从这件小事,告诉了人们一个大道理。
C、由于《古文观止》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看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D、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
G.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另外,以“根据”“关于”“对于”“对”开头的句子,也要引起注意)2.看句中是否缺谓语
例:参加春节联欢会的小品,目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3.看该介词是否缺宾语。
例:日前,布什迫于压力决定成立独立调查小组对关于伊拉克违禁武器的情报(事件)进行调查,妄图将调查的范围局限在情报部门。
4、发现了一个介宾短语,看句中是否还漏掉另一个介宾短语的介词。例A、我实在不忍心(与)同自己朝夕相处的好友分手
B、在综合科技实力及科技人才方面,我国与(同)我国发展情况类似的印度相比,还有差距;与美国和日本的差距就更大了。
C、据悉,在以后两天中,与会代表将(就)盈利方式、信息转载规范化、运用与管理等问题展开专门研讨。
二、发现动词: 1.看是否缺宾语
例﹙1﹚.对待因下岗而构成生存危机的弱势群体,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不会也不可能置之不顾,但是如何解决这一人群的生存(问题)并非易事。例﹙2﹚.科学工作者认为,目前国内具有如此独特(条件)的适于华南虎种群自然繁衍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多了。
2.看动宾搭配是否得当
例A.在国际间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不同民族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更应重视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B.哺乳期妇女如果仅仅依靠服用补品中的含碘量,就有可能缺碘,若不及时添加含碘食品,则有可能导致婴儿脑神经损伤或智力低下。
三、发现句中有并列词语或并列短语:
1、看它们是否属于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例、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2.看各项是否与前后成分搭配得当。
例、今年春节,这个市里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了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的执勤岗位上。
3.看语序是否错位。
例、我们要善于处理,存储和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
四、发现“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词语,看前后是否对应。
例:A、武器质量的好坏,也是决定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B、中日关系能否健康发展,完全取决于日方能够正确处理台湾问题。C.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 下列例句是正确的:
A、发展中美关系的关键,在于美方能否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正确处理台湾问题,不支持台独势力。
B、日本历史教科书的实质是,日方能否真正正确认识和对待那段侵略历史。
五、发现句中有否定词,看它们是否因多次否定引起混乱。
例:A、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谁还会否认地球不是围着太阳转的呢? B、难道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怀疑深圳地铁开通已成为现实吗? C、杨振宁教授无时无刻不忘对爱妻翁帆的呵护。
D、从前线回来的人,提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不感动的。E、厂长一再强调,务必增强安全意识,防止不再发生事故。F、这些成果,无疑不是老王心血的结晶。
G.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二是谋略不当。H.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提示:
① 在双重否定的情况下,否定词“不”“无”“没有”不能同“忘”“怀疑”等词搭配;
②“防止”“避免”“杜绝”“提防”等词不能同否定词“不”搭配; ③ 双重否定表肯定,一般不用三重否定;但“无时无刻不”不是三重否定,是“凝固格式“,意即“每时每刻都”之意;但它不能和“忘”搭配。
常见的双重否定形式:
①没有„„,不„„ ②无不 ③非„„不可 ④难道不„„吗 ⑤不会否认
六、发现句中有“对”“对于”“关于”: 1 看它们是否混用
例 A、关于这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霸王条款,中消协将分别给予点评,及时曝光
B、昨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世界的地铁起火事件都在显要位置作了详细的报道。看是否主客颠倒。
例A、克隆技术,非典和禽流感这类概念对尚属动稚的小朋友是陌生的。B、农民的话对我们基层干部很有感触。
七、发现代词,看是否指代不清。
例:A.欧阳俊逸推开房门,看见哥哥和他的女朋友正在促膝谈心。B.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八、发现数词和表约数的词语连用,看是否造成矛盾。
例.日本滋悬浮列车每公里成本达9亿元人民币以上,德国磁悬、浮列车超过4亿元,国内现有磁悬浮列车也在2亿元左右。
九、发现同义词,看用词是否重复
例A、他在密密的杂草丛生的灌木丛林中慌慌张张地奔跑着,衣服也被挂破了。
B、明年春天,世界级拳王来北京作商务性角逐,此举不仅能让观众大饱眼福,还将载入历史的史册。
十、发现结构混乱的句子,看是否属于杂揉。
例:A、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的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B、这次一些国家暴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依靠的是病禽的粪便传播难以有效控制。
十一、发现语气不畅的句子,看语序是否颠倒。
例:为了找到充足的资料,写好毕业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志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十二、发现不合事理的句子,看是否违背逻辑。
例:A、美国宇航局六轮登陆车“勇气号”将欧洲“猎兔犬——2”后再次造访火星。
B、他深深热爱足球事业,伤病刚刚恢复,就立即回到绿茵场上,投入到备战世界杯预选赛的训练中。
十三、发现成语,看是否与语境相符
例:最近,我们在长江三峡拾得一枝珍贵的长江奇石,„„实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十四、发现复句,看各分句成分是否完整。例:A全校师生在雷锋精神鼓舞下,(积极开展献爱心活动,)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B该报指出,这次会晤的主要意义,在于(传达)善意姿态、(明确)长远战略和历史方向,多于具体互惠措施的落实。
十五、发现关联词,看是否出现下列毛病: ①关联词不配套
例如,在经贸方面,不管中美经贸关系将因中国入世而变得更加密切,但同时也应看到,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纠纷不但不会减少,很可能还会增多。
②关联词错位
A、澳大利亚人麦士几十年来在许许多多的厕所门上画了彩画,给人们增添了生活情趣。他去世后,郡众虽然怀念他,但是艺术界却不把他列为艺术家。B、近些年来,国外教育机构不仅在寻求与我国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各类学合作,而且许多人也开始将注意力投向民办教育。
C.蒙古族同胞长期生活在马背上,随身携带精美的小刀,既可以用来宰杀、解剖、切割牛羊的肉,肉烧熟了,又可以用它作餐具。
D.强强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
③关联词残缺
尽管南极气候那么恶劣,我国科考队员(还是)完成了科学考察任务。④关联词与语境不符
例:宋代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刘基的《卖柑者言》等作品,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晰,耐人寻味。
十六、发现因果复句,看是否出现下列毛病: ①“原因”“因为”同时重复出现,造成重复
例:日本专家认为禽流感在亚洲迅速蔓延的原因是:因为生鸡交易市场检疫力度不够;因为病毒可能通过候鸟传播;因为有些国家对养鸟场缺乏监测,没能及早掌握禽流感疫情并采取有效措施。
②有“因为”而无结果 例:这一幅因为长期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而受损)的壁画,已是轮廓模糊,色彩黯淡,抢救性的修复刻不容缓。
③因果关系混淆
例:由于世界性能源危机,全球能源消耗总量剧增,煤和石油遭到惊夺性开采,储量锐减。
④分句间并无因果关系
例:“耶路撒冷”是和平之城的意思,却又是遭受劫难最多的城市;可是长期的冲突并没有使其失去迷人的魅力,从而使旅游者望而却步。
十七、关于歧义句的几种形式: 1.多义词造成歧义
例A.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B.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2.断句不明确造成歧义
例:A.一位同学告诉我,尽管家里可以上网,但每个星期他还会背着家长、班主任╱和班长╱在放学途中到网吧里聊天、玩游戏。
B.这次外出比赛,我—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
3.数量词限制或修饰不当造成歧义
例:A部分省市的领导元旦期间来我市检查消防工作。B 两个学校的领导来我班听课。
C 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
4.施事者与受事者不明确,造成歧义。
祁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5.前提限制不当,造成歧义。
例.因患病住院,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能到场领奖。6.漏掉虚词,造成歧义。
例如:她因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便投诉(到)《人间指南》编辑部,要求编辑部帮她伸张正义,编辑部对此十分重视。
十八、其它句病种种:
①发现“是”,看主宾搭配是否恰当
例:A.农民耕种的符合政策的责任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
B.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②发现“比”字,看用以比较的主宾部分是否对称
例:受厄尔尼诺的影响,今年夏季海水温度将比正常(年份季节)水温低,美国某些地区会因此干旱,大西洋的飓风会更活跃。
③发现“被”字,看用得是否恰当
例:就在“6•19”事件发生前,一个姓张的环卫工人同样遭到他人的无故毒打,结果竟被以赔偿五十元钱(的方式)而私下了事。
④发现“和”“或”,看是否混用
例:
1、我们强调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并不意味着忽视和否认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和社会对人的尊重与关心。
2、无论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应该遵守《京都议定书》协定,减少和控制排放温室气体。
⑤发现“为了”看表达的目的是否准确
例:为了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这次警方事先作了详细调查,并对审讯战术作了周密布置。
病句大盘点
语病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与主语有关,因此对主语的关注显得尤为重要 1.并列短语。在病句题中,并列短语的出现,几乎就意味着病句的出现。①名词性的并列短语,短语中有重复、交叉、从属现象。如:
A.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盲文字的规范意识。
②动词性的并列短语,并列短语中语序混乱。如:
A.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③短语中的几个并列成分因性质、词性等不同而不能并列。如:
A.传统画竹采用直幅,因为这样能较好地体现篁竹的挺拔、气势与高洁。B.绿化造林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解决控制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C.去年以来,由于日方在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钓鱼岛问题上接连采取错误的举措,使中日关系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
D.双方应努力拓宽合作领域,两国在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以及信息产业方面尤其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
④句中有两组以上并列短语,彼此间不对应。如:
A.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以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圈象征着纯洁、坚韧和品质高贵,表达了人民对英雄们的永久怀念和敬仰。B.科技、教育、文化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
⑤并列短语与所搭配的主语、宾语等中心词搭配不当。这种情况,在此类语病中占较大比重。如:
A.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被这伙制造伪劣产品的人挑动,设置重重障碍,围攻、阻止工商管理人员正常执行公务。
C.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B.济南市公交系统广泛开展向李素丽学习的活动,大力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使服务质量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C.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D.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⑥该并列不并列。如:
A.二建公司职工小王,因工作缺乏责任心,致使正在承建中的一堵围墙倒塌,为了教育全体职工,公司领导决定给小王停发一年奖金的处分,并赔偿部分经济损失。
2.句子过长
①语序混乱。多为定语:范围+数量+动性+形性+名性+中心词 A.在我国,一支庞大的研究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理论队伍正在逐步形成 B.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上海市78名市场管理人员获得执法证,首批人才市场执法官开始上岗。
②缺成分(既可能是多成分,有可能是搭配不当)。如:
A.发射试验通信卫星取得圆满成功,表明我国已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建成了研制、发射、跟踪、测控地球同步定点卫星工程体系的能力。B.素有“岭南才子”之称的刘斯奋,以他的长篇小说《白门柳》摘取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奖——茅盾文学奖。
C.把事件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的写法)叫倒叙
D.教育部今天就山东荷泽地区部分学生因服用“碘片”出现的不良反应,向全国各地发出了紧急通知。
③句式杂糅(也就意味着多成分)。如:
A.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诱发的
3.分句间
①语意无关联。如:
A.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良好习惯,反对因循守旧、迷信盲从的不良学风。
B.山东大学积极采取措施,培养新入校的大学生,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史学界后继乏人的状况。C.特别令我感动的是,他们既有强烈的求索精神,又有自觉的规范意识,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融为一体。
②语序不当。分句不长,分句较多,且每个分句内无语病。如: A.这位山一样纯朴,水一样灵秀的姑娘,若有所思地看着缓缓的流水,久久地坐在溪旁。
B.不但他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且能够领会这些理论的精神实质。
4.关联词语
①使用不当、不搭配。如:
A.尽管他学习怎样用功,成绩还是没上去。
B.因为我们没有解决好班委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因而我们的工作才无法真正开展起来。
C.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②关联词语残缺。如:
A.即使你讲得再好,我们(也)不听。
B.(即使)家大业大,也要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③ 主语与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如:
A.必然性不仅和偶然性互相依存,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B.不但他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且能够领会这些理论的精神实质。
C.一些重点中学不但开设了多媒体教学实验课,而且有的普通中学也开始了这方面实验。
④ 递进关系复句,易出现语序颠倒的现象
A.不但他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且能够领会这些理论的精神实质。
5.代词或指示代词指代不明。如: A.我认为,应该尽可能使用简化字,不要滥用繁体字,这样会给汉字规范化和青少年学习增加困难。
B.干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是很不合理的。C.德国名将贝克尔1月20日在卡塔尔网球公开赛上大战瑞典名将埃德博格,从而使他失去了卫冕机会。
6.数字
①句中出现一个数字,其前后就可能有重复、矛盾的词语。如:
A.每天接待的顾客平均约在6000人次左右、最高时速可达100公里小时、至少50来人
②几个数字间关系不正确。注意“增加了”“增加到”“减少了”“减少到”如:
A.空调的年销量由1990年的2000台猛增加到6000台,增长了三倍。B.这个厂在四年里把纤维板的产量提高了20%以上,盈利四百万元,在前五年利润总和五十万元的基础上翻了八番。
C.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③减少、降低不能用倍数表示。如: A. 产品合格率却下降了一倍。
7.句首为名词短语或名词短语加介词短语,并用逗号与整个句子分开,容易造成多主语。如:
A.省妇联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女工部长报告了半年来省妇联的工作情况。B.车间在没有增加人员的情况下,我们调动群众积极性,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
C.我校全体教职员工,在各级领导的热情关怀下,素质教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8.介词结构误用,造成主语残缺。如:
A.经过大家几天来的教育,终于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并决心加以 改正 B.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C.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D.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E.去年以来,由于日方在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钓鱼岛问题上接连采取错误的举措,使中日关系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
9.省略不当,造成语意不明。如
A.我们来到这举世闻名的博物馆,看到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B.前不久,成安县油棉厂一个职工在下夜班时被一辆高速行驶的大货车撞倒受伤,然后就逃之夭夭
C.《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家中。
D.他的演讲受到了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对他取得的成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E.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10.句中有相反语素构成的词,可能有前后不一致的问题。注意,有对应关系的才有一致和不一致的问题,如果没有对应关系,也就不存在这类问题了。如:
A.观点正确,论据充分,论点合理,是衡量议论文好坏的重要标准。B.照片拍得好坏,诗歌写得有味无味,是由一个人的思想认识、艺术修养水平的高低决定的。
C.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D.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的干部是否能做到廉洁自律,率先垂范,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很大。
11. 是字句,主宾不搭配。如:
A.在世界教育史上,中国的文字和学校是最早出现的一个国家。B.六月廿日,英模报告团来到新星集团,恰巧是这个集团被评为国家一级企业的大喜日子,双喜临门,人们喜气洋洋。
12.介词误用造成主客易位。主要是“对”“对于”“与”“为„„所”如: A.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引你走出陌生的境地。
B.法院日前审理了一起因一句脏话引起的赔偿案,大家都为这一家人为老不尊,为幼不敬的行为所不齿。
13.歧义词。注意短句,且语法、语义都无问题,看是否有多音字多义词。如:
A.这批种子保管没问题
B.张指导员把我们几个连的干部叫到了团部
C.教我们的李老师,每星期一要到教师进修学院去上课。
14.语义重复(其中相当一部分有可能使句式杂糅)。如:为了„„目的、因为„„原因、可以堪、日夜朝夕、首先„„放在首位、过分的溢美、参赛者大多以青年教师为主、凯旋归来、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
A.一场灾难性的厄运降临到他身上
B.由于思想水平不高以及文字表现力差的限制,缺点和错误是难免的。C.由于社员们精心管理的结果
15.否定多用。注意“防止”“ 禁”“ 禁止”“ 忌”“ 忘”“ 避免”等此语后是否有否定副词。如: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B.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C.近几年来,王老师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各地练习题,积累了大量的习题资料。
16.句式整齐,语气和谐。如:
A.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国家外汇储备充足,对抵御这次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发挥了重要作用。
B.过去产品的质量不是比沿海的抵,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17.重、又、再、复等词,需要有呼应的语境。如: A.我们房地产公司的口号是“重筑城市辉煌明天”。18.与事实、逻辑不符。如:
A.我每次向他借书,他不顾年老体衰,亲自冒着严寒酷暑,跑进小书房寻找。
19.虚词误用。最常用的虚词,“在”“从”“把”“被”“对”“就”等。如:
A.某市委对政协的领导落到实处,充分发挥了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20.语言习惯。如:
A.河南鹤壁市公安局山城分局,破获一起价值70余万元的特大盗车团伙案。B.今年全厂棉布平均入库一等品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
C.这些软件如果单卖共要1000元,可合在—起才340元,价钱便宜了近三分之二。
21.绝对与相对。如:
A.蹩脚的理论家最常见的错误,就是不懂得哲学差不多不是研究出来,而是从生命深处涌现出来的。
22. 词语感情色彩与句子的感情色彩不协调。如:
A.熟悉王华的人都称他是年轻的“老”共产党员,大概是年轻气盛的缘故,他给人的总是在拼搏、在开拓。
句式杂糅
说简单点就是一句话内含有两个语句——两个谓语结构。一般情况下有两种情况:
1、两个谓语结构表意相同,大多数的杂糅句都属于这一类。例如: A:这种药的主要成分是由当归、贝母等配制而成的。
就是由“这种药的主要成分是当归、贝母等。”“这种药是由当归、贝母等配制而成的。”两句杂糅而成。
B:一本译著的出版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才能与读者见面哪? 就是由“一本译著的出版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呀?”“一本译著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才能与读者见面哪?”两句杂糅而成。
C:他的家乡是黑龙江青冈县人。
就是由“他的家乡是黑龙江青冈县。”“他是黑龙江青冈县人。”两句杂糅而成。
2、一句话中两个谓语结构表意不同,且不属于连动、兼语结构,系两个独立句子合在一个句子中造成的一种杂糅现象。例如:
A:美国的人权报告充满了颠倒是非,隐瞒捏造事实,以及对中国人民的恶毒诬蔑与仇恨。
【小学记叙文复习】推荐阅读:
小帮手小学记叙文07-05
记叙文小学范文600字08-12
考试中小学优秀记叙文09-10
小学六年级记叙文:琴之路09-27
小学生写景记叙文:雪10-22
快乐,就是这么easy-小学记叙文07-12
小学生 记叙文 范文400字07-23
春天的味道记叙文中小学作文07-08
小学三年级记叙文优秀范文600字09-03
老师你辛苦了600记叙文小学六年级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