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2024-07-29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共12篇)

1.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篇一

一、明确教师的职责。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有这样几个方面的职责: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评价。

二、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

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和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和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如图书资料、音像资料、风俗习惯、文史掌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独特的人和事等等,它们对于密切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密切学生生活与实际的关系,提供学生尽可能优越的成长环境,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三、确立新的教学策略。

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行为,但应更多地视为一项人际互动的过程。在思考“在何种情形下学生学得最好”这个问题时,我发现在以下情况,他们有可能学得最好。

1、当学生对课文有兴趣时;2、当学生的身心处于兴奋状态时;3、当学习内容老师能以多种形式呈现时;4当学生遇到对手的挑战时;5、当学生发现知识与个人生活相关联时;6、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7当学生被老师鼓舞和信任时;8、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9、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10、当学生对老师充满热爱和信任时。

那么,我们如能采用如下策略,将有助于增进教学中的学习效果:

(1) 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和要求;

(2) 教学方式尽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3)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与体验;

(4) 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5) 不要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

(6) 强调理解而非死记课文重点;

(7) 经常提示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联;

(8) 带动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

(9) 启迪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疑点和难题;

(10) 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失和错误。

总之,只有生动的教学才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去挖掘,去掌握,去开拓,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如鱼得水,又鱼水交融起来。

2.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篇二

一、自主学习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示范——讲解——学生模仿——教师指导学生。教师是体育教学中的主体, 学生则是完全被动的按照老师安排好的练习步骤进行学习, 体育教师教什么课程, 学生就被动的学什么课程。体育教师教的多学生就多学点, 体育教师教的少, 学生则少学。不教则无法自主学习。在本次的课改中, 最主要的一点是要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学生喜欢运动的积极性。自主学习是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根据课程目标的精神、自身条件和需要, 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 由被动变主动, 自我体验, 充分表现“导演”的角色, 实现由“逼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1.体验过程

在垫球教学前, 可以让学生先自己拿球来体验一下的球感, 因为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 有很多同学觉得垫球会很痛, 特别是女同学, 通过教学前的体验, 让同学们减轻这种恐惧感。在教学前先让同学们用上肢的任何部位垫球, 单手、双手、原地的、行进间的、连续的、间断的都行, 只要使球弹起就行。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完全是自主的活动, 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

2.实践和指导过程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 对垫球动作会有一定的体验, 虽然有的同学动作不对, 球也垫不起来, 但这一切都是为了随后的教学所做的铺设。随后教师通过一定的示范动作, 让学生了解垫球的部位、了解标准的垫球动作。在随后的垫球练习过程中, 教师应设计多样的练习方法, 如原地徒手、垫固定球、自垫、一抛一垫、移动垫球等, 使学生再反复实践, 掌握基本的垫球技能。

3.自我评价过程

同学们进过一段时间的练习, 基本掌握了垫球动作, 这时教师可以把同学们分成几个练习小组, 让这些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际的练习中找出相互的不足, 同时同学们在观察别的同学的练习时也能够评判自已动作的好坏, 发现自己垫球动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找出原因, 从而有意识地、主动地改进动作, 使自己的垫球水平不断提高。

二、合作学习

可以分为互助学习和互动学习两个过程。互助学习或称互补学习, 相互合作的同学之间要相互取长补短, 发挥各自优势, 共同提高。如排球垫球技术好的与体能好的合作, 后者可以提高垫球能力, 前者可以提高体能。互动学习就是面对面的互相讨论、互相鼓励, 在一种默契运动中双方得益。如学生排球垫球练习不再采用对墙垫、自垫球, 而以2人一组、3人一组进行练习, 练习被动击球。两人合作, 一人徒手, 另一人持球击垫球部位, 可以让同学们被动的感觉触球部位。练习主动感受击球部位 (一人持固定球, 另一人主动击球。找准垫球部位, 体会击球动作) , 在这种练习方法下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垫球经验, 协作配合。

三、探究学习

这是教学方式是学生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由灌输式教学变引导性教学的过程, 通过在练习中自主尝试、体验与实践, 主动发现自己动作的不足, 发现练习中的问题, 主动地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1.迁移学习

让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转换思维的能力,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 通过观察别的同学的练习, 发现不同同学练习动作的异同点。在教学中要探究不同项目之间的迁移性。在教学中要将新的教学技术与已掌握的相近或相反的技术组合在一起进行类比教学, 将已有的技能转移到新的技能上去。例如:投掷技术中的“鞭打”动作与排球扣球、羽毛球杀球等技术的相互迁移, 篮球的上篮动作和排球的扣球上步动作相互迁移。

2.归纳学习

引导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 进行分析、归类, 抽取这些运动项目所有的共性。在三大球 (足球、篮球、排球) 的学习中, 督促学生既注重掌握这三种球类所自有的特性, 又要发现它们的所有的共性。如传球、组织进攻都是必不可少的技战术。

3.建构学习

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感受, 体验不同的体育项目, 既掌握了不同运动项目的共性, 又掌握其本身所有的特性, 从而建构起自己合理的认知结构。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改进学习方法, 使同学们掌握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的能力, 从而提高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最终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总之, 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和前提, 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和途径, 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 三者互为一体, 又互为促进。它们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促进学生对各种运动技能的掌握。在教学中, 教师要多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看教材、看技能、看学生、看兴趣、看情感。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方法, 提高教学艺术, 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兴趣需要。为每个学生创造表现与成功的机会,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崔小红.自主探究性学习浅探.体育教学, 2002, (5) .

[2]丁自成, 金美芳.透视探究学习中的创造性.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2005, (3) .

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篇三

一、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自主即在教育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赋予他们一定的责任和自主权,将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使其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到精神愉悦,并发展其坚毅、智慧、敏捷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1.抓重点学

学生已经懂的教师不讲,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思考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通过伙伴合作学习能解决的教师不讲,重要的问题教师有意不讲清楚,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搞清楚。

2.给时间学

一节课要给学生一半以上的时间去读、去思、去说、去写,让所有的学生充分活动起来。不要把学生的读书活动和动笔操练作业一起布置,避免学生为了完成书面作业而虚化了读书思考,也不能以尖子生读书的速度来安排读书时间,应当有较充分的时间让所有的学生按自己的水平和需要独立读书学习。

3.放权利学

教师要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实施民主化教学,让学生在充足的学习时间里愉悦地学习,我们就要尽量给予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学习方法的自主权,学习结果的评价权。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创见,要充分鼓励;对学生的意见,要尊重理解;对学生的误解,要宽容引导。

二、创造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

语文课堂教学中交往活动的主体应当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不是教师和单个学生的交流。

1.相信学生成功合作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与学生平等地走进新课程,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敢于把机会让给学生,把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把探究的机会留给学生,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同时受到激励、指导和建议,形成了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在平时的课堂中,学生们可以不举手直接站起来发言,可以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找合适的伙伴合作,这样才更有助于合作性学习的开展。

2.给予学生自由合作的空间

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对象,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尽可能地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这可以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灵活,更加开放,学生有了更多的思维空间,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教学《社戏》一课的过程中,读书时,允许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段落、句群进行朗读或默读;作业时,允许学生在布置的作业范围内选择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环境和当地的民俗风情来谈乡土文化对自己的影响时,让学生自由合作,可用朗读书面材料的方式,也可用直接展示文字材料的方式,更可利用电化手段进行演示。

3.提供学生快乐合作的环境

如《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分五个小组进行戏曲知识问答。活动前让学生分组到乡镇、学校图书馆(室)摘录戏曲方面的知识(戏曲的概念,戏曲的特点,戏曲的种类等等),到电脑房、网吧等地方上网之后将获得的知识相互传递,实现资源共享,然后进行知识问答,最后进行活动评价与总结。这种互学互补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了安全的、融洽的、自由的环境,为他们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了条件。

三、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创造融洽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大胆“质疑问难”“追根问底”和“别出心裁”地思考问题是很重要的。

1.树立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

学生只有对解决问题充满信心,才能使自己在探究过程中不论成功或是失败,都能精神振奋,勇往直前,不断克服探究的障碍,取得探究的最后成功。可让学生积累探究成功的体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探究的问题,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给予必要的探索时间,教师还可作适当的提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地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对学生做出评价,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被肯定、被鼓舞、被信任时,他们的探究问题的信心就会在一次次的成功体验中逐渐地树立起来。

2.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4.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篇四

语文是一门内涵十分丰富的人文学科。语文之所以充满魅力,就在于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及解读语文的灵活性与不确定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考虑和设计的。语文教学的目标不应只停留在“知识”“技能”这个技术层面上。语文要关注学科目标,更要关注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目标,即关注课堂上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时内心的灵动,关注学习时呈现出的态度与责任,包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科学严谨的求知态度、宽容合作的人生态度等。语文课除了要落实课堂上学会了什么,还要思考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会学了没有,有没有领悟基本方法,掌握一般规律。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达到有效的统一。

一、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

传统教学中,老师是主宰。上课时教师满堂灌,学生埋头记,课后死命背,可结果往往是老师口干舌燥满头汗,学生满肚苦水,收效甚微!事实上,课堂应当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语文学习应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质疑、解难中学,应当是语文教师的首要职责。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例如,在讲《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课时,由于这一课在内容与语法方面都不难,我就大胆地放开,把全班分成四大组,每组推选一名同学为大家讲解这篇文章。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查资料,研究时代背景,知识的延伸迁移,甚至讲课的语气、语速,都考虑到了。讲得精彩,其他同学听得也认真。教学效果特别好。在内容分析的透彻性上,比我把握得还要好。这节课还有两个好的影响是我当初没料到的:①班里的研究性学习的氛围空前浓厚,能够主动去学习、思考;②班级比以前团结了,因为通过共找资料,共同备课,大家都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利于班级的稳定与发展,反过来更促进了学习。

二、通过问题质疑,激活潜在主题意识,解放学生心灵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质疑(提问)至关重要,传统教学中教师要在一节课中提出很多问题,大问题中又包含很多的小问题,在提问学生时也是一问一答式,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疲惫不堪,教师也口干舌躁,教学内容也问得支离破碎,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我想若要打破这种局面,教师就要善于归纳和提出问题,根据课文的重难点,设计主导性的问题。且问题不宜过多,宜包含广阔的思维空间,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在激趣、探究和操练中推动教学过程。

如我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在通读并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只提出一个问题:愚公移山困难重重,那么愚公是否应选择“搬家”?此问题一提出,课堂顿时喧闹起来,每个学生都刮起了“头脑风暴”,很快形成两派,在双方交战中学生的思维激烈碰撞,有的学生认为“移山”并非明智之举,迁移更具有眼光和魄力,这些见解不乏新意,我充分肯定了这一看法,但是我必须明确肯定《愚公移山》寓意的真正价值取向,即弘扬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在探讨此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文言语句已有了深刻的理解,情节也得以梳理,人物也有客观的认识,可谓有“牵一发而动全篇”之效。我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避开了问题多、散乱的弊端,也避免了教师的讲解对学生思维的束缚,从而引发了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和探索,课堂便成为一种多元的、充满生气的交流对话。

5.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篇五

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

自主探究教学法就是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让学生在知识的课堂中去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如何在所教的学科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是很多老师都在探讨的一个课题。在这里,我结合我所教的课程初中数学,简略的谈下我是怎么来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我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其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而老师在其中所应起到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以及课后作业解答这三个环节是我们为学生营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关键环节。

一、自主探究,课前预习。现在我们的教学实际是课时紧,任务重,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

内完成教学任务,搞好课前预习是必须的,更是发展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引导学生搞好课前预习,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变以往教师“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例如我在讲《截一个几何体》这一节前,先提出“为什么不能在正方体中截出一个七边形来?”这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回去预习这一节的内容。通过提出这个问题使学生带着一个疑问去预习课本上的内容,学生就会主动的去预习这一节的内容,努力的寻求为什么不能截出七边形来的原因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将要讲到的内容,从而达到预习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师生适应,教学默契。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前提下,在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中显得非常重要,这里的合作学习既有师生间的合作学习又有生生互动合作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创造一个既有学生单人学习,学生合作学习,还有师生一起学习的学习氛围。既能让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也能让学生得到共同探索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认真的学习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内容。例如在课堂中对单个学生提问,或者让学生们一起回答,师生一起来探讨等,例如让某个学生上台解答,台下的学生来做批改,教师在最后进行讲解等,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去,更加深刻的理解掌握所学习到的内容。

三、精讲点拨,提高效率。课后的作业批改能使得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掌握所学到内容的情

况。而对作业的讲评则能更好的加深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我常常讲课前,先对学生作业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对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着重讲解,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6.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篇六

章丘市白云湖中学 张树平

随着我校“三段八环”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不断推进,我欣喜地发现原本沉闷、紧张、拘谨的课堂气氛逐渐被活跃、轻松、灵动的气氛所替代。我们的生态课堂以学生发展为本,力争通过最优课堂教学设计和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各种潜能都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有效的发展,实现教学与发展的真正统一。通过对比分析“杜郎口旋风”“昌乐271工程”与我校的教改实践,我们一线教师把目光转向更本质领域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困惑:比如怎样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认为改变学习方式是关键,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是有效途径之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那么,在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呢?

一、实施“自主学习”的关键是课前做好充分准备。1.设计好合作的内容,组织学生收集资料

教师在选择探究活动时一要注意话题的价值性,话题必须能为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服务;二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思考性,是学生真正想讨论的话题;三要注意话题的适当性,难度、大小都比较恰如其分,利于学生讨论;四要注意话题的层次性,话题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使优生、后进生都有说话的空间。例如:在学习“东南亚”一课时,课前可以安排学生通过报纸、电视或互联网,有意识地收集相关的马来西亚失联飞机热点报道和时事评论、分析资料。思考:东南亚有哪些国家?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有何特殊性?飞机可能去哪了?

2、灵活设计课堂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

根据学生课堂学习心理特点和课型特点,精心设计合作学习方式。在学习“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时,我的课堂设计主要采用竞赛式、自由式、随机式三种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游戏——“找朋友”,首先教师向各组分发天气预报卡片(有阴、晴、雨、雪和特殊天气等多类天气符号),然后,教师随机展示出不同的天气符号,有关学生手持对应的天气符号卡片作自我介绍;第二步,各组抽签,按所给的不同的天气情况,小组商量并派代表上台组合相应的天气符号,全班进行评价,评出优胜小组和最佳解说员。实践证明教师敏锐地抓住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思想火花,即兴组织讨论,往往会让我们的课堂惊现预设之外的精彩和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课堂上灵活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讨论是最能体现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形式。在合作讨论中,学生虽然是主体,但也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只有老师的精心引导,才能更好地发挥讨论应有的功效。

1、合作学习的契机要恰当。

课堂讨论的成败及作用的大小,在程度上取决于时机的选择与确定。那么,何时进行课堂讨论才恰当呢?发现学生产生了争论,有一定迷惑、容易产生错误的时候就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理清头绪。对学生在课堂上萌发的“随机话题”,教师要估量其价值性,择其要者组织学生讨论,切不可为了赶进度而将其抛置一旁,那很可能会错过最佳的讨论时机。2.注重采用民主讨论式,发挥德育渗透主渠道作用。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讨论方法。一是要求学生能说会听。二是要求学生做到以理服人。三是要求学生学会整理讨论的结果,综合各种意见,形成恰当的文字记录。同时教师应该带领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基础理论,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提出讨论问题。对社会热点问题或疑惑较大的问题,不是采取回避的态度,也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与学生一起探讨、分析,讲事实摆道理,学生心服口服,真正提高了思想认识。

3、积极创造良好的课堂讨论环境

有效地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讨论环境,有两个途径:一是激发学生的讨论愿望。主要方法有:①反激法,即当遇到“启而不发”的僵局时,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促使其产生一种急于用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愿望。②诱引法,即根据学生的探究心理,通过设置矛盾,来引发学生的探究愿望。二是创设师生平等研讨的课堂情境。在讨论中教师不“妄加”评判,而是充分尊重学生不同见解,尽可能从不同角度加以肯定,使学生在“言论自由”的气氛中获得“成功感”。

三、正确处理好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后的结论、成果等。

有的老师上课时很注意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但不注重反馈,即没有展示学生讨论的结果。作为老师应该让学生上台,将本组讨论的结果、意见、成果,以灵活多样形式来表达,这样既达到了交流的目的,又使学生品尝到自主、成功的喜悦。还可以用竞赛的形式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的结论,以竞争来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当然,教师应该做出适当的评判,指出优劣;也可以让学生相互评判。在地理教学中,学生的成果特别多,如:收集的各种资料、撰写的小论文、自制模型、自制地理课件、地理小报等,作为地理老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7.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篇七

关键词:动手实践学法,自主探究学法,合作交流学法,课堂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重要任务. 要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必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满足学生求知的渴望和多方面发展的需求,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合作、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正确培养学生的“三大学法”

1.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学法

动手实践学法是个体在生活、课堂学习中解决实际问题所显现的综合性的学习过程,是个体生活、学习所必不可少的;它不是由书本传授而得到的,而是由生活经验和实践活动练习得到的. 动手实践学法具有四个特征:(1)实践性;(2)情境性;(3)综合性;(4)外显性. 动手实践过程中,主体行为是外显的,实践结果的变化也是外显的. 归根到底,动手实践是一种可见的物质形态的变化,即使是精神性的变化也是以一定的物质变化为载体形式的. 因此,动手实践学法的培养可以通过主体外显行为来判断. 大量的观察和研究都充分说明了要想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动手实践学习,教师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中,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的情境和氛围.

2.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学法

合作交流学法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过程. 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 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交流学法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合作交流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在合作交流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合作交流学法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共同工作来实践其亲社会技能.在合作式的小组学习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法

自主探究学法要达到的三个目标是: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以及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应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兴趣,通过对某一课题的研究活动而培养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收集处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培养科学研究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培养自主探究学法,可以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使学生沟通与合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并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发展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三大学法”很难有严格的区分,动手实践学法是合作交流学法和自主探究学法的前提和基础,合作交流学法和自主探究学法都有合作交流学法的特征,合作交流学法中也包含自主探究的因素,自主探究之中又有合作交流的成分. 在教学中不能割裂“三大学法”的关系,任何一种有效的学法都应该是这三个特征完美的结合.

二、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三大学法”举措的简例

执行《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堂教学再也不是学生的“死读”与教师的“死灌”,而是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究与发现. 学生对课本所述与教师所讲采取的应该是“怀疑”的态度,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 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8.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一、创设情境,激活探究思维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一个对于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创设探究情景,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善于提出一些既让学生有熟悉感,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将学生置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境地,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从而诱发探究意识,激活探究思维。1.创设认知矛盾的情境;2.创设认知冲突的情境;3.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学生们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的游戏中复习知识,不需要教师的提示,孩子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变灌输式学习为主动快乐的学习;4.让学生在实践中有兴趣地学习。

二、培养阅读能力

1.激发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条件,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才能学好语文。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联系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

2.培养阅读能力。阅读课文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占有非常大的篇幅,是对讲读课文的巩固、补充、延伸,旨在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其根本任务。

3.课外阅读中的应用。借助课外读物培养阅读兴趣。我们在家长会上动员家长为孩子们购买适合的儿童读物,订《小学生天地》、《小学生时代》。老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通过读书报比赛、故事会、每日读报等多种方式检查评比,大大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开放课堂,营造探究环境

1.让学生尽可能去“想”。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

2.让学生尽可能去“看”。“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

3.让学生盡可能地去“画”。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手来操作的不足。

4.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说”。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

四、对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1.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 探究性学习是一次教育的创新,是一场学习的革命,它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促使教师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

2.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强调让学生自己发现、回答他们自己提出的疑问,探究解决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因而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不等于教师可以完全放任学生自流,放弃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学习内容的选择到学习形式的设计和学习活动的开展,教师都必须从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既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要保证学生能学到知识;做好教学组织安排。教师必须做到既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又有基本要求规范学生的探究过程;加强教学评估。

3.加强学校、社会、家庭间的合作,拓宽信息收集渠道。探究性学习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其活动内容已经突破了课本的限制,活动的时间、空间已实现向全社会开放。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学校,加强学校、社会、家庭间的合作,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拓宽信息收集渠道,保证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参考文献:

[1]俞峰.试论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作用的体现[J].教学月刊,2006(2).

[2]孙志璞.关于探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06(4).

[3]奚定华.研究型课程的几点思考[J].上海教育,1999(12).

[4]曹冬仙.自主探究主动发展[J].教学月刊,2002(5).

[5]任效峰.浅析新课程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5).

[6]霍兰萍.研究性学习:实践与探索[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9.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篇九

摘要:新课程教学充分体现新课程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具体表现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变及教育观念的更新。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取向的思想品德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地提高。。

关键词:课程教学 教学实践 创新 合作 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是现代教育的一种价值取向,是选择、运用、改进和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策略的基本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在小组内合理分工,全组成员围绕某个问题先是自主学习,形成自己的初步知识和观点,然后在小组中展开探究性的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最终形成共识的活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取向的思想品德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地提高。这种方法如果用得好,可以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用得不好,就会适得其反。下面是我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随着课程改革和教学理念的更新,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形势。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单一化,会严重阻碍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低下,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马克思认为,活动是人的特性,自由自在的人的活动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活动是自主性生成和发展的机制,人的自主性在活动中生成,在活动中发展。只有倡导和实施学生自主参与、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发挥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上,给他们提供和创造主动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必须要用新的思想理念去指导学生。为了给课堂带来鲜活的知识和无限生机,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学生要由过去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教师要把挖掘资料的主动权授予学生,发动他们通过网络、书籍和报刊搜集学习资源。从自己的身边、生活中,用自己的眼去发现,用自己的手去采摘,用自己的脑去分析,从而真正摆脱教材和教师的束缚,自主地拥有一片广阔的学习空间。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成为学习知识的主人,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良好、积极的心态。如在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课时,教师事先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的作业。(1)让学生搜集、交流描写和歌颂父母对子女之爱的诗文和歌曲;(2)收集反映父爱、母爱的感人故事;(3)在家里用心观察一下为生活劳碌奔波的父母,体会父母的辛苦及对自己的关爱;(4)寻找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和实物。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搜集的材料,讲述父母关爱自己的感人故事,并通过投影展示照片和实物。从这些亲身感受中,学生认识到对父母的孝敬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反省在孝敬父母方面的表现,探索改进的方法,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结论是他们自然而然发自内心得出的,而不是教师或教材强加给他们的,便于记忆和理解。这样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参与、学会选择、学会分析、学会自主学习和发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培养小组合作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现代生活中,交流与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我校正在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小组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由小组长负责进行活动,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可巡回指导点拨。为使这一步顺利进行,教师事先分好组,男女搭配,好坏搭配,不同性格爱好搭配。这样的小组活动,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发言,畅谈自己的个体学习方案,向别人解释自己的看法,也倾听别人的`意见,最后形成小组意见(小组学习方案)。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供适时的指导,从而增加学生的合作技巧,还可以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然后在小组中进行探究性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最终形成共识。在小组交流中如果出现分歧,教师可以点拨,也可以拿出一组方案进行探讨,让大家对他们小组的意见发表见解。在争论中更容易发现差异,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同学间的交流能力、责任感和与他人合作的技巧,使学生健康发展。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课堂,而是体现为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的完整的活动过程。课前,学生要进行调查,收集、筛选、整理信息,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合作学习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三、师生互动,挖掘合作探究的深度

在教师有序的指导下,各小组之间的小组长持小组方案进行交流,其他组成员可以补充,教师作适当引导或引申发言,这样生问生答、生问师答、师问生答等形式使互动交流达到高潮,使学生能积极回答愉悦收获,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满足。如我在讲《“追星”利与弊》时分正方和反方辩论利与弊。在当今社会,“追星”已成为一种时尚,可以花高价看他们的演唱会,花高价观看各种比赛,造成一些学生没心思学习,有的甚至改变自己的性格。部分家长为了阻止孩子“追星”伤透脑筋,而孩子却以“追星”为时尚。鉴于这种情况,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做好思想工作,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追星的利与弊,转变思想观念,我开展了一次课堂小辩论。

辩论的主题:“追星”的利与弊

正方观点:“追星”是有利的

反方观点:“追星”是有弊的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辩论规则进行辩论,根据事先搜集的有关资源发表自己的观点,辩论非常激烈,在辩论的过程中自然就知道了其实“追星”本身无所谓好坏,但是怎样“追星”,对明星崇拜到何种程度,却有是非利弊之分。

10.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篇十

湖北郧西县上津镇第二小学教师:查方洪

【摘要】合作学习有利于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生本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合理的小组建设、充分深入的前臵性学习、细致具体的合作学习方法指导、多向互动的全班交流、公正及时的小组评比,指导小组高效有序的开展合作学习。

【关键词】生本课堂 合作学习高效有序

21世纪,竞争与合作并存,积极的合作意识和有效的人际交往能力是21世纪人应该具备的素质。所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而合作学习有利于对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我校开展生本课改实验以来,合作学习成为我们生本课堂的常态。我们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已经跨越理念走向行动:从盲目尝试到有序运作 ,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生本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指导合作学习高效有序呢?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科学合理的小组建设是前提

(一)组建学习小组

一般地说,以前后两桌四人为一组。四人中,优等生、学困生各一个,中等生两个,构成一个相对稳定而富于变化的“橄榄型”。组内有细致明确的分工,如:语数组长、纪律监督员、声音管理员、汇报员。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配合,发挥团队精神。课堂上需要展开合作时,只需前桌的两位同学向后一转,即可运作,既节省时间,又方便全班交流时看黑板,还可以使每一位组员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参与进来。孩子多是凭情感办事。因此,在教师指定好各组的组长之后,可以让组长和组员之间进行双向选择。每个小组都创立小组标志和名称。看看我班学生取的小组名字:团结无敌、天使之翼、光荣梦想、雄鹰、必胜等,这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诗意!融洽的情感增强了合作学习的效能,也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动性。

(二)营造合作氛围

小组成员间要坐得足够靠近,这样他们能够分享学习材料,并且很小声地说话,不会影响其他小组。所有的学生都有编号──1、2、3、4,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编码相同,都坐在每组的同一个位臵。例如,所有号码是1的学生,都是语文小组长,都坐在小组的东南角。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减少或避免不劳而获的“搭车”现象的发生。

另外,还应该留出教师巡视教室的空间,设臵评比栏,“让每一面墙壁说话”。在教室的墙壁、黑板,张贴有关合作学习的标语,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如:“聆听别人的发言。”“人人参与。”“常问路的人不会迷路。”“众人拾柴火焰高。”……既美化教学环境,体现班级与小组的文化特色,又激励学生参与合作、展示自我的积极性。

二、充分深入的前臵性学习是基础

前臵性学习,是生本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学生在老师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进行的尝试性学习。前臵性学习应该是一堂课的开端,是学生自己摸索、理解学习内容,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的自学过程,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一)精心设计前臵性作业

怎样的前臵性作业是有效且操作性强的呢?首先,它必须能够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新知识;其次,它必须能围绕教学目标,对学习的重难点进行分解,使课堂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它必须以文本为基础,推进与文本相关的更多的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拓展视野,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

(二)教给学生自学方法

前臵性学习也是一种学习活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不是老师简单布臵一些学习任务,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而是需要老师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使学生逐渐形成自学能力。

比如,“走进文本”一类的前臵性学习。首先要教会学生通过查工具书、向父母、老师请教等方法初步认识生字新词,扫清阅读障碍;通过多次诵读的方法达到熟悉课文内容;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用画一画,说一说的方法找出课文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词句。

(三)及时评价、反馈前臵性学习情况

对学生的前臵性作业,老师要及时进行检查,并作必要的评价。在班级中可建立督促、检查机制,比如,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相检查,科代表对小组长的检查,小组长对每一位组员的检查,课任老师的抽查等等,总之,要让学生养成认真对待前臵性作业的习惯。

三、细致具体的合作学习方法指导是关键

实验表明,在开展合作学习初期,学生不时会出现两种不好情况:闲聊(与课题不相干的交谈),冷场。我认为,在小组合作的初级阶段,教师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学生今后已经养成了习惯,形成了能力,教师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因而,小组活动应该是教师指导参与下的活动,要不然,学生根本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

(一)指导内容

我经过亲自尝试,初步总结出教师在小组活动中有七件事情要做:

1.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任务和学习角色;

2.指导小组成员如何向同伴提问; 3.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 4.指导小组成员如何辅导同伴;

5.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 6.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 7.指导学习小组怎样开展评价。

(二)操作举例

“团结无敌小组”合作学习“我会写”的生字过程介绍: 1.小组成员

语文小组长:1号 组员:2号、3号、4号

2.学习任务与要求

①学习任务:学写生字“翅”。

②学习要求:达到课标“四会”要求。

3.合作学习过程

1号(小组长):大家好,现在我们按老师的要求,合作学习书上28课“我会写”的生字。希望大家积极参加,完成学习任务。大家觉得哪个生字比较难?

2号:我觉得“翅”比较难。大家同意吗?(组员手势认可)

1号(小组长):那我们现在就学写“翅”。请大家跟着我写“翅”,这个字是半包围结构,关键笔画是捺,请注意它在田字格里的占位。

2号:请大家跟我读“chì”。请大家注意这个字是翘舌音。组员一起把“翅”读三遍。

3号:请大家把小手举起来,跟我数笔画:一笔横折钩,二笔点,三笔提,四笔横折钩,五笔点,六笔提,七笔横,八笔竖,九笔横撇,十笔捺。组员跟着书空笔画。

4号:“翅”可以组的词有“翅膀、鸡翅”。谁还有补充?

3号:插翅难飞。

2号:双翅。

1号(小组长):现在请大家练习写“翅”。

组员在书上的田字格中练习写两个“翅”字。写完后,小组成员交换评价,写得好字的圈起来,旁边画上五角星。

1号(小组长):刚才我们合作学习写生字。大家都积极参与,谢谢大家的支持!本次合作学习结束。

四、多向互动的全班交流是依托

合作学习成果的汇报交流,是生本课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种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得到展示,学习收获得到验证,学习信心得到加强,学习兴趣更是得到提高。只要我们根据学习需要营造不同层次、多种资源的“多向互动”课堂交流氛围,使小组汇报成为全班的学习经历,一定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交流质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

(一)基本语言模式的训练,指导交流有序

比如,发言时:请大家把目光关注到课文某一自然段的这样一句话或者请大家把目光关注到课文某一自然段的这样一个词。这样的语言模式,我让学生抄到积累本上,把它背下来。评价模式:听了谁的发言,非常精彩,但我想给他做点补充……发言完毕后,他会说:“继续交流!”刚开始时,学生说的乱七八糟,东一锤西一棒,于是我就指导学生在发言的时候,就某一自然段某一观点有共识的相互补充,等这个观点交流完了,再交流其他的部分。学生很聪明。我这样说了以后,在课堂上他们就按我说的去做,我在旁边适时引导,慢慢地学生的发言由无序到有序,针对性很强。

(二)基本步骤的演练,促使展示全员参与

例如“雄鹰小组”展示朗读课文的情况。

1.小组上台后,组长说:“大家好!现在由我们小组为大家读课文。请大家认真听,仔细看!”

2.小组开始朗读课文。形式自由,可齐读、可分自然段轮流读、可分角色读。

3.读完后,组长问:“大家觉得我们读得怎么样?”由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学生从是否读准字音、是否读得流利、是否声音响亮、是否读得有感情、是否态度大方这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可以用“我来表扬你”、“我来夸夸你”、“我要提醒你”“请你跟我读”等语言进行评价。受到表扬要说“谢谢你的表扬”,对于建议要说“谢谢你的意见”。

4.组长:我们小组朗读完毕,谢谢大家!

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所有的学生都在参与,都在思考,都在分享,都在收获,在创新……这不正是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吗?

(三)形式多样的交流方式,提升互动品质

1.生生互动,领略精华,感受独特体验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会产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的《恐龙的灭绝》时,有学生在读完课文后马上就不满意了:“是火山爆发引起了恐龙的灭绝”;而有的孩子经过上网查阅后,又有自己的见解:“虽然书上介绍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是瘟疫。”在生生互动中,我们要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精彩的“思维碰撞”。

2.师生互动,点拨引领,提高交流质量

生本教学理念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从不忽视老师的主导作用。像一场交响乐有了优秀的指挥才会有和谐的旋律一样,任何课堂,都离不开老师的点拨。比如,当学生表达完,适时地送上一句:“你的声音真洪亮,我喜欢听。”“你的站姿很大方,站起来发言就要有你这样子。”“你的回答很正确,我知道这是你善于动脑,善于思考的结果。”……在学生得到赞扬的同时,“声音洪亮”、“大方表达”、“善于动脑”也就成了每位学生努力的方向。当学生之间的交流经过几轮互动仍无法深入时,老师何不也高高举起手:“我能说两句吗?”不是生硬的说教,也不是强行的介入,有的只是平等的商量和切磋。不仅如此,还要肯定学生有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向老师发难……以这样的姿态参与的师生互动,能不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能不激发学生交流的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吗?

3.课内课外互动,推进大阅读

生本语文课堂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有没有推进大阅读。“以读引读,以读引说,以读引写”是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在学习《丑小鸭》时,学生在前臵性学习中查阅了大量有关安徒生的资料,阅读了安徒生的作品……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用“热火朝天”来形容。大家争着讲自己收集的安徒生的资料,争着朗读《安徒生童话》的精彩片断……这个时候,不仅每位学生是教学资源,甚至学生背后的家长也成了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补充了我们对文本的理解。

五、公正及时的小组评比是保证

合作学习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但如果组织不当,学生就很容易出现拉大差距的现象,学习好的始终唱主角,差的学生总等待别人的帮助,等待别人说出答案。所以开展小组评比活动,是激发每个学生都认真学习的好办法。

从生本课改实验开始,我们就制定了合作学习评价量化标准。作为老师要“勤”,勤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勤加分,勤上榜。另外,不要吝啬分数,不要舍不得给学生表扬。只要学生有一点进步就要加分,因为加分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

我班每两周进行一次总结,奖励积分前三名的小组、进步大的小组和优秀小组长。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通常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经验介绍、颁发证书,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11.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篇十一

关键词: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11-0054-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次课改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呢?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让学生乐学、愿学、会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一、创设参与教学的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参与教学过程,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管理和控制学习环境,自己设置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丰富的信息资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取出所需要的资料,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能力。

化学教学过程要着眼于学生主动学习,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欲望;要能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所学知识;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控制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高自我探索、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化学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上课时积极思考、主动提问、主动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或者对他人意见做出评价。做到在学习过程中主动预习、主动复习,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等。另外,化学课堂教学应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自主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化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但化学应用意识的失落是我国化学教育的一个严重问题,课堂上不讲化学的实际来源和具体应用,“掐头去尾烧中段”的现象还是比比皆是。因此在教学时,笔者针对学生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变“学化学”为“用化学”,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化学对于生产、生活有多么重要,学化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化学的强烈欲望。

二、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合作学习是针对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新的高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小组合作研究是化学学习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组织形式,现代社会的许多创新成果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疑难问题的解决常常需要多个个体的协作。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作学习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可见,“合作”阶段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合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合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学生对化学的学习过程,正是与他人进行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过程。

就学习化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合作”,享受到合作学习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化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合作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合作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摸索出进行合作学习、体现伙伴学习关系的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给予学生合作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合作的成功喜悦,从而激发了他们对化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化学的兴趣,觉得化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化学方程式、化学式、物质结构,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探究学习是学生通过类似科学(或学术)研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概念、规律和科学结论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亦称发现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与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在现场活动中充分地感受、深刻地体验、大胆地想象、踊跃地表现、积极地交流,还学生以主体地位及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受广泛的刺激,增强学习意欲,摆脱狭小空间的束缚,在亲身经历中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探究式学习的开放性和人本性,使学生得以广泛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自身,个性得以尽情展现,情感体验极大丰富,从而提高其人际交往的能力、生存能力、适应能力、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及创造能力。

新课程提倡建立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教师的智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智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做一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如对“演示实验”的处理,传统上的“演示实验”一般是由老师按部就班完成的。但教学中发现,每每遇有实验,学生们总是很兴奋,大部分学生都站起来看。有时效果不太理想时,一些学生甚至跃跃欲试,恨不得自己上去做。因而笔者因势利导,对“演示实验”作了一些改进:一是让学生来做“演示实验”;二是对“演示”的药品、仪器等进行一番“改进”或要求学生提出改进意见,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三是增加一些与书本上原理、操作或装置不一样的实验进行对比演示,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四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同名实验(可以课后进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样力求避免使“演示实验”成为教师的“一家之演”和“瞬时之作”,而成为学生们开动脑筋、锻炼能力、相互学习的活动,拓展了“演示实验”的教育时空和功能。适度的“乱”、教师控制之中的“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创造性地学。

综上所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化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结合教材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4).

[2]孙强.新课改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1).

[3]王美文.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

12.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篇十二

在一堂公开课上, 本人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 注重引导培养学生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力, 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 逐步形成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教学片段 (一)

师:同学们都一定很喜欢看动画片吧?

生:喜欢.

师:我们就一起来看一段关于蓝皮鼠和大脸猫的动画片, 看看他们今天遇到了什么问题. (出示动画片, 引出问题) 一张饼要分给他们两个来吃, 怎样分才能公平合理?同学们你们愿意帮他们分一分吗?

生:愿意.

师:下面我们就用准备好的这个圆来代替饼分一分.

(学生动手折一折, 剪一剪)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生:我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 每份正好是半个饼.

师:同学们分得不错. (师贴出学生分好的圆形纸片) 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样大的, 谁能说说, 这分得的一份还能用整数来表示吗?你能用什么数来表示? (继后出示实物的二分之一, 引导学生说出把一个大饼平均分成两份, 表示这样的每份是大饼的二分之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出并书写二分之一, 书写过程同桌进行交流.)

师:请同学们拿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及一条线段,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折一折, 涂一涂, 说一说怎样得到他们的二分之一?

学生纷纷动手操作, 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然后组织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用电脑演示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师:为什么不同的图形, 都可以用来表示?

生:它们都是平均分的.

生:它们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 每份是它的.

这一片段, 由学生分大饼这一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 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使抽象的分数变得可触及, 学生觉得抽象的知识原来是这么简单有趣.问题的探究越接近生活, 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学好分数的信心.

教学片段 (二)

师:刚才通过分圆形纸片、折纸, 同学们已经认识了, 你们还想认识另外的分数吗? (学生探知欲望佷高)

师:好!现在就请你们运用手中的学具 (各种形状的纸片和一条线段) , 折一折, 涂一涂, 创造出你最喜欢认识的分数.

(学生忙着折折涂涂, 一会儿, 他们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然后, 举起各种各样的纸片, 展示他们的创造成果.)

生:我认识了, 把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3份, 每份是它的.

生:我也认识了, 把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3份, 每份是它的.

生:我也认识了,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3份, 每份是它的.

师:那怎么写呢?谁愿意到前面来写? (学生板演) 该怎么读呢? (学生自读) .

生:我认识了, 把一张圆形纸片对折再对折, 每份是它的.

生:把一张长方形纸片对折再对折, 每份也是它的1/4.

生:把一张正方形纸片对折再对折, 也能得到它的1/4.

(把学生关于的不同的表示方法一一呈现在屏幕上.)

师:看了这些图形, 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可以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一条线段来表示.

生:我发现他们虽然都可以表示, 但形状不同, 大小也不一样.

学生讨论后一致认为:他们都是把一个图形或线段平均分成了4份, 所以每份都是它的.

师:你们还想到了哪些分数?

生:我还认识了, 只要把一张正方形纸片对折再对折, 也就是平均分成8份, 每份就是这张纸的.

生:我认识了, 把一张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4份, 每份就是它的, 我涂了3份, 就是它的. (举起分好的图形展示)

师:大家能不能都得到呢?请你们很快地表示出.

(学生折一折后用彩色笔涂一涂, 教师用投影出示的图) 看到表示的这个图, 你有什么发现?

生: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 涂3份就是它的.

生:有这样的3个.

生:3个是.

生:涂色部分和空白部分合起来正好是.

师:大家发现得真不错!你们还认识了其他分数吗?

生:,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5份, 每份是这张纸的, 3份就是它的.

师:谁能联系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

生:生日蛋糕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 用剪一剪, 折一折, 涂一涂的方法, 认识了好多分数, 像等都是分数.

在本片段的教学中,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剪一剪、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 进行自主性的学习, 同时适时提供开放性的问题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为学生拓展探索的空间.

本节课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 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 合作交流,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表达等探索活动, 获得了知识、能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较好地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探究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 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上述案例中我通过“一张饼要他们两个人来吃, 怎样分才能公平合理?”这一生活中的实例引入, 试图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同时, 又使他们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 能进一步地认识到现在的数学学习“有价值”, 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2.学习方式自主化

本教例中通过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创造出你最喜欢的分数这一活动, 大胆地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自主学习方式, 通过学生动手实践, 反复比较及折、涂、剪等一系列有效的探究手段, 试图通过知识建构, 让数学思维在这种展开了的过程中附着在典型的知识和问题上.同时, 在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中, 使学生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每名学生都有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 能在交流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 成为学习的主人.

3.合作、交流有效化

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到教室学习, 在共同学习分享这些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中, 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我们要把这么多鲜明的个体联合在一起,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交流、合作的机会, 增强学习的效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 在初步认识了后, 让学生自己动手折自己想认识的分数, 后四人小组交流说说你认识的分数是怎样的.也听听组里别的同学不同的折法和想法.在学习分数的写法之后, 同桌检查写的分数是否正确.小组里的成员马上会告诉他, 帮助他改正, 建立正确的知识概念.在折纸的过程中, 有的同学试不出来, 同桌会帮助他.学习共同的知识, 迎接共同的挑战, 解决共同的问题, 体验不同的思想观点, 把学习的状况从孤立的变成相互帮助, 相互依存的.让每个学习者都能获得更多的帮助和交流的机会, 提高学习的效率.

上一篇:企业级pmo组建和管理下一篇:高中生活的滋味高一作文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