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顶岗实习总结

2024-07-25

教师顶岗实习总结(精选8篇)

1.教师顶岗实习总结 篇一

顶岗实习工作总结

时光如流水转瞬即逝,从9月12日到如今,在玉溪市澄江县第九中学顶岗实习已经三个月了。现在回想起这将近三个月的实习生活,心中既有无奈、烦心,又有满足、喜悦。

还记得来明德的第一次教师例会上,当木校长宣布我们这一批实习生直接教四个班时,我心里充满了紧张。因为在来之前,带队老师告诉我们的是我们每个人跟一个老师,先听听课,然后写教案交给指导老师,通过了就去上课,现在却是直接上课,没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一想到要面对一群学生,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心里就没有底。庆幸的是,当我走进教室上第一节课时,那种紧张感就消失了。

我被分在初一年级,一起的还有我们学院的杨晓娟。初一年级由我们两个分配教

在教学方面,经过这将近半个学期的亲身体会,我对如何上好一堂课有了基本的认识。

1、备好课。在上新课之前一定要备好课,通过备课的过程使自己对这节课上什么内容、上课的顺序以及怎么上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了解,这样上课时才不会出现讲着讲着却不知该讲什么或怎么讲的情况了。我在前面一段时间就发生过这样的事,前一天晚上我忘记备课了,上课前我心想反正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我都知道,有没有备课都差不多。结果上课时我讲着讲着就不知道怎么连贯下去了,后来只好在后面的习题讲解中多花点时间补上来。当然,我们上课时也不能完全按照备好的教案来讲,因为在上课过程中,多半会出现一些你没有预料到的状况,如某个知识点你准备讲详细点,但学生却很快就掌握了,这时你就不能在在这上面浪费太多时间了。除了上新课前要备好课外,就算是讲练习前也要把题目看一遍,想好怎么讲,以免讲错。

2、听课。这里的听课不单单指去听其他老师的课,同时也要请其他老师来听自己的课。去听其他老师的课,可以从中发现、学到一些自己没有想到的教学亮点,也可以观察其他老师是怎么管理课堂。通过请其他老师来听自己的课,能够发现自己教学方面的不足,从而一步步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3、课堂纪律。一名老师的课上得再好,如果课堂上吵闹个不停,那么那些想听的学生会听不清,久而久之就跟着不听了,但如果一堂课过于安静也不行。因此老师要以生动的说课为主、恰当的处罚为辅来管理好课堂纪律,让学生们平时安安静静地听课,回答问题时偶尔活跃一下,使学生从内心里喜欢上课,那样他们就会自主的配合老师了。

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澄江九中专科组办公室的老师一直都给予我们各种帮助,传授我们他们的教学经验,指导我们如何管理班级,这些对我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生活方面,学校里的各位老师和工作人员都尽量给我们营造一个温馨的生活环境,给我们一种家的感觉。天冷了,洗澡没热水就给我们提供热水器,到冬天了还给我们准备了火盆和炭,使我们这个冬天不会感觉到冷。

2.教师顶岗实习总结 篇二

1 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中指导教师的不同管理模式

实习指导教师, 是学校派驻企业的灵魂, 是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能够顺利展开和完成的保障, 是实习学生的主心骨, 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利益的平衡点。因此, 实习指导教师所采用的管理模式, 直接关系到三者利益是否能够实现, 直接关系到整个实习的成败。

从目前来看, 我院的指导老师在开展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过程中, 由于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循, 因此, 试点性的采用了以下几种管理模式, 并做了一些相关的探索:

“部门经理”模式;“培训员”模式;“宿管员”模式;“消防员”模式。

2 各种管理模式下教师的职责和压力初析

2.1“部门经理”模式

这种模式下, 实习学生在企业中, 相当于一个独立生产部门的员工, 指导教师就是这个部门的“经理”。教师在企业中, 一方面要负责学生的生活和教学, 一方面要根据企业的生产要求, 计划和组织生产, 要负责和企业各部门协调、沟通, 保证学生利益的同时, 也要做好管理, 为企业的利益服务。

教师既是学生教学的组织者和思想教育者、心理辅导者, 又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 这对教师的要求最高———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基本的教师素质 (教学、沟通、协调、心理咨询等能力) , 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管理和统筹能力。

教师作为“部门经理”, 三方利益是通过直接与三方的沟通而实现的。指导教师作为利益的汇集点, 这对指导教师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不小的精神压力。

2.2“培训员”模式

所谓“培训员”, 指的是教师在实习指导过程中, 主要负责学生的工作培训。这里培训的主要内容包含与工作岗位相关的专业知识、企业的文化和纪律、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思想辅导。当然, 除了培训工作以外, 指导教师还是要负责学生的日常起居、生活的服务、活动开展以及学生的思想政治和心理安全。

作为常驻企业的校方代表, 这种模式下, 指导教师仍然要负责与三方沟通和协调, 这对教师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仍然有比较高的要求, 但是这种模式下, 教师不需要再直接管理生产, 但是仍然可以接触生产相关的部门, 进入生产实习的场所, 教师只负责与生产相关的技能的培训即可。这样, 教师可以从生产的计划、管理的压力中解脱出来, 切实负责学生的相关思想、技能和心理的教育和辅导, 可以做到教育的有的放矢。

2.3“宿管员”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 教师完全游离于企业生产之外。也就是说, 教师完全不必理会企业的生产任务和学生劳动技能的培训, 只要做好学生下班之后相关事务处理和服务即可。所以, 也谓之“宿管员”。

作为“宿管员”的指导教师来说, 只负责学生的生活——身体健康、学生起居、心理健康和思想教育等——及其相关的杂务。换句话说就是学生在企业的临时监护人的角色。

同样, 作为常驻企业的校方代表, 教师仍然要维护学校和学生的利益, 只是这种利益不再将教师作为三方的平衡点。教师此时只能在学生休息时间, 掌握学生的生产情况, 根据学生反映的生产和实习中的问题, 通过与企业方的代表 (通常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专员) 联系, 由企业方的代表处理相关问题。这样, 实习指导教师的压力就会骤减, 只要负责学生的生活、思想和人生财产安全即可。

2.4“消防员”模式

“消防员”的主要任务就是灭火和抢险。“消防员”模式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模式——实习指导教师不需要常驻企业, 只有在学生发生一些特别重大的生产、健康或者心理问题的时候, 才从学校出发临时去企业处理。

这种模式下, 实习指导教师得到了解脱——只需确定实习生中的负责人和联系人, 定期听取他们的汇报, 并在教师觉得问题比较严重的时候, 亲自去企业处理即可。一般的小问题和纠纷, 都由学生自己与企业、学生之间协商解决。教师就好比是“消防员”, 哪里“着火”去哪里, 没有“着火”不需要过多过问和干预实习事务。

3 各种模式的优劣初探

通过前面的初步的分析, 可以看出不同模式下, 老师的着眼点和教师的侧重点都是不同的, 各种模式具有各自的特点, 也有不同的效果, 下面简单的分析:

3.1 各种模式的利、弊

“部门经理”模式对老师的要求最高, 实习指导教师的技能要求最为全面, 不仅锻炼了学生也锻炼了老师, 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有直接的意义。但是对于教师的要求太高, 所以不是所有实习指导教师均能适应该种模式, 而且, 由于实习指导教师必须作为企业的管理者, 但是又缺乏与企业现有管理人员的磨合, 因此进入角色不可能太快, 这就限制了三方利益的最大化。

“培训员”模式下, 教师不参与企业生产的调度、组织和管理, 只负责生产技能的培训, 不存在于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磨合问题。由于教师长期与学生接触, 更加有利于把握学生的性格和心理, 方便开展思想、心理和技能教育, 保证学生的安全。但是, 由于实习指导教师不参加企业的生产调度、组织和管理, 教师的协调、计划和管理能力方面的锻炼就比较缺乏, 不利于技能型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宿管员”模式中, 实习指导教师扮演学生监护人的角色, 他的工作只围绕着学生的生活、思想和心理。虽然更加接近学生, 可以最大限度保护学生的安全和稳定。但是, 由于缺乏与企业的接触和沟通, 且生产方面的问题只能通过企业的专员协调, 效率比较低, 而且很多问题没法解决, 这样不利于学校和学生的利益的实现。

“消防员”模式下教师相对比较自由和轻松, 虽然可以锻炼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但是由于出现问题时往往是比较重大的安全、生产、健康或者心理问题, 一般很难解决, 甚至一发不可收拾, 最终造成实习的提前结束。因此, “消防员”模式不利于实习的开展和维持稳定。

3.2 效果分析

3.2.1 三方利益实现和实习可持续性

“部门经理”模式和“培训员”模式由于实习指导教师即能接触生产管理, 又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管理, 因此均能体现和保证三方利益的实现, 其中“部门经理”模式在利益的实现方面尤为突出。三方利益的实现, 自然就能保证实习的可持续。

“宿管员”模式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实习学生的利益, 却由于存在间接沟通的障碍, 因此问题的解决一般比较慢。但是, 三方利益还是可以得到平衡的, 虽然学生的利益可能会打一些“折扣”, 但是实习还是可持续的。

而“消防员”模式下, 学生基本处于自由状态, 因此, 很容易出现不和谐的问题, 从而难以保证三方利益的最终实现。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高, 最终使得三方均能满意。但这种随机性太强, 很难掌控。因此, 可能出现实习有今年, 没明年, 有上半年, 没下半年的情况, 三方利益几乎没有保证。因此企业对这种模式, 也比较发憷。

3.2.2 学生的掌控

“部门经理”模式、“培训员”模式和“宿管员”模式下, 学生长时间与教师接触, 教师比较容易能够对学生的性格、思想及心理状态和学生的生产技能方面有一个全面而且细致的掌握, 而且教师是学生在实习企业的“主心骨”, 学生对教师有较强的依赖, 使得教师可以比较好的维持学生的状态和实习的秩序。

而“消防员”模式下, 教师对学生缺乏了解和沟通, 因此一旦出问题, 即使指导教师及时赶到, 也难以掌握局势发展, 反而可能被学生主导事情的发展, 更何况教师往往可能“迟到”。

3.2.3 安全性

“部门经理”模式和“培训员”模式下, 由于实习指导教师即能接触生产管理, 又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管理, 因此教师即能保证实习生产的安全, 也能保证学生身体、心理和思想的安全。其中, “部门经理”模式在安全的保证方面, 尤为出色。

“宿管员”模式下, 由于教师不能接触生产, 因此只能保证学生的身体、心理和思想的健康, 而无法保证学生不出现生产意外, 因此有一定的生产安全隐患。

“消防员”模式下, 教师由于不在企业, 对学生只是零星的了解, 进而无法也不可能保证学生的各方面的安全。

3.2.4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部门经理”模式、“培训员”模式和“宿管员”模式下, 实习指导教师近距离接触学生, 方便的结合实习情况, 有目的地给学生布置思考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企业, 带着思考去实践, 让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在实践中有思考、有认识、有感受、自我管理、自我锻炼、自我教育。通过让学生写心得、诉体会、说感受, 老师在每周的周评会及每月的月评会上, 根据学生反馈的各种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疏通, 让学生辩证地看问题, 客观看企业, 正确看人生,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 保证了实习的稳定和顺利开展, 有利于三方利益的实现。

而“消防员”模式下, 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掌握不足, 因此不能做到有的放矢, 即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杯水车薪, 不仅不能起到教育的目的, 反而会招致学生的反感和叛逆。

3.2.5 实习指导教师的锻炼和提高

“部门经理”模式下, 对教师的锻炼最为全面和深入, 不仅可以培养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 还可以培养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协调、处理突发事件等多方面的能力。“培训员”模式, 虽然也可以做到较为全面的培养, 但是由于教师不直接参与企业管理, 因此在生产组织和规划方面较前述模式有一定差距。“宿管员”模式下, 由于教师只接触学生, 因此对教师外联和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不利。“消防员”模式下, 教师不常驻企业, 因此对教师基本没有什么帮助。

4 结论

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他所采取的管理模式的不同, 也影响着整个实习的有序展开和三方最终利益的实现。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部门经理”模式和“培训员”模式是比较理想的管理模式, 尤其是“部门经理”模式, 即利于三方, 也利于教师的自身发展。因此, 我院也提倡前两种模式管理。

但是由于部分企业的现状限制, 造成前两种管理模式无法适用。这种情况下, 就需要常驻企业的教师灵活变通, 发挥自己的主动和能力处理各种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 不管是采用何种模式进行管理, 都是对教师能力的考验:教师不仅要积极协调各部分的利益, 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掌控学生的思想发展, 避免学生的单纯思想受到污染,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事业观, 提高学生与老师、学校的凝聚力。这才是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正常开展的有力保障。

3.浅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顶岗实习 篇三

关键词:酒店管理 顶岗实习 教学

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通过顶岗实习,能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酒店行业,认清当前高职学生就业形势、调整学生就业心态、转变学生就业观念,使学生就业更有针对性;能增强酒店管理专业教师职业意识和岗位责任感,指导学生尽快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缩短就业链条,节约就业成本,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实现与企业“无缝对接”,做到“零距离”上岗;能积累丰富的实践经历,用工作体会以及切实案例作为以后教学的基本铺垫和宝贵资源。为提高专业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打造“双师型”教师,此次借“湖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计划项目”机会,根据院系工作安排,本人在武汉湖锦娱乐发展有限公司与江苏无锡锡州花园酒店两家企业进行了总共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工作。在实习期间,熟悉酒店的经营管理情况,掌握酒店对人才的需求规格,熟悉酒店主要对客服务部门的实践技能操作,同时为酒店提供员工的岗前培训、职后、转岗培训,在自我更新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实现高职教师为社会企业服务的能力。

1 酒店顶岗实习的基本情况

在酒店,专职教师一般被安排在前厅部、客房部以及餐饮部等主要对客服务部门,根据专职教师的社会服务要求,也会在人力资源部进行阶段性的顶岗实践工作。基本工作任务是:学习前厅部、客房部以及餐饮部等主要对客服务部门的实践操作,运营管理,帮助人力资源部培训酒店在职员工。

2 顶岗实习工作任务设计

2.1 与酒店相关人员研讨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以《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为例,以酒店发展需要和房务部(前厅与客房部)实际工作(客房预订-礼宾服务-入住登记-住店服务-清洁卫生-离店结账)为主线,以酒店房务部真实产品(或服务)为载体,确定本课程的内容为6个模块。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对学习性工作任务进行了科学设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讲解完成前厅、客房部门对客服务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以及部门的运营管理,介绍每个模块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学生在学习后,用以完成前厅接待的主要任务以及客房对客服务的主要工作。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都围绕着实际工作和典型任务进行,在学习的同时完成工作任务,掌握每个环节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工作所需的职业能力。在每一学习情境后,都安排有课内实训项目以及课外阶段性的专业实训任务,都是以仿真前厅接待和客房服务为例,由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课程的校外阶段性的专业实训环节,学生可以参与到校企合作的酒店实际工作中去,学以致用,体验酒店文化,使学生提前适应工作环境,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2.2 调查研究、总结整理资料。与酒店市场销售部总监和前厅部、餐饮部总监沟通客源市场情况以及同类型竞争对手酒店情况分析,确定酒店的目标客户类型,根据客户特点、客源信息,确定不同的对客服务工作技巧与针对性的客户体验,根据顾客反馈对服务进行创新和改进,保持客户关系维护并开发有潜力的客户资源。

2.3 帮助组织进行酒店员工进行岗前培训、职后、转岗培训。

2.4 探讨酒店服务业的行业标准以及如何提高酒店市场竞争力、提供个性化服务。

3 顶岗实习锻炼的体会

3.1 掌握酒店前厅、客房、餐饮主要对客服务部门的业务流程与相关实践技能操作 根据酒店的类型与酒店的市场定位,对客服务的标准与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都遵循“顾客至上”的服务原则,注重针对性的对客服务技巧,提供各自的个性化服务,保证对客服务质量。这就要求酒店员工不仅需要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有较高的个人素质与较强的服务意识,能满足不同客人的需求,使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提高酒店的知名度,保证酒店的盈利。

3.2 细节决定成败 顾客满意就是酒店的服务宗旨,酒店将对客的服务质量放在第一位,服务质量的管理就是细节的管理。实行全员的服务质量监控体系,实行全方位的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全员参与的管理、方法多种多样的管理,对每个环节都要求精细、严格。

3.3 重视对员工的人文关怀,重视员工的培训与激励 “顾客至上,员工第一”,照顾好员工,才能更好的服务客人。酒店致力于给员工提供健康、稳定的工作环境,关注员工、理解员工、信任员工。试图为员工创造个人发展的机会,重视对员工的培训与激励,按培训对象和阶段进行不同类别和层次的划分,帮助员工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技能。同时,通过相关的物质激励和其他的激励方法对员工进行激励,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4 建立有效的岗位责任制 酒店针对不同的部门和岗位,建立了明确的岗位责任制,直接与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挂钩。如果部门员工出现问题,部门管理者负有连带责任,酒店给予赏罚分明。

4 教学分析

4.1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教学 《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就是在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念和思路下,通过对职业岗位工作分析来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依据实际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用具体的工作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注重多元化的能力考核,加强校企共建。在酒店前厅、客房部门负责人的参与下,合理地把行动领域方式方法转变成学习领域的知识体系,设计教学任务,进行知识的重构。学习领域中实行项目任务教学,让学生掌握前厅、客房对客服务的工作过程中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4.2 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进行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的教学,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对酒店管理课程的学习兴趣也日益浓厚,深化对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教学相长。在理論与实际一体化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停留在传统理论知识的层面,而是注重知识如何应用、如何转化成职业能力。教师更注重以应用为目的,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掌握资料的搜索、学习方法。尤其是小组形式的学习过程更是锻炼学生社会能力的关键环节,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使教师本身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高,特别是与酒店进行校企共建,与职业经理人的双向交流,将教师的的知识从书本走向实践,教师的双师素质也得到提高。

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顶岗实习,零距离地接触酒店运营管理,熟练掌握酒店的操作技能和第一手资料,了解行业发展与企业用人需求,了解酒店运作的基本方法与管理流程,为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积累实战经验打下基础。酒店专业教师顶岗实习是非常必要的,它是产学研结合的重要环节,把实践所学带到课堂上,做到教书育人与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丛培柱.专业教师顶岗实习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0,(3).

[2]黎凤环.校企合作、共同管理,提高教师挂职锻炼的实效[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3]严霄蕙,马骏,马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酒店教学研究.当代经济,2008,第4 期(上).

[4]贺昌文.《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科教文汇,2008,(8).

本论文系“湖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计划项目” 成果与长江职业学院校级课题“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下高职旅游酒店专业课程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2010X005)。

作者简介:

4.教师顶岗实习总结 篇四

在到达实习学校后,我们和所有的老师一起上下班,严格执行学校的签到、退制度,按要求备,制作导学案、讲。完全转变了我们只是一个实习生的想法,而是真正成为一名教师,也从各方面做好了成为一名教师的准备。

在教育工作方面

1、我们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为期三天的“打造三效堂”和“集体备”的培训活动。经过主讲老师闫老师的讲解,了解“三效堂”内涵以及“集体备”的注意事项,为全校进行的“教育改革”打下基础;

2、另外在初一新生军训期间,我们去听了初二年级老师的,深入堂,近距离的观察,学习前辈教师在授时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堂上的师生互动的技巧以及处理堂事的方法、教态等,并做了听记录。我发现,虽然在“三效堂”上,要求大部分的时间还给学生,留给老师们的时间少之又少,并且会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三效堂”在实行之初,老师们会觉得受缚,但是,一些优秀教师在堂上并不显得慌乱,她们可以及时的调整,并且根据学情将传统教学模式和创新模式相结合;教学思路清晰、能够及时、准确的引导学生。前辈教师们丰富的教学经验令我们折服。更可贵的是,老教师们在我们询问问题后,毫不藏私,热心的帮助我们解决教学理论、知识上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上也常常关心我们,让我们很感动。学习经验,增长我们的教学能力是我们实习的一大目的,短短4分钟,如何把上的引人入胜,这是一门学问。这种想法,在我亲身上阵后更觉真实,面对堂上的种种状况,我发现我们要学的还有很多……

3、另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备。学生们很“活泼”,这一个月,从我的实践看,你的计划赶不上他们的变化。如何让他们完成你给他们的任务,这就需要我认真并且考虑全面的进行备。虚心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用心修改教案,认真批改作业,努力备好堂知识点。让学生们把他们该学的学会才是重要的。

在学校活动方面

1、我们参加了由xx县组织的“感恩教师节”大会活动。积极参与到xx实验中学的节目演出中,为感恩教师献出自己的一份敬意;

2、在学校组织的“树伟大理想,展少年风采”演讲比赛中,我有幸担任评委和其他评委老师们就学生们的演讲交换意见并打分;

3、29日,跟随语组的前辈们到保定市17中英华中学参加培训。朱于国——新编人教版语教材主编之一,为七年级教师们就语教科书七年级编写进行说明。让教师们进一步了解新版的语教科书,有利于教师们更有计划的进行授。

在师生沟通方面

我的主要任务是一个班的语和一个班的地理。到这里,也许是初为人师,也许是自己的热情,也许是很少见到过年轻的老师,孩子们出奇的喜欢我们。在堂上踊跃的表现,在下围绕着老师,还会收到孩子们送的卡片、糖果。在校园里,我们所到之处会有学生主动上前问候,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都会感到很开心,会觉得很享受他们叫我“老师好,老师好”我也很高兴自己能帮到他们,不论是批改演讲稿还是请教问题,这让我深刻明白当初老师们说的那句话“老师不怕你问,就怕你不问。”;但还是会有难搞的情况出现,上不听讲、打闹、不完成作业……常常会让我很头疼。我们几个实习老师常常会凑在一起说怎么“对付”他们;会请教老教师们;也会请教大学里给我们安排的指导老师。总的说“严爱适时、适度,将心比心。”十几岁的孩子们很善良,并没有恶意,他们打闹也许是为了引起你的注意。作为年轻的老师,我们应该发挥我们自身的优势,我们需要时间和他们磨合。

5.教师顶岗实习总结 篇五

还记得是校长把我们接到了,这所小学,很是仔细的向我们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带我们见到了学校的主要领导,并细心为我们挑选了教学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之后又为我们安排了我们单独的办公室,订购了新的桌椅电脑,接了网。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学习工作上学校的老师们都对我们很是照顾。先不提为我们提供了什么硬件设施。当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知所措的时候指导老师总是不厌其烦的主动交流,当我们有自己的管理想法的时候老师们有很是重视的和我们沟通想法,指出不足,当我们身体不舒服的时候领导老师总是在第一时间询问情况嘘寒问暖……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对西仰陵小学的老师们产生深深的谢意,我们知道无论是对自己的学生还是对家人,他们已经有些疲惫了,还要照顾我们这些新来的不是很合格的“小学老师”,在西仰陵小学里很是温馨,有家的感觉。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会忘记这段时光,这里是我第一个从事教师职业的地方,第一次感受到身为人师的快乐和责任的地方。

二、对本校孩子现状有深入了解,感到孩子问题大部分来自家长。

来到这所小学我印象最深刻的当然是这里的孩子,但是他们又和别的孩子有明显的区别。我认为这和他们的生活环境,成长环境是分不开的。学校里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女。我所了解到的他们的大部分生活境况一般都差不多,当然也会有那剩下的三分之一。但他们毕竟是少数,学校的风气不会带有他们的影子。

一开始当我了解到学生的组成是这个比例的时候,还没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对待他们像其他的孩子一样,当然我没有歧视他们的意思,只是通过了好多事情后,我真的发现了他们确实是需要保护的群体,他们也必须得到有异于他们学生的更多的呵护。

现在我通过和孩子们的生活理解到的农民工子女:1、严重的缺少父母的关爱教育。孩子与其父母大体有以下几种现状:父母在外打工,孩子和老人一起生活,父母教育缺失;父母练摊,和孩子的作息时候是岔开的,见面及交流时间少;家长的学习指导能力弱,不会教导孩子,方法思想都有问题,溺爱和打骂显现频现,有的甚至还出现了放弃孩子学习的情况。

刚来的时候我只是一味的要求他们应该怎么样的学习,怎么样的刻苦学习,但是我越来越感到对于他们我要更关心的他们心理健康和良好人格品行习惯的形成。前一阵和一个专家节流过对于这些情况我们做教师的要怎么样,虽然我是个实习生吧,真的很是心疼他们,专家说“做好你该做的就好了”。简单的几个字确实让我豁然开朗。当然家长有家长的难处,但是孩子是无辜的,只是感觉孩子的家长还没有做好养育孩子的准备就要了孩子,那还真的是不负责呢。

作为老师,我觉得要更多的关心他们的内心活动变化,给他们被关注被关心的温暖感。尽可能的满足他们外在和内在的感情需求。

再谈谈剩下的三分之一,大部分是这里的村民的孩子。现在村里正在平改,村民的实质普遍都有问题。对孩子也都是有影响的,家庭教育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他们以为有钱就开始自我,不在乎别人的想法等极端的思想。

当老师们与家长们交流的时候,感觉董事的家长是很少的。当然我还是很赞同孩子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能更好的成长。

三、自我教师成长过程的变化。

刚到学校的我是充满了斗志与激情的,但是随着逐渐的实习过程,我越来越发现我是很天真。

(一)学生观

一到小学我总是有想不完的问题,准备实施好多方案,来提高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能力。比如中午给他们补英语,合理运用错题本,定时给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等等。但是在他们的身上是不可能好好实施的,因为刚到这里的我是很不了解他们的。在私下和老师们交流的时候,从她们的眼中及看出了对我的点滴肯定,然而更多的是对我的天真的指导。老师们支持我对一些合理思想方法进行实践,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懂得对现在学生,特别是这帮学生要进行怎么样的教育,才是现实的,可行的,有针对性的。只有在教育活动之前,充分了解孩子的一切情况才是合理的,这里要思考:知识水平,接受水平,个人品行,家庭教育,之前受教育背景等等。

(二)教学观

对于教学本以为我能教懂学生,运用我的能力与技能。但是在听课,被听课,自己看自己教课录像的过程中,我愈发感觉我还有很多的缺点,甚至有些觉得我不适合教师,特别是小学老师这个职业了。我感到我还存在着一下问题:

1、书写技能太差。有的时候甚至不敢在学生面前写粉笔字,在批改作业的时候不敢给予批注,怕自己的字迹会给写生不好的影响。

2、在表扬和批评的方法过于单一。不能有效的鼓励学生,指正行为,达不到原本的教育目的,有的时候还会得到相反的效果。

3、表情单一,语气平淡,亲和力不强。在讲课的时候机械的微笑有时还板着脸,语音语调给人不亲切的感觉,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

4、身为教师我的耐心还不是很够。例如在有一个我觉得很小的问题(注意答语)我强调了两个星期,但是还是没有很好的成效。我就会很烦躁,对教导他们出现了想放弃的方法,但是这种想法是一阵的,怎么也得过半天吧。

和以前相比我感觉我有以下变好些的地方:

1、对学生已经熟悉些了,了解了他们总体和个别情况。能有针对性的对集体个体准备提出问题。

2、通过这几个月的教学,已经从容些了,不再紧张。感觉学生的目光里不再是好奇或是别的什么,课前学生们会过来主动和我聊天,大家也比较容易进入状态。

3、特别是学生们已经了解了些,接受了些我的教学讲课方式思想。能较好的理解我的教学意图,所以课堂能较顺利的进行。

4、通过和别的教室的交流和自己的听课学习到了不少教学技巧,并自己在主动的运用。努力使方式不再单调,运用能想到的一切方法调动提起学生的注意力、积极性。

5、自己对教参的解读利用有了一定的进步,虽然还在几步阶段,但是在备课的时候还是有相对的针对性的。与指导老师在交流的时候也不再是高谈阔论,开始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寻找最现实的方法。

6.顶岗实习教师总结 篇六

距离比赛还有两个月,我制定了一套听说专项教学计划,先从最基础的音标开始学,前三个预备单元已经学完44个元音和辅音因素,前两周每节课用五分钟讲解元音字母组合和辅音字母组合的读音,周一和周四早自习练习发音和听力。流程是我先领读一遍,找基础好的学生读两遍后,进行one by one练习,每排前一个人向后一个人读字母组合发音,让每一个都参与到并且听自己与别人读音的不同之处,我再领读一遍,让他们纠正自己的发音。

基础语音知识掌握之后,开始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听前,让学生谈论听力的主题、重点单词、以及提问一些基本的问题。如果听力比较简单,就听两遍后核对答案;较难的话,听完两遍,让学生看听力材料后再听一遍听力后再核对答案,最后再纠错和分析。每周二、周五都进行不同主题的Dialogues and role-plays,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和应变能力。

7.教师顶岗实习总结 篇七

职前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是通过对实践性知识的占有来衡量的, 实习是师范生获得实践性知识的关键期。但顶岗实习支教的诸多问题将直接影响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形成和习得。如何让师范生在顶岗实习支教中更有效地获得丰富而又积极的实践性知识, 成为改善顶岗实习支教的关键问题。我们认为在顶岗实习支教之前要有效开展“尝试实习”, 为顶岗实习支教打下一些必要的基础, 做一些必要的铺垫。

一、顶岗实习支教在师范生培养方面的困境

“教育实习的关键任务是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整合, 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形成”。[3]对于教师实践性知识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做出过不同的界定, 国内学者张立忠等认为教师实践性知识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界定, 广义的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个人实践的基础上, 自我确信或使用的统整知识”,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种综合性的知识, 既可以是显性的, 也可能是隐性的;既有公共知识的成分, 也有个人知识的成分;既有经验性的知识又有理性的知识;既是静态的, 也是随情境而不断变化的”。[4]对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取机制, 大多认为教师实践性知识来源于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 其获取途径是多元和立体的。[5]顶岗实习支教时间长, 且要置换出原岗教师, 师范生必须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中亲身遭遇各种教学问题, 这给了他们充分建构实践性知识的时空, 这是顶岗实习支教的优势, 但顶岗实习支教在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形成和获得方面也有一些困境。

1.实习支教的落后环境不利于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形成

顶岗实习又称“支教实习”或“顶岗支教”, 正因为具有支教性质, 顶岗实习所在的学校一般都存在着教学理念较为落后、课改落实得不够好、校本教研开展乏力、师资力量不足、学生整体素质不高、教学硬件条件较差的情况, 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形成。第一, 公共理论知识难以践行和确证。确认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一个前提就是这种知识是否经过教师个人亲自的实践尝试和确证。[4]教师实践性知识有公共理论知识的成分, 公共理论知识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来源之一。但师范生在书本、学习资料和课程上所获得的公共理论知识在顶岗实习支教落后的教育教学现实环境中难以践行, 难以确证, 因此难以内化成个人实践性知识。第二, 阻碍和延缓“新的信念”的生成。来自于文献以及教师教育课程的理论知识能为师范生提供一种“原初信念”, 这种原初信念会随着实习生实习的经历, 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 与师范生的实践经验进行对话, 在这过程中形成新的信念, 并通过实践中的做而转化为其实践性知识。[6]师范生们原先在高师院校学习到的教育理论知识往往是社会倡导的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 而在顶岗实习支教落后的教育教学现实环境中, 他们获得的教育教学经验往往滞后, 这样势必造成师范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不平衡和脱节。教师教育研究专家达林·哈蒙 (LindaDarling- Hammond) 将教师教育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脱节描述为“致命的弱点”。[7]舒尔曼也强调, 在教师教育过程中, 专业教育的基本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如何协调。[8]顶岗实习支教的落后环境, 无疑增加了理论与实践之间协调的难度。作为新手型教师、起步型教师, 师范生往往为了“站稳脚跟”、“适应现状”, 而暂时丢弃“原初信念”, 这样无疑阻碍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接轨与转化, 延缓了“新的信念”的生成和践行。

2.顶岗实习中重要他人的缺乏不利于实践知识的获得

实习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与转化需要互动, 一方面需要主体与问题情境的互动, 另一方面需要主体与实践共同体中的重要他人之间的互动。[9]实习指导教师就是师范生实践共同体中的重要他人。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包括直接传授给师范生既定的实践性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教给师范生如何去形成和建构自己的个人实践性知识。然而顶岗实习支教却缺乏这样的重要他人, 师范生难以实现与重要他人的经常、及时的互动。一方面顶岗实习要求师范生置换出相应岗位的在岗教师, 所以难以实现与拥有丰富的实践性经验的原任教师之间面对面就具体的教学情景和教学问题进行交流和互动;另一方面顶岗实习一般都是在边远县城的村镇, 实习点距离远、分布广, 每个点人数少, 所以要求高师院校的实习指导教师对每个点的每个学生进行现场指导或跟踪指导很难到位。这样师范生也难以实现与高校实习指导教师的互动, 缺乏与实践共同体中重要他人的互动, 师范生实践知识的获取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 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二、顶岗实习支教的出路:尝试实习作为基础

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对小学职前教师的“教育实践与体验”要求“在有指导的情况下,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案, 经历1~2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在有指导的情况下, 参与指导学习、管理班级和组织班队活动, 获得与家庭、社区联系的经历。参与各种教研活动, 获得与其他教师直接对话或交流的机会。”[10]这就需要一个有别于教育见习而能进行亲身实践体验的, 又有别于顶岗实习支教而能获得“重要他人”充分指导和帮扶的实习。这种实习是作为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前的一次“热身”。它不同于顶岗实习支教要求学生置换出在岗教师, 从而独立承担全方位的教学工作, 也不同于见习只是观摩。它是师范生见习过程中或见习之后, 在一线中小教师和大学教学法教师等重要他人的精心指导和帮扶下, 以“学徒”的身份在真实的教育教学现场中进行的教育教学的亲身实践和体验, 我们称之为“尝试实习”。顶岗实习不能绕开尝试实习, 尝试实习应是顶岗实习不可缺少的必要基础。

1.尝试实习的优势

(1) 尝试实习的环境有利于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形成。尝试实习一般是在高师院校周边的实习基地进行, 这样的实习基地一般是城镇中较好的小学。这样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比较健全、科学, 教学理念先进, 科研氛围浓厚, 教师综合素质较好, 学生整体素质较高, 教学硬件设施好, 总之各方面在当地能起带头或示范作用。在这样的学校实习, 师范生能开阔专业视野, 获得丰富而先进的经验;在这样的学校实习, 师范生原先所学到的先进的理论、方法、手段有相应的环境得以践行与确证, 并能与所获得的实践经验相互印证, 较好地接轨融合, 有利于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迅速形成和构建。

(2) 尝试实习中师范生能与重要他人进行充分互动。实践性知识的有效获取有赖于与实践共同体中重要他人的互动, 师范生在尝试实习中易于实现这种与重要他人的充分互动。尝试实习一般是把师范生按单位集中安排在大学周边的实习基地, 比较集中, 距离较近, 便于大学实习指导教师蹲点, 或集中统一或跟进式的指导, 随时与师范生进行互动;也有利于组织实习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充分发挥同伴的力量, 促进专业成长。实习基地一般是大学稳定的合作伙伴, 协同合作的模式比较成熟。实习基地的实习指导教师一般素质较高, 理念先进, 有指导实习生的经验, 他们愿意也有能力承担实习生指导工作, 他们与实习生就具体的教学情景和教学问题进行的及时而经常性的交流和互动容易实现。总之, 尝试实习中师范生能与“双导师”和其他同伴进行充分的互动, 有利于实践性知识的获得。

2.尝试实习的价值

莫顿 (Morton) 和格雷 (Gray) 通过对教师教育者和师范生共同备课来探讨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构建以及教师身份如何得到认同, 发现师范生更多是通过融入和接受教师教育者的实践性知识, 同时加上自己的教学反思来丰富自己的实践性知识……[11]前者是师范生获得实践性知识的捷径。尝试实习作为顶岗实习支教的前奏或说基础, 价值就在于一方面让师范生在短时间内迅捷地接受和融入一部分教师教育者的实践性知识, 另一方面让师范生掌握反思这一生成实践性知识的重要媒介。

(1) 为师范生支教事先积累一定量的实践经验。我国目前的实习支教活动中, 师范生更接近于全职教师的角色, 由于缺少有指导的实习, 实践经验等于零, 带着零经验直接顶岗, 师范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由于几乎没有任何实践经验, 他们在顶岗实习中更多体验到的将是自己教育行为的无效, 以及由此带来的挫败感, 这样他们的从业信心很容易受到打击, 自我效能感削弱, 加上顶岗实习支教的艰苦环境, 落后现状, 他们的从业信念很有可能动摇, 这样也将对实习学校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为此, 师范生在进行顶岗实习支教之前, 在转换成“顶岗教师”角色之前, 应通过有别于顶岗实习支教的尝试实习, 迅速而便捷地让他们事先获得一定量的积极而有效的实践经验。带着一定的实践经验, 带着更为娴熟的教学技能, 带着较好的自我效能感, 师范生才能自信从容地参加顶岗实习支教, 才能理性看待并坦然接受顶岗实习支教地区较为落后的教育教学现实, 才不会轻易动摇职业信心。这样才能缩短顶岗实习支教的适应期, 顶岗实习支教才能成为师范生不断形成和获得积极有效的实践性知识的有力后续, 真正让顶岗实习支教起到“改善农村师资, 支援农村基础教育”的效果同时又有效促进师范生专业发展的作用。

(2) 让师范生掌握反思这一生成实践性知识的重要媒介。陈向明认为实践共同体和反思是实践性知识生成的两个重要媒介。[12]反思性专业实践被认为是教师有效的自我成长和发展的途径。美国教师教育学者蔡克纳 (Zeichner) 等人认为教育实习即是一种“反思性专业实践”。实习生是反思性实践者 (reflectivepractitioner) , 而指导教师则扮演“反思促进者”的角色。如何理解和改进教学来自于对自身经验的积累和反思, 对这种“自身经验”的积累和反思也就是获得个人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实践性知识即“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和提炼后形成的, 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做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12]但问题是“有些对教学工作的‘反思’甚至可能会更加肯定一些错误的观念和做法。若要‘反思性专业实践’能有效地进行, 关键在于我们在实习过程中鼓励什么样的反思?反思什么?如何反思?”[13]顶岗实习支教为师范生提供了反思性专业实践的充分机会, 但“要什么样的反思?如何反思?反思什么?”我们应该在顶岗实习支教之前为师范生提供范式, 有别于顶岗实习支教的尝试实习, 能让师范生在实践共同体中, 在有“反思促进者”参与的情况下进行一段时间的反思性专业实践。由“反思促进者”的完全参与到半扶半放, 让师范生逐渐熟悉和掌握“反思什么?如何反思?”, 从而有效掌握反思这一生成实践性知识的重要媒介。

3.有效开展尝试实习的策略

(1) 建设实习基地, 获得尝试实习场所。第一, 实习基地的数量要求。实习基地是尝试实习的主要场所, 大量的实习生要实习, 为了减轻实习基地的压力, 在数量上应该扩充基地。实习基地越多, 每个基地承担的指导实习生的任务相对减少, 压力减轻。另一方面, 如果有足够数量的实习基地, 尝试实习可以做到让学生各取所需, 各尽其才。比如有音乐才能的学生可以到音乐教育有特色的实习基地去, 对语文教改有特色的基地, 我们就可以安排语文方向的师范生去实习。第二, 实习基地的质量要求。尝试实习的目的在于让师范生在优良的教育教学实践环境中受到良好熏陶, 开阔专业视野, 让师范生学到的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有相应的环境得以践行, 转化成积极有效的实践性知识。因此实习基地一定要选择那些优质的中小学校。

(2) 合理组织安排, 落实尝试实习时空。第一, 在见习期间完成尝试实习。师范生的见习应该贯穿大二至大三两个学年, 在每个学期安排一周的集中见习之余还应安排学生进行不定期的分散见习。在这两年的见习时间之内, 要求学生依次完成每个人的尝试实习, 在时间上避免实习集中在某个月内进行。第二, 分组进行尝试实习。师范生可分成若干个小组, 具体来说就是在一个实习班级里, 安排3~4个师范生进行见习和尝试实习, 要求每个实习生在所跟班级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单位的教学, 如语文就应该完整地上完一篇课文, 同时完成一个月或半个月的班级管理工作。在空间上避免所有的实习生都集中在某个班级进行实习, 减轻实习班级的压力。

(3) 科学指导, 提高尝试实习质量。弗雷德·科萨根提出的现实主义教师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师培养过程包括五个阶段:准备活动, 即职前教师通过集体学习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初步感知教学;小组合作教学实践, 即职前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在大学和基础教育学校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进行教学和讨论, 丰富实践经验, 形成“格式塔”;反思阶段, 即职前教师学习并研究他们在实践中所关注的教育教学问题背后的理论, 目的在于对格式塔进行概念化, 形成图式;独立教学实践阶段, 是指职前教师在基础教育学校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并对实践进行反思;最后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 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进一步反思, 总结实践经验, 提升概念化学习结果。[14]顶岗实习支教前的尝试实习活动就可以按“初步感知教学—小组合作教学—反思—独立教学—总结”这样的五个步骤来组织开展, 以充分发挥个人反思实践、同伴互助合作、教师指导引领三方之力, 提高尝试实习的质量。

(4) 规范评价, 保障尝试实习效果。第一, 以一堂公开课作为测评内容。尝试实习的测评内容为一堂公开课, 也就是说只要在两年的见习期间内完成一堂公开课的教学即算完成尝试实习。而班级管理或班主任工作, 则可以一次班队活动课或一篇教育叙事作为测评内容。当然这一堂公开课要求师范生在大学实习指导教师和一线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审核下才可以进行。第二, 双导师打分制。每个学生在尝试实习期间要求上一堂公开课, 对此堂公开课设置一个实习生实习课评价表, 要求大学指导教师和一线的指导教师共同评价打分, 取平均分作为尝试实习的成绩, 最后要求学生将尝试实习的相关教学设计原稿和修改稿、上课视频、评课意见、自己的反思等制成档案袋。

8.教师顶岗实习总结 篇八

摘要:本研究从梳理传统教育观和建构主义教育观入手,从互动指向、互动风格、互动渠道、互动功能对指导老师与实习生的互动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院四个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校外指导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模式主要有互为主体的双向指导模式、民主型互动风格,但放任型互动风格也占较大比例;师生互动仍以正式渠道的手把手指导、办公室谈话为主;师生互动仍以直接的知识和技能传递为导向而情感关怀和互动较少。

2016年4月11日,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对职业学校的实习进行了规范。《规定》指出“顶岗实习是指初步具备实践岗位独立工作能力的学生,到相应实习岗位,相对独立参与实际工作的活动”,“顶岗顶岗实习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环节,是教育教学的核心部分”。《规定》还明确了学校和实习单位要共同选派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时间普遍在6个月左右,学生在这段时间远离学校,在实习单位中进行实际工作岗位的锻炼。虽远离学校,但顶岗实习仍然是重要的教学环节,需要相关指导老师的指导。而相较于学校,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在时间和空间上有着天然的优势,与实习生的互动更为频繁、直接。那么,实习单位指导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情况到底怎样,不同的实习单位,不同的指导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模式到底有哪些?这是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一、师生互动的理论基础:两种教育观的比较

顶岗实习指导是师生关系的一直特殊的体现形式。是指导老师与学生在走向职业过程这一特定情境中发生的一种特殊的交互行动。其不同的形式反映不同的教育观。传统教育观认为,师生关系中教师的重要职责是“知识传递”,主要表现为:教师主体性地位突出,教师职责是“教”,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但建构主义教育观则认为,学习不被动接受知识的,而应是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的活动。师生双向互动更为普遍,互动的场域也从课堂扩大到更加广阔的生活中各个领域。

如果将两种教育观归纳,从互动指向、互动风格、互动渠道、互动功能等维度将两种教育关下师生互动进行比较的话,二者的区别可从表1得到体现:

二、师生互动模式的分类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环节,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顶岗实习指导环节的组成部分,不同的实习单位、岗位、指导教师秉持不同的教育观,师生互动模式自然表现不同。从以上四个维度划分,本文将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模式进行如下划分:

(一)互动指向:“主——客体”关系下的单向度互动与互为主体的双向互动

“主——客体”关系下的单向度互动模式是指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与实习生的互动关系偏向一方,指导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指导教师主动寻找实习生进行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交流,实习生被动接受指导,指导教师的指导具有主动性、适时性(超前性)。二是实习生主动向指导教师寻求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帮助,指导教师的指导具有被动性、滞后性。在这两种表现形式中,教师都处于绝对主体地位,单向度的互动很容易形成单向度的主体性控制,具体表现为强制性的知识灌输、绝对的话语权和深入互动的缺乏。

互为主体的双向互动模式是指顶岗实习指导过程中,师生间不存在绝对的“主——客体”关系,师生可以深入探讨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难题,并能对彼此的意见认同、吸纳。

(二)互动风格:命令型、民主型、放任型

古继宝等人(2013)曾对研究生的师生互动模式进行了划分。他们将指导老师的指导风格分为支持型和控制型。支持型关注个体感受与需求,鼓励个体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提供积极有效的信息反馈;控制型采用命令式指导方式,强调个体遵循固定的行为。借鉴他们的框架,本研究将高职顶岗实习中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与实习生的互动风格分为命令型、民主型、放任型。

命令式的互动风格是指,顶岗实习中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采用命令下达的方式实行,实习生无条件执行命令,个人的能动性得不到发挥。民主式的互动风格是指,顶岗实习中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关注实习生感受与需求,鼓励实习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提供积极有效的信息反馈。放任式的互动风格是指,顶岗实习中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疏于指导,放任实习生自己探索,实习生需要自己面对工作、生活中的挑战。

(三)互动渠道:正式场合的言传身教型与非正式场合的互动沟通型

互动渠道是指顶岗实习过程中师生互动通过何种媒介、在何种场所发生。本研究将顶岗实习中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渠道分为正式场合的言传身教与非正式场合的互动沟通。正式场合的言传身教是指指导老师在办公室、工作岗位上通过谈话、手把手指导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非正式场合的互动沟通是指指导老师在餐桌、户外非工作场所等面对面或通过现代社交软件进行互动交流。

(四)互动功能:技能传授型与情感交流型

美国学者贝尔斯将人际互动功能分为两类:一是满足对方交往需要和情感需要为目标,二是以提供信息、方向或指导为目的。借鉴此分类,本研究将互动功能维度上顶岗实习过程中师生互动模式分为技能传授型与情感交流型。技能传授型互动模式中,实习单位指导老师与实习生的互动围绕工作技能、工作规则、行业发展等展开。情感交流型互动模式中,实习单位指导老师与实习生的互动围绕日常生活中的困惑展开,以情感价值为导向。

三、指导老师与实习生的互动的模式研究与结果分析

在对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指导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模式从四个维度进行分类后,为了解顶岗实习中师生的互动模式情况,拟制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26份,回收率94.2%。结果如下:

(一)互动指向:互为主体的双向互动模式是主要的互动模式

研究发现,我院四个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与实习生的互动指向中,“主——客体”关系下的单向度互动与互为主体的双向互动模式比例相差不多,但是在单项互动模式中又出现了学生主动向老师寻求指导和老师主动为学生提供指导两种模式,且比例相差不大。(见表3)

在问卷调查基础上,通过访谈,分析认为,“互为主体的双向互动”符合顶岗实习实际情况,这主要与学生就业压力较大、企业用人心切以及职业教育对实践教育重视有关。一般顶岗实习安排对数学院采取用人单位与学生双向面试,不仅实习目的双方清楚,而且要求明确,这样在客观上促进了双方主动性发挥。在访谈中,也发现“主—客体”关系下的单向度互动(老师主动为学生指导)形式,主要在实习前期,“主—客体”关系下的单向度互动(学生主动向老师寻求指导)主要出现在实习后期。这与学生对实习单为情况熟悉程度、与指导老师的关系以及任务承担有关。实习生与指导老师之间关于工作环境、工作对象以及实习任务的共同话题,实习后期相对实习初期更多,这符合心理学中人际交往的熟悉性特点。。

(二)互动风格:民主型为主要互动风格,放任型仍占较大比例

表4可见,民主型的互动模式所占比例最大,这与目前教师普遍具有较好的教育理念、平等的师生观念有关,同时,指导老师与实习生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校企关系,目前社会服务人才急需,希望实习生能尽快顶岗,民主和谐的指导有利于学生成长,也给企业带来效益;但放任型的互动模式也占了33.2%的比例,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对实习生疏于指导的情况值得关注。(见表4)

(三)互动渠道:以正式渠道中的手把手指导和办公室谈话为主

对我院四个专业的实证研究发现,师生互动渠道仍然以正式渠道为主,其中工作场所手把手指导占据最高的比例,而餐桌或其他非正式渠道的互动较少。此外,电话、QQ、微信等社交工具在师生互动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渠道和媒介。(见表5)以上表现说明指导途径多样性,毕竟顶岗实习指导主要发生在工作期间和工作场所,正式指导应成为主要途径,电话、QQ、微信等形式指导体现信息化手段的便捷与高效,体现时代特点。

(四)互动功能:以直接的工作技能传递为导向,日常生活和情感交流不够

表6可见,师生互动的功能指向仍然以与职业相关的技能等方面的指导为导向,其中尤以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指导为主,而涉及情感交流的日常生活指导则偏少,排在最后一位。体现了顶岗实习主要目的与任务,即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说明顶岗实对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提高的作用。

四、结 论

高职院校实习指导总体良好,指导老师与实习生的互动主要有互为主体的双向互动模式,其中,实习前期,“主—客体”关系下的单向度互动(学生主动向老师寻求指导)主要出现在实习后期。民主型为主要互动风格,放任型仍占较大比例,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对实习生疏于指导的情况值得关注;以正式渠道中的手把手指导和办公室谈话为主,其中,电话、QQ、微信等社交工具也是师生互动非常重要的渠道和媒介。互动的内容多以直接的工作技能传递为导向,日常生活和情感交流不够。

参考文献:

[1]朱洁:建构主义教学观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与实践——以精读课为例.教育探索2010(12)

[2]肖湘平.徐小霞:“互为主体”师生互动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 2015(7)

[3]张俭民.董泽芳:从冲突到和谐:高校师生课堂互动关系的重构——基于米德符号互动论德视角[J].现代大学教育,2014(1):9.

[4]古继宝、王茜,、吴剑琳:导师指导模式对研究生创造力的影响研究——基于内部-外部动机理论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13年1期

[5]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216

上一篇:项目中期执行情况报告下一篇:明天你好高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