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配合测量技术论文

2024-06-28

公差配合测量技术论文(精选8篇)

1.公差配合测量技术论文 篇一

论文摘要: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但在实际生产中又是一门技术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技术课,本人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并结合这一课程本身的用途和特点,从多方面阐述了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以保证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论文关键词:公差配合,技术测量,教学体会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中专学校机械类专业比较重要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这门课程的前期课程是《机械制图及画法几何》,该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既有抽象的理论、概念,又与实际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能直接应用和服务于生产活动。学好这门课程,才能读懂零件图样上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螺纹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等技术要求,掌握好零件的质量指标,对零件进行合理的加工和使用量具进行正确的检测。对刚刚入校缺乏生产实践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学生普遍感到难学、难理解,如何教好《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这门课程,通过教学研究,应从如下几个环节入手。

一、规范要求,注重标准化教学过程

本书中涉及到尺寸公差与配合标准、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标准、螺纹的公差与配合标准及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标准这些机械行业应用广泛,涉及面广的重要技术基础标准。教师在讲授时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并通过举例,结合实际题目,帮助学生纠正容易出现的错误,使学生认识到标准的严肃性,注重标准化,并严格按标准的规定去做,从而能减少学生在做作业时出现与标准不符的错误。例如: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尺寸偏差前应有“+”号与“-”号,尺寸公差与配合公差前应无“+”号与“-”号,间隙数值前应标“+”号,过盈数值前应标“-”号,画尺寸公差带图时应有零线、合适的绘图比例及相应的标注;形位公差标注时,当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时形位公差框格的指引线箭头应垂直指在零件的轮廓线或轮廓线的延长线上,不能与尺寸线对齐,当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时形位公差框格的指引线箭头应垂直指在零件的中心线上或与尺寸线对齐,当基准要素为轮廓要素时基准符号应与轮廓线或轮廓线的延长线平行,基准符号的连线应与尺寸线明显错开,当基准要素为中心要素时基准符号的连线应与尺寸线对齐;表面粗糙度的标注、螺纹的标注等都应按标准的规定执行,否则与标准不符就是错误的。

二、强化对比联系,加强理解,注重术语及定义

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材中的专业术语及定义较多,并侧重于术语的解释,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学习热情,每次在讲解完基本术语及定义后,鼓励学生大胆地向老师提出问题,在提问答疑中解惑;课堂上在叙述基本术语及定义时,要力求做到语言清晰流畅,把握好节奏,解释有关术语时要结合挂图和模型教具,联系生产实际,力求做到生动和形象和准确,不能一擦而过。教学过程中,要把有关术语进行对比,尤其是术语的含义﹑代号﹑表达式及有关图形,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进行归纳总结。例如:在讲解形位公差时,有些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如圆度与径向圆跳动、圆柱度与径向圆径跳动)的被测要素、公差带的形状相同,但形状公差的公差带没有基准的限制,而位置公差的公差带受基准的限制,这样对比讲解能加强学生对形位公差项目的理解记忆,提高教学效果。

三﹑采用图表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一书中有许多图形和表格,在讲授有关内容时,要把有关图形与表格相结合进行讲解,举例说明这些图形与表格的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使用图表和查阅资料的能力。例如:在讲授“基本偏差系列图”时,“公差带”仅绘出一端,它的另一端取决于公差等级和这个基本偏差的组合。教师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Φ20G7,让学生查“基本偏差表”及“标准公差数值表”确定基本偏差值和公差值,并列式计算其上偏差值,然后将计算结果同书后的附表进行对照;在讲解基孔制(基轴制)的间隙配合、过渡配合和过盈配合时,教师可配合基本偏差系列图讲解为什么a--h/H(A--H/h)是间隙配合、j--n/H(J--N/h)基本上是过渡配合、p--zc/H(P--ZC/h)是过盈配合,并举例让学生查表绘制公差带图,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技术测量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机械类学生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要竖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操作量具应用与读数实际训练的教学模式。正确使用量具,确定量具读数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产品的加工质量及所检验产品的合格率,甚至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生产实际中,如何运用量具对工件进行正确的测量是保证工件质量合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技术测量知识的教学,为学生今后的生产实践提供必要的指导。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注重技术测量基本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技术测量的有关概念、计量器具的种类、测量方法的分类、计量器具的基本计量参数、测量误差的概念与评定指标、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与分类。

(2)注重常用量具如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等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常用量具的结构和用途、刻线原理和读数方法、测量精度和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及维护保养的知识。五﹑组织参观实习,丰富感性知识

由于本课中有许多知识是比较抽象,所以在适当时候应安排两到三次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实习。通过观察工人师傅加工零件及检测零件的过程,能够使学生丰富感性知识,开阔视野,让学生理解零件的加工精度与机床精度、加工方法及操作者操作技能间的关系,了解零件的表面粗糙度的大小及影响因素、外圆与内孔的加工方法与尺寸误差的测量方法、形状误差与位置误差的测量方法、内外螺纹的加工方法与测量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尺寸公差及配合,形状公差,位置公差等有关抽象知识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参观实习过程中,让学生观察车床加工零件时主轴的轴向窜动和径向跳动情况,使学生从直观上理解加工零件的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受机床精度的影响。

五﹑及时完成作业是保证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作业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复习、巩固、概括、提炼和补充,也是教师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只有通过作业练习,才能把课堂上的知识消化接受,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本课中许多抽象知识与测量方法就要通过作业和案例记录去完成,所以在布置作业时要精心考虑和构思,优选分量适中的作业,做到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同时要明确作业的要求,作业批改后,对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要在课堂上集中讲解,个别问题可以进行单独讲解,让学生每做一次作业就有一次真正的收获,扎扎实实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机械类专业)》,主编:胡荆生,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第二版),20xx年1月

2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主编:于凤丽,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年9月

3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师学院/高级技校)》,主编:王洪龄,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xx年1月

2.公差配合测量技术论文 篇二

一、精心准备, 认真上好第一节课

学生对每门新课都会有很多好奇, 存有许多疑问, 并且有探究的欲望, 所以学生对新课的第一节课都很期待。上好第一节课, 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提升学习信心等都起着重要作用。首先要做到仪表干净得体, 精神饱满, 给学生们来个精彩漂亮的亮相和开场白, 从形象和语言上来征服学生。接着给学生讲解这门课的重要性, 即通过讲这门课程的性质、在整个专业教学中的作用、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等, 使学生了解这门课的重要性和学习目的。然后, 可以通过讲这门课的构成, 即所包括的章节以及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使学生了解要学习的内容, 并把这些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提出若干个为什么, 从而引导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整体了解, 并给学生留下悬念, 即带着问题学习。比如, 讲到互换性的概念及意义时, 以学生熟知的手机电池为例开始讲解。从手机的品牌、设计、生产、组装到维修等各个环节简单讲解, 并不时穿插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水平。这样一节课,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而且收到了应有的效果, 并激发了学生对下一节的期盼。

二、认真备课, 精心设计教学思路

传统的备课模式是只备教材, 即熟悉一下教材, 写写教案。备课方式老化, 教学方法单一, 把上课的效果不好归结为学生素质差, 并直接影响到整体教学效果。所以就要求在备课时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教学目的的明确性。也就是说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 还要备学生、备教法。中职生对公差课上的所有内容都是陌生的, 不能理性地去分析和理解。讲解时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 使这些抽象的概念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联系起来, 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比如, 在讲到孔和轴的基本概念时, 可以把学生常用的笔作为例子, 笔帽、笔杆、笔芯间的配合;还有门框和门的配合, 窗上的玻璃、窗框及墙体的相互配合等。虽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讲, 这些跟教材上讲的真正的工业生产中配合是不一样的, 但至少在学生理解孔和轴的概念上很有帮助。再比如, 讲到形位公差和形位误差的概念时, 可以拿教室里的物体作例子, 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又如以黑板为例, 可以让学生了解直线度、平面度、平行度、垂直度等概念。这样, 会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三、大胆创新, 创设先进的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直观、快速地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 恰当地选择运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提高学生的洞察力。我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利用动画模拟、逐步显示的方式演示给学生看。这样, 书本上静态的概念变成生动、形象、直观的动态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讲到关于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的基本概念时, 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孔、轴的矩形用不同颜色来表示, 在各配合图形周围设置了链接方式, 用鼠标点击它们就会分别出现最大间隙 (过盈) , 最小间隙 (过盈) 以及它们的符号等;讲到形位公差带时, 也用多媒体课件上课, 使学生能直观地看到公差带的显示和变化情况, 同样效果明显。

四、师生互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标准多, 内容多, 应用性很强, 而且单调死板, 老师按传统模式讲解, 会使课堂沉闷, 效果不佳。我在上课时会创设一系列的问题, 引发学生的互动。遇到问题, 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 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学生在参与过程中, 获得了知识,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大胆发言的勇气, 让学生展现了自我。

3.公差配合测量技术论文 篇三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学改革 公差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及其相互配合的基础知识和几何参数检测的基本技术,是机械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但对刚刚入校缺乏生产实践经验和感性认识的高职生来说,普遍感到难学、难理解,加之新课改下本课程课时数进一步减少。对此,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措施: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1)重点内容的教学处理。在备课时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分清主次,列举出应掌握的具体的知识点,再确定掌握每一知识点应讲授的具体内容。根据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光滑圆柱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这一节,是相关国家标准建立的基础,如果学生能掌握好,可增强学习兴趣,后续内容学起来也就容易,反之则相反。所以这是一个重点内容,但不是难点。在这一课中我选定的主要知识点是互换性、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公差、极限偏差、基本偏差等几个重要概念。在讲授时要逐个用生动的语言,联系实际的例子一一加以说明,使学生能深刻理解它们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常用计量器具的使用也是一个重点内容,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之一。这一内容重点放在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和内径百分表的使用。教学时首先要对照实物讲清这些量具的构造、读数原理、使用方法以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其次要通过实验测量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2)教学内容的选择: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从专业的角度来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按照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原则,减少一些重学术、轻实践或与专业培养目标关系不大的内容。在确定教学计划时,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删去公差原则、尺寸链计算等重学术的内容,及圆锥和角度公差、平键与花键联接公差、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公差等与专业培养目标关系不大的内容。突出了光滑圆柱的公差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等基础理论和相关国家标准的使用等主要内容,并按高职院校的现有条件尽量多安排一些实验项目,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二、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1)创设民主氛围,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兴趣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主体意识愈强,学生参与自身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愈强。高职学生大多对学习机械课程兴趣不大,在公差与配合课程中,更是表现出缺失自主性的状态。教师首先应该在教学中发扬民主教学作风,创设和谐、平等的适学氛围,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自主精神,就成为促成学生潜在的创新之火迸发异彩的必要先导,成为关键;其次应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疑难问题,尤其对教学中疑点和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启发学生思维探讨,逐步解疑,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鼓励学生间积极争辩,陈述矛盾,各抒己见,揭露弊病。同时要充分强调公差配合课程的价值和实践意义,说明课程的职业前景。

(2)多媒体教学形式的应用。高职很多课程的教学基本上沿袭传统的授课方法:“板书+讲解”。用传统的授课方式由于没有直观的演示,学生听课不知老师所云,造成老师在讲台上大讲,学生在课桌上昏昏欲睡,效果非常差。建议公差配合课程,可以以:“演示+操作讲解”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授。直接利用多媒体的展示讲授优势来将机械类专业的课程教给学生。采用先进的工具,建设较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明显提高,以前的现象就会明显减少。在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运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穿插参观实习,丰富感性知识。由于书本中有许多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对于缺乏工业生产方面知识的高职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如果在适当时候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实习,通过观察工人师傅加工零件及检测零件的过程,能够使学生丰富感性知识,开阔视野,让学生理解零件的加工精度与机床精度、加工方法及操作者操作技能间的关系,了解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大小及影响因素、外圆与内孔的加工方法与尺寸误差的测量方法、形状误差与位置误差的测量方法、内外螺纹的加工方法与测量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尺寸公差及配合,形状公差,位置公差等有关抽象知识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参观实习过程中,让学生观察车床加工零件时主轴的轴向窜动和径向跳动情况,使学生从直观上理解加工零件的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受机床精度的影响。

三、结束语

作为高职或技术院校的机械类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切实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動建立起知识和能力个人结构。结合机械类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选择一套适合高职学生的教材,全面掌握教材,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筛选出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辅助教学软件,把理论和实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理论寓于操作中,在操作中消化理论。只有这样,才能教好、学好作为机械类专业主干课的《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朱剑英.现代制造系统模式、建模方法及关键技术的新发展[J].机械工程学报,2000,(8)

[2]时铭显.美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5)

[3]高晓梅.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02(5)

作者简介:

4.机械制造公差与配合技术手册 篇四

理工部中央电大工学院 齐宏2009年03月18日 文章浏览次数:25

责任教师联系方式: 夏海云:xiahy@mail.btvu.org

资料来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崔虹雯,女,1958年 6出生。副教授,毕业于东北大学(东北工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同时获得工学学士、法学学士、本课程教龄20年。工作单位:沈阳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讲授课程

1、机械制图

5.钻套的尺寸公差配合 篇五

钻套内孔(又称导向孔)直径的基本尺寸应为所用刀具的最大极限尺寸,并采用基轴制间隙配合,钻孔或扩孔时其公差取F7或F8,粗铰时取G7,精铰时取G6。若钻套引导的是刀具的导柱部分,则可按基孔制的相应配合选取,如H7/f7、H7/g6或H6/g5等。

②导向长度H

钻套的导向长度H对刀具的导向作用影响很大,H较大时,刀具在钻套内不易产生偏斜,但会加快刀具与钻套的磨损;H过小时,则钻孔时导向性不好,

通常取导向长度H与其孔径之比为:H/d=1~2.5。当加工精度要求较高或加工的孔径较小时,由于所用的钻头刚性较差,则H/d值可取大些,如钻孔直径d<5mm时,应取H/d≥2.5;如加工两孔的距离公差为±0.05mm时,可取H/d=2.5~3.5。

③排屑间隙h

6.CAD注配合公差的技巧方法 篇六

1.首先第一步将零部件基本尺寸标注出来,在这里面我们可以用到软件的对齐标注或者是线性标注 如图一所示

图一

2.第二步操作,我们可直接双击需要标注的尺寸,这样的话,一方面尺寸就处于编辑状态 另一方面软件同时打开了属性对话框,我们只要在对话框中找到公差一栏,将对应的上下偏差输入到属性栏的对应位置就可以了 具体如图二所示

图二

大家注意了,在我们进行公差标注时,就不得不介绍一下浩辰机械软件里的公差标注功能,应为它所采用的公差标注方法更简单,而且包含了许多相关其它实用的功能,所以建议大家可以使用浩辰机械软件

浩辰机械对标注尺寸公差标注如下所示:

只要双击需要标注的尺寸,在生成的对话框中主要包括基本尺寸、公差代号、偏差、附述四个方面内容

1.对尺寸进行公差的标注 在对话框中我们在基本尺寸中选择它的标注样式 例如我在其前面添加前缀直径符号,接着勾选偏差选项,在里面我们输入尺寸的上偏差和下偏差即可 如图三所示

图三

2.浩辰机械还可以对多种需求进行标注 经常我们需要对孔或轴进行公差带的标注,但如果用一般的cad软件我们是没有办法将其简单的标注出来的,但在浩辰机械里同样是在标注对话框中只要我们勾选上公差代号一栏,就可以在里面选中自己所需要的代号了具体如图四所示

cad图形标注配合公差的方法二

先看一下形位公差的标示符号,如果不理解,可以百度一下

在实际工作中标注应该如图标注(此图是刀具图,以圆跳动标注为例)

形位公差主要包括三部分:形位公差符号、公差和基准

在CAD中打开形位公差(快键TOLERANCE)面板,选择填入公差符号,公差和基准

引线(快键LE)和基准需要自己另外画,画好后标注在适当位置即可

7.公差配合测量技术论文 篇七

1.1 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主线, 充分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 以提问、讨论多媒体等多种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2 以知识结构为基础, 采用渐进分析的方法进行讲解, 这样就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轻松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首先讲授这门课的重要性, 它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是《机械设计》《机械基础制造工艺》的纽带, 也是基础课到专业课的桥梁, 主要研究机械、仪器零部件精度设计及检测原理, 每个老师都会讲授自己的课有多么的重要, 讲到这些学生就有些累了、烦了, 想要学生喜欢这门课, 就要结合身边实例去讲解, 如衣食住行四个方面, 衣服需要量体裁衣, 食品比如地沟油对人体的危害, 住房子的质量, 一些交通工具的安全性, 通过举这些实例讲解检测的重要性。通过这四个例子让学生得知这门课离我们很近, 趁热打铁再给出三个例子, 自行车的螺栓坏了、手机的显示屏坏了、班级的灯管坏了怎么办, 从而引出互换性的概念, 使学生更加对这么课更感兴趣。

2 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阶梯式教学

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状况了解学生原有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等情况,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现在学生基础差对学习没有兴趣, 特别是公差这门课概念性的内容多死记硬背枯燥无味, 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 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所掌握的检测内容入手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合理分析和处理教材, 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 精选授课内容。对于那些能承上启下或牵动全局的内容, 要力求概念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透、思路理清, 这部分内容占用了总课时的近半数时间。对于一般难度的介绍性知识, 可通过具体的例题, 穿插讲授相关内容的定义、概念及思路, 然后再提出一些延伸问题, 让学生自己解决,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3 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门课是动手能力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观察到实践、从中获得知识的最有利的渠道, 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摸索与实践, 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弥补课堂上理解的不足。例如基准制的讲解, 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 两种基准制都是根据国家标准的特定。因此对于这些学生来说理解上有难度他们不能找出其中的规律。所以我要做的事就是帮助他们创造情境, 设计活动。把抽象的变成形象的。并在活动中找出两种基准制的区别与联系, 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克服难点, 才能掌握重点。第一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主线, 从分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 以提问、讨论多媒体等多种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第二、以知识结构为基础, 采用渐进分析的方法进行讲解, 这样就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轻松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情境设置这一环节, 出于学生缺乏相关的教具和材料, 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这样学生的理解也可以是直观的, 直接的, 并能很快地找出两种基准制的联系区别, 最终简单、明了地掌握两种基准制的定义特点。老师也不用太多对规定进行强调。这样一节课既轻松又节省时间有效的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4 通过实物观察与实践操作,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理论抽象、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如果仅依靠课堂、教材, 采取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 是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及社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需求。因此教师通过开展丰富的主题性、探索性和研究性的学习、实验、实践等活动, 让学生在有目的的探究活动中, 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方法, 发展求异思维, 训练归纳思维。同时又是一门与测绘操作紧密相关的实践课。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机械制图》、《机械原理》等课程的教学内容, 安排课程实习,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检测实践, 从而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 并且初步形成一定的技能, 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发挥其指导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由于检测是安排在理论知识之后进行, 有利于学生主动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检测中的问题, 使检测教学有了更强的实践氛围, 可激发学生热爱专业、热爱学习的动机。虽然在操作中内容是既定的, 而且操作也有一定的步骤、顺序与方法。但在实践中我提出一些发散性问题, 让学生自己操作, 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所提高。例如量块尺寸的选择, 我首先讲解理论之后, 给他们一个尺寸28.75mm让同学从83块的一套量块中选取, 我们将学生分成小组, 各组学生围绕83块量块进行分析讨论, 确定选择方案。我们发现这一教学方法很受同学们欢迎。在讨论过程中, 同学们团结合作, 人人动手, 讨论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最后得出最佳表达方案, 同学们总结出一个道理选取时是从小尺寸到大尺寸, 这样增强了同学的实际动手能力加强了记忆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

8.公差配合测量技术论文 篇八

关键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项目教学 教学方法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1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数控技术、机械自动化等机械类专业或近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几何公差和零件产品检测两方面的内容。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实践能力很强的高技能人才,毕业后面对的岗位职业群主要是设备操作工人、设备维修工人、产品检验员、产品装配工人等岗位,为满足高职学生教育的岗位需求,同时结合高职学生自身的基础知识较薄弱、学习兴趣不高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方法,以“适度、够用”为基本原则,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上,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更好的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1 正确定位,确立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

传统的教学过于强调公差的基本理论,忽视技术测量的方法和手段,造成了理论教学和实际生产的严重脱节。对高职学生来说,其就业后从事的岗位和生产紧密相关,因此,在制定课程目标时应符合要从事的岗位群,经过企业调查和研究,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应该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几何公差的基本知识,相关的国家标准,具备通用量具和部分专用量具的测量技能,掌握企业现用的先进的精密测量仪器的测量技术,能够结合零件的结构特点和精度对典型零件进行综合测量等,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真正能为企业生产服务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2 根据企业实际需求优化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做到重点突出,注重公式的运用和量具量仪的使用等,省略理论推导过程,同时强调实用性,把用结论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作为讲解的重点。例如,在讲 “标准公差系列”和“基本偏差系列”时,可省略不实用的理论内容,把孔、轴配合种类和查表内容作为重点;在讲形位公差时,不过分强调如何进行标注,而是重点讲解形位公差带的形状、含义及如何测量;在讲卡尺、千分尺等测量工具时,对其工作原理简单介绍,把重点放在用量具测量实际工件上。同时,公差标准的内容随着生产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教师要根据企业需求及时更新教材上的陈旧内容,把生产一线的最新信息融入到课堂中去,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

3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对于任何一门课程在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时应做到突出课程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3.1 开展项目教学

以企业的真实生产任务为载体,将课程的内容设计成零件尺寸测量、形位误差检测、表面粗糙度检测、螺纹检测、齿轮检测、键和轴承检测、精密测量、综合件检测八个教学项目,并将项目任务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去感知、去体会,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只是引导者、组织者。

3.2 启发式教学

为适应高职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挑战、希望得到满足感的特点,教学中巧妙运用启发提问式教学方法。在讲新内容时,先由实际问题引出,经过启发,最后归纳总结,完成新内容的学习。如在讲零件尺寸公差时,先从零件图为什么要标注尺寸公差引入,然后引出相关知识点,最后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并归纳总结。

3.3 讲练结合

针对课程概念名词多这一特点,采用了讲解+练习的方式。如在讲公差和偏差两个术语时,学生易记定义,但做题时,在符号上容易出错,为此可让学生多做练习,找出出错的原因,让学生真正掌握其含义。

3.4 开展实验教学

为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增强应用技能,实验不可缺少。安排实验教学时,要做到适时、适度,根据实验内容灵活变通授课方式,有些实验可在课堂上讲解完相关理论后集中到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有些实验可在实验室边讲解边操作。实验可让学生掌握常用量具和专用量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用卡尺、千分尺、内径百分表等完成零件的尺寸测量,用螺纹环(塞)规检测外(内)螺纹完成螺纹的综合测量,用R样板完成圆弧检测等;除此之外,还可带学生到大型企业的检测中心参观,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先进测量设备(如三坐标测量机等)。

4 运用多媒体技术,让课堂变得生动

直观

根据讲授的课程内容合理和正确使用多媒体,在增大课程的信息量的同时可使课程变得生动直观,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如在讲授形位公差带的定义、形状和位置时,用课本进行讲解很难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公差带特征,而运用多媒体则简单直观,学生理解起来也容易得多;又如在介绍公差原则中的体外(内)作用尺寸、最大(小)实体尺寸、最大(小)实体实效尺寸时,运用多媒体动画可使书本上静态的概念变得形象、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总之,企业需要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高职学校教师应以培养实用性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理论知识真正运用到生产实际中。

参考文献

[1] 范强,刘浩亮.高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科技信息,2007(20).

上一篇:李镇西讲课提纲下一篇:高中数学教案:高一数学《等比数列》教学设计方案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