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体育运动学校教育教学问题及对策论文(共10篇)
1.中职体育运动学校教育教学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一
体育课是一门技巧动作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的同时,能够积累体育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强化自己的意志力。尽管体育教学多为户外模式,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仍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以室内为主的知识解析的教学方式,教育手段和形式也基本采用指令式、仿照式、检验式和参考式的教学。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都好动灵活、个性积极、偏爱模仿,对未知事物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因此,针对中职学生的这些性格特点和心理特点,体育教学模式必须有所突破和创新,设计更加完善和新颖的办学模式和教育体系,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引导学生参加更多的体育教学活动。
一、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制定了一整套的教育改革方针、出台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和规范之后,国内的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又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局面。中职学校的主要职责就是培养中等水准的专业型人才,为国家建设提供更多职业技能性人才,同时确保其专业素养和体质健康的优越性和完整性,使中职学校的学生能够有健康的体质和健全的内心。然而,中职学校现阶段的体育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难以想象的,最突出的表现方面是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方式和教学机制不能够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体育素质都处于下降趋势。
国内现行的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授课内容多以竞技类项目为主,忽视了学生在将来所从事职业的行业需求,缺乏实践意义和适用意义。中职学校的教学对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信仰、个性和人生态度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功能的特殊性是不容替代的,体育教学作为其教育的重点内容,能够起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作用,促进学生健康品格和坚强意志的形成,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实施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是刻不容缓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二、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1.激励机制强化参与行为
教师应当针对学生性格塑造和发展方面的不同,实行激励机制,做好中职学生的体育教学。中职学校的学生纪律意识和行为限制方面表现较弱,而且极度缺乏自信感和安全感,那么怎样正确地实行体育激励机制,进而优化体育教学成果就显得更加重要。(www.fwsir.Com)首先,制定各种评价激励机制,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针对学生的特点给以不同性质的`评价,通过对学生体育成绩、上课态度、出席率等方面的评价,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他们对体育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感。其次,教师应当适当组织一定的体育比赛和活动,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采用多种体育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进行体育练习。此外,教师还应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及时予以表扬、肯定、鼓励、夸奖等激励式评价,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让学生感受体育带来的乐趣,使他们能够主动传承和发扬体育文化精神。
2.互动中推进教学进程
体育课大多不在室内进行,所以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接触也颇多。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不但要做好讲解和示范工作,而且还要组织学生练习体育项目。绝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喜欢户外式体育教学模式,与其他教育科目不同,它属于动作和技巧类学科。因此,体育科目的特殊性导致了其对教师的要求就是身体力行,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3.教学设计视角的转换
教师在进行体育科目内容规划时,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拆解运动动作要领并作出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只有发挥了体育教师的教学优势,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活动,使学生在体会体育带来的乐趣的同时,身心也都能得到解放。
总而言之,新时期的国际竞争就是综合实力的竞争,综合实力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人才培养才是教育的重点和任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的重点元素之一,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教育部门应当尽量为体育教学创造有利环境和发展空间,激发学生的体育潜能,推动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耿培新。体育教师怎样尽快适应新课程[J]。中国学校体育,2013(6)。
[2]顾海燕。浅谈职业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科技风,2009(1)。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卓资县职业中学)
★ 中职学校舞蹈教学论文
★ 医学TBL教学问题及建议论文
★ 中职学校班主任教学总结
★ 浅谈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基础教学
★ 中职计算机教学教育论文
★ 游戏教学中职美术论文
★ 如何优化中职体育教学论文
★ 会计电算化教学论文
★ 会计电算化问题及影响措施论文
★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思考论文
2.中职体育运动学校教育教学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二
一、中职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问题。
近几年来, 我国各个中职院校都增加了对学生的招收, 主要是我国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支持和督促, 虽然学生较多, 但是存在来源不明的问题, 导致生源中出现了一些后进生甚至是问题生。他们在体育教学中无法配合老师完成学习, 形成了非常大的隐患。另外, 中职院校的学生在价值观念以及娱乐方式上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出现了很多问题, 因而没有体育锻炼的概念。如:很多学生课余之间会去网吧等休闲娱乐场所, 而不是体育学习。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中职院校学生大多家庭条件优越, 有的还是家里独生子女家庭地位较高, 所以没有吃苦的精神, 在体育学习中做一些需要长期坚持的动作时非常困难。
2. 教师问题。
我国的教育方式大多是填鸭式教学, 教育教学课堂中, 老师在整个教学工作中绝对主导地位, 经常会将自己的观念融入教学工作中, 因此, 学生在接受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并不理解, 自己独立思考的模式没有完全建立,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也失去了思考能力。因此, 很多学生对于体育教学课程的态度都是应付, 甚至不愿意上体育课, 学生出现这种情绪, 是双方的责任, 但是从老师的角度看待问题, 肯定是教育方式以及模式存在问题, 需要对教育方式进一步优化。
3. 学校问题。
学校可以对教学系统进行调度和配置, 虽然任何一项工作都是非常繁琐的, 但是教育应该是一视同仁的, 不能存在偏重某一科的现象。如:体育课在很多学校中都属于边缘课程, 因为学校不重视, 也影响着老师和学生的态度, 因此从这个层面, 统一学校调配也是重要因素, 同时体育教育工作环境以及整体氛围也是至关重要的, 营造环境对于提升教育理念有直接联系。
二、优化中职体育教育工作
1. 学校要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 加大对体育教学的政策和资金的投入。首先从学校这一方面来说, 要对学校办学思想和理念进行充分更新和认识, 将综合能力作为衡量学校能力的方式之一, 不能继续认为文化和升学率决定一切, 深入的研究体育教育工作, 同时要投入更多资金和政策, 将教学中的制度进一步完善, 保证一周或者是一学年中有足够时间去开展体育教育工作, 同时要增加体育教学设备的配置, 保证教学工作能顺利展开, 从学校角度上强化体育教育工作和效果。
2. 改变中职体育教学模式, 紧随时代潮流。
前文中提到, 我国是传统教育的方式, 现在已经无法适应, 如果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就必须对自己所落后的部分进行改变, 重新认识自身能力和发展现状。因此, 对自身情况进行反省、重新更新理念和知识、积极投入其准备工作当中以及尽快做出相关的工作计划与安排, 从而推动我国中职体育教育工作。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对于体育教学来说, 提升学生们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老师也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培养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在体育教育工作中真正自主参与和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主体, 只有这样, 才能将其中存在的难题进行解决, 提升教学能力和质量, 通过一些课外活动的开展, 还能对学生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进行强化。
4.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
在中职体育教育工作中, 对教学资源的利用更加需要关注。体育课堂教学工作中, 学生不仅要加强体育锻炼, 还应强化其锻炼意识, 充分掌握与体育有关的技术和知识, 一个高品位的校园环境在体育教学工作上可以锦上添花。因此, 中职院校应当注重对学校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 良好的体育环境才能带来良好的教学质量。
中职的学生, 无论是在校园内还是以后步入社会中, 体育学习都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一项重要举措, 虽然目前我国在教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提升的部分, 但是只有学生、学校以及教师这几个方面综合提升, 才能优化体育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吕世琦.中职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亚太教育, 2016 (11) :186-186.
[2]肖多.中职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神州, 2012 (36) :90-90.
3.中职体育运动学校教育教学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三
关键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问题对策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期,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优势和问题日渐浮出水面。特别是两会过后。对于新课改问题的反思和讨论更是如火如荼,虽然每一个群体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但也真可谓举国重视。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一线体育教师,几年来通过对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的摸索。整理了几点经验与同人探讨。
体育课是一门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课程,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增强身体素质。虽然体育课多为室外教学,但是受传统教学“三中心”式的影响,依然在很大程度上沿袭着以课堂为主、书本知识为主、教师主导为主的“三为主”教学方式,教学形式也大多是命令式、模仿式、检查式的“三式”教学。中职学生普遍个性好动,喜爱模仿,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学生的这一群体性特点要求体育教学只有打破以往传统教学模式,寻求新颖的教学方式,迎合受教群体的兴趣特点,营造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氛围,才能吸引学生,才有利于中职学校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一、理念层面——教学设计视角的转换
1、内容创新。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一堂好的体育课多半以锻炼强度为主。前半时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后半时学生练习。内容大多是随学生年龄的增长,跑、跳、投、仰卧起坐、俯卧撑等几项技巧和强度的累加,一节课看似内容多,组织形式变化多样,强度密度都够,也真正达到了身体素质的锻炼,可是到后来全班学生绝大多数疲惫不堪,更有少数因体力无法承受而在场上休息。
其实,一堂成功的体育课并不是看内容是否填满,着眼点应该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参与、体验到身心愉快。在选择教学内容上应该有所创新,与学生的实际需要挂钩。使一些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的内容进入体育教学。传统的体育项目因经历了多年的摸索和实践确实有很高的锻炼价值,因而不能放弃。可通过一些体育游戏的形式提高这些传统项目的娱乐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在设计教案和进行授课时。应大胆地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例如:在篮球行进间低(高)手投篮的教学中,只按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学生的理解记忆和掌握技术较难,如能结合动作要领,运用语言艺术编成简单、易懂、易记的顺口溜:“一步大,二步小,三步用力往上跳,提膝送球入篮筐。”通过类似生动、形象的语言,学生对动作容易理解和掌握,对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更为有利。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学生引导到愉快的体育锻炼中。使学生在掌握体育技术的同时得到乐趣,形成快乐体育教学,才有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2、角色重建。中职学校对学生约束力度较强,这一不成文的规矩也在潜移默化中引入了课堂。中职学校的体育课堂应力图重塑教师与学生之间“将军”与“士兵”的关系,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从传统的《体育教学大纲》当中解脱出来,由严格遵守变为领会意图、灵活运用。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进行学生本位的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要求。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学提出的首要要求就是要创新体育教学设计,把视角由动作模仿转移到通过动作学习使学生身心愉快上面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以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其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其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策略——互动中推进教学进程
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的《课程标准》于2005年在全国普及实施,而在当前的普通职业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师生互动仍然存在许多偏差。体育课多数在室外进行,学生与教师接触多。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而且还要练。大部学生一旦走进体育课堂,就会像出笼的小鸟无比兴奋、跃跃欲试。与其他学科非直接的言语符号互动不同,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体育教师需要身体力行,这样师生之间的情感的交流非常重要,学生各得其所,师生关系才能和谐融洽。
目前,在中职学校的体育课堂存在问题最严重的是教师“印象互动”。有研究发现,95.2%的体育教师在与成就水平比较高的学生互动时,更倾向于采取民主的、肯定的、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方式,并且表现出很大的耐心;而87.6%的体育教师在与成就水平较低的学生互动时,更倾向于采取专制的、否定的控制的方式,并且较少给这些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体育教师对体育优生和体育后进生采取的评价方式截然不同,对体育优生表扬的比例远远高于体育差生,而批评的比例则相反,见下表。
因此,在职业中学体育教学中应更加关注体育后进生的互动性,激发他们练习的自觉能动性,提高体育学习期望水平。另外,在互动关系中还存在着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以及课堂列队位置对教学互动的影响等,在技术互动的同时还存在着情意互动。某种意义上说,教学中的互动实际上是一种“角色意识”的转变。体育教师必须建立起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示范者转变为参与者、由居高临下转化为“平等中的首席”意识,要以一种伙伴的态度关照学生,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三、心理干预——激励机制强化参与行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体育教学中,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不同,他们的需求、个性期望、目标等个体变量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应根据激励理论,针对学生不同特点和体育教学的特点来采取不同方法。在中职学校。学生的约束意识相对较差,成就感不足。正确地运用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增强教学效果。首先,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激励机制,关注学生差异,注重差异性评价。通过学生对自己体育学习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有利于他们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这种自我认识的过程形成于课堂,并服务于课堂。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完成优美的动作或组织一场精彩的体育比赛,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合作的方式学习,以营造团队合作的氛围激励学生,消除情绪障碍,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练习的兴趣。教师对学生的肯定、赏识、赞美、表扬等激励评估方式是改变学生一切不良观念、不良习惯的良药。利用激励理论让学生每天都感到成功,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才能从被动学习到主动积极参与到体育的学习与练习当中来。也就真正通过教学的环节弘扬了体育文化,使学生的心智更加成熟。
4.中职体育运动学校教育教学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四
【摘 要】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侧重于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舞蹈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文在着重分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提出有效性解决策略。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问题;对策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现存问题
1.在专业认识上,教师重技能轻实践
中职中大部分舞蹈教师,舞蹈技能很扎实,但由于无学前教育专业背景,再加之没有经过岗前培训,在教学中只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对于学前专业学生岗位所需的舞蹈教学技能认识不足,他们教授的知识往往难度较高,还自以为很专业,殊不知,这种“专业化”的教学模式对于“非专业化”的学生并不适用;此外,教学中舞蹈教师的教学目标缺乏明晰的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学生对舞蹈课程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等呈下降趋势的状况。
2.在生源基础上,学校重数量轻质量
很多中职学校在招生的生源基础上,没有明确的界限,只求数量,从而忽视了生源质量,在学生是否具有舞蹈基础方面并没有做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从而导致学生在舞蹈学习能力、文化程度等方面参差不齐,舞蹈教师也只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舞蹈基本功。这对教师后续开展的教学工作必然带来一定的难度。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经常处于被动地位,并且师生互动较少,课堂氛围极其乏味,因此舞蹈课程的教学质量普遍得不到提高。
3.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重主导轻主体
在中职学校舞蹈课堂中,教师更倾向于主导作用,从而忽视学生主体价值的体现,致使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教师教学方法缺少创新,教学模式也是极其单一,导致了舞蹈课缺乏了应有的快乐和趣味,久而久之,学生对舞蹈课失去信心、没有学习积极性,这样对今后舞蹈课程的顺利开展必定带来一定的挑战。
4.在教学结果上,教师重通用轻实用
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认为舞蹈课的授课内容仅仅是针对一些舞蹈基本功进行训练,加上中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较低,作为一名准幼儿教师,对舞蹈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课后学生自然很少自觉练习巩固已教授内容。另外,舞蹈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所选择的教学材料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不相关联,更没有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以及实际需要来开展教学,学生日后就很难将所学知识实际应用到对幼儿的舞蹈教学中。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有效对策
1.重舞蹈教师学前教育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贮备
在此方面,中职学校可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和互通,努力搭建平台,并通过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定期安排舞蹈教师到他校学习交流,鼓励本校教师申报相关学科的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上进心,丰富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另外,舞蹈教师自身应勤奋学习学前相关的理论知识,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到幼儿园实地考察和学习,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实践能力。
2.重实训目标定位,提高学生基本舞蹈素质
舞蹈课有其特有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将舞蹈动作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需要将与舞蹈相关的动作与实际动作结合起来,将舞蹈理论知识穿插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此外,中职学生的舞蹈基础是参差不齐的,这就要求教师全面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考虑到中职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其身体的柔韧性、可塑性等方面通常已经定型,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师应根据这一现状,在教学过程中将以上所述因素考虑在内,这样学生在学习中能感受到快乐,积极主动的学习舞蹈,从而更好达到预设的舞蹈课教学目标。
3.重教学方法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新舞蹈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具体方法有如下:①情景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是将教学材料中的主体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通过多种方式来学习舞蹈的方法。即在进行正式舞蹈教学前,教师用丰富的教学语言导入整个故事情节,对整个舞蹈所表达的故事情节进行描述,寓情于景,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舞蹈。②游戏教学法:游戏是最适合于幼儿的学习方式,可将游戏融合于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对舞蹈课感兴趣,吸引其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③合作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学习,舞蹈合作教学方法是通过学生间相互合作交流来完成学习的,对于学生来说,有着许多独特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国利.对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一些思考[J].职业,2010,(33):177-178.[2]施大闽.中职学前教育职业舞蹈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黄河之声,2012,(16):66-67.[3]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134-140.作者简介:
5.中职体育运动学校教育教学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五
中职学校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及解决对策
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今天,中等职业学校”留守学生“队伍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经调查,我校现有”留守学生“比例达学生总数的15%左右.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这些”留守学生“缺乏应有的关爱和教育,他们中很多人在学习、生活、品德、心理等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偏差,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中的一大难题,也是每个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作 者:林孝明 作者单位:福建省武夷山旅游职业中专学校刊 名:职业英文刊名:OCCUPATION年,卷(期):2010”"(8)分类号:G71关键词:
6.中职体育运动学校教育教学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六
中策职校
王艳
【摘要】《三字经》中讲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辩证地看到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相互关系。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信息时代带来的文化多元化和观念意识的日新月异等都在促使教育领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不仅仅是为了弥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足的前提,更是为了应对现代社会的急剧发展对教育提出的严峻挑战。“家校合作”的观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学校的认可、重视和支持。然而,对于中职类学校而言,“家校合作”的研究显然落后于中小学校,本文基于对中职教育特殊性的理解,对中职教育中“家校合作”现状的观察与分析,尝试对中职教育“家校合作”的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教育家校合作问题对策
一、中职教育的特殊性与“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中职教育由于学生年龄的特殊性、生源的特殊性、育人目标的特殊性,在教育方式、管理模式上明显区别于中小学教育,这种特殊性也使中职教育“家校合作”成为一种十分必要的行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职生心理上的特殊性
中职类学生往往只有十五六岁,是人生第二个重要的发育期,也是心理发展最为矛盾的时期。荷尔蒙的分泌不仅促进身体加速成长,其心理也在不断向成人化迈进。身心的急剧变化伴随着的是一种不安和心灵的悸动,这种身心的不平衡状态往往使学生变得要么多愁善感,要么沉默寡言,要么容易激动暴躁。内心的孤独寂寞渴望着朋友亲人、师长的关心和理解,而往往表现出来的却是对这一切的不屑一顾。因此,对这一年龄的青少年如果不加强学校与家庭的交流与沟通,及时让家长与老师的教育达成共识,对学生的成长与发育是不利的。
2、中职生生源上的特殊性
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有部分是学习成绩好,积极向上,基于对职业的认识,而自觉选择中职学校,但也有一些是不爱学习,调皮捣蛋的学生。这一类学生往往在中小学就被老师视为“学习无能”者或已经被中学劝退者。学校、家长皆视为“无药可救”的“问题少年”,他们往往不容易服从家长、学校老师的管理,性格粗暴或放荡不羁,有说谎、抽烟、喝酒、打架、斗殴、沉迷网络、早恋等问题行为。个别学生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如单亲家庭、父母管理方式粗暴或过分溺爱、娇宠等。因此,加强学校与家庭对学生的监管,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对学生良好身心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中职生教育目标和管理模式上的特殊性 中职校以为社会输送合格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的理论实践和锻炼,与中小学相比,没有更多的考试或升学压力。但许多家长会理解为,孩子没有学习压力,就无需太多管理。而且,中职校学生生源来自于各方面,甚至是外地的学生,家庭对孩子的监管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空间距离的产生并不能说明家庭因此可以完全抛开对孩子应当承担的教育责任,恰恰相反,学生由于缺乏独立生活经验,学生对学校生活和学习中产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会感到不知所措,更需要来自家庭的关心和理解。因此,学校与家庭共同管理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对学生将来就业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对于寄宿的学生,加强家庭与学校的交流和沟通,家校合作,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职教育“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中职教育必须加强“家校合作”,但是在认识水平上、教育观念上以及具体的行为实践上,一些学校和家庭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错位,观念陈旧。
(1)家庭方面认识的不足。一些家长认为正是由于家庭无法教育孩子,所以才把孩子送到中职学校“托管”;有些家长认为教师更具有专业教育水平,而家长自身学历、能力水平不够,所以对学生的教育应全权交给教师;个别家长认为“家校合作”是学校减少负担,推托教育责任的行为,而不能积极合作和配合;少数家长由于对孩子的彻底失望而丧失教育的动力,对孩子实行“不管”、“不问”、“不出现”的原则,除了必要的生活费用,很少关心孩子;有些家长对学校老师反映的情况不能以客观的心情对待,甚至有个别家长到学校大吵大闹,合作更无从谈起。
(2)学校方面认识的不足。“家校合作”的前提是基于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处于平等位置的认识而开展的活动,一些学校未能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缺乏对家校合作的认识和理解。
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总认为家长不懂教育规律,一般因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差,往往不懂如何教育孩子,他们不仅没有能力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反而时常给学校带来麻烦和干扰。当家长走进校园,坐入课堂时,教师们倾向于自我保护并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感,他们的职业权威和形象受到威胁和挑战。教师认为家长介入校内事务,是在监督、挑毛病,这是对家校合作意义的狭隘认识,实际也是我国几千年来从私塾到学堂、学校教育封闭的体现。
从学校角度看,学校主要是向家长反映问题,处于单方面居高临下的位置,开家长会成为学校单向传递信息的工具,也成为学校、班主任的控诉会,导致一些家长消极对待此类的活动。而组织召开一次家长会必然占据了学校老师的正常休息时间,需要付出一定的财力物力,所以有些学校老师也认为少开或不开家长会更好。此外,由于认识的不足,“家校合作”也往往流于形式,一些学校虽然成立了家长学校,但有家长学校之名却无家长学校之实。
2、活动无序,合作无据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家校合作方面既没有教材,也无其它依据,只是零散于各级领导讲话及文件中,所以家校活动的开展存在一些问题。
1、缺乏计划性。在实际中,许多学校缺乏家校合作的整体计划,甚至没有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工作日程,校、年级、班级各层面的家校合作难以相互配合。有的年级和班主任认为有必要召开一次家长会了,就将家长一个个通知到学校,实际是因年级、班级有了问题才想起了家长。即使是已经开展的活动也往往缺乏活动记录,更不谈家校合作方面的经验总结。在这些目的性不强,准备不足的活动中,收到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缺乏互动性。家校合作应该是家长与学校、教师在活动中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过程,即双方需要互相交流、沟通,这才是家校合作的真正前提。但在实际活动中,教师对家长大都采取简单的灌输方法,由教师讲如何去做,只有单向交流、缺乏双向对话。如我们常见的一种合作形式——家长会,基本上是校长讲、教务主任讲、年级主任讲、班主任讲,这种形式已形成固定模式,如同报告会一般,家长被动地听,没有发言的机会,其效果微乎其微。
3、缺乏平等性。在很多学校中,家校活动处处以学校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只考虑学校、教师的需求,而不照顾家长的需要,活动的时间、地点;只考虑教师的便利,家长只有被动的通知。有的教师总认为家长是不懂教育规律的,没有发言权,家长到学校只是为了了解情况,教师处处高人一等,致使许多家长到学校后诚惶诚恐,怕说错话,怕得罪老师。使家长在整个活动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4、缺乏连贯性。许多学校家校合作活动并没有正式纳入学校整体教学工作计划之中,而是想起来了或是有事了去做一做,或者仅固定在一个学期的开头等,致使其活动在时间上断断续续,在活动的内容上缺乏前呼后应,家长无法找到活动规律,也就无法找时间与学校沟通,家长在活动中所获得的教育知识也就零零碎碎,不系统的,无法从根本上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方法的体系。可以说,这种零碎活动的开展很难达到我们的目的。
三、解决“家校合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㈠、理念重视,营造“家校合作”氛围
首先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起家校合作,制定符合各地实情的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完善管理体制,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并使之形成制度。要把家校合作放在振兴教育的高度上,广泛调动全社会的参与,使之无论在社会中、家庭中、学校里都成为一项正常的工作。
其次、提高家长和学校对“家校合作”的认识,积极参与合作。正确的观念才能引导正确的行动。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信息时代带来的观念的日新月异,都要求传统的教育观念必须更新,“家校合作”不仅仅是为了弥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足的前提,更是为了应对现代社会急剧发展对教育提出的严峻挑战。解决“家校合作”存在问题的首要方面,就是加强家长和学校对该问题的认识水平,必须让家长意识到教育不仅是学校的问题,更关系到一个家庭和一个社会的未来。学校也应充分认识到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所蕴涵的巨大价值,积极主动地争取家长参与学校,把家校合作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行动研究,探索“家校合作”的途径
(1)进一步开展和完善“家长会”制度。
“家长会”是家长直接参与学校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学校应进一步开展和完善“家长会”制度,学校应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参加的“家长参与”实施小组,在每学期开学前请家长代表共同讨论家长会的主题和参与次数,学校在开展家长活动时,一定要先调查家长的需求,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确立学校与家庭共同参与目标,并对参与过程做出评价。另外,应充分挖掘家长的优势和潜能,请一些具备一定素质的家长会讲座,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促进家长间的相互学习。
(2)建立和完善“家长学校”,培养家长主动参与学校教育的信心和能力。
首先,政府或教育部门应该给予“家长学校”一定的政策和资金保障,如配备专职和兼职教师,定期免费为家长开课,讲授一些心理学、教育学、教育艺术的相关知识。
其次,学校可以组织师资针对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如何有效学习、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实际编写专门的家庭教育教材,使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既有理论知识又有生活实践。
再次,不定期举办教育专题讲座,聘请教育专家为家长做主题报告。另外,也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沟通能力。
(3)丰富“家校合作”内容,开拓“家校合作”形式。
在“家校合作”内容上,不应只局限于学生的成绩和纪律表现,也不应只局限于老师的教学工作,而是应该还包括孩子的性格爱好、身心发展、职业展望等一系列内容,包括学校活动的一切方面,比如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管理与建设,从校内活动到校外活动,让家长把参与学校活动纳入自己的活动计划而不是穷于应付。
在“家校合作”形式上,探索新的办法。首先,除了可以阶段性召开家长会外,还可以实行家长开放日。每学期或学年向家长开放一天或半天,展示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家长通过听课、参与主题班会、观摩学生活动与学校联欢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了解学校、了解老师、了解学生,增进与彼此间的感情。其次,学校每月可以实行家长接待日制度,学校可以建立“家长访问中心”,促进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与交流,在校内给家长和教师提供一个见面和沟通的场所,以满足部分家长与学校联系的个别需要。最后,在信息网络时代,除了传统的开家长会、书面通知、发信息、打电话等为合作途径外,“家校合作”应充分利用网络迅速便捷的特点,通过网络及时与家长进行联系和沟通。
(三)、完善“家校合作”机制,适当下放教育权
1、完善合作机制,使“家校合作”具体化、制度化。
制度的完善是“家校合作”真正开展的重要保障,虽然我国在《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全国家长学校工作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文件以及一些全国或地方的教育政策法规中都规定了家长有权利和职责参与到学校的教育中,但是这些法律法规缺乏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具体操作细则规定,也缺乏相应的标准、评定及必要的考核制度。因此,要完善“家校合作”机制,不仅要在法律中明确规定 4 家长的职责,将其具体化,可操作化,同时还要赋予家长监督、配合和参与学校的权利及履行相应的义务,用法律来保障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此外,法律也要规定,学校必须为家长参与学校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环境,适时、适度、适当地吸收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从而使家校合作走上有法可依的制度化道路。
2、适当下放教育权,提高家长“合作教育”的积极性。
家长参与教育实际上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而学校在“家校合作”中的居高临下地位主要原因除了传统教育观念和习惯影响之外,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央集权的教育体制的存在,这种体制不可否认有利于统一调配和使用教育资源,但这种自上而下的教育体制,却使家长无法真正进入学校之中。家庭与学校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必导致真正的“合作”无法开展而流于形式。因此,适当地下放教育权,是教育民主的必经之路,是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前提条件,只有教育权部分下放,才能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提供机会。
综上所述,针对中职教育的特殊性,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对“家校合作”的认识和理解,积极探索“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使中职校的家校合作不在流于形式,使我们的中职生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管理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7.中职体育运动学校教育教学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七
近年来我国加大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 如今中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自从成立中等职业学校以来, 为我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专业性人才。在法律教学方面, 作为国家普法教育的重要环节, 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并且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但是, 中等职业学校的法律教学还不是很完善, 有些地方还不尽如人意, 过去主要是以思想教育为主来代替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而这种教育方法至今有的中等职业学校还在延续。换言之, 法律教学的现状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 其中包括思想道德、能力、个性、身心健康、心里健康, 但是这种综合教育到现在还是没有完全跟上节拍。由于法制教学的特殊性, 就注定了法制教学在现代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的特殊地位。伴随着义务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以及普及, 还有教育年限的逐渐增长, 中等职业学校已经成为个体社会化的决定性环节。我国作为法制的国家, 在比较完善的法制社会中, 还有很多人不知法不懂法, 而且完全没有法律意识和观念, 这已经成为衡量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一项重要标准。但是, 我们必须承认和面对的是中等职业学校关于法律教学的现状和未来是非常令我们堪忧的, 因为中等职业法律教学还不能更好的适应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如果想让法律教学更长远的发展, 就势必将法制化进程运用到中等职业法律教学中去。
1.1 目标存在功利性
某些中等职业学校的法律课教学方法有失偏颇, 法律教学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 刻意的追求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所以, 过度追求法律教学方法只是游走在表面, 仅仅是开了一些小型讨论会, 搞了几次活动, 统计一下违法犯罪率的发生, 以上这些重视形式忽略内涵的法律教学方法, 最后的效果可想而知, 通常都是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面, 有很多学校都没有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 这一环节的工作就比较薄弱, 更谈不上学校法律教学方法。
1.2 法律教学方法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及系统性
有些学校的法律课在教学内容上与国家实际的法制交涉内容不符合, 所以, 中职学校法律教学方法的内容应该切合实际, 着重关心中职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并且与实际相联系, 尤其是对社会中会面临的实际问题以及难点疑点, 都应该与中职生的思想紧密相连。如果法律课不能引起中职生的兴趣, 加之法制教育与社会实际情况的差距比较大的话, 就无法达到法制教育应有的结果, 有少数中等职业法制教育的内容落后, 当今的中职生思想过于早熟, 而他们的行动能力远远大于对知识的认知程度, 导致他们在法制观念上存在很多模糊的认知情况, 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法制教育的应有功能。有些中等职业学校仅仅是为了满足于形象, 举办一些讲座、现场会等起到短暂轰动效应的临时性活动, 从而导致法律课教学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及系统性, 法律课教学方法的效果并不明显, 而有的中职学校往往只重视法律条文的教学方法, 而不重视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 还有一些法律课的教学方法过于迂腐, 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1.3 法律课教学形式缺乏新颖和生动性
法律课教学方法并没有按照中职学生的心里特征以及社会特征, 并没有采取更加新颖和生动的实际案例进行研究, 或者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也没有通过各种形式互相联合的法律教学方法, 而是按部就班的对法律课内容进行现文讲解, 使课堂气氛生硬, 提不起学生的兴趣, 得到的效果不明显。
2 几点对策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从改革开放之后蓬勃发展的, 并且取得傲人的成绩, 社会发展脚步的加快, 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渐的完善, 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于专业性人才的需求也是渴望至极, 中等职业教育法律课教学方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如果法律课程的设置脱离社会现状, 教学方法没有推陈出新就会使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降低。中职生的整体质量偏低, 并不能很好的适应原有的教学方法, 学生家长普遍认为只是把学生送到中职学校学习2年然后就可以选择就业, 这会给中职学校带来负面影响, 这个时候中等职业学校就应该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示范, 整体提高教学水平, 这也是中等职业院校未来发展中所必须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2.1 改革教学方法
对于学习法律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教育, 在法律课的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要因素, 所以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法律课程的创建和编制教学方法, 这也是为了学生们能有更多训练机会的同时还能对法律课程产生极大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热情, 为想继续升学深造的同学提供更多的机会, 而想选择就业的学生, 教师就要以就业为教学目标, 培养的重点转移到学生对于就业的兴趣, 最主要的就是教师要传授给学生更加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操作能力, 比继续深造的同学更加熟悉和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 按照学生本人的意愿进行选择, 如果是想继续升学深造, 就要让他们学习更多的基础理论知识。这样一来中职生的具体情况就应该按照学生的兴趣和工作能力进行具体分析和教育方法, 就会达到最完美的教学成果。
2.2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法律课教学方法也应该切合实际, 同样运用现代化法律课的教学方法。学校可以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 通过细致的图像以及形象的文字来表达书本上的内容, 无论是在听觉效果还是视觉效果上都更加充实, 刺激学生的感官神经, 增强学生学习法律专业的兴趣, 从而提高专业课成绩。还可以进行模拟训练的教学方法, 这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很直观的将课程生动的表达出来。在法律课教学过程中,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 让学生进入到每个角色当中亲身感受法律审判的全过程, 通过实战学习, 让学生们更加透彻的了解以及更加深刻的理解法律专业知识, 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还应该使现代教育方法结合传统教育方法, 展现出具有人性化的一面, 特别是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 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学校应该实现管理制度的规范化,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形成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良好习惯, 有意识地渗透法制教育, 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得到法制教育的感染和熏陶。如今从事法制教育的教师很少有经过系统性的法律教育, 有很多中职学校都是由德育课教师兼任法律课教师, 有的甚至由那些课时少的专业课教师兼任, 所以加强专业的法律课师资队伍是当务之急。
2.4 增强学生学习法律课的主动性
根据学生学习法律课的具体情况, 法律课教师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从真实案例入手, 特别对于中职学生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 予以重点阐释。并重视师生互动和课堂上的讨论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法律课的主动性,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结论
综上所述,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法律课教学, 应该综合中职生的职业特点以及就业范围, 满足社会对中职生专业技能的要求。提高中职生的专业素质以及专业技能, 无论是选择升学深造还是就业, 都能学以致用, 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王兰香.案例教学法在法律课堂中的运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01期.[1]王兰香.案例教学法在法律课堂中的运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01期.
8.中职体育运动学校教育教学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八
关键词:中职体育与健康 教学问题 教学对策
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课程大纲指出:该课程的目标和基本任务是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目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竞争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要求是全方位的,不仅要求求职者要有扎实的业务素质,也需要有坚强的身体素质。因此,对于即将走向职场的中职生来说,身体素质条件高低,将对他们的职场生涯产生重大影响。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在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实践教学过程中,为数不少的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中职学校的体育课现状不容乐观,中职学校的体育教育存在若干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部分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普遍存在课程内容不符合中职学校专业特点,教学目标与任务不明确,教师情绪倦怠,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足,不能体现区别对待原则等问题。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不重视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体育教学在中职学校没有受到的充分重视,中职学校的领导普遍把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导致对体育教学的淡化,对国家体育法规条例要求更谈不上贯彻落实。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育教学资金投入不足。当前我国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缺乏资金支持的困境,这直接导致了教学场地不够、设施不完备、教学器材匮乏、有限的设备器材维护更新不及时。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农村职业学校,每年仅有很少资金用于体育设施、器材的购买、维护和更新。
(2)教学时间不能有效保证。一些职业学校背离国家素质教育要求,走不出传统教育模式和应试教育阴影,单纯抓技能训练,认为只要在技能大赛上获个奖、考个技能证书、找个好的工作岗位就认为完成培养目标。不重视基础学科教学,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置,要么忽视,要么教学课时严重被压缩,甚至不开体育课。
(3)中职体育教学评价系统不完善。目前的体育教学评价依然存在统一划一的倾向,忽视学生个体身体基础的差异性,从而埋没了学生的主观努力和进步幅度。以笼统的划一标准进行教学评价,既缺乏激励性又失公允性。
2.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当前中职学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不少中职院校缺少专业的体育教师,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师由文化课教师兼任,这样的教学状况势必会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的质量,不能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二是专职的体育教师虽然专业理论水平和运动技术水平较高,但是基础文化素质低,业务缺乏深层次钻研,开拓精神差,满足于眼前工作,这同样会限制其自身的素质发挥,进而影响整体教学工作。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中职学校对体育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体育教师的培养、进修没有全面落实,为数不多的中职学校体育教师依旧只有中专或大专文凭,本科以上毕业生甚少,而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体育教师又不引进,这就必然导致体育教师整体师资水平止步不前。由于学校不重视,对体育教师的整体专业化水平要求也不高,许多教师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缺乏责任心,缺乏创新动力。
同时,由于中职学校生源质量不高,教师需要把很大精力放在组织教学和管理学生上,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没有及时提高,教学活动随意性大。教师知识结构单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一刀切”,不能有效引导学生加深对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专业课服务的认识。长此以往,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将越来越下滑。
3.体育教学方法陈旧、授课内容不科学
(1)中职体育教学的教材选择随意,教法墨守成规,新课改教学新思想没有引用,仍按原来老一套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课。一些学校使用的教材仍是老版本的,一些体育比赛规则已经变化,但教材还是“涛声依旧”。
(2)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学生需求,以往单一的竞技类体育往往挫败了一些学生的信心。一节体育课下来学生除了在生理上感到累之外并无其他收获。另有一些中职学校体育教师采取“放羊式”的教学,体育教学俨然成为一种形式,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
(3)教学师生互动少,仍坚持传统“填鸭式”教学,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教师的主导地位过于强调,忽视学生的存在和感受,更不能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从而导致教学气氛沉闷,缺乏活力,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
(4)体育教学和专业实际结合少,缺乏对学生体育学习目的教育。笔者在数控专业任教,学生毕业后从事数控车床操作,需要过硬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学对学生强身健体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体育学习目的,一节课、一周、一月甚至一个学期的目的都要明确,只有目的明确,学生才会为达到目的勤奋学习,老师必要的提醒、监督、帮助必不可少。
4.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畏惧体育课
(1)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就直接踏入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认为到职业学校就是来学技术,体育上不上、上到什么程度无所谓,学生对体育课认识不足,对体育老师有排斥感,授课效果非常差。
(2)体育锻炼意识缺乏。由于体育教育在以应试教育为最大特点的传统学习教育中,本就被长期弱化,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到了职业学校以后,体育学科成绩不再是升学指标,从义务教育阶段就对体育课缺乏兴趣的学生到这样的环境后,同样不会有兴趣。endprint
(3)学生缺少吃苦精神。中职学校大部分的生源往往是初中学校的“学困生”“后进生”“问题生”,到职业学校就读后仍缺乏学习的激情,不能吃苦,没有坚强意志,这给学校管理、教学活动的开展增加了难度。
5.安全现状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体育课的安全问题现在成了困扰许多学校的事情,也包括中职学校。如今学生体质普遍差,容易受伤,一旦学生出事,家长就找教师,甚至打官司,学校也要严厉处罚体育教师。这就导致许多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会尽量减少学生的运动量和运动难度。
二、加强中职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主要对策
1.加大投入,提高教学资源利用效率
学校应该投入专项经费,健全体育设施,并不断更新完善。严格按照体育教学大纲设置课程,保证教学时间和教学效果,因地制宜,灵活开课,充分照顾到学生专业和上课时间的不同。
针对场地和器材不足的现状,可根据学校特点或者各种优势,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科学合理的规划利用教学场地,创造性地使用现有体育教学器材;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和教学大纲目标,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从社会发展、就业需求出发,挑选一套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以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作用
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体育教学,把教学当做事业来做;学校要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与业务进修,注重专业化和理论化水平的提高,根据专业教学需要,争取各方面支持,引进高水平体育教师,提高体育教师队伍水平。
3.改进教学方法
体育教师不能因循守旧,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抓住学生特点,调整教学方法,设计适合学生的特点个性和兴趣爱好的课堂内容,培养学生自觉养成良好体育锻炼的习惯。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就能从根本上强化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同时,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也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性别、年龄、心理和生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和考核,真正让学生在感受到体育课带来的愉悦感受的同时,体会到自己所付出努力和得到的进步,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
4.注重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学生畏惧上体育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面对困难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体育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磨练学生意志。
通过古今中外体育轶事帮助学生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发挥身边优秀学生和进步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让学生体会到面对压力时,首先要树立信心,相信自己能实现目标;其次要以平静的心情、顽强的意志面对困难。只要做到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地判断形势,勇敢地迎接挑战,增强自主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以积极的心态、昂扬的气质面对学习,就能最终取得成功。
5.强化安全保障,降低风险
中职学校绝不能因噎废食,以安全为借口,回避、放弃所谓危险性较大的体育课教学及运动项目。体育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人而异。笔者所在学校就为学生购买校方责任险,以此解决体育安全的问题。保险是化解学校和家长的一把钥匙,有了保险,学生就有了保障,教师和学校则摆脱了心理负担,家长不用担心医疗费用问题,是个“三赢”的方案,也有利于体育教学的开展。
6.构建校园增强体育兴趣平台
充分利用校园媒体,积极传递体育文化。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台、学生团体等校园宣传平台,充分发挥版报、教室、墙壁标语等校园宣传工具的作用,加强体育知识、赛事和体育精神方面的宣传,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氛围。
三、小结
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教育方式正在改革与创新,秉承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态度,要求中职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重视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设与建设的重大意义,正视体育与健康课存在的问题;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改革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立足于为整个国家和民族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为目标,统筹教学,增强学生体质,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任鹏.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S2).
[2]任颖.浅谈农村中职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5).
9.中职体育运动学校教育教学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九
摘要:中职学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是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档案是用人单位选拔使用、培养人才的最基本依据,它记述和反映一个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德才表现的文件载体,使用人单位做出知人善任、选贤举能,既是考察和了解学生的重要依据,又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中职学校学生档案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应完善学生档案管理相关制度,加快学生档案 网络 化管理的建设,充分挖掘档案的利用价值,为毕业生就业服务。
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生档案 管理 问题 对策 0 引言
中职学校学生档案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及各种社会实践的真实 历史 记录,是学生家庭社会关系、经济 状况的主要原始材料,也是中职学生就业及今后各级组织选拔、任用、考核的重要依据,更是每个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人生履历。在目前就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中职学校学生档案作为毕业生的一项重要凭证,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1 中职学校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学生档案管理旨在对学生在校期间,以及在毕业生追踪调查中所形成的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归档,提供学生档案的查阅、借阅服务及毕业学生档案的转递、管理等工作。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原因,中职
学校学生档案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档案材料收集不全,质量不高,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中职学校学生的全貌,甚至出现档案丢失等现象。当前中职学校学生档案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学生档案不受重视,管理体制不完善。学生档案是学校档案的一个分支,但是,中职学校往往只重视教学和其它管理的档案工作,对于学生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位,没有将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提到议事日程,在档案管理二级机构中没有配备专职人员,没有进行必要的检查监督和指导,没有将学生档案管理的好坏与档案管理部门的业绩挂钩,没有进行有关的制度建设,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缺乏领导重视,管理体制明显不完善。
1.2 学生档案的收集整理不规范。目前中职学校学生档案的管理一般由学生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并将学生档案的整理交由院系来完成。由于学生管理部门没有配备专职人员,加上学校缺乏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导致学生档案在收集整理过程没有走上标准化、规范化,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文字材料纸张规格不
一、书写不规范、用圆珠笔书写、出现错别字、学班主任鉴定千篇一律、材料缺失等等。
1.3 学生档案的查阅、借阅等服务环节功能不完备。因档案的收集不及时,整理、服务环节跟不上,学生档案只成为“废纸”一堆,无人查阅,也无法查阅、借阅,不利于中职学校教师了解学生,对学生因材施教。
1.4 毕业学生档案的转递、管理等工作不尽完善。目前,中等职
业 教育 学校学生档案在毕业时可移交人才交流中心保管,成人档案仍由学校管理,这两种方法都有相同的弊病。2 加强中职学校学生档案管理的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几个问题,笔者认为应该着力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 狠抓组织和人员落实工作。中职学校学生档案的管理要做到组织机构落实、人员落实、库房落实。实践表明,要搞好中职学校学生档案管理,首先必须理顺管理体制,做到组织机构落实。不论当前中职学校对学生管理采取何种模式,都要根据学校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学生档案管理组织机构;不论学生档案是放在何处,必须有专人负责学生档案的管理工作。要根据学生档案的数量,配备适当编制的专业人员。笔者认为,为了确保学生档案的管理质量,应该实行集中式管理。管理机构可设置在学生工作处下,并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如果中职学校已经设立综合档案馆,那么学生档案可应归综合档案馆统一管理。对于采用分散管理模式的,一定要加强业务指导工作,以保证学生档案的归档和整理质量。
2.2 加大学习宣传力度,强化师生档案意识。通过学习宣传,提高师生对学生档案工作的认识,积极关心支持学生档案工作。让大家认识到,学生档案是关系到中职学校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向社会输送合格人
才和中职生毕业就业的大事。一份高质量的档案,对用人单位是具有强烈的诱惑力和吸引力的。每一位学生都应该重视档案材料的填写,做到如实填写、书写清楚、格式规范,档案制成材料符合要求。同时,在校期间努力争取创造优良的业绩,书写自己的 历史。
2.3 建立健全归档材料的形成、收集和传递制度。
2.3.1 规范归档材料的要求。按照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规定,归档材料必须统一使用16开规格的耐久性较好的纸张,字迹材料应是耐久或比较耐久的,不得使用圆珠笔、复写纸、红墨水、纯蓝墨水及铅笔书写,也不宜采用喷墨打印件归档,应选用激光打印件或静电复印件归档。凡是不符合要求的,必须退回原形成材料单位重新处理后方可归档。2.3.2 建立归档材料收集制度。虽然中职学校学生档案材料的形成渠道多、来源广,但材料形成大多是比较有 规律 的,只要你留心去观察,是不难掌握的。如中职学校学生的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收集招生时形成的和中职学校入学前的档案材料,这些档案材料应在招生录取时和学生入学时就着手抓紧收集。第二个阶段档案材料的收集,除了平时有规律地收集学生在学期间的所形成的德智体能、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各种竞赛及各类证书复印件等材料外,还要从党、团组织收集他们加入党、团组织的材料,向教务处、团委和学生会收集评优评奖等材料。第三阶段是最重要的收集阶段,即毕业之际对学生在中职学校期间德智体能的 总结 和评价材料,大致可形成的材料有:毕业生登记表、毕业生鉴定表、成绩总表和积分表、中职学生 体育 合格登
记卡、毕业生体检表等材料。此外,还应建立学生档案收集归档制度,形成收集 网络。形成学生档案材料的单位都要明确一位负责人,负责对各阶段形成的档案材料及时收集与传递。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档案材料的及时收集归档,又有利于材料收集过程中的保密与安全。
2.3.3 严格毕业生档案转递制度。一方面必须认真执行档案转递制度,严格按照档案转出的程序进行:如填写转递单——填写转档登记——严密包封——通过机要转递——检查收存回执——回执未退的及时催查(应在一月之内)。同时,还应注意接收单位是否具备文件中规定的“县(团)级以上的组织、人事部门或县级(含县)以上人才服务中心”等具有管理档案资格的机构。若用人单位不具备保管条件的,应送到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中心保管。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档案转递出去后造成档案丢失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对中职学校毕业生档案中能够体现在学期间德智能绩的综合材料,如毕业生登记表、学生成绩总表、毕业生基本情况表(积分总表)等材料形成一式二份,其中一份存放在毕业生本人档案中,另一份存放在学校的学籍档案中。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今后部分学生的档案丢失后重新建档(即毕业生通过原所在学校保存的学籍档案的复印件来重新建档),同时也可以避免有些毕业生利用重新建档的机会弄虚作假,如做假材料、开假证明,涂改成绩等的现象发生。
2.4 加速学生档案工作 现代 化的步伐。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与办公自动化的普及,随着中职生数量的剧增和档案内容和数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手工操作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改革的需要。中职学校学生档案
管理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改变观念,更新管理意识,勇于实践,敢于开拓创新,充分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学生档案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开发实用、高效、功能强大的学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加速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的步伐。
总之,中职学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的同时,又做到主动提供服务,使档案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档案人员既要熟悉室藏档案资料,注重档案的收集质量,提高档案的利用率,还要及时对利用的反馈信息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研究,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以 科学 的态度,把学校档案工作做得更好,使之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 文献 :
10.中职体育运动学校教育教学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十
一、几种比较成功的教育教学模式案例
1.订单培养
平顶山市工业学校积极推行“校企联合,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20多家企业建立了顶岗实习合作关系,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每学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实训1个月,成立了“汇源班”“恒力班”等企业冠名班,实现了订单培养。平顶山外国语学校与海尔集团合作,2008年9月以来,把学校的电子电器专业冠名为“海尔班”,为海尔集团订单培养技能型人才,社会反响强烈。
2.“2+1”顶岗实习
平顶山市卫生学校全部专业实行“2+1”顶岗实习模式,学校积极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昆明、杭州等地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就业基地,与40多家三甲医院及医疗机构签订了用人合作协议,由学校推荐或由用人单位直接选择学生进厂实习,学生实习期结束后全部被实习单位留用,实现了实习就业一体化。
3.协作共建
化学工艺专业是平顶山市工业学校的龙头专业,从1989开设至今,为煤化工、盐化工产业培养了大量化工技能人才。在平顶山神马氯碱有限公司就有该校的优秀毕业生,这为学校与平顶山神马氯碱有限公司的合作共建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在校领导的积极努力下,校企合作不断深入。企业从最初仅接受学生进企业参观实习,发展到现在能及时将人才需求信息,包括专业、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等反馈给合作学校,指导学校合理调整专业、设置课程和安排教学,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和设备,帮助学校进行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接受学校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选派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学校指导教师,等等。同时,学校也积极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如学校承接企业相关的技术培训,协助解决生产中的有关技术问题、产品开发等,实现了校企双赢,推动了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
平顶山市文化旅游学校加强学校和企业的紧密联系,把企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难题引入教学科研和课堂中来,让学生时刻与市场接轨。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上结合市场需求,要求必须有具备本行业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参与。通过校企合作,学生毕业前就完成了实践学习,掌握了本专业基础的服务技能和知识,能及早适应行业环境。学校还积极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和交通部门紧密合作,对学生进行导游资格、调酒、机动车驾驶等培训考核,合格后颁发相应的证书,为学生增添就业资本。
4.股份制办学
2010年7月,平顶山市工业学校经市政府批准,本着“入股自愿、股权平等、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和共同发展的目的,采取“学校控股,企业参股”的形式,学校注资51%,企业注资49%,组建股份制平顶山市红绿灯驾校。该校占地40余亩,一期投入260万元,二期计划投入200万元。驾驶培训学校训练设施齐全,教练场设有驾驶员培训的全套设备,训练场可容纳多台教练车同时训练。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基本功训练、穿桩训练、九项科目训练、理论测试等四个阶段全方位的训练。
5.引企入校
平顶山市机械电子科技学校2009年与春宇模具公司合作办厂,开展引企入校,形成前校后厂的格局。学校提供厂房、部分设备,工厂承担数控技术及模具制造专业学生实习任务,提供实习指导教师和耗材,并为实习学生发放工资,实现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平顶山市中职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作为中职学校,没有更多优惠政策,就招不来优秀专业人才。另外,中职学校教师待遇低、绩效工资迟迟得不到解决,致使招来的人才思想波动大,留不住。再者,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取得职业资格的途径不畅,影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能完全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
2.实训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职业学校的特点是突出实践性、技术性和应用性,实训条件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许多学校的实验实训条件与职业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一些高精尖的先进设备还明显短缺,不能满足学生技能训练和实践学习的需求。
3.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不够深入
学校和企业在专业建设、教师培养、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等方面合作深度不够。教学内容没有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学校课程设置与企业岗位设置没有形成双向互动,这样就造成学生在顶岗实习或就业时仍不能完全履行实习岗位的职责,不能独当一面。
4.教学设备欠缺制约教学手段的进一步优化
新的教学模式是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条件。比如多媒体教学设备,还需继续增加资金投入,而这部分投入金额较大,不容易到位。近几年来,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许多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办学条件的改善远远跟不上教学改革的需求。
5.课时、课程、教材内容安排制约了教学改革的深化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新的教育模式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即将传统的灌输变为主动的探究。同样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的主动探究时间增加到教师讲授时间的两倍左右。这就使教学改革面临新的问题:增加教学时间,课程设置不允许;不增加教学时间,无法保证教学进度,进而会影响到教师的考评成绩,挫伤部分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三、解决对策
1.针对区域经济要求,科学设置专业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原城市群9个中心城市之一。目前,平顶山市已初步形成了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特种钢材、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和现代服务业等6大支柱产业,其中,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为平顶山的特色产业。职业学校要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坚持市场导向,制定出重点专业建设的详细规划,把学校老牌专业做大做强,树品牌,创特色,加速课程改革,强化技能;加快重点专业建设,带动其他各专业的全面发展。
2.建立结构合理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新课程体系
课程是教学体系的核心要素。现阶段,教学体系的核心问题是课程设置问题。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基本上沿用的还是基于学科思维的三段式课程体系,使得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推行起来非常困难。
首先,建立多元化的普通文化课课程体系。中等职业教育普通文化课程的定位是多元化的,它既要满足个体继续完善和专业学习的需要,还要满足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的普通文化课程与普通教育相比,教育性质和教育对象都不同,因而普通文化课程也应追求自身特色。
其次,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重组专业课程体系。就业导向教学体系的开发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内容的微调,而是要从课程设置入手,彻底打破按照学科边界、知识的相关性设置课程的传统习惯,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设置课程,使课程体系与工作体系更好地对接起来,充分体现职业教育性质要求。
3.开发富有职业特色的立体化教材体系
目前中职教材的主要问题,除了内容过于学科化,过深过难不实用,没有反映职业性内容外,在内容组织与内容陈述方面也存在较大问题。绝大多数教材尚停留于直接地、静态地、单向地陈述知识。就业导向教学模式下的专业课程教材,应彻底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大力推行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项目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每个项目的学习都要以典型产品为载体来进行活动设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研究表明,这种教学模式的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质量。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知识的应用价值,而且学会了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只要教师勇于创新,敢于挑战传统教学模式,其中的许多问题是不难克服的。
要加强教辅教材的开发,尤其是要加强仿真软件的开发。实训仿真软件虽然不能完全替代真实设备与真实情境,但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解决职业学校设备短缺问题、实现工作现场无法进行的实训等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多种教学辅助材料的开发,形成立体化的教材体系,大大丰富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4.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
就业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当包含学生成绩考核方式、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激励措施等内容,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新模式。学生考核方式,应大力推行“作品”考核,以学生实际制作产品的水平来考核他们的学业水平。课堂教学评价,应彻底改革“听课”或是“说课”的评价方式。课堂教学的核心,应当是给每个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静心思考与制作的环境,并使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过程。尤其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更应以实践为核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制作、体验和反思时间。这些课上得可能很安静,节奏可能也很慢,但学生却能真正获得发展,显然学校采用“听课”等形式是没法评价这种课的,因此需要开发“教学跟踪”等教学评价模式。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加大师资培养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大力引进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技术人才入校任教,改善教师队伍的组成结构。三是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把好教师的“入口关”,建立和逐步完善教师考核聘任的激励机制。四是加强国家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更好地承担职教师资培训任务。
6.大力推行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使学生提早接触实际工作环境,缓解他们从学校直接入工作岗位时的不适应,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率。然而,目前要大量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尚有许多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政府就不能仅仅“要求”与“指导”,任凭产学合作停留于民间层面,而要努力创造国家层面的产学合作平台。比如可以每年对支持职业教育的企业进行评比,并制作排行榜在权威媒体予以公布。这项工作如能扎实地完成,必将极大地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7.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强化职业技能培养
以职业能力训练为重点的实训、实习基础建设,是职业学校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物质基础。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中职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中职学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
【中职体育运动学校教育教学问题及对策论文】推荐阅读:
中职体育老师教学心得09-30
中学体育课选项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09-15
中职学校幼儿文学教学的困境与对策09-27
中职教育教学论文09-13
浅析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的困惑与对策07-09
中职学校数学教学论文06-28
浅谈中职体育篮球训练的有效策略10-07
新时期中职班主任的问题与对策调查与研究10.3.109-11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发展对策论文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