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新技术开发区

2024-08-03

中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精选8篇)

1.中国高新技术开发区 篇一

湖北工业大学“中国梦”暑期社会实践队赴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调研

湖北工业大学赴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于 7月9日 上午 抵达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该区领导的热情接待下,湖工大实践队的本次调研活动得以顺利展开。

在该区领导的带领下,实践队一行13人首先参观了襄阳高新区创业孵化园。在园区会议室内,经济技术开发区领导何主任与大家进行了亲切座谈,何主任给大家详细介绍了开发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已开发面积、所吸纳的企业以及逐年攀升的生产总值等,双方就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交流,感叹于该区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不禁让人回顾起该地区为实现一个又一个阶段目标的艰辛历程。

座谈中何主任告诉大家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位于襄阳市东北部,下辖东津、刘集两个托管区,总控制面积308平方公里,政策区面积14.7平方公里。开发区内有襄阳刘集飞机场、襄阳火车站东站,东、西高速公路入口等。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也是湖北省继武汉、黄石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于 9月26日 正式挂牌成立。现全国被国务院认定授牌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有110个,包括20新增的宜昌、孝感经济技术开发区。该区在全国众多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跻身前40名左右,较之沿海地区各种条件优厚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而言,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能在短短的几年光景中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

实践队还对该区现有的生产总值进行了解,何主任介绍说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去年生产总值已达1700亿,仅开发区这一项就占到襄阳市经济总产值的49%,襄阳是湖北省第二大城市,凭借开发区所占将近一半的生产总值,可以说是正真意义上的襄阳市经济体的半壁江山。

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先期开发的深圳工业园为起步区,主要规划为装备制造、电子电气、环保节能、机械加工及制鞋服装五大产业。突出表现在汽车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方面。因其人力、资金和信息的集中,是襄阳市未来发展、经济增长的重要基地。年经开区起步区深圳工业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累计完成投资26亿元;引进企业101家,计划总投资201亿元;投产项目已达28个。何主任如数家珍般将这些早已烂熟于心的骄人业绩向实践队员一一道出时,脸上不觉间流露出自豪的神情,从主任片刻凝视的目光中,实践队员们分明看到了他对开发区未来的无限憧憬。

座谈结束后何主任又带领实践队参观学习了创业孵化园内的部 分极具创业精神的企业,邀请了成功企业领导给实践队队员们分享创业历程。听完后队员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有湖北易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的老总仅23岁,但公司已初具规模,公司的业务已扩展到北京、广州、成都、深圳等地,形成公司成员一半在内工作一半派遣在外拓展业务的特色运转模式。由易流独立研发制作的拥有720度立体空间视角的网络科技,成功突破了传统的360度视角。该公司制作的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程序、3D空间等受到高德地图、国土资源信息采集的广泛应用。还有湖北百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老总同样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典范。他们虽然各具特色,所研究的侧重点也跨距很大,但从他们他们身上可以看到相同品质,即艰苦创业的`精神。他们努力开创属于自己的新天地,传达着一种魅力十足的青春正能量,这也正是许多浮躁的当代大学生所欠缺的精神内涵。

调研最后何主任带领实践队参观了开发区的景观立体设计图,硕大的沙盘几乎占据了整个展厅,展厅播放着大气磅礴的视频解说,勾勒出人们对开发区美好未来的蓝图。“把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建成为襄阳未来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新龙头”这句话也将在无数人的不懈努力中被应证。

走出园区,仍能感觉到一种宏大的气流在体内奔腾,我想这正是一种感染于心的正能量,是无数为襄阳经济技术开发

2.中国高新技术开发区 篇二

全球页岩气资源丰富。据美国能源信息署( EIA,2011年) 预测,全球页岩气可采资源量约为187 万亿m3,和常规天然气相当,广泛分布于亚洲、北美、南美、欧洲和非洲等地区。目前,美国和加拿大已实现商业开发。北美页岩气产业的快速发展,已在欧洲、亚洲、澳洲、南美、北非等世界各地引起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北美已成功实现页岩气商业化规模开发。美国含页岩气盆地22 个,主要分布在六大海相页岩气盆地。2014 年产量3700亿m3,预测2015 年将达2800 亿m3。页岩气的成功开发减少了对LNG的依赖,改变了天然气供应格局。加拿大页岩气产业发展较快,产量规模居全球第二。加拿大主要在阿尔伯达省和BC省等地区开展页岩气勘探开发。2010 年加拿大页岩气产量达80 亿m3,2011 年产量约190 亿m3,产量主要来自Montne和Horn River地区[1]。

欧洲页岩气业务处于前期评价阶段。欧洲页岩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波兰盆地、德国北部盆地、北海南部盆地,约15. 5 万亿m3,目前欧洲主要开展页岩气业务的国家包括波兰、德国、法国和匈牙利等。德国开展了与北美页岩对比研究,分析了页岩气聚集的基本地质条件,开展了页岩气有利区勘查研究。波兰开展工作最为活跃,许多大石油公司都已取得在波兰进行页岩气资源勘探的许可。Devon能源公司与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获得在法国钻探的许可。埃克森美孚公司在匈牙利Mako地区部署了第一口页岩气探井。

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在积极开展页岩气勘探开发研究。2011年1 月,印度钻探了第一口评价井,发现页岩气显示,在主要盆地开展了页岩气勘探和开发研究。澳大利亚及大洋洲三个盆地勘探已取得了一定进展,其中Perth盆地发现巨大潜在资源。南美阿根廷在Neuquen地区发现了页岩气。目前,美国石油公司已经在该地区开展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哥伦比亚也在其东部地区开展页岩气的勘探工作。南非已经在Karoo盆地开展了勘探评价,初步确定二叠系Whitehill地层是页岩气赋存的有利层系,并与壳牌公司进行合作开发。北非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和摩洛哥等国也在进行页岩气资源开发的评价工作[2-3]。

北美页岩气产业快速发展主要有六条主要经验: 1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是页岩气技术能够获得突破的前提。在页岩气发展早期,美国对技术研发进行了大量的、持续的投入,一个研究项目长达10 年之久( 美国能源部从1978-1992 年投入超过4 亿美元支持页岩气和煤层气技术研发) 。2页岩气理论认识和技术持续创新是推动北美页岩气规模开发的根本原因。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提出连续性油气藏理论,并指导其它页岩气盆地的勘探开发; 页岩三维成像技术对储层微观孔喉结构进行重构,揭示流体渗流机理与油气成藏过程。3先导性的示范工程是页岩气能够规模开发的关键。美国能源部1978 年启动了页岩气项目,Antrim页岩是其中之一,当时Barnett页岩并没有纳入该项目。效果比较: Antrim页岩和Barnett页岩基本同时开展勘探开发,Antrim页岩由于开展了针对性的先导示范工程,较早地获得了产量,1993 年底就达到30 亿m3的年产量,而Barnett页岩直到2002 年才达到30 亿m3的产量。4配套工程技术突破和装备是页岩气技术发展的核心。在2002 年以前Barnett页岩主要采用直井钻井和水力压裂技术,2003 年开始实施水平井技术和直井重复压裂技术,2005 年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取得成功,并迅速推广,2008 年开始实施丛式水平井、多井同步压裂技术,新钻井90% 以上为水平井。Barnett页岩的开发经历了多次的钻完井技术、装备的重大创新和发展。5页岩气“工厂化”开发方式是能够实现经济有效开发的关键所在。早期页岩气开发地毯式钻井,钻井井数多,占地面积大,地表环境破坏严重。页岩气开发需要采用工厂化开发模式,通过施工丛式水平井,采用高技术、低成本的发展战略,提高页岩气开发效益。6在页岩气产业发展初期出台优惠政策对加快页岩气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980 非常规天然气税收补贴政策》规定: 从1980-1992 年钻探的非常规天然气( 及2003 年之前生产和销售的页岩气) 可享受每油桶当量3 美元的税收津贴,后续的立法将期限推迟了3 年; 第29 条要求对页岩气减税0. 5 美元/千立方英尺。《1992 能源政策法案》规定: 对1979-1999 年期间钻探的页岩气井,在2003 年之前生产的页岩气实施税收减免,减免幅度为0. 02 美元/m3。 《2006 纳税人减负法案》规定: 2006 年投入运营用于生产非常规能源的油气井,可在2006-2010 年享受每吨( 或热量等价) 22. 05 美元的补贴。州政府减免矿权费和开采税,降页岩气勘探开发成本,德州、俄州、宾州等州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些鼓励政策[4-6]。

2 页岩气的基本特征

页岩气以吸附态和游离态赋存于富有机质页岩层段,浮力在成藏过程中不起作用。具有自生自储、源内成藏、大面积分布等基本特征,没有自然产能,必须经过大型体积改造才能获得商业气流。页岩气具有六种特征。

特征1: 储层低渗致密,纳米级孔隙发育。页岩孔隙度一般低于10% ,主要分布在2% ~ 6% ,美国投入商业开发孔隙度一般>3% 。基质渗透率一般低于0. 001 md,美国商业开发渗透率一般>100 nd。孔径一般小于1 μm,纳米级孔隙度占总孔隙度的50 ~ 80% 。

特征2: 赋存方式多样,气源多成因并存。页岩气赋存状态主要有游离态、吸附态和溶解态,主要为游离态和吸附态,占80% ~ 90% 。页岩气成因多样,主要有热成因( Barnett页岩气) 与生物成因( Antrim页岩气) 。

特征3: 具有自生自储,源内成藏的特征。页岩储层既是烃源岩,同时又是储集层,主要以吸附和游离态赋存在孔隙和裂隙中。页岩气一般为原地赋存,基本没有经过二次运移,非浮力作用成藏。

特征4: 丰度相对较低,大面积连续分布。海相页岩沉积面积大,一般超过几万,甚至上百万平方公里,页岩只要达到“生气窗”,都可原地成藏。页岩气丰度相对较低,一般0. 66-3 亿m3/ km2。

特征5: 没有自然产能,需要大型压裂改造。储层极其致密,渗流阻力比常规天然气储层大,必须开展大型压裂增产改造,大幅提高单井产量。

特征6: 早期产量递减快,生产周期较长。单井产量早期快速递减、中后期递减大幅减缓。 ( 递减率: 第1 年为60% ~70% ,第2 年20% ~ 30% ,第3 ~ 5 年15% ~ 17% ,8 年以后降为7% ,最后以5% 平稳生产) 。生产周期长达30 ~ 40 年。

3 中美典型页岩对比

龙马溪组页岩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中国南方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厚度100 ~ 600 m,其中富有机质页岩厚度10 ~ 100 m,厚度大于30 m的面积26 万km2。但构造形变强烈,大部分地层被深埋或出露地表,其中相对稳定的盆地、向斜和单斜是页岩气富集的相对有利区。

主要评价参数与北美已开发的页岩气盆地基本相似,与美国Haynesville页岩气区最为接近。在沉积环境与岩石学特征方面,我国南方下古生界页岩为陆棚相沉积,分布范围广,沉积稳定,龙马溪组页岩一般厚100 ~ 400 m,发育川南及川东-鄂西深水陆棚相沉积。美国Haynesville黑色页岩同为滞流、陆棚沉积,不同之处在于其页岩周边具有更多碳酸盐岩浅滩,为页岩沉积提供了大量的碳酸盐岩碎屑[7]。在页岩成熟度方面,蜀南龙马溪组Ro为2. 8% ~ 3. 6% ,为高-过成熟气藏。在含气饱和度方面,我国蜀南龙马溪组和美国Haynesville页岩含气饱和度都较高,60% ~80% 以上。在岩石脆度与杨氏模量方面,蜀南龙马溪组岩石脆性与美国页岩大致相当[8]。在储层厚度方面,我国南方海相页岩核心区的页岩厚度较大,一般45 m以上,TOC一般大于3% ,与美国基本相当。在游离气与吸附气比例方面,我国蜀南龙马溪组页岩游离气比例高于美国Barnett页岩。美国Haynesville页岩游离气比例最高( 达到80% ) ,地层压力系数高。综上所述,我国海相页岩TOC大于2% 以上厚度在30 m以上,页岩储层脆性指数高,易于压裂,页岩储层成熟度较高,对TOC含量和孔隙度不利,含气饱和度高,游离气比例高[9-11]。

4 中国开发技术挑战

我国页岩气资源还不清楚。整体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勘探开发标准规范,页岩气尚未开展全国范围的资源调查和评价,总体资源情况不明确,制约了国家非常规天然气总体战略规划部署。例如,页岩气资源众说纷纭,差异甚大。地质评价选区处于初级阶段,需发展寻找核心区和富集区的关键技术。

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还不成熟。3500 m以深页岩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垮塌严重,事故频发,严重影响钻井周期和增产改造效果,完成了页岩气水平井,钻井中水平井段均出现了卡钻、报废进尺等复杂事故,均未达到地质设计要求。微地震技术在压裂监测中起重要作用,尚未形成成熟技术。

页岩气开发成本高,效益压力大。页岩气井单井递减快,后期大量补充钻井维持气田产量,需进一步降低气田开发成本。与美国对比,中国页岩气大规模、深层页岩气水平井钻井与压裂技术和经验存在不足,造成相应费用增加。

页岩气环保压力大。美国Barnett页岩气产区地表均为平原,地广人稀,压裂用水1 ~ 2 万方/口井。我国页岩气地处山区,井场周边农田密布,农户聚居,生产、生活用水相对紧张,钻井压裂废液回收利用技术尚不成熟,环保实时监测控制技术尚未建立。

页岩气扶持政策还不够。页岩气开发具有初期投入高、产出周期长,投资回收慢的特点,政策扶持在页岩气勘探开发起步阶段十分重要。目前我国仅制定了一些政策,但在低油价下页岩气产业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大的扶持政策。

近年来,通过不懈探索,我国实现了页岩气实质性突破,成功实施了3500 m以浅的页岩气水平井钻探和体积压裂,但对于具有我国页岩气特点的深层页岩气开发还未形成成熟技术,亟待进一步攻关。

摘要:近年来,美国页岩气成功开发已成为全球能源行业关注的焦点,对国际天然气市场及世界能源格局产生巨大影响。我国南方海相页岩沉积区资源潜力大,发展前景广阔,有效开发利用页岩气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改善大气环境和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高度重视页岩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将页岩气作为非常规天然气发展的战略重点,并启动了页岩气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完成了野外地质调查,二维、三维地震,地质井、评价井钻探和水平井试验等大量实质性工作,在南方海相页岩沉积区获得重要进展。

3.中国高新技术开发区 篇三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物流业 物流信息技术 课程 开发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070-03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业发展背景下开发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必要性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作为中国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贸区,这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市场,物流发展潜力巨大。统计表明,2012年中国—东盟贸易额突破4000亿美元,贸易额达4000.93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创历史新高,高于同期中国对外贸易6.2%的平均增幅。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来,中国—东盟贸易增长迅速,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2042.72亿美元,同比增长20.1%;自东盟进口1958.21亿美元,同比增长1.5%,中方顺差85亿美元。同时,数据说明,中国外贸货物进出口总额、中国与东盟货物进出口总额、广西与东盟货物进出口总额有总体上升趋势,这也意味着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物流需求也呈上升趋势。

《全国铁路“十一五”修编规划》提出,国家将投入500~600亿元资金用于广西境内铁路建设,规划建设6条经过南宁市区的新铁路线。同时,广西也相继出台《广西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建设规划》、《广西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建设“十一五”规划》等建设规划,广西将形成以首府南宁为中心、以沿海港口为龙头,通往东盟各国、周边省份及西南出海大通道。广西将在北部湾港口群建设15万吨级、10万吨级和5万吨级深水航道。广西还拥有通过西江连接香港的南宁、贵港和梧州等内河口岸,东兴、凭祥、浦寨等陆地口岸。优越的海陆口岸为外贸进出口和边境贸易提供了便利,为中国—东盟物流业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业的发展需要物流信息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正日益渗透到物流行业的仓储、运输、配送、营销等工作内容之中,成为物流业现代化的基础和基本特征,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的物流就不能称之为现代物流”,这也就需要大量既懂物流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而且随着广西物流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物流产业将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的支柱产业,也将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但是,目前物流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率仍很低,影响了物流运营效益,阻碍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业务的顺利发展及壮大。因此,未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业的发展,必须以物流信息技术做支撑,自贸区物流业发展也必将使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目前,我国开设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高校比较少。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培养熟悉国内相关物流法规、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和方法,较好地掌握物流设施与装备、供应链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报关报检、集装箱运输等专业知识,能在国内各类工商企业、物流企业从事物流运作、全过程策划、管理及物流操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以这样的物流人才培养为战略目标的高校主要集中开设偏向常识性管理课程和应用课程,而作为物流管理专业核心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却几乎没有开设。广西本科学校以广西大学、广西财经学院为例,仅仅开设了物流信息系统课程;在广西26所高职院校中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也只是开设了物流信息系统课程,因此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背景研究高职高专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与开发,提高物流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对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有助于解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业发展成本居高不下的现状,改善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业应用的低水平状况,提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业所需的物流人才培养水平,实现把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打造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高校的优质课程,从而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就业水平。

第二,开发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能够紧密结合区域物流发展的实际需要,根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业发展的特点、物流运营环境和物流发展趋势,制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业所需的物流信息技术岗位技能标准,积极推动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解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降低物流成本。

第三,研究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将围绕物流信息技术业务岗位技能要求合理设置物流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标准和实训项目,实现物流人才培养的有序进行,满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业对物流信息人才的需求;把物流信息技术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业中的应用提升到新的高度。同时,研究将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特点带动物流管理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综上可见,培养既适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发展的一般物流人才,又具有熟练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型人才,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业发展的需要。为此,应改善高职教育中物流管理专业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不完整和混乱的状况,培养适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物流业发展的物流信息技术人才,开发实用的物流信息技术教材。

二、物流信息技术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业发展相关研究现状。李万青在《中国—东盟大物流环境下广西物流发展战略的新思路》中提出中国与东盟之间物流量增速很快,广西处在中国—东盟大物流区域的枢纽地位,必须重新设计和实施物流战略,建设适应东盟新兴经济体的现代物流体系,把广西打造成涵盖大西南、面向大东盟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同时指出广西物流管理技术水平低,信息化程度不高,缺乏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难以适应现代物流发展需要,极大地阻碍了广西物流业的发展。

(二)物流信息技术的现状。张教赟在《浅谈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中探讨了比较有发展前景的集成技术、GIS、GPS、自动识别类技术在物流运作中的发展和应用现状。郭成在《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及趋势》中提出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区别传统物流的根本标志,也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介绍了物流自动化设备技术、物流设备跟踪和控制技术如GPS、物流动态信息采集技术如条形码等技术的应用,认为物流动态信息采集技术将成为物流发展的突破点。

(三)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开发及相关研究现状。杨从亚、高春津在《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中提出物流信息技术人才严重匮乏,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邓子云、翦象慧等在《高职物流信息技术专业的特色与建设思路》中分析了物流信息技术专业的现状,提出以“现代物流”为特色,建设该专业的建设思路。王郁葱在《关于加强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探讨》中认为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既懂经济、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来推动。通过系统平台与实验体系的训练与教学让学生对物流信息进行实际操作,对物流进行设计和策划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可以得到训练和提升。尚福久在《〈物流信息技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中提出面向就业岗位进行信息技术处理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根据职业能力定位,确定课程培养目标,基于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教学方案,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并采用突出操作技能考核的过程性考核方式。宾厚、邹筱等在《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发展》中提出建立研究型教学模式、构建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训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建立敢于创新、高学历、高层次的高职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师资队伍。

综上所述,有关物流信息技术相关的课题研究比较单一,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业发展为背景的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发研究目前还是空白。

三、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发思路

做好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发,必须根据区域内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并结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开发。不但要清楚物流信息技术在本区域内物流企业中的地位、作用及应用现状,同时还要研究区内高校开设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情况,与物流行业的需要进行对接,并根据物流信息技术岗位标准,开发出适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开发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开发的思路

四、开发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解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高职院校开设课程的方向错误问题。物流信息技术是区分现代物流和传统物流的分水岭,而从调查看目前广西的高校,几乎都没有开设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只是开设了此课程的部分内容而形成的另一门课,诸如物流信息系统课程之类,所以区内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设置有方向性错误。

(二)解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行业发展所需的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型物流人才缺乏问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行业发展虽然需要懂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的人才,然而高校并不开设此课程,因此,开设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可以解决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缺乏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业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的问题,节约物流成本,最终解决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开发混乱的问题

本文明确提出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是物流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分水岭;只有针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业发展进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开发,并侧重讲授适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常用的物流信息技术,如条码技术、RFID、GPS、GIS、物流信息系统等,才能制定适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行业发展的物流信息技术岗位标准。培养出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物流管理人才。

五、开发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方法

由于每所学校的师资力量不一样,硬件设备也有所不同,因此开发具有普适性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开发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单元实训”三者结合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是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下面以“GPS技术”为例,进行课程开发的说明,如表1所示。

表1 以GPS为例的课程开发

GPS

技术

知识目标1. 知道GPS,北斗卫星的基本概念及相关原理

2. 掌握GPS和网络GPS的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

3. 能结合现实的物流问题,理解GPS在物流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4. 了解GNSS及伽利略定位系统

5. 了解GNSS的未来发展

能力目标1.通过本章学习,培养学生应用GPS解决现实中物流运输的问题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认识GPS在货物追踪的作用,提高应用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区分不同的定位系统的差别

单元实训实训任务1:

实训名称:车载GPS的应用

实训目标:通过实际操作GPS软件,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加深学生对GPS导航的认识

实训内容:网上下载GPS,实现车辆从“西单商场”到“北京大学西门”,设计GPS的模拟导航步骤

实训任务2:

实训名称:GPS在测绘上的应用

实训目标:通过使用GPS,了解一般静态GPS接收机的基本构造,掌握静态GPS测量的基本操作方法

实训内容:静态GPS测量的基本操作方法; GPS后处理软件的功能与一般使用;一般GPS接收机的工作方法,使用的要领,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

实训场所: 户外

实训方式:小组形式进行实训

【参考文献】

[1]李万青.中国—东盟大物流环境下广西物流发展战略的新思路[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1)

[2]张教赟.浅谈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管理观察,2009(2)

[3]郭成.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及趋势[J].中国储运,2007(3)

[4]杨从亚,高春津.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职教论坛,2008(8)

[5]邓子云,翦象慧,等.高职物流信息技术专业的特色与建设思路[J].科技信息,2009(29)

[6]王郁葱.关于加强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探讨[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4(5)

[7]尚福久.《物流信息技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9(14)

[8]宾厚,邹筱,肖军.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市场,2007(36)

【基金项目】2011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改革工程项目A类课题(2011JGA205)

【作者简介】吴砚峰(1976- ),男,湖北随州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教师,高级物流师,硕士。

4.中国高新技术开发区 篇四

第一章 生物识别技术相关概况

第一节 生物识别技术概念

一、生物识别概念

二、生物识别技术的特征分类

第二节 几种常见的生物特征识别方式

一、指纹识别

二、静脉识别

三、虹膜识别

四、视网膜识别

五、面部识别

六、手掌几何学识别

七、DNA识别

八、声音和签字识别

九、亲子鉴定(基因识别)

第二章 2010-2013年世界生物识别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第一节 2010-2013年世界生物识别技术产业运行概况

一、世界生物识别技术产业发展特点分析

二、世界生物识别技术产业运行分析

三、世界生物识别技术行业产品市场结构

第二节 2010-2013年世界主要国家生物识别技术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一、美国

二、韩国

三、加拿大

第三节 2013-2018年世界生物识别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章 2010-2013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10-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中国GDP分析

二、消费价格指数分析

三、城乡居民收入分析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六、进出口总额及增长率分析

第二节 2010-2013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产业政策分析

二、相关产业标准分析

三、相关政策影响分析

第三节 2010-2013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产业发展社会环境分析

第四章 2010-2013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产业运行形势分析

第一节 2010-2013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产业运行综述

一、生物识别技术产业特征分析

二、生物识别技术商业化推广分析

三、2010-2013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产业的优势分析

第二节2010-2013年中国生物识别的十大关键技术分析

一、生物特征传感器技术

二、活体检测技术

三、生物特征信号质量评价技术

四、生物信号的定位与分割技术

五、生物特征信号增强技术

六、生物特征信号的校准技术

七、生物特征表达与抽取技术

八、生物特征的匹配技术

九、生物特征数据库检索与分类技术

十、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性能评价

第三节 2010-2013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五章 2010-2013年中国几种主要的识别技术发展走势分析

第一节 2010-2013年中国几种主要的识别技术发展概况

一、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

二、虹膜识别技术的发展

三、视网膜识别技术的发展

第二节 2010-2013年中国六种生物识别技术优缺点比较分析

一、虹膜识别技术

二、视网膜识别技术

三、面部识别

四、签名识别

五、声音识别技术

六、指纹识别系统

第六章 2010-2013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产业市场运行动态分析

第一节 2010-2013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产业市场状况分析

一、生物识别市场巨大新技术层出不穷

二、生物特征自动识别技术市场飞速发展

三、生物识别技术产业市场规模分析

第二节2010-2013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发展领域探讨

一、监狱探访系统

二、驾驶执照

三、小卖部经营管理

四、福利支付系统

五、边境控制

六、投票系统

七、学校

八、其他

第七章2006-2012年中国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主要数据监测分析

第一节2006-2012年12月中国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规模分析

一、企业数量增长分析

二、从业人数增长分析

三、资产规模增长分析

第二节2010-2012年12月中国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结构分析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1、不同类型分析

2、不同所有制分析

二、销售收入结构分析

1、不同类型分析

2、不同所有制分析

第三节2006-2012年12月中国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产值分析

一、产成品增长分析

二、工业销售产值分析

三、出口交货值分析

第四节2006-2012年12月中国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成本费用分析

一、销售成本分析

二、费用分析

第五节2006-2012年12月中国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一、主要盈利指标分析

二、主要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第八章 2010-2013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2010-2013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产业竞争现状分析

一、生物识别技术设备竞争分析

二、生物识别技术品牌竞争分析

三、生物识别技术成本竞争分析

第二节 2010-2013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产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三节 2010-2013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产业重点省市格局分析

一、北京

二、上海

三、广东

第九章 中国生物识别技术产业优势企业竞争力与关键性数据分析

第一节 A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二节 B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三节 C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四节 D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五节 E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十章 2010-2013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主要应用领域市场分析——安防

第一节 2008-2013年中国安防产品市场总体概况

一、发展概述

二、市场规模

三、供需分析

四、渠道特征

第二节 中国安防产品分类情况——视频监控产品

一、视频监控产品市场现状分析

二、视频监控产品市场问题分析与趋势预测

第三节 中国安防产品分类情况——出入口控制产品

一、出入口控制产品市场现状分析

二、出入口控制产品问题分析与趋势预测

第四节 中国安防产品分类情况——报警器产品

一、报警产品市场现状分析

二、报警产品市场问题分析与趋势预测

第五节 中国安防产品分类情况——传输类产品

一、传输产品市场现状分析

二、传输产品市场问题分析与趋势预测

第六节 中国安防产品分类情况——防爆安检产品

一、防爆安检产品市场现状分析

二、防爆安检产品市场问题分析与发展建议

第十一章 2013-2018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产业发展前景展望分析

第一节 2013-2018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技术创新趋势分析

二、应用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三、生物识别技术将是安全大趋势

第二节 2013-2018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产业市场预测分析

一、产业供给情况预测分析

二、需求预测分析

三、竞争预测分析

第三节2013-2018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产业市场盈利预测分析

第十二章2013-2018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产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

第一节2013-2018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产业投资环境分析

第二节2013-2018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投资吸引了分析

二、投资潜力分析

第三节2013-2018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产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市场竞争风险

二、技术风险

三、政策风险

四、进入退出风险

第四节 中金企信专家建议

5.中国工业地产开发主流模式 篇五

1.园中园模式:每个开发区在规划园区功能区域时,都会预留有一定比例工业用地,用于整个园区的商务商业配套设施建设,开发商抓住这个机遇通过与政府签订开发协议进行商业操作,一般都是建成企业总部基地形式,代表项目有上海运盛实业-----张江医疗器械园、联东集团-----北京联东U谷项目。

2.普洛斯模式:美国工业地产巨头普洛斯在全球拥有数百万平方米工业物业,主要是做物流园区开发,但自身并不经营物流项目,而是通过长期持有来实现收益。

3.龙头企业模式: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吸引其配套企业和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聚集,代表项目中国石化----上海金山石化工业园。

4.政府主导企业运作模式:政府与企业签订开发协议,企业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替园区做招商工作,以平衡用地模式来经营,五矿集团----营口产业园。

5.海尔工业地产模式:海尔早就有工业,以前只是自己生产线的载体,在最主要是为了保障自己的生产线前提下,现在富余的厂区都要对外出租,通过给当地带来大量的就业和GDP,来取得价格低廉的土地。

6.中国商业地产开发操作趋势 篇六

发表:fangzheng 时间:2010-05-13阅读次数:1972 商业地产开发有其行业特殊性。一方面,大部分开发商自有投资能力较弱,许多开发商希望通过寻找投资、融资的方式来解决资金问题。另一方面,大量国际基金及投资商,寻找地产投资项目,但实现成功投资的少之又少。在未来,要实现稳定、高速的发展,商业地产必须进入“金融产品化”时代。

改变传统的“售房”观念,以制造“金融产品”的方式进行商业地产开发及运营,创造更高商业价值是国内商业地产开发的正确途径。其宗旨是在项目开发的理念及开发方式上,以一种完整而专业的方式,体现项目的最大真实价值,以创造在项目的开发及运营各阶段进行资本运作的基础。商业地产开发“金融产品化”是国内商业地产发展的长远趋势,也是中国商业地产正常、良性发展的唯一出路。

开发模式专业化

商业地产由于其自身的高专业化特点,开发的目标应集中在初期的项目招商与后期的商业管理方面,而国内目前开发操作模式多有盲目性。

商业地产项目的开发计划性至关重要,而这关键的一环需要具有专业的经验、技能和引进资源的潜在价值的专业机构完成的。在既缺乏经验,又没有能同国际接轨的招商渠道情况下,经历了众多失败的商业地产商正在走上“开发模式专业化”的道路。住宅开发模式不再适用商业地产

很多商业项目的开发沿用了住宅开发的模式,思路上存在偏差。住宅地产可以被视为直销,商业地产开发则更类似于传销。由于需要专业的机构介入前期招商与后期的管理,所以商业地产更类似于酒店项目的开发,其开发与顾问和管理方是相互独立的,商业地

产开发的目标是招商与运营的成功,所以开发商主要的目标客户是专业零售商家与专业管理团队,而不是二手出租的散户投资客。目前,大城市盲目的投资潮正在退去,住宅开发模式也已不再适用于商业地产。

专业机构的缺环制约商业地产发展

在中国商业地产开发产业链中,专业的顾问中介机构是明显缺失的一环。在国际商业地产运作中,中介机构的价值被广为接受。由于专业中介的存在,使得投资方、开发商、零售商的职责更清晰,操作更专业,项目的成功也更有保证。大型Mall的开发中最重要的角色也是能够整合商家资源并合理配置业态的专业中介。

中国地产的传统是轻视中介,对策划与资源整合类纯智力型服务不信任,这一点更反映在商业地产开发中,专业服务机构能提供五大方面的服务:1.提供最佳项目形态2.在国际化招商过程中起至关重要作用。3.全程提供专业水准的规划4.确保规划设计出优质商业设施5.代表客户项目与国外商家有目标、有选择地进行交流

而这五项服务正是中国开发商所没有能力解决的。

专业招商渠道将更受重视

专业中介机构的优势之一就是具有招商渠道。中介服务机构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必须兼顾零售商家的利益,而不仅仅代表开发商的利益。专业中介服务机构同商家的鱼水关系是开发商不具备的,这也是中国商业地产最缺乏的招商渠道。

况且对于中国目前大型商业地产项目而言,主力店特别是国际大型主力品牌店的招商难度最大,对项目开发的后续进程影响也最大,专业的国际中介在招商渠道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

招商晚于设计则风险更大

多数开发商在招商未有结果的情况下已开始规划设计,甚至开工建设,导致许多设计招投标完成,甚至已竣工的项目无法落实招商与营销。与项目的整体商业规划相比,建筑的规划设计属于下家。建筑的规划设计方案必须满足专业中介提出的整体商业业态搭配构想。合理的业态搭配是对零售商的专业吸引力,也是持久盈利的保证。

由于设计方不可能具有专业中介的能力,以建筑师为主导的商业项目只能是高通用性的虚拟设计。但欲招到的主力店都有自己一些独特的要求,在店家明确之前,设计是盲目的。不能满足店家需求,有些项目在招商过程中由于缺乏整体规划,按住宅营销模式由店家自选认购。导致本来有希望整体招商的项目被切得七零八落。所以为降低风险,招商和商业规划应在建筑规划设计之前,不用于实施的虚拟建筑设计当然除外。统一规划模式与运营方式的改变

新一代的商业项目开发将在计划性、综合性及开发与运营的统一性方面大幅提高。在不同业态的统筹方面,需结合购物、餐饮、娱乐等多种业态。而在零售一个层面,主力店、次主力店及小型商面之间在位置、规划、档次上的搭配同等重要。在行业层面,不同行业零售的租金支付能力不同,但不同行业的零售能带来不同的支撑点,有的具有品牌,有的有高回报,有的低回报但能聚人气,所以统一筹划的目的是以不同的租金与搭配求得项目运营的整体回报,而不是一次性销售的业绩。

为实现统一的筹划与长久回报就需要运营商的早期介入和开发与运营的统一管理。只有开发与运营的高度配合,商业与地产的统一才能标志商业地产达到规范化与专业化的新高度。

既往开发模式将成为社会问题

我国商业地产开发的模式,先期是以住宅区的开发为支撑,以住宅底层商店的业态形式

7.中国高新技术开发区 篇七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中国石油) 石油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乙烯三聚合成1-己烯成套技术已在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成功应用。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计划采用该技术建设1套2万t/a生产装置。国内外多家公司也对该技术表示出合作意向。

1-己烯是生产高性能聚乙烯 (PE) 的重要共聚单体。由于1-己烯资源缺乏, 国内长期以来主要生产以1-丁烯为共聚单体的通用PE牌号产品。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自1988年开始研发乙烯三聚合成1-己烯技术, 历经小试、模试、中试及5kt/a工业试验, 成功开发出1-己烯成套技术。该技术的创新点: (1) 开发出高选择性1-己烯专用催化剂; (2) 开发出乙烯预混工艺; (3) 设计出高传质非均相反应器; (4) 开发出不黏釜、低聚物在线脱除专有技术。根据乙烯三聚反应特性, 催化效率、1-己烯选择性及乙烯单程转化率均大幅提高, 乙烯单耗和装置能耗均降低。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利用自产1-己烯, 成功生产出茂金属及Ziegler-Natta催化2个PE牌号产品, 表明1-己烯可同时满足这两种催化剂对共聚单体的质量要求。

乙烯三聚合成1-己烯成套技术工业化填补了中国石油在生产1-己烯和利用1-己烯生产共聚PE产品领域内的空白, 核心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技术是中国石油化工业务首次完成的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化转化的成套工艺技术, 对炼化企业新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具有里程碑意义。

8.中国开发商出海 篇八

以绿地集团为例,其韩国济州岛开发的旅游健康城项目已于2011年10月30日开工,2013年春节前后将迎来销售季。

绿地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玉良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该项目拥有大约2000多套住宅,而其中的70%打算卖给中国人。

根据中国海外投资联合会公布的数据,2012年以来在海外有房地产项目或确定投资计划的房企,包括碧桂园、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万科、万通、中坤等12家大型房企,规模上百亿美元。

剑指中国买家

绿地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旅游健康城项目为济州岛“六大核心项目”之一,由绿地集团与韩国济州国际自由城市开发中心(JDC)合作建设,总占地面积约15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43万平方米,总投资9亿美元。

2012年7月合作双方正式签署协议备忘录,10月即开工建设。项目一期为40套面积为180- 200平米的叠加别墅,售价约360万人民币/套,2013年年底将完工入住。后期将规划建设观光休养设施、医疗服务设施、商业购物中心、旅游度假酒店及住宅等。

在张玉良看来,与国内相比,济州岛的房地产价格对开发商和中国买家而言都“非常划算”。

首先,济州岛的地价不高。“在济州岛拿地是50万元/亩,但在海南拿地,起码要1000万元/亩。”张玉良告诉本刊记者。

而对中国投资者来说,在济州岛买一幢海边别墅折合人民币约300万元,每平方米均价不过两三万元。而在海南买一幢同等条件的别墅,每平方米均价约6. 5万元。另外,中国投资者若在韩国购买了价值人民币300万元的资产,也就满足了投资移民的要求。

目前,中国游客赴济州岛观光旅游实行落地签证,济州岛与上海市已开通直航航班,航程仅1小时。这正是张玉良眼中、绿地正越来越重视的“大量中国人在海外的需求。”

“例如,中国游客在国外更喜欢住中国人开的酒店,因为餐饮、文化上更契合,中国的酒店管理者更懂得中国人的需要。”张玉良说。

因此,绿地集团于2012年12月与西班牙MELIA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签约,拟就中、欧多地自有资产高星级酒店经营权置换。MELIA旗下一家位于德国法兰克福的自有产权高端商务酒店由绿地全权管理,并使用绿地自主酒店品牌“铂骊”,计划于2013年一季度正式挂牌营业;而绿地旗下济南、天津两家酒店则委托MELIA全权管理,计划于2013年四季度正式开业。

此外,绿地集团在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及泰国普吉岛都有正在运作的项目。

“泰国普吉岛有大量的中国游客。在澳大利亚,我们要建设一个40万平方米的小区, 40%的住宅要建成留学生公寓,专门针对中国的留学生,一部分物业用作办公、酒店。”张玉良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我们就是看中了中国游客的市场。”张玉良对本刊记者表示。

知名企业海外扩张

绿地集团只是出海的诸多中国房地产企业之一。

2011年以来,万科、碧桂园、万达等企业都传出了向海外进军的消息。2012年初,颐和地产在澳大利亚悉尼的洋房项目“Summer Court”对外销售,项目推出上百套住宅和商铺,以洋房为主,总货量近100套,售价3. 5万人民币/平方米起,主要销售对象为中国人。

2012年6月,万达集团拟联合中国泛海集团投资30亿美元发展俄罗斯北高加索旅游业。

2012年9月,首创置业与法国地方政府签订土地协议,将建设中法经济贸易合作区,并享受法国和欧盟特许优惠政策。

2012年10月,鑫苑置业宣布以5420万美元(约人民币3. 4亿元),购得纽约布鲁克林威廉堡城区一地块,未来将开发面积约4. 7万平方米、超过200个单元的住宅项目。

2012年,万科总裁郁亮公开表示,万科已经成立了美国地产业务推进小组,为进军美国市场做好准备,“希望在境外也能建房子卖给中国人”。

更早的2011年6月,央企中航地产在董事会上通过了《关于公司成立海外事业部的议案》,决定加速海外布局。当时有媒体报道得到内部消息,中航地产的第一个海外项目已确定于斯里兰卡。

2011年9月,中坤集团发布消息称斥资1亿美元,在冰岛东北部申购300平方公里的土地,用于开发旅游地产。

2011年底,碧桂园与大马置地建立合营公司Wealthy SignetSdnBhd,开发位于马来西亚雪兰莪州的多幅地块。媒体披露,首批推售项目包括独立别墅、连排别墅,面积在190至600平方米,而“中国的买家将占很大比重”。

政策环境是最大驱动力

几乎所有的房地产企业在进入海外市场的时候,都把“中国买家”当成了主要客户群。在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看来,这是个必然的结果。

“一方面,房地产企业在国内遭遇限购、限贷、房产税等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频繁冲击,希望开拓一块新的不受上述政策影响的市场;另一方面,国内投资客看中了海外土地和房产的永久产权,以及稳定的政策、市场环境和回报率,当他们在国内的投资受到遏制时,自然就有海外投资的意向。而国内房地产企业在国外开发的项目,自然就成了二者的最佳结合点。”张宏伟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实际上,就在一些开发商高调出海大兴土木的时候,还有一些开发商在以更加简单直接的资产并购形式从海外楼市中赚取收益。

“去年我们也去海外看了不少项目,美国、英国都去了。在美国看了不少办公楼,对伦敦的印象也非常深。”复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虽然目前还没有海外拓展的计划,但复地集团已经在寻找长期持有优质物业,并获取长期稳定收益的机会。

“伦敦在奥运会之后变化很大,以前都是老建筑,有点死气沉沉,2012年9月份再去的时候,我在一个建筑物楼顶数了一下,有100个塔吊,所以现在的伦敦生机勃勃,肯定也会有很好的投资机会。”张华说。

张华对本刊记者透露,复地集团母公司复星集团旗下另一个房地产投资平台也去美国看了商业和办公地产,寻找好的可以长期持有的资产。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的249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25. 2亿美元,同比增长28. 9%,其中,房地产投资在境外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利润空间均相对较高。

上一篇:相机的精彩广告词下一篇:机电专业暑期社会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