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教学观摩有感

2024-10-01

鲸教学观摩有感(共11篇)

1.鲸教学观摩有感 篇一

全国第五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学习有感

宁都三小

廖光明

2011年5月14-15日两天,我有幸参加了在南昌举办的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我深受震撼,真正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那深情的爱 ;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

两天的学习,虽然每天都有近八个小时的安排,可我一点不觉得累,反而觉得时间过得太快。通过学习,不仅增强了教育的使命和责任感,更深的领悟了一些有助于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智慧,理论水平得到很大提升,有力地推动了我今后的工作。

下面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体会:

一、追寻名师的成长之路

这次观摩学习,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吴正宪、徐斌、黄爱华、张齐华、王斌等五位老中青数学名师。聆听了他们的专题讲座,充分感受了他们的人格魅力,更从他们的成长经历中感悟到了很多。

崇高的职业理想是名师成长的动力要素。名师成长主要靠内驱力,内驱力来自对事业的理解、对学生的感情,来自于一种信仰、一种追求。而崇高的事业心、强烈的敬业精神是名师成长的先决条件,是名师的“师魂”。

名师的成长要靠长期、扎实的实践。在成名之前,往往甘于寂寞,持之以恒,忘我在书的海洋,活跃在思的土壤,耕耘在心的课堂。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生的事业,他们用生命、心灵和智慧来经营自己的教育事业。

名师们吃着别人不愿意吃的苦,乐于花着别人不愿意花的时间,敢于下别人不愿意下的苦功。以致“积累岁月,见道弥深”。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对自己的前半段学习经历作了这样的评述:“人的成长需要靠几十年的积累。我个人比较赞同厚积薄发。如果你没有一个扎实的基础,你想要跳一跳发展,即使你这几年跳跳发展了,你的后劲也不足;有些恐怕是昙花一现。这个积淀不仅是思想、文化的积淀,还有实践的积淀。

张齐华老师凭什么能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走进全国名师的行列。听完他的奋斗历程我们找到了答案——智慧学习。智慧体现在:张老师出道伊始选择了高起点,人生第一站落脚南通这个倍出数学名家的“可怕”地方,并师从华应龙老师。高起点的学习让他少走了许多弯路。各学科知识的涉猎,广泛的杂学使他课堂内容精彩纷呈,教学技艺日臻完美。张老师的智慧学习还体现在他独特的读书方法上。“要选择精华的书来读”,“读清楚了,读通了一本书就够。”“去涉及整体论的书”。这是张齐华老师在谈读书时重点强调的话。不一般的看书,使他能在短时间里获最有用的知识。张老师读书不但巧而且博,在教学书籍之外他还涉猎历史、哲学、美学甚至连美国的教科书他也看了。他向我们展示了自己最近几年所读的书目,让我们眼花潦乱之余由终的佩服。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但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作为教师,如果只是读书、教书、不写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就不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

我没有名师的素质但我应有向他们学习的志向。要使自己尽快地成长起来,在以后的工作中就要不断反思,坚持写教学后记或教学随笔,这样不仅能逐渐培养起随时开展教学反思习惯,但能逐渐向专家型教师靠拢,逐渐去填补心中的空缺。

二、感悟名师的教育思想

吴正宪老师创造了学生喜爱的数学课堂,坚持教书育人,使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向儿童提供“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的教育思想。吴老师的“我的儿童教育主张”讲座,使我茅塞顿开,指明了我今后的教学方向。

徐斌老师的“无痕教育”,朴实无痕,清新自然。他谈到解决问题教学的几点建议,他说课程改革前好教不好学,课程改革后好学不好教。他还说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方法的方法,在方法和思想之间。

黄爱华老师一直在致力于活的数学课堂研究,努力构建智慧课堂,并且策划建设了一个数学网站。他的讲座“做一个主动的倾听者”谈到教师要善于倾听,也要善于培养学生倾听的方法,倾听后要善于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我觉得几位名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都做得很好,与学生真正进行了心灵相通的对话,真正形成了双向的、平等的、互动的关系。

张齐华老师主张做不一样的自己。他说在教育的探索道路上就远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张老师是一位充满智慧和幽默的后起之秀,是我学习的偶像。他讲了自己教学上的几个故事,真的让我很佩服、很感动。

三、学习名师的教学艺术

听了名师的几节课,我感觉他们的课堂都有一些共同特点:

1、真实有效的师生互动、交流、倾听、采访

这几位教师在上课之前都能与学生做好沟通交流。利用短短几分钟的交谈,了解了学生的学情,活跃了气氛,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当的教学调整。在整堂课中,都注意充分让学生说,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课后对学生进行现场采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吴正宪老师教学《搭配》一课,出示了两件上衣、三件裤子后,让学生估一估有多少种搭配的方法,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让展示的学生充分说自己的想法,课堂小结时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有哪些值得开心的地方。

2、匠心独运的课堂设计

吴正宪老师《搭配》一课,打乱了衣、裤的呈现顺序。吴老师说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培养 学生有序观察、有序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有意引导学生说出“混乱”、“找全”、“顺序”等词,整堂课以“乱”、“全”“序”为主线,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张齐华老师《用字母表示数》一课,设计的两个情境让我感到好课原来是这样上的。为了让学生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一个结果,他设计了两个储钱罐的情境,通过投、摇、贴、读的过程,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了a+5是一个结果。特别是猜年龄的情境非常有趣,让学生理解了含有字母的式子也可以表示一种数量关系。他演示的《平均数》一课,以三个学生和他比赛投栏的过程为线索,通过展示学生和老师比赛的过程数据,从一个学生投球三分钟每分钟的投栏数,三个学生投球三分钟每分钟的投栏数,到张老师投球四分钟每分钟的投栏数。由四组数据判断到底是学生赢还是张老师赢,轻松地诠释了平均数的含义,让学生在感受比赛的愉悦过程中学会了判断比赛也认识了平均数,还学会了计算平均数。一节课,在张齐华老师的引领下,课堂轻松愉悦,学习也水到渠成。

黄爱华老师执教的《数的大小比较》一课,整堂课教师带领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他设计了三次不同的抽签游戏活动,边抽数字边让学生评判、感悟,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完成自然水到渠成。

3、扎实的专业素养,各具风格的教学特色

吴老师的《搭配》一课,很多思路、方法都是学生自己说出来的,反观自己的教学,可能性会让学生总结个公式:2×3=6,建立一个模型。吴老师的反问深沉打动了我:“一定要公式吗?一定要建模吗?6种很重要吗?”这才是教学的精髓啊!

吴老师在现场交流中说的几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一定要培养孩子言之有据”、“一堂课掌声不要太多”、“千万不要把讲台当舞台”、“真的课就好,实的课就好”

张齐华老师的课堂新颖创意、幽默激情,徐斌老师的课堂循循善诱、逻辑严密,王兵老师的课堂四平八稳、独帜创新,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活泼有趣、寓教于乐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还有几位老师标准简洁的数学语言,工整规范的板书设计,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更让我受益匪浅。

总之,通过这次的听课,让我真正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用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孩子们,贴近孩子们的心。

2.鲸教学观摩有感 篇二

一、创设化学情境, 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 就是将教学主题置于一个特定情境之中, 学生一旦进入情境, 就能快速地激起求知情绪, 情不自禁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创设的情境能成功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引出要探究的问题, 是上好课的第一步。

1. 趣味实验吸引眼球

王继良老师引入采用的是“滴水点火”趣味实验, 用滴管将蒸馏水滴在放了钠的酒精灯芯上, 酒精灯被点燃, 学生看到黄色火焰。通过“滴水点火”的实验设置悬念, 引出课题,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2. 以体验为桥梁

王旭红老师直接用镊子取一块钠, 吸干表面煤油, 用小刀切开钠的表面, 让学生观察钠的金属光泽, 并很快变暗, 让学生思考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里。

吕锋老师是将金属钠挤压在玻璃管中, 两端封住, 隔绝空气, 可以让学生长时间观察到单质钠是银白色, 有金属光泽。

化学情境可以源于现实生活, 因为生活中的化学情境贴近学生生活, 容易在感情上引起共鸣, 激起探索欲望;也可以是出乎学生意料的小实验, 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 从而引发探究兴趣。但是情境的创设不能盲目地追求引起兴趣和震撼效果, 应同时考虑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有的情境虽然与教学内容有关, 但学完了新的知识后还是无法对情境作出解释, 这也是低效的。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 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发展水平、身边可利用的资源等因素, 将课堂教学的问题巧妙地蕴藏其中, 创设最有利于课堂教学展开的情境, 充分开发情境的功能, 使情境发挥最大的能量。

二、启发学生猜想, 引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没有大胆的猜想, 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科学发展史上很多伟大的发明和创造都源于猜想。在课堂教学中, 猜想和假设是核心内容, 计划的制订、实验及证据的收集都是围绕着它们而进行的, 引导学生作出科学的猜想是上好课的前提。在教学实践中, 经常遇到两种情况, 一是学生随意猜想, 不着边际;二是学生思维打不开, 不敢猜想。怎样防止这两种极端情况的发生呢?主要是思想上要认识到, 猜想是一种非逻辑的思维方法, 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削弱逻辑思维的作用, 两种思维方法应并行前进。当学生随意猜想时, 试着追问理由和依据, 但要保护学生猜想的积极性;当学生猜想受阻时, 可以借助一些实验来引导。

三位老师在做完钠和水反应的实验后, 都让学生思考, 钠是活泼的金属, 能不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呢?有的学生认为可以, 因为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 前面的金属可以置换出后面的金属铜;有的学生认为不可以, 钠有可能先和水反应。

在学生讨论最激烈的时候, 三位老师接着演示了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 结果没有红色的铜生成, 生成的是蓝色絮状沉淀氢氧化铜, 使学生一下子豁然开朗。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 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这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基础和源泉。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 必然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在猜想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这一点, 多用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来启发学生猜想。

三、利用实验探究,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是化学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它有助于学生获取科学知识, 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载体。学生对做化学实验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因此, 我们要克服惰性思想, 改变“在黑板上画实验, 在课堂上讲实验, 在课下背实验”的陋习。努力创造条件, 让学生多做实验, 做好实验。尽可能变演示实验为学生的分组实验, 变选做实验为学生的必做实验。同时, 挖掘教材中能够做而未安排的实验,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又能够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和化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 王继良老师在做完钠和氧气反应的实验后, 让学生探究钠还能和哪些非金属反应。学生用钠屑和硫粉混合后, 用滤纸包起来, 放在地上用铁锤敲击, 随着一声响亮的爆炸声, 课堂气氛顿时达到高潮。

王旭红老师在做完钠和氧气反应实验后, 又演示了钠和氯气反应的实验, 让学生对比观察两个实验现象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氧化剂氧化性强弱的理解。

吕锋老师在做完钠和氧气反应的实验后, 让学生分析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和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后产物是否相同。学生通过观察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颜色的区别, 得出生成两种不同的氧化产物, 从而强调了实验条件在化学反应中的影响。

这次同题异构课的教学设计特别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从实验中获得感性认识 (实验现象的观察) , 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 (金属钠的性质) , 再利用理性认识解决实际问题 (钠的保存及钠引起的火灾怎样灭火等) , 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四、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唤起化学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 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在课堂教学中, 三位老师在实验前准备了很多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 一边实验, 一边思考。

王继良老师在学生实验前, 通过大屏幕投影问题:

(1) 钠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2) 钠为什么会熔化成一个小球?

(3) 小球为什么会在水面上游动?

(4) 滴入酚酞后溶液为什么会变色?

(5) 保存钠的无色液体是否为水?

(6) 生成的气体可能是什么?如何验证?

王旭红老师把问题放在学案中:

(1) 仔细观察切口处的颜色及在空气中的变化。

(2) 钠投入水中是浮于水面上, 还是沉于水底?

(3) 实验前钠的形状是否规则?实验过程中钠的形状又如何?

(4) 钠在水中的运动和大小变化情况如何?

(5) 观察实验前后溶液的颜色变化。

2. 把握探究主线, 突破探究重点

学生实验和现象分析是探究活动的中心环节, 教师必须精心设计, 大胆取舍, 确保学生发挥出主体性, 顺利地完成探究任务, 这是上好课的关键。

请看三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流程 (钠和水反应产生气体的实验) :

王继良老师: (1) 将金属钠用带小孔的铝箔包好, 用镊子夹紧放入水中, 让钠和水反应。 (2) 用装满水的试管倒置于烧杯中, 收集产生的气体。 (3) 收集满后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 取出。 (4) 将收集满气体的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 松开大拇指, 学生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5) 得出结论, 钠和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王旭红老师: (1) 取一个装了大半瓶水的塑料矿泉水瓶。 (2) 取一根大头针插在橡胶塞上。 (3) 将一小块切好的钠扎在大头针上。 (4) 用手捏紧塑料矿泉水瓶, 等水恰好到瓶口处, 将扎了钠的瓶塞迅速盖上。 (5) 轻轻晃动瓶子, 让钠和水在瓶中反应, 注意不要让钠接触瓶壁。 (6) 将瓶中生成的气体用酒精灯火焰点燃, 发现可以燃烧。 (7) 得出结论, 钠和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吕锋老师: (1) 展示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2) 向学生简单讲述实验过程。 (3) 从塑料瓶处加入滴有酚酞的水, 至液面到U型形管另一端出口处。 (4) 盖上扎有钠的橡胶塞, 让钠和U型管中的水反应。 (5) 等钠反应完全后, 轻轻捏带玻璃珠的橡胶管, 放出产生气体。 (6) 用火柴点燃尖嘴管, 发现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 (7) 得出结论, 钠和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两位王老师以传统的方法演示了钠和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而吕锋老师在实验中进行了创新, 更清晰地展示了钠和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无论是哪种方式, 课堂脉络都非常清晰, 为课堂成功奠定了基础。

3. 引导学生从复杂的现象中找出规律

钠和水反应, 实验现象很多, 全面体现了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于实验本质的归纳, 学生可能感觉比较困难。

三位老师都从反应前后化合价的变化分析, 得出了反应生成的产物, 从而达到理论和实验相结合。

五、注重教学细节, 达到有效教学

和普通的课相比较, 要做到有效教学, 教师必须关注教学细节, 全面落实三维目标, 提高课堂教学的品味和质量。

1. 渗透安全环保低碳理念

例如, 王继良老师在课后练习里, 特别举了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中国新闻网信息摘录, 若干神秘“水雷”惊现珠江, 江面上飘着七个白色的金属桶, 其中一个金属桶内冒白烟, 窜起亮黄色火苗, 接着发生了巨大的爆炸。让学生讨论金属桶里装了什么物质, 为什么会爆炸, 如何防止爆炸, 事故的启示是什么。王旭红老师不时提醒学生在实验结束后要及时熄灭酒精灯, 这些教学行为无不在教育学生:注意安全, 节约能源, 低碳生活。

2. 鼓舞课堂气氛

三位老师整堂课总是面带微笑, 和蔼可亲, 营造了宽松的课堂氛围, 学生的精神很放松。但学习毕竟有难度, 遇到困难, 学生容易泄气, 影响教学进展, 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地给学生鼓劲,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语言激励就不错, 比如, 王继良老师在学生探究遇到困难时, 一直鼓励他们“不要紧, 慢慢来”。要注意语言不能空洞, “不错!”“好!”等表扬对高中生不起明显作用, 有效的表扬应指向明确。王旭红老师对学生在实验中的动手能力表达了由衷的称赞, 这种鼓励学生才能真正地接受。

最后, 与各位同仁共勉:要达到有效教学, 没有捷径可走, 脚踏实地, 勤于反思与实践才是提高执教能力的最佳方法。

摘要:根据高中化学一次同题异构教研活动, 探讨优化有效教学的一些策略:创设化学情境, 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启发学生猜想, 引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利用实验探究,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注重教学细节, 达到有效教学。

关键词:有效教学,探究课,化学情景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3.“惜时”主题班会观摩有感 篇三

第一,主题选择要能为学生所在意。学校在学期开始之前一般会对主题班会的主题进行总的设计安排,这是必要的。但这种安排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根据班级自身的状况选择适合具有实际教育意义的主题。据说,“惜时”这一主题的选择,就是依据班级有学生不能合理利用学习时间而精心设计的,体现了班会主题选择的灵活性、实用性和多元化。我校也有教师曾为解决两个同学之间的矛盾冲突,特别选择“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作为班会主题。由于主题内容是学生身边熟悉的事,同学们参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很高,班会进行的很顺利,不仅两个同学握手言和,全班同学也都在如何处理同学关系方面接受了一次观念上的洗礼。还有一位班主任发现班级里个别同学出现早恋倾向,他并没有直接点明或阻止,而是以“青春期的变化”、“学会做情感的主人”等为主题组织班会,面向全体同学进行了心理疏导,在班级中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导向,起到一定的劝诫作用。实践表明,班会的主题选择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越容易关心在意,班会的实效性也就越突出。

第二,组织形式要能达到“润物无声”。班会组织形式创新的目的就是克服简单枯燥的说教,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班会活动。我们可以把班会设计成辩论会、恳谈会和娱乐会,也可以是诵读比赛、演讲比赛等组织形式,只要把合适的主题与形式相结合,就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惜时”主题班会之所以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就是从一开始借助诵读的形式,师生共同在音乐声中缓缓吟读《明日歌》,教室大屏幕上不断变换各种催人奋进、勤勉向上、刻苦学习的画面,这样的氛围把珍惜时间的观念深入到学生内心,同时也使学生脑际间升华起“重学”、“劝学”的思想意识。在一个优美的环境里,轻柔的音乐让人放松,朗朗上口的诗歌让人陶醉,同学们情动而神往,感受到古人对时光的无限眷恋和感慨。当然这样一节主题班会是需要师生在课前做一些准备的,师生共同准备的过程,也正是学生最好的自我教育过程。

第三,资源材料要能引起学生共鸣。主题班会的资源材料没有固定的来源,既可能是一张报纸、一本书,也可能是一段影视资料,有时也可能什么也没有。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根据活动环节设计整理班会上要使用的学习资源材料,发动学生搜集与班会主题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料等。活动中资源材料的丰富与多样,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对学习内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由于“惜时”主题班会召开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因而教师对各环节把握准确到位,学生搜集到的资源材料也能丰富多样、开拓视野。有位同学运用电脑搜集了《昨日歌》《今日诗》和《明日歌》,在交流中就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兴趣。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反复比较阅读,最终对时间的认识生发出更加丰富的想象。紧接着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颜真卿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引起同学们的共鸣。教师又适时提出问题:“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惜时?结合自身学习情况谈一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分析。最终师生总结出:“惜时就是合理运用时间,我们应该做到胸怀大志,勤奋学习;学会学习,提高效率;持之以恒,养成习惯。”这样一节准备充分的主题班会,在带领学生走进新的认知世界的同时也教会了学生应该怎样去做,这体现了主题班会的实效性。

第四,德育目标要能体现多方面提升学生思想认识的高度。主题班会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每节主题班会虽要解决班级的实际问题和矛盾,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实现德育目标。“惜时” 主题班会不仅帮助学生学会合理运用时间,更是引导学生站在古今名人的思想高度上进行心灵对话,学习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大无畏精神。同学们咏诵陶渊明“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诗句知美好时光不可虚度;观《长歌行》中“壮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明白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读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懂得为国建功立业心切。正是站在前人对“惜时”的认知基础上,同学们才会站得更高、看的更远,对珍惜时间、励志读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升思想道德水平正是主题班会的意义所在。围绕不同的主题确定并实现班会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信、信心、感恩、文明、做人等方面的德育目标,主题班会才会具有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焕发出思想教育的活力。

回想以往观摩过的农村学校班会活动场面,可以说大多流于形式,主题被弱化、片面化,不能完全体现德育目标,教育作用收效甚微。这往往带来一个很不好的结果,就是班会经常被其他活动所取代。有的学校把每周的教师例会和班会安排在一起,使侵占班会活动时间成为了一种常态,最终使主题班会失去了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立足之地。作为农村学校,要想突破当前主题班会所面临的困境,只有高度重视主题班会模式的多样性探索和创新,才能真正增强主题班会的实效性。

【王炳栋,山东省胶州市第二十三中学,中学高级教师,胶州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

责任编辑/李书华

4.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有感 篇四

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有感

2015年9月25日,有幸到xx外国语学校参加“聚焦前沿 名师有约”第八届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这次听课中,我收获非常多,最有价值的是听了管xx老师的作文讲评课《爸爸或妈妈关心我的一件事》,让我知道了原来作文讲评课如此的精彩和重要。

这堂课的精彩之处就是教学内容的确定不是教师凭空想象的,而是从学生的作文中来,解决学生在习作中出现的问题,这就叫做因材施教。这种教学手段就叫做“先写后教,以写定教”。管老师从学生的作文中发现几乎每一个学生都以“爸爸或妈妈关心我的一件事”为题。课始,管老师众多学生的名字中挑出比较少见过的字,让学生说说为何爸爸妈妈给你取这个名字?让学生体会到爸爸妈妈的用心,以此告诉学生自己写的每一篇作文就像你的孩子,你就是小爸爸或小妈妈,给作文取题目一定要用心,不能千篇一律。关注佳句,欣赏佳句,这是管老师这节作文讲评课一个重要的环节。老师能用赞赏的眼光去评价句子,用实事求是又极富激励性的语言去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管老师引导学生诵读学生习作中满了现代感的语言,如:“为了不去上课,我开启了‘死缠烂打’模式。”、“那一刻,我的世界崩溃了。”、“朋友圈点赞”„„让学生体会到了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会让你的作文更活。学生这次习作大部分是写生病的事,管老师形容犹如进了医院。那么又该如何选材呢?管老师通过讲评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明白与众不同的选材思维,就是反着选,反着写。

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观摩培训有感 篇五

邹茂鹏

2011年6月25~27日我有幸参加了山东的学习活动,期间我们观摩了山东的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参观了上述学校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情况,认真听取了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精彩报告,对我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改革增添了榜样的力量。概括而言,要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追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从昌乐二中的经验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观念更新是课改成功的前提和关键

首先是学校领导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对学校持续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刻领会新课程的理念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和要求,深入课堂第一线指导和实践高效课堂教学活动。

其次,对全体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素质,建立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和教师工作评价方案,强势推进和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昌乐二中] ① ② ③ ④ 没有高升学率不是好学校,而只有高升学率不一定是好学校。学校是一本书,每一位教师和学生也是一本书。教学就是老师教着学生自己去

“满堂灌”、“填鸭式”传统课堂是我们教育的顽疾,学生精力的流失,主要原因来自老师简单机械、生硬、霸道的灌输。

⑤ 把每一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办学目标。

⑥ 让每一个教师都成为一座教育的丰碑。教师要做三种人,会学习的人、快乐工作的人、善于反思的人,他们说要追求幸福,就必须我工作、我辛苦、我进步、我快乐、所以我幸福。

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先学后教,自主合作探究”。

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71”模式的内涵:

①学习内容方面: 20%的知识——自学能会 70%的知识——合作学会 10%的知识——老师教会

②学生组成方面: 20%学生——特优生 70%学生——优秀生 10%学生——待优生

③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

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 10%(约5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 ☆“271”模式的五个步骤: 学生自学,自主探究; 完成学案,训练应用; 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271高效课堂”的关键:让“学习小组”成为动车组,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形式。小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成,即各组总体水平一样,每组又由优、中、差生组成,即:AA、BB、CC结构组成。这样能使各小组之间公平竞争和评比,又有利于分层次教学,实行生生互帮制度。让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学生成功欲望的满足,小组集体荣誉的实现,课堂分组展示竞争成为课堂高效推进的驱动力。为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各班都有合理的评价标准和奖励机制。

昌乐二中模式中的自主学习时间由原来在课上现在变成了主要是课前,课上自主学习的时间长度决定于学生课前学案完成的情况,要求教师课前(课前一天晚自习交上)对学案全批全改,课后要对学生修改和完善后的学案进行再批改。

学案的格式学校有统一的要求。学案的编写必须有利于学生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而不是利于老师教。

学案内容要分层设计(A-B-C),年级部严格审查和控制学案的质量和发放数量。老师只用学案进行教学活动,学生的两本资料老师不做处理。

课堂上学生的展示和点评是由老师分层安排的:B或C层展示,A层点评,教师适时点拨,其他小组的同学设疑对抗,课堂气氛积极活跃,最后学生的课堂总结和评价非常精彩到位。值得注意的是,“好的经验是奶,不是油”,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加水”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东西才是最有效的。

高效课堂应该是快乐和谐的学堂,让学生参与体验,品味成功的快乐,课堂的高效,让教师同时体验了丰收的快乐。高效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每一个师生都成为幸福快乐的人。

三、深厚优雅的校园文化

我们所参观学习昌乐二中,文化氛围浓厚,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如画的校园风光,如诗的文化内容令人心旷神怡。丰富充实的走廊文化,墙壁文化,班级文化让四面的墙缝说话,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精神鼓舞。真是草木含情,墙壁有声。1.学校的走廊文化、墙壁文化、班级文化,有一共同点就是把整个校园建设成精神特区,使广大教职工、学生每天生活在激励中,提醒中,生活在时刻被熏陶被鼓舞的文化氛围中。如昌乐二中的学校办公楼前,形似一本书的大理石上书有“故事从这里开始„„,求是创新,至善唯真”,大标语是诗一般的忠告:“将规范锻炼成一种习惯,把认真内化为性格”;走廊里牌上是“李阳英语100句名言攻克语法”的双语内容:中文名言、英文诠释,注有语法解析,集知识思想教育于一身;教室门上方有特色的班名,如“超越五班”、“龙腾十七”、“奥巴马班”、“先锋班”、“和谐之家”,门上面有特色班训班规,如“自强不息、拼搏争先”等,教室内黑板周围有:“积极展示,踊跃发言”、“展示与思考同在,质疑秘探索同行”等,还统一贴有第几周温馨提示,如第五周温馨提示。:

(1)积极参与高效课堂,加强自己合作学习,展示高效,讨论积极,争取达标过关。(2)加强自我管理,提高综合素质,努力提升个人文明素养,做一个乐学、善学,不断进取的学生!教室内外墙报内容既美观又实用,如教室外墙壁上有“学法指导专题”具体内容如优秀学生规范化的答卷;有优秀的小组名单与合影;有周末假期自主学习优胜小组名单及合影等;有本周德育千分制扣分情况一览表。教室内墙壁上主要记录班级文化,有学生展示的豪言壮语、点滴体会,有班内制度,小组成员情况、小组考核计分细则、小组内的组员目标计划、常规检查量化检查记录等。

以上文化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用艺术的形式、怡目的色彩书写着学生的成长记录,成长的足迹。我想这丰厚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一定能够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生活的内驱力,促使学生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

2.校园风光美,楼、路、园、石寓意深刻,均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的一砖一瓦,一叶一花一石都渗透着教育的智慧,让学生一走进校园就浸润在无处不在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日久天长,百炼一定成钢。楼名:敏学楼 唯真楼 笃学楼 纳海楼

路名:追梦路 励志路 求索路

园名: 逸春园 夏韵园 秋实园 傲雪园 奋生园 望越园 遐思园 怡心园 石名: 天、地、人石 励石 淑石 谦石 慎独石 瞬石 问天石 健石 憩石

四、感悟和反思

6.鲸教学观摩有感 篇六

11月9日和1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芜湖举行的“育师启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活动的第一天,著名特级教师,博士,现任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窦桂梅给我们上了《皇帝的新装》示范课,以及进行了说课和“1+X课堂实施”讲座。第二天,著名特级教师张学伟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三国演义》阅读课和以“回归教师主体,实现文本突破”为主题的讲座。最后,著名特级教师魏星给我们上了“语言的联想”示范课。

为期两天的活动的确没有让大家失望。尽管风格不一,课文各异,但却心有灵犀,殊途同归,不约而同地演绎出语文教学的新境界。这两天的学习令我大开眼界,我收获很多,感触颇深。尤其是窦桂梅老师的课令我回味无穷,感触极深。

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课堂中,我们老师总充当着课堂的主角,而真正留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其实很少。而在窦桂梅老师的课上,她把课堂真正地还给了学生。教师的教被大大地弱化了、淡出了、隐没了,而学生的学则相应地被突显了、发扬了,这样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

一、以学为主,先学后教

在上《皇帝的新装》一课中,窦老师主要设计了预学、共学、延学三个教学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孩子充分地预学、自学,给孩子的自主学习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课上和孩子共学,课后让孩子延学,整个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转为孩子学的过程。

二、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课上教什么,孩子学什么,不是来自教师的设想和拟定,而是来自学生学习的实际,即孩子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课伊始,窦老师便启发组织学生质疑提问,提出初读《皇帝的新装》,我的感受、我的疑问是什么。学生在课上纷纷发问,提出了二十多个大大小小的问题,既涉及到课文的具体内容,也牵涉到课文的写作方法、人物心理、课文主题等。这些就是窦老师教的基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从孩子的质疑出发,窦老师顺学而导,第一步,安排学生尝试在小组合作中自己解答问题,并生成新的问题。第二步则重点围绕皇帝、大臣、百姓等人物,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关系来共同学习,初步读懂课文内容。第三步,组织学生学习讨论课文是“怎么写的”,抓住课文的语言、情节、情感、线索等,领悟《皇帝的新装》在写作形式、表述方式上的基本特点。第四步,组织学生表演童话。这样的安排每一步都立足于学生的学,落实到学生的学,顺学而导,逐步深入,可谓简约有致,学生学得丰富,学得扎实。

三、强化朗读,在朗读中感悟童话,展开联想。

《皇帝的新装》是安徒生写的一篇著名的童话故事。故事中有丰富的人物心理描写。在教学过程中,窦老师则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心理,反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以引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朗读的基础上,窦老师提出许多假设,让学生展开联想,发挥想象。我认为此环节的设置,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中,不断地思考发现体验领悟,使学生与文本之间达到情感的共鸣,让学生更想学,更会学,学得更多。

7.鲸教学观摩有感 篇七

当第一次获知全国第三届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课活动将在辽宁大连举办时, 我就非常渴望能够到现场亲身观摩本届教学展示活动, 从中借鉴一些新的教法、先进的教育理念, 并聆听专家现场的点评, 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经过几次与学校沟通, 学校最终同意了我参加本次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的申请, 不过费用需要自理。但, 这对于一颗“渴望的心”已经足够了。

9月25日, 经过三天三夜的颠簸后, 我准时参加了全国第三届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 我认真观看了每一节高中展示课, 聆听了每一位专家的点评, 最终获益匪浅, 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一、开拓视野, 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

1. 教学中, 应采取有效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 更深入地理解了教师的本位。

3. 学习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措施。

4. 更清晰地明确了教学方向。

二、了解到最新的信息

1. 近距离聆听到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原司长宋尽贤与专家们对中国学校体育工作发展方向的分析, 以及他们对本届展示课活动优缺点的总结, 这对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2. 参加了体育课程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 了解了全国各省市的学校体育工作情况, 学习到很多新的工作方法和经验, 明确了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方向。

8.《鲸》一课教学得失谈 篇八

【关键词】说明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86-02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通过说明文的阅读教学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一项重要内容,为提高说明文的阅读教学效率,老师应该不断改进说明文教学策略,如以形象导入扣住学生心弦或者深入挖掘文本的趣味点,这些都不失为科学有效的方法。下面笔者就《鲸》一课的教学得失谈一下如何做好说明文阅读教学。

《鲸》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并能够体会课文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如列举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比喻说明等。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该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鲸的进化过程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经过精心的准备,我信心十足地开始和学生们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

不过,上完课之后,我觉得虽然自己备课时做了精心准备,可是从教学环节上看,还是有不少漏洞。

以下结合讲课内容,谈谈这节课的得失,为今后讲授这样的说明文提供借鉴。

因为说明文比较枯燥无味,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非常关键的,从本节课实际授课情况看,我的讲解还不够生动。虽然上课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用各种方法来朗读课文,如:分角色读、指名读、齐读等。在学习鲸的进化过程时,设计了学生以鲸的身份讲述自己进化过程的环节。这个方法很好,但在教学鲸的生活习性时,我尊重了学生的选择,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通过小组学习来理解课文,但是在这个教学环节上由于控制不好,花费的时间过多,学生在分组汇报时,对学生的倾听情况关注不够。如果在这个环节上教师在指名汇报的基础上让其他同学来评价会更好,这样才能达到全班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在教学即时评价方面,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的评价的评价还不够。如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时,有一位同学在汇报鲸的吃食方面的特点时说到他是抓住鲸吃食时的动作来学习的,并且把一个个动词都找出来了,但我却没有给予肯定地评价,当时如果对这位同学给予鼓励性地评价:“你真会读书,能够抓住鲸吃食时的动作来学习,大家也要向你学习这种学习态度,才会学好语文。”这样既能够表扬该同学,又能够引导全体学生掌握这种学习方法。

抓中心句是说明文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也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重点,虽然在教案中有这个环节的设计,但在教学中我没有让学生很好的去找找,也没强调。一方面是由于时间掌握的不好,课上到后面发现时间不够就含糊带过。所以课堂上时间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值得一提的是,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学习积极性很高,因为课前充分查阅了资料,所以我本以为他们难以理解的部分——如“鲸是哺乳动物”学生们却一下子理解了。看孩子们的画知道他们已经学懂了这篇课文。教学中有些不足之处:如在学文与找写作方法部分有些脱节,留给孩子们画的时间也不够,对较难画的段落没有充分指导。

通过教学本文最大的收获是原来以为较枯燥的说明文也能让孩子们乐学、愿学,看来只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多动脑筋,就能让各种类型的课文变得生动并容易学习。如同学们自由学习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找出各段中作者运用的写作方法。第一个孩子说他喜欢学习“鲸的睡眠”部分,因为他喜欢睡觉,于是我让喜欢睡觉的孩子都和他一起朗读这一部分。我还启发同学们画一画鲸睡觉的样子,并让我班的“小画家”肖睿轩在黑板上板演。可是遗憾的是,我没有给予适当的评价,以后应该注意。另外,学习“鲸的演变”这一部分时孩子们在课文中找出了鲸的生活痕迹:从陆地到浅海再到海洋。学习“鲸的食物”这一部分时我让女孩子读须鲸部分,男孩子读齿鲸部分,这样突出了须鲸的温柔,齿鲸的凶猛。学习“鲸的呼吸”时我出示了两个简笔画:一个是又粗又直的水柱,另一个是又细又高的,“聪明的渔夫”──孩子们一下子记住了鲸喷出的水柱并由此学会辨别鲸的种类。

还有一点恰当地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堂课上完之后,还有不少学生围着我转,要我播放课件给他们看,可惜的是当时没有这个条件播放。我想,直观形象的教学,不仅是低年级,高年级学生也是很喜欢的。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互相介绍了抹香鲸、啮齿鲸、蓝鲸……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可见他们对鲸兴趣浓厚,课后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对鲸的了解还真不少!这样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效果的确不错。

9.读《与虎鲸为邻的水母》有感作文 篇九

美国蒙特利湾水族研究所的凯文。拉斯科夫研究了这片海域的流水母,发现与水母为邻的居然是虎鲸、鲨鱼等。水母因经常遇到这些凶猛的动物而逃命,但它们很坚强,十分强壮,而且即便被凶猛的动物咬伤也可以“复身”。

水母本来是弱小的,它是软体动物,给予水母力量的不是光明神珠,也不是力量明珠,而虎鲸、鲨鱼等一些凶猛的水上生物使水母努力逃跑,这样天长日久,水母就会强壮起来。这位研究水母的专家断定,如果没有这些凶猛的动物,也许水母就会变得软弱,就不能繁衍后代。因为有了这些动物,才“练”出本领来。

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会遭受许多苦痛和危机,

但,如果不在苦难中选择坚强与抗击,那你就会被苦难一点一点扼杀!我曾听过一个故事,说十几只羊在东岸吃草,东岸有许多狼,几年下来还有七只羊。科学家放了十几只懒羊,结果一年下来,懒羊全死了。科学家刻苦研究,才知道那七只羊之所以能安全地活下来,就是因为狼羊的天敌,羊每天都跑步,所以都活了下来。原来,困难有两个面,有人可以从困难里利用它,

10.鲸教学观摩有感 篇十

岱岳实验中学小学部 马美超

能够有幸去泰安市第一实验学校花园校区参加“睿师育人——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我首先要感谢学校领导给我的这次机会,也要感谢这两天学习中优秀教师带来的精彩课堂。聆听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优质课和专家的讲座,收获良多,受益匪浅。

在两天紧张的听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东平的刘晓倩老师,刘老师气质优雅,和蔼可亲,最让我难忘的是她那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像电台主持人。刘老师在讲座中讲了三点:

一、要想让学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首先需要让学生走进写文章的作者,体会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写作时的心情,这样再去讲授课文,学生才能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体会、感悟。刘老师在讲授《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时,几次介绍叶圣陶老先生及其作品。让学生非常深度了解了作者,为学习课文,感悟文章的真谛打下有力的基础。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还要了解编者的意图,大纲的要求以及学龄学情。这样才能因材施教。

三、语文老师要站在一定的思想高度(这里的高度是指阅读的高度,思想的高度),这样就能多角度,深入的解读文本,就能引领学生走向思想的高度。刘老师强调语文老师要热爱阅读,想办法用自己的阅读热情去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语文老师要在课上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文字美,内容思想上的人文美。这才是语文老师要实现的目标。刘老师说:“苍白的心灵无法产生丰富的语文素养!我们应用书籍充实自己的头脑。” 陈炳峰老师的课堂也是智慧满满。把主要部分拿出精讲,细讲,不可面面俱到。感情要荡漾一点,该高兴时愉悦一些,该悲伤时就压抑一些。陈老师强调,作为一名普通老师,不可盲目去效仿某位名师的风格,学窦桂梅的热情奔放学不好就会学成疯子,学支玉恒的深邃丰富,学不好就学成了傻子。名师有名师的特点,自己要有自己的一套做法,只要是你自己的特长就可以发挥,发扬。我很认同他的这一说法。

从几位名师的教学和专家的讲座中感受到一个真正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素养。这方面包括语文素养和专业素养。正如吴勇老师讲座中谈到的一样,教师应该加强人文阅读和专业阅读。因为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学生、作者之间情感碰撞的过程,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正能量,怎么也擦不出情感的火花来。就像王文湛老师说的那样:语文老师要有文学素养,不要说教学的语言有语文味儿,就连批评学生,骂学生都要有语文味儿,让学生听了就觉得是一种享受,感受到一种美。因此,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尤其是要品读古今中外名家的笔墨,不断去积淀自己的文化内涵。

其次是关于语文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在几位名师的课堂教学教学和讲座中,都非常重视文本解读。突出了文本解读要细读和深读,因为文本就是语文教学中最直接最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前我们的教学中最多的是“初读课文,把握大意。”但是,听了专家们的讲座后,我明白了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把握文章大意,更要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一些关键词句,甚至是透过文本字词的缝隙,揣摩词句后隐藏的更深层的含义。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和真实的写作意图。

11.鲸教学观摩有感 篇十一

四年级《快速跑》教学流程是:快速转身拿棒换位拿棒高抬腿快速通过绳梯“赛龙舟”的游戏。

二年级《反应速度练习》教学流程是:“照镜子”游戏快速反应(抢尾巴)快速反应对抗(抓位移速度练习(迎面接力)体能练习(立卧撑)。纵观两节课,体现出不同风格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方式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彰显了各自精湛的教学技术和教学个性。两位教师采用教学内容与不同游戏相结合,对教材进行游戏化处理,以游戏为版块,清晰地展现了课堂重难点教学的层次性。由分阶段的练习(徒手、 器械、游戏)逐渐升级到完整练习,设计巧妙、转换自然,学生在寓教于乐中达成了学习目标,发展了学生的体能和技能,实现了增强体质的目的。让观课教师领略到她们对教材的深刻理解,感受到她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并由此打开了笔者的教学思路,引发了笔者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二、赏析课堂,品味精彩亮点

1.趣味设计,快乐学习。执教教师从 “趣味热身”到“幻影移位练习”,从“发展步幅练习”到“发展步频练习”的环节转换,将游戏融入快速反应技术动作练习中, 并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递进、串联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位学生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运动技术,营造了生动、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

2.器械利用,高效合理。执教教师对体操棒的运用,从器械操热身到按压腿部放松、从幻影移位运用到持棒原地高抬腿练习、从体操棒与绳梯结合发展步频到赛龙舟做船桨,体操棒的使用在短短40分钟内高效使用了8次。

3.语言言简意赅,用词灵活多样。在教学过程中,两位教师的教学语言基本上每句话不超过10个字,做到了精讲多练。执教教师在组织学生练习时,语言精确到:“行动,开始,再来一次”等;纠正动作时:“腿抬高,臂摆大”等语言,达到了精讲多练的目的。以精炼的语言、规范的动作、 扎实的基本功赢得了阵阵喝彩。执教教师将小学体育课程内容中的简单动作、技术技能、体能等与学生的天性、童性进行适性、 适切、适量的搭配。与学生一起游戏,融入到学生中,温柔、体贴的话语俨然是小朋友的大姐姐。对调皮的学生传递爱的眼神、施以幽默语言。这种以德服人、以身作则的行为,也生动地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宗旨。

4.过程评价获启发,终结评价增信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欢乐和得到的劳动成果而感到自豪”。

学生参与运动或付出努力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执教教师在教学中的“你的同伴真棒,表扬表扬你的同伴”, “你真棒,又获胜了!”,“祝贺你成为一个合格的建筑师!”等语言评价对学生的赏识与鼓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相信自己、 积极向上的品格,充分体现了体育教育教学中语言评价的魅力。

三、集思广益,回归常态课堂

上一篇:酒吧圣诞节活动策划方案下一篇:职工励志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