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车间安全生产管理的几点看法(共8篇)
1.关于做好车间安全生产管理的几点看法 篇一
关于做好机关工会工作的几点看法
在新形势下,如何不断做好机关的工会工作,是每个机关工会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它对于不断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提升工会组织的影响力、促进机关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新形势下要做好机关工会工作,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抓住开展机关教育活动这一重要任务,努力创建学习型机关
机关工会必须通过有实效、有特色、有创新的思想教育活动,带领会员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个人的活动,形成终身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的机制。同时,对会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教育,使会员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机关工会的教育活动要注重把握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突出效果。工会活动搞得好与坏,机关工会组织的形象和威信如何,归根到底取决于活动的方式和活动效果,取决于会员的认可程度,因此开展的各项活动必须注重实际效果,要在“实”字上做文章、下功夫。也就是说,工会活动不应仅限于“玩乐”,应当做到坚持“一个活动一个主题,次次活动次次受益”的原则,注重政治性、思想性和原则性。二是要突出特色。机关工会开展活动,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发挥创造性,真正凸现自己的特色,运用机关会员喜闻乐见的载体,以必要的形式和“抓手”,激发机关工会组织活动的内在动力,抓住时机、围绕重点、区别对象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寓党的政策、职业道德等教育于活动之中,让会员在“无意”中受到教育。三是要突出科学。在新的形势下,机关工会活动的设计必须要围绕中心,根据实际,紧扣形势,讲究科学,体现机关特征。要尽量做到安排上不与行政工作相冲突,时间上要多利用工作间隙,主题上要与行政的重点工作相吻合,组织上有力求小型、多样、健康、节俭,形式上要新颖、喜闻乐见,实效上要达到化解矛盾、统一人心、稳定机关的目的。只有这样,工会的活动才具有生命力和吸引力,工会工作才能更好地服务大局。
二、抓住强化机关思想工作这一主要优势,提高机关工会的整体形象
机关工作人员从事的是繁杂的脑力劳动,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较小,容易产生工作与家庭、体力与心力、工作时间与业余时间的矛盾。因此,需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不断解决他们在生活、工作等方面出现的思想问题。一是通过谈心,化解矛盾。机关工会干部由于地位独特,易与会员沟通,会员也愿意将思想问题掏给工会干部,这就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机关工会干部在机关会员接转关系、岗位变动、表彰处分、调整职务、长期外出、情绪异常时,应主动找其谈心,做好思想工作。同时还可调动全体会员参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努力创造一个思想政治工作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多出成果的良好局面。二是通过走访,掌握民情。走门串户、做好家访是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作为机关工会干部应当抽出更多的时间做好家访,应经常深入会员家庭之中了解民情、倾听民意、解除民忧。尤其是在家庭不和时、生活艰难时、婚丧生育时、身患重病时、遭遇不幸时、情况异常时,工会干部必须主动家访,帮助解决困难。三是通过帮扶,排忧解难。扶贫帮困,是工会组织的重要工作任务。机关干部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机关工会必须重视、关心困难会员,承担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真正成为他们的“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协调人”、“第一帮助人”,并常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和凝聚人心的工作。
三、抓住维护机关职工利益这一基本职能,调动工会会员的积极因素
机关会员是机关工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群众基础,机关会员对工会的信赖和支持是机关工会工作力量之源。工会要取得机关会员的认可、信赖、支持,就必须把维护他们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权益作为立会之基、兴会之本。要围绕会员最现实、最直接、最关心的利益来落实维护工作,要真正代表机关会员的利益,为他们说话办事,保护和调动好他们的积极性,并以此把广大会员的积极性引导到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上来,推动机关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和良好形象的树立。
机关工会应当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参与对机关职工监督权、建议权和讨论权等权利的维护。如在内容上,要参与机关人员调整公正性和公平性的监督,参与提出机关会员任用推荐的建议,参与重大事项的讨论等;在形式上,有关问题的解决要有机关工会与有关部门同时出面,有关文件要有机关工会委员会的落款等。机关工会应当根据机关职工的愿望,加强对会员健康权、休假权和其他特殊权利的落实。比如定期给机关会员进行体格检查、邀请医学专家举行健康讲座和提供保健医疗服务、选送优秀职工参加上级工会组织的疗养、组织机关工会会员春(秋)游游和集体休假等。
四、抓住活跃机关文化生活这一工作重点,促进机关职工的身心健康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是工会最易感召人、凝聚人的好方法。它不仅能陶冶情操、调节生活、健康体魄、培养个性,而且能提高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文体活动的大力开展,既能突出工会的职能,又能展现工会在建设机关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机关工会在组织开展文体娱乐活动时要注重体现“三性”。一是注重多样性。机关工会是机关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应紧密围绕机关中心工作、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来设计、安排和开展内容健康、形式活泼、活动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通过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机关会员的体质,进一步开阔机关会员的视野,陶冶机关会员的情操,振奋机关会员的精神,增强机关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二是注重广泛性。机关的精神文化生活既要高品位、吸引力,又要讲究群众性、普及率。这就要求机关工会组织的文化活动要着眼于大多数工会会员,多开展一些能够覆盖大多数干部职工、使他们能够受益而又可以参与、乐意参与、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让职工群众在活动中唱主角。三是注重经常性。应当根据时间、季节组织开展一些经常性的文体娱乐活动,也要根据形势和任务开展一些“突击性”的活动,还要根据部门特点安排一些“长期性”必须坚持的传统文体娱乐活动。
五、抓住加强机关工会工作这一根本目的,注重发挥队伍的整体作用
加强机关工会工作,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和骨干队伍。一是加强机关工会的班子建设。把那些政治坚定、作风正派、能力较强、热爱工会工作的同志选配到机关工会工作岗位,同时提供他们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全面提高工会干部素质,使之成为工会工作的“专家”。二是发挥工会骨干的整体作用。机关工会工作单靠主席、委员难以做好,必须紧紧依靠骨干的作用。包括经审干部、女职工干部和工会小组长等,他们有工作能力、有奉献精神、有群众基础,尤其与会员工作在一起,了解会员的基本情况,掌握职工思想动态,便于及时、迅速、准确地反映会员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同时做思想工作会员易于接受,抓工作落实会员易于配合,讲任务目标会员易于支持,因此,应当发挥他们在机关工会中的积极作用。三是调动机关工会会员的积极因素。机关会员队伍中文化水平高、爱好特长多、整体素质好。吹拉弹唱,琴棋书画,能歌善舞,人才济济,只要能调动好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就能保证机关工会工作搞得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吸引力。在新形势下,如何不断做好机关的工会工作,是每个机关工会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它对于不断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提升工会组织的影响力、促进机关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新形势下要做好机关工会工作,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抓住开展机关教育活动这一重要任务,努力创建学习型机关
机关工会必须通过有实效、有特色、有创新的思想教育活动,带领会员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个人的活动,形成终身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的机制。同时,对会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教育,使会员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机关工会的教育活动要注重把握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突出效果。工会活动搞得好与坏,机关工会组织的形象和威信如何,归根到底取决于活动的方式和活动效果,取决于会员的认可程度,因此开展的各项活动必须注重实际效果,要在“实”字上做文章、下功夫。也就是说,工会活动不应仅限于“玩乐”,应当做到坚持“一个活动一个主题,次次活动次次受益”的原则,注重政治性、思想性和原则性。二是要突出特色。机关工会开展活动,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发挥创造性,真正凸现自己的特色,运用机关会员喜闻乐见的载体,以必要的形式和“抓手”,激发机关工会组织活动的内在动力,抓住时机、围绕重点、区别对象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寓党的政策、职业道德等教育于活动之中,让会员在“无意”中受到教育。三是要突出科学。在新的形势下,机关工会活动的设计必须要围绕中心,根据实际,紧扣形势,讲究科学,体现机关特征。要尽量做到安排上不与行政工作相冲突,时间上要多利用工作间隙,主题上要与行政的重点工作相吻合,组织上有力求小型、多样、健康、节俭,形式上要新颖、喜闻乐见,实效上要达到化解矛盾、统一人心、稳定机关的目的。只有这样,工会的活动才具有生命力和吸引力,工会工作才能更好地服务大局。
二、抓住强化机关思想工作这一主要优势,提高机关工会的整体形象
机关工作人员从事的是繁杂的脑力劳动,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较小,容易产生工作与家庭、体力与心力、工作时间与业余时间的矛盾。因此,需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不断解决他们在生活、工作等方面出现的思想问题。一是通过谈心,化解矛盾。机关工会干部由于地位独特,易与会员沟通,会员也愿意将思想问题掏给工会干部,这就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机关工会干部在机关会员接转关系、岗位变动、表彰处分、调整职务、长期外出、情绪异常时,应主动找其谈心,做好思想工作。同时还可调动全体会员参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努力创造一个思想政治工作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多出成果的良好局面。二是通过走访,掌握民情。走门串户、做好家访是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作为机关工会干部应当抽出更多的时间做好家访,应经常深入会员家庭之中了解民情、倾听民意、解除民忧。尤其是在家庭不和时、生活艰难时、婚丧生育时、身患重病时、遭遇不幸时、情况异常时,工会干部必须主动家访,帮助解决困难。三是通过帮扶,排忧解难。扶贫帮困,是工会组织的重要工作任务。机关干部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机关工会必须重视、关心困难会员,承担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真正成为他们的“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协调人”、“第一帮助人”,并常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和凝聚人心的工作。
三、抓住维护机关职工利益这一基本职能,调动工会会员的积极因素
机关会员是机关工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群众基础,机关会员对工会的信赖和支持是机关工会工作力量之源。工会要取得机关会员的认可、信赖、支持,就必须把维护他们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权益作为立会之基、兴会之本。要围绕会员最现实、最直接、最关心的利益来落实维护工作,要真正代表机关会员的利益,为他们说话办事,保护和调动好他们的积极性,并以此把广大会员的积极性引导到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上来,推动机关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和良好形象的树立。
机关工会应当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参与对机关职工监督权、建议权和讨论权等权利的维护。如在内容上,要参与机关人员调整公正性和公平性的监督,参与提出机关会员任用推荐的建议,参与重大事项的讨论等;在形式上,有关问题的解决要有机关工会与有关部门同时出面,有关文件要有机关工会委员会的落款等。机关工会应当根据机关职工的愿望,加强对会员健康权、休假权和其他特殊权利的落实。比如定期给机关会员进行体格检查、邀请医学专家举行健康讲座和提供保健医疗服务、选送优秀职工参加上级工会组织的疗养、组织机关工会会员春(秋)游游和集体休假等。
四、抓住活跃机关文化生活这一工作重点,促进机关职工的身心健康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是工会最易感召人、凝聚人的好方法。它不仅能陶冶情操、调节生活、健康体魄、培养个性,而且能提高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文体活动的大力开展,既能突出工会的职能,又能展现工会在建设机关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机关工会在组织开展文体娱乐活动时要注重体现“三性”。一是注重多样性。机关工会是机关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应紧密围绕机关中心工作、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来设计、安排和开展内容健康、形式活泼、活动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通过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机关会员的体质,进一步开阔机关会员的视野,陶冶机关会员的情操,振奋机关会员的精神,增强机关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二是注重广泛性。机关的精神文化生活既要高品位、吸引力,又要讲究群众性、普及率。这就要求机关工会组织的文化活动要着眼于大多数工会会员,多开展一些能够覆盖大多数干部职工、使他们能够受益而又可以参与、乐意参与、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让职工群众在活动中唱主角。三是注重经常性。应当根据时间、季节组织开展一些经常性的文体娱乐活动,也要根据形势和任务开展一些“突击性”的活动,还要根据部门特点安排一些“长期性”必须坚持的传统文体娱乐活动。
五、抓住加强机关工会工作这一根本目的,注重发挥队伍的整体作用
加强机关工会工作,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和骨干队伍。一是加强机关工会的班子建设。把那些政治坚定、作风正派、能力较强、热爱工会工作的同志选配到机关工会工作岗位,同时提供他们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全面提高工会干部素质,使之成为工会工作的“专家”。二是发挥工会骨干的整体作用。机关工会工作单靠主席、委员难以做好,必须紧紧依靠骨干的作用。包括经审干部、女职工干部和工会小组长等,他们有工作能力、有奉献精神、有群众基础,尤其与会员工作在一起,了解会员的基本情况,掌握职工思想动态,便于及时、迅速、准确地反映会员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同时做思想工作会员易于接受,抓工作落实会员易于配合,讲任务目标会员易于支持,因此,应当发挥他们在机关工会中的积极作用。三是调动机关工会会员的积极因素。机关会员队伍中文化水平高、爱好特长多、整体素质好。吹拉弹唱,琴棋书画,能歌善舞,人才济济,只要能调动好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就能保证机关工会工作搞得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吸引力。
2.关于做好车间安全生产管理的几点看法 篇二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护理专业,教学方法
人体解剖学是护理专业学生入校学习的第一门医学基础课程, 具有显著的直观性和实践性, 笔者在多年的人体解剖学教学实践中发现, 护理专业的学生对学习解剖学兴趣有余, 方法不当, 甚至有的学生感到困惑。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僵化, 在中专护理学生整体素质下滑的形势下不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护理专业的学生改不了中学时的学习方法, 学习解剖学的目的不明确, 缺乏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作为教师既要传授知识, 又要引导学生学习, 做到教学相长。
1 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1.1 以课题研究形式引导教学
对一些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 教师要掌握教学大纲, 吃透教材, 根据教学要求设计出来自于实际生活带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例如, 在消化系统消化道的教授时, 设置“某幼童误食一小玻璃珠, 最终随其粪便排出, 请问玻璃珠在其体内经过哪些结构”, 在感觉器官章节中设置“为什么痛哭流涕”等有趣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1.2 活跃课堂气氛,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位优秀的教师也是一名优秀的艺术表演家, 教师在讲台上抛弃严肃不苟言笑的形象, 适当的肢体语言, 既形象, 又生动, 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如标准姿势与立正姿势的对比表演。讲解肌肉收缩引起肢的哪些运动时, 结合健美运动表演主要肌肉的作用, 等等, 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教师通过表演式的教学把自己的知识、修养和智慧融入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从而激发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的学习兴趣。
1.3 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既保留了进行“三基”教学不可缺少的传统教学法, 又为学生建立空间和立体概念, 充分理解解剖结构, 融入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传统的板书加讲授的教学模式, 对于人体解剖学课程中的概念和理论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思维能跟上教师讲课的节奏, 理解深入, 记忆深刻, 但是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 有些教学内容用传统教学手段很难表达或无法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其优点很多:第一, 多媒体辅助教学, 运用图片、动画、视频影像、声音等多样化的表现手段, 使授课内容形象生动, 不再抽象枯燥, 可提高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第二, 运用扫描仪、数码照相、视频影像等手段, 可以将标本的实物照片、解剖操作或手术过程转化为多媒体课件的素材。授课过程中, 将示意图与真实照片对照, 可使解剖学理论与实际联系更紧密。第三, 多媒体课件可取代大量的投影片、挂图, 轻巧易携带, 同时查阅方便, 调取迅速, 从而节省教师备课、授课的有效时间, 使课堂有效时间大大增加, 提高了教学效率。第四, 有利于强化教学, 实现互动教学。由于节省了大量绘图讲解的时间, 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了解每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进行针对性单独辅导, 重复讲授, 使多媒体教学成为真正的互动式教学, 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 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 让计算机与其他常规手段有机结合。
1.4 加强实验教学
1.4.1 提高实验课的开课率
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形态科学, 在护理专业中更要适应护理专业的要求和特点, 注重实践。基于此, 其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比例一般不小于2∶1。通过实验把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紧密结合起来,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避免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而在标本上不能辨认结构的现象。应尽量增加实验课的比例,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解剖学知识。
1.4.2 丰富实验课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中最主要是通过各种直观手段如模型、标本、图像和板画等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实用、能够“耳闻目睹”的学习氛围, 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 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 从而可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还可以将其与讨论式教学法网、学导式教学法等有机结合, 从而丰富实验课教学内容。1.4.3实现实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在中专护理专业学生的实验课时, 切不可放任自流, 期盼护生能够研究自学, 要做到教师首先引导讲授, 集体探讨解决疑难问题, 然后设置问题分组研究讨论, 观看模型与实体标本, 让学生讲述差别, 实验课后并要求写实验报告, 经过反复强化, 重要知识点即可让护生牢记于心。
2 护生学习的方法要点
2.1 全面理解, 及时复习
护生要学好人体解剖学, 不但要听、要读、要看、动手解剖, 更重要的是要理解, 这是学习解剖学的最基本方法。要做到认真听课, 事先做好预习紧随教师的讲课思路, 听课过程中要尤其对难点和重点做好课堂笔记, 及时复习记忆。将相似的概念归纳在一起, 然后进行比较, 找出其规律的东西, 以改变死记硬背的方法。对不同系统相似知识点进行归纳后, 掌握起来容易, 也不容易混淆, 如食管、输尿管、男性尿道等均有三个狭窄, 分别出现在消化、泌尿、生殖系统里;“左二右三”既能概括左肺分两页右肺分三叶, 也可帮助记忆左房室隔是二尖瓣右房室隔是三尖瓣。
2.2 理论联系实际
2.2.1 联系实践, 丰富教学
人体解剖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直观教材, 如图谱、挂图、电教片模型、标本到活体, 要善于多观察、多接触、多思考。充分利用视、触、听觉对大脑通过手、眼等不同的感受器将刺激传人大脑皮质, 使相应的脑细胞兴奋起来, 产生多种形式的印象 (触觉、视觉印象) , 再通过大脑的整理与归纳 (即多思考) 才能真正记住。
2.2.2 联系临床, 学以致用
在解剖学的学习过程中, 适时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教材中提到的临床问题并加以引伸扩展, 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学习了消化系统的“麦氏点”为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后, 联系到急性阑尾炎疼痛临床表现及手术切口的部位, 可以帮助记忆重要知识点;在学习了运动系统后, 就可设计一些问题让同学分析, 如“举重”时, 分析全身各关节的运动形式及主要肌肉的运动;“游泳”为什么可以让全身的肌肉得到煅练而使体形匀称。这样, 就可对提高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同时可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关节运动和参与运动的各肌之间的协调关系, 可巩固理论知识, 也避免了死记硬背。
3 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互动
在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离将是解剖学教学的灾难, 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不接受, 学生再刻苦却不接受教师的引导把握不住重点和方法也无法取得好的效果, 所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互动, 笔者将互动教学的体会总结如下:
3.1 教师多问为什么, 学生多提为什么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每一个知识点中都可设置问题, 如器官结构与名称之间的因果关系, 即某个器官或结构为什么用这个名词称呼它;器官的结构特点与易发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幽门括约肌如果肥厚可造成什么疾病, 前列腺肥大引起尿道狭窄导致什么结果, 血栓形成导致血管堵塞引起组织器官的什么病理表现, 胰头癌时胰头增大可压迫胆总管可引起的什么样临床体征等等。除此之外, 鼓励学生提与当堂课程相关的疾病, 教师从结构上去解释疾病的发生原因及简单过程, 即便当堂课不能解答课后查阅资料后也应给予解答, 可达到让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效果, 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师生互动互乐
教师在讲课时注意适当地表演, 前文已经讲述, 老师表演的同时也可请同学作为人体模特帮助老师展示肢体活动, 在学生模特身上指认体表标志等, 或者老师演示、学生模仿, 把课堂的氛围调动得宽松活跃、人人参与其中。
3.3 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章节系统的总结和回顾中不妨让学生走上讲台, 对学习的内容进行系统总结和重点回顾, 既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又积极督促了他们学习。最后, 教师根据情况, 及时给予点评和补充, 并给予高度的表扬和鼓励。
3.4 引导学生自创顺口溜
解剖学中有很多记忆口诀, 但由老师直接板书要求背诵记忆效果很差, 不如引导学生参与到顺口溜的编写中, 一人一言一人一句, 如十二对脑神经的记忆口诀, 老师引导一句“一嗅二视三动眼”, 而后让学生总结直至“迷副舌下十二全”的完整引出, 寓教于乐, 学生参与多, 记忆效果会很好。
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 没有教不好的教师, 只有不努力提升教学能力的教师;没有学不会的学生, 只有不愿意学的学生。教师要适应不同形势下的不同学生对象, 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对解剖学产生兴趣, 勤于学、乐于学, 这些初学医者就能学好解剖学, 为以后的医学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梅, 龙武安.三维教学目标的内涵关系与整合实施[J].教学与管理, 2008, (5) :6-8.
[2]林海林.浅谈教学情趣的创设[J].新教育, 2008, (1) :24.
[3]冯永华.信息技术支持下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 2005, (2) :78-79.
[4]邝廷舜.从顿悟谈学习迁移[J].教育与管理, 2009, (3) :88-89.
[5]马剑, 尚弘琳.转变师生角色, 实施自主式学习[J].教育与管理, 2009, (8) :123-124.
3.关于水库管理的几点看法 篇三
关键词:水库管理;目前现状;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V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 (2010)3(c)-0000-00
1 引言
水库工程的建立在我国各地区农业灌溉、生产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的水库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在农业灌溉、防洪、保护环境等很多方面有着很大的效益,尤其是在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水库工程在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存在了很多弊端,普遍存在着工程质量差、建设标准低的问题。
2 水库管理现状
(1)水库管理设施比较落后
由于水库的占地面积较大,地处偏远,大部分水库都是建立在距离交通干线较远的山区中。在山区,严重缺少水库观测设施及管理设施,其中主要包括大坝的水情测报、安全观测及防汛抢险等设施。这些重要设施的缺乏极易导致水库建设工程工作盲目进行,并加大了出现事故的危险性。由于受财力物力的限制,水库在基础建设上投入的资金较少,工程设施不完善,致使很多“半拉子”工程的出现,大部分的水库缺少有效的管理、通信及检测等方面的设施。
(2)水库管理队伍缺乏
在我国目前的水库中存在有效管理机制及充足管理人员的只有极少数,剩下的极大部分都是无专业人员管理的状况,主要都是由承包者管理或由代理商管理。由于水库管理工作枯燥、重复且单调,水库所在位置自然环境不佳、地理位置闭塞,工作环境恶劣,致使专业管理人员缺乏,管理力度、技术落后。此外,管理人员整体素质较低,队伍中人员管理不够规范,新进管理人员因缺乏经验对水库管理方面的新方法、新技术吸收的比较困难,缺乏足够的处理变化的经验和能力,满足不了现代水利工程管理的要求,很多能力较高的工作人员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及工作环境而放弃在水库工作。由于大部分的水库单位都是自收自支,工作人员的薪资收入直接来自所在水库的经营收入,因此很多水库管理人员为了提高自身薪资收入将其精力主要放在如何提高水库收入上,而缺乏学习和跟进先进的水库管理技能和方法,同行之间由于存在利益上的竞争,彼此对管理经验的交流甚少,减少了水库管理的质量。管理队伍老化的现象也制约着水库管理的创新和发展。
(3)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
由于水库大部分建立在农村,很多水库都是由乡镇人员管理,水库承包者得到水库的运行利润,水库承包者为了追求更大的经营利润而忽视水库的安全使用,继而出现的防汛责任却由政府承担。水库管理体制与其使用方式达不到协调,水库收益与安全问题也就难以和谐,此外,由于水库管理机制不健全,利、权、责不明确,运行维护责任与产权也不够清晰,水库维修和稳固资金的渠道得不到及时落实;水库的管理和维护保养资金缺乏,公益性的支出缺乏保证,水库供水价格的管理机制不全面;水管单位的内部粗放式管理模式,水库的自然老化等都造成很多的水库工程失修老化。
(4)缺乏对水库资源的重视
当水库建立成功时就已经生成部分的水库资源,但现状却忽略了水管单位应有的使用权、经营权、所有权。从水库开始运行时水管部门就已具备维护水库安全的职责,但由水库运行而产生的经济利润和社会效益却是公益性的。我国现行有关水权的法律条文还不够完善,并且和其他法律法规有冲突,很多水管部门无法解决水库库区被强行占有、水库岸边森林被开垦导致水土流失的现象,对于水库工程的被破坏情况无力去全面保护。同时,大多数的水库也缺乏明确的使用权和水库资源经营权,对于农业的供水基本上为无偿提供,并且很难科学合理地估计和控制用水量。
2 解决措施
保证水库工程的有效安全运行是水管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为了使水库管理更加有效、合理、科学,水库管理部门应根据自身管理情况提出解决方案。
(1)完善水库工程设施
结合水库的实际情况,努力改善水库的通信及交通设施,为防汛抢险工作打好提前量。以巩固水库工程为目的加强对水库生活和工作设施的改善,提高水库工作人员的整体生活、工作设施水平;增加水库观测设备以及早发现险情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防患于未然。
(2)培养高素质管理人员
采用专业人员进行人才培养和人才教育,加强对水库在职员工的培训,组织员工间进行学习探讨和经验交流,努力培养实用型人才,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管理水平,培养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努力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解决其后顾之忧,在职工经费方面做到多落实。
(3)明确安全责任
制定合理有效的水库管理机构,明确机构规范、权责管理,细化水管人员的具体工作责任。通过合理划分水管单位的性质和类别,确定细化后的管理人员指责,更加有效的定岗定编。提高对管理人员的福利,使职工更加尽职尽责,准确了解水库运行情况,保障抢险、防洪等工作发生时有序进行。
(4)保护水库资源
对于解决水库设施的被破坏、水体污染、库容侵占等现象和问题可采用以下对策:①建立水库资源管理保护机制;②组织编制水库资源环境保护法规,申请人大立法实施;③提高执法力度,加强水库资源保护工作的实施④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构。
3 结语
水库工程为我国农业的生产和发展提供着不可磨灭的巨大支持,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合理的运用和开发水库资源,使水库工程建设走在逐步发展、越来越强的道路上。在这过程中,认真进行水库观测检查、及时维修养护,是贯彻安全性的重中之重。努力做好安全性鉴定,从而保证整个水库工作的安全运行。严格遵循我国水利体制的原则及规范,在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努力学习和跟进新时期的水库管理知识,提高管理技能,以适应现代化水库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邓文峰. 浅谈水库管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J]. 内蒙古水利, 2011,(02)
[2] 刘雅静. 水库管理工作之我见[J]. 改革与开放, 2011,(06)
[3] 郑继胜. 小议我国现代水库管理的原则及重点[J]. 中国科技财富, 2011,(03)
4.关于校园手机管理的几点看法 篇四
随着我国新经济、新文化、新观念的发展,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发生着各种变化,手机作为便利的信息沟通工具,大量涌进校园,手机消费成为中小学生新的消费项目。在求新求奇的消费心理的作用下,在通信领域信息的丰富化、便利化等因素的刺激下,不少中学生甚至小学生都加入手机一族,在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学,手机几达普及程度。如何对中学生的手机进行有效的管理,成为学校、老师和家长热切关注的话题,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当前校园手机的普遍现象入手对校园手机的有效管理进行分析:
一、中学生携带手机到校的利弊
要对学生携带的手机进行管理,应如何管理?我们必须对中学生带手机到校的利弊作出客观的比较。
⒈ 中学生携带手机的作用和意义
手机作为现代通讯工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也为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作用:
首先,学生携带手机能方便与家庭的联系。有一些学生学习不自觉,行踪和行为难以掌握,有些家长便主动给孩子配了手机,定时或不定时地关注监控孩子的行踪,方便了家长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有效防止不必要事件的发生。特别是住校学生,使用手机大大便利了家长的接送,在当今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发生意外事情也可以随时联系呼救。
其次,便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扩大交际圈。现今的中学生学习任务和压力日益沉重,不少学生深陷于课业负担,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与同龄人通过手机进行跨空间的交流和对话,有助于压力的释放,排解一些不愿与家长老师沟通的苦恼,维护心理卫生,同时也能在狭窄的地理空间获得较广阔的交际空间。
再次,学生使用手机能加速信息吸纳、增加对社会信息的掌握。智能手机作为网络通讯的组成部分,也具备了网络资源共享、拓展视野、信息传输便捷等特点,无疑能让学生更广泛地接触社会、增加对社会信息的掌握,加速社会化进程。
另外,使用手机可以体现独特个性,增添生活情趣。手机作为通信领域里的弄潮儿,它较高的科技含量、较短的更新周期、新颖的流行设计,成为学生追逐时尚、体现生活品味的追求,手机特别是智能化的高端产品为新一代的学生炫出自我风采、展现自我生活个性的心理需求提供了条件,因而增添了生活情趣。
⒉ 中学生携带手机的弊端
中学生携带手机有其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但并非所有的携带者都能使用其利好一面,中学生带手机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弊端:
首先,对学习造成严重影响。由于用手机收发短信同样会让人迷恋,因此拇指族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一些学生在午休、睡前、半夜甚至课堂上发短信几乎达到痴迷状态,不但严重影响了自己正常的学习和休息,也影响到其他同学;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机功能已不只是通话发短信,价格越来越低的智能手机在中学生中逐渐流行起来,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玩起捉迷藏来,用它们听MP3、看电影、玩游戏、甚至QQ聊天,而学生在课堂上的隐蔽动作老师很难发现,难以有效制止,课堂的学习效果肯定每况愈下,而一旦考试季节来临,用手机作弊现象的出现也就在所难免了。
其次,手机成为校园安全隐患。手机应属贵重物品,学生携带手机很容易成为抢劫的对象,一些不法团伙就专把矛头对准学生,甚至有学生因此而受伤;一些学生之间因打手机和发短信息不当,如超出了“正常”的范围的整蛊、骚扰信息,有时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从而影响正常的同学关系,也引起了不少矛盾和纠纷;上体育课或参加活动时带在身上不方便,不带又容易丢失,住校生的手机在宿舍里也经常出现失窃,这些都给学校管理造成不小的问题,手机成为学校安全的隐患。
再次,为男女生的非正常交往提供便利。中学中男女生交往过密、早恋甚至越轨的现象已时有发生。由于在学校里耳鬓厮磨、卿卿我我的场合和机会较少,很多陷入早恋泥淖的少男少女在欲望的诱惑下,转而利用手机频繁发送甜言蜜语、互相约会,从而避开家长和老师的干预而进行非正常交往。
第四、容易形成不良的消费习惯。中学生带手机到学校很多是一种炫耀和装饰,易于引发攀比心理,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造成较大的思想负担和影响。同时,在每天收发几十条短信属“正常范围”的情况下,相对于没有经济收入的中学生来说,话费的消费水平确实不低,由于群体庞大,中学生已成为移动通讯消费的潜在市场,成为各公司争夺的对象,它们挖空心思出台的各种“优惠套餐”对刺激消费也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中学生话费居高不下,容易在学生中形成不良的消费习惯。
第五、泛滥的垃圾信息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每位手机用户都毫不例外地经常接收到各种各样的垃圾信息,这些信息多来自不良声讯台和一些唯利是图的商业客户,他们或者为了引诱消费,或者为了牟取利益,经常向手机用户群发不雅网页、黄色短信,以及如招聘“男公关”、“中奖”等诈骗类信息、卖防盗解码器、窃Ting器、透视麻将等 “黑色商业”信息、心理测试、情感测试等缺乏科学依据的迷惑类信息、测命运、解梦等封建迷信类信息,还有无聊的整蛊、骚扰信息,可以说门类各异应有尽有。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期,好奇心强,在频繁的“黄色”网页和信息的诱惑下,很容易产生一种不健康的阅读快感而沉溺其中,影响身心的健康成长;封建迷信类的信息也容易使他们产生错误的判断,将成败与命运联系起来而放弃对未来的憧憬和努力;中学生的判断能力较差,成长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情感问题必须依靠正确的引导,而测试类信息很容易误导学生对自我的判断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而学生经常接触欺诈类和“黑色商业”类短信,或是受到欺骗,很容易对诚信等做人准则产生怀疑。不良短信对中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树立、价值观的形成、积极生活态度的建立,都会产生不良影响,这些影响严重地对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构成威胁。
二、手机管理热点问题的分析
携带手机的学生个体,并非能全面体现使用手机的意义,也不会集中以上的所有弊端,个体不同利弊也不同,必须具体分析,但在教育实践中着眼于整体结果来看,允许中学生携带手机到校弊远大于利。所以对学生的手机管理引起中小学校的重视和关注,也由此而催生出各种各样的管理措施,其中最具争议的就是学校是否可以禁止学生携带手机到校?学校是否能没收或暂扣学生的手机?
⒈ 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到校应合法化
由于对学生携带手机利弊的认识不同,一些家长和学生不认同甚至抵制学校禁止学生携带手机到校的做法,他们认为学校禁带手机侵犯了公民通信自由的权利。如果这种说法成立,我们可以按这样的逻辑类推:法庭驱逐喧哗者侵犯了公民说话的权利,交警处罚闯红灯者侵犯了公民人身自由的权利,环保部门处罚深夜扰民麻将侵犯了公民娱乐的权利……教师在课堂上批评打瞌睡的学生岂不侵犯了公民休息的权利?家长和学生的这种认识,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是对公民权利的一种曲解。在任一场合中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必定还要受到特定规范的制约,校园是教育场所,“校园无小事,事事是教育”言之成理,不仅课堂上需要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规范,在校园里同样也时刻需要确保正常教育秩序和效果的规范,禁带手机的意义就在于此。
也有一些学校认为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明文规定,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规定中学生不能在校园内使用手机和带手机上课,因此手机管理是中小学最突出的管理难题。当然法律条文不可能细化得面面俱到,因此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规定中学生不能在校园内使用手机和带手机上课也是正常的。而从《教育法》来看:第26条第1款要求学校“有组织机构和章程”,第28条第1款要求学校“按照章程自主管理”,这一条款就是《教育法》的授权性规范,“授权性规范授予法律主体可以作出某种行为或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能力。”通过授予学校一定的权限规范师生的行为。学校的规章制度实质上就是“章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律法没有规定或没有实施细则的部分的补充,所以很多专家学者均认为:法无明文规定时,学校可自行制定相关校规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教育法》第43条第4款也规定受教育者必须“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它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与学校的关系更多地趋向于契约性……”、“学生必须服从学校和教师的管理,违反校规校纪者将受到相应的处分。在这种不对等的法律关系中,受教育者处于个人从属、被支配的关系,……部分法学界人士称这种关系为准行政性的法律关系。”法律学者普遍认为,学校只要不改变学生的受教育者身份就完全可以按照教育规律制定校规来来管理内部事务,将学校按校规对学生的纪律处分纳入民事诉讼的范围不符合教育规律,也不宜将其纳入司法审查范围。显然,学校制定的禁带手机规定应属学校自由裁量权的适度行使。综合上面的分析,学校禁带手机不会违背上位法,完全可以把它明确列入校规校纪,使之成为对中学生的一种管理契约。
⒉ 对违规学生的手机可暂代保管
既然禁带手机成为校规,就必定会有违规的现象,对违规携带的手机管理也是一个难题,一此学校采取简单粗暴的做法,如见诸报章的搜身、没收、当众摔毁等,显然是违法的、不可取的。也有一些学校采取暂扣的做法,也引起了关于学生合法财产权的争议。
学生在课堂上看课外书、玩弄物品,教师将它予以暂扣或代管,是教育实践中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做法,从来没有一个律法专家对此提出异议,也不认为此做法会剥夺学生的财产权。如果认为老师暂扣或代管学生的手机违背了物权法或者是剥夺学生的合法财产权,那么以上的做法无疑也是违法的,不可为的。那么我们由此应当担心:课堂上日益泛滥的各类物品该如何让其消失?课堂的正常教学秩序该如何维持?
诚然,学校不具备暂扣学生合法财产的权力,但也不意味着学校对违规携带的手机无所作为。《教育法》赋予学校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为学校的教育管理预留一定的伸展空间,有专家认为:学校的自由裁量权必须在学校目的的达成与学生权利的保护两种利益间求取最佳的平衡点,要遵循最小侵害原则。因此学校可以通过行使自由裁量权使做法游走于律法的边缘,可以改“暂扣”为“暂代保管”,暂扣的做法带有惩罚的性质,而代管不是处罚而是救助,其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暂时远离诱惑,它遵循了“出于善意,着眼于学生更好发展”、“目的在于矫正不良行为”的教育性原则,同时也符合“目的与手段合乎比例”的比例性原则以及“不过度处罚” 的相称性原则的法治精神,从这一意义上说,暂代保管应是可行的做法。
三、对手机进行有效管理的策略
要进行有效管理,必须使管理的方法、手段和措施都合情合法,确保管理效果,为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提供保障,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要达到这一目的,学校对学生的手机管理必须注意以下策略:
⒈ 为学生的必要通讯提供条件
在校学生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在不少情况下也需要必要的互动联系,作为学校当然不能让学生于上学时段完全与外界隔离。学校应创设条件在校园、宿舍区域安装磁卡电话、200卡电话,教师办公室的电话也应适度向学生开放,以满足学生正常联系的需要,以化解由禁带手机带来的通讯需要的压力。
⒉ 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家长的态度往往对学生的认识和学校的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要让禁带手机的工作顺利开展,首先必须得到学生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学校可在学年开始时即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和家长会,在贯彻学校规章的同时把学校禁带手机的依据、认识和做法交由家长讨论,取得一致的看法,如有可能再由家长委员会向全体家长发出倡议,要求不配手机给学生或协助学校进行监督管理,从而减轻学校在处理违规学生时的阻力。
⒊ 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并予以宣讲贯彻
科学的制度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把手机管理列入学校的制度条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细则,把它列入常规管理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对违规带入的手机的处理,要统一教师的思想认识,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做到有章可循。可结合新生入学训练进行宣讲和纪律教育班会课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加强引导和教育,让学生认清利弊,解决学生的思想症结,明确学校禁带手机的意义。
⒋ 对违规学生的教育要注重方法与技巧
班主任、年级长、德育处主任在发现学生违规时要进行教育,这往往成为问题的焦点,在实践中存在不少简单粗暴的处理、极端激烈的训斥,这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反而违背了学校的初衷,起了相反的作用。“常规管理也是一种教育手段,要讲清道理,让学生自觉遵守,而不是强迫学生执行”,因此在教育时要提高教育技巧,采取说服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正确使用,以人性化管理的思维保证制度的坚决执行。
⒌ 对违规手机的处理要注意程序公正
5.关于做好车间安全生产管理的几点看法 篇五
摘要:农村社会环境污染、贫富加剧、人才流失各种矛盾日趋严重,必须通过认识农村社会的现象来深刻认识农村社会管理的本质问题,寻找对策,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小康社会,关键字:农村 社会管理
尽管改革开放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除了北上广等传统中心城市外,中国遍地兴起了大大小小的中小城市,人口大量涌向城市,造成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交通拥堵、房价飙涨、贫富加剧、治安变难,由于生活压力的加大,各种社会矛盾日趋严重。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被人们所重视的社会管理活动中,农村地区逐渐被人们忽视,许多政策和发展机会明显偏向城市,造成处在广阔农村地区的民众生活质量相对下降,社会管理滞后。本文以个人的角度分析农村现状并给出如何加强社会管理之建议。
一、农村现状
(一)缺少合理的规划和布局,村落分布十分分散和无序
当前中国广大的农村,仍是以传统的自然村落为基础,分散分布在各个地方,很多村庄内也缺少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以及乱占耕地占建房,农付生活垃圾和工厂垃圾随易堆放等等,农村公共生活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缺乏,这就客观上制约了对农村居住环境的改善和发展。
(二)生产工艺落后,机械化规模化种植远未实现
由于中国历史上一直是农村经济,特别是建国以来承包分田以后,家家户户所分配到的责任田面积小,分布广,加之地形复杂起伏,绝大部分农户都是靠手工或畜力耕种作业。机械化自动化代价高昂,远没有达到人胶预想中的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比起美国五十年代还要落后。这些年城镇化建设进程中,这种机械化的改变只在北方平坦宽阔地区开始应用,在全国范围内仍未得到推广普及。
(三)大量青年劳动力外流,农村面临空心化
由于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年轻劳动力涌向城市打工,他们基本上处在城市最底层的阶层,赚取较低的工资维持着较低而跟不上潮流的消费水平。当他们到了中年时期,劳动能力逐渐丧失,城市不再需要时就被迫回到农村。当前,农村村户大量老
—1—
弱妇幼人口留守。没有生气没有生机也没有了朝气。目前,绝大多数农村人均土地不超出一两亩,很多地区不足一亩。无论种植粮食或作物,除了获得温饱外,“剩余价值”微乎其微。加入WTO后,受外国机械化、低成本、大规模生产的农产品冲击,中国农民在农业上的收入每况愈下。多数青壮劳力只能靠外出到沿海城市打工,才能维持家计。很多农村只剩下老幼病残,仅“留守儿童”就2000多万。
(四)社会保障水平和保障范围处于较低水平
近几年虽然国家开始重视农村建设,逐步加强社会保障。但是从目前的情况下,除了新农合普及程度较宽以外,农村养老、农村住房,农村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即使是农村新农合医疗保险也只能解决少量被列为保险支付的范围。以广西为例,2010广西新农合报销基本药物的覆盖率只能达到60%,全区新农合筹资标准从2009年的每人每年1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150元。其中农民个人筹资30元,中央财政补助60元,自治区和地方财政补助60元,确保农民的参合率达到90%以上。山东省农付居民参加农村新农合医疗保险的报销金额也基本控制在59%以下。
(五)党群关系处理较差,农村干部作风不够规范
党中央在农村的地位和可信任程度还是很高的。由于农民的淳朴本性,一直将党中央确立为主导力量。但是,基层党群关系普遍做得不好的。群众的主要问题是对基层党员的行为不信任:腐败、损公肥私„„等十分普遍,近年来有蔓延的趋势,并逐渐发展到影响对中央的看法上来。基层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比较淡薄,导致的结果是党在农村没有号召力。农村党员的先锋作用没有体现,或者已经丧失了先锋作用。在群众中的印象不好。农村干部的主要问题主要是不能解决当地农村的实际问题,不能对当地农村的发展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农村干部职位繁多并且参差不齐,这个也需要进一步规范化。
(六)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落后
建国初期,国家曾发挥了生产队集中精力搞生产的优势建设了大量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但是承包责任制以后,大型基础设施一是缺资金二是缺少集中人力物力,远未跟上发展的需要,有些基础设施在近几十年的改革发展建设中遭遇破坏,有些农村的水利建设正在荒废。大沟大渠坍塌无修,有些已经淤塞,杂草丛生。每每遇到大雨暴雨,经常见到自然灾害屡见报端。
(七)农村信息通讯设施落后
这几年农村广播电视和电话手机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网络信息、计算机的使用特别是用于生产管理等方面非常少见,与城市里的工业生产计算机管理控制有着天壤之
别。
(八)农民综合素质较低,教育水平落后
农民天天和田地打交道,工作环境脏累差,农付住宅也比较简单。大部分人员几乎都没有什么精神信仰,多数人精神空虚,即没有宗教信仰,也没有精神寄托,容易成为异端思想的宣传对象。由于计划生育和人口减少,几个村子才有一所小学,一个乡(十多个村子)才有一所中学。孩子们很小就得住校读书,很多家境不好的孩子必须每星期走几十里路。这些农村学校师资参差不齐,学生成绩也无法与城里人竞争。很多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过早辍学:一般农村小学的入学率不超过80%,初中不超过60%,高中不超过30%。辍学、厌学等频出不穷。国家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公,好的教育越来越倾向于城市中心和财富中心,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不满。
尽管国家近十年来每年投入很大精力实施农村改革,但中国千百年来的“小农经济”和封闭社会,自始至终未被打破过。今天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在工业和城市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中国绝大多数农村和占半数以上的人口(七亿多),事实上仍被抛在“现代化”之外;整个中国工农、贫富和城乡差别,越来越大,由此而引起的“二元社会”,双规多轨阶级,越来越壁垒分明;经济失衡,治安恶化,干部腐败等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将越来越大„„如果再不抓住时机,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全面“建设新农村”,中国就无法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更谈不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传统中国农村社会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较为重视基层社会组织的作用
鉴于基层社会组织在多元共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中国传统社会较为重视基层社会组织的作用。需要特别提出的是,这种重视不仅体现在党、乡、大保、甲这些较大规模的基层组织上,也体现在五家十家组成的伍、什、比、牌等最基础的微基层组织上。这些微基层组织犹如人体的毛细血管,在社会管理机体上发挥着极其重要、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寓管理于利益之中
从上述可看出,无论是家族管理还是乡里管理,其共同特点就是都有大量为成员提供互助救济、纠纷调处、危艰帮扶等利益方面的内容,同时也有规范成员行为的规则以及违反规则的惩罚。只要是基层社会组织内部成员,无论其地位高低,财富多寡,都可以享受这样的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的一种组织福利。而这种福利非常贴近民众生活,每一个人特别是基层社会的小民百姓,一般都不会舍弃这
种组织福利。为了享受组织福利,一般社会成员都会自愿接受组织的规则约束甚至惩罚,乐于遵守习行组织规范。这样,家族、乡里这些社会组织就把利益和规范有机结合起来,寓管理于利益之中。
(三)化管理于日常生活秩序
传统中国的基层社会治理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管理体系,每一个社会成员,无论是达官贵人抑或普通民众无不纳入其中。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均要受到家法族规制约,读书就学受私塾书院规章制约,在乡受保甲乡约制约,经商受行规行约制约。而这些规约与救济孤弱、纠纷调处、鼓励科举等等功能在组织框架下得到有机结合,其融监督、责任、教养于一体,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化管理于日常生活秩序。
(四)国家管理与民间自我管理有机结合国家管理着眼于国策和法制保障等宏观方面,而具体的、细化的管理事务则由基层组织完成。这样,通过大量的民间规约,使每个人时时刻刻生活于规范之中,而且这些规范一般都符合本地区、本民族实际情况,人生活于其中没有陌生感、隔膜感。而对国家来讲,无须支出巨大的管理成本即实现了社会管理效果。这显然在农业文明时代生产生活条件下符合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多样、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巨大的国家管理的需要,这样的管理也最适合中国古代国情特点。如是,通过抓大放小,国家管理与民间自我管理实现了有机结合。
三、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必要性
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是化解农村社会结构矛盾的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农村的工业化、城市化加剧发展,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造成社会不公现象日益严重,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扩大。城乡二元结构引发的差距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做好农村弱势群体、老年人、特殊人群的社会保障问题,征地拆迁引发的政府与农民的矛盾,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心理问题、社会稳定安全问题,独生子女政策下家庭养老问题,网络突发事件问题等等。社会高速发展,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急需我们的管理者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必须理顺“党政”“政社”等方面的关系,充分调动社会、群众参与乡村管理的积极性,以切实提高乡村治理和农村社会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提供政治保证。
四、如何加强农村社会管理
第一,在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公民社会组织的作用,并积极利用与引导。
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配齐配强社区两委班子,就是传统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随着合村并建的步伐加快也要不断地创新,几个村子合起来了,要真正做到“统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就是应加强对已合村班子的建设,当前我们感觉最为迫切的是把心合起来,除教育外,还要适当投入使之能做到几个统一。另外,应坚定不移地推动合村建区和产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务必动摇不得。只有这样才能给农民以希望,最终达到真正的心合、村合、人合。
第二,办好政府应办的事的同时,加强社会协调机制的建立。
胡锦涛总书记在论及社会管理时特别强调了“社会协同”。浩荡前行的农村现代化浪潮中,乡村转型、体制转轨、观念转变已成大势,随之而来的各种变化也是必然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的肌体中寻找“减震器”与“粘合剂”,以不使我们的乡村不因我们所推进的转型而产生大的震荡。首先,要改变对这些社会力量的认识,打破一些错误和过时的思维,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一谈自发组织就有些谈虎色变的感觉,怕不是什么“非法组织”吧。其实坚持用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做试金石就足够了。其次,要在协调机制建立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能给的支持要尽量给,适当的资金支持,合适的办公场所,其实在新的社区建立起来后,这些大致上都不是大问题。再者,密切与这些社会力量的联系和互动,互通信息,定期通报等都相当重要。
6.关于做好车间安全生产管理的几点看法 篇六
1、所长(中队长)、办公室主任以下级别的干部均应由市局党委下命令
2、干部选拔标准中,政治素质、党性觉悟、奉献意识、组织指挥能力、感召力、文字能力、创新意识、纪律意识、做人、工作动机、模范带头作用
3、所或中队应编制办公室主任
4、所或中队应设立队员委员会,队员委员会主任应由一名副所长担任,负责组织队员委员会工作
5、基层干部的提拔时,上级党组织应听取下级党支部书记的汇报意见
6、落实好交班和接班制度
7、落实好每日工作汇报制度
8、落实好每日干部轮流值班制度
9、落实好上班时队容风纪检查制度
10、落实好大项行动前动员、预案,行动中督导检查、行动后讲评总结制度(表扬好人好事、批评后进)
11、上传下达的重要文书均应有密级并有相关负责人签字和加盖相应的印章,并均有备案和登记,以免推脱责任。
12、评先选优、入党、预备党员考察对象、对人员处分等均由支部研究决定。
7.关于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几点看法 篇七
1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高校体育教学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 而体育教学管理则是辅助体育教学的基本途径, 它是以体育课为主要元素, 进行体育教学的。体育教学管理是依据体育管理的方法和理论, 结合体育教学的实际目标, 对体育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进行管理和监控的一个管理过程。体育教学管理过程, 包括前期教学计划的制定, 中期课堂教学的实施, 后期教学效果的评价三个部分, 这三个部分呈递进关系, 环环相扣, 只有这三个部分协调好了, 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才能培养出国家和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才能实现高效目标所要求的内容。
2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如今普通高校扩招和教学规模在不断的扩大, 陈旧落后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体育教学的需要了, 体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慢慢地暴露出一些问题。当下一些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尚缺乏对学校现行教学状况的全面了解, 缺乏对学校现有体育教学管理制度的深入了解, 对手头的工作缺乏科学性的研究, 只停留在被动地机械操作的低水平管理层面。一些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常常因繁杂的体育教学管理事务缠身而忽视了对新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安于现状, 忽视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求。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理念和现代教育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不断加强管理人员对新时期教育思想的认识。传统的体育课程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忽视学生在体育课上的真实感受, 如果学生丧失上课的积极性, 学生没有兴趣上课, 再好的老师也不能上好一节好的体育课。体育教学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让学生自己发自内心的想上好体育课, 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老师, 只有师生配合,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随着高等教育形势的发展变化, 各种新的教学矛盾层出不穷, 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也日趋复杂。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 我国体育教学管理思想相对滞后, 缺乏创新。优异的体育教学和管理理念对体育教学有着促进作用, 从文献资料可以看出, 见过以来, 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和管理思想共经过两次大的变化, 见过之后, 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 我们实施的体育教学大都是借鉴和模仿前苏联社会主义时期的劳动体位制, 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以田径内容为主, 在教学内容以传授学生的三基为主要教学目标, 这一教学形式一直持续到20个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 国内教育思潮逐渐转变了方向, 一些学者开始探讨欧美教学思想, 并引进一些教学理念, 以田径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体育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取而代之的是样式多样, 内容丰富的体育教学形式, 田径在中国学校体育中一夜之间不见了踪影, 被人们冠以过时, 学生没有兴趣的教学内容, 而体育教学管理者和体育教学专家无情的抛弃。现行体育教学形式以以上两种形式为主要内容。体育教学管理也是围绕着教学形式出发和落脚点, 受体育教学形式的影响。
3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在新时期的发展对策
3.1 引进新的管理理念
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主要是为体育教学服务的, 而体育教学开展的形式和内容往往受体育教学管理的影响, 教学管理理念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 因此, 教学管理应得到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我国现行的大多教学形式和教育理念都是引自西方发达国家, 西方发达国家在一定程度上, 教育理念和教育水平确实超越国内很多, 有目共睹, 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理念的引进, 在我国教育大潮中, 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一些尖端的学科, 我国从无到有, 从弱到强, 无不和西方教育有着密切联系。但是体育学科, 在中国学校教育中, 历来就不受重视, 体育相关领域的教学改革也较慢, 从中西体育学术和体育科研研究来看, 国内过于体育相关领域的研究明显落后于西方国家, 国内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教育理念上也有着很大差别, 因此, 为了确保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保证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 体育教学管理者和体育学相关专家, 应该积极引进西方国家适合我国实际国情的体育教学理念, 引进西方国家在管理学上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 使体育教学软环境和硬环境都有明显的改善, 为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做好服务工作。
3.2 吸纳学生参与管理
新时期体育教学思想逐渐开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课也是对学生逐渐增多了人文关怀, 从教学内容的制定上和上课体会上, 逐渐重视学生的切身感受。在体育教学管理上, 笔者建议, 多吸纳和听取学生们的建议, 在学期教学计划开始之前, 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 对好的意见, 大胆采用和给予充分肯定, 鼓励学生在上课支出, 勇于说出内心的真实愿望和想法, 这为更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计划有着重要关系。在教学计划实施中, 就是体育教学的课堂上, 也要征求和听取学生的意见, 教学管理人员要走到学生中去。在教学期末, 体育课结束时期, 教学管理人员应组织教师和学生一起开展对本学期的教学成绩总结和分析研讨会, 听取学生的意见。真正的转变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增加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
3.3 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据不完全统计, 从事体育教学管理的人员, 多为学校各部门的闲置人员或调配人员, 或者转岗人员等, 真正体育管理或者教学管理毕业的人较少, 几乎没有, 这种情况说明, 我国现行高校主管教学的部门和学校高层领导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 工作能力是否突出, 是否能胜任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这个岗位, 这和体育教学质量有着直接关系。因为体育教学管理人员肩负着协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工作, 是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决策者, 是监督教学计划的执行者, 是期末教学结果总结分析的组织者。角色的重要性决定了体育教学管理部门需要综合素质突出, 协调能力较强, 组织能力较强, 懂管理和教学, 又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的教辅人员。
3.4 制定规章制度
良好的管理措施离不开完善的规章制度, 制度是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制度有助于各项任务的落实。从各高校现行的体育教学管理中可以看出, 体育教学管理上缺乏应有的管理制度,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还主要依靠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口头协商和约定, 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管理制度。管理学中有个管理方面的制度比较适合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 是目标管理制度, 即在学期之初, 为每个教师制定出目标教学计划, 并对教师执行的情况进行监督和奖惩, 对完成教学目标较好的教师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鼓励大家积极落实教学任务, 形成以制度促教学, 以制度提高教学效果的良好氛围。
4 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在我国体育教学和体育科研中, 还处于摸索阶段, 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规章制度, 国家教育部门也没有颁布正式的管理文件。笔者提倡的体育教学管理是综合教学、科研、教学管理等行政工作于一体的综合管理过程, 它涉及到体育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的内容, 因此对体育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有较高要求, 只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才能制定出合理科学的管理措施, 才能将教学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孙汉超, 秦椿林.体育管理学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6:289-290.
[2]黄强.领导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226-240.
[3]夏书幸.行政管理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8.
8.关于做好车间安全生产管理的几点看法 篇八
关键词课堂教学管理民主平等以人为本情感性
教育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一些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建立了新的教学模式,运用了不少新的教学方法,而成效并不显著。究其原因是忽视了课堂教学的管理。课堂教学的管理是让课堂教学顺实施,并取得最佳效益的保证。 那么,我们该如何搞好课堂教学的管理呢?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认为我们的课堂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师生关系要准确定位
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他们有选择学习方式、学习行为的权利和自由。教师则应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是学生的朋友。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一切合法的学习权利,对全体学生负责,并有义务为学生的发展构建起合理的发展基础。
二、要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形成意识
以人为本是整个课标的准则。人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再加上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生活阅历和经验,不同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标准,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堂学习环境也应有所差别,怎能采取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呢?再者说,如果我们的课堂都采用“命令式”“指令式”和“规定式”来要求学生,势必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光靠外力来强制是远远不行的 !因此,我们只有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尊重他们的差异,以人为本来培养“规范意识”,只有当那些有意义的“规范”进入人的意识领域后,才能真正地体现规范的价值和意义。
三、要创设合理环境,形成创新的氛围
新的课程标准认为,课堂不仅是师生获取知识的地方,更是师生共同创造的场所。对于我们广大教师而言的创造,也就是要敢于突破常规,去发现那些相对自己来讲从未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然而,要“创造”就需要有适合创新环境的氛围。我认为创新的课堂管理环境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课堂环境的安全性
任何创新,无论从外界环境还是从心理环境来讲,都需要有一定的安全性。想创新难免会有失误甚至错误,如果我们没有建构出适合创新的安全环境氛围,不用说学生,几乎所有人在创新时都会有很多顾虑。举个简单的例子,学生学习时突然发现一个很好的问题,这个问题和其他学生的观点明显不同,甚至与教材上的阐述也有出入,但对该问题他却有独到的见解,这可能就是一种创新发现。 面对这种情况,学生会怎样处理呢?是放弃自已的问题人云亦云,还是把问题提出来让大家共同研究、分享?这就完全取决于学生所取的环境条件了如果安全,学生会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反之他可能会选择放弃。如果选择了放弃,这样的课堂也就基本上没有了创新的痕迹;学生只是在课堂上按老师的备课进行表演,完全丧失了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二)课堂环境的自由性(充分暴露学生思维)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种动态的课堂资源,都值得去开发、去钻研。正因为学生是动态的、是有思想的、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所以更要求我们的课堂绝不能束缚他们,像有些学校倡导的所谓“课堂规范表演”只能禁锢学生的思维,即使课堂上也有“交流”,也无疑是一种形式上的交流,或者说,只是为教师的某种需要而服务的。这样的课堂,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是极为不利的。这显然背弃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反之,如果我们的课堂能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把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他们,让他们真正的做时间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做他们的服务者、组织者、建议者、学习的参与者的话,学生自然就会扩大他们交流的范围,使自已与别人的差距降到最低,甚至为零。这是一种多么美丽的教育景观!这不正是新课程标准所期待的面向全体、共同发展、尊重差异的最有力的体现吗?
(三)课堂环境的信任性
也许有人担心:如果给了学生自由、安全的环境,他们不去认真学习那不就糟了吗?于是我们广大的教师不敢放开手脚去解放学生,把本来应该由学生来做的事情,最大范围地给包下来,进而代替他们去做了。于是學生减少了获取知识的经历,省去了许多必要的思考,获得的全是所谓的“知识精华”,而对于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却浑然不知或知之甚少。这样看来,确是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如此下去,一旦评价体制一变,考试命题方向一改,学生再想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时,才发现问题和知识之间的距离原来是那么远,关系是那么的复杂和陌生,理解是这么的困难。待到那时,再用认知时间的若干倍来重新感悟知识的来源和发展,这样一来,学生怎能不累,教师岂能不累呢?
所以我们教师首先应完全打消各种顾虑,充分地相信学生,给他们提供安全、自由、信任、尊重的认知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解放他们,放手让他们去发展,不要担心或害怕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问题是很正常的。如果没有问题那倒是不正常的。只要你能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任其自由发挥,而又及时引导,学生定会给你惊喜的表现!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抓重点,出发展”的内涵。
(四) 课堂环境的情感性。教育的含义就是“爱”
这种“爱”不仅包括学生之间的“友爱”,也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还包括学生对教师的“敬爱”。课堂管理应全面体现情感的交融,关注学生的各种认知活动,给学生更广泛的心理支持,进而建构一个自由平等的、安全和谐的、宽容解放的、服务支持的课堂学习氛围。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与他人友好的相处、团结协作的精神,重视师生之间的心理交往度,找准心理情感的给合点,激发学生的“向师性”,实现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那么,无论是师生之间这是生生之间,都将以心灵拥抱心灵,以激情点燃激情,以信任换取信任,互相促进、互相发展 ,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关于做好车间安全生产管理的几点看法】推荐阅读:
关于做好工会会计工作的几点探讨10-23
关于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几点体会07-22
关于对做好当前工会工作的几点认识08-13
街道残联关于做好残疾人信访工作的几点启示10-27
关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几点看法09-23
关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问题的几点看法10-03
做好班主任的几点体会08-16
做好农村消防工作的几点建议08-23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几点要求08-29
对做好宣传工作的几点思考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