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建国60周年诗歌征文:六十年,我替日子说话

2024-08-09

纪念建国60周年诗歌征文:六十年,我替日子说话(精选6篇)

1.纪念建国60周年诗歌征文:六十年,我替日子说话 篇一

一九二一年,一群忧国忧民的同志,订立了共同的目标,建立了自己的政党。

他们以天下为已任,历近三十年峥嵘,奠定人民政权。

从此,中国——这个积弱百年的国度,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历史铬刻下这个数字——

公元一九四九年那一世小说网 http://。

龙的传人,何惧困难!

伟大的领袖,一代舵手,领导国人奋力向前。

二十七年,风云变幻:

七年过渡,多少困难;

十年建设,历经艰险;

多少波折,多少血泪,那是动荡的文革十年。

暗夜几尽,曙光在前。

第一代领导者,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他们的灵魂,皈依于华夏的土壤。

他们,和无数的革命先烈

永垂不朽!

岁月流转,国际风云变幻。

国人在探索,共和国要崛起!

经济要发展!

总设计师,一手拨乱反正

一手绘制蓝图

时间定格,一九七八。

中国人,要走自己的路,不能无为,绝不盲从!

河东河西,沧海桑田。

龙的传人,阔步向前。

伟人远去,星移斗转;

港澳回归,奥运梦圆;

嫦娥奔月,神七飞天。

建国六十年,风雨人生路。

何其有幸

生长在龙的国度——

我眷恋的热土!

新一代的领导,披肝沥胆,蓝缕筚路;

成长的七零后,秉承先辈的遗志,踏上新的——

征途!

超级炼器 最后的修仙者 网游之吸血生涯 腾龙神剑 邪影本纪 界王 http://

2.纪念建国60周年诗歌征文:六十年,我替日子说话 篇二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打破核大国的讹诈与垄断,为了世界和平和国家安全,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取得了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1964年10月16日,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开辟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新篇章。1992年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1997年香港、1999年澳门相济回到祖国的怀抱,彻底告别了那段屈辱的历史。2008年8月8日 晚,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这里,开始了一场奇妙、梦幻的中华文化之旅,人们的眼前呈现的是一个古老的中国,一个年轻的中国,一个希望与全世界的朋友构建和谐家园的中国。国歌51次在北京各比赛场馆唱响,国旗100次在领奖台上高高飘扬,圆了中国人百年的奥运梦。2008年9月25日 至28日,中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2009年嫦娥一号卫星在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更是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经济领域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反映时代进步要求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逐步摆脱贫困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60年。这60年里,我们伟大的祖国屡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衰,风雨兼程,奋发图强,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辉煌成就令全世界震惊。

3.纪念建国60周年诗歌征文:六十年,我替日子说话 篇三

遵照中央指示的精神,根据**地区的具体情况,**军政委员会文教部在征求了有关各方面的意见后,拟订了**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方案,经教育部呈政务院批准后,于1952年9月22日至25日召开了**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工作会议。按照中央规定的“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方针和“对政治、财经各院系采取适当集中,大力整顿”的原则,**政法委员会和文教部决定把**地区几所大学的政治、法律院系调整出来,由**人民革命大学负责筹建**政法学院。

根据**文教部制定的《**政法学院设置计划草案》的规定,**政法学院由重庆大学政治系、法律系,四川大学政治系、法律系,重庆财经学院法律系组成,受**人民革命大学领导。**人民革命大学于1952年8月抽调干部十余人在原革大一部的化龙桥部址组建政法系。同年10月开始接待从重庆大学法学院(含政治系、法律系)及四川大学政法学院(含政治系、法律系)迁来的师生。私立重庆财经学院法律系师生到年底才迁来学校。1953年**地区高等学校院系继续调整,又有贵州大学法律系及云南大学法律系的师生陆续合并来校。

**政法大学的前身是**人民革命大学。**政法学院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创办的新的政法高等学府。座落在重庆沙坪坝区,钟灵毓秀的歌乐山下,庄严肃穆的烈士墓旁。学院筹建的时期,正是我国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时候,国民经济经过三年恢复虽然得到初步发展,但国家建设百业待兴,财力有限。全院师生员工在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发扬抗大的革命传统,克服重重困难,因陋就简,艰苦创业,1953年9月20日在化龙桥建立了**政法学院。1954年8月20日,学院从化龙桥迁烈士墓新校址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年10月,**大区撤销,学院归属中央司法部领导,招收了首届四年制本科生,改干部轮训班为干训部,开始走向正规的高校办学轨道,同时承担起了**地区政法干部的培训任务。中央和**局陆续调派了一批干部来院充实和加强各级领导,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结合各项政治运动的全面开展,加强党政组织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研室(组)建设、教学规章制度建设和图书资料建设,逐步开展科学研究,制定了远景发展规划,学校各方面工作都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

从党中央1956年9月召开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政法学院在探索建立社会主义高等政法教育实践中,也遭遇了许多曲折。从1957年开始,“左”的思想政治路线干挠学校办学方向,各种政治运动连年不断,知识分子政策遭到扭曲和破坏,学校教育事业受到严重冲击。但是,全校师生员工经受住了各种困难的严峻考验。1958年12月,四川省委批准**政法学院与中央公安学院重庆分院合并。1959年2月10日,学院名为四川政法公安学院。1960年8月21日,经四川省委批准同意保留四川政法公安学院校名,成立四川行政学院,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1961年7月30日,省委批示同意省高教局党组关于全省高等教育事业的调整方案,将学院更名为四川行政学院。1963年7月11日,中央同意中央政法小组和高教部党组《关于加强高等政法教育和调整政法院系问题的请示报告》。决定将四川行政学院又复名为**政法学院,只设政法专业,由最高人民法院领导。几经调整变革,教学、科研和基础设施仍有较大发展,新一代教学骨干力量在不断成长。学院曲折前进的历程,无论是正面经验抑或反面教训,都是可贵的财富,均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我国经历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政法学院在十年内乱中遭到了空前的破坏和摧残,一大批有才能的知识分子和干部,遭到残酷的打击迫害,许多重要的教学资料被焚毁,大批图书散失,校园被侵占,学校被强行撤销,在教职工的共同抵制下,学校才得以保全。回顾总结这段历史,是要进一步认识“文化大革

血蟒传说 殓魂 左路天王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命”的完全错误,吸取教训,彻底肃清“左”倾思潮的错误影响,深刻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更加热爱学校,更加热爱党的政法教育事业,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把学校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经历十年内乱的“文化大革命”,随着“四人帮”被粉碎而宣告结束。从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那一世小说网 http://国进入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崭新的历史时期。**政法学院从此也步入了一个新的蓬勃发展时期。在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同志的关怀下,党中央批准我院复办,成为全国最早恢复的政法院校,并列入全国重点院校,也是当时5所政法院校中唯一的一所重点院校,这在校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984年10月邓小平同志发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1985年5月,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整个教育战线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校也和全国其他高校一样,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增设了新专业,扩大了办学规模,改变了单科性办学模式,逐步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系科设置和教学管理体制,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同时,在学院试行院长负责制,对如何发挥教代会在高校民主管理中的作用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我国的教育方针,要求高等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反思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和后来苏东巨变的影响,学院认识到必须坚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在1989年到1994年期间,由于指导思想明确,学院各项工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两课教育更有针对性,思想政治工作更有实效性;教学改革措施更加有力,教学成果更加喜人;科学研究硕果累累,体育工作成就空前。

199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我校更名为**政法大学。从此学校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学校为此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为保证教学改革的持续发展,调整教育结构和专业结构,扩大办学规模,增加专业设置,抓好重点学科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大对外交流,促进科研发展,强化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搞好思想政治工作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这一期间,学校取得了显著成绩,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成绩优异。成人教育评估被专家组誉为国内一流水平,校党委获司法部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校团委被评为全国暑期“三下乡”先进集体并被确认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评估一次性达标,成绩优秀,我校被命名为“重庆市文明学校”。

2001年3月、2003年9月学校在渝北区先后征地近1500亩。2002年1月22日,新校区建设正式启动。2002年10月渝北新校区一期工程结束,正式投入使用,迎来了新校区首届新生近3500人,广大师生员工克服各种困难,认真工作,刻苦学习,教育教学秩序井然。至2007年9月经过5年多四期工程的建设,共投入建设资金9亿人民币,修建完成教学设施、办公用房和学生宿舍35万平方米,一个能容纳20000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初具规模、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校区正式落成。

4.纪念建国60周年诗歌征文:六十年,我替日子说话 篇四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简称体总),是中国成立最早、会员最多的全国群众性体育组织,是党和政那一世小说网 http://府联系体育工作者的纽带、桥梁,发展体育事业的助手。近60年来,全国体总是在继承与改造旧中国体育组织的基础上,伴随新中国社会变迁和体育事业发展建立而发展起来的。

一、国家体委成立前的中华全国体育总会(1949.1o-1952.11)

1949年以前,民弱国穷的中国,被世界列强讥讽为“东亚病夫”,中华民族为摘掉这顶帽子,前赴后继奋斗了半个多世纪。不少有识之士认为,国民体质的改善有赖于体育的普及,普及体育运动必须建立高效的体育组织加以管理指导。新中国建立伊始,中央人民政府委托团中央着手对1924年成立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进行改组,筹备成立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将体育普及到千百万人民中间,开展新民主主义的新体育。

(一)召开第一、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筹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

1949年10月27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后称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到会讲话,大会推选冯文彬为主任,马约翰、吴蕴瑞、徐英超、荣高棠为副主任,秘书长由荣高棠兼任。筹委会有来自华东、华中、华北、西北、东北、西南、华南、北京市、军队、全总、妇联、学联、青联、团中央、铁路工会(筹建)、教育部、少数民族的108名代表组成。由25人组成常委会,负责闭会期间执行体总筹委会的工作。常委会下设秘书处处理日常事务。

1952年6月20日-24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在北京举行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英文名称:a11-china sports federation,缩写”acsf”。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为成立大会作了重要题词。毛主席的题词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朱德副主席的题词是:“普及人民体育运动,为生产和国防服务。”毛主席的题词成为当时体育工作的指导方针和主要任务,在今天仍具指导意义。朱德任体总名誉主席,马叙伦为主席,韦悫、肖华、刘宁

一、李德全、荣高棠、马约翰为副主席,荣高棠兼任秘书长,黄中为副秘书长,常委会由65名委员组成。出席大会的有各大行政区、解放军、中央各有关机关团体的代表和特邀的体育与文艺界著名人士、运动生理学家、战斗英雄、民兵英雄、劳动模范、女飞行员等代表147人。

(二)赋予组织职能

1949年,体总在筹备期间的宗旨和任务是:团结全国体育界,协助政府提倡新民主主义体育,为国防与生产服务。

1952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后在其章程里明确规定了体总的宗旨:“在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共同纲领第48条:‘提倡国民体育’的规定与人民政府有关发展体育的政策,协助政府组织、领导并推进国民体育运动,为增进人民身体健康及为国防与生产服务。”

体总的任务是:“制定全国体育运动计划,并领导与督促全国各体育组织实施之;制定并公布各种有关体育运动的制度及规则;负责国际间体育运动事务联络工作;举办全国性的运动竞赛会,选拔并训练各项运动的国家选手;编制体育运动书刊;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体育运动宣传教育工作;培养体育工作干部;审计并审查全国重要运动场地建筑设备及运动用品。”

(三)建立组织结构

在体总建立时的章程里规定:体总的最高权力机构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委员会,在常务委员会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国际联络处、秘书处、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各项专门委员会。体总实行会员制,在各大行政区设体育总分会,在省、市、县设体育分会,在各基层单位设体育委员会。这一结构成为体总长期运行的基本框架。体总活动经费由政府支出。

1952年2月依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组建了“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在组织上与同年6月成立的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合一。

体总筹建期间,我国向国际奥委会声明,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即为中国奥委会。

(四)发挥组织作用

全国体总从筹备到建成短短的三年时间里,认真贯彻新民主主义的体育方针,在普及体育运动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

1.培养大批体育干部。1950年7月,全国体总筹委会主办了“全国体育工作者暑期学习会”,1951年7月又下发了《为各地体育总分会、分会在暑期举办体育工作者学习会和业余体育班的通知》。通过举办各种学习会、培训班、业余体育短训班等形式,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培养了大批干部。

2.创办《新体育》杂志。1950年,全国体总筹委会的机关刊物《新体育

血蟒传说 殓魂 左路天王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创刊,作为新中国第一本体育专业杂志,是当时乃至今天人们推广和宣传体育的良好平台。

3.公布和推行《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简称劳卫制)试行条例。1952年5月,全国体总筹委会公布了《劳卫制》试行条例和相关项目标准,为以后正式实施打下基础。

4.组织各种体育比赛。1951年5月举行了“全国篮球比赛大会”,12月又在天那一世小说网 http://津召开了“全国足球比赛大会”等全国体育竞赛,摸索在国内举办体育竞赛的经验。

5.开展国际体育交往。1950年,全国体总筹委会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赴苏体育访问团,到苏联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考察和学习。1951年,全国体总组织中国体育观光团赴印度观摩第一届亚运会。1952年,全国体总派代表团赴赫尔辛基参加第15届奥运会。这是新中国运动员首次参加奥运大赛,也是五星红旗第一次出现在奥林匹克赛场。

这一时期,体总作为新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全国性体育组织,既是一个群众体育组织,又是政府机构。在领导、协调、监督体育工作,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新体育,在广大人民中间普及体育运动,代表我国参加国际体育事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国家体委(体育总局)成立后的中华全国体育总会(1952.11至今)

1949年成立的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是由当时的青年团负责实际工作,全国体总成立时改由教育部长马叙伦兼任体总主席。为了迅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改变我国运动技术水平与国际地位不相称的局面,1952年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简称中央体委),1954年改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简称国家体委)。国家体委成立后,体总领导全国体育工作的职责由国家体委替代,体总的机构、编制、经费也并入国家体委。

20世纪50年代末的“大跃进”运动,给我国经济、文化建设造成了极大损失。60年代初的全国体工会议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试图扭转困难局面,但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体育事业遭到更严重的摧残,对全国体育系统实行了军事接管,全国体总工作全面停滞。70年代初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体育工作才有所恢复。

1976年,我国结束了10年文革的浩劫,经过拨乱反正,1978年开始踏上改革开放之路。1993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带来了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许多领域的重大变化。最突出的是国家对社会事务管理方式的调整和政府职能的转变。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家体委改组为国家体育总局,全国体总也并入体育总局,与其“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自国家体委(国家体育总局)成立后,全国体总继续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

(一)召开了5届全国代表大会,调整组织结构

1956年10月22日-23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召开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推选马约翰为主席,荣高棠、吴蕴瑞、董守义、黄中、李梦华(1962年8月补选)为副主席,秘书长由张联华担任,另有委员13人组成常委会。常委会下设秘书处、国际部和竞赛部,由秘书长领导日常工作。全国各地、各界会员代表共54人出席会议。1954年,国际奥委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为中国奥委会,体总的文字写法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委会)。

1964年1月30日-2月3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召开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组织机构为:主席:马约翰、钟师统(1978年马约翰逝世后,1979年继任)、李梦华(1986年接任);副主席:李达、李梦华、杜前、吴蕴瑞、张青季、荣高棠、赵正洪、钟师统、袁敦礼、黄中、董守义。1986年补选了何振梁、袁伟民、徐寅生、张彩珍、徐才为副主席;秘书长:张联华;常委会委员共29人(1989增补5人),会议增设了全国各大体育院系和澳门的代表共147名委员出席。

1989年4月13日-4月15日,时隔25年,在中国改革开放10年之后,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召开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出新的领导机构:李梦华为主席,于庆和、马万祺、关涛(女)、杜前、李凯亭、李源潮、张彩珍(女)、张联华、杜丽韫(女)、夏翔、徐才、徐寅生、黄中、黄健、梁焯辉、韩复东、路金栋、潘多(女、藏族)、霍英东、魏明为副主席,秘书长:刘兴、于再清;大会还增设荣高棠、刘建章、伍绍祖为顾问。体总第五届常委65人,荣誉委员14人。109名委员出席会议。大会首次将体总定位是全国群众性的体育组织,委员从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总会;单项运动协会;全国行业、系统体育协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群众体育组织;全国委员会由团体会员单位、全国总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其他团体推选以及从体育科学、教育、新闻、理论和管理等专业人士中推选,任期5年。地方体育总会、单项运动协会在县以上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各行业、系统根据自己情况成立各级体育组织;机关、事业、企业、学校、农村乡镇、城市街道等基层单位,可建立基层体育协会。1987年,国家体委正式组建了体总秘书处,定编3-5人,每年拨给事业经费5.5万元。,1997年1月15日-1月17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召开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机构:钟师统、李梦华为名誉主席,伍绍祖为主席(2000年李志坚接任);王永海、王陇德、王保良、袁伟民、张彩珍、徐寅生、楼大鹏、魏纪中、刘吉等21人为副主席,秘书长由谢炳元担任(2000年刘元福接任),大会还增设郑凤荣(女)为专职副秘书长。常委会委员由主席、副主席、秘书长、专职副秘书长、副秘书长以及从北京、天津、辽宁、上海、广东、四川、陕西等7个省、市体总和北京体育大学中各推选1名委员共40人组成。230名委员出席会议。会议章程中增加了体总“是党和政府联系体育工作者的纽带,是党和政府发展体育事业的助手,是依法成立的社团法人”的条款,进一步明确了体总的性质以及体总和国务院体育业务部门的关系。新宪章还规定全国代表大会原则上每5年召开一次;全国委员会任期5年;会员应缴纳会费,并对体总的会旗和会徽等标志作了使用规定。

2003年7月9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召开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选出体总新的组织领导机构:名誉主席:李梦华;顾问:袁伟民、荣高堂、徐寅生、路金栋、栗树彬、徐才、何振梁、张彩珍、李凯亭、刘吉、李敏宽、田麦久;主席:李志坚(2006年刘鹏接任);副主席:张发强、于再清、李富荣、段世杰、王保良、李奇生、崔波、华福周、赵沁平、郝文明、张宝文、赵维绥、王陇德、张海涛、陈佐洱、王富卿、王伟、郭建模、王兆海、何慧娴、杨树安。到2007年,又增选了胡家燕、乔传秀、杨岳、洪天慧、陈小娅、丹珠昂奔、崔大林、蔡振华、晓敏为副主席;秘书长:刘元福(2008年倪会忠接任);副秘书长:郭敏、肖天(2004年任副主席)、张昊、王均(2004年任副主席)、顾耀铭、史康成。到2009年,又增选了盛志国、刘扶民、宋鲁增、张剑、蒋志学、张海峰、王路生为副秘书长。常委会40人,183人出席会议。体总实行单位会员制,到2007年共有单位会员154个,其中全国性单项协会60个;省(区、市)体育总会37个;行业协会27个;其他类体育组织30个,另有50名个人会员,共204个。全国体总下设:秘书处、群体部、竞体部、经济部、法律事务部、人事部、外联部、科教部、宣传部处理日常事务。大会还规定了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的年龄不超过70岁,任期不超过两届。

(二)进行组织改革,促进组织发展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1993年国家体委下发了《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和五个配套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体育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在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确定以推进协会实体化改革为中心,逐步理顺体育行政部门与各类体育社团的关系,促进体育行政部门的职能转变和机构调整。

全国体总的改革是通过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方面是体总下属各单项体育协会的实体化。改革开放前,体总所属的各个体育社团虽然挂靠在体总,但主要行使政府机关职能,社团的作用发挥不出来。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协会开始了具有实体化意义的初步试验。当时,中国摩托车运动协会通过办摩托车驾驶培训班等形式,开始摸索通过提供体育劳务服务等方式培养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能力的道路。1988年,足球、登山、武术、网球等协会也开始试验,使过去只有牌子的协会办成有机构、有人员的实体。到1992年底,已有12个运动项目建立了实体化的单项运动协会。1998年,单项运动协会已达到41个,占全部体育协会的65.1%。至此,体总在组织上基本完成了单项体育协会的实体化建设。

改革的另一方面是体总自身组织的机构建设,主要是理顺了与中国奥委会的组织关系。

1954年,国际奥委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为中国奥委会。从1952年中国参加第15届奥运会开始,到1958年我国共参加了17个包括国际奥委会在内的国际体育组织。1956年,为抗议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人为地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委会)在与国际奥委会多次进行严正交涉无效后,于1958年不得不中断了与国际奥委会的联系,并退出了其他10个搞双重承认的体育组织。1971年,通过“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建交的大门,为中国开始国际交往创造了条件。1975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以中国奥委会的名义申请恢复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地位。依据工作需要,1978年,国务院批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与中国奥委会分为两个独立组织(内部仍为一个机构),1979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国奥委会的合法席位,中国奥委会从组织上与体总分开。1989年,全国体总和中国奥委会分别召开代表大会,工作各司其职。至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结束了代替中国奥委会行使权利的职能,两个职能不同的体育组织开始独立开展工作。

(三)完善组织职能,不断适应新要求

体总从成立开始同时承担着中国奥委会的职责,1956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委会)的章程里规定:体总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业余体育运动。其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和推广群众性的体育运动;组织全国综合性的运动竞赛;派运动员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开展国际体育活动(1958年后,体总不行使中国奥委会职能时,在1964年第四次代表大会修改的章程中删除了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任务)。

改革开放后,体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80年我国开始派团参加冬奥会,1984年中国开始参加奥运会,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但我国体育与世界强国相比无论从发展规模和水平来看,还有相当距离,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1989年,体总在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修改的章程里明确了体总的宗旨是:团结全国体育工作者,为建设体育强国发挥积极作用。努力发展体育事业、普及群众体育运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攀登世界体育高峰;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与增进世界人民的友谊服务。全国体总同中国奥委会密切合作,联络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及海外侨胞中的体育界人士。体总的任务:一是宣传和推动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开展,大力促进体育社会化;二是对体育运动的重大方针政策、发展战略提出建议;三是举办或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全国性比赛和体育活动;四是通过组织体育活动,向运动员、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奋勇进取、顽强拼搏、团结友爱等优秀品德和遵纪守法观念;五是组织体育理论、运动技术等专题调查研究,促进体育科学化,积极发挥咨询作用;六是加强与全国各体育组织的联系,沟通情况,交流经验,指导工作;七是开展国际间的体育交流,举办和参加国际体育竞赛。

1997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新章程在体总宗旨一项中增加了“本会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我国发展社会主义体育运动的方针、政策开展工作。在体总任务里,将第一条修改为宣传和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大力促进体育事业改革。”强调体总在体育改革中的作用。

2003年,体总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在其章程里对其宗旨和任务作了新调整。宗旨是: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联系、团结运动员、教练员、体育工作者、体育爱好者及热心支持体育事业的团体和个人,联系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及海外侨胞中的体育界人士,努力发展体育事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同中国奥委会密切合作,为增进世界人民的友谊服务。

新章程还将体总的任务改为业务范围:一是宣传和普及群众体育运动,不断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二是举办或联合举办全国性、境内国际性比赛和体育活动,进一步提高竞技运动水平,攀登世界体育高峰;三是大力推进体育改革,对体育事业重大方针政策、发展战略提出建议,为政府决策服务;四是通过组织体育活动,向广大群众尤其是向运动员、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奋勇进取、顽强拼搏、团结友爱等优秀品德,树立遵纪守法观念;五是组织体育理论、运动技术、科研教学等专题调查研究,促进体育科学化;六是发展体育产业,培育体育市场,开发无形资产,促进体育产业化;七是加强与全国各体育组织的联系,沟通情况,交流经验,指导工作;八是开展国际间的体育交流,发展同国外体育组织和体育工作者的友好往来。

(四)围绕国家体委(体育总局)中心任务开展工作

1.20世纪50年代,体总广泛开展了群众性体育活动

1)推广广播体操和实行“工间操”制度。分别公布了1-3套成人、少年和儿童广播体操,为群众体育的普及和经常化提供了制度保证。

2)普遍推行劳卫制。到1956年,已有6523个基层单位推行劳卫制,参加锻炼的有202万余人,19个省市分别达到劳卫制各级标准的有32.8万人。经过劳卫制的全面锻炼,人们增强了健康,减少了疾病,大大提高了生产、工作、学习效率。

3)建立基层体育协会。到50年代中期已建立21个全国性体育协会、省市级体育协会870个,在厂矿、企业、机关、学校和农村中建立基层体育协会23859个,发展会员314.5万余人。

4)提高了各项运动技术水平。推行了篮球、排球等43个体育项目;举办全国性运动会39次,到1956年除了100米跑外,我国运动员全部刷新了解放前的纪录;1959年恢复举办全国运动会,并新创了105项全国纪录。

5)组织了国际间的体育往来和访问比赛。1953-1956年参加了第20、23届世乒赛;与苏联、东欧、亚洲、欧洲的20多个国家进行了友好访问和友谊比赛。

2.20世纪60年代,体总保持与友好国家的往来,群众体育不间断1)、进一步加强了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的往来活动,加强了对他们的体育援助,增进了相互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2)、60年代中期,随着国民经济状况的好转,体总适时的开展游泳、登山、太极拳活动,并开展了千百万群众横渡江河以及“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等活动,推动了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

3.20世纪70年代,中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注重体育文化遗产保护

1)经过与国际奥委会的谈判和斗争,恢复了我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为中国参与奥林匹克运动铺平了道路。

2)70年代末,体总常委会作出决定,成立文史资料编审委员会,恢复文史工作。全国26个省、区、市成立了文史机构,征集到一大批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的口碑资料和文字史料。铅印成册的文史资料已超过2500万字;体总在全国部分省区举办的体育成就展览、中国体育集邮协会举办的体育集邮展览等,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当时收集的文物、档案与文献,以及积累的办展经验,成为后来建立中国体育博物馆的基础。

4.20世纪80年代,体总工作全面恢复

1)体总恢复了“文革”期间中断的分会。1989年,全国性的单项运动协会已发展到57个、行业体协12个,全国基层体协已有3.6万多个,全国各地体育锻炼小组1.8万多个,基层厂矿运动队49万多个,参加活动人数4千多万。

2)1986年成立农民体协。全国有25个省、区、市和310个县先后建立了农民体协,在全国的乡镇中建立了1.8万个文化中心、5万个文化站,参加乡镇级体育比赛的超过千万人。

3)推动了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运动队伍建设。行业、企业和高效的高水平运动队已占各省、区优秀运动员总数的五分之一。

4)部队体育成为增强官兵体质、提高战斗力的有力手段和活跃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在部队体育日益普及的基础上,解放军运动员共获得了18个世界冠军,55次打破和超过世界纪录,显示了“体育出战斗力”的威力。

5)武术等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取得丰硕成果。动员了8千多人进行武术的挖掘,整理出200多个拳种,为武术走向世界做了大量工作。

6)老年人、伤残人体育活动出现新面貌。1983年,老年人体协建立以来,全国已有80%的地市,60%的县区成立了老年体协,基层会员约130万人,经常锻炼的老年人达1600多万。一大批“体育之家”的建立也有利于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伤残人、聋哑人、弱智人建立了自己的组织,举办了两届伤残人运动会并选派代表队参加了两届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伤残人运动会和两届国际伤残人运动会,取得了好成绩。

7)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全国运动会。先后召开了第二届工人运动会、全运会、第三届中学生运动会和两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两次少数民族运动会等体育竞赛,促进了群众性体育竞赛的发展。

8)对港、澳、台工作有了重大进展。1979年以后,台湾接受了“奥运会模式”参加体育比赛,海峡两岸同胞直接联络接触日益增多;1987年体总代表团到港澳地区访问,取得积极成果。

9)国际体育活动开创了新局面。体总所属协会加入了73个国际体育组织、38个亚洲体育组织;1981年,全国体总成为国际体总联合会的会员,并派代表竞选担任领导职务。

5.20世纪90年代,体总工作持续展开

1)全国体总多次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宣传演出以及各种联谊活动,广泛团结了广大体育工作者、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内外朋友。

2)先后在四川、山西、北京等地召开过十几次体总常委、秘书长会议、工作会和座谈会,就体总的工作安排等问题进行积极研究和部署。

3)1990年北京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期间,体总积极进行宣传工作,举办了《亚运圣火》、《黄河的太阳》等大型文艺演出。1992年为纪念毛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发表40周年举办了座谈会和大型文艺演出。

4)贯彻执行《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落实“一二一”全民健身工程等,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人群宣传推广各具特色的体育健身方法,并对国家体委的一些重大决策和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经常提出咨询意见。

6.21世纪,体总工作进入新阶段

进入21世纪,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北京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振奋了民族精神,并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也同时承受着现代化带来的灾难,健康成本大量超支,人民群众对健身需求日益迫切,体育在构建新时期社会核心价值方面的作用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全国体总及其所属组织依据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利用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有利时机,配合体育总局的中心工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1)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使体育成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以社区为重点的城市体育活动不断发展,居民参加各种晨晚练点和其他体育场所的锻炼活动日趋活跃,“体育进社区”成为特色鲜明、深受欢迎的主要内容之一;以乡镇为重点的农村体育活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场地设施建设、健身指导和普及健身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体育三下乡”活动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以青少年为重点的学校体育和校外体育活动逐渐丰富。持续开展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活动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活动以及“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和各种竞赛活动,对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2006年,围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这一主题,各级体总和行业体协结合当地群众的健身实际,参与组织策划了贯穿整个奥运周期的全民健身活动,使人民群众在迎奥运的过程中,受到了强身健体之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之益。

2)发展体育社会团体,健全群众体育网络。全国体总已经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体育社团的层次结构,基本覆盖了全国城乡广大地区。省以下各级、各类体育社团已有5.3万个,团体会员21.3万个,个人会员866.5万人。全国具有技术等级称号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近45万人,其中国家级2千多人,一级近4万人,二级近15万人,三级25万人。他们在基层健身活动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3)正确引导新兴和传统体育项目、举办群众体育竞赛。近年来,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不断涌现,一些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意,各级体育总会积极引导,建立了风筝、飞镖、拔河、极限运动等协会,壁球、橄榄球、藤球、电子竞技等协会正在筹备之中,组织这些项目爱好者开展活动;体总配合国家体育总局成功组织举办了三届全国体育大会,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等,进一步满足了群众健身展示和非奥运动项目发展的需求。

4)围绕着申奥、筹奥、办奥等国家和体育领域重大事项,举办体育文化与庆典活动。2001年7月在北京举办了庆祝申奥成功座谈会;2001年5月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庆“六一”万名儿童“申奥”活动;2002年6月,在京举行了纪念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发表50周年座谈会。同年,举办了全民健身展示大会、中、日、韩青少年体育交流大会以及2003年中国体育电视评选颁奖活动等,促进了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

5)开展体育民间往来。从1998年到2002年,体总接待了台湾银行篮球队、高雄马术队、台北高中乒乓球和羽毛球队、澳大利亚纽省篮球队等的来访;组织木球队赴台参赛;每年举办海峡两岸的长跑活动以及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多种民间体育或与友好交往活动,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以及与世界其他民族的和谐交流作出了贡献。

总之,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建立60年来,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体育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协助国家体育行政机构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改革体育管理体制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奥运办赛取得“无与伦比”的成功和奥运参赛获金牌第一空前成就的今天,面对广大人民群众与日俱增的健身需求,研究借鉴全国体育总会的历史,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进程中,更好地发挥全国体总作用,将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5.纪念建国60周年诗歌征文:六十年,我替日子说话 篇五

英雄埋名四十年

——全国特级战斗英雄张国福的传奇经历

1998年那一世小说网 http://7月11日。北京解放军301医院重症病房。

生命垂危、气如游丝的一位肺癌患者,正在接受全力抢救。站在外面的亲人和解放军总政治部的同志,焦急万分地盼望着奇迹发生。

病魔,就像不可抵挡的冲击波,迅速肆虐,侵蚀着老人的每一个细胞。

昏迷中,老人不停地喊着:“首长!我被包围了,向我开炮!”“副连长牺牲了,战友们都牺牲了,请求增援!”

这位病人就是全国特级战斗英雄张国福。

40年前,张国福是全军闻名的特级战斗英雄,他参加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抗美援朝等多次战役,先后荣立特等功一次、大功两次、小功五次,并荣获“四野”授予的“孤胆英雄”、“开路先锋”、“青年战斗英雄”等荣誉称号,他曾获得东北人民解放军英雄奖章两枚、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纪念章一枚、毛泽东奖章一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独立奖章一枚……1950年9月,张国福出席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当时19岁的他是众多英雄中最年轻的一位。

老英雄的儿女们一点一点地为父亲擦拭着脸庞上沉积的岁月风尘,但怎么也抹不掉令他魂牵梦绕的峥嵘岁月——

一、只身杀敌的“张虎子”

张国福原名为张国富,乳名“张虎子”。1931年12月出生于吉林省榆树县新立镇一个农民家庭。1946年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47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班长、排长、连长等职务。

1947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向盘踞在东北的国民党军队发起了夏季攻势,刚好张国富所在的独立三师九团负责攻打吉林市北面的江密峰。江密峰地处松花江以北,是一座南高北低的山岭。在攻打北山时,双方激战到下午三点多钟,还有300米高的山峰难以攻下。此时,我军一营长、三营长、一连长和三连指导员都已牺牲了。伤亡人数逐渐增多。

怎么办?

小战士张国富眼红了。紧急关头,他一人在我军炮火掩护下,疾速冲到距离敌人指挥所10多米处,掏出一颗手榴弹,猛地冲进敌人指挥所,大喊一声:“优待俘虏,投降不杀!”

当时在指挥所里的敌人保安团长、中将赵佰昭吓傻了,乖乖地当了这个16岁小战士的俘虏。敌人的指挥所失灵了,我们的部队一鼓作气,攻上山头,全歼江密峰的守敌。战斗结束后,《猛进报》以《16岁放牛娃张国富活捉国民党中将赵佰昭》为题,详细地报道了这段传奇般的战斗经历。张国富不但记大功一次,还成了独立三师的名人。

攻打江密峰战斗不久,张国富又经历了一次极为惊险的战斗,创下独自一人使部队化险为夷的战斗奇迹。那一次,他所在的九团二营五连刚刚进入松花江边一个村庄大院休息,就被敌人用机枪把大门紧紧地封锁了。情况万分危急。

还是张国富,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从院墙上翻身爬到墙外的玉米地里,偷偷地爬到距离敌人20余米远的地方。突然,他快速掏出手榴弹抛向敌人的机枪手,顿时把吼叫的机枪炸“哑”了。同时,院内的战友们冲出大院,把敌人打得七零八落。全连人得救了,张国富又被记大功一次。

1948年9月至11月,在解放东北全境的辽沈战役中,张国富立下了“天大”的特等功。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了!在毛泽东“这次决战不能让蒋介石的军队走出东北”的指示下,林彪、罗荣桓率领的东北野战军连克昌黎、北戴河、绥中、兴城、义县、锦州等地,蒋介石急调廖耀湘指挥5个军12个师共计10万人的“西进兵团”前来助战,却被我军拦截在黑山、大虎山一带。双方短兵相接,又一场恶战开始了。

战斗打到胶着状态时,张国富所在的部队知道敌军司令部就在他们这一带。但是,能否相遇,能否攻下,还是一个未知数。就在胡家窝棚那里,敌人的炮火十分猛烈。经过几十次冲锋,战友们一个个全都倒在敌人的炮火之下。这时,张国富左手拎着爆破筒,右手紧握着手榴弹,等待着再一次发起冲锋。

又一次冲锋被敌人炮火挡住以后,张国富佯装被击中,伏在一片阵亡的战友们身旁,没有退回阵地。此时,张国富已经接近了敌人指挥所。当部队再一次吹响了冲锋号时,距离敌人最近的张国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准确无误地向敌人指挥所投出了一颗手榴弹。借着手榴弹爆炸的一刹那,张国富手持爆破筒一跃而起,冲进了敌人指挥所,向敌人指挥官大声地断喝:“快命令你的部队放下武器,不然我就与你们同归于尽!”

就在敌人指挥官惊慌失措之际,张国富身后的战友们已经冲进指挥所。

极品小厮修真记 八荒诛魔录 网游之机械狙击手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敌人指挥官一看大势已去,无奈地命令士兵们停止抵抗。胡家窝棚战斗一举摧毁了廖耀湘的司令部,大大地加快了整个战役的前进步伐。张国富只身一人手持爆破筒冲进敌军指挥所的举动,被我军指挥战斗的师首长在望远镜中看得清清楚楚。战后,师首长夸赞张国富是一个真正的“小老虎”。评功时,张国富被评为特等功臣。他的《立功证书》“功绩摘要”一栏是这样写的:那一世小说网 http://“辽西战,替班长看地形,打一个手榴弹,炸死五六个敌人,活捉敌官兵10余名;冲进敌指挥所,对战役起天大的作用,战后评一特功。”

全国解放以后,张国富光荣地出席了1950年9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400万大军,仅选出307名战斗英雄。而荣膺“特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的只有78名。可见当时标准之高,资格审定之严。而年仅19岁的张国富榜上有名。在英雄代表大会上,向来风趣幽默的毛泽东主席把张国富从代表人群中拉出来,让他与周恩来总理站在一起。毛泽东主席一脸严肃地打量着,张国富很是紧张,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半天,毛泽东主席灿烂地笑了:“高矮差不多么!”朱德、彭德怀等将帅们和代表们也都笑了起来。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特意设家宴,宴请了张国富、郭俊卿等四位英雄。在向代表们敬酒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亲切地勉励他“好好学习,艰苦奋斗,再立新功”。

1951年4月,张国富随47军入朝作战,正值敌军发动大规模的“秋季攻势”,在临津江一带向我军进攻。当时,中朝正同美军举行停战谈判,美军倚仗着自己的军事实力,叫嚣谈判桌上解决不了的问题留着战场上解决。发起这场进攻的“联合国军”,有美骑1师、美3师、美25师、英联邦师、李承晚军第9师、泰国团、土耳其旅及希腊营。“联合国军”把所有的杀人武器全都用上了,飞机、大炮,甚至化学武器、毒气弹,还有200余辆坦克,300余门火炮……

而我军连给养都难以为继。那是怎样的七天八夜啊!残酷的炮火在考验着中国军人的忠诚与勇气。

张国富率领着全连战友们,顽强地坚守着朝鲜的345.6无名高地。一次次地抵抗,一次次地阻击,身边的粮食颗粒皆无,战友们解下自己的腰带,用开水煮熟,吞咽着继续坚持战斗。当棉絮、衣服,都成为战友们的食物时,阵地上只剩下了张国富和他的副连长。

与阵地共存亡,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两个人争着把生的希望留给对方。这时,疯狂的“联合国军”又发起了冲锋。张国富和副连长将阵地上的弹药集中在一起,凭着顽强斗志,又一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此时,张国富身负重伤,他的右腿已经骨折。

阵地上的一切通信中断,坚守阻击敌人任务即将完成,可副连长请求张国富立即回师部报告。在隆隆的炮火声中,身负重伤的张国富用皮带把一名奄奄一息的战友绑在自己身上,他连滚带爬地撤出了阵地。而副连长,却和他的全连战友们把英名永远地留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

当张国富血肉模糊地爬回师部时,他用自己微微能动的嘴唇,从嗓子里发出了几句话:“师长!全连人全都牺牲了,我们的阵地没有失守……”

说完,张国富昏了过去。师部所有的指挥员失声大哭。

战争结束后,作为军事精英的张国富,被部队保送到湖南衡阳炮校深造。就在前程似锦的人生旅途中,张国富毅然决然地告别了部队,回到了原籍吉林省榆树县的家乡。

二、押运火药的“张四级”

张国富复员回到地方以后,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热情欢迎,人民对这位全国战斗英雄非常重视,经常请他作报告,讲述战斗经历。与此同时,政府对于张国富的安置,也进行了精心的安排。

1956年夏季的一天,吉林省榆树县委书记特意将张国富请到了自己办公室里。县委书记拉着张国富的手说:“国富啊!你是共和国的特级战斗英雄,也是榆树县人民的骄傲,为了妥善安排你,县委决定,将你调到县委工作,怎么样?”

张国富摇了摇头。

县委书记以为他对安排不满意,急忙说:“如果你认为不合适,等到半年以后,我们再作调整。”

张国富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今后不做官,想务农。”

县委书记不解地问:“你舍生忘死为的是什么呀?”

张国富解释说,为的是我们劳苦人民过上好日子。战争年代,自己身边不知倒下了多少战友,他们再也感受不到新中国的阳光了。自己能活下来,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不想借牺牲的战友们的光,在地方享受高官厚禄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共和国的胜利,不是一个人的功劳,合上功劳簿,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自己要用双手去生活。

一席话说得县委书记热泪盈眶。

张国富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他从16岁开始参军一直到复员转业,对农活一窍不通。什么春种、秋收,播种、收割,什么扶犁、点种,套车、拉磨,他都有劲儿使不上。

有一天,新婚不久的妻子犯愁地说:“咱们俩总得找点什么活计吧!要不瞪着眼睛饿死么?”

张国富笑着说:“天无绝人之路,我发现了一个秘密。”

妻子问:“你有什么秘密?快说!”

张国富说:“黑龙江省鹤岗矿务局正在招收工人,尤其是煤矿急需消防人员。我这个部队转业人员,正好适合干这一工作。”

经过两天两夜的商议,张国富和妻子悄悄来到新立镇政府,开了一张“支援煤矿建设”的介绍信。在张国富的百般恳求下,镇政府秘书在介绍信上将“张国富”改写成了“张国福”。虽然是一字之差,可一位曾经枪林弹雨的共和国特级战斗英雄,从人们的视野中静静地消失了。隐名埋姓,这是张国福用来表达对生存感悟的一种特殊方式。

张国福带着妻子,肩扛着简单行李,来到了黑龙江省鹤岗矿务局。当时,他的档案、户口等什么都没有带,他的复员证、立功证、军功章等更是露都没有露,完全是按着“介绍信”里介绍采用的。

当时,招工单位听说张国福是当兵出身的,便将他安排到鹤岗矿务局十三厂消防队,在那里当了三年消防队员。由于矿务局不断地更新设备和引进新技术,张国福所在的消防队慢慢解体了。

消防队解体以后,原来的队员们纷纷投亲靠友找关系,大都分配了满意的工作。可张国福呢,是一个外来人,人生地不熟的,只好静等组织上的安排。有一天,十三厂负责人事的同志找到了他:“你愿意干火药工吗?”

张国福问:“不就是摆弄火药么?”

人事同志解释说:“不是制造火药,而是从南方往回押运火药的原料。”

张国福笑了:“哦!押运有什么难的?”

人事同志没有隐瞒他,说这个火药工是十三厂最苦、最累、最危险的工种。到目前为止,只有两个人上岗,可都没有干上一个月就要辞职,要求调换工作岗位。

张国福不以为然,不就是苦累加危险么,就是掉脑袋也不怕,只要是为了新中国建设。

人事同志半信半疑,但看到张国福坚定的态度,就把事情敲定了。

第二天,张国福在十三厂人事同志的陪同下,来到了火药押运队。这时,厂内有十几个人围着张国福,就像看外星人一样,堵了个水泄不通。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个工种哪里是人干的?还有的小声说:“火药工,特别危险,弄不好会出人命的!”还有个好心的工人拉着张国福的衣襟:“我们听说你参过军,那也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当儿戏,是不是?”

张国福领了大家的心意,但却没有改变想法。他相信自己一定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张国福的工作是坐在闷罐车里从南方押运到黑龙江省鹤岗矿务局。从南方运回tnt原料,再把制好的火药运到鸡西、双鸭山、七台河等地的煤矿里。一路上,光坐车就需要几天几夜。每一次他都弄一个破麻袋片往闷罐车里一铺。夏天,这里面又闷又热。一到冬季,这里变得又冷又饿。这么一次押运,就得煎熬几天几夜。

有一年夏秋交替的时节,他经历了一次险情。

那次押运,下起了暴雨。一声炸雷,将大地震得微微地颤抖。闪电像一条浑身带火的赤蛇飞过天空。沉闷的雷声如同无数个铁球在天空滚动。苍天像被戳了个窟窿,暴雨倾盆。

躺在闷罐车里的张国福突然被头顶上的雨滴惊起:怎么?闷罐车漏雨?

张国福迅速地站起来,仰脸一看,因为此车年久失修,在车顶的连接处出现了锈蚀的漏洞。雨水顺着漏洞,一滴一滴地流淌,然后变成了“放流”。他一眼看到,火药原料马上就要被雨水浸湿。不行!决不能让雨水流进原料中,决不能让国家财产在我手里受到损失!

张国福伸开双臂,将原料一袋一袋地重新码垛。由于空间太小,还有四袋原料无处安放。没有别的办法,张国福只好将自己躺卧的地方挪开,然后,将自己铺的麻袋片盖在原料上面。可是,风大雨大,闷罐车内的“雨流儿”顷刻间便把麻袋片浸湿了。这时的张国福什么都不顾了,一下子趴在原料上面当起了挡雨篷,任凭车内的“流水哗哗”。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三个小时过去了。暴风雨足足肆虐了四个小时,可张国福一动不动地趴在原料上。

运输车通过四平市时,司机选择了一个地方停车。当司机打开闷罐车门时,发现张国福趴在那里。司机轻轻地在他背上拍了一下,张国福才从极度紧张中清醒过来。

司机很感动,可对于张国福来说不算什么,他只是将湿透的头发用手捋了捋,笑了。

还有一次更危险的经历。

有一年秋天,从沈阳通往开原市的公路正在维修。一时,所有的车辆全都从公路下面的土路通过。当火药车行驶到开原一农村时,由于道路泥泞,十分难走。司机一不小心就驶进烂泥坑里。几次启动,闷罐车的车轮光打转不动弹。

没办法,张国福便用铁撬杠撬动。就在这时,闷罐车车门松开了,一麻袋原料掉在了车辙里。张国福发现以后,二话没说,快步冲到后面就要搬运原料。此时,谁也没有想到,一队农村迎亲的人们敲锣打鼓鸣放着爆竹向这边走来。迎亲队伍中有一个小伙子点燃了“二踢脚”,只听“砰”地一声,就没有了声音。偏巧,爆竹落在了原料麻袋上面。

张国福手疾眼快,将爆竹抢在手里,使出浑身的气力,抛出20多米远。

“砰”的一声,爆竹爆炸了!

好险呀!

张国福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庞、脖颈流淌下来。他将两手一伸,挡住了迎亲的队伍:“乡亲们!我们是押运火药的,请你们不要在这里燃放鞭炮,以免发生危险,我求求你们了!”

目睹刚才所发生一切的小伙子,急忙上前认错:“对不起呀!实在是对不起呀!”

在小伙子的倡导下,迎亲的人们帮张国福将陷进坑里的闷罐车推了出来。事后,张国福有点后怕地说:“如果反应不快,恐怕要发生特大责任事故!”

当十三厂工人们得知这一消息时,有的工人马上找到张国福,直截了当地劝说他放弃这一危险的工种,并许诺为他找一个特别轻闲自在的岗位。可是,张国福婉言谢绝了:“兄弟!你的好意我真的领了!不过,这个工作不能放。”在他看来,只要怀着一颗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心,什么困难,什么危险,都可以克服。

几天以后,厂领导考虑到张国福已是两年的火药工,打算找另外几名工人,接替他的工作。可张国福仍然坚定地留了下来。他想为十三厂多出一把汗。

为了证实自己特别能胜任这个“火药工”的工作,从那时起,张国福隔三岔五地把自己的5岁小儿子抱到闷罐车里,和他一起负责押运。张国福之所以这样做有两层用意,一是从小培养自己的儿子吃苦耐劳的意志;二是要向大家表明,困难没什么可怕的,危险没什么可怕的,我把自己的儿子都押在车上!

至于装卸火药原料,就更不在话下了,张国福干起活来比年轻人都猛。至今十三厂退休的老人回忆起当年的情景,都说张国福那时干起活来力气大,没人能比。

就这样,张国福在十三厂一干就是25年,进厂时工资是四级工,一直到退休都没有涨过。他的老伴儿送给他一个外号———“张四级”。

三、三个窝头

柳枝上蓬松的雪挂,被凛冽的寒风一阵阵吹到了大地上,与棉絮般的白雪汇合在一起,天地间白茫茫一片。

北国的煤都———黑龙江省鹤岗。一望无际的雪地上,张国福领着年迈的父母,顶着呼号的风雪,艰难地向煤矿家属区走着,身后留下了一串长长的脚印……

当时,正是我国三年困难时期,全国上下勒紧腰带,偿还着苏联“老大哥”的债务。再加上自然灾害的肆虐,人们的生活落到了低点。鹤岗这个地方也不例外。因为张国福的工种属于特殊行业,他每次从南方押运火药原料回来以后,都能得到三个玉米面窝头的“保健饭”。每当他将这三个窝头拿到手时,马上想起了嗷嗷待哺的五个儿女,想起了远离他乡的父母。为了不使父母挨饿受冻,张国福写了十几封信催促,两个老人从吉林省榆树县来到了鹤岗矿务局。

张国福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自己的父母在身边能够得到照料,担忧的是,三个窝头能保证一大家子人安全度过这一大饥荒吗?他说不准。不过,有一点他可以达到,那就是,不管千难万难,决不能让父母和儿女在饥饿中死去。

那时,粮食供应标准相当低,张国福的父母也没有口粮。有时,全家人一连几天都吃不上一顿像样的饭,只能等着张国福从南方押运回来所分到的三个窝头。每当张国福回到家中时,他便把一个窝头分成两半递给父母,再把另两个分成五份给五个儿女。他和妻子喝只有几粒米星的“稀水粥”。

再后来,他又有了新的分法,每次要匀一个给邻居的儿子。

为了共渡难关,除了每天吃饭时鼓励家人“困难是暂时的,饥饿更是暂时的”以外,他利用押运的空隙时间,带领老伴儿和儿女们来到十几里外的农村,在田地里捡起了豆皮子,或者到地里挖大头菜根子。背回家里后,把豆皮子用开水煮着吃,把大头菜根子洗净煮熟当饭充饥。

有一天,张国福的父母从衣兜里掏出10斤全国粮票,交到他的手中:“儿子啊,我们不能眼看着你们全家人饿死,这10斤粮票,是我们在吉林老家口挪肚攒得来的。你拿着它,到自由市场上换点吃的吧!”

张国福一句话都没有说,眼泪汪汪地接过这10斤全国粮票。他在市面上转悠了三天,才用5斤全国粮票从别人手里换回来10斤稻糠。10斤稻糠,只能解决半个月的口粮。

张国福夫妇把稻糠熬成稀粥。每顿吃饭时,他们用铁勺子将干糊糊的稻糠粥,盛给父母和儿女,半干半稀的稻糠粥,盛给老伴儿。当他觉得老伴儿已经喝完稀粥的时候,才会放下手中的碗,喝点稀汤寡水的稻糠粥。

由于饥饿,张国福走起路来一个劲儿打晃儿,手、脚和腿明显浮肿起来。老伴儿非常心疼,劝他多吃点,但他总是淡淡一笑。他相信,国家会有办法的。

他的父母再也看不下去了,劝他找单位或者民政部门解决一些口粮,何必全家人,也包括邻居家,一起争夺仅有的三个窝头呢?理由很充分:“你扛过枪,渡过江,受过伤,完全能够争取到的!”

听了父母的说法,张国福笑着说:“你们提出的理由,一点都不充分。不光是我们,就连北京的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总理他们也都勒紧腰带,和全国的老百姓一起,积极地还债呀!我虽然参过军,这也不是向组织要粮食的资本呀!坚持吧!我们很快就会好起来的,我们的国家也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儿子的一番“讲解”气得父母坐在炕上,一声不吱。第二天,张国福的父母不吃不喝,以死威胁。这一下子张国福慌了,凭他怎么劝也没有用。

张国福真的害怕了,他恳求道:“你们不要这样好不好?我求求你们了!你们打我、骂我,怎么都成!我就是求你们坐起来,吃饭呀!你们不吃饭,我不就成了大逆不道的罪人了么?”

父亲气呼呼地坐起来,用手指着他:“你不是罪人是什么?哪有你这个样的,放着能解决的事情不去办,却在家里忍饥挨饿的,你算什么人?”

母亲哭着说:“16岁你就参军打仗,不说你有功劳,那还有苦劳吧!你找单位解决口粮,这还算过分么?你不是我们的儿子!这个兵白当了!你简直是一个窝囊废!”

没有办法的张国福只好硬着头皮,答应找单位解决口粮。一听儿子答应了,父母马上坐起来,有说有笑地和孙女、孙子盼望张国福的“胜利消息”。

张国福心里最清楚,自己决不能暴露身份,必须采取最实际、最方便的方法,来应付父母儿女的盼望。他终于想出一个“好”的办法。第三天早上,张国福喝过稀粥以后,坐在父母和儿女们面前,平生第一次撒谎了:“我几天来找了单位领导,可目前他们也有很多困难。但是,他们答应,在自己家房前屋后种点地,以解决咱家的口粮问题。”

父母马上意识到这是在撒谎,摇晃着脑袋不相信:“这种地种不种,你们单位领导管不着呀!”

张国福继续撒谎:“这你们二老就不懂了,在咱们老家,种地那是农民的自由。可在鹤岗矿务局,种什么得单位领导批准的!”

就这样,张国福总算把这一“难关”渡过去了。紧接着,张国福和他的老伴儿在自己的房前屋后以及附近的地块种上了蔬菜。

后来,这一秘密被张国福的父母发现了。有一天,二女儿有病发烧,他正在火药车上卸货。他的父亲着急了,急匆匆来到十三厂找他。老人家一进厂区,就遇见了厂长。经过一番打听,老人家便将张国福在家种地的事情一五一十地汇报了一遍,还连连感谢厂长对他们家的大力支持。厂长听糊涂了。这才使老人家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当天晚上,张国福的父母狠狠训了他一顿,他一言不发,任凭父母“批判”。过后,他还是与往常一样,揣一个烧好的土豆去上班,既当菜又当饭。省下押运回来的“保健饭”———三个窝头,分给自己的父母、儿女,还有邻居家的儿子。

终于有了一次将功补过的机会。出差十几天的张国福回来时,带来了千里之外的苹果,每个人一个。他没有忘记邻居家的儿子,打发老伴儿将苹果送去。

当父母看到张国福上班时还是揣着土豆时,他们心疼了,商议着回自己的老家。张国福说什么都不让。可是,任凭张国福如何哭求,如何跪拜,他的父母去意已决。没有办法,张国福只好将老人剩下的5斤全国粮票拿出来还给他们:“爹!娘!这剩下的5斤全国粮票带着吧,眼下这么困难,能解决点问题的。”

父母依然是父母,心疼儿子胜过自己:“你留着用吧,不要考虑我们,我们都老了。”

谁也没有想到,这竟是他们最后的诀别!

二位老人离开鹤岗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在原籍吉林省榆树县相继去世。亲人们记得,他的母亲病危时,老人想着儿子,昏睡中还在叨念着张国福。亲人们都在责怪他。当亲人们将电话打到十三厂时,张国福手握话筒,肩膀就像灌了铅一样,怎么也放不下,眼睛被泪花模糊了。

可是工作在等着他。他一咬牙,抹了抹眼泪,又向押运车走去。卸货一结束,张国福急匆匆地向鹤岗电报室跑去,嗓子就像有一团棉絮堵着,什么都说不出来了。他在电报纸上写道:妈妈,儿子工作太忙,希望你保重。第二天上午,亲人们接到了他的电报。当亲人将电文读给母亲时,老人家这才安然地闭上了眼睛。

不到半年时间,张国福的父亲因积劳成疾身患癌症,在“我儿子他们过得还好吗”的呼喊声中,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得知这一消息以后,张国福一下子瘫坐在地上,任泪水肆意横流。

也就是从那一年起,每当清明节来临,张国福都要带着父母留给他的五斤全国粮票,和一瓶白酒,来到郊外的十字路口,冲着家乡方向,将五斤全国粮票铺在供桌上,他流着泪水,燃烧着冥纸。随着冥纸化作一缕缕青烟,随风而逝,张国福心中无尽的痛总是汹涌而来,使他长跪不起。

四、捡回两条生命的“爸爸”

张国福虽然在战争年月里是一位敢拼敢杀的“孤胆英雄”,但是,他在和平时期却变了个样,有时候心思细腻,还有一副古道热肠。

张国福前后院的邻居们都十分清楚地记得,无论谁家有什么事情,比如拉个秋菜、盖个门房什么的,不用你特意打招呼,只要他遇见了,保证放下手中的活计就去帮忙。谁家房子漏雨了,他就主动去苫瓦。谁家下水道堵塞了,他就主动去掏。谁家一有个红白喜事,第一个来到现场的就是张国福。冬天下雪了,他早早起来就把附近的小道全都给扫出来。夏天一下大雨,他披着雨衣,手拎着铁锹,将院外的排水沟,以及邻居家的,全都理顺。

周围的人们更是念念不忘张国福的一段感人故事———

那还是张国福的小女儿三岁时,突然患上了肠粘连,病情十分危急。在老伴儿陪着小女儿连续住院几个月的时候,奄奄一息的小女儿接到了病危通知书。同一病房还有一位小女孩,也因为患有流行的“脑肝”,一同被医护人员抱到医院的太平间里等待死亡。

当张国福押运火药原料回到十三厂后,连家门都没有进,直接奔向了鹤岗人民医院。一推门,只见老伴儿抹着眼泪,默默地整理着小女儿的衣物。他一把将老伴儿的肩膀扳住,大声地问:“我的女儿呢?”

老伴儿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悲痛,“哇”地大哭起来:“咱们的女儿已经不行了,扔在医院太平间里了!”

“什么?”张国福睁大了眼睛,喊了起来:“这不可能!我的女儿不能死!”

说完,张国福大步流星地朝着医院太平间跑去,他什么都顾不得了。撞开太平间的房门,冲进去,张国福用急切的目光寻觅着小女儿。只见一个熟悉的目光在眨动着,张国福快速上前抱起女儿,声音哽咽地只说了一句:“我的孩子!”

当张国福转身向门外走去时,并排紧挨着的白床单上,还有一个小生命痛苦不堪地伸展了几下胳膊,从嗓子眼里发出了一声低低的呻吟。张国福仔细一看,小女孩没有死,还有口气。他仔细辨认了一下,这不是同一病房里的小女孩么?这怎么得了,不能让小小的生命在我眼皮底下死掉!张国福左手抱着自己的小女儿,右手抱着邻床的小女孩离开太平间。当张国福推开医院病房时,正在病房里处理小女孩后事的年轻夫妇惊呆了:“我的女儿,你怎么抱回来了?”

张国福将女儿交给老伴儿,用手指着小女孩:“兄弟啊,你们的女儿没有死呀!只要有一口气,我们就得把孩子抢救过来呀!”

小女孩的母亲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我的女儿患的是‘脑肝’,没有救了!”

张国福生气地说:“你作为母亲,就这样把孩子扔进太平间不管么?我可告诉你们,省城**医科大学的专家教授巡回医疗组,已经来到我们鹤岗了。我看,你们跟着我,一起找他们好好地治一治。我们就当‘死马当成活马医’,还不成么?”

听到张国福的肺腑之言,年轻夫妇什么话都不说了。他们卷起了行李,抱起了小女孩,风风火火地随着张国福来到**医科大学专家教授医疗组的驻地。张国福连喘带喊地将两个孩子抱到一位女教授面前,向她求救,并说明了来意。

女教授首先为张国福的小女儿进行了诊治,然后,摘下听诊器严厉地批评说:“你是怎么当父亲的?孩子都已经病到这种地步了,怎么才来找我们?”

张国福只好一个劲儿地点头承认自己的不是。女教授吩咐其他医护人员,将他的小女儿抱上手术台。此时,已经是晚上10时左右。手术室外边的张国福,焦急地在走廊里不停地踱着步,额头上的汗水不停地流。

天亮了!医护人员带着一身的疲乏,从手术室里走出来。张国福正要问女儿情况如何,身后推出来一辆手术车。一个小生命,挣扎着撩开了白被单,伸出一双小小的手掌,微弱地喊了一声:“爸爸!”

张国福抚摸着女儿的柔发,老泪纵横:“爸爸在这儿呢,你活下来了!等你好了以后,爸爸带你去押运火药,你干不干?”

小女儿甜甜地望着爸爸,在手术车上努力地点了点头。

他还惦记着那一个小女孩。到一楼病房,一眼就看见年轻夫妇正守在小女孩跟前。年轻夫妇见他进来,微笑地点着头:“大哥,你让我们如何感谢你呢?我们的女儿已脱离了危险。”

从那以后,张国福除了精心照料和护理自己的女儿以外,经常在一楼和二楼间来回走动,不时关心着那个小女孩的病情。为了防止手术后刀口感染,张国福破天荒地向十三厂领导请了假护理病人。在医院病房里,他整天将洗衣板摆平,将小女儿放好,用手端着一步不离地看护着。有时,他把小女儿放在洗衣板上端着,来到一楼病房,询问小女孩的病情。

张国福的女儿恢复到第15天时,伤口出现了微红,小女孩也有轻微昏迷的症状。医生告诉张国福,两个孩子必须服用消炎药。否则,很危险。

当他得知只有青霉素能治病时,他去找鹤岗人民医院院长。他跪在院长面前哭诉。在其苦苦哀求下,院长终于特批了两支药。

当两支青霉素随着医护人员的针管,慢慢注入两个孩子的肌体时,张国福就像千斤重担一下子卸掉一样,软软地坐在床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后来,张国福在朋友和医护人员的提示下,利用休假时间,徒步来到宝泉岭农场和十里河农场,分别在民间讨取了根治炎症和“脑肝”的偏方。可是,他到十里河农场时,不小心被一条大青狗咬伤了大腿。他只在伤口处抹了点烟袋油子,在午后又返回了鹤岗。当他回家时,大腿已经肿得连袜子都脱不下来了。他没有叫一声苦,赶紧将偏方送到小女儿和小女孩面前。

经过两个多月的医治,经哈医大专家医疗组复查,两个孩子基本痊愈。小女孩十分可爱地拉着张国福的手,甜甜地叫了一声:“爸爸!”他差点没有反应过来。可在1965年,年轻夫妇带着他们的小女孩离开鹤岗,投亲到了唐山市。就在1976年的“大地震”中,一家三口人全部遇难。得到这一噩耗后,张国福和他的全家人悲哀了整整三年多。至今,当人们一提起小女孩时,张国福的眼圈总是红红的。

6.建国60周年作文:建国六十年 篇六

建国60周年作文:建国六十年

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小学五(4)班程然

光阴荏苒,时光匆匆,二00九年,我们即将迎来伟大祖国的六十华诞。六十年的风风雨雨,六十年的崎岖坎坷,六十年的波澜壮阔,六十年的辉煌壮丽。祖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普天同庆的时刻,站在祖国的大地上,回想六十年前的情景、回想六十年来的风雨历程,回想我们的祖国,回想我们的农村……

六十年前,家家户户的田间劳作不是依靠人力就是依靠畜力,顶着烈日、冒着酷暑,终年不辍,还是很难换来全家人的温饱。而六十年后的今天,田间地头奔跑着的是各种各样的农业机械,它们唱着欢快的歌曲,成为农民伯伯们耕田的好帮手。

六十年前,人们吃的是糠、是杂粮小米、咽的是树叶,那满嘴的青涩自然可想而知了。六十年后的今天,人们吃的是五花八门、鱼肉海参一应俱全,为了长寿,又开始吃起了杂粮小米、树叶草根,那其中的滋味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了。

六十年前,人们穿的是粗布麻衣,衣衫褴褛。六十年后的今天,人们的衣服五颜六色,赶着潮流、追求着品位。

六十年前,人们住的大多是家徒四壁的茅草屋,连基本的遮风挡雨也很难做到。而六十年后的今天,新颖别致的花园别墅是一座连着一座、一片连着一片。

六十年前的乡村,到处是又窄有小的泥泞小道,路面凹凸不平,走在上面的人们,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六十年后的今天,水泥路纵横交错、高速路四通八达。一条条航线连接着五大洲四大洋,形成了水陆空立体式的交通网。

六十年前,通讯不通,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往往依靠口头传送。六十年后的今天,互连网、信息公路也早已飞进了寻常百姓家。

六十年前,嫦娥奔月只是一种神话传说。六十年后的今天,人造卫星、宇宙飞船接连发射升空,手可摘星辰的日子已经来到了。

……

六十年来,时代在变,社会在变,祖国在变,人们的精神面貌在变。一切均与六十年前有着天壤之别。

上一篇:形势任务教育宣传提纲下一篇:初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