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篮球教学反思

2024-09-11

开展篮球教学反思(精选12篇)

1.开展篮球教学反思 篇一

《篮球》教学反思

篮球是学生最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很多学生小时候就跟父母玩过篮球,对篮球的认识要比其他体育项目更深刻。本课以体育新课程为理念,结合三年级同学的特点,在教案的组织上总体以求实,创新的思路来展开教学。在教与学的关系上,首先强调教师“教”的重要性,尤其是持球和运球的不良动作的改正,同时也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接触球,不只停留在理论上。在教学模式上采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对篮球掌握程度的实际情况,自己选择制定练习手段,练习难度和评价标准,这样可以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的同时保持兴趣,从而更加自觉地、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进行技术性的练习外,还要适当运用体育游戏来刺激教学,通过游戏规则的约束,培养学生公平竞争,合作交流,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和优秀体育道德作风。形式多变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篮球运动兴趣,根据三年级学生特点和学生需要,我安排了相应的学习内容,通过体育与健康篮球运球的学习,使学生养成自觉体育锻炼的习惯。这堂课首先围绕着篮球的运球练习,提高学生的球性和控球能力,最后安排了游戏,在游戏中练习使用篮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高涨。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上完课后学生的反应是有点累,尤其是手腕和腿有点酸软,但是他们却却很快乐,原因是他们每个人都在课堂里通过学习有所收获,体验到篮球运动的兴趣。整堂课学生练习的积极非常高,不但让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可以说,这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起到了锻炼的目的。

2.开展篮球教学反思 篇二

1、中美篮球教学训练理论存在的不同

曾经中国也是世界篮球运动的先锋国家, 但是近年来, 由于理论实践上的差异, 我国的篮球运动能力每况愈下, 实力大幅度的下降, 而美国成为了现代篮球运动强国, NBA赛事中聚集了众多的篮球运动强将, 在世界篮球赛事上都具有着重要的地位, 总的来说这与平时的篮球训练理论方面存在着很大的联系, 中美篮球教学训练理论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篮球训练理论文献的撰写者不同。

从理论撰写者的实践水平来看, 美国篮球理论文献的撰写者都有一个共性, 就是他们大多都具有着多年的篮球教学经验和训练经验, 同时还“身经百战”, 具有着丰富的篮球实战经验, 众多作者撰写的理论素材以他们的切身经历为蓝本, 这使编撰出的书籍能够得到普遍的赞同。如美国现在还在畅行的《实用现代篮球》一书, 它是美国著名的传奇教练约翰·伍登撰写的, 他在NCAA篮球联赛中曾多次打破世纪记录, 而这是近半个世纪以前的事了, 还有现在的赫伯·布朗的《论篮球防守》, 他曾担任NBA波特兰开拓者和活塞对助理教练等等。而我国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主要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著名教练和篮球工作者所撰写的, 如刘天锡的《最新篮球运动》、陈文彬的《篮球技术、战术运用》等等, 而自70年代以来, 尤其是近10年的时间, 我国虽然也涌现出了一批著作, 但这些作者大多是体育学院的教师, 极少是篮球队的教练员所写, 体育教师在教学上具有着丰富的经验但在缺乏实战的经验, 所以所撰写的教材多是从单一、微观的课题入手, 缺乏对我国篮球运动训练的指导实效, 这反映了我国的篮球理论有脱离实践的弊病。

1.2、对篮球运动的理念理解存在不同。

理念不仅正在篮球运动中常常被人提起, 而且在其他的体育竞技项目中也多次出现, 像是比赛理念、管理理念及训练理念等等, 所谓理念就是指人们对某一事物在理性领域内的概念认识, 篮球理论中也会涉及到很多的理念问题。在美国, 篮球教练员或教师的篮球哲学主要包括了篮球的教育作用、队员的训练态度及获胜信心和如何组建篮球队等方面, 教育是美国教练员的首要考虑因素。而在中国, 每一时期篮球教练员的训练理念都是不同的, 50年代是“积极、主动、快速”, 60年代是“三从一大”的训练指导思想, 到了八九十年代就发展成为了“积极主动、勇猛顽强、快速灵活、全面准确”及“打好基础、强化体能, 全面、创新, 百花齐放”的训练指导思想。可以说我们的理念方向一直是正确的, 但是在比赛训练的实际中确往往有让人抓不住边际的感觉, 这主要就在于我们缺乏对训练动机的正确把握, 将利益放在了首要的位置, 采用过度训练的方式对青少年过早的进行专项训练, 影响了他们成年后的进一步发展的潜能, 因此我们必须要正确的进行把握。

1.3、篮球教材的写作风格和内容层次存在不同。

中美篮球教材在编写的风格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美国的教材更加注重形式, 讲求多样性和灵活性,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 简练明了的表达需要表达的内容, 具有着很强的逻辑性, 而国内的大多数教材多偏重于对学科知识的系统阐释, 教材的编写拘于主流思想, 形式单一遵循固定的形式, 缺乏鲜明的灵活性, 也缺少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因此翻开国内的教材总会让人有种千篇一律的感觉, 失去了理论指导实践的现实意义。而从教材的内容层次上来看, 国内的教材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国内的篮球教材的内容大多是大而全, 虽然讲究循序渐进、条理清晰, 但是却存在着详略不当、实践结合较少的缺陷, 这使学员对战略战术及运动技术的理解与实际的比赛产生脱节, 导致实践与理论无法达到真正的统一。

2、正确理解篮球理论对对教学训练的关系

目前我国的篮球教材一般是将教学理论与训练理论分之而讲的, 但这种教学方式明显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缺陷在里面, 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对实际的比赛造成很重的影响,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正确的理解篮球训练理论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 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训练:

篮球训练理论与教学实际是密不可分的也是不应该分开的, 他们二者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关系。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曾对我国篮球界的几位前辈进行了访谈, 他们一致认为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是导致我国篮球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在2006年全国高级篮球教练员的培训班上, 韩国的著名教练方烈先生也就这一问题给出明确的回答, 他肯定了教学与训练是一本同源的两项任务, 这二者之间没有明确的区分, 都是为促进篮球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我们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坚决不能将教学与训练进行完全的分离, 毕竟篮球活动是一项具有着重要实践性的运动项目, 它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训练, 没有人可以仅仅通过几本书、几个理论就学会了如何打篮球, 我们必须要加强实践, 要将篮球的技术战术教学与实际训练进行有效的整合。

3、新时期促进我国篮球教学训练理论发展的有效途径

3.1、加强训练理论教材的编写, 提高教材的水平

训练理论教材与实际的脱节是妨碍我国篮球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今后的编写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加强对理论教材编写的监督, 不断的采纳美国等国家的先进理论知识, 丰富完善我国现有的训练理论, 使其与训练实际紧密的相联系, 从而真正的成为训练的指导思想。

3.2、强化训练理论应用,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便准, 训练理论的好与坏都要通过具体的训练实际来进行检验, 我们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将训练的理论知识与训练的实际进行有效的联系, 按照训练理论的指导进行训练, 提高整体队伍的训练素质, 从而通过实践的需求不断的完善我们已有的理论知识, 大大的促进我国篮球训练理论的进步。

3.3、注重人才培养, 建立优秀的理论撰写队伍

理论撰写的水平也是影响训练效果的重要的因素, 我们在平时就要注重这一方面人才的培养, 不断要训练学员的战术技巧, 还要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 让他们将自我的比赛训练经历进行有效的整理总结, 从而使形成的最总理论更加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 能够真正的对训练事项起到促进作用。

4、结语

没有对比就不会有提高, 通过与美国篮球训练理论的综观对比, 我们知道了我国的篮球理论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我们要向在世界篮球界中崛起, 就必须要进行改革, 将篮球教学的理论与训练实际紧密的结合起来, 不断的优化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先进训练理论, 以为训练实践提供有效的思想战术指导, 从而大大地促进我国篮球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卫东, 宋君毅, 李明达, 张成龙.中美篮球教学、训练理论对比与反思[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8, 05.

[2]李治.浅析美国篮球的成功因素及对中国篮球的影响[J].新西部 (下半月) , 2008, 09.

[3]马金凤, 师永斌.中美篮球著作中接球技术分析的比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4, 01.

3.新课标下如何开展篮球教学 篇三

关键词:教学设计;新课标;篮球教学

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新课标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始终起引导作用。在课堂中健康教学才是最重要的中心目标,应以树立学生坚持终身体育锻炼为主要教学目的。

新课标要求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强调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要求教师做到因材施教、淡化技能教学,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

二、现阶段中学生心理生理的发展状况

1.心理发展状况

处在这一阶段的中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对自我的认识正在逐步提升,注重个人价值的体现。在心理上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关心,喜欢表现,同时别人的评价对他们来说也十分重要。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更多地去肯定认同他们,用鼓励与微笑表达对他们的认可。

2.生理发展状况

这一阶段的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身体的各项机能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应注意运动强度适中,不可过度训练。这一时期的关节囊和韧带的伸展性都比较大,可以把重点放在柔韧性练习上。

三、传统中学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参与性、积极性不高

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1)传统教学中应试教育还是最为重要的,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繁重,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比较少;(2)学生本身对体育锻炼没有参与的欲望,没有进行身体锻炼的意识;(3)男生与女生的区别,由于身体发育不同,导致其身体形态、机能水平、运动素质、运动功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不同,课程设置不当就会让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这一阶段的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总体不高。

2.教师因素对篮球教学的影响

(1)教师对学生生理以及心理发展了解不够,在教学中不能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以及训练的内容,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篮球知识及技能的获得与发展,导致其知识储备相对较少。

(2)对中学体育老师的专业性要求不高,业务水平也未能达到较高水准,所以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没有自己思考消化的时间,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积极性不够。

(3)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不够积极向上,鼓励不足,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有些老师不仅在上课的时候对学生冷脸相对,更是把讽刺嘲笑当成家常便饭,更有甚者还会对学生进行侮辱、体罚以及变相体罚。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对于体育课肯定不会产生兴趣。

3.篮球教学设计时,给予学生的知识量不够

在传统的篮球教学中,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只是单纯地模仿,教师给学生做出这个动作,学生照着样子去做,具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动作所包含的力学结构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运用更好,学生全然不知,只是获取一个表象,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长此以往,自然学到的知识不会太多。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传统的教学教育是“师本教育”,是以教师为教学的中心,强调以教师为教学的主体。由此导致了传统的中学篮球教学会出现以下一些问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参与性不够;学生的篮球知识储备不够;教学计划的设定未能遵循学生生理及心理发展规律;中学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稍有欠缺;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不够积极向上等问题。

2.建议

(1)利用榜样的力量。这一阶段的学生比较喜欢追星,在他们心目中偶像是完美的,所以偶像所做的一切都会成为学生争相模仿的对象。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采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的方式引起他们的兴趣。

(2)客观对待学生的表现欲。由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表现欲望特别强,作为教师一定要用心去引导,这关系着在教学中学生是否愿意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如果教师随意扼杀学生的表现欲,就很有可能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或者使其失去对体育学习的信心,从而在整体上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3)对场地与器材进行再创造,让学生更容易达到目标,获得成就感,以此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可以把篮球架改造为升降式,不同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高度;另外还可以扩大球篮的内径,标准内径为45 cm,把它进行改造扩大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命中率,成功的机会多了,学生自然愿意练习。

(4)体育教师应加强更新自我的体育意识和知识结构。在新课标要求下,教师必须先从思想上进行彻底改变,不能再做满堂灌的教书匠,而应该向更高的方向去发展,更深更细致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把教师为主的旧课堂模式转变成以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新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更多地以促进学生整体发展为教学目标。

4.篮球运球教学反思 篇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篮球的运球,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原地运球和行进间运球的技术与方法,提高学生的控球能力和支配球的能力,让初学者通过自己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练习,在学练中学会运球,提高自己运球的水平。

本科依据《新课程标准》中“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思路,运用多种学练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前我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情创造性的使用教程,采用多种有趣、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练习。在进入激发兴趣后,学生自由自主练习,尝试着进行拍球活动,练习中互相学习,互相交流,让更多的学生熟悉球性。掌握技能后通过同学之间互相合作、探究、竞争的精神,对运球的方法有了很大的提高,放手让学生亲自体验,不断总结及时评价,培养兴趣。将技能穿插在练习中,由原地———行进间的练习方法,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既做到了以玩促学,以趣带学,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在“玩中练,玩中表现,玩中指导,玩中提高”,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真正的体验到了篮球运动带来的快乐体验,达到了预设教学的目标。

从整堂课来说,我在教学中采用少讲解,多提示,多练习,用降低难度、情景教学和音乐放松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分层递进教学方法,符合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中以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技术经验为辅,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我展示,教师适当做语言、技术的引导,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技术动作的要领,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但在设计学生自主创新与练习环节上,给学生练习的时间稍微有点少,学生的潜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这是本节课美中不足之处,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我将继续努力改正不足,提高教学效果,提高自我教育教学能力。

5.篮球基本战术教学反思 篇五

篮球运动是校园中最受学生欢迎运动项目之一,通过篮球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而且还可以通过比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及遵纪守法的意识,篮球基本战术教学反思。随着姚明在NBA的走红,校园中篮球热如火如荼,学生的运动欲望已经被调动起来。如何使这种欲望转化成终身运动的行动,则需要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进一步理解,特别是对篮球技战术的了解。但是,如何去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战术?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教授是不够的,而最主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掌握提高篮球技术的手段,这样才能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教学反思《篮球基本战术教学反思》。所以,在本次课中,我不仅仅讲述篮球运动的相关知识,更多的让学生在体会篮球的战术意识,并从中学习篮球技术,提高自身的运动技能。课上我先给学生讲解了什么是篮球战术(篮球战术是指在篮球比赛时,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和具体对象,所确定的攻、防集体配合及全队协调行动的特定组织形式和方法)那么篮球战术的作用是什么呢?(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使每个队员有组织、有目的进行协同配合,将分散的个人连接成有机的整体,以保证最大限度调动每个队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技术的作用,掌握比赛的主动性,争取比赛的胜利。)目的很简单就是组织运用战术的目的,都是为了仰己之长,攻彼之短,调动对手、制约对手,争取胜利。

给学生讲解后,开始了战术练习,本节课只要练习(三打二战术),学生在练习中都很努力,认真。但对战术的理解还有很多同学不是很明白,需要今后在练习中,去体会。

6.《篮球技术—运球》教学反思 篇六

1、节奏感强音乐和姚明篮球球星的导入,很好地营造了学习的氛围,在外部的驱动下,有效地刺激了学生进行情景仿真学习。

2、结构紧密,环环相扣,环节的过渡自然,衔接有效,由易至难,层层递进,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3、教学管理方法实用、高效。调控能力强,学生表现在能动能静。例如听哨声拍掌、快快集合、激励、评价、比较等等。

4、教学手段和方法有趣、多样,例如提问法、谈话法、综合练习法、形象练习法、就地、就近取材法、情景接力赛游戏法等等,效果明显。

(二)在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1、在动作的`分解教学上要加强力度,在学生行进间运球时容易犯错误的地方要加强引导。(改进方法:用较优秀动作和较差动作的对比让学生观察动作方法。)

3、加强对学生的设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方法,有效促成学生知识技能的生成。

2、动作示范上加强优秀动作和较差动作的对比,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动作概念。

根据《体育与健康的新课程标准》,本节课中开创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篮球行进间运球运动,课堂教学中耐心地结合德育、安全教育,使之激发个性的同时,又能凝聚班级力量。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从我做起,从易入手,让学生亲身去感受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成功和失败,体会喜悦和苦涩,从小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也有意识地执行了以趣激乐,以乐促学,以赛求进等教学策略,从各方面较好地发展和评价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7.开展篮球教学反思 篇七

关键词:篮球,传接球,分析

1、教材与学情分析

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运动的基础动作,是女生篮球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校高一女生篮球普修教学内容之一。本课是我校高中篮球普修模块中双手胸前传接球单元的第3次课,主要选择了篮球的反弹球技术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其难点是传球时腕、指抖动用力和接球后乘势缓冲、降低重心,重点是明确传反弹球的落地点位置,传接球时动作连贯协调。

女生篮球技能基础较弱,但她们喜爱篮球运动,崇拜篮球明星,有较高的篮球学习兴趣,有较强的参与意识,较好的合作意识。期望通过复习和学习,能让学生知道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要领,分析出反弹传接球与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共同点,记住反弹球击地点位置;能在传球时做到腕、指抖动用力,反弹球接近腰部高度;接球时手心向着来球方向,接球时两臂前伸迎球,接球后乘势缓冲,降低重心;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的同时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学习的效率。

2、主要教学策略及特色

(1)准备部分每小组利用篮球筐和标志桶做折返跑,在跑动结束后,每位同学依次拿球并自然过渡到练习队形,使之自然,有序。

(2)运用已有的技能练习让学生达到热身、专项准备的目的,通过已学内容的复习,导人本课学习内容。利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学练中巩固、提高双手胸前传接球和反弹球技术。重点复习传球时腕、指抖动用力。接球后乘势缓冲,降低重心。

(3)教师将学生进行自然分组,并指派组长组织练习,对能力较弱的组教师给于较多的指导和帮助,对学习情况好的小组,给于更多的时间自主学练,在合作学习中进一步拓展和提高。

(4)作为辅助教材的“穿过火力网”,一方面充分的利用一人一球的,另一方面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既有时间复习双手胸前传接球,又能进行下肢力量练习,身心全面得到锻炼,提高了腿部力量。

(5)由于本课对学生全身肌肉所承受的负荷都较大,采用放松操的练习,在优美的音乐伴随下,身心愉悦,减缓疲劳。

(6)通过自评、互评等手段,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课后分析

首先面对的就是教材的选择,如何确定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在高二年级开始将进行选修,篮球是我校的一个选项,为了能使高一女生提高该选项的技能基础,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能力与兴趣的项目创造学习条件,本节课结合高中女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篮球教材为载体,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通过学练,逐步掌握学习的技能和锻炼的方法,树立终身体育观念。

其次,在课堂教学的设计方面,既要能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又要能具有多样的练习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达到意想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部分女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接触过篮球,球性较差,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抓好球性练习是首要任务,对后面内容的学练将打下基础,在第一次课中重点进行了球性的练习,并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鼓励和帮助同学快速的掌握技能,例如:在胯下“8”字绕球的练习中,同学们一开始对于身体重心的变化和手腕要扣住球的要求没有明确,做得不够好,随着教师们的督促,自己的不断学练,大部分同学在第二次课已经可以顺利进行胯下“8”字绕球的练习。在素质练习的设计上,选择辅助教材“穿过火力网”。既考虑充分的利用一人一球的,另一方面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既有时间复习双手胸前传接球,又能进行下肢力量练习,身心全面得到锻炼,提高了腿部力量。

再次,在课的准备阶段,作为年轻教师的我遇到了许多的问题。第一,作为年轻教师,由于篮球不是我的专项,在课堂教学中对该项目的练习形式,组织方法,教学手段了解都较为贫乏,许多非专项的教师在教学中都会遇到相应的问题。在教材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阶段,要虚心听取专项老师以及组内老教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学的方法和组织形式,要认真学习和钻研教材,充分掌握该项技术。另外,多听其它老师的课,从专项教师和老教师身上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注重平时的各个项目教学的方法的积累和研究。第二,要重视集体备课,在公开课的准备阶段和平时的集体备课中都要从理论上认识教材的内容,从实践中掌握教材的要点,在教学中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给学生讲解时做到,切中动作要领,明确重点、难点,示范准确。

8.开展教学反思,增效课堂教学 篇八

关键词: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 教学措施

反思是一项充满希望的活动,是在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氛围中实现的,反思预示着更新、开拓与变革。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揭示了反思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我国古代教育家早就有了反思意识,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强调了学与思的高度统一。

那么,教师通过何种途径进行反思呢?我结合近年来自身教学实践,针对教学反思的途径浅谈几点体会:

一、从“学生的学”反思“教师的教”

很多教师总议论,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很多问题都讲了三、四遍了,学生怎么还不懂,这是怎么啦?可是静下心来想一想,责任都在学生身上吗?教学过程中,有没有把学生当做平等的对象看待,有没有以人为本,有没有站在学生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教师要与学生经常交流,“从学生眼中认识自己”。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平等、理解、信任和宽容的氛围,唯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产生惧怕心理,才能坦诚交流,才能从学生话语中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

平时教学中,通过不断反思,我体会到:整个教学过程要充满探索,让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再通过交流,使头脑中那些初步想法得以清晰、明确起来,或者在倾听同学的陈述中获得启示,从中感受到数学发现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教学过程中要灵活机变,课堂教学效果才能好起来。

二、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我专门设计一个教后反思记录表,针对每一课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每一堂课都围绕表中一点或几点展开。我将课堂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加以分析,归纳各种各样的应对方法。

1.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的初始。我在教学中注重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点头、拍手、翘大拇指……)、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课堂上,我说得最多的话是“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他说的真棒,让我们为他鼓掌吧!”,其次,我注意让自己的语调变得抑扬顿挫,充满激情,这种激情是真实的、由衷的,而且是感人至深、振奋人心的,情感自然而充分地流露,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感觉轻松、愉快、充实。最后,我平时注意控制自己的感情,冷静地对待课堂中出现的偶发事件,如学生睡觉、说话等,做到既严肃又活泼,既庄重又亲切。

2.课堂语言一定要精炼

有时一节课下来,我们会因为课上一个亮点感觉很成功,学生也很愉快;有时一节课下来,因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教学败笔)导致心里闷闷的,学生也似懂非懂。针对这些现象,通过反思,发现主要原因是课前备课考虑不周,備学生不足或处理课堂生成性问题中经验短缺,所以语言不精练,啰里啰唆,说不到要点上,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因此备课时一定要充分。备课要带有自己的思考见解,要预估可能出现的情况,需要说哪些话,课堂上切莫太随意,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如果说错了,要认识到错误,及时修正,不能知错不改,放不下架子,批评学生。

3.教学中区别对待每一种学生

优生有的聪明好动,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问题。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他非常聪明,我经常出思考题给他做。由于不细心,他很少全做对,我就用这点教育他不要总认为自己聪明就可以不虚心学习。因此,对优生上课不能放任自由,应该多关注一些。

对于中等生,虽然不扰乱课堂纪律,但他们常会往下比靠,认为自己还行,于是半碗水掼了出来,所以要不断提醒他们努力再努力。

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定的目标不要太高,要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课上我反复告诉学生:“老师评价你们的标准,绝不是成绩的好坏,而是看你是否努力。如果你努力了,即使成绩不太理想,老师也会因你而骄傲!”在我的鼓励下,许多后进生摆脱了自卑阴影,课堂上不再默默无语。

三、通过参与听评课等教研活动进行反思

相同的课题,不同老师执教,效果可能完全不同。为什么同一课时,不同老师执教有如此大的差距,这体现了执教者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因此,第一线的教师要多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在听课、评课过程中吸收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对比别人的优缺点与自己上这一课的方法进行比较反思,为什么其他老师在这个环节(细节)上处理得如此好呢?这节课的亮点是什么?败笔又是什么?如果是我上,我又会怎样呢?通过这些问题的反思,努力寻求造成这些原因的答案,提高自己驾驭问题的能力。教师的个人反思有一定的局限性,“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聆听“多种声音”,可以促使教师借助别人的智慧,进行更为深刻、更为全面的反思。我们应经常向同事学习,向同事述说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使自己正确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促进反思。这样,可以反观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9.小篮球体育教学反思 篇九

本学期体育教学工作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这些孩子非常天真也非常好学,每一节课他们都积极热情的参与,特别是对小篮球更感兴趣。

课堂上在玩小篮球当中,我根据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及时适度的给与鼓励和评价,是他们每一节课都情绪高涨。拍球、运球、传球、投球等每一个单项练习中,这些孩子个个都练得非常刻苦。他们摔倒了一次次可从不叫以及眼泪,每次爬起来继续练。他们这种精神感动了我,是我和学生很顺利的完成每一节课教学任务。

在上次学校举行的体育活动中,有意向游戏是学生拍篮球跑然后投中一个球再返回来,每个班的同学都练得非常刻苦,积极性也非常高。因为如果球不能一次投中将会耽误时间,影响比赛成绩,所以孩子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在这次活动中表现的非常强烈,不论在互相传球,还是在投球种都非常投入,不互相指责与埋怨,只是配合的非常默契。

10.《篮球---传接球》教学反思 篇十

--------郭柄臣

一、发现问题

篮球原地传接球练习是三年级篮球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传球的位置。难点是手和脚的协调用力。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很难在准确、正确的位置将球传出,又或者是即使站在很近的位置,也很难讲球传到对方同伴的手上,更有部分同学容易在接球时不小心被球打到,拿不住球,这些问题的存在,就使得今后学生在运用这一技术时得不到更好地实际效果。

二、问题原因

针对这些问题,在评课以及和其他老师的交流中,我总结了一下的原因:

1、传球的手法不正确。

2、传球时身体动作不够协调,没有利用全身的力量。

3、接球时没有充分的后引缓冲。

三、解决方法

针对存在的原因,在练习中,我首先强调了无球时的徒手模仿练习,速度由慢到快,让学生体会完整的动作技术,其次,在练习中发现正确的手型出球后,球会有旋转,因此在教学中可提醒学生观察是否你的出球出现了旋转,另外,就是请完成不错的搭档来进行展示,请其他学生进行模仿。对于相互间的距离不做硬性规定,根据两人自己的能力进行调节。

四、解决效果

通过以上一些针对性的练习,以及重复的强调,不断的练习,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并且较好的完成这一动作技术。在出球、接球方面都有了很好的动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合作同学间的默契,体会了合作的意义,另外,由于主要是通过强调以及重复练习,因此,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五、反思

11.中职数学课堂开展反思教学的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经验教学;反思教学;生本教育;建构主义;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叶澜教授有一句名言: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老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笔者铭记于心,并以此为实践,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是笔者开展反思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反思教学符合生本教育的教学观

生本教育的教学观就是要遵循人的学习规律,从学生的"学"出发进行教学。通过人们对学习规律的研究发现,人的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重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在经验教学中,老师们精心准备的教学过程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过程,它忽视了作为主体的学生主动"学"的过程。学生通过被动地听,理解,记忆来学习新知识,有悖于人学习知识的自然规律,这也是造成许多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相比于 "经验教学","反思教学"更能突出它的优势。因为"反思教学"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背后的教学理念,不断地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从"经验性教学"转向"反思性教学",也就是从"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而不是老师表演的场所,教师的"教"起到"组织,辅助,指导"的作用,学生的"学"才是课堂的灵魂,反思教学是符合生本教育教学观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中职课堂进行反思教学的必要性

中职学生知识结构比较零散,但思维跳跃性较强,教师的"教"需要更具艺术性。课堂教学中,从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出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在教学中调整教学策略,这种沿着"问题——探究——结果——实践","新的问题——新的探究——新的结果——新的实践"的教学就是反思教学,反思教学从学的效果追求入手,思考学生应有的学习行为,再从学习行为思考应有的教的行为,这种"反思教学"的教学方式更能符合中职学生的思维接受能力。

在中职数学课堂中,从经验性教学转变为反思教学,能使中职课堂更生动,学生更能闪现思想的火花,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反思教学除了考虑学生的有效学习,也致力于教师自身的需要和追求。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反思教学是教师对过去教学过程的回头审视,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观念进行批判性考察,以一种"研究"﹑"探讨"﹑"思虑"的心态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反思本身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教师在创造中会感到快乐,思想在反思中得到锤炼,反思能使教师体验到自身的价值。

三.中职数学课堂中开展反思教学的实践

笔者认为,"反思教学"应贯穿于教学整个过程,包括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下面以《函数概念》的教学为例:

教学内容分析:函数是一个比较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尤其对中职学生更加困难。

下面对这个内容进行教学前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新概念学习是本节课的重点,下面是经验教学与反思教学的比较。

教学后反思:在函数概念教学中,笔者通过挖掘身边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自由分组的过程中,通过找自己与组名的对应关系就学习了新概念,课堂围绕学生活动,自主探讨来开展,符合生本教育教学观。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参与探讨的积极性很高,概念教学的难点很快被突破,教学效果明显 。

四 中职数学课堂进行反思教学的策略

通过对前面教学实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反思教学的课堂是充满问题和思考的课堂,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值得我们在中职数学课堂中开展实施。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反思教学,笔者试从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等方面分析归纳一些反思教学的策略。

(一)教学前反思为课堂教学的建构作准备

教学前反思包括对教学目标的设立,教学内容的确定等方面进行反思 。

1.对教学目标设立的反思

(1)教学目标是否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体现以生为本的原则。

在经验性教学中,教学目标通常是围绕教师的"教"来设立,老师制定好给自己看,明确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一般也不会特意告知学生。这样往往会出现学生上完一节课下来,不知道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我们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反思时,要思考教学目标是否是围绕着学生的"学"来制定的,学生是否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2)教学目标表述是否清晰具体

教学目标的表述通常用"理解……知识""掌握……内容""培养……能力"的句式。"理解","掌握","培养"这些词语是比较抽象的,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每个人的理解程度不一样,究竟达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理解呢?这样的教学目标就会使学生对于学习目标模糊不清。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性质时,教学目标有"培养学生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能力不可能在一两节课内完成,"培养……能力"是一个比较空泛的教学目标,如果改成"能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分析函数的性质",这样的教学目标比较具体,学生容易明确学习内容,在学习中自然用到用图形学习性质的方法,数形结合能力自然形成。

2.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1)首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教学内容应定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

(2)教学重难点把握是否恰当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很关键的是看老师在课堂上是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在教学目标的设立中要体现教学重难点,并且要反思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策略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常的原则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如在教学实例1中,是通过学生对分组活动的思考来突破概念教学的难点的。

(二)教学中反思及时调控课堂教学

教学中反思也就是在"行动中反思","对行动进行反思",可以及时地对课堂进行调控。

1.对不可预测情况的调控

课堂不是按照教师事先的预想而进行的,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不可预料的情况发生,教师作为课堂的管理者﹑组织者,要能够很好地处理突发问题,快速作出调整反应。有时需要调整教学计划,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在反思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很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了。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学生沉默的状态或是茫然的神情,那就说明课堂教学出了问题,老师就要开始反思了,是教学内容难度大,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不够用,还是教学方法方式上出了什么问题,这时老师就要及时作些教学上的调整了。

2.课堂时间管理调控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但教师是整个课堂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反思学习任务安排是否合理,学生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学生学习中集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怎样解决,如果出现学习滞后怎么补救,怎样调整下一步学习进程等,通过反思可以使教师更好地对课堂时间进行管理调控。

3.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生本教育观的的指导下,课堂教学中会更多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学习模式,而各种教学模式各有优缺点。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多以活动课形式进行)的优点是学生可以讨论,课堂气氛好;缺点是小组中总是只有一部分人积极地参与合作学习中,其他人没有兴趣参与讨论,他们会趁机说小话或是玩手机。

自主学习方式一般是在老师下发学习指导书后独立思考完成学习任务。自主学习的优点是每个人都要完成一些学习任务,他们必须独立思考独立做题,他们要调动自己已知的知识去学习掌握新的知识;缺点是独立学习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和学习能力,课堂气氛会比较沉闷,没有讨论的氛围,有些学生遇到问题不主动问老师或是同学。

教学中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反思内容可以包括:是否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了恰当的教学模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分组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在自主学习方式中有没有关注中差生的学习参与情况,有没有采取相应的分层目标学习机制,等等。

(三)教学后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对课堂教学效果反思

有效的教学效果体现为有效的学习效果,结合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一个比较客观全面的了解。教师在教学后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回忆整个教学过程,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策略等方面逐一思考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2.重视教学反思的撰写,以教学反思策略反思教学

教学反思是对实际教学过程的再认识、再思考,反思以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为依据,在反思后拟定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以教学反思策略反思教学,教学反思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推进剂。教学反思可侧重于不同的方面去写,比如写成功之处,或写不足之处,或写教学机智,或写学生创新,或写再教设计等。

3.有意识地积累,开发自己的教学资源

反思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教师要能有意识地积累和开发自己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纸质教材(比如校本教材),课件,案例,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是反映教师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行为的材料,是教师在教学中积累的财富,对反思教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反思教学可以使教师进入一种不断探索﹑批判和创造的教学方式中,以研究的心态和研究的策略展开自己的教学活动,是教师的一种创造活动。反思教学不仅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教师的生命价值。

参考文献

[1] 熊川武 《反思性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

[3] 赵明仁《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2.开展篮球教学反思 篇十二

一、当前教学反思的常态:呈现“五多”“五少”现象

1. 被动反思多, 主动反思少。

教师职业倦怠是目前一个热议的话题, 一定意义上讲, 职业倦怠与教师自身成长要求的消极心态有关。日常教学中, 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类现象:教师接受教育培训, 撰写教育教学反思, 都是为了完成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任务, 而非教师自己的主动要求。由于考试压力、职业倦怠等原因, 有些教师还没有把教学反思看成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必须和内在责任, 而是晋职晋级压力的结果。一旦评定完某一等级的职称完成, 原先的教学反思、专业成长都被认为是额外的负担了。

2. 课后反思多, 课中、课前反思少。

教学反思, 即教师自觉地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所作出的决策、行动和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研究其中的对与错、效果的好与坏。目前, 教师的教学反思多在课后, 课后反思是教学反思的重要内容。但是, 课后反思怎么才能更深入呢?课前、课中的反思也不可或缺。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 教师如果课前就反思以下问题:本课需要达成的三维目标有哪些?怎样的材料和情境有助于生成这些知识和观点?哪些学生需要特别的关注?就会使课堂教学更有科学性和计划性。课中的反思, 能及时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 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同步性, 能使教学高质量地进行。

3. 现象反思多, 理论学习少。

教学反思的实践性很强, 它起始于对教学现象的反思, 大部分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 但由于个人水平、视野等限制, 教学反思显得片面或肤浅, 多为“这个内容我讲得快了些”、“那个内容还可以怎么教”等内容, 把反思的方向仅局限在知识目标的达成和教师的教这一层面上, 教学反思程度不深, 缺少对问题深入而持久的思考。教学反思是为了教学需要而反思, 也是为了专业发展而反思。基于问题的理论学习可以俯瞰自己的专业发展, 精进专业学识。只有把教学现象与相关理论结合起来, 吸收理论的精髓, 站在理论的高度, 才能改进反思质量, 从而推动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4. 思想认识多, 行动研究少。目前, 部分教师的教学反思还仅仅停留在“思”“想”阶段, 这种反思是内隐的, 瞬息而过, 能坚持写下来的少, 因为写反思就涉及到内容的逻辑性、可操作性了, 相比之下, 写反思更趋向于合理性。部分教师即使到了写反思阶段, 还没有把反思认识和实践结合。实际上“教学反思不单单是一个人的元认知过程, 它本质上属于行动研究, 不仅来自于实践, 也需要在实践中丰富发展, 教学反思的有效性和真理性同时在实践中得以检验”。教学反思要历经实践到反思, 再从新的实践到新的反思的全过程, 这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就是在这一过程中提升的。

二、教学反思的新常态:“五大反思”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1. 主动反思:

坚持自觉反思和科学反思相结合。教师应该重视自身专业的发展, 小而言之, 它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 大而言之, 它关系到教育的未来。行成于思, 形思相随, 教学过程中的丝毫火花、点滴感受, 都是反思的结果, 也是进一步反思的基础, 它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 应该覆盖教师工作的全部。从“教学生手”到“站稳讲台”, 从“教学熟手”到“教学能手”, 再到教学专家, 我们只有主动反思, 科学反思, 才能实现教师专业的可持续成长。

2. 全程反思:

坚持课前、课中、课后反思相结合。唐玉光博士认为:“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 把教学工作视为一种专门职业, 把教师视为一个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 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 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反思是一种意识和能力, 持续的教学反思会固化成一种习惯, 我们要随时随地地启动反思, 谨慎而深入地审视我们刚刚经历的教学问题, 并形成反思成果。

全程反思要求我们坚持课前、课中、课后反思相结合。课前反思:我们可以对教学案的编排、课件的制作、情景问题的设计等进行反思;教案完成后, 教师还可以对问题预设、教法学法预思考, 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学习障碍进行预估。课中反思:要及时捕捉瞬间的感悟、课堂的亮点、意外的生成等, 都是有价值的。课间反思:有些老师同时教几个班级, 在上一个班级的教学有不满意的地方, 还要在下一个班及时修正。课后反思:有些反思是灵动的、瞬息的, 就要在课后及时整理, 不必面面俱到, 但要抓住最难忘的细节。

3. 深入反思:

坚持经验反思和理论学习相结合。当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效果欠佳又一筹莫展的时候, 就应该阅读一些专业期刊, 查找成功的反思案例, 学习别人优秀的做法;当对反思的零散心得不知道如何整合时, 教师要阅读理论著作, 学习相关理论, 提高反思的深度;当日常的教学困惑阻碍反思的推进时, 教师应该借助理论支撑, 研究应对策略, 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过去常讲, 教师有一桶水, 才能给学生一杯水, 现在看来是远远不够的。“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师必须终身学习, 不断筛滤旧知, 增进新知, 积淀学养, 才能使教育高屋建瓴, 使教学游刃有余。

4. 践行反思:

坚持理论反思和深入实践相结合。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教学反思本质上属于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把解决问题放在首位, 它强调理论需要实践的修正、证伪, 强调知识和理论说到底还是来源于实践, 并在实践中体现其有效性和真理性。因此, 教师在反思中要走完“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新的教学计划———改进的行动”这一研究的全程, 要让教学反思有效, 就必须走完全程, 这个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学反思没有终点, 这个行动研究的结束, 同时是下一个研究过程的开始。

叶澜教授说:“如果一个教师缺少智慧, 就缺失尊严!”真正的教育智慧来自于实践, 教师实践是教师智慧生长的沃土。教师不仅要学习新的教育理论, 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 还要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实践, 在实践中感悟、反思, 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

5. 合作反思:

坚持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相结合。教学反思具有个性化特征, 我们应该重视自我反思。然而, 同伴互助也是提升反思质量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名师课堂观摩、学术研讨抑或是集体备课、小组讨论都是反思与学习的好机会。常见的同伴互助有以下三种形式:

(1) 相同学科的教师互助。这种互助形式通过听课、评课实现互动, 通过对教材、课堂教学设计的不同理解实现优势互补, 同学科互助还可以通过同课异构、教师团队竞赛等形式实现反思互动。

(2) 不同学科的教师互助。在这种互助中, 变化的是教材, 不变的是学生, 学生的学法、教师的教法都是研究的课题。这种互助对学生的关注远高于教材, 它可以促进一些有效的教学经验在不同学科间推广。

3.学生应该成为反思的重要伙伴。这种合作可以通过师生谈话、作业面批、调查问卷、座谈会等形式开展。

“三寸粉笔, 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 一生秉烛铸民魂。”在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 在新课改的大潮中, 只有始终怀着一颗“不安分的心”勤于、善于进行教学反思, 并自觉地把反思结果应用于教学实践, 我们才能做一个不辱时代使命、无悔教育人生的“中国好教师”。

摘要:反思是一种意识、能力和智慧, 教师成长资于有效的教学反思。当前教学反思呈现“五多”、“五少”现象:被动反思多, 主动反思少;课后反思多, 课前课中反思少;现象反思多, 理论探究少;思想认识多, 行动研究少;个体反思多, 同伴互助少。直面当前教学反思的五大常态问题, 用“五大反思”的新常态, 即主动反思、全程反思、深入反思、践行反思、合作反思指导教学反思的推进, 才能适应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常态。

上一篇:关于高中师德师风自查报告下一篇:国防教育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