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二减数分裂(精选7篇)
1.生物必修二减数分裂 篇一
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图是动物细胞减数分裂某一时期的示意图,该细胞处于()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析】 图中显示同源染色体正在移向细胞两极,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选B。
【答案】 B 2.2015·南安一中期中下列是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各期的示意图,正确表示分裂过程顺序的是()A.③→⑥→④→①→②→⑤ B.⑥→③→②→④→①→⑤ C.③→⑥→④→②→①→⑤ D.③→⑥→②→④→①→⑤
【解析】 ①细胞中着丝点已分裂,且没有同源染色体,说明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②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向两极移动,且含有染色单体,说明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但四分体不在赤道板两侧,说明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④是两个细胞,每个细胞中有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不在赤道板上,说明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⑤是4个细胞,每个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和染色单体,该细胞属于配子;⑥细胞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说明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所以减数分裂的过程顺序是③→⑥→②→④→①→⑤,D项正确。
【答案】 D 3.下面是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
B.同源染色体进入卵细胞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C.整个精子进入卵细胞,完成受精作用 D.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是精子的头部 【解析】 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质是不均等分裂的,故A错误。虽然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但同源染色体进入卵细胞的机会是相等的,故B错误。精子只有头部进入卵细胞,故C错误,D正确。
【答案】 D 4.某同学学完“减数分裂”一节后,写下了下面四句话,请你帮他判断一下哪句话是正确的()A.我细胞内的染色体中来自爸爸的比来自妈妈的多
B.我和弟弟的父母是相同的,所以我们细胞内的染色体也是完全一样的
C.我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是父母共同提供的 D.我弟弟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大小都是相同的
【解析】 其细胞内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爸爸一半来自妈妈,故A错误。他和弟弟的父母是相同的,但因为减数分裂时基因重组和受精时的随机作用,他们两个细胞内的染色体不可能完全一样,故B错误。其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故C正确。其弟弟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中常染色体大小相同,但性染色体有所不同,故D错误。
【答案】 C 5.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动物的三个生理过程如图所示,则1、2、3分别为()A.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B.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减数分裂 C.受精作用、减数分裂、个体发育 D.减数分裂、受精作用、个体发育
【解析】 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故1是减数分裂,配子形成合子是需要经过受精作用,故2代表受精作用,3是合子发育成生物体应是有丝分裂,故D正确,A、B、C错误。
【答案】 D 6.2015·嘉兴一中期中下图中,可表示次级卵母细胞分裂过程某一阶段示意图是()
【解析】 次级卵母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A、C项错误;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B项正确,D项错误。
【答案】 B 7.2015·忻州一中期中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合子中全部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C.合子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合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解析】 受精作用时,合子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来自于母方,A错误;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B正确;合子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C正确;合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D正确。
【答案】 A 8.2015·湖南期中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
【解析】 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加倍,染色体不加倍,A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DNA不加倍,B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C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D错误。
【答案】 C 9.2015·湖北期中下图为人体生殖器官中某细胞的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④属于间期
B.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②和⑥时期内 C.⑤时期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
D.a过程为有丝分裂,b过程为减数分裂
【解析】 分析曲线可知,a过程是有丝分裂,b过程是减数分裂,D正确;①④属于间期,A正确;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②有丝分裂的后期和⑥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B正确;⑤时期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
【答案】 C 10.2015·湖北四校联考某同学总结了四点有关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知识点,(只考虑核内DNA)其中不正确的是()A.次级精母细胞中的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DNA分子数目相同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正好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D.同一生物体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基因组成可能不同 【解析】 减数分裂中,次级精母细胞中的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DNA分子数目相同,A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B正确;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DNA分子数目的一半,C错误;同一生物体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基因组成可能不同,D正确。
【答案】 C 11.与精子的形成相比,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A.卵原细胞先进行减数分裂,再通过变形形成成熟卵细胞 B.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C.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都进行不均等的细胞质分裂
D.减数分裂结束后,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解析】 精子形成过程需要经过变形,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不需要经过变形,A正确;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都会发生: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B错误;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都进行不均等的细胞质分裂,C错误;减数分裂结束后,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只有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D错误。
【答案】 A 12.2015·大庆模拟如图为有关细胞分裂的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过程中无纺锤体和染色体出现,只发生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 B.②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分子在数目上具有平行关系 C.②过程有利于维持亲子代细胞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D.③过程中具有2个细胞周期,精原细胞以②或③的方式增殖
【解析】 ①过程代表无丝分裂,无丝分裂中无纺锤体和染色体出现,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能进行细胞分裂,A错误。②过程代表有丝分裂,在前期和中期,染色体核DNA分子=1:2,在数目上不存在平行关系,B错误。②过程形成的子细胞与亲代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有利于维持亲子代细胞遗传物质的稳定性,C正确。③过程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D错误。【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2015·南安一中期中(12分)下列图1和图2分别表示某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回答:
(1)图1中a、b、c柱表示染色单体的是________,图1中所对应的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
(2)图1中Ⅱ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2中的________,由Ⅱ变为Ⅲ,相当于图2中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由Ⅰ变成Ⅱ的过程中,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
(3)图2中甲细胞正在进行______________分裂,含有__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该动物体细胞含有____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
(4)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1︰2︰2的细胞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2中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图1中b在有的时期有,有的时期没有,说明b柱表示染色单体,c的数量在有染色单体时与染色单体数相同,在没有染色单体时与染色体的数量相同,故c柱表示DNA,a柱表示染色体;该动物染色体数为2n=4,图1中Ⅲ、Ⅳ对应的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是体细胞的一半,说明Ⅲ、Ⅳ所对应的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2)图1中Ⅱ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可能是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所以Ⅱ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2中乙(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也为1︰2︰2,但数目均只有Ⅱ中的一半,所以由Ⅱ变为Ⅲ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相当于图2中乙→丙的过程;Ⅰ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0︰1,故由I变成Ⅱ的过程相当于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过程,此时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DNA分子的复制。
(3)图2中甲细胞内染色体的着丝点已经分裂,染色体正在向细胞两极移动,且每一极均含有同源染色体,说明甲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含有0条染色单体;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暂时加倍,是体细胞的2倍,故该动物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
(4)图2中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所以甲、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乙、丙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1︰2︰2。
(5)图2中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初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答案】(1)b Ⅲ、Ⅳ
(2)乙 乙 丙 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3)有丝 0 4(4)甲、乙 乙、丙
(5)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14.(14分)下图甲、乙、丙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ab段上升的原因相同,均是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bc段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____期,此时染色体与染色单体的数目之比为______________ ;在减数分裂中,处于图甲bc段的细胞中 __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含有同源染色体。
(3)图甲、丙中,cd段下降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在de段时,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可能含有4个染色体组的是____________。(填“甲”、“乙”、“丙”)
【解析】(1)图中ab段上升的原因均是DNA分子复制。(2)图甲中的bc段为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此时着丝点上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故染色体与染色单体的数目之比为1:2。
(3)图甲中cd段下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图乙中cd段下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细胞一分为二;而图丙中cd段下降是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一分为二。
(4)图甲中de段的细胞中可表示有分后期,也可表示减Ⅱ后,图乙为有丝分裂,细胞中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图丙中de段细胞处于减Ⅱ时期一定没有同源染色体。只有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即图甲表示有丝分裂时de为后期。
【答案】(1)DNA分子复制(2)前、中 1:2 可以(3)着丝点分裂 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一分为二(4)乙 甲
15.2015·衢州联考(14分)下图所示为某雄性动物生殖细胞形成时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和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图。设该动物体细胞核中DNA含量为2N,请回答:
(1)A是__________________细胞,A图所示细胞代表的动物体内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C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C图所示的细胞中有________个DNA分子。与B、C细胞相对应的曲线段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横轴上的数字表示)。
(2)曲线段a—b时期DNA含量变化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段b—c时期DNA含量变化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若有交叉互换,发生在曲线中的哪一曲线段__________________。(以横轴上的数字表示)6—8的过程中DNA分子数目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解析】(1)A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应是次级精母细胞,A图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染色体数目已减半,所以该动物体内有两对同源染色体。C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是初级精母细胞,细胞中有8个DNA分子。B细胞无同源染色体,无单体,是精细胞,对应曲线图中5-6。C细胞对应曲线3-4段。
(2)a—b时期由于DNA分子复制,所以DNA含量加倍。曲线段b—c时,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一分为二,DNA含量减半。
(3)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对应曲线3-4段。6—8发生受精作用,染色体数目及DNA分子数目恢复正常体细胞数目。
【答案】(1)次级精母 两 初级精母 8 5-6 3-4(2)DNA分子复制 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一分为二(3)3-4 受精作用
2.生物必修二减数分裂 篇二
关键词:小说式语言,高中生物学,教学情境,“减数分裂”
1. 前言
语言艺术是用文学作品的语言塑造艺术形象的艺术,人们通常把它叫做文学。与其他类型的艺术相比较,文学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有其鲜明的特色。文学作品的语言要有形象性、音乐性、情感性。文学形式主要有诗歌、散文、小说等。诗歌语言精炼、准确、优美,有节奏、有韵律,富于音乐美,行列结构上的结构美。生物界是五颜六色、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生物学是科学性、思维性、趣味性、创造性、实用性为一体的科学。将语言艺术整合到生物学中,能使生物学焕发出新的生机。
2. 运用小说式语言创设高中生物学教学情境的途径
用小说的语言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微观的世界的染色体赋予生命力,将其情感化,可以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通过对的类比,能够从深层次来理解减数分裂本质。只有研究了减数分裂的真正过程,才能对其做艺术的加工。
例如,减数分裂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属于生物模块2“遗传与进化”之“2.1遗传的细胞基础”的内容,要求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并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地位相当重要,是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的基础,是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1 合理引导,激发创作。
在教学设计之前教师要了解教学任务,了解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减数分裂》中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减数分裂?减什么数?减了多少?在什么时候减去的?接下来,引导大家看书本的图片,一起来讲故事。
指导语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请看书本的“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图解”,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吗?如果将这个过程看成电视剧的话,剧名叫什么好?分几集?师生始终互动,参与讨论。
2.2 科学比喻,精心创作。
减数分裂的核心是同源染色体的运动行为,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牛郎织女》有异曲同工之处。
根据戏剧的要素分析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情节。学生将故事总结如下:
时间:从原始生殖细胞到成熟的生殖细胞。
地点:睾丸里的曲细精管。
人物:染色体,特别是同源染色体。
情节:这是一部凄美的爱情神话故事,比《牛郎织女》还惨的爱情悲剧。
[分组讨论]
第一组的同学先发言:“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地方叫做‘睾丸’。在‘睾丸’县,有个美丽的村庄,叫做‘曲细精管’。村子里有两个‘人’,确切地说是两个染色体,小红和小黄。他们是天生的一对,地设的一双。他们从小生活在一起,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在此,我打断了同学的发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小红和小黄是一对恋人,一般地说,两者应该具备如下特征:一个是男性,一个是女性;年龄身材等条件能够般配;两者要相爱。对吧?”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同源染色体的概念: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态大小一般相同;能够两两配对。
请第二小组的代表将这故事继续: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小红和小黄也日渐长大成人。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或者说:‘那个少男不钟情?那个少女不怀春?’一天,小红和小黄相约来到小河边,花前月下,甜言蜜语。”
到此,可以进行对“联会”的概念学习了。
我问:“按照现代的说法, 小红和小黄的行为叫做什么?”
学生笑着回答:“约会, 或者幽会。”
“但小红和小黄是染色体,不是人,他们俩是同源染色体,它们之间两两配对叫做联会。”使学生的思路回归生物学知识,掌握了联会的科学概念。
这时, 我巩固式的提问:“发生联会的时期是什么时期?”
“一定是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生答。
第三组的同学代表将故事继续:“他们谈婚论嫁,准备成家。”
我问学生:“他们成的家有几条染色单体呀?”(回忆旧知识,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均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学生齐声回答:“四条。”
我说:“对,四条。联会后的同源染色体,就叫做‘四分体’。”
我拿出左手,大拇指扣在掌心,手背朝向学生,问:“几个手指头?”
学生笑答:“四个。”
“这就是一个四分体。”我解释。
我激发:“请大家发挥想象力,如何用手指更加确切地表示四分体。”
我提示:“手指离合有讲究的。”
一位学生举手回答:“将中指和无名指分开,小指和无名指并拢,食指和中指并拢。”
“大家一起来解释一下吧。”我要求。
讨论的结果是:并拢的两个手指代表姐妹染色单体,中指和无名指大小接近,更能代表同源染色体。小指和食指的大小不代表染色体的大小。
小结时,我了出示四分体的手型,连续问了5个问题:“一个四分体有几对同源染色体?几个染色体?几个染色单体?几个DNA分子?有四分体出现的时期,一定是减数分裂第一分裂的那一时期?”
让故事继续:“刚才话说小红和小黄谈婚论嫁,成了一个名叫‘四分体’的四‘口’之家。这事情传到了‘王母娘娘’的耳朵。织女在人间成家立业,儿女私情,犯了天规。‘王母娘娘’派了天兵天将,带着绳索——纺锤丝,分别绑在小红和小黄的腰间。他们被带到了赤道板附近(牛郎和织女被带到银河边)。”
我个别提问:“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示属于何种类型分裂的何种时期?”
学生答:“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中期。”
“同学们,接下来的情节将会示怎样?”我问。
根据书本知识,学生说:“美好的生活即将结束,一出悲剧即将开演。”
第四小组的同学接着说:“天兵天将用纺锤丝拉着小红和小黄将他们拉向细胞的两级。小红和小黄只有挥挥手,再见!……BYE……BYE……两个人的身体虽然被分开,心却还在一起。”
这时我用身体表演着同源染色体分开时候的状态,四肢朝着对方,弯着腰身。
我补充:“他们比牛郎织女还惨,牛郎织女每年七月初七还有一次见面的机会,而小红和小黄分开以后分别今入了两个世界(两个细胞),永远不能相见。”
小结:“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的复制,形成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联会、四分体等时期,同源染色体分开,细胞分裂,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
第五组的同学说:“当小红和小黄分开以后,小红整日在思念着她心中的那个他。还好的是,小红还有一个卵生姐妹生活在一起,两姐妹相依为命。王母娘娘也真是坏,看到小红还有姐妹相依为命,日子过得还太好了,没有受到更严厉的惩罚。再次下令将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小红的两姐妹也被拆散了,分别进入到两个细胞中去。”这样轻松的气氛下,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很快的学习和掌握。
3. 结论与讨论
学生的潜在创造力是很强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使得对减数分裂的比拟更加贴切,更加准确,更加生动,让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思想产生碰撞,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合理的交流,让学生和教师享受更多的课堂生成。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教师的备课无论怎么完美,有时也比不上全班同学的集体的智慧。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促进课堂的生成是集体学习特有的优势,是个别学习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学生不再知识是接受知识灌输的容器,而是课堂上很有潜力的课程资源。
但艺术的加工的度要把握好,要适可而止。生物学毕竟适一门科学,科学要讲究准确性、科学性。而艺术则不同,为了达到艺术效果,可以适当地夸张或者加工。因此,用艺术化的手段来对生物学的某些科学的现象进行描述的时候,要注意准确性和科学性。用艺术的手法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当学习者已经理解了或者掌握科学的本质的时候,要用恰当的方式,将所学生物学知识去艺术化,还原其本来科学面目,用科学的语言再次描述所学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周远清.挑战重理轻文, 推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J].中国高教研究, 2002, (1) :11-12.
[2]王翠微.让人文回归初中生物教育[D]:[硕士学位论文].吉林:东北师范大学, 2004.
[3]何齐宗.教育原理与艺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292.
[4]引自长春工业大学张德江校长在迎校庆艺术学院作品展暨服装表演晚会上的开幕词.http://www.ccut.edu.cn/bmgz/ys/yskxxq.htm.
[5]胡天君.科学.艺术.教育[J].当代教育科学, 2004, (4) :20-21.
[6]陈秉初.目标控制论[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2.10.
[7]钟健.浅谈中学生物教学情境创设的艺术[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0.6:128.
3.生物必修二减数分裂 篇三
关键词:高中生物 减数分裂 教学内容
在德国科学家Walther Fleming于1882年发现染色体几年后,比利时细胞学家Pierre-Joseph van Beneden发现在蛔虫中每个配子含有两条染色体,而胚胎和成熟个体的体细胞含有四条,由此人们开始发现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比有丝分裂复杂的多,对其细节方面我们还不太了解,但其基本过程还是很清楚的。而且有性生殖的深远意义也很明显:减数分裂对产生大量的遗传多样性有重要作用,而遗传多样性正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高中生物教育对于这一内容的要求是学生能理解其过程、阐明其意义,是与我们目前对于减数分裂的认知相呼应的。
一、减数分裂的地位
(一)教材中的地位
减数分裂是必修二的开篇,承上启下,与必修一尾篇有丝分裂同属于真核细胞的分类方式,所以讲完有丝分裂讲减数分裂顺理成章。同时必修二的主题是遗传与进化,对于真核生物而言遗传是通过有性生殖实现的,所以减数分裂作为产生配子的方式放在开篇是必然的,而且清楚了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对于基因的传递和性状的表达才更好理解。
(二)考试中的地位
减数分裂因其作为生物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也许不是热点但肯定是重点,高中生物教材几经改版这个内容一直是重中之重。可以独立出题,考查分裂的过程;可与有丝分裂一起出题,考查真核生物生长、发育繁殖中两个最重要的分裂方式的区别与联系;可与遗传定律和可遗传变异一起出题,强化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三)学习中的地位
必修一由于记忆的东西较多,学生的学习热度一般,成绩的区分度也不大,但到了必修二从减数分裂开始学生的热情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学生发现生命的奇妙和有趣,被染色体一步步的变化所吸引,领略到每一步变化的意义。同时学好了减数分裂,将为整个必修二后续章节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减数分裂的意义
(一)为什么要进行减数分裂
在减数分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也许清楚地知道减数分裂的过程,但不清楚问什么要减数分裂?教师必须在授课之前就与学生明确如果有丝分裂是细胞唯一的分裂方式,当配子受精结合产生子代时,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会是亲代的2倍,所以配子的形成必然是另一种分裂形式,只有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为亲代细胞的一半,才能确保子代与亲代保持相同的染色体数。只有明确了减数分裂的作用和意义,才能更好地理解其过程。
(二)减数分裂和孟德尔
19世纪中期,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奥妙,但在他的遗传学理论拼图中还少了一些碎片,在孟德尔时代许多只能依赖想象的事物通过一些现代技术,如高倍显微镜,人们观察到了染色体,发现减数分裂过程,使得孟德尔的遗传理论得以完善。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同时,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成单存在了,杂合子中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独立的存在于配子中,这就使得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通过受精作用在后代个体中得以表现出来,这就是孟德尔的遗传分离定律。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配子中染色体组成各不相同,携带的基因也就各不相同,这样同一个个体产生的后代就会出现不同性状随机组合的现象,这就是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
(三)减数分裂和达尔文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强调可遗传的变异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变异的三种类型均有所体现。在间期复制时会导致基因突变,相比较有丝分裂过程中体细胞产生的基因突变,生殖细胞中产生的突变通过生殖可以传给下一代,对于生物的进化才是有用的。由于染色体在配子形成的过程中会随机组合,这就确保了有性生殖的后代虽然从双亲那里都获得了一半的染色体,但组成却有所不同,使得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由于基因重组出现变异。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分离不到位,会使得配子中染色体的数目出现异样,加上染色体的结构由于外因遭到破坏并在配子中被保留下来,上述的两种配子如果能正常受精,产生的后代如果能够存活,对于生物性状的改变将是非常大的。由此可见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三、如何教好减数分裂
(一)利用图形进行记忆教学
在减数分裂教学中,利用图形教学是最基本的。图形包括示意图和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一般教学中强化的是示意图。示意图比较形象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整个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注重图形的板书并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画。同时对于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也不可忽略,真实的图像可让学生建构起细胞水平的认知。
(二)利用教具进行模拟教学
减数分裂教学中的教具非常多,常见的有橡皮泥、扭扭棒、电线、纸片、纸板,这些材料均可利用形状的变化来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多样化教具的使用使教学变得更直观、生动,把细胞水平的生命活动无限放大,学生可利用实物教具模拟整个分裂的过程,进一步深化了学习。
(三)利用概念进行归纳教学
减数分裂不仅过程比较复杂,而且名词概念也非常多,加大了减数分裂教学的难度。教学时在可在学生掌握分裂过程的基础上,利用概念进行归纳。如同源染色体,教师可就每个过程询问同源染色体存在与否、有几对、相互之间的行为,由此可以引出联会、交叉互换、分离、自由组合、减半等具体名词,这些名词就因同源染色体这一概念联系在一起。
(四)利用曲线图进行抽象教学
减数分裂的考查中曲线图的分析是比较难的,它将具体的分裂过程抽象化,要求学生利用曲线的变化和走势理解分裂过程中各种物质和结构的变化。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曲线图和柱形图的分析,锻炼学生将直观的分裂过程抽象化,更深层次理解减数分裂,提升认知的高度,这也是减数分裂教学中的难点。
四、小结
减数分裂不管从其地位还是意义角度考虑都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不好讲,学生不易学。笔者从教多年,每次讲授减数分裂时均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充分准备教学用具,采取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加深巩固这节内容,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4.生物必修二减数分裂 篇四
2016江西教师招聘面试高中生物说课稿:减数分裂
---易公教育资料平台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减数分裂》这一课题是在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二部分。这 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种类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和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抓住本质。
4.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2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第二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开成过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点的比较。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二、教法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宜的诱导,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来掌握知识,做到导中学,学中学,导与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1.课前预习:导读
导读,旨在培养学生的“读、思、问”的学习习惯。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的认知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问题,将教学目标转化成富有针对性、启发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思考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阅读。通过预习,学生对本节课主要内容及重要概念有所了解,为上课打好基础,同时也是教师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良好机会,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课堂引入:导思,启发学
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物学知识,精心设计导语,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新问题,诱导思维进入新课。鲜明创意能扣人心弦,开启思维之门,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以高
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
易公教育 江西教师考试培训第一品牌
昂的热情进入学习角色,此时,学生心理处于积极主动的兴奋状态,便于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三)课堂教学:导法、导议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教学法,恰到好处的运用导法和导议。导法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观察、总结、思维创造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导议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针对性、思考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或由各组推荐学生代表发言,如有错误或不完整,让其他学生踊跃进行修改、补充,最后由教师归纳讲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课堂充满生命力。教师通过启发、观察、比较、议论,使学生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去伪存真、获得科学结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质疑,各抒己见,在活泼和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使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通过学法的指导,学生学会了接受新知识的技能技巧,提高了学习能力。
(四)形成性测试:导练
通过“导练”,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是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不可缺少环节。教师精心拟定符合教学大纲要求,难易适中,梯度合理,具有典型性、启发性的题目,采用抢答、讨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解题训练,其作用就是让学生动脑思维,动口表述,动笔练习,达到巩固、深化、拓宽、应用的目的,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能根据检测,反馈信息,及时矫正补偿,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三、学法
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及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知道下通过阅读,思考,观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学习活动,为了不使教师的指导活动落空,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
四、具体的教学过程
分为二部分
首先创设情境,引发新问题,(1)什么是有性生殖?(2)其主要方式是细胞有丝分裂吗?“以人为例,人的染色体若会一代一代成倍地增加,照这样推算,孔子的第30代孙的体细胞就会有46×230条染色体,可事实并不是这样,孔子的第30代孙的体细胞的染色体仍是46条,为什么?”通过这一矛盾的设疑,激起了学生急于想了解此情况的求知欲,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之后,演示卵式生殖过程即受精作用,提醒学生注意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组成,为进一步观察受精卵中染色体的特点,又设计动画模拟精卵的结合过程。这样,学生从画面上能清楚看出,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并且每两条染色体大小、形态相似,由此引出同源染色体概念。为进一步说明同源染色体特点,插人类体细胞的染色体图,最后得出完整概念。同源染色体是本课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在教学安排上,将同源染色体概念提前讲述,为的是分散难点,为后面讲述联会和四分体奠定基础。既然精子、卵细胞的染色体都只有受精卵即体细胞一半,自然引出问题精子和卵细胞怎样产生?先请学生讨论,之后引出减数分裂概念。并展示学习这一概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包括:减数分裂自然想了解减数分裂的具体发生过程,进入第二部分,以精子的形成过程为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过程。
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
易公教育 江西教师考试培训第一品牌
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过程
首先以指导读书法,让学生带着几个思考题进行读书学习。思考内容包括:“精子在哪里形成?精子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细胞名称是什么?什么是联会、四分体?‘减数’发生在什么时期?”为讲述方便,也为了后面能说明染色体分离的随机性,细胞中的染色体以4条表示.同时,为防止学生眼花缭乱,分散了注意力,整个分裂过程先逐图出现。
讲述精原细胞时,除指出它来自精巢,还应点明它的染色体数就是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时,强调染色体在这一时期复制,也就是要说明,联会时期,每条染色体已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只是由于这一时期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态,所以看不出来,这样可以避免学生错误以为复制是在四分体时期进行。四分体时期,除强调概念处,为避免个别学生错误地将整个细胞中的4条染色体当作一个四分体,先提问:图中有几个四分体?再将其中一个四分体作闪烁处理以加深印象最后还要对四分体作个总结,指出:四分体个数就是同源染色体对数。这样处理,较好地突破了“四分体”这一教学难点。分裂后期,先显示一种同源染色体分离情况,形成两个子细胞,接着让学生讨论同源染色体能否有另一种的分离情况?讨论之后在后期又出现另一种分离图,由此说明: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源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即不同对染色体之间可能自由组合。为后面学习遗传学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细胞学基础。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与有丝分裂相似,学生容易掌握,但也要强调两点:“分裂”和“等数”。“分裂”即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等数”即染色体数目不再半。至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尤其突出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的比较,使学生通过画面,清楚地看出二者的不同,即“是否含有同源染色体”的问题,进一步说明了减数分裂的本质。接着,全屏展示减数分裂的全过程,目的有两个,一是总结减数分裂的实质,二是利用板书复习各分裂时期细胞的名称。在上面学习的基础上,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染色体行为变化,播放精子形式的的连续动画过程。最后,总结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先让学生讨论,教师再作补充,这样既使学生理解其意义,而且培养了归纳总结的能力。最后指出这些也正是有性生殖的意义,从而既联系了上节课内容,又使为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设计了两道课堂练习题,第一道题考查学生对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性的掌握情况,第二道题考查学生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概念的掌握情况,通过两道练习题,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五、板书如下:
精子的形成:
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
(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变形)
2n2nn n n
5.生物必修二减数分裂 篇五
1.(2017·衡水中学调研)将某精原细胞(2n=8)的DNA分子用N标记后置于含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2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 C.若进行有丝分裂,则第二次分裂中期含N的染色单体有8条 D.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减Ⅰ中期含N的染色单体有8条
2.1968年,在几篇新闻报道中描述了一个惊人的发现,有2%~4%的精神病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XYY综合征患者有暴力倾向,有反社会行为,有人称多出的这条Y染色体为“犯罪染色体”。下列关于XYY综合征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A.是父方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 B.是父方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第二次分裂异常所致 C.是母方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 D.是母方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第二次分裂异常所致
3.一个用N标记的DNA分子,放在没有标记的环境中培养,复制5次后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A.1/4 C.1/16
B.1/8 D.1/32
414
1515
144.(2017·巴中诊断)将含有六对同源染色体且DNA分子都已用H标记的一个精原细胞,移入普通培养液(不含放射性元素)中,再让细胞进行分裂。根据下图所示,判断该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标记情况正确的是()
A.若进行减数分裂,则某个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6个a,6个b B.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处于第三次分裂中期时b+c=12个,但b和c数目不确定 C.若进行减数分裂,则产生的4个精子中半数的染色体有H D.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处于第三次有丝分裂中期时,有6个b,6个c 5.(2017·河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有一对基因型为XX、XY的夫妇,生了一个基因型为XXY的孩子。如果这对夫妇中只有一方在减数分裂时发生异常,且没有基因突变发生,则下列哪些原因可以造成上述结果()①精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正常、减数第二分裂异常
Bb
b
Bb1 ②精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异常、减数第二分裂正常 ③卵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正常、减数第二分裂异常 ④卵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异常、减数第二分裂正常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6.如图表示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形成的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以及受精作用(图中省略了减数分裂中表现正常的其他型号的染色体)。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卵细胞过程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发生异常 B.图示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患有先天智力障碍遗传病 C.图示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患有苯丙酮尿症 D.图示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7.(2017·襄阳五中月考)取一个精原细胞(2n=16),用N标记细胞核中的DNA,然后放在含N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含N的染色体和含N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A.
8、16 C.
16、8
B.
16、16 D.
8、8 1
5141
4158.长翅红眼雄蝇与长翅白眼雌蝇交配,产下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残翅白眼果蝇。已知翅长(A—长翅,a—残翅)、眼色基因(B—红眼,b—白眼)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 X 染色体上。下图所示均为极体的染色体组成及基因分布,在没有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哪些极体可能和形成该异常果蝇的卵细胞来自同一个卵原细胞()
A.④ C.①③④
B.③④ D.①②③④
9.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XYY的患者,从根本上说,前者致病基因的来源与后者的病因发生的时期分别是()2 A.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 B.与父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 C.与父母亲都有关、受精作用 D.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
10.(2017·沧州一中月考)如果将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N标记,并培养在含N的培养基中,那么该细胞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再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8个精子中,含N的精子所占的比例是()A.50% C.100%
B.75%
D.以上均有可能 151
41511.(2017·甘谷县第一中学检测)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羊产生配子时的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进行了研究,并绘制了相关图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过程表明,通过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会________。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行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显示的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常染色体)的不正常分裂情况,产生异常配子①③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图3表示精原细胞,该精原细胞经图4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精细胞,则其形成的其他精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
12.(2017·枣庄三中检测)图甲、乙是某种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动物体内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图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甲细胞中处于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期,发生在图丙中的________阶段。
(2)乙细胞中染色体①上同时具有基因B与b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基因B与b的分离发生在图丙中的________阶段。
(3)若图乙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则最终形成的4个子细胞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所示的图一中A、B分别表示某雄性哺乳动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二表示A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据图回答:
(1)A细胞表示________分裂后期,B细胞表示______________分裂后期。
(2)要想同时观察到这两个时期的细胞,应选择该动物的________(器官)。该动物产生的精细胞中含有____条染色体。
(3)在图二中B处绘制B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柱形图;在C处绘制该动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柱形图。
答案精析
1.B 2.B [形成XYY应是X和YY形成的,因此应是父方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复制形成的YY染色体没有分离开,故B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应是形成的XY配子,受精后形成的是XXY,故A错误。母方在减数第一次或第二次分裂异常可能形成的是XX配子,受精后形成的是XXX或XXY,故C、D错误。] 3.C [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复制5次,形成32个DNA分子,其中被标记的有2个。] 4.B [在普通培养液中第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DNA分子中都有1条链被标记,故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时,每条染色体的2条染色单体中仅有1条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在有丝分裂后期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即第二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具体放射性的染色体数目不能确定,所以在第三次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具有放射性数目是0~12条,其它的染色体无放射性,但二者之和肯定为12,故B正确。] 5.D [①精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正常,表明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分裂异常,则可能产生XX或YY的精子,该精子与正常的卵细胞(X或X)结合,不可能产生XXY的孩子,①错误;②精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异常,可能导致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即X和Y染色体进入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而减数第二分裂正常,通过着丝点的分裂产生XY和没有性染色体的两种精子,XY精子与X的卵细胞结合可以产生XXY的孩子,②正确;③卵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正常,表明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分裂异常,则可能产生XX或XX的卵细胞,该卵细胞与正常的精子(X或Y)结合,不可能产生XXY的孩子,③错误;④卵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异常,可能导致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即X和X染色体进入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中,而减数第二分裂正常,能够产生XX的卵细胞,该卵细胞与Y的精子结合可以产生XXY的孩子,④正确。] 6.B 7.A [一个含有8对同源染色体的受精卵,用N标记细胞核中的DNA,然后放在含N的培养基中培养,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后产生的两个细胞中,每个细胞中的16个DNA分子都有一条链是N,一条链是N;第二次进行减数分裂,间期DNA完成复制以后,细胞中的16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单体,每条单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其中一个DNA分子的一条链是N,一条链是N,另一条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是N,所以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一半含有N,全部含有N,即细胞中含有N的染色体是8条,含有1
514
1515
1415
Bb
Bb
B
b
b
Bb
BB
bbbB
Bb
bbb
B
b
BbN的染色体是16条,故选A。]
B8.D [已知翅长、眼色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长翅红眼雄蝇(A__XY))与长翅白眼雌蝇(A__XX)交配,产下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残翅白眼雄蝇(aaXXY),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XY×AaXX,该残翅白眼雄蝇的基因型为aaXXY,其是由基因型为aXX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aY的精子组成的,因此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XX。若该卵细胞形成的原因是减
bbBbb
bb
bbbb
bb 5 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则与该卵细胞一同产生的极体的基因型为A、A、aXX,即①和④正确;若该卵细胞形成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则与该卵细胞一同产生的极体的基因型为AX、AX、a,即②③正确,故选D。] 9.A [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父母正常,儿子患病则母亲必然是携带者,儿子红绿色盲基因来自于母亲;XYY产生的原因是父亲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Y分离,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Y染色体着丝点未分离。] 10.D 11.(1)减半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而是移向了细胞的同一级(3)Ab、ab、aB 解析(1)图1过程表明,图1表示正常的减数分裂,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胞通过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会减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2)图2显示的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常染色体)的不正常分裂情况,表示异常的减数分裂。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而是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产生异常配子①③。(3)如果图3表示精原细胞,该精原细胞经图4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精细胞,说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B与b互换,则其形成的其他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12.(1)有丝 后 bc(2)DNA复制时发生基因突变 fg(3)ABb、Abb、a、a或aBb、abb、A、A 解析(1)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于图丙中的bc阶段。(2)乙细胞中染色体①上同时具有基因B与b,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两个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丙图中的fg阶段。(3)若图乙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①和②没有分离,则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bb和aa或aaBbbb和AA,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则最终形成的4个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Bb、Abb、a、a或aBb、abb、A、A。
13.(1)有丝 减数第一次(2)睾丸 2(3)如图所示
b
bbb
6.《减数分裂》教学反思 篇六
分析困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学生的有丝分裂没有学好,对于染色体、染色单体和纺锤体等概念模糊不清;二是减数分裂过程本身又出现了很多概念,如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也比较抽象。三是教材中出现的都是静态图像,学生很难形成连续动态的过程。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采取了以下措施:先带领学生复习有丝分裂相关内容,明确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相关概念;重点讲解减数分裂中涉及的概念,尤其是对同源染色体的来源问题给学生作了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连续变化,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动态过程。在实际操作中以措施起了很好的作用。
在以后复习和练习中,又发现学生出现了两个疑问,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同源染色体的随机分配的运用,学生感觉非常困难,二是学生不能理解有丝分裂各时期也存在同源染色体。分析原因是教材中的同源染色体没有用不同着色来表示来源的不同,无法看到同源染色体随机分离的几种情况;对有丝分裂各过程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理解,学生主要是受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一定两两配对这一定势思维的影响。
7.生物必修二减数分裂 篇七
一、有利于学生了解真实的科学发展史
新版教材内容是按科学发现年代的先后顺序进行编排的。孟德尔于1665年在其发表的《植物的杂交试验》论文中提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而减数分裂的过程一直到1891年才大致弄清楚,其间晚了二百多年。可见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远远早于减数分裂的发现。我们如果先讲减数分裂,然后再用减数分裂的知识去解释遗传现象,会使学生误以为减数分裂的发现在前。教材“先遗传定律后减数分裂”的调整目的,在于还原科学发展史的本来面目,同时也让学生知晓孟德尔是在没有减数分裂的知识背景下发现遗传定律的。从下面简要叙述的减数分裂的发现历程可以看出,孟德尔1665年发现遗传规律时,人类借助显微镜才刚刚看到细胞,减数分裂的研究还没有起步。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观察软木片发现细胞。
1667年荷兰的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人和动物的精液,看到了带着长尾巴的蝌蚪形的精子,但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寄生虫!到1884年才由寇里克确定精子是动物自身产生的,而且是一个细胞。
1875年德国动物学家赫德维希在显微镜下观察海胆的受精过程,海胆是体外受精的,容易观察。他发现:许多精子游向卵细胞,但卵细胞只接受一个精子进入,而且只是精子的头部。
1883年比利时胚胎学家贝内登以马蛔虫为材料,发现其精子和卵细胞各自只有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受精卵又恢复了两对染色体(马蛔虫体细胞有两对染色体)。
1887年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系统地总结了前人及自己实验室对极体(polarbody)的研究结果,预言了减数分裂的存在。
1890年德国细胞学家鲍维里确认,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要经过减数分裂。
1891年德国动物学家亨金描述了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减数分裂的全过程。
1905年Farmer等将精子和卵细胞经历的两次连续分裂称为减数分裂(meiōsis),meiōsis这一词一直沿用至今。
二、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发现的真实过程
以前的旧版教材先讲减数分裂,再用减数分裂的知识去解释遗传现象,这样讲虽然方便,学生好象也容易接受,但这不是科学发现的真实过程。1665年孟德尔发表发现两个遗传定律论文时,生物界还没有认识到配子的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孟德尔是在完全没有减数分裂的知识背景下,通过运用假说演绎的方法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的。这种研究方法的流程是: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下面先来看看孟德尔当年是怎样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研究的。
1.实验现象: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F1代全为高茎,F1自交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始终是3∶1。
2.提出问题:孟德尔通过观察、统计和分析,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为什么F1代全是高茎而没有矮茎呢?(2)为什么F2代中矮茎性状又出现了呢?(3)F2代中出现的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
3.做出假设:孟德尔在观察、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几点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决定显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决定隐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演绎推理:孟德尔运用以上假说,合理地解释了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解释了性状分离现象。但孟德尔还不满足于此,他认为一种正确的假说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是不够的,还应能够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为此,孟德尔又设计了测交实验,让F1与隐性纯合子矮茎测交。孟德尔根据演绎推理,预测这一测交的结果应该是:测交后代中高茎和矮茎比例为1∶1。
5.实验验证:孟德尔用杂种F1代高茎豌豆与隐性纯合子矮茎豌豆杂交,在收获的64株后代中,30株是高茎,34株是矮茎,比例接近1∶1。
6.得出结论:实验的结果与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预测结果相同,从而验证了假说的正确,并由此得出分离定律。
从上面的研究过程来看,孟德尔根据实验现象提出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单个出现”假说,其实质就是后来发现的减数分裂的核心内容,也就是说孟德尔在当时就预言了减数分裂的存在及本质。由此看出,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是超越他自己时代的一种非凡的设想。孟德尔是用提出的假说去解释分离现象,而不是用减数分裂去解释。如果我们先讲减数分裂,然后用减数分裂的知识再去解释遗传现象,则与孟德尔当年的发现过程是相违背的。
三、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孟德尔在发现遗传定律的过程中运用了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即假说演绎法。新版教材用很大的篇幅非常详细地介绍了孟德尔运用这种方法发现遗传定律的过程,学生从中不仅学到了遗传定律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假说演绎这种科学方法,懂得了如何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如果先讲减数分裂,然后用减数分裂的知识解释遗传现象,也就没有必要再学习假说演绎法了。以前的旧版教材就一直没有涉及假说演绎法,就是因为旧教材一直先讲减数分裂的缘故。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的最大不同在于,旧版教材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方法的掌握,例如旧版教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只要掌握孟德尔遗传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对了解科学家通过什么方法得出该定律则没有要求。新版教材已经有所改变,开始认识到掌握方法比获取知识更重要。新版教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掌握并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除本节课外,新教材在其他章节中也增加了许多科学方法的介绍,目的就在于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四、有利于学生感受孟德尔发现的伟大
孟德尔在缺乏细胞染色体知识,以及没有受惠于1865-1900年间很多有关减数分裂的重要发现的情况下,通过推理和想象,找到了研究遗传现象的新方法,他强调单位性状的独立行为,并运用这种新方法得出了意义深远的概括性结论,即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的成就是科学史上最辉煌的成就之一。然而如果我们先讲减数分裂,然后用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去解释遗传现象,学生就体会不到孟德尔当时提出的假说(减数分裂的预言)是多么地有创造性、前瞻性、预见性以及超越时代性,就体会不到孟德尔的发现究竟有多么地伟大,体会不到孟德尔对人类及遗传学的重大贡献。
五、有利于体现新课程的重要理念
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遗传定律的过程,充满了许多探究的元素,是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极好素材。由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学生也可以借鉴和模仿该流程进行探究性学习。因此先讲遗传定律后讲减数分裂,能很好地体现《中学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从而更有效地开展素质教育。
六、没有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
很多教师担心新版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调整后,即将减数分裂后置,会加大学生对遗传定律的理解难度,教学效率会有所降低。其实这个担心是多余的,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尽管减数分裂的内容移后,学生在学习孟德尔遗传定律时没有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但孟德尔提出的假说实质上就是减数分裂的核心内容,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单个出现”假说与繁杂的减数分裂知识相比较,内容更简约,要点更突出,学生理解更方便,应用也就更容易。因此“先讲遗传定律后讲减数分裂”,不但不会增加学生理解遗传定律的难度,相反对学生的理解还会有所帮助。另外新版教材对一些枝节内容还进行了删减,使得重点突出,旧版教材中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显性的相对性”等内容,有的删减,有的移到了教材的其他地方讲述,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简洁流畅,便于学生沿着孟德尔的探索过程进行思考和从实践中领悟科学方法。
【生物必修二减数分裂】推荐阅读: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提纲08-08
生物必修二必备知识点11-07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讲义07-15
生物必修二易错点难点09-08
必修三生物典型例题07-06
高三生物必修三复习08-25
生物必修一教学设计09-17
生物必修三的研修09-25
生物人教版必修一学案07-11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