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解放的演讲稿

2024-07-18

思想解放的演讲稿(精选8篇)

1.思想解放的演讲稿 篇一

“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演讲稿:做解放思想的先行者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解放思想的先行者》。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相信这歌词是大家熟悉的。正象

歌中唱的那样,一代代优秀青年站在时代的峰顶浪尖,用激情叙写辉煌。追循火红的足迹,在全市上下开展的“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的大讨论活动中,作为重庆的一名青年、荣昌的一名青年我们更要身先士卒,投入到解放思想活动中去,投入到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去。

心态决定状态,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为。有位哲人说过“人的思想一旦被禁锢,比终身监禁他的身体更加残酷”。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开放的思想,才有腾飞的翅膀。回望历史,纵观古今,无论是在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还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每一个创造辉煌的时代,无不闪烁着“思想解放”的光芒。在这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今天,只有通过继续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才能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推动重庆“加快”“率先”发展;才能实现荣昌“跨越发展、提速升位,撤县建区,建立繁荣生态现代的区域中心城市”三大目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重庆从未停止过开拓创新的脚步。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各省区市正在积极行动,全力推进新一轮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我们的市委书记***在市管领导干部现代经济知识培训班上提出了未来重庆发展的“三把尺子”的思路:第一把是‘纵尺’,用这把尺子量,直辖十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值得自豪;第二把是‘横尺’,用这把尺子量,我们就会看到兄弟省市的巨大进步,就会在比较中看到我们重庆的不足,从而更加冷静地审视我们发展中的长长短短。第三把尺子,就是‘314’总体部署,是总书记为我们重庆特制的符合国家标准的尺子。用这把尺子量,就能将重庆置于国家发展的大局来定位,我们就会有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三把尺子”是新时代重庆发展的集结号!“三把尺子”能否敲醒重庆?能否保证“314”总体部署的落实?解放思想尤为重要。做为时代的青年,有责任投身到改革开放的热潮中去,做解放思想的先行者。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现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站在继续解放思想大潮的风口浪尖,重庆,你能否成为新世纪思想解放的先锋?当代青年,你又能否成为重庆思想解放的先行者?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思想解放、青年先行,我们青年一代一定要居安思危、自主创新,做到理念不为定势所困,思想不为成绩所累,视野不为眼前所限,动力不为艰难所惧,勇当重庆思想解放的先锋。

青年朋友们,嘹亮的号角已经吹响,新世纪思想解放的事业正需要你我的参与!是的,我们不能驰骋疆场,轰轰烈烈,但我们可以立足本岗,兢兢业业。小草虽小,应该为充实辽阔草原的郁郁葱葱而骄傲,小我虽小,应该为成为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重庆建设的一员而自豪。

波光粼粼,我只是浪花一朵;霞光万丈,我只是金光一缕。但平凡的我坚定而执着,我愿意做一个忠诚的卫士,用青年的激情,吹响思想解放的号角;我愿意做一个小小的音符,将我的青春溶入思想解放的壮美旋律,谱写出新时代的华彩乐章。

2.思想解放的演讲稿 篇二

一、张謇教育类演讲词概述

张謇的演讲词内容多样, 展现了其过人的思想观念与丰富的人生阅历。 在内忧外患、国弱民贫的近代中国, 张謇怀着满腔爱国之情高举“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之旗帜, 高中状元后放弃仕途, 回到家乡南通大办实业、大兴教育, 投身各项事业, 进行地方自治, 践履救国强国之志。 张謇演讲词基于多项事业的实践, 表达了其各方面的思想主张。 他一生创办了300多所学校, 教育可谓其各项事业的重中之重, 故教育类演讲词数量最多, 共约60篇, 主要发表于张謇所创学校之开学、年假、毕业、运动会、校友会等活动时, 内容主要包括办学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 侧重展现其丰富的教育教学相关实践与思想。

二、教育类演讲词中的德育思想

张謇的教育思想丰富而且前瞻, 从他的教育类演讲词中, 能看出他特别注重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并把发展“德、智、体”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教育内容, 其中“德”处于第一位。 张謇认为教育的目的即为育人, 育人首先在德, 他在《银行专修科演说》 (1913) 中明确表示“首重道德, 次则学术” (2) 。 在该演说中, 张謇对德育提出了明确要求, 即“道德优美”。 所谓 “道德优美”, 即道德高尚之意, 是张謇的德育目标。 张謇特别重视中华传统美德“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中的基础“修身”这一美德, 并以此作为学校德育内容, 他在教育过程中特别重视个人品德的培养, 着重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诚实守信之良好品德, 认为“人道尽而后可以进圣贤之域” (3) , 这些德育思想在其教育类演讲词中多有体现。

1.推崇勤俭节约

1903年, 张謇参观日本的实业教育, 他对那里学生的勤俭之风记忆尤深, 他曾在《女师范校毕业演说》 (1923) 中回忆并赞叹道:“二十年前, 余参观日本实业教育, 其学生勤俭之风, 实令人钦敬。 ” (4) 民国五年 (1916) , 张謇在农校开学典礼上发表演讲, 整篇演讲词即围绕校训“勤苦俭朴”做具体阐释。 张謇将该演讲词作为学生道德教育的课程内容, 亦将其作为推崇勤俭节约之宣言。 该演讲开头两句“今日农校又开学矣。 予对于诸生无多言, 惟将校训之勤苦俭朴四字细细解释, 冀诸生之易于领悟也” (5) 即点明此次演说的主旨, 与诸生共勉。

农校校训“勤苦俭朴”中“勤”对应为“乾德”, 而“乾之德在健”, “健”则为“自强不息”。 在《师范学校第一届简易科卒业演说》 (1905) 中, 张謇便通过武训的故事激励学生自强不息:武训是一名叫花子, 十岁左右父母双亡, 穷无所依的他只好靠乞讨为生, 看到同龄人都能上学而自己却不能时, 他便立下创办义学之志愿, 他坚定决心, 百折不挠, 最终把所乞之钱积攒下来办成义学。 张謇在该演说中称赞武训具备“大仁”、“大智”、“大廉”、“大勇”、“大信”之心, 认为武训地位虽低生活虽苦, 但成就却极高极卓越, 他如此说道:

曾子曰:“人能宏道, 非道宏人。”若武训者, 可谓能宏道, 可当绝大人物。 ……孔子言欲立立人, 欲达达人, 言有类无教。墨子言兼爱, 言尚同。若武训者, 真知孔、墨之意, 行孔、墨之道者矣 (6) 。

武训是六洲万国教育者都应当崇奉之对象, 张謇用武训的事迹教育学生应志存高远、百折不挠、坚持不懈, 这是张謇奉行与推崇的美德, 我们应该在人生的道路上抱持“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态度前行, 要怀着儒家思想中的“仁、礼、忠”办事待人, 对待理直的事情, “要有虽千万人吾往之气, 有人扶助要做, 有人阻抑也要做” (7) 。

农校校训“勤苦简朴”中“俭”则为“坤道”, 而“坤之德在啬”, “啬”为“俭之本”。在光绪三十三年 (1907) 的通州师范学校开学演说中, 张謇即讲述了孔、孟之“俭”, 解释了为何“俭”为美德, 为何要以“俭”勖勉学生, 他说:

孔子, 中国古时大教育家也, 其美德曰温良恭俭让。 孟子言古之仁君曰恭俭。 俭何以是美德? 俭之反对曰奢。 奢则用不节, 用不节则必求多于人;求多于人则人必不愿。 至于人不愿, 则信用失而己亦病。 是奢之病, 妨人而亦妨己。 故俭为美德。 今何以独举俭之一字为诸生勖? 俭可以养高尚之节, 可以立实业之本, 可以广教育之施 (8) 。

张謇对“俭”有深刻的理解, 他将“俭”立为“实业之本”, 作为广施教育事业的道德基础。 当然, 张謇从反面说明节俭的必要性, 在《北京商业学校演说》 (1913) 中, 他提到用“驷马高车, 酒食游戏相征逐, 或五六年, 或三四年, 所业既亏倒, 而股东之本息, 悉付之无何有之乡” (9) , 并表示“勤勉节俭任劳耐苦诸美德, 为成功之不二法门” (10) , 只有节俭才是学业乃至事业成功的保证, 勉励大家做到勤苦俭朴, 以坚毅之力践行自己的志向, 必将有所作为。

2.尊崇“忠实不欺”

孔子曰:“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 ” (11) 孟子亦曰:“诚者, 天之道也;思诚者, 人之道也。 ” (12) 诚信, 是做人之根本要求。张謇曾亲自题写通州师范学校校训为 “忠实不欺, 艰苦自立”, 其中“忠实不欺”即为忠诚可靠, 不欺骗, 不撒谎之意, 可见张謇自办学之初便要求学生诚实守信。 在《银行专修科演说》 (1913) 中, 张謇教育学生“首重道德”, 他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学生:

中国商人之道德, 素不讲求, 信用堕落, 弊窦丛生, 破产停业, 层见叠出。 况银行员日与金钱为缘, 更非有优美之道德, 不足以恢宏信用, 扩张营业。守法宜坚, 不可假借;营业宜敏, 极忌呆钝。如履行契约, 所有条件, 稍有欺诈, 则信用难以保持, 何以招徕主顾? 便宜不过一时, 损失终无尽期 (13) 。

商道酬信, 从商过程中若道德缺失、不讲信用, 必有恶果。 张謇对缺乏诚信、虚假欺诈之人特别鄙视与厌恶, 他希望学生养成“忠实不欺”的优良品德。同样, 在《师范第十届本科生毕业演说》 (1914) 中, 张謇指出当时社会流传有害之言论, 教育学生抱持良好的品德, 他说:

修身之道, 固多端也, 即就不说谎不骗人做去亦可矣。至于今日随波逐流、趋炎附势之事, 均为社会之恶习。 欲得一不说谎、不骗人者难矣。 诸生虽不能强人以善, 切不可随之而不善。 国虽万变, 要不失为我之地位。 愿诸生既受父母干净之身, 而仍以干净之身还诸父母也 (14) 。

张謇希望学生出淤泥而不染, 不随波逐流, 保持诚实笃信的高尚品格, 真正成为“人师”。 韩愈曾说:“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传道”是基础, 意为传授道德观念, 张謇希望作为准老师的师范生们, 把传统美德传授下去, 并用自身的道德修养感染后辈。 另外, 在《本县农校欢迎暨南学校参观团演说》 (1918) 中, 张謇再次表达崇尚诚信之观念, 强调诚信之重要作用:“信用者, 即忠信笃敬之意。 ……盖天下事不信则民勿从。 故余对于农学生, 时时以忠信笃敬为训。 ” (15)

3.肯定群体的作用

群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稳定结构, 群体中的成员有共同的目标与价值观, 群体与个体间能通过相互作用与影响在德育方面共同得以发展。 张謇在发展德育过程中, 对群体的作用给予了肯定。 在《师范学校开学演说》 (1904) 中, 张謇指出“相劝以勤学, 相规以饬行, 相爱以合群, 如是则私德修而公德进” (16) , 可见群体间成员可以相互劝勉促进学习, 相互规范促使行为谨严合礼, 团结友爱促使关系更融洽, 这种正面而又积极的个体与群体间的相互影响不仅可以发展个人思想品德, 更可以提高群体的道德水平。

三、德育思想的表达方式

在教育类演讲词中, 张謇用简洁朴实的语言、真挚诚恳的情感、深入透彻的说理阐述了办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 运用了开门见山、旁征博引、叙论结合等方式, 表达了其丰富的德育思想。

1.开门见山

所谓开门见山, 即在说话或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地进入主题, 不拐弯抹角、旁敲侧击。 梁启超在《作文法》中曾指出:“文章最要令人一望而知其宗旨所在, 才易于动人。 ”张謇写作教育类演讲词, 常常直接将演讲主旨于开头表明, 开门见山, 直入主题, 随后围绕主旨进行具体而深入的阐述, 表达其德育思想。

在《师范学校开校演说》 (1903) 中, 张謇开篇即点明演讲背景, 他言“今日是通州师范学校落成与诸君协兴普及国民教育造端之第一日” (17) , 紧接着指出演讲之用意与目的:“以下走创立此校之宗旨, 与诸君言之。 ” (18) 随后文章则围绕师范学校宗旨“忠实不欺, 艰苦自立”谈论了国势, 阐述了创办师范教育的具体原因与目标, 并表达了对学生的期望。

在另一篇《农校开学演说》 (1916) 中, 张謇同样直接于开头表明其德育思想, 他明确表示不与学生多说什么, 唯独将学校校训“勤苦俭朴”四个字详细阐释, 希望学生有所领悟, 并以此作为学习的动力。 后文张謇即围绕 “勤”、“苦”、“俭”、“朴”四字分别进行了具体解释, 指出了该校训的重要性, 提出了对学生的希望, 并以此勉励学生切实做事, 进行道德教育。

2.旁征博引

张謇善于旁征博引, 表明自己的思想, 论证自己的观点。 在教育类演讲词《师范学校开校演说》 (1903) 中, 张謇教导学生将“民吾同胞、物吾同与”的道理铭记在心, 担任起“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之责任, 为普及教育贡献力量, 展开道德教育。 前句“民吾同胞、物吾同与”即引用自“北宋五子”之一的张载所言之“民吾同胞, 物吾与也” (19) , 展现了张謇的儒者情怀, 这里用“民胞物与”的概念表明“天下一家、中国一人”之道理, 教导学生不管何时做何事都应怀着“仁爱”之心。后句“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则引用《孟子·万章上》中“天之生此民也, 使先知觉后知, 使先觉觉后觉也” (20) , 鼓励学生做“先知”、“先觉”之人, 并承担起“觉后知”、“觉后觉”之责任, 即开民智之责任, 并再次借用孟子的话“人皆可以为尧舜”鼓励学生“开拓胸襟, 立定志愿, 求人之长, 成己之用, 不妄自菲薄, 自然不妄自尊大” (21) , 从而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人, 蕴含丰富的德育思想。

在光绪三十一年 (1905) 的《师范学校暑假散学演说》中, 张謇指出办事待人, 要处处以仁、礼、忠三字为目标, 仁、礼、忠是儒家的道德规范, 为人处世应将此三字存于心, 时刻磨炼君子的品格。 引用曾子的话说则为:“自反而不缩, 虽褐宽博, 吾不惴焉;自反而缩, 虽千万人, 吾往矣。 ” (22) 而在民国十三年 (1924) 的《女师范校友会演说》中, 张謇则再次用儒家经典《尚书·旅獒》中的“为山九仞, 功亏一篑”表明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教育鼓励学生不要轻言放弃, 不论结果如何都要积极进取, 如此学业才能日进无疆, 取得成功。 通过旁征博引, 表达了张謇丰富的德育思想。

3.叙论结合

刘勰曾云“明理引乎成辞, 徵义举乎人事” (23) , 意为引用事例表达道理, 只有这样文章在说理时才不会显得单薄与苍白无力。 在演讲中, 演讲者既要旁征博引说明道理, 又要通过叙论结合使得演讲内容丰满、令人信服。 张謇在其教育类演讲辞中除了旁征博引儒家经典外, 还以其丰富的知识与阅历, 在演讲辞中广泛运用各种事例, 以叙论结合的方式进行说理, 论证巩固其德育思想。

在光绪三十一年 (1905) 的《师范学校第一届简易科卒业演说》中, 张謇列举山东堂邑县人武训兴学之例作为自己乃至所有教育者的榜样。 在该演说中, 张謇花了大量笔墨用记叙的方式讲述了武训办学之具体过程, 他对武训办义学之原因进行了详细描述, 如:如何穷困、如何存钱、如何面对别人的规劝等细节。 而后, 张謇论述了武训的各种道德品质, 并评价武训:“论其仁, 则大仁;论其智, 则大智;论其廉, 则大廉;论其勇, 则大勇;论其信, 则大信” (24) , 称赞其为绝大人物。 在张謇看来, 武训虽只是一个叫花子, 但能不畏穷苦困难, 历尽千辛办义学, 可谓中国乃至世界极光明、极大之叫花子。 张謇通过叙论结合的方式, 叙述了武训的事迹, 赞扬了武训的高尚的道德品质, 表达了对武训的无比尊重与敬佩, 并表明了六洲万国之教育者应向武训学习, 心中应常悬武训, 并时时以武训的事迹激励自己更好地践行教育事业。

四、德育思想的作用与影响

演讲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活动, 有感染、影响、说服他人等作用。 在程湘帆的《演讲学》中, 他明确表示善于演讲的人不仅能使听者获得新知, 更能使他们产生精神上与行为上的反应。 张謇教育类演讲词中体现出来的德育思想不仅表达了其教育要以德育为先的主张, 而且承载着启迪民智、激励后代等作用, 产生一定的影响。

1.启迪民智

就德育问题, 张謇不仅在演讲辞中表达了德育为先之主张, 而且向学生阐释了勤俭节约、诚实守信之品德, 启发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师范学校开学演说》中, 张謇向学生讲述以俭养成师范之品格之重要性。 在《北京商业学校演说》中, 张謇表明“勤勉节俭任劳耐苦诸美德, 为成功之不二法门” (25) , 并以此教育、启迪学生形成各种优良的传统美德。 而在《农校开校演说》中, 张謇亦以校训“勤苦俭朴”教育、启发学生切实做到自强不息, 艰苦朴素, 形成种种美德。

在《银行专修科演说》中, 张謇教育学生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先, 要诚实守信, 特别是银行员, 更要具备优美的道德, 拥有诚恳的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招徕顾客, 扩张营业。 在《师范第十届本科毕业演说》中, 张謇同样教育学生作为准老师, 要辨别事理, 勿被社会流毒所染, 启发学生通过宽以待人、诚信待人进行修身。

此外, 张謇演讲辞本身亦能作为教学德育内容, 起到开启民智的作用。 他的《公祭蔡松坡之演说词》不仅仅是一场讲话, 更是一堂教育教学课, 教室即在此公祭之处, 教师即张謇本人, 科目即修身, 题目即蔡松坡先生。 张謇在该演讲中称赞了蔡松坡的各种品质, 希望学生来到江边参与此次公祭能产生一种“非犹寻常之感觉”, 从而时时感怀于心, 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 开启学生的智慧, 提高学生的素质, 并承担起开民智、明公理、修公德乃至救国救民之历史重任。

2.激励后代

教育方面, 张謇曾在《师范学校开校演说》中用孟子所言之“人皆可以为尧舜”表明人人都需向善, 都可以有所作为, 以此激励学生以“仁”之心, 承担起“先知觉后知, 先觉觉后觉”之责任, 同时鼓励学生时时以“忠实不欺、艰苦自立”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努力促使该精神成为通州之学风。

在张謇教育类演讲词中, 常常见到“勖勉”二字, “勖勉”即勉励、激励之意。在《师范学校第一届简易科卒业演说》中, 张謇用武训办义学之例表明连生活极苦的叫花子都能打破一切阻碍创办学校, 那么教育者就更应尽我们所能普及教育、启迪民智, 并好好学习武训的这种大爱与大德。 张謇表示自己万万不及武训, 他希望学生牢记武训的事迹, 并以此鼓舞、激励学生与自己将来共同为教育事业奋斗, 他言:“走勉之, 诸生勉之, 心目梦寐中当常悬一叫花子武训。 ” (26) 在《北京商业学校演说》中, 张謇再次提及武训, 他用武训的精神品质激励学生以强毅之力完成心中的志向, 必会有所成就, 他言:“人患无志, 患不能以强毅之力行其志耳!成就之大小, 虽亦视乎才能境遇, 及其他种种关系;然果能以强毅之力行其志, 无论成就大小, 断不能毫无所成。 ” (27)

如今, 在多所张謇创办的学校中, 我们仍能感受他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 体会他推崇勤俭、尊崇诚信、讲求坚持不懈的德育思想, 感悟他的情怀。 虽然没有关于张謇演讲的声音资料, 但他留给我们的是既丰富又宝贵的文化遗产, 有助于我们透过字里行间寻找开展德育教育的理论基础, 激发我们探索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激励我们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厚生.张謇传记[M].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版复印, 1985.

[2]曹从坡, 杨桐编.张謇全集[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4.

[3]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 1980.

[4]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 1960.

[5]章锡琛点校.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局, 1978.

3.思想解放的演讲稿 篇三

课前演讲活动,可以说是立德树人的一种好形式,现具体介绍如下。

一、 演讲内容及形式

1.新闻发布:概述新闻(包括国际国内及身边发生的重大事件),并予以适当评点。

2.故事演讲:选择自觉感触较深、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

3.一事一评:对身边具有代表性事件进行介绍、评点。

4.其他:同学们感兴趣的其他内容及形式。

二、 演讲要求

1.按照班级学号顺序,轮流进行,每课一讲,每次不超过三分钟。

2.演讲内容力求与教材中的知识点有机结合。

3.形成书面材料,演讲结束后交老师装订存档。

4.演讲要求脱稿,表述要清楚流畅,要有文采和激情。

为使演讲活动落到实处,使演讲内容与所学知识点有效结合,促进师生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互动,促使学生们思想品德开卷考试适应能力和其他诸方面能力的提高,要求全体学生认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注重课前学习、感悟、探究;同时希望大家努力将所学知识认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素养,努力做有道德、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教师将把学生的演讲情况、课前预习情况及实践情况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查范围。

三、 取得成效

1.通过演讲,同学们都动起来了。目前我校从七年级到九年级,每个班级每节《思想品德》课的第一个程序就是学生演讲,同学们对这一活动普遍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纷纷在认真做着课前演讲的准备工作,有的同学提前几周就认真着手准备;有的同学在准备的过程中,还能与其他同学商量演讲内容的选择及其他注意事项,甚至还有同学会在正式演讲前邀请几个小伙伴先听其预讲,真可谓“扯动荷花带动藕”、“牵一发而动全身”,同学们为演讲而准备着、忙碌着、互动着。

2.通过演讲,同学们的知识、信息量增加了。作为演讲者,为了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使演讲的内容更加贴近教材、与教材中的知识点密切结合,他们首先要确定演讲形式:是发布新闻、讲故事,还是搞小评论,或是其他形式;在具体形式确定以后,他们要更多地阅读有关材料,并认真地进行筛选,这就大大地丰富了阅读量。作为听讲者,他们每节课都有新的收获。同学们普遍认为,课前演讲开拓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

3.通过演讲,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有的同学在自己的反思材料中写道:“以前都是听老师讲,没有走上台前讲过话,以致心里都有点害怕、害羞。现在开展这一活动,给了我们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增强了我们的自信,让我们渐渐地不拘泥于讲台之上,锻炼了我们的能力,为我们以后的成长进步创造了较好的条件。”有的同学认为:“课前演讲有助于提高我们多方面的能力。我们会为演讲去找材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收益许多。找到材料,还要再组织形成一篇演讲稿,这不也是一次能力的提高吗?当然,收益更大的还是在讲台上,面对同学们进行演讲,这是需要很大勇气的。”还有的同学在日记中写道:“虽然在台上演讲只有几分钟,可课前却要花好长时间来准备:选择材料、组织文字……可以这么说,在演讲之前,我们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大家普遍反映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前演讲为我们搭建了一个舞台,着实锻炼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帮我们“治”好了害怕当众演讲的“病”。事实上,课前演讲对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搜集资料、筛选资料的能力、文字组织及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与别人交流合作的能力等等,其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4.通过演讲,同学们学会了做人,情感更加丰富了。无论是准备演讲的过程,还是听同学们演讲的过程,都是学生们吸收思想品德营养、吸收做人道理的过程,特别是不少学生精心选择的一些小故事,寓教育于其中,富有哲理和教育意义,使同学们深受启发和教育。有的同学觉得“从故事演讲中我听到了许多以前我不知道的故事和道理,我知道做人不仅要遵纪守法,还要诚实守信。”有的学生说:“课前演讲给我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启发。每一次演讲,都会把我领进一个新的世界,增加一种新的感受,可以使我更好地体味人生的酸甜苦辣。课前演讲让我知道,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不要低头,要昂首挺胸,要勇敢地战胜挫折与困难;在面对诚信与金钱时,不要为金钱所迷惑,要永远站在诚信一方,与诚信共度一生;在面对自己的权益被侵犯时,不要退缩,要勇敢地站出来,机智地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课前演讲还使学生学会了认真倾听、彼此尊重,体验了劳动的艰辛与乐趣。可以说演讲的过程,就是学生敞开心扉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是加强合作、增进友谊的过程,是促进反思、提高素养的过程,是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过程,是短时间的付出、长久收益的过程。

5.随着课堂结构的改变,同学们对思想品德课更感兴趣了。半学期来,思想品德课的第一项内容就是演讲,这种活动方式一下子就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思想品德课更加生动,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使学生听得更加专心。有同学说:“自从学校开展课前演讲活动以来,我们对思想品德课更有兴趣,每一次下课都会去看看课程表,下一次什么时候上思品课;有时候也会去考虑:下一次会是什么故事呢?以前一下课就会合上课本,而现在下课后喜欢去回味,这节课给自己以什么启示?这一启示与我们所学的知识有什么关联?如果本节课的演讲者是自己,自己该准备怎样的故事?这样,自己学得更多,体会更深,收获更大。”有的同学认为,自从上了初中,准确地讲是上了初三,思想品德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就单说课前演讲,因为它的出现,同学们对思想品德课有了更高的热情,大家都期盼着思想品德课的到来,期盼着课前演讲,期盼着自己的下一次机会。

课前演讲较好地促使学生参与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德性行为及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乐观自信的个性品质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

4.思想解放的演讲稿 篇四

让我们手挽手、肩并肩,问心无愧地同声高唱:祖国振兴的功勋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有关人名解放军解放九十周年的演讲稿,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人名解放军解放九十周年的演讲稿

我是一名大学生,曾经对自己很满意。因为不时有人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不止一次地受到人们的赞扬和恭维。然而,“大学生”这三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我并没有认真思考过。去年八月,我随天津市大学生慰问团到了硝烟弥漫的老山前线。当看到战士们在飞。℃的高温下,忍受着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坚守阵地的时候;当听说战士们无数次流着眼泪,向战友的遗体读烈士牺牲前久盼的家书的时候;当听到军人说:“牺牲不要紧,只要国安宁;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这光辉的人生信条的时候,我的心被震撼了!从那时起,一种同龄人强烈的负债感便紧紧地包围了我

我怎么也不能忘记:在去老山的途中,每当汽车沿盘山公路进人敌人封锁区的时候,战士们总是默默地将我们推向靠山的一面,让自己的身体迎着暗处敌人的枪口。这就是说一旦有枪弹打来,首先倒下的,是战士,而不是大学生。―这太危险了!这太不应该了!同学们一再恳求:“咱们散开吧,散开点会安全些。”但战士怎么也不肯。一位同学流着眼泪摇晃着战士的肩膀说:“难道你们的生命就不宝贵吗?”战士平静地回答:“别这么说,我们的任务就是保护你们,军人的使命就是牺牲!”如果说,军人的使命就是牺牲的话,那么,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又是什么呢?

记得在战地医院里,当我看到一位被炸掉下肢的小战土时,我哭了:“这太不公平了!”那位战士却拉着我的手说:“姐姐,别这么说。将来,你们的贡献要大得多了!因为你们是大学生啊。”我是大学生,是战士用生命保卫的大学生,是国家花了很高的代价培养的大学生,是人民寄予无限希望的大学生。然而,扣心自问,我们中的一些人又都做了些什么呢?惭愧呀!多少次,学生宿舍里打扑克的喧嚣声彻夜不绝;多少次,在食堂里,我们因饭菜问题而慷慨陈词;多少次,我们为大学生的待遇“太低、太低”而抱怨;多少人,在毕业分配时,为了留校,为了进研究所,为了进机关单位,而绞尽脑汁,四处奔走,苦心钻营。但在争论所谓“人生的价值”时,却能满口马列,大谈奉献!这一切,与“骄子”的称号,与人民和人民战士心目中的大学生形象,与大学生应有的形象,有着怎样的天壤之别呀!

在战场上,我曾问一位战士:“为什么在战斗间隙,还坚持学习?”他诚恳地说:“我们这些扛枪杆子的,如果不抓紧学点东西,日后退伍回到地方能干什么呢?是的,也许我明天就会牺牲,但只要还有生还的希望,我今天就要学习。”

面对英雄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精神,我想了很多。我和他们,同是一个母亲的孩子,拼搏在同一个时代的两个战场。他们,已将一张张满分的人生答卷奉献给母亲。正像他们在诗中写的:“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我决不为自己的选择后悔/也不希望哪位姑娘在我的坟前献上一束玫瑰/只要有和平、安宁的边睡/我的生命就与这群山万壑同辉!”

如果说,这就是战士——我们的同龄人用青春谱写的英雄曲的话,我们的英雄曲又是什么呢?难道我们后方的青年,就没有英雄曲吗?不!请听吧:“虽然母亲如此贫穷/儿女对她的爱毫不含糊/长啸一声:振兴中华/炽热的感情发自灵魂深处。”

南疆血火交迸的战场,把前方战士和后方青年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在和战士告别的时候,一位侦察兵恳求我的同学:“给我写首诗吧”那位同学说:“今天来不及了,等我回到天津以后,我一定写好多好多给你寄来。”那位战士摇摇头说:“不,过两天,我就要到最前线去,我会给你写信的;但是,你的信,我可能永远也收不到了。”我的同学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抓起笔,在战士的本子上飞快地写道:“英雄铁骑沙场驰,道声珍重泪眼湿,可盼我辈重聚首,笑看祖国腾飞时。”

青年朋友们,大学生们!虽然我们没有在战场流血牺牲的机会,但是,让我们在建设祖国的斗争中,贡献大些、更大些吧!当我们的同龄人―英雄战士们从前线凯旋的时候,当我们前线、后方两路大军胜利会师的时候,让我们手挽手、肩并肩,问心无愧地同声高唱:祖国振兴的功勋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中国青年,决非几条英雄好汉,而是,整整一代英雄!

有关人名解放军解放九十周年的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战友们:

大家好!我叫***,是##连的一名战士。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引领我成长”!

在进入正题前,我想先请大家先思考一个问题:人的一生中,最值得追求、最应该珍惜、会觉得最幸福的是什么?(暂停)有人说,是找到一份薪酬丰厚的工作,过上香车宝马、丰衣足食的富足生活;有人说,如果有朝一日能够身居高位、权倾一方,享受众星捧月的无比荣耀,就别无所求了;也有人说,生命才是最宝贵的,没有了生命,再多的金钱、再大的权力,又有什么意义呢?还有人说,人活一世,就是要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家庭、家族更好的延续下去对这个问题,每个人的回答都可能不尽相同。

“价值”的本意是“可宝贵、可珍贵、令人喜爱、值得重视”。我不禁想起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名言:“要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活着,做有意义的事,这就是人生所有的价值。

那作为一名国防生我们应该有怎么样的价值观才正确呢?联系胡锦涛总书记对军人思想道德和行业方式起主导作用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论述:“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今天我就想围绕这五条来说说我的理解。可以看出来,它们每个方面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紧密相连。首先,忠诚于党。自建党开始,把思想工作作到基层,作的扎实,是我军思想工作的核心。忠诚于党,就是要自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党指挥,完成当交给的各项任务。这不仅仅是一句誓言。回首,历史的风,吹翻起中国六十年的历史。在我的眼前,历历浮现出那些忠肝义胆的英雄们。方志敏、杨靖宇,江姐,小萝卜头他们的慷慨大义时刻提醒着

我们;孟祥斌、陈大桂;杨利伟、聂海胜他们无不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践行着在党旗下的誓言!

第二点,热爱人民:就是革命军人要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永葆人民子弟兵政治本色。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最朴素的感情起,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为人民无私奉献。舍生忘死勇斗歹徒、重伤后不忘救助他人的李安启;为了抢救一个落水孩子,自己却被一个浪花夺去了年轻的生命的吕式光——他们都用生命诠释了这四个字“热爱人民”。在无数次的天灾人祸中,一次次的临危清明中,一次次的冲锋陷阵中,广大的军人和群众更浇铸出了浓浓的军民鱼水情。

下面是我今天想说的第三点,报效国家。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报效祖国是,军人出生入死、浴血奋战,驱除侵略者,保证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完整;而在和平时期,由于军人不直接生产物质产品,只有在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的危机发生的紧要关头,才能显示出军人的价值,显示出对国家的奉献。因而和平年代的报效国家更多的是要把个人的幸福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多做贡献。我们的同龄人——高明,作为一名北京大学在校学生,他告别了宁静柔美的未名湖畔,而选择了投身到军歌嘹亮的绿色军营中。携笔从戎,高明的知识、才能、努力、以及他独特的人生价值观取向给所在部队带来了蓬勃生机,也给同龄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应该怎么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大家都认真思考的问题。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各种错综复杂的环境、矛盾,作为当代军人更应该学会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从不同的立场全方位的考虑问题,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应对社会的飞速发展。从高明身上大家应该能深刻地感受到“报国是一种责任,奉献是一种责任,而不是一种负担”。第四

点:献身使命。这绝对不是一句华丽的誓言。生命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它的珍贵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如何走过这一生才不算浪费呢? “5.12”中,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会永远记得那壮烈的一幕——从近5000米的高空他们拼死伞降!在请战书中,他们这样写道“我愿付出自己的一切,去挽救灾区人民的生命,实现我们军人的价值!”,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此去意味着什么,可是,“我们是人民子弟兵”,作为军人,使命是至高无尚的,为了这神圣的使命,他们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为迎接不断的胜利勇往直前。毛主席曾经说过:“我们的战争是神圣的、正义的,是进步的、求和平的。欲达此目的,便需决一死战,便需准备这一切牺牲,坚持到底,不达目的,绝不停止”。他们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出色。

最后一点,崇尚荣誉。荣誉,是一个光辉,亮丽,明媚的字眼。古人说“文臣不惜死,武将不爱钱”,而现代的军人的口头语是“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是现代军人们最基本的荣誉观,他们说 “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丁晓兵,是一个全军唯一用左手向党旗、国旗和军旗敬礼的钢铁军人,他对荣誉有着别样的理解,面对荣誉他“见危险就上,见荣誉就让”。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美好的人生,捍卫着国家的荣誉、人民的荣誉、军队的荣誉,同时也赢得了自己的荣誉。作为一名未来的革命战士,要坚定信念跟党走和永远忠于党的决心,作为新时代国防生,要努力学习,把爱国主义精神落实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从帮助、关怀身边的人做起,以一名革命战士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祖国和任命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切。国防生终究会成为部队的中坚力,而此刻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刻苦训练,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部队军官。

我的演讲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各位领导和战友们给我的这次演讲的机会。谢谢!

5.思想解放的演讲稿 篇五

解放思想演讲稿:解放思想从我做起

2008年6月23日,我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开放开明”主题教育暨对外开放工作动员大会在人民会堂隆重召开。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工作、促进发展,以开放开明的环境和心态适应新形势,赶上新潮流,为扩大全市对

外开放,加快推进追赶型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凝聚各方力量。

会议的目的是让解放(公文有约为您整理收集)思想真正成为我们加快发展的动力源泉,使改革创新成为我们的常态思维和普遍的工作方法,使开放开

明成为我们行为的基本准则。

于是在全市上下掀起了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视野大开阔、工作大创新的整改热潮统一思想的热潮。

作为##部门的一名年轻干部,也在单位的组织下,与同事们一起深刻学习了这次主题活动的精神,争取做到“解放思想,从我做起”。

回望过去,30年改革开放,30年沧桑巨变,这变化无不是思想解放的结果。对于生活今天富足中的人们,由其是对于今天的中国年轻人来说,恐怕很难从情感上理解“解放思想”这四个字对于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转折具有多么深刻的内涵。30多年前的文革让中国公民过着怎样一种另人窒息的生活,僵化、保守、教条、等思想意识与恶劣积习缠绕与禁锢着人们的头脑,一些错误理论和政治观念就像紧箍咒、五行山压得孙猴子动弹不得。然而,恰恰是在这一时期,世界上许多原本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却快速踏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当时

中国急需转变思想,需要大步快跑追赶别国。于是在1978年就有了愤怒的迸发,就有了真理标准的全国性大讨论,就有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也就由此拉开了改革开放同时并行的思想解放的大幕。

这次思想解放的高潮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宽广大道。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对外开放和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在神州大地开展了。在共和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思想(为您整理收集)解放高潮促进了大改革、大开放、也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它最终促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权力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到全方位开改的伟大历史转折。事实上,我国经济也在解放思想带来的解放生产力的基础上,从一度濒于崩溃发展到今天这样的举世瞩目的规模:经济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短缺匮乏发展到总体小康,危困人口从亿减少到1000多万。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中国已经基本踏上“小康水平”的坦途。然而,30年的高速发展又使我们面临一些新的矛盾和困难,这些矛盾和困难有的是历史积淀的爆发,有的则是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对这些矛盾和困难我们虽然可以称之为“成长的烦恼”,但如果处理不好,或者缺乏未雨绸缪的准备,或者因为执政运作和社会管理层面的失当,同样可以把中国导入一种繁荣的危险期,并最终出现国家发展趋势上的逆转。

面对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后出现的严重发展瓶颈,面对着前无古人的历史转折和百年之变,面对参与30年前短缺经济时代截然不同的特点,面对着完全不同的国际关系和国际环境,面对着最后也是最坚硬的制度性障碍,体制性障碍与理论性障碍,面对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再次站到了不进即退的关口,当代

中国人民只能有一种选择,那就是再掀起思想解放的巨浪,荡涤陈腐,用解放思想的利剑,在杀出一条血路来。

今天的中国渴望精神的放飞与人格的尊重,也渴望着更大的思想解放和更彻底的改革。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今天的解放思想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需在全党及全国人民中确立科学发展观,摒弃gdp中心主义思想,走一条以人为本,可持续(公文有约为您整理)发展、全面协调、政治经济文化共同进步的社会发展道路,建立起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人与人友好相处的和谐社会。我们将带着这种渴望和信心去迎接改革开放30周年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

6.解放思想演讲稿 篇六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和其他各位选手一样,在这里探讨一个共同的话题:解放思想、改进作风、促进方案,全市经济新跨越。

思想是什么,思想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它不只是个名词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更是一个动词意义上的意识流程。从哲学角度上分析,思想不只是对客观事物认知聚成的世界观,更是对客观事物认知过程的方法论。三十年前,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共和国第二代领导集体,为把中国推向世界,树起改革开放的大旗,倡导十几亿人共同参与的思想大解放,实现了真理标准的朴素回归。三十年的思想解放,换来了中国现代发展史上飞速跨越的奇迹,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换来了十三亿中国人民小康生活从梦想变成现实。

如果说,三十年前,邓小平同志倡导的思想解放与“五四”以来新民主主义运动老一代革命家高擎“民主”与“科学”思想旗帜一脉相承;那么,今天,我们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再次掀开思想解放这宏伟大幕,更是对三十年前思想解放运动新的继承和发展。如果说三十年前思想解放在于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樊篱,打开国门,拥抱世界,寻找符合真理的发展目标;那么,今天,解放思想,就是要摆脱传统的认知思维方式,转变观念,尊重科学,探索适应国情的发展路线图。如果说三十年前的思想解放,重在建立一个新的认知结果;那么,今天,解放思想,就应该突出一系列的未曾有的认知过程。

任何一次举国参与的行动,由于当时历史背景的不同,必然会带来行动目标的不同,而行动目标的差异,必然会带来行动效果上的差异。

三十年前,当我们国家还在积贫积弱,人民生活还在十分贫穷,我们的生产手段还在十分落后,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驱者,把行动的目标定格在迅速建立强大国力,迅速增加丰厚的物力,所以,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

今天,当我们国家经过改革开放,已经形成了强大的综合国力,人民生活已经整体实现小康,社会生产力已经得到空前提高。继续倡导解放思想,就不能单纯的把目标局限在超越美日等西方强国,而是要把民主事业、民生事业、民权事业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中国与世界共同进步,构建和谐中国,构建和谐世界。所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显然,“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理论,它不但继承了“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个“硬道理”,而且更突出的是它强调了尊重科学,以人为本,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理念,更加突出了要坚持和谐发展可持续的过程。

今天的解放思想,不等同于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更不是失去原则的为所欲为。过去,我们国家吃过这个亏,曾几何是,大好的资源被粗暴的浪费,数以亿计的国家资产遭到无情的流失;曾几何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我们传统的、优秀的、民族文化遭到蚕食,国人的价值曲向严重扭曲,道德观念面临蹦溃。幸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挽狂灡于即倒,教导党内同志重温“两个务必”,教导国人明辨“八荣八耻”,各项法案快捷推出,反腐浪潮风起云涌,胡总书记连出组合拳,民众心情大顺,民族精神大振。

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强地震,然而,地动天不踏,大灾有大爱,因为我们有强大的祖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人民爱心大接力,之所以能有这样波澜壮阔的感动世界的场面,完全归功于我们民族优秀道德文化的回归,完全归功于中华民族优秀的荣辱观的回归。

没有正确的认识论,就不会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没有通过,科学的思考,就不会发现社会发展规律,没有科学的发展观做指导,就不会实现最廉洁的发展模式。不改变简单粗暴的发展思维,就不会形成与环境相匹配发展模式。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矛盾问题和改革风险,然而,改革步伐却决不能停留,那么我们怎么办。我们要深入解放思想,要转变我们的思维方式,重视发展过程的研究,尊重科学,以科学的思维来开辟我们改革发展的路径,谋划可持续发展的改革路线图,从而进行更深层次和更大规模的推动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公平正义科学完善的制度规范保障,从根本上正确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大法宝,也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扫除障碍、引领发展的重要法宝。

我市要发展,我市要强大,这是全市人民的生生不息,乐于为之奋斗的共同期盼。然而,我们怎么才能实现发展,归根到底要靠我们市委的正确领导,归根到底要靠广大干部的勤奋工作,归根到底要靠全市人民的艰苦奋斗。诚然,和全国百强县相比,我们还很落后,我们要追赶百强,超越百强,前面已经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去借鉴,但是,我们决不能简单的照抄照搬现成的经验。因为,即使前面的路再好走,那也是经过前人艰难探索出来的,那条路一定会有许多曲折和坎坷,而且,别人既然已经走过了,那其实已经不再是新路了,我们如果不加思考的简单重复他们,结果将是永远会落在他们后面。怎么办,不去学习,不去借鉴,那是傻瓜;不去开辟,不去创新,那是庸人。我们要想超越前人,唯有要用于自己开出一条更加捷径的道路,最起码的,也要把别人走出来的路,去弯取直,扬弃不符合我们自己的东西,拿来他山之石来攻自己的玉。要创造出我们自己的内涵。我们还要树立起一种永不言败的坚强意志,树立一种风清气正的新的人文环境,树立一种敢于为百姓负责,敢于为社会奉献的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我们只有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潮流。只有尊重科学,体恤民生,我们才能够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今天,百万的全市人民再一次掀起了思想解放的热潮,我们有理由想信,有百万全市人民重望所归的市委坚强领导,我们的振兴已然指日可待,我们的明天必然灿烂辉煌!

我的演讲完毕!

7.浅谈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 篇七

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 他的主要政治观点是“清净无为”, 认为“当代不如古代”反对激烈的社会变革, 他的阶级立场明显是站在了奴隶主贵族那方面的, 试图阻碍社会发展和地主阶级的夺权斗争。庄子是战国时期老子的继承者, 他痛恨“窃勾者诛, 窃国者为诸侯”的社会现象, 认为这是不公平的。实际上这恰恰是对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的不理解, 是站在奴隶主立场上观察客观世界时的一种思想感情的宣泄, 也是有碍社会发展的。

春秋时期的孔子,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也就是主张搞阶级调和, 主张奴隶主阶级要善待奴隶, 新兴地主阶级不要推翻奴隶主贵族的政权, 人们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这些实质上也是完全站在奴隶主贵族的立场上对当时社会变革的看法, 这也是反对社会发展的, 不利于社会进步的言论。到了战国时期儒家的继承者孟子, 他明显地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主张减轻对农民的压迫和剥削, 不侵夺农时, 给农民一定的劳动时间, 保证农民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这些都是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发表的看法, 迎合了时代的潮流。这些主张对刚刚进入封建阶段的社会来讲是非常及时, 有利于缓和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有利于尽快建立正常的封建社会秩序。

战国时期还有一个显学就是墨家思想, 创始人墨子。他提出“兼爱”“非攻”“尚贤”。主张人们“兼相爱”“交相利”, 即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反对战国时期频繁的战争。“尚贤”就是主张选举贤能的人为官, 反对贵族阶级利用“恩荫”做官, 这在当时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因为这有利于打击旧的奴隶主贵族, 利于新兴地主阶级掌权。那么墨子的思想在当时社会基础相当雄厚, 为什么并没有成为官方推崇的主流学说呢?原因就是他站的阶级立场主要是农民, 而农民阶级不完全是生产资料的主导者。这时候社会的主导者是地主阶级, 地主阶级急需要一个符合自己要求的学说, 而墨子的思想显然不符合这一历史要求。这时候地主阶级需要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需要的是革新和兼并战争, 这样法家思想就成为地主阶级的首选。

8.近代“思想解放” 的历程与启示 篇八

近代的思想解放,始终围绕着两个要素展开。一是现实情境,即国内因各种矛盾尖锐化而出现的社会危机,同时又有外部势力的入侵而造成的民族危机。另一个是思想资源。在“思想解放”时,人们头脑中往往已经存在着一个理想的模式,或至少是可供参照的事物以及可以作为指导的思想、学说或理论。

中国近代双重危机首度出现于鸦片战争前后,魏源于是提出,为了有效地“师夷长技以制夷”,就必须“去伪、去饰、去畏难”等“人心之寐患”。魏源不可能采用“思想解放”的字眼,但他显然是在“睁眼看世界”之后,最先提出去掉心中疾病即解放思想问题的人。甲午战争后,双重危机进一步扩大,于是有谭嗣同疾呼“冲决网罗”。在指导思想上,如果说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还是初步提出“借鉴”西方之长的话,谭嗣同宣示的“不恤首发大难,画此尽变西法之策”,就已经非常接近全面地学习西方了。

在落实解放思想的具体内容和改革诉求时,显然有一个从表层到核心,从局部到根本的推进过程。而且过往的经验显示,愈是指向核心和愈是涉及根本,难度也就愈大。

例如在引进和仿制西器方面,虽然魏源提出的“购船”“购炮”,沿海设立船厂和火器局等主张,未能实施,但十余年后,洋务运动在克服视工艺制造为“奇技淫巧”的传统思想障碍中展开了。虽然这一运动的实效令人失望,但工业化的方向已不可逆转。

再如,在培养人才,改革科举,派遣留学生和兴办新式学堂的范围内,解放思想的作用也很明显。早在鸦片战争之前,就有不少有识之士对陈陈相因、千篇一律的科场时文教学与科举取士制度提出了批评。从洋务运动到清末新政,译西书、派留学、废科举、兴学堂,步步推进,奠定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基础,也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为时势所需的各类人才。

还有社会职业观念从“农本”到“工商皆本”的巨大变化。古代中国重农而抑商,并走向了极端。鸦片战争后,魏源、冯桂芬提出“兴制造”“兴工艺”,还未涉及商业。到19 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对工商业的重要性和商人角色的作用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严复、唐才常、张謇等众多人士纷纷主张“商战”或“工商立国”。由于工商业的初步发展,20 世纪初无论在社会生活还是在政治领域中,商人和工商业团体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上述三点,应该说是由解放思想出发,且已见到实效的地方,基本上还属于表层和局部的所在。对于核心和根本问题,即政治上的民主宪政和精神上的人的独立、自由问题,在近代的思想解放中也得到高度重视。

中国几千年的王朝统治造就了君主专制的政治传统和压制个体权利的思想习惯。进入近代,从魏源到王韬、郑观应和康有为,无一不用西方的议院代替了上古的公天下。

在批判“君主有权,人民无权”的同时,“人”的自由和尊严,“人民”“国民”的权利等开始被珍视和强调。严复在《天演论》中率先指出“民之自由,天之所畀也”。到20世纪初年,激进的青年学生更公开宣言,“天下之至尊至贵不可侵犯者,固未有如民者也”。所以清末的政治改革,虽然存在着“体制内改革”和“暴力革命”这两种方式、两条途径的差别,但两者都是“民主”“宪政”“人的尊严和自由权利”等思想基础的产物,只是思想的高度或者说思想解放的程度不同。

辛亥革命依靠武力推翻了在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武力解决不了思想问题。没有君主的专制制度和专制思想,以及与之对应的盲从、屈服或逃避,依然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社会前进的脚步。于是新文化运动树起“民主”“科学”大旗,造成了新一轮的思想解放,由此广泛深入地传播了马列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使中国的社会改造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思想解放的内容必然包含“破”和“立”两个方面。所谓“破”,即对亟须改革的现状及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加以批判与分析;所谓“立”,即指出要达到的目标和实现这种目标的途径。后者应该是产生于创新思考和反复的实践活动之中。由此可以发现近代思想解放过程中的几点不足之处。

其一,近代以前,中国人用作思想资源或者说作为破立工具的,不外乎上古三代的“太平之世”,这是由传说、想象造成的理想蓝图;其次就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进入近代,虽然仍有如梁启超所概括的“以复古为解放”式的“复兴”论,但其所指乃是目标而非方法,即目标是中华民族复興,方法却是学习西方。从全球视野、人类共生的立场而论,所谓西器、西学、西法等也是人类生产的公共财富,尤其是其中先进的思想学说,不言而喻应该借鉴和学习。但是如果把引进利用西方思想资源等同于创新思考,思想解放就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述而不作”,何况这其中还有外来事物如何与中国实情相适应、外来思想如何与中国固有文化资源相结合的问题。

其二,思想解放的目标难以落实,这尤其体现在最根本的人民权利和民主宪政制度的建设上。近代由于民族危机深重,“人”的解放和“人”的权利、自由等等主张的内涵,多对个人与群体、人民与国家不加区别,甚至绝对指向群体而忽略个人。

其三,近代也有若干空想、臆断、躁进甚至作伪的思想和主张,假思想解放之名而登台,或者也被人视为“思想解放”。太平天国运动领袖宣传的人间大小“天堂”,康有为的“大同书”,就属于脱离实际的空想和主观臆断。由于急于证明自己主张的确凿不移,把改革或革命说成轻易即可实现的浪漫主义,也可视为此类。

近代史上思想解放的历程和某些不足,留给后人诸多启示,最主要者有如下几点。

首先,思想解放应该是一种常态,即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乃至每个个人,其思想应该始终处于开放、吸收和创新的活泼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解放没有一劳永逸的。因为新时势、新问题层出不穷,所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处境和思想解放的要求。严复说:“语有之曰,‘曲士不可与语道者,束于教也’。苟求自强,则古人之书且有不可泥者,况夫秦以来之法制。”重视经验但不能墨守成规,尤其不应回避问题而粉饰太平,导致问题积重难返,矛盾趋于尖锐,国势濒于阽危,这才“穷极思变”,实际上这样付出的代价更大。

nlc202309021456

其次,思想解放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从全人类创造的科学知识中发现资源和营养,经过认真的别择弃取和消化吸收,融会贯通而形成真知灼见。在近代史上,由于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因而把借鉴和学习的焦点集中于此,也无须苛責。但是思想界的主流表现出蔑视中国的传统,对固有知识和经验一律视为消极甚至无用,只强调从西方“拿来”,用以取代固有,应该说是缺乏试验的态度和创新精神。要避免冲破了一种旧传统旧思想的束缚,又受到一种新的束缚,冲破了自身传统或思想的束缚,又受到他人传统和思想的束缚,就必须对既往人类的各种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始终保持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省察的态度。

复次,思想解放要坚持着眼于人民群众。因为思想解放的根本诉求,必须反映并且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而达成思想解放的目标,更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共同实践。在近代史上,思想解放的先驱们对此或许认识不足。如魏源就说过,“国家有一谠议,则必有数庸议以持之;有一伟略,则必有数庸略以格之”,故认为改革创新“非任事之难,而排庸俗众议之难”。魏源处在近代之初,当时举国皆俯首于专制权威之下,桎梏于纲常名教之中,大多“庸众”只能“戢戢受治,奉令惟谨”,真知灼见被目为惊世骇俗,因此他毅然排除“庸俗众议”的态度,正体现出大无畏的勇气和决断。

但是问题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先秦的儒道二家就说过“道不远人”,无论思想和行动都要“以百姓心为心”,即再深奥玄妙再伟大正确的“道”(可以理解为真理),说到底就是人心所知所向的道理,也是“百姓寻常日用”的总结和升华。何况自近代以来,随着教育的日益发展,人民群众“智慧日开”,他们的社会实践和对“平等”“解放”的要求,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所以,无论是思想解放的目标、内容及其逐步落实的过程,都不能离开人民群众。

最后,思想解放还应容许和鼓励发表各种不同的见解和主张。解放思想,发表议论,是现代社会的必然现象,也是每个人不可剥夺的权利;但又并非每个人都自以为是上帝,可以把自己个人的见解视为唯一真理,以一己的是非为标准,去评判古今中外的一切。而只有通过同时代人甚至一代又一代人的交流、探讨,不断地总结、修正和建构,形成集体的社会的智慧结晶,思想解放之花才能永不凋谢,并不断结出佳果。

(选自《江汉论坛》2008年第7期,有删节,作者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

上一篇:一个高校团委书记是怎么死的?下一篇:大学社团干事个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