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统总结

2024-11-17

管理系统总结(通用9篇)

1.管理系统总结 篇一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1)MIS的概念处理流程结构:是按信息流在系统中的加工过程来描述的。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及信息管理者所组成。2)MIS的总体概念结构:是从支持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角度来描述的。3)MIS的概念组成结构:是从系统运行的角度来描述的。由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数据及其存储介质、通信系统、非计算机系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设备、规章制度、工作人员组成。

系统概念: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系统的特征:具体包括:集合性(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

概念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由E-R图向关系模型转换可按下述3条规则进行:1)一个实体转换为一个关系,实体的属性就是该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就是该关系的码。2)一个联系也可以转换为一个关系,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及联系的属性可转换为关系的属性:若联系为1:1,则所连接的各实体的码均是该关系的码;若联系为1:n,关系的码为n端实体的码;若联系为m:n,则关系的码为所连接的各实体码的组合。3)码相同的关系可以合并。

信息革命对管理变革有什么影响:信息革命引发管理变革,支撑管理变革。引发管理变革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信息技术要求管理协调、协同更多的资源。2)信息技术要求管理面向流程。3)信息技术推动组织的变革。4)信息技术促使管理以人为本。支撑管理变革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创新的工具和平台。2)信息技术增强了管理手段。3)信息技术支撑集中管理更加灵活和快速。4)信息技术支持扁平化管理。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有什么影响: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管理全面变革的过程,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活动结合及其创新的结果,即突破工业化进程中产生与形成的思维方式、理论观念和保存模式的框架,探索以信息观为核心的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重构企业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降低成本,全面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增加在剧烈变化的外部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自组织能力,从而提高组织绩效、市场竞争力和文化价值。而管理信息系统实际是管理信息化实现的基本手段。

企业管理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之间有什么关系:企业信息化分为企业管理信息化和企业业务信息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即采用先进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不断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产品设计信息化,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管理信息化,建立起原材料的采购、生产调度、市场分析、计划安排、库存处理、成本核算、劳动工资、产品营销等管理全过程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支撑的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是企业决策管理活动或过程的电子化,与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和企业商务活动的电子化共同构成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企业管理系统与企业技术系统、制造系统和集成系统一起构成企业的信息化的主要应用。

组织的传统业务流程主要存在哪些问题: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1)部门割裂完整的流程。按照分工原则建立的职能型组织,容易产生“各自为政”的现象。流程的空白区造成流程的断电,引起事件的搁置;流程存在重叠的区域则可能引发多头管理。2)员工缺乏以顾客为导向的思想。员工以上级为导向,而不是以顾客为导向。3)缺乏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资源利用度的高低是衡量组织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而对于许多企业/组织来讲,信息只存在于单个部门之间,分散在各个子系统,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

企业为什么要进行流程改革与改造:企业流程是指为了完成某一项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跨时间和空间的逻辑上相关的一系列活动的有序集合。为了应对日益复杂和多变的商业环境,许多组织不得不重新审视其管理和业务流程。企业流程改革与改造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组织的传统业务流程存在较多弊端,二是来自企业内外部及管理理论发展的驱动。企业业务流程改革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的重要性:企业的业务流程直接体现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完成其使命、实现其目标的基础。传统企业模式下的企业业务流程,非增值环节多,信息传递慢,同一流程各个环节和不同流程间关系混乱,特别是完整的业务流程被不同职能部门分割,大大降低了业务流程的效率与效益,难以及时捕获迅速变化的市场机会,致使整个企业效率与效益低下、竞争力弱,对市场形势与用户需求的变化反应迟钝,应变能力差。所以,必须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管理方法,对企业流程进行改革与创新,企业才能在新的经济环境与市场形势下得以生存与发展。系统可行性研究: 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系统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对新系统是否能够实现和值得实现等问题做出判断,避免在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之后才发现系统不能实现或新系统投入使用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而引起的浪费。对新系统可行性的研究,要求用最小的代价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确定系统是否可行。目标与工作内容: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营运可行性。步骤:1)确定系统的规模与目标。2)明确用户主要信息需求。3)提出拟建系统的初步方案。4)审查新系统。5)提出并评价可能的替代方案并进行技术可行性、营运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分析。6)给出该项目做还是不做的选择,同时确定方案。7)指定项目开发计划,包括人、财、物的安排。8)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9)向用户审查小组与指导委员会提交结果。工作结果: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系统设计任务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1)现行系统概况。2)主要问题和主要信息需求。3)拟建新系统的方案。4)经济可行性分析。5)技术可行性分析。6)营运可行性分析。7)结论。系统设计任务书是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做出并经审定后,正是进行后续阶段系统建设的决策性文件,是根据可行性研究确定的系统方案对系统开发者下达的任务书,主要包括系统目标与任务、系统的规模、结构、建设初步计划、投资安排、人员安排等。意义:对问题进行识别,确定系统开发的必要性,以减少条件不具备造成各方面的重大损失。

代码设计的原则与功能:原则:标准化、唯一性、合理性、可扩充性、简单性、适用性、规范化。功能:鉴别功能、分类、排序、专用含义。

C/S(Client/Server 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类型:1)分步式显示型2)远程显示型3)分布式应用处理型4)远程数据管理型5)分布式数据管理型(客户机的任务从轻到重,服务器的任务由重到轻)

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优点:1)由于采用基于超文本链接(HTTP)的Web服务器和可以对Web服务器上超文本文件进行操作的浏览器,使得管理信息系统在信息处理技术上实现了集格式化文本,图形,声音,视频信息为一体的高度交互式环境,使信息处理的广度和深度大为增加。2)由于互联网技术采用统一的与平台无关的跨平台通信协议,浏览器和Web服务器及相关的接口软件应用程序也独立于计算机的硬、软件平台,整个系统的开放性和可移植性好。在互联网环境下,既可以建立独立与互联网的为某个组织服务的管理信息系统,必要时又可以很方便的连接互联网,和互联网上各个站点实现通信。3)由于浏览器、Web服务器及有关接口软件都有商品软件可供选择,并且在服务器端及必要时在客户端进行应用系统开发都有可供选择的工具,可大大节省应用系统开发的成本,缩短开发周期。

2.管理系统总结 篇二

新乡神马正华化工有限公司5万t/a离子膜法钾碱装置于2011年一次开车成功。目前电解工段主要工艺流程为:来自盐水工序的一次盐水首先进入过滤盐水贮槽 (D-150) , 然后由过滤盐水泵 (P-154) 送至盐水加热器 (E-153) , 加热至工艺要求温度60±5℃后送入螯合树脂塔T-160A/B/C。从树脂塔出来的二次精制盐水经过树脂捕集器进入精制盐水罐 (D-175) , 再由精制盐水泵 (P-174) 打到盐水高位槽 (D-170) 。然后自流入电解槽, 通入直流电进行电解反应, 制备Cl2和高纯钾碱, 阳极室所出淡盐水通过脱氯塔脱氯, 调整合格的PH值后回到一次盐水工序, 高纯钾碱送往成品工序。

2 二次盐水工艺流程简述

二次盐水精制采用“三塔流程”工艺, 即两台在线串联运行, 另一台下线运行再生, 3台轮回式运转, 每24h切换一次。整个生产装置实现DCS控制。串联工作中的第一塔为工作塔, 作用是除去多价阳离子, 第二塔起保护检查把关作用。切换下来的树脂塔吸附了大量的阳离子, 用酸、碱进行再生, 31%的HCl与纯水混合后通过程控阀送入离子交换树脂塔。溶液浓度由流量测量系统控制。再用32%的KOH以同样方式处理。再生过程中所排出的酸性及碱性废液流入废水贮槽。从树脂塔出来的二次精制盐水经过树脂捕集器进入精制盐水罐 (D175) 。

3 目前二次盐水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3.1 废水槽 (D165) 含盐高

在运行过程中发现二次盐水由于工艺设计缺陷, 废水回收槽含盐有时高达140g/L, 造成钾盐大量损失, 使盐耗增加22Kg/t100%KOH。通过对工艺各步序的跟踪分析, 发现过滤盐水贮槽 (D150) 远程液位显示与实际不符。分析原因, 为该液位远传技术参数设计错误所致, 原设计给定值为1.09, 实际运行值为1.17, 原D150液位控制范围为60%—87%。运行液位偏差过大, 造成大量盐水溢流至废水槽, 由于水的不平衡, 造成此部分盐分外排。通过修正液位误差系数, 修改主控液位指标, 废水槽含盐稳定在3.5g/L左右。

3.2 水的不平衡

在12.2KA运行期间, 整个过程中水量严重不平衡, 使化盐配水槽液位有时高达85%。为了解决此问题, 通过摸索使树脂塔再生过程中酸性水与碱性水分离, 无作用的酸性水排入废水槽 (D165) 后外排减少水量, 有回收利用价值的碱性水排入老电解 (隔膜电解) 原电解液集中池后回化盐工序, 电解及化盐泵机封水通过工艺改造实现密闭循环来减少水量, 基本实现水平衡。

3.3 酸碱再生分析数据严重脱标

电解槽运行初期, 发现树脂塔在酸再生和碱再生结束后两三分钟内取样分析H+ (要求>1.0N) 和OH- (要求>0.7N) 的含量均达不到要求。分析原因是在酸再生刚结束后取样为反洗和盐酸的混合样, 酸度肯定不够, 而碱再生刚结束时为同样原因。通过对树脂塔的体积及酸、碱再生的体积进行计算分析, 在水洗Ⅱ和水洗Ⅲ运行40min后, 此时取样作为酸再生及碱再生的水样, 酸度和碱度合格。

3.4 二次盐水Ca2+、Mg2+长期脱标

为了满足离子膜工艺对入槽盐水质量的要求, 特对一次盐水进行二次精制, 用螯合树脂塔通过离子交换除掉其中的Ca2+、Mg2+等多价离子。但二次盐水ICP分析法报告单显示Ca2++Mg2+合格率一直偏低, 长期脱标, 具体情况如下表:

分析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一次盐水质量不稳定; (2) 树脂塔酸再生所使用的高纯盐酸钙镁离子含量超标; (3) 树脂塔所使用的螯合树脂部分失效。

整改措施为: (1) 密切关注原盐质量, 不断调整国产盐与进口盐的最佳投盐比例, 实行“六稳三控制”。即:稳定盐水流量、稳定投盐量、稳定精制剂量、稳定PH值、稳定加压溶气罐压力、稳定排泥量, 控制温度、控制盐水浓度、控制好液位。目前一次盐水质量合格率有所提高。 (2) 把制备高纯盐酸过程中的管道、设备、贮槽等有钙镁离子溶出的设备进行更换, 另一方面进行浮子水吸收工艺改造, 对地下吸收池进行加盖处理, 避免空气中的灰尘等落入池中。目前高纯盐酸含钙镁量已经在合格范围之内。 (3) 在11月份初对其树脂塔C塔的树脂进行了更换。

经过以上措施的整改, 目前二次盐水合格率达到80%以上。

4 总结

正华化工二次盐水精制装置运行稳定, 实现了系统水的平衡。同时, 盐水系统的平稳运行, 为整个氯碱分厂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证。

摘要:本文对新乡神马正华化工有限公司的二次盐水系统的运行情况、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酸再生,碱再生,水平衡,水的分离

参考文献

[1]程殿彬.离子膜法制碱生产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8.

3.系统整理 总结提升 篇三

一、引导回忆,整理有关“0的运算”算式

对已有知识的整理、归纳,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为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要尽量避免牵着学生走,如教师出示口算题让学生做,这样学生容易处于被动学习地位。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先引导他们回忆: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组内畅所欲言,安排一人记录,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最后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加、减、乘、除法板书。如,板书以下算式:

25+0=25 0+38=38

0+0=0 73-0=73

0-0=0 64-64=0

0×78=0 29×0=0

0×0=0 0÷7=0

二、引导分类,概括有关“0的运算”结语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上面的算式进行分类,并在分类的基础上系统地概括、总结出四则运算中有关“0的运算”的结语,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算式,想一想:有哪几种运算?可分为几类?然后按四则运算分为加、减、乘、除法四类,最后根据算式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出有关“0的运算”的结语,并整理成下表:

学生总结出的结语可能没有这样精练,但只要意思相似,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并让学生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说的。在引导学生以结语的形式表达有关“0的运算”后,还可以让他们再举出一些算式加以验证、说明。教学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不要包办代替。

三、举例说明,突破“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难点

除法运算中有关“0的运算”,前面只举了“0÷7=0”一例。诸如“7÷0”“0÷0”等算式,教材是通过举例,说明0不能作除数及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这部分知识很重要,学生也较难理解,以后学习分数、比等知识还要用到。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教学时可按下面程序进行。

首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要让学生弄清0不能作除数以及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教师可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以下两个问题:①除法运算中有关“0的运算”,除了“0÷7”外,你还想到了哪些运算?②0能不能作除数?请举例说明理由。这样,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举例来说明,有利于突破难点,让学生真正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如,教师举出除数是0的除法的例子:7÷0=□ 0÷0=□,问: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引导学生分两种情况分析:①7÷0,表示一个非零的数除以0,从除法的意义上说是什么意思,商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积是7,一个因数是0,求另一个因数,要想0和几相乘得7呢?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7,所以7÷0商不存在。②0÷0,从除法意义上说是什么意思,商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积是0,一个因数是0,求另一个因数,要想0和几相乘得0,然后问:能找到这样的数吗?能,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时指出:“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所以不研究,最后得出“0不能作除数”这一结论。

最后,让学生说说“0不能作除数”的道理。引导学生自己举例说明“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使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组织练习,提高有关“0的运算”技能

组织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引导学生对有关“0的运算”进行系统整理、概括后,还有必要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组织学生当堂练习,让学生掌握计算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如:

1?郾看谁算得快:0×28= 260+79×0= 984×0= 0÷35= 584-584= 6×9×0= 69-0= 0÷57+43= 138×76×0=

2?郾填一填:(1)一个数减去( )得0;(2)0乘任何一个数都得( );(3)0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都得( );(4)一个数除以1还得( );(5)( )不能作除数。

作者单位

福建省上杭县教师进修学校

4.管理系统总结 篇四

回顾半年来的工作,是极富挑战的半年, 有付出、有收获,有汗水、有成长。现在2012年以“安全无事故”结束工作。在公司领导的教导和帮助下,在我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在各租户的理解和支持下,通过广大员工的不懈努力,我部在工作模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工作方式有了大的改变,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努力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初次接触物业管理工作,尽快适应新岗位和新环境是第一要务。虚心求教,理清思路,不断总结,现已基本能胜任本职工作。物业管理部是总经理直接领导下主要事务性部门,部门经理是承上启下、沟通内外、协调左右、联系八方的枢纽,推动着公司物业管理工作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物业管理工作纷繁复杂,安保、消防、保洁、停车事务、基础设施、基础设备、特种设施设备、会议主持、文书处理、档案管理、文件通知、制度建立健全、外联等。面对繁杂琐碎的大量事务性工作,自我强化工作意识,服务意识,时刻注意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冷静处理各项事务,力求周全、准确、适度,避免疏漏和差错。

二、心系本职,认真履行职责

1、部门文化建设方面

我部依托公司 “阳光生活,以人为本,体验快乐,回报社会”的企业理念,确立“以人为本、博学笃行、创新致远、追求卓越”的部门宗旨,以公司一贯坚实、稳健的步伐,秉承稳固与发展、求实与创新的精神,勇于开拓,着力塑造我部员工善学、求真、创新、进取的行为准则及认真、高效、真诚、奉献的部门风格,为物业管理工作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

2、部门工作协调方面

我部设部门经理一名,部门主管一名。公司下属生活原点和城市旺角两个物业点,每个点设置一个管理处,其中均设有安保组、工程组、消防组、保洁组,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形成了部门经理主管物业工作兼顾招商工作,部门主管协助管理两个管理处,重点负责消防安全工作。两个物业点工程组、消防组、保洁组等人员交替使用,部门内基本实现了“一专多能,身兼数职”,人尽其用的原则。虽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人员的效用,但过多的交叉与分工,不利于企业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要求。

3、部门制度建设方面

时到公司,能明显感觉,公司工作自觉氛围比较好,但处理工作事务的分工、流程、方法及目的性却并不清晰和明确。在公司原有的制度中,仅笼统的对考勤有过明确,其它的文本则是较为空泛的,像员工晋升、绩效、惩罚措施、奖励措施、员工福利、岗位职责等企业管理中极为重要的内容都有很大的缺陷或缺失。我部门在收集及听取安保、保洁、水、电、消防、停车管理等各方面的意见后,开始逐一建立公司基本管理制度。

一、打破原来固定工资的薪酬体系,引进并实行绩效薪资体系,并建立起了《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提高

了工作效果;

二、针对上下班时间、迟到、早退、请假、日常考勤等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出新的《考勤管理办法》,对考勤相关的事项流程、规范等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范。

三、针对前期对所管理的基础设施、设备,特种设施、设备等无标准、无规范、较为论乱的现状,统一进行了规范,专门制定了防火、消防设备、消防水泵、消防设施、电梯、配电室、发电机房、夜间安保等日常巡查管理表格工具,为规范管理建立了制度标准。

4、制度建设方面

严格执行制度是使制度真正发挥其约束及规范作用的保证,建立、指导和监督《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落实是日常工作的重点。其一,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注重效率,事半功倍。其

二、部门管理工作的本质是帮助部门员工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核心是帮助员工增加绩效积累,高绩效高工资。在具体的物业管理工作中,针对性的制定各类巡查记录表等管理工具,监督实行下来,整体比原来有所好转,在规范管理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远远不够,离专业化的目标还很远,需要不断优化,不断完善。

5、文案处理方面

认真做好公司文案工作。草拟文件、通知、管理表格、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认真做好文件收发、登记、存档等工作;部门文件、合同、协议书、资料等整理、归档、入册,常规化专人对档案分类管理,采取平时维护和定期集中整理相结合的办法,将档案进行分类存档管理。每周例会的记录,贯彻执行公司各项会议、文件、通知等精神,并跟踪上报会议有关决议的实施情况。为适应部门管理工作的需要,在原有规章制度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和优化。

6、事务性工作管理方面

(1)、消防安全方面,我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与各租户签订安全责任书;为提高大厦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强化在应急情况下的反应能力,特邀请消防支队和各租户安全管理人员及部分员工,组织了1次消防应急演练。

(2)治安管理方面,采用定点、定时的电子巡更系统,加强夜间大楼外围的巡逻工作监控,提高大楼安全性。

(3)设备管理方面,消防系统、自动扶梯、电梯管理中与维保单位密切配合,做好日检、运行、养护、维修、保洁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落实,确保安全运行,效果良好。

(4)、卫生保洁方面。根据各物业点卫生区域大小、卫生脏乱等特点和要求,在不增加人员的情况下,现阶段灵活的人员调配基本满足保洁要求。

(5)、监督检查。装修方面,为保证大楼安全及二次装修顺利进行,严格审核商家提交的装修方案,装修现场安排人员值班,严查水、火、气、电,确保安全装修;用电安全方面,关注各商家及大功率设备用电方案,确保安全用电。

三、主要收获

(一)认清行业,务实求真,创新进取。

(二)摆正心态,认真高效,真诚奉献。

(三)了解岗位,熟悉业务,尽职尽责。

(四)规范管理,沟通上下,联系八方。

(五)遵纪守法,归属企业,共担荣辱。

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一、绩效考核还需具体优化

我部下半年组织制定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细化各项考核指标及考核办法。考核流程、设施、设备、安全、保洁、管理等目标绩效实现情况,但推行效果不是很好。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作为本部负责人,自己没有尽到监管的责任,对此负有主要责任,更多是靠员工自己的自觉性,同时交给部门主管去监督落实,部分工作没有严格认真地落实到位。

2、现行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具体量化和细化不够,同时考核评分标准不合理或无法具体量化,无法依此给出客观、准确的分值,导致得分出现虚高。

3、在确定当月月度绩效目标、指令性计划及体系执行检验考核总得分时,因考虑到得分低将扣发部分绩效工资,为了不影响被考核人的工作热情,出现酌情给人情分的现象。

4、以上主要情况,导致公司2012年下半年推行绩效考核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在2013年的工作中,各岗位需通过组织学习管理办法,提高对绩效的认识;其次,就检验的具体细节加强培训,使各岗位能够掌握绩效考核的重点;再次,在实施检查的过程中必须严格、认真、逐项的进行;最后,严格根据结果给出实际分值,该扣工资的决不加人情分。

二、协调配合意识不足

部门经理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是沟通协调为主,而是处理具体事务。在过去的一年里,部门工作基本完成,但在有些工作的完成过程中经常出现职能部门之间,职能部门与管理点之间,管理点内部之间互相推诿的现象,致使具体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影响,直接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其原因主要是当发生职能交叉时当事人的本位主义造成的,大家没有站在公司的高度,而是带着个人利益大小之心来衡量和思考问题,克服这种现象除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外,主动加强沟通,妥善理顺关系,确保公司内部实现快速、高效运转。

三、经营思路教局限

我们所处的行业属微利行业,受国家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上调社保基数、增加企业纳税等因素影响,企业运营成本大副攀升,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我们必须设法开源,通过规模扩大、资源共享实现效益提升,针对这种情况公司应立足现有的资源及管理服务模式等进行创新,如空置或不收费的房屋、场地、广告位、公共空间、建筑设施等等,利用好这些资源,努力开辟新的收费项目既能适当的增加员工福利,又能有效的减轻公司的经营压力。

四、培训相对欠缺

在我到公司半年的时间内培训很少。纠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自己属于空降,对这个行业很多专业知识欠缺,无法进行专业培训;二是公司2012全年的培训计划欠缺,可能公司还没有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帮助员工快速成长,提升业务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提高服务质量是最佳途径,因而培训工作是公司2013年的重要任务之一。

五、缺少企业文化沉淀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它包含经营哲学、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团体意识、企业形象、企业制度、文化结构、企业使命等方面。良好的企业文化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能够在身心愉悦的境界下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我公司于2004年1月成立,近十年,但我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相对落后,表现在团队凝聚力差。企业文化是企业做大做强的精神支柱,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是一种精髓。

六、队伍建设不够稳定

5.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总结 篇五

-----成绩管理系统

计算机系应用技术1001班 2012年六月二十七日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总结

成员介绍

组长:韩旭强(学号:20101102114所在班级:应用技术1001班)组员:岳瑞杰(学号:20101102113所在班级:应用技术1001班)

牛津(学号:20091101124所在班级:应用技术1001班)

成员分工合作

岳瑞杰(教师 负责整个设计过程的衔接、做教师模块、E-R图及功能图的设计讨论、完成文档、登陆总界面的设计)

6.学生宿舍管理系统总结 篇六

2、项目背景…………………………………………………………………3

3、系统分析…………………………………………………………………3

4、系统设计…………………………………………………………………3

4.1、模块设计……………………………………………………………3

4.1.1、主界面设计……………………………………………………3

4.1.2、销售管理模块设计……………………………………………4

4.1.3、会员信息模块…………………………………………………4

4.2、程序设计……………………………………………………………5

4.2.1、管理员登录……………………………………………………5

4.2.2、管理员密码修改………………………………………………6

4.2.3、会员的录入……………………………………………………7

4.3各模块测试……………………………………………………………9

5、设计总结……………………………………………………………………9

7.离子膜烧碱双系统开机总结 篇七

1 二套系统同时投产开车遇到的开车慢的问题现状

2004年乳源东阳光电化厂建厂时是一套年产5万吨的离子膜烧碱装置, 包括四台氯工程的离子膜电解槽年产100%烧碱5万吨;后因市场需要2009年增加一套年产15万吨的离子膜烧碱装置, 包括八台氯工程的离子膜电解槽年产100%烧碱15万吨。至此扩产为 年产100%烧碱20万吨。2009年同时还增加了一套年产8万吨的双氧水装置。

2009年前公用工程方面 :氮气生产装置每小时产气量为200方 , 2009年后因增加一套离子膜烧碱装置后 , 氮气生产装置每小时产气量增加至600方。煤锅炉生产蒸汽的能力保持每小时4吨, 新上三台副产蒸汽的合成炉。

2009年前一套系统开机只需要8小时 , 而现在开机却延长至24小时。

2 开车慢的问题分析

1) 两套系统开车时一前一后或者同时进行 , 因此步骤多而且相互交叉, 步骤容易遗漏, 而临时补回耽误时间。

2010年5月份 , 因外部停电 , 造成全厂停机 , 此次开机时 , 生产调度未考虑到在升一期系统电流的时候安排车间更换二期循环碱槽低浓度的碱, 待一期五万吨系统开到满负荷后, 准备升二期电流时, 才考虑到碱浓度低, 于是组织换碱两个小时。如果在升一期系统电流的时候安排换碱, 这两个小时完全可以节省。生产调度需要统筹安排, 合理利用时间, 才能做到迅速开机的目的。

2) 在全部停机或者部分停机后 , 因公用工程生产能力限制 , 造成开机缓慢, 影响产量影响其它公司的化工原料供应。

公用工程如氮气生产装置由原来的每小时200方增加到每小时600方 , 而需要置换的管道体积由原来的400方增加到2000方 , 远远不及产能的增加。2009年扩产到20万吨以来, 氢气系统置换由原来的平均2小时增加到现在的平均4小时。蒸汽生产装置只增加了南通星球石墨设备有限公司的全自控副产蒸汽二合一氯化氢石墨合成炉 (以下简称副产蒸汽合成炉 ) , 也就是说只能等到副产蒸汽合成炉点好后才能产蒸汽给离子膜电解槽升温。

3 解决办法

针对以上两点问题采取如下措施:

1) 制作《开车项目确认表 (DCS) 》 ( 见附表一 , 本表只是部分并非全部) , 保证了做每一步的及时性连续性, 避免某些步骤遗漏后临时补回浪费时间。

2) 节省开机时间 , 考虑到煤炉产蒸汽的能力 , 采用每次只升二台电解槽槽温 (其它电解槽在前两台升温结束后再选择两台有条件的电解槽升温, 直到升温结束) , 在两台电解槽槽温达到要求后, 首先升二台电解槽电流, 利用两台电解槽产生的氯气及氢气开启后续工序, 并优先点副产蒸汽合成炉, 再点其它蒸汽合成炉。利用副产蒸汽合成炉的蒸汽给其它电解槽升温, 促进升温速度, 达到尽快开机的目的。

氢气系统氮气置换时采用先置换一套系统, 先开一套系统的方法, 待一套系统开启后再置换另一套系统。这样, 开第一套系统时间缩短, 而第一套系统升负荷的同时可以置换另一套系统, 这样可以避免氮气生产能力不够的问题, 缩短开机时间。

4 结语

8.管理系统总结 篇八

关键词:学生评教 系统开发

学生评教是普通高校组织本校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在事实判定基础上作出价值判断的活动。系统的学生评教在许多高校已经成为一种制度。较之行政领导评教、同事评教、专家评教,科学的学生评教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学生评教制度始于美国大学,1927年美国普渡大学正式使用“教学评定量表”。如今,学生评教已经成为美国高校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和教师都能以平常心对待教学评估,学生将其看成是自己分内的事,教师认为学生理所当然地拥有发言权,师生之间能很好地交流对教学的看法。在学生评教量表或问卷设计上,美国高校十分重视从学生的角度设计项目或问题,以便学生能够准确地评判教学。在学生评教量表或问卷的类型上,美国大学也下了工夫。如华盛顿大学按小班教学、大班教学、讨论教学、问题教学、实习教学、实验教学和远程教学等不同的教学形式编制学生评教表达11种之多,在这些评教表中既有共性指标,也有个性要求。在学生评教结果的运用上,美国一些高校从维护学生评教的严肃性、保护教师的尊严和隐私出发,规定了严格的界限,限定其用途和适用范围,甚至连知晓学生评教结果的人员都有明确的限定。这些经验和做法对改革我国高校学生评教制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随着学生评教在国内高校的普及,国内对学生评教的研究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围绕高校学生评教问题,探讨了完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策略。探讨了高校学生评教及其质量的涵义,以及影响高校学生评教质量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提高高校学生评教质量的方法和策略。对高职高专学生评教进行了多向反思。文献结合学生网上评教的实践,指出了传统学生评教方式的局限性,分析了学生网上评教的优越性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本文通过对一些高职院校现有的学生评教系统进行考查与分析,总结出了一些学生评教系统建设的有益的经验,叙述如下。

基于对学生评教制度这一主题的研究现状,学生评教活动的开展应当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充分考虑学生、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等多方面的利益。在构建学生评教系统之前,应当通过用户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收集学生评教的各利益相关方——学生、教师、教学管理者对于学生评教体系的建议,增强各利益相关方对高职院校学生评教制度的认可和参与程度,并对他们反馈的信息进行整理,提炼出学生评教的核心指标体系。学生评教核心指标体系的建立,使得学生评教活动能够得到有效开展。

通常的学生评教核心指标体系主要涉及教学的四个方面: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学生评教核心指标的确定应尽量避免两类问题。第一,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提问。例如,“讲授内容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这类评价项目主要是从教师和学科的角度设计的,尽管学生对某些项目可能作出评价,但这种评价意义有限,因为这些问题超出了学生能够把握的范围,即便学生对此作出了,其回答的信度也是值得怀疑的。第二,评价项目内容抽象。例如,“为人师表”“因材施教”这类评价项目,都有十分丰富的内涵,用这些指标来评估教师的教学,也很难达到所期望的结果。

学生评教系统的开发应当采用B/S模式。在这种基于互联网的软件系统中,各利益相关方可以实现学生评教、课程信息注册、教师信息注册、学生信息注册等一系列功能。

对于采集到的学生评教数据,可以采用机器学习类的算法进行聚类分析,计算各聚类中的评教指标分数的均值,按照均值的大小确定等级。可以把教师按照评教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不同的等级。同时,分析每位教师的评教指标的细节信息,找出每位教师的评教指标分数与优秀等级指标均值的差距,指出教师的教学工作需要改进的方面。

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而言,还需要分析教师特征对学生评教结果的影响。例如,教师特征可以分为职称、学历与经历等。分别考查不同特征教师的评教结果的差异性。此外,也要分析课程特征对学生评教结果的影响。课程特征可以分为课程类别与课程性质两方面。考查不同特征的课程的评教结果的差异性。

从教师特征和课程特征入手,探讨教师的职称、学历、经历与课程种类、性质对高校学生的评教分数的影响,具有一定意义。从理论层面来看,一方面可以弥补学生评教研究缺少实证证据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可以与质化研究相互验证;从实践层面看,则可以为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教师的教学改进提供建议。

高职院校作为教学型的高校,其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能单靠一个好的学生评教系统,应当更多地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心的角度出发来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勤勤恳恳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教师与教学管理者要以负责任的态度去帮助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参考文献:

[1]别敦荣,孟凡.论学生评教及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改善[J].高等教育研究,2008.

[2]雷敏.论提高高校学生评教质量的方法和策略[J].高教探索,2005(1): 50-53.

作者简介:

肖奎(1981— ),男,汉族,湖北宜城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9.《管理信息系统》总结 篇九

一、名词解释:(必须要知道的概念,可以不背)1.BSP(企业系统规划):是IBM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的一种信息系统规划方法,它主要是基于用信息支持企业运行的思想。

SST(战略集合转移法):是一种确定信息系统战略目标的方法,该方法把组织的总战略

成一个“信息集合”,包括使命、目标、战略以及其他组织支撑因素。CSF(关键成功因素):通过分析找出使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2,信息:信息是数据加工的结果,是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意义的数据,是可以减少或消除事物不确定性的消息,情报,资料和知识。

3,实体:客观存在的,可以相互区分的事物称为实体。

4,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手段,运用数学的方法对组织的管理信息进行系统化处理,以支持企业计划,组织,协调,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的一种集成的人机系统。

5,生命周期法:运用生命周期的概念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称为生命周期法。6,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是给数据流程图中每个成分以定义和说明的工具。

7,系统设计:即根据系统分析阶段所获得的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来建立物理模型。8,数据流程图:数据流程图就是企业或组织中信息流动过程的抽象,是用特定的几种符号综合反映出企业管理实践中信息的流动,传递,存储和处理过程的图形。

9,E—R模型:一种实体联系模型,在数据库设计中被广泛用作数据建模的工具。10,实体业务流程图:业务流程图是将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用一个完整的图形串起来,用一些规定的符号及连线来表示某个具体业务处理过程,描叙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的业务管理,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向的图表。

11,系统规划指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和用户提出的需求,从户的现状出发,经过调查,对所要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方案、实施过程、阶段划分、开发组织和开发队伍、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及工作进度,用系统的、科学的、发展的观点进行全面规划。

12,系统的生命周期划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等阶段。

13,系统开发的策略及方式的选择: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常见的策略有:‘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以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的复合型开发策略。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式取决于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特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原则,管理信息系统常见的开发方式。

14,模块设计的原则:低耦合、高聚合;保持作用范围应在控制范围内;使用合理的模块扇入数和扇出数;采用合适的模块大小。

15,代码设计的原则:唯一性、规范性、柔性、兼容性、简短性、可见识性。

16,数据流程图的组成及基本元素:数据流程图主要由外部实体、加工处理、数据流和数据存储四个部分组成。

17.需求分析:是强调用户对新开发的信息系统的需要和要求,结合组织的目标、现状、实力和技术等因素,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确定出合理可行的信息系统需求,并通过规范的形式描述需求的过程。

18.数据流图:是描述软件系统中数据处理过程的一种有力的图形工具。

19.数据字典:是用来准确定义数据流图中各组成成分的具体含义的一种工具。

20.内聚——指模块内部各成分间联系的紧密程度。耦合——指模块之间相互联系的程度。

21,白盒测试: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打开的盒子,测试人员须了解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以检查处理过程的细节为基础,对程序中尽可能多的逻辑路径进行测试,检验内部控制结构和数据结构是否有错,以及实际的运行状态与预期的状态是否一致。

黑盒测试:把测试对象看成一个黑盒子,测试人员完全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只在系统的接口处进行测试,依据需求说明书,检查程序是否满足功能要求。

白盒测试的方法:(1)逻辑覆盖(2)基本路径测试

黑盒测试的方法:(1)等价类划分法(2)边界值分析法(3)错误推测法(4)因果图法

22、系统测试包括哪些类型? 答:(1)恢复测试(2)安全性测试(3)强度测试(4)性能测试

23、系统维护有哪些类型?

(1)改正性维护(2)适应性维护(3)完善性维护(4)预防性维护

三、简答题:

1,试述诺兰的信息系统开发的阶段理论(必考)

诺兰将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分为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六个阶段。诺兰的阶段理论既可以用于诊断组织当前处在哪个成长阶段、向哪个方向前进、怎样管理对研制最有效;也可以用于对各种变动的安排,进而合理转至下一个生长阶段。

(1)初装(一句话概括一下即可)

 单位购置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计算机的作用被初步认识,个别人具有了初步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 一般是在财务或统计部门应用. 特点:组织中只有少数使用计算机,计算机是分散控制的,没有统一的计划。

(2)蔓延(一句话概括一下即可)

 管理应用程序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部门,开发大量的应用程序,单位的事务处理效率有了提高。

 问题:数据冗余、不一致性、难以共享只有一部分计算机的应用收到了实际的效益。

 该阶段:数据处理能力发展最为迅速。

(3)控制(一句话概括一下即可)

 计算机预算每年以30%~40%或更高的比例增长,而投资回收不理想。随经验不断丰富,应用项目积累,客观上也要求加强组织协调,出现由企业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统筹)。

 该阶段:是实现从以计算机管理为主到以数据管理为主转换的关键。

(4)集成(一句话概括一下即可)

 在控制的基础上,对子系统中的硬件进行重新联接,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及能够充分利用和管理各种信息的系统。

 该阶段:费用迅速增长。

(5)数据管理(一句话概括一下即可)

 实行了全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进一步体现了信息“倍增剂”的作用。 该阶段:增长速度缓慢。

(6)信息管理(一句话概括一下即可)

 进入成熟期,可以满足组织中各管理层(高、中、低)的需求,实现了信息资源的管理。

 信息系统的开发跟上了企业的发展,信息资源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促进其发展的动力。2.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

(1)制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其发展战略必须与整个企业的战略目标协调一致,通过调查分析企业的目标和发展战略,评价现行系统的功能、环境和应用状况,确定信息系统的使命,制订系统战略和政策。

(2)制订总体方案,安排项目开发计划,根据发展战略和总体结构方案,确定系统和应用项目开发次序和时间安排。

(3)制订系统建设的资源分配计划,提出实现开发计划所需要的硬件、软件、技术人员、资金等资源,进行概算和可行性分析。

3、可行性研究涉及哪些方面?(可简述或论述)

(1)技术可行性,包括现有技术条件能否达到要求,所需要的物理资源是否具备,可否得到。如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技术人员。

(2)经济可行性,资金可得性,各种成本和维护费用的核算;经济合理性,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信息提供的准确性,工作效率的提高,工作条件的改善,费用的降低,未来的发展等。

(3)社会可行性,组织内部某些制度的变更,管理体制的变动,组织的承受能力;外部是否为有关部门认可和接收等等。

4、系统设计中代码设计必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唯一性。一个对象可能有多个名称,但在一个编码体系中,只能赋予它唯一的代码 合理性。代码结构应与相应的分类体系相对应 可扩充性。应留有充分的发展余地,以备不断扩充 简单性。结构尽量简单,减少各种差错。

适用性。代码尽可能反映对象的特点,便于记忆填写。规范性。遵循国家有关编码标准,类型格式统一。系统性。有一定的分组规则,在系统中具有通用性。

5、系统维护需要做哪些工作

(1)程序的维护,发现程序错误,需要改正,对部分程序进行改进,以适应环境。(2)数据文件的维护,对现有文件的结构进行修改。

(3)代码的维护,对旧代码进行改造,制订新的代码体系,实施新代码的贯彻。(4)机器设备的维护,专人修理管理,保证系统正常运转。常用的系统开发方法

6、简述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各阶段包括的内容?

(1)信息系统规划:对企业的环境、目标、现行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根据企业目标和发展战略分析各级部门的信息需求,确定信息系统的目标、功能、规模、资源,对建设新系统的需求做出分析和预测,并根据需求的轻重缓急、现有资源状况和应用环境的约束,合理安排建设计划,从经济、技术、等方面研究建设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信息系统规划: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描述现行系统的义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确定新系统的旗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

(3)信息系统设计:根据系统需求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具体设计以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即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所以这个阶段有分为物理设计阶段。

(4)信息系统实施: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践的阶段,该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设计报告所确定的物理模型,将设计方案转为计算机上可实际运行的人机信息系统,并编写系统实施报告。

(5)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主要对系统评价和维护。

7、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各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各阶段应提供什么技术文档?(1)信息系统规划:对企业的环境、目标、现行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根据企业目标和发展战略分析各级部门的信息需求,确定信息系统的目标、功能、规模、资源,对建设新系统的需求做出分析和预测,并根据需求的轻重缓急、现有资源状况和应用环境的约束,合理安排建设计划,从经济、技术、等方面研究建设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信息系统规划: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描述现行系统的义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确定新系统的旗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

(3)信息系统设计:根据系统需求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具体设计以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即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所以这个阶段有分为物理设计阶段。

(4)信息系统实施: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践的阶段,该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设计报告所确定的物理模型,将设计方案转为计算机上可实际运行的人机信息系统,并编写系统实施报告。

(5)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主要对系统评价和维护。8,模块内聚的类型有哪些? 答:(1)偶然性内聚(2)逻辑性内聚(3)实践性内聚(4)过程性内聚(5)通信性内聚(6)顺序性内聚(7)功能性内聚

9,模块耦合性的类型有哪些? 答:(1)非直接耦合(2)数据耦合(3)特征耦合(4)控制耦合(5)外部耦合(6)公共耦合(7)内容耦合

10,系统设计的优化规则有哪些? 答:(1)改进系统结构提高模块独立性(2)模块的作用域应处于其控制域范围内(3)系统结构中的深度和宽度不宜过大(4)模块应具有高扇入和适当的扇出(5)保持适中的模块规模和复杂度(6)降低模块接口的复杂度(7)设计单入口单出口的模块(8)模块功能可以预测。

11,系统总体设计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1)设计软件系统结构(2)数据结构及数据库设计(3)编写总体设计文档(4)评审

12,试述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更强调用户与开发人员的紧密结合,在开发战略上强调“从上而下”,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局部性。它适用于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其不足是开发过程复杂繁琐,周期长,系统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等等。原型法更多遵循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更容易让人们接受和掌握;方便用户与开发人员进行沟通,缩短了系统开发人员和用户的距离;使得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的效率、质量、时间等方面的效益都大大提高,系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大大加强;提高了用户参与开发的积极性。但其不适应于大型系统的开发,原来的管理基础不够完善,整个系统没有完整的概念。

13,数据字典一般包括哪几个部分

数据字典由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过程、外部实体组成。14,可行性分析任务和内容

可行性分析任务是明确应用项目的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内容包括管理上的可行

性,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可行性。

15,系统转换的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优缺点?

系统转换的方式有直接方式,平行方式和逐步方式。直接方式简单,节约了人员,设备的费用,但风险较大。平行方式费用较大,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得到大大的提高,风险较小。逐步方式保证了可靠性,费用不太大,但接口多,并且对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有一定的要求。

16,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有哪些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有用户自行开发方式,委托开发方式,合作开发方式,购买软件,购买服务。

17,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有计算机的全面应用;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涌现性;开放性。

18.各种开发方法(了解)

 结构化开发方法

基本思想是:用系统的思想,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具体来说,就是先将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划分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如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

优点:  阶段的顺序性和依赖性。前一个阶段的完成是后一个阶段工作的前提和依据,而后一阶段的完成往往又使前一阶段的成果在实现过程中具体了一个层次。

 从抽象到具体,逐步求精。从时间的进程来看,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逐层实现的过程,每一阶段的工作,都体现出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结构化技术特点。

 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分开。即首先进行系统分析,然后进行系统设计,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正确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 质量保证措施完备。每一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审查,对于出现的错误或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不允许转入下一工作阶段,也就是对本阶段工作成果进行评定,使错误较难传递到下一阶段。错误纠正得越早,所造成的损失就越少

缺点

 它是一种预先定义需求的方法,基本前提是必须能够在早期就冻结用户的需求,只适应于可以在早期阶段就完全确定用户需求的项目。然而在实际中要做到这一点往往是不现实的,用户很难准确地陈述其需求。

 未能很好地解决系统分析到系统设计之间的过渡,即如何是物理模型如实反映出逻辑模型的要求,通俗地说,就是如何从纸上谈兵到真枪实弹地作战的转变过程。

 该方法文档的编写工作量极大,随着开发工作的进行,这些文档需要及时更新。

适用范围

该方法适用于一些组织相对稳定、业务处理过程规范、需求明确且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的大型复杂系统的开发。

 原型法

原型法(Prototyping Method)是在系统开发初期,凭借系统开发人员

对用户需求的了解和系统主要功能的要求,在强有力的软件环境支持下,迅速构造出系统的初始原型,然后与用户一起不断对原型进行修改、完善,直到满足用户需求。

优点:  开发周期短  增加用户的满意度  加强了开发过程中的用户参与程度  降低系统开发中的风险  降低系统开发的成本  易学易用,减少对用户的培训时间  可产生正确的系统需求描述

缺点:  对于大系统,复杂系统,不适于直接使用; 

开发过程管理困难;开发工具要求高; 

用户较早看到原型,错认为就是新系统,使用户缺乏耐心; 

开发人员很容易用原型取代系统分析。 面向对象法

面向对象方法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是尽可能模拟人类习惯的思维方式,使开发软件的方法与过程尽可能接近人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

优点:

 把数据和操作封装到对象之中。从应用设计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更加抽象化而且具有极强的对应性。是一种全新的系统分析设计方法。

 实现了对客观世界描述到软件结构的直接转换,大大减少后续软件开发量。

 开发工作的重用性、继承性高,降低重复工作量。应用程序具有较好的重用性、易改进、易维护和易扩充。

 缩短了开发周期。 设计中产生各式各样的部件,然后由部件组成框架,以至于整个程序。 适用面广,适用于各类信息系统的开发。

缺点:

 需要一定的软件支持环境。 不太适宜大型的MIS开发,若缺乏整体系统设计划分,易造成系统结构不合理、各部分关系失调等问题。

 只能在现有业务基础上进行分类整理,不能从科学管理角度进行理顺和优化。

初学者不易接受、难学。五,综合,(可能有流程图,参考作业):

(E-R模型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的规则:

 每一实体集对应于一个关系模式,实体名作为关系名,实体的属性作为对应关系的属性。

 实体间的联系一般对应一个关系,联系名作为对应的关系名,不带有属性的联系可以去掉。

 实体和联系中关键字对应的属性在关系模式中仍作为关键字。)

上一篇:成立公司合作框架协议下一篇:团队优秀个人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