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公开课反思

2024-09-27

高中语文公开课反思(共11篇)

1.高中语文公开课反思 篇一

2010-2011学年平和一中艺术组公开课教学反思

平和一中艺术组张春平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要发挥培育学生人文素养地功能,就必须贯彻以美术教育为主体,辅之以跨文化艺术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培养地理念。

一、高度重视对美术作品地鉴赏,从作品中挖掘人文精神地内涵。

美术是人文学科地重要内容,高中美术课程中收集了大量古今中外地美术作品,凝结地人文精神是极为丰富地。我们将美术作品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分类梳理,依据作品人文内涵地侧重,从人地理想道德、民族情感等方面进行整理挖掘。例如中外不同时期地作品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学生会深切感受到时代特色,人文内涵。如董希文《开国大典》从作品诞生之初到后来三易其稿,充分证实了我国文化大革命那个特别时期地社会特色。

二、以美术作品为切入点,以画家地经历故事为内容进行精神教育。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度地画家都有其不同凡响地经历,在许多画家地生平中折射出非常灿烂地人生光线。他们不仅将伟大地作品留于后人,也以其自己地行为为后人做出了光辉地榜样。画家都表现出对自己祖国地高度责任感,这一切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地好内容,在教学中用以上生动地例子教育学生要树立准确地价值观、人生观。美术作品中有许多有代表性地作品,如徐悲鸿是中外著名地绘画大师,他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地美术作品展示出了他丰富地人生经历和深厚地民族情感,同时反映出作品所处时代特色。所有艺术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地,深度了解作品必然结合作者及时代背景,当我们全面了解作品时,我们收获地不仅是艺术作品地美,我们还受到了一次次记忆深刻地精神情感教育。

三、挖掘本地艺术资源,扩大学生视野。

琉璃河,是一块漂亮地土地,而且历史悠久,商周遗址博物馆就是最好地历史见证。为此我让学生利用节假日,去参观感受我们身边丰富地资源,提高他们热爱家乡审美意识。本学期3月份,我在学校地支持下,带领高一(3)班学生参观了琉璃河商周遗址。参观前我在课堂上为学生做了充分地知识储备,参观过程中学生在讲解员地介绍下有目地地观察学习,参观后请同学们做调查问卷写感受,同学们都感受到了收获到了许多课堂内无法得到地知识。例如直观感受到商周时期地青铜器、漆器作品地精美;了解了古代艺术作品不是凭空出世,都是在特定地历史时期产生地作品,因而分析美术作品要结合其社会历史背景才能深度理解作品等。

四、探索美术鉴赏与其它学科地渗透,以促进美术鉴赏能力地提高

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学、美术与生活、美术与人类、美术与设计等,通过这类美术活动,让学生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地差异与联系、美术与社会地联系,鉴赏解决与美术有关地问题。教学中将学科课程和审美教育地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实现综合效应,在体现知识地科学性和系统性地基础上,加强美术教育。在高中美术鉴赏《西方现代绘画》一课中,在欣赏雷诺阿作品《伊蕾娜.卡昂.达威尔小姐画像》时,为让学生体会作品中亚麻色头发少女 那“ 双眸凝冷似无言”地艺术美感,我结合德彪西地音乐《亚麻色头发地少女》和:苏格兰民歌同名诗歌“是谁坐在盛开地苜蓿华丛中,自清晨起就在放声歌唱?那是一位有着亚麻色头发地少女她地樱桃般地嘴唇美妙无双。在夏日明朗地阳光下,云雀地歌声在回荡,爱情在她地心中发芽滋长。” 通过绘画、音乐、诗歌同步欣赏,雷诺阿这幅布满着光明和色彩地作品深深地进入了学生地内心世界,学生们既理解了作品,又感受到艺术之美,同时又得到了很好地审美享受。

五、研究存在地问题与设想

该课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课题地理论问题如:如何处理好美育和美术教育以及其它学科教学地基本关系问题等。

总之,美术教育作为发展人地精神世界和聪明世界地学科,是最具有人文性和综合性地人类活动之一,在今后地工作中,我们会更加努力进行探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美术教学的功效强调“面对全体”、承认学生的个体的差异性——这就使教学观念的最终体现是:

1、让所有的学生学习更好、但有所区别的美术;

2、让每个学生都能用内心去体悟和感受并主动参与美术的学习过程。

基于这样的认识,便要给学生更多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直接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其生效性和失效性是在“教”与“学”共同进行中去认定的。这样就为教师提尘钏新的要求:给学生一些自己选择的权利;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给学生一个自己去找答案的问题。事实上,学生只有今天敢于质疑、敢于批评,明天才能善于创新、善于超越。这是有效教学的思想。

2.高中语文公开课反思 篇二

1.这是一节以Women of Achievement作为话题, 以describe a person作为任务的阅读写作课, 教材是人教版必修4 Unit1 Women of Achievement.整节课主要以Individual work和Group work的形式进行, 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来达到让学生掌握有关描写人物的单词短语和句型, 并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描写人物。通过阅读, 讨论和写作的活动, 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技能, 同时鼓励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2.教学步骤

StepⅠLeading in_Guessing game

通过“看描述猜名人”的游戏, 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对“Women of Achievement”这个话题的兴趣, 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如何描写人物。

StepⅡReading

1.Read the text on P6 and find out the information about Lin Qiaozhi.通过阅读并寻找描写人物的信息, 帮助学生了解有关人物描写的词汇句型及特点。

2.Fill in the blanks with proper words.

A doctor called Lin Qiaozhi was a__in women’s diseases, who lived from 1901 and 1983.

It was hard work and__as well as her__nature that made her a doctor.What made her succeed was the kindness and__she showed to all her patients.She wrote books about cutting the death__of babies.Besides, she made sure that about 50, 000babies were safely__.

Lin Qiaozhi__her whole life to her patients.Her stories have inspired many people to__her good work.把这篇小结作为范文, 和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特点, 为写作任务做好准备。

StepⅢWriting_how to describe a person

1.Introduce the structure

Para1:a brief introduction:job, birthday/birthplace, family, education, hobby, appearance…

Para 2:characters, experiences and achievements

Para 3:evaluation

2.Introduce the useful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 patterns

Qualities and characters:determined, considerate, gentle, …

Experiences and achievements:devote oneself to doing, mak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

Evaluation:think highly of, set a good example to, …

Sentence patterns:

(1) It is hard work and determination that has made her successful.

(2) What made her succeed was that she was…

(3) …

2.Ask the students to work in groups to write a description of a person by taking the following steps.

(1) Discuss a person and share the information about her/him.

(2) Each member writes a short passage about 50 words about her/him, the more the better.Show them an example passage.

(3) Choose the best passage from each group and show them to the whole class.通过对人物描写的“结构、词汇和步骤”三方面的引导, 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分享信息-个人写作-成果展示”的方式, 帮助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类文章的写作。

二、反思与经验总结

总体来说, 这是一节成功的“有效创生”英语写作课, 如下所述。

(一) 抓住了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

这些因素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如本节课中教师先让学生通过“看描述猜名人”的游戏, 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对“Women of Achievement”这个话题的兴趣, 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如何描写人物。叶澜教授在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报告中强调: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的动态的发展, 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 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本课当中教师很好地扮演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 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成功地完成自己的写任务。我们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究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 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中, 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 顺着学生的思路, 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参与到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二) 抓住课堂动态生成资源

课堂动态生成资源指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 由学生自发生成的问题或临时出现的情况而形成的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资源。这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 由于它是即兴的, 灵动的, 因而利用生成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我们的课堂便会勃发生机, 学生便会享受到学习的无限乐趣。在这节课当中, 教师对没有猜对名人的学生给予鼓励和指导, 让学生欣赏自己同学的优秀习作, 从中让学生很好地融入课堂的轻松氛围。

参考文献

[1]孙勇.高中英语写作教学问题及对策[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3.

3.怎样上高中语文公开课 篇三

公开课是基础教育单位或教学研究部门组织的,教师践行教研活动的常规形式。其出发点,对于教师而言,是考察其教育教学水平、课堂掌控能力、知识探索精神;对于教学基本单位而言,是实现教学经验的共享、促进全体教师专业发展、创造独特的校园课堂文化。公开课作为诠释个人教育理念的一种有效形式广泛的为教学研讨或教学技能展示方面所应用。可以说,每一个身在其中的老师都需要参加公开课,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的公开课已经变味,变成了给前来听课的专家、领导和同行的表演课,但是,身在一线教学岗位,公开课是避免不了的,与其抱怨,不如仔细分析如何能上好一节公开课。笔者刚刚参加了一次公开的说课和一次公开的课堂教学,说课和上课之间相隔了一周,因此笔者在说课思路的基础上对最终公开课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通过这一过程和修改的几个点,可以反应出公开课教学侧重的是什么。以下是说课稿和上课稿。

二、《项脊轩志》说课稿

(一)说教材

《项脊轩志》是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专题单元的第四篇文章。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感受古文中的生活气息与情趣。大纲对于选修课程——古代散文的要求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初步把握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本文注释完备,意脉流畅,是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代表作,文章紧扣项脊轩来写,又用或喜或悲的感情作为贯穿全文的意脉,将生活琐碎事串为一个整体,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细节和场面来表现人物。其中,也体现了古代士子理想失落的悲情。

(二)说学情

学生经过高中一年半的学习,已基本掌握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结合注释,学生可以完成疏通文意的任务,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已具备对世态人情的理解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了解“志”这一文体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特征。

(2)理解本文“事细而情深”的写作特点,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

(3)探究归有光怀志而不得的精神世界。

2.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事细而情深”的写作特点,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

3.教学难点

探究归有光怀志而不得的精神世界。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因此,本课所使用的教法和学法有:1、情景教学法;2、诵读法;3、导读法;4、学生自主学习法;5、讨论法;6、多媒体教学法。

(五)说教具

多媒体设备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

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寒花葬志》

2.感知全文,理清思路

(1)被称为明代散文第一人的归有光,自然是一位读书人,请找出体现作者读书人身份的句子。

(2)这位喜爱读书的古代士子读书的环境如何呢?

(3)小组讨论,归纳总结项脊轩的特征。

(4)找出项脊轩发生变迁的句子。

教师小结:一轩之变的背后是作者境遇的变化,但不变的是项脊轩对于作者的意义:心灵的港湾

板书:闭

3.深入研读,咀嚼真情

(1)破落的小木板房常人难以忍受,而身在其中的士子归有光感受如何呢?

(2)小组讨论,明确喜与悲的原因

板书

喜:珊珊可爱

悲:异爨、先妣、先大母、吾妻死

作者是如何表现书斋外的人事变迁引起他的内心复杂情感变化的

教师举例分析作者对母亲回忆的部分,学生寻例赏析。

讨论本段人称的变化:先大母—大母;先妣—而母—娘

教师小结:志的文体特征

板书:喜、悲

探讨发掘,精读文本

在项脊轩外,关怀过他的亲人相继离世,他对离世的亲人有着深深的思念,除此之外,还能不能发现其他情感。

板书:思

研读第二段,朗读归有光回忆祖母的部分

研读祖母三次不同语气的语言,教师对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给予指导

A.一读:感知读

结合古代科举考试的历史事实,分析归有光“长号不自禁”的原因

B.二读:理解读

学生展示归有光生平,结合生平,说一说你理解的归有光怀的“志”是什么。

C.三读:体会读

教师补充展示作者相关资料。

活动设计:以作者的口吻设计三句话,对文中祖母的话给予回应。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

板书:闱、恧

作业布置:延伸阅读《寒花葬志》全文,赏析本文最后两段。

说板书设计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项脊轩志》是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专题单元的第四篇文章。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感受古文中的生活气息与情趣。大纲对于选修课程中古代散文的要求是,积累文言知识,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初步把握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本文注释完备,意脉流畅,是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代表作,文章紧扣项脊轩内外的人与事来写,悲喜情感清晰地贯穿全文,善于拮取琐事来表现丰富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高中一年半的学习,已基本掌握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结合注释,学生可以完成疏通文意的任务,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已具备对世态人情的理解能力。笔者在课前安排学生预习,并请同学写下令自己疑惑不解的问题,教学主要围绕学生比较集中的几个问题展开。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汉语常见的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代词及其用法。

2.理解本文“事细而情深”的写作特点,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

3.体会结尾“以景作结”的妙处。

(二)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事细而情深”的写作特点,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体会结尾“以景作结”的妙处。

四、教法与学法

情景教学法、诵读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简笔画

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导入

“你画我猜”——绘制课文内四样体现本文主要情感的事物,请学生来猜,从而点明课文主要人、事、物。

请用文中的话来回答,项脊轩共有几兴几废,点明修葺前后的特点。

使用本人独创的“拨云见日”读法,朗读相关章节,教师做指导,明确作者对项脊轩的感情。

板书:怡然自得

作者对项脊轩如此钟爱,宁愿修葺也不愿废弃,可为什么在倒数第二段中出现了“室坏不修”这样的字眼。(承上启下,引出“喜”“悲”之情的分析)

2.琐事深情,深入分析

.喜:读书赏景之乐、琴瑟和鸣之乐

悲:异爨、母亡、祖母亡、妻亡

板书:喜悲

赏析“家有老妪……余泣,妪亦泣。”

(1)回忆一件琐事,抒发对亡母的思念之情

(2)“先妣”—“而母”—“娘”称谓的变化背后,反映的是情感细微差异

(3)“而母”的“而”之外,本文中还有那些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余—余稍为修葺

吾—吾妻归宁

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第二人称:而—而母立于兹

汝—汝姊在我怀

若—久不见若影

乃—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补充)

注意:

人称词

句子成分主语宾语定语

我√√√

余√√√

吾√×√

而、乃不能做宾语(含否定句),一般也不做主语,常见于做定语。文中“而母”做主语的是“母”,“而”做定语。

除了“悲”情还有什么情,文中是如何表现的。

(1)对亡故亲人的思念之情

(2)对祖母殷切希望落空的愧疚之情

(3)对自身功业无成的愤懑之情

板书:恧

3.以景作结,探究讨论

文章写到倒数第二段,轩中人、轩中事已写尽,为何还要赘述最后一段,可否删去。

教师总结,从泣到号到无言,有年龄增长后的沉稳深沉,更有历经生活磨砺后的沉默内敛,感慨遂深,下笔遂简。

庭有枇杷树——孤独

吾妻死之年——丧妻

手植 —— 物是人非

今已 —— 时光流逝

板书:物是人非

展示苏轼《江城子》,体会“以景作结”的妙处。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4.教师小结

天地间最可动情的不是山崩地裂英雄挺身而出,而是浸润在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项脊轩志》借一轩而寄三世,凭一斋而怀三人,流芳世间的正是它用琐事而表达深情的写法,所谓平淡朴实的语言最显力量,本文字里行间无雕无饰的生活小事,正显出作者对家人的一腔深情。而结尾处,令人过目不忘“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更是文章深沉所在。全文形散神聚,写尽书斋往事,怀尽书斋中人,也将作者胸中情感渗透其中。

5.作业布置

课后阅读归有光《寒花葬志》,进一步体会作者“事细而情深”的写作特点,并运用这种写法,写写自己的生活往事。

6.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评价标准

想要上好一节公开课,首先我们要看现行的是标准是什么。目前比较流行的几大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如下。

辽宁师范大学罗明基教授在《教学论教程》中,对一堂好的公开课提出是以下六个要求:一、明确的教学目的;二、内容正确;三、方法得当,四、是组织得当;五、师生积极性高;六、教师要有全面扎实的基本功。

以北京师范大学安文铸教授为代表的整体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这个标准认为一节好的公开课,应该是受学生欢迎的,也就是说能充分运用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思维状态。

在由钟启泉、崔允淳、张华等教授编写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解读)一书中,由教育部组织的课程改革专家对教师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做了详细的描述,现在主流的对于公开课教学评价大多依据此书。第一,一从教学目标上来说,要求教师把全班学生都培养成推理缜密、思想方法与行为方式以及社会价值观念,都有助于学习的学习者;第二,教师要为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第三,教师要为学生管理学习环境营造,学习学科必要的时间空间和资源;第四,要促进教学,教师要从教学当中将学习活动化难为易。

而随着近来对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效率的越来越重视,一节课上所表现的教师本身的教学素养和学生学到了什么这两点,就成为评价一节公开课的重要标准。

操作方法

明确了评价标准,我们就可以有一些具体的做法了。比较两篇教案的思路,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具体化。

一节课四十或四十五分钟,有且只能达到1到2个教学目标,其中一个作为教学的重点,另一个作为教学的难点,超过三个以上,这节课的主要精力就会分散。如以上两篇设计,说课设置了三个目标——(1)了解“志”这一文体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特征。(2)理解本文“事细而情深”的写作特点,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3)探究归有光怀志而不得的精神世界。而在最终的教学设计上,保留了原先的第二条——理解本文“事细而情深”的写作特点,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改原来的两个目标为了解古汉语常见的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代词及其用法和体会结尾“以景作结”的妙处。

教学目标进行这样的修改,有两个原因。一来文言文教学,如果它单独作为一节公开课的话,必须要和其他的文体区分开,那么关于文言的知识是不可回避的,所以最后的定稿当中将文言的“言”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提出。二来,一篇一个好的公开课应该有亮点,这个亮点应该是很多人关注同时又能体现授课教师风格的一个点。而《项脊轩志》,作为一篇写情很出色的文章,所表现情的手法无非是两个也就是教学目标二和三中表现出来的用细节写情,和情到深处不写情而用景来作结,这两个作为教学的重难点之后,目标非常突出清晰。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让整个一节课环节非常紧凑。如果按说课稿中的教学目标来实施教学,一节课其实不足以涵盖说课的目标,目标达成不了绝对是公开课的大忌。

2.对导入的重视。

听课人也好,学生也好,见到的第一面其实都是导入部分,导入不需要夸张,但是要注意两点,第一,要切合文章的中心,最好能够通过导入串联起全文;第二,要有新意,让评委和学生会心一笑,对整个公开课产生期待。以本文为例,第一次导入设计的是用《寒花葬志》进行导入,设计意图是为了突出“事细而情深”的写作特点,突出教学重点。但实际操作中发现没法实施。因为《寒花葬志》虽然也是归有光的作品,但是同学们没有学过不熟悉,那要么要提前预习,要么要在课堂上当堂讲解,反而占用了整体学习时间,所以在最后上课过程中被抛弃。最后的教学设计中采用的是“你画我猜”这个方法,也就是让学生画课文中的事物学生猜,主题其实是梳理课文,突出细节描写,和作品的思想内容紧密相关,而且通过黑板上所展示的事物,在教学过程当中就可以串联文章内容,也不显得突兀,也不需要额外再花时间。

3.教学方法的选用。

教法千变万化,在文章内容整体性有保障的前提下,可以突出一两个新颖的教学方法。如本文的教学设计,实际授课过程当中,笔者就采用了独创的朗读法,这个朗读法相比较说课稿中较为泛泛的诵读,内容更集中,形式更新颖,且更结合教学的实际,令学生和听课人都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

4.现场的师生互动。

无论哪种评价标准,都很关注良好的师生互动。那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教师一定要仔细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1)内容不要太深奥,要切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互动显得很虚假,且很难精彩。笔者在最终的教学设计时考虑到,学生自己都有亲情友情的经历,也都有过对情感的体会,立足于其共存的点,有利于激发共情。

(2)讨论设定要适时。讨论环节设计在课上到接近三十分钟的时候,此时学生对文章基本内容情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谈感悟的时候不会偏离课文。然后再展示一篇学生所熟悉的课文,有利于他们对这种写法的进行理性的总结,从而达到升华的目的。

(3)教师要对所讨论互动的内容,有较为深刻的把握。这是为了在公开课当中体现出师生互动的质量。因为教师需要对学生发言作出总结,这个时候听课人就会关注总结教师本身的教学素养,从而做出评价。所以在最终的教学设计中,笔者设计了关于“以景作结”的讨论,这个讨论经过实践证明开展得不错。

其他需要注意的还有,肢体动作的恰当运用,教学语言干脆利落,板书设计的精巧等等,篇幅所限,也就不一一赘述了。作为一线教师,公开课是必须面对的,因此,注意总结反思,会让每一节公开课真正成为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实践场。

4.语文公开课听课反思 篇四

吴晓黎

叶老先生说:“一语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纵观公开课,从多层面展开教学,引导孩子们反复品味、涵咏语言,时而让孩子们在感性画面中感受语言,时而让孩子们在诗性飞扬中触摸语言,当然,更不乏让孩子们在理性讨论中体味语言。文中的一个标点,一个字词,一个语句都能蹭出火花。深挖文章内涵,体悟作者文中所寄托的真情,拓展学生感悟文字背后的真情。这正是“细节决定成败”的最佳体现。

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决定着课堂效率与质量。关注细节,其实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是否落实到位,就是关注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高品位,就是追求教学的智慧;把握细节,更是提升教师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

我想,一节好课,要经常反躬自问:“我们还没做到什么”吗?它意味着运用自以为“非”的思维方式自觉反思那些自以为“是”的课堂教学。譬如,在向度上,对于一味关注学业成绩,相对于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底子与后劲,就要经常反思“我们还没有做到什么?”;在长度上,对于损伤学生胃口的大剂量应试训练,相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对未来、对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就要经常反思“我们还没有做到什么?”;在广度上,对于唯考是教的功利壮举,相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就要经常反思“我们还没有做到什么?”;在深度上,对于基础教材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复杂与玄深,相对于顺应学生天性喜欢简洁、明快、自然、感性的教材与教学,就要经常反思“我们还没有做到什么?”。

5.语文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五

这节课上,我自以为能引领学生深海探珠的一个大问题是这样设计的: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对编者所加标题的看法。

学生要对课文标题作出评价就必须全身心地潜入文本,读懂读通这篇文言文的每一个字句的基础上,要学会概括。而一经概括,学生就会发现:课文第一段,论述的是治水必躬亲的原因。课文第二段,以海瑞为例,论证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廉洁……所以,就全文来看,编者所加的标题“治水必躬亲”至少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它作为反映主旨的一种标题,却不能涵盖全文要旨。

但是,治水必躬亲,毕竟是全文两段共同的论述对象;而治水必廉洁之类,仅在第二段中论及。所以,就全文来看,编者所加的标题“治水必躬亲”又反映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那么,编者所加的这个标题到底好不好呢?学生又会有哪些自撰的标题呢?

应该说,这是一个有助于学生培养语文素养的问题,它给学生打开了一片蕴藏着奇珍异宝的海域。

重要的不是求取一致:用“治水必躬亲”(教材编者所拟),还是用“躬亲廉洁治水成”(我上课时拟,学生张成指出标题过长,不好)?用“治水当如海中介”(学生孙宜灏拟,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且仿“生子当如孙仲谋”,很有传统文化气息),还是用“举之道”(学生周依潮和陈思依讨论后拟,优点:不拘泥于治水;缺点:与课文联系不够密切)?

重要的在于学生学会去理清句与句、段与段、文章与标题的关系,这是语文的素养;更在于学生学会去反思文本、质疑大家,这是治学的素养。

6.一年级语文公开课反思与总结 篇六

在此次大连老师参与的公开课的听课与评课活动之后,我对一年级语文教学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反思: 第一:常规问题

常规问题也是真个教学环节最为重要的一方面,确实,我并没有做到“三个一”的严格执行,同时,学生的行为规范我也没有做到及时的纠正,从而导致了学生上课的秩序混乱,以及错误行为规范的养成,在此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会着重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第二:教育教学

(一)课前热身

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中的知识,同时也可以要求学生背诵古诗、童谣、三字经或弟子规,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一个学习的兴奋状态。

(二)复习巩固

语文教学要合理的设计所要进行巩固的环节,在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时,要强调学生的常规问题,控制住学生的活跃度,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身上。

(三)导入环节

在导入课程的时候,一定要设计巧妙的过度语,入情入境,可以由一个小故事导入,在导入这一环节,所导的内容要引入本课的教学,要与本课的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

(四)授课内容

授课要以学生为主,做到学校所要求的“三点绿色课堂”模式,以生活为起点,以情入境,注重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以规律为重点,要学会举一反三,掌握规律,最终再回到生活,学以致用,争取做到每个学生都能轮流的在课堂上表现自己,重点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爱动脑思考的能力,有丰富的想象力,并善于去观察发现问题,同时能做到完整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在拼音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重合作学习。第三:习惯的培养

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的提醒,不断的纠正,要让学生也能做到简单的事经常去做,不做的事习惯做,习惯的事按程序去做。总结:

7.对一节公开课的反思 篇七

一、课堂导入:凸现生活味【教学片段一】

师: (教者自演自唱) Hello, hello, hello, hello.Nicetomeetyou, nicetomeetyou!Hello, hello, hello, hello.Hello! (老师边唱边和班级同学握手打招呼。)

师:Hello, boysandgirls!

学生们:Hello, MissWang!

师:Hello, what’syourname?

生1:I’mMaYiming.

师:Nicetomeetyou!

生1: (在老师的启发下) Nicetomeetyou!

师:TodayI’myournewEnglishteacher.Let’ssingasong“Hello”forus.Ok?

(师生一起唱。)

【赏析】英语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密切联系生活的语言学习环境, 使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 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接触语言, 探究新知, 减少语言的陌生感。本节课通过吟唱英语歌谣、日常对话这些日常化的导入形式, 迈出成功教学的第一步。英语小歌谣《Hello》简单易学、朗朗上口, 化解了师生之间的陌生感, 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 同时通过师生之间的日常对话和对歌曲的吟唱, 学习了重难点句型“Nicetomeetyou”, 既避免了机械重复的认读, 又培养了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

二、教学媒体:凸现实用性【教学片段二】

师:Lookatthesepictures.Guess:Whoishe? (教者通过白纸留洞覆盖人物图片的方法, 让学生看到了David的脸部。)

生1:ThisisDavid.

师:Maybe.Whoishe?

生2:ThisisDavid.

师:ThisisDavid.Yes?Let’shavealook.

师:Let’ssayittogether.

师生共同:ThisisDavid.

【赏析】多媒体课件并不是上好一节公开课不可或缺的条件, 自制教具同样也可以上出精彩纷呈的英语课。本节课中教者通过简便实用、色彩鲜明的自制教具, 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 增强了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让学生在“猜一猜”的英语活动中主动地运用重点句型“Thisis...”, 轻松地习得语言, 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使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运用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三、教学过程:凸现任务性

教学任务化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构建和内化语言知识, 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紧密联系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心理, 精心设计教学任务, 使教学过程任务化, 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片段三】

在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 帮助学生解决了“goodmorning”和“goodafternoon”的难点后:

师: (老师戴上小丑的帽子, 披上小丑的衣服) Hello!Nicetomeetyou!小朋友, 你们好!我是游乐场的小丑。想得到我的奖励吗?快来完成我给你们的任务吧!

学生们:Ok!

师: (出示语言任务) 任务一:打开书本, 听录音, 跟读课文。读书时, 要用手指点着文字哦!还要模仿语音、语调, 看看你们能得到几颗星!

学生们: (学生跟读, 教师指导朗读。)

师: (出示语言任务) 任务二:自己试着读读对话, 记着还是用手指点读哦!读得好的小朋友会得到小丑礼物哦!

学生们: (学生自由朗读, 教师巡逻指导, 并给读得好的同学适当的奖励。)

师: (出示语言任务) 任务三:让我们选择其中两幅图分角色朗读, 现在再来看看你们能得几颗星!

学生们: (学生自由表演, 教师巡逻指导, 并给读得好的同学适当的奖励。)

学生们: (学生表演。)

【赏析】教者充分考虑了三年级学生爱表演、好表现的特点, 紧扣教学目标, 设计了三个逐层深入、螺旋递进的教学任务——跟读、自读、选图表演读,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地运用语言知识, 在使用语言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各种形式的任务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与提高, 同时也使其思维能力、主体性和交际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8.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八

一、过度包装,成本太高

据笔者观察,现今流行的公开课大都经过精心的包装,并且评比的级别越高,包装就越厉害。如,为准备一节上档次的公开课,往往兴师动众,有的甚至竟准备一个月有余,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一节课往往经过多次修改教案,反复地试讲,准备各种教具,请教研员或专家指导、讨论等等,一般说来,经过这样的多次打磨,好课居多。即便成功,也是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但这是得不偿失的。首先,它打乱了教师和学校的正常教学计划;其次,使学生的课业受到干扰;再者,这样的课是刻意打造出来的,非常态的,一般教师即便是作课者也难以做到平时这样上课,因为投入太大。耗费学校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花费教师过多的精力。

二、功利性太强

既是评比,就难免把讲课者分个三六九等,无论是观摩课、研讨课,还是评优课等,对讲课者本人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能够参评县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的优质课,一旦评上,各种荣誉和利益就会接踵而至,因此就助长了部分教师为获奖而讲的不良局面,唯获奖是从,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心讨好听课者和评课者,曲意逢迎,其课甚至是讲给听评课者听的。

讲公开课的教师大都追求完美无缺,在各方面尽善尽美,十分挑剔。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太多的课都一窝蜂地使用课件教学,一味追求看点、图热闹,于是,把课上成了课件的展示课者有之;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虚情假意的伪讨论和庸俗做作的表演者有之;一味亦步亦趋地模仿别人,丧失了自己的风格,以至于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者更有之。

当然,公开课作为积极有益的教研活动,我们不能因为其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因噎废食,而是应该尽力发挥它的长处,规避它的弊端。

三、教师应苦练基本功,勿作秀

上公开课的教师为了脱颖而出,或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往往有—些做法会与众不同。如用影视、诗歌等新颖别致的导语,精心选取知识内容作铺垫,以及教学细节的处理与教学机智的运用、教具的制作,或课堂分组讨论,或组织学生表演等等,适度运用是正当的,但是如果一味追求热闹,甚至哗众取宠,都是不适当的。我们应该看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要取决于讲课的科目、本节课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应因材施教,不能一成不变,更要力戒矫揉造作。

上公开课的教师,受名利等因素的影响,常在课题的选择上避重就轻,避难就易,往往会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教学内容,或较易出彩的课,鲜有讲一些教师普遍感到困惑或新课程急需解决的课题。如就语文而言,讲课文者居多,很少有教师讲怎样作文和修改作文的。就是讲课文,也大都喜欢讲散文和诗歌,讲议论文的不多。因此,我们应提倡一课多讲,几人上同一节课,以利比较和取长补短。

四、正确运用课件

时下用课件上课日渐泛滥,尤其是公开课,简直到了无课件不成课的地步。当然,课件运用得当,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功效,但是不宜过多过滥,否则五光十色的画面会使学生转移注意力,产生审美疲劳。我们不能把生动活泼的师生对话变成生硬的人机对话,更不能把课件变成现代化的黑板。我们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使用课件,我们应运用课件去解决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且把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手段紧密结合。

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评优质课的标准不应以是否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为唯一标准,评价一堂课课件的运用成功与否的标准应是: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是否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拓展与三个纬度的充分落实。

五、追求常态化

教学应该是真实自然的,大可不必去追求完美,不必去追求面面俱到。我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不可一味模仿他人。无论是讲课者还是听课者,都应摆正心态,不要刻意追求功利化,而应充分展示自己平时教学的风格,使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能为同行提供一些借鉴,力戒浮夸,追求真实。一劳永逸式的讲课不可取。

9.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 篇九

一、导入

从介绍作者导入新课。使学生通过了解伟人经历感悟伟人情怀,体会诗歌的感情。

作者简介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无产阶级革命的卓越领导人,同时,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写下了很多震撼人心的诗篇,对鼓舞革命战士和亿万人民的战斗豪情,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的诗词,显示了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魄,广阔的意境,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精神奋发。

二、教学内容

1.介绍背景

通过背景介绍,让学生预先感知诗歌内容,从诗歌跳跃的画面中理清情节。

背景资料(投影显示)

娄山关:在贵州遵义北大娄山上,万峰插天,中通一线,是由四川进入贵州的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使毛泽东重获军事指挥权。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率领第一方面军离开遵义,挥师北征,四渡赤水,成就了他人生中军事指挥上最得意的一笔。这首《娄山关》词写在二渡赤水后。红军二渡过赤水河,回师黔北,集中主力进攻桐梓和娄山关以南的黔军,乘胜夺取遵义。娄山关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这次战役,先后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队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约三千人,取得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就写在娄山关战斗胜利之后。

2.作品欣赏

(1)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初步把握诗歌感情。

(2)赏读上阕

自读上阕,学生思考:从词中获得哪些信息?能联想出怎样的情景?(指导学生通过意象感知内容和情感)

西风雁叫、白霜晨月——点明季节、时间,渲染苍凉沉郁的画面

马蹄、喇叭——军队特有事物

碎——杂沓、细碎——行军之急、之速。(山路难行,侧面反映“雄关漫道”)

咽——西风中时断时续。(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染上词人的主观色彩(乐观者即使走在雨里也有晴天的心情)。红军自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开始长征以来,打的多是败仗,湘江一役,损失更是惨重。这一次回军遵义,重攻娄关山,任务是极其艰巨的,红军能否取胜,红军的命运如何?作为党的领袖,作为重新回到军事指挥岗位的毛泽东,心情是极其沉重的。他深感任重而道远。通过这个“咽”字,既表现出红军斗争生活的艰苦卓绝,又渲染了行军途中庄严肃穆的气氛。

(3)赏读下阕

朗读下阕,学生思考:下阕表现娄山关战斗的哪一阶段?表达词人怎样的感情?

从头越——攻破险要,战斗胜利

真如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让人联想,这里的“雄关”,虽首指娄山关,但又不只指娄山关,还应该包括漫长的革命道路上有形无形的.各个关口。如铁的雄关漫道反衬红军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的自豪,反映遵义会议以来的变化。

如海——多

“残阳如血”这个比喻是否形象?请你造一个比喻句,你把残阳比作什么?(引领学生比较不同身份的人的不同感情、胸襟,体会毛泽东词的风格和境界,领略伟人的气魄和胆识。)

投影显示

我们仍望着落照。通红的火球消失了,剩下的远山显出一层层深浅不同的紫色。浓处如酒,淡处如梦。——宗璞《废墟的召唤》

(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知识分子眼中的残阳,“浓处如酒,淡处如梦”,这是秀美。)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梦唐·温庭筠

(脉脉斜晖写出思妇的失望与愁怨,是缠绵悱恻的凄美。)

如血——色彩浓烈,气魄雄浑,与“苍山如海”共同构成凝重与雄浑的壮美。血色残阳又让人联想到牺牲,象征革命的胜利需要红军战士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象征胜利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两个比喻句寓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如海的苍山象征革命征途上还会遇到更多的关隘,面临更多的困难。“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预示着未来斗争的艰辛和曲折。也只有经历血雨腥风的战斗洗礼的军事指挥家,担负着国家前途和命运的伟人,才有这样的人格与气魄,才有这样的胸襟、这样的境界,能正视未来,能预见未来,在眼中呈现“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壮美。

3.小结

通过这首词的学习,总结诗歌的特点,总结阅读诗歌的方法:

(1)感情充沛(雄壮、顿挫、刚毅、肃穆、自豪)

(2)意境优美(肃穆雄浑)

(3)语言凝练(一字传神、寓意深刻)

(4)内容跳跃(只选择一个片段或一个画面,给人联想、想象的空间)

4.朗读、背诵

在学生充分理解诗歌内容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直至成诵。

10.高中语文《边城》公开课教案 篇十

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

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

老船夫不论晴雨,必守在船头,有人过渡时,便略弯着腰,两手缘引了竹缆,把船横渡过小溪。

有时疲倦了,躺在临溪大石上睡着了,人在隔岸招手喊过渡,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皆溜刷在行,从不误事。

风日清和的天气,无人过渡,镇日长闲,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

或把一段木头从高处向水中抛去,嗾使身边黄狗自岩石高处跃下,把木头衔回来。

或翠翠与黄狗皆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战争故事。

或祖父同翠翠两人,各把小竹作成的竖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

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

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时运桐油青盐,染色的棓子。

这些诚实勇敢的人,也爱利,也仗义,同一般当地人相似。

不拘救人救物,却同样在一种愉快冒险行为中,做得十分敏捷勇敢,使人见及不能不为之喝彩。

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

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

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

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

11.公开课《安塞腰鼓》的教学反思 篇十一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本文是一篇气势恢弘的散文诗,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对这样的文章,先从调动学生的兴趣、学习热情入手,视频播放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让学生欣赏之后谈一谈观后感,为进入本文的学习打好铺垫。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首先听录音朗读课文,从中体会它的气势,铿锵有力的朗读能深深感染学生,听完录音后顺势利导,指导学生朗读,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可通过读来悟出,在主动积极的朗读中,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实现整体感悟。

3.精读文章,知内容、明结构、寻美点。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文章的内容美、形式美和语言美,通过讨论,揣摩句子含义,实现语言文字的内化。整个过程以“朗读”一线贯穿,从美读中体味文章表现的气势,感觉其中的生命律动,进而理解语言中包孕的对人的旺盛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4.以一首激昂的《黄土高坡》,结束全篇的教学,达到艺术的效果。

5.教学方法:教学本文重在美文美读美评,重在熏陶感染,重在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共鸣。力避教师烦琐讲解,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凸现学生主体精神。

如释重负地上完了公开课,接下来的是教研组评课。老师们评议最多的是学生质疑过多,占了太多的时间,以致后面的环节时间不够,整堂课教学设计很好,但最后完成得不是很完美。教研组长刘老师最后作结:你们总说学生质疑太多,占用了时间,应该想的是学生需不需要,需要就进行到底。

课后笔者遇到课上多次发言的学生,表扬了她,她的脸上立刻放出光彩,热情地说:“老师你为什么不事先安排那些学习成绩好的人发言,布置每个人说什么,什么时候说,这样上课就更好。小学时候,我们就是这样上公开课的,精彩极啦,看的老师非常多。还有,你怎么也让某某回答问题?答得那么烂。”她那种很自然,很遗憾的口气,让笔者总忘不了。

由此,笔者对自己平时的教学进行了认真的反省与思考:

1.应关注学生的成功而不是追求课堂的成功。平时经常看语文教学杂志,那上面精美创意的教学案例,让我们倾服。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口语或书面表达得那么完美,准确,文采飞扬,再加上老师制作好的丰富的课件,整堂课是那样的精彩。笔者开始思考,这一切都是真的吗?

教学中,我们考虑最多的往往是如何达到预定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展示教师精彩的完整的设计和高超的教学技能,很少去关注学生。这样的课,其实追求的是课堂的成功,并非学生的成功,而且是站在追求教师成功的基础之上的。课堂的结构是完整的,课堂的重点是突出的,课堂的脉络是清晰的,课堂的气氛是热烈的……可是如果我们偏偏就是不在乎学生的感受,不知道学生心里在想些什么,不去关注学生的成功,这成功又有何用呢?

2.教师不能预设过多的问题,应注重课堂的生成。 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教师在实施教学的流程中,发现学生感兴趣而且有价值的东西时,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应大胆地因势利导,打破计划,不囿于教学预设的束缚,去引导学生感受发现问题的兴奋和交流的快乐,让课堂自然生成,把学生的灵动真正呈现出来,将发问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只是起引导、指点、促进的作用。当然这需要教师熟练运用教学技巧,开放而有序地组织教学,控制好课堂并极力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学中,学生的一些问题,着实让我们难解,可见新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教师再也不是高高在上无所不知的权威、万能者。从这点出发,教师备课时,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料,努力探寻对教材的独特理解非常重要。

有的教师可能会有这样的困惑:引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没有结果怎么办?其实,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使其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不就是结果吗?

3.体验,阅读教学的新航标。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与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与见解。语文学习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特别是阅读,更要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每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每一个人思考同一个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也不同,若我们在课堂中却要追求统一,对于学生来说,真的是一件残忍的事情。所以在课堂中,我们应该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体验。“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中,学生的“独特体验”,就是“读到自己”,即通过阅读文本,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相似的情感、自己熟悉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或自己正经历的时代,进而与作者产生共鸣。

在这堂公开课中,讲到对课文结尾“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这个句子的理解时,因时间关系,笔者只是引导学生得出以声衬静的写法,便进入下一个问题的教学。现在思考这一环节,感到教学只是停留在寻找答案的层面上,没有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充分体验感悟,如果教师拓展开去:这种以声衬静的例子,我们在生活实践中有过体验吗?用“以声衬静”的写法,写一个熟悉的生活片断,那一定会出现五彩纷呈的独特体验,学生对知识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和运用。

有人说,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认识,没有反思的教学也称不上是成功的教学,至多是一次教学尝试。试想,如果每堂课后教师都能针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认真的反思,积极、主动地对自己教学活动中具有教育价值的各种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批判性的理解和认识予以真实的书面记录和描写,比如,教学中的成功或不足、教学中的灵感闪光点、教学中学生的感受、教学中的改革创新等等,从反思中吸取教益,那么,一定可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工作,促进自身专业发展,这也是本堂公开课给笔者的最大收获。

上一篇:高中课例研修报告下一篇:初中作文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