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2024-10-30

液化气安全技术说明书(精选7篇)

1.液化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篇一

云南省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安全运行技术规程(试行)

云南省建设厅

二00八年三月 总 则

1.0.1为使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以下简称供应站)设置,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活动符合安全生产、保证供气和保护环境的要求,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液化石油气及其他新型液化燃气供应站的设置及其设施;用户设施;液化石油气燃烧器具的运行、维护、抢修。

1.0.3供应站的设置及其设施的运行、维护和抢修,除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 术 语

2.0.1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

储存和向用户销售瓶装液化石油气的场所。2.0.2液化石油气设施

指供应站设施、用户设施、液化石油气燃烧器具等。2.0.3供应站设施

供应站内的钢瓶、供电线路、电器设备、灭火器材、燃气浓度检测报警器等。2.0.4用户设施

指用户的液化石油气管道、胶管、调压器、钢瓶、阀门及计量器具等。2.0.5液化石油气燃烧器具

使用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进行加热、炊事等的设备,如液化石油气工业炉、液化石油气锅炉、液化石油气空调机、民用液化石油气用具等。2.0.6运行

从事液化石油气供应的专业人员,按照工艺要求和操作规程对液化石油气设施进行巡视、操作、记录等常规工作。2.0.7维护

为保障液化石油气设施的正常运行,预防事故发生所进行的检查、维修、保养等工作。2.0.8抢修

液化石油气设施发生危及安全的泄漏以及引起停气、中毒、火灾、爆炸等事故时,采取紧急措施的作业过程。3 供应站 3.1 供应站设置

3.1.1供应站按气瓶总容积V分为三级,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名 称 气瓶总容积(m3)

Ⅰ级站 6<V≤20

Ⅱ级站 1<V≤6 Ⅲ级站 V≤1

注:气瓶总容积1 m3折合YSP—15型重瓶28只;YSP—50型重瓶8只。3.1.2Ⅲ级供应站应具备的条件: 1.由具有资格的液化石油气企业设立;2.设置应符合燃气规划布点的要求;

3.有稳定的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液化石油气气源;

4.有经燃气管理部门考核合格持上岗证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

5.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供应站设施、用户设施、液化石油气燃烧器具的检查、维护、报修制度和各类操作规程及相应的记录台帐; 6.有值班人员;

7.配备防爆工具和堵漏工器具; 8.至少应配置8kg干粉灭火器2只; 9.供应站邻房间应是非明火、散发火花地点;

10.可设置在与建筑物(住宅、重要公共建筑和高层民用建筑除外)外墙毗连的单层专用房间; 11.建筑物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有相互毗邻并采用防火墙有效分离的管理房和瓶库房;站内面积大于等于20平方米,其中瓶库房面积大于等于10平方米;设置时其周围30米范围内不得有危险品经营店铺、配变电房、烧焊工场等火灾危险场所及医院、商场、娱乐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50米范围内不得有学校、幼儿园和重要公共建筑;供应站与主要道路的防火间距大于等于8米,与次要道路的防火间距大于等于5米; 12.供应站的瓶库房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通风良好,并设有直通室外的门;

2)与其他房间相邻的墙应为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 3)配置燃气浓度检测报警器;

4)地面应是撞击时不发生火花的面层; 5)照明灯具和开关应采用防爆型。

3.1.3Ⅰ、Ⅱ级供应站应具备第3.1.2条1—8项的规定及《城镇燃气设计规范》规定的条件。3.2 供应站设施的运行与维护 3.2.1一般规定:

1.销售的钢瓶及液化石油气应当符合国家规定; 2.建立钢瓶和用户档案;

3.不得经营液化石油气、用户设施、液化石油气燃烧器具以外的其他商品;不得将钢瓶置于户外经营;不得在钢瓶之间相互倒气;

4.不得擅自设立瓶库;

5.瓶库房内不得住人、堆放杂物或有明火等火源;供电线路及电器设备符合国家防火防爆规定; 6.空瓶、重瓶应按指定区域分别存放,并设标志;漏气瓶或其他不合格钢瓶应及时处理,不得在站内存放;

7.钢瓶应直立码放且不得超过2层;50kg钢瓶应单层码放;应留有通道; 8.在钢瓶装卸、搬运、码放过程中应轻拿轻放,严禁摔、砸、滚、拖钢瓶; 9.钢瓶应周转使用,重瓶存放不宜超过一个月;

10.定期检查和补充灭火器;燃气浓度检测报警器应完好、有效;11.供应站存放的重瓶总容积不得超过设置时申报的容积。

3.2.2供应站应分别对重瓶入站、存放、重瓶出站、空瓶入站等环节进行检查,检查应有台帐记录。

1.重瓶入站检查

1)检查方法:逐瓶检查。

2)检查内容:钢瓶瓶体及角阀有无泄漏;称重复核有无超重瓶、欠装瓶;钢瓶上是否有合格标志。

2.供应站日常检查

1)检查频率:每天早上8点——晚上8点不低于2小时一次;晚上8点——早上8点不低于4小时一次。

2)检查内容:钢瓶有无泄漏或其他异常情况。3.重瓶出站检查

1)检查方法:逐瓶检查。

2)检查内容:再次复核本条条第1项的内容。4.空瓶入站检查

1)检查方法:逐瓶检查。

2)检查内容:钢瓶是否超过检验期;钢瓶内是否有剩余压力;角阀是否关闭;残液量是否超标。3.2.3液化石油气泄漏检查应采用肥皂水检漏或仪器检测,严禁使用明火检漏,发现泄漏应及时消除;在泄漏未消除之前,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4 用户设施和液化石油气燃烧器具的运行与维护

4.0.1用户设施和液化石油气燃烧器具的安装、维护和检修工作,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及专业人员进行。

4.0.2供应站应负责液化石油气使用的宣传、指导,告知用户遵守下列规定:

1.正确使用用户设施和液化石油气燃烧器具;液化石油气调压器、燃烧器具品牌应在云南省建设厅公布的目录之中,且应有经省级或当地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标志;严禁使用不合格或已达到报废年限的用户设施和液化石油气燃烧器具;

2.不得私自拆改用户设施和液化石油气燃烧器具;

3.不得加热、摔砸、横放、倒置使用液化石油气钢瓶及倾倒瓶内残液和拆卸瓶阀等附件;

4.严禁用明火检查泄漏;

5.发现用户设施或液化石油气燃烧器具异常、液化石油气泄漏或意外停气时,应立即关闭钢瓶角阀和其他阀门,开窗通风,在安全的地方切断电源,严禁动用明火,并应及时向液化石油气供应单位报修;

6.连接液化石油气燃烧器具的胶管应定期更换,严禁使用过期、过长胶管,并应安装牢固; 7.严禁在卧室等不具备安全用气条件的场所使用液化石油气;

8.不得用胶管过墙或者穿门窗使用液化石油气;胶管连接时使用三通接头,形成两个支管; 9.每次使用完液化石油气后,应关闭钢瓶角阀;

10.协助对用户设施进行检查、维护、抢修工作。

4.0.3供应站应对用户设施和液化石油气燃烧器具进行检查,检查应有台帐记录并要求用户签字认可。1.检查频率

1)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入户检查; 2)每次为用户送气上门时应进行检查。2.检查内容 1)用户设施检查;

2)液化石油气燃烧器具泄漏检查; 3)液化石油气燃烧器具燃烧工况检查。4.0.4用户设施检查

1.检查方法:肥皂水涂刷、仪器检测和肉眼观察。

2.检查内容:钢瓶瓶体及角阀含阀杆、减压阀、胶管及其连接部位。3.检查要求及处理方法:

1)泄漏检查:发现肥皂水有鼓泡现象或检测仪器报警即有液化石油气泄漏时,应及时告知用户并立即重新紧固连接部位或更换泄漏的用户设施;

2)胶管长度宜在1—1.5米,最长不超过2米。胶管过长、过短或有变形、鼓包、裂纹、老化现象时,应及时调整、更换; 3)减压阀失效应及时更换;

4)连接部位应有卡子紧固。4.0.5液化石油气燃烧器具泄漏检查

发现泄漏时应及时告知用户并立即送修或更换泄漏的液化石油气燃烧器具。4.0.6液化石油气燃烧器具燃烧工况检查 1.检查方法:肉眼观察。

2.检查要求及处理方法:液化石油气燃烧器具有打不着火、连焰、黄焰、回火、离焰、脱火等故障时,应立即调整或送修。

4.0.7首次安装使用和维修、抢修后的用户设施和液化石油气燃烧器具应做泄漏检查和燃烧工况检查。5 抢 修

5.0.1液化石油气泄漏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液化石油气聚积在低洼处或其他地下设施内。5.0.2在抢修作业中,应防止液态液化石油气快速气化时造成人员冻伤事故。5.0.3用户设施、液化石油气燃烧器具泄漏抢修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到用户泄漏报修后应立即派人检修;

2.进入室内后应打开门窗通风、切断气源、消灭火种,在安全的地方切断电源,检查用户设施及液化石油气燃烧器具,准确判断泄漏点;严禁在现场拨打电话;

3.漏气修理时应避免由于检修造成其他部位泄漏,应采取防爆措施或使用防爆工具,严禁使用能产生火花的铁器等工具进行敲击作业。

5.0.4当泄漏或其他事故原因未查清或隐患未消除时不得撤离现场,应采取安全措施,直至查清事故原因并消除隐患为止。

5.0.5液化石油气钢瓶发生泄漏、燃烧时应按以下方法处理:

1.角阀阀杆泄漏,应立即关闭角阀,送交钢瓶充装单位或钢瓶检测单位处理; 2.角阀阀芯泄漏,应加堵头,制止泄漏后送交钢瓶充装单位或钢瓶检测单位处理; 3.瓶体泄漏,应立即送交钢瓶充装单位或钢瓶检测单位处理。

4.若已发生燃烧,应马上扑救,待火熄灭后对钢瓶降温,之后按本条前3项的程序进行处置。5.0.6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危及液化石油气设施和周围环境的安全时,应协助消防部门抢救。5.0.7火灾与爆炸灾情消除后,应进行全面检查,消除隐患。本规程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安全运行技术规程条文说明 1 总 则

1.0.1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一旦液化石油气设施发生泄漏,极易发生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使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害。确保液化石油气安全供应,是液化石油气供应单位的重要职责。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必须加强对液化石油气设施的运行、维护和抢修工作,防止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发生。在发生事故时应有切实可行的抢修措施,将危害限制在最小程度内,并杜绝次生灾害的发生。根据《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城镇燃气设计规范》、《云南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等规定,特制定本规程。1.0.2 本条规定了本规程适用范围。3.1 供应站设置

3.1.1 依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将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按储存容积分为Ⅰ、Ⅱ、Ⅲ三级。

3.1.2就我省的供应站而言,绝大多数为Ⅲ级站,本条规定了Ⅲ级站应具备的条件。3.1.3 本条规定了Ⅰ、Ⅱ级站应具备的条件。3.2 供应站设施的运行与维护

3.2.1 本条规定了供应站应遵守的一般性规定。

3.2.2 针对供应站比较关键的重瓶入站、存放、重瓶出站、空瓶入站等几个环节,本条做出需要进行检查的规定,并且要求检查应有记录。4 用户设施和液化石油气燃烧器具的运行与维护

4.0.2 规定了供应站应对用户进行宣传、指导,督促用户安全用气。

4.0.3、4.0.4、4.0.5、4.0.6 就发生的液化石油气事故来看,主要是因为用户操作不当和用户设施、液化石油气燃烧器具存在隐患而引发,所以,上述几条规定了供应站应对用户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应告知用户并且要求用户签字认可。5 抢 修

5.0.1 因液化石油气比空气重,所以做出本条规定。

5.0.2 液态液化石油气快速气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因此规定在抢修作业中,应防止液态液化石油气快速气化时造成人员冻伤事故。

5.0.3 本条规定了用户设施、液化石油气燃烧器具泄漏抢修作业应注意的事项。5.0.5 本条具体就液化石油气钢瓶发生泄漏、燃烧时应采取的方法做出规定。

2.液化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篇二

一、液化天然气的储存技术

1) 液化天然气主要是LNG甲烷常压低温的一种存在形式。液化天然气具有易燃、爆炸的性能。当遇到高温60度以上或有火源的引发时, 会引起火灾危害, 火焰会蔓延扩散至有氧气的地方, 虽然燃烧的速度相对于其他气体还是比较慢的, 但是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2) 液化天然气储存一般都是控制好温度值, 在常温-160℃左右的沸点时, 储存、运输都是安全的。一般都是气罐存储, 由于在运输过程中, 控制好气罐温度值, 注意观察系统保冷、蒸发气处理、泄漏扩散以及低温灼伤等方面的出现的问题, 提前做好防护措施。3) 液化天然气虽然危害性不大, 但是他的含氧量较低, 容易导致人窒息, 如果人大量的吸入大量天然气体, 若不及时脱离、急救也会有窒息的生命危害。液化天然气储存在常压绝热容器里的液体, 天然气经过加压后储存在高压储罐里的气体。液化天然气当与水相结合时, 会产生强烈的对流热量, 可使水和气体直接迅速蒸发。

二、液化天然气储存安全技术

1) 液化天然气储存方式在密度值上, 比水密度占有很大的优势。液化天然气常压低温保存, 储罐有保温层, 液化天然气的运输是实现销售、贸易等的一种手段, 主要解决了一些海洋、荒漠、废物回收的合理再生利用, 一般运输方式主要是:车运、船运及管道的输送常温下想要储存运输, 都需要特殊材质的设备 (如镍9钢等保温材料) 。2) 液化天然气在储存运输过程中, 第一考虑问题就是安全性能, 将储罐的布局、蒸气压的控制、储罐及管路的惰化与钝化、分层的消除及储罐与槽车的预冷等环节上严格控制, 将运输、储存流程工艺上的结构设计完善。液化天然气气罐设有装置设施控制, 气罐内气压正常值控制在-160左右的温度, 装有阀门、仪表器, 控制好温度, 克服中间途中温度值的转变而引起的泄露或其他不必要问题。不管是槽车、槽船还是储罐, 基本都必须满足超低温的气压条件。3) 液化天然气储存一般都是低温储存, 要与高温隔绝, 利用真空粉末绝热进行隔热。储存气罐一般都是真空多层绝热储罐, 它的绝热性能直接与气体的压力相吻合, 若绝热性能不稳定时, 直接影响运输的安全性, 在运输的过程当中要考虑温度和气压。

三、液化天然气的安全运输性能

1) 液化天然气运输方式陆地都是槽车和高压外输管线, 海上都是LNG船运输。LNG船自带储罐, 再冷凝及气化器, 液化天然气在储存运输过程中, 车辆要观察好路况, 管道输送时避免地震、晃动, 舶船运输时的风浪等各种影响因素的控制。前有按标准集装箱制造的深冷罐, 可以保证60天无排放, 可视为普通危化品进行运输存储。运输装置和储存气罐的设备, 要保养维护好, 建立设备管理制度和维修保养的制度, 确保装置的安全性能。液化天然气储藏安全技术问题。2) 液化天然气罐在不正常的情况下会造成安全隐患, 在对气压数值控制不当时, 会造成储罐内压力上升, 所以要控制好储罐的压力值, 保证储罐中的压力值处于正常状态。安装真空安全阀和压力安全阀可以更好的控制罐内气压情况, 检测装罐过程中产生的罐体破损泄露问题。至于仪表上的压强示数, 无论绝热效果多好, 液化天然气与外部环境必然存在温差, 冷损是不可避免的, 但随着压力提高液化临界点也会提高, 所以有一部分液化天然气发生气变化时, 绝热容器内压力也会随之升高。3) 在日常的工作运输中, 随时检查装运设备, 注意远离火源, 控制好气压温度, 在储罐运输中随时观察气压状态, 及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避免险情发生。

四、结论

液化天然气是一种易燃、爆炸性危险性物品, 但是历年来一直在储存和运输途中安全性有比较好的记录。虽然是危险物品, 只要我们掌握液化天然气的特性和危险度, 按照正确的储存规范化的运输就不存在危险性。液化天然气是一种高效、方便、环保的清洁能源, 比较其他主流燃料对环境污染几乎为零, 在工业、农业生产制造及人们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的利用的燃料, 二氧化碳排放相比燃油汽车, 排放的少很多。天然气在市场上的一种存在形式, 通过加压改变其形态, 以便运输储存, 主要负责那些天然气管道无法照顾到的地域。

摘要: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液化天然气随之走进人们的生活当中, 不管是在发达的工业制造中, 还是日常的人们生活当中, 液化天然气在储罐安全技术上是值得人们重视的问题。现在液化天然气还处在不断发展的阶段, 在安全储存技术方面涉及到对储罐的结构要求和设计, 储罐的材质要求也是极其严格的。液化天然气储罐技术有利于运输和储存, 液化天然气在工业上运用比较广泛, 现在我国工业发展迅速, 本文主要是针对液化天然气储罐安全技术及运输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安全储存,液化天然气,安全技术,运输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袁宗明, 谢英, 梁光川等.城市配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4:259-261.

[2]马晓茜, 廖艳芬.液化天然气储运与利用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05, 34 (5) :363-367.

[3]黄维新, 于庭安, 杨立兵等.液态天然气 (LNG) 储运安全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安全 (学术版) , 2008, 12 (1) :71-74.

3.甲酸试剂安全技术说明书 篇三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甲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 formic acid

中文名称2: 蚁酸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945

CAS No.: 64-18-6

分子式: CH2O2

分子量: 46.0

3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甲酸 ≥90.0% 64-18-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主要引起皮肤、粘膜的刺激症状。接触后可引起结膜炎、眼睑水肿、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可引起急性化学性肺炎。浓甲酸口服后可腐蚀口腔及消化道粘膜,引起呕吐、腹泻及胃肠出血,甚至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呼吸功能衰竭而致死。皮肤接触可引起炎症和溃疡。偶有过敏反应。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强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可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穿全身防护服、佩戴氧气呼吸器灭火。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并用水喷淋保护去堵漏的人员。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将地面洒上苏打灰,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分开

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1

TLVTN: OSHA 5ppm,9.4mg/m3;ACGIH 5ppm,9.4mg/m3

TLVWN: ACGIH 10ppm,19mg/m3

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自吸式长管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一级≥90.0%;二级≥85.0%。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强烈刺激性酸味。

pH:

熔点(℃): 8.2

沸点(℃): 100.8

相对密度(水=1): 1.23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59

饱和蒸气压(kPa): 5.33(24℃)

燃烧热(kJ/mol): 254.4临界温度(℃): 306.8

临界压力(MPa): 8.63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54

闪点(℃): 68.9(O.C)

引燃温度(℃): 410

爆炸上限%(V/V): 57.0

爆炸下限%(V/V): 18.0

溶解性: 与水混溶,不溶于烃类,可混溶于醇。

主要用途: 用于制化学药品、橡胶凝固剂及纺织、印染、电镀等。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碱、活性金属粉末。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1100 mg/kg(大鼠经口)

LC50:15000 mg/m3,15分钟(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家兔经眼: 122mg,重度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轻度刺激。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610mg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81101

UN编号: 1779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全开口钢桶;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

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1 类酸性腐蚀品。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4.三氯氢硅安全技术说明书 篇四

第1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三氯氢硅;三氯硅烷;硅仿;硅氯仿 化学品英文名:trichlorosilane;silicochloroform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生产有机硅的中间体。

第2部分 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遇明火强烈燃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氯化物气体。与氧化剂发生反应,有燃烧危险。吞咽有害,吸入有害,造成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损伤,造成严重眼损伤。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

易燃液体,类别1;

发火液体/自燃液体,类别1;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类别1; 急性毒性-经口,类别4; 急性毒性-吸入,类别4; 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极易燃液体和蒸气,暴露在空气中会自燃,遇水放出可自燃的易燃气体,吞咽有害,吸入有害,造成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损伤,造成严重眼损伤。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

不得与空气接触。因会发生剧烈反应和可能发生闪燃,需避免任何与水接触的可能。惰性气体中操作。防潮。保持容器密闭。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采取防静电措施。处理后要彻底清洗所有外部暴露的身体部位。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只能在室外和通风良好处使用。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事故响应:

发生火灾时,用干粉、干砂灭火。

食入:饮水,禁止催吐。如有不适感,就医。

皮肤(或头发)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

如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

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安全储存:

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上锁保管。

应与酸类、强碱、强氧化剂、水、醇类、胺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废弃处置:

采用高温焚烧法处置或容器进行化学填埋。

物理和化学危险:遇明火强烈燃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氯化物气体。与氧化剂发生反应,有燃烧危险。极易挥发,在空气中发烟,遇水或水蒸气能产生热和有毒的腐蚀性烟雾。健康危害: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高浓度下,引起角膜混浊、呼吸道炎症,甚至肺水肿。并可伴有头昏、头痛、乏力、恶心、呕吐、心慌等症状。溅在皮肤上,可引起坏死,溃疡长期不愈。动物慢性中毒见慢性卡他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及早期肺硬化。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第3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CAS No.三氯氢硅-10025-78-2

第4部分 急救措施

急 救: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

食 入:饮水,禁止催吐。如有不适感,就医。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进入事故现场应佩戴携气式呼吸防护器。对医生的特别提示:对症治疗。

第5部分 消防措施

灭火剂:用干粉、干砂灭火。

特别危险性:遇明火强烈燃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氯化物气体。与氧化剂发生反应,有燃烧危险。极易挥发,在空气中发烟,遇水或水蒸气能产生热和有毒的腐蚀性烟雾。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

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切忌使用水、泡沫、二氧化碳、酸碱灭火剂灭火。

第6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防腐、防毒服。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严禁用水处理。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覆盖泄漏物。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碎石灰石(CaCO3)、苏打灰(Na2CO3)或石灰(CaO)中和。在专家指导下清除。

第7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烟雾。

防止烟雾和蒸气释放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2℃,相对湿度不超过75%。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酸类、强碱、强氧化剂、水、醇类、胺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8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未制定标准。生物限值:无资料。监测方法:无资料。工程控制:

pH值: 8.7(1%溶液)熔点(℃):-126.5 沸点(℃): 31.8 闪点(℃):-28 爆炸上限[%(体积分数)]: 90.5 爆炸下限[%(体积分数)]: 1.2 饱和蒸气压(kPa): 65.8(20℃)相对密度(水=1): 1.34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4.7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 P):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自燃温度(℃):185 分解温度(℃):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蒸发速率:无资料

易燃性(固体、气体):无资料 黏度(mPa.s):无资料 气味阈值(mg/m3):无资料

严加密闭,全面通风。

保持空气中的浓度低于职业接触限值。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个体防护装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皮肤和身体防护:穿密闭型防毒服。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9部分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极易挥发。溶解性:溶于苯、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第10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在正常条件下稳定。

危险反应: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氯化物气体。与氧化剂发生反应,有燃烧危险。遇水或水蒸气能产生热和有毒的腐蚀性烟雾。

避免接触的条件:潮湿空气、明火、高热。禁配物:酸类、强碱、强氧化剂、水、醇类、胺类。危险的分解产物:氯化氢、氧化硅。

第11部分

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对小鼠眼结膜和上呼吸道粘膜具有强烈刺激作用,出现躁动不安、呼吸困难、呼吸减慢,进而呼吸衰弱、痉挛和死亡。大鼠经口

3LD50(mg/kg): 1030;小鼠吸入LC50(mg/m): 1500mg/m3,2小时。

皮肤刺激或腐蚀:皮肤接触酸性腐蚀性物质可引起疼痛和烧伤。这种烧伤比较深并有明显的边缘,往往愈合过程较慢,并会形成疤痕组织。(chemwatch)

眼睛刺激或腐蚀:标准家兔经眼试验,5mg/30s,严重损伤。呼吸或皮肤过敏:无资料。生殖细胞突变性:无资料。致癌性:无资料。生殖毒性: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 一次接触:无资料。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 反复接触:无资料。吸入危害:无资料。

第12部分 生态学信息

生态毒性:无资料。持久性和降解性:无资料。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无资料。土壤中的迁移性:无资料。

第13部分 废弃处置

废弃化学品: 采用高温焚烧法处置或容器进行化学填埋。污染包装物:

将容器返还生产商或按照国家和地方法规处置。废弃注意事项:

废弃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处置人员的安全防范措施参见第8部分。

第14部分 运输信息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UN号):1295 联合国运输名称:三氯硅烷

联合国危险性分类:4.3,次要危险性3和8。

包装类别:Ⅰ

包装标志:遇湿易燃物质;腐蚀性物质;易燃物质

包装方法: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海洋污染物(是/否):否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装运本品的车辆排气管须有阻火装置。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强碱、强氧化剂、水、醇类、胺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运输用车、船必须干燥,并有良好的防雨设施。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15部分 法规信息

下列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对该化学品的管理作了相应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未列入。职业病目录:未列入。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目录:列入,将该物质划为第4.3类遇湿易燃物品。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GB 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未列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附件: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未列入。

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试行)。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高毒物品目录:未列入。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最新修订版日期: 2014年

5.硅酸镁安全技术使用说明书 篇五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中文名称:硅酸镁

中文别名:聚醚吸附剂;多硅酸镁;六硅酸镁

英文名称:Magnesium silicate

CAS号:1343-88-0[1]

EINECS号:215-681-1

分子式:MgSiO3

分子量:100.3887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硅酸镁7783-35-9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一般起病急,有头痛、头晕、低热、口腔炎、皮疹、呼吸道刺激症状、肺炎、肾损害。慢性汞中毒表现有:神经衰弱,震颤,口腔炎,齿龈有汞线等。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有毒。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本身不能燃烧。遇高热分解释出高毒烟气。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硫、汞。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小心扫起,收集于密闭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

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乳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0.2/0.05(Hg,)TLVTN: 0.1mg(Hg)/m3(皮)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乳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外观与性状: 白色结晶粉末,无气味。pH:熔点(℃):(分解)导热系数:0.058W/m.K(25℃

干密度:220Kg/m3

抗压强度:149KPa

抗拉强度:142KPa

粘结强度:177KPa

临界压力(MPa): 无意义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溶于盐酸、热硫酸、浓氯化钠、溶,不溶于丙酮、氨水。

主要用途: 用于制甘汞、升汞和蓄电池组,并用作乙烯水合制乙醛的催化剂。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潮湿空气。

避免接触的条件: 光照。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57 mg/kg(大鼠经口)LC50:40 mg/kg(小鼠经口)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不要让该物质进入环境。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用安全掩埋法处置。在能利用的地方重复使用容器或在规定场所掩埋。量小时,溶解在水或适当的酸溶液中,或用适当氧化剂将其转变成水溶液。用硫化物沉淀,调节PH至7 完成沉淀。滤出固体硫化物回收或做掩埋处置。用次氯酸钠中和过量的硫化物,然后冲入下水道。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61509UN编号: 1645 包装标志:

包装方法: 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6.液化气的安全管理分析 篇六

液化气是现代居民及工业生产中使用极为频繁的能源之一, 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较多的方便, 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但是其性质较为特殊, 主要成分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异丁烯等低分子烃, 在温度及压力正常的情况下, 一般为气态气体性质显著, 密度相较空气更大, 超过1.52, 能够沿着地面向周围扩散。其在经过特殊的处理后, 会转变为液态, 如降温、加压等, 密度较小, 仅为水的密度的一半, 其从液态转化为气态时, 体积会膨胀250倍。如果其处于容器内, 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 会由于体积迅速变大, 加大容器的压力而发生爆炸, 其爆炸威力强劲, 后果十分严重, 对其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液化气安全管理问题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液化气安全管理中也存在各种问题,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 管道维修问题城市液化气是利用液化气的管道进行输送的, 使用频率极高。在传送的过程中如果温度较高, 管道壁会凝结水分, 隔热层的水滴设计的合理性及质量, 直接决定了其对于隔热层影响程度, 如果不注意检查、保养及维修等工作, 很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2) 液化气钢瓶或者部件老化需要居民在使用液化气钢瓶时, 不了解其安全使用方法, 保养方式, 或者对于其使用寿命不清楚, 使用时间较长, 出现严重老化问题, 造成了安全隐患; (3) 超负荷灌装问题国家的相关规定中明确的指出了液化气的灌装量, 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如技术水平问题、人为因素等, 在灌装时, 会出现灌装量超过规定标准的情况, 提高了其危险性, 如果出现温度升高、气体膨胀等情况, 一旦出现爆炸, 则会造成严重后果[1]。

二、液化气安全管理措施

1. 强化设备管理

强化设备的安全管理对于液化气的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企业需要重视设备的日常管理, 定期或者不定期清点设备, 全面掌握设备的状态、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进行保养、调整、修理等, 做好相应的记录, 便于后期进行设备状态核查。对于老化严重的设备, 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及时报废, 更新设备。在进行设备生产时也需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即引进高新技术进行各种设备及零部件的生产, 如法兰盘等, 能够提升设备与管道之间的密封性, 设备各个部位的配合更加严谨, 运行更加顺畅, 也能够最大化的减少故障, 排除安全隐患[2]。

2. 提高安全管理技术

安全管理技术是保障液化气安全的基本条件之一, 从而保障企业内部稳定、健康的发展。企业的领导人员需要组织专门的人员,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包括规模、组织形势、人员配置等, 科学的制定企业的规章制度。其中也应明确的规定各项奖惩措施, 表现良好的人员需要给予奖励, 而没有按照规定安全生产的人员则需要给予适当惩罚, 做到赏罚分明。规章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也需要结合企业及社会形势的变化, 不断的与时俱进, 加以优化、完善, 保障其全面性、适应性, 使之渗透至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特别是企业的生产方面, 应大力推行监督化管理, 在生产的关键环节, 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购进相应的设备, 实现电脑监控, 及时发现问题, 妥善处理, 重点设备需要配备自动报警装置, 为企业生产的安全进行提供保障条件[3]。

3. 树立安全管理意识

液化气管理的核心在于安全, 其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管理人员需要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 将安全防范工作放在首位, 并将渗透至安全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注意各个工作环节, 包括设备的检查、存放环境的检测、零部件状态检查等, 并不断的学习, 充实液化气安全知识, 掌握各项安全技能, 并做好宣传工作, 普及液化气的安全使用知识, 使人们在使用液化气时, 能够定期开展科学的检查工作, 禁止其靠近火源, 注意室内通风等, 提高安全性, 保障其正常使用, 避免出现安全隐患。

4. 做好基层安全管理

企业在优化完善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安全规章制度的同时, 也需要保障基层单位能够有效的执行各类制度及措施, 使得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具体来说是需要在生产过程中, 应配置相应的义力消防队, 合理安排兼职的安全员及消防员组成安全管理团队, 做好安全预防及应急措施, 从而构建液化气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 并规定好安全检查工作的时间、频率等, 如果发现问题应第一时间上报, 并及时处理, 彻底排除安全隐患, 保障安全性[4]。

总结

液化气在现代人们的生活及工业生产中应用的极为广泛, 其性质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如果发生意外情况, 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需要强化其的安全管理排除隐患, 预防意外, 保障居民正常生活及工业生产的效率。本文仅从一般的角度分析了几项液化气的安全管理措施, 但是在实践的管理活动中, 还需要管理人员结合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 包括液化气的消耗量、储存形式、安全管理制度等, 不断总结经验, 探索出更加有效的安全管理方式, 使之更加规范化, 提升液化气的安全性, 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摘要:现代社会的进步, 各个行业的兴起及逐步的扩大生产规模, 对于能源的消耗十分巨大, 而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 城市居民对于能源的消耗量也在不断增加。液化气作为现代城市居民极为常用的能源, 其主要由多种低分子烃类构成, 一般情况下为气态, 将其进行加工处理后转化为液态, 但是其在某些条件下或再次由液态转变为气态, 体积迅速膨胀, 一旦发生爆炸, 会带来严重后果。国家对其十分重视, 专门制定了相关的管理法规, 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其在运输、管理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因此需要管理人员予以高度的重视。本文简单分析了液化气安全管理问题, 如管道维修问题、液化气钢瓶或者部件老化、超负荷灌装问题等, 并阐述了几点改进措施, 包括强化设备管理、做好基层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技术、树立安全管理意识等, 为从事液化气安全管理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液化气,安全技术,设备管理,强化管理意识

参考文献

[1]刘畅.关于加强液化气安全管理方法的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 (08) :403.

[2]杨白羽.浅谈民用液化气钢瓶安全管理与隐患防范[J].吉林劳动保护.2011 (S1) :321-322.

[3]陈力.瓶装液化气石油供应站安全管理的量化检查与评价[J].城市燃气.2010 (04) :20-22.

7.液化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篇七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硫酸

化学品英文名:sulfuric acid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邮编: 传真: 联系电话: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生产化学肥料,在化工、医药、塑料、染料、石油提炼等工业也有广泛的应用。

第二部分 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是一种无色无味油状液体,是一种高沸点难挥发的强酸,易溶于水,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气或雾可引起多种疾病。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 30000-2013),该产品属于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3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对水生生物有害 预防措施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汽、喷雾。作业后彻底清洗。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镜、戴防护面具。避免释放到环境中。事故响应

如误吞咽:漱口,不要诱导呕吐。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物,用水清洗皮肤,淋浴。沾染的衣物需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误吸入:将受害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式的休息姿势。立即呼叫解毒中心或医生。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的取出,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安全储存 存放处需加锁。废弃处置

处置内装物、容器需按照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标准执行。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

慢性影响: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第三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物质√ 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 浓度 CAS No.硫酸 75% 7664-93-9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禁止催吐,就医。接触该化学品的主要症状和对健康的影响: 急性影响: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灼伤。慢性影响: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医生的特别提示:对症处理。患者吸入时,考虑给予氧气。避免洗胃或引起呕吐。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注意风向,站在上风口,全身穿耐酸碱消防服。用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等灭火剂扑救。避免水流冲击物品,以免遇水会放出大量热量发生喷溅而灼伤皮肤。

特别危险性:遇水大量放热, 可发生沸溅。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遇电石、高氯酸盐、雷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吸水性。

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消防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以及防护面罩和防护眼镜。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货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发出声音,必须马上撤离。隔离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用石灰处理消防水,防止污染环境。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理程序: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禁止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环境保护措施:用石灰处理泄漏物或收容泄漏物,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原剂、碱类、碱金属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酸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超过35℃,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碱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2 前苏联MAC(mg/m3):1 美国: ACGIH 1mg/m3,STEL 3mg/M3 生物限值:无资料 监测方法:氰化钡比色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个体防护装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皮肤和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纯品为无色

PH值:1.2(5g/l)临界温度(℃):无资料 熔点(℃):10.5 临界压力(MPa):6.4 沸点(℃):330.0 自然温度(℃):无意义 闪点(℃):无意义 分解温度(℃):无资料 爆炸上限[%(体积分数)]:无意义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爆炸下限[%(体积分数)]:无意义 蒸发速率:无资料

饱和蒸汽压(KPa):0.13(145.8℃)易燃性(固体、液体):不燃 相对密度(水=1):1.83 溶解性:与水混溶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4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 P):无资料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稳定

危险反应:水与硫酸接触会放热,并会沸腾,酸液飞溅伤人。不相容的物质:碱类、碱金属、水、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危险的分解产物:氧化硫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LD50:2140 mg/kg(大鼠经口)LC50:510mg/m3,2小时(大鼠吸入); LC50:320mg/m3,2小时(小鼠吸入)皮肤刺激或腐蚀:强酸,兔子:剧烈的腐蚀和破坏组织;皮肤接触浓硫酸后局部刺痛,未作处理者可有潮红转为暗褐色,继而发生溃疡,界限清楚,周围微肿,疼痛剧烈。

眼睛刺激或腐蚀: 家兔经眼:1380μg,重度刺激。眼睛溅入硫酸后引起结膜炎及水肿,角膜浑浊以致穿孔。致突变性:无资料 呼吸或皮肤过敏:无相关资料

致癌性:TARC致癌性评论:G1,确认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无资料 吸入危害:无数据资料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信息

生态毒性:TLm:42mg/L(48h)(食蚊鱼);49mg/L(48h)(蓝鳃太阳鱼)

持久性和降解性:接触泥土或无机氧化物等会消除酸性。潜在的生物累积性:无资料 土壤中的迁移性: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废弃化学品:尽可能的回收利用。如果不能回收利用,则采用缓慢加入碱液-石灰水中,并不断搅拌,反应停止后,用大量水冲入废水系统。不得采用排放到下水道的方式废弃处理本品。污染包装物:必须清理干净,回收处理

废弃注意事项:废气处理前应参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处置人员的安全防范措施请参照第8部分。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中国危规编号:81007 UN编号:1830 IMDG页码:8225 包装标志:第8类 腐蚀性物质

包装类别:Ⅱ

包装方法:耐酸坛或陶瓷瓶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钢制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铁路非罐装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还原剂、碱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下列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对化学品的安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装卸、分类和标志、包装、职业危害等方面作了相应的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根据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修正 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16年7月2日通过)

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于2002年1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4号公布,2013年12月4日国务院第32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自2013年12月7日起施行)

4、《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动部发423号)

5、《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第53号令)

6、《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T 16483-2008)

7、《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 12463-2009)

8、《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 190-2009)

9、《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方法》(GB/T 15098-2008)

10、《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 6944-2012)

11、《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12)

1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

13、《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

14、《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年版)

15、《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 30000-2013)等。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上一篇:【山西晋城市六次党代会:市委工作报告】下一篇:展会布展方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