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复习资料(精选6篇)
1.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复习资料 篇一
课文背诵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被蓝透了的海水围着,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为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挺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暖暖地搔着人们的脚板,谁都想捏一捏、团一团,将它揉成韧韧的面。
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于是,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金红一色,热烈一片。时光悄悄地溜走,暑气跟着阵阵海风徐徐地远离。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刚一挨到海面,又平稳地停住了。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蹦跳。大海失去了原色,像饱饮了玫瑰酒似的,醉醺醺地涨溢出光与彩。人们惊讶得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那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下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 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如梦令》 l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五六月份是广玉兰盛开的季节。在绿油油的叶丛中,花朵是那样的纯净、高雅。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
瓣的色彩,说它的纯白吧,有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我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花瓣的质感,说它是玉琢冰雕吧,它又显得那样的柔韧而有弹性。总之,只凭几个优美的词句是不能够概括它的全部内涵的。
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有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约有一寸长。盛开的广玉兰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花呢,花瓣虽然凋谢了,花蕊却依然挺立枝头,已长成近两寸长的圆茎。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广玉兰的叶片富有光泽,好像涂了层蜡,再配上有着铁锈色短柔毛的叶背和那微成波状的边缘,使人觉得另有一番情趣。密集油亮的绿叶终年不败,始终透着生气,透着活泼。有了它的衬托,广玉兰花便显得格外皎洁、格外清丽了。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墨梅》 元代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2.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复习资料 篇二
关键词:《孔子游春》,教学设计,苏教版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高年级的教学应该集阅读、理解、思维、想象和创造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理解与感悟能力。
设计思路:
《孔子游春》是一篇游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赏春,巧借河水教育弟子的故事,表现孔子对弟子的关爱及师生间的真挚情感。教学中把孔子带领学生游春的过程转化为“泗水春景图”“孔子论水图”“师生言志图”三幅情境图,通过赏、议、抒的教学过程来让学生体味文意。
教学目标
1. 在自学本课生字词的基础上,借助词语的理解,领会课文的内容;
2. 通过“赏”“议”“抒”的过程,理解孔子带领学生游春的目的;
3. 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做人要做像水一样具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
教学重点:
读中欣赏泗水河畔美丽的春景,热议孔子论水,抒发师生的言志。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谁来说说《论语》上的佳句?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佳句呀,都是孔夫子说过的话。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隧道,来到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让孔夫子来给大家上一堂情境教学课好吗?来聆听圣人如诗般的教诲。今天,我们来学习《孔子游春》(板书课题),学生同时书空。
(二)初读感知
1. 学生自由读文。(出示自读要求)
2. 交流初读体会:(1)你读了课文,了解到什么?(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赏“泗水春景图”,议“孔子论水图”,抒“师生言志图”。
(三)赏“泗水春景图”
1. 春天的泗水是个好地方,你还记得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
2. 课文中描写的泗水春景图又是怎样的呢?指名读段。
3. 学词:(1)广袤的大地:读准生字,问——这里的广袤可以换什么词或还可以说怎样的大地。(2)飘逸的长发:读准生字,指导书写。请全班女生一起来读,师生共评。(3)宽广的胸怀、飘逸的长发、明亮的眸子、甜蜜的絮语。出词:文中还有一些类似的词组,全班读。师:这些词一般用来描写美丽的女子。下面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回课文再读读看——师生接力读。(4)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师点评。
(四)议“孔子论水图”
1. 默读第一自然段,从中发现:听说泗水正涨春潮——是为了水去的。
2. 论水——遇水必观的孔子,究竟对水有着怎样的心得呢?
3. 自读。
4. 指名读。
5. 能听懂孔子的意思吗?(1)同桌互议:(不太懂)——当然,孔子话里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2)指导方法:师适时给予引导和点拨,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平时看到的、听到的,细细地揣摩,提起笔,细细品味,写出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3)生品读、批注。
6.交流点拨:(1)有德行。(师点出水的无私)指名该生读句。(2)有情义。(出示课件)随着地势的不同,水的形状又会发生哪些改变呢?句式拓展:水流进湖泊,就成了(……);水遇到悬崖峭壁,就化身为(……);遇到窄小的地势,就成了(……);汇合在一起,奔腾而去,就成了(……)。师点拨:有形却无形,水就是这样谦恭温柔。请女生一起读句。(3)有志向。请男生读出水的这种勇气与毅力。(4)善施教化。还万物本真的面貌,让万物洁净、美丽。
7. 再次鼓励学生用心领悟。
(五)抒“师生言志图”
1. 师:孔子仅仅是在谈水吗?他也是在抒发自己的情怀啊!为了让大家走进孔子的内心,老师准备了一段介绍孔子的录像——看录像。(录像可以配些关键字幕)
2. 生结合录像汇报:能从孔子的身上看到如水一般的美德吗?
3. 师:(1)智者乐水,在水中,孔子看到了君子所具有的所有美德。让我们读出对“水”由衷的欣赏。(3)君子有德,君子如水,孔子的一言一行,也让我们看到了君子如水一样的风范。让我们读出对“真君子”的敬佩。(4)在这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孔子的话语如太阳般温暖着我们,读出我们对孔子的敬意吧!
(六)回读课文,总结收获
1.听了孔夫子的“情境课”后,你有了哪些收获呢?
2.谈收获。师提示:可从词、句的积累,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式诸多方面来总结,着重于谈文章的思想感情。
3. 积累词句。如果积累的是自己喜欢的词语,则用这个词语造句;如果积累的是句子,则背诵这个句子。
4. 课文结尾说:“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春意为什么会变得更浓呢?回顾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春光不变,但人欣赏春光的心情在变;春光不变,但春光中人心中的春景在变;春光不变,但春光中人的思想境界在变;春光不变,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变……)
(七)布置作业
1. 摘抄、背诵孔子的名言;
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复习资料 篇三
[关键词]品读 精读 爱 美 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6-069
《夹竹桃》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散文随笔。文章通过质朴的文字描绘了在万紫千红的繁花中,外表普通沉静的夹竹桃所具有的可贵韧性,寄予了作者的人生追求和高雅志趣。如何让学生透过季老清新淡雅、朴实自然的文字风格,品读言语形式呈现出来的文本之美,感悟其人文情深,这是教学的关键。为此,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三读三悟的教学思路,带领学生三思三疑,使文本阅读达到了言意兼得。
一、初读情思悟情深,追问“爱”从何来
《夹竹桃》一开篇,便以朴实的文字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这段话值得学生品读,原因有三:其一,这里用了两个否定式的句子——“不名贵”“不是最美丽的”;用了一个重点强调的肯定句式——“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两种句式上的转换,透露出作者对夹竹桃的深深情思。其二,这段话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品读的思路,铺设了一条探寻作者人文情怀的阅读之路。其三,这段话里有两个重点词语——“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我由此入手,带领学生展开追问:“文中哪里能表现夹竹桃的不名贵?你从哪里读出夹竹桃不是最美丽的?文中哪里表现出‘我’最留恋夹竹桃?‘我’为什么对夹竹桃情有独钟?找出文中表现作者对夹竹桃情深的句子,批注自己的感受。”
通过初读,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并找到了与之相呼应的结尾句:“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由此理清了本文的思路:夹竹桃的韧性使“我”留恋和欣赏,夹竹桃的月色之美让“我”回忆和眷恋。这样一路追问,学生一路梳理,对课文就有了清晰的探寻。
二、再读韧性悟哲理,探究“美”在何方
《夹竹桃》写作风格独特,文质兼美,意涵丰富,在质朴的笔触中融合了深邃的人生哲理。在季老的眼中,夹竹桃的美并不在外表,而在它内在彰显出来的可贵韧性。由此我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夹竹桃用什么触动了‘我’的心?细读课文,找出描写夹竹桃韧性的句子进行圈画并批注。”学生找出了两段精妙的对比:在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了院中繁花盛开的热闹,而到了第四自然段则描绘了夹竹桃沉静开花的淡雅。两相对照更加衬托出夹竹桃的与众不同。学生针对其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品读:“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两个“又”字表现出夹竹桃花开不懈的蓬勃生命力,学生体验到这是美的接力,是生命的接力,在夹竹桃的世界里,没有衰败,只有灿烂。在对夹竹桃韧性描写的句子中,有一段引人注目的关联句式:“在……在……”“看不出……也看不出……”“无……不……”“从……从……无不……”。我让学生将这段话变成一首小诗进行赏析,并通过朗读的形式把握其情感意涵,然后进行深入思考:既然“无……不……”和“……无不……”都是表达夹竹桃天天盛开,从不衰败的含义,为什么还要反复使用呢?这种双重否定句式有什么作用?如果去掉这个句式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
通过对夹竹桃韧性特征的再读品悟,学生从关联词的运用中认识到,这是作者强调情感的一种手法,也是对夹竹桃表达欣赏和赞美的一种言语形式。
三、精读文本悟想象,思考“真”为何物
在季羡林先生的笔下,看似平凡的夹竹桃不只具有可贵的韧性,更有着无尽的风姿,能够引发观者无限的遐想和思索。正是基于对夹竹桃的喜爱,他的文字从质朴立刻变得华丽起来,意蕴悠长。如在描写月影下的夹竹桃时,透过富有张力的文字表现,他让读者也跟随着文本一起浮想联翩:站在夹竹桃迷离的花影中,看那参差的叶影吹动,想它是地图,它就是地图;想它是亚洲,是非洲,它就是亚洲和非洲,在空白的地方还有大海;想它是水中的荇藻,就有池塘会出现在眼前。
在这段描述中,季羡林对夹竹桃的向往和留恋显露无遗。我由此引导学生展开文本对话,进行自我解读和想象:“如果你就站在夹竹桃的月影之下,会想到什么?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学生通过自己的幻想,感悟到季老写作的妙处:动静结合,让文本中静态的夹竹桃变得像一幅动态的画,活灵活现,亦真亦幻,由此我带领学生推己及人,根据自己手头搜集的资料,知人论世地去思考季羡林作品中的一个“真”字。著名作家宗璞评价季羡林先生为“夹竹桃知己”,在他的人生经历中所体现出来的风格和情操,无一不是夹竹桃精神的写照。通过文本精读,学生借由作者的经历感悟季老人文精神中的“真”,而这也正是夹竹桃韧性精神的本质所在。
在对《夹竹桃》三读三悟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从感知夹竹桃的与众不同,到解读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的高雅品格,一步步深入挖掘文本言语,既得言又得意。
4.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复习资料 篇四
1、《长江之歌》长江:气势磅礴,源远流长
2、《三亚落日》美妙绝伦,神奇瑰丽
3、《烟台的海》景观独特,绚丽壮观
4、《金华双龙洞》内洞:黑、奇、大
5、《卢沟桥烽火》中国守军:英勇善战、同仇敌忾
日寇:罪大恶极、心狠手辣
6、《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机智勇敢,临危不乱、镇定自若
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聂荣臻:至仁至义,心肠慈善。
(日本人民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因为聂将军心肠慈善,无微不至地照顾两个日本孤女。称他是“中日友谊的使者”,是因为聂将军的宽大襟怀缔结了中日人民的友谊。)
8、《三打白骨精》孙悟空:疾恶如仇,神通广大。猪八戒:好吃懒做 唐僧:心地善良,胆小迂腐。沙和尚:忠心耿耿。白骨精:诡计多端,贪婪狡猾
9、词两首:《如梦令》南宋 李清照
《渔歌子》南宋 张志和
10、《螳螂捕蝉》 吴王:独断专横,知错就改)
少年:聪明机智)
12、《夜晚的实验》斯帕拉捷(意大利):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15、《天游峰的扫路人》扫路人:豁达开朗,热情好客
16、《最大的麦穗》苏格拉底(古希腊):循循善诱,教导有方 17《山谷中的谜底》 雪松:能屈能伸,富有弹性
18、《 广玉兰》(幽香、纯洁、旺盛生命力)
19、《夹竹桃》(花期长、韧性可贵,能引起无限的幻想)
20、《古诗两首》于谦(明):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王冕(元):鄙视流俗,贞洁自守。
21、《莫泊桑拜师》
莫泊桑(法国,短篇小说之王,《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虚心求学、勤学苦练
福楼拜(法国《包法利夫人》)(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22、《理想的风筝》刘老师(热爱生活、自信乐观)
23、《孔子游春》孔子:循循善诱、博学多才、诲人不倦
颜回:谦逊沉稳,温文尔雅。子路:性格豪爽、乐善好施。
5.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复习题目语文 篇五
2、双龙洞因洞内有两条龙而得名。„„„„„„„„„„„„„„„„„( )
3、“美妙绝伦”中的“绝”的意思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 )
4、《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老舍。„„„„„„„„„„„„„„„„( )
5、《半截蜡烛》是讲伯诺德夫人一家如何机智勇敢地与法军周旋的故事。„( )
6、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8年7月,其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
7、聂荣臻将军是我国杰出的军事家、十大元帅之一。„„„„„„„„„( )
8、日本人民之所以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因为聂将军心地慈善,对两个日本孤女至仁至义,精心照料,表现出了一颗菩萨般的心肠。„„„„„„( )
9、《学会合作》一文是一篇演讲稿。„„„„„„„„„„„„„„ ( )
10、人类可以向海洋索取食物、石油和大量的能量。无穷无尽的海洋资源,我们可以随意开发和利用。„„„„„„„„„„„„„„„ ( )
11、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发明了雷达。„„„„„„„„„„„( )
12、“风雨同舟”和“和衷共济”是一组近义词,“休戚相关”的近义词是“生死相依”。„„„„„„„„„„„„„„„„„„„„„„„„„„„( )
13“人心齐,泰山移”这句话告诉我们合作的重要性。„„„„„„„„„( )
14、“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正确的批评和忠告。„„„„„„„„„„„„„„„„„„„„ ( )
15、“望洋兴叹、顾名思义、大显神威、苍翠挺拨”这四个字中没有错别字。( )
16、在我们的人生中,因该及时的摘下适合的“麦穗”,再寻求新的“麦穗”。( )
17、“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的很快,它的反义词是“度日如年”。„„„„( )
18、苏格拉底是希腊的一位有名的哲学家。„„„„„„„„„„„„„( )
19、《石灰吟》的作者是我国唐代的于谦。它表达了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 )
20、“流金铄石、赤日炎炎、烈日当空、草长莺飞”都是描写夏景的成语。( )
21、“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来了。”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
22、“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这句话点明了《广玉兰》一文的中心。„„„„„„„„„„„„„„„„„„„„„( )
23、《羊脂球》是莫泊桑发表的第一篇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
24、毕业赠言应以勉励、祝愿的话为主。„„„„„„„„„„„„„„( )
25、福楼拜是一位提携后辈、关心文学青年的大作家。„„„„„„„( )
26、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分130卷,共52万字,是东汉的司马迁。„„„„„„„„„„„„„„„„„„„ ( )
2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语出自《史记》 „„„„„( )
28、李清照的《如梦令》是首词,词有别于诗,又称为长短句,一般分为上阕和下阕。„„„„„„„„„„„„„„„„„„„„„„„„„„„( )
29、chi ri wu ye yin 都是整体认读音节。„„„„„„„„„„( )
6.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题 篇六
我们的语文老师真有趣。他,大约四五十岁,身穿一(y0 y@)套洗得发白的工作服,慈(详祥)的脸上强装着严肃的样子。最叫人好笑的是,这么热的天,他却戴着一顶黄军帽。
这一天,第二节课的铃声一响,教室里静得出奇。语文老师诧异地看了我们一眼,走上讲台,一低头,这才发现讲台上放着一幅画。这时,我们都( )起来,那画上内容我们早知道了:一个光头的人,正拿着帽子往头上戴,旁边写着:请老师拿下帽子。语文老师低头看着画。我们笑了一阵都停下来,屏住气等待他( ),然后拂袖而去。可是他看了画竟笑起来________既然大家都想看看我的头________那我就(遵 尊)命了________可看了以后你们须用文字把我的头描写下来________说完他真的脱下了帽子________
呀,这叫什么头啊!一个疤挨着一个疤,像癞蛤蟆的疙瘩一样……大家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
后来,我们的班主任替我们解了心中的谜。
原来,我们的语文老师年轻时也有一头漂亮的头发,乌黑乌黑的还带着自然弯曲呢。一次家属区失火,为救出邻居家的孩子,他冲进熊熊大火。当他抱出孩子时,一头昏倒在地。头上乌黑的头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鸡蛋大小的燎泡……以后,语文老师就( )地戴着帽子。
听了班主任的话后,我们都低下了头,隐隐感到不(b* b))安和内疚,上次那幅画的作者刘东抽泣起来……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意思。
(1)取而代之:__________________
(2)面面相觑:__________________
2.用斜线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字或拼音。
3.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成语。
4.用“
”画出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5.同学们“心中的谜”是指什么?
参考答案:
1.(1)本文指老师在大火之后留下的疙瘩替代了他的头发。
(2)说明我们内心紧张害怕而不知道该怎么办。
2.不正确的字和音:y@ 详 尊 b*
3.哄堂大笑 大发雷霆 长年累月
4.我们的语文老师真有趣。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复习资料】推荐阅读: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复习提纲07-02
《三亚落日》 学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07-25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毕业10-11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09-28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梳理07-26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考试卷08-15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08-29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题参考答案06-30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06-23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目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