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自述

2024-07-05

教师成长自述(共7篇)

1.教师成长自述 篇一

孔子自述:我的成长过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孔子活了七十三岁,这篇自我总结从十五岁开始说,说到七十岁,可见是孔子快死的时候才说的话。我没有什么根据,但是以心印心,我觉得孔子是个老实人,没有美化自己的成长历程。要是他现在还活着,我估计孩子们都会喜欢跟他玩,偷他园里的果子他也不生气,揪他的胡子他也乐呵呵,貌似那么一个好欺侮的老头儿。我说不定会替他打抱不平,替他教训下那帮倒霉孩子。我会这么说:“敬老敬老,就是要敬而远之,只许看,不许摸。” 孔子呢,看我跟看那帮孩子没什么两样,我说什么他都不生气,我做什么他都乐呵呵。你说,谁家不希望有这么一个老的呢?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这都是后人景仰他才说的赞美之辞,可是孔子自己在回顾自己成长的过程时,却像根快燃尽的蜡烛一样谦卑。

首先,孔子说十五岁的时候立下学习的志向。那时候在中国,男孩子十五岁是束发之年,按照《礼记》的说法:“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周朝的学制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今天我们也有小学和大学,可是学的东西却大不一样了。当时的小学和大学都学什么呢?按照朱熹的说法,小学从八岁开始,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而大学从十五岁开始,学习“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我不知道朱熹是不是美化了周朝的教育,不过如果真像他说的那样,“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那么小学真可谓普及教育了。这种教育似乎更注重基本的技艺与礼节,说白了就是怎么做事,怎么跟人打交道。可是大学就不是向所有人开放的了,而是天子公卿之子弟和凡民之俊秀应该钻研的,那就是怎么参政、议政、为政。或许可以这么说,小学教的是你为自己谋生计所需的技艺和礼仪,而大学教的是你为众人谋福利所需的素质和理想。孔子“十五而志于学”,当然不是立志学习某一专业,而是造福天下的学问——这种志向是超越个人成功的目标的,而常常要逆流而上,“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所以这样的道路必定充满了挫折与失败。孔子的身世是复杂的,虽然有人硬要说他是贵族的后代,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贫苦的。在这样的苦境中,他和他的母亲都没有把谋生的“小艺”视为首要的目标,而是把造福众生的“大艺”作为最高的志向,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决定。我总以为时代是进步的,我们今天的父母亲对于子女的未来,应该抱有比孔子的母亲更高尚的期望才对——非常可惜的是,我发现今天的父母亲虽然也常常鼓励自己的孩子上大学,甚至念了硕士念博士,却不过是在为稻粮谋,为个人成功谋,为一己私利谋。立志或许只许一秒,但行道却需要漫长的时间。所谓“三十而立”,恰恰透露了孔子自认为在三十岁以前并没有“立”起来。从十五岁到三十岁,孔子行走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肯定有过摇摆、彷徨、迷失、愤怒和痛苦吧。是的,他花了十五年的时间,才坚定了自己的志向,立于世间不再摇摆。知道孔子跟我们一样,有过成长道路上的漫长挣扎,是不是让人更振奋呢?

三十而立以后,孔子有没有困惑呢?肯定有,所以他才说四十不惑。他有过什么样的困惑我们不知道,但是从那个年纪过来的人都知道,无非就是人和人、国和国、谁对谁错何去何从那些事。如果去详细阅读孔子的生平事迹,我们似乎可以说,从三十岁到四十岁,这可能是孔子最困惑的十年了,因为他的理想在不断遭遇挫折和失败。但是,孔子跟我们一样,需要穿越一段黑暗的隧道,才能见到光明。这一段隧道,他走了十年。终于,“四十不惑”。

四十不惑,是不是说孔子就没有任何疑问了呢?是不是说他什么都明白了呢?显然不是,至少他还不明白天命。他仍然有很多未解的问题,但是孔子不会被这些问题困住;他会带着问题往前走,而不是碰到问题就停下。另外,他也不再瞎问了,因为自己解答不了的问题,别人也无法替他解答。他开始寻求上天的指引。据说在这个年纪,他开始学易经,研究那些玄而又玄的东西。就这样过了十年,他五十岁了,孔子说自己知了天命。什么意思呢?孔子那么有使命感的一个人,到五十岁才知道天命?是的。孔子年轻时候的使命,是他个人的使命,所以带着一帮粉丝周游列国,畅谈各种理想,试图说服这个候那个君,造出一个理想国来;但是到了五十岁,他知道天命是高于他个人理想的东西,无论他的个人理想看起来多么伟大,都必须臣服于天命。

孔子五十知了天命,但在他的总结里,他好象也没有得意,因为他仍在继续成长。就算知道了天命这么深奥的事,他还要每日三省地度过十年,到了六十,才耳顺。有学者说耳不是耳朵的意思,还有说耳是个多余的字,还有的说耳是通假字,通“而”。我觉得做学问做到成这个样子,态度未免太不老实了——你不理解的,就任意改变,把甲说成乙?这简直就像是试图把大海装进杯子里,您就是把这杯海水研究得再透澈,您说的也不是大海了,而是一杯海水。孔子就不这样,他总是老老实实的,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他不仅见了老子,觉得自己很渺小,他甚至见了老农,也觉得自己很渺小。“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个被后人尊为万世师表的人,最喜欢做的事却是拜他人为师。他从不尝试把大海装进自己的杯子里,他总是乐意抛下自己的杯子,尝习怎样在大海里浮游。那么,孔子自述“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依我个人的观察和体会,认识到天命这么大的事之后,人自然觉得自己洞悉了真理,即使往谦虚里讲也是认识了部分真理,自然听到自己认为不是真理的东西觉得不顺耳。孔子的境界比一般人高的地方就在于,他不跟人辩论,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他自我反省,自我成长,这样过了十年,终于达到了耳顺的境界。不管他听到了什么,他都不再从“我”的立场出发去评判,而是从“他”的立场去理解。传说有个穿绿衣的小人儿,跑来跟他的弟子辩论,说一年只有三季,孔子也说人家说得对,他不会强迫别人接受一年四季的概念。弟子不高兴,觉得孔子不尊重真理,孔子说:“你没看出来这个小绿人是个蚂蚱吗?他春生秋死,从没见过冬天。一年三季就是他看到的真理呀。”就这样,从五十岁到六十岁,孔子听了很多不顺耳的话,但是他不去纠正别人,而是尝试降伏自己的心,自己的耳,终于到了六十的时候,他耳也顺了,心也顺了。

从六十到七十,孔子听什么都顺耳,看什么都顺眼。这就是我开篇处说的那个挺好欺侮的老头儿吧?近来读古书,发现我所喜欢的一些人物,年轻时不管怎么倨傲和激昂,到老来都是这么一副“好欺侮”的样子,如杜甫,房上的茅草被顽童们轰抢了也没有咒骂;如陆游,孩子们在灯下玩牌不带他或算计他,他也安之若素;如辛弃疾,儿子们干活儿不着调他也只觉得可笑。他们记录这些事的口吻好玩极了,老杜写的是:“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如果只这么写还不是老杜,他接下来写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由自己的寒冷想到了千万人的寒冷,他由自己的痛苦想了千万人的痛苦,他甚至愿意为了解脱千万人的痛苦而舍弃自己的性命。这就是老杜与孔子一脉相承的地方。陆游是怎么写的呢?“儿童欺老聩,灯下聚呼卢。”这可是写在贺岁诗里,他觉得能被孩子们欺侮也是一种幸福。辛弃疾则写:“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他不去纠正孩子们,而只是安享这村居时光。历代以孔子为师的中国读书人,都走过相同的道路:他们尝试去改善这个世界,但是到老来他们发现改变的只是自己。别人或许会嘲笑他们无功而返,可是只有走过这条路的人才会知道,如果他们没有舍弃自己的安逸去追求世界的改善,他们到老也只是以一己之私为念的人;因为他们曾经尝试舍弃自己,最终上天成全了他们,让他们获得了心灵的圆满。

这样耳顺的岁月过了十年,孔子七十了,终于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他不必刻意去想要做正确的事情,但是他已经不会犯错了。他不必刻意去想要善待别人,但是他已经不会伤害别人了。哎呀,孔子说人无完人,我怎么觉得孔子成长到生命尽头的时候,已经成了个Perfect Man了呢?有趣的是,完人这个概念,不只咱们中国古书里有,你去查各个宗教的经典,出现的次数多着呢。阿博都-巴哈就说:“人是不完美的终点,是完美的起点。” 所谓完人,从来不是生就的,而是历炼的。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用那些高尚的准则来要求自己,而小人则用那些高尚的准则来要求别人。可是,如果我们看孔子自己的人生总结,我们会看到他也有刻求这个世界的时候,只不过他最终都放下了——面对孔子这份老老实实的人生总结,我们是不是也对自己充满了希望呢?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对孔子充满了喜爱呢?孔子给我们的最好的礼物,不止在于那些写在纸上的教训,还在于他走过的道路。

孔子不需要美化自己,因为他知道完美即是不断成长,而不是永不犯错。那些美化孔子的人,和那些贬损孔子的人一样,没有把孔子当成一个曾经活过的人,而是把他当成了一个塑像。而我喜欢的孔子,从来就不喜欢塑像。

2.教师成长自述 篇二

一、扎根乡村教育

我出生于1958 年2 月, 现为新盈中心学校头咀小学的副校长, 中国共产党的党员。 是1979 年9 月从教的, 至今已有36 年的教龄, 在这三十多年的岁月里, 我与这所学校———头咀小学结下不解之缘, 见证了这所小学三十多年的变迁。

我于1979 年9 月在当时头咀村大队招考民师的考试中, 考上小学的民师。 第二年就被任命为少先队大队总辅导员, 三年后当选新盈学区团支委, 在从教两年的三年级语文后, 就一直是小学高段的语文老师 ———即从当老师后的第二学期开始一直当班主任。1991 年夏季参加全省中考, 考上了海南省临高师范。 1993 年7 月毕业后, 当时有相当好的条件可以到海口、 三亚等一类城市的工作, 但由于一心系于家乡的小学———头咀小学, 因此主动要求回到了家乡当一名乡村教师。 因为我知道, 孩子需要我, 毕业班学生也需要我。 我更需要把从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家乡的子弟。

之后近十年都是教毕业班的语文, 当班主任。 大概是在2000年, 我曾经的一名学生已是新盈中学的老师。 当时, 愈多有门路的老师都上中学或转行了。 我的这个当中学老师的学生, 也主动地与当时中学领导的陈校长联系, 之后陈校长告诉我:王老师, 中学正缺语文老师, 如果你开口就可以到中学去, 中学待遇好, 工资高一级。 我回答他:还是当一名乡村小学语文教师比较合适我吧。 所以就这样扎根在家乡的小学乃至今天。

二、满腔热忱地投入乡村教育

我出生在头咀村, 从当民师的那一天起就爱上了小学教育这一行, 立誓要为这所乡村小村的发展出力量。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 当时都是低矮的民房教室, 没有一间楼房, 学校的硬件建设全靠老百姓。那时的办学体制是“ 人民教育人民办”。尽管当时我只是名教师, 可也是学校的中层领导———总辅导员, 而领导成员中是由“ 校长、教导、总辅导员”三人组成。

那个时期, 少先队工作在“ 我”的组织下, 开展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 我也被评为县级“ 优秀辅导员”。 与此同时, 学校的办学条件的改善全靠当时“ 校长”与“ 辅导员”两人的谋划, 想方设法筹备资金, 发动群众乐捐, 支持学校办学, 那时的学校领导是经常用节假日走村串户进行发动的。 我与校长曾三四次到三亚等地进行宣传, 动员船老大、渔老板、外出干部职工以及爱国华侨, 再加上全村干部群众的支持, 经过几年的努力, 终于集资到二十多万, 建成了一栋两层八间教室的教学楼, 全镇乡村小学的第一个规模的校门和一个图书馆。

1993 年9 月, 我就任命为代副校长, 次年二月为正式副校长, 学校的发展更是时时牵挂在心头了。 经常与当时的校长共同谋划如何深挖发展农村小学教育的资源, 跑上级, 找政府———到县局去, 到省厅去, 下到群众中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 靠八方有志之士与乡亲父老的鼎力合作下, 终于建成了一栋教师宿舍, 形成了学校的初级围墙的建设。 我校当时被省教育厅评为校容校貌“ 三等奖”。 是当时全县农村小学唯一获得此殊荣的小学, 而我个人也被临高县人民政府评为“ 先进个人”的教育工作者。 动员到了本村的乡镇企业家、著名教育支持者黄生荣的牵头, 得到了本村黄生荣、张士黄、林日赫、王发现等企业老板合力支持, 他们总共出资五万多元, 完成了围墙的加高至二米八多, 形成了校园的围圈规模。

这三十多年的岁月里, 花开花落, 人来人往, 学校先后更换了八个校长。 如今是郑春壮校长主持, 而我是副手, 还在守护着这一方“ 净土”。 对我个人而言, “ 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教育”“ 一切都是为了学生”。 目前全校只有四十几个学生, 但是校园里的环境工作反而更艰巨了———为了一个干净、 清洁的教学环境给家乡的学子学习。 无论是过去, 还是现在, 三十多年来, 我不知要付出多少个日子, 即使这是默默地付出, 不为人知。 但我想, 也无须让人所知, 这本是我该做之事。

先前, 学生有百人以上的时候, 学生劳动课后及学生在规划的清洁区打扫树叶外, 留下的也只有“ 我”和校长来清理。 而校长的工作繁多, 而我除了班工作及教学外, 大量的时间就用在项工作———清扫校外、校内的环境了。 我校面积大 ( 共两万多平方米, 二十一亩) , 绿化面积大, 光大树就有十几株枇杷树、榕树、紫檀树等, 每年掉下的叶子, 枝干就达数十吨, 学校经费少, 所以只能靠我采用“ 晒 — 烧 — 除 — 埋”的方法来解决。 我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 也只有利用星期休息日和每天上课前后, 以及傍晚进行清扫。 更甚者每星期开学前 ( 尤其是春、夏两季) 校园里除了走道及教师房屋外, 都是先在校园里自个人地搞起除草等, 这已是我的“ 家常便饭”。 有时反遭家里人和熟友的反对:“ 这个学校是你家呀! 每日每晚的搞不完, 不累吗? ”我也只能笑笑而已, 有时就是:“ 我在进行身体锻炼呢! ”2012 年, 校门内侧两旁铺设了两千多米的地毯“ 草坪”, 每年的寒暑假, 草坪上长满了含羞草、野菊花, 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草, 这清除工作也只靠我一个人去做。 这项工作, 老师们是没有时间, 不说大家也知道。 且过程也复杂———必须先用锄头挖, 然后用四爪扫, 集中晒在烧, 再扫灰当肥施在草上, 最后还有浇水等。 我在这所家乡小学三十六年来, 粗略地计算一下, 如果用车运去倒掉, 起码也要花掉一两万, 其他劳资就更多了。

三、始终站在教育育人的前沿阵地上

三十六年弹指一挥间。 而今已有二十二年的党龄, 在学校副校长的岗位上也有二十二年, 然而从当上民师的那一天起, 就教语文而已, 并且有三十二年是高年级的语文, 其中有二十四年是毕业班, 连续当班主任三十四年了。 这样长期的教学工作实践使得我深深地懂得: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应千方百计地把“ 教书育人”落到实处。 长期以来, 我负责的班中, 在学校里无论是以纪律、思想品德, 还是学习文化劳动修养、体育达标等方面, 都是在本校中“ 数一数二”的, 尤其是素质的综合考评中保证如此。 因此, 我也在各个阶段取得一些荣誉:八十年代曾获得过县级“ 读书积极分子”和“ 优秀辅导员”称号 ( 由团县委颁发) , 九十年代临高县政府授予“ 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称号;两千年后, 也分别获得“ 继续教育先进个人”等称号, 这些称号只能证明以前工作得到了肯定。 而所教的学生当中, 诸如:林树荣、苏保健、张青坚、丁俊南、苏小梅、林归等十几名学生直接从小学考上了临高中学。 这些学生获得过的荣誉称号已多得我记不清, 数不过来了!

众所周知, 在教学中, 小学班主任工作, 小学高年级语文最为辛苦。 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 我本该坚持在这块前沿阵地上, 无怨无悔地站到最后的一班岗, 即使三十年如一日, 人生不过弹指间。

参考文献

[1]张克猛, 周纪卿, 任宝生, 等.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00 (02) .

[2]龚德均.师专理论力学课程的定位与改革[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04) .

3.教师成长自述 篇三

因为一位英年早逝的天才少年子尤,我们知道了她——柳红。呈现在媒体面前的她,总是那么优雅和淡定。没有人知道,那些在常人看来难以承受的痛苦。她这个母亲是怎样扛过来的?

和她面对面。一起回到那些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太过残酷的过去。她依然淡淡地笑着:每个人的生活都难免经历痛苦。如果你没有被痛苦打倒,那么你就会在痛苦中成长。

曾经,我是别人眼里的幸福女人

在2003年以前,我应该是那种别人眼里幸福的女人吧,丈夫吴国盛在北大哲学系担任系主任,儿子聪颖可爱,那时候,子尤虽然还未像后来这样出名,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圈子里,因为他出众的才华,他早已是一位小名人了。

虽然子尤的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但从三四岁起,他就喜欢听相声、看书,我给他买了侯宝林全套的相声磁带和许多他爱看的书。子尤善于讲故事、说相声,但他的手比较拙,于是一开始,他让我帮他写字。他8岁时一篇5000多字的小说《一战时期的俄国少年儿童团》,就是在看了《拯救大兵瑞恩》后由他口述,我和丈夫轮流4个多小时帮他写成的。

丈夫和儿子,可以说占据了我全部的生活和心灵的空间。丈夫比我小4岁,我常常抱怨说:“我简直是生了两个儿子,哪一个离开我都不行。”虽然是抱怨话,但那时候心里全是蜜般的幸福啊,我甘愿为这两个男人付出自己的所有。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父子俩都不爱吃水果,可是我认为多吃水果对健康有好处,所以我想方设法让他们多吃一点。每天晚饭后,他们各忙各的,我躲在厨房里用榨汁机榨果汁,一遍遍尝试哪几种水果组合在一起的味道是最佳的,然后再送到父子俩的手上,连哄带劝地看着他们喝下去。有时候我伺候他们喝完果汁,一看时间都快夜里10点了,我自己还什么都没干呢。

2003年,丈夫有了外遇。在最初得知这个事实时,我有世界在一瞬间坍塌的感觉,结婚这么多年,我们的感情一直很好,他几乎是我的全部,我做任何事情,首先考虑到的一定是他,我从未想过有一天我的生活中会没有这个人,这对于我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所以,我最初的想法是:无论怎样,我不离婚。

可是事情的发展越来越不在我所能控制的范围内,直到有一天,丈夫搬离了这个家。

我和丈夫之间感情变化的每一步,子尤都看在眼里,儿子才刚刚13岁啊,他却在那段时间里成了我最大的精神支撑。有一天,他硬是把我从床上拽起来,很认真地劝我:“看看镜子,你都成什么样了,有什么可怕的,离婚也不是结束,也许对于你来说是男一个开始也未可知呢!”我当即把胸中的愤懑化作倾盆大雨般的痛哭,然后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后来,相熟的朋友问起离婚的事时,我只是平淡地说:“他爱上了更值得他爱的人。”

我努力使自己的心灵不被怨恨和自怜所俘虏,但是在最初的时刻,那种内心的空洞真是无法收拾。很多个晚上,我坐在房间里,忘记了开灯,就那样呆呆地坐在黑暗里,脑子里和心里一片空白……

最终带我走出困境的还是子尤,他说:“妈妈,你应该有你自己的生活,每次看见你失魂落魄、不修边幅的样子,我都觉得很丢脸,我的妈妈应该是优雅的、坚强的、充实的。妈妈,你别让我失望。”儿子的这番话让我警醒,是的,即使我失去了婚姻,我还有儿子。我是做一个让儿子失望的母亲,还是做一个可以让他当作榜样的母亲呢?我必须选择后者。

蓦然发觉:离婚真好啊

因为后来儿子的名气太大了,我这个当母亲的反而没有人知道身份,我其实也算是个社会精英,我是经济学家吴敬琏的学术助理。

我试着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生活,开始把年轻时的爱好都捡起来——阅读和写作。每天晚上,我和子尤各自占据书房的一角,各自捧着书看得入迷,看到精彩处,便大声读出来与对方分享。

我开始着手撰写《吴敬琏传》,我写一章,子尤看一章。子尤给了我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建议,我们甚至计划着以后母子俩合作一本书,书名就叫《我们俩》。

最有意思的是,我和子尤还经常编写剧本,演员就是我和他。每逢节假日,我们邀请朋友们来家里,表演给大家看。我们母子俩的表演已经成了保留节目,每次朋友聚会,大家都会在电话里叮嘱我:“带上子尤啊,我们等着看你们的好戏呢!”

我们家是三室一厅,每个房间都很小,可我精心布置,让家里装满了温馨、情趣和书卷气。进门对面的墙壁上,数百种铅笔刀构成了一个带有童话色彩的世界,卫生间门口不足一平方米的空间里,近千张光碟林林总总,展现着历史的踌度;书房里,各种书籍占满了房闻的每一个角落,房间的顶部贴满了练习书法时废弃的“墨宝”;卧室的屋顶很规整,一篇《千字文》占据整个空间。我和子尤经常躺在床上,边读边背。子尤说这样很好,以前他爸爸在家的时候,他和我不敢也不能把家搞得如此情趣盎然。

我也开始花时间在自己的外表上,我是个很爱美的女人,但是在婚后的那么多年里,因为忙于照料家庭,我对于自己总是力求简单:每天早晨起床,匆匆洗脸,抹点“大宝”就完事了。现在,我会用蜂蜜和橄榄油做面膜,也会给自己设计服装。我偏爱古典风格的衣服,为了做一件满意的衣服,我会亲自去淘喜欢的布料,和裁缝讨论样式,而且旗袍上好看的盘扣都是我自己做的!离婚后,我曾经参加过一次大学同学聚会,我的状态让大家有“惊艳”之感,他们都说:“柳红,你看起来起码比实际年龄要小10岁!”

我曾经在北大的校园里,邂逅子尤父亲和他新婚的妻子,面对他们,我发现自己心里已经没有任何怨恨,我们淡淡地寒喧着,像一对好久未见的老朋友,一切的恩怨光滑无痕地滑过,剩下的只是一些关于过往的温暖片断的记忆,这样真好。子尤的父亲曾经对我说:“你真是一个丰富的人,我曾经以为已经完全了解你,但是离婚后你的表现又让我觉得,我其实并没有完全读懂你。”

有一天早晨,我站在楼下的花园里目送子尤去上学。天空晴朗,花香阵阵,我突然由衷地产生一个念头:离婚真好啊。真的,如果没有离婚,我不会体会到在家庭和工作之外,还有这么一大片可以供自己翩然起舞的天地;如果没有离婚,我不会拥有尝试另一种生活的可能,不会拥有这么丰富的生命历程;如果没有离婚,我不会知道自己面对挫折时原来拥有这么大的能量,这种能量让我找回了久违的自信。人生就是这样吧,不会总是坦途,但是每个崎岖处都会有美妙的风景。所以,无论如何应该感谢生活。

生活重新向我展示它的美好,我甚至和子尤开始讨论再婚的问题。我们一起拟定征婚启事,我说:“我一定要找一个爱你

的人,如果他不爱我的儿子,他再优秀我都不会考虑。”子尤说:“你放心吧,我这么可爱的小孩,只会为你加分!”我们母子俩躺在床上,笑成一团。

那时候,我们是多么的快乐。可是,一场灾难袭来,将这种快乐击得粉粹!

子尤在天上看着我,我不能让他失望

2004年3月,子尤被查出患有纵隔恶性肿瘤而住进医院,多次面临生命危境,用他自己的话形容:“一次手术,两次胸穿,三次骨穿,四次化疗,五次转院,六次病危,七次吐血,八个月头顶空空,九死一生,十分快活!”在经历了同龄人无法想象的生死爱恨,在与疾病顽强抗争了31个月之后,子尤终于走完了他16岁的生命旅程,于2006年lO月22日凌晨2点50分去世。

子尤留给我的,除了录像、照片和回忆,还有一本书《谁的青春有我狂》。这本书,子尤从8岁开始写,一直写到15岁。这本最早名叫《我和上帝掰手腕》的书,如实记录了一个白血症少年与疾病抗争的心路历程。

我的儿子,一个在短暂的生命中,大部分时间学着做一个男人的坚强男孩,始终活得很有尊严。得病之后,他总跟我说:“妈妈,你不要弯腰,你要端庄,我们母子俩互相把对方作为一面镜子,好吗?”那一刻,我又怎能说不呢!从此,子尤透过我的表情,看他自己是不是缺少笑容;我透过子尤的表情,看自己今天是不是还端庄。

因为子尤在临去世前说的一句话:“妈妈,我想象不出来,你要是留短发会是什么模样。”所以在子尤去世的当天,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发廊,把留了半辈子的长发剪掉。短发的我去商场,从头到脚买了许多漂亮的新衣服,为儿子穿上,甚至在抱着子尤的骨灰盒回家的时候,我还穿着非常鲜艳的衣服。

告别仪式上,我坚持让自己面带微笑。等到趴在子尤的耳边,为他轻轻朗诵《蒙古长调》时,我再也抑制不住哗哗的泪水。我让泪水顺着脸颊无声地跌落在脚下,坚持朗诵完歌词。当我抬起头时,脸上微笑依旧。我掀起红布,亲吻子尤的右颊,然后又一次帮他梳理了头发,把打印好的歌词塞进他的手中……我相信,子尤一直在天上看着我,即使在送别的时刻,我——子尤的妈妈,也应该是端庄的。

正如央视主持人张越在“温暖2006”现场所说的那样,“想到子尤,就总想着一个词叫享受。我觉得我很少看到那么懂得享受的人,享受生的快乐,享受痛苦,享受活着,享受青春,甚至享受死亡。子尤没有装,不是强打精神地乐观,他真的看得很明白,人活着就是一个过程,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要体会完全不同的滋味,包括痛苦和死亡的滋味。”子尤在这样的享受中,走完了自己短暂而不乏精彩的生命旅程。

子尤逝世后,我遇到最多的问题是:一个母亲,怎么可以做到这样的冷静和坚强?记得同样的问题,我也曾问过单位里一位孩子患有重病的女同事,她当时对我说:“如果你摊上这种事,你也可以做到。”在我真的摊上这种事之后,我也是这样回答那些来问我的人。

我该怎样来表达失去儿子的痛苦呢?子尤已经走了一年了,遗憾的是,我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词句来形容,而这种痛苦在我的心里一直是那样强烈,也许这种强烈的痛苦会一直跟着我,我并不认为它们会有减轻的可能性。但是,我心里一直很明白,伴随着这种痛苦,我还是要活下去,而且要活得快乐、充实、健康, 不为别的,是为了子尤,我不能让他担心。就像在追思会上,所有的人都哭了,只有我没有哭,那天我特地穿了一件很雅致的旗袍,我要让儿子走得安心,这是一位母亲能为儿子做的最后一件事。

那天,说到已经走了的儿子时,朱军、白岩松、张越交替着朗诵起郑智化的《别哭,我最爱的人》,当时现场一片掌声。是的,大家都没有用感伤去感怀什么,大家也都因为子尤的达观而忽略了单身母亲养育一个白血病孩子的苦难,忽略了社会对于我们援助的另一种温暖,甚至忽略了笑容和灿烂背后是无尽的苦痛。一如白岩松感叹的“反过来看另一面,他不疼吗?后来他各处都在出血,他不难受吗?”但是,我知道人们还是看到了,有意识地看到了子尤的生命力所产生和造就的快乐。

子尤的达观是以生命做为验证代价的,这种代价,最终让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直面一次对生死的沉思,让我们在死亡最终来到我们面前的多年之前做好准备,让我们从沉思与准备中得到一次增加生命质感的洗礼,让我们在洗礼之后有能力感知到生命随时可以被珍惜的温暖。

所以,尽管子尤已不在我的身边,现在的我依然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很好,我特别注意自己的健康。每天跑步,每个周末爬山,绝不敷衍自己的一日三餐。我会花5个小时为自己精心炖制一锅花生红枣猪蹄汤。也许这在旁人看来是对时间的一种浪费吧,但我想,如果这一锅汤对身体有益,那么就不算是浪费,有健康才有一切,让自己健康也是对亲人的负责。

我开始热心公益活动,或许因为子尤得的是癌症,我对癌症患者总是有一种感同身受的理解,我总想为他们做一些事情。有一次,我在博客上看见一条留言,一个和子尤同龄的女孩子得了癌症,她问我:“为什么别人都轰轰烈烈地活着,我却必须承受这一切?”我亲自去医院看她,告诉她:“你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积极治疗,阿姨会陪你一起走这条路。”我每周都会去医院看她,她的家不在北京,做饭不方便,我每次去都会给她带炖好的汤。现在女孩已经出院了,到目前为止病情稳定。现在,她叫我“妈妈”。

我发现,癌症患者有低龄化的趋势,这些孩子们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和身体折磨是我们这些成年人不敢想象的。我计划成立一个“癌症少年俱乐部”,把这些孩子组织在一起,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他一个人这么不幸,大家可以相互打气,而家长们也可以交流一些治疗的心得和信息。这是我正在做的一件事,所以我现在比子尤得病那会儿还忙呢。

曾经的我是一个什么都不缺的女人,后来,我失去了婚姻,再后来,失去了儿子。在别人眼里,我是个一无所有的女人吧,我只剩下了自己。可是我发现,即使生活将我置于如此的境地,我依然有能力让自己活得快乐而充实,这种快乐和充实来源于自我成长,来源于我的内心深处。所以,它们是有力量,是长久的。对于未来的日子,我的态度只有两种,一种是——无所畏惧,一种是——享受每一天。

天上的子尤,看见妈妈如此这般地活着,一定也会很快乐和欣慰吧。天上人间,我们母子会在不同的地方关照着彼此,给彼此加油、鼓励!

4.优秀教师自述材料 篇四

——申报县级优秀教师事迹材料

我是县第四中学的一名教师,1995年8月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一直从事中学历史课教学任务。在20年的从教生涯中,我严格要求自己,热爱学生,踏实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学生、家长、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多次范荣获上级表彰奖励。1995年,我被评为县级骨干教师;2001年,我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2002年,我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2004年,我被评为县级骨干教师。

一、热爱教育事业,关爱每个学生

我的父母都当了一辈子教师,他们那一代人对教育事业的倾情付出在我心中留下了永远难以磨灭的印迹。在他们的影响下,教书育人是我学生时代的人生理想,时至今日仍历久弥新。在教师的岗位上,我感受到了人生的充实。

我在乡下当了12年班主任,我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课堂上,无论学生乖巧或是淘气,在我眼中都和自己的孩子一样可爱。有时在课堂上,我也曾为学生厌学发过脾气,但我会很快调整情绪,换一种思路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我讲授到的内容上来。我大学时主修政史专业,璀璨浩瀚的历史是我吸引学生兴趣的法宝。我常引用古人以身许国的故事教育学生热爱祖国,通过名人自强不息的典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的目标。孩子们都是一块块可以雕琢的璞玉,都是等待发掘的宝藏,他们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需我我们这些教师去开发。这是我多年对待所有学生是基本认识 的。我对所教的每个学生都怀着一片热忱和希望,用一丝不苟的态度和踏踏实实的工作,塑造一个个孩子的美好灵魂。我成了许多学生成了大朋友,成了他们可以依赖的人,每到假期都有许多我教过的学生到我家来玩,其中许多已大学毕业或是成家立业。我认为,要当好一名老师,不仅应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更要懂得爱和尊重。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是了解学生教育学生的前提。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既是作教师的一种收获,也是作教师的一种职责。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善意的赞许,或许都可能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我相信爱在温暖照亮别人的同时,也使自己充满了力量!

二、创新教学方式,营造良好氛围

我所都的历史课是学校的“小科”,近几年才纳入中考,并不被大多数学生所重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是提高教学成绩的唯一出路。我手中的历史教材已讲了十几个循环,虽然早已滚瓜烂熟,但平时备课仍不敢有丝毫马虎,除了认真写教案,我还开动脑筋,思考如何把历史 课讲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喜欢学的同时,用最少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并灵活运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极少单纯地讲授课本上的知识,每堂课都让学生感觉到新意。我经常在课堂上设置一些趣味讨论话题,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其中,感受到独立思考带来的乐趣。针对这些开放性问题,我从不局限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海阔天空地去联想、去归纳,得出各自的结论。只要没有明显的偏差,我都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于独创性的认识更是重点进行点评。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创新敢于肯定自我,并升华自我,这是新时期教育思想的精髓。历史课的特点更有益于提升学生这一核心能力。只有

这样,他们才能把历史学活学通,并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从而把学历史变成一种乐趣,这对提高历史成绩更是事半功倍。

三、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专业素质

时代发展太快,我作为一名老教师,感到到了网络时代带来的压力,认识到了更新知识的重要性。到四中这7年里,为了能像年经人一样能够熟练最新的教学知识,我着实下了许多苦功夫,系统学习了软件操作基础知识,尤其是多媒体教学的技巧,逐渐从一个电脑盲成了一个熟练掌握电脑教学的“时髦”网虫。在课余时间,我制作了大量教学课件,每一课时都有两三个备选的课件,放假在家的时间大多用在这方面。为了在网上找图片,为了设计课件的版面,为了推敲计件的环节,我时常熬到深夜,为此落下神经衰弱的老毛病。但通过这些努力,取得的成效也是非常突出的。通过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演示,鲜活的画面增强了历史课的趣味性,拓展了知识面,让学生感受到了历史课的魅力所在,减少了枯燥的讲解。每当我在课堂上插入一段在历史片中剪切下来的气势雄浑的片断,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到演示屏上,那各氛围是从前用图片展示无法比拟的。现代化教学的魅力实在是从前所不敢想像的,我庆幸自己没有被时代所淘汰,之前的所有付出是值得的。尽最大可能让学生热爱历史,爱上我的历史课,是我不懈的追求,无论付出多少都值得。

四、培养年轻教师,甘当铺路基石

在工作中,我团结同事,认真落实学校部署安排的各项工作。平时,我积极参加各种公开课、观摩课、开放研讨课的教学活动,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每次听课后,都会认真评课,帮助讲课的同事找出优缺点,使他们明确自己的的教学优势和不足。同时,吸取他们的经验,用于自己的教学之中。

我是个热心人,喜欢关心帮助进入教学岗位的年轻同事。我向他们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同时把自己的教学经验真诚的传授给他们。年轻的教师们有时遇到难题而向我请教这是我最大的乐趣,我都毫无保留地陈述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我乐于与他们共享自己在教学生涯中的体会与经验,教导他们在处理好与学生间的关系。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我时时常进行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存在问题的原因,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让他们少走弯路,尽快适应教学工作。

20年弹指一挥间,我已过中年,学生的孩子都叫我“奶奶”,但和学生在一起,我觉得自己的心依然年轻。我付出了辛勤努力,学生们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了我,我为此感到欣慰与自豪。

今生,我为自己是一名老师而骄傲。

宝清县第四中学 李美琪 2013年7月5日

5.优秀教师个人自述 篇五

本人于1999年毕业于南昌大学政教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本科,法学学士。中学高级老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长期致力于一线政治学科的教学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认真钻研业务知识,努力把教育教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先

后在县优质课说课比赛、市园丁杯教学竞赛中获二等奖。

同时,本人注重教研工作,勇于创新。一方面注重对教学经验的反思、总结和理论的提升;另一方面结合现实和学生实际,进行系统的思考和大胆尝试,寻找提高教学效果的办法,撰写了一系列教育教学论文,如《浅谈旁科知识在哲学常识教学中的运用》、《思想政治课应加强[源自]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浅谈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对策》、《略论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与发展》获省市奖励。、参与编写《高中思想政治单元同步检测卷》(高

一、高

6.一个优秀教师的自述 篇六

我叫潘一,1994年参加工作,二十岁走上三尺讲台,开始了自己的教学生涯,带着百倍的热情认真工作,力争做一个让学生喜爱的老师,所以每一节课都做了认真的准备。上《爬山虎的脚》一课,自己就亲自去采集爬山虎的样本;上《背影》一课,就挤时间和父亲在一起去感受父爱;上《春》一课,就走进自然,感受春的美好等等。所以,那时候虽然教学经验不足,却能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交心,也得到了学生的喜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带了几届学生之后,对于课文知识点、教学方法等都熟知于心。这样在上课时就习以为常了,再也没有了新鲜感,甚至有些迷惘,不知该如何去上语文课了。就像一个老中医说的:“开始当医生时,自己认为无病不知;可是治了几年病之后,感觉自己对病是狗屁不通了;现在才感觉对病是略知一二。”自己就是带着这种迷惘求索着、专研着。现在才感觉对语文教学是略知一二。语文并不是一般人所说,学与不学,教与不教一个样,语文的学习也是有章可循的,我们在教学中要把语文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让学生在学习中有章可循,触类旁通,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上语文课的实用性,最终让他们真正知道语文课很有趣,并且简单易行。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有所专攻,不断求索,不断创造出语文教学的好方法。

教师的一生就是奉献与清苦相伴,这也让教师得到了一种闲静与恬适,也就有时间更好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不断的创造着自身的崇高价值。

7.关注教师幸福引导教师专业成长 篇七

一、关于教师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切切实实地感受过或感受着幸福, 但却难以给幸福下一个定义。这是因为幸福是每个人的主观感受,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观, 它取决于个人对生活, 工作和社会的综合满意程度。它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但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懈地追求自身的幸福, 幸福感要求的是身心的和谐。人的幸福离不开生活的和谐状态, 从现实生活的矛盾性中去寻求和谐, 是人们走向幸福境界的一种实践状态。和谐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和谐统一, 情感和理性的和谐统一, 自由和责任的和谐等。

教师的幸福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感受到这个职业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 并且能够产生愉悦感。教师幸福的来源是多方面的, 如学生的进步、上级的赏识、同事的认同、晋升等, 笔者认为,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的安全感、职业认同感、归属感、成就感。

二、教师的幸福现状

当今“教育与幸福”已经成为人们探讨的热点问题, 但是当我们在探讨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带给学生幸福的时候, 我们忽视了教师也应该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对象。但是当人们在关注到教师群体生存现状时, 我们可以发现结果并不理想。当我们进一步关注到每一位教师时, 我们普遍听到的是“当老师累!当老师难!”根据2005年9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与新浪网教育频道联合进行的网上“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的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8691名教师中, 80%的教师存在压力过大, 30%的教师存在工作倦怠, 40%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已经不容忽视, 由此我们可以想象, 如果作为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本身不幸福, 那么他们如何引领学生的快乐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那么学生的幸福生活从哪来, 就教育而言, 教育并不是以损失教师的幸福来帮助学生成长, 而是教师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 学生的成长应该是教师价值的实现。教师不再只是春蚕、蜡烛、园丁,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 如果没有教师自身的发展, 如何实现学生的进步?进一步说, 如果教师本身不幸福, 那么教师如何通过自己的工作促进学校的发展?因此, 如何提高教师的幸福感, 改善教师的生活质量, 引导教师的专业成长已经成为我们, 特别是学校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构成教师不幸福的因素

构成教师不幸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有可能是教师本身家庭的问题, 有可能是教师自身认识生活的问题, 但是最主要的造成教师不幸福的来源来自于教师的教学工作, 下面从几个方面着重探讨教师不幸福的来源。

1、压力

毋庸质疑的是, 大多数教师都感觉到自己的工作压力过大、过于苛求的工作环境、过多的学生、改不完的作业、难以完成的升学率都使教师在超负荷的压力下工作。压力过大是导致教师产生焦虑、无助、烦躁, 甚至逃避的行为的原因。教师的压力的来源是多方面的, 我们将之归结为:生存压力和精神压力。生存压力是教师面临的最首要的问题, 与其他工作相比, 教师的待遇不高, 工作强度大, 大多数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所得到的收入得不到相应的平衡, 这也是造成教师流失的重要的原因。如果连基本的生活都没办法保障, 教师就没有了起码的安全感, 那么教师就没办法全心全意投入到自己的教育事业中来。另一方面是精神压力, 主要表现在公众对教师的角色期望对教师造成的压力, 现在人们倾向于将教师职业神圣化, 教育固然是一项神圣的使命, 但是现在社会过度强调教师的社会责任, 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 强调教师的服务理念, 这样的舆论压力再加上人们习惯用由史以来的为人师表的光辉形象的来审视教师, 使教师不堪重负。

2、职业倦怠

大多数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都会出现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一种由工作所引发的心理枯竭的现象, 它使人们在面对日常工作感到身心疲惫和能量耗尽, 这对教师的幸福感有着极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引起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学校方面来说, 大部分教师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 使教师长期处于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教师个体缺乏教学自主权, 很少有机会参与学校决策, 使教师的主体性很难发挥。从教师自身来说, 自我期望值过高, 不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处理工作中遇到的挫折, 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成功、鼓励和支持的体验等。职业倦怠感会导致教师自我效能感的下降, 从而导致自信心不足, 不适应感, 无助感增加, 进而导致工作的低效能。在职业倦怠的期间, 教师正经历一个职业停滞期。如何缩减教师的职业停滞期促进教师更好地发展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此外, 部分教师认为自己在学校里没有发展前景, 每天上一样的课, 做一样的事,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无法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 这也是除了生存压力外, 大多数教师后来选择另外行业的另一重要原因。

四、提升教师的幸福感,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幸福感是深深根植于学校之中的, 只有教师从职业中感到幸福, 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因此, 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来说, 如何创设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以提升教师幸福感, 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从而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发展?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了建议:

1、校长管理应体现“以教师为本”

学校是个人与人打交道的地方, 校长作为管理者, 管理的对象是教师, 因此, 学校不能仅依靠硬性的规章制度来管理, 而是要体现校长的人文关怀, 要充分信任教师, 通过人性化的制度管理来有效地促进教师的工作, 如实行柔性管理, 授予教师一定的教学自主权, 并且经常走进课堂关注教师教学上出现的问题, 给予一定的帮助, 使学校成为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地方;校长心中要装着教师, 不能只见工作不见人, 应该要关注教师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教师应能民主地参与学校事务的管理, 共同决策, 增强教师主人翁意识;为教师建立良好的平台, 使教师有张扬个性和发挥自身才华、创造力的机会, 通过提高教师的满意度来增强学校凝聚力, 增强教师的组织承诺。

2、注重教师团队建设

教师工作是一个独立性比较高的工作, 每个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上课的, 这种工作方式一方面保障了教师工作的自立性, 另一方面阻断了教师的交流沟通, 教师之间各做各的事, 使整个教师队伍如同一盘散沙, 丧失凝聚力, 工作上遇到了困难也很少与同事交流或向校长求助, 然而教师间的沟通交流无疑是对教师的工作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思想上的交流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应该通过教师团队的建设让教师们共享学校的共同远景, 让教师觉得自己是团队中的一份子, 提升教师的归属感, 觉得自己是与学校沉浮与共的, 教师团队的建设有利于教师间的沟通交流, 这样不仅能促进教师间的相互理解, 相互帮助, 相互支持, 还能增进教师间的合作与知识信息共享, 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教师团队的建立还有助于促进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使学校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建设教师团队中, 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注意冲突管理, 由于工作上的交叉, 工作方式的不同, 教师们之间难免会出现冲突, 作为学校管理者应该适当利用冲突, 促进教师们之间的合作解决矛盾, 更好地建设和谐的教师团队。

3、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制度

适当的激励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手段, 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以精神奖励为主, 如晋升、评先进等, 物质奖励为辅, 如加薪、福利津贴等。但是不能习惯性地奖励, 否则教师会对奖励产生适应性, 那么这种奖励也将逐步变成零价值的。奖励的有效与否同样可以从社会比较中看出, 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人们将通过两个方面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报酬的公平性, 即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所谓横向比较, 即将“自己”和“别人”相比较来判断自己所获报酬的公平性, 即自己与同事相比做相同的工作量获得一样的报酬就会有公平感, 反之就会出现不公平的心理感觉。纵向比较即自己目前和过去的比较, 如果现在比以前工作还卖力却获得比以前还少的报酬便会造成员工不公平感的出现。如果人们觉得报酬是公平的, 那么他可能会因此保持工作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 反之不公平感会使人们工作积极性下降甚至离职。因此, 管理者在应用激励时应该注意公平公正, 同时注意实际工作绩效与报酬之间的合理性。

除此之外, 还应该建立公平的教师评价制度, 使评价指标多元化, 避免单一依靠学生成绩、升学率来评价教师业绩。教师的晋升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资历, 还应该根据教师的实际工作绩效, 避免许多青年教师高投入而得不到肯定的低成就感, 挫伤其积极性。教师评价应该注重其过程性、形成性评价, 评价制度应该要能落到实处。

所有这些的实现都要依靠制度的保障, 因此, 学校制度的建设和规范也是学校管理者应该完善的地方。此外, 教师自身也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 合理地认识自己, 坚信对教育的信仰, 积极归因, 主动寻求社会支持, 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幸福不是从天上掉下的馅饼, 而是要自己创造的。我们无法改变我们的职业, 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让我们将学校改造成为一个充满幸福、富有活力的地方!提高教师的幸福感, 从而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是教师所要实现的职业生活的最高境界即幸福体验, 也是学校管理者所要努力实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大伟.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 6.[1]陈大伟.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 6.

[2][英]霍姆斯 (Holmes, E.) 著, 闫慧敏译.教师的幸福感: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及职业发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7.[2][英]霍姆斯 (Holmes, E.) 著, 闫慧敏译.教师的幸福感: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及职业发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7.

[3]中国教师八成感觉压力大, 近三成严重倦怠工作[E B/O L].HTTP://EDU.SINA.COM.CN/Y/I/2005-0910/103643550HTML, 2005, 9.[3]中国教师八成感觉压力大, 近三成严重倦怠工作[E B/O L].HTTP://EDU.SINA.COM.CN/Y/I/2005-0910/103643550HTML, 2005, 9.

[4]申继亮主编.师德心语:教师发展之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4.[4]申继亮主编.师德心语:教师发展之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4.

[5]申继亮主编.新世纪教师角色重塑:教师发展之本[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5]申继亮主编.新世纪教师角色重塑:教师发展之本[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

上一篇:爱的话剧中考优秀作文下一篇:小羊终于回家了--小羊历险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