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品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思品能力论文

2024-06-16

在思品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思品能力论文(通用16篇)

1.在思品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思品能力论文 篇一

在思品教学中渗透诚

汉川市垌冢小学

李爱华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它伴随着一代一代的中国人走过沧海桑田,经历雪霜磨砺,最终沉淀为民族的精髓。“人若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和起码的道德修养。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铸造诚信社会风尚,也应从孩子抓起。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应“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可见,诚实守信的品质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必须从小培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这是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谈一下在小学思品教学中我是如何开展诚信教育的。

一、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主要内容

1、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作业和考试求真实,不抄袭、不作弊。

2、在守信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3、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如何对小学生实施诚信教育

1、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兼有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教师可通过两条途径传递给学生社会道德规范:一是言教,二是身教。前者不能缺少,后者更为重要,即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给学生树立诚信的榜样,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为人师表,身体力行,有诺必践。

2、思品课是诚信道德教育的主阵地

小学思品课的内容有很多可以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素材,比如我国法律将“诚实信用”与“平等”、“公平”一起规定为经济活动的三大重要原则,它要求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不得弄虚作假、要言而有信;“诚实守信”等二十个字被《公民道德建设纲要》规定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是我国的两大治国方略,道德能够补充法律的不足,支持、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因而要重视自身的思品道德建设,包括诚信建设。„„还可以收集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在课上演讲交流,课后写心得体会。

3、学生为主体,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喜欢空洞的说教,要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就要以灵活多样的方法、丰富多彩的形式为载体。如观看电影电视片,听先进人物报告会,上门参观、走访,举办以诚信行为为主体的演讲比赛、故事会、班级辩论会、征文比赛等等,使学生在具有趣味性、吸引性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自觉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例如我校举办的诚信征文大赛中,全校师生都踊跃参加,有几十篇获奖文章贴在校园的橱窗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校园里弥漫着讲诚实、守信用的气息。

4、诚信教育要从点滴小事抓起,持之以恒

“狼来了”的故事,对这一代孩子已经深入人心,他们懂得了说谎的危害。学生中违反纪律、考试舞弊、拾物归己或其他不诚信的行为多半是由于缺乏意志力造成的,他们明知不对而为之,只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寄希望于老师不知道、同学未发现,对自己说“只此一次,下不为例”,而当他们获得成功后,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生活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育资源,及时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例如我在我的班级里设立了诚信记录,把有不良信誉的学生,如值日生不擦黑板不扫地、抄袭作业、不交作业、上课无故迟到、考试舞弊等,都记录在班级日志上,一学期凡是有不良记录者不得评选为三好学生,不良记录越多,品德等级越低。

教育者的责任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诚信认识,还要从点滴小事做起,将学生的诚信认识转化为诚信行为。

5、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家庭是小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对小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家庭教育有许多误区,如娇生惯养、受长辈溺爱,从而滋长了怕苦、怕累、爱慕虚荣等不良的行为习惯;有的家长为子女写虚假请假条,为子女的错误作辩护,出了问题把责任一古脑儿推向学校等等。这些对学生的诚信品德教育极为不利。

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走访、电话等形式主动与家庭紧密配合,扩大学校教育对家庭的影响,特别是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们充分认识到诚信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以身作则,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抓好诚信教育,促进学生诚信修养的提高。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有责任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适应时代潮流的、诚实守信的新一代。当然,诚信教育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各界的大力协助及学生自己的积极配合,相信众人齐力,定能共铸诚信。

2.在思品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思品能力论文 篇二

一、组建探究学习小组, 明确责任分工

实施探究学习, 分组是否恰当,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便于操作的原则, 把学生4~6人分为一组, 尽量使每一个组内的学生之间在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是互补的, 便于学生互相学习和帮助, 发挥小组探究学习的作用。在组织探究学习之前, 要结合教学内容明确每组学生的责任,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要求学生承担不同的学习任务, 进行分工协作。例如, 让性格外向的学生担任组织者, 说话有条理的学生担任中心发言人, 喜欢夸夸其谈的学生担任记录员, 让性格内向的学生多发表个人及小组的意见等。明确责任分工, 既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合作探究学习的成就感, 激发学生参与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意识。

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 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和人际关系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因此,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创设一种安全宽容和谐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实践证明, 热情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动力。学生没有热情驱动, 就不会主动探究, 只会停留在一般知识的平面的了解和识记, 不会将有用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去。因此, 教师要注意创设情景,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创设问题情景, 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开端, 是探究知识的起点。在思品课教学中, 必须通过创设启迪智慧的探究性问题情景, 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使学生主动地进入探究学习阶段, 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如, 在教学“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家庭保护”时, 先用多媒体展示人来人往的车站, 有一个被遗弃的婴儿在啼哭的情景, 这个情景一下就引出了未成年人没有家庭保护其生命权、生存权都将被剥夺的问题。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会产生愤怒, 同时又会出自本能地想去帮助被遗弃的小孩。此时, 学生就会渴求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种内在的探究欲望, 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达到教会学生掌握探究学习方法的目的。

四、依托情景问题, 推动探究活动

探究学习具有较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其关注的目标是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方法。当通过以上的情景问题, 使学生认识到未成年人离不开法律的特殊保护的原因, 分析了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特殊保护的各个方面后, 可组织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进行小组讨论, 展开合作探究学习。在小组合作探究时, 教师既要为学生创设一种鼓励性发言氛围, 又要让学生有足够的表达观点的时间。学生开展探究时, 教师要耐心倾听, 关注探究活动的进程, 敏锐地抓住学生的心灵。当讨论陷入僵局或出现理论偏差时, 教师要作引导性介入活动, 对学生的独到性见解及时给予肯定, 对偏激的观点给予及时的正面引导。探究活动结束后, 在组织每个学习小组展示探究成果时, 教师要及时给予激励性、公正性评价。

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在思品课的探究学习中, 会获得多方面的知识, 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些知识加以总结, 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如果探究的结论比较科学全面, 教师可作概括性的总结;如果学生在结论性问题上有偏差或不完整, 教师要注意总结和强调, 总结时要注意升华问题, 深层次地、准确地把握关键点。引导学生善于总结是学生探究知识的重要环节, 实践也证明, 重视对探究问题的总结和升华, 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也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要求。

六、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 增强学生探究学习意识

3.在思品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思品能力论文 篇三

一、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开启智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并结合学生认知特点,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如在学习“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巧用多媒体展现几幅优美的大自然风景图,并伴随着轻松愉快的背景音乐,清澈的河水、葱郁的森林、湛蓝的大海……把学生带入一个美妙的意境中,唤起学生热爱生命、保护家园的意识。正当学生陶醉于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时,背景音乐、画面转入另一种情境:森林被砍伐、河水受污染、化工企业喷出的废气使市民健康受到严重威胁……这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人类面临什么样的问题?这些环境问题会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危害?在保护环境方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这样,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创新思维。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思想品德课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十分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教师要在教法上多下工夫,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人胜的境地,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其次,课堂教学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同步结合,使抽象的概念、深奥的道理直观化,复杂的过程简单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自主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具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思维才会灵活多变,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敞开了大门。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1.要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探索精神。学生思维能力的增长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在思考和解决问题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要做的不是教给学生什么样的能力,而是为他能力的发展培育适宜的土壤,创造宽松的条件。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手段,比如课下印发阅读材料、课上介绍相关事例、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各种材料等,从而为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奠定基础作好准备。

2.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整合知识是指在总体上把握了知识的整体及知识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能够对各部分知识根据需要进行拆解和组合的工作。无论是整体拆解成部分,还是各个部分重新组合,都会使原有的知识因为结构的改变而具有新的功能、新的特点、新的作用,这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很重要的表现之一。

3.利用讨论、辩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是在相互矛盾冲突、相互碰撞中逐渐磨砺出来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思想碰撞的情景情境,为学生搭建实际运用或模拟运用的平台。思想品德课教材中,许多观点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已有知识、能力有差异、有距离、有冲突,从而蕴含着众多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理论与现实的矛盾。教师应抓住这些关键之处,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展开讨论,进行辩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教育是育人的科学,它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培养人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思想品德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步探索富有个性的、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真正把激活学生的创造活动贯穿于整个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其创造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教研室

4.在思品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思品能力论文 篇四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是“明理、激情、导行”三者和谐统一的过程。为了增强“明理”的说服力、“激情”的感染力、“导行”的感召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出发,充分利用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通过CAI课件,巧妙创设情境,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一、在兴趣中揭题

兴趣是人们追求和探索知识的心理倾向。然而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固有的,而是由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引发的。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一个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导入新课、揭示课题”的课件设计,对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营造亲切和谐的道德氛围起着重要作用。

如教学《做事不马虎》一课,上课一开始,在活泼的音乐声中课件出示了一位马虎的小朋友丁丁画画的情景。小画家画出来的画是:四条腿的螃蟹、尖嘴巴的鸭子、圆耳朵的兔子、没尾巴的大马。学生觉得有趣、可笑。此时,教师适时地问:丁丁的画为什么都画错了呢?这一问题情境,营造了良好的思维氛围,使学生兴趣盎然地主动投入到学习中,这时再揭示课题“做事不马虎“,使学生形成道德需要的冲动,引起他们自觉深入学习新课的强烈欲望。

教师在导入揭题这个环节中育情激趣,还可在课件中巧设悬念,或采用情境体验、温故知新、看小品、听故事等形式。当然,教师在引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更要注意紧扣课题导入,否则,“趣”则变得无意义。

二、在信服中明理

“明理”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关键。小学生虽然年纪小,但他们生活在社会中,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对各种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其中不乏错误的认识。在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因素,让他们在愉悦的心态下,在令人信服的实事中,接受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明白道理。

如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在学文明理这一环节中,教师可利用课件进行情境教学,渲染人物形象:播放1999年夏天解放军战士在长江抗洪救灾的场面,重点播放战士高建成舍生忘死抢救落水战友的感人情节,最后展示高建成烈士的大幅照片和中央军委追认高建成为烈士的决定。这一段课件的播放,能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新时期军人的光辉形象,他们对解放军的敬佩之情会油然而生。

有时也可以通过反面的事例使学生接受正面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如教学《做事不马虎》一文时,教师播放了课件中一段有关大兴安岭森林大火的录像,旁边还配上文字说明:一个小烟头所带来的巨大损失。课件图文结合,扣人心弦,多维度地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他们深切体会到:马虎要不得。

恰到好处地运用课件会使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显得更有说服力,引导学生道德发展的正确取向。

三、在感动中激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感情可以在某种特定场合中被激发出来,这就是“触景生情”。教师可在课件中创设出和谐的、动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情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如《我爱祖国》一课的教学,在课件中展现一组“可爱的祖国”的材料:世界之最――长城;美丽的大好河山;各种珍稀动物;祖国的伟大成就等。优美的图、文,加上充满赞美、热爱之情的配音,深深吸引和感染了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在愉快的学习中自然而然地激发了爱长城、爱北京、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有时,课件伴随着教学层层展示,使学生感情不断积累、铺垫,最后达到高潮,得以升华。如《不能忘记的屈辱》一课中,课件先播放影像片段,展示圆明

5.在思品课中进行创造教育 篇五

在思品课中进行创造教育2007-12-07 12:21:25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在思品课中进行创造教育在思品课中进行创造教育(2)我国已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那么,作为现代教育如何发掘每一个孩子蕴藏着的无限的潜在创造力而使他们成为创造之人呢?作为教师应注意选择好每一个创造之地,把握好每一个创造之时来造就一个创造之人。小学思品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在小学德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努力改革思品教学,实施创造教育是大势之趋、刻不容缓。于是我在重视继承思品课传统的同时,注意了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进行了思品课中实施创造教育的教

改实验的探索。

一、抓纲务本,按时代要求,扣学科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内容。

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之一在于教育目标的不同。小学思品课是让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

本学科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着重培养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指导行为,使学生初步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较之以传统的思品教育来说,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注重能力这本身就突出了思品课教学既重视知识积累,强调知识结构,还体现了其强调培养能力、强调教师要重视据大纲要求,扣教材本身,从思品教育的整体性、阶段性等多角度全面统一考虑教学目标,从而在思品教学中实施创造教育。

例如:低段教材《今日事今日毕》要重视启发学生从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动物们在山羊老师处学习的不同态度及结果的故事中懂得今天的事今做的道理,从而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中段《什么是勇敢》要透过文字、结合图画的理解,教会学生分析懂得勇敢与逞强的区别,激励学生向真正的勇敢的人学习。高段《给小燕的回信》则应让学生在古今中外众多感人至深的尊师故事中去体验,激发情感的共鸣,从而深切体会到老师的崇高而伟大,他们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由于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制订好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学生五爱的思想情感和小主人的责任感得以激发,学生乐于学习这门课程,体现了学生变机械接受、机械模仿式的学习为接受与发现有机统一的创造性的学习。

二、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造志趣和创造能力。

第多斯惠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是奉送真理,而一个好的教师则是教人发现真理。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之一还表现在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不同之上。实践证明:树立全面的教学任务观,渗透创造教育的精神,深教学活动结构的改革和教法改革,是培养小学生创造志趣和能力的主渠道。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一堂课总离不开开课、行课、结束三大环节。结合思品课明理、激情、导行的要求,我通常在思品课中安排新课引入、学文明理、指导行为、总结谈话四大环节。在教学中又注意了在课堂教学环节设置中激情激趣,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水到渠成,指导行为,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具体地说,即是:

A:以景入情,引入课堂。

教学中通过采用配乐、角色朗读、质疑、谜语、儿歌、启发谈话等生动的形式,达到课伊始,趣即生的效果。例如《讲信用》一课中,我在开始设置了一请故事大王来讲故事的情节,学生情绪高涨。可急转直下,故事大王失约未来,师生一阵失望。就在这一起一伏的情感体验中,学生已初步感知到了不讲信用给别人带来的不快,为后面的学习铺下了感情基础。

B:以情载理,情理交融。

思品课本身感情色彩重,只有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情感内化,才能使其真正明理、导行、启迪良知。教学中我

总是注意把握好学文明理这一重头戏,以激情作为载体,紧扣教材,突出学科性,讲究准确性,力求趣味性,注重实效性,丝丝如扣进行分析,以情载理,情理交融。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不隐瞒错误》一课中,对于李芳错误这一部分,我紧紧抓住其心情变化为线索,带领学生分析理清了他犯错误的思想基础,紧接着扣住李芳的内心活动要学生设身处地体验李芳的内心情感及思想活动,最后泻染李芳承认错误后受到大家的赞扬的情景。学生边分析、边体会,最终发出了承认错误是一件了不起的光彩的事的结论,真可谓水到渠成,至今还今学生记忆犹新。

C:以情导行,深化情感。

思品课中学文是手段,激情是载体,导行才是目的。如何把握好导行这一落脚点至关重要。在教学中除了考虑课堂情感的延续处,感情的内化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不容忽视。因此,我总是顺势而为,重视导行与学文的有机衔接,充分重视每个具体事例(包括

想和做练习)的情景性,层次性以及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来调动学生情感,重视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中去思考、解决问题并形成能力。例如《在不隐瞒错误》教学中,学生对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有一定认识后,我考虑补充了如何对待同学错误的练习,同样把它设置在文中李芳同的班上,利用前面铺垫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全面掌握了怎样才能做到不隐瞒错误这一正确观点。

D:表达激励,结束全文。

6.我的思品课教学特色 篇六

随着课程改革和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形势。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单一化,会严重阻碍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低下,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的科学引领作用,使课堂教学处于教师精讲、善导、巧评,学生乐学、会学、优学,氛围活跃、和谐、愉悦的状态之中,逐步形成快乐课堂、激情课堂、魅力课堂、高效课堂。

7.在思品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思品能力论文 篇七

一、转变学习和思维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 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接受和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抑制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以及能力的培养。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转变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从而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 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 鼓励学生对课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赞赏学生独特化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 求异就是创造的开始, 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 让学生知道没有绝对的真理, 要敢于对权威、对理论、对教材、对教师提出质疑,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提出自己的设想, 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 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时, 我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的学生说:“台湾那么小, 这么多年还没有解决, 为什么要和平方式解决?一个原子弹就要它夷为平地。”还有同学说:“把‘台独’分子通通毙了, 别让他们阻扰祖国统一。”教师遇到这种情况, 不应妄加指责或否定, 而应加以引导, 肯定他们的创新意识, 同时让他们明白我国制定“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有根据的, 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我们主张“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这是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只有在宽松的教育环境, 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对教师才有亲近感, 信任感, 才敢于发表不同见解。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民主的思想, 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 激励学生, 把思想品德课的实效建立在情感渗透的基础上, 建立在教师人格魅力的前提下, 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去实现, 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勇于创新, 敢于质疑, 促进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要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观察、认识、分析、思考、解决现实生活、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来源于实践, 所以要强调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生活、联系实际,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关心时事、关心生活、从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新信息。特别是要思考所学知识与当今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问题是否相结合。例如, 学习“自觉抵制各种消极文化的影响”时, 就要联系到生活中存在的封建迷信思想, 以及邪教“法轮功”的危害等;学习“实现共同富裕富”时, 就要联系到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应用等;学习“一国两制”时, 就要联系到台独分子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的危害等;在学习“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时, 可拿出一些商品让学生当场鉴别真伪, 如仿制的“洋酒”、假冒的香烟、过期的食品等。这样学生非常感兴趣, 不仅学到了法律知识, 而且增长了生活常识与经验。教师再进一步引申到其他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 让同学们谈谈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的感受, 最后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等。只有学以致用, 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再如, 在“环境问题”的教学中, 课前布置学生开展“水泥厂排污对我们的影响”的社会调查。结果:有的同学把环境问题画成漫画, 有的同学列出详细的数据、制作表格, 写成调查报告, 突出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通过这一活动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收集信息、处理问题的能力, 增强了思想品德课教育实效, 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又为学生今后自觉爱护环境, 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 将现代化教学手段, 如录音、投影、电视、录相、互联网等引入课堂。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 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 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 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复杂的问题具体化, 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 有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特别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 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信息, 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远程技术来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八年级《思想品德》的法律常识时, 建议学生多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以案说法”等电视节目, 有时我会把一些精彩节目录制下来, 拿到课堂上与他们一同分析、探讨, 还鼓励学生在网上与网友谈论有关法律问题。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像、立体声像融合起来, 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 有身临其境之感,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 在讲“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一内容时, 播放VCD让学生欣赏一幅幅改革开放中的深圳、厦门等生动画面、聆听歌曲《春天的故事》, 然后再结合画面和歌词内容, 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述深圳、厦门等那空前的改革举措,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体会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强大的生命力。这样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认知, 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 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8.在思品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思品能力论文 篇八

思品教学 非智力因素 兴趣 情感 意志 信念

非智力因素通常指的是智慧力以外的一切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它是学习个体内部的动力系统。 积极的个性品质能推动和促进智力的充分发挥;消极的个性品质则阻碍和干扰正常的智力活动。所以,非智力因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调节、制约、推动、促进智力发展的作用。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顾名思义,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人”,要当好“工程师”,就一定要熟悉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暗习他们的心灵特点,了解他们的兴趣、情感、意志、信念等。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爱好广泛,情感丰富,但不持久;理想信念尚未形成,自制力不强,意志不稳定,责任感急待培养。由于现代社会生活空间的日益扩大,家庭社会教育的影响,他们在各方面要求自主,好胜心、进取心强烈,要求老师尊重信任。 但由于环境不同,又存在着个性差异。这些共性需要我们潜心探讨,那些个性也需要我们刻意观察。总之,我们的天职就是以强烈的紧迫感去追踪教育对象,去发现和研究他们的特点,把握这些属性,从而充分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发挥他们的潜能。

被誉为教育思想泰斗的苏霍姆林斯基,几乎对他教育的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作出充分的了解,他的整个教育理论和方法体系都与了解儿童有关,他曾这样说过“不了解儿童的心灵,就谈不上教育素质。”那些成就卓著的教育家都把青少年作为活生生的“人”来研究,那些举世瞩目的权威教育的业绩,都无不说明研究“人”是教育工作者做好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

只有塑造人的灵魂的工程师的目中有“人”才会产生对人的心理因素重视和挖掘,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尚小,可塑性强,所以在诸多因素中兴趣是核心,它牵动其他因素,影响着其他因素。

心理学上把“兴趣”解释为人们对周围一定对象和现象的积极的特殊的倾向,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识的倾向。它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积极而又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的主要职能就是使学生把学习化做自己的愿望和需求。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励、唤醒、鼓舞”作用,我在教学中深有体会。例如,在《思想品德》内容《巨龙腾飞》的教学中,学生读文后,通过讨论已感受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伟大成就,为进一步唤醒和鼓舞学生,教师再把新世纪我国的四大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建设的基本情况,把“神五”、“神六”升空返回片断,在多媒体模拟地图上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为强大的祖国而自豪。 此环节后再让学生谈自己身边的变化与感受,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我们身边楼多了,马路宽了,人居环境改善了, 生活越来越好。学生亲身感受到祖国的变化给家庭和自己带来的变化,通过多媒体结合,从宏观到微机的教学形式, 学生深刻认识到祖国的强盛和民族的复兴,中国了不起, 中国人了不起,要倍加努力学习,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使祖国更强大。

意志是人自觉地克服困难、调节行为、实现预定目标的重要心理过程,它是任何创造活动获得成功的动力,因此可以说“意志是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小学生幼稚,思想不成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遇到困难或受到挫折时,极易产生畏难情绪,在教学中,对于身处困境的学生要抓住机会鼓励,曾有这样一个例子:班上有三个做事半途而废,遇到困难绕道走的同学,在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体会坚强》的教学片断中,教师趁势说出成语“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讨论意义,分别让这三个同学说出他们各自的理解,然后让他们反思, 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得怎么样?有什么后果?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再让他们谈自己的启发和以后的做法,最后老师根据这三个孩子的特点,分别送给他们励志的名言和成语,后来这三个学生态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成绩有了显著提高。这件事给我极大启发,使我体会到:学生的学习动力往往起因于一两个关键的教学环节或老师的瞬间激励,然后逐渐扩散、深化,并向多方面发展。我们做教师的应全力去洞悉自己的学生。同时,也要善于在学生遇到困难而动摇徘徊时给以鼓励和激发,从而增强学生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信心和勇气。

情感是意志力的源泉,意志总是和情感状态相系的。情感是意志行动的推动力量,但也可以成为意志力的障碍, 学生在学他不喜欢的课程(包括不喜欢的老师)或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外部的打击会动摇,甚至消磨人的意志,意志是在认识的基础上,在情感由激励下发生发展的。

教学活动属于精神性的思想、文化交流活动,而思想、情感和愿望是不能硬性注入和引出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双边活动,情感是维系双边活动协调的纽带。要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强烈的求知欲望,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就必须建立彼此尊重、理解、依赖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爱老师,进而喜欢教学活动,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只要我们用执著的爱去关注每一个学生,他们会对你所有回报,他们会由衷喜欢你,只有学生从心底里喜欢他的老师,才可能产生可信赖的意识,才會对你教的课产生浓厚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教师也才会在学生的心目中形成积极的榜样。

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2004.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2002.

9.我的思品课教学机智小故事 篇九

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年代,学生思想日新月异,课堂上更是状况百出,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掌握了教学机智这门艺术,才能在复杂的教学情况中立于不败之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把我们的课上的有生有色,充满活力!

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特殊的教学情景,最富灵感的点睛之笔,但是相反,如果教师处理不好,有可能成为这节课的败笔,甚至会使课堂出现转折,造成教师被动的局面。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恰当适时的处理。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在教学中发生的一个小插曲:

有一次,我上课时见坐在最后排的一位男生睡着了,就走到他跟前将他叫醒。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该男生满脸通红,显得很难堪。我便说:“老师讲课犹如催眠曲,学生听课当然会打瞌睡。是我把某某同学弄睡的,只好由我来叫醒他,这叫做解铃还须系铃人!”顿时,课堂上爆发一阵笑声。我的“自嘲”式幽默使该男生摆脱了窘境。

昨天,我去上课的时候,我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时候,一个男同学低着头,我走到他身边,发现他在看一封信,我就叫他交上来,结果这个同学很有个性的把他放到书桌里,不给我也不让我翻书桌,还怒视着我。当时我很生气,但是我安奈心中的怒火,问同学们:“同学们,老师刚才要看学生信件的行为对不对,为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不对。”“为什么呢?”全班同学不约而同的叫出他们的心声:“侵犯了我们的隐私权。”看信的男同学更是几乎愤怒的从喉咙理吼出这句话。我看出了他的不满,我赶快退波助流“同学说的不错,老师这种未经本人同意,要强行翻看学生信件的行为是侵犯了同学的隐私权,看来我们这位同学已经对隐私权有了准确的把握,也知道了要维护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很不错”这位同学的脸上180度大转弯,露出了得以的笑容。我见势接着抛砖引玉:“我们的同学为了维护自己的隐私可谓熬费苦心!我们有什么好方法来保护自己的隐私呢?”我结着总结“我们自己要有隐私保护意识,应把信件、日记等个人秘密放在安全的地方,要保管好自己的私人物品。那么在课堂上看信,不仅没有履行好自己接受教育的义务,同时也没有保护好自己的隐私,相反还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刚才那位同学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诚恳的跟我我了声:“老师,我知道了!”我知道他真的懂了,我会心的笑了。

10.在思品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思品能力论文 篇十

结题报告

摘要: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与思考,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法过于追求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灌输和道德行为训练,而忽略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将情境教学法运用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其必要性。通过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以及要处理好的四对关系,利用视频展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表演体会情境和问题深化情境发挥情境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其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法运用 思考

本课题题目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法运用的研究》。课题组通过对目前在校初中生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法研究,了解初中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从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本课题于2017年4月被县教研室批准为立项课题以来,经过一年的努力,在各级教育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参加了县级的培训,最终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背景: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因过于追求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忽略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也疏忽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结果带来了教学中重知识轻生活、重认知轻情感、重服从轻自主等倾向。我校是农村初中学校,在全县评比中整体不错,但思品学科名次偏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将情境教学法运用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利于克服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法存在的弊端,促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让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

二、研究目的:

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离开了教学情境,也就难以高效地进行教学,我们选择“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与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的研究”这一课题,意在探究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更加丰富多彩的组织教学,通过选择实施合适的教学情境等活动,寻求既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式方法。最终使思想品德课堂变得更加新颖、宽松,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思想品德课堂主动展现自己的窗口和舞台。

三、课题界定: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激发学生情感的教学方法。“情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即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情境是教学双方的关系,情由境生,学生对道德情感的共鸣离不开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法是指将情境教学法运用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具体教学中,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社会现象创设情境,设置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以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政治道德情操和认知活动完美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及意义。

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大,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因此,思想品德课程应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丰富多样的、自主参与的活动,提升生活经验,完善知识结构,扩展知识技能,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创设情境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常用策略,情境教学犹如一缕清新的春风,给看似沉闷、说教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1、是克服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弊端的需要,在应试教育的驱动下,书本知识是教师上课的范围,是学生学习的内容,是教师考察学生学习情况的依据,课堂气氛沉闷,不利于达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而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克服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弊端,其本质是通过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的状态。

2、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与学习兴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了合适的学习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期待感继而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让每一位学生慢慢对《思想品德》 产生兴趣,提升学习欲望,慢慢爱上《思想品德》 这门学科。

3、是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需要,初中阶段是学习的“黄金” 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也是科学世界观形成的初步时期。学生进入初中后,便同时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随着生理的发育及心理的发展,错综交织的矛盾和激烈振荡的内心世界,使他们产生了诸多不同于以往的显著特征: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兴趣广泛、爱玩好动等等。运用情境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生感性体验,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

4、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需要,坚持“以学为本”真正摆正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如今的教学课堂上再不是教师机械地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逐渐转变成为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自主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就是以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作诱发物,经老师之情作导体,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教师组织、引发、释疑、激励„„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思维活动进一步向事物的纵横延伸,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让学生主动地思考、探索,成为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知、发展能力、体现自我。

5、是促进学生知行统一的需要,“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就是注重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与行为实践密切联系起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进而指导学生行为实践,实现学生知识内化,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参与等文献资料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更科学,并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上有所提高和突破。

2、行动研究法

结合课堂教学实际,通过案例分析,对创设教学情境进行课堂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3、访谈法

通过个别谈话了解学生在参与教师教学中暴露的诸多问题,加以详细的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策略,并在备课时仔细斟酌这些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

研究内容:

1.(1).科学、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参与。(2)情境创设类型的探究。(3)情境创设的效果的研究。(4)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的研究。(5)师生合作意识的探究。

2.教师要把握好自己在情境创设中的角色。(1)设计者(2)组织者(3)引导者(4)促进者 3.全面评价情境创设的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1)课题准备阶段:

2017年4月----2017年5月;(2)课题实施阶段:

2017年6月----2017年9月;(3)课题总结阶段:

2017年10月---2017年12月。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实到实处,真正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我们认真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在不同的年级组调查当前思想品德教学中,对教师创设情境和学生参与能力培养的实施情况,并针对调查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试验计划和活动安排,以保证课题研究能顺利开展,且达到规范化、常态化。

2.组织全体成员广泛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定期进行交流,结合日常教学进行有关课题研究方面的专题讨论。如:《深挖教材资源,培养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参与的能力》等,经常围绕课题研究决一些教学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并在不同年级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大力实施情境创设教学。

3.配合学校重大教研活动,从学生只在课堂学习知识突破到从社会各个领域获取新知,注重课堂延伸加强新课程与社会、科技、学生发展的联系,树立“从生活到思品,从思品到社会”的思想意识,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并形成良好习惯,注重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发展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七、课题研究的结论与不足

1.一年的课题研究,我了解了师生在思品课堂上的一些不足。⑴课堂上教师教学时时事材料运用的少。

⑵学生对情境材料的分析大多运用语文语言,而思品语言运用较少。语言表述抓不住重点,口语化严重。

2.同时探讨出了材料分析题的常见题型

文字型材料题。这是中考材料题的传统题型。较好的运用教学法后,中考中的大难题材料分析题也就迎刃而解。

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

⑴教师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展示时事材料。

⑵师生在切入教材时要学会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人物等,联系所学,找出与之相关的思品概念。

⑶规范学科语言,尽量使用思品术语来回答。

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是为了研究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思品课中的运用,调动学生学习思品的学习积极性。课题研究虽接近尾声,但问题的思考与实践仍在继续,教学研究还在继续,为了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能力,我将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在实验的过程中,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的确遇到了一些问题:

1.教学任务紧,进行调查分析的时间不够充裕。课题组教师为此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反复琢磨精心设计,以期能使调查分析顺利进行。

2.部分学生对这次调查认识不清,态度不端正,出现了一些无效的问卷。

3、从问卷调查来看,学生在材料分析题解答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大部分学生对材料分析题的理解不够重视,答题技巧欠缺。

4、情境教学法在运用技巧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八、参考文献

11.在思品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思品能力论文 篇十一

一、明理法

所谓明理法,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学生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教师在思品教学过程中,着重点在于通过课程的教学来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培养健康的心理。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孩子的重中之重。如在“明礼”教育中,有位老师从《中华成语故事》的录像带中挑选《曾子杀猪》的片段在课堂上播放,而后让学生讨论有关“诚信”方面的话题。这样,学生对《讲信用》一课中对做人要“一诺千金”和“言必信,行不正”等有了较深的理解,也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国家与国家之间如果不讲诚信会有怎样的后果。

二、陶冶法

和谐、愉悦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陶冶法就是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如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创设优良的校风、设置成功教育的情境等等,使学生的身心于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

为了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情,陶冶他们的情操,教师在思品课教学中应该设法陶冶学生的心灵。一位教师在上课时,先组织学生看了一个小品,内容是某同学因一点小事而生气,然后让大家讨论:生气好不好?为什么?使大家认识到生气对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没有好处,经常生气不但容易得病,而且还会影响到与别人的关系,老师、家长、同学都不喜欢好生气的人。在课堂教学之余,老师积极进行良好班集体的建设,经常组织“班级之最”的评选。凡是在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等方面有进步的同学,就能得到一个相应的荣誉称号,并且他的名字还要被写上“班级之最”光荣榜。这样,就在班级营造起了一种和睦相处、团结互爱、积极向上的氛围。久而久之,这个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学习劲头更足了,班上因一点小事而相互吵闹的现象也就基本绝迹了。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而且师生之间的行为方式和人格特质往往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使学生在一个和谐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这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对学生情感的一种积极的陶冶。

三、感染法

人的情感总是相互感染的。感染法就是教师不但用自己健康美好的情感与言行去感染学生,而且充分挖掘教材,积极促进学生间的交往,使良好的情感相互感染,不断增强。

思品教学不能光限于书本和课堂教学,要让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学内容能在学生中间产生共鸣。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不能仅仅把他们看成教学灌输的对象,特别是在丰富多彩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学生对某些社会事物的看法,往往会对其心理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思品课的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课堂灌输教学,努力着眼于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运用情景和音像设备,以达到教学目的。有位教师在教学《敬礼,五星红旗》一课时,由于该课的内容是讲述20世纪80年代一批身处异国他乡的少先队员尊敬国旗,维护国家荣誉的事。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她先让同学们预习了该课,然后让他们运用网络、书籍和搜集家中音像制品等材料,学生的收获远比老师想像的要多。他们在课堂上播放了家里录制的奥运健儿领奖时国旗冉冉升起的感人一幕,诉说了北京申奥成功举国欢庆的动人场面,甚至唱《歌唱祖国》和《红旗飘飘》两首歌曲,从而了解了国旗和国家的关系和五星红旗对我们中国的意义。整堂课中教师仅仅作为一名参与者与学生一同表述,有些内容和录像场面使教师们激动不已。

四、示范法

青少年模仿性较强,他们常常以他人的人格行为作为自己的仿效对象,然后以特定的方式在自己身上再现出来,并逐步内化为心理品质。所谓示范法,就是为学生提供榜样,指导他们去模仿。这些榜样,首先应该是教师自身,其次是教材中涉及到的领袖、伟人、科学家和英雄人物,再次是学生平时生活中接触到优秀人物,特别是学生中间的先进人物。

在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应因势利导,还可与小区居委会联合,将学生带到居民社区,进行卫生、帮教、助残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心理健康水平。

五、锻炼法

心理品质的形成都是学生自觉地参加社会实践的结果。锻炼法,就是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出一定的行为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从而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例如,结合每年的春游、秋游,学校可组织学生进行远足活动,并且要求他们不带零食,只带开水。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艰苦朴素的精神,又促进了他们的互助、顽强、坚毅等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12.在思品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思品能力论文 篇十二

一、多种评价手段的运用

(1)善用评价语言。正值青春期的学生,不仅十分看重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而且十分珍视这种评价的价值。在上课时,他们或多或少都怀有紧张和期盼的心情等待着老师对自己作出评价。但老师的评价公正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情绪,尤其是对于有畏难情绪的学生,讽刺、挖苦式的评价、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我注意把自己的评价语言建立在中肯分析的基础上,审情度理,实事求是,既满腔热情地肯定学生的点滴长处,又恰如其分地指出各自的不足,使他们沉浸在成功喜悦的同时,明确自己之短, 从而产生扬长弃短,再创佳绩的强烈愿望。我收集整理了各种评价语言,通过对学生恰当地进行语言点评,能使学生准确地了解自己在学习中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既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给学生以肯定有效的即时评价,能让学生体会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巧用体态语言。教师无意中的一个动作都能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更何况是我们一些有意识的动作呢?只要我们运用好体态语言,肯定更能让学生积极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来。

(3)及时的精神奖励。对学生的评价不能过于草率,应充分发挥评价的辐射作用,调动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因激励产生的愉悦感能持续一周甚至数月。

二、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1)学生自评与互评。激励学生自主评价与相互评价,充分体现他们在教育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教师与家长评价。如对一个做作业马虎、不爱动脑筋的同学可这样用评语评价他:“这次比赛,你出众的表现在年级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但老师多么希望你做其它题目时也能认真仔细, 不骄不躁啊。”这种婉转的方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同时,我动员家长也来参与整个评价过程,如设置家长评价表格,真正发挥评价的功能。

三、合理评价,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评价包括了对教学组织形式自身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这里我们侧重于从如何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机制的完善来加强师生间真正有意义的沟通与交流,让教学评价机制真正起到诊断和修订的功能,起到判断的成效。让教学评价成为获取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平和教学有效性的证据的方法。下面就充分说明了传统教学评价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例1:学生对公布分数和排名次的感受:100个小学生中紧张、害怕、讨厌的有72个,喜欢的18个,原来紧张,现在无所谓5个, 没有体验5个。100个初中生中紧张、害怕、讨厌的有68个,喜欢的13个,原来紧张,现在无所谓15个,没有体验4个。

例2:这个星期,我们又考试了。我又是三门都不及格。回家挨骂了。不过全班有11个呢,也算不了什么。(摘自一位初中生日记)

例1充分说明了排序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多少成功感,常常只有失败的体验。虽然考了100分是很难的,但考了100分又怎么样呢?一位初一学生的“日记”谈了她对分数的看法,表现了学生方面目前对学校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的一种心态,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那么我们的教学评价机制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呢?为此,以下几点建议我们应当要充分考虑。1教学评价要合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2对评价结果的处理不是不断地采取否定,而是朝肯定,积极的方向引导。3教育评价归根结底必须向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转变。

早在1994年山东省烟台市就进行了教学评价制度的试点改革。烟台教育局的具体做法是将传统的“百分制”考核标准取消, 取而代之的是“等级 + 特长 + 评语”评定方法。试点开始是在小学开展的后延伸开来,并取得了很好效果。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的等级评价制让大部分学生都体验到了当优秀学生的快乐,过去因为1分2分之差引起的过度竞争扭转了。这样一来等级考核失去了“排队”的功能,它的作用是促使你吃透、学会,让你获得成功的经验。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多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气氛中处处体现着教学过程的民主化。

在这一民主化的教学氛围中,教师对学生表现出的是更多的信任。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学生的积极奋进,自我完善和独立自主给予了充分信任。通过合理的评价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同时也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13.有趣的思品课 篇十三

有趣的思品课正文:

有趣的思品课 广东省深圳 福田小学 一(1)班 张琳靖 这节思品课真有趣,因为可以品尝到亲自做的汤圆 只见讲台上有一个锅,同学们都很惊奇。原来是让我们自己煮汤圆。我先装一大碗水倒进锅里,耐心等水煮开,好不容易等到水开花,惹气藤藤,我小心翼翼地把汤圆一个一个地放进水里,轻轻地搅拌均匀,盖上盖子,大概等了三分钟,只见锅盖周围不断冒热气,我迫不及待打开盖子,一股热气迎面扑来,一个个又白又胖的汤圆浮在水面上。我尝了一口,很香很软。全班同学吃着香喷喷的汤圆,笑得很开心。 我不会忘记这节有趣的思品课。指导教师:叶爱珍收稿时间:20xx-2-18 15:12:08

14.难忘的思品课作文 篇十四

最使我难忘的,是一节与安全有关的思品课。

上课铃响了,黄老师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向教室,踏上讲台。看着黄老师严肃的表情,我心想肯定是刚才的同学违反课间纪律,让老师生气了,然而黄老师没有点名批评那些同学,而是让我们玩游戏!我们面面相觑。黄老师先讲了安全问题的重要,然后让我们体验一下没有了眼睛是多么可怕。

“京城,你先来试试。”黄老师先帮他蒙上眼睛,后让他原地转圈。“你去找陈奕霖。”他出发了,但不敢大步往前,而是像蜗牛一样慢慢的.走,生怕碰到了什么东西。心急的同学一再给他提示,但也有不少同学是捣乱的。他已经找到了,可只是在原地徘徊,这那摸摸,那摸摸,但是什么也没有摸着。解开红领巾时,他哭了。他是那么的无助“假如有一天,你们的眼睛看不见了,你们感觉如何?”黄老师严肃的问。“整个世界一片黑暗,一秒钟都是折磨!我不愿意过这样的生活!”京城呜咽着说。全班一片沉默,被深深地触动了。

“伟杰,你也来试试。”黄老师还是照旧帮他蒙上眼睛,让他原地转圈。“你去找梁伟吧。”他出发了,他竟向讲台摸去了,黄老师立刻帮她调整方向。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的,这次他慢条斯理地站在原地寻找方向。他又准备出发了。只见他左摸摸,右摸摸,好像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样,后来班长悄悄地传来一声:“在你后面。”伟杰也不知道怎么想的,转了个弯就穿过了张焰的位置继续走。这时,全班像炸开了锅一样,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失望的直叹气,有的气的呱呱叫。伟杰摸摸脑袋,转了个弯,终于走到梁伟的身边了。他犹豫了一下就去摸梁伟的脸才肯定的说:“这个就是。”我们不约而同的笑了。

15.谈问题教学在思品学科中的运用 篇十五

一、问题提出需要充分的准备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质疑是学习的源头, 很多老师都已经注意到了问题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设计课时往往会在课堂快结束时要求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提出问题, 但这样却收效甚微, 学生消化还来不及, 怎么能认真思考提出好的问题呢?还有的老师让学生三分钟之内快速阅读完内容后就提出问题, 这又怎么能提出真正有质量的问题呢?问题提出需要充分的准备, 没有认真仔细地预习课时内容, 是无法真正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所以我往往会提前1~2天要求学生阅读查资料, 然后提出对本课时的问题, 不限方向, 重要的是规定必须将问题写在本子上交上来。当提问题成为书面作业的时候, 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问题的数量和质量。鼓励质疑, 养成良好的问题习惯, 可为什么从小学到初中问题却越来越少了呢?是不是我们的学生什么都懂了, 不需要问了呢?当然不是!查究原因, 除了学生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原因外, 主要原因还在教师身上, 在教师为自己、为书本树立的“权威”上。我们有些教师常常扮演把原本活生生的生命变成“僵尸”的角色。为了改变这种压制学生的局面, 焕发学生的生命力, 我们教师要积极认真做好质疑引导工作。首先, 要创设氛围,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如可先做几个性格开朗的同学的思想工作, 让他们主动发言, 进而带动更多的人提出问题;同时必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 使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其次,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促使学生质疑, 如可采取激励机制。

二、问题提出需要充分的引导

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提高提问的质量, 质疑的积极性提高了, 学生往往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一些字眼、钻牛角尖之类的问题不是教师所期待的。这关键在于教师要先教给学生方法。比如, 如何选定思考点, 还应教会他们遵循思维规律来提问, 采用搭桥式、递进式、比较式、因果式、转换式、逆向式等方式来提问和质疑。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 学生大多能提出较有质量的问题。

曾经听过其他学校老师进行“问题教学”的展示, 老师精心挑选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在课堂上展开讨论, 逐层深入, 妙语连珠, 相当精彩。听完之后却又思索:其他同学的问题怎么办?会不会有同学的问题永远也轮不到在课堂上引发讨论?当然, 不可能在一堂课上交流所有同学提出的问题, 那么就应该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三、问题提出需要充分的思考

引导学生去朝着正确的方向提出问题, 还应该给学生树立问题的标准。《论语述而》上说:“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 说的是: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 想说却说不出来时, 就不去开导他, 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 就不去启发他。应该先让学生积极思考, 再进行适时启发。提出问题也一样, 应该让学生先拿出自己的见解, 而不是抛出问题便撒手不管, 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而言才最有价值。例如, “在讲权利与权力的区别时, 学生经过了大量的资料总结出来人民与权力, 公民与权利相对。”这样的问题都经过了学生真正的思考, 提出了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问题的答案具有丰富性和主观性, 这样的问题最适合在同学当中展开讨论。最后教师的分析应该具有拨云见日的效果, 但一定要用在学生“山穷水尽”之时。

四、问题教学的后续操作

16.在思品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篇十六

感恩教育,也就是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一个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恒久的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要通过教育来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对其回馈以感恩的眼光,从而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感恩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对初中生来讲,感恩教育同样不可或缺,当前在初中生中开展感恩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首先,感恩教育在我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感恩优良传统的国家,历史上流传的许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都是感恩文化的体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些经典诗句集中反映了人们的感恩情怀。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

其次。感恩教育有助于提高学校德育实效,实现德育目标。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自然心存感恩,懂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环保意识,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社会的心存感恩,了解人与社会紧密相连,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他人的帮助与关心心存感恩,领悟人与人之间关爱的真谛。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素质,与他人和谐相处……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中学生群体中的忘恩现象,避免感恩心缺乏所造成的悲剧,而且可以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中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感和健全的精神人格,从而提升其精神境界,完善其生命。这也是学校德育孜孜以求的。

最后,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助推器。和谐校园的基础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的核心是师生关系。感恩教育可以培育和提高人们的和谐文化素质,让人们尽可能以感恩的心态和理念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来处理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社会等关系,可以有效地化解校园内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防范各种尖锐矛盾的发生和发展。

在感恩教育中,可以教会学生珍惜生命。珍惜生命,爱惜生活,远离危险,远离犯罪,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要教会学生承担责任。感恩教育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 教学生学会和谐相处。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的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和不同阶层的人相处,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上一篇:社会实践活动体会作文下一篇:简易方程测试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