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心理学期末论文

2024-08-11

旅游心理学期末论文(共8篇)

1.旅游心理学期末论文 篇一

《旅游心理学》网上随机考试复习指导

第一部分 考核总体说明

一、考核对象

本课程考核对象为电大开放教育旅游专科专业的学生。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60%,终结性考核(网上随机考试)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40%。

三、命题依据

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西安广播电视大学《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文字主教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的《旅游心理学》),和考核说明。

四、考核要求

鉴于本课程是一门专业技术课,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牢固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理论、运行规律和技术,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考核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熟悉、掌握。

五、命题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1、本课程考试命题严格掌握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范围内。

2、网上随机题库的试题覆盖面尽可能广一些,但也关注课程的学习重点。

3、随机一套试卷将兼顾各个能力层次及各章内容。

4、随机一套试卷合理安排题目的难易程度。一般来讲,可分为容易、适中、较难三个程度。容易占30%,适中占50%,较难占20%。

六、终结性考核题型

本课程考试的形式为网上随机考试。题型如下:

1、判断题:要求学生给出正确答案。它是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内容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2、选择题(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要求学生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它是考试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运行规律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七、答题时限

期末考试的答题时限为90分钟。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论

1、掌握旅游心理学、心理、行为的基本概念;

2、熟悉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了解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4、掌握学习和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章 旅游者的知觉

1、了解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2、了解知觉的心理定式;

3、掌握旅游知觉的定义及特性;

4、熟悉旅游条件知觉的内容及其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5、掌握风险知觉产生的原因及消除的方法。

第三章 旅游者的需要与动机

1、熟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

2、了解人的需要与旅游的关系;

3、掌握最基本的旅游需要;

4、掌握旅游动机的概念、特征及其类型;

5、掌握需要、动机与旅游行为的关系。

第四章 旅游者的学习

1、掌握学习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学习理论;

3、掌握旅游者学习的内容;

4、掌握学习在旅游活动中的具体影响。

第五章 旅游者的态度

1、熟悉态度的概念、构成及其特性;

2、了解态度形成的阶段;

3、熟悉旅游态度的概念及影响其形成的因素;

4、掌握旅游态度与旅游行为的关系;

5、掌握旅游者态度改变的原理与方法。

第六章 旅游者的个性心理

1、掌握个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了解个性倾向于旅游行为的关系;

3、熟悉生活方式与旅游行为的关系;

4、掌握自我状态与旅游决策的关系。

第七章 旅游者的情绪和情感

1、了解情绪和情感的含义、两极性及其分类;

2、熟悉影响旅游者情绪和感情的因素;

3、熟悉旅游者在旅游轰动过程中情绪和情感的特征;

4、掌握情绪和情感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

5、掌握对旅游者情绪和情感激发和调控的措施。

第八章 旅游者的审美心理

1、了解审美的基本原理;

2、熟悉审美的心理要素及审美愉快;

3、熟悉旅游者审美的特点和审美态度;

4、掌握旅游者的审美动机;

5、掌握旅游者的审美体验。

第九章 社会因素与旅游者的行为

1、了解社会角色的有关常识;

2、掌握家庭与旅游行为的关系;

3、掌握不同社会阶层的划分及其相应的旅游行为;

4、熟悉社会文化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5、熟悉消费流行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第十章 旅游业服务心理

1、掌握旅游者对饭店服务心理、导游服务心理的要求;

2、掌握饭店服务心理对策和导游服务心理对策;

3、熟悉旅游者对接待服务心理、购物服务心理的需求;

4、熟悉接待服务心理对策和购物服务心理的对策;

5、了解交通服务心理需求及对策。

第十一章 旅游企业员工心理与管理

1、熟悉员工的个体差异与旅游企业管理的相互影响;

2、熟悉员工群体心理与旅游企业管理的相互影响;

3、掌握旅游企业对员工进行激励的相关理论及方式;

4、了解员工的挫折心理及管理措施。

第十二章 旅游企业领导心理

1、熟悉领导的概念和功能;

2、掌握领导影响力的构成;

3、了解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

4、熟悉领导者群体心理结构的内容、优化的要求。

第三部分 《旅游心理学》考试综合复习题

第一章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有机体在现实生活中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活动,是脑的一种特殊反映机能,我们称之为()。

A.思维 B.心理 C.性格 D.意识 正确答案:B 2.心理活动的主要方面是(),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过程。A.认识过程 B.心理过程 C.情感过程 D.情感过程 正确答案:B 3.根据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克服困难,力求加以实现的心理过程,我们称之为()。

A.认识过程 B.心理过程 C.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 正确答案:D 4.个性心理特征中以()为核心。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 正确答案:C

二、多选题

1.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研究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B.研究消费者的能力差异 C.研究旅游业的服务心理和行为 D.研究旅游企业的管理心理和行为 E.研究旅游景区个性化服务 正确答案:ACD 2.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

A.兴趣 B.能力

C.气质 D.性格 E动机 正确答案:BCD 3.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A.实验法 B.测量法

C.调查法 D.案例法 E.观察法 正确答案:ACDE

三、判断题

1.()旅游者行为中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是一个发生—发展—完成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每个消费者都具有的。正确答案:×

2.()心理既具有主观性,也具有客观性。正确答案:√

3.()主观意愿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和内容。正确答案:×

4.()实践活动是人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正确答案:√

5.()人的心理通过行为反映出来。正确答案:×

第二章 旅游者的知觉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于感觉的概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 B.感觉反映的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C.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属性 D.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正确答案:C 2.认知主体对客体获得的某一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这种印象扩大为对象的整体行为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现象。我们称之为()。A.首因印象 B.晕轮效应 C.刻板印象 D.暗示效应 正确答案:B 3.“有的老年人对青年人的衣着打扮、生活习惯看不顺眼,认为他们一定没有出息。”这种现象即为()。

A.首因印象 B.晕轮效应 C.刻板印象 D.暗示效应 正确答案:B 4.“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典型地体现了旅游知觉的()。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正确答案:A 5.当导游员向旅游者挥手告别时,随着游者的身影越来越远,导游员不会感到旅游者的身体在变小。这体现了旅游知觉的()。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正确答案:D 6.人并非是一个单独存在的个体,而是社会的人。社会知觉中最核心的部分是()。

A.个体知觉 B.自我知觉 C.人际知觉 D.群体知觉 正确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复杂知觉是指()。

A.嗅知觉 B.空间知觉 C.时间知觉 D.运动知觉 E.静止知觉 正确答案:BCD 2.在旅游活动中,对旅游者的知觉产生影响的心理定式主要有(A.首因效应 B.暗示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 E.波纹效应 正确答案:ACD 3.旅游知觉具有的基本特性是()。A.选择性 B.理解性

C.直观性 D.整体性 E.恒常性 正确答案:ABDE 4.下列各选项中,属于人际关系因素的有()。A.空间距离的远近B.时间的长短 C.交往的频率 D.态度的相似性 E.人的个性 正确答案:ACDE 5.旅游活动中的社会知觉有()。

A.对个体的知觉 B.对人际的知觉 C.对角色的知觉 D.对自我的知觉 E.对过程的知觉 正确答案:ABCD 6.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知觉主要集中()。

。)

A.旅游决策阶段 B.旅游准备阶段 C.旅游效果评价阶段 D.旅游消费行为阶段 E.旅游完成之后 正确答案:AD

三、判断题

1.()感觉是在知觉信息的基础上,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正确答案:×

2.()运动知觉反映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正确答案:×

3.()感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比知觉更深入、更完整。正确答案:×

4.()刻板印象不是一种个体现象,而是一种群体现象,它反映的是群体的“共识”。正确答案:√

5.()刻板印象经常阻碍着人们的正确知觉。正确答案:√

6.()旅游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旅游者感觉器官的旅游刺激情景或旅游刺激物的个别属性在头脑中的反映。正确答案:×

7.()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家指出,对整体的知觉等于并且大于个别感觉的 总和。正确答案:×

第三章 旅游者的需要与动机

一、单项选择题

1.促使旅游消费行为产生的最基本原因是()A.旅游需要 B.旅游心理 C.旅游行为 D.旅游动机 正确答案:A 2.社会需要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物质需要 B.自然需要 C.精神需要 D.单一性需要 正确答案:B 3.人的最基本需要中,最重要的需要是()。A.安全需要 B.生理需要 C.社交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正确答案:B 4.下列需要中哪一层需要如果不能得到满足,人就会感到孤独和失落()。A.安全需要 B.生理需要 C.社交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正确答案:C 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的各种需要发生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自我实现的需要 ②社交的需要 ③尊重的需要 ④生理的需要 ⑤安全的需要 A.①②③④⑤ B.⑤③②④① C.④②③⑤① D.④⑤②③① 正确答案:D 6.旅游行为是旅游者为满足()而享用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行为。A.他人需要 B.自身需要 C.尊重需要 D.社交需要 正确答案:B 7.人们做出旅游的决定后,就进入了旅游准备阶段,这一阶段最重要的问题是()。

A.预定机票 B.准备必备品

C.选择目的地 D.选择出行方式 正确答案:C 8.旅游者在旅途中的首要需求是()。

A.快速 B.舒适 C.安全 D.愉快 正确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机体内的刺激的是()。

A.犯困 B.饥渴 C.饥饿 D.疼痛 E.劳动 正确答案:ABCD 2.下列属于生理需要的是()。

A.饮食 B.交往 C.阳光 D.空气 E.劳动 正确答案:ACD 3.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具有层次性,各种基本需要是()。A.互相联系 B.彼此分离

C.互相依赖 D.彼此重叠 E.互相排斥 正确答案:ACD 4.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比较有影响的学说。马洛斯把人类多种需要归纳为()等几大类。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社交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正确答案:ABCDE

三、判断题

1.()需要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动力,它激发人类朝着一定的方向行动,并指向某个具体对象,以求得自身的满足。正确答案:√

2.()旅游主要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正确答案:×

3.()只要生理的需要尚未得到满足,人就会无视或把其他的需要推到后面

去。

正确答案:√

4.()人们在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会感到自身价值得到了实现,因此就会充满自信,对未来和社会满怀信心。正确答案:×

5.()需要的各个层次有低向高发展,各层次的需要是分开的,各种需要之间没有密切的关系。正确答案:×

6.()任何一种层次需要并不会由于高层次需要产生而消失。正确答案:√

第四章 旅游者的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外部事件作出反应的结果。A.观察学习B.构建学习C.认知学习D.行为学习正确答案:D 2.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创始人是()。A.布鲁纳 B.科勒 C.巴普勒夫 D.斯金纳 正确答案:C 3.()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思考的过程。A.观察学习B.构建学习C.认知学习D.行为学习正确答案:C 4.最早对观察学习进行系统理论研究的是()。A.巴普勒夫 B.班杜拉 C.斯金纳 D.达尔文 正确答案:B 5.在人态度形成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社会实践 B.道听途说 C.理论知识 D.以上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学习对旅游者的作用的是()。A.获得信息 B.积极评价

C.激发动机 D.形成态度 E.积累经验 正确答案:ACDE 2.下列选项中属于认知学习理论的是()。A.格式塔学习理论 B.工具性学习

C.经典性学习D.构建学习理论 E.观察学习理论 正确答案:AE 3.致使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对旅游消费察觉到风险的原因有()。A.不确定的购买目标 B.不确定的购买报酬 C.缺乏购买经验 D.有名牌意识 E.同等身份人的影响 正确答案:ABCE 4.减少察觉风险的主要方法包括()。

A.降低对旅游产品的期望 B.树立名牌意识 C.提高对旅游服务的期望 D.寻求信息 E.处理购买后疑虑的学习正确答案:ABDE

三、判断题

1.()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外部事件作出反应的结果。正确答案:×

2.()观察学习理论是行为学习理论的一种。正确答案:×

3.()一个人旅游动机的产生、对旅游所持的态度都是后天学习的结果。正确答案:√

4.()“黄金周”、“假日经济”的提法,对引导广大百姓参与旅游无任何意义。

正确答案:×

5.()态度是个体的心理倾向性,它是一个行为的内在准备,对个体行为具有强烈的促进作用。正确答案:√

6.()人类的学习,主要体现为个体主动接受来自外界的刺激。正确答案:×

第五章 旅游者的态度

一、单项选择题

1.态度中最活跃的要素是()。

A.认知 B.情感 C.意向 D.行为 正确答案:A 2.()是在认知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感情体验,是态度形成的核心。A.认知 B.情感 C.意向 D.行为 正确答案:B 3.()是态度的外在显示,也是态度的最终表现。A.认知 B.情感 C.意向 D.行为 正确答案:C 4.游客如果形成了对兵马俑景点的肯定态度,既使价格高昂也会去旅游,这种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属于()。

A.态度影响对事物的评价 B.态度影响学习C.态度影响购买行为 D.态度影响决策 正确答案: A 5.旅游消费态度的改变分为性质的改变和()。A.行为的改变 B.程度的改变 C.认知的改变 D.价值的观改变 正确答案: B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态度的特性的是()。A.对象性 B.永恒性 C.社会性 D.调整新 正确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旅游消费偏好常常受到()因素的影响。A.态度的强度 B.态度的相关程度 C.态度的复杂程度 D.态度的倾向程度

E.态度的变化程度 正确答案:AC 2.态度在消费购买行为中有的功能包括()。A.效用功能 B.认知功能

C.价值表现功能 D.自我防御功能 E.稳定功能 正确答案:ABCD 3.态度的形成需要经历的阶段有()。A.服从阶段 B.反抗阶段

C.同化阶段 D.内化阶段 E.斗争阶段 正确答案:ACD 4.影响态度形成的社会生活中的因素包括()。A.社会环境 B.团体

C.人口环境 D.经济环境 E.家庭及亲朋好友 正确答案:ABE 5.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中,个体的学习包括()。A.联想 B.强化 C.反复 D.模仿 E.实践 正确答案:ABD 6.影响旅游者态度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

A.个人旅游消费欲望的满足程度 B.个人知识和性格 C.家庭环境的因素 D.个人所属群体 E.以上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ABCD

三、判断题

1.()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他人、事物、环境等的认识、理解和评价。正确答案:√

2.()情感成分是态度的外在体现,指导、推动和制约着人的行为反应。正确答案:×

3.()人们对于某个事物所具有的态度取决于事物所具有的价值大小。正确答案:√

4.()态度是与生俱来的,与后天的社会环境没有关系。正确答案:×

5.()服从阶段的行为是个体真心意愿的行为。正确答案:×

6.()同化阶段是指人们从内心深处真正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而彻底转变自己的态度,并自觉地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正确答案:×

7.()在内化阶段,个体把那先新思想、新观点纳入了自己的价值体系,以新态度取代旧态度。正确答案:√

8.()旅游态度源于价值判断,表现为游客对旅游对象的意义和用途的认识和评价。正确答案:√

第六章 旅游者的个性心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后天因素是个性的()。

A.生物属性 B.社会属性 C.社交属性 D.环境属性 正确答案:B 2.新弗洛伊德个性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荣格 B.卡特尔 C.阿德勒 D.孙本文正确答案:C 3.()自我状态最易产生旅游需求的状态。A.父母自我状态 B.成人自我状态 C.儿童自我状态 D.青年自我状态 正确答案:C 4.在一个人的行为决策中,通常给予理性仲裁的是(A.儿童自我状态 B.父母自我状态 C.成人自我状态 D.青年自我状态 正确答案:C 5.在旅游决策中,最易受旅游吸引的是()。A.父母自我状态 B.儿童自我状态 C.成人自我状态 D.青年自我状态 正确答案:B 6.封闭型消费者的特点是()。A.朋友少而固定

B.在附近旅游时,喜欢从事刺激性的娱乐活动 C.喜欢暴饮暴食)。

D.旅游中对新奇的异国文化和传统感兴趣 正确答案:A 7.“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是指个性的()。A.独特性 B.整体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 正确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影响个性特征形成的因素包括()。A.先天因素 B.年龄因素

C.性别因素 D.后天因素 E.星座因素 正确答案:AD 2.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论中,认为个性的结构是由()组成。A.本我 B.自我 C.主我 D.超我 E.假我 正确答案:ABD 3.下列属于安乐小康型旅游者的表现特征的有()。A.倾向发展成熟的旅游产品 B.交通工具上要求舒适安全 C.乐于接受具有新奇感的旅游产品 D.选择熟悉的旅游地 E.选择陌生的旅游地 正确答案:ABD 4.父母自我状态的语言特征有()。A.结论性 B.评论性

C.安抚性 D.总结性 E.需求性

正确答案:ABC 5.按照生活方式的开放和封闭程度,可将消费者划分为()。A.封闭型 B.半封半开型

C.半开半闭型 D.开放型 E.自由型 正确答案:ACD 6.美国通用公司将旅游者划分为()。A.担心型 B.探险型

C.经济型 D.梦想型 E.享乐型 正确答案:ABCDE

三、判断题

1.()对人热情、讲话直率、不顾场合,在等待的时候显得心急火燎,这是忧郁型气质的表现。正确答案:×

2.()比较保守,喜欢怀旧,对新鲜事物不信任、很少干兴趣,这是稳重型气质的表现。正确答案:√

3.()气质是对人的总和的、本质的描述,它既能表现这个人,又能解释和说明这个人。正确答案:×

4.()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倾向性特征。正确答案:×

5.()个性的形成主要受先天遗传因素、社会因素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的交互作用和影响。正确答案:√

6.()遗传因素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正确答案:×

7.()自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是遗传下来的本能。正确答案:×

第七章 旅游者的情绪和感情

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情绪和情感具有两极性的原则的是()。A.阿尔波特 B.卡特尔 C.佛洛伊德 D.达尔文 正确答案:D 2.“察言观色”体现了情绪和情感的()。A.调控行为的作用 B.传递信息的作用 C.适应环境的作用 D.影响身心的作用 正确答案:B 3.决定一个人基本情绪面貌的是()。A.主导心境 B.热情 C.激情 D.暂时心境 正确答案:A 4.下列表情中属于面部表情的是()。A.两手相搓 B.手舞足蹈 C.眼观避开 D.拍手鼓掌 正确答案:C 5.“说话听声,锣鼓听音”属于表情中的()。A.言语表情 B.面部表情 C.身段表情 D.人际距离 正确答案:A 6.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和旅游工作者的情绪会互相影响,这体现了旅游者情感特征的()。

A.兴奋性 B.感染性 C.易变性 D.多虑性 正确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形式 B.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可以产生情绪和情感 C.情绪和情感是简单的心理现象

D.情绪和情感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形式:表情 E.情绪和情感具有主观性 正确答案:ABDE 2.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包括()。A.肯定和否定 B.积极和消极 C.紧张和轻松 D.快乐和悲哀 E.单纯和复杂 正确答案:ABCE 3.情绪和情感的作用包括()。A.激发智力 B.调控行为

C.传递信息 D.适应环境 E.影响身心 正确答案:BCDE 4.根据情绪的性质,情绪可以分为()。A.快乐 B.恐惧

C.喜爱 D.热情 E.激情 正确答案:ABC 5.根据情绪的状态,情绪可以分为()。A.应激 B.恐惧

C.心境 D.热情 E.激情 正确答案:ACDE 6.根据情感的社会内容,情感可以分为()。A.喜爱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恐惧感 E.美感 正确答案:BCE 7.人类丰富多彩的表情可划分为()。A.人际距离 B.空间位置

C.面部表情 D.身段表情 E.言语表情 正确答案:ACDE

三、判断题

1.()情绪和情感具有主观性。正确答案:√

2.()研究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情绪和情感规律,对于指导我们认识旅游者的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正确答案:√

3.()现实生活中,所有的事物都可以产生情绪和情感。正确答案:×

4.()任何事物都能使人们产生特点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正确答案:×

5.()表情既是传递情绪和情感体验的鲜明形式,也是情绪和情感体验的重要发生机制。正确答案:√

6.()情绪通常是指人的社会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心理体验。正确答案:×

7.()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是相对的,二者在本质上往往密不可分,并互相作用。

正确答案:√

8.()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是互相联系的,但是不能互相转化。正确答案:×

第八章 旅游者的审美心理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些游客在游览了杜甫草堂之后就不会再去武侯祠游览,这主要是因为知觉的()。

A.接近原则 B.相似原则 C.封闭原则 D.解释性 正确答案:B 2.()是一种由审美对象所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A.审美感受 B.审美需求 C.审美表象 D.审美注意 正确答案:A 3.在奥地利人心目中,代表高贵是()。A.红色 B.白色 C.黄色 D.绿色 正确答案:D 4.许多游览过石林的旅游者,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即从眼前的“阿诗玛”石柱,想起阿诗玛的动人传说,并在脑海中浮现出阿诗玛那楚楚动人的美丽形象,这是审美想象中的()。

A.创造性想象 B.吸引性想象 C.知觉想象 D.感染想象 正确答案:C 5.由春天的万物复苏、勃勃生机联想到祖国的繁荣昌盛,由荒寂的圆明遗址想到八国联军的侵华历史等等,这是审美联想中的()。A.远离联想 B.相似联想 C.对比联想 D.创造联想 正确答案:B 6.旅游从业人员的(),可以概括为落落大方、不卑不亢、一视同仁、言行一致。

A.仪态美 B.仪表美 C.心灵美 D.举止美

正确答案:D 7.当旅游者离开黄山后,头脑中依然会出现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景观,这指的是()。

A.审美表象 B.审美感知 C.审美记忆 D.审美想象 正确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1.墨西哥的国旗颜色有()。

A.蓝 B.白 C.绿 D.黄 E.红 正确答案:BCE 2.旅游者的审美体验层次包含()。A.悦心悦志 B.悦耳悦目

C.悦心悦神 D.悦心悦意 E.悦志悦神 正确答案:BDE 3.审美感知过程包括()。A.审美感觉 B.审美联觉

C.审美知觉 D.审美表象 E.审美触觉 正确答案:ABCD 4.旅游服务人员自我形象塑造中,外在的表现形式有()。A.心灵美 B.仪表美 C.仪态美 D.语言美 E.行为美 正确答案:BCDE 5.心灵美涉及的方面有()。A 思想 B 气质 C 文化水平D 情趣 E 品德

正确答案:ADE

三、判断题

1.()衡量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经营成败的关键是接待数量和经济效益。正确答案:×

2.()审美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观察、感悟、享受和再造,是主体的需要和客体的审美属性之间构成的一种关系。正确答案:√

3.()审美愉快具有层次性,从低级到高级一般分为心意层次、感官层次及精神人格层次的审美愉快。正确答案:×

4.()想象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心理基础,也是审美感受的心理基础。正确答案:×

5.()只有通过理解才能了解和把握审美对象的各种属性和感性外貌。正确答案:×

6.()审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活动。正确答案:√

第九章 社会因素与旅游者的行为

一、单项选择题

1.足以影响一个人态度、价值观、行为的所有群体称作()。A.抽象群体 B.实体群体 C.参照群体 D.职业群体 正确答案:C 2.在旅游决策中,丈夫起主导作用的决策是()。A.住宿条件确定 B.食品的准备 C.旅游花销的安排 D.旅游时间的长短 正确答案:A 3.下列哪项不是家庭成员在旅游购买决策中扮演的角色()。A.影响者 B.决策者 C.使用者 D.参谋者 正确答案:D 4.希望在旅游过程中得到个性化服务,追求精神享受并结识更多朋友的是处于()。

A.新婚家庭阶段 B.单身阶段 C.满巢一阶 D.空巢阶段 正确答案:B 5.理想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应呈现()。

A.金字塔结构 B.洋葱头形 C.橄榄形 D.梯形 正确答案:C 6.将旅游视为其生活必需品的是下列()。A.中等阶层人 B.白领阶层人 C.高阶层人 D.低阶层人

正确答案:C 7.较抽象的不具有实物形态的人类社会产品称为()。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非物质文化 D.民俗文化 正确答案:A 8.对原有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积累过程是属于文化的()。A.地域性 B.超地域性 C.时代性 D.超时代性 正确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

1.家庭生命周期包括()。A.新婚家庭 B.满巢二阶

C.满巢三阶 D.空巢阶段 E.死亡阶段 正确答案:ABCD 2.文化冲突对旅游者带来的冲击可分为()。A.强烈冲击阶段 B.适应与协调阶段 C.不适应和恢复阶段 D.适应与融入阶段 E.恢复和接受阶段 正确答案:ABC 3.人们之所以参加群体,是因为群体能满足他们的()。A.自我认同和自尊的需要 B.安全需要 C.生理需要 D.参照需要 E.物质需要 正确答案:ABD 4.旅游者从众心理的内部因素源于下列哪几种动机()。A.亲和与依赖动机 B.社会赞许动机

C.明哲保身动机 D.主动亲近动机 E.被动亲近动机 正确答案:ABC 5.家庭形态的类型有()。A.核心家庭 B.配偶家庭

C.独居者家庭 D.单亲家庭 E.复合家庭 正确答案:ABE 6.角色冲突的类型包括()。A.你我他之间的冲突 B.个体内不同角色之间的冲突 C.个体内与个体外的冲突 D.个体外不同角色间的冲突 E.角色内冲突 正确答案:BDE

三、判断题

1.()人是有个性的,所以社会角色也是“个性的”。正确答案:×

2.()酒店服务员和客人的角色矛盾属于个体内不同角色之间的冲突。正确答案:×

3.()家庭结构状态,影响消费需求的重点、消费能力的大小。正确答案:√

4.()配偶家庭只包括未生育子女的家庭。正确答案:×

5.()同一社会阶层的旅游消费行为具有相似性。正确答案:√

6.()社会阶层中的上层作为旅游者,其消费活动主要指向社会接受性。正确答案:×

7.()不同社会阶层获取和传播消费信息的渠道基本相同。正确答案:×

第十章 旅游业服务心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代表了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哪种心理需求()。

A.求快 B.求尊重 C.求方便 D.求卫生 正确答案:C 2.旅游者在旅行途中表现得特别突出,最基本、最关切的心理需要是()。A.安全需要 B.快捷需要 C.准时需要 D.舒适需要 正确答案:A 3.旅游服务的先决条件是()。

A.有偿服务 B.客我交往 C.无偿服务 D.服务质量 正确答案:B 4.()质量观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体观念,其基本特征是“全面性”和“适用性”。

A.传统型 B.机械性 C.现代型 D.适用型 正确答案:C 5.客人来到餐厅刚坐下,还没来得及看一遍菜单,服务员就要为客人点菜,导致客人不悦。这说明服务员没有能够()。A.随机应变 B.掌握灵活性 C.掌握服务时机 D.提供针对性服务 正确答案:C 6.礼貌的核心是()。

A.注重仪容仪表 B.提供个性化服务 C.尊重人 D.一视同仁 正确答案:C 7.选择故地重游或去著名旅游区的旅游者是为了满足其()。

A.多样性需要 B.单一性需要 C.稳定性需要 D.复杂性需要 正确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旅游者对饭店前厅服务的主要需求心理包括()。A.公平心理 B.安全心理

C.求知心理 D.安静心理 E.快速心理 正确答案:ACE 2.旅游者的购物动机包括()。A.纪念性动机 B.馈赠性动机

C.新奇性动机 D.求利动机 E.实用性动机 正确答案:ABCDE 3.在旅游服务工作中,应忌讳的“四语”是()。A.蔑视语 B.烦躁语

C.斗气语 D.否定语 E.幽默语 正确答案:ABCD 4.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旅游服务的类型包括()。A.功能服务 B.心理服务

C.综合服务 D.有偿服务 E.无偿服务 正确答案:ABDE 5.客我交往的特殊性包括()。A.不稳定性 B.兼顾性

C.有利性 D.主观性 E.客观性 正确答案:ABCD 6.对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树立旅游行业信心

B.培养积极、主动、勤奋的工作态度

C.提倡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 D.培养主人翁意识 E.树立顾客至上意识 正确答案:ABCDE 7.文明性是旅游服务语言又一显著特征,这一特征主要表现在()。A.文明 B.文雅 C.礼仪 D.礼貌 E.时代感强 正确答案:BDE

三、判断题

1.()尊重需要只是人类较高级的需要。正确答案:×

2.()酒店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应该一视同仁,不以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衣着打扮等在价格、服务规格上有不同的标准。正确答案:√

3.()旅游者对饭店第一印象的形成,首先源于理性认识。正确答案:×

4.()饭店的声誉不仅依靠现代的设施和多方面的服务项目,而且特别重要的是通过员工的语言艺术来创造。正确答案:√

5.()客房服务无需了解旅客对客房的心理需求,因为都是标准化服务。正确答案:×

6.()为了保证客人的安全,饭店人员不应随便向外人泄露客人的情况。正确答案:√

第十一章 旅游企业员工心理与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双因素理论。

A.马斯洛 B.阿尔德弗 C.赫茨伯格 D.亚当斯 正确答案:C 2.()理论是以“外在的目标”去激励员工的。A.需要层次 B.双因素 C.期望 D.ERG 正确答案:C 3.()是影响员工情绪的重要因素。

A.内部因素 B.外部因素 C.硬环境 D.软环境 正确答案:B 4.()是当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抱有的动机和态度不能实现时,就会将这种动机与态度转向其他的对象。

A.逃避作用 B.压抑作用 C.代替作用 D.投射作用 正确答案:C 5.()表现为个人的真实想法与实际行为不一致。A.逃避作用 B.压抑作用 C.代替作用 D.反向作用 正确答案:D 6.()表现为自己认为不好的事物强加到别人身上。A.投射作用 B.压抑作用 C.代替作用 D.反向作用 正确答案:A

7.()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是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A.心境 B.情绪 C.激情 D.感受 正确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旅游企业员工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方面。A.能力差异 B.情感差异

C.性格差异 D.意志差异 E.气质差异 正确答案:ACE 2.旅游企业对员工的激励方式,通常有()。A.情感激励 B.目标激励

C.奖金激励 D.榜样激励 E.强化激励 正确答案:ABCDE 3.员工产生挫折的反应通常表现为()。A.自责 B.攻击 C.防御 D.逃避 E.兴奋 正确答案:BCD 4.根据性格的机能可以把性格分为()。A.理论型 B.理智型

C.情感型 D.意志型 E.基础型 正确答案:BCD 5.波克拉特将人的气质分为()。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E.冲动质 正确答案:ABCD 6.情绪按状态可分为()。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态度 E.热情 正确答案:ABCE

三、判断题

1.()人的各种能力都有发展水平的差异。正确答案:√

2.()气质是品质的一种,有好坏之分。正确答案:×

3.()旅游企业的管理者要了解和掌握员工的气质类型,安排适合其气质类型的工作,扬长避短。正确答案:√

4.()旅游企业的管理者对不同的员工,必须采取相同的激励方式,以显公平。

正确答案:×

5.()管理学家认为,群体冲突总是有害无益的。正确答案:×

6.()群体的社会地位很高时,会提高群体内聚力;而群体的社会地位很低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强群体内聚力。正确答案:√

第十二章 旅游企业领导心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权力性影响力也称作()影响力。

A.服从 B.信赖 C.强制 D.敬畏 正确答案:C 2.管理方格理论把两个维度分成()个方格。A.6 B.7 C.8 D.9 正确答案:D 3.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中第()象限表示当下属发展到足够成熟程度的时候,就可以采用低工作低关系的领导风格。

A.三 B.四 C.二 D.一 正确答案:B 4.()是领导者正确用人的关键。A.知人善用 B.重德轻材 C.兼听则明 D.任人唯贤 正确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

1.领导者在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包括()等。A.名誉领袖 B.联络人

C.传播者 D.发言人 E.倾听者 正确答案:ABCD 2.领导风格的类型有()。A.诚恳型领导 B.专断型领导

C.刻板型领导 D.民主型领导 E.放任型领导

正确答案:BDE 3.领导者智力来源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等,还包括()。

A.感召力 B.凝聚力

C.公关力 D.执行力 E.洞察力 正确答案:AE 4.工作压力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有()。A.情绪波动大 B.自制力下降

C.直觉迟钝 D.正常生活规律被打破 E.不良嗜好增加 正确答案:ABCDE

三、判断题

1.()领导与管理两者的含义相同,领导就是管理者,管理者就是领导。正确答案:×

2.()一个领导者要提高自己的影响力,根本途径是加强自身修养。正确答案:√

3.()放任型领导风格,是指领导者在领导工作中,总是想方设法地发挥被领导者主动性和团结互助精神。正确答案:×

2.旅游心理学期末论文 篇二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抽取我校2007级中专护生572名, 其中包括护理专业和助产专业, 女生532名, 男生40名, 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1.2 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护生进行问卷调查, 该量表共90个项目, 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共10个因子, 用于反映有无各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每个项目按5级评分法:没有 (1分) 、很轻 (2分) 、中等 (3分) 、偏重 (4分) 、严重 (5分) [2], 问卷当场统一发放, 当场回收, 回收有效问卷560份, 有效回收率为98%。

1.3 统计资料整理与分析

资料整理后输入数据库, 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二年级护生期末期间心理问题检出情况

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中任一因子分>2分, 可考虑筛选为阳性, 一般认为有存在心理问题的可能, >3分一般认为其心理问题严重程度已达到或超过中等痛苦水平, 我们将所调查的各因子分进行整理分析, 得出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 我校二年级护生期末期间心理问题检出率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其中有1个以上因子平均分>2分的共有236名护生, 占总人数的42.1%, 整体心理状况 (10个因子平均分>2分) 异常的有98人, 占总人数的17.5%, 严重异常即因子平均分>3分的有8人, 占总人数的1.4%。

由表2可以看出, 我校二年级护生期末期间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及其他因子分与青年常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P<0.01) 。

调查结果表明, 期末期间护生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 达到42.1%, 有严重心理问题者占1.4%, 因此对在校护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极其必要的。

3 讨论

3.1 调查结果分析

3.1.1 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校二年级护生, 由于专业特点, 所调查对象92.9%为女生, 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 女生在面对同样问题时易产生较多的困惑, 心理问题发生的几率较高。

3.1.2 时间

本次调查时间为期末考试前, 由于面临期末考试, 学习压力增加, 使心理问题出现的机会增加, 尤其是焦虑和其他因子, 担心考试成绩易引起食欲下降和失眠。

3.1.3 生活方式的变化

护生在期末考完试后, 马上要进入临床实习阶段, 需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同时面临一个新的生活环境, 其心理压力比较大, 易产生心理问题。

3.1.4 护生之间的关系

我校护生大多起点较低, 多为初中毕业或未毕业就来学校上学。同时又都是独生子女, 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在班级和宿舍中与同学相处的能力较差, 容易发生矛盾, 由于年龄偏小, 不能承受压力, 易产生心理问题。

3.2 提高二年级护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

3.2.1 提高护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中因子分>2分可考虑筛选为阳性, 但只能说明可能有心理问题, 不能说明一定有心理障碍, 调查后应和护生说明, 让其不要太紧张, 而且分值和调查的时间有关系, 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有应激事件发生, 那么护生做出相应的心理反应是正常的, 应把结果和时间结合起来分析, 让护生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

3.2.2 提高护生的适应能力

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生的日常生活和活动中, 为缓解期末期间护生的心理压力, 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 通过教育使护生认识到, 只有心理健康, 才可以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尽早适应临床实习。

3.2.3 推行教育教学改革

为了减经护生在期末考试期间的压力, 应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改变过去期末以理论考试为主的方法, 可以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穿插一些实践技能操作的考试, 把期末考试期间的压力分解。

3.2.4 学校应设置心理咨询机构

学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咨询, 及时为护生解决心理问题。可以通过讲座、板报、校园广播、心理测验、网络等护生喜欢的形式进行, 在咨询中发现有问题的护生要及时和班主任联系进行个别辅导。

3.2.5 护生应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护生在面对挫折、遇到问题时应及时沟通, 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 选择合适的沟通对象, 若不愿和熟悉的教师、同学、学长交流, 可以选择去野外郊游来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还可以选择听音乐放松, 听舒缓音乐或者可以建议有些护生听悲伤的音乐, 随着音乐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

总之, 我们应该重视二年级护生期末期间的心理健康问题, 采取适当措施以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 帮助护生形成健康心理, 以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摘要:目的了解我校二年级护生期末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我校二年级护生进行现场心理测试。结果我校二年级护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达42.1%, 严重异常者占1.4%, 排在前三位的心理问题依次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结论我校二年级护生期末期间存在一定心理问题, 我们应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二年级护生,期末期间,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王征宇.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3.

3.旅游心理学期末论文 篇三

和一个亦师亦友的心理医生一同上路,在淳朴,简单,纯美,甚至原始的自然当中去敞开心扉,这样的心理旅游悄然兴起。

在旅游中改变 组织一批心理上有困扰的人一同出游,主要是让每个人都同时成为他人的一面镜子,让他们在一种感同身受当中去敞开心扉,认识到自己的心理状况并不是独一无二的。让他们沉浸在自然对他们的震撼和陶醉当中,这样心理压力也就自然减轻了。

心理旅游的过程,它实际上就是一个调整他们心理状态的一个过程,目的是要通过这个过程来达到逐步调整他们的价值观。要让他们知道,幸福并不是获得的东西有多么多,而是索取的东西有多么少。要让他们在旅游的过程当中,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放松,学会欣赏自己和别人可爱的一面。

在旅游中放飞郁闷 心理旅游对孩子们会有着更为明显和多方面的作用。孩子们的情绪容易郁积,但也容易释放,只要给他们适当的渠道。孩子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定型,容易矫正。因此,只要组织者合理安排,孩子们在短短的几天之内是可以获得很大的收获,并可能发生较大改变的。

同时,在旅游过程当中,孩子们从未见过的景象,极美的,或者是极贫穷的,都可以对孩子的心灵产生巨大的震撼,这对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健康形成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一个游戏,一段评语都可能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在平时是不可能办到的。心理旅游的优势就在这里。

在旅游过程当中,一定要摆正心理医生和队员们的关系,决不能把他们单纯地当做病人来看待,切忌以一种怜悯的态度来表现你的关心。在旅游过程当中,心理医生始终是以一种健康的老师看学生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案主的。就像一个优秀的老师在看学生,不管是顽皮还是孤僻,都是一视同仁的关爱。

4.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学概论期末考试 篇四

答案及评分标准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本大题共20分)

1.托马斯·库克的活动说明了十九世纪末期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已经成熟,父子公司的问世标志了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2.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的外出旅行活动应始于末期,并在奴隶制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这种活动主要不是消遣和度假活动,而是由产品或商品交换而促发的一种经济活动。

3.旅游业“三大支柱说”中的三大支柱分别指、4.在欧美国家中,人们根据旅行社所经营的业务类型,将旅行社企业划分为营商和 旅游零售商。

5.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客源由三部分人构成,分别是 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6.促发旅游动机产生的精神需要,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积极的者说好奇心的需要,另外一种是消极的 逃避紧张 的需要。

7.国际旅游还可以根据游客的流向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情况则是出境旅游或出国旅游。

8.旅游交通不仅要解决往来不同地点间的空间距离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其中的时间距离问题。

9.世界旅游组织正式成立于1975年1月2日,其总部位于。

10.按照旅游者的罗马会议定义,凡纳入旅游统计中的来访人员统称为“游客”,游客下分两大类,一类是在目的地停留过夜的游客,称为“旅游者”;另一类是在目的地不

停留过夜,当日往返的游客,称为“游览者”。

二、判断题(只判断正误,每题2分,本大题共10分)

1.在旅游研究中,现代旅游通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

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2.按照国际联盟的规定,到国外学习、寄宿在校的学生,可列入国际旅游者统计范围的人员。(×)

3.多中心型心理类型的人往往是新旅游地的发现者和开拓者。(√)

4.世界旅游组织是世界上唯一全面涉及旅游事务的全球性的非政府间的组织机构。

(×)

5.消遣型旅游者在价格方面不太敏感。(×)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本大题共20分)

1.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是激发人们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3分)。

即促使一个人有意于外出旅游以及选择到何处去、开展何种旅游活动的内在动因。

(1分)

2.可进入性

指旅游资源的所在地同外界交通往来的通畅和便利程度。(3分)

即不仅要便利游客的来访,而且要便利游客结束访问后离去。(1分)

3.旅游批发商

即主要经营批发业务的旅行社或者旅游公司。(3分)

所谓批发业务是指旅行社根据自己对市场需求的了解和预测,大批量地定购交通运输公司、食宿接待企业、旅游景点等旅游供应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然后将这些单项产品组合成为不同的包价旅游线路产品,最后通过一定的销售渠道向旅游消费者出售。(1分)

4.现实旅游资源

不仅其本身具有魅力,而且已有条件并且正在接待大批游客前来访问的旅游资源。

5.国际旅游组织

国际旅游组织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国际旅游组织指成员来自多个国家并为多国利益工作和服务的全面性国际旅游组织。(2分)

广义的国际旅游组织则还包括那些其工作范围部分地涉及国际旅游事务的国际组织,以及专门涉及某一旅游行业的国际性旅游同业组织。(2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本大题共30分)

1.简述托马斯·库克的主要活动及其贡献。

(1)(1分)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以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了一次规模很大的团体旅游活动。人们普遍认为托马斯·库克组织的这次活动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开端,这次旅游活动的特点是:

(1)参加者的公众性

(2)组织工作的周密性

(3)团体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4)为后来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1分)1845年首次出于商业性的目的组织团体消遣旅游:

(1)这次团体旅行活动的特点

A 这次团体旅游活动的组织是出于纯商业性的盈利目的B 这次组织的团体消遣活动是历时一周的过夜旅游

C 做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工作

D 编写了一本《利物浦之行手册》

E 有全程陪同和导游

(2)同1841年组织的旅游活动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A 组织工作的性质不同

B 参加者的旅游目的不同

C 组织工作的内容不同

(3)(1分)1872年托马斯·库克首创了组织环球旅游的先例。

2.比较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差别。

 国际旅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

其中又分为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国内旅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或惯常环境,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1分)

 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活动之间的根本差别在于是否跨越国境(1分)。

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分):

(1)从活动开展的地理范围上看

(2)从便利程度上看

(3)从直接的经济影响方便看

3.简述经常用到的旅游者类型划分方法。

旅游者的类型划分不存在绝对不变的统一标准。事实上,人们可以根据研究目的或经营工作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划分标准。

常用的旅游者类型划分标准:

(1)按照地理范围划分,国内旅游者和国际旅游者;

(2)组织形式划分,团体旅游者和散客旅游者;

(3)按旅行距离划分,远程旅游者和中短程旅游者;

(4)消费方式划分,自费旅游者和奖励旅游者;

(5)旅行方式划分,游船旅游者和自驾车旅游者;

(6)活动内容划分,观光旅游者和度假旅游者;

(7)出游目的划分,消遣旅游者和商务旅游者。

4.一个人实现旅游活动应具备哪些条件?认识这些条件的意义何在?

一个人实现旅游活动应具备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条件。

(1)客观条件:(2分)

足够的支付能力

足够的余暇时间

其他影响因素,个人身体状况,家庭状况。

(2)主观条件:(2分)

旅游动机

(3)认识意义:(2分)

个人方面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共同决定着一个人能否成为一名现实的旅游

者。全面认识这些因素,对于旅游业的经营工作,特别是对于旅游目的地和旅

游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对于收入、时间、身体条件、家庭负担等客观因素,旅游业经营者是无法控制

或者说是很难帮助人们克服的,这意味着旅游经营者在选择自己的目标市场时

必须重视考虑这些因素。

对于旅游动机,旅游经营者则可采取主动,针对目标市场所追求的需要,利用

各种可能途经去激发人们对本目的地或本企业产品的兴趣,从而促进其购买动

机的产生。在这方面,旅游业经营者是大有可为的。

5.什么是旅游产品?列举并解释旅游产品特点。

(1)旅游产品的概念(2分)总体旅游产品首先是从需求方面提出的。在旅游者看来,其外出旅游全过程中的全部必要开支等于该次旅游的价格。反之,旅游者通过这一价格的支付而获得的一次旅游的全程经历也就是他所购买的旅游产品。单项旅游产品,就是指旅游企业所经营的设施和服务,或者说是旅游企业借助一定的设施向旅游者提供的项目服务。

(2)特点:(4分)

1.无形性

2.不可转移性

3.不可储存性

4.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

5.综合性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本大题共20分)

1.试述斯坦利·帕洛格(Stanly Plog)提出的心理类型理论的要点并分析其认识意义。

 帕洛格将人们划分为五种不同的心理类型,自我中心型、多中心型、近自我中

心型、近多中心型和中间型。(2分)

 参见下图(1分)。

其中处在两个极端的心理类型分别是自我中心型和多中心型。

(2分)自我中心型的人,其特点是思想谨小慎微,多忧多虑,不愿冒险。在行为表现上,这一心理类型的人喜安逸、好轻松,不主动与陌生人交往,喜欢

熟悉的氛围和活动。

(2分)多中心型的人的特点是思想开朗,兴趣广泛,富有胆量。在行为表现上,这一心理类型的人求新奇、喜刺激、好冒险、善主动,不愿随大流,喜欢与不

同文化背景的陌生人接触。

(2分)中间型;

(1分)近自我中心型;

(1分)近多中心型。自我中心型近自我中心型 中间型近多中心型

2.有些经济学家认为旅游业并非是一真正的产业。对此你有何评论?(10分)

(1)(2分)产业的概念:指其主要业务和产品大致相同的企业类别的总称。

(2)(4分)经济学家尤其是宏观经济学家,从来都不承认旅游业是一个产业;从产业管

理来看,标准产业划分中不存在这个产业。

原因分析:

• 传统的产业划分标准是:产品或基本业务大致相同或相似。

作为旅游业主要构成部分的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各有其完全不同的产品

和业务,不符合产业划分标准,这是根本原因。

•作为标准产业,要有明确的投入和产出,能清晰的界定。

旅游业的投入难以界定,作为旅游基础设施的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和作为旅游上层

设施的交通都难以界定多少投入旅游多少投入其它;产出亦如此,绝对数额无法界定,尤其是散客的购物、娱乐、饮食等开支。故旅游业没有明确的投入和产出。

• 客观上,二战以后,各个国家又支持和发展旅游业,特别是国际入境旅游,旅游业又是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产业。

(3)(2分)旅游业在何种程度上被接受为一项产业

对旅游业的界定标准不是根据产品或基本业务相同或相似来界定,而是根据其服务对

象相同,都是旅游者来进行界定的。由此也导致了旅游业的特点如边缘性综合性等。我国从七五计划期间开始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4)(2分)旅游业的定义

5.东师《心理学》期末考核 篇五

《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智力

答:智力(Intelligence)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这个能力包括以下几点:理解、判断、解决问题,抽象思维,表达意念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2.暗适应

答:是从亮处进入暗处时,由看不清到逐渐看清物体轮廓的视觉感受性的变代。这是视觉感受怀逐渐提高的过程。3.图式

答: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4.情景记忆

答:是关于个人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

答:心理学的主要方法就是观察,优缺点在于是否适合你,每种方法适合不同的人,没有什么绝对的优缺点。想学好,就要掌握基本的佛洛伊德知识。然后再去学荣格的,根据学的东西去观察周围的人,为什么他会这样做,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不这样做,他以前做什么的,他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会这样想。2.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意识。

答:

一、从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二、从生理基础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三、从内容上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仅仅把意识理解为人脑的机能,并不能完全说明意识本身。因为人脑只是思维的器官,并不是思维的源泉。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过程,是对外界输入信息不断加工制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外界的信息输入,就不会有意识的产生。但人脑并非是一块“白板”,并非只对外界作机械的应答,而是要用主观的反映形式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对外界信息进行能动的改造,从而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3.简答概念的种类。

答:概念包括正统概念和模糊概念。4.思维及其特征。

答: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联系。思维的主要特征: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三、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1.试述智力三元理论。

答:(1)斯腾伯格(Sternberg,1985)于1985年提出了智力三元理论,试图说明更广泛的智力行为。(2)斯腾伯格认为,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

(3)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及相应的过程)。(4)智力情境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环境的能力,这些能力统称为情境智力。

(5)智力经验亚理论提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另一种是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斯腾伯格认为,应对新异性刺激的能力和自动化的能力是完成复杂任务时紧密相连的两个方面。2.论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答:情绪:是受外界干扰而产生的心理活动。情感:是内心自发引起的心理活动。

情绪和情感是对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之间关系的体验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和情感同认识活动一样,仍然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只不过反映的内容和方式上有所不同。认识活动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本身,包括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及它们的外部特征和内在联系。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一种主客体的关系,是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1、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2、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

6.《旅游饭店管理概论》期末试题 篇六

第一部分:题型及分值

一:单项选择题 10x1~ 二:多项选择题 10x2~ 三:判断题 10x1~ 四:案例分析题 4x10~ 五:论述题 2x10~

第二部分: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商业饭店首先在那个国家兴起? 美国P15 2世界上第一家青年旅馆在哪个国家诞生? 德国 3申请白金五星级应当具备几年五星级资历? 2年P11 4„„经营方式是那种?(获取酬金)5白金五星级饭店的客房面积应不少于多少平方? 36 6„„首要职能是哪项?

7我国酒店业普遍采取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8谁是„„唯一评委? 客人 9„„激励方式是哪种? 参与激励 10谁? 霍英东 11对饭店性质表述不正确的是? 不具备法人地位 12客房价格仅包括房租„„属于那种计价饭店? 欧式计价P9 13„„星级„„期限? 5年 14属于雅高经济型饭店的是? 宜必思 15„„之父、管理学家? 泰勒 16.„„金钥匙„„第31个成员国的年份? 17外部招聘表述正确的是?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古代饭店设施有哪些?注意没有“官方”两个字 P18 2大饭店(豪华)时期的主要特点? P14 3对饭店进行分等级的目的? 除了“优胜劣汰”是错的 4总部位于欧洲的有? 除了万豪

5部门管理一般包括? 除了人力资源管理

6中国金钥匙组织任职条件表述正确的是? 除了“工作至少一年”是错的 7饭店的主要设备系统? ABCD 8饭店的质量指标主要有? 9饭店内部招聘的优点主要有? 10员工培训的类型主要有?

A岗前培训B轮流实习C岗位培训D模拟培训 B是错的 11近代史上西式饭店与中式饭店的不同之处在于?P18 A规模B装饰C设备D接待对象

12根据饭店资金来源划分我国旅游饭店可以属于? A独资B合资C合作D外资 D是错的 13饭店应该具备的条件包括? 14青年旅馆的显著特征?

A价格B设备C方式D对象只是用于大学生 D是错的

三:判断题

1饭店最基本最传统的功能是提供„„娱乐。错 2饭店的服务对象只能是外地游客。错 3特许经营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扩张方式。对 4服务设施设备是饭店服务质量的本质表现。错 5饭店是知识密集型企业„„。错 6极其个性化的饭店可以直接向国家申请评定星级„„。对 7了解宾客需求是搞好饭店服务服务„„。对 8 ISO9000是„„的统称。对 9在„„有形产品站核心地位。错 10国际金钥匙组织是„„官方组织。错 11同规模同类型的饭店,客房价格是„„ 对 12饭店等级的高低反映了„„需求。对 13影响饭店选址的因素:类型、规模、舒适程度。对 14饭店部门管理包括„„。错 15掌握人力资源供求方面的信息是招聘„..的客观依据。对 16金钥匙„..形象代表。对

四: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1案例关键词:

„„叫醒服务„„

„„电话铃不响„„

„„延误了航班„„ 2问题:

1.导致„„的直接原因?电话铃没响

2.饭店方存在哪些失误?

1清扫服务员没有彻底的检查客房内的设施设备,偏离了服务标准。○2话务员在提供叫醒服务的时候,○在先生没有接听的情况下没有采取相 应的措施。3 „„等等 ○3.如何处理? 1查明该房间电话铃是否真的不响,○向客人表示歉意,同志工程部迅速将该话机进行维修调换。

2饭店应该承担误机责任,想方设法帮助先生通过其他方式返回。○3饭店应该将房间保留到先生需要的时间,○并免去他的午餐费用,派车将他送到乘车地点。4 „„等等 ○案例二:

1案例关键词:

„„台湾团入座„„

„„急匆匆„„

2问题:

1.服务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

2.运用饭店质量管理相关的知识理论评析?

1符合规格 ○2符合期望 ○3任何符合规格都是建立在符合期望的基础上。○案例三:

1案例关键词:

„„员工流失率大大提高的那个案例„„ 2问题: 1绩效考评

○2分析案例

○3解决办法

○4总结

○案例四:

1案例关键词:

„„服务员态度„„

„„查房„„

„„陈先生自感伤了自尊,带着怨气离开„„ 2问题:

1.小赵的做法正确么?

1错,○服务员在客人离店前检查客房的设施设备用品是否完好以保护饭店的财产安全,这本身是正确的也是服务人员必须做的。然而本案例中的处理方法是错误的。

2客人离房去总台结账这完全是正常的行为,○服务员无权也没有理由限制客人结账,随便阻拦客人,对客人投以不信任的眼光,这是对客人的不尊重,真只是一种侮辱。2.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

1楼层值班服务员应该收下客人的钥匙,○让客人下楼结账并迅速电话通知服务台告知客人即将来结账。

2作为总台服务员,与客人结账的时候,应该有意的稍稍拖延下时间。○(如操作电脑放慢速度,与客人闲谈„„)

3楼层服务员应积极配合,提高工作效率,迅速清点客房设施设备,重○点检查易携带供消费的用品,随即将结果告诉总台,平安无事才能结账。

案例五:

1案例关键词:

„„房间号为13号„„

„„美国夫妇拒绝„„

„„但服务人员却不知其原因„„

„„反而不停地向其推荐„„

„„结果夫妇投诉„„ 2问题:

1.如何处理夫妇的投诉?

1饭店应该感谢和善待各种投诉 ○2树立“客人永远是对的”的观念,减少与客人的对抗,掌握客人投诉○的心理和技巧,向夫妇道歉,更换房间„„

3饭店应该加强服务人员的培训,让服务人员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

五:论述题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客人永远是对的”这句话的理解?

1客人是饭店效益的源泉,是饭店发展和生存的推动力,是饭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督察官(阐述客人与饭店的关系)

2坚持“客人永远是对的”有利于维护客人自尊,缓解宾主冲突,提高客人○的满意感。

3坚持“客人永远是对的”可以再客人满意的基础上带来口碑,饭店管理可○以形成自己的特色(七守则)

如果客人没有错,那么客人当然是对的。

如果客人错了,只要客人的言行是合法的,且不妨碍其他客人的利益,饭店就应该把对让给客人。

员工应具备角色意识,认定自己的角色,使自己的行为和角色相衬,甘当配角。

还要充分理解客人的需求,理解客人的想法和心态,理解客人的误会和过错。4总结 ○谈谈你对中国未来饭店发展趋势的认识?特色化 主题化 集团化 从饭店综合效益出发,如何对饭店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

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绩效考评 激励 挖掘人力潜能 健全绩效考评制度 1绩效考评与饭店综合效益直接相关,这就要求灵活运用激励手段,不管是○对新员工还是对老员工,服务人员还是管理人员„„ 2具体的激励方式 ○3总结 ○如何为客人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

1现在客人越来越重视个人的意识,○对饭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于个性化、多样化,这就需要饭店在大力推行标准化服务的同时,积极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这对档次比较高的饭店尤为重要。

2微笑服务,微笑是一种特殊的情绪语言,对宾客笑脸迎送,并将微笑体现○在服务的全过程中无疑有利于大大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3超常服务,超出常规的方式为满足客人偶然的个别的特殊的需求而提供额○外的服务,这种服务一般是可以超出客人的期望,给客人带来一份意外的惊奇给,最容易客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也最容易赢得客人对饭店的青睐。4家庭式服务,努力制造一种家庭式氛围,让客人感受到温馨、舒适、自然○的家的感觉。

5嗜好服务,有针对性的规范的提供个性化服务,根据客人的客史档案和嗜○好需求,将服务投其所好。

7.旅游心理学期末论文 篇七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旅游已经成为了现代化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种生活方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旅游人才的需求量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很多高等职业院校设置了旅游管理方面的专业,开展人才的培养。旅游心理学作为旅游专业理论课程,对于旅游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从目前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来看,旅游心理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考核评价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对旅游心理学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一、目前旅游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 旅游心理学教学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旅游新路学课程的教学,绝大多数采取的是以“传递—接受”的教学理论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教师为教学的主体,而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多采取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氛围的沉闷和紧张,久而久之,一些学生还可能丧失学习的兴趣,这会给教学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2. 旅游心理学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旅游心理学作为一门比较前沿的学科,其内容取向问题一直都是很多学者所争论的热点问题,从目前大多数的教材内容来看,对于心理学基本理论内容讲述的都比较详细,但是对于指导旅游工作的实践内容方面还比较单薄。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已经了解了旅游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却缺乏实践应用的能力,这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

1. 在实践中要坚持以创新为原则,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

旅游管理的人才不仅仅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比较好的管理能力,同时在实践中要要上手快,操作能力比较强,要能够快速的适应岗位的实际需要,这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要具备比较强的专业综合能力。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旅游管理课程的教学来讲,并不是简单的教会给学生理论知识,而是要突出对学生开展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旅游心理学的老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相应的规律,注重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心理学的观点认为,人的体验和感受主要是产生于人的活动。旅游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应该遵循这一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大胆的采用合作教学的方式,通过精心的设计活动教学形式,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从而引起学生更好的心理体验,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2. 以能力作为导向,改革课程的教学方法

在实践中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自身的素质高低,直接会影响到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从旅游服务的角度来看,要求旅游从业者必须要具备很好的观察力和良好的记忆能力,同时还必须要有很好的交际能力和实施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老师的辅导为辅,在教学中要注重学习而并非教学,另外还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前自由讨论,案例分析以及小品教学的方法,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比如在讲解旅游者的情绪情感这一节课程的时候,要求学生要能够对他人进行比较准确的辨色和鉴貌,但是因为学生普遍生活阅历比较低,缺少相应的经验,所以导致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比较差。依据这一情况,老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全班分成几个不同的组别,以十天为一个周期对组内的某一个同学进行观察。十天之后,再让学生开展总结,有的学生会发现自己观察的不够细致,有的学生则会发现自身辨别事物的能力有所提高。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能够使得学生对于心理学的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小结

8.旅游心理学期末论文 篇八

【关键词】无景点旅游;心理需求;旅游需求

一、引言

旅游业因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近几年,游客面对开发雷同、缺少特色、旅游高峰期拥挤不堪的旅游景区,无奈之下选择了一种新的旅游方式——“无景点”旅游,反映了游客对旅游本质的追寻。无景点旅游这种新型旅游方式的悄然出现是大众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主导因素是旅游者自主消费意识的增加,随着旅游经验的增强、选择出游目的地及方式更加理性,人们更注重出游的独立和体验,避免前往人满为患的景区,反映了游客需求层次的提高,同时也是对旅游本质追寻的回归,这对于旅游业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

二、文献回顾及概念界定

对于无景点旅游概念的界定目前学术界还存在着许多的争议,国内学者伍延基等[1]将无景点旅游看作是一种注重休闲与体验、追求无拘无束的游历、并不十分看重景点的反传统的旅游方式,它有助于对旅游资源的概念、范畴和评价标准的再认识,有利于促进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的革新;董红梅[2]认为“无景点旅游”是与传统的景区(点)旅游相对应的,是指到非旅游景区(点)进行的以轻松体验目的地的文化、社会生活方式与民风为主的一种旅游,与传统的景点旅游相比,它在方式上一般不参团、不赶时间赶景点,而是自由自在、轻松舒适地在目的地游览风光、体验民俗和生活;而简玉峰等[3]将其定义为:以轻松体验目的地的文化、社会生活方式、民风为主的一种旅游,与传统的景点旅游相比,它在方式上一般不参团、不赶时间赶景点,而是自由自在,轻松舒适地在目的地游览风光体验民俗和生活。郭文[4]分析了无景点旅游产生原因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提出了将这种新的旅游方式完善的建议;王计平等[5]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无景点旅游市场进行了研究;姚磊[6]、郭艳芳等[7]采用不同的方法也对无景点旅游做了深入研究。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无景点旅游是指人们为了放松压力、体验休闲、愉悦身心,不以游览景区景点为终极目的,而是以享受旅途本身为目的,以随性而游、兴尽而返的方式进行的一种自助旅游。

三、基于心理学知识的游客需求心理分析

旅游心理学包括两个维度,狭义的旅游心理学只研究旅游者即旅游行为主体的心理活动及其客观规律,其目的是解释人们为什么旅游、影响人们旅游决策的因素是什么,以及这些决策是如何作出的;广义的旅游心理学则不仅研究旅游者的心理,而且研究旅游业的开发、经营与管理的心理依据,即探讨旅游企业中个体、群体、领导、组织的心理活动规律,说明如何通过调整人际关系、激励动机、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增强组织凝聚力等手段,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提高旅游企业的管理水平,使之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关于旅游者产生无景点旅游的需要,我们可以用需要层次论、一致性与复杂性的平衡理论加以阐释。

(一)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社交需要)、受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旅游发展初期,人们主要是为了追求满足求知好奇的需要,逃避紧张和压力的需要,但随着旅游的发展低层次的社交和受尊重的需要难以促成旅游的产生或者难以让游客真正达到精神上的愉悦。于是,人们渴望旅游本质的回归,期望在旅游过程中获得悠然自得的感受,能够彻底融入自然、实现自我,无景点旅游在很大程度上回归了旅游的本质,能够满足游客最高层次的需要。

(二)一致性与复杂性理论

一致性理论(Consistency Theory)是探讨与预测人在接受新信息后为保持内部一致性而调整原有态度的一种理论,其提出者为奥斯古德和坦南包姆(C.E.Osgood & G.P.H.Tennenboum,1955)。根据这个理论,人们总是寻求平衡、和谐、相同、没有冲突和可预见性,任何不一致性都被视为心理上的不适。除了一致性的追求,人们还渴望新奇、意外、变化和不可预见的事物,这便是复杂性理论(Complexity Theory)。

所以旅游活动其实是一致性与复杂性的一种平衡,人们希望能从重复、繁琐、枯燥、紧张的生活与工作的一致性中走出来,回归大自然,希望在旅游过程中享受舒适与安宁,充分放松身心、修养身息,但是传统的旅游方式在景点的选择、行程的安排、拥堵的景区等方面使游客难以达到旅游的真正目的,所以以享受旅途本身为目的,以随性而游、兴尽而返的无景点日益受到游客的青睐。

四、无景点旅游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与以往传统的旅游方式相比无景点旅游有着以下突出的特征,这些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但同时也存在诸多不容回避的问题,需要引起充分的关注。

(一)随意性

传统的旅游方式一般来说是由旅行社安排好的,前往的景点、线路、用餐的地方、购物商店等都是固定的。无景点旅游则是游客完全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性的选择时间出发,客人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旅行,途中可以根据自己临时的意愿选择目的地,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途中寻觅美、欣赏美、享受美,细致感受天空、江河、树木、山川,让自己充分融入自然。但是如果游客选择的是尚未开发或者开发不成熟的旅游区,由于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游客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约束,容易对环境造成破坏,同时容易滋生社会治安问题。

nlc202309040303

(二)自由性

目前大多数的旅游产品都是固定的旅游路线,景点安排紧密,游客没有太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不但无法减缓压力甚至旅途归来感到更加的身心疲惫,无景点旅游方式可以满足人们对自由的追求,摆脱束缚,以自我实现为中心,成为真正的“自由人”。在享受真正自由的同时,游客一旦遭受来自自然或人为的侵害的时候难以及时得到救助,特别是游客在缺少专业知识及器械配备的情况下开展探险、攀登等特种旅游的情况难以实现自救。

(三)无目的性

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地结合成为旅游目的地,无景点旅游者出游的目的地可能不是以到达某个固定的旅游地为主,他们出游的目的主要是感受旅途过程,感受风土人情,感受田间植被,呼吸新鲜空气,释放生活压力。但是途中遇到合适的旅游景点他们还是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去游览。

(四)无预见性

无景点旅游一般都是游客自发出游,或携家人好友或结伴陌生驴友,与传统的团队旅游相比,食住行等各方面均无提前准备,一切都不可预知。同时因其具有很强的随意性,有时甚至对游览地的环境都不熟悉,无法预知随时出现的来自自然、社会的威胁与灾难等等。

(五)无规范性

目前我国有关的法律没有对旅游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有明确的界定,缺少完善的旅游法律法规,旅游活动过程中所出现的法律纠纷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的规范,尤其是无景点旅游这一新型的旅游方式。传统的随团旅游,因游客跟旅游企业签有旅游合同,当游客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的时候有章可循,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无景点旅游的游客出游一般是自助行为,一旦发生侵权行为,只能求助现行的普通法,因旅游专门法律规范的缺失势必出现维权难的困境。

五、发展无景点旅游的对策及建议

(一)政府部门

1.加强宣传。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旅游宣传,通过网络、广告、宣传册、标识系统等形式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完善景区内外的标识系统,提醒游客注意火灾、防卫自身安全、遵守旅游伦理道德、爱护环境等等。

2.完善法律体制、加强治安管理。尽快完善专门的旅游法律法规,切实维护游客、导游等相关利益者的合法权益,对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予以相应惩处,促进旅游资源及环境的有效保护。建立紧急救援机构,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扼杀在摇篮中,保障游客及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创造安定、祥和的旅游体验氛围。

(二)景区方面

1.完善旅游接待设施。虽然无景点旅游游客不以景点为终极旅游目的地,但是并不意味着游客不游览景区,所以景区需要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包括景区交通、购物、标识系统、监控系统、救援系统等方面。同时努力挖掘旅游资源、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复杂性需求。

2.注重景区资源保护。目前景区资源保护最大的压力一方面是旅游开发不当,另一方面是景区超容量接待及游客的人为破坏,针对无景点旅游游客对景区可能造成的破坏,景区可以加强对游客旅游行为的监管,约束其破坏行为。另外为其旅游活动提供便利,比如开辟专门的露营区、野炊区,合理设置购物点,限制游客使用一次性用品。

(三)游客自身

1.树立环保意识,践行低碳生活。游客是最容易对景区环境造成破坏的人,所以游客应当树立环保意识,提高自身素质,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保护珍贵的旅游资源,做到“人来鸟不惊”。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低碳旅游方式,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旅游活动,返璞归真地回归自然,才是无景点旅游所真正崇尚的。

2.做好准备工作,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无景点旅游游客因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自由性、无预见性等特征,容易遭受来自自然或社会的对人身财产造成的侵害,比如恶劣天气、自然灾害、暴力恐怖事件等,所以游客有必要提前做好心理、知识及物质上的准备,尽可能多的收集掌握可能前往的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学习野外生存技能及遇突发事件的自救知识,携带必要乃至专业的旅游探险装备。

(四)旅行社方面

1.设计满足需求的新产品。无景点旅游者更需要定制的旅游服务,如旅行社为游客代购旅游人身意外保险,提供旅游信息咨询服务,改变以往固定的旅游线路,根据游客实时需要设计灵活的旅游线路,为其解决餐饮、住宿、交通等方面的问题,既要满足游客一致性需要,也要满足其复杂性需要。同时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市场细分,针对各细分市场的需要设计灵活多样的无景点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包括预订机票和酒店、全方位信息支持、租赁帐篷、车辆租赁及修理、旅游保险购买等服务在内的无景点旅游线路。

2.培养满足游客需求的特殊导游群体。旅游者初到异地在陌生的环境见到了新异的事物会满足其复杂性的需要,但是环境过于陌生,一致性与复杂性失衡,必然会产生茫然感、拘谨感、孤独感和不安感,这时需要有人为其引路,解决旅游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以避免因不熟悉环境、不懂当地风俗习惯等引起的各种冲突或不快,保证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与传统旅游中导游所扮演的角色不同的是,无景点旅游需要的导游不再是旅行社旅游行程的执行者,而是游客随性而游的支持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导游可能扮演司机、向导、助手、朋友、歌手等各种角色,目的是与游客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为其提供高质量的导游服务。

参考文献

[1]伍延基,王计平,曾海洋.无景点旅游的理论解释与实践意义[J].旅游科学,2008,(8):28-31.

[2]董红梅.无景点旅游对我国旅游景区开发的启示[J].商业时代,2008,(18):85-86.

[3]简玉峰,刘长生,徐珏.无景点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旅游论坛,2010,(12):756-762.

[4]郭文.无景点旅游:一种新型旅游方式的兴起及影响研究[J].旅游论坛,2010,(10):566-571.

[5]王计平,张宁,李敏敏.无景点旅游市场调查研究[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5-09.

[6]姚磊.休闲视野下的无景点旅游研究[J].特区经济,2011,(3):150-152.

[7]郭艳芳,宋保平,卢璐,马骞.基于离散型选择模型的无景点旅游实证研究[J].旅游论坛,2011,(6):26-30.

上一篇:景物作文家乡下一篇:大学生自我认识的成功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