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消费奢侈品?(精选8篇)
1.谁在消费奢侈品? 篇一
奢侈品消费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增长,中国的富裕人群快速涌现,中国正逐步成为奢侈品消费市场的生力军,中国将是最具潜力的奢侈品消费大国。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的规模达到80亿元,占全球市场的份额达到18%,是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截至2008年10月份,中国奢侈品消费比2007年消费总额递增8%~10%,达到86亿美元,而因为经济危机,日本和北美奢侈品消费额剧降35%,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已成为奢侈品的第二大消费国。[1]奢侈品在短短的几年中,就在中国这个大市场上快速成长和传播,对于奢侈品的需求量远远超过了经济学理论中均衡量。
一、奢侈品的定义
奢侈品在经济学上讲,指的是价值与品质最高的产品,是无形价值与有形价值比值最高的产品。从商品学上讲,价格高并不意味着就是“奢侈品”,“奢侈品”的高价性也绝非是生产与使用过高过多的物质成本的积累与堆砌,而是在其背后有一个完美体系支撑和百年文化传承。而美学家则定义为,“奢侈品”是一种生活被艺术化的符号,是一种把生活追求变为美学的外在标志,“奢侈品”就是一种艺术美学的直接代表,它已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历史、艺术和哲学涵义。“奢侈品”对社会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因为它们集中了最先进的技术、最和谐的产品美学,它是亲切的、细腻的、敏锐的、最人性化的,而且奢侈品本身也在不断进化中。
二、我国奢侈品的消费现状
(一)消费年龄年轻化
在国外,奢侈品牌的主要消费群一般在30~40岁年龄段之间,中国奢侈品的消费者年龄层从20多岁的年轻人,到50岁左右的人都有,但20岁~30岁的消费者成为了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力,这一年龄段的中国消费者人数要比日本高出11倍。2007年进行的一项针对中国城市青年的调查显示,超过60%的年轻人认同“人生及时行乐”的观念,并表示愿意购买奢侈品。中国奢侈品消费年轻化已成为趋势。例如,登喜路品牌在中国的消费最低年龄要比欧美及其他国家低5岁左右,大概为25岁。[2]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中国目前处于发展中市场,年轻人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他们有经济实力消费奢侈品;二是一些经济能力并没达到消费奢侈品水平的年轻人,为了圆奢华梦也在消费奢侈品。据此,可以把年轻人消费群体分为两种消费类型:“真正可以买得起奢侈品的人”和“花光所有钱来买一小件奢侈品的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女性在奢侈品方面支出庞大。经济独立的职业女性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奢侈品业以往以男性为主导的客户基础,时髦富裕的都市女性愿意善待自己,十分迷恋奢侈品的魅力。
(二)消费集中在外国品牌上,我国几乎没有自主品牌参与竞争
目前,我国的奢侈品市场几乎全部被国外品牌包揽,我国的奢华消费实际上就是西化,这与我们没有称雄世界的顶级品牌有关。[3]不要说国产名牌,就算是“中国制造”的国外品牌也使其身价下降,这与中国人的消费理念、消费文化、以及国外品牌的成功经营和大举进
攻等诸多因素有关。奢侈品牌主要来自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欧洲,奢侈品范围广泛,涵盖银器、铜器、水晶玻璃、皮革、出版和装潢等等。瑞士军刀、ZIPPO打火机令许多年轻人着迷,而中国的奢侈品市场,是一座未开启的金山,虽然我国有“水井坊”、“国窖1573”等奢华品牌,但为人所知的数量实在不多,几乎没有能够跟外国奢侈品牌竞争。其实,中国并不缺少本土奢侈产品,中国本土具有很好的奢侈品品牌生长的基因:做一套西装上万块的永止裁缝,高档的红木家具,还有那些在中国历史上与皇家相关的贡品,比如,南京云锦等,但由于缺乏“走出去”的战略眼光和品牌宣传手段,使得我国本土的奢侈产品不被外国甚至本国国民所熟悉和热爱。中国的奢侈品市场正在吸引许多外国奢侈品品牌商们的眼球,遗憾的是中国奢侈品却缺位,还没有引起中国本土企业家的足够重视。
(三)我国还处在奢侈品消费增长的初期并快速增长
在欧美国家,奢侈品消费有房屋、汽车、阖家旅游,还有非常个性的消费,比如陶瓷、美食等等,无所不包。只要拥有最高的质量,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性,购买一只古老的灯具、听新年音乐会都可以成为奢侈品消费。而我国的奢侈品大部分还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用品上。奢侈品市场较为成熟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在奢侈品消费增长的初期,消费量最大且增长最快的是个人用奢侈品,而后期逐步由具体的奢侈商品转而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和体验。虽然,私人度假酒店、顶级家私、艺术品投资论坛,专为富豪级人士专门定制的顶级保健品等在我国也开始备受关注,这一变化显示出中国买家们已经开始由消费奢侈品向消费奢侈生活方式转变,但那毕竟是少数,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国内的奢侈品消费将集中于个人用的奢侈商品,即高档时装、高档皮具、珠宝、名表、顶级化妆品和香水、古董字画等高档商品。[4]我国还处在奢侈品消费增长的初期,因此奢侈品在我国的发展将会有相当长的时期和过程,这也吸引了大量奢侈品品牌在中国的扩张。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世界顶级品牌都在中国设有分店。根据中国品牌策略协会统计,中国目前有1.75亿消费者有能力购买各种品牌的奢侈品,占总人口的13%。其中约1000万至1300万人是活跃的奢侈品购买者,他们购买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手表、皮包、化妆品、时装和珠宝等个人用品。该协会预计,到2010年国内有能力购买奢侈品的人数将增加到2.5亿人。发达国家的历史表明,人均收入在1500美元左右,奢侈品消费开始启动,当人均收入达到2500美元,奢侈品消费将急剧上升。我国目前已超过人均收入1500美元的水平,部分沿海城市甚至已经超过2500美元,因此国内的奢侈品消费正在快速增长。
(四)在消费地点上,大多通过大型商场和旅游实现
即使在购买奢侈品的时候,中国消费者也更偏向在市区商业中心,或大型购物商场里购物,这让他们有机会到处逛逛,挑选不同的品牌和产品。另外,由于高关税的缘故,许多中国消费者喜欢在中国内地以外的地方,尤其是香港购买奢侈品。根据法国旅游局统计,中国旅游者在法国的平均消费金额远远超过欧美游客,目前全球顶级奢侈品牌消费额中中国人占据了5%的比例,其中3%是中国游客在海外购买的。
三、中国奢侈品贸易的发展趋势
美国媒体称,受金融海啸影响,全球奢侈品贸易陷入低迷,数据显示过去11个月,日本和北美奢侈品消费额剧降35%,各大品牌纷纷降价自救,但中国市场却逆市上扬,保持22%的强劲增长。[1]中国市场奢侈品贸易的强劲走势,几乎没有遭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
响,这从奢侈品的追随者不畏寒潮继续壮大可见一斑。这也更加坚定了奢侈品巨头中国布局市场的决心。英国媒体称:传统奢侈品大国美国和日本都遭受重创,中国经济却一枝独秀,众多奢侈品巨头抓到了中国这根救命稻草,纷纷进军中国。意大利顶级品牌范思哲称,2009年亚洲市场将成为它全球第二大市场,中国市场功不可没。法国媒体报道称:“看看那些奢侈品在美国的遭遇吧,他们现在正在中国投资。日内瓦手表商在过去两个月里造访过7个国家,试图向世界富人推销其售价为200多万元的泰坦尼克-DNA系列手表,结果没有哪国人比中国人对此更感兴趣。”
中国商务部预计,到2010年,中国将有2.5亿消费者有能力购买奢侈品,将近目前数字的17倍。此外,未来数年内,将有2~3亿人口进入奢侈品充斥的城市,从而进一步带动该市场的成长。到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占全球总量的23%左右。鉴于经济危机,一些分析人士甚至预言,中国可能在2011年前后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1]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于中国本土的奢侈品从业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不仅仅是品牌,中国的投资商、零售商和设计师,包括制造商都有机会从这个行业的快速增长中获益。中国奢侈品贸易的发展将会呈现无限昂然的生机……
参考文献[1]张瑞杰,等。年增22%中国全球奢侈品市场救命稻草[N]。法制晚报,2008,(11)。[2]王微微。关于发展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思考[J]。中国物价,2008,(9)。[3]贲安琪。浅谈奢侈品消费的营销策略[J]。北方经贸,2008,(10)。[4]王湛,赵玉玲。中国奢侈品消费的兴起与未来[J]。研究与探索,2008,(9)。
2.谁在消费奢侈品? 篇二
什么叫奢侈品?它不仅是非生活必需品, 而且它还必须具备独特稀缺珍奇还要具备著名品牌等特点, 主要包括了高级服装、烟酒、化妆品、珠宝、皮具、豪华汽车、豪华游艇、豪华别墅等。
全世界跨境贸易的奢侈品市场规模有多大?这个数据是我的一个对外经贸大学的博士生帮我搜集的, 到2010年全球的奢侈品进口和出口是1 720亿欧元, 折合2 540亿美元。2011年奢侈品贸易增长速度大概降低到8%, 不到3 000亿美元。中国2008到2011年进出口量比较多的是高档服装、烟酒、化妆品、珠宝、皮具。一般来讲进口是远远大于出口的。
酒类、珠宝和高档服装都是进口比出口多。这是因为中国本土缺少奢侈品的品牌, 另一方面是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大多数选择国外的, 特别是历史比较悠久的外国品牌。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到境外消费奢侈品的状况, 这又造成了我们一定程度上对国外奢侈品的依赖, 一方面是偏好, 一方面是境外消费。境内消费也持续增长从2008年到2011年间中国的消费者在境内的消费是持续增长, 2011年奢侈品市场达到126亿美元, 折合人民币约800亿。应该说这个数量是不少的。但是和我们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还是少得可怜。所以, 一方面我们确实是奢侈品消费量增长迅速, 但是也不要把它想象得过大, 因为我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年17~18万亿, 奢侈品不过是800亿不足千分之五。但占全球的份额不低, 超过了1/4。2012年中国奢侈品贸易消费有可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
为什么中国这些年奢侈品消费增加呢?首先是因为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它的基石。按照世界奢侈品协会的分析, 人均收入超过1 500美元的时候需求开始启动, 达到2 500美元消费会积极地上升。2011年中国的人均GDP大概是5 500美元, 也就是说中国已经进入了奢侈品消费的快速增长阶段。因此境内的消费有很大发展潜力。在境内消费中富人是消费主体, 中国富人现在的规模很难统计, 2011年胡润的财富报告显示, 到2010年底国内千万级富豪人数已经达到近96万人, 同比增长9.7%, 也就是说每1 400人中有1人是千万富豪。因此中国只要有100万或者是几百万的这样的人, 那么奢侈品消费就很惊人。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追随消费潮流的群体, 比如说年轻人, 一般来说奢侈品消费都是在25岁到40岁之间, 这个年龄段有的刚刚参加工作, 有的在事业上小有成就, 这些人是奢侈品消费的重要来源。另外在职业女性队伍中, 一部分逐渐地加入到高收入的行业。珠宝、化妆品、服装、皮具等消费逐步提高。当然还有职业的需要和时尚的需求。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比较追求时尚的阶段。另外礼品馈赠也是奢侈品市场购买的驱动因素。这是讲境内消费在上升。
第三, 中国人民境外消费也有原因。在中国的奢侈品市场的总份额中, 国内消费占的比重虽然持续增加, 但是仍然不足消费总额的50%, 超过50%以上的都是中国人跑到外面去消费了, 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2011年的报告, 中国人累计在海外购买了近500亿美元的奢侈品, 是国内市场的4倍多。2012年春节前中国内地奢侈品消费总额17.5亿美元。中国内地的奢侈品的消费小于同期境外奢侈品消费, 还不到1/4。也就是说, 春节期间跑到境外买奢侈品的要高于在国内的。
一个原因是境内外的产品的价格差异比较大。特别是跟香港比, 这种价格差甚至达到了20%以上。到了香港圣诞节前夕商品打折的季节, 折扣价可能只有内地价格的60%。这种价格差是因为进口关税造成的, 在内地的进口关税中对进口的高档香水、化妆品、珠宝、箱包一般是高关税。中国加入了WTO以后关税水平下降, 像资源产品、工业产品特别是中间产品一般都大幅度下降。在工业产品中有一部分关税比较高, 比如说汽车的整车关税还是比较高, 其他的关税比较高的集中在奢侈品上。大多数是在10%到25%之间, 个别的酒类可能达到60%, 加上进口环节的增值税17%, 另外还有消费税。因此我们在境内消费烟酒会感觉价格很贵,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进口的关税、增值税比较高, 导致了总体的价值高。因为关税高当然就是促使了一部分的消费者跑到境外去消费。除了价格的原因还有其他原因, 不完全是价格。
到境外消费和境内相比到底有什么优点?假定说进口的关税下降了以后, 这种因为关税造成的价格差缩小了之后, 是不是就会使到境外消费的人跑回来消费了呢?也不一定。因为到境外消费有很多的原因, 比如说境外的产品选择范围更广, 新品种更多, 客户的体验也是造成境内消费数额不如境外的因素。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的报告, 72%的受访者认为是因为价格;69%的人认为是境外的货源样式挑选的余地比较大;还有45%的人认为出境购买是一种心理感受, 能够真实地享受原产地的服务。这些商品的原产地一般在欧洲、美国、日本, 到境外消费有旅游的目的。因此如果在价格上差异弱化以后, 也还不能完全替代到境外消费。
结论是什么呢?2011年中国进口消费品的规模大概是1 200亿美元。其中奢侈品进口规模大概是180亿美元。我们每年进口1.6万亿美元的商品, 其中消费品的比重是最低的, 约为8%, 在消费品里面奢侈品约为15%。这个比例占全球的进口份额28%。未来几年肯定会继续高速增长, 但是由于世界奢侈品的贸易总量规模偏小, 因此要想通过这个来拉动中国进口, 要想拉动几千亿想法是不现实的。对奢侈品进口要有合理的预期。
3.谁在消费奢侈品 篇三
这又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市场。一些人购买奢侈品是为了证明自己拥有“奢侈品”,而不在乎奢侈品本身的设计理念和文化背景。一些人选择品牌最重要的标准,是这个品牌是否昂贵且知名,至于这件商品的设计理念,似乎无关紧要。
对一些在欧洲已经被人们自然淘汰出奢侈品行列的品牌来说,这里是品牌生存延续的希望所在。
这里,就是中国正火爆的奢侈品市场。
有钱人和年轻人
《世界奢侈品协会2010- 2011中国奢侈行为心理趋向报告》说,中国内地主流奢侈品消费人群已达总人口的16%,约2亿人,并且还在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这些人主要生活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月收入在2万元到5万元之间。
奢侈品行业内部,整体上,中国奢侈品消费群被划分为:有钱人和年轻人。
这是一个全球独一无二的划分,在欧美市场,奢侈品的消费人群,是1%甚至更少的人。他们年龄基本在40岁以上。但在中国,如果这样划分,可能是一个错误。因为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人群,分布于18岁到50岁之间。
《世界奢侈品协会2010- 2011年度官方报告》预测说,未来3到5年,25岁到30岁的消费者将成为中国购买奢侈品的主力军。年轻化正成为中国奢侈品消费群最重要的特色。
2007年,城市奢侈品主流消费群在35~45岁之间。2008年,城市奢侈品主流消费群在32~45岁之间,平均年龄趋向年轻3岁。2009年,城市奢侈品主流消费群在29~45岁之间,平均年龄又趋向年轻3岁。2010年,城市奢侈品主流消费群在25~45岁之间,平均年龄再趋向年轻4岁。2011年,城市奢侈品主流消费群在22~45岁之间,平均年龄进一步趋向年轻3岁。
“你只要看到北京、上海满城尽是LV,就能理解这一趋势。”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代表处首席执行官欧阳坤对《望东方周刊》说,年龄层次的差异,直接导致了消费方式的不同。中国年轻人追逐奢侈品的心理动机实际并不难理解:“生活压力和经济压力不能说不大,他们想摆脱现状,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但是又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这时候,一些人会发现,几万块的奢侈品服饰、箱包正好能满足他们表现‘与众不同’的要求。”
二三线城市的爆发
“以北京星光天地的LV专卖店为例,其固定客户的流失率,每年达5%到10%。”欧阳坤说,但LV在中国的销量总体增长却很快,这几乎是所有在中国的奢侈品牌都面临的一个问题。
2010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的增长中约有67%来自新增消费者。数据反映了两大趋势,一是成熟消费群继续向国外市场流失,二是二三线城市的消费剧增。
“奢侈品的新品最早出现在巴黎、米兰这样的时尚之都,3个月之后,新品才会进入亚洲,先是日本,然后是中国。进入中国之后,也是先一线城市,再到二三线城市。在这个过程中,产品的新鲜感、产品线的丰富程度,都在不断衰减。”欧阳坤说,在一些奢侈品牌二三线城市的专卖店,还经常可以看到欧美市场一两年前的旧款产品,有的在欧洲已经被当作库存进入折扣商城打折销售了,在中国却还被宣传为“新品”。
“成熟消费者对奢侈品的态度,已经不再是只要贵就好,所以,越来越多的成熟消费者,开始每年定期去欧洲市场消费了,因为那里更便宜,而且选择更多。”欧阳坤说,在一线城市,很多奢侈品牌专卖店的销量都在以每年5%到10%的速度下滑。
在对二线城市消费群的调研中,欧阳坤发现“二线城市对奢侈品的态度是:需不需要并不重要,关键的是,能不能体现身份,能不能跟上所在圈层的档次”。
另外,二三线城市的奢侈品消费还具有“酬付性”,也就是买奢侈品是为了送礼而非自用。“二线城市,购买奢侈品送礼的比例达36%,而在一线城市约是28%。”
救命稻草
二三线城市不成熟的消费模式,成为不少正在没落中的奢侈品牌的救命稻草。
欧阳坤说,在家庭月收入5万到10万元之间以及10万元以上的消费群体中,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在奢侈品上的消费金额,几乎等同甚至超过一线城市。54. 6%的二线城市消费者认为,价格高低不会影响他们对奢侈品牌的购买。在高级服装配饰上,二线城市每年花费在2万元以内的人群有74. 9%,每年花费2万到10万元的人群有23. 5%,每年花费10万到20万元的人群与一线城市基本持平。
二三线城市有了消费群,却没有成熟的消费环境。“二三线城市很少能看到铺天盖地的奢侈品广告,也很难从时尚杂志中得到足够的信息。他们认知奢侈品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看身边的人谁在用。”欧阳坤说,在二三线城市,一些人开始以使用什么样的奢侈品,来判断对方是否属于自己这个圈层。
对一些正在没落的奢侈品牌来说,这是个好消息。“大众化程度越高,在二三线城市拥有的认知度就更高。”上海富克斯集团CEO陆强对《望东方周刊》说,二三线城市和一线城市对品牌的认知有一个时间差,“一线城市已经被挤出奢侈品行列的品牌,在二三线城市还能继续风生水起。这和一些品牌在国外并不知名,但在中国大受追捧是一个道理。”
低龄化和标识化
现在,低龄化和标识化的趋势,还在进一步加深。
“我们在北京101中学做过调查,发现80%的孩子,都觉得父母给自己的物质条件,和自己能否好好学习,能否和同学打成一片,有相当重要的关联。”欧阳坤说,奢侈品在中国被附加了标识性的功能,部分家长又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代言人,“所以孩子写字也得用万宝龙的钢笔,上学要背GUCCI的书包。”
这样的消费结构,还催生了一个新产业- - -奢侈品电子商务平台。
自2010年以来,以奢侈品为主要销售对象的电子商务平台纷纷出现。“在国外,奢侈品的电子商务平台,大多是限时、限量的抢购形式,这些网站大多门槛很高,例如必须是某品牌的VIP客户才有资格成为网站的客户。”佳品网总裁杨培锋告诉《望东方周刊》,中国的奢侈品电子商务平台,大多以销售过季的奢侈品牌经典款为主,以3到5折的价格,直接面向大众长期销售。
面向的消费者,则是那些“大学以上学历,对价格敏感的顾客。”杨培锋说,这样的消费群结构正符合中国市场的特色。“在欧美,人们决定消费一件奢侈品往往要花大量的时间,例如,欧洲人买一块奢侈品牌手表的平均时间是4小时,他们要仔细欣赏,看这块表是否符合自己的风格和品位,他们不大会仅凭网络上的一些照片就下订单。”
中国市场却有些不同。“在电商平台上,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卡地亚、百达翡麗卖得都不错。”杨培锋说,他曾遇到过一个中国顾客,“两个月下了30多个订单,我还以为她是买回去搞批发。我自己打电话去做客户随访,发现她都是自用和送人的。她最满意的,网站上的品牌她都知道,而且价格便宜。”
4.我国奢侈品消费问题研究 篇四
2012年10月10日 10:49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09月03日 作者:闫逢柱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奢侈品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求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即非生活必需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的实施,我国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对奢侈品的需求快速增长。在此背景下,深入分析我国奢侈品市场的消费特征,剖析我国奢侈品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可为我国本土企业奢侈品的生产与经营提供参考和依据,对于引导我国消费者正确看待奢侈品、进行理性消费,促进奢侈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奢侈品消费特征分析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奢侈品市场在消费群体、消费动机和消费形态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如消费群体的年轻化、品牌选择的国外化、消费观念的非理性化等。
(一)消费阶段上,尚处于消费初期
国际上奢侈品的种类一般分为六个方面:一是文化艺术市场中的各种昂贵的艺术品;二是属于交通运输工具的奢侈品,如汽车、帆船等;三是属于个人装备的奢侈品,主要指高级时装和服饰、香水、皮包和手表之类;四是休闲旅游方面,如豪华游轮海上巡游和高级旅馆等;五是居住方面的奢侈品,如各种昂贵的居室配备用品等;六是奢侈的饮食,如昂贵的酒类、调味品等。
奢侈品市场较为成熟的国家经验表明,在奢侈品消费初期,消费量最大且增长最快的是个人用奢侈品,而后期逐步由具体的奢侈品转而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目前,欧美国家,奢侈品消费主要集中在汽车、房屋、旅游及具个性化的消费(如陶瓷、美食等)。在我国,奢侈品消费还主要集中在个人用奢侈品,如高档时装、皮具、珠宝、名表、顶级化妆品和香水、古董字画。需要关注的是,近年来我国的私人度假酒店、顶级家私、艺术品投资论坛以及专为富豪级人士定制的顶级保健品等高端奢侈品的消费也在快速增长,消费者由消费奢侈品向消费奢侈生活方式转变的趋势表现明显。
(二)消费群体上,年轻化、平民化和未富先奢
奢侈品的消费必须建立在雄厚的经济财富之上。从一般规律看,社会财富主要应该集中在40岁到60岁的人群手中,他们才是奢侈品消费的主体。但与其他国家奢侈品市场不同的是,我国奢侈品消费群体的年轻化和平民化特征明显。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奢侈品消费群体还呈现出一种“未富先奢”的特点。世界上奢侈品消费的平均水平是用自己财富的4%左右去购买,而在中国,用40%甚至更多的比例购买奢侈品的情况屡见不鲜。他们经常在奢侈品打折时消费,而且热衷于买一些顶级品牌的小配件,比如领带、皮鞋、皮包等,以表明或暗示自己也是顶级消费阶层中的一员。
(三)品牌选择上,集中于洋品牌
目前,我国奢侈品市场几乎全部被国外品牌所包揽,消费者购买的奢侈品品牌主要来自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事实上,我国并不缺乏本土奢侈产品,具有很好的奢侈品品牌生长的基因,如高档的红木家具、南京云锦等,但由于缺乏品牌意识及宣传手段,使得我国奢侈品品牌缺位,难以与洋品牌在市场上进行竞争。
(四)消费行为上,境外消费是主流
受人民币升值和境外旅游快速发展的推动,境外(包括香港和澳门)奢侈品消费增长强劲,从境外购买奢侈品正在成为我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的主流模式。2011年我国居民境外奢侈品消费额是国内消费额的四倍之多。
吸引我国消费者海外购买的主要原因是“价格更优惠”。目前我国对奢侈品征收较高的税率,销售过程中还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这使得国内奢侈品的价格一般会比原产地高出至少三分之一。据商务部的调查显示,加上各类税收与流通环节的成本,手表、箱包、服装三类主要奢侈品牌的内地市场价格比香港要高45%左右,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价格的差异,诱发了境外消费的快速增长,形成对国内消费的巨大替代。
(五)消费产品上,具有明显的产品驱动型特征
目前,我国大多数消费者在境外购物的主要场所是类似PRADA、GUCCI等世界顶级奢侈品品牌专卖店。国外一些奢侈品品牌专门针对我国消费者制定了灵活多变的促销方式和渠道设计。
目前,尽管我国消费者对奢侈品需求的数量快速增加,但对奢侈品产品形态的偏好与成熟市场的消费者差别还十分明显。不仅如此,我国的消费者在购买奢侈品时还非常注重产品的品牌、生产商和原产地,这些对我国的消费者而言似乎比产品本身更重要。
二、我国奢侈品消费存在的问题
(一)非理性消费理念突出
世界奢侈品消费的平均水平是用自己财富的4%左右去购买奢侈品。而在我国,用40%甚至更高的比例去购买奢侈品的情况并不罕见,对奢侈品的过度消费、透支消费,以及畸形消费观下出现的 “月光族”、“负翁族”现象屡见不鲜。
同时,奢侈品消费者对消费认知也呈现明显的单一性特征。目前在我国奢侈品消费市场上排名前十位的奢侈品品牌均为国外品牌,我国本土的奢侈品品牌寥寥无几且影响力极其有限。尤其在近年来欧美奢侈品市场不景气和人口低增长的压力下,许多国际知名奢侈品品牌纷纷进驻我国,并且加大了在我国市场上的投资力度。
(二)境外消费回流比率低
由于部分境外市场没有关税、内地高档消费品分销体制等原因,直接导致“奢侈品国外便宜国内贵”。目前,我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主要集中在港澳、欧洲等地区。随着越来越多的我国游客到海外购物,在海外购物已经成为出境旅游的一大理由和重要行程。一旦出境购物在国内形成习惯或趋势,将会有更多的消费者选择出境消费,这将给我国的高端内需市场带来巨大冲击。
我国居民的境外消费行为无疑给国外奢侈品生产者、经营者以及政府带来丰厚的收益和税收收入,但却使我国的税收大量流失。因此,应合理引导我国奢侈品消费行为,实现正确、理性消费,同时缩小贫富差距,增加境外消费回流比率。目前,解决奢侈品境外消费问题,需要其他相关政策的辅助与配合,仅仅通过降税是远远不够的。
(三)缺乏本土奢侈品品牌
我国居民到境外购买商品(包括本国制造商品)的现象还在不断增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我国缺乏本土的民族品牌、高档消费品牌,国产品牌奢侈品种类相对较少,导致消费者的选择较少,从供给角度看还不能满足需求。目前,诸如白酒行业里的茅台、五粮液已初步具备奢侈品的一些特征,但总体来看,我国的奢侈品品牌尚未成气候。
由于国内的本土品牌尚未树立起来,导致市场竞争不足,使为数不多的几个国际品牌独占鳌头,逐渐形成了拥有高定价权的寡头垄断市场,这是市场中关键的、结构性因素。目前欧美一些尚未登陆我国市场的奢侈品品牌和时尚品牌正在加速制定进入我国市场战略,我国的本土品牌建设亟待进行。
三、促进我国奢侈品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随着城乡收入的增加和收入分配制度的调整,我国将步入中等收入阶段,生存型消费将会加速向健康型、享受型消费转变,消费潜力将会得到极大释放。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出发,当人均收入在1500美元左右,奢侈品消费开始启动,当人均收入达到2500美元,奢侈品消费将急剧上升。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超过了3000美元,部分沿海城市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随着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收入分配制度的调整、我国富裕阶层的迅速崛起、二三线城市消费潜力的释放,将催生一个庞大的高消费人群,未来我国奢侈品消费市场前景广阔。
(一)加强行业引导,完善消费促进机制
奢侈品行业主管机构应通过长远规划和产业政策等手段引导奢侈品行业的发展,应致力于完善奢侈品市场运行机制,提供公共服务、加强奢侈品市场监管等,为奢侈品生产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在优质服务的提供方面。针对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成熟消费者要求在各地获得同等且更为个性化的服务(包括购买时和售后),应确保充分的培训和追踪、激励机制,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同时确保在全国各地各家门店保证一致的服务水平。
其次,在理性消费的引导方面。目前我国居民的奢侈品消费中,炫耀性消费占据相当大比例。我国近30年高速发展使一部分人财富积累的速度超过了平均水平,造成贫富差距逐渐扩大,社会公平感明显削弱,奢侈品消费的非理性发展加大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要正确引导人们的奢侈品消费观念,在全社会倡导一种健康、适度、可持续的消费观念。
最后,在奢侈品的供给方面。要引导企业提供富有“个性化价值”的商品、营销及服务,同时有策略地放宽奢侈品进入我国的条件,使更多奢侈品品牌进入我国,逐渐打破奢侈品市场寡头垄断的现状,促进奢侈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奢侈品供给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出现了许多不同于其他国家特有的经济文化特征,使得人们对奢侈品的消费动机也较为复杂。相对于国外奢侈品供给而言,我国本土的奢侈品生产企业对于我国消费者的消费动机理解有更深的认同感。我国本土的奢侈品生产企业应该利用这个先天优势,对奢侈品市场进一步细分,找出各个消费阶层的特殊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的产品,逐渐培养我国消费者的民族品牌忠诚度,积累自己与国外知名奢侈品品牌的竞争筹码。
此外,目前部分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已经具备了购买奢侈品的能力并且也有购买需求。国内奢侈品生产企业可以在深入学习和借鉴国外奢侈品品牌的基础上研发适合二三线城市消费者的奢侈品,逐渐建立自己的品牌文化。同时,鉴于我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主要目的是对外标识,国内奢侈品生产企业可对产品使用显著可见的标识,使自己的产品具有更丰富的财富象征价值,以满足奢侈品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并通过限量生产、恰当定价、有限的销售渠道以及选择性的宣传媒介,为奢侈品的经营与销售营造一种有异于普通消费品的稀缺性和高贵感。
(三)注重品牌文化传承,建设民族奢侈品牌
首先,要强化文化因素在奢侈品消费中的作用。通过对奢侈品市场的特征分析可以看出,消费者在购买奢侈品的过程中,对产品本身赋予了较多的精神需要和文化诉求。目前,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领先品牌通过积极展现其悠久文化和传统来深化与我国消费者的互动沟通,几乎所有的世界奢侈品品牌在进行宣传的时候,都无一例外地强调自己的产品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有许多具有很高的商业开发价值,奢侈品生产企业要有意识地将这些文化要素融入企业的产品设计与品牌宣传中,赋予奢侈品以独特的文化内涵。
其次,要重视提升消费者体验。目前,国外许多品牌纷纷升级现有门店或新建规模更大的门店,藉此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同时通过门店扩张扩大地域覆盖,确保在覆盖足够多消费者的同时维持其高端和独特的地位。反观我国奢侈品牌的建设,应注重提升客户购物体验,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服务,促进门店业绩增长,并保持一定的距离感和独特性,同时在地域扩张方面应更有选择性。
再次,时刻关注不断变化的监管政策,确保自身符合规定。随着消费者和政府部门对奢侈品品牌日益严格的质量审查和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奢侈品品牌被卷入负面消息的可能性和影响增大,我国奢侈品品牌需要更加积极地关注并管理其负面事件。
5.我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现状分析 篇五
当欲望在引领全球,刚刚走上小康之路的中国人对奢侈品消费的数量将大幅增加.奢侈品行业的发展对社会的意义是重大的,尽管奢侈品消费只是占人口比重较少的`富人阶层或中等收入阶层人群的行为,但对引领消费时尚,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非常大,它会带动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潮流,拉动国民经济.因此,通过对我国奢侈品消费的研究,一方面,我们可以引导我国消费者树立持续、健康的消费观念,另一方面,在消除奢侈品消费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所以本文通过查阅资料,资料对比以及列图表等方法对奢侈品市场进行研究,分析了中国奢侈品品牌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中国奢侈品的营销战略分析,促进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发展以及对我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前景进行预测与分析.
作 者:廖秀峰 颜金 作者单位:廖秀峰(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团委)颜金(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8 关键词:奢侈品 消费市场 奢侈品税 整合营销★ 企业创新能力案例分析
★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论文
★ 我国计算机教育现状分析论文
★ 景观现状分析范文
★ 部门现状分析范文
★ 职业能力分析范文
★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新趋势分析
★ 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现状分析论文
★ 我国核电标准现状分析及今后工作的建议
6.谁在消费奢侈品? 篇六
关键词:奢侈品;消费;主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1
一、奢侈消费的内涵
桑巴特(1863-1941)认为奢侈包括量和质两方面的内涵:量的奢侈指对物品的浪费,质的奢侈指使用高品质、昂贵(非生活必需)的物品。沃尔冈·拉茨勒则认为奢侈是一种整体或部分地被各自的社会认为是奢华的生活方式,大多由产品或服务决定。而奢侈消费则是消费者为获得舒适、快乐的生活享受和体现自身的财富、地位及品位(不重视产品的实用价值),而对价格远远超出同类产品的社会平均水平的奢侈品进行购买的行为。奢侈消费会随时间、地点、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不同而变化,比如生产能力的加强,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膨胀的消费欲望,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与更高生活水平的心理感受等因素。
二、奢侈品消费行为现状分析
(一)年龄结构上过于年轻化
与西方国家的奢侈品消费者的年龄结构相比,我国主要集中于25-45岁之间,而不是30-70岁之间,年龄明显偏低。通常,全球奢侈品消费的平均水平是用自己财富的4%左右去购买,而中国的年轻消费者热衷于购买高档商品,甚至不惜透支收入来购买名牌,这是非理性消费的表现。
(二)奢侈性消费的取向异化
我国消费者进行奢侈品消费的目的多是炫耀和盲目跟从,只在乎所购买的是否名牌,却不清楚各个不同品牌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差异。消费理念中持有“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的观念,导致国人奢侈品消费行为的不断涌现。奢侈品牌一般都有其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所以有其特定的目标消费群体和明确的定位。产品从设计构思、成分选择到成品上架都是一个独特的历程,每一款都被赋予一段美妙的故事,产品的鲜明特征表达的是使用者的不同气质和品味。我国奢侈品消费者缺少欣赏和探究的态度,而更多的是通过奢侈品来使自己成中上层社会的一员。
(三)奢侈消费的动机异化
中国奢侈品消费的动机有社会导向的炫耀性动机、个人导向的追求品质、享乐主义与自我礼物等四个方面。由于社会效应,上层社会对奢侈品的消费,导致人们会有意模仿社会上流人士的行为,以此获得社会认同和自我实现。如法国香槟曾经只有皇室贵族才喝得起,因此代表了皇族的身份与地位,人们便纷纷追求喝香槟。这一心理也是中国消费者多数停留在购买单一配件上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有许多存上几个月的薪水只为买一个lv包包的白领。这些奢侈品消费没有与自己的收入水平、地位、声望相匹配,我国消费者还处于一个“局部”消费奢侈品的阶段。
三、公民奢侈品消费的危害
(一)对主体意识的危害
消费的意义本来在于满足人们的需求,给人一种更幸福、更满足的生活,而我国目前奢侈品消费却违背了消费的本来目的,使消费和人的真实需求失去了联系,成为满足人们虚假需要、炫耀和占有的心理的手段,成了满足生产经营者获得利润的手段和刺激经济增长的手段。奢侈品消费更多体现的是商品的符号性,即是对商品象征意义的消费。消费主义除了把物质商品看成是“物质”以外,更多的是把商品看作一种符号,一种代表身份或地位的象征,即把物质消费看做是自我表达和社会认同的主要形式和生活质量高的标志以及幸福生活的象征。因此,消费主义不是建立在人对物品物质效用的需求之上,而是建立在这种象征性的“符号”系统之上。既然消费追求的不再是对需要的满足,那么它也就不再追求消费品的使用价值。从商家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出售食品还是服装或大件的家用电器,商品的包装也越来越讲究,有许多消费品的包装已经到了主客不分,甚至反客为主的地步,诱使消费者进行购买。现代消费中,大量仍然具有使用价值的消费品被抛弃、被符合时尚的新的消费品所取代就是消费主义背离需要、背离使用价值的集中表现。总之,消费主义的本质是对使用价值的背离,其结果是对资源和财富的挥霍和浪费、对环境的破坏,从而导致不可持续的消费行为。
(二)危害人身体健康和精神境界
一方面,消费主义过度地消耗物质财富不利于人的健康生存。人作为一个生命机体,其基本生存需要是一个相对不变的常数,但由于人均消费的物质财富的数量急剧增加,必然导致人的生活方式与生命机能的冲突,从而引起各种生理疾病。另一方面,消费主义崇尚物质消费,使人陷入了在奢侈品消费中认识不到自己真正需求的境地,使人类本质上的多维性被简化为对物质的占有和消费这一单维性。物是人创造的,但在消费社会里,物包围人、困扰人,使人成了消费物品的机器,人被“物化”。消费主义从物中找到自己的灵魂,恰恰是人真正灵魂的失落。可见,人的需求如果长期停留在物质享受层次上,不但会破坏自然环境,而且最终也将摧毁人类自己。
(三)引发社会危机
7.奢侈品消费热风生水起 篇七
低迷的尴尬, 惟有在中国市场异军突起。
热衷奢侈品消费的特殊人群
奢侈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 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奢侈品牌首先来自于它所服务的奢侈品。《福布斯》称, 据最近一份调查, 在中国, 奢侈品消费者购买高级箱包的花销就占了总收入的11%, 这-群体最喜欢的品牌按照排名依次是:路易.威登 (LV) 、古驰 (Gucci) 、寇兹 (Coach) 、香奈儿 (Channel) 和普拉达 (Prada) 。从中可以看出, 中国消费者痴迷奢侈品牌的程度。
报道援引纽约-家咨询机构PaoPrinciple总裁帕蒂的话, 从对中国大陆精英阶层消费者中收集的数据看, 购买奢侈品的中国人大都受过高等教育, 并且对奢侈品有强烈的购买愿望。相比中国消费者的“大手笔”, 国外近来对奢侈品的消费就显得缩手缩脚。柏蒂称:“美国已死, 欧洲已死, 所以我们把手中的研究资源全放在了中国和中东市场上。”
数据显示, 美国2009年奢侈品市场下滑16%, 欧洲丢失了8%市场份额。中国奢侈品市场却上涨了近12%。
中国已被称为新兴的奢侈品前沿阵地。美国消费品协会主席米尔顿不禁感叹:“中国消费者现在換高档箱包的频率真是快得惊人。”
2 万元-只的香奈厼皮包, 8000元-件的BURBERRY大衣, 几乎相当于-些低收入人群半年甚至一年的收入.
那么, 热衷消费奢侈品的到底是怎样-群人呢?
据统计, 相对世界其它地方, 中国奢侈品消费者是一个特殊人群, 年龄集中在20--40岁 (日夲丶美国以及欧洲在40--70岁) 。中国奢侈品消费者中的许多人是独生子女, 有40%是因为自己有-份高收入的工作, 还有60%是因为家底殷实。就在几年前,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主力还是以男性为主, 特别是那些从商人士, 所以奢侈品男装品牌和高档手表品牌店铺已开进了大多数一、二线城市。
年轻女性是最近几年加入奢侈品市场的新生力量, 这些年轻消费者是月光族, 实际储蓄为零, 她们或许收入不高, 但是父母替她们解决了房租、保险、教育等费用, 使得她们的收入成为全部可支配收入。
以虹桥友谊商城为例, 申请2010年VIP金卡, 必须当天消费滿16000元, 申请VIP银卡, 必须当天单笔消费滿1600元。而目前, 持商城VIP卡的已有5万多人, 全年持VIP卡消费的占商城总消费额45%。其中年消费额在50万元以上的有20人, 20万元以上的有300多人, 10万元以上的有1000余人。
意大利品牌G u C C i执行副主席、全球公关经理MimmaViglezio在谈到中国奢侈品市场时, 用了"爆炸"一词。他乐观地说:“在这个国家, 又有1.75亿人是奢侈品消费者或者潛在消费者, 即使其中只有10%的人开始行动, 那也意味着是两倍香港人口的总和。”
LaPrairie高级市场及公关经理浦莹颖说:“越来越多更了解奢侈品也更了解自己的消费者不再滿足于使用层次较低的产品, 在中国市场, 客群的分化的确更加明晰。”
卋界奢侈品协会 (WLA) 数据显示, 中国消费者每年在高档皮包、汽车、服装、饰品和化妆品等奢侈品消费60亿美元以上。专家预计, 中国奢侈品市场将在5年后达到146亿美元, 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贸易与消费中心。
有专家提出, 奢侈品消费品与传统节俭生活相悖, 也跟当前整体富裕程度不符, 再加上富人-掷千金让社会心理失衡, 奢侈品消费应当节制。但无论我们多么不情愿, 也无法改变奢侈品消费在国内的突飞猛进的事实。因此, 专家建议, 与其-味批评不如加以引导:把奢侈品消费引向利国利民的-面, 而非反面。我们当前要做的:一是征收奢侈品消费税;二是变奢侈品消费大国为生产大国。目前主导全球奢侈品市场的是国际品牌, 鲜有中国品牌。欧美国家不仅是奢侈品消费国, 更是生产大国。我国却相反, 奢侈品大都为国外品牌, 真金白银都流到国外去了, 这对国家财富积累是个不小的损失。如何发展本国的高端商品产业, 保障国民财富不外流, 才是理性的选择。
东方巴黎成为奢侈品牌的五大集聚地
2009年底, 一个有关奢侈品品牌在中国各大城市的市场发展和零售布局的调查报告显示, 东方巴黎---上海的领先奢侈品品牌进驻率达100%, 拥有的领先奢侈品品牌专卖店数量仅为33家, 居奢侈品城市排行榜第二位。这个排名在2010年肯定会有变化, 上海世博会前后, 数十个奢侈品牌在上海遍地开花, 其中亦有世界级的旗舰店以及部分首次来到上海的大牌。
淮海路上, 数个奢侈品旗舰店正在抓紧开业, 其中不乏“全球最大专卖店”级别的形象店。Louis Vuitton在此开设中国最大的旗舰店, 总面积达1700平方米;杰尼亚新开的旗舰店将是继米兰、纽约、东京和中国香港之后的第五家全球概念店, 也是国内经营面积最大的概念店;已确定入驻香港广场的都是1000平方以上的奢侈品旗舰店, 其中包括GiorgioArmani、Tiffany、Cartier、Coach和Apple等。曾为法租界的两栋老楼也变身为“爱马仕之家”, 于今年上海世博会时部分试营业。
老牌奢侈品聚集地南京西路也加紧了品牌的升级行动, 原本在恒隆广场仅有一个楼面的品牌都已开出了“二楼店”, 其中包括Fendi、Tod’s、LouisVuitton等。在恒隆广场举行的路易.威登百年世博回顾展, 通过与20余件古董箱包珍品相结合玛一系列巨型三维场景, 回顾了19世纪至20世纪路易.威登与各届世博会的情缘, 让人们享受一段迷人的时光之旅。此外, 上海商城也将引入MuiMui和TomFord的专卖店, 这两个品牌均是首次以专卖店的形式进入上海。静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方世忠透露, 目前在静安区南京西路所集聚的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已经达到了1200个, 国际上一些世界顶级一线品牌在南京西路都开设了自己的专卖店或旗舰店。静安区南京西路已经成为了国际高端品牌的集聚地。
外滩商圈今年再次为奢侈品品牌所青睐。去年外滩九号新开业了“夏姿.陈”, 今年一月德国顶级皮具品牌MCM上海首家旗舰店也在外滩落户。此外, 以顶级品牌旗舰店、高档餐饮结合高档会所为经营模式的外滩六号, 也在今年五月底正式入驻香港兰桂坊私人会所“Prive club”在上海外滩的首家旗舰店。奢侈品集聚的外滩十八号内, 国内首家顶级品牌昭仪翠屋旗舰店也已在五月开幕。半岛酒店6500平米的精品商铺中, 也已入驻许多顶级一线品牌, 除了沿街能见的PRADA和CHANEL之外, 还有GIORGIO ARMANI、PIAGET、VALENTINO等都已入驻。此外, 外滩地区将新增商业面积6.8万平方米, 其与金融服务功能相匹配的上海高端商业标志性区域地位将进一步确立。
和外滩隔江相望的陆家嘴高档商圈也正在逐渐形成中。LouisVuitton在陆家嘴ifc国际金融中心开出新店, 面积大于其目前在浦西恒隆广场900平方米的旗舰店。据了解, ifc是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大型顶级购物中心, 定位为国际一线品牌聚集的商场, 开幕于世博会期间。ifc目前已在大量高端商户的争抢下满租, 除LouisVuitton之外, Gucci、Prada等高端品牌都将出现其中。此外, 从美美百货撤离的部分品牌也已将重新开店的目标选在了ifc。
近几年来, 虹桥友谊商城调整商场布局, 几平将原经营面积翻新个遍, 世界顶级品牌纷
纷"扎堆"入驻, 由此形成了具有亇性特色的上海奢侈品的-块新地标。在服饰商场, 世界-、二线品牌服饰的占有率达70%以上, 化妆品、男装大类中的国际一、二线品牌占有率接近80%。虹桥友谊商城今天已经成为众多追求奢侈品消费者的购物场所。
2 0 0 9年5月末, 巨商何鸿迁和法国路威酩轩集团
(LVMH) 主席贝尔纳阿诺来到上海虹桥, 出席尙嘉中心 (原名LV大厦) 的奠基仪式。尚嘉中心建筑造型由日本著名建筑大师青木淳设计, 从效果图上看, 外形像极了“舞女的裙摆”。在使用规划中, 建成后的尙嘉中心将成为LVMH旗下所有奢侈品的集成店。“虽然目前全球经济不景气, 但我们非常了解中国市场的潜力, 我们对中国市场充满了信心。”路威酩轩集团驻上海地区代表潘小姐说, “这个项目的建设周期预计为3年, 届时尙嘉中心会吸引所有高端品牌的入驻, 我们不会排斥竞争对手的品牌。”
更大的奢侈品盛宴已在今夏的上海上演, 世界顶级跑车、知名时装、意大利名画等奢侈品在世博会期间汇聚意大利国家馆。意大利馆总代表贝良米诺.昆迭里饶有兴致地说, 在为期六个月的展览中, 意大利馆上演了D&G、PRADA、阿玛尼、范思哲等世界著名时装品牌的时装秀。
推动申城奢侈品消费的对策
就在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到越来越多不友好待遇的同时, 中国游客已成为世界各国奢侈品商家眼中的"香饽饽", 尤其是我国游客涌现出来的“境外奢侈品消费热”令世界瞩目。据最新数据, 截至2009年12月, 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已由一月份的86亿美元增至94亿美元, 这-份来自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报告将中国推上了全球奢侈品消费品亚军的宝座.。对此, 业内人士和专家表示, 这一方面显示中国居民的消费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 但換-个角度, 从扩大内需方面出发, 应该让先富起来的国民将巨大消费潜力释放在国内
由于国内对进口奢侈品多年来实行高额关税, 个别商品则加征特别消费税, 导致进口奢侈品价格大大高出许多国家和地区, 致使相当部分的奢侈品购买力流向了境外。
有调查显示, 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收入群体进行以购物为主要目的的境外旅游, 购买奢侈品和其他小件高档消费品更是成为我国居民出境旅游、商务旅行的必选项目, 一些中国游客去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就是为了购物。据全球最大的调查公司AC尼尔森2007年3月在上海公布的《世界免税协会尼尔森中国游客的联合调查 (2006) 》显示, 2006年中国出境游客平均单人每次仅购物支出即高达928美元, 其中到香港的游客每人每次平均支出772美元, 到欧洲的游客每人每次平均支出1408美元。近两年这种趋势进一步加强, 2009年中国内地游客已经成为英国和法国第一大旅游消费群体, 中国还紧跟随俄罗斯之后成为全球第二大境外消费国, 且是境外消费额增长最快的国家。拥有目前全球最大的购物退税服务体系全球回报集团 (Global Blue) 指出, 中国内地游客全球退税购物份额排第二, 是英国、法国2009年第一大退税购物群体, 在该集团英国、法国加盟商店的消费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26%和47%。
有专家认为, 关于2010年的中国奢侈品市场发展趋势, 奢侈品拉动内需的作用将会加大, 而调整奢侈品关税的争议也会增加。专家指出降低奢侈品国内外价差, 需要多个领域綜合调整, 需要整个经营环境的改善。降低奢侈品关税的政策如果能实施, 不仅可以把部分奢侈品消费留在国内, 还可以带动周边产业和配套商业的发展。
上海市旅游局局长道书明指出, 旅游对国民经济的重要贡献是多层次消费、终极消费、综合性消费和可持续消费。发展休闲式购物旅游, 可以放大旅游业的经济和社会功能。他的一番论述阐明了发展休闲式购物旅游, 对上海奢侈品消费的促进作用。
随着上海及周边地区消费者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上海要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需要, 吸引更多的购物消费, 就必须把建设国际时尚中心作为促进购物旅游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好, 大力吸收国内外知名品牌商品入驻上海, 使海外游客到了上海就能买到最具民族特色、最具纪念意义的中国商品, 也使国内游客不出国门就能买到与世界潮流同步甚至引领国际时尚的商品。巴黎、香港、新加坡、纽约等知名“购物天堂”都是凭借其荟萃世界时尚商品而吸引了全球各地的购物旅游者。《2009年度零售业全球化进程研究报告》显示, 上海聚集的国际知名品牌数量和零售商数量都不及北京, 北京的“零售业国际化程度”在世界主要城市中排名第15位, 而香港在第13位, 上海则在20名以外;北京2008、2009连续两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规模和增幅都超过上海,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跃居全国城市之首, 上海必须在发展购物旅游, 集聚国内外一流零售商和国际知名品牌商品上切实加大力度。
改革开放以来, 上海逐步形成了南京路、淮海路、静安梅泰恆、徐家汇、四川北路等为代表的商圈。其中, 以国际-流品牌最为集中的梅泰恆作为上海奢华商业文化的标志。尽管如此, 上海的购物旅游发展得并不理想。去年11月, 在上海松江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召开的长三角休闲产业经济论坛上, 有论者提出, 上海最有条件发展休闲旅游商业, 上海的购物旅游作为直接拉动内需的先锋部队应该优先发展、加快发展。
辖区内有着著名商业街——淮海路的卢湾区, 对如何推进淮海路的商业发展旅游进行了反思。卢湾区商务委副主任、区旅游局副局长刘以静在一次与市领导的交流中提出了他的思考:能否在免税店的设置、管理体制和政策上解放思想, 缩小奢侈品境内外价格差, 让游客把钱留在国内, 让上海成为内地的“购物天堂”。
专家们指出, 比较商业氛围和设施、人均消费水平等要素, 上海发展休闲式的购物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 但要建成香港式的购物天堂, 还须政策配套、资源整合、市场指向和时间培育。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主任楼嘉军认为, 购物旅游发展能否成功, 还取决于“一要有价格上盆地优势, 二要与周边的旅游景点、设施配套, 三要研究和弄清楚消费对象及其实际购买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祖也指出, 购物旅游作为休闲产业的一部分, 应该大力发展和优先发展。特别要变目前的“投资主导”为“消费主导”, 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市场”, 以培育和发展休闲产业为切入口, 真正提升中国经济的“软实力”。
有专家还建议, 上海应率先建立、完善海外旅游者购物退税机制。目前已有日本、韩国、新加坡等50余个国家采取购物退税来间接降低旅游者的购物价格, 法国等一些国家授权零售店直接办理购物退税, 零售店向外国游客销售的商品携带出境视同出口, 零售店作为出口商可向政府申请退税或抵税, 并将款项汇给外国游客。上海要在机场口岸设立免税品商店的基础上, 增加市内免税商店数量, 对境外游客和持有护照的顾客在免税品商店购物实行退税制度;在保税区等地设立“世界名品免税购物区”, 大幅减少税费, 显著降低世界名品价格, 吸引境外游客来旅游消费。
8.谁在消费“丑男”? 篇八
丑,决不只是长相,而是精神气质。从“丑男”到“伟大的小丑”,距离可谓一步之遥。
丑,决不只是长相,而是精神气质
长得帅才有资格当偶像——如果你依然这么想,那么恭喜:你的审美已经被时代淘汰了。
眼下在中国最红的韩国男星,不是来自星星的金秀贤,也不是长腿欧巴李敏镐,而是“丑帅男”金宇彬。所以如果你发现身边的90后妹子将她们朋友圈晒吃的主题纷纷变成了泡菜鸡腿堡,不必大惊小怪,她们不是迷上了垃圾食品,她们只是想炫耀抢到了印着金宇彬封面的限量笔记本。
还有近来火爆的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冯小刚黄渤两大“丑男”成为影帝的热门人选。帅有两种:一种是让女生看一眼就想死心塌地嫁给他的“小鲜肉”,还有一种是接触久了,这个男人由内而外散发出一股让人安心的气质。谁说女性观众们只爱井柏然冯绍峰那些小鲜肉,“老腊肉”“国民坏叔叔”们同样别有一番风味。
丑男当道,应该是从王宝强扮演的傻根开始。2004年的《天下无贼》,傻根成了朴实善良的诚信榜样;2007年的《士兵突击》,许三多成了浮躁社会的反义词;到了2012年的《泰囧》,宝宝则化身为“蠢萌”的代言人。整整十年,王宝强始终走着同一个路子:相貌极丑,情商不高,智商堪忧。这正是近年来影视界最受欢迎的脸谱形象。2008年,王宝强以860万年收入首登福布斯中国名人榜,到了2014年,这个数字变成了2400万。据媒体估算,王宝强的下一部电影票房至少10亿。
翻看黄渤的资料,简直就是一部励志片,当过歌手,跳过舞,搞过摇滚,开过工厂,配过音,后来因主演新锐导演宁浩的电影《疯狂的石头》而一举成名。在综艺节目《极限挑战》中,50亿影帝黄渤不仅人品好、情商高,综艺感更是爆棚。在电影《101次求婚》中牵手黄渤的女神林志玲也高調宣称:“黄渤这种类型会比较适合我,他能给人快乐啊。”
所以说,丑,决不只是长相,而是精神气质。如今,丑男和帅哥并肩站在了大众消费的货架上,后者的压力也许还要更大。香港杂志《黑纸》曾经问过吴彦祖一个问题:“有无人歧视你靓仔?”丝毫没有犹豫,他回答:“一定有啊!”
他们为什么成不了“伟大的小丑”?
如果和那些被春晚舞台捧红的男星相比,以上男星还算不上逆天的案例,至少可以归类为“气质型”。
2009年,赵本山带着徒弟小沈阳登上央视春晚,随着网络视频疯传,穿着苏格兰长裙的小沈阳成了家喻户晓的大红人,他的博客仅开通两天,点击量便轻松突破百万。那一年,小沈阳出现在中国电视的6个广告中,代言费超过2000万,在接下来的全国巡演中,他赚了整整3个亿。
没有人质疑,小沈阳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小丑。然而,本山大叔前些年春晚一句戏谑:“年年都出来,挺大个脸。我不喜欢他啊,”道出内心的焦虑。这个干了一辈子的小丑,永远成不了伟大的小丑。
什么是小丑?司马迁是这样定义的:“不流世俗,不争势利,上下无所凝滞,人莫之害,以道之用。”他们“谈言微中,亦可解纷”。他们能够逗你玩,也常常逗你玩,但逗你玩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
人民戏剧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用诗句赞美他们:“他向财富问,你来自何方?他向观点问,你为谁服务?哪里压迫横行,人民听天由命。他就站出来,指名又道姓。”
不妨看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达里奥·福的作品:《一针见血》对装腔作势的说教和虚假的英雄主义进行嘲讽,《大天使不玩台球》讽刺政府官僚的败行劣迹,《他有两支长着白眼睛和黑眼睛的手枪》揭露法西斯主义同资产阶级、黑社会组织同政权之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总是魔鬼的不是》《工人识字300个,老板识字1000个,所以他是老板》对资本家竭尽挖苦讽刺之能事,《砰,砰,谁来了?警察》取材于无政府主义者图谋炸一家米兰银行而被捕的案件,抨击意大利当局的暴力与卑鄙……
再看看赵本山,除了偶尔说了句乡长“扯淡”外,把全部的包袱放在了嘲弄口吃、胖子、傻头傻脑和锱铢必较的农民身上,这就是赵本山的本事,也是春晚舞台上最常见的套路。
丑星当道的“屌丝”基因
娱乐圈之所以丑星当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丑到爆的东西,暗合了屌丝文化的精神气质。
屌丝这个产生于网络时代的单词,一诞生便携带着强烈的自嘲自黑情绪。被框定于其中的人群,是与“高富帅”或“白富美”相对的“矮矬穷”,其最大特征是穷。2012年,“屌丝”在中国大陆以光速流行,无论是表面符合该定义的人,还是与该定义毫不相关的人,都争领这一名号。究其原因,是该词与当代现实特征实现了完美合拍,迎合了当下大众心理和趣味。另一方面,人们也利用屌丝一词“自我设障”,降低成功期望,以此来缓解巨大的社会压力。
屌丝大多生活在底层,为生存苦苦挣扎。典型的“屌丝”,集自卑、辛酸、自嘲、恶搞于一身。他们是这样一群人:生活平庸、未来渺茫、感情空虚,不被社会认同,他们虽渴望成功,却没有强大的执行力,也懒得去追求什么,反而把自己的平庸挂在嘴边。由于自身品位和视野有限,看什么都图个乐。交际圈子也很平庸,久而久之,心态和思维都转成了屌丝。
当然,也有一些收入中等,但缺乏较强经济背景的白领人士也以屌丝自居,因为不能像高富帅和白富美那样唾手可得名车大牌,他们对屌丝的定义是“只能靠出力去讨好喜欢的女孩子的男生”。这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屌丝”。
2013年的一份《中国互联网“屌丝”用户游戏行为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屌丝人数达5.26亿人,这意味着中国人口中约四成属“屌丝”。而根据对受调查者的回访,屌丝群体对于生活现状描述的关键词包括“压力”“梦想”“关注”“友谊”“爱情”等,焦虑和不安是其普遍心态。如此说来,大量携带“屌丝”基因的文化娱乐方式的盛行,就不难理解了。
应该说,“屌丝文化”是种解构文化,它既有自暴自弃的颓废,也有蔑视主流的骨气。“屌丝”看上去轻薄而肤浅,却藏着双重嘲弄的意味:既是对自己缺乏资源、缺乏向上流动机会、日益边缘化的生存现状的嘲弄,也是对中国近20年来的主流品位及成功学的嘲弄。
【谁在消费奢侈品?】推荐阅读:
爱不是奢侈的消费品情感美文08-21
奢侈品介绍07-16
中国发展奢侈品前景07-18
奢侈品营销推广方案07-24
奢侈品文化及品牌鉴赏09-24
2023中国奢侈品行业人力资源报告09-25
马克思的奢侈品生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论文09-11
多管齐下力促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稳步协调与均衡提高-对我国居民消费现状与消费07-13
消费价格06-18
理性消费作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