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火烧云》教学设计

2024-09-22

四年级《火烧云》教学设计(精选12篇)

1.四年级《火烧云》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教学要求:

⑴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丰富色彩和美妙奇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⑵运用本课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生动准确地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动手去画,画完再说,训练动手及说话能力。

⑶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的能力。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

2、解决方法为:

引导学生在读中领悟、理解。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火烧云吗?想了解火烧云吗?想了解些什么?

(学生质疑,教师板书记录。)

今天我们就随着作家萧红一起去看一看那变化多端的火烧云。

二、初读课文

1、火烧云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过后,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瑰丽多姿。请同学大声读课文。

(自由读后指名读)

2、赏火烧云上来的情景。

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到地面很美丽:

小孩子:脸红红的

大白狗:变红

红公鸡:变金了

黑母鸡:编紫檀色

小白猪:变金猪

喂猪的老头儿:变金胡子了

(播放配乐配图课文朗读)

三、教授新课

请同学说说从课文中都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所说学习新课)

1、火烧云的颜色美及变化快:

⑴演示配有文字的动画,加深学生的理解。

⑵用“一会儿……一会儿……”造句。

⑶让学生根据这一段课文再质疑。

⑷教师小结:

火烧云的颜色极多,而且变化快,真是绚丽多彩,太美了。

⑸指导朗读。

2、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多端:

⑴同学一边听教师示范朗读,一边在网页上点击图片欣赏。

⑵师生合作朗读这一段课文。

⑶教师小结:

作者把火烧云想象成各种动物,让人觉得特别有趣,也感受到了火烧云真是变化多端呀!

3、火烧云上来时,霞光非常的美:

⑴教师小结:

傍晚部分阳光穿透云层射出的彩色光芒形成霞光,人和动物的颜色不同,在霞光的照耀下呈现出各种颜色,美丽极了。

(出示霞光图片)

⑵指导朗读。

4、火烧云持续的时间很短:

⑴教师小结:

一时恍恍忽忽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让我们沉静一会儿再看,一会儿功夫,火烧云下去了。此刻,你们心里在想些什么?

⑵指导学生朗读。

四、学生操作

同学们,请你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想火烧云还会像什么,自己动手画一画。画完后仿照第四自然段说一说。

不懂的问题请同学自己上网寻找答案,并相互交流。

五、教师小结文:课文写的是日落时的火烧云,主要讲了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的变化。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何感想?

在此,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和习惯。

六、拓展

夕阳西下,红日照地,物影修长,色彩美丽,让人爽心快意,有时也会借此勾起无限思念。学了这篇课文后,当你置身此景之中,你是与夕阳同照,还是借景思亲,或是提笔作画~~~~~~请大家以《看日落》为题,写一段话。

2.四年级《火烧云》教学设计 篇二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火烧云》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 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 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感受其魅力。

四教学过程

1. 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师:日出或日落时, 天空经常出现绚烂多彩的云霞, 火烧云这一景象更使得无数人为之陶醉。上节课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节课, 我们将进一步来欣赏我国现代女作家萧红笔下的《火烧云》。

2. 指名读全文, 重温课文内容

首先, 指名读全文, 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

其次, 课文写了火烧云哪几方面的内容? (板书:霞光、颜色、形状)

3. 诠释主题, 品词赏句

师:课文中有一句话形象地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将这种云称为火烧云,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 把这句话找出来, 并画上“”。

学生读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 红彤彤的, 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师: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 读读这句话, 看谁能把它找出来?我们把“烧”字换成“红”字好不好?为什么?学生比较阅读这两个句子, 小组讨论。

师:小组汇报作者为什么不用“红”, 而用“烧”?

教师小结: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太妙了!一个“烧”字既写出了火烧云丰富的颜色又写出了火烧云瞬息万变的气势, 而且还与后面的“着了火”照应, 更重要的是“烧”在这里点了题。

指导感情朗读。 (突出“烧”字, 重读“一直”)

4. 抓住特点, 品读想象

师:这一烧, 天空中就发生了许多变化 (板书“变化”) , 文中的火烧云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板书:颜色、形状)

第一, 品味火烧云的颜色美。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自然段, 并说说火烧云的变化给他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多、快)

师:从哪儿看出颜色多, 你能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吗? (指名圈出)

师:又从哪儿看出颜色变化“快”呢? (一会儿……一会儿……) 指导朗读。

师: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 那是多么美呀, 你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火烧云这么多、这么美的颜色? (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色彩斑斓、五光十色)

师:大自然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 把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渲染得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面对如此美丽的火烧云, 你们喜欢吗?我们一起来用轻快喜悦的语气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第二, 品悟火烧云的形态美。教师引语:火烧云的颜色是如此的色彩斑斓, 瞬息万变, 它的形状也毫不逊色, 作者把火烧云的形状写得惟妙惟肖, 让人读了就好像身临其境一般, 你们想读吗?

学生从4~6自然段中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指导朗读:当你看到在草原上奔驰的骏马却出现在天空, 你感觉怎么样? (惊讶) 看到那匹马是如此乖巧、听话仿佛在等你骑上它的背时, 你又觉得怎么样? (高兴) 可就在这时候, 那匹马却变模糊了, 你又觉得怎样? (惋惜) 我们读的时候, 就要先读出惊喜, 然后惋惜的语气。

教师帮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引读火烧云变成狗的段落, 并指导朗读。

教师小结:作者按照“出现、样子、变化”的顺序写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 这种写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总结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 (板书:多、快) 师: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么多、这么美, 你能用知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形状变化吗? (变化多端、变化莫测、千变万化、绚丽多姿、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第三, 品读火烧云的遗憾美。教师引语:火烧云实在是太奇妙了, 可还没等人们欣赏够, 它就下去了。 (板书:下去了) 齐读最后一段, 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 (余兴未尽)

5. 着力铺垫, 巧设悬念

师:火烧云有时出现在早晨, 有时出现在傍晚, 课文中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 看看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霞光使地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师:如果当时你也在场, 看到你周围的一切都改变了颜色, 甚至你自己也变了, 你的心情会怎样?怎样读这一段呢?

师:文章开篇就点题写火烧云上来了, 但紧接着写的是火烧云吗? (是霞光) 为什么不直接写火烧云, 而要“节外生枝”地去写霞光呢?可以去掉这一段吗?

教师小结:作者着力描写霞光使地面发生的变化, 渲染出童话般美丽神奇的氛围, 深深地吸引了每个读者的心, 为火烧云的隆重登场做好了铺垫。

6. 总结学法, 情感熏陶

师:作者抓住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 以丰富的想象力, 以优美的语句描绘出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瑰丽多姿,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板书:热爱大自然)

师: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写得那么生动逼真呢?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教师归纳总结:作者平时注意观察积累;描写中抓住景物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词准确, 表达合理。

7. 拓展创新, 发挥想象

师:火烧云是那样的绚丽多姿, 瞬息万变, 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这神奇的火烧云吧!

第一, 提供三种尝试作业, 学生可凭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一种, 也可自己另外自主设计。 (课件出示) 第一种, 小作家:模仿第4~6节的写法写一段话, 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 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第二种, 小诗人:选择一幅火烧云图片, 给图片配上一首小诗。第三种, 小画家:画一张关于火烧云的《彤云图》。

第二, 学生展示作业情况。

第三, 推荐课外读物《奇幻的天空》《萧红作品选》。

3.四年级上册《火烧云》教学设计 篇三

车溪乡完全小学 陈园园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7课 《火烧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寿、秒等4个生字,会写的霞、紫等10个生字,识记文中的好词:高寿、笑盈盈、红彤彤、金灿灿、恍恍惚惚。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火烧云上来时的奇丽景象,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的,以及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体会作者的心情。

3、让学生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形成良好地学习氛围,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但阅读感悟能力较差,学生积累的好词、佳句、文段较少,能灵活运用所积累材料的学生也少。针对这一情况,本堂课中,我注重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重视词、句、段的训练,重视朗读的训练和指导,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做到多写多练,打好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基础。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的,体会作者的心情。教学难点:了解课文中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描写火烧云的顺序,感受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到地面所产生的奇丽景象,知道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形状变化快的特点。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会仿照课文写想象片段。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在霞光映照下地面上色彩的变化以及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形状变化快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在仔细观察的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火烧云》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齐读课题,提问:你觉得什么云是火烧云?(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回答)

2、朗读课文,从书本上寻找答案。(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天空着了火。)

3、指名读句子。你觉的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好?为什么?(“烧”字用得贴切,在句子中有扩展、蔓延的意思,不仅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是红色的,还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和气势。)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把这样的云叫做——(火烧云)

二、学习“霞光”部分

1、这么美丽的火烧云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板书:傍晚 上来了)

2、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地面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你能用笔把这些变化找出来吗?(总结:小孩子的脸——红,大白狗——红,红公鸡——金,黑母鸡——紫檀色,小白猪——金,白胡子——金)这些颜色为什么变得不一样了呢?(是霞光照在地面上使颜色在变)

3、霞光映照地面的景色这么美,简直是一个童话世界,如果你也被这一片霞光所包围,你的心情怎样,你又想说什么呢?(畅所欲言)说得真好,你们能把这些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吗?(学生尽情地朗读后,齐读)

三、学习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部分

1、自由读描写火烧云变化的自然段,说说火烧云的什么在变化?(板书:变化)

2、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1)你从天空中找到哪些颜色呢?用“——”划出来。(生反馈: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2)天空中出现了这么多不同的颜色,你有什么感觉?(板书:颜色多)天空中是不是只有这些颜色?(不是)你是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反馈: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3)这一段中有一个词出现了很多次,你找得到吗?(一会儿)数数看有几个“一会儿”?(四个)

4)从这四个“一会儿”我们能看出火烧云变化速度怎么样?(反馈后板书:速度快)这四个“一会儿”组成了一个什么句子?(排比句)你能说出类似的句子吗?(生说)

5)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五颜六色、色彩斑斓、五光十色、五彩缤纷——)6)同学们可真会用词,现在让我们读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名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同学闭眼,听读,回忆,欣赏)

过渡:火烧云色彩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是怎样的呢?

3、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1)默读描写形状变化的部分,形状变化又有什么特点?(板书:形状)2)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这马的样子是怎样的?它是怎样变化的?它又是怎样消失的?(教师引读)

3)你觉得这里什么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想象,表达的形象,情景的有趣。如:火烧云出现时“马头向南,马尾向西,跪着”的静态形态美;“马腿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的动态变化美等)4)指导朗读:谁能把这种有趣的情景用朗读表达出来。

5)自己读读“大狗”、“大狮子”的部分,你觉得哪里描写得也很有趣?(重点让学生体会:“那条狗十分凶猛——大狗也不见了。”的生动情景美;“跟庙门前的大石头狮子一模一样——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的形态美。)6)你觉得天空中还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畅所欲言)

7)同学们想象得真美!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板书:变化多端)

四、学习火烧云下去的部分

1、自由朗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反馈

①“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你是怎样理解“恍恍惚惚”的?(指看不真切)这说明什么?(火烧云瞬息万变)

②“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孩子们看累了,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想沉静一会儿再看,火烧云却下去了,这时他们的心情怎样?(留恋、惋惜)你们能把孩子们那种留恋的心情读出来吗?齐读。

3、学了课文,火烧云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板书:神奇 美丽)

4、学了课文,你知道它是按着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5、小结:

相信火烧云那美丽的景色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你们的脑海中了。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奇丽景象,就会发觉我们的世界原来是这样美丽!同学们是否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呢?

五、拓展练习以“烟花”为内容

想象它的形状和颜色,按“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写一段话

六、板书设计

7.火烧云

傍晚 上来了

颜色多 速度快

神奇

变化

美丽

形 状 变化多端

4.四年级《火烧云》教学设计 篇四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带领学生通过对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观察与学习,体会了作者描写这一幅绚丽多彩的晚霞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瑰丽景象和看到火烧云的`喜悦心情。课中我抓住“多、变”的特点,根据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领学生学习作者仔细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以及课文一段一形态的描写方法,使学生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的变化的同时,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通过仿写激发学生想象力,学习写作方法,效果相当好!

(一)、美图课件,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依照课文顺序,边学文边出示关于火烧云的优美图片资料,让学生形象的感受到了火烧云的美丽壮观,感受图文的吻合,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兴趣,。

(二)、激发想象,仿写练习。

在学习完课文,体会作者在写火烧云形态时一段一形态的写作方法之后,我又出示了几幅火烧云的其他图片,让学生再次感受火烧云的奇特壮丽的同时,激励学生大胆想象,把图中的云想象成某种动物、植物、人物等形态或某想象成某种场景,用语言介绍给大家听。紧跟着,我布置了课后小练笔:仿写课文,大胆想象,写一写天空的云的姿态,每人至少写三种。结果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同学们的想象天马行空,写出来的每一朵云都是一个小故事,有像物的,有像人的,有像童话场景的,有像神话形象的……真正是异彩纷呈,让人大饱眼富。有十多人的仿写片段还被选中,展示在我的们的“美文展示台”中。

5.四年级《火烧云》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情感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完成本课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

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

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4.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

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

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

7.师: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

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

9.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10.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

11.模仿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来,并表演出来。

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四、巩固练习:

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五、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开头的变化。晚霞是美丽的,古人有话云:“最美不过夕阳红”“莫道桑榆晚,云霞尚满天”,这些都是夸赞落日晚霞之美。同学们可以亲自观察,通过切身实地的感受,你会发现大自然的美丽是令人惊叹的!

六、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

七、板书设计:

火烧云

霞光:映红绚丽

天边:像火烧了一样

火烧云:颜色

五光十色

形状

课后反思

6.四年级《火烧云》教学设计 篇六

一、课前预习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学习《火烧云》一课前, 为了使学生更好更快地了解课文内容, 让学生运用多媒体网络搜索《火烧云》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个人简历等, 使学生对课文的写作背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这对学生尽快了解课文内容是有很大帮助的, 这也是预习课文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学前可以让学生从互联网上搜寻与课文教学有关的参考资料, 有关火烧云的文字与图片资料, 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意境, 体验课文内容的情感。同时思考教师课前给出的阅读指导思考题, 引导学生上网搜索相关资料, 提倡阅读中质疑。学生通过自由和独立的网络阅读, 信息检索、筛选, 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获得知识构建。这样,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无论是对作者本人, 还是对课文的内容都会在总体上有个大致了解, 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充分获得丰富生动的感性认识, 有利于化难为易, 克服思维障碍,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如教学《火烧云》一课时, 笔者了解到小学生平时很少有机会观察到火烧云, 有时即使有机会观察, 看得也不是十分地仔细, 也没有特别留意观察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的变化, 因此, 学生的思维就受到了局限。对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似懂非懂, 很难想象, 难以理解。上课时, 先通过动画演示课文中描写的几种不同形、色的火烧云, 通过播放事先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 使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过程直观形象的在屏幕上显示, 学生很直观清楚地看到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弥补了课下观察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不足, 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和作者观察描绘的细腻, 从而降低了理解的难度, 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三、培养学生想象力时运用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其直观、生动、逼真的画面, 悦耳动听的声音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视听效果, 使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去领悟教学内容, 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 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 让学生始终在愉悦中阅读、欣赏、质疑课文, 全身心投入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境界中, 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自如, 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得以培养。如教学火烧云的颜色变化这一段时, 有一句“还有些说也说不出, 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对此, 利用信息技术播放课件让学生“见一见, 说一说”。五彩斑斓的云朵, 瞬息万变的天空清晰地展示在同学们眼前, 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闭上眼, 静静地欣赏课文朗读的录音, 学生从甜美的朗读录音中受感染, 在感受火烧云颜色鲜艳奇异变化之快的同时, 放飞了想象, 每个学生的脑海中都浮现出色彩斑斓的火烧云图,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还丰富了学生描写色彩的词汇, 为他们说话写话奠定了基础。现代信息技术使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声的语言, 从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 弥补了教师用语言描述抽象事物不够直观的不足, 强化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四、加强朗读训练时巧用信息技术

运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听力是非常方便, 也是非常有效的。如用现成的语文教学光盘或课文朗读磁带强化学生的模仿朗读。这类教学软件声音纯正, 能够唤起学生练习朗读的兴趣, 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境界, 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体悟作者的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是很有帮助的。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时,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课文场景, 播放课文的配乐录音, 使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重点进行朗读训练, 让学生在朗读中赏析描写火烧云美丽景象的重点词句, 体会课文描写的意境美。学生欣赏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形状美,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品读课文优美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 使学生明白这既是描写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之美, 又是表达作者对美丽景色的热爱之情。通过反复朗读, 使学生的心情与作者的心情相融合, 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以此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7.火烧云四年级课文 篇七

火烧云

萧红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爷爷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你老人家必要高寿,你老是金胡子了。”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哪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课文解读

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著名女作家萧红以热情酣畅的笔墨给我们勾画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火烧云图景。

课文写了火烧云上来和下去的全过程。重点写“上来”部分。先写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笼罩在柔和明亮的霞光中,万物都改变了自己原有的颜色。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连用7个“……了”的句子,不仅展示了栩栩如生的美景,同时渲染了人们欢乐的心境。一个“烧”字极其形象地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以“着火”作喻,言其鲜艳无比,光亮耀眼。

作者以多个不同构词形式的词语描述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渲染了红霞飞舞、瞬息万变、目不暇接的奇妙景观。在渲染了色彩之后,又描写了火烧云各种奇妙的形态,向我们勾勒出三幅动态的画面: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而且十分传神地写出瞬息之间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的变幻过程。火烧云上来时色彩绚丽,形态多变,下去时则恍恍惚惚,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8.火烧云作文四年级 篇八

盼着盼着,远处的云开始移动,色彩也越来越浓。才一会儿,天空被火烧云遮得不留一点儿缝隙。慢慢的,天空中云彩的图案清晰了起来。这是什么?我低下头,揉了揉眼睛。再抬头,哇!好大的一只猫,通体白色,眼睛晶莹发亮。在光的映衬下,白猫眨眼间变成了金灿灿的小猫,小猫似乎在期待我把它拥入怀里。正憧憬着,小猫变模糊了。

一只庞然大物出现了,摇摇摆摆,神气活现,原来是一只巨大的鳄鱼,张开的血盆大口里依稀能看到一只猎物,我定睛看了看,是一只小巧玲珑的牙签鸟,那鸟是那么可爱,可生命又那么脆弱。

接着,又出现了花园,仿佛亲临其境,有花草树木,有虫鸟鱼兽。但总觉得少了些东西,对了,那就是通往花园的秘密通道。果不出所料,那扇门若隐若现,很快就出现在我的眼前……

9.四年级《火烧云》教学设计 篇九

1.通过阅读交流, 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感受卓娅和舒拉姐弟两位英雄的形象, 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激发热爱和平的情感;

2.理解作品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3.激发运用课内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实践的兴趣。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 选取了四篇课文, 其中两篇是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外两个小英雄的故事, 另两篇课文以孩子的眼光关注国际形势, 表达对和平的渴望。本组教材把孩子们带到了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 去了解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 聆听他们对和平的呼唤。四篇课文中都有许多句子蕴含着丰富的意义, 抒发了深厚的情感。

本课课型为单元拓展课, 是对本单元课内阅读的拓展和延伸。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 深化课内阅读内容, 运用课内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自觉进行阅读实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 选择《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 师生共读。本书主要介绍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两个青年英雄的故事。

【重点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战争的认识多来源于书籍、影视作品, 要深切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必须深入文本, 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在教学中抓住关键的语句, 体会作者的表达, 把作品的内容与作者的表达结合起来, 让学生既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又切实提高语文能力。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也是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实践运用的有效途径。

【学情分析】

战争对和平年代的孩子来说距离他们的生活经验较远, 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类作品的阅读也较少。影视作品中, 战争题材的作品过分娱乐化的倾向正在消解这一严肃的主题, 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战争, 知道战争的危害和和平的可贵便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感悟文本中关键词句的表达, 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受到教育, 这也是对学生很好的语文能力训练。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复习方法

1.通过前面的学习, 我们知道本组课文的主题是什么?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在学习时, 我们在文中遇到了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你能举一两处给大家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吗?

3.小结:我们在读书时遇到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要多读读, 多想想, 体会它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阅读收获。

(设计意图:本课是单元整体教学中的拓展课, 围绕单元学习主题, 让学生读整本书。本单元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是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本环节既回顾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又对学生在课内学习的方法进行了复习, 让学生自觉地将这一方法运用于整本书的阅读实践。)

二、走近作品, 把握内容

1.在明斯克公路86公里标记处, 耸立着一座纪念碑, 它是为纪念卫国战争中的“苏联英雄”卓娅而建造的。前段时间我们阅读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关于这本书, 你有哪些资料愿意与大家交流?

学生介绍后, 老师总结补充:这部小说以真人真事为原型, 记述了家喻户晓的苏联英雄姐弟卓娅和舒拉二人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作者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是卓娅和舒拉姐弟俩的母亲。

2.谁愿意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学生用课内学过的方法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老师相机指导, 可借助书的目录提取相关信息。

(设计意图:阅读整本书涉及的信息量比较大, 在阅读时搜集相关资料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书的内容。如了解作者、故事的背景等,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整理, 形成深层次的认识。本环节意在梳理相关信息, 把握书的主要内容, 在学生心中建立整体印象, 为后面的精读和探究打下基础, 同时也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

三、走进作品, 感受形象

1.我们从小说的题目就可以看出本书的主要人物是卓娅和舒拉。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他们?

2.小组交流:姐弟俩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你先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一下他/她的性格特点, 然后从书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或片段加以说明。

3.小组上台汇报。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互动与评价)

4.学生边汇报边小结板书:从你们精彩的交流中, 我们仿佛看到姐弟俩的英雄形象, 这是因为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细致描写表现了他们鲜明的个性, 这些内容值得我们去仔细品味。

(设计意图:本环节按照整体感受人物形象来进行教学设计。在学生阅读、做读书笔记的基础上, 采用多种形式, 引领学生深入阅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通过具体的内容展现出来, 做到言之有物。学生既对本书有深入细致的阅读, 又在头脑中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四、品词析句, 感悟表达

1.同学们, 在阅读时总有一些句子让我们停下来仔细地回味。打开书, 看看你们读书时勾画的内容和做的批注, 再读一读。

2.学生展示读书笔记, 并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预设示例:

(1) 读了这段话后你有什么要与大家分享的吗?

(2) 这段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卓娅和母亲在大街上看到一张画着一位战士的招贴画, 下面写着“你用什么帮助了前方?”)

(3) 卓娅在心中决定了什么?她的母亲明白吗?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4) 这些句子让我们驻足回味, 作者是怎样写出卓娅的决心的?学生进行补充。

(此为一个片段的教学, 教师根据情况让学生更多地参与交流)

4.小结:我们通过对这些句子的品味, 人物形象在我们心中慢慢地鲜明起来, 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多好的姐弟俩啊, 但是因为战争, 他们却早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教师补充战争给人类带来无穷灾难的相关资料。

5.联系我们学过的课文, 可恶的战争夺去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 摧毁了无数个美好的家园, 制造了许多人间悲剧。为了维护和平, 制止战争, 我们能做点什么呢?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一字未宜忽, 语语悟其神。”此环节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 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也是本单元训练的重点。这里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教师要深入阅读本书, 做到心中有数, 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让学生真正“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五、总结延伸, 拓展阅读

1.读完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你有哪些收获?你又学到了哪些读书的方法?

2.通过阅读, 让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战争的罪恶、和平的可贵。我们每学完一个单元, 都要找找类似的作品读一读, 这样你就会有更多的收获。关于这一主题, 大家还有哪些书向同学们推荐呢?

(设计意图:单元拓展课所能选取的阅读材料是有限的, 激发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热情才是我们应该努力追求的。教师要整合课内外阅读, 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备课反思】

语文主题单元整合教学克服了传统单篇教学的弊端, 从整体上关照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 整体建构知识与能力体系, 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规律, 提升语文素养。语文主题单元整合教学有多种课型, 本教学设计定位为拓展课, 根据单元主题, 选择课外读物, 巩固、延伸单元主题的学习。

在学习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战争与和平”教材后, 师生共读《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搜集相关资料, 做读书笔记, 并在课堂上交流。在教学设计中, 笔者力图做到以下几点:

1.整体性。单元整合教学打破了传统单篇学习的模式, 以单元主题为统领, 建立单元内篇与篇之间的联系, 打通课内与课外之间的壁垒, 对单元主题进行多元建构。在单元教学整体构思时, 笔者结合单元“战争与和平”这一主题, 为学生推荐《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 在拓展课中“将课外阅读与课内知识有机结合, 在重构的语境中扩展与延伸、联系与比较、发现与创造, 并不断反思”。[1]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除了主题这一纽带外, 还要兼顾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实现课内知识的迁移、运用。把单元作为一个教学单位, 在整体观照下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连贯性。以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设计, 要科学划分各课时的教学目标, 于是产生了不同的课型。每种课型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但彼此并非是完全割裂的, 而是要尊重知识学习和儿童认知规律, 具有连贯性, 呈螺旋上升趋势。在教学设计中, 上课伊始先回顾课文, 复习课内阅读方法, 为整本书的深度阅读实践作了铺垫, 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课内学到的方法进行阅读。在教学的重点部分, 进一步深化对阅读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达成单元的教学目标。在所有课型的教学中, 单元教学目标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线, 围绕这条线展开教学, 保持教学内在的连贯性, 才不会让教学信马由缰, 偏离方向。

3.语文性。语文教学实践中, 我们要研究语言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这种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为什么要用这种语言文字来表达。“可见语感训练的文体沟通乃是语文教学的本真、本色与本质。”[2]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灵敏、准确的感受力, “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3]。在设计中, 笔者试图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细致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 通过品味关键语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使课堂充满语文味。比如, “卓娅在心中决定了什么?她的母亲明白吗?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这些问题旨在让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 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4.实践性。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为根本任务的文化基础课程;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 根本途径是语文实践。语文课堂要为学生听说读写实践活动提供空间, 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语文经验, 形成语文能力。本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 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运用讲述、倾听、朗读、批注等多种形式, 搭建学生语文实践的舞台。学生语文经验的获得, 不仅体现在预设中, 还体现在课堂各要素交互作用下的创生和完善。所以设计还要有一定弹性, 选取的片段只是一种预设, 在教学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

参考文献

[1]范燕瑞.基于单元主题的课外阅读与教材整合的路径与教法研究——以沪教版中高年级语文教材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 2015 (6) .

[2]张大文.我为什么提出“语文性”[J].语文教学通讯, 2013 (Z1) .

10.四年级语文:《火烧云》说课稿 篇十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火烧云》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语文:《火烧云》说课稿1

【教材分析】

《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的是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要大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整篇课文都是围绕着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来体现“美”,通过质朴而生动、形象的语言,优美而富有动感色彩的想象,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听觉感受,使他们感受到了火烧云的绚丽多姿和丰富多变,激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情感共鸣,深深地喜爱上这大自然的神笔之作!从而深化了主题。

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交流,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和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的变化。

(二)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大胆想象,培养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善于摘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说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

【说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和想象作者所描绘的多彩画面,感悟火烧云的绚丽多姿和丰富多变。

【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这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

【说教学过程】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和学法,可将本节课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回忆旧课,谈话导入。

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在阅读教学开始时,老师出示彩图,再现上节课所学的课文内容,复述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的变化和下去时的特点,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激起学生学习新的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

(二)合作探究,分块阅读,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采用了情感朗读法,通过精读细讲、释疑拓展、想象体会,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了解作者所描绘的充满了大胆神奇想象的火烧云景象,并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师让学生边读边想,并感情朗读自己喜爱的文段,捕捉关键词句,读出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例如,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一块时,引导学生从“红通通、金灿灿……”等七个表示颜色的词,以及“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这一特点;从句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中的四个“一会儿”,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这一特点。另外,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还不断地渗透引导学生质疑、对比,并积累品析好词佳句,并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来延续作者丰富而绝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的热爱,从而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

(三)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在这一环节,我们设计了利用悠扬的钢琴音乐作为背景,让学生在动人的音乐旋律中放飞自己丰富大胆的想象力。学生出示自己收集或者画的火烧云图片,根据自己的观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创新,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图片中美丽的火烧云。

(四)作业设计:

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是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和学生学习的高度自主性。

【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既概括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体现了所述事物的特点,又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进而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年级语文:《火烧云》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火烧云》一课是训练学生认真观察,注意积累的好课例。本课训练重点确定为: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基本技能目标)

2.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能力目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感目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十六个字:书声琅琅、议论纷纷、**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这节课,主要选用“自学探究”式教学方法,采用电教、讨论、展开想象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三、说学法

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会学”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读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智慧。

四、说教学程序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和学法,可将本节课

划分成5个环节:

1.导入新课

在早晨或傍晚,我们经常会看到天空中现一些美丽的云霞,根据课题进行字面推测?(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自由发散思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发言后,小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4课《火烧云》(板书:10)看看作家萧红是怎样把绚丽多彩的火烧云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2.检查预习

3.自学讨论

这部分可分三个环节:(1)提供自学材料,(2)个人自学,(3)小组讨论。

根据教材的训练重点,难点及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投影出示自学材料:

1.火烧云的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这一特点的?

2.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各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请标出来。

3.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

4.交流点拨这部分又分两个环节:交流点拨、质疑解难。交流是检验学生自学成果的过程。在交流中,当学生意见出现分歧和偏差时,教师要适时点拨。

根据学生的回答:火烧云最主要的特点是“变”,作者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来写,板书:

颜色

>变

形状

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部分时,大部分学生能够从“红通通的、金灿灿的……”等表示颜色的词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的特点,但不一定能从“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这一特点。让学生从“一会儿……一会儿……”中体会变化“快”这一特点。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体会出这句话也能说明变化多的特点,还有颜色的多,议并出示描写颜色的词语。再让学生说说,这些说也说不清,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形状的变化是这节课的重点,通过“出现、样子、变化、消失”的顺序,来说马、狮子和狗的变化,再出现之幅火烧云图片,让学生按照这样的顺序,来练习说一段话,进行小练笔训练。

5.总结评价

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生赞美一下火烧云(学生可以从学习课文内容和观察方法两方面来谈)你认为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

根据学生的回答做总结和综合性评价。

总结评价后布置作业:按描写火烧云的方法,展开想象,以火烧云或烟花为题写一个片断。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和学法,可将本节课

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回忆旧课,谈话导入。

(二)、合作探究,分块阅读,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三)、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四年级语文:《火烧云》说课稿3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

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尝试学习,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尝试题(一):

①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②尝试背诵这一段。

(2)学生尝试练习。

(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

(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

(5)第二次尝试: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

(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三、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

(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

尝试题(二)

①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

②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

③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

(3)交流学习过程:

一会儿 过了两三秒钟 马

变化快 忽然 形状变化多 狗

一转眼(静态-动态)狮子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

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

(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

尝试题(三):(任选一题)

①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②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指名写在投影片上)

(3)投影反馈,订正。

四年级语文:《火烧云》说课稿4

一、说教材

《火烧云》一课是训练学生认真观察,注意积累的好课例。本课训练重点确定为: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基本技能目标)

2.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能力目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感目标)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投影片、彩笔、教学录像带。

二、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这节课,主要选用“自学探究”式教学方法,采用电教、讨论、展开想象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三、说学法

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会学”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读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智慧。

四、说教学程序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和学法,可将本节课划分成5个环节:

1.导入新课

在早晨或傍晚,我们经常会看到天空中现一些美丽的云霞,谁能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描述一下?(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自由发散思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发言后,小结:看来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些美丽的云霞叫火烧云。(板书:火烧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火烧云》(板书:10)看看作家萧红是怎样把绚丽多彩的火烧云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2.检查预习

3.自学讨论

这部分可分三个环节:(1)提供自学材料,(2)个人自学,(3)小组讨论。

根据教材的训练重点,难点及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投影出示自学材料:

4.交流点拨

这部分又分两个环节:交流点拨、质疑解难。交流是检验学生自学成果的过程。在交流中,当学生意见出现分歧和偏差时,教师要适时点拨。

根据学生的回答:火烧云最主要的特点是“变”,作者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来写,板书:

颜色

形状

第3题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部分时,大部分学生能够从“红通通的、金灿灿的……”等表示颜色的词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的特点,但不一定能从“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这一特点。删掉这个句子,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体会出这句话也能说明变化多的特点,但不一定能找出颜色变化“快”的特点,出示对比句子:

让学生从“一会儿……一会儿……”中体会变化“快”这一特点。

5.总结评价

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可以从学习课文内容和观察方法两方面来谈)

你认为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

根据学生的回答做总结和综合性评价。

总结评价后布置作业:按描写火烧云的方法,展开想象,以《云》为题写一个片断。

四年级语文:《火烧云》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交流,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和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

彩和美妙奇异的变化。

(二)、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

大胆想象,培养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

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善于摘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的良

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和想象作者所描绘的多彩画面,感悟火烧云的绚丽多姿和丰富多变。

四、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这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二)、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

五、教学过程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和学法,可将本节课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回忆旧课,谈话导入。

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在阅读教学开始时,老师出示彩图,再现上节课所学的课文内容,复述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的变化和下去时的特点,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激起学生学习新的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

(二)、合作探究,分块阅读,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采用了情感朗读法,通过精读细讲、释疑拓展、想象体会,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了解作者所描绘的充满了大胆神奇想象的火烧云景象,并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师让学生边读边想,并感情朗读自己喜爱的文段,捕捉关键词句,读出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例如,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一块时,引导学生从“红通通、金灿灿……”等七个表示颜色的词,以及“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这一特点;从句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中的四个“一会儿”,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这一特点。另外,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还不断地渗透引导学生质疑、对比,并积累品析好词佳句,并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来延续作者丰富而绝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的热爱,从而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

(三)、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在这一环节,我们设计了利用悠扬的钢琴音乐作为背景,让学生在动人的音乐旋律中放飞自己丰富大胆的想象力。学生出示自己收集或者画的火烧云图片,根据自己的观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创新,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图片中美丽的火烧云。

(四)、作业设计:

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是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和学生学习的高度自主性。

六、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既概括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体现了所述事物的特点,又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进而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年级语文:《火烧云》说课稿6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火烧云》。

一、说教材

教育科学版四年级语文下第二课《火烧云》是我国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一篇散文。作者以生动、准确的语言,描绘了火烧云从上来到消失过程中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展现出绚丽多彩、神奇美妙的大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本文,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这篇课文共七个自然段,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写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第二部分写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在不断变化着。

第三部分写火烧云下去了。

全文紧紧抓住“变”来写。火烧云颜色与形状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多,是火烧云的特点。了解作者运用联想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方法是本课的重点。作者在描写时注意抓住火烧云颜色变化和形状变化“多”“快”的特点来写。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收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本文作者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合理的想象,描绘出了火烧云的奇妙景观,为我们展示了一副绚丽多彩的图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与赞美。

因此,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安排了一课时的教学。

四年级的学生喜欢活动、好奇心强、好幻想,以直观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理解大都建立在直觉和经验上。(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学情分析,我从三个维度分析教学目标和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1、知识和能力:

a.正确读写“笑盈盈、乘凉、镇静、恍恍惚惚”等词语;

b.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喜欢的段落;

c.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及语文学习能力;

d.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过程和方法: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发挥想象力,自由、努力地去体验课文中的情感,生发出自己对火烧云和自然的美的认识与体验,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把它说出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感受到一些字词的表现力,初步体会到想象在情感表达上的修辞效果,激发出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其中,在反复朗读中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产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是教学重点;体会想象的修辞效果,学习作者观察实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规律,本次教学采用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和课本插图让学生整体感受火烧云变化的全过程;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法来逐步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利用自由谈感受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对火烧云、对自然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宜将情景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重点词句突破,图文结合,反复诵读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主要采用了课前搜集资料,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板书与多媒体设备,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说学法

教学围绕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组织。在这节课的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始终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探究为主线”的原则。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四、说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用课本插图和事先准备好的图片让学生看图谈感觉,引导他们说出对于自然的喜欢、赞美之情。由此,自然过渡到课文《火烧云》的学习。(设置情境是为了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起学习的兴趣。)

2、字词认读

要求学生自学,运用互相帮助、查字典、小老师等形式自主学习,最后由教师检查和纠正,进行针对性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能力,为了增强其学习汉字的自觉性和自学能力,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会合作学习和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效率。)

3、反复阅读,体验情感

首先,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和情感态度,找出喜欢的句子,说说读后感。接着,开火车读,检查阅读情况,让学生们互相纠错。

然后,再读课文,细细体验,进入段落学习。这是教学的重点。教师指名读,学生评价。

(一)来由学生一步一步揭开教学程序,二来使学生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从而发挥学习的主体性。

教师提问

(一)什么叫“火烧云”呢?请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二)火烧云上来后,地面上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想象一下:

(三)地面上还有哪些事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四)第三自然段这一段写了火烧云的什么变化?把描写火烧云变化的词语画下来。

(五)从这么多的颜色中你知道了什么?

(六)想象:火烧云还可能有哪些颜色?

(七)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我用几个问题将教学重点逐步呈现出来,使学生随着思考的深入来体验到课文的情感。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再一次富有感情的朗读,强化体验到的情感,领略语言之美。我用问题情境来引导教学,主张学生自主学习,从而逐步完成教学重点。)

最后,全班齐读(体会火烧云的多变)。(先小组合作,再进行比赛,在愉悦活泼的气氛中解决教学难点。)

4、布置作业

⑴背诵全文。(在理解和体验的基础上背诵课文,强化教学效果和升华情感体验。)

⑵学习课文中的想象和联想,利用想象和联想自由地写两到三句关于景色的句子。(这项作业采用“下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进行评价。)

5、评价小结

你们真会思考!你瞧,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太美妙了!一个“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又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有气势,给人一种动态变化的感受。希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能多细心地观察大自然,相信你们会有丰富的收获。

五、板书:

(因为《火烧云》是篇景物描写的散文,逻辑性不强,而意象性很强,所以我用词语式板书,用几个关键词突出中心意象:)

火烧云

颜色一会儿……一会儿……

一会儿……一会儿……

变化

马:形状狗:狮子:

(板书设计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有利于概括能力和布局谋篇的能力。它是施教的“蓝图”,是教与学思路的体现,是一篇课文教学的缩影。)

六、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1.四年级火烧云优秀作文 篇十一

在清晨,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或者傍晚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天边的云彩常常是通红的一片,像火烧的一样。人们把这种通红的云,叫做火烧云,又叫朝霞和晚霞。有时候,没有云,天边也会出现火红的颜色,这叫火烧天。太阳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混合成的。

在这几种光中,红光穿过空气层的本领最大,橙、黄、绿光次之,青、蓝、紫光最差。天气晴朗的时候,悬在空中的雨滴少,红、橙、黄、绿几种色光几乎全部通过,只把青、蓝、紫三种色光拦住,而这几种光中,又数蓝色光反射的最多,所以把整个天空“染”成了蓝色。而在清晨或者傍晚有云的时候,太阳光穿过的空气层要比中午的时候厚一些,其中的黄、绿、青、蓝、紫几种光,在空气里“行走”没有多远就筋疲力尽了,只有红、橙色光可以穿过空气层探出头来,将天边“染”成红色,这就形成了火烧云。

火烧云是日出或日落时出现的赤色云霞。火烧云属于低云类,是大气变化的现象之一。它常出现在夏季,特别是在雷雨之后的日落前后,在天空的西部。由于地面蒸发旺盛,大气中上升气流的作用较大,使火烧云的形状千变万化。火烧云的色彩一般是红通通的。火烧云的出现,预示着天气暖热、雨量丰沛、生物生长繁茂的时期即将到来。

12.四年级《火烧云》教学设计 篇十二

采用绘画教学手段让学生回忆起夏夜的美丽景色, 有层次地描述星星、动物、花草、月亮的状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这节作文课, 我们要学写《美丽的夏夜》。这是一篇描写夏夜景物的文章。怎样写好它呢?我有两个办法, 一是“画夏夜”, 二是“演夏夜”。我先来“画夏夜”。你们仔细看, 我画下了什么? (在黑板一角画下一个不规则图案。随后说明“这是一颗星星”。并且问:“样子像什么?”)

(学生开始有点疑惑不解, 好奇地看着黑板上的图形。可是当教师先说明“星星”, 再提问“样子像什么”后, 学生的思维顿时被激活, 纷纷回答:“像闪电”“像一把勺子”“像一把刀”“像烟斗”……气氛热烈起来。)

师:天上的星星是各式各样的。请各位同学也来画一画。这样, 每组第一个同学先上黑板画, 五秒钟画好, 然后像接力赛一样把粉笔传给第二个同学, 直到最后一位。每个同学都画一颗星星后, 黑板就变成“星斗满天”啦。只是你要先想想, 该画怎样一颗星星。 (稍后, 教师问:“有问题吗?”)

生:老师, 我有一个问题。要画不一样的星星么?

师:当然。不但和老师画的不一样, 还要和同学画的星星形状都不一样。好好想想啊, 画怎样的星星? (学生正思考着, 教师走向座位, 轻声提问学生:“你画了啥样子的星星?”学生起身和老师“咬耳朵”, 似乎在讨论着什么。而教师却有意大声说“啊!想得真有趣!”引得其他学生好奇猜测。一分钟后, 各组学生以接力赛形式依次在黑板上画星星。学生上上下下川流不息, 煞是热闹。大约两分钟后, 黑板上画满各式各样的星星。)

师: (指着黑板问) 这片“天空”怎么样?

生: (迟疑一下) 星星漫天, 浩瀚无际。

师: (转身板书“星空”) 请大胆想象, 此刻你正坐在哪里观赏这片星空?

(学生似乎有点不解。当即, 教师果断地喊出口令:“全体起立!走出座位, 自己找地儿, 1、2、3———坐下!”学生嘻嘻哈哈地席地而坐, 多数学生坐在黑板前, 也有的坐在座位过道, 还有的坐在桌面上。)

师:想象一下, 此时的你坐在哪里观赏星空呢? (板书:坐哪里) 要各想各的, 各说各的, 自言自语地说说。

(学生纷纷回答:“我坐在草地上……”“我坐在柔软的沙土上……”“我坐在公园亭子里……”“我坐在茂盛的 大树下……”“我坐在房顶……”“我坐在秋千上……”答案不一。)

师:现在夜色浓郁, 四野宁静。请大家注意倾听自己的心跳。好, 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了。此外, 再想象, 你似乎能听见什么声音? (板书:夜深人静)

生1:能听见水滴答滴答的声音。

生2:树叶甩来甩去的声音。

师: (竖食指贴住嘴唇, 示意“要安静”) 是啊!夜深就会人静, 静得能听见最细最轻的声音。请大家仰望着“浩瀚无际的星空”, 低声回答我, 星星多不多啊?

生:多!数也数不清。

师:星星美不美? (板书:星星多而美)

生:美!

师:请细细看看星星的形状, 很有趣呢。它们的形状让你产生想象, 一颗颗星星像什么?

(学生依次回答:像一道闪电!像一只袜子!像一把勺子!还有的像茶壶!一朵小花!一个海星!……)

师:哦!星星很美。请大家回到原位。

(学生纷纷坐到座位上。)

师:在这夜深人静的夜晚, 动物们乘机热闹起来。先来听听蛐蛐是怎么叫的? (教师信手一指一组同学) 来!你们这群蛐蛐先叫唤叫唤, 给夏夜添些音乐。 (板书:动物音乐会)

(那组学生“蛐蛐———蛐蛐”地叫起来。有一个学生大叫:“老师, 还有鸟叫。”)

师:是呢, 现在我们就来开一个动物音乐会。这一组学猫叫, 这一组学狗叫, 你们一组学青蛙叫, 加上蛐蛐, 很热闹了。先自由地学着叫唤叫唤, 看哪一组是小动物达人?预备———叫!

(教室里顿时闹成一团, 这里“喵喵”, 那里“汪汪”, 还有“呱呱”和“蛐蛐”。学生们相互笑着, 各种“动物”叫个不停。)

师: (示意打住) 各位“动物”, 请服从我的指挥表演“音乐”。我说“远”, 你们叫唤的声音就要“远一点, 轻一点”, 我说“近”, 声音则要“响一点, 猛一点”。先请“青蛙”们做个示范。

师:各位“青蛙”准备好了吗?看老师的手势, 听指挥“, 远———”

生:呱……呱……呱……

师:近一点。

生:呱!呱!呱!

师:再近一点。

生 (用力地) :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师:好!青蛙组叫得顶呱呱。以下, 小狗组、小鸟组、蛐蛐组都准备好, 根据老师指挥, 留心先怎样叫, 再怎样叫, 后来怎样叫, 要叫出层次和花样来啊。

(学生开心地转变成小动物角色, 教师指挥着他们轮着叫唤, 再此起彼伏地相互呼应, 声音先由远到近, 再由近到远, 先由急到轻, 再由轻到急……学生很投入很快乐地叫唤着, 俨然是在排练一场音乐会。)

师:叫得好!现在, 请同学们根据板书, 思考:要写哪些内容?分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写作要注意什么?想好就动笔。时间13分钟。

(板书呈现的写作脉络十分清晰, 再加上课堂上的亲身体验, 学生明白描写星星的多和美能突出夏夜的安静, 也明白描写动物的叫声能表现夏夜的热闹。此外, 教师还强调写作时要注意多分小节。随后, 学生伏案奋笔, 多数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写作。)

第二课时

师:继续感受夏夜。请想象:一阵风吹过来……哦, 谁上黑板来画一画风呢?

(一生走上前来, 在大家的注视中, 他先是画下一棵向一边倒去的树。)

师:这位同学没有直接画风, 而是画了树。可是, 我们明显感到了风正吹过来, 树枝正在摇晃, 这叫衬托法。谁也来运用这个方法, 画一画小草?

(又一生画下两丛草叶, 各自往左右倾倒。最后在黑板一角斜着画下有力的两道斜杠, 以示“风刮过来了”。)

师:我请两个同学来表演风中的花朵。 (叫起两名学生站在讲台前, 转身问一名学生:你是含苞欲放的花, 还是已经盛开的花?那学生答道:“我是盛开的花。”教师又打趣地说:“你这朵花是在风中盛开的吗?”那学生爽快地说:“是的。”教师又问另一学生:“你是怎样的花?”那学生答道:“我是花骨朵。”教师又问:“花骨朵在风中有什么表现?”那学生笑着没有回答。)

师: (又叫起两名学生, 让这四名学生确认所要扮演的角色。) 好啊, 我们来观看这些“大树、小草、花儿”在凉风中的奇异表演。 (又对他们说“当我们全体同学“哗啦啦———哗啦啦———哗啦啦———”地刮风时, 你们这些“大树、小草、花儿”就要开始表演啦!四名学生笑着点头。)

师: (面对全体) 好!老师说“风刮过来啦”的时候, 所有同学就一起喊 “哗啦啦 ———哗啦啦———哗啦啦———”地刮风, 同时仔细观察“大树、小草、花儿”的出色表演。

生:哗啦啦———哗啦啦———哗啦啦———

(讲台前的“大树“”小草“”花儿”开始表演了“, 大树”把手用力往左右伸展, 似乎展开很大的树冠。手臂和五指还不断地颤动, 表示“风吹来了”;“小草”一会儿往前一会儿往后地摇摆, 表示“前俯后仰”;那朵“盛开的花”正一点一点地展开双臂, 表示“绽开”, 而“花骨朵”只是使劲晃动。)

师:“大树”“小草”“花儿”的表演很生动。请愿意挑战这些“大树”“小草”“花儿”的同学起立。然后, 我指挥剩下的同学“刮风”, 你们就得演出“风吹草动, 树起舞, 花绽开”的情景。好吗? (生:好!) 预备———起!

(教师一次又一次地说“风刮过来啦”, 学生便一次又一次地“哗啦啦———哗啦啦———哗啦啦———”地喊起来, 扮演“花草树木”的学生站起来开始舞动, 各有各的姿态、表情、动作, 虽然不知道他们演的是什么意思, 但从投入的神态可以看出, 他们正在表演夏夜风景。大约一分钟后, 学生嘻嘻哈哈地结束表演。)

师: (采访大树) 风刮过来啦, 大树, 怎样了?

生:树叶飘落, 枝干摇晃……

师: (采访小草) 风刮过来啦, 小草, 怎样了?

生:前俯后仰, 都贴着地面了……

师: (采访花朵) 风刮过来啦, 花儿, 感觉如何?

生:凉爽快乐!绽开花苞……

师:好!如果请大家把这些花草树木的景象用并列的三个小节写出来, 每一小节开头都可以写同样一句话, 再加上象声词, 可以吗?

生: (异口同声) 可以。

师:对, 谁来画月亮?

(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下一弯朝着左边的钩月, 还在月牙上画上笑脸。)

师:画得真好!这是一弯新月, 一弯有表情的新月。

生:月亮在笑呢。

师:这弯新月是怎样的?

生1:弯弯的, 像把镰刀。

生2:像眉毛。

生3:像一个钩子。

生4:像一只小船。

生5:像豌豆!

生6:还像牛角!

师:像得很呢!这是一弯新月, 它朝着左边, 如果是朝着右边, 那叫残月。这新月像什么呢?好!新月为什么笑得那么高兴?请结合当时的情景来想象。

(学生想了一会儿便陆续回答:它看到美丽的花草树木的舞蹈;它听到了悦耳动听的叫声;它被风吹得很凉爽呢。)

师:对!请问, 能不能将月亮的样子和表情, 以及内心写进文章呢?

生:能。

师:我们一起来整理写作提纲: (接住上节课所写的内容) , 继续要写的内容有:用并列的段落, 写出阵风中花草树木的动态;采用拟人句式写出月亮的样子、表情和内心。有问题吗?

生:没问题!

师:那就快写吧。

(学生写作, 教师边巡视边在学生的作文上画下红色波浪线, 并且与学生低声交谈。15分钟后, 多数学生基本完成写作任务。)

师:多数同学已经完成写作任务, 少数没有写完的请在课余抓紧。下课!

【教学反思】

这节作文课的内容是学习描写“夏天夜晚的景物”。课堂教学活动自始至终以“绘画”为主线, 可以称之为“绘本作文”, 也可以称为“游戏作文”, 因为“绘画”中有“游戏”。

我在开始讲课时就告诉学生:写好本文要用到“画”和“演”两种方法。

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方式, 是因为我在乎: (1) 学生是否能够进入“教学境界”; (2) 学生能否通过教学活动写出层次分明、内容生动的文章。

我很清楚, 不但要将教学活动设计得让学生“快乐”些, 还要把写作的内容塞进活动中去, 在形式和内容一致的情况下, 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有以下三个亮点:

1.引领作画。

上课伊始, 为了激发学生观察“星空”的快乐情绪, 我领先一步, 先行在黑板上画下一颗形态鲜明的“星星”。这“宕开一笔”为学生拓开了“想象云天”的基础。当黑板上满满地出现所有学生亲手画下的各式星星时, 想象的快乐思绪就汩汩而来了。

2.体验角色。

课堂上, 我用尽心思让学生获得各种体验的快乐。

比如:我要求学生随意地坐在地面上, 想象自己在何地抬头看“星空” (画满云朵的黑板) 。学生们怎么会不感到新鲜有趣呢?

又比如:我要求一半学生扮演“风”, 夸张地喊“哗哗哗———哗哗哗———哗哗哗———”, 另一半学生扮演“花草树木”表现出“享受凉爽”的意思。“大树”在阵风中舒展、摇晃;“小草”在阵风中颤抖、仰俯。它们夸张地钻到桌子底下, 表示“恨不得钻进泥土里”。如此夸张的戏剧动作怎么不令他们感到“好玩”呢?

事实上, 学生在体验景物的同时, 脑子里已经想象出一棵大树、一丛小草的鲜明形态, 写作情绪已经激发出来了。

3.模拟声音。

夏天的气象特征是有声有色。因此教学活动现场是不能够没有声音的。

我想起了夏天夜里小动物的生动叫声。备课时, 我曾经考虑采用“录音”制作出虫鸣、蛙叫、犬吠的声音, 但很快就被否定了。理由是:其一, 让学生旁听动物“录音”, 学生缺乏对声音变化的体验, 写作成文字有一定困难。其二, 请学生模拟动物的叫声, 在课堂上会营造出快乐的气氛。重要的是, 我可以“指挥”这些“动物”表演出“音乐会”的层次和高潮, 和文章内容的详略高低吻合起来。其三, 我内心里希望作文教学设计少些“洋气”, 多些“土气”, 希望形成“随心拈来, 徒手一绝”的教学风格。

在课堂上, 学生开心地转变成小动物的角色, 在我的指挥下, 他们先轮着叫唤, 再此起彼伏地相互呼应, 声音先由远到近, 再由近到远, 先由急到轻, 再由轻到急……学生很投入很快乐地叫唤着, 俨然是在排练一场音乐会。我内心非常得意。

教学中的“快乐”活动是有意义的。

首先, “快乐”设计的要义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而不是单一地让学生“高兴”, 甚至“得意忘言”。文章的写作内容有什么要求, 就要把含有“快乐”因素的教学活动与写作内容吻合起来, 让学生在其中摄取到写作素材, 甚至形成构段谋篇的写作思路。

上一篇:运输信号管理制度下一篇:会计名词英语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