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化教育计划(11篇)
1.个别化教育计划 篇一
个别化教育计划及实施
通过学习《个别化教育计划及实施》,我深有体会,知道了怎样对特殊的学生进行教育。
1、智障儿童都有各自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存在着较大的个别差异和个体内差异,因此他们的教育需要与普通教育显然不同,个别化教育计划非常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体内差异。
2、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从事智障儿童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基本技能,具备此技能帮助你更专业的去了解分析学生。(如果一个特殊特殊无个别教育计划,你从事的就不是特殊教育,个别教育计划是特殊教育的核心,作为教师必须会制定个别教育计划。)
3、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个别化教育能够实施的总设计,是使智障儿童获得适合教育服务的重要保证。
4、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教师,家长,学校对某儿童实施教育的承诺,这一承诺会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监督和检查。
5、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需要的是团队工作的力量,这样就加强了教师,家长,以及其他相关服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让各类参与教育的人员都能相互交流,互相配合协作,更充分的去分析了解孩子,做到计划的准确性,从而更好的实施其计划。(如:对肢体不协调来说,医疗更多地是看到孩子的缺陷,教育更多地是通过教育让孩子的功能发生变化,通过活动发展孩子的潜能。)
6、个别化教育计划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为实施教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7、个别化教育计划可检查学生的进步情况,因此它是对儿童作教育评量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可检测教师的教学情况。(学习内容只是一种手段,发展功能是目的。)因此,我们要重视特殊教育中的个别教育,加强管理,让个别化教育真正能够为特殊儿童服务。
小结:对特殊儿童,学校尽可能地创造适合于他们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满足他们发展的教育条件,让特殊学生愉快地接受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育。
2.个别化教育计划 篇二
我们处于变革的时空中,但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却不一定都乐于积极参与变革,惯性使然。
近期听了一些课,尤其是青年老师的课,不禁赞叹学识、欣赏风采。在课外也看到了众多青年老师积极、投入、好学的态度和专业的水准,以及革新的勇气和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运用。由此对外界感叹“十一学校教师阵容豪华”产生了一些同感。
公开课大多看上去都“很滑顺”。然而这样的课是不是效率最高、学生收获最大呢?不见得。有很多办法可以使课上得很“滑顺”,一是反复研磨。一些参加市级比赛、全国比赛的青年老师对此深有体会。原来自己很有想法的一堂课,经过各级“专家”的屡次“打磨”,最后上出来的往往跟自己的初衷大相径庭,怎么上的都不知道了。二是选择简单的、好处理的、经典的内容。这样当然学生可以完全跟得上进度。类似的伎俩还有很多……老师们都知道,本学科内有些专题“好上”,有些专题则“不易处理”,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挖掘和设计。全体学生齐步走是一种糊涂人的“理想化”课堂模式,真正的学习是在每一个个体的思维、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有的人会讲建构主义,但是不理解建构主义,于是也就不易真正践行建构主义。
总之,优点不必多说,公开课也有一些值得注意和改进的地方。讲得多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当然,可能大家这样理解,公开课嘛,教师必须展现自己的才华,要不还能让听课的老师前来坐着看学生自学自研?我们说,老师的讲解不一定是讲课程的具体内容,而更应该讲学习的策略以及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学习、思考的导语。课程讲授中设置的“台阶”过于密集,全班齐步走的现象普遍,大多可谓“掌控课堂”自如。总之,小班化于学生学习的优势没有凸显。
个别化从课堂上教师少讲开始
为什么我们提倡少讲多做?因为很多时候老师一开讲,就有两类学生开始休息。一类是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特别是已经进行过自学自研的学生,他们听常规的讲课几乎味同嚼蜡,即使意志力再坚强的学生,也很难控制好自己。2003级的钱坤同学,高考裸分701,全北京市第四,高三阶段他常常在我的化学课上睡觉,慢慢地我也就默许了。因为那时我们没有分层,自主研修制度也尚未建立,与其让他在那里“嚼蜡”,还不如让他好好休息一下,可以提高后边课的效率(我知道,关于化学学科他该做的都做好了)。另一类不说大家也猜得出,那就是一些基础薄弱、意志力不够坚强的孩子,他即使在课的开始还想努力坚持,但无论如何我们的讲课也很难跟他的节奏同步,三下两下,听不懂的越来越多,自然就跟不上课堂节奏了。
有的老师感叹,目前虽然班额小了,但由于担任的教学班数多了,学生总数并未减少多少,所以课余时间的个别化还是很难。我认为,个别化首先应该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把学生从课堂放出去几个
按照传统的说法,教育是社会生产力再创造的过程。新的说法,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发现个性、弘扬个性的过程。无论哪一种说法,都必须承认,学生的学习是他自己主动的行为,面对集体教育时,必须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
老师都是具有社会良心的人,所以我们的课堂设计极少有针对班上学习基础最好的学生的,而往往恰好相反——唯恐一个学生跟不住课堂节奏。这样就苦了那些成绩好、进度快的学生。他们除了可以在课堂讨论、回答提问中获得一些心理优越感外,学业方面的收获就小多了。课堂上他们存在的目的主要是“陪太子读书”和“陪老师玩”。
当然,无论我们如何设计,也存在极个别学生跟不上进度的情况。这些学生往往并非起点就低得跟不上,而可能是由于情绪问题、注意力临时被分散,或者是身体健康状况引起的。在24人以内的小班化课堂,理论上教师的注意力可以关注到每个学生的情况下,个别化课堂教学研究很有必要。个别化就是要让能飞的飞、能走的走、能爬的爬。首先我建议把能飞的直接“放飞”。
2010级我带的科学实验班里有几个参加化学竞赛的学生,他们跟我上的常规化学课三年中不超过100节,最终结局是,竞赛成绩、高考总分、高考化学课成绩都非常好。再比如,今年高一科学实验班的韩云飞,他其实早在初二阶段别的孩子尚未开始化学学科学习的时候,就已把高中化学教科书都看完了,自己家里设置了化学实验室,连十一学校实验室没有的仪器、试剂都有可能从他家里找到。这样的孩子,还需要跟着班齐步走地学化学吗?
如果我们深入调查了解就会知道,这样的学生已经不是个别,而是有一批。
基础好的自觉地放出去了,课内留下的更有可能受到关注,这就是个别化,整体的教学效率就提高了。
可能有老师担心,“把学生放出去自学,万一他不自觉偷偷玩了怎么办?”你以为这些学生在课堂上就不玩吗?他消极、不作为还不如玩一会儿呢!“他虽然成绩好,但是不够规范,思路有点‘野’,在我课堂上可以规范一下。”问题是,他在课堂上由于无聊的时间太多,会一板一眼地跟着我们的节奏“规范”自己吗?初中、小学老师难道没有注意到训练他的规范吗?为什么没有练出来呢?
古人云,弟子不必不如师。特别是互联网日益发达、信息化急剧加速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相信,基础教育阶段的绝大多数内容学生是可以自己学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的影响根本在哪里?就是解放了生产力。教育也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教育的前提是信任,信任是解放学生学习生产力的根本之道。读过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教育诗》的人,都应该对其中马卡连柯信任原来的社会痞子卡拉帮诺夫的“信任教育”印象深刻——为了教育,他竟然敢让那小子独自一人带着校长的枪去异地替他取一笔巨款!与卡拉帮诺夫那样的有案底的痞子比较,我们的孩子不得可爱一万倍吗?有什么不可信任的呢?何况我们还有什么前测、后测、过程性评价在“威慑”、把关呢。
我敢说,放出去一个,就是解放一个,甚至原来一些看上去不是那么聪明的孩子,他们私底下会把获得自主研修资格当成一种荣誉的(按说,我们不应该利用这样的虚荣心)。
放出去的学生并非就不管了,一是还有单元的前测、后测他要参加,老师顺便掌控一下他的学习情况;二是老师要跟他协商他的学习内容与进度,不断给予学业和发展方面的个别指导。
关注“离群的孤雁”
凡是有人群存在的地方,就有派系存在。一个班里,总有个别学生由于家庭背景、身体状况、学习基础、心理特征的不同,很难跟别人“玩到一起”去,这类孩子往往比较孤僻;也有的由于从小学阶段就过于活泼好动,甚至甘心成为同学的“笑料”和“玩物”,慢慢地他自己都认可了受虐的地位,从来不想自己跟同学拥有同样的自由与正当的权利。如果我们老师也对其不加过问,孩子就会日益孤僻,最终形成很不好的个性,教育的意义在他这里就丧失了。孩子自己也很难获得幸福。
老师必须善于以职业的爱心悉心观察、了解班上孩子的情况。通过我们的努力纠正他在自己和周围同学眼中、心中的地位,使他抬起头来走路,培养正常的个性、积极的心态、自主的意识。
李同学,初中入学时成绩很好,数学一直拔尖,后来不知原因地对数学日益厌恶起来,不仅数学成绩从V降低到Ⅲ,其他学科的成绩也开始下滑。老师们只觉得孩子变了,于是对他也不再像过去那样热心。孩子都是非常聪明的,他肯定自觉不自觉地感受到所有这些变化,情绪一天天坏起来,有时急了还破坏公共财物,在老师、同学眼中就成了坏孩子。我教他后从原来老师那里了解到他的过去,就跟他聊,无意中我观察到孩子裸露皮肤上的疹子,于是问起这个病,孩子自己倒是没有多大意识去把病情跟学习挂起钩来,但我分析认为,正是这个恼人的疾病使他丧失了对数学的兴趣——因为数学难题需要凝神聚力,而麻疹却让他难以做到。孩子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一方面不再对数学厌恶,另一方面对我这个老师也逐渐亲近起来,对待学习和学校生活也就不再抵触。每一个孩子都是需要理解的。
袁同学,第一次是在导师组集会上,我点名后他未到,其他26个学生竟然面面相觑,私底下对视一乐,没有人乐意跟我讲这孩子去哪里了。经过一再追问,才有人小声说刚才大会上看到过这孩子。果然,约10分钟后孩子来了,说是去卫生间来着。结果学生又是一阵无厘头的哄堂大笑。
后来上课时我发现,这个孩子独来独往,几乎天天迟到,很少有要好的朋友,常常做出不同于常人的举动。同学们都认为,“袁从来如此”,言语间“他今后仍将一如既往地如此下去”。
于是我跟孩子单独聊天,从家庭状况到他本人过去的教育经历,几乎都没有任何意外。而且孩子还跟别的同学不同,他从初一开始每天都是自己骑车上下学,只是家长对他的学业没有要求,也很少有什么指导,听之任之。他倒也不是坏孩子,也不调皮,就是有时作业不交,经常迟到。
我跟他谈话,首先肯定了孩子不给父母添麻烦的行为,举例子对比一些孩子的情况,说明他内心的善良、行为的规矩。然后让他自己说说高中跟小学初中的学习有何不同,应该有何不同。虽然孩子不善于言语,但看得出来他对我的话一直都在认真听。估计是由于过去大家习以为常地冷漠他惯了,很少有这样正式的谈话——把他当作一个独立的青年人的谈话。最后我只给他提了一个要求——保证每天不迟到,结果他完全做到了。可想而知,这个孩子的学习也有很大的进步,尽管后来还有一些反复,但他作为一名高中生的意识看上去真是建立起来了,绝对不再有通过受虐引起周围人注意的行为,倒是经常有一些自我思考、自我决策的实际行为发生。
课堂上也有“离群孤雁”。自主分组(讨论、实验)时,总有个别学生不怎么受待见,几乎没有人愿意跟他同组。对此,老师要“看破而不点破”,课后做调查了解的同时,鼓励、拜托一些学生主动一些,同时也就形成了对这些学生的教育。
个别化不是依赖家长,不可滥用通信便利
教师与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角色是不同的,既要积极合作,又要注意合作的方式、内容,不可推诿避开自己应担的责任;但不可相互串位,更不要相互替代。否则,学生的感受将是混乱不堪的,他将很难获得正常的发展。
家长的角色是什么?家长是孩子发展的根。孩子的德行源于家庭教育,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甚至学习习惯都源于家庭。在孩子的德行方面,历史证明,家长的作用是学校和教师无论如何都替代不了的(这样的认识多少有些消极,是吗?但事实的确如此)。
教师的角色是什么?他应该是社会派往课堂的代表。首先他应该是正义、激情、公平的化身,是睿智的长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如果教师完全陷入世俗,跟着家长只看孩子的分数过日子,孩子一时成绩不佳就“沟通”,弄得孩子在学校、在家里都心情不好,他那对自己成绩的反思、愧疚之心很快会被反抗、抵触心理替代,对待学习这个他本来赖以取得好感的工具(是的,对很多现在的孩子来说就是这样的)产生无限的厌恶。于是,我们老师、他们家长以及孩子就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同样道理,孩子一个小考成绩较好,我们也一样立即跟家长“告喜状”(请谅解我这么使用词语),于是引导家长与孩子都把成绩本身看得比什么都重,这样的所谓鼓励、表扬未必是好的教育策略。
飞信、微信等各种现代通信手段的发达,使得家校联系方便多了。但我们不主张滥用。尤其是一些专职家长,有事没事就关注孩子,恨不得一举一动尽在掌握才好,这对于孩子的发展不是什么好事。“家长、教师一个鼻孔出气”,孩子还有没有活路?哪怕撒一个很小的谎都会瞬间被戳穿,当他知道家长与教师这样密切的关系时,他还能不能信任我们呢?我们尤其需要小心的是,来自教师的信息,会在家长那里自动放大若干倍后使用。所以,传递给家长的任何信息,都应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教师是教育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国家就是如此定义的),所以我们要引导、培养家长的教育力。在家长面前我们是专家,请大家不要看轻这个称号,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以使这个称号名副其实。虽然国家危亡之际不能依靠教育救国,但是和平时期教育确实可以改变国家。
青少年是单纯的、阳光的、积极向上的,不乐意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一群人,如果我们老师——成年人世界的代表倒是率先向世俗投降了,学生还能看得起我们,虚心接受我们的指导和教育吗?
摘要:教育的前提是信任,信任是解放学生学习生产力的根本之道。学生的学习是他自己主动的行为,面对集体的教育时,必须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个别化学习与个别化教育首先应该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3.个别化教育计划 篇三
关键词:个别化教育;特殊教育;人文关怀
一、个别化教育概况
个别化教育是植根于对学生个性尊重的基础上,把以教材、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关照每个学生的潜能开发、个性发展的教育。它具有以下特点:(1)单一化。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一些特殊教学在对学生实施教育康复时,所设置的目标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每个学生制定个别化的教育计划。(2)结构化。个别化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结构化特征,每个学生从接受教育开始,都将得到全方位的帮助,而且这种全方位的教师是呈递进式发展的。(3)多样化。个别化教育的实施手段丰富多样,尤其是对特殊教育学校来说,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在辅导学生时就应该采取多样的教学,以帮助这些孩子打开心灵世界。
二、对智障学生实施个别化教育的意义
在特殊学校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不仅可以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化,还可以促进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使他们走出校园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具体来说,对智障学生实施个别化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可以实现智障学生接受教育的平等性。个别化教育计划,通过在教材、教法、教程以及评价方式等各方面的权衡,探索出最适合特殊儿童的教育方式,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教育的平等化。其次,可以根据智障学生的差异性实施因材施教。个别化教育计划根据特殊教学儿童自身的发展特征,设计出符合他们自身情况的教学方案,可以保证学生具体能力的提高和充分发展。再次,还可以实现教育绩效的责任化。随着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特殊教育的教学活动也将更加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最后,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还可以促进家长参与教学,实现多学科、多领域的共同融合。
三、实施个别化教育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
1.深入了解学生特点,灵活运用训练方法
每一位智障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发育上都存在着自身的特点,而且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也都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时,应该从学生的身心特征出发,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性,针对每一个智障学生的智力水平、智障形成因素以及生理缺陷程度和勞动技能等,制定出符合学生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例如,在某一学科的课堂教学上,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游戏的方式来吸引智障学生的兴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当然,用于教学激趣的课堂游戏应该把握好“度”,要注意将游戏环节紧扣教学主题,使游戏既不偏离教学内容,也不要脱离课堂。以某个四年级学生为例,她平时最喜欢的娱乐活动是玩球,一看到球类物品就表现得非常开心。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这个特点,创设一个“亲子玩球游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和她的爸爸一起参加,进行传球训练。这个小游戏的作用在于,可以在传球的过程中增进学生和爸爸之间的感情,并且让她在游戏的特定环境下,对于“爸爸”这个发音有了反复练习的机会。其次就是可以增强她的身体协调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基本技能
教师应该意识到对智障学生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教会学生多少书本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后能够真正回归社会,早日实现个人独立。所以,教师的日常教学应该是从生活实际出发,从现实生活寻找素材,并且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教师在教会学生认识和发音“花草树木”这些词语时,可以结合校园环境,让学生观赏、触摸这些自然事物,从而对“花草树木”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并且通过对“花草树木”的颜色、外形或气味判断,来记忆它们的具体特征。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户外去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类似于“爬山”“郊游”“踏青”等均可。开展这类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
3.在体验成功中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自我认同感
与普通学生相比,智障学生虽然缺乏一定的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但是他们也具备和正常人一样的情感,喜欢被表扬和得到他人的鼓励,喜欢获得成功的感觉。所以,教师在实施个别化教育中,也要注重让学生获得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自我认同感。例如,当学生取得了小小进步时,教师应该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给予鼓励。通过奖励小红花方式,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其次,教师还要多用“拇指”鼓励学生,启迪学生,而少用“食指”命令学生、教训学生,这样就能让他们在不断的赞扬声中变得越来越自信、聪明。
参考文献:
刘淑慧.智障学生语言障碍类型调查及训练对策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08.
4.《个别化教育计划及实施》读后感 篇四
学习了《个别化教育计划及实施》让我收收获不少,也为我以后教学提供了帮助。随着现代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以及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时代,现代的特殊教育需要科学的指导,以医学为基础遵循儿童的生长发育的规律,尊重学生,寻找符合特殊教育对象需要的切入口,促使需要特殊教育的儿童康复和发展。
这也让我了解到,我们不能完全照搬普通教育的模式给我们的特殊的孩子进行教育。每个特殊儿童个体都有着与其他个体不同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差别。我们为特殊儿童实施个别化教育,是根据每个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个别教育计划,对特殊儿童的康复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不能真正实施个别教育,不能满足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不能按需施教,就谈不上实施了真正的教育。教育者常说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儿童的教育发展的需要。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5.个别教育计划 篇五
我国IEP的主要内容
在我国,目前尚无法律规定要为每个特殊儿童制定IEP,但特殊教育发展较好的地区或城市已开始这类尝试。到现在为止,在具体做法上,还没有形成大家公认的、完全一致的内容。通常情况下,我国的IEP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儿童的现状
这主要包括:(1)儿童的基本资料(如出生日期、家庭背景、生理状况、障碍类别、各项测验资料等);(2)儿童的能力水平(包括基本的学业水平、学习态度、社会适应能力的表现等)。
2、计划期限内的特殊教育措施及相关服务
这主要包括:交通工具、语言治疗、心理辅导、物理治疗、职业治疗、社工服务、家长咨询。
3、长期目标(目标)和短期目标(教学目标)
4、提供特殊教育服务的时间地点
5、计划评定的方式、标准及评定日期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意义
1、教育平等
教育平等并非仅指入学机会的均等,更意味着教育过程的均等。个别化教育计划通过在教材、教法、教程以及评价方式等各方面的权衡,努力使儿童接受最适合其发展的教育,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平等。
2、因材施教
IEP根据特殊儿童的不同需要设计不同的教育方案,还根据该儿童内在的能力设计最适当的教学计划,以保证其得到最适当的发展。与此同时,IEP以具体的教学方案,针对儿童的个别需要,实现了个别化教学的目标。
3、教育绩效责任
IEP能够为教师以及学校的工作成效提供评估的依据。IEP中包括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可以视为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能够促进有效率、有组织的教学,使教学活动不致散漫无章,为教育绩效的评估提供了便利。
4、家长参与
IEP非常重视家长的参与,包括儿童的评定、教学目标的制定、评价等等。通过个别化教育计划,家长、教师以及其他为学生提供服务的人员得以共同参与计划的制定与执行,彼此有了更多的沟通。
5、融合教育
在IEP的制定与实施中,特殊儿童应尽可能拥有与全体正常儿童共同学习的机会,且在最小受限制的环境下接受适当的教育。
6、多学科参与
6.个别化教育计划 篇六
教师:石叔霞
一、个别幼儿情况:
经过一年的小班,孩子的各方面都有了一些进步,但还是有一些让老师头疼的孩子,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耐心来个别教育、个别对待。我班有两位特别顽皮的孩子,张栋梁、于倩不懂事特别好动,经常影响同伴,老师的批评转头就忘,还有几位孩子:夏昕禾、于成逸、张爱平、左泽建上课活动时特别爱插嘴,下课爱用水彩笔到处乱画。王溢、徐欢翔、张乐霆、黄俊豪、孙智几位小朋友由于平时在家里大人过于包办,导致了他们的自理能力及动手能力都比别人差。于欣悦小朋友如果老是一离开就哭,每天早上来园总是无精打采的,但在活动中他就好像是换了一个人,非常活泼、聪明、有见解。毛雨涛、陆一平、袁家琪、姚埼坊这几个男孩子叫聪明活泼,平时老喜欢你追我大,老师前讲他们后忘。真是没办法。对于这些特殊的孩子,我们教师也心中制订计划,平日经常与他们个别交谈,活动时请他们坐在前排,以便老师及时观察到,看到他们的进步及时表扬,给他们信心,另外找能力强的孩子结对子帮助他们,使他们能遵守规则,与同伴一起友好的生活活动。
二、个别儿童目标与措施:
(1)加强个别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王溢、孙智等自己整理衣物、穿脱衣裤。
(2)加强王栋梁、林莹倩行为习惯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坐姿。
(3)加强夏昕禾、于成逸、左泽建的环境保护意识。
7.个别化教育生活化的研究与应用 篇七
然而, 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而言, 我国的特殊化教育还是相对落后的。在实施智障儿童适应性功能教育课程中, 遵循个别化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个别化教育计划 (简称IEP) 源自美国,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产生以来, 在特殊儿童教育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 接受教育的智障儿童的智璋类型越来越复杂。从遗传性智力障碍到学习障碍;从唐氏综合症到脑瘫;从精神性的情绪障碍到孤独症等。不同的智力个性差异极大, 除了智能和适应行为不良外, 还伴随着诸如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人格特点、情绪、情感等方面的突出差异。中重度智障儿童的学习特点是抽象概念能力差.语言理解能力低, 事物表象贫乏, 手眼协调性极差。所以, 在实施适应性教育课程中, 遵循个别化教育思想显得尤为重要。当前, 在我国的培智学校中似乎也非常重视和提倡为特殊儿童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以使儿童获得更充分的发展。“没有个别教育计划, 就没有真正意义的特殊教育”。这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一句话。
特殊教育, 其“特殊”之处在于其教育对象的个别差异很大, 每个特殊儿童个体都有着与其他个体不同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在了解学生的各方面特点后, 我们如何结合个别化教学让孩子们更快的掌握学习内容呢?现就其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1 语文生活化
1.1 利用个别化教学设计, 丰富生活化语文教学内容
根据智障儿童的特点, 从生活需要的角度出发, 可以采用主题教学的形式来设计。教学主题的设计还可分成生活核心单元主题、领域核心单元主题。这种教学模式轻学科知识的教学, 重能力的培养。例:以动物为主题的设计:《可爱的小动物》, 设计时充分围绕本主题, 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结合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 从而设计出相应的可操作的活动模块。有一定语言能力和一定认知能力的学生学说童谣, 可以把某种小动物的特征编在童谣里面, 形成教学内容;有一定认知能力但语言能力较差的同学学习构音、词语等, 随音乐做《小动物叫声模仿操》, 锻炼舌肌。在整个活动过程中, 他们可以通过图片、动画片、音乐、活动, 来学习语言, 矫正发音, 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还可让学生认识小动物, 热爱小动物, 具有爱心等。这样的主题活动可操作性较强, 学生们也非常愿意学。
1.2 利用个别化教学理念, 开展生活化语文教学
珍惜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性的人, 应成为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年龄特征及其心理的个别差异, 给予适宜的教育和训练, 可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在此, 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个别化评量分析表, 制定适合每一名学生的课堂内容。例如:班级存在交往障碍的学生, 我们可以制定计划, 帮助他联系生活, 注意观察, 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班级存在语言障碍的学生, 我们可以凭借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模拟生活进行语言训练, 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培养, 每一节课中, 这样的时间不一定很多, 但是却能通过新颖的课堂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 达到个别化教育的结果。
2 数学生活化
对于特殊儿童来说,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定位在提高他们最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上, 让他们初步学会生活中最基本的数学问题, 注重简单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能力的培养, 注重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 让数学课生活化;也就是说,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联系生活学数学, 把生活引入数学教学, 从而使我们数学教学的策略朝着“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的方向而展开, 努力实现教学的综合化、生活化和实践化, 把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并在IEP中充分体现和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需要、兴趣、身体状况等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或方案, 采用不同的教学资源、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评价手段进行教学, 从而使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合适的教育, 并取得最大限度的进步。生活化的学习环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对智力因素也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 从而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并获得成功。例如, 在教学《认识钟表》时, 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说一说每天几点起床、吃饭、上课、睡觉等生活中常见的事例, 从而引起认识钟表的兴趣和重要性, 把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结起来, 获得直观经验, 要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 数学就在你自己的身边。在生活中挖掘数学知识的内涵, 把教材内容与IEP计划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增强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为课堂教学服务。
在教育教学中, 我们应该架起学生与IEP的桥梁, 强调学科与IEP中的联系, 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既强调现实基础, 又重视逻辑思维, 更好的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 因人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 采取特殊措施, 以适应每个学生的需要, 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的得到提高和发展。
3 结论
人格的尊严对任何人来说都应是均等的, 而不应其地位、才智、经济的差别而产生很大的差别。尊重生命的意义在于要一视同仁对待每一个个体, 而不要给于差别性的对待。其唯一的理由就是因为他是生命的体现。
8.兴趣小班个别化教育的创新性探索 篇八
关键词:兴趣小班;个别化;创新性
小班个别化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在基础教育方面的一个新潮流,在我国的各个地区都有着对于小班化教育改革的具体实施,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国外的小班个别化教育的发展情况进行探究,能够为我国带来一些发展性的启示,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只有具备高瞻远瞩的视野和主动求变的意识,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我国实施小班个别化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的传统教育是以培养合格的劳动者为目标的,技能的传授是最为主要的目的。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时期一些较为发达的国家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科学和经济是国家竞争最为重要的领域,而创新型人才是竞争的关键,人才素质发展已经成了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指标。而当前的小班教育正是以人的发展为主要目的。故此,小班个别化的教育是主体性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生理、心理以及文化结构的和谐全面发展。
二、兴趣小班个别化教育的创新性探究
兴趣小班个别化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一个新的探索,主要是从三个重要方面进行创新发展的,分别为兴趣小班的创新、小班个别化的创新以及服务对象的创新。而对于个别化的教育计划来说,它主要是一种以团队合作方式为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需要进行实施的一种具体教育方案。下面主要从这三个重要方面进行探究,希望能够对此领域的发展有所帮助。
首先就是对于兴趣小班的创新性探究,兴趣小班主要是受到国外小班化教育的启发而发展过来的,它对传统的分班方式有着重要的突破。和以往有所不同的是,兴趣小班是根据学生的喜好、兴趣和潜能的发展来进行分班的,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使他们自身的特长得到了充分发挥。在兴趣小班的创新过程中,能够产生兴趣俱乐部这样一种积极的作用,把一些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的学生分在一起,能够对他们的兴趣爱好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之间的友谊。由于小班化的教学模式在人数上相对较少,这样学生发言的机会有所增多,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就能够得到磨合,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也从以往的被动变成了主动,学习效果得以更好呈现。另外,兴趣小班很容易产生成功效应、兴趣迁移效应和兴趣辐射效应,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发展其兴趣特长,这样就有助于学生在信心方面得到提升,从而更好地发展其兴趣特长,由此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时候,就会在相关的领域得到发展,学生在和兴趣有关的学科接触的时候也能够促进学习态度的迁移,从而把精力放到学习上。
其次是对小班个别化的教育创新性的探究,从个别化教育的角度来说,这也是全球发展的一个趋势。这一创新性的探究主要是体现在几个重要的方面,即建立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档案,并且研制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这些内容是兴趣小班个别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它是对原来的那种只是凭借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教学的新的突破。在这两种档案得以利用的时候,要能够做到分层次以及根据特点进行教学,并且要进行分类型教学,这样能够有针对性的施行教学计划。对于分层以及分类的结果,教师要进行内部掌握,这是对以往分层推进简单做法的重要突破。另外就是对于结构的优化分组的创新,这与传统的单一小组的学习方式相比有着很大的突破。
最后就是对于服务的对象方面创新性的探究。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我国的兴趣小班个别化教育在一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创新。小班化的教育确实引起了一系列的变化,教师在教育观念方面有了一定转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得到了有效的融合,民主、平等、和谐、友爱等氛围得到了传播。这样的环境对于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是有利的。小班化教学推进了学校在教育现代化方面的进程,促进了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技术的手段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值得说明的是,教育的创新绝不是教育模仿,要走出自己的路子才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
三、结语
兴趣小班个别化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一次重要改革,教师要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多方面的考虑,使思想工作以及观念得到转变。只有和时代的发展脚步相契合,才能够真正突破传统教育。之所以要实行小班化的教育,就是要对不同特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使其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樊文霞.小班化教育的“可能”与“难能”[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12).
[2]于素红.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趋势[J].中国特殊教育,2012(3).
9.个别化教育计划 篇九
大四班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应着眼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时必须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最大限度的符合“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同一年龄段中幼儿各方面能力的不同,对材料的要求也就不一样。因此,在同一区角中应提供不同的材料,以便满足各类幼儿的操作需求。幼儿可根据教师提供的不同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从中,我们还发现由于幼儿能力的差异,同一材料其操作的途径也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看家本领”。同一班级幼儿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就要对不同层次的幼儿提出不同要求,提供不同的材料。那么在我们材料投放时,应该怎样体现层次性呢?
一、幼儿操作材料的层次性
1、成品和半成品材料的提供
成品与半成品材料的数量比例要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适应。就拿小班幼儿来说,成品的数量要比较多,半成品相对较少; 而年龄渐大的幼儿,成品的数量要逐渐减少,但成品种类可逐步增多,半成品数量加大。比如在主题《我是中国人》制作“青花瓷”中,提供给幼儿青花瓷“毛坯瓶”,多种半成品青花瓷,同时也给幼儿添加瓶子、宣纸、乳胶等让幼儿自己尝试制作“毛坯瓶”。当然,这个比例并不是不变的。教师可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和想法的改变,做适当的调整。当成品的材料比较多的时候,幼儿的行为多集中在交往行为上;当半成品的材料多一些的时候,幼儿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动手操作上。
2、材料数量提供的不同
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应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投放材料时,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比如在提供拼图材料时,可以提供数量不同的拼板供幼儿选择操作,因此材料的数量要适宜。
3、材料难易程度的不同
在区域活动中,活动材料是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区的材料幼儿是否感兴趣,是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是影响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方面。如果在区域内提供的材料难度相同,那么对于一部分幼儿可能过于简单,容易完成,这样就会使其失去兴趣,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而对于另一些幼儿可能又太难,通过努力却达不到,这样也会使其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地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在区域内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儿选择。如:在美工区投放剪纸材料,让幼儿练习剪两方连续时,教师就可以投放利用两方连续原理剪出的难易程度不同的造型,让幼儿自由选择。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范例图片、步骤图提供的层次性
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因能力和发展水平的不同,在同一个活动中所提供的范例图片、步骤图等要根据幼儿的接受程度,提供不同的展示材料。比如在“幼儿园门前一条路”的区域中,老师就提供了立体可移动的折叠步骤图,幼儿可以将每个步骤的造型取下参考如何折叠、平面的步骤图,幼儿可根据折叠标记图按照序号进行操作,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一般发展需要,又满足了个别幼儿的特殊发展需要,让缺乏自信的幼儿体验到了成功,让已成功的幼儿不断看到新的方向。
三、记录表式提供的层次性
大班幼儿已积累了较多的记录经验,他们的记录能力也较强,文字的量可适当增加。同时由于大班孩子在各方面的水平都已得到了一定的锻炼,而且他们在这一时期创造欲望比较强烈,能长时间专注地探索物体,因此,大班幼儿也可以鼓励他们自己设计记录单,以激发他们活动的兴趣。比如在《美食街》的区域“今日菜单”中,幼儿在“今日菜单”中可以根据已知的总菜价设计菜单进行配菜,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半成品菜单记录表配菜,还可以根据任务单荤素搭配的要求记录配菜。根据不同能力的幼儿随机调换,灵活运用。
四、材料难易程度呈现方式的层次性
为了能让幼儿清楚了解活动材料的难易层次,根据自己的水平开展活动,教师还可在活动前出示层次提示牌,告诉幼儿材料的操作方法难易程度不同来选择操作材料,从而培养幼儿自我选择的能力,在循序渐进的游戏中得到发展。比如:最容易的贴一颗星星,难一点的贴两颗星星,再难的贴三颗星星,依次类推贴上提示。
丰富而适宜的材料,可以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活动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它能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使其积极的投入到游戏中。反之过于简单、单一材料或超过幼儿发展水平的材料,只会让幼儿敬而远之。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活动区材料投放层次性的问题,以促使材料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同时,在操作中发现目前在个别化学习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些事需要在以后的操作实践中改进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自主学习不够,依赖老师过多,在活动中遇到困难便喜欢问老师,独立思考的能力较为缺乏
2、教师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要求不明确,材料的投放缺乏层次性和挑战性,致使幼儿在个别化学习中对材料的选择有些茫然,有的内容过于简单让幼儿缺乏兴趣,而有的内容太难又让幼儿望而却步,经常在游戏中无所事事。
10.英语个别辅导计划 篇十
红岩中学 田倩
教学已经步入正轨,对于学困生的辅导也该开始逐渐进行了。本学期的辅导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期的个别学生辅导工作以党的十六大、第三次全教会精神和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以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从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培养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和阅读教学作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消除自卑,力争在非智力因素方面进行积极引导,在知识方面进行查漏补缺,逐步培养学生会学,乐学的良好习惯,逐步形成“四会”的能力。
二、主要工作
1、作好宣传动员工作,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优点,树立信心,消除其自卑感,激发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2、每月给成绩优异、表现突出的优生和进步大的学生家长发贺信。
3、优生和潜能生结对子,开展“一帮一”活动,并定期评选出优秀互助组。
4、抓好“三结合”教育,让家长也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配合教师对孩子的学习起到辅导和监督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共教54名学生,其中有34名同学学习认真,各方面表现突出。有9名同学聪明伶俐,学习比较努力,学习成绩优良。有约5名同学能按时完成作业,但学习方法不够灵活,学习成绩良好。有6名同学学习不够努力,缺乏学习自觉性,学习成绩差。差生分析:
姓名性别差生原因
余强男上课纪律不好,不求上进。
向举男好动,对英语课缺乏兴趣。
卢词松男好动,上课纪律不好,不求上进。
为了全面提高英语学习成绩,我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方式,力求做好学优生、学困生的辅导的工作。为此我们制定了本学期学生辅导计划。
四、辅导措施:
(一)对于学优生的措施:
1、对所教优秀生进行培优思想教育,培养渴求知识的兴趣和愿望。
2、把对优秀生的辅导与月考及学科竞赛结合起来,注意培养优秀生的自学意识和探究能力。
3、每节课必有一道能力提升题,借此加强对学优生的个别辅导,提升学优生对英语的兴趣、爱好。
4、有计划、有目的的为学优生提供资料,介绍方法,发展他们的思维水平。
(二)对于学困生的措施:
1、加强对学困生的课堂管理,要经常提问学困生。
2、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他们厌学的心理,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经常找学困生谈心,教育他们明确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4、学困生的作业坚持面批面改上,紧紧盯住作业和练习、发现问题及时补课总之,要达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
5、重视个体差异,针对一些学生知识缺漏,充分利用课堂与早自习,有针对性的给以补课。
6、通过对优等生和学困生的辅导,带动中等生的学习.五、需要注意的问题:
1、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辅导。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
2、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3、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11.个别化教育计划 篇十一
【关键词】体育活动 积极情感 個别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99
一、问题的提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应包括认知的发展,还应包括情感的发展,是对整个人的教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人不仅有积极的、对人有益的正向的、积极的情绪情感,也有消极的,可能对人产生不利影响的负面的情绪情感。《指南》提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宝贵品质”。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具备积极的自我情感体验,那么他们往往会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而且还会给自己提出正确的要求,从而使自己的行为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发展。相反,如果孩子具备消极的自我情感体验,那么情况就会截然相反,他们会在做事的时候放弃发展的机会,用自卑的心理来看待与自己相关的一切,从而做事的时候处处畏首畏尾,缩手缩脚。不仅影响孩子心理正常发育,也会直接影响机体的健康成长。
体育活动是增强幼儿体质以及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基本的途径,通过体育活动,教师能激发幼儿的主体积极性,给予幼儿更多的关心、鼓励和帮助,使幼儿产生成功、快乐、自信的积极情感体验,提高自我评价,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案例分析
贝贝是大班转学来的一个小男孩。开学第一天,是奶奶牵着他的小手来到老师面前的。相对奶奶大着嗓门,快言快语的样子,贝贝低着头,显得特别的文静乖巧。当老师热情的和他打招呼并且拥抱他时,他却涨红了脸,僵硬着身子,左顾右盼,不敢看老师的眼睛。开学一个多月过去了,贝贝因为感冒或者肠胃不适,竟请了三次假,在园的时间里,他也总是一个人游离在集体之外。在游戏活动时,他总是兴趣不高或不够投入,总是表现为观望态度或被动的参加活动,很少有开怀大笑的时候;在要求合作的项目中,他决不主动加入,低着头一个人在一旁用他那黑溜溜的眼睛不时的瞟一眼。有小朋友邀请他,他也常常表现出犹豫和为难的神情。即便参加了集体活动,当同伴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他也会悄悄退到一边……这个孤僻、善感又胆怯的男孩,和我们班快乐、活泼的氛围显得特别的格格不入,也让我们老师很着急。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了贝贝成长的家庭背景:爸爸是乡镇干部,妈妈是医院护士。因为工作的原因,他们平时很少有时间陪伴贝贝,照管贝贝的主要任务就落在了爷爷奶奶身上。贝贝的爷爷是一个比较内向懦弱的人,家中的权威大家长是贝贝奶奶。奶奶曾是小学教师,因此在孩子的教育上具有很大的发言权。贝贝在家几乎没有什么户外活动的机会,为了安全,都被奶奶关在家中,严格遵守奶奶的规则、完成奶奶布置的“作业”。而急性子的奶奶还会因身体不适迁怒于他人并常在孩子面前抱怨孩子的母亲。
生活在这样典型的“大家长独裁制”家庭中,贝贝的社会性和健康出现了一定的缺陷,表现为性格较压抑,孤僻、胆小、自信心不足,不愿与其他人亲近或交流,交往能力差等状况。
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怎样帮助贝贝建立起自信,让他的小脸也洋溢起开怀的笑容呢?《指南》指出: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生活氛围,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我园在市级课题《体育活动中有效促进幼儿体质健康的实践研究》的进行下,正好形成了良好的全园开展幼儿体育游戏的氛围。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也最乐意尝试的活动,那么,就让我们以多姿多彩的体育游戏为途径之一,帮助贝贝发展自信、培养交往能力吧!
三、个别化教育措施实施
1.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心理环境及轻松的活动氛围,增强信任感。老师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带领他参加活动并帮助他初步尝试与同伴合作。
体育活动“快乐的小青蛙”中,幼儿在“荷叶”间尽情的跳着,他却反应很被动,试着跳了几下,看看别人似乎对自己很不满意。当老师主动靠近他说:“青蛙妈妈和你一起跳吧”!他愣了一下,停住接着跑开了。
当“小青蛙”学习“立定跳远”时,老师考虑到他的动作不协调又主动来到他身边,握住他的手说:“手应该是这样的,腿要分开一些”。他没有缩回手。一些小朋友也跑过来学,老师提议:让小老师跳给你们看吧。他先是退缩了一下,转头看着老师。老师鼓励说:“就像刚才一样跳,可棒啦”!最终他示范性的跳了两次,老师当即夸奖了他。
最后环节,“小青蛙”学会了跳远很开心,找个朋友抱一抱时,老师注意到了他没能及时找到合作伙伴,就立即过去抱住了他,老师看到他的脸上开心的笑了。接下来不断的有小朋友加入到老师和他的身边,许多人抱在了一起。老师听到了他开心的大笑声。
一般幼儿都能积极参加活动,贝贝却显得被动、退缩,不愿意尝试。老师靠近他时他的离开,说明了他的不自信。为了他能主动参加活动,减轻他的心理压力,老师没有强迫他。
在第二个环节中他没有拒绝老师的帮助,说明教师没有给孩子压力,给予他的关注和鼓励感化了他,贝贝开始接纳老师了。通过夸奖这种积极的评价,让孩子获得了被重视被肯定的心理需求并作出了信任老师的表现,完成了任务。在最后的游戏中,老师通过身体接触,消除了贝贝的心理顾虑,并获得了和同伴亲密接触的快乐。
小结:要让孩子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活动,为其营造良好、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信任孩子、接纳孩子,但不要勉强孩子。另外,要让孩子认可自己的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2.帮助幼儿建立自主的活动方式并让幼儿获得成功体验。在体育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认识并自己的力量。
观察实例:晨间体育区域活动时,贝贝拿着绳子在学跳绳,但因为动作不够协调,他最多只能跳十来下。看着一旁的小朋友能一口气跳几十甚至一百多下时,贝贝出现了退缩的表情。一直关注着他的老师问:“你的进步真快!能想一想绳子还能怎么玩嗎?”旁边一个小朋友想到了把绳子摆在地上,走小路,老师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这时,他突然说:“还可以这样跳”!接着把绳子摆在跑道的平行处,双脚作出了“立定跳远”的姿势。“对呀,真不错”!老师及时肯定了他的想法,并带领幼儿把一条条绳子摆成宽窄不同的横格,让幼儿选择跳。他一边跳还在一边大声的指挥。
当贝贝跳绳时,老师首先给予他肯定,使他没有失去信心。所以,当集体合作玩另一幼儿的方法时,他能大胆想出其他的玩法并吸引了老师和许多同伴的参与,并在这次活动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另外,我们发现, “一物多玩”的活动方法,能较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兴趣,也发展了幼儿的创新能力,并且能让不同能力的孩子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合作关系,感受合作的快乐。鼓励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积极主动和他人合作,共同参与体育活动,获得成功感和快乐
体育活动“跳跳跳”,练习各种不同的跳的方法。老师提供了轮胎、圈、绳子、纸棍、沙包等等多种材料。大家选择了材料后都在尝试,贝贝拿到的是一个轮胎。看到老师注视到自己的时候,他会低下头来,但是没有停止自己的动作而是继续跳着也会不时看一下其他小朋友的动作并模仿。过了一会儿,他走到另一个玩轮胎的幼儿身边,大声的说“我们把轮胎叠起来”然后站在2个垒高的轮胎上往下跳了下来。另外拿到轮胎的幼儿也聚了过来,把自己的轮胎继续叠了上去。垒到4个的时候,他退到了一边。老师笑着对他说:“来做个勇敢的跳水运动员吧。”搀扶他爬上并保护他跳了下来。小朋友给了他响亮的掌声,他也得意的昂起了头。
从模仿他人的动作到能与同伴合作创新了不同的玩法,贝贝得到了老师和同伴的认同,获得了初步的成功感。而当活动难度加大后,他就害怕了,这种害怕一方面源自他的家庭环境(奶奶一直严厉的制止他进行从高处往下跳的活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对自己没有信心,也害怕失败。这时老师的及时鼓励,正是为其创造了获得成功的条件。本例活动使贝贝体验到了任务完成,甚至挑战自己获得成功的感觉,对其提高体育活动中的自信是很有帮助的。另外,贝贝已经开始自然、愉快的与人合作了,并且动作显得非常轻松、协调,体能也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成功体验能带来自信,自信则是促使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动力,树立了自信心,为以后的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特别要注意的是,老师不能因为要让幼儿有成就感而总是放低要求,这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是无益的,而应该提供让幼儿挑战自己的机会。
4.引导幼儿独立参与活动,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本阶段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意识,支持并鼓励他大胆尝试,使他能不依靠教师的帮助主动参与活动,发挥活动中的主体积极性
在一次次的体育活动中,老师注意到贝贝的动作协调性越来越好,跨跳、平衡等动作尤其进步快。于是在体育区域活动中,请他自己选择,担任了平衡区的小老师。在交代了任务和注意事项后,老师就离开去进行巡回指导了。这时的他已经能够很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并主动地和正在平衡区活动的同伴进行交流,在发现长平衡板同时两人走上时过中间支架会引起倾斜,他立刻想到让小朋友排好队,并且当前一人过了中间时再指挥第二人上平衡板。甚至很热心的示范正确方法给另外几个年龄较小的孩子看,并说“像我这样才是对的,我走的很好的。”
接受了管理平衡区的任务,就说明贝贝同意了不再依赖老师的帮助独立参与活动,而通过在玩平衡板时的表现,发展了他的协调和交往能力。同时在这次活动中,他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对自己有了积极地正确的评价,也更相信自己的能力了。
教师在帮助幼儿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也要对他提出更高的要求,循序渐进的使其乐于参加乐于探索乐于提高,从而发展动作,增强体质,获得真正意思上的成功。
四、结果与反思
一个多学期过去了,贝贝有了显著的进步,较以前自信了也开朗了,能主动参加集体活动,不但愿意学习新知识,乐于参加新游戏还能大胆创新,愿意和同伴合作。从一个动作不够协调并缺乏主动性,有社会退缩行为的幼儿正慢慢成长为一个自信的、乐于合作的孩子。
通过上述个案的研究,笔者认为:如何在体育活动中体现“因材施教”策略,对体弱、有退缩行为,不愿交往合作的幼儿进行有效地教学,激发和培养幼儿的体育活动动机,促进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呢?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首先,教师的情感必须是积极的、肯定的,用自己的情绪去带动和感染幼儿;第二,教师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能取得幼儿的信任,并且是点燃幼儿良好情感的火炬;第三,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让他体会到与同伴共同活动的乐趣和集体生活的快乐。
2.优化物质环境。为了让这些孩子能够喜欢体育活动,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多种体育活动器材。有外观鲜艳,造型可爱的;有多种可以“一物多玩”的……除了体育集体教学活动,我们专门利用晨间活动时间,开展“小超市”,划分了不同区域,把各类体育器材以开放的形式提供给幼儿选择。
3.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不可急于求成,应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需求出发,一步步引导幼儿。从和幼儿建立感情到为其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再到带领幼儿参与活动,引导幼儿表现自己获得成功体验直至幼儿主动快乐的参与活动。教师对幼儿心理状态和行为转变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
4.家园配合。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配合、协作能更好的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让孩子有显著的进步。在这一个多学期内,我们一直保持着和贝贝家庭的紧密联系,尽量的帮助家长把积极的教育方式延伸到家庭中去,通过家园合作,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比如,我们建议贝贝的爸爸利用双休日及节假日多带孩子到户外进行一些爬山、踢球、劳动之类的“爸爸行动”,同时,多创造一些家庭的温馨时刻,给予孩子爱的力量。甚至连贝贝的奶奶也在我们的感召下,让出了她的“控制权”,愿意给孩子多一些尝试,也给孩子多一份鼓励……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2012.09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李季湄,冯晓霞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03
【个别化教育计划】推荐阅读:
特殊儿童个别教育计划10-12
大班个别幼儿教育计划08-06
个别化教育工作总结11-03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07-08
学生个别教育情况记录10-02
小学生个别教育总结10-18
个别化学习教学模式10-13
小班个别化案例分析10-13
个别学生个案辅导总结09-12
如何对待个别问题学生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