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挫折教育方法探讨

2024-11-19

化学教学中的挫折教育方法探讨(共12篇)

1.化学教学中的挫折教育方法探讨 篇一

挫折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 要】造成学生挫折心理的原因主要是学校过分重视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社会现实与学生愿望分裂;学生身心发展失调。为此,教育的重点应从提高学生的挫折认知能力、心理适应能力和创设受挫情境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不可缺少的挫折教育,从而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挫折教育 原因分析 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2-0114-01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一线教育者发现当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由于从小就养尊处优,心理素质较差,缺乏抗挫折能力。有的面对挫折不知所措,甚至走向极端。鉴于此,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受挫教育,以提高学生在面对挫折时的应对能力。 一 中学生挫折心理形成的原因 从成因上分析,造成中学生挫折心理的原因很多,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环境的变化,这些影响因素也会有所变化,从当前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学校教育的偏颇 这是很多中学生产生受挫心理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正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地推进,但是在很多偏远或教育不发达城市与地区,“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的教育弊端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这就使得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特长。教育评价上,片面地以学习成绩来代替对学生的整体评价,加之教师对这些学生的激励不够,不能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激励,这样导致那些文化课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容易形成挫折心理。 2.社会现实与学生期望之间的不匹配 在学校教育中,中学生受到的教育多为榜样教育,传递给学生的往往都是正能量的信息。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网络、微博、微信等现代化信息媒介下,很多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消极厌世等负面的信息大量地进入学生的视听,而中学生当前正处在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形成期,对很多信息的判断有一定的客观局限性,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自己所见所闻的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的矛盾,甚至是反差,这样的成长环境使得学生无所适从,在挫折面前,很多学生会放弃积极应对的信心,一旦当客观现实与主观动机产生落差时,便常常会怨天尤人。 二 内外共建,重视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针对以上产生挫折的原因,教师在进行挫折教育时,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理想是挫折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作支撑,个人的`荣辱得失、恩怨矛盾不再成为心理的重负,从而可以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消除因受挫折所产生的消极情绪。 2.提高学生的挫折认知能力 挫折认知能力是人面对挫折事件与挫折情绪行为反映出的能力,要将这种教育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如在教学中向学生揭示人生的真谛和成功的奥秘,告诉他们如何正确认识困难和挫折。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宝贵,人生的美好,从而坚定信念,战胜不幸和挫折。面对人生中的种种挫折,要不畏挫折,把它们视为前进中的动力。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事件进行引导教育。通过这些案例教学,让学生明白挫折是一种客观存在,当遇到挫折时,怨天尤人无济于事,应审时度势、冷静应对、积极作为,并从挫折中总结经验教训,战胜挫折,争取最后的胜利。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一个有信心的人在遭遇任何变故时,都会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心境,放宽胸怀,坦然接受,相信这种遭遇“说不定会带来好运”而继续努力,便往往能掌握真正的机运。在进行挫折教育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即培养和提高他们应对挫折的心理适应能力,使学生在挫折面前,能及时调整主体心态,主动采取直接的、切实有效的方法或行动,改善和消除挫折情境中的障碍因素,最终战胜挫折。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勇敢地接受自己。通过开展多方位的班级活动,让每个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是班级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同时在活动过程中,让每个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作为人生的强者需要义无反顾地选择进取,需要非凡的胆识和勇气。有勇之人才能坦然接受严酷的现实,如生活的挫折、事业的磨难,在强者的人生中只有接受现实、迎接挑战。 4.重视环境建设,发挥不同媒介对挫折教育的合力 当前,为了青少年的成长,要发挥学校、家长、社会的合力,通过广播、报刊、影视等宣传媒介,形成正确的社会导向,营造良好的挫折教育氛围。在实际磨炼中,让学生领略生活的艰辛,体验劳动的艰苦,感受精神的压抑,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总之,教师应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教育目的,以面向未来的眼光,多开展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挫折认识能力,增强抗挫能力,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卢盛忠.管理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卡耐基.积极的人生 智慧的锦囊[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 [3]李培兴.中学生心理挫折教育浅析[J].基础教育参考,(10) 〔责任编辑:庞远燕〕

2.化学教学中的挫折教育方法探讨 篇二

1 问题的提出

美国一位心理学专家曾断言:“随着中国社会向商业化的变革, 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对自身生存的威胁将远远大于一直困扰中国人的生理疾病。”心理学家抽样调查显示, 存在心理问题的青少年较多, 其中42.0%的大学生, 38.2%的中学生, 11.2%的小学生均不同程度的存在心理问题, 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理问题更多。所有问题中表现较为突出的是抗挫折能力较弱,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通过实验教学加强挫折教育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为了解学生情况, 笔者首先在一次实验中对我院2009级3个班152名学生的表现作了问卷调查, 调查发现, 学生对失败的心理承受和抗挫能力存在明显差异 (见表1) 。

调查结果显示, 一旦实验未达到预期效果, 相当一部分学生显得意志脆弱。再加上学生对有毒气体、腐蚀药品存在惧怕心理, 以及数学运算、语文阅读能力较差等因素影响, 易造成学生妥协退却、回避困难。为了让学生经得起挫折, 教师必须恰到好处地给他们设置一些障碍。

2 实践和探索

心理学研究证明, 挫折可以引起具有刺激效果的反应, 而刺激效果可以起到增强内驱力的作用, 所以挫折是内驱力的源泉。近年来, 笔者在不同形式的化学实验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进行挫折教育实践和探索, 现介绍如下。

2.1 演示实验中渗透挫折教育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也是教师引入新课、论述概念的基础, 如果教师采用按部就班的传统演示方式, 很难让学生理解知识的真谛。特别是化学家历经千百次失败, 甚至用了毕生精力才得出的理论、定律, 由教师几分钟就演示成功, 难以使学生体验到探索科学知识的艰辛, 不能培养他们知难而上、不怕挫折的意志和品质。例如:教师做银镜反应演示实验时, 要另外一名学生在旁边照做, 结果学生做出来得银镜斑斑秃秃, 效果不佳。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不要急于演示并加以论证, 而是让学生自己寻找原因并告诉他们科学家也是经过无数次实验才得出结论的, 然后让学生继续实验寻找答案, 最后由教师演示验证。这样在学生对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发出赞叹的同时, 更被他们那种面临失败一往无前的精神和伟大毅力所震撼, 使学生初步具备知难而进和刻苦钻研的意志品质。

2.2 学生实验中融入挫折教育

学生实验是以小组为单位, 让学生带着研究任务进行观察与归纳的一种实验教学形式。传统做法是:教师详细讲述实验目的和步骤后, 要求学生以最正确、最简捷的方法完成实验, 尽量避免出现错误和失败, 这样不利于培养开拓型、创新型人才。所以, 笔者在学生实验时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 不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 提高抗挫折能力。

2.3 设计性实验强化挫折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 要求学生自行设计一些实验以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设计实验要求高、难度大,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和化学反应原理, 还要求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但开展实验设计活动可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其过程见图1。

学生刚开始进行实验设计时往往无从下手, 需教师循循善诱并不断引导, 让学生从失败中品尝到即将成功的喜悦, 并不再怀疑自身才能, 由此产生自信心并不断加强。

2.4 课外实验中深入挫折教育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教师有时需要补充一些家庭小实验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同时加强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此时教师可恰到好处地进行挫折教育。例如:做“热水瓶除水垢”家庭小实验时, 教师先不告诉学生酸要微热, 放酸时间要长等注意事项, 而是让学生在一次次失败中体悟。此外, 像做“会游泳的鸡蛋”“水的净化”“酒后呼吸检测”等小实验时也让学生自己分析、筛选、设计实验方法, 通过独立尝试一项小实验, 亲历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 不仅拓展了思维, 也提高了能力。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虽然失败接踵而来, 但学生的创新精神却在挫折和失败中得以发现和培养。

3 效果和结论

挫折教育让学生深深懂得在现实生活中, 任何成功都不是轻而易举的, 都必须辛勤付出,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 但挫折能催人立志、逼人自强、使人生智、导人修养, 所以, 加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伯黍, 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3.例谈化学探究式学习中的挫折教育 篇三

摘要:本文以铁的氢氧化物制备教学为例阐述了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面对挫折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对其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挫折教育;课堂实例;教学反思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3-0038-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着重要意义。

遭遇挫折是人生必经的坎儿,那么我们教师就必须教会孩子学会接受挫折,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挫折教育,实际上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教师千万不可忽视这一重要问题。与其一直替学生遮风挡雨,教给学生没有经过挫折的知识和方法,不如让学生自己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风雨。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因此,明智的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就“吃点苦”,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过程体验,还可以增强过程认识和记忆的持久性。

笔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既重视教的过程,更重视学的过程;既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重视对学生遭遇挫折能力的养成。本文以人教版“铁和铁的化合物”一节中铁的氢氧化物制备为例,谈化学探究式学习中的挫折教育,以期与同行磋商。

1教学过程

[学生阅读]学生通过预习了解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的部分物理性质,也可以在课堂上给出1-2分钟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本。

[教师小结]请一位学生汇报相关物理性质。教师小结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的部分物理性质:氢氧化铁是一种红褐色固体,氢氧化亚铁是一种白色固体,均难溶于水。

请同学们利用实验台上的药品设计制备铁的两种氢氧化物的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并汇报:分别向装有氯化铁等铁盐溶液和硫酸亚铁等亚铁盐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实验]按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学生汇报]汇报实验现象:在装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而在装有硫酸亚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灰绿色沉淀,振荡后试管内壁溶液上的沉淀变为红褐色。

[教师提问]大家在实验中遇到问题了吗?为什么没有出现白色沉淀?请学生查阅资料后思考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相互交流和评价,形成比较完善的解释:Fe2+有比较强的还原性,氢氧化亚铁容易被空气中氧气和溶液中溶解的氧气氧化:4Fe(OH)2+2H2O+O2=4Fe(OH)3。部分沉淀被氧化,出现灰绿色,而振荡后在试管内壁液面上的沉淀充分接触空气,基本都被氧化,出现红褐色,所以整个过程基本没有看到白色沉淀。

[教师追问]问题在于氢氧化亚铁的还原性,那么成功制取氢氧化亚铁的关键是什么?如何成功制备氢氧化亚铁?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分组汇报:制取氢氧化亚铁的关键是保证氢氧化亚铁不与氧气接触。制备方法有:①加热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赶出溶液中的氧气,并趁热滴加;②在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将滴管伸入氯化亚铁溶液液面以下操作;③在试管中充入二氧化碳气体,赶出空气;④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煤油隔离空气……

[学生互评]方法③和④目的和效果一样,但④更为简单可行。

[学生实验]根据同学讨论形成的制备方案进行实验,汇报实验现象:得到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效果理想。

2教学反思

2.1围绕新课程标准,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手段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铁的氢氧化物的学习要求是:“了解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方法”。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只侧重结果和形式,直接告诉学生两种氢氧化物的不同实验制备方法,忽视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方法形成的过程和情景,那么就使得知识的学习变得抽象、被动和机械,也就不能经历获取正确知识所必需的挫折。笔者针对该内容的学习要求认为,两种氢氧化物的实验制备方法有明显差异,必须让学生亲身体验挫折,自主探究获取两种氢氧化物尤其是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方法。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多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经历必要的挫折,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和受挫能力。

2.2放手让学生探究,让学生遭遇过程中的挫折

这节课的难点是在失败的实验中找到灵感而取得成功。学生参与实验全过程,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是成功的保障。创新的思维,总是在经历挫折后才形成的。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完善实验,解决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和解决一些相关实验中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问题,还要提高实验能力、实验成功率,使知识不易遗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生制备氢氧化亚铁的过程中遇到挫折,就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查阅资料,针对问题独立思考,分析出现问题的真实原因,真正实现自我知识的建构。平时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摈弃保护主义,提供受挫机会,鼓励学生正确面对挫折,不回避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在挫折中获取知识和方法,在挫折中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正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铁的氢氧化物教学,采用开放实验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独立思考,成功地获取知识,完成学习任务。教学中让学生独立思考本身就是他们的创新,要使学生经常意识到,独立的有自己特色的思考本身就非常有价值。例如在找到制备氢氧化亚铁失败的原因后,如何设计正确的制备方案?教师不作任何提示,让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分组汇报。教学中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形成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有些学生的思考具有片面性,甚至有些学生的想法是错误的,我们也要在鼓励的同时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原因,切忌直接批评,挫伤学生兴趣。我们要保护学生积极求索的热情,进而培养他们思维的创新性。

2.4注重学生间的互动,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互动既有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也有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我们平时的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师生互动”,忽略 了“生生互动”。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思维更为贴近,学生更容易接受或驳斥同学的观点,进行更深入的相互评价,因此学生间对问题的交流有时比师生间更为有效。例如在找到制备氢氧化亚铁失败的原因后,如何设计正确的制备方案?各学习小组同学积极思考,讨论交流,形成了各种方案。有同学提出“在试管中充入二氧化碳气体,赶出空气”;有同学提出“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煤油隔离空气”。这时就有同学认为两种方案的目的完全一样,采用后一种方案更为简单。教师在课堂教学要多给学生之间互动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采用合作学习,相互评价,既能淡化学生的挫折感受,也能增强记忆,提高效率。

化学教学应提倡探究式学习,学生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是不可避免,也是不应该回避的,关键是我们教师要正确对待,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提高学生的受挫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浅谈挫折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 篇四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强弱,已越来越受到家长、学校、社会的高度关注。当今的小学生,他们倍受长辈的宠爱和溺爱。生活无忧无虑,但心理承受力差,经受不起任何一次小小的打击。很多学生用逃学、离家出走、打架斗殴,甚至自杀的方法来逃避所面对的种种挫折与失败,透过一些触目惊心的鲜活事件,又一次对学校的如何教育敲响了警钟,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而学校体育教育涉及到学生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几个方面。能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各方面的活动情况。可见,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心理表现比其他学科更直接、更突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怎样向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抓好。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挫折观

挫折教育,也叫抗挫折教育,是一种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培养学生对受挫的恢复力的教育。应让学生清醒认识到:(1)挫折的存在性。小学生应意识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人生并非处处美好、舒适,从而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如读书、社会生活、与人交往等活动中可能出现挫折。(2)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教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可行的目标,保持中等期望水平,同时注意不可轻易否定自己。在体育课上敢于落后,并坚持不懈地去努力。(3)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挫折可成为弱者的精神压力,也可成为强者勇往直前的动力。小学生要意识到坚强的性格需要个人有意识的磨练,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

二、培养学生竞争能力

学校体育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田径、体操、球类、游戏等项目,在集体注视下完成个人练习、整体练习;各种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或技评等,都是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的。竞赛是体育运动的突出特点,作为运动者都有尽快实现追求目标的心理动机,所谓求胜心切。为此,他们有必要不断开发和发展自己最大能力的新的运动与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体育竞赛当学生置身于那种紧张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将会受到巨大的感染和激励,从而去奋发拼搏,争取不断地超越他人、超越自己。因此,体育教学中,多利用竞赛性的集体项目,让全体学生参与,培养他们敢于取胜的竞争精神,发挥它的独特作用,以此培养好学生过硬的竞争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意志坚强力

“成功体育”是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挖掘学生意志力,激发成功的欲望的最好的教育。在课堂上,我进行了尝试,效果不错。在教学中,我发现每当我教一个新动作时,有的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也想练,但不表现出来。还有一些同学怕完成不了动作而不愿意练、不敢练。诸如此类的同学,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即使是后一种学生,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有这种想法:“我要是能完成这个动作那该多好啊”,这正是一种获得成功的愿望。因此,体育教师有必要尽量创造机会,将学生按年龄、技能水平、体能水平分组进行训练和比赛,以使更多的学生经常不断的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而获得成功。从而激发学生朝更高的目标努力,挖掘自我潜在的能力,体验成功喜悦。还应遵循体育锻炼中有困难,竞赛中有失败规律,这就要求学生不惧怕困难和敢于失败,并做到体育锻炼要有持久性。因此,体育这门学科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刚毅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更能有效的面对各种生活中的挫折出现。

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尤其把心理健康放在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经受挫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手段,体育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挫折教育。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着自我中心倾向,唯我独尊;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只能适应顺境,受不得委屈和挫折;遇到困难茫然失措,情绪不稳定;缺乏意志力,害怕失败等心理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因此,如何把心理健康融入体育教学,通过体育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发展中问题的产生,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我们体育教师要不断寻找教学内容中契机,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将心理健康融入体育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使他们较好地完成各种学习和发展任务,还应教会学生学会放弃,敢于失败。其次,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努力拼搏的精神是体育教学目标之一,但面对高不可攀的目标,或遇到强有力的对手时,那些自视甚高,一贯争强好胜的“常胜将军”,劝诫他们“失败乃兵家常事”。事后帮助他们认真分析原因,潜心锻炼,等时机成熟,以备再战。

五、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适应社会就需要人际交往。因此,人际交往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体育活动比赛中,不必用言语。一个手势,一套活动,就能沟通信息,交流心声,自觉不自觉地相互产生一种情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适应能力强。另外,一些体育活动项目,特别是集体项目的本身就给参与者提出了必须互相交流,增进彼此情感的要求。了解同学,相互信任,相互鼓励,这往往是比赛获胜的基础。所有这些都对那些情感怪癖,忧郁寡欢,不愿与人交往,待人接物时不是很热情的人来说,都能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改善了人际关系。

5.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篇五

一、改进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课改的深入,推动了各科目的教学改进,高中化学也不例外。高中化学教师创新教学方式,顺应了当前教育的新模式,满足了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只有在高中化学教学方法上寻求突破,才能有效地开展化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化学应用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动性,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面对当下社会要求的综合素质高、实用性强的应用型人才,高中化学的教学必须革新,创新教学方式,以培养能适应社会要求的人才。高中化学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改进,能使高中化学的教学更具时代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新高中化学教学方式的措施和方向

1.高中化学教学方法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阶段高中化学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使学生的化学学习过于被动,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思考,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而,在改进教学方式的时候,要着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阅读,做好课前导入,督促学生进行课本预习,开展小组合作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以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2.采用启发式的高中化学教学方法

高中化学的教学要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启发学生的思维,因而,所选取的`化学教学方法必须具有启发性,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进行观察,启发学生根据所观察的现象去发挥想象力和推理能力,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思考,以求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进行授课时,要告知学生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自觉性,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将抽象的化学理论简单化,引导学生掌握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化学概念的认知。

3.化学教学方法要以教学目的为前提开展

无论是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是围绕教学目的而展开的,在选择教学方式的时候,必须符合教学目的的要求,满足教训内容的需求。例如,在讲解氧气的相关知识时,可采用观察法进行,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来掌握氧气的性质。在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时,则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和让学生动手训练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目的。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也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创新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是顺应新课改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利娟。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1(06)。

[2]陈静。高中化学教学的教学方法浅析[J].成功:教育,2011(06)。

6.化学教学中的挫折教育方法探讨 篇六

刘小香,孙爱华,王黎芳,杜蓬,陈文虎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杭州310035)

摘要:翻转课堂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为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为了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在医学专科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生物化学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对翻转课堂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翻转课堂;生物化学;医学;高职高专

作者简介:刘小香(1982-),女,湖北广水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生物化学教育和科研工作;孙爱华(1968-),女,浙江诸暨人,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病原微生物;王黎芳(1978-),女,浙江杭州人,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肿瘤发生机制;杜蓬(1975-),男,陕西西安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病原微生物;陈文虎(1988-),男,浙江杭州人,硕士研究所,助教,研究方向:分子病毒学。

一、传统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医学高职高专院校生物化学的教学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即“教师课上完成知识传授,学生课下通过作业和实践操作等对知识进行内化”。该教学模式由于具有传授知识系统性强、易于集体化教学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然而,随着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和局限性。首先,高职高专学生生物化学学科安排的课时比较少,而生物化学理论性强,知识抽象,学习难度大。其次,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难以促进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都没有得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第三,信息化学习资源利用率不高,课前预习流于形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太少。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知识的传授和知识的内化两个学习过程颠倒安排,学生借助信息技术的帮助,如网络视频、图片和课件等在课后完成知识的传授过程。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与教师的互动等完成对知识的内化。随着教学过程的重新安排,教学过程中的许多环节也相应发生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给学生学习提供支持,答疑解惑。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在大学教学中,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学习时间的自由性以及学校软硬件设施的完善性,都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更广阔的应用平台。

三、医学高职高专生物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翻转课堂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暴露出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根据医学院校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初步构建了医学高职高专生物化学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一)课前教学设计

谈到翻转课堂,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制作教学视频。但是,在制作教学视频之前,明确教学目标非常重要。只有教学前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教学才有针对性,才能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另外,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漫无目的,抓不住重点,因此课前的教学设计决定了翻转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

1.学习资源的准备。教师在课前要准备教学资源,可以提供一些参考书籍、电子课件和教案、微视频教程、相关的专题学习网站等类型的素材。教师应制定与教学资源相匹配的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做指导。内容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程序、课前练习及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学生可以参考导学案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为了保证课前学习的有效性,导学案不同于简单的课前预习,不宜仅将传统教材内容(PPT)或课堂45分钟的讲授录像直接搬上网,应重新解构学习内容,将学习内容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模块。针对这些知识模块,融入趣味、挑战的元素,设计一系列能促进认知思辨与课堂讨论的10分钟左右的讲解视频。例如学习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时候,我们录制了一个通过游戏环节模拟蛋白质高级结构的形成的微课视频;在学习糖的分解代谢的时候,我们制作了一个通过实验测定运动对于血乳酸浓度影响的微课视频。这些视频短小精悍,具有趣味性,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针对性练习。根据导学案,学生在每一个学习模块结束后,都需要对视频或者其他教学资源中的重点内容和疑问进行及时记录。同时,学生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提供的知识段测试题目,确认是否掌握了该视频所涉及的全部知识要点,测试题目时可采用在线给分的方式,达到即时反馈的效果。测试题目给分只有达到一定分值,课程学习才继续,才可以进行下一模块或知识段的学习,就像玩游戏通关一样。

3.交流反馈。对于课前的学习,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将视频、课前练习等合理处理,方便网络交流。学生可以在课外,利用课程网站、QQ群、微信等交流工具,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互动交流,实现在线互动解答和信息及时反馈。同时,教师应对学生课前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反馈信息进行总结,为课堂学习活动做准备。

(二)课堂活动设计

1.确定问题。教师根据学生课前视频学习和课前练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列出具有代表性的题目,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找出答案并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授课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选择题目。例如,教师在讲授糖酵解的时候,课前学生已经自主学习了糖酵解的基本内容,但是视频资料中关于运动对于血乳酸浓度影响的实验学生提出了较多问题:为什么运动后处于休息状态时乳酸的浓度会下降?为什么静息状态下乳酸的浓度不为零?这些问题对于理解糖酵解的生理意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这些问题将作为重点问题供学生讨论,而有关糖酵解过程中具体的化学反应过程不作为教学重点,可以个别指导而不作为重点讨论的内容。

2.PBL教学法。教师根据课前反馈,确定需要讨论的任务专题后,实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学生分工协作,进行小组讨论,通过纸质和智能手机查阅资料,最后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观察、引导,适时加入讨论和总结补充。鉴于生物化学课程内容较多,知识系统性较强,学生讨论完成之后,教师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对于课程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以弥补课堂讨论学习所导致的知识分散、系统性不强的问题。

3.案例教学法。在完成基本知识的梳理总结之后,深层次的学习可以进一步通过案例分析完成。教师选择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供学生分析,以锻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影响氧化磷酸化因素的时候,可以提供一氧化碳中毒的案例分析,让学生能够运用呼吸链抑制剂的理论来解释现象并提供治疗措施;另外,还可以提供二硝基苯酚作为减肥药物以及导致中毒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运用结偶联剂的作用原理进行分析。案例分析进一步加强了知识的运用,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效果评价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给予学生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更全面的评价,包括课前自学的评价、课堂参与表现评价以及考试测评,更真实体现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正确评价也是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激励。

四、翻转课堂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课前教学的有效管理

生物化学理论知识较抽象,学习难度较大,合理有效的导学案的设计及高质量教学视频的制作都必不可少。学生课前的学习活动是自主的,但并非是自由散漫的。对于部分学习自主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说,课前学习通常能够有效执行。但是,对于学习动力较差的学生而言,教师必须对学生课前的学习采取有效管理。例如,检查学生课前学习的针对性练习以及学习问题,并记入总评考核。只有加入一定的强制性,课前学习才不至于流于形式,才能有效保证课堂活动的进行。

(二)信息化平台的充分利用

课程网站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的各类视频资源———教学微视频、授课课件、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案例库、在线作业以及交流平台等。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完成课前作业。教师可以通过留言板等互动交流方式随时随地和学生进行在线交流。除了课程网站,优质的慕课学习资源的建立更能够为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基础,而建立慕课学习资源需要投入大量的技术和资金成本。另外,QQ软件也能够构建翻转课堂的学习环境。QQ平台具有人际关系管理功能,既能个人之间进行交流沟通,还能群聊,实现合作学习。为了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得到有效实施,教师必须充分合理地运用这些信息技术工具,为学生的课前有效学习提供保障。

(三)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

翻转教学中虽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了教学中的主角,但是翻转课堂是否能够有效实施,离不开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教师面临的挑战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大大增强了。在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教学录制视频的质量、学生交流的指导、学习时间的安排、课堂活动的组织,都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制作教学视频时,除了要涵盖教学内容,还要做到精心设计,情感丰富,生动活泼。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人格魅力,扩展思维,深入了解自己所教授的专业,才能更好地在课前与学生进行网络交流,顺利组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讨论问题、深入案例分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结语

翻转课堂给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启迪了我们的思想。在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必将对我国的教学改革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陈怡,赵呈领。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49-54.

7.浅谈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篇七

一、挫折教育的含义与产生挫折感的原因

1.挫折教育的含义

所谓挫折教育,是根据学生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设某种情境,提出某些难题,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从而逐步提高他们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不怕困难、坚韧不拔和拼搏进取的坚强意志。

2.产生挫折感的原因

(1)过重的家庭期望

现在的社会竞争十分激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使孩子从小就背负着“成绩是唯一的出路”的压力,一旦学习失败后往往遭受冷遇、歧视、斥责,使学生处于焦虑状态,因而导致心理上的挫折。有关调查表明:受挫者中有57%是因为学习受挫。学习受挫主要表现在:学习成绩达不到家长的要求;作业过多,不能按时完成等。于是有的学生宁可在外流浪也不肯进学校,甚至个别学生走向极端。

(2)情感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

许多少年儿童心理承受能力差,只能表扬,不能批评;只希望顺利和成功,不能忍受挫折和失败。小学生大都是10岁左右的孩子,年龄较小,天真幼稚,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特别是被宠坏了的孩子一经批评就会生闷气、失望、提不起精神。

(3)突发事故的刺激

意外刺激会大大影响学生的情绪,如亲人伤亡、父母离异或家庭中发生重大事故等,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如我校一名四年级的学生在一次突发事故中失去了5位亲人,从此陷入悲痛的深渊不能自拔,只要一遇到一点不如意的事情就会用头撞墙,狠抓自己的头发,甚至以自虐、跳楼等行为来威胁教师。

(4)生理缺陷

由于个人的某些生理缺陷,影响个人目标的实现,而产生挫折感受。例如,个别有残疾的学生,由于不能和同学在一起进行正常的体育活动,就不愿意和别人讲话和交往,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因而常常自己躲在角落里暗自伤心。

二、小学生受挫后的行为表现

1.攻击性行为。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小学生争强好胜,自控力又较弱,受挫后很容易引起攻击性行为。如学生受到教师批评后,不敢反抗,就将怒气发泄到比自己弱小的同学身上,或偷偷地破坏公物。

2.自由散漫行为。小学生一旦受挫,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认为“我本来就不行”,从而自暴自弃、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对教师的批评无动于衷,我行我素。

3.自虐行为。有的学生对自己所受的挫折无法接受而走极端。如有个学生因上体育课时抢同学的球没有成功就对同学大打出手,被教师批评后,居然说要去跳楼,等教师把他拉回后,就抓自己的头发,甚至用头猛烈撞墙。

4.报复性行为。因父母离异而受挫的小学生有较强的报复心理,同学之间稍有磕磕碰碰,就不能原谅,哪怕是同学在写字时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也会立刻用劲反碰一下,有的甚至用撕别人的作业本、偷别人的书籍或文具进行报复。有个学生经常偷别人的东西,教师问他为什么,他居然说:谁叫他比我有钱,可以有那么多玩具。

5.“破罐”行为。一些常受教师批评的学生,虽然知道自己的某种行为不当,但对教师的批评十分反感,坚持自己的不良行为,“我就这样了,你看着办吧!”

三、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优势

挫折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在遭受挫折后,能以正确的方式去对待挫折情境。因此,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应着眼于对其进行应付挫折情境及免于行为失常的心理素质培养,尽可能让学生获得应付挫折情境的正确理念和如何调适心理的有关知识与技能。人生道路上成功和挫折总是相伴而行的,要让学生充分认识挫折的两面性,学会坦然面对挫折和失败,用积极有效的方法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这就是挫折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体育运动本身和体育教学的特点,要求人们在学习与锻炼过程中必须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战胜各式各样的挫折和失败,去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挫折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四、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如何把握和指导学生受挫后的心理自我调适及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却是一个难题。我们认为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学生产生挫折感的原因

学生产生挫折感的原因很多,前面我们已作过阐明,而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产生挫折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学习某种运动技术时遇到了困难,如气候不适宜、器材短缺或破旧、人际关系紧张、身体条件差、缺乏自信或对自己估计过高等,因而影响到学习目标的达成,从而产生挫折感。因此,正确认识和分析学生产生挫折感的原因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前提。

2.设置的挫折情境必须自然、逼真

挫折经验的获得往往是在社会生活中一种不经意的自然结果。所以教师设置的教育情境也一定要自然、逼真,让学生感觉是在不经意中发生的事情。如果有意识设计的挫折情境让学生知道后,将会出现轻慢或反感两种心理反应。前者会使学生当成一种游戏来对待;而后者则会使学生抵制或应付练习,他们对待老师设置的“困难”,都不会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而是应付了事,因而难以达到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目的。

3.进行挫折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

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需要家长的相互配合,父母对挫折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对挫折的认识。因此,父母在遇到困难或遇到挫折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做出表率,只有教师和家长携手共管,抓住一切机会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对待困难,及时克服缺点,与同学和睦相处,从而建立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4.要注意把握挫折的适度性

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恰当地把握挫折的适度性。

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决不是越难越好,也不是越“苦”越锻炼人。如果难度过大,超出了学生的耐挫力,就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如果难度过小,无需付出什么意志努力,轻而易举地就克服了困难,却又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所以必须把握好挫折的适度性。

但是,学生的能力不同,意志不同,因而其耐挫力也不同,所以在设置挫折情境时,不能只有一种难度。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耐挫力的差异,设置不同难度的挫折情境,特别要注意单亲家庭、残疾、体弱的学生,为他们设置的挫折情境难度,必须符合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在实施挫折教育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做好教育和鼓动工作,激发学生敢于挑战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另一方面又要适时指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与失败时,指导学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并具体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摆脱困境,获得成功,从而达到挫折教育的目标。

五、实施挫折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1.转变观念,提高对挫折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体育教师必须改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挫折教育的重要意义。我们应该明白快乐和成功往往是建立在失败的基础上的,有时候经过失败后取得的成功比轻易获得的成功所产生的愉悦心情更加深刻,更加持久。挫折未必总是产生负面影响,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对学生来说,同样的挫折既可以使一些人产生消极的情绪,甚至心理障碍,也可以使一些的意志得到磨炼,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2.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体育教学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应注意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外向型的学生,活泼、乐观、开朗,同时也易骄傲自满,据此,对他们可采用单刀直入,直言不讳的方法进行说服教育,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从而矫正他们存在的问题;内向型的学生,少言寡语、不善言表,应采取婉转的方法,循循善诱,以情感化;抑郁型的学生,往往表现为悲观失望、自卑、易怒、优柔寡断、回避交往,据此,应采取导引法,引其上路导其上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让他们多参加集体性的体育运动,经常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3.创设良好的抗挫折情境

对大部分体质比较好的学生我们要专门设计一些军训、越野、远足等活动项目,让他们感受痛苦,磨炼意志,“增其所不能”。当体育成绩优秀的学生陶醉于自己的成绩之中忘乎所以时,教师可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有意给学生制造一次失败,使其在挫折环境中认识自我,磨炼意志。对体育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可用优美的示范动作、良好的安全保护措施、恰当的激励语言,来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同时可以通过集体的力量,使学生在同学的鼓励与帮助下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创设挫折情境不能操之过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也可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难度的练习去尝试,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引导,使他们坚定信念,培养其遇到困难、挫折永不言败的优良品质。

4.创设能培养和谐人际关系的环境

经常举行体育比赛或游戏,为学生多创造相互合作的机会,鼓励学生多与同学交往,增进友谊,加强团结。教师要多和学生接触,同他们一同活动、一同享受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遇到挫折时独立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如果自己不能解决需要求助他人时,教师应主动接受他们的求助,同他们一起合作,寻找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群体观念与合作意识,增强抗挫折的信心与能力。

5.发挥榜样的力量,进行挫折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榜样的感染熏陶下,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潜在的上进热情,提高把挫折转化为自我锻炼成长的自觉行为。通过体育明星、优秀运动员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可知可感事迹的宣传,让学生在他们的精神鼓舞下,克服困难。当然,最好的榜样还是学生身边的优秀同学。选取的榜样,要有远有近,才有说服力。遭受失聪挫折而努力奋起终于成为世界著名大音乐家的贝多芬;半身瘫痪、身残志坚,以顽强的毅力战胜挫折,精通多门外语,掌握许多医学知识,出版多部著作,在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的张海迪等,这是“远”的榜样,令人心灵震撼。同时,在学生身边发生的许多战胜挫折的事例,更具有生动、具体的教育意义,如下岗工人、高考落榜者是如何面对挫折,克服困难,重新找到生活的坐标等,这是“近”的榜样。这些对青少年学生都具有极其生动和重要的教育意义。

六、结语

8.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篇八

【关键词】挫折教育;小学语文;意志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人开始成长的关键第一步,关系着今后个人的性格品质与人生规划。不少人都认识到,孩子在成年之后需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新天地,总会面对层出不穷的困难与挫折,在未来他们面对挫折时必然会显得惶恐无助,不如从小开始有意识地进行“磕磕绊绊”的训练,在不断的挫折中练就人生的顽强意志与不畏艰险的精神。“挫折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越发具有实践性和探究性。

一、挫折教育的理念

挫折教育重在教育二字,但必须先弄清楚挫折的真意,挫折按字面意义来说指人们在一步步完成个人目标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烦恼来阻拦自己到达预期的目标。久而久之让人产生各种不良的情绪,从而自暴自弃直至走向失败的深渊。而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遇到挫折总会烦恼、困惑和焦虑。不管是对心理还是生理,都会产生相当大的困扰。而小学语文的“挫折教育”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之举。首先从根本上来说语文是一门相当重要的学科,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今后踏入社会并逐渐适应它的重要工具,这其中的挫折教育则更是体现做人道理的重要因素,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挫折教育能够圆满地体现语文课程的特点,给学生提供学习知识的良好平台的同时也能健全学生的个人心理品质。

二、挫折教育的可行之处

语文作为一种基础的交流工具,能很好地传达教育的内在讯息,在文字和行动中施以恰当的挫折,能够增强学生在遭遇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积极地摆脱当前所陷入的困境,这也能有效提高学生对待学习和生活上压力的能力。此外一个人的心理韧性越强,在实现目标的路上面对困难时更能积极稳重地去思考解决的办法,从而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前行。而当今时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小学生生活相对来说显得过于安逸,对家长和老师有着严重的依赖性,这也直接导致了不少学生的抗压能力不佳和意志力太差,这都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和综合素质有着相当大的制约性,而挫折教育的妙处在于让学生先体会到挫折的真意,再学习积极勇敢地直面挫折,击败走向目标途中的各种困难。

三、面对挫折的“三部曲”

挫折教育不是一个瞬间动作,而是师生间和谐配合完成的一个过程,需要学生先感悟挫折的本身,再勇敢去体验面临的挫折,最后想方设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应对挫折,这才是挫折教育应有的节奏,从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进步,获得自己独特的体会与经验。

(一)培养意识需要用心感悟挫折

感悟二字教给学生学会理解,透过眼睛所看到的现实去体会其背后的本质。老师经常会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重在理解,可见感悟在教学中是有着核心地位的。感悟挫折是学生面对曲折发展的第一步,只有用心去体会每次挫折的辛酸与不易之后,才能对挫折有初步的认识。从小培养一个人的挫折意识,不管在坚定意志还是健全人格上都会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磨砺意志的根本途径是体验挫折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面临困难时不能胆怯后退,要有勇于挑战困难与风险的精神。登上成功的高山必然有难度,但想得到成功是需要用克服困难来换取的。学生务必亲历困难或失败等一个个挫折,并勇敢地付出努力来解决困难,才会在一次次挫折中磨砺自己,取得令他人艳羡的成功。教育学家皮西杰说:“体会挫折的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根基,是自我品质形成和发展的源动力。”体验挫折来磨砺意志势必能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也正是老师教育学生的最终目标。

(三)成功的关键在于应对挫折

培养意识的感悟挫折和磨礪意志的体验挫折对学生来说还仅仅是停留在准备和理论的基础上,获得胜利走向成功的关键还是在这之后做到如何面对、解决挫折,除此之外还要从中有所学有所悟,只有丰富的经历才能为今后应对更多挫折时做到临危不乱。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应用挫折教育

(一)教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个人心态

生活中的挫折层出不穷,遇到挫折是在所难免的。老师的职责就在于帮助学生从开始就学会用良好的心态去面临这些即将来临的挫折。要积极面对挫折,对自己信心十足,满怀激情地去挑战面前的重重苦难。这一点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会有着相当明显的好处,古诗词往往都是前人抛弃糟粕择取精华而来,不管是从诗面还是诗意上,都可以进行拓展讲解,让学生用心去体会个中的深意,再从中学习而建立良好的遇挫心态。

(二)指导学生自我控制和调整情绪

遭遇挫折时,每个人难免容易产生沮丧的不良情绪,但这是很正常的情况。教师这时候要积极教导学生,让他们的心理不至于被挫折所击溃。在遭遇挫折时能稳定下来,从容地控制和自我调节,不被混乱的情绪占据主动。如《爱迪生》这一篇文章,爱迪生在做实验时,失败的可能不是一百次,一千次,有时候上万次的反复试验才能换取最终唯一的胜利。白炽灯泡可谓一项伟大的发明,但灯丝的材料是经过了他反复遇挫,但及时自我调整情绪不放弃自己理想,经过无数次失败才换来了如今我们的光明,老师可以从这方面进行侧面的指导与讲解,既肯定爱迪生的伟大,更重要的是说明爱迪生在成功之前是如何面对失败与挫折的。这样的挫折教育才会对学生的心智有绝佳的好处。

五、结语

小学生的心理都是较为脆弱的,因为心智不成熟,更容易因为遭遇挫折而对其成长产生影响,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渗透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挑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德国幼儿的“挫折教育”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暴振林.论小学语文的挫折教育[M].当代教育论坛,2012.

9.化学教学中的挫折教育方法探讨 篇九

李艳波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实验高中,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摘 要:在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实践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教师教有所得学生学有所成这一双赢效果的有效教学方式。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化学教学;课堂互动;发展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实现课堂互动就需要化学教师充分了解互动教学理论的内涵、作用、特征以及运用技巧等基础上在化学教学课堂上实施互动教学以达到课堂互动的目的。

一、互动教学基本内涵解读

任何一种教学理论的运用都应该建立在教师熟悉其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互动教学”的基本内涵是将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整个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相互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使师生之间能够形成和谐有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调互动模式,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生气更加有活力,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使活动的教学,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应该转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单纯教,学生单纯学的教学方式,应该强调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师生之间应该成为彼此交流情感,和谐互动、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合作伙伴。

二、高中化学教师课堂互动的具体策略

先进的教学理论只有被教育工作者有效的运用才能转化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化学科目的特殊性在于化学科目既是理科科目同时又是基础自然科学,对于理科的学生来说学好化学科目非常重要。化学科目既是学生高考的重要组成科目同时化学教学、化学实验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意识的重要途径,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师生互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化学教师转变角色,努力创设师生互动情境

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建立平等的对话模式是有效互动的基础所在。在教育界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里的蹲下来不是指教师的某个身体部位蹲下来,而是教师的心灵的蹲下来,即教师要在心灵深处平视学生, 同时也让学生平视。教师要尽量克服自身受传统的师道尊严带来的消极影响,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新课程下的师生应该是互尊互爱的朋友, 新课程下的课堂应该是平等对话的乐园。课堂标准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教学相长、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是沟通, 是互动, 是交往, 是合作, 意味着老师和学生完全是平等的, 应该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 从而求得新的发展;也就意味着教学的过程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 合作建构。化学教师在教学生的同时更多的要扮演的是引路人和良师益友的角色,以此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奠定基础。

(二)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化学教学中的课堂互动不止是单纯地存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同时也存在与学生与学生之间。毕竟中国学生内心深处往往都存在着一定的畏师情绪,尽管化学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努力转变着自身角色,尽可能地给学生以亲和力但学生心目中那个坎儿只有学生自己明白

作者简介:李艳波(1973-),天津市人,硕士,中学高级职称,研究方向教学管理及化学教育教学。

是否真的跨过,因此化学教师在注重自身角色转变的同时要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高中阶段的化学反应、化学元素等相比于初中化学而言难度大得多,对学生的学习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互动讨论也是必需的。化学教师可以通过学生间的小组合作,以及让学生自己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学生之间互动的目的,可主要通过一下两种方式加以实现。

1.分组合作

化学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使各个学习小组之间开展互助合作,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一是,学会合作有助于学生今后更好的立足与社会,合作交流也是进行生生互动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分组合作的实际效果往往和预想的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有时是低效的,有的时候甚至是无效的。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探究合作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合作交流的基础,没有能够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这既与教师的分组情况有关同时又与学生有无合作一是有关。化学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人,也是学生的分组人,在分组时应该尽量做到科学性与合理性。将班上化学成绩较好的学生与化学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合理分配使其能够有机结合,实现组员之间的互助合作。其次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后,使学生之间能够将自己的思维与同伴进行交流,从而达到互动交流与合作的目的。

2.自主探究

一些学生有兴趣的问题不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引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能使学生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进行努力。化学教师把一些有兴趣的问题抛给学生后,教师进行引导,学生就可以放开手脚尽情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有很大的空间进行互动。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化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时勇敢提出来,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过:“做学问就是要学会怎样做问题”,自主探究的过程本身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遇到问题及时请教教师,教师通过解决问题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通过互动发现学生的思路和想法以及对某个问题的困惑点在哪里,遇到整个班级都存在困惑的地方化学教师应该进行集中讲解,才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此外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体现得更多的是生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尤其是兴趣点相同的学生更会一起进行讨论、探究,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三)给学生评价的权利

化学学习无论是化学元素的记忆还是化学反应的掌握都需要学生下功夫,但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与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化学教师应该本着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发展负责的态度,通过一段时间的讲解以后,给学生教学评价的权利。评价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得当,评价自己再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学生评价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学生可以向课代表反应化学教师情况,也可以再课堂上化学教师专门留有时间让学生进行评价。但中国学生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畏师情绪,化学教师可以采取向学生发放问卷的方式使学生可以进行匿名评价,以达到给学生评价权利的目的。通过学生进行评价这种方式进行师生互动,虽然这种互动是一种显形的,但却更有利于发现学生心目中对化学教师的看法,为化学教师以后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改进奠定了基础。

课堂互动是教学互动中的最主要方式,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也应该延伸到课外,教师通过课外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可以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等有深入的了解,在拉近师生距离的同时为教师进行更好的因材施教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0.家长给孩子生活中的挫折教育 篇十

来源:e度幼教网 文章作者:

2011-01-05 17:20:19

[标签:家庭教育 孩子受挫 缓解压力] 父母可以常和孩子玩玩怎么办?的游戏,父母提出问题,鼓励引导孩子想出解决办法;不断扩大充实孩子的知识经验,提高其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为面对和战胜挫折提供基矗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应多安排孩子做些力所能

父母可以常和孩子玩玩“怎么办?”的游戏,父母提出问题,鼓励引导孩子想出解决办法;不断扩大充实孩子的知识经验,提高其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为面对和战胜挫折提供基础。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应多安排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整理房间、倒垃圾等,培养幼儿自立能力,增强其挫折承受力。

2,在故事中,让孩子认识挫折并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父母常给幼儿讲成功者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故事。如,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经过上千次试验,才研制成功了电灯。

3,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不屈不挠的榜样。

4,在生活中,父母可有意创造挫折情境,例如,带孩子徒步郊游、登山等,并约定让孩子自己走或爬,并鼓励他自己坚持到底,以锻炼孩子的韧力和耐力,树立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

遇到困难,不急于伸手援助,鼓励孩子多动手勤动脑,对其点滴进步都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

5,竞赛-认识输赢。父母可以利用一些游戏和竞赛,例如“拍球冠军”等,帮助孩子正确看待输赢,找到失败背后的原因,克服困难,最终获得胜利。

提示:父母要根据孩子的抗挫能力来确定施加压力的强弱。挫折情境应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同时频率不能太高,以保证幼儿身心快乐、健康地成长。

孩子需要“磕磕碰碰”

11.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篇十一

一、职高生挫折心理成因

从有关的调查结果看,职高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很多,其中既有外界环境因素,也有个人主观因素。可以从有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1.外部因素的消极反应。心理学家A·阿得勒认为,外界环境的消极反馈会影响主体对自己的认识。社会对职高生的偏见,认为职高生都是考不取高中,物理成绩较差的学生。社会就业方面对文凭的重视给职高生带来的困难等种种现象,面对周围社会环境给职高生的消极评价和消极态度,职高生的挫折心理便油然产生。

2.认识不客观。美国心理学家爱利斯的挫折认为,挫折一般由(A)、挫折认识(B)、挫折反应(C)挫折强度等三个因素构成,在这三个因素中,最主要因素是挫折认识。反应性质和强度,主要取决于个体的认知。同样的事情,同样的挫折环境,由于个体的认知不同,因而对一些人来说可能会产生挫折反应,而有一些人不这么认为。

3.承受能力不强。一些职高生原来在初中时物理成绩较好,因为某种原因中考时没能发挥好,所以出于无奈来到职业高中,心理无法平衡,产生颓废情绪,提不起精神,物理学习成绩日趋下降。

4.角色转换与适应不良。在实际生活中,随着环境和活动内容的变化,我们要担负各种不同的角色,并由此产生出不同的角色行为规范和角色心理模式。当角色转换过于迅速突然时,可能会因心理准备不足而出现角色适应不良,诱发严重的挫折心理,对于部分职高生(特别是在初中时物理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当他们完成“初中”到“职高”的角色转换的同时,还发生着“优秀生”到“落后生”,“受宠生”到“失宠生”的属性间转换,而这些变化往往是在他们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于是他们既无法接受和适应新的角色所带来的人际情境,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又不能及时掌握新的角色相适应的行为模式,导致他们角色适应中的紧张与混乱,诱发较为严重的挫折心理。

5.不能正确对待恋爱问题。这些职高生都正在青春成长阶段,由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育逐渐成熟,他们开始萌发强烈追求异性的爱情意识,并构想异性对象的理想模式,另外中等专业学校物理专业与普通高中相比,学习的压力不是太大,因而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开始转向恋爱。由于他们的情感、意志的发展尚未成熟,因此他们不能正确处理恋爱中出现的问题,一些职高生错把同学之间友情当着爱情,将异性相互之间的吸引当着爱情,甚至自作多情、苦恋、暗恋,常常陶醉在一厢情愿的情景中,当他们的幻想破灭后,心理上便产生“连锁反应”,引起自己对整个自我的怀疑和否定,有的学生把恋爱当儿戏,疯狂的投入进去,轻率的退脱出来,表现出极不严肃的态度;有的学生虽然能用较理智的方式克制住自己的行动,不将自己对异性伙伴的需求表现出来,但却不能够理智地控制心中一时的冲动,或隐藏着深深的痛苦和不安的煎熬,会产生形形色色的挫折感。

6.思维片面,意志薄弱。有的同学由于思维方式不正确,遇到事情时常常不能够进行客观地分析,容易钻牛角尖,再加上意志薄弱,遇到一点麻烦就痛苦不堪,有的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7.缺乏训练。学校教育对挫折教育的根本不够重视,没有行之有效的挫折教育训练方法和提高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手段,在学生教育工作中只进行“消防”,不注意“预防”,有了问题忙忙忙碌碌一阵子,平常不能够做到时常警钟长鸣,这种现象对职高生遭受挫折以后的思想防治和事故防范极为不利。

二、耐挫能力的途径和对策

培养职高生耐挫能力的途径是家庭、社会、学校、职高生自己形成的合力。要注意培养父母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改变过去那种不能让孩子受一点委屈的想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独立意识,实行平等、开放、民主的家庭教育形式。学校应尽快改革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同时加强对职高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力度,使职高生增强责任心,保持上进心,提高自信心,稳定自信心。

提高职高生的耐挫能力不仅是被动地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而更应该进行自我主动地教育自己,积极有效地对职高生进行训练。提高职高生耐挫能力的途径方法有:

1.外部环境的调控

1)要排除、减弱或改善环境中的不利因素,使外界环境能客观、公正、宽容地对待职高生。

2)要正确养成良好的校风、学风,促进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的形成,提升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密切师生关系,融洽同学之间的情感,建立团结、互助、体谅、爱护、合作、融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生活在积极向上,真诚友爱的群体之中。

3)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使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达成共识,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卫生指导与心理咨询活动,帮助那些有心理缺陷、遭遇困难的学生减轻心理压力,提高耐挫心理。

2.自我调控

1)科学对待和识别挫折。在生活中每学生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挫折,这是难以避免的,职高生要认识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和挫折对人生并非都是坏事,它能使人经受磨练,增强知识、才干和社会适应能力,当自己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遇到挫折时,要科学地对待,预先进行心理准备,提高耐挫折的意志,要对挫折和失败进行正确的归因,通过正确的归因会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同时建立起物理成绩与努力之间的明确关系,促进自信心的提高,消除挫折心理。

2)积极参加丰富多采的课余活动。职高生通过参加丰富多采的活动,可以使自己多余的“能量”得到充分而合理的释放,以消除因学习紧张而引起的大脑神经疲劳,解除自己的心理紧张;可以扩大自己的社会领域和知识领域,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培养多方面的情趣,从内心体验到愉快和满足;可以帮助自己发展同学之间友爱、协调人际关系,顺利完成自己的角色转换,掌握并适应新的角色行为模式,从而提高自己抗挫折能力。

3)选择合理的自我调控方式。挫折的自我调控方式,通常的有想象敏锐法、自我暗示法、转移调节法、音乐调节法等。

综上所述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遭受各种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自我调节,作为教育部门的学校来说,特别是物理专业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去面对挫折,并教育他们应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排泄和自我调控。

12.挫折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篇十二

一中学生挫折心理形成的原因

从成因上分析, 造成中学生挫折心理的原因很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环境的变化, 这些影响因素也会有所变化, 从当前来看,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学校教育的偏颇

这是很多中学生产生受挫心理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 素质教育正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地推进, 但是在很多偏远或教育不发达城市与地区, “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的教育弊端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这就使得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特长。教育评价上, 片面地以学习成绩来代替对学生的整体评价, 加之教师对这些学生的激励不够, 不能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激励, 这样导致那些文化课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容易形成挫折心理。

2. 社会现实与学生期望之间的不匹配

在学校教育中, 中学生受到的教育多为榜样教育, 传递给学生的往往都是正能量的信息。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特别是在网络、微博、微信等现代化信息媒介下, 很多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消极厌世等负面的信息大量地进入学生的视听, 而中学生当前正处在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形成期, 对很多信息的判断有一定的客观局限性, 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自己所见所闻的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的矛盾, 甚至是反差, 这样的成长环境使得学生无所适从, 在挫折面前, 很多学生会放弃积极应对的信心, 一旦当客观现实与主观动机产生落差时, 便常常会怨天尤人。

二内外共建, 重视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针对以上产生挫折的原因, 教师在进行挫折教育时, 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理想是挫折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作支撑, 个人的荣辱得失、恩怨矛盾不再成为心理的重负, 从而可以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 消除因受挫折所产生的消极情绪。

2. 提高学生的挫折认知能力

挫折认知能力是人面对挫折事件与挫折情绪行为反映出的能力, 要将这种教育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如在教学中向学生揭示人生的真谛和成功的奥秘, 告诉他们如何正确认识困难和挫折。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宝贵, 人生的美好, 从而坚定信念, 战胜不幸和挫折。面对人生中的种种挫折, 要不畏挫折, 把它们视为前进中的动力。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事件进行引导教育。通过这些案例教学, 让学生明白挫折是一种客观存在, 当遇到挫折时, 怨天尤人无济于事, 应审时度势、冷静应对、积极作为, 并从挫折中总结经验教训, 战胜挫折, 争取最后的胜利。

3.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一个有信心的人在遭遇任何变故时, 都会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心境, 放宽胸怀, 坦然接受, 相信这种遭遇“说不定会带来好运”而继续努力, 便往往能掌握真正的机运。在进行挫折教育时,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 即培养和提高他们应对挫折的心理适应能力, 使学生在挫折面前, 能及时调整主体心态, 主动采取直接的、切实有效的方法或行动, 改善和消除挫折情境中的障碍因素, 最终战胜挫折。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 勇敢地接受自己。通过开展多方位的班级活动, 让每个学生知道, 每个人都是班级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同时在活动过程中, 让每个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 作为人生的强者需要义无反顾地选择进取, 需要非凡的胆识和勇气。有勇之人才能坦然接受严酷的现实, 如生活的挫折、事业的磨难, 在强者的人生中只有接受现实、迎接挑战。

4. 重视环境建设, 发挥不同媒介对挫折教育的合力

当前, 为了青少年的成长, 要发挥学校、家长、社会的合力, 通过广播、报刊、影视等宣传媒介, 形成正确的社会导向, 营造良好的挫折教育氛围。在实际磨炼中, 让学生领略生活的艰辛, 体验劳动的艰苦, 感受精神的压抑,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总之, 教师应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教育目的, 以面向未来的眼光, 多开展挫折教育, 提高学生的挫折认识能力, 增强抗挫能力, 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摘要:造成学生挫折心理的原因主要是学校过分重视应试教育, 忽视素质教育;社会现实与学生愿望分裂;学生身心发展失调。为此, 教育的重点应从提高学生的挫折认知能力、心理适应能力和创设受挫情境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不可缺少的挫折教育, 从而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挫折教育,原因分析,改进策略

参考文献

[1]卢盛忠.管理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7

[2]卡耐基.积极的人生智慧的锦囊[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7

上一篇:高中化学教学中知识体系的构建论文下一篇:干部考察材料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