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老师的美文欣赏

2024-07-05

有关老师的美文欣赏(精选11篇)

1.有关老师的美文欣赏 篇一

乡村的五月被层层绿色包围。是怎样的绿色呢?稻田的秧苗是嫩绿的,一大片一大片;结了籽的油菜从杆到顶部全身是灰绿色的,似大海涌起的波浪,一浪追逐一浪。我们的村小就被这生机勃勃的绿色包围着。虽然我已经离开了那里多年,但对那里的怀念却一点也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减退,有时反而会更强烈,因为在那里,留下了我的青春,我的热情,还有我那对孩子们的一幕幕,其中,有一个班会故事,至今难忘。

记得那是一堂关于“我爱爸爸、妈妈”的班会课,孩子们一个接着一个上台幸福地讲着爸爸妈妈对他们的爱,讲完后,同学们都用热烈地掌声欢迎。忽然演讲的声音没了,掌声也没了,全班一片寂静。我奇怪地问:“该谁演讲了?”

一个女生站起来说:“该汪海波了。”

“汪海波,你上讲台去啊!”没有动静,“是不是没做准备?”“要不就换下一个。”

又一个女生站起来说:“老师,他做准备了。”

“做准备了,就上来啊,男同学,还不好意思啊?”我笑了。然而我很快就收敛了笑容,因为我看到班上一个瘦小的穿着白衬衫的孩子,左手放在课桌上,低着头,身体一动一动地似乎在抽泣。我好奇地从讲台上走了下去,一直走到他身旁,我轻轻地扶起他肩膀,他抬起了头,我惊讶了。我分明看到孩子睫毛下的泪珠,我同时看到了孩子的右手心里捏着一个写有字的纸团,我眉头紧蹙温柔地对他说:“给老师看看!”孩子没有拒绝,松开了手,我接过它,慢慢地展开,我默默地读着读着,心情异常沉重!

我重新走上讲台,眼睛湿润了:“孩子们,就让老师来代替汪海波同学演讲《我的爸爸》吧!”

“那天早晨,我像往常一样洗脸刷牙,背起了小书包,爸爸冲好了一杯牛奶端到我面前,笑眯眯地说:‘儿子,趁热喝了。今天考试,你不要马虎,爸爸今天要去看病,晚上回来听你的好消息。’爸爸脸色非常苍白,说话的声音微弱。但是他还是送我出了村口,笑着给我招手,目送我去学校。考试的时候,耳边响起了爸爸的叮嘱,做题非常细心,顺利地完成了数学考试。放学了,老师把卷子发了下来,我得了九十八分。我急匆匆跑回家,要把好消息告诉我的爸爸。可是当我晚上回去的时候,只看到爸爸躺在屋里的尸体,爸爸已经去世了。早晨他的话语还在我耳边,他给我喝的那杯牛奶还温暖着我的身体。上帝啊,你为什么这么残忍,让我在三岁时失去了妈妈,现在又让我失去了爸爸,你让我70多岁的奶奶怎么养我啊!我爱我的爸爸,假如能让我的生命换回我爸爸的生命,我愿意!实在不行,我求你,你就给我一个小时和他相聚吧!”

我读完,含着泪水说:“孩子,你这么优秀,你爸爸在天之灵会为你这个儿子骄傲的。”我走下讲台,把讲演稿放在他书桌上,这时我才发现孩子的书包都破了个洞,书包里没有文具盒。一个念头闪了出来,我对他说:“孩子,你知道老师的家的,星期天到老师家玩。”孩子听了,挂着泪水的脸朝着我笑了。

星晴天到了,小客人背着他的小书包,沿着乡村小道来到我家,他非常有礼貌,叫我的爸爸、妈妈,喊他们“爷爷、奶奶。”

我陪他读书,完成了作业。我拿出新书包、新文具盒说:“看,老师给你买的。”孩子乐开了花。

中午我们一块儿吃饭,家人都在为孩子夹菜。让孩子享受了家庭的温暖。傍晚,孩子背着老师给他买的的新书包和新文具盒蹦蹦跳跳地消失在绿色的田野里。

后来我就调离了那所乡村学校,到了镇小。可我的心里时常牵挂着这个孩子。

几年后,胜利镇政府举办党员教师演讲会:“我为胜利献青春。”我作为学校党支部的年轻党员代表去参加演讲,我讲了关爱这个孩子的故事,并表示愿意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用行动去关爱身边孩子的成长。扣人心弦地演讲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并获得了政府颁发的一等奖。

这时,一个中学的老师走近我说:“你说的这个孩子现在在我们学校读中学,是我班的学生,我就觉得他很特别,不合群,性格古怪,以为他脑袋有问题。”得奖的喜悦立即消失,我握着这个老师说:“孩子很聪明,脑袋怎么会有问题,很正常啊,也许失去了爸爸妈妈,他孤单,自卑,不爱和同学交流。老师,请你细心呵护,好好鼓励他,我希望他健康成长。”那位老师点点头,在我面前承诺愿意好好地对待这个孩子。

二十年后,一天早晨,我去附近的菜市场买菜,路过一条水果街,忽然听到有人在我背后喊:“刘老师!”我扭转头一看,一个穿着白衬衫非常英俊的小伙子出现在我面前:“刘老师,你还认识我吗?”

我疑惑地摇摇头:“对不起!请问你是?”

小伙子笑着:“老师,我是汪海波!”

“汪海波啊!你长成小伙子了,真好!”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那个在班会上抽泣的小男孩,那个我为他流泪的小男孩。我笑着:你长大了,老师的心里一直牵挂着你,你这么健康,帅气,我放心了。

“老师,给你!”汪海波递给我一塑料口袋金黄的橘子。

“诶呦,不行不行,老师怎么会收你的礼物呢?你留着吧!”我一边说一边摆手。

从教三十五年,我把知识传给了学生,我把做人的道理讲给了学生,我把我的青春献给了人民的教育事业。用我微薄的力量温暖那些特殊的孩子。很多年了,我见不着他们,可我的心里常常牵挂着他们,祝愿他们健康成长,平安幸福地生活!

公众号:壹品小筑

2.有关老师的美文欣赏 篇二

1.坚持师生每天交流与沟通。

2.给予无论学习基础差的还是较好的, 无论思想品德欠佳的还是良好的以平等的参与、竞争机会。

3.及时地口头表扬与物质奖励 (笔记本, 钢笔等) 相结合。

有了正确的思想作引导, 班上的教育教学活动进展势头就很好。刘霜同学在周记本上这样写道:“开始来到这个学校时, 我感到一切都是陌生的。老师鼓励我们去结识班上的其他同学, 鼓励我们认真学习。因为有老师的鼓励而让我们感到不再陌生。”陈蔚同学写道:“记得初一刚开学的那几天, 我非常不适应初中的生活和教学, 特别是英语听写。因小学学英语没认真听讲, 结果到初中感觉英语特难。老师每次听写15个单词, 而我只写了3-4个, 每次都没有过关。有一次要听写的英语特简单, 特好背, 我只用了十多分钟的时间就把当天的单词给记着了。第二天, 我过关了。当老师念着我的名字表扬我的时候, 我的心就快蹦出来。从那以后, 我渐渐地喜欢上英语。我愿意花时间去学习英语。现在我的英语水平提高了许多, 多亏老师对我的赞扬。”谢佳同学写道:“老师时常鼓励着我, 因为她说她不会轻言放弃班上的任何一名学生, 她会以信任的目光看者我, 尽管彼此言语不多。”彭靓同学写道:“老师的鼓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老师的赞赏更让我们从心里涌出来一股强大的动力。”

其实, 赞扬学生并不难做到, 只要我们去发掘并观察他们的优点, 并毫不吝啬地称赞他们, 将会使师生形成良性互动, 使教学和生活环境更温馨可爱。

当然,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 首先就要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基础。在一个班级里, 不仅有各方面突出的好学生, 而且有某方面成绩优秀的尖子生, 更有各方面表现一般的中等生, 以及相对来说较差的学生。不论对待什么样的学生, 老师都应给予等同的爱, 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事实上, 并不是后进生身上没有优点, 中等生没有转化的条件, 而是老师缺少对这些学生全面的了解和真诚的爱。在我班上, 有一个叫杨锋的学生。他非常聪明, 但学习目标不明确且自控力差, 上课时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 不时还用手或脚去影响周围其他同学。为此, 我将他安排在第一排靠近讲台的位置。上课时我喜欢用眼神不断暗示他跟着我的教学思维走, 用书敲敲他的课桌提醒他该做笔记了。这样让他的大脑、手都有正事可做。渐渐地, 他专注于听课的时间长了, 做小动作的次数少了。对他的这一可喜变化, 我专门为他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 题目为“你的进步, 老师和同学们见证”。在班会课上, 我要求同学们客观公正地描述杨尚锋同学入我校以来, 在品德、行为、语言等方面的变化。大家七嘴八舌, 述说着他们眼中、心中的杨尚锋同学。虽然也有对他不足的指正, 但同学们更多地给予他肯定。在班会课即将结束时, 杨尚锋同学站起来说:“以前我不懂事做过许多傻事, 我对你们说声对不起!感谢老师你对我的不放弃, 还一直鼓励我。你的眼神、你的手势包含着你对我的关心、关爱和赞赏。”所以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 并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 让他们相信通过努力自己完全可以成为一名好学生。

老师欣赏学生, 还必须以尊重学生为前提。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个性和隐私。学生的性格各异, 老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善于包容学生, 谅解学生的错误, 同时应看到学生的潜质, 并着力挖掘。对淘气的学生更是如此, 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不能强行压制, 更不能因个人喜好对他们冷嘲热讽。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 还应该科学地正确地评价学生。科学地评价是指全面地、积极地、发展地看待学生、分析学生, 因而应丰富评价的内容。我们不仅要把学习、守纪作为评价的内容, 而且要把尊重他人、互助协作、语言文明、举止得体等都纳入评价体系, 作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为此, 我在我班的操行栏写了以上六项作为评价学生的基本内容, 并在每周五让同学们自评、互评, 评出一、二、三星获得者。给三星级同学给予表扬;在给一、二星级的同学表扬的同时也提出努力的要求。所以我常不吝惜激励性评价语:“你真棒!你还能做得更好!其实你什么都能做好!……”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欣赏我”, “老师在期待我”。评价是为了激励, 积极的暗示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优势, 如果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能得到老师的欣赏, 能够得到老师的正确评价, 那么孩子就有了向上的推动力, 就会为达到固有目标而努力。

两年以来, 在我和科任老师的不懈努力下, 我班正朝积极健康向上方向发展。在文艺、体育、学业方面, 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9年的元旦汇演中, 我班荣获校初中组一等奖。“红五月”歌咏比赛获校一等奖。“阳光体育”乒乓球比赛第二名……在学业方面:无论重高、联招、普高都大大超过区教育局和学校下达的育人指标。可见, 欣赏就是希望, 欣赏就是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3.我是老师最欣赏的学生 篇三

我平时不大说话,但一和老师顶起嘴来,却也伶牙俐齿,常把老师气得脸色铁青。最让老师头疼的是,我是那种我行我素、无论老师怎么批评都无动于衷的学生。有老师骂我是“花岗岩脑袋”,也有老师说我是“水浸牛皮,浸也是三斤半,不浸也是三斤半”。我明白那些话的意思,但无所谓,随便他们爱骂什么。

从我记事起,我的父母不是成天吵架就是相互不说话。有时他们还会当着我的面大打出手。小时候,我经常会因害怕而哭泣,但没有人会安慰我,久而久之,我也习惯了父母打闹的生活。我从来不敢把同学领回家,我不愿意别人知道我的父亲是一个酒鬼加赌徒,他从来没有在乎过我的学习成绩,更不会辅导我,就连带我去玩都没有过。在他的眼中,除了酒就是麻将,最亲的是钱,而我只是他的累赘。我的母亲整日忙碌,迫于生计,她总是干着别人不愿意干的又脏又累的活。辛苦一天,回家看见喝得醉醺醺的父亲,她心情恶劣就会忍不住和父亲吵架。长期如此,她的脾气变得暴躁易怒,对我也没有耐心。除了打和骂,我不记得我的父母耐心教过我什么。一直以来,我的身边就没有朋友,我也不相信别人会真正对我好。那些邻居,怕我带坏他们的孩子,一看见我就赶紧把自己的孩子叫回家。就连偶尔在路上遇见聊会儿天,大人们看见了也会如临大敌,拉起自己孩子的手匆匆离开,丢下我一个人孤单单地站在巷中央。一直到上学,我依旧没有朋友,我只是喜欢看课外书,喜欢书中那些美好的故事和人物。

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诲我只当耳边风,一脸漠然地听着,左耳进,右耳出,依旧我行我素,孤独却也自在。我不调皮捣蛋,但我也不听老师的话,我只沉浸在自己的冥想中快乐或忧伤。没有人明白我小小的脑袋里到底想些什么,我也不愿意和别人交流。老师见我屡教不改,说我已经无药可救,后来索性随我去,不再理我,只要不出什么大乱子,我几乎是被遗忘的。熟悉我家情况的街坊邻居,说我是“有其父必有其子”,他们也认定我这一生不是酒鬼就是赌徒,我自己也曾这么认为。

从来没有想过,在李焊华老师的眼中,我居然会是他最欣赏的学生。当他告诉我这句话时,我只是漠然地看了他一眼,转身离开。我不相信他的话,我明白自己是什么德行的学生。不过,听了李老师的话后,我坚硬的心依然颤动了一下。

李焊华老师是我念初二时从农村中学调过来的,他是我的语文老师。我的语文成绩并不好,就连自己感觉不错的作文,别的老师也不喜欢。

没有老师表扬过我,更不曾肯定过我在写作上的天赋。他们说我写的作文很颓废,立意不高,内容空洞,结构松散,只有李老师喜欢我的作文。记得李老师第一次在我的作文卷子里打上九十分的时候,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那次的作文题目是《像——一样生活》,班上的同学大部分都是写像英雄、劳模或社会名人的生活方式一样生活。他们的目标都很崇高,字里行间满是豪言壮语。我写了一篇《像流水一样生活》,那是我真实的想法。我觉得人的一生就应该像流水一样,既要充满耐性,具备一定的刚度,又要学会灵活,具有一定的韧性,只有这样,才能化险为夷,不断地前行。一直以来,写作文时,我是怎么想就怎么写,从来不会在意也不考虑老师会不会喜欢。在我的文字里,一贯的平淡和真实,根本找不到激昂慷慨的口号似的语句。李老师在作文后面的评语中写道:文字流畅、视角独特,很有自己的个人见解,是篇生活气息浓郁的感悟文章,老师很欣赏你这种真诚的人生态度。

那是我有史以来第一次得到老师表扬,更重要的是,他认可我的文字,肯定我的想法。看着老师的评语,我心里涌动着按捺不住的喜悦。我把那张卷子看了又看,特别是老师留下的红字评语,我一直谨记在心里,时时翻阅,非常激动。

后来我还知道一件事,由于李老师很推崇我的那篇作文,在一次教师例会上,他特意提了出来。他对我的赞赏遭到了许多老师的反驳,他们说我从小就知道投机取巧,是个很圆滑的学生,像流水一样生活,就是做人八面玲珑,无缝不钻。听到那些老师对我的鄙薄,李老师很生气,竭力维护,最后还差点吵了起来。那是一次不愉快的例会,但李老师坚持自己对我的看法,据理力争,他态度鲜明地表示,他喜欢学生真诚的人生态度,而我就是这样的学生。有的老师很不屑李老师的话,有的劝他不要为了一个学生和大家闹不和,因为不值得,还说他们都比他更了解我。“生在那样一个家庭能出好苗子么?”这是教导主任说的话,我一直记得。但是李老师依旧不顾其他老师的劝告,主动接近我,找我谈话。在他说出那句“你是我最欣赏的学生时”,我根本不敢相信,依旧很漠然地转身离开。我没有因为他的欣赏而感激他,我不习惯和老师说话,更不习惯被老师欣赏。我知道自己的德行,确实,生在那样一个家庭能出好苗子么?可这一切都不是我自己可以选择的。

被人欣赏毕竟不是件坏事,何况还是自己的老师。有意无意地,我收敛了很多,上课也会认真听课,心里想的,只是不想让欣赏自己的李老师为难。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人欣赏过我,认可过我,所有人都觉得我是无药可救的学生,唯独李老师认可我,让我感觉温暖。

我一直坚持写自己真实想法的作文,每次,李老师都赞赏不已,他给我的作文打上很高的分数,他在我的作文卷子后面留下的评语越来越长。有些时候就像是在写一封信,是一种朋友式的坦诚交流。我还是没有勇气面对他说话,但我明白李老师对我的厚望和鼓励。我一次次在心里告诉自己,我不是个坏学生,我不是一无是处,至少还有李老师欣赏我。就算是为了他,我也要好好表现,不能让他为我为难。

为了替我争取到去市里参加现场作文竞赛的资格,李老师和副校长吵了起来。李老师说:“从教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遇见过如此有自己见解的学生,他个性鲜明,为人坦诚,就是他的淡然、他的孤傲也时时打动我的心,他是那么真实的一个人,他是我最欣赏的学生……”恰好路过办公室,我听到了李老师的话,刹那间,我再也忍不住了,泪汹涌而出,一种巨大的幸福感瞬间把我淹没。

李老师最终替我争取到了那次市级的现场作文竞赛的资格。我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以一篇《我心中的楷模——王杰》一举夺得了那次竞赛的冠军。校领导、老师,还有很多同学都来祝贺我,但我只把自己感激的目光投给李老师。

没有人会懂,李老师那句“你是我最欣赏的学生”在我心中有多重要。一路走来,除了李老师外,没有人再给过我只言片语的鼓励和丁点的温暖。

李老师只教了我一年。念初三时,我的长年吵闹不休的父母终于离婚了,我跟随再嫁的母亲,远走他乡。再也没有遇见过像李老师这样欣赏我的人,但我已经不再迷茫,我始终记得,在我的生命历程中,曾经有一位叫李焊华的老师,他欣赏过我。

4.有关乡愁的美文欣赏:乡愁 篇四

现在,爸妈都不在多年了,二弟家就成了兄弟姐妹们的聚集地。他家在乡下有个生态园,尤其是夏季,那里就是最好的避暑之地了。从园子里摘下黄瓜,西红柿,到井边洗洗就吃。那种感觉就是小时候爸爸浇园子时,我们摘了黄瓜,在水阳沟里洗洗就吃的感觉。然后在林荫道上走一走,尽情呼吸着新鲜空气。

老家离北园生态农庄只有几里路,每次去北园都要绕道去趟老家看看。虽然那里已经没有了亲人,但还是想回去。停下车,在曾经住过的那所老房子前后转转,偶尔会请示房子的新主人,进屋看看。看看妈妈那个壁橱,窗户,灶台,土炕,每样存在的东西都一一看个遍。说着那个火炕当初是如何不好烧,到处冒烟。那个柜橱里放着好吃的东西,闻着都想流口水。但是妈总是在合适的时候才拿出来给大家分了吃。园子里老爸栽的果树已经所剩无几,但是,用砖砌的小花墙还在。摸一下,很亲切!

为了不打扰房子的新主人,兄弟姐们更多的时候是开车到村子的南山坡或是北山坡,下来走走,站在山上看看自己生活的房子、村子。一起回忆哪个胡同是每天羊群经过的地方,哪个山坡是经常放鸭子,放猪的地方。哪块地是咱家的一等地,二等地。然后一起爬小时候经常爬过的山。每年会有很多次这样,悄悄回去,又悄悄离开。

爸爸是老高三毕业生,据妈说,爸在县城读书,考的是中国政法大学,因为当时大姐都一岁多了,守寡的奶奶没能力再供爸读书,也就没有机会进大学了。所以爸心中有个读书情结,他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到孩子身上。但是他从来不会强调孩子们要好好读书。只有一句话,“不好好读书,就下地干活。”

家里有好几十亩地,爸起早贪黑地上地里干活,妈包罗了所有的家务。地里的活爸一个人肯定是干不过来的。从春天一直到秋,爸都会在地里忙。草锄了一茬又一茬。直到放暑假了。绿豆地里的草比豆苗还高很多。真像陶渊明描写的那样“草盛豆苗稀”。孩子们放假从来不敢耽搁,回到家放下行李,马上到田地里拔草。那个时候大哥和大姐二姐都成家了,就剩下我和三个弟弟一个妹妹,每天早早起来,吃过饭,大家赶紧上山,拔草,耘地,给向日葵打岔子,最难的就是拔绿豆地里的草了,天热的要下火,蹲在地里拔草,汗水和着泥土从胳膊上留下来,后背晒得起了泡。

偶尔,小路上会出现卖冰棍儿的,二弟弟掏出皱巴巴的几块钱给大家买几根冰棍,现在回想起来,那冰棍儿咋那么好吃,就是现在最好的冰激凌也吃不出那样爽口的感觉。

中午回到家,弟弟妹妹们都在院子里的洋井边上脱掉满是泥土的衣服,挂在树上。人洗个干净,然后进屋吃妈做的香喷喷的饭菜。妈总是做最好的东西慰劳孩子们。吃完饭妈总是说,快去躺一会,好好歇歇。炕太小了,弟弟们就把门板拿来搭成床铺睡觉。午睡时间很短,还没有歇过来,就又到了上山的时间。从炕上爬起来,全身没有一处不是疼的。那个时候就发誓,一定不回来种地!

一个假期很快就结束了,念书的都各自回到自己的学校。临走,爸会说, “想念书就好好念,要饭也供你们,谁不想念书就回来,帮我干活。” 妈送我们到大门口,总是对我们说:“快好好念书,可别当这庄稼人,累死”。然后转头对我说:“别像你妈这样,没念书,围着锅台转一辈子!”爸妈说话方式不同,但用心我们都懂。

孩子们都长大成人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没有一个让父母失望的。而爸妈却因透支了健康,早早地离开了我们!记得爸妈生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这辈子没攒下什么家产,就攒下这八个儿女!”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眼睛里洋溢的都是自豪!

5.有关樱花的美文欣赏:赏樱 篇五

相传在日本有一种习俗:日本人在家里大人在的时候,会把红色的樱花挂在父母胸前,代表父母一生红火、旺气;在家里大人死后,会把白色的樱花挂在父母胸前,代表父母一生洁白、纯正,死后也会一直享受子女的孝敬。中国的新疆最先使用这种风俗。

其实,烂漫的樱花最初是在中国。东坡故里眉山作为“中国樱花第一城”,打出了绚丽夺目的盛景。美丽眉州,花香遍野。看樱花如云,踏落花如锦。樱花田园、樱花公园、樱花道路、岷江樱花江边……眉山已经形成了470多平方公里的全国最大赏樱胜地。中国红、貂蝉、昭君、西施、贵妃、白秒、福禄寿……近百万株品种,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最集中、最齐全、最丰富的,并与南京林业大学樱花研究所合作,在东坡岷东新区樱花博览园设立了“樱花研究所天府基地”。樱花红陌上,杨柳绿池边;燕子声声,相思又一年。踏遍樱地何忍去,依依小妹送游人。来吧!亲爱的朋友们,走进这里,就宛如进入了人间仙境。

樱花树的主干都很直,枝干也是直的多,偶然有几枝弯曲着,也象画上去似的。杆干上的花很可爱,白里带点粉红,粉红透着天蓝,五颜六色。有的才展开两三片小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儿。走进花园,远远的就闻到阵阵清香。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簇,更艳。朵朵不一样,朵朵似相同,全部都是樱花。

佛光塔影净无尘,片片樱花迎早春。新春的阳光洒进园里,斜斜地照着,它把小草、绿叶和有些樱树涂成嫩白色,把有些樱树涂成粉红色……樱花伸一伸腰,桃花抬一抬头,说:“来,比赛谁开的花更鲜艳吧!”少先队员们争先恐后地背上画夹,跑到树下写生,绘制出一幅幅非常美丽的花纹。

游人们朝着温暖的阳光,循着醉人的花香,解开了衣服,敞着了胸膛,看得出了神,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樱花,舒畅极了。

樱花已熟酴醿放,春去虽忙意尚夸。樱花园外美丽的姑娘和帅气的小伙采用“结绳”记事的方法,用樱花代替绳结,编织一圈圈大小不一、颜色形状多样的花环,戴在人们的头上,挂在大家的胸前。一个花环就像一本书,里面装着本民族的很多动人故事。

有书可读常无暇,一队姻缘书香家。此悟眉州深情唱,至始须是小生涯。

6.跟赶集有关的美文欣赏 篇六

每逢集日,我背上二三十斤,父亲背上五六十斤的粮食,前后分匀,就像背搭子一样,到三十里以外的襄汾尉村,或者四十里以外的古城公社(镇)赶集。

羊肠小道就是路,乱石河滩就是途,玉米面、黍子面窝窝是干粮,沟里的、路边的雨水就是我们免费的“矿泉水”。

特别是下山赶集有四怕,至今记忆犹新,如同昨天,令我终生难忘。

一怕被山水冲走 。去襄汾古城镇赶集需要翻山越岭,步行四十里,来回八十里。早上五点钟左右,天还没亮,就要开始走,晚上八九点钟才能摸黑返家。而尉村比古城镇近十里,集小人少,时间短,不需搭起起(起的太早)。一般在早上七八点才社裹(收拾)走,下午擦黑就可返家。到尉村赶集,需要南行一里过马圪咀村,下45度左右的庙咀坡,到河底,就进入两边是悬崖峭壁的三官峪河道。从这里走二十来里,途中需要经过“疙棱下”、“蒙牛蛋”、“石门子”、“豆腐崖”等许多危险的地方到达三官庙,才算基本上出了大山口。再步行十里才能到达尉村。途中河道崎岖,忽高忽低,许多地方仅能容一人通过。河道比较长,有时,头顶艳阳高照,滴雨未下,而沟后边的山水(洪水)就会突然紧追而来,两边是悬崖峭壁,又没有上山的路,稍不留心就会被山水冲走。据说柳沟村就冲走过一个人。所以,大人们一般在赶集的头几天,都会注意观察天气状况,来确定是否下山。

二怕贼人劫道。 因为山高沟深,我们一般赶集不会一两个人单独行走,因为时常有单人被劫走钱财的事情发生,不得不结伴同行,小心为上。

三怕粮食粜不了 。我们这些“山猫”(平川人对山里人的称呼),在粜粮食时,还经常受到“地老鼠”(山里人对平川人的称呼的反击)的算计、欺辱和刁难。有时候 ,热水汗脸背下山的粮食,到了下午还是无人问津,没人着实要,总不能再从三四十里外的平川又背回到山上吧!况且,我们还要用粜粮食的钱交学费呢!我们小孩心里急,大人们比我们更着急,家里的油盐酱醋等零碎花销,撤布做衣做鞋、针头八脑等等一切都指望着它呢!有一次,我和父亲就遇到这种情况。山里人把背下来的各种粮食放在街道旁,排成一溜,打开毛縺口,接受川里商贩的检阅,我们或蹲或站,齐刷刷的向前来问价的商贩们行注目礼,川里人像市场监督员一样,这家看看,那家瞅瞅,就是不出手购买。眼看要罢集,看着我们侍跟的老乡一个个被商贩领走,我们的粮食还是有人问,没人着实买,我和父亲都急的团团转,背着粮食一会儿挪一个地方,一会儿挪一个地方,生怕人家看不到,眼睛像探照灯一样跟着川里人的脑袋转,又像扫描仪一般探测对方购买的概率有多大,是否需要与其多费口舌。一见有人往跟前走,我们立马站起来,点头哈腰、陪着笑脸,向人家夸赞自己粮食颗好,籽粒满……就像当年的狗汉奸见了日本人似的奴颜婢膝,可怜至极,至今想起来,都对自己的行为倒胃口。就连生性耿直、脾气火爆的父亲也没了平时那火爆子脾气。古人云:“货到地头死”,“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一点不假。既使如此,也不一定能够把粮食粜出去。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我们只得跟着几个村里人,背着粮食送到收粮食的店铺里,每斤价钱要比平时少好几分钱。如果背上四五十斤,就少卖一到两块钱呢!这可不是小数目,一个本子五分钱,能买好多东西呐。哎!有啥办法,“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只得伸着脖子任人宰割。山里人也有硬碴子。我村里的一个叔叔,就因为对方收了粮食少给了两毛钱,把那个川里人暴打一顿,乘机逃走。以后好长时间不敢到尉村赶集,要赶也是赶古城集。川里人是“坐地虎”,人多势众,只要认准你,就会纠集许多人威逼利诱,甚至干仗大架,山里人老实厚道,不愿惹事,何况在人家的地盘上,真正打起来吃亏的还是我们山里人。虽说这位叔叔人高马大,但是毕竟“好汉难敌三轱辘”。

四是怕绺娃子(小偷)。 山里人粜了粮食才有钱置办(买)油盐火耗和其它生活用品。有时,辛辛苦苦等了多半天,把粮食粜了,在置办生活用品的街道上,就会被绺娃子盯上,趁机把你的钱财洗劫一空,让你“实来空回”,有气无处撒。 赶集就是一场硬仗,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小心谨慎,敏捷过人,稍不留神,就会装上一肚子气哭着鼻子回家。山里人脾肠子厚实,不怕吃苦受累,就怕受气。不过,山里人就是山里人,世代吃大山的母乳长大,可能也遗传了大山的气质,以大山般的厚重隐忍包容了这些。

改革开放以后的八十年代,山里人已经有了店铺和市场,再也不用到几十里远的平川赶集了,反而平川人反过来要到我们山里推销他们的产品。

山里人并不记仇,用他们宽阔厚重的胸怀笑脸相迎。

这就是我们山里人值得自豪和敬重的地方。

7.有关老师的美文欣赏 篇七

我叫盛凯,是一名高一男生。我爸爸为人正直仗义、刚直不阿。也许是从小耳濡目染受父亲的影响吧,从小学到初中,我对当班干部之类的事情一点都不感兴趣。因此,每到新学年改换班干部的时候,无论老师怎么做工作,也不论同学们如何推荐我,我就三个字“没兴趣”。不过,经过同学们选举和老师推荐出来的班干部,我还是比较尊重和支持的。

然而,升入高中的第一个学期,我却遇到了奇葩的人和事,令我非常纠结、恼火。

那是刚开学的第二周,班主任对同学们说,明天准备评选班干部,请同学们匿名推荐5名候选人,以得票多少确定班干部。因为同学们都是新生,彼此都不太熟悉,所以这次投票比较分散,而且票数差距也不太大,出现了第5名有3个同学票数相等的情况。班主任说,等他与其他老师商量后再确定。结果,奇葩的第一件事出现:一个叫杜枫的男生不仅当选,而且当了班长。许多不服气的同学开始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得票最少为什么当班长?有的质疑,他的成绩在班上只是中等水平,有什么资格带领大家共同奋斗,冲刺高考?还有的同学公开说,杜枫肯定贿赂老师了。班主任的解释是,班长人选不仅仅看学习成绩,更要看组织能力。我当然明白,这是老师自欺欺人的苍白说辞:我们才入学不到两周,杜枫的组织能力从哪儿体现出来的?可我转念一想,我是到高中读书考大学的,谁当班长不是我关注的事,因此也就没再参与同学们的热议。

杜枫组织能力不强,可玩阴谋诡计很在行,只要哪个同学跟他不和,或者他看哪个同学不顺眼,那么这个同学一定会成为他“相中”的目标,杜枫会把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添油加醋地改编加工后,向班主任打小报告。比如,向老师说某同学“不遵守学校纪律”“不服从班里的领导”“不积极参加班里的活动”等,其中很多情节都是无中生有。但班主任就是偏听偏信,表扬杜枫工作认真负责,敢于说真话、说实话。同学们在我面前议论时,我感到义愤填膺,由于遗传我爸仗义执言的秉性,我走进班主任的办公室,直言不讳地向老师反映杜枫打击报复同学的事实。老师听后,不但没有表扬我,反而淡淡地说等他调查清楚了会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

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和同学们在操场上打球。因为抢球,一个同学无意将另一个同学撞倒在地,擦伤了腿。受伤的同学硬说是撞他的同学有意报复,周围的同学瞬间形成了两派,并开始动手打了起来。我见状赶紧劝阻,可两派人打红了眼,哪里听得进啊,我只好紧紧地抱着打同学最凶的那个男生。之后,在其他赶来的同学帮助下,总算制止了事态的进一步发展。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个很正常的拉架举动,竟然成了杜枫让我“躺枪”的把柄,他故伎重演,把这件事颠倒黑白地说成是我帮着另一派同学打群架。班主任开始看我不爽了,总是挑我的毛病,在班会上不点名地批评我,甚至含沙射影地说,我表面看是一个热心正直的人,可实质上是一个“小心眼”、爱打小报告的不听话学生。我当时气得不行,真想站起来与老师理论,可被我身边的同学给压下了。当时,我感到人格不仅受到了污辱,而且我的自尊也受到践踏,好不容易挨到下课,我追到办公室想和班主任解释一下,可班主任根本不听我的解释。我觉得特窝火,咽不下这口恶气。

这时,平时跟我要好的几个同学对我的遭遇打抱不平,他们建议找杜枫出出气。我问他们想怎样?他们说:“夜晚把杜枫截住,大家蒙头把他揍一顿。”我冲动地认为这个办法好,并且迅速商量用什么东西揍他、由谁打头阵、由谁善后等具体细节。可是,等晚上躺在床上,我一细想,这样做是很不理智的,弄不好会出大事。第二天,我找几个同学商量说,取消揍杜枫的行动。君子动口不动手,怎能采取暴力行为呢?于是,同学们又建议说:“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骂他一通,要不写一些匿名信到处散发,把他的名誉搞臭。所谓‘癞蛤蟆上脚面,不咬人,也腻味腻味他’。”

通过上述的这一系列事件,我越来越想不明白了,像杜枫这样一个靠阿谀奉承、玩弄手段当上班长的人,班主任难道就没有察觉到他的品德有问题?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班主任为什么还很欣赏这种可恶的人?

心理分析:

每一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每一种教育方式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一位美国心理学家罗伯逊在一次大学演讲中,以《分苹果》为题,讲了两个真实的故事。第一个故事,男主人公汤姆小时候有一次吃苹果,他心中想要得到最大最红的那个,可是弟弟在他之前抢先说出了同样的话。妈妈听了弟弟的要求之后责备道:“孩子,你应该学会把好的东西让给别人,不要总是想着自己。”听到妈妈这样教育弟弟,汤姆灵机一动地说:“妈妈,把大的留给弟弟吧,请你把小的那个苹果给我。”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夸奖汤姆的同时,把那个最大的苹果奖励给了他。第二个故事里的主人公叫杰瑞,他小时候也有一次吃苹果,大家都想要大的。这时,妈妈提出用比赛修剪草坪的办法来决定谁将赢得那个最大的苹果。于是经过努力,杰瑞如愿得到了那个最大的苹果。

故事里的汤姆后来因为犯罪进了监狱,而杰瑞则成了一名成功人士。罗伯逊教授指出,虽然分苹果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由许多这样的小事所养成的为人处世的习惯却会影响人的一生。用虚伪、欺骗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和用诚实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愿望相比,前者可能暂时占了上风,但是从长远来看结局则是完全相反的。听了这个故事,我觉得盛凯可以受到一些启发,明白一些人生的道理。看得长远一些,眼前的委屈痛苦就会减少许多。

遭遇不公平的对待,尤其是通过合法的渠道(比如盛凯找老师解释)不能够解决问题,那么很多年轻的朋友就想用自己所谓的办法来“伸张正义”,当然就包括与盛凯要好的同学们为他提出的一些“暗算”杜枫的办法。其实“摸黑桩”“辱骂人”和写匿名信之类的办法,说白了就是“阴招”,既然盛凯原本就反感甚至厌恶杜枫用“阴招”整同学,自己再对杜枫使“阴招”岂不是一丘之貉?更何况,那样只会把盛凯和班长、老师之间的矛盾激化,把小的问题扩大化,造成混乱的局面。如果那样,不仅盛凯的生活不再平静,而且有关部门处理这些问题时不会考虑盛凯做事的前因,只会考虑问题的性质和危害,不管怎样,大家不会赞同用阴谋或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而且这样还会把本来有理的事情搞成了没理。这样做既不文明,也是无能的表现。

nlc202309041532

社会是非常复杂的,不可能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符合书本上的道理和心中的正义,即使是所谓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做出一些不正确的决定。也许班主任并不了解班长的另一面,而只注意到他在自己面前表现好的一面;当然也有可能班主任本身就存在问题,毕竟每个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阿谀”“紧跟”很多时候是一些人得宠的法宝,但不管怎么说,在学校老师代表了权威和正确,一个学生是很难改变这种现状的。

化解对策:

既然客观环境近期不大可能改变,正常和非正常的途径都走不通,那么盛凯该怎么办呢?我建议他从改变自身的认知开始,因为能改变的只有自己主观的认知。否则,受到伤害的只能是自己的身心健康,影响最大的只能是自己的学习和发展。

面对挫折和痛苦,我们提倡采用一些积极的应付方式:

一是寻求社会支持。即向别人倾诉和寻求帮助。比如使自己的感情有所外露,接受别人的同情和理解,告诉别人自己的感受,与他人交谈以了解更多有关这一问题的信息,与能给自己帮助的人交谈解决问题的办法,向自己所尊重的亲戚和朋友讨教等。这些做法可以缓解自身的压力,寻求心理上的支持,并可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好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把自己的精力从难以解决的问题上移开,而不是一条道走到黑。可以重新认识生活中的重要事情,从困境中看到希望,鼓励自己去做一些积极有创造性的活动,比如制订学习目标,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增加与同学的交往等。

三是可以用幽默的态度来平衡自己的心理。比如可以设想: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要生存和发展,有些人没有能力通过正常的渠道去赢得自己的目标,那就只好采取一些卑劣的手段。就说盛凯的班长吧,他无德无才,好不容易当上了班长,如果再没有阿谀奉承、造谣生事的本领,那他又怎么能继续“统治”同学们呢?盛凯可以从一个观众的角度去观看他的“表演”,看他的“表演”最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四是可以将挫折升华为人生的动力。挫折可以使人成熟,磨难可以造就英才,很多有大作为,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人,早期的经历都是十分坎坷的,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因为“夜再黑,也有天亮的时候”。盛凯同学,请你把那些不断给你制造麻烦的人,当成命运给你安排的反面教员吧,在他们的“教育”下,你将会学到很多课本上所学不到的人生道理,你应该感谢他们,正是他们所给你的这些“帮助”,使你成熟和成长。

【编辑:花洁】

8.有关下雨的美文欣赏:雨感 篇八

街道两旁的水哗哗作响,急切地寻找归宿地。下水管道的井口如趵突泉,浑浊的水喷涌而出,把井盖顶得上下跳个不停。一辆辆公交车、出租车不再显得匆忙,在哗哗水流中艰难行进,雨刮左右摆动,忙碌地执行着任务。稀少的行人撑着雨伞,鞋子和半截裤腿早已湿透,忍着冷凉,瑟缩着身子,一脸的无奈,心里却一个劲儿诅咒这鬼天气。

已经半月有余了,每天都在阴湿中度过,好像很久没有体验过“骄阳似火、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等盛夏的炎热了。偶尔,太阳从厚重的云层缝隙中探出脑袋,窥视着大地,地面湿漉漉的,花瓣上的水珠反射着阳光,晶莹剔透。很快,太阳光吝啬得转瞬即逝,完全不留恋世间万物对它的期盼。接踵而来的便是无休止的绵绵阴雨。雨时大时小,时断时续,如孟姜女哭长城,哭累了歇一会儿,再接着哭,如此反复……

雨势小了起来,我抬头望着茫茫天际,似乎罩着一张深灰色的大网,撕不开,扯不断。我身陷其中,压抑得近乎窒息。这云层里的水,到底有多少,啥时候能下完?天宫也建海绵城市了吗?

云层越发厚重,片刻的沉默也许正在酝酿更猛的雨势吧!

果然,稍作喘息,雨势更猛烈的爆发了。硕大的雨点铺天盖地地砸下来,声音更响,更加势不可挡。

雨点打砸在人们的心头,击碎了老农民一个个丰收的希望。田里的庄稼,无论成熟待收的还是正在成长的,都已经经不起这致命的折腾,在饱和的雨水里苦苦挣扎。今年冬小麦长势喜人,几年一遇,丰产在望。沉甸甸的麦穗泛着金黄,向人们颔首致意。已经进入麦收季节,正当老农民们摩拳擦掌收获希望之时,谁知,这不期而遇的连绵阴雨如飞来横祸,不知何时是个头,没完没了地糟蹋着冬小麦俊美的容颜。麦杆枯萎,烂在地里。麦穗发黑,圆润饱满的麦粒无奈之下长出了青芽。青芽弯着腰,一脸无辜,如佝偻着身子仰天长叹的老人。已经收倒的小麦,还没有来得及拉运回家,码垛在地里。此时,在雨水的洗礼中,低矮的、随时准备回归主人家的麦垛一个个像披着蓑衣的麦田守望者,宁静致远。守到了什么?只有帽沿上一圈嫩绿的麦苗分外耀眼。

秋收的农作物借着雨势,倔强地疯长。叶子越加碧绿,个头更加高大。但是,由于缺乏太阳光的照射,如营养不良的孩子,脆弱得不堪一击。一场大风吹来,随时都会匍匐倒地,自命难保。加之错过最佳开花授粉期,指望着金秋能有好的收成吗?

天黑下来,雨势丝毫不减。隔窗听雨,这雨声似乎渐渐温柔起来,强拍与弱拍明晰,快慢相宜。密集的雨点就着灯光,拍打着窗棂。我伴着雨声入眠,愿一觉醒来,天空湛蓝,阳光明媚。

9.有关怀念父亲的美文欣赏:父亲 篇九

在我们兄弟姐妹6人中,我最瘦弱,而且从小就很懂事,因此父亲最疼爱的自然是我。我所在的村子只有一条狭小的黄泥路通向外面的世界。我小学毕业到了距离村子30里的小镇上读初中,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酷暑,每个周六下午,我都会提着空空的行囊往家赶;星期天下午,又用自己瘦弱的身体背着一周的米和干菜行走在这条崎岖的泥路上。肩膀疼了就将米和干菜顶在头上,并用双手托住,实在累了,就坐在路边休息。这样来回地走了三年。

记得有一年过端午节,学校不放假。我和村中的几位小伙伴下午放学后就急匆匆往家赶——为的是回家吃上一顿肉。第二天一大早,我被父亲“咳咳……咳咳……”的咳嗽声吵醒,睁开眼睛时,只见父亲点着煤油灯来到了我的床边,父亲弯下腰,边咳嗽边叫我的乳名。我知道,那是该起床的时候了,我还得赶回学校上第一节课呢。父亲是热好饭菜才叫我起床的。我吃饭时,父亲就蹲在旁边看着。当我吃过饭,父亲忙用竹筷将剩下不多的肉从盘中夹到一个碗口粗的玻璃瓶里,然后封好盖子塞进我装米的布袋。接着父亲把我送出村口,嘱咐道:“天还不大亮,别走那么快,路上小心。”我和伙伴们越走越远,后面传来父亲断断续续的咳嗽声。现在回想起来,我依然眼眶湿润。

1982年,当我从小镇的初中考取县重点高中的时候,父亲已经61岁。那个时候,父亲早晚咳嗽得更厉害了。就在我读高中那年,大哥和我们分了家,父亲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由于高中的学习紧张,也为了节省路费,我一个月才回一次家。曾记得高中毕业那个学期,学校要交报考费和体检费,于是我只好回家捎钱。回到村口已是傍晚,隐隐约约看见赤着脚从地里回来的父亲,我迎了上去,并高兴地叫了他一声。父亲见我,说:“回来啦。”我点了点头。

“本来不想今天回来,只是交了报考和体检的钱后,口袋里就没有伙食费了。”我说。

“前几天就想去镇上粜米,只是天一直下雨,或许明天……”父亲没有把话说完,转过身去,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次日一早,父亲把早已碾好的米用箩筐装好,并用塑料薄膜遮盖严实,戴上斗笠,“咳咳……咳咳……”已过花甲的父亲咳嗽着挑起米上路了。在绵绵细雨中,我看着父亲赤脚行走在通往小镇的泥泞小路上,我的泪水盈满眼眶。我暗下决心:要考上大学,工作后好好报答苦了一辈子的父亲。三年啊,父亲无数次站在村口,用希望的眼神目送我从高中走进大学校园——身后留下的是老父亲的声声咳嗽。现在我终于明白:“父亲积蓄了一生的力量拉弓,目的是要把我射出山村”。

跨出大学校门,我发现:作为一名师范大学毕业的中学教师,收入竟是如此微薄,月薪除去伙食费已经所剩无几。上班三个月后,我第一次怀揣着从工资中省下的近百元钱,到商店买了一瓶麦乳精和一瓶鱼肝油回家。父亲见了说:“这些东西农村人用不着。你刚参加工作,很多东西要添置的,明天把这些营养品退回商店去吧。”我说:“爸爸,你就别再为我操心了,我的收入挺不错的。”

回单位那天,父亲依然早早起来为我做饭,依然咳嗽着叫我起床。父亲知道,从小镇到县城一天仅有一班车,从家里到火车站要走2个小时的山路,他担心我赶车误点。

“爸爸,农活重,而你身体那么弱,平时您就买点肉补补身子吧”我算计着所需的路费后,将剩余的50元钱塞到了父亲布满老茧的手中。

“你回单位还得花不少的路费,给回20元你坐车吧”父亲边咳嗽边分出两张10元的人民币,赶上我时,那两张人民币从父亲颤抖的手中掉落到了地上。我忙弯腰拾起。“咳咳……咳咳……”父亲蹲在地上不住地咳嗽着,“咳咳……咳咳……”。咳过后,只见父亲泪眼婆娑(因为咳嗽所致)。这时候,站在一旁的我,眼泪出来了。“你上路吧,车不等人。我咳过就没事的。”父亲蹲在原地用手向我示意。我又将拾起的20元重新塞回父亲的手中,很快地转身上路了,我怕父亲看见我的眼泪。当我走出百米后,我回头看了看,父亲仍然蹲在原地目送我。

“咳咳……咳咳……”后面隐约传来父亲的咳嗽声。我边拭眼泪边加快了步伐。我又一次暗下决心:等我有了积蓄,一定要治好父亲的病。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这十多年来,我每年也只回家一两次。结婚、孩子出生、买房……我的手头一直都紧巴巴的。也许父亲了解我的经济状况,每当我提出带他去住院治疗他的呼吸道疾病时,父亲都极力反对,只是答应买点药吃吃而已。

如今,父亲已经离我而去。可不知有多少次,我梦见父亲蹲在村口,咳嗽着目送我远离小山村的样子。

10.有关回忆的美文欣赏:老姜茶 篇十

这是队长对我说的。

我那时岁数还属小孩一类的,但因为我们队里劳力紧,田多,因此,只要你想去干活,队长多同意,不过分数是很少的,我记得好像干一天活是2分工分。大人们也不在乎这2分工分,我呢也不在乎,主要是可以提前参加劳动锻炼,从小就是“脚夥子里出身”,培养劳动的习惯。

接到队长派的任务,我一溜小跑,很快到了食堂。食堂里的炊事员马上把事前舀进缸里的茶水用勺子舀到提桶里,挑着往田里送。

“茶来了!”一声呦喝,放下提桶把碗扣到提桶的耳朵上,并对我说,如果没了,马上来对我们说。说着就回食堂去了。

在热辣辣的日头下种田的,汗流浃背的人,听到呦喝,纷纷从田里走上来,用碗舀起这茶,豪炊起来。

这茶是用红茶泡的,里面放着一些老姜块。盛在食堂的缸里冷着,喝起来有些辣味。

现在知道,这老姜茶其实是暑天很好的解暑饮料。那时的夏天解暑的饮料很少,棒冰与汽水在赤日炎炎的地头是吃不上的。

从水田里上来混身湿漉漉的,喝到这有些辣的老姜茶,实在是很解渴。

生产队的时候,这茶是由食堂人员泡好了送到田头,一担水桶装满茶水,放上两只碗,挑到田头把碗扣在水桶的“耳朵”上,喝茶的人喝后也把这碗扣在这耳朵上。如果不讲究的人,喝了以后就直接把碗放到茶水里了,再来喝的人,水上有可能还带有泥水,也不顾了。用泥乎乎水乎乎的手抓住碗沿就往这茶水里舀,喝好了,将碗往茶水一放,碗上留下的泥迹也就浸到茶水里了。接下来的人也不会太讲究的照样喝。

现在想想,当时的人怎么有这么好的抵抗力,喝着这样的茶水也不会生病呢?你看现在的人,这样讲究卫生,病还是不断地推陈出新。

后来,家庭联产承包,不再是大家一起劳作了,一家归一家,因此再也见不到原来那对挑茶水的生产队里的水桶了。

但这茶还是要喝的,而且仍然延续着夏天放老姜的习惯。

双抢时节,母亲会很早就起来,烧早粥,再烧好开水,用红茶老姜泡好茶,茶水呢放到开壶了,我们俗称“车心罐”,吃好饭上工时,这茶水也就随着带去田头。

做到日头高升到天空的时候,热辣辣地,身体里的水份也随之减少起来,口干了,衣湿了。来到地头,在碗里倒了一碗老姜茶喝着,虽然太阳还是那样的热辣,但自我感觉好像是凉了不少。

后来,父母也老了,田搞起了流转,不再种了,这劳作时的老姜茶也慢慢地退出了集体生活。

不过在老父亲的茶杯里,没有断。每到夏天,父亲还是习惯在泡茶时放上几片老姜,玻璃杯子里,酱红色的茶水浸着淡黄色的姜片,看着透出杯子的色彩,虽然没喝,也能感受到那辣辣的味道。

今年,不知怎么的,心血来潮,想起了少年与青年时大汗淋漓时喝过的老姜茶,于是专门去农贸市场里买了几块老姜,切成片晒成干姜。也用红茶泡。

泡好后,那色泽,还是原来的,但一上口,那种味好像没有记忆中的那样,寡淡多了。

原来呀,那原味也会随着时针的转动而流失变味的。

11.有关老井的美文欣赏:难忘老井 篇十一

后来,我们搬到了一个叫夏尔扎克的居民区。一天,父亲和大人们商量说:“为了吃水方便,咱们自己打一口井吧。”我们兄妹听后甭提有多高兴了。

说干就干。父亲请来了从内地来投亲的周铁等人帮忙,家里老少发扬愚公精神,有力气的帮着提土,小的在家里做饭,足足干了十天,终于打出了水。我们沉寝在了幸福中,那时的心情就像塔里木打出第一口油井一样激动。自从家里打了水井,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打到水,方便极了。

后来,村里多数人都在自家门前打了井,去老井汲水的人越来越少了。近几年,家乡人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基本用上了自来水,有的自己也打了机井,童年的老井和家里打的那口老井再也派不上用场。可是,每当我回到家乡,看到老井,一是记忆起了童年的往事,二是想起了勤劳一生的父亲。那口长满青苔的老井成了我永远的记忆,深深地扎根在了我的心里。在我漫长的人生旅途上,它就像灯塔,照亮我的前程。

老井,给我思想启迪,给我孕育了种种回忆,成为我人生与生活的缩影,是我永远的情结……

上一篇:库存管理复习资料下一篇:如何进行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