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精打细算》word教案.doc

2024-07-30

2017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精打细算》word教案.doc(共10篇)

1.2017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精打细算》word教案.doc 篇一

小数点搬家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2.灵活应用此规律计算相关问题。

教学设计:

一、观察情境图,明确观察任务。

1.(出示情境图)想一想小数点向哪边搬家的?快餐的价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板书出三种价格:4.00元, 0.40元, 0.04元。)这三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大小怎样?

3.全班交流总结:它们都有数字4和0,只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同。

4.看样子一个数大小与小数点的位置有关。到底有什么关系?

二、探索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关系。

1.先观察两个小数0.40、4.00 ,小数点是向哪个方向移动的,移动几位? 2.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小数大小怎样变化?你是怎样想的?全班交流各种想法并讨 论。

3.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小数就扩大10倍。如果向右移两位,小数大小会怎样变化呢? 4.推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四位……小数的大小会怎样变化?

5.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小数就扩大10倍。如果向右移两位,小数大小会怎样变化呢?

6.推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四位……小数的大小会怎样变化?

7.如果一个数乘10、100、1000,我们只要把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移动几位就可以了。8.小组合作,探索小数点向左移,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

9.小组汇报交流,总结: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小数缩小10倍、100倍……

三、练一练。

完成书后的练一练第1、2、3题,集体订证。

四、发散思维练习

有比3.5大并且比3.6小的小数吗?如果有,请你写出两个这样的小数。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学习了小数点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的变化,那我们总结一下规律。

2.2017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精打细算》word教案.doc 篇二

港南区罗泊湾小学

兰兰

教学内容:北师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58—59页:运算律(复习)。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认识到整数运算定律和性质对小数、分数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其合情推理的能力,培养其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建立初步的数感。

3.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合作精神,使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同时让其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结合相关内容,渗透“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准确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选择合理灵活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分析:运算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这些运算律在数与运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引导学生思考:小学阶段我们学过了哪些有关数的运算定律和性质?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吗?

分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全班归纳整理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减法和除法的性质。加法交换律:a+b = b+a 加法结合律:a+b + c = a+(b + c)乘法交换律:a×b = b×a 乘法结合律:a×b× c = a×(b×c)乘法分配律:a ×(b + c)= a×b+a × c 减法性质:a - b - c = a -(b + c)除法性质:a ÷ b ÷ c = a ÷(b × c)(设计意图:回顾和总结学过的运算定律,鼓励学生用字母表示,以帮助学生整理和复习所学过的运算律和性质。)

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加法、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小组合作,全班交流。0.7+3.9 +4.3+6.1 8 ×4 ×12.5 ×0.25

2、减法性质的应用。221-35 - 65 12.7 – 4.8 – 5.2

3、除法性质的应用。4700 ÷ 25 ÷ 4 56.7÷0.125÷0.8

4、乘法分配律的应用。8×(125 + 7)

2.7×4.8 + 2.7 × 5.2 1\4×101 -1\4

5、特殊数的拆分。小组合作,全班交流。75×102 75×9.8 12.5×3.2×25

(设计意图:设计小组合作的环节,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了团体合作精神,使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同时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通过简便运算,鼓励学生在运算的过程中熟悉运算律的“结构”培养简算的意识。)

三、巩固复习。

1、请你做法官: 35×1.6 = 35 ×2 ×0.8 326-7.2 +2.8 = 326-(7.2 +2.8)

×99 +88 = 88 ×100 73 × 37-73 × 37 = 0 73 +37-73 +37 = 0 0.83 ×99 = 0.83 ×(99 +1)

2、解决问题: 学校准备为田径运动会购买一些奖品。

玩具三轮车25辆,每辆24元,摩托车25辆,每辆26元,小汽

车25辆,每辆80元。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下面是运动会跳绳比赛的场地,每块小方形的长都是15米,宽都是8米。你能求出它的周长和面积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整理的知识进行多种类型的练习,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体验到了探究成功的乐趣。)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你学得开心吗?(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同时培养学生质疑,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学反思:简便计算是小学计算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简便计算应该是灵活、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性质、定律等,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学生对简算挺感兴趣的,毕竟简算可以摆脱那些繁琐的四则混合运算,也不用竖式计算。我发现:简算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觉,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够进行简便运算的特征,并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我设计了大量的直接简算的题给学生练(我认为计算达不到一定的练习量是不行的),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常见的可以简算的对象,如:“25与4相乘”、“125与8相乘”、“5与任何双数相乘”以及其他的可以凑整的数,同时使学生对简算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是学生最不容易掌握的。根据以前的教学我发现,其实学生在真正的生活情境中还是会自觉的用乘法分配律的。比如算几套课桌椅价钱的问题,学生会列出两种不同的算式,也就是渗透了乘法分配律的思想。我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学生确实很难达到自觉地运用分配律去计算,特别是一些变式就更加的困难了。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自觉观察算式特点的习惯。学生对于计算的目的是得到答案,而忽略了计算的过程,这也跟我平时的教学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其实,简便运算的思路有很多,只要把握“凑整”这个解题关键,正确、合理地使用运算定律,就是正确的。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单纯的简便运算,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理解了学以

3.2017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精打细算》word教案.doc 篇三

教学内容:

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课本第9~1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理解十几减几退位减法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学生经历搜集信息的过程,能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2)学生能凭借已有的经验和动手操作、交流等手段,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几的各种方法,经历十几减几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口答。12-7= 11-9= 6+9= 14-9= 15-8= 14-7= 6+7= 3+9= 5+8= 8+7= 16-8= 12-8=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题。出示挂图。

师:今天,小兔子带着她的好朋友小老鼠一起到草地上去摘蘑菇。请小朋友认真观察这幅图,从图上你还可以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知道了草地上有两种不同颜色的蘑菇,一种是蓝蘑菇,一种是花蘑菇。生:我还知道小兔子一共采了11个蘑菇。

师:小朋友说得棒极了!这时,小兔子给她的好朋友小老鼠提出了些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第一个问题是,蓝蘑菇有5个,花蘑菇有多少个? 生:另一个数学问题是,花蘑菇有6个,蓝蘑菇有多少个?

师:小朋友,你们能帮小老鼠完成这两道数学问题吗? 生:能。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思考方式。然后全班集体反馈交流。生:11-5=6,11-6=5。(师板书)师:XX同学的列式计算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师:那么11-5和11-6,你们是如何进行计算的呢?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可以用小棒来摆一摆,我们比比看,哪一组的算法最多? 1.学生讨论。2.集体反馈。

师:原来“11-5”有这么多种算法。咱们班的小朋友可真厉害。那么在这些算法当中,哪种算法最为简便呢?现在也请小朋友好好思考一下。学生小组内进行讨论。

师:哪个组先来说说看你们讨论的结果?,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小结:从刚才的计算可以看出,5+6=11,所以11-5=6,这样做减法想加法的计算方法最为简便。所以,以后我们计算时,要尽量选择这样的方法。师:那么,谁愿意用这种方法说说11-6,你是怎样得出结果的? 生:因为5+6=11,所以11-6=5,我用的是做减法想加法的方法来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9页“想想做做”1。

师:请你们认真观察这幅图,你能看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吗? 生:能。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反馈。

2.课本第10页的第2、3、4题。(1)让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反馈计算结果,并说说每道题是如何进行计算的。3.课本第10页的第5题。(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2)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四、课时小结

4.2017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精打细算》word教案.doc 篇四

一、教材简析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材“主题鲜明,体现了时代特色,颇具育人的针对性”。每单元有主体2—3篇主体课文,共计28篇课文“选文丰富多样,文质兼美,体现了文化的多元性,有新意。其中新选篇目占一定比例,且有不少优秀作品,富有儿童情趣和感染力。”“语文天地”包括“日积月累”“开卷有益”“畅所欲言”“初显身手”“笔下生花”“金钥匙”等栏目,对单元主题“加以拓展和深化”,由丁丁冬冬“以儿童对话的形式,简明扼要地提示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98人,总体情况来看,女生的学习自觉性非常强,学习效率也很高。而男生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多数男生在学习上都不甚操心,需要老师和家长随时提醒。总之,在学习习惯上,还需要花功夫来培养。在知识方面,大多数孩子能在基础部分掌握比较牢固,但在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方面,很多孩子只能运用工具书去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能力没有形成。在阅读方面,也有部分孩子练习题和短文根本就对不上号,不知道两者结合起来,边阅读边思考,造成了读不懂文章的现象,更不用说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了。在习作方面,有孩子写的东西,言之无物,内容空洞,缺乏可读性,美感差;有的孩子事无巨细,一一罗列,缺乏一个鲜明的中心。

三、目标要求

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能规范、端正、整洁地 书写正楷字; 2.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3.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4.在交谈中认真倾听,能把握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

5.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语文学习,观察自然和社会,书面和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在趣味语文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四、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熟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还要掌握单元和每篇课文及听说训练、习作训练的教学目标,并且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课时教学目标,可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做到明确、适当、集中、有层次、可操作。

2、不断学习、探索、运用信息技术到教育教学当中,将远程教育资源运用于学科教学和教学研究之中,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的业务素质。

3、加强阅读训练。认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以段的训练为重点,培养学生读好一段话,继续开展每日一练活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同时在 课堂内也尽量减少繁琐、细碎的分析,多给学自主阅读、理解的机会。

4、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根据教材的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教会学生学习。

5、继续抓好作文训练,在完成作文草稿时,尽可能的采用面批,每周按时完成一篇作文,作文体现三段三线教学,在实际四年级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让小学生体验作文成功乐趣,助其树立作文自信;应尊重小学生作文自尊,激发他们写作欲望;千万不要苛刻求全,不要让小学生感到写作“前途渺茫”。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作文兴趣。在从事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重视课文教学,引导小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内容,背诵、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子、自然段和课文,做到多阅读多记录,以便收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效;另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小学生学会在社会生活中观察事和人,要求他们把大自然中万物和生活琐事都纳入观察范围,把自己对外界所见、所闻和所感牢记心中,并把自己认为最美东西写成心仪作品,从而实现思维和自然界和谐统一。法国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教师作文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导小学生走进社会生活,走进大千世界,去观察、探究,以及发现美、创造美和再现美的过程,最终目的就是指导他们积累写作素材,写成好作品。这正如鲁迅所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当然,四年级学生在积累素材过程中,离不开教师正确指导。教师应教给小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小学生从小养成仔细观察良好习惯,促使他们学会积累作文素材,助其写出真情实感文章。在日常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提高小学生组词、造句和写话能力,注重读、写结合,灵活指导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助其开阔视野,积累丰富语文知识,使其作文不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必须引导小学生注意在平时语文学习中知识积累,才能为其作文打开方便之门。当然,教师除了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小学注意语文知识积累外,还应加强作文训练,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引导小学生多写读后感和日记使他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用文字记录下来,同时注意培养他们修改文章的能力,促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写作习惯。

6、重视指导好课外阅读。每天中午抽一段时间作为读报、读书时间,并指导学生摘录查好词佳句,继续开展经典诵读古诗的默写和背诵活动。

第一周 大地的话 语言的魅力 秉笔直书 第二周 语文天地 春潮 三月桃花水

第三周 语文天地 古诗二首 种一片太阳花 第四周 花之咏 语文天地 我们的手 第五周 一双手 手上的皮肤 语文天地

第六周 草帽计 包公审驴 渴望读书的 “大眼睛” 第七周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永生的眼睛 语文天地 第八周 纪念日及语文天地 跳水 沙漠之舟

第九周 语文天地 太阳的话 海上日出 第十周 太阳 语文天地 乡村大道 第十一周 丝绸之路 语文天地 挑山工

5.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优化》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东峰小学 颜雅芬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1—82页第五单元数学好玩《优化》

【学习目标】

1、经历从优化的角度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难

点: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沏过茶吗?你平时沏茶的时候都需要做哪些事?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沏茶活动

1、(1)观察情景图,说说沏茶的过程,说说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呢?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生活经验,让学生明确“做事要明确先后顺序”。(2)有没有更节省时间的做法呢?【设计意图】明确“有些事情能同时做就省时”。

2、设计优化方案

(1)学生独立思考,设计方案,完成学习单(—)。(2)汇报交流

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合理,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解决问题的策略,做出最优化的方案,达到解决问题最优化的目的。

3、小结并揭示课题:

同学们,像这样,在烧水的过程中,同时做了几件事,节省了时间,在数学中就是从优化的角度解决了问题。(板书:优化)

(二)烙饼活动

1、出示情景图,理解内容

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尝试解决

(1)出示问题:烙1张饼要多久?2张饼呢?你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烙1张与2张饼的时间对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同时能够烙2张饼的锅里,一次烙1张饼在时间上是显得多么的浪费,为下一个环节“3张饼”的最优化探究作好铺垫】 讨论:烙2张饼的方法中,你觉得哪一种是最优方案? 质疑:为什么烙一张饼和两张饼都是用6分钟?你发现了什么? 问题:怎样可以尽快地烙好3张饼?

(请大家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完成学习单

(二),然后与同桌交流你的想法)(2)汇报交流。(3)突破重点:

出示先烙2张饼,再烙1张饼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调整得出最优方案。

3、小结:

质疑:怎么做才能使用的时间最少呢?你发现了其中的奥秘了吗?(这种方法保证每次锅里都有2张饼。)

4、拓展练习

(1)如果要烙4张饼、5张饼呢?怎么做最节省时间?把表格补充完整。(2)汇报交流

烙4张饼:两张两张地烙,需12分钟;烙5张饼:先烙两张,最后3张用最优方法烙,需15分钟。(3)寻找规律:

问题:如果烙饼的张数不断的增加,怎样烙才快?

发现规律:饼数是双数时,两张两张地烙;饼数是单数时,先两张两张地烙,最后三张用最省时的方法来烙,以达到整体的最优。(4)介绍华罗庚

你知道有关优化的思想在我国是谁提出来的吗?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6.2017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精打细算》word教案.doc 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够正确地列出方程,并且能够正确地解方程。

2、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和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列出方程,并且能够正确地解方程。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 法: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尝试法。学 法:练习法,测试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根据情景引入课题。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二、预习检查

学生自学练习五第一题至第六题。组内交流订正。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体现对学和群学)按自学要求分小组进行做题。

(二)、小组展示成果,适时导学(展示部分)

分小组进行展示本小组交流结果。学生指出错误并纠正错误。做第2题时先把结果填在书上,再说出填写的理由。

第3题先理解每个小题等号右面的数就是计算器上的“读数”,建立等式后再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求出结果。第4题。独立完成,第5题、第6题。独立解答后,说出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第(1)题,两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6(条)腿着地;三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2=8(条)腿着地;四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3=10(条)腿着地;每多一只小熊,着地的腿就多2条,n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n-1)条腿着地。

第(2)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怎样列出方程? 小组汇报: 4+2(n-1)=26 请同学们尝试解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四、点拨升华

1、做题时要注意等式左右两边是否相等,找出正确的等量关系。

2、解含有两个未知的应用题,关键进找出倍数,高一个量为X,则另一个量为ax,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不明白的地方?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拓展提高

完成配套练习册思维拓展。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7.2017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精打细算》word教案.doc 篇七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第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

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

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

2、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四、数学游戏: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

五、作业:

第5页1-4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千 百 十 个十 百 千

位 位 位 位·分 分 分数位

位 位 位

8.2017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精打细算》word教案.doc 篇八

教学目标:

1、观察立体图形(最多用4个正方体搭成),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从它的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

2、通过观察形状不同的立体图形,获得这些立体图形从正面观察的形状可能完全相同的直接经验。

3、初步经历把空间观念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想象能力。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教学难点:

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从物体的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教学准备:课件、多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纸张、方格纸若干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谜语引入。

师:上课之前,同学们来猜一猜这个谜语:东一片,西一片,隔着山,看不见。猜一人体器官。

生:耳朵。

师:对了,是我们的耳朵,你们能看到自己的耳朵吗?如果你想同时看到别人的两只耳朵,应该站在对方的什么位置?如果你只看到一只耳朵,这时候你又站在了哪里呢?我们看到的是同一个人,但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景象呢?

2.揭题。

那么今天我们要来观察一下数学中由小正方体组成的图形,看看从不同角度可以看到什么图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师搭,学生画。(1)教师拿出一个小正方体,同学们观察,从正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将看到的图形画在纸张1上。(学生画一个正方形)(2)教师拿出两个小正方体,上下摆放,学生自由观察,从正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将看到的图形画在纸张2上。

(3)教师如教材53页上面例题中图3摆出3个小正方形,学生观察从正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将看到的图形画在纸张3上。有困难的学生可以举手示意,教师帮助解惑。

(4)教师展示学生的成果,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2.教师画,学生猜。

师:出示教材53页中淘气画出的图形,看上去是两个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猜一猜,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

(1)学生自己猜一猜。(2个、3个、4个、5个„„)(2)学生拿出小正方体摆一摆。(感受答案的多样性)师:如果只有3个小正方体,则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想一想,摆一摆,说一说。(有两种可能,一种小正方体在前,一种小正方体在后)3.出示课件,看一看淘气、笑笑、小鸟看到的各是什么形状。连一连。师:淘气、笑笑还有一只聪明的小鸟也想参与我们的观察活动,看,他们三个都是从什么位置观察的?(指名回答)

生:淘气从正面观察,笑笑从左面观察,小鸟从上面观察。

师:想象一下,他们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指名回答)现在请动手连一连。

4.画一画。

师:摆出教材53页下面例题中的图形,看一看,分别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画一画。

(1)学生动手摆出图形,然后进行观察。(2)学生观察后在方格纸中画一画。(3)全班交流。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练一练”的1、2、3题。板书设计:

9.2017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精打细算》word教案.doc 篇九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2.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3.进一步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

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前我们仔细观察了自己的教室,说说教室里有什么,用上前后、左右、上下等词有条理地描述。

小组间相互汇报。指名说。

再看看书上的小朋友他们是坐在什么样的教室里。看图说一说。

二、应用教学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说说你家的客厅里都放着什么? 引导按顺序说。

说说你的小房间里放着什么?还有厨房间里都放着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自己观察,摸一摸,说一说文具盒。汇报交流。

2.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一边指一边说。学生交流。3.游戏活动。

(1)到游乐园里去玩,请你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2)教室里同学们玩捉迷藏游戏。说出位置,自己找。

四、小结

10.2017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精打细算》word教案.doc 篇十

一.教学内容:

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

二.学习目标:

1、学会观察长方体模型中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并能结合长方体模型,掌握空间图形的有关概念和有关定理;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4和等角定理;

2、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几何直观能力、通过典型例子的学习和自主探索活动,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严谨的思维习惯与严肃的科学态度;体会推理论证中反映出的辩证思维的价值观。

三、知识要点

(一)空间位置关系: I、空间点与线的关系

空间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点P在直线上:

II、空间点与平面的关系

空间点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点P在平面

III、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上:

点P在平面

外:

;点P在直线外:

IV、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V、空间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

说明:本模块中所说的“两个平面”“两条直线”等均指不重合的情形。

(二)异面直线的判定

1、定义法:采取反证法的思路,否定平行与相交两种情形即可;

2、判定定理:已知P点在平面上,则平面上不经过该点的直线与平面外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三)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

1、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即直线在平面内,或曰平面经过这条直线)。

2、公理2 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即确定一个平面)。

3、公理3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4、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的三个推论

经过直线和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思考:

公理是公认为正确而不需要证明的命题,那么推论呢? 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是如何刻画平面的性质的?

(四)平行公理(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五)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六)空间四边形:顺次连接不共面的四点构成的图形称为空间四边形。

【典型例题】

考点一 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判断:主要判断依据是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及其推论,平行公理、等角定理等相关结论。例1.下列命题:

空间不同的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有三个公共点的两个平面必定重合;

空间中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④平行四边形、梯形等所有的四边形都是平面图形; ⑤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⑥一条直线和两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必定和另一条也相交。其中正确的命题是。解:⑥。

例2.空间中三条直线可以确定几个平面?试画出示意图说明。

解:0个、1个、2个或3个。分别如图(图中所画平面为辅助平面):

考点二 异面直线的判断:主要依据是异面直线的定义及判定定理。

例3.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如果将它还原为正方体,那么AB、CD、EF、GH这四条线段所在的直线是异面直线的有__________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3对,分别是AB、GH;AB、CD;GH、EF。

考点三 “有且只有一个”的证明:一般地,此类题型的证明需要分为两个步骤,分别证明“有”即存在性和“只有一个”即唯一性。例4.求证: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已知:直线a∥b。

求证:过a,b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证明:存在性:由平行线的定义可知,过平行直线a,b有一个平面。

唯一性(反证法):假设过a,b有两个平面1可知:

。在直线上任取两点A、B,在直线b

都过直线a,b,因此由公理上任取一点C,则A、B、C三点不共线。由于这两个平面都过点A、B、C。由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2,过不共线三点的平面唯一存在,因此重合,与假设矛盾。矛盾表明:过平行直线a,b只有一个平面。综上所述:过a,b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考点四 共点的判断与证明:此类题型主要有三线共点和三面共点。

例5.三个平面两两相交有三条交线,求证:三条交线或平行,或交于一点。已知:平面证明:因为I、若a∥b:由于面,故,求证:a∥b∥c或者a,b,c交于一点P。,故a,b共面,因直线,故a,c无公共点。又a,c都在平内,故a∥b;故a∥b∥c。

II、若,则,故知 综上所述:命题成立。

说明:证明三点共线的问题的常用思路是先证两条直线相交,然后再证该交点在第三条直线上;证明交点在第三条直线上常证明该点是两个相交平面的公共点,从而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上即在第三条直线上。

考点五 共线的判断与证明:常见题型是三点共线。

例6.如图,O1是正方体ABCD-A1B1C1D1的面A1B1C1D1的中心,M是对角线A1C和截面B1D1A的交点,求证:O1、M、A三点共线。

证明:连结AC.因为A1C1∩B1D1=O1,B1D1平面B1D1A,A1C1AA1C1C,所以O1∈平面B1D1A且O1∈AA1C1C。同理可知,M∈平面B1D1A且M∈AA1C1C;A∈平面B1D1A且A∈AA1C1C。所以,O1、M、A三点在平面B1D1A和AA1C1C的交线上,故O1、M、A三点共线。

说明:证明三线共点问题的常见思路是证明第三点在前两点所确定的直线上;或者证明三点是两相交平面的公共点,从而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上。

考点六 共面问题的判断与证明:此类题型常见的是四点共面或三线共面,如证明某个图形是平面图形。

例7.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G、H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CG=BC/3,CH=DC/3。求证:E、F、G、H四点共面;直线FH、EG、AC共点。

证明:如图,连结HG,EF。在△ABD中,E、F分别为AB、AD中点,故EF是△ABD的中位线,故EF∥BD。在△CBD中,CG=BC/3,CH=DC/3,故GH∥BD,故EF∥GH,从而GH、EF可确定一个平面,即G、H、E、F四点共面

由于E、F、G、H四点共面,且FH与EG不平行,故相交,记交点为M,则M∈FH,FH面ACD,故M∈面ACD;M∈EG,EG面ABC,故M∈面ABC。从而M是面ACD和面ABC的公共点,由公理3可知,M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AC上,从而FH、EG、AC三线共点。

说明:共面问题的常用的处理方法是利用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2及三个推论,先证明部分元素确定一个平面,再证剩下的元素也在此平面上;有时也可先证部分元素共面,剩下的元素共面,然后证明这两个平面重合(此时也可用反证法)。

[本讲涉及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

1、数学语言是数学表述和数学思维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必须能将这三种语言即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进行准确的互译和表达,这在空间关系的证明与判断中显得十分重要;

2、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高考中立体几何题的题型功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考查考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因为我们是通过平面图形(直观图)去研究空间关系,所以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多观察、多思考,动手做一些空间模型或通过电脑动画模拟一些空间图形,培养空间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在空间内,可以确定一个平面的条件是()A.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

B.三条直线,其中的一条与另两条分别相交 C.三个点

D.三条直线,它们两两相交,但不交于同一点

2、(2008辽宁卷)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棱AA1、CC1的中点,则在空间中与三条直线A1D1,EF,CD都相交的直线()

A.不存在 B.有且只有两条 C.有且只有三条 D.有无数条

*

3、已知平面外一点P和平面内不共线的三点A、B、C。A'、B'、C'分别在PA、PB、PC上,若延长A'B'、B'C'、A'C'与平面分别交于D、E、F三点,则D、E、F三点()

A.成钝角三角形 B.成锐角三角形 C.成直角三角形 D.在一条直线上

4、空间中有三条线段AB、BC、CD,且∠ABC=∠BCD,那么直线AB与CD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 B.异面 C.相交 D.平行或异面或相交均有可能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因为P∈α,Q∈α,所以PQ∈α。B.因为P∈α,Q∈β,所以α∩β=PQ。

C.因为,C∈AB,D∈AB,因此CD∈α。

D.因为,所以A∈(α∩β)且B∈(α∩β)。

6、已知异面直线a,b分别在平面α,β内且α∩β=c,那么c()A.至少与a,b中的一条相交; B.至多与a,b中的一条相交; C.至少与a,b中的一条平行;

D.与a,b中的一条平行,与另一条相交

7、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M、N分别为AB、CD的中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二、填空题

8、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M、N分别是BC、AD的中点,则2MN与AB+CD的大小关系是。

9、对于空间中的三条直线,有下列四个条件: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且不共点;三条直线两两平行;三条直线共点;④有两条直线平行,第三条直线和这两条直线都相交。其中,能推出三条直线共面的有。

三、解答题

10、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AB、AA1的中点。求证:CE、D1F、DA三线共点; 求证:E、C、D1、F四点共面;

1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若Q是A1C与平面ABC1D1的交点,求证:B、Q、D1三点共线。

12、如图,已知α∩β=a,b

α,c

β,b∩a=A,c//a.求证:b与c是异面直线。

*

上一篇:2024年建筑工程实务重要考点下一篇:雇主责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