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对教育的应用

2024-11-03

心理学对教育的应用(共10篇)

1.心理学对教育的应用 篇一

高中心理学教育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分析论文

高中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对于我国社会体制、国防建设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在当前新时期下,要对高中生的心理教育状况有所关注,教育教学必须从学生出发,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高中生的心理学教育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创新,从而使高中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就现阶段的高中心理学教育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进行思考,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是从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才开始独立成为一门学科的,到现在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可以说,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从一定方面来说,心理学主要是以心理能力的培养作为其教育的目的,它所涉及的方面是十分广泛的,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心理学教育和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心理学教育和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教育教学的主体对象是人,即学生,而心理学教育的最主要目的则是对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心理现象进行一定的纠正,使人最终建立起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现今社会体制下,在整个教育体制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成绩,而且还要对学生的德育有所关注,德育已经成为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说,心理学教育与教育教学是不能分离的。

三、心理学教育对教法的影响

现代教育学家对社会生活中的心理体现有着积极的探索,而现今阶段教育体系中高中的教师也对心理教育对学生所起的影响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为了适应现在高中生学习的现状,应该从培养学生观察力、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这些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学教育,而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解,在面对不同个性学生的时候采取不同的沟通交流方式进行教学,因材施教,才能让心理学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先导,对21世纪教育教学的改革进行积极有效的推动。

本文通过对高中心理学教育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进行思考,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2.心理学对教育的应用 篇二

到底是什么因素使我们陷入爱情?

排在首位的因素就是接近性。社会学家已经证实, 大多数人的婚姻对象是那些和他们居住在相同的小区的邻居, 或同事, 或同学。换言之, 你结婚的对象是居住、工作或者学习在你步行可及范围之内的人。但是也有研究发现, 人们的生活轨迹相交的频率即功能性距离才是关键。碰面次数多能使人们寻求彼此的相似性, 感受对方的喜爱并把自己和他们知觉为一个社会的单元。正如电影中, Jenny在碰到男主角David之前的暧昧对象Graham是的同学;而David就和她住在同一个街区。他们总能时不时地碰到。

在约会中, 你看重的是对方的哪些特质呢?能力, 外貌还是个性?理智仿佛告诉我们, 外在的美貌是不可靠的, 真正的美丽应该是“扎根于内心深处”。而现实的很多研究都显示:美貌是很重要的, 它是一种财富。电影中Jenny的老师对她说:“你既漂亮又聪明, 你知道你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一切。”年轻美貌的Jenny稍作打扮之后不仅吸引了David, 就连他的朋友Danny也对她颇有好感, 甚至在David面前不自觉地与之调情。正因为Danny的这一举动激怒了David, 他才贸然向Jenny求婚。

哲学家罗素曾说:“整体而言, 女人倾向于因性格而爱上男人, 男人则倾向于因外表而爱上女人。”默斯坦等人的研究表明, 人们一般与和自己具有同等吸引力的人结成伴侣、夫妻、约会对象, 甚至志趣相投者之间的外表吸引力都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当伴侣间的吸引力并不匹配时, 吸引力较差的一方常常具有其他方面的品质, 可以对自己的外表进行补偿。在电影中, 当Jenny发现David并不像自己想象中那样做的是正当体面的生意, 她非常愤怒。David跟她说了如下一段话:“我们不像你一样聪明, 所以必须在别的事情上有所长。如果不这样的话生活就没有乐趣可言了。我们要精通地图 (他经营的生意) , 耍伎俩获得这些地图。如果你不喜欢的话, 我能理解, 你可以回家继续听爸妈的话, 做拉丁作业。但是这些周末你去过的那些餐馆和音乐会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到, 我们就是这样的人。”这正证实了埃里希·弗洛姆在《健全的社会》中所说的:“爱情不过是一种让双方感到满意的交换, 双方在权衡了各自的价值后, 都得到了自己所期望的大多数东西。”

看完整部电影, 我更倾向于认为男女主人公之间只是短暂的激情之爱, 而非真正的爱情。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认为爱情是个三角形, 这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激情、亲密和忠诚。它们彼此组合形成不同种类的次级爱情形式。如亲密加激情就形成浪漫之爱;亲密加承诺会成为伴侣;激情加承诺是愚昧之爱;完满的爱是三者的结合。如果我们经历的是激情之爱, 那么我们就会通过身体来表现这种爱, 我们期望这种关系具有排他性, 我们还对自己的伴侣非常着迷。影片开头David对Jenny的爱应该就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他不顾自己的已婚身份, 疯狂地追求女主角, 无法忍受其朋友对自己的女友示好, 冲动地提出结婚的想法。如果刚开始他们的爱是浪漫之爱, 到这时便转变为愚昧之爱, 二者的关系以悲剧收场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电影中, David不仅俘获涉世未深的小女孩的芳心, 而且使Jenny顽固不化的父亲对他赞誉有加, 这又是为什么?这就是偏见和刻板。社会心理学家在谈偏见的认知根源的时候认为:刻板信念和偏见态度的存在, 不仅仅是因为社会的条件作用以及因为这些条件作用能让人们发泄敌意, 还因为它们是正常思维过程的副产品。许多刻板印象, 与其说源于内心深处的怨恨, 还不如说产生于心理活动机制。知觉错误是我们解释世界的技巧的副产品, 与此类似, 刻板印象可以是我们简化复杂世界的心理机制的副产品。我们简化环境的方法之一就是分类——通过把客体归入不同的类别来组织世界。

电影中Jenny的父亲潜意识地把她年龄相仿的同学Graham归入不善交际, 游手好闲的犹太人, 对这个男孩的优点视而不见。带着这样的视角, 他看待David当然也就不会客观全面。不可否认, 在与Jenny的父母初次见面的时候, David表现得得体、幽默、成熟、睿智, 父亲一改往日的古板严肃, 变得非常通融。但我们可以从影片中的一个细节看出偏见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正确判断。David穿着一身笔挺的名牌西装走进Jenny家, 甚至还没开始正式的对话, 父亲对他仔细打量了一下, 便急忙澄清到:“我是不会无视像你这样的人的……”父亲凭什么能断定David是哪一种人, 不过是通过他的着装和谈吐, 知觉到他和自己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父亲对上流社会可望而不可及, 只有一个大概而笼统的印象。一般而言, 我们越是不熟悉, 刻板印象就越严重。他觉得这个人可以带领自己一家人走向上流社会, 自己对财富、声望和名誉的恐惧终于可以结束了。与其说父亲看到了那身昂贵的名牌西装, 不如说他看到了期望已久的生活曙光。

当知道Jenny受骗, 去David的住处见到了他的妻子和儿子, 父亲焦急地在一旁想帮忙, Jenny对父母说:“你现在觉得又是我的爸爸了, 是吧?当你鼓励我抛弃我的生活时你是什么, 愚蠢的学生总是被光鲜的老男人所引诱, 但你们俩呢?”父亲当时哑口无言, 之后的一段对白对自己的种种盲目进行了很好的剖析。“我很抱歉, 我知道自己弄砸了一切, 我的一生充满了恐惧, 我不想让你也这样。这就是我希望你能考上牛津的原因所在。后来大卫出现了, 他知道著名的作家, 他知道怎么去古典音乐演奏会……但他并不是他口中的那个他, 他也不是你口中的那个他……”。

社会同一性理论认为, 我们将自己的群体与其他群体进行比较, 并且偏爱自己的群体。Jenny的父亲将女儿以后的人生定位在最优秀的上层群体, 而在帮助女儿择偶的过程中站在女儿将来的位置上进行群体喜好判断, 显然今日的毛头小子Graham不管他如何真诚厚道在父亲眼中都不及有钱有势, 懂得生活和情调的David。一旦把自己归于一个群体, 外群体便显得面目可憎。

《成长教育》是一部很值得推荐给年轻女性看的电影, 我们可以在里面看见别人也可以看见自己, 反思之后难免唏嘘不已。要知道有些教训是可以通过间接的学习获得的, 但愿在真实生活中我们能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罗伯特·斯腾伯格.心理学, 探索人类的心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2]埃里希·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3.心理学对教育的应用 篇三

【摘要】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了心理畸形、变态等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从理论和实践中研究了积极心理学的背景和意义,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积极心理学的应用的研究成果,并分析了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结合给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所带来的利益。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78-02

一、积极心理学的定义

积极心理学意在强调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积极生活的态度,国家的繁荣不但要关注其物质生活水平,更应该关注其精神生活的发展,比如人民的身心健康,幸福与否等。大学生代表着祖国的未来,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可以引导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为我们建造一个积极乐观的社会主义文明的社会,以此来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必要性

1.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疾病等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教导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道德意识,树立其远大的理想。而以90后为主的当代大学生大多处在一个物质生活水平比较高的家庭环境,从小深受父母的溺爱,依赖性较强,自主能力差,遇到一些小事就离情绪甚至闹自杀,这些心理素质的问题严重影响着祖国的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要指引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其心理素质。而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大大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树立了积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从根本上预防了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

2.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积极心理学强调人人平等,人人都有自身的潜力和可开发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学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自己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要发掘每个学生自有的人格特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认知方式,给学生们树立信心,告诉学生如何在逆境中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3.为大学生营造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针对当代大学生易受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一些负面情绪,我国思想教育者需要利用一切资源为学生建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采用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方式,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采用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方式还可以对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有所裨益。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用积极心理学

1.营造与其适应的家庭环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离不开家庭的教育。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个老师,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性格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应采用积极心理学的方式,通过跟孩子的沟通,对孩子的错误,及时给与纠正,给孩子以积极的鼓励方式,增加孩子的意志力和自信心,确保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改变传统的看法,避免用成绩还衡量小孩的发展。在现阶段,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比成绩更为重要。在家庭环境方面,父母应该为孩子构建一个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好的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很大的作用。

2.营造与其适应的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离不开优良的社会环境。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大力弘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好的舆论支持。同时应大力弘扬积极心理学的概念,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有益和有害的信息内容。网络充斥的某些言论,某些观点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是有不利影响的,因为,应该加强对网络文化环境的监督,在保证言论自由的同时,屏蔽掉那些消极的内容信息。

四、结束语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幸福的学科,提倡人们将自己的意志放在积极的方面,避免内心的阴暗面。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离不开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心理学引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构建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通过对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究,明确了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的时代,树立积极的心理状态,才能避免自己的身心不受外界的糟粕所影响。同时,环境对人的身心总是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构建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很好的推进作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8)

[2]周炎根、仲云香:《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改革,2010

[3]朱益飞:《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法制与经济(6),2011-11

4.心理学对教育的应用 篇四

一、当前我国兵官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积极心理学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Seligman提出来的,十分重视消极心理学中忽视的人类积极品行,并将关注点聚焦在人类的长期生存上面,研究对象从具有心理疾病的患者转移到正常的普通人身上,让更多的心理学家可以意识到平凡人的内在潜力和成长动力。积极心理学与消极心理学处于明显的对立面,过去常说的消极心理学其实是从人类的心理疾病和心理治疗中衍生出来的,往往忽视人类的积极属性。如果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我们就会发现兵官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以下几点十分明显的问题:

(一)部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预防自杀教育

心理学衍生的理由是为了帮助具有心理问题的病患解决心理問题,从而让他们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心理学一直在挖掘具有治愈功能的人才。这些理由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变得更加明显,同时也让人们意识到心理学对于人类进步的重要价值。不过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心理学在潜移默化之中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心理领域,而心理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自杀。自然而然,心理学演变成为研究病理学问题的专业学科,而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兵官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走向别的方向,重点也转移到消极心理问题、病态心理,特别是自杀问题。兵官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预防兵官自杀,可是这只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小部分内容,部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不能将眼光局限在此。

(二)部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解决心理问题

说实话,目前大多数部队中尚未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兵官健康培育的重要内容,很多部队甚至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缺少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从始至终会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身上,因此,这就会产生一些奇怪的现象,兵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员会将注意力全部放在具有心理问题的兵官身上,可是对于那些心理健康的兵官来说,缺少专业团队、资源和教育方法引领他们提高自身素养。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预防心理问题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偏差,兵官接受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大多是消极被动的,例如预防精神疾病、心理问题等,长期接受这些知识的熏陶会产生一些不好的结果:大多数兵官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只针对具有心理问题的兵官,身心健康的兵官不需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另外长期的心理问题预防教育会给兵官的内心产生大量的消极暗示,导致他们没有空余的时间思考如何提升心理素质。

二、在部队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有效措施

长久以来,我国兵官心里健康教育的焦点一直放在传统心理学方面,本人认为,想要在部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充分运用积极心理学,必须重新审视教育目的,合理转换教育切入口。当今兵官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意识到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将积极心理学视为教育的指导思想,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和积极心理学的深度融合,并将教育考核中心置于兵官的积极品性和内在潜力的挖掘上面,保证兵官内在积极思想被有效挖掘出来,从而帮助他们由内而外建立完善的心理素养,避免各种心理疾病的出现。

另外,兵官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及时更新教育内容,结合兵官性格特征和思想,将教育方向转换为积极主义和乐观主义方向,重视人性好的一面,稳定兵官的积极情绪,将兵官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奠定人文主义价值观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帮助兵官走向正确的人生发展路线,保障兵官的内在潜力可以发挥到最大。所以在进行兵官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

(一)美德和人性的培育

现实情况表明,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不同的美德和品性,这些品性在每个人的身上都会展示出不同的风韵,并且伴随生活习性不断改变。加强兵官这些积极特性的培育,可以帮助兵官远离生活中的困扰,同时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让整个部队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氛围。

(二)有效建立全面积极的兵官认知体系结构

其实每件事都有积极的一面,一个人的心情如何不仅和事情有关,而且和个人对事件的认知有关,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快乐,只是有些人缺少发现快乐的心境。一旦个体形成系统的积极的认知体系,那么个体就会关注于事物的乐观因素,从而在每件事情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进而放弃消极精神,增强自身的正向情绪。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将积极心理学和兵官的心理健康教育联系起来,将兵官心理健康视为教育目标,联系互联网+从而建立教育策略。

参考文献:

[1]心理弹性对大学生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J].李萌,贾丽霞,陈心月,房宁宁,张银玲.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01)

[2]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童林,李霞.武汉工程大学学报.(10)

[3]美国积极临床心理学的研究现状[J].江雪华,申荷永.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04)

5.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篇五

1.重视幼儿的情感需要。幼儿期是情感体验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有着得到爱、爱别人的需要。因此,作为教师要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及良好的心境,用自身愉快的情绪和饱满的精神去引导幼儿生活在幼儿园这个快乐的大家庭中,在一日生活中关爱和关注每个幼儿,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防止不经意的行动和言语给幼儿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

2.尊重、爱护、理解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具有不同的认知、性格、学习风格和自我意识,如有的孩子活泼、开朗,善于与人交往,有的孩子内向、沉稳,不善于与人交往等,作为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保护孩子的.个性发展,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他们的兴趣爱好,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在生活中,教师要用和蔼可亲的态度与孩子讲悄悄话,在游戏或活动时要让他们有自己选择的权利。这样,有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发挥。

3.鼓励支持孩子,培养自信心。自信是人的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是幼儿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教师要善于发现并肯定幼儿学习及活动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克服各种困难,再让他们通过努力,领略成功的喜悦。

4.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现在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被家长让着、哄着,没有与人合作、分享的习惯。教师要利用多种机会,让幼儿学习各种礼貌用语,提高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帮助幼儿形成友好相处、相互合作、共同享有的良好集体氛围。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关系,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可通过开展分享活动“玩具大家玩”、合作完成各种主题的大幅绘画、投放一定数量材料让幼儿合作完成某项任务等活动,让幼儿体验到分享的快乐并认识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

5.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不仅是教育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还能激发幼儿的活动愿望,启迪幼儿的智慧、愉悦幼儿的身心。为此,我们要为幼儿创设安全、整洁、美观、温馨的环境,以烘托出一种促使幼儿积极向上的氛围,给幼儿以潜以默化的熏陶。特别是为幼儿创设一种自主开放的学习和游戏环境,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保征幼儿自主活动的空间,满足幼儿的心理愿望和需要。

二、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养成是受多方面影响、多种行为活动综合作用形成的结果,而各种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而结合一日活动渗透心理教育是培养健康心理的主要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在制订各活动目标时,要仔细分析教材,领会其内涵,不光要有知识技能、习惯养成方面的目标,还要努力挖掘其心理培养目标,以充分体现一个活动指向多个目标的教育新观念。

2.以游戏为主,寓教育于一日活动中,对幼儿产生潜以默化的影响。如:语言领域中通过故事引导幼儿体验关心爱护他人所获得的幸福感和快乐感,学会关心他人,萌发互爱情感;社会领域中对幼儿进行相关的同情心和抗挫折教育;艺术领域中引导幼儿感受体验乐曲的愉快情绪, 以及各类美术作品中所表现的各种情感,让幼儿始终保持愉快, 积极向上的情感,体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意志力、不怕挫折和勇于竞争的精神等。

3.在生活管理中,培养幼儿的自主自理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让幼儿学习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学会生活自理的方法,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为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让不同年龄的幼儿之间交往,如让大班孩子带领小班孩子一起活动等,扩大幼儿交往的范围,掌握更多的交往方法和生活技巧,克服胆怯心理,锻炼幼儿的勇敢精神,达到提高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和促进人格健康成长。

总之,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教师要有增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纳入各项活动目标,自觉地使各项活动成为有助于提高幼儿心理素质的载体。

三、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

儿童期是一个身心健康的奠基时期,如果没有遭受挫折的经历和磨难,就不可能产生抗挫折的能力,也就不可能具备适应现代社会的良好素质。因此,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培养孩子具有在挫折面前积极向上的坚强意志及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幼儿期的必修课。

1.要让幼儿增强自信心和勇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让幼儿面对独立学习,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多给幼儿实践的机会,通过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掌握生活的技能,减少幼儿的依赖性,增强他们“我能行”的自信和勇气。

2.要让幼儿正确地面对失败。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这也是一种挑战,我们应当教育幼儿有勇气面对不完善的结果,知道失败仅仅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学习到最终成功的过程,从中学习经验和教训,而不因遇到困难、失败就气馁、退缩、放弃。

3.要让幼儿面对和纠正错误。要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关键是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在改正错误的同时,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使幼儿的自信心逐渐成长起来。

6.心理学对教育的应用 篇六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本科教育的反思

毕业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教育的改革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在学校重视的基础上,优化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培训师资、改善教学条件、重视实践教学;第二,相关部门要细化应用心理学学科门类,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作 者:林贤浩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人文学院应用心理学系,福建,福州,350004刊 名:中国高等医学教育英文刊名:CHINA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年,卷(期):“”(4)分类号:G40-058.1关键词:医学院校 应用心理学 总结与反思

7.赏识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篇七

家长的每一个行为潜移默化的对自己的孩子有着影响, 有的家长甚至自暴自弃的说自己家孩子就不是学习的孩子, 这种言论让孩子的自尊心深深的受到了打击, 他们心理有了阴影也不愿意去学习, 认为自己就是不行的, 同样会影响到今后的正常发展。

周弘在其关于赏识教育的报告中说到:爱孩子是一种本能, 是动物、甚至老母鸡都能做到的事, 关键是会爱, 农民种庄稼光爱不行, 不懂庄稼就没有好收成。家长教育孩子仅有爱是不够的, 只有懂孩子, 孩子才有美好的未来。

对学生的赏识教育, 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式。

(一) 开展学生赏识自己

充分的调动学生自我赏识的积极性, 可以召开自己鼓励自己、赏识自己的活动, 保证学生有个积极向上的心态, 有个乐观的精神, 使其能够健康的生活和学习, 可以展示个性展示活动,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欣赏自我肯定自我。还可以要求学生人人自制自赏卡, 建立求学录每天坚持填写:今日进步、明日目标、激励言语等从而树立自信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 学生互赏

学生互赏也是赏识教育的好办法。积极的开展互相欣赏的活动可以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仔细观察同学的言行, 将他认为值得大家学习的人和事记下来,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还可以让他们对事情有个正确的判断, 让他们也会和同学之间相互学习, 相互尊重, 增加同学之间的友谊, 可以将学生发现的同学的优点填写在"求学录"、"同学赞赏"专栏里。

(三) 家长对孩子的欣赏

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是孩子的一个导师, 是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朋友, 所以一个孩子性格的培养是和家长息息相关的, 只有家长和学校一起配合才能达到最好的赏识性教育。家长可能对赏识教育的理解不正确或认可度不够, 那么召开家长会为家长进行培训。家长应充分得学会尊重, 学会放下身段, 学会与孩子进行心的交流和沟通, 去努力寻找孩子的兴趣点, 发现孩子的特长, 积极去鼓励孩子、赏识孩子, 家长最爱抱怨的就是孩子不爱学习, 可是家长可以问一下自己, 你爱学习吗?你为孩子选过他爱看的书吗?你又和孩子一起读过什么书吗?你认真的和讨论过某一个观点吗?你有在孩子得到一点成就后赞赏过他吗?你是不是也是渴望孩子给予你赞赏呢?所以家长要积极鼓励孩子、信任孩子、孩子才不会把你当成敌人。

(四) 教师的赏识性教育

教师每天与学生接触最多, 她们温暖的话语是孩子学习最大的动力。教师应该时刻带着爱去教育学生, 时刻想着他们是一群孩子需要你来正确的引导和启发, 不需要你来责骂, 只需要你来爱他们、呵护他们, 教师是神圣的, 是一个奉献的职业, 她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他们适当的赏识教育给予学生很大的鼓励, 因此他们要多观察学生的细节, 多用赏识的言语来激励学生, 尊重他们的看法, 了解他们的心理, 根据实际情况表扬学生, 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来鼓励他们, 让学生们深深的感受到一种伟大的爱的教育, 一种心灵的共鸣, 一种莫大的尊重, 让他们无论学习成绩好与坏都可以正确的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 积极的参与各项活动, 保持一份乐观的心态去生活, 积极向上的热情与人交流。教师应积极的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赏识教育, 采取合适的言语来激励学生, 做到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五) 制定竞争机制

根据青少年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 我们还可以在教育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 培养学生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意识和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学生分组, 每组之间开展竞赛, 比纪律、比卫生、学习上鼓励学生自报学习竞争小组, 自定挑战目标竞争对手设立"挑战成功者光荣榜"对每一次考试挑战成功的同学进行鼓励以此激励暂时失利的同学。这样就会为学生营造出竞争的氛围, 形成你追我赶, 比学赶帮的良好学风, 同时使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 悦纳自我, 为下一步的成功增强信心。

摘要:赏识本身就是一种爱, 那么赏识教育就是一种带着爱心去开展教育教学的一种手段, 它是带着浓郁色彩的一种教育方式, 它是带着一种美的教育方式, 它包含着艺术、包含着知识、包含着一种强大的生命力的一种教育。赏识教育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以及高尚人格的构建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教育的艺术

参考文献

[1]李雪平.不同评价方式对学生心理的影响[J].教育评论, 2005, 04:27-30.

8.积极心理学对中学教育教学的启示 篇八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积极情绪;积极教育;中学教育教学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自1997年马丁·赛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n)在就任美国心理学会(APA)主席一职后提出“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这一思想以来,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此研究领域,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型的模式,是相对于消极心理学而言的。所谓的消极心理学主要是以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为中心的。在过去一个世纪的心理学研究中,我们所熟悉的词汇是病态、幻觉、焦虑、狂躁等,而很少涉及健康、勇气和爱。积极心理学家呼吁:心理学应该实现从消极心理学到积极心理学模式的转换,应该注重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与美德。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来挖掘人的潜力与创造力,激发人的活力,帮助人们建立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坚定生活信念,帮助人们寻求和掌握美好幸福生活的方法。

二、将积极心理学运用于中学教育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原本应该无忧无虑的青少年们却鲜有幸福快乐的感觉,甚至心理问题日渐突

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没有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自己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可是,很多孩子每天被消极的情绪笼罩,感受幸福的能力不足,又何谈幸福地度过一生呢?积极心理学家们通过科学研究发现追求和感受幸福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他们认为这种技能在进入社会前就应该被教授,学校应该承担起这种积极教育的责任。2011年9月1日开学第一天,教育部组织了全国中小学生的开学第一课:以“幸福”为主题,教育孩子们感受幸福,体验幸福。显然,这堂时长仅一个半小时的“幸福课”并不足以教会学生幸福,“幸福课”应贯穿在整个学校教育的始终。虽然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但大多数父母和教育学者也应该把幸福教育和性格教育看做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即使不是核心。因为感受幸福的能力和学习知识同等重要。

三、如何利用积极心理学培养出具有“幸福能力”的学生

“积极教育”不应该是简单的独立课程。教育工作者可以将积极教育嵌入大部分的学术课程中。当然,前提是教育者们要通过学习,努力让自己成为具有积极情绪的、幸福的人,才能够时刻感染和影响身边的学生和其他教师,把整个学校变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快乐的地方。

1.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希望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教师首先要承认自己的不完美,俯下身来,平视学生。如果一位教师从不承认他的错误和弱点,那么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会害怕承认他们的错误和弱点。马文·科林斯老师在开学的第一天就对她的学生们说:“我只是一个比你们活得更久一点的人类而已。我并不比你们聪明,并不比你们伟大,但我一直会在这里帮助你们。我也会犯错,如果我犯错了,你们不要不敢告诉我。老师不是神,老师的嘴也不是祈祷书。我们将会一起努力。”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独特的优秀品质(如友善、勇敢、智慧、毅力)。著名的哈佛大学“幸福课”的讲师夏哈尔博士告诉我们要“学会接受自己,不要忽略自己所拥有的独特性”。

教育大师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指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学生们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是可以改变的,而哪些方面是无法改变、自己必须接受的。让学生明白有志者未必事竟成。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无法改变的特质上,或许会有作用,但更多的时候是无效的,反而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是个没有意志力,没有能力的失败者,甚至自暴自弃。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那些能改变的特质上,往往会在此基础上找到一条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学生只有学会了接纳自己,才能接纳别人,进而接纳其他“不快乐”的事情。感受幸福、追求幸福并不是要有意地去避免生活中不快乐、不幸福的事情,而是要承认生活中存在着一些不开心、不快乐的事情,并学会积极地去应对。

2.关注每一个学生,“有条件”地赞赏每一个学生

马文·科林斯说过,“如果一个孩子感觉到这位老师并不在乎他和他的学习,那么,无论教科书是多么好,学校的设备是多么优越,这个孩子都不会愿意主动学习的。”教师的注意比一个好分数更能触及学生的心灵和情感。如果对一个学生长期忽视,不予注意,就等于抹杀了他的优点,甚至于否定了他的存在。

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和美德。而不是发现问题,然后给予批评纠正。这就是消极教育和积极教育的区别。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自我期望效应,源于一次实验,实验者通过暗示教师哪些学生有天赋,致使教师对这些学生付出格外的关注,而教师的行为也传达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的期许向好的方向发展。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但对学生的夸奖、鼓励、肯定、赞美、赏识应该是有条件的,应该是在学生取得成功的时候,并且应该根据取得成功的大小决定赞赏的差别。无条件的赞赏培养出的是自大、得意、不能接受批评的学生。endprint

3.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品质

心理学家们经过试验证实,积极乐观的品质是可以习得的。

积极的情绪能扩展思维,开阔的思维会改变人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让人们看到更多、想到更多,和周围的人更和谐、更亲密。积极情绪会建构最美好的未来,让我们能够全身心地欣赏周围的美好。积极情绪能让我们百折不挠,让我们充满希望地看待挫折和失败,给我们从困难中恢复的力量,使我们更加坚强。真正的乐观是源于对现实的合理解释,将失败视为挑战,努力去尝试。创造了56号教室奇迹的雷夫老师说过,“我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就首先需要做什么样的人。我希望他们成为一个友善、勤奋的人,因此,我必须是他们见到过的最友善、最勤奋的人。”雷夫老师每天以积极热忱的态度感染着每一个孩子,把每个孩子都变成了信心满满的热爱学习的快乐天使。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能够成为积极乐观的人,我们就首先要成为积极乐观的

人,带着积极的情绪对学生进行积极教育,停止抱怨,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失败和挫折,对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心存感激。教师可以在早晨问,“孩子们,昨晚过得怎么样?”孩子们会乐于分享他们简短的事情,比如“我昨晚吃了我最喜欢吃的苹果派”或者“昨晚和哥哥打球我赢了”。如果孩子每天以思考昨天有什么好的事情开始新的一天,他就是生活在积极教育里面。雷夫老师最喜欢的一首诗或许会给我们更好的启示:

假如你命该扫街,

就扫得有模有样,

一如米开朗基罗在画画,

一如莎士比亚在写诗,

一如贝多芬在作曲。

参考文献:

[1]Marva Collins. Marva Collins Way [M].New York: Tarcher,1990.

[2]Rafe Esquith.第56号教室的奇迹[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

[3]Martin E.P. Seligman.教出乐观的孩子[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0.

[4]Christopher Peterson.打开积极心理学之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5]Barbara Fredrickson.积极情绪的力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6]陈虹,李益倩.美国心理学家倡导的“积极教育”——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

[7]任俊.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8]葛文山.三分靠教学,七分靠沟通——与青年英语教师谈如何进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07):14-19.

[9]葛文山.老师,您注意到我了吗?[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3(06):47-48.

(作者单位 辽宁省大连市第三十四中学)

9.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篇九

(一)教育观念

首先,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上看,目前最大的误区在于: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因为现在学生心理不健康,所以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按照艾里克森的观点,人生每个阶段都有“危机”和需要完成的发展任务,这些“危机”得到顺利解决,就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如果没有解决这些“危机”或没有完成该阶段的发展任务,个体的心理发展就会出现迟滞或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也是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并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知识经验

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是班主任科学、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通过学习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一方面可以更系统、更深刻地了解和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提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使教育工作更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三)心理素质

首先,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难免也会出现问题。

我们在呼吁社会对教师多一些理解和多一份关爱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教师自身的修养和自我调节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自我调节,改善心理环境,保持心理健康。

其次,教师坚定的职业理想或职业信念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职业理想或职业信念的核心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爱,即“师魂”。如果教师没有对教育事业和对自己学生的爱,只能称其为“孩子王”、“教书匠”,就不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更谈不上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再次,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动力。

一名优秀教师要有对教育事业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即“师德”。

有了这些,才能矢志不移,克服困难,完成所肩负的教育使命。

最后,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具备上述基本条件以外,还应具备适合自己职业的独特的人格特征。比如;热忱关怀、真诚坦率、胸怀宽阔、作风民主、客观公正、自信自强、耐心自制、坚韧果断、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成就取向的人格和人际取向的人格以及魅力和组织才能等等。除此之外,还应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正确的自我意识。

10.教育心理学的应用论文 篇十

(一)

一、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载体的必要性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格成熟的关键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的介入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身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载体十分必要。

1心理咨询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化

心理咨询遵循尊重性、平等性、保密性和交互性的原则,通过技巧性的对话方式使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形成一种协调、融洽和和谐的心理气氛或条件,并且可能在短时间内使这种关系达到相当密切的程度“成功的心理咨询,会使咨询者与来访者达成认知上的共识、感情上的沟通、思想上的统一、心理上的共鸣”[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心理咨询为载体,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心理咨询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调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积极能动性,提高他们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日常行为习惯。大学生身心协调“情绪稳定,就会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建立起理解”信任“融洽”和谐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且将所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坚定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言行举止。

2心理咨询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心理咨询通过测试“自由联想”疏泄等手段和方法,可以很好地掌握大学生的内在心理冲突与危机以及人格特点和行为障碍,从而有效地疏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心理矛盾与压力。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通过技巧性的方式与学生会谈并且注重倾听,对学生暴露出的思想和行为问题不急于作出判断,而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和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恰当方式,从而使学生树立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活动是将外界教育信息通过反映“选择”整合“内化和外化五个部分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心理咨询使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可以得到充分尊重,从而使大学生很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心理咨询有助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心理咨询的终极目标是塑造良好人格,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相契合。近些年来大学生由于心理危机和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不良问题或产生心理偏差乃至出现心理失常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为了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塑造他们的健全人格,必须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载体。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与宗旨,使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体化和人性化,从而更加贴近受教育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教育者通过与学生进行心理的交流与互动,从而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得到重视与理解,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得到了优化,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最终使大学生塑造成良好人格,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载体的主要途径

1将心理咨询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课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意识到心理咨询的重要性,从而推进高校心理咨询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最终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同时高校还要开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系列选修课程。如、普通心理学、心理咨询、大学生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教育训练,等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帮助每个大学生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增强他们自身的心理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高校还可以通过家庭作业”小组讨论“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咨询等方式来加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便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信任,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构建完善的高校校园心理咨询平台

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来构建完善的校园心理咨询平台。一是高校要完善心理咨询的组织机构,配备心理咨询的专兼职人员,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二是高校要设立心理资料阅览室“心理测评室”心理咨询室以及团队训练室等为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提供良好的教育平台。三是高校要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并设置专职心理健康辅导专家,每个院系要设置心理健康辅导员,每个班级要设置心理健康委员。形成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四是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如在学校的校园网站上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网页,进行心理咨询知识的专题介绍。还可以通过校园BBS网上对话鼓励引导大学生关注自身的身心协调发展。还可以利用QQ“微博”微信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来开拓与大学生沟通交流的渠道。五是高校要聘请心理咨询专家为大学生开展心理咨询专题讲座来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压力与问题。六是高校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组织大学生进行心理普测,从而可以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实现早发现"早干预和早控制,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大学生心理障碍事件的发生率。

3加强高校心理咨询队伍建设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载体,一是要培养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处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关于心理咨询理论和操作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增进对心理咨询载体的理性认识,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很好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各种心理障碍问题,并运用科学的心理咨询理论知识和有效方法分析和处理这些实际问题。各高校的辅导员要与心理咨询中心经常保持联系,一旦发现有异常行为反应的学生,要及时向心理咨询中心报告,并且与心理咨询中心沟通解决方案,做好这些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或心理康复工作。在加强高校心理咨询队伍建设上,建议高等教育的主管部门研究制定出一套高校心理咨询教师的培训规划和实施方案,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经费投入,确定组织培训工作的单位部门,成立高校心理咨询教师的培训基地,并且制定好培训内容和考核办法,实行教师上岗资格认定制度,对教师统一要求和管理,从而全面提升高校心理咨询队伍建设的水平。

(二)

一、地理教学中“问题学生”的表现

1.课堂纪律问题

问题学生因自尊和心理的需要,常表现为喜欢上课聊天、起哄、玩手机等。学生上课聊天是较常见的课堂纪律问题,人手一部手机和方便的上网功能使上课使用手机成为常事,还有一些学生上课抓住老师和同学的口误故意起哄。

2.地理作业问题

本人在上海的教学经历发现,由于上海高考实行“3+1”的政策,选修地理的学生很少,即使是选修地理的学生,也不重视地理课程,学生不完成作业,并找出各种理由搪塞。作业及基于作业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常常是令老师头疼的问题。

二、“问题学生”出现的心理视角分析

问题学生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需要教师多方面的考量,没有认真科学地分析原因,将导致教育工作难以有效进行。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与发展,“问题学生”的心理分析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因为这种分析较为深刻,有利于探讨“问题学生”的内心,使问题得到本源性解决。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问题学生出现的深层原因,找到解决问题学生的有效对策。

1.缺乏地理学习的正确价值观

地理在整个学科领域事实上的地位较低,加上地理无用的偏见对学生观念产生影响,高考功利思想导致学生不重视地理,不想把学习时间“浪费”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上,尤其是“问题学生”。这也是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课后不认真作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2.缺少地理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取向。上海高中学生尤其是家庭条件较好的问题学生因家庭条件优越等原因,学习动机较低。并且上海名牌大学云集,众所周知的入学门槛较低,导致学生的升学压力相对于其他省份小。另外选修地理学科对高考和就业影响力较小,这些都导致问题学生缺少地理学习动机。

3.缺乏地理学习自信心

心理学研究显示问题学生大多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历过多次的负面经验以及缺乏爱。不理想的成绩和经常受到批评让他对地理学习没有信心。

三、“问题学生”的地理教学对策

1.树立学生正确的地理学习价值观,让学生正确对待地理学习

地理教学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常被忽视。高中地理的第一节课很有必要对学生的.地理学习价值观作一次正确引导,让学生领略到地理学科的魅力和重要性。笔者在第一节地理课列举了很多地理与我们国家重大事件相联系的实例:如载人宇宙飞船的成功升空、石油煤田的勘探、海洋空间的利用、天气情况的预报、青藏铁路的修筑、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等。通过图片和文字说明展现地理学科与我们现实生活的重大联系,来说明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兼具的学科,符合新课程标准“学习有用的地理”的要求。另外还展示了自己大学期时野外实习的照片,希望通过身边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的吸引力。学生很羡慕大学时的野外实习,有人当场表示大学也想学地理。通过这样一堂带有“推销”意味的地理课,学生的地理学习价值观形成了,为正确的地理学习态度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2.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地理

尤古罗格卢和华尔伯格的研究表明,动机和学业成就之间存在正相关。学习动机并不是通过直接参与认知过程而对学习产生作用的,而是以学习情绪的唤起、学习准备状态的增强、学习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意志力的提高为中介来影响认知建构过程的。[5]学习动机对学习具有引发、定向、维持和调节作用,有效的学习动机是良好的学习效果的保证。因此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着重提高问题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欲望。从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来说,教师可以强调掌握地理知识后对我们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帮助;可以重建问题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把地理学习当做是对自我能力的挑战;还可以通过增加对问题学生的关心、加强对问题学生的期望和赞许,努力促进学生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问题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被激发了,地理学习就会转变为学生自己的内在需求。

3.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为学生提供地理学习的思维支架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和新学的任务关联。通过呈现“组织者”,在学习者已知与未知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他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比如中国为什么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很多学生在第一次看到这个问题时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作答。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弄清楚地震发生的原因——即地下岩层的突然断裂引起的地面在短时间内的快速震动;再弄清楚地震多发的地方(两大地震带)具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即处于板块的交界处;最后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迎刃而解了——因为中国处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4.强化学生地理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树立学生地理学习的自信心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结果因素就是我们所说的强化(如完成学习任务后的奖励等),先行因素就是我们所说的期待,这种期待并不仅仅包括我们通常知道的结果期待(人们对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还包括效能期待,即所谓的“自我效能感”。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经常鼓励学生,使学生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学习任务,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高度自觉地实施那一学习活动。比如在讲授世界气候类型时,学生普遍反映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的理论模型不好记。其实学生并非真的记不住,只是“懒得记”。这时教师可以说明其实这张图并不难,也并不需要死记硬背,它是有规律可循的。整张图大致可以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西部分可以按照从低纬到高纬依次是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气候。分布横贯整个大陆的有热带雨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极地气候。大陆东部全是季风气候,按照由低纬到高纬,依次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大陆西部以欧洲为例,由低纬到高纬依次是热带稀疏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中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记住了气候的名称后再根据它们各自的分布位置对照行星风系来了解它受何种气压带和风带控制,进而理解它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这样以后,虽然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还是教学中的难点,但因为掌握了规律,学生就觉得不难了,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帮助学生从心理上突破学习中的难关。发现问题学生的问题,客观分析成因,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将会使问题学生的问题得到解决。实践证明了我的基于教育心理理论的地理教学行为达到了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的目的。

(三)

1当前高中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特点

当代高中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高中生心理的几种矛盾状况。高中生是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主要主体,他们内心的心理特点和变化直接影响着班级教育心理环境所表现出的特点。高中生的内心心理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随着高中生身体的迅速发育和思维发展,他们的心理独立性意识大大增强,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还不能完全独立,在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仍要依赖别人的帮助。这种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矛盾,会激发较强的自我意识。在对高中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尊重高中生的独立性意识,另一方面也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第二,心理封闭与渴望交往的矛盾。高中生越发成熟后,有自己的秘密,不愿意把自己内心世界轻易向别人敞开,表现出一种封闭性。但当他们遇到烦恼、不开心的事情时,又期望得到别人的理解,渴望找到可以倾诉的知心朋友。这种矛盾的心理,使高中生在陷入困境的时候,会感到压抑和烦躁。笔者从事班主任工作很多年,大多数学生不愿意把心里的事情与班主任分享,总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后,取得他们的信任,成为他们的朋友之后,才能真正了解他们内心世界的困惑。这种心理封闭与渴望交往的矛盾,需要教育工作者多去体谅学生,尊重学生,与他们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第三,强烈的求知欲与识别能力低的矛盾。高中阶段是学生发展较为重要的阶段,也是学生吸收科学文化知识的良好时期。高中生在这一阶段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对任何事情都渴望了解和学习,然而由于他们识别能力比较低,不能分辨不良信息,往往受这些信息的干扰和影响,并把这种影响带到班级群体中,使整个班级弥漫着“灰色”的迷雾,呈现出不积极、不和谐的班级心理环境。第四,情绪化与理智的矛盾。高中学生容易情绪化,在生活中容易感情用事,难以及时理智地控制自己。不过在事后,经过劝导之后,又能理智分析问题。这一点,笔者深有体会。有一次,班上的两个同学因为一点小事情,其中一个同学动手打了另一个同学,笔者并没有责备他们,而是跟他们谈话,经过交流之后,打人的同学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仅破坏了他们之间的友谊,还给其他同学带来不好的影响,于是,他主动给另一同学道歉。第五,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高中生具有丰富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因此,往往脱离现实去塑造理想中的自我。然而往往理想与现实相差甚远,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之间存在着差距,这就形成了一组矛盾。这类矛盾处理不好,高中生的自信心将受到打击,从而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陷入悲观和消极的心理环境。此时,教师积极的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显得尤为重要。高中学生内心心理的五个方面的矛盾,促使班级教育心理环境表现出一些负面的特点,如,不和谐、不团结、不积极、课堂秩序混乱、师生之间沟通阻碍重重等等。班级教育心理环境一旦表现出一些负面特点,班主任教师就应该引起重视,并积极采取适宜的方法和对策去解决相关问题,当然,班主任教师也要在平时班级管理工作中,就要注意创设积极、健康并且和谐的班级教育心理环境。

2创设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举措

笔者曾在3月到5月期间,对浙江省临安市五所中学的30位高中班主任,以及80位高中学生进行过《关于创设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看法》的问卷调查,调查的部分内容以及结果,见表1和表2。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大约63%的高中班主任对班级教育心理环境有所认识和了解;同时高达83%的高中班主任非常重视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创设;也有70%的班主任会竭尽全力去创设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而绝大部分高中学生(85%)喜欢民主、平等、和谐的班级氛围;约81%的高中学生愿意去大家一同努力创设良好的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班主任教师和同学对创设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热情和赞同,笔者备感欣慰,但是,在实践中我们班主任教师又该如何根据高中学生心理特点,来创设良好的教育心理环境呢?笔者结合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和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创设良好的班级教育心理环境。

2.1提高高中班主任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

高中班主任教师作为创设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主体,班主任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水平直接关系到班级教育心理环境创设的效果,因此,创设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首要前提就是班主任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心理素质,加强自身心理教育。可以从参加教育心理培训、不断积累高中学生心理教育知识、进行班主任工作反思、形成班级教育心理环境创设组以及多与相关专家交流等方面入手,去提高自身的教育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提高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班主任教师付出许多努力的同时,也要不断坚持、不断探索。

2.2加强师生对创设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意识

在对部分高中班主任教师进行调查的时候,也发现仍然又部分教师对班级教育心理环境并不理解,并且对创设班级教育心理环境持无所谓态度;有些高中学生也不愿意与大家一起来创设良好的班级教育心理环境。因此,笔者认为,加强师生对创设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意识,是推进班级教育心理环境常设进程的一个必要而必须的环节。加强师生创设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意识,首先应该加强师生自我教育的意识,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经常对自身的行为、思想进行反思,从自我教育做起为良好班级氛围而努力;其次还应该加强师生的合作教育意识,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的监督、评价和帮助,来完善自我教育;最后班主任教师应该不断创新自己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具备创造教育意识,创造性地实现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创设与发展。

2.3构建学生心理档案袋,关注学生心理成长

每个高中生的心理压力,有的来自学习,有的来自家长或社会,或者是它们中的组合,无论是哪种压力,高中生心理景况的形成是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我们对高中学生的关注也应该是长期的、持续的。而学生的心理压力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班级整体的心理氛围。因此,为每个高中学生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袋有其必要性。可以在每个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生活之处,对他们做个心理测试,针对测试结果给予有针对性的关注;在每学年或学期又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记录学生心理的发展变化,并在开设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及时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持续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心理的发展。

2.4促进师生交往,实现沟通无障碍

班级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形成良好班级心理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罗杰斯说: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安全感,才能真正地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交往,也是创设良好班级心理环境的有效策略。首先,班主任教师应该主动融入到学生中去,成为学生的朋友,能让学生相信,让学生从内心去接受教师。其次,班级中同学之间也要懂得谦让,每个同学积极参加教育活动,增加彼此之间的友谊和情感。另外,对于班级中自然形成的小群体,教师要给予尊重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避免小群体之间完全隔绝,产生矛盾。

2.5尊重学生,理性教育

青年学生的心灵世界是靠人格尊严支撑的。青年学生的自我意识,在认识方面表现为自我自觉、自我观念、自我评价等;在意志方面表现为自我理想对自身行为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与控制;在情感方面则表现为自尊、自信、自爱等自我体验。我们应该尊重学生,使其享受到被尊重的权利,从而能够去尊重别人、尊重班级和社会规范。当然,班主任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也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与学生一起建立班级制度,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班级秩序,对违反班级规定的要给予一定惩罚;班主任还要与学生一同管理班级事务,让学生及时了解班级情况,并能积极总结与反思。总之,创设良好的班级教育心理环境就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但是也要与理性教育结合。

3总结

上一篇:我发现了我长大了小学生作文下一篇:心灵深处8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