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四首两课时解析

2024-10-04

诗四首两课时解析(4篇)

1.诗四首两课时解析 篇一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精选课时作业

【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文学常识填空。(3分)

(1)诵读着____________(填作者)“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那阳刚之美的语句,我们的情绪顿时高涨起来,仿佛也精神抖擞地大步向前。(2)初中三年,我们与语文相伴,和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邂逅:有《 》里被称为“豆腐西施”的杨二嫂,有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塑造的虚伪、冷酷无情的菲利普夫妇,还有____________在《最后一课》中塑造的充满爱国情怀的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

【答案】(1)朱自清(2)《故乡》 都德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

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题中信息提示根据知识积累判断即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回答问题。(5分)

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 小说《格列佛游记》,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等地的经历。第四卷以恣肆的笔调,展示了 的怪诞现象。在这个乌托邦国度里,马是 的载体,而人形动物“ ”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

【答案】奇幻讽刺(讽刺);慧駰国(智马国);人兽颠倒;理性;耶胡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名著导读内容的题,比较简单,没有涉及到《格列佛游记》中具体的内容。日常学习中,名著导读的内容也要反复看。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题1】诗歌描绘的是什么时候的荷花?有什么特点?(1分)【小题2】诗歌描写景色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何作用?(2分)【答案】

【小题1】(1分)写的是夏天在傍晚时分夕阳照在上面分外红艳的荷花。特点是红。【小题2】(2分)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六月西湖与其他时节风光不同,六月的西湖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从“六月中”可以看出是夏天。“别样红”可以看出荷花主要的特点是“红” 考点: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点评:理解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语、诗歌创作的背景,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理解。

【小题2】试题分析:从“风光不与四时同”可以看出,诗歌主要是用西湖的风光与其他时节的风光进行对比。突出西湖六月的风光与其他时节的不同,主要是因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考点: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

点评: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对比、衬托、象征、用典、想象等。

4.阅读古诗词,完成小题(4分)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小题1】这首词巧妙地将 的落魄感受,同 的绵绵情思融为一体(2分)【小题2】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伫倚危楼风细细”暗示抒情主人公甘愿立足险境,长久凭栏,体现其怀想之深。B.“草色烟光残照里”描绘了一幅优美、诗意的黄昏春望图。

C.“衣带渐宽”二句,揭示词人对待“春愁”的果决态度,道破春愁难遣的真正原因。D.这是一首表达词人伤春惜春情感的词作。

【答案】

【小题1】漂泊异乡(倦游思归)怀恋伊人(意中人)【小题2】C(2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词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整体感知可知,诗的内容与情感有两部分组成。根据“落魄感受”可知,第一个空要填写前半部分的内容或情感,如:“漂泊异乡(倦游思归)”。第二个空要填下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中的内容或情感,即:怀恋伊人(意中人)。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点评:诗歌的语言是很精练的,我们要透过语言的表面,对诗句做深入地理解,对整首诗作整体感知,根据题干要求得出切题的要求。

【小题2】试题分析:整体感知,词的上片“(我)久立在高楼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黯黯然地升起从遥远无边的天际。碧绿的草色,迷蒙的烟光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什么人会理解(我)独自凭栏的深沉含义?词的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A“暗示抒情主人公甘愿立足险境”的说法不正确,这句话是叙事,登楼引起了“春愁”。B“优美”用词不当。D“伤春惜春情感”的说法不正确,因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是全词的主旨所在,即体现了思乡思人的情感。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诗词大致内容、主题等的基础上,再精读各项涉及到的语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所学的诗歌的相关知识去判断、去衡量。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狼》出自明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作品《聊斋志异》,原文共三则,这里选的是第二则。B.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曾向作家福楼拜学习写作,在他的严格要求下,莫泊桑描写人物非常传神,他常常在描写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时,表现出人物的心 理。

C.萧红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诗一样的抒情气氛。茅盾称《呼兰河传》像“一篇叙事诗,一副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D.《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散曲家,【答案】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聊斋志异》的作者为清代的文学家蒲松龄。

6.阅读白居易的《夜雪》,完成后面题目。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释:①这首五绝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时年四十五,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任江州司马。②衾:被子。

【小题1】简要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这一场夜雪的景色的。(3分)【小题2】请分析“时闻折竹声”一句所包含的意蕴。(3分)

【答案】

【小题1】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以“衾枕冷”,烘托雪夜之寒;以“窗户明”烘托出大雪已铺天盖地,到处是银白的世界;以“折竹声’,烘托大雪之厚重。②①【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小题1】“时闻折竹声”:①说明雪压断了竹竿,极言雪之大之重;②以声衬静,烘托出雪夜之静;③说明诗人彻夜未眠,也暗露出诗人被贬独居的凄寒、孤苦之情。【解析】略

7.请你按作家的国籍对下列内容整理归类,制作三张读书卡片。(只填序号)(3分)①母爱,童真,自然,人生 ②《海底两万里》 ③凡尔纳 ④夏洛蒂·勃朗特 ⑤《繁星》《春水》 ⑥因正义离开村庄,为爱情返回废墟

⑦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 时/天地便小了 ⑧《简·爱》 ⑨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1)中国:

(2)英国:

(3)法国:

【答案】(1)中国:①⑤⑦(2)英国:④⑥⑧(3)法国:②③⑨(3分,每组1分。组内顺序无要求)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对于文学名著还是建议学生能整本读,即使不能读原著,也应该读适合初中生读的简化本,只有这样才能系统全面的掌握。做读书卡片也是一种很不错的方法,可以依据不同的分类来给读过书一一归类。

8.下列各项里对课文分析的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化石吟》是一首赞美化石的抒情诗,读这首诗,可以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标题中的“吟”,在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B.《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C.《绿色蝈蝈》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作者是法国小说家法布尔。

D.王湾和马致远不同时代,但《次北固山下》与《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却相同。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C中《绿色蝈蝈》的作者应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9.古诗词鉴赏(共4分,每小题2分)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小题1】词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愁之情的? 【小题2】 在词中,词人分别运用了情景交融、比喻等手法来抒发情感,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词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景物有:西楼(独上西楼)、月(月如钩)、梧桐(寂寞梧桐)(写出两个即可)。【小题2】示例

1、上片在对西楼、月、梧桐等凄凉景物的描写中,蕴含着深深的愁恨,景中有情,情溢景外,情与景妙合无垠。起句摄尽凄惋之神,李后主愁恨满怀、踽踽独上的形象跃然纸上。

示例

2、下片只用一个具体的比喻,将离愁喻为剪不断,理还乱的蚕丝,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体化,形象而又深刻地反映出作者切身感受的无可解脱的愁苦。(言之有理即可)【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词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此题难度不大,找出诗词中描写景物的词语即可。

【小题2】解答此题的要点是:写作手法+艺术效果+语句内容+情感(主题)考点:借景抒情 赏析写作方法,领略语言魅力。

点评: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往往借助具体的事物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赏析写作方法此类题分三部曲:一找修辞或描写方法(写作手法),二写出了……内容,三表现了……情感。

10.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简称《国策》,为国别体史书,由汉代刘向整理改编而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B.《左传》相传为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著,是我国最早的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它记事详备、文辞优美,《曹刿论战》就是其中的名篇。

C.《诗经》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305首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蒹葭》一诗出自“小雅”,表现了少女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D.《论语》、《孟子》均为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辑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语录,而《孟子》则较为完整地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论。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蒹 葭》一诗出自《诗经•秦风》,属于十五国风,而不是“小雅”。考点:文学常识

点评:文学常识涵盖面广,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典故等,在平日学习时需要进行整理,帮助记忆。11.读下面的诗和词,回答下题。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1).二者反映的作者感情的共同点是什么?(2).二者反映的作者感情的不同点是什么?

(3).两作者在寻觅春天的方法上有所不同,找出相关的两句来。

【答案】

(1).惋惜春光流逝的深情。

(2).白居易最终找到了春天,充满惊讶和喜悦;黄庭坚没有找到春天,感到无限怅惘和苦闷。(3).白居易是“长恨春归无觅处”,黄庭坚是“除非问取黄鹂”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1)体会作者情感,结合景物,一切景语皆情语,“长恨春归无觅处”“ 春无踪迹谁知”可知是惋惜春光流逝的深情。(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可知是白居易最终找到了春天,充满惊讶和喜悦,“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可知是黄庭坚没有找到春天,感到无限怅惘和苦闷。(3)两作者都在找寻春天但方法却不同,抓住关键诗句来解答,白居易是“长恨春归无觅处”,黄庭坚是“除非问取黄鹂”。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2.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小题1】简述真假“黑旋风”的故事。

【小题2】但是我必须坦白承认,这些杰出的四足动物有许多美德。跟人类的腐化堕落对比一下,使我睁开了眼睛,扩大了认识领域。因此我能开始用另一种眼光来观察人类的行为和感情,使我感到对待同类的尊严用不着那样谨小慎微。(《格列佛游记》)

选段中的“四足动物”生活在哪一国?格列佛在这里看到了怎样的怪诞景象?这个国家通过什么方式决定格列佛离开?

【答案】 【小题1】李逵上梁山后,因想念母亲,欲回家接母亲上山享福。途中遇一人假冒李逵之名行凶打劫,被捉住之后,得知其名叫李鬼,家有90岁老母无人奉养,李逵念其孝顺,不但未杀他,反而送他10两银子,劝他改恶从善。随后李逵发觉受骗,怕他再坑害别人,才把他杀了。【小题2】慧駰国;人兽颠倒,举行全国代表大会决定赶走他。【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的了解,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结合自己对《水浒传》的掌握,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故事情节;要把真假“黑旋风”故事的来龙去脉描述清楚即可。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的了解,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结合对《鲁滨逊漂流记》的掌握,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故事情节;把鲁滨逊制陶器的经过描述明白即可。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13.古诗词赏析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小题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展现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诗歌讲究炼字,尾联中一个“犹”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夜幕降临,停船秦淮河畔,淡淡的水雾、冷冷的月光笼罩着沙滩,给人一种朦胧,凄清的伤感

【小题2】犹 在这里依然,还的意思,借“商女”之口,表达出对那些沉迷于酒色中的统治者的不满、愤懑,对当时国家、社会命运的关切,微妙而自然地 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诗歌语句赏析题。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要展开联想,描述语句中出现的景物,并突出景物的特点来。注意画面所烘托的意境或表达的感情要与诗歌的整体感情和谐一致。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诗歌词语赏析题,这种题型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具体而言,要分二步回答: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小题1】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B.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精神面貌,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C.第三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中“浮云”这一意象用来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

D.这首诗将写景与抒怀紧密结合起来,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有力地突出了诗的主题。

【小题2】这首诗中,“浮云”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小题1】C

【小题2】眼前的困难,挫折,障碍等.【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的是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手法运用的分析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我们解答时要结合整首诗逐句进行分析。C项理解不正确,古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小题2】本题考查诗意的理解。关键词语的理解要结合原句及全诗的意思。本诗是一首哲理诗,“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这里的浮云可以理解为一些消极的词语,如挫折、磨难、艰辛等,意思正确即可。

1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夜归丁卯桥①村舍 许浑②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紫蒲③低水槛④,红叶半江船。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注释】①丁卯桥:地名。②许浑:字用晦,润州丹阳人。太和六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睦郢二州刺史。③紫蒲:紫色的蒲草。④水槛:临水的栏杆。【小题1】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诗人夜归看到了明月、岩石、木桥、_______、_______、水槛、红叶、江船等景物。【小题2】“桥响犬遥吠”表现了月下村舍怎样的氛围?试作简要分析。【小题3】“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小题1】庭院紫蒲

【小题2】宁静。以声衬静,用桥的轻微的响声和遥远的狗叫声衬托夜晚的宁静。(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没有写以声衬静不扣分)

【小题3】①对官场的厌倦;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或“对农村生活的喜爱”);③回家的喜悦;④想归隐;(结合注释 ②及诗句内容)【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根据第三至六句的译文:(村舍)庭院无人早已入眠。菖蒲出水渐近栏杆,枫叶飘飘落了半船。即可解答。(2)“桥响犬遥吠”以声衬静,用桥的轻微的响声和遥远的狗叫声衬托夜晚的宁静。(3)本题考查赏析诗人感情。在诗歌创作中,诗人常用景中含情手法隐晦的表示内心情感。诗人在本诗中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表现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也表现了身处官场的无奈和厌恶。

2.冰心诗四首 篇二

初 一 语 文(《冰心诗四首》)

主备人: 审校: 日期:2013-9-5 教学目标:

1.了解冰心诗歌的特点。

2. 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3.通过欣赏优美诗文,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中抒发的情感及感悟人生哲理。2.朗读并背诵四首诗。

3.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构思,凝练的语言的把握则是难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学习新课

(一)《母 亲》 1.导入新课:

1999年2月28日21时,中国“文坛祖母”冰心老人在北京逝世,时年99岁,冰心老人自“五四”运动步入文坛,在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她一直坚持写作,为世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学作品,为中国的文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四首诗,藉此纪念这位文坛世纪老人。2.请学生介绍冰心老人: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闽侯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作品有《春水》《繁星》《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等。

3.提问:母亲的怀抱有什么特点?

明确:温暖、宽广、安全等 4.学生或老师诵读冰心的小诗《母亲》

要求:领悟亲情,注意节奏和重音,把握亲切,舒缓的语调。请学生提出疑问,把握以下两个问题:

⑴“心中的风雨”指什么?

明确:内心的苦闷,烦恼,精神上的挫折。⑵诗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是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同时也歌颂了母爱的温暖,伟大。

(二)《纸 船》

母爱是永恒的,母爱又是博大的,作为儿女,我们又该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呢? 请大声朗读《纸船》,补充背景:

1923年求,冰心赴美留学,海浪滔滔,天风卷吹,诗人坐在颠簸在太平洋的油轮上,远离亲人,驶入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回到亲人的怀抱?诗人因强烈思念故国,亲人,越发孤独,惆怅。指导朗读:

感情基调是思念母亲,孤独忧伤;语调是深情,低沉,缓慢。引导学生质疑,合作探究: 1.“从不肯”“总是”有什么深意?

明确:对母亲思念很深,由来已久。2.纸船不会漂向母亲身边,“我”为什么还是不灰心“叠着叠着”?

明确:愿望能否实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诗人寄托思念,排除孤独,忧伤的惟一方式。3.第三节是诗人的想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想象奇特,想象母亲梦见纸船。强烈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是全诗的高潮所在。4.迁移训练:

你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呢?

交流回答:送贺卡,干家务,捶背,逗笑等。

(三)《成功的花》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成功的花》。

引导学生品位语言,找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并分析作用:

“明艳”形象地突出了花的“成功”。“惊羡”含有惊讶,羡慕,更突出了花的“成功”。“浸透”突出了眼泪之多。“洒遍”突出了血雨洒的范围之广。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

一个成功的人站在你面前,你很羡慕他吗?花的成功历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明确:成功来自奋斗和牺牲。

请同学找出蕴含此哲理的名言,警句,俗语: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成功的桂冠是用荆棘编织成的

(四)《嫩绿的芽儿》

我们总想活得潇洒,不辜负青春韶丽的年华,但在社会的汪洋中,应如何把握正确的方向呢?冰心这首《嫩绿的芽儿》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嫩绿的芽儿》。品位语言: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能互换吗? 明确:1不能。因为他们说的话与各自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不能。芽儿、花儿、果儿的顺序排列暗指果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的过程。让学生找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并分析体现了芽、花、果的什么特征?

明确:“嫩绿”显示了“芽儿”健壮、旺盛和朝气。“淡白”蕴涵“花儿”朴素、简洁,不追求华丽的外表。“深红”象征“果儿”丰硕、甜蜜、美丽。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

诗人以植物的生长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高自己,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自主拓展

归纳冰心诗歌的特征:短小随意,情丽,深沉;寓有诗意,格调柔和。

三、自主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课后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中本课的“随文练习”及“问题探究”。

板书设计:

温暖

宽广

思念

母亲

成功的花:

奋 斗 精 神

嫩绿的芽儿:充 实 自 己

3.中国当代诗四首 篇三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热爱秋天的风光》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意味隽永、质扑晓畅等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3、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含蓄美、意境美。

4、学习借鉴诗歌思维和语言技巧。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

3、感受诗中的思维灵感和语言美趣。

4、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想象——理性升华。

2、研究评析欣赏法。

3、当代诗艺欣赏讲座法。

◆媒体设计

1、制作多媒体软件,重点在诗的意象理解上做一点适当的画面,把诗艺转化为画意。

2、运用文学讲座法,最好事先设计好提纲及思考题,制作成软盘,以便在媒体上展示。

3、根据诗的内容选择适当的音乐,制作配乐朗诵录音带。

◆教学时数:课内教读2课时,课外练习由学生自定。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可能喜欢的是中国古典诗歌,因为它的凝聚、它的隽永、它的神韵,是多少年沉淀的精华;但,这不是中华诗歌宝库的全部。一批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新一代诗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吸纳着几千年诗意的营养,借鉴外国诗艺手法,感受新时代的清新气息,创作了一大批新时代的乐章,装点了中国以及世界诗坛的盛装。欣赏这些诗,我们会得到另一种美的熏陶,另一种情的感染,另一种文化的营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欣赏一组当代探索诗歌。

二、解题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表达了一种希望光明的痛苦和挚情,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和挚爱。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教师范读(配乐)。

(2)学生自由诵读。

(3)学生单独朗读,师生评价。

(4)诗歌内容与形式总理。学生先用一句话谈谈感受,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这首诗“运用平凡而富有特征的意象,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相连”。诗人借鉴运用了苏联诗人沃兹涅先基《戈雅》的圆周式句法,借以强化对祖国挚爱的深度。

2、具体研习,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1)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讨论。

点拨:这首诗为了抒发对祖国的深情,把数百年的历史浓缩在四组意象群之中。这四组意象群是“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泥上的驳船”;“贫困”“悲哀”“希望”“飞天袖间”的“花朵”;“簇新的理想”“蛛网”“雪被下的古莲的胚芽”“泪眼的笑窝”“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迷茫”“深思”“沸腾”的诗人、“伤痕累累”“富饶”“荣光”“自由”的祖国。第一组意象以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祖国数百年来的贫困落后,表达祖国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深沉悲痛的心情;第二组意象表现人民在贫穷落后面前没有失望,但希望仍很渺茫;第三组意象描绘祖国到了历史转折时期,已经走上了新生的起跑线上;第四组意象再次强调“我”与祖国的关系,倾吐献身祖国的热望。

(2)这首诗在运用意象上有什么特点? 点拨:A、在平凡中发现美,而给人一种新颖、独创的美感。

B、意象群体通过递进组合,既表现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又表达诗人及青年一代从迷惘到深思到本世纪末沸腾的心灵情感历程。

设身处地,物我合一,把“我”融入事物之中,与诗歌所抒之情密切吻合。

(3)说说对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4)诵读全诗。

3、欣赏品味

(1)体会圆周句式的表达效果。

点拨:圆周句式是重复同类型的句子或词语的一种修辞方法,它把十分完整的语言单位的几个部分,按圆周形式进行连续排列,组成在意义和音调方面和谐统一的整体。

(2)象征和比喻的运用

点拨:该诗构思突出表现在对抒情主人公“我”的拟物化上。“我”既是抒情主人公,又是具体的客观物象,也是祖国的象征。“我”的复杂矛盾意绪和多层次拟物交织出现,表现了一种独特的悠长、矛盾的心态,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诗中的一系列意象,既是抒情主人公“我”,也是祖国的象征。诗中的意象又有其比喻意义,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比喻祖国承受的巨大灾难和面前的严重困难;“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比喻祖国的未来很有希望。

4、课堂训练

(1)概括各诗节的大意。

(2)说说对“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的理解。

5、课堂小结

学生回忆总结本节课所用到的诗歌欣赏方法。(见“教学设想”部分)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这首诗。

2、课外找相关读物阅读,有兴趣的同学学写一篇赏析文章(可以就整体谈,也可以从某一角度谈)。

五、齐声诵读全诗

第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著名杂文家、诗人祥写过这样一来一段话:“自然界里不能没有花。没有花的地方是荒原,是沙漠。人间不能没有诗,诗歌是人的生命的花朵。”“让我们作诗的知己吧!让无数珍贵的生命的花朵,带着灵魂的闪光、思想的色泽、感情的汁液,融入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永不成为沙漠和荒原吧!”我们怎样作诗的知己呢?前面已经有了一些经验,现在再通过欣赏中国当代“第三代”诗人的另一位代表梁小斌的《我热爱秋天的风光》,向诗的知己迈进一大步吧。

二、解题

梁小斌,生于1955年,山东荣城人。曾下乡插队落户,后当工人。1979年开始诗歌创作。这首诗开宗明义,直抒对秋天的热爱,而诗的内容则包含了一种深沉的哲理思索,能引发读者的广泛联想。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注意抓住“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这一抒情主旋律勾连全诗。

2、理解内容,初感意象

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总结每一节诗的大意。第一节写诗人感受到了“秋天”(点出“意象”)的悠久和深沉;第二节写秋天陪伴、沐浴着“我”(意象)走向成熟;第三节回应第一节,同时开启第四节,秋天的深沉启发了“我”的思想;第四节写思想的一部分;第五节回应开头,反复咏唱。全诗一唱三叹,螺旋式上升,铸就优美昂扬的意境。

3、具体研习,突出重点、难点

(1)怎样理解“比人类更古老的风光”?

(2)怎样理解“被太阳翻晒过的河流在我身躯上流淌”?

(3)怎样理解第二节诗的思维流程?(难点)

(4)怎样理解“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

(5)怎样理解全诗的思维流程和情感?

4、欣赏品味

(1)品味诗歌中反复手法运用的特点以及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点拨:反复中有变化,意思上有递进。形成一种绵绵咏唱,深情讴歌的旋律美、情感美、境界美。

(2)品味诗歌中为表现对“秋天的风光”的“热爱”而选用词语创造意象的技巧。

点拨:选用词语绚丽优美,如:歌唱、流淌、辉煌、金光、优美、收获等等。创造意象清新活泼而不乏厚重,如:深沉的、被太阳翻晒过的河流,在河流沐浴、洗礼下成熟的“我”。这些意象的组合形成浓情如酒、思绪如波的意境。

5、课堂训练

(1)根据诗的内容说说“秋天”“河流”“我”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展开联想想象,说说“辉煌的屋顶”“优美的思想”可能指什么。

(2)说说对这首诗的主题的理解,并谈谈“秋天的风光”寄予了诗人怎样的理解。

6、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有基础的同学写一点对这首诗的欣赏文字。

《山民》

◆自读导言

同学们,有一部古书叫《列子》,其中的《汤问》里有一个故事叫《愚公移山》,谁能背一背这个故事的关键几句话?谁能创造性地讲一讲这个故事?有所依托地借鉴,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是创造的一种方法。许多科学发明,许多新颖设计,许多艺术作品,就是运用这种方法创造出来的。当代诗人韩东的《山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大家读一读这首诗,弄清下面几个问题:

1、这首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感情世界和人生感悟?联系你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有哪些感悟。

2、这首诗与前面学过的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不同?

3、你看这首诗可能从哪些地方借鉴了《愚公移山》?创新的地方在哪里?想一想,诗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创造?

4、你认为这首诗的美表现在哪里?

◆自读程序

1、朗读,达到朗朗上口。

2、默读,思考第1问。

3、交流,谈谈理解感受。

4、比较,体会这首诗与前面两首诗表现手法的不同。

5、联想,畅谈诗人的借鉴和创造。

6、升华,总结诗的美学意义。

◆自读点拨

1、如何理解诗中的“山”和“海”这两个意象?诗人笔下的这两个意象在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上起什么作用?

点拨:诗中的“山”在这里已经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山”了,它具有了多重的象征意义,它引起读者的联想将是多方面的。这“山”可以让人想到艰苦的环境,想到工作、生活中的困难,想到前进中遇到的艰难险阻,想到人类进化中的漫长历程......这“海”则让人想到光明的前程,想到理想的目标,想到期望的事业,想到丰硕的成果,想到追求的境界,想到人生的金顶......通过这一系列的联想,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蕴涵了诗人积极昂扬的人生追求态度和启迪人生的哲理思索。他对现实不满足,说明他是清醒的;他因为清醒,所以在思索;这个思索过程是曲折的,四节诗就反映了这个曲折的历程;他对美好的未来有着热烈的向往和追求,他对人生进程有着深刻而睿智的反思。这反映了从**年代走出来的一代年轻人在人生问题上的深刻思考,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方面的积极探索。诗人借用“山”和“海”这两个意象艺术地反映了一代人的思想感情和思索历程。联系我们的祖辈、我们自己的情况,我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共鸣。

2、怎样理解诗中第一节的父子对话和“他不做声了,看着远处/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

点拨:“他”的连问,看似重复,但含义深刻,表现了他思索更远,追求更远,对现实开始反思。父亲的回答,也已经显出了不耐烦,对儿子的发问是不屑呢,还是使他难堪?“他”“不做声了”,是父亲的冷淡回答使他的情绪受到挫伤,还是他的思索更趋于深刻?

3、第四节“他只是遗憾”让你想到了哪些事情?这“遗憾”只是对父亲的抱怨吗?这里面包含了哪些哲理?

点拨:想到的事情可能会很多,如:今天,“他”在“遗憾”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如果我们这一代还不努力,下一代将要对我们的作为表示遗憾了。为了不使后人遗憾,我们应该立即行动,做出无愧的努力呀!可见,这遗憾,不仅仅是抱怨,而更重要的是深层发散和多层的启迪。诗句让人想到的哲理也是丰富的,如:人一生到这个世上,他就不是只属于自己的了,他就该担负起不该忘却的对他人的责任。

◆自读思考

阅读下面的诗句,比较它与《山民》的异同。

理想

流沙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自读导言

语言是一位了不起的魔术大师。它形成不同的组合,就能传达出不同的信息,形成不同的氛围,营设不同的环境。《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把我们带入深沉的回忆、挚诚热爱的氛围中,调子是深沉厚重的;《我热爱秋天的风光》让人感觉的是激情讴歌,满怀喜悦,调子是抒情流畅的;《山民》则把人带入哲理思索、艰苦探求的境界里,调子是和缓低回的;我们现在再来感受一种欢快活泼、幸福烂漫的语言氛围。请大家自读新一代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自读要求:

1、感受诗歌所创造的美好意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诗人感情,唤起我们对生活的美好感觉。

2、欣赏诗歌轻松流畅、自然淳朴的语言美和欢快、天真的情感美。

◆自读程序

1、放声诵读,充分感受诗歌的欢快幸福的情调。

2、感受诗歌意象,想想这首诗歌的意象有什么特点。

3、感受诗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世界。

4、试着把这首诗的意境用散文表现出来,比较一下诗和散文表现形式的异同。

◆自读点拨

1、这首诗的意象特点是怎样的?

点拨:这首诗的意象可分为两组,一族是诗人憧憬的物质世界,一组是活泼鲜明的抒情主人公世界。人是这首诗的中心意象,物质是这个人的陪衬,是环境。在这“春暖花开”的环境里,有着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抒情主人公作着自己想做的事,和亲人们、朋友们亲切交往,互送祝愿,从而表现出一派和乐景象,表达了诗人的一种美好理想。

2、怎样理解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感情?他能引起我们哪些感情共鸣?

点拨:引导学生思考中间几个问题:

(1)诗人在诗中所称幸福的内容是哪些?

(2)怎样理解“那幸福的闪电”?

(3)想象抒情主人公的动态、表情、语言及整体形象。

(4)把自己放进去,谈自己的感情共鸣。

3、诗和抒情散文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点拨:主要区别是,诗的跳跃性更强,语言更简洁;抒情散文更重细节,善抓一瞬间的感受,并把它放大、渲染。诗讲外在韵律;抒情散文主要重视内在韵律,外在韵律较自由。诗的篇幅限制较多,一般短小;抒情散文则可以不拘一格,可长可短。

◆自读思考

阅读下面的散文,思考后面的问题。蓝天可读

何亮

我喜欢仰望蓝蓝的天空。天空蓝蓝的哟,你是一首激情的诗,一首不老的歌。

小时候,独自到河边嬉戏。只见,水蓝蓝。我捧起一捧水。怎么还是透明的?我一抬头,哦,天蓝蓝。我像只欢乐的小鹿撒腿赤足跑在小路上,高兴的说不出话来,蓝蓝的天第一次映入我的眼帘,镶嵌在我幼小的心灵上。没有母亲的童年里,我常常与蓝天作伴。我倚在大树旁对着蓝天唱歌、流泪、说悄悄话,说我的幻想和憧憬。天空一片湛蓝。明静而悠远。我久久地凝视着,不敢出声。我似乎被感应着,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激动和美好,止不住滚烫的泪流下来。这天空,蓝得多么纯、多么美。我为之而震撼。我觉得她神圣而不可冒犯。她向我敞开一扇天真、浪漫、常青的心灵,我在努力破译它深邃而神秘的语言,去接近她,与她交流。

凝望碧蓝、干净的天空,我想,被功名利禄遮蒙的双眼是看不到天空的颜色的——这蓝色。于是,我要求自己心中不能有一粒灰尘。污垢的心灵不配享受这纯美的天空,也得不到她博大的精魂。

有时,我被世俗的藩篱所围困,我感到是这蓝色的天穹让我突围,不要贪婪红尘。

先哲说,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我信。远眺天空可调整视力,而蓝色天穹可调整人的心灵。她又象一面奇妙的镜子,照透你的五脏六腑。你拥有干净而青春的灵魂吗?你敢面对这蓝色天空发誓吗?

(选自《中国青年报》1990年10月28日)

1、比较这篇散文与诗歌在抒情上的异同。

4.冰心诗四首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所要抒发的感情和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2.学习这四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3.体味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创造性地感悟诗歌。

通过朗读、联想、想象等方式多角度赏析,把握作者是如何来抒情和阐述哲理的。【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母亲》、《纸船》。)

一、营造情境,导入课文

(以配乐诗《献给母亲的歌》导入)你们怎么样来赞美母亲呢?(学生回答)

母亲是伟大的,无私的,母亲的怀抱是温暖的。先让我们来看看冰心奶奶是怎样来赞美母亲的?

二、走进作者的世界

学生利用幻灯,展示交流事先搜集的作者资料(“爱”的哲学——自然、童贞、母爱,有关作品),教师简介作者。

三、学习《母亲》 1.朗读比拼。

朗读要求:要感悟亲情,注意节奏和重音。2.质疑问难。(1)“心中的风雨”指什么?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明确:指内心的苦闷,烦恼,精神上的挫折。借喻。

(2)诗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说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发生的?

明确:对母亲的依恋之情。3.感情朗读。

四、学习《纸船》

1.先请一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注意纠正读错的地方。2.讨论。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作者折纸船的整个过程你能描绘一下吗? 3.再抽读该首诗:注意要有感情。

(1)这只纸船母亲肯定是收不到的,但母亲为什么却能在梦中看见呢?(2)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抒情的?并区别一下这两首诗的抒情侧重点。4.齐声朗读这首诗。

五、拓展训练

以上两首诗都是抒情短诗,它们都是借用特定的物象(具体事物)来抒发感情的,请 你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个事物来抒发赞美母亲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这两首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假如明天是你母亲的生日,请你亲手制作一张贺卡或叠一只纸船,并写一句祝福的话在上面,送给母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一、导入

(屏幕映出两幅画:一幅绚丽的花,一幅科学家的画像)

这幅花美吗?你羡慕它的明艳吗?这位科学家你熟悉吗?你羡慕他因成功而得到的荣誉吗?好,老师对你们的回答先不做评论,先让冰心来告诉我们这个人生的哲理吧!

二、赏析《成功的花》 1.朗读展示。

先请一名学生朗读《成功的花》,其他学生注意听,听一听该生朗读的节奏,重音是否确当,读后大家帮助纠正

2.讨论问题。(1)“惊羡”一词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羡慕”吗?“浸透”、“洒遍”分别换成“浸湿”、“洒下”好吗?请说明理由。

(2)花的“明艳”与“泪泉”和“血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3.合作探究。

(1)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谈一谈自己的感想。(2)成功来自奋斗,你能举例说明这个道理吗? 4.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板书。

泪泉、血雨

芽儿 ——————→ 明艳的花 ↓ 艰辛、牺牲

人 ——————→ 成功的人(事业成功、荣誉夺目)

三、学习第二首诗《嫩绿的芽儿》

1.学生朗读诗歌。提醒读时注意停顿、重音。2.品味语言。

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词或者句子用得最准确,把它找出来并说明这样使用的好处。3.感悟哲理。

学了《嫩绿的芽儿》之后,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如何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加积极?

4.教师总结、板书。

芽儿————→发展、学习提高

↓ 成

成 ↓

花儿————→贡献、努力回报

↓ 的

↓↓ 过

果儿————→牺牲、贡献社会

四、布置作业 1.小作。

学习冰心小诗风格,发挥想象,借助形象事物,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自创一两首小诗,为办手抄报准备材料。

2.阅读冰心《繁星》、《春水》,并作读书笔记。【资料宝藏】

1.关于作者

冰心 ——20世纪中国文坛一盏不灭的灯

冰心,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中国新文学的第一代开拓者,在她几十年的文学创作中,真诚地表现了自己和时代,她那光彩夺目的作品是对祖国人民和未来的最大奉献。

冰心著有小说集《超人》,散文集《寄小读者》、《归来以后》、《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诗集《繁星》、《春水》等,并译有《印度童话集》、《泰戈尔的戏剧》等。

大海边度过的童年岁月冰心曾说:“我的生年最好记:1900年!我是二十世纪的同龄人。”冰心姓谢,学名谢婉莹,笔名有冰心女士、男士、冰心等。她的父亲是当时清政府的海军军官。在山东烟台的大海边她慢慢长大。青郁的山,无边的海,年轻的水兵,山风、海浪„„仿佛都给幼年的她留下诗情画意。

冰心从小爱读文学作品,特别是古典文学和外国翻译小说。她读小说到了着迷的地步,整天脸也不洗、头也不梳。到十一岁,就读完十几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冰心上学时,先生每当她作文好些时,便批上“赏小洋一角”。她为了买书,便努力作文。早在冰心七岁时,她就偷偷写了小说,第一部介乎《三国志》、《水浒传》的东西,是白话的,名曰《落草山英雄传》,但写到第三回就觉得没劲停止了,后又换了《聊斋志异》体裁,用文言写了一部《梦草斋志异》,也由于语言的重复半途而废,但这种奇早的创作尝试还是少见的。

1919年,沉沉的惊雷滚过中国上空,“五四”运动的号角搅动了青年学生的心,正在协和女子大学理科上学的谢婉莹,这年19岁。她因为平时喜爱文学,写作能力强,被选到学生自治会里当文书,后来又被选进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她这一年中常常给报纸写点宣传性文章,发表时,用的是学名“谢婉莹”。

从某种意义上讲,冰心是战战兢兢地踏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她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叫做《两个家庭》。那时,她有点胆怯,怕别人笑话她的作品不像样。不敢署她的真名“谢婉莹”,而用了笔名“冰心”。过了几天,文章居然在晨报副刊上发表出来了。刊登时,在“冰心”之下,多加了“女士”二字。正是从这篇发表之后,引起冰心强烈的创作欲望,从此她发奋地写作,胆子越来越大,小说、诗歌什么都敢写。这几年是冰心创作最初的旺盛时期。

1921年,冰心加入文学研究会,经常在茅盾、郑振铎主编的《小说月报》上发表作品,以小说居多,如《笑》、《超人》、《寂寞》等,当她1923年以优异成绩由燕京大学提前毕业时,已是蜚声文坛的作家。8月3日,冰心赴美留学,沿途的见闻,去国的心境,客居的情思,异国的趣事,以及后来回国时的欢悦,都成了她早期散文代表作《寄小读者》的内容。冰心于1926年回国任教,1929年与著名社会学家吴文藻结婚,婚后的冰心家务缠身,不能专职教书,创作也不多。直到1934年《文学季刊》在北京创刊,应郑振铎之聘任该刊编委员之后,创作才又多起来。

1946年冬,冰心全家赴日本。当时多难的祖国,又被国民党推入内战的火海,她好像也置身战火,心情惶惶,为祖国痛苦着,创作的心绪像遇霜的秋叶,逐日枯萎。直到1949 年10月祖国解放的好消息传来,她才感到毕业未曾有过的欢乐。但冰心一家从日本回国并不容易,因为他们去的时候拿的是国民党政府的护照。她是借口跟她爱人吴文藻先生到美国耶鲁大学任教而离开日本,又借口女儿大了要带她们到香港制装,而经香港回国的。

冰心,拥抱祖**亲,也终于找到了真正的母爱。美好的现实,充满希望的前景,使辍笔十年的她重新开始了勤奋的创作,写了《归来以后》等作品。1952年初夏一个傍晚,周恩来同志在中国海招待冰心和吴文藻教授,给了冰心强大的动力,她更加勤奋地写作,特别为孩子们写作。

正当冰心发奋创作的时候,1957年反右斗争的风雨推开了她家的大门,袭击了吴文藻教授。这时候,总理让邓颖超同志把她接到家里,安慰她、鼓励她。严文井、张天翼同志1958年向冰心同志提议继续写《寄小读者》,她欣然接受,捡起了已经中断20年的“通讯”。1966年,“文化大革命”平地而起,横冲直撞,到处进行史无前例的大破坏。冰心没有幸免--抄家、批斗、劳动,使她整整搁笔十年。1970年,冰心和吴文藻告别久居的老屋,一起到湖北沙洋“五七”干校劳动:种麦子、点豆子、看青、摘棉花。在这位作家长达十年的空白稿纸上,写满了检查,覆盖着尘沙。逆境中,又是周恩来亲自出面保护她。“四人帮”垮台后,她怀着一颗爱心,在她最喜爱的儿童读物《儿童时代》上发表《三寄小读者》。前后已五十余年。这不仅是冰心所走的文学之路,也是她跋涉的人生之路。它们的文字同样清丽可爱,但情调却迥然不同。可以说,三个《寄小读者》反映了三个时代。从冰心丰富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她生活的不同的时代,她所跋涉的足迹,能听到她真实的心声。

2.冰心给小读者的信

又寄小读者

我的亲爱的小朋友们:

得知《纸船》将选入初中语文新教材,我很高兴。如果这首小诗也能像《寄小读者》和《小桔灯》一样能触动朋友们心中的一些美好情感,那于我将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写《纸船》的时候,我还非常年轻,写作经验不足。而且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变迁,诗歌中更有许多字词句等方面的问题值得探讨。所以,我一直有这样的一个愿望:如果能就此诗和小朋友们举行一次“诗歌评改会”,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我就以这封短信作为邀请函吧!小朋友,我相信,因为有了你的努力,《纸船》一定会更加优美动人。

此致 敬礼

你们的冰心奶奶

1999年1月 3.作者的话

我是怎样写《繁星》和《春水》的

“五四”以后,在新诗的许多形式中,有一种叫做“短诗”或“小诗”的。这种诗很短,最短的只有两行,因为我写过《繁星》和《春水》,这两本集子里,都是短诗,人家就以为是我起头写的。现在回忆起来,我不记得那时候我读过多少当代的别人的短诗没有,我自己写《繁星》和《春水》的时候,并不是在写诗,只是受了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把自己许多“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而已。

经过是这样的:五四运动的时候,我还在大学预科,新文化的高潮中,各种新型的报刊多如雨后春笋,里面不但有许多反帝反封建的文章论著,也有外国文学的介绍批评,以及用白话写的小说、新诗、散文等。在我们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我们在课外贪婪地阅读这些书报,就是在课内也往往将这些书报压在课本底下,公开的“偷看”,遇有什么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就三言两语歪歪斜斜地抄在笔记本的眉批上。这样做惯了,有时把自己 一切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也都拉杂地三言两语歪歪斜斜地写上去。日子多了,写下来的东西也有相当的数量,虽然大致不过三五行,而这三五行的背后,总有些和你有关的事情,看到这些字,使你想起很亲切很真实的情景,而舍不得丢掉。

这时我偶然在一本什么杂志上,看到郑振铎译的泰戈尔《飞鸟集》连载,(泰戈尔的诗歌,多是采用民歌的形式,语言美丽朴素,音乐性也强,深得印度人民的喜爱。当他自己将他的孟加拉文的诗歌译成英文的时候,为要保存诗的内容就不采取诗的分行的有韵律的形式,而译成诗的散文。这是我以后才知道的。《飞鸟集》原文是不是民歌的形式,我也不清楚。)这集里都是很短的充满了诗情画意和哲理的三言两语。我心里一动,我觉得我在笔记本的眉批上的那些三言两语,也可以整理一下,抄了起来。在抄的时候,我挑选那些更有诗意的,更含蓄一些的,放在一起,因为是零碎的思想,就选了其中的一段,以繁星两个字起头的,放在第一部,名之为《繁星集》。

泰戈尔的《飞鸟集》是一本诗集,我的《繁星集》是不是诗集呢?在这一点上我没有自信力,同时我在写这些三言两语的时候,并不是有意识地在写诗,(我上新文学的课,也听先生讲过希腊的小诗,说是短小精悍,像蜜蜂一样,身体虽小却有很尖利的刺,为讽刺或是讲些道理是一针见血的等等。而我在写《繁星》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希腊小诗。)所以我在一九三二年写的《全集自序》中,曾有这么一段:

谈到零碎的思想,要联带说一说《繁星》和《春水》„„《繁星》、《春水》不是诗,至少是那时的我,不在立意做诗。我对于新诗,还不了解,很怀疑,也不敢尝试。我以为诗的重心,在内容而不在形式,同时无韵而冗长的诗,若是不分行来写,又容易与诗的散文相混。我写《繁星》,正如跋言中所说,因着看泰戈尔的《飞鸟集》,而仿用它的形式,来收集我的零碎的思想„„这是小杂感一类的东西„„

现在,我觉得,当时我之所以不肯称《繁星》、《春水》为诗的原故,因为我心里实在是有诗的标准的,我认为诗是应该有格律的——不管它是新是旧——音乐性是应该比较强的。同时情感上也应该有抑扬顿挫,三言两语就成一首诗,未免太单薄太草率了。因此,我除了在二十岁前后,一口气写了三百多段“零碎的思想”之外,就再没有像《繁星》和《春水》这类的东西。

以后,在一九二一年二月,我在西山写了一段短小的散文《可爱的》,寄到《晨报副刊》去,登出的时候,却以分行的诗的形式排印了,下面还附有编者的按语,是:

这篇小文饶诗趣,把它一行行地分写了,放在诗栏里,也没有不可(分写连写本来无甚关系,是诗不是诗,须看文字的内容),好在我们分栏,只是分个大概,并不限定某栏必当登载怎样怎样一类的文字;杂感栏也曾登过极饶诗趣的东西,本栏与诗栏,不是今天才打通的。

于是,我才开始大胆地写些新诗,有的是有韵的,也有的是无韵的,不在这篇题目之内,暂且不去提它了。

(本篇最初发表于《诗刊》1959年4月25日第4期,后收入散文集《我们把春天吵醒了》。)

4.课堂实录片段(执教者:王海媛)

师:好,诗歌评改会现在开始,请各个同学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亮出自我风采!(课件板书提示:可用删除法,换词法,修改符号法。)

生:我觉得诗歌的第一句中的“从来不肯妄弃了”读起来有点拗口。删去“来”字读起来更顺口。

生我觉得第一句中的“了”字也可以删去,因为“了”有表示完成的意思,删去更能从时间上表达作者对母亲的绵长思念。

生:我发现诗歌中有别字,作者把“地”写成了“的”。

师:我同意这些同学的说法,同时提出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我发现冰心文集以及其他书籍中《纸船》的第一句是没有“来”字的。并且当时没有“的地得”之分。讨论继续!

生1:我认为“妄弃”可以改为“丢弃”。生2:我认为不可以。师:为什么呢?

生2:因为“丢弃”表明很轻率丢弃。用“妄弃”更能表达对母爱的珍惜。

生3:我认为“抛”用的不够好,给人一种很随意丢掉的感觉,表现不出对母亲的深情与怀念。

师:那你认为可以换用哪个字? 生3:我觉得“放”字会更好。师:同学们怎么看?

生:我认为“放”字不好。因为“放”字给人一种有目的的感觉。而在苍茫的大海上,作者的心境应该是惘然的。

生:我也认为是“抛”字更好,因为当时作者正在大海上,还上风大浪大,作者的心境也不是平静的。“抛”是她发泄情绪的一种体现。她是在发泄她的孤独,寂寞和思家的情绪。

生:老师,为什么作者在诗歌里用“舟”而不用“轮船”? 师:大家怎么看?

生:在古代,舟就是轮船。我认为没有什么问题。生:我不同意。轮船很大,表达不出诗的意境。师:为什么舟能表达出来呢?

生:因为“舟”能给人一种很渺小的感觉,让人感到海上的飘摇不定,让人感到作者的孤独惆怅。轮船表达不出这种美感。而且“轮船”在语音上也没有“舟”的美感。

师:大家讲得真好。“舟”写出作者孤独的心。那么可见,“舟”象征了什么? 生:作者的心。

师:对极了,那么我们学过的那些是写舟或表现与“舟”、“帆”相类似内涵的诗句呢?

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请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室再带着问题走出课室。在这里老师插个队也问一个问题,好吗?

生:(齐)好!

师:我最喜欢诗歌的最后一句,你们看:纸船是有形的东西,而爱和悲哀是无形的东西。有性的东西怎么能承载无形的东西呢?这说明了诗歌语言的创造性。但我觉得还可以改喔。例如我们同学刚进中学时,由于不适应学校生活,想妈妈想得要命的时候,忍不住要流泪。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改呢?载着---------归去(延长声音——)

生:泪水。生:一行泪水。生:一船泪水。

师:好。这就是诗歌。5.课文扩读材料

之一:

繁星·四八

弱小的草啊!骄傲些罢,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

(提示:歌颂平凡、普通,勉励弱者以乐观、热情的态度对待人生。)之二:

春水·一六二

崖壁阴阴处,海波深深处,垂着丝儿独钓。之三:

不来也好,我已从蔚蓝的水中,钓着诗趣了。

(提示:体现了作者悠然平静的心境。语调活泼、生动,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垂钓诗趣图”。)

之四:

繁星·三六

阳光穿进石隙里,和极小的刺果说:

“藉我的力量伸出头来罢,解放了你幽囚的自己!树干儿穿出来了; 坚硬的磐石,裂成两半了。

(提示:以恬淡自然且充满童稚的笔致,颂扬了“极小的刺果”的反抗精神,勉励人应积极努力向上,不畏艰辛,收获人生坚韧意志的硕果。)

之五:

繁星·五四

轨道旁的花儿和石子 只这一秒的时间里,我和你

是无限之生中的偶遇,也是无限之生中的永别 再来时 千万同类中 何处更寻你?

上一篇:向县检察院学习心得下一篇:《南京南京》观后感字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