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五一劳动节活动计划

2024-11-24

大学五一劳动节活动计划(精选12篇)

1.大学五一劳动节活动计划 篇一

一、活动主题

服务劳动者,劳动最光荣。

二、活动背景

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xx日”,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劳动节,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

1、感谢每天在我们身边默默劳动的学校工作人员

2、让大学生了解工作人员的工作,正确认识工作人员的付出,更加尊重他们劳动。

3、提高大学生的劳动和服务的意识,树立大学生劳动光荣的观念。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

1、活动时间:20xx年xx月xx日。

2、活动地点:xx大学。

五、活动开展形式及对象

1、活动形式:打扫食堂、校园街道等,送表演,抽奖送礼品。

2、活动对象:xx大学全体工作人员。

六、活动的开展

1、活动前期:

(1)书写策划书,上交审批;

(2)团学和雷锋班分配好各自工作;

(3)准备好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宣传单等用品。

2、活动流程:

宣传:在校园公报栏贴劳动节的宣传单;通过网络,如微博、微信等途径宣传本次活动活动。

七、经费预算

海报xx张xx元。

奖品(一等奖一个——xx,二等奖两个——xx,三等奖三个——xx,幸运奖一个——xx)。

宣传板xx个。

xx元矿泉水xx箱xx元。

总计:xx元。

八、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

2、参与者需由负责人统一带队,统一安排,统一着装。

3、注意文明礼貌及维护地区卫生。

4、如有特别情况,可到相关负责人处咨询。

5、所有经费开销要有正规发票并在发票后面写上经手人姓名及联系方式。

2.大学五一劳动节活动计划 篇二

价值观是人们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周围各种事物、过程和问题的根本观点和看法,而劳动价值观则是人们在劳动中产生感受和认知后,形成对劳动的根本观点和态度。劳动价值观决定着人们怎样对劳动进行价值评判,并决定了他们对劳动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指出:人类最初的历史活动是生产人生存所必须的物质资料本身;人类社会要生存要发展,都必须以劳动为前提和基础;如果人类停止劳动,他们就无法维持自身的生存,进而整个人类社会就会濒临灭亡(1)。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观点,它深刻揭示出了劳动才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也只有劳动才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离开了劳动,一切都是空谈。

二、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是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因此,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坚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3)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在新时期中国化的体现和升华。高校是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主阵地,因此大学生能否接受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教育并用于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就业,直接决定着我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的目标能否实现。

三、当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家庭因素造成的劳动意识缺失

1. 家庭结构因素

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已超过30%,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中几乎有90%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长无微不至的呵护中成长,享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劳动对于他们来说是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家长已经替他们打理好所有的事情。很多新闻中都曾出现过例如大学生在军训期间把穿过的脏衣服快递回家让家长洗干净以后再快递给他们的报道,而他们这样做的原因仅仅是不会洗衣服,因为从小就没有洗过衣服。这种案例听起来像是笑谈,却真实地反映了一种在亲子关系中出于爱的名义人为造成劳动意识缺失的状态。

2. 传统观念因素

中国自古就有例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一心只读圣贤书”等传统教育思想。家长的头脑中早已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观念:孩子优不优秀,只看成绩好不好;孩子必须成为社会精英,不能沦为普通人。家长想方设法让子女专注学习,把所有精力投入在智力劳动上,避免让子女把时间浪费在体力劳动上。他们以子女在智力方面的优秀表现感到自豪,却认为体力劳动是低下的,没有必要从事体力劳动。传统观念的熏陶,使得子女们也效仿他们的家长,歧视体力劳动。

(二)学校因素造成的劳动教育缺失

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迫于竞争压力,力求学生在学业上取得突出成就来凸显自己的办学优势。为了将自己打造成品牌学校,学校专注于学生的学业,同时出于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的目的全力承担学生的劳动义务,获得家长的青睐。例如学校宁愿出钱聘请专门的保洁人员打扫校园环境,也不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清洁校园活动,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讨好消费教育的家长,在家长面前塑造校方重视学生学业的形象。学校出于以上原因,完全放弃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三)社会因素造成的劳动价值缺失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除了享受物质条件富足起来的经济红利外,也受到了西方的思想和价值观的冲击。西方意识形态的传播带来的影响首先就表现在个体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年青一代,在大量涌入的多元文化的多重包围下,自己的传统思想发生了变化。一些人开始重视物质利益,追求利益,不再以劳动和劳动贡献作为价值评判的唯一标准,而更多以金钱,权势作为个人社会价值实现的衡量标准(4)。这种价值评价标准的扭曲,使一些学生很难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一些大学生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并没有把富足的生活同自己的辛勤劳动结合起来,而是想采取走捷径,投机取巧等方式达到所谓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个人因素造成的劳动素养缺失

热爱劳动应该成为一个人具备的重要品质之一,而正是因为大学生们从小就缺失了对劳动的体验,也没有受到劳动价值教育,导致一些人没有养成参加劳动的习惯。因此,部分大学生缺乏坚持劳动,以劳动为荣和尊重劳动的品格修养。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过于突出,时刻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在集体中只求索取,不求奉献,缺乏对集体的劳动责任感和劳动义务。

四、忽视大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带来的后果

(一)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

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劳动价值观教育的缺失,一些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都是薄弱和扭曲的,没有机会在劳动中磨炼身心意志,没有体验过劳动带给他们的成就感。他们在书本中是学不到坚韧不拔、乐于奉献的艰苦奋斗精神;加上周围某种环境的错误导向,他们甚至产生轻视劳动,看不起体力劳动者的错误观念。一些大学生一入校园,就开始比拼谁的家庭环境好,谁的父母更有能耐。例如在学生会组织,具体平凡的工作没有做,指挥拿荣誉的工作抢着做。例如贫困大学生为了好面子买高档手机去做兼职,他们在做兼职的过程中心理处于羞愧的状态,生怕被人发现,而不是觉得自己是在用辛勤的劳动换取光荣的劳动成果。

(二)不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因为没有参与劳动过程,所以一些大学生想当然地觉得劳动过程很轻松。在校园食堂里面,浪费粮食的现象触目惊心;在寝室里面,损坏公物都是小事一桩;在教室里面,下课不关灯不关电扇空调的现象比比皆是。因为自己不劳动,所以也体会不到别人的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三)缺乏自理能力

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面无法独立生活,有的情况严重到例如衣物脏了都要去买新的换。这种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学生在毕业走向社会后,会遇到重重障碍,更难得在事业上取得很大成就。无法为自己服务的人更谈不上服务社会,就像中国有句古话所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五、对大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大学生正确的“三观”教育

人的优秀品德品质的激发需要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三观”是科学的“三观”,只有同时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作指导,大学生才能对自身,社会和世界有科学的认识;才能认识到劳动对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的根基作用,树立劳动实践观念;才能认识到劳动是实现人的价值的途径,增强劳动价值观念;才能认识到劳动创造价值,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才能认识到人有责任和义务为集体和社会劳动从而创造价值,增强集体责任感和义务感。同时,马克思主义的“三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重要理论支撑,是党和国家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养成不怕吃苦的劳动习惯的重要教育手段。劳动价值观隶属于马克思主义“三观”内容范畴,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三观”教育,也是在加强劳动价值观教育。

(二)丰富大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形式

1. 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校内外公益活动

公益活动可以磨炼心智,体验劳苦,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协作意识。适量的公益活动可以让大学生对周围的人和事重新加以认识,例如,通过参加义务打扫校园活动,他们会认识到整洁干净的校园环境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劳动来维护;通过义务卖报活动,他们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和销售能力,才会意识到每件小事都需要踏踏实实去办好,不能眼高手低。最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公益活动,他们才能体会到幸福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

2. 在校内设置更多更合适的勤工俭学岗位

设置勤工俭学岗位是高校为了帮助家庭经济贫困的大学生通过在校内实习以减轻经济压力的帮扶措施。勤工俭学可以帮助贫困大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适量参加劳动并获取报酬,这样在相当程度上避免了大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原因中途辍学。与此同时,贫困大学生更能通过自身劳动来改变命运,也更能意识到劳动的可贵和感恩社会感恩国家。由于勤工俭学岗位的设置普遍存在着岗位数量少、岗位种类缺等问题,高校应增强对勤工俭学岗位的开发和创新。

(三)加强校内劳动实践考核体系的建立健全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劳动实践考核体系,将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次数和完成质量做好记录,并将此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衡量方式。同时学校的教学部门应开设大学生劳动实践课程并设置学分,学生必须修满劳动实践学分才可顺利毕业。

六、结语

高校应该在大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中发挥主阵地作用,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观武装他们的头脑,教会他们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自觉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同时克服利己主义,劳动意识淡薄的缺点,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共同实现中国梦。

摘要:大学生能否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关乎我们党和国家能否实现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大计。本文在分析当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现状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对加强大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劳动价值观,劳动,教育

参考文献

[1]郝玉梅.大学生劳动价值观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5):98-101.

[2]杜启文.当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6(3):55-58.

3.论大学生实习的劳动权益保护 篇三

【摘 要】 实习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环节,随着实习大学生数量的与日俱增,侵犯实习生劳动权益的法律纠纷也日益增加。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还不能给大学实习生提供有效的劳动权益保护,本文对高校实习生权益受侵犯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然后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实习劳动权益保护

前言

实习是大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得到了政府、教育部门、高校等社会各界的重视。一方面,大学生通过实习可以将所学知识与工作技能相结合,为以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做准备;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时间比较充裕且可以自由支配,社会也提供了很多适合大学生干兼职的机会,所以很多大学生会自发的在课余时间去用人单位兼职或实习。虽然大学生实习的队伍正在不断扩大,但他们的劳动权益却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现实中,侵犯大学生实习权益的法律纠纷数量日益增多。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对大学实习生的劳动权益保护尚处于空白阶段,还无法给予他们完善的法律保护。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要职责,我们应该重视他们在实习过程中的权益受损的问题,在法律上对其所享有的劳动权、实习权和社会保障权进行确认和保障,全面保护其劳动权益。

1. 实习生权益侵犯现状

据调查,近三成的大学生在实习时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实习协议,有的即使签了协议,也是完全按单位的意思行事,单位说什么就是什么,实习生基本没有协商的余地;近九成的学生在实习前不了解实习的内容,不知道自己应该承担怎样的工作责任,而且用人单位也极少提及实习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及发生事故时各自应承担的责任。由于不清楚该怎样维护自己的权益,绝大部分实习生在明知自己权益受到侵犯的情况下选择忍气吞声,息事宁人。

大学生在实习时劳动权益被侵犯主要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在实习求职时被欺骗。大学生久居校园,生活环境相对比较单纯,缺乏社会经验和对劳动力市场的了解,在求职时很容易误入黑中介的圈套。如在大学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职介中心的小广告,他们往往以高薪为诱饵骗取学生的中介费,然后根本不给学生介绍工作或是净介绍一些活重钱少的工作,以致学生赚的钱还没有交的中介费多。更有甚者引诱学生参与传销活动,对学生进行人身控制并洗脑,以达到哄骗学生钱财的目的。另一种就是大学生的实习权益没有保障。由于现有的劳动法没有将大学生兼职实习的身份纳入其保护范围,并且不少大学生签订实习协议的意识淡薄,与用人单位的权利义务不明确,在发生纠纷时学生处于弱势地位,其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大学生实习的劳动权益屡屡遭受侵犯,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1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大学生实习权益保护无法可依

由于大学生在用人单位兼职实习时身份仍然是学生,不具有劳动者的主体资格,所以大学生实习的权益不受《劳动法》的保护,同时国家有关部门也没用及时出台相关的规范性文件来保护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权益,致使大学生在实习时无法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不受侵犯。

1.2用人单位为降低人力成本而不惜侵犯大学生实习的劳动权益

一些单位将实习的大学生当做廉价的劳动力,有的无故延长大学生实习时间,迟迟不给办理转正手续;有的故意不和实习生签订劳动协议,以便在出现事故时推脱责任;有的则是找理由乱扣实习生工作,压榨学生劳动力。

1.3大学生对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不深,缺乏应有的维权意识,而高校为了追求高就业率也忽视了对学生实习权益的维护。

2. 保护措施及建议

忽视大学生的实习权益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国家宪法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亵渎。大学生实习的权益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维护将会严重挫伤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为了使大学生实习的劳动权益得到保护,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使大学生能依法维护自己在实习期间的权益。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是大学生实习权益遭到侵犯的根本原因,一些用人单位专打法律的擦边球来侵犯实习生的权益。因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相关法律部门以及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实习的权益保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修改相关文件,构建大学生实习权益法律保障机制,将实习期间的大学生纳入法律的保护范围,降低他们的维权成本,使大学生在维护实习期间的劳动权益时有法可依,同时也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其次,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维权意识。学校应该在学生实习前广泛开展各种和劳动、实习、就业有关的专题讲座,选取代表性案例进行讲解,为学生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提供各种维权的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的维权意识,防患于未然。如要求学生在实习前与用人单位实习保障协议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中尽量创造一种学法、用法的氛围,引导学生对身边的劳务纠纷进行细致观察并积极思考,用法律的思维进行思考以找出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强化对用人单位的监管。我国现行《公司法》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基于此规定,用人单位应该积极主动的考虑大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侵犯其权益。但是自律不如他律,与其寄希望与用人单位监督自己的行为,不如构建一个独立的监督机制。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强制性的行政法规来约束和规范用人单位对实习生的聘用,切实保障大学生实习的合法权益。

总之,大学实习生的劳动权益保护问题仅靠一两个部门是不能有效解决的,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切實保护实习生的劳动权益,体现的不仅仅是我国法规的进步,更是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陈红梅,《对高校实习生法律身份的新认识---兼谈实习生劳动权益的保护》,《江淮论坛》, 2010 年第2 期.

[2] 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3] 张勇,基于促进就业理念的大学生实习立法问题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4] 吴义太,姜丽,试论大学生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继续教育研究,2009,(05).

[5] 万金店,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法律关系研究,教育与职业,2009,(30).

作者简介:黄彬,云南财经大学法学院研究生。

黄国桥,云南财经大学教授

4.大学生公益活动劳动心得 篇四

从课程题目上来看:“公益”,也许你看它时觉得很远,其实它离我们很近。公益广告遍布街头大街小巷,偶尔你也会看到一些公益志愿者在做着各样的事,在汶川大地震时我们都深切体会到公益的力量,并为此感动,而我们其实也在做着公益的事,比如劝募,捐款。“劳动”,那就更熟悉不过了,从小就明白劳动最光荣,会在家长的教导下反反复复背诵那首耳熟能详的《悯农》,即使到初中没有劳动课之后,我同样每天劳动着。如此一来,我仔细一想,觉得公益劳动这门课程是最贴近我们生活,最有延续性的课程。它延续在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中,延伸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并且将在以后依然延续。

我就怀着小小的好奇心去上这门既陌生又亲切的课,渐渐去体会公益劳动其实际带给我们的教育意义。

5.大学五一劳动节活动计划 篇五

XX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一年,劳动服务公司将在后勤保障处的领导下,以保障和服务好全校集体所有制职工为根本目标,切实保持公司职工队伍的稳定,确保学校一方平安。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在集体所有制职工管理与服务、XX区研究生公寓管理、在所管辖房产资源以及内部管理上有新的突破。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积极做好职工管理与服务工作,确保一方平安

1、进一步关心职工,积极探讨职工思想工作的新方法与新途径,认真组织好职工的各项活动,为集体所有制职工的长久治安做好基础性的工作。

2、积极探索退休人员的管理新途径,努力丰富退休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积极推动退休人员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机制建设。参照学校做法,继续组织好退休职工的春游、秋游活动。

3、认真、及时做好职工的工资发放、保险交纳以及计划生育的管理与服务工作。积极推动集体所有制职工工资、人事有关政策的三同步实施(同步研究、同步决策、同步实施),三月份做好两项补贴的发放工作。

4、参照学校退休职工管理有关经验,结合劳动服务公司实际情况,在年底举行适当的座谈或其它活动。

二、进一步探索研究生公寓管理的新方法与新思路

5、加强管理与服务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在服务态度上、服务方法上、服务实效上下功夫,为学生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在服务内容上有所突破。积极加强对外学习和调研,及时了解周边高校管理新情况和新趋势。

6、细化服务工作。在后勤保障处的指导下,积极推进物业化的管理工作,为公寓管理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7、努力争取扩大服务范围,为安排职工上岗以及推动其它政策性工资落实积极创造条件。

8、结合后勤保障处劳动技能大赛和优质服务月活动,积极主动推动职工技能培训和队伍建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到省内、外高校研究生公寓管理进行调研,争取4月份召开一次研究生公寓研讨会。

三、切实管理好现有资源,确保公司经济效益稳步发展

9、进一步做好房产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按照学校有关要求进一步规范合同管理,挖掘资源潜力,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10、认真做好出租门面的检查与监管力度,同时主动做好服务工作。包括防火防盗、各种执照证件的办理,特别是解决好出店经营的问题,确保门面合法经营、安全经营、文明经营。

11、做好“地大快递服务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四、加强队伍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支部战斗力、凝聚力

12、按照后勤党委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支部的学习。加强积极分子的培养力度,进一步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积极做好结对子工作。组织结对子班级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

13、结合后勤保障处的品牌建设,积极树立公司的品牌形象,在公司以及学校扩大影响,从而带动其它业务的学习,提高整个公司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14、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及安全稳定工作的落实。结合后勤保障处的文明安全生产月活动,加强培训,对各种预案进行学习和落实,要求“制度不仅挂在墙上,更要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

15、积极支持工会工作。组织公司会员主动参加工会各种活动,同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开展有特色的活动,充分发挥工会凝聚人心、激发人智的作用。

五、加强学校代管人员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16、做好学校代管人员工作.公司代管人员分布在学校各个单位,内容涉及到工资发放、保险交纳、信息收集、档案整理等,公司派专人进行管理,确保此项工作平稳进行。

六、不断加强公司内部建设

17、要加强公司机关的作风建设。要突出公司机关的服务与管理职能;充分发挥班子一班人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内部规范化建设,包括责任心、岗位意识等。

18、定期对公司的管理制度进行整理,加强学习,同时对相关文件进行归类。

6.大学五一劳动节放假通知 篇六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XX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国办发明电〔XX〕33号)精神,结合校历和学校实际情况,现将XX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放假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1、劳动节从4月29日至5月5日放假调休,共7天。4月29日(星期一)的课程调至4月27日(星期六),4月27日(星期六)原定课程停授,由任课教师自行调整课程进度;4月30日(星期二)的课程调至4月28日(星期日)。4月27日(星期六)、4月28日(星期日)教职工正常上班。全校学生可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开展实习实践活动。详细情况请注意查看教务处有关通知。

2、“五一”节后蒲河校区、崇山校区作息时间保持不变,武圣校区实行夏季作息时间,武圣校区下午工作时间为14:00—18:00。

3、节日期间通勤车路线运行如下:

4、放假期间,校内各单位要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尤其要做好禽流感防控工作,切实落实各项责任制,单位一把手对安全工作负总责。相关单位要注意防火、防盗,严格做好值班、值宿工作,特别是学校重点要害部位和各单位的重要岗位,必须安排人员昼夜值班。

5、放假期间,各学院应掌握假期学生去向,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普及禽流感防控知识,提高师生的自防自救能力,特别要提醒全体师生员工:不要接触和饲养活禽,出门踏青时应尽量避免接触野生禽鸟或进入野禽栖息地,尽量不到已出现H7N9型禽流感确诊病例的地区旅行,避免与有流感样症状的人员接触。

6、校医院要继续做好留校师生的流感防控工作,提高H7N9型禽流感防范意识;后勤发展集团要做好食堂、宿舍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和校园公共设施的消毒,搞好校园环境卫生,食堂要加强饮食卫生管理,避免发生群体食物中毒;蒲河校区规划建设办公室、后勤工作处要认真做好假期施工的组织安排,确保安全施工;网络中心要做好假期校园网络的管理,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把好信息关,对于涉及到安全稳定的有害信息,要及时处理并报学校办公室。

7、放假期间,各单位负责人保证联络方式畅通。学校中层干部离沈外出超过3天的需要履行中层干部外出请假通报程序,向党委组织部请假通报。

8、放假期间,校内各单位要按照学校要求做好值班和有关信息上报工作,并将值班表于4月26日下班前交到学校办公室秘书科。

特此通知

学校办公室

7.大学五一劳动节活动计划 篇七

1 体面劳动与大学生就业价值诉求

“体面的劳动”新概念, 明确指出:所谓“体面的劳动”, 意味着生产性的劳动, 包括劳动者的权利得到保护、有足够的收入、充分的社会保护和足够的工作岗位。[1]在社会学意义上, “体面劳动”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光彩活动, 它集中体现着人的价值观、劳动观和社会需求, 它的内涵包含着自我劳动价值观和社会认识观的双重性。更重要的是体面劳动的主体即劳动者能够获得自身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条件, 要让劳动者能意识到自己对体面劳动的一种主导性或主体性作用。从价值论层面进行解读, 体面劳动包含了物质与精神两方面体面的统一。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表现出的恰是一种主体性的态度选择, 需要合理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当前我国社会环境的变化, 已经促使我们不得不在新的视角下重新思考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诉求。在国家层面, 我国现已经将体面劳动提升到国家决策层面。2013年4月28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全国劳动模范进行座谈时强调, 着力深化劳动者体面劳动的局面。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 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全社会都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 维护和发展劳动者的利益, 保障劳动者的权利。[2]社会环境的变迁及国家导向的指引促使体面劳动深入人的就业价值观。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接班人理应是体面劳动实践的主体之一, 其就业价值取向需要达成物质与精神双层价值的统一, 需要获得对自身劳动的自豪和成就感。体面劳动恰恰提供了这个视角, 它体现了劳动者对自身劳动的价值追求和价值选择, 也包含了社会对知识对人才的尊重, 其立足点不在于物质利益而在于尊重与价值。尽管社会一直倡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 但受多种因素影响,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上仍然存在不少误区, 比如过于追求经济价值, 不愿下基层, 存在消极就业心态、缺乏奉献精神等。不少大学生对体面劳动进行了片面解读, 还有学生没有正确理解社会导向或者我们所倡导的理念与价值过于理想化或空泛化。鉴于此, 正确理解体面劳动的理念则可以有效消解大学生当前存在的价值误解。在体面劳动的视角下, 大学生可以对自身价值及社会价值实现有效链接。体面劳动理念不仅不与基层建功立业相矛盾, 且它所倡导的公平正义与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所倡导的施展个人才华实现个人恰恰是不谋而合的, 基层建功立业是社会对于大学生的一种社会性赞美与认可, 其与体面劳动的内涵是一致的, 在价值导向上更能契合青年大学生的心态。

2 体面劳动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诉求表达的意义

一是有助于反映大学生的就业诉求。体面劳动是让劳动者享有充分的权利、自由与安全, 这一理念的提出彰显了一种全新的以人为本、保障人权的当下时代的对劳动者和劳动的一种尊重精神以及保障人权、以劳动者为本的价值趋向。体现了劳动者对自身劳动的价值追求和价值选择, 更为重要的是, 它与价值论一脉相承.[3]因而借用体面劳动的视角探讨大学生的就业诉求, 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就业诉求的表达, 也有助于大学生就业价值的实践。大学生作为就业的主力大军, 在就业过程中, 需要物质需求、社会尊重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当前社会环境大变革, 就业前景机会与挑战并存, 学生的权利意识、安全意识、自由意识愈随之增强。大学生的个人意愿需要广阔的社会平台展示, 需要有多元化的环境包容, 更需要才能施展的空间。假如其主观诉求达不到社会的认可与支持, 他的求职欲望或者动力就不足以支撑他做出选择与决策。因而在体面劳动观念驱使下, 大学生自由表达就业诉求的广阔空间随之而来。

二是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体面劳动视阈下, 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会更多的表现出多维度、多元化的倾向, 而最终归结为一种价值则体现在要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科技社会的飞速发展导致劳动者的工作压力增大, 社会忽略了对劳动者即实践主体人的关怀, 对人的关注不够引致人的身体与精神状态产生扭曲, 体面劳动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前提下提出, 充分体现了对于劳动者生理和精神的双层关怀。关系到大学生群体身上, 体面劳动关心和尊重大学生目的就是要使大学生充分表达就业诉求, 实现大学生就业的体面性、安全性, 它能够激发大学生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去工作, 从而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做贡献, 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与之对应的, 社会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了良好的实现体面劳动的环境, 其自身价值的实现程度就越高, 对社会、企业的满意度就越会随之增高。体面劳动理念的传播, 促使学生正确表达价值诉求, 增进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职业, 进而减少学生就业价值诉求与实际工作之间的摩擦, 顺利实现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满意度。

三是有助于大学生体面劳动的实现。在就业价值的驱使下大学生选择自身职业, 体面劳动观念普及的背景下, 大学生只要对体面劳动的内涵有深刻了解, 必定会对自身对于劳动的价值判断和评论起到一种指引和导向的作用。社会倡导体面劳动不仅在于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也在与促进整个大学生群体的高质量就业与体面就业。体面劳动形成的全社会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的氛围必定会对大学生就业形成有力的推动因素, 从而实现大学生高素质的就业, 实现大学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往上一个层次讲,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生力军, 通过体面劳动观念的引领, 正视自己的职业选择, 明确自己的价值诉求, 则会相应的注重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提升, 以期顺利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

3 体面劳动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价值诉求

3.1 体面劳动理念促使大学生追求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统一

大学生就业价值诉求主要表现在职业发展价值取向、薪酬福利价值取向、工作环境与地域价值取向、专业价值取向上。当前形势下尽管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 但同时存在不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念、消极的就业意识以及盲目的择业行为。大学生因其个人背景、环境的不一, 其价值倾向各自的侧重点不同。但主要集中在重视个人价值胜于社会价值;重视地区差异以及经济价值的实现;重视个人发展与行业前景;重视个人兴趣及理想化的薪酬待遇, 功利性倾向更加明显;追求物质利益, 缺乏艰苦奋斗的品质与创业精神、竞争意识, 社会奉献意识淡薄。这些如果放在体面劳动价值观视角下, 不难理解为大学生更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对于社会的赞美与认可方面的看法比较淡化。因此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我们不难理解, 体面劳动影响下大学生如何实现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 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统一是其所追求的主要目标。

3.2 体面劳动促使大学生追求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大学生表达何种价值诉求, 秉持何种就业价值取向, 其一定程度上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 是大学生客观需求的深层体现。[4假如其价值取向偏离社会主流价值观, 其造成的社会问题可想而知。面对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日趋多元的价值取向, 体面劳动理念的正确引导将促使大学生追求主流就业价值取向, 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适应观, 并鼓励、支持其追求以专业为基础的个人价值实现、个体发展, 使其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不断发展的需求中, 实现其追求个人发展、个人价值的梦想, 最终将个体价值与社会需求结合。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The ILO What it is What it does[Z].1999.

[2]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3-04-29.

[3]国慧, 崔文凯, 咸鹏举.浅述经管类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对比现状及建议[J].现代商业, 2011 (35) .

8.大学五一劳动节活动计划 篇八

摘 要: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迅猛,社会需求呈现扩张和多样的趋势,社会竞争也日益变得激烈起来,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高校连年扩招,在校大学生数量也有了大幅增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兼职的队伍中去。

关键词:兼职;大学生劳动;劳动权益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325-02

大学生利用课余空闲时间参与兼职活动由来已久,上个世纪中期,全国普通高校开始实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那个年代大学生数量稀少,但是早期的“天之骄子”们就已经开始尝试做家教等工作获取经济收益。如今,在教育普及的推动下,大学生不再是稀缺资源,大学生从事兼职活动也演化成为社会普遍现象,正是因为人数的庞大,同在校大学生财产与人身权益密切相关的兼职,也变得更有研究的必要。

一、大学生劳动兼职的概念界定

(一)权益

权益是指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对公民权利和利益的保护。亦谓自然人或法人应该享受到的不容侵犯的权利。而权利是指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权益作为权利的上位概念,是权利与利益的有机结合体,是权利与权利的行使而带来的利益之和。

关于在校大学生兼职这一概念,至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在校大学生是否能够算得上是一般劳动者,在校大学生与雇主究竟是简单的雇佣关系还是一般劳动关系目前都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现今学术界对于在校大学生在兼职期间与用人单位的法律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两种观点。

1.雇佣关系。1995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法》规定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打工兼职,不视为就业,只属于一种短期的雇佣关系。虽然兼职是一种短期雇佣关系,但是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已经构成了劳动关系,应该受到《劳动法》的保护,然而在具体的案例中,由于定义的模糊,大学生通过劳动保障部门进行维权却是困难重重。

2.一般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根据在校大学生作为特殊劳动力,他们与用人单位建立的关系被认定为劳动关系,大学生应当被作为劳动法律关系中的劳动者看待,属于非全日制用工。

兼职是指在不脱离原组织的情况下,在劳动者的劳动力没有完全被使用,继续付出其他职业劳动,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第二职业并取得一定的报酬;或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目的通过交换,为第三方提供体力或脑力劳动支出[1]。

二、大学生劳动身份与保障的法理分析

(一)兼职大学生的社会属性

兼职大学生在劳动者这一范畴中是一种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年龄概分为18-23岁之间(以六岁为入学的基数年龄节点),依照我国《民法通则》对于完全民事行为人的相关规定,这个群体应具备完全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宪法》第42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除了《宪法》和《民法》外,《高等教育法》第56条规定,高等学校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参加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1]。

(二)现行法律规定及依据

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对于大学生兼职(实习)提出了新的约束和保障。例如对短期兼职等非全日制用工的定义、工资支付等规定作出了明确规定,第72条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民法通则》第106条规定,对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大学生在兼职工作中的法理定性上不被纳入《劳动合同法》调整的范畴,故其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协议也就不能视为劳动合同。但不可否认的是,该协议仍属《合同法》调整的范畴,视为一种提供劳务换取报酬的合同。进一步而言,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合同基于建构在双方平等的民事主体上,双方权利义务呈对等态势,因此,任何一方违反协议或合同的相关规定,理应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虽然大学生的兼职现无具体可执行的法律规范进行调整,但人民法院可参照《合同法》以及《民法通则相关规定,依据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以及合同目的进行相关案件的审判和处理工作。

(三)各地出台的相关规定

很多省市行政机关都制定了对大学生课外劳动活动的管理规定。如北京市于2002年6月出台了《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规定》,指出用人单位招录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前,须与学校和学生三方签订《北京高校学生勤工助学活动协议书》,校外用人单位须加盖单位或人事部门公章,并按协议书规定支付学生的劳动报酬,且报酬标准不应低于北京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2]。

三、国内外大学生兼职现状

(一)国内现状

在我国,目前大学生的从事兼职的类型相对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类型甚少,多数集中在廉价、低级的体力劳动上,以餐厅服务员,散发宣传资料,在商场超市做促销搬运等为主。大学生在选择兼职的时候,社会能提供的大多倾向于体力劳动,类似于搬运工、服务员、传单派发这种机械低级的工作内容并不能很好的锻炼一个人的能力,不仅如此,它占用了学生大量课余学习的宝贵时间,对于大学生的积极性与获益性是一个相当大的打击。

造成这种现象来自于以下几点因素:首先是时间因素,学校课程安排给学生留出的空闲时间不足或者与兼职时间相冲突,学生可支配的时间十分有限,而且采取逃课或者其他极端方式去迎合用人单位安排的时间表是不被建议的,这样学生们就只能选择耗时少的工作,这就很大程度上减少大学生可选择的兼职数量了。其次,学生自身的劣势。大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并不完备,社会经验欠缺,工作能力有限,在相同单位的时间和等量的报酬给付条件下,大学生的工作效率以及质量不如全职员工或者毕业生等非在校大学生群体,用人单位难以接受,或者就大幅压低工作报酬。

通过问卷调查,有将近七成的大学生表示自己的劳动权益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大学生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寻求工作:直接联系用人单位,通过网络获取资讯,通过兼职中介联系雇主。基于以上的途径发现,我国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主要遭受中介诈骗,工资拖延、报酬克扣,无故辞退,无安全保障等威胁。更有甚者,在女性大学生中还有遭遇性骚扰的情况。

(二)国外兼职现状与特点

1.美国。美国的高等教育所需的学费十分昂贵,而且能够提供的全额奖学金毕竟有限,对于那些无法申请到奖学金并且从小独立的美国学生来说,兼职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另外,美国的用人单位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社会舆情的引导下,美国大学生认为,缺乏兼职工作经验是其不能再毕业后找到好工作的一个根本原因。同时,在美国兼职市场制度与机制发达的现状下,美国大学生兼职工作的情况常态化。根据美国教育委员会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美国1600万本科生中有78%的学生在打工,他们平均每星期工作30小时。统计数字还显示,23%的全职学生、53%的兼职学生每周工作35小时以上,但学生们并不认为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对美国大学生而言,学习期间的兼职活动不但带来了经济利益,更是对专业学习的补充和检验,也是一种职业训练,让他们锻炼了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学会了如何合理地利用时间,同时更深入地了解到社会对于职业的需求,为他们将来的职业选择确定了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大学生的兼职意识较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美国的高校在兼职指导方面做得也是比较好的。诸如闻名世界的哈佛大学就专门建制了学生就业办公室(SEO),该机构的特点是内部建构面向全校学生情况的基本数据库,外向性的通过雇主发布的相关招聘广告或相关招聘信息,使二者得以有机结合。该办公室还进行了人性化的邮件通知服务,面向兼职学生自身条件以及工作导向需求进行相关服务,既能够给学生带来庞杂学业之外的舒心服务亦能减低工作所涉及的安全风险。

2.日本。日本大学生多数是在大学第一学年拿到充足的学分,从二年级开始变开始寻求打工兼职或去企业实习。日本大学生打工的工种涉及到行业的方方面面。据相关调查,打工的学生中当家庭教师的占50%,约12%的人会去公司、商店干服务工作,到工厂、企业去干体力活的约占12%,到工厂去干技术工作的占9%,到饮食服务行业的占8%,帮公司搞调查的有5%,此外还有当送报员、机关守卫,在商场里当保安员,在马路上或礼堂里当清洁工,为邮局送信件等等,一些女生会去当时装模特。

3.法国。在法国大学生眼中,打工意味者得到生活的补贴,更重要的是得到了证实自己独立生存能力。据法国大学生生活观察研究所的调查,80%的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要打一份工。他们寻找兼职的途径很多,而且兼职的种类也比较多样,其中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一种类似于保姆性质的兼职是他们喜欢的课外兼职之一,类似于我国的幼儿园小学托管班,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接送小学生,并安排好晚饭,同时在小学停课时进行相关照料。法国大学生平均每周可挣50欧元到200欧元不等。

国外大学生兼职也可以总结出几个特点:第一,各国企业对大学生进行兼职的大力支持与劳动权益的保障。如美国公司对兼职工作不但在制度安排上以法治化为根本前提,更重要的是在科学化与人性化的轨道上有他国不可比拟的优势。如斯普林特电信公司不但的对大学生兼职进行规模上的扩大,更人性化地让来公司兼职的大学生自由选择兼职时间。美国著名的速递公司UPS公司的“挣钱加学习”的计划,使得数以万计的学生不仅能每小时挣到至少8.5美元的工资,每年还能得到3000至15000美元的助学金。第二,在大学生的兼职工作中,高校起到重要的监督人和把关人的角色。“合作计划”项目是美国比较有名的支持大学生兼职的项目,该项目特点是由美国的大学和公司合作,旨在为学习各种专业的大学生提供不同的职业训练的机会。该项目在美国700多所大学展开,有25万学生参加。除上述相关措施或活动外,有的美国高校成立了学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建立数据库,承载经过认证或是学校确认合格招聘广告。第三,完整严格的劳动管理制度。如法国作为大陆法系国家,由于其法治高度发达,在劳动法领域,其劳动基准制度得以严格实施。根据相关劳动基准规定,对于大学生兼职实行法定最低工资制度以及执行严格的工作时间规定。如根据规定在学习期间,学生允许合法打工,但年累计时间不得超过884小时或每月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4.5小时,每小时的工资一般在6欧元以上。同时,对于大学生的打工收入,法国政府制定了就业及税收法草案。该法案规定年龄在25岁以下的大学生打工的工资收入可享受免税,其免税范围不能超过法定最低月工资的三倍。和法国法律体制一脉相承的日本,早在1959年,就制定和实施了《最低工资法》,并做过多次修订,规定了劳动者的最低“时给”(每小时工资收入)。该最低工资标准是受到日本法律严格保护的,不但适用于正式员工,也适用于临时工和打工者,其中也包括打工的学生[3]。

参考文献:

[1]李鸿建,曹婷.兼职大学生劳动权益保护的困境及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2):32-33

[2]唐仲江.大学生兼职的权利保护及其救济[J].山东省团校学报,2009(1):37-39

[3]刘珊珊,魏文颖.浅谈国外大学生兼职的现状及特点[J].科教文汇,2010(4):3-4

9.大学生五一劳动节演讲稿 篇九

今日,这么多精神矍铄的老年朋友们欢聚在这里,以多姿多彩的文体节目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到来,为节日的喜庆气氛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首先,我代表县委、县府向这次老年文体大汇演表示热烈的祝贺!

近年来,我县老年文体工作搞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为营造健康的老龄化社会,为我县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这既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老年文体工作,更体现了我县广大老年朋友“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良好精神风貌。在此,我向广大老年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

广泛开展科学文明,健康有益的老年人文体活动,让老年人幸福地安度晚年,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标志。在我县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各级各部门要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老年事业,让老年人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同时,希望老年朋友们发扬优良传统,开展更多更好的文体活动,促进我县老年事业的蓬勃发展。

10.五一劳动节活动安排计划 篇十

发布日期:2015-04-25 18:45:47 《2015五一劳动节活动工作计划》是由智坤教育()为你整理收集: 为进一步丰富辖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社区文明程度,展示多元社区文化,建设宜居、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经社区研究决定,在辖区大力开展“打造品牌文化,建设和谐家园”活动。现制定以下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次创品牌文化活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打造多种形式的文体队伍,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居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展示社区新面貌,打造文明和谐社区。

二、活动内容

(一)设立社区文化艺术节。拟定每年4月份的最后一周为社区文化艺术节,节日期间组织社区文体队伍开展一些比赛、表演、交流活动。

(二)大力开展广场文化、楼院文化及家庭才艺展示。组织文体队伍进楼栋、进家庭及开展社区读书活动、家庭才艺展示等,动员辖区居民参与活动中来,增强居民对社区文化艺术节的认同感。

(三)开展一次声乐、器乐比赛活动。为了进一步繁荣社区文化生活,促进社区优秀民乐团队的交流,推动群众性民乐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社区定于201x年元旦期间,举办优秀民乐比赛。本次比赛活动的宗旨为:创名牌,促和谐,推普及,树形象。

(四)开展社区文化交流活动。定期组织开展一些交流活动,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活动水平。组织社区文化队伍参加一些庆典礼仪活动,努力打造社区特有的文化品牌,使社区文体队伍逐步走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道路。

三、工作打算

(一)在现有秧歌队、太极拳(扇)队、腰鼓队等传统文化队伍基础上,新培育发展一批以器乐、声乐和书画、美术等为主的文化活动队伍。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推动社区全民文化活动建设。

(二)社区拟用一个月左右时间对社区文体活动人员进行一次较细致的排查摸底,对不同爱好的文体人员分类造册。根据摸底情况,成立不同的文体活动队伍。条件允许的话,成立社区乐队。同时通过设立社区舞蹈协会、书法协会、棋友协会等文体组织,组建社区合唱队、社区器乐队等活动队伍,(三)制作一些文化名片。向有关婚庆公司、礼仪公司发放,提高社区文体队伍的知名度。(四)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广播、宣传橱窗等宣传手段和途径,宣传社区文体队伍活动开展情况,提高社区文体队伍的知名度和居民的认同感。

美丽的花虽然会凋谢,可是盛开的时刻值得欣赏。要在美好的时候创造出美好的东西,人生才会充满意义。

篇二:五一劳动节活动安排计划

五一活动计划——2014年“五一”期间主要活动安排五一活动计划——2014年“五一”期间主要活动安排 序号 活动名称 时间 地点 主办单位 承(协)办单位 1 全市第五届文明行业表彰 暨工会系统学雷锋活动推进会 4月16日下午 市会议中心会堂 市总工会 2 市总工会困难职工 爱心超市 帮扶卡 发放仪式 4月17日上午 华联超市金鹏店门前 市总工会 3 全市工会工资ji体协商工作研讨会 4月19日 市总工会会议室 市总工会 4 组织参加全省职工文艺调演 4月中旬 合肥 市总工会 5 全市工会系统 马鞍山精神 主题演讲比赛 4月下旬 市总工会会议室 市总工会 6 全市庆 五一 暨重点工程建设劳动竞赛 表彰、工人先锋号 命名表彰大会 4月下旬 市会议中心会堂 市总工会 7 马鞍山市庆 五一 劳动者之歌 大型广场演出暨送文化下基层活动启动仪式 五一 期间 市民广场 市总工会 工人文化宫 8 组织召开劳模、先进人物座谈会,分级慰问劳模,走访困难劳模、困难职工 五一 期间 各县区,各大系统、单位 市总工会 各县、区工会,文化委工会,市教育工会,交运局工会,马钢ji团公司工会 9 赴合肥参加省劳模、先进工作者、先进ji体表彰大会欢送仪式 4月下旬 市总工会广场 市总工会 欢迎受表彰的省劳模、先进工作者、先进ji体代表载誉归来 10 市 民营企业招聘周 活动 4月23 27日 市人才市场 市总工会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11 市女职工业余学校基层分校ji中授牌 暨女职工标兵建功立业大讲堂开讲仪式 4月24日上午 市总工会会议室 市总工会 12 庆五

一、学雷锋、颂劳模 志愿服务活动 4月27 29日 各县区中心广场 市总工会 各县区工会、有关单位工会 13 庆祝 五一 国际劳动节职工广场文艺晚会 五一 期间 市总工会广场 工人文化宫 安徽含山运漕酒厂 14 全市 安康杯 竞赛活动表彰暨工作推进会 5月上旬 市总工会会议室 市总工会 序号 活动名称 时间 地点 主办单位 承(协)办单位 15 马钢 微幸福、同分享 摄影赛 4月中旬 5月中旬 马钢日报、马钢宣网 马钢ji团公司工会 马钢日报、马钢宣网 共2页,当前第1页1五一活动计划——2014年“五一”期间主要活动安排 相关内容:尊敬的各位家长:五一假期即将到来,现将学校近期的工作安排向您做一简单通报,以便您及时了解学校动态,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生活。4月30日-5月2日,五一假期,学校不组织任何形式的补课。5月2日(周一)下午住宿生回宿舍,夜自习正常。...每个辛勤的劳动者,都是一首美妙的歌。勤劳的双手,恰似鲜活跳动的音符,用透亮心灵的韵律把生活打磨逝去的历史,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劳动留下了文明,是劳动呵,掀起了峥嵘岁月的浪花朵朵。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一名普通的老教师。有人称我老马、龙马精神。30多年的教育生涯,挥洒了我的青春热血,近百张的奖状记下了我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为了热烈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隆重纪念五四青年节,丰富全校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增强教师凝聚力,彰显我校教师风采,经学校行政研究决定,在五一期间开展庆五一迎五四教职工系列活动,特拟订如下活动方案:

一、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组 长...同志们:“五一”假期就要到了。我们今天这次会议,就是安排放假期间的值班、安全等有关工作。现在,我根据研究的意见,讲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认真做好值班工作。

主持人: 女:为你的天空划一道绚丽的亮色;男:为你的世界奏一曲美妙的欢歌。女:敬爱的老师们,男: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早上好!女:殷桥小学校园“红枫电视台”又和大家见面了,男:首先祝老师们工作顺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为丰富广大员工的业余生活,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我公司将在五一劳动节前期举办庆“五一”文体活动,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一、活动目的1、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2、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及团结协作的精神;二...查看更多>>篇三:五一劳动节活动安排计划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开展以 我劳动,我光荣;我创造,我幸福 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同学们了解 劳动节 的由来,了解我国不同时代的劳模风采。

2、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各类活动,从宣传 我劳动,我光荣;我创造,我幸福 这个主题思想转化到我们每个学生的实际行动中。

3、通过在学校、家庭两个层面参与不同类型的劳动,培养爱劳动的热情,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争做 劳动小能手。

二、活动主题

我劳动,我光荣;我自理,我能干

三、活动内容

(一)黑板报

1、主题:劳动最光荣

2、各班展示评比时间:4月30日。

(二)我是劳动小能手

1、在 五一 放假期间与爸爸妈妈一起对自己的家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

2、能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洗菜、淘米、洗碗、扫地、拖地等

3、知道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的含义,并能做到我的饭碗里没有一粒剩饭(菜);

(三)学唱劳动歌曲

1、学习有关 劳动光荣 的歌曲。

四、活动要求

1、组织好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

2、各班按时开展活动。

xx小学 20xx。4 小学五一劳动节活动计划二:20xx小学五一劳动节活动方案(333字)

一、活动目的:欢度五一劳动节,登高望远,陶冶情操,感受体育锻炼的魅力,享受成功的乐趣,体现团队精神,丰富业余生活,创建和谐校园文化。为此,工会将举办全校教工 欢度五一劳动节、喜登白云山活动。

二、活动内容:登白云山

三、组织机构 总指挥:范献华

工作组成员:常志华、胡美玉、石春鸿、徐丽萍、刘德健、徐国强、各工会小组长

四、具体事项

(1)时间;20xx年4月30日下午14:30 17:30(2)地点:白云山风景区

(3)形式:自由组合,自由活动

(4)考勤:下午17:00前在山顶公园鸣春谷处登记,并领取100元活动费。

(5)要求:希望各位工会会员准时参加,团结合作,互相帮助,根据自我身体状况和健康条件,确定登山的速度,要量力而行,并且爱护公物,注意安全,参加活动有始有终。

小学五一劳动节活动计划三:上杭乡小学五一劳动节活动方案(586字)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开展以 我劳动,我光荣;我创造,我幸福 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同学们了解 劳动节 的由来,了解我国不同时代的劳模风采。

2、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各类活动,从宣传 我劳动,我光荣;我创造,我幸福 这个主题思想转化到我们每个学生的实际行动中。

3、通过在学校、家庭两个层面参与不同类型的劳动,培养爱劳动的热情,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争做 劳动小能手。

二、活动主题我劳动,我光荣;我自理,我能干

三、活动内容

(一)绘画比赛

1、绘画主题:劳动最光荣

2、绘画形式:绘画表现形式不限,儿童画、国画、版画等均可。每个班上交5件作品,可适当增加。

3、上交时间:5月5日前上交,逾期做自动放弃。

(二)我是劳动小能手

1、在 五一 放假期间与爸爸妈妈一起对自己的家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

2、能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洗菜、淘米、洗碗、扫地、拖地等

3、知道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的含义,并能做到我的饭碗里没有一粒剩饭(菜);

(三)学唱劳动歌曲

1、各班音乐老师负责在本周学习有关 劳动光荣 的歌曲。

2、周五班队活动课,以班级为单位,举行 我爱唱歌更爱劳动 的个人演唱比赛。

四、活动要求

1、各校要组织好绘画比赛活动,将好的作品上交中小进行展览。

2、各校要切实布置好三个阶段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

3、各村完小要制订好活动方案和安排,按时开展活动,要有详细的活动记录。

小学五一劳动节活动计划四:小学20xx年五一劳动节活动方案(445字)一、五一劳动节活动目的:

为迎接 五一劳动节 的到来,让小学生们对 五一劳动节 有了深刻的认识,引导幼儿认识周围的劳动人民,萌发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懂得珍惜劳动人民的成果。我们大二班在节日前夕开展了 劳动人民最光荣 的主题活动。希望通过此活动,教育孩子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好好学习,练好本领,长大了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更多的神奇,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为社会服务。二、五一劳动节活动内容:

1、介绍 五 一 国际劳动节。

了解五一劳动节的由来,初步理解五一劳动节的含义。

2、绘画 各行各业劳动人民 美术作品。

介绍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初步了解不同劳动者对社会的不同奉献。

3、谈话:说说 我的爸爸妈妈

相互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的工作,知道他们工作的辛苦。

4、组织幼儿义务劳动,如:擦桌子,椅子、洗抹布等。

5、手工:制作 美丽的花。

组织幼儿将自制花朵送给幼儿园各行业的劳动者,并说一声祝福的话。

6、学唱歌曲《劳动最光荣》。

11.大学五一劳动节活动计划 篇十一

关键词 劳动;劳动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1-0012-02

1 劳动的概念及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劳动,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之间的活动。劳动的实质就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有一定目的的自身活动,来调整和控制自然界,使之发生物质变换,即改变自然物的形态或者性质,从而达到为人类生活和自身需要服务的目的。因此,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劳动是整个生命世界共有的现象。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在对人类及动物界的起源及进化过程进行了科学、系统的研究论证后得出结论,即从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来看,劳动不仅仅存在于人类自身。事实上,自然界的所有动物种群都是通过不同形式的劳动来维持其自身的存在与进化的。我国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严复,在对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所著的《物种起源》一书进行翻译后,得出生物进化的核心理论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观点,从本质上也说明动物通过劳动来适应自然条件的变化的意义。因此,有理由认为,劳动是动物进化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唯一手段。

那么,劳动的具体概念是什么呢?通常认为,劳动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使用劳动工具所进行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是生产的最基本内容。劳动是人类本身对自然界与社会关系的积极改造,其根本标志在于制造工具。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它既是人类社会从自然界独立出来的基础,又是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重要标志。

人类通过劳动所生产出的所有财富,都是劳动力、生产工具、劳动对象这三种基本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而劳动力则是其中的决定因素。众所周知,劳动不仅创造了文明,劳动也创造了财富,劳动又促进了人类发展,推动人类历史不断前进。

劳动是生存的需要,是生活的需要,也是生命的需要,更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人们只有通过劳动,才能改变自己,改善生活,改造世界。劳动是人类健康和智慧的源泉,也是快乐和进步的手段。人与大多数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类的劳动是主动的、有智慧的劳动,是通过制造工具来达到目的的劳动,而大多数动物则是被动地劳动。然而,笔者认为,尽管动物不能够制造工具来进行劳动,但是譬如蜜蜂筑巢、蚂蚁“盖楼”等行为,足以说明动物也在运用它们的手脚和头脑来进行劳动。唯一遗憾的是,动物在劳动中体现出来的智慧与快乐,人类到目前为止还不足以完全地读懂它们而已。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常常会提到人性。人们都明白,既然人类来源于动物,那么人类也必然具有动物的很多本性,即动物性。也就是说,人性存在两面性,即人性的一面和动物性的一面。换言之,就是人性的善与恶并存于一身。人性的善表现为勤劳、善良、克制、节俭、尊重、感恩等;而人性的恶则表现为懒惰、邪恶、放纵、浪费、好斗、无情等。作为教育者,如何通过教育来弘扬人性,扼制动物性,使人类社会健康、有序、稳定地发展和进步,就是需要共同思考的重要命题。而这一切教育的根本,就在于劳动教育。

劳动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个小孩子都知道的。”更何况所面对的是具有一定知识积累和文化底蕴的大学生。因此,面对目前大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劳动习惯缺失的现象,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并且认真分析研讨,找出教育的针对性。

2 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缺失现象及原因分析

与多年以前的往届大学生相比,最近几年大学生劳动教育缺失现象越来越严重,其主要表现为:1)缺乏劳动意识,好吃懒做,作风散漫,思想懒惰;2)缺乏环境意识,随地丢垃圾现象严重,部分班级整体卫生状况堪忧;3)缺乏责任心,自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非值日时间不肯义务劳动,缺乏奉献精神;4)浪费现象严重,消费奢侈,不珍惜父母和别人的劳动果实,尤其是浪费粮食;5)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抗挫折能力下降,性格脆弱,易怒,任性,娇气等;6)大学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中,不能适应工作环境、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较差等反馈评价比例呈上升趋势。

上述现象越来越多地表现在大多数学生身上,现状令人担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综合上述现象,认真分析和研究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以下几种因素值得注意和引起思考。

1)中国特殊的独生子女现象,造成过分集中的家庭关爱,正在日益剥夺孩子劳动的意识和权利。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尤其是在计划生育政策下,独生子女成为每个家庭的重中之重,掌上明珠。以前分给几个甚至十几个子女的爱,全部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由于两代长辈共同关爱一个孩子,导致家长承担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应承担的一切自我劳动的义务,家庭的溺爱和事事包办,于无意识中剥夺了孩子成长所必需的劳动意识教育和劳动权利。比如,每天都会看到在接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年迈的爷爷、奶奶或者父母任劳任怨地替孩子背着书包;在公共汽车上,已经十几岁的孩子心安理得地坐在座位上,对旁边站着的家长视而不见,脸上看不到丝毫的同情与感恩,对于孩子时常表现出的谦让,家长总是会理所当然地回绝,将孩子感恩的火花无情地熄灭,并且认为这就是爱。

2)社会和家庭条件的优越,弱化了孩子对劳动的需求。家境优越、社会富有、时代进步为当代学生提供了优越的成长条件。但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充分利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出现好逸恶劳的不良发展倾向。很多孩子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都分辨不清,连最基本的生活能力都不具备。作为教师,经常会看到,每年新生入学时,学生的一切事务全部由家长代为打理,很多女孩子连袜子都不会洗,甚至连床铺都不会整理,这种由于家长的爱而剥夺孩子劳动能力和生存能力的现实,着实令人担忧。

3)高考制度下的学校对学生劳动教育的削弱甚至消除。绝大部分中小学一味抓升学率,重智育轻劳动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劳动这一概念,在很多学校被个别教师扭曲异化成为惩罚“问题”学生的手段,导致更多学生对正常劳动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完全背离劳动光荣这一积极概念,反而形成劳动可耻的错误观念,进而躲避、厌恶劳动。而好逸恶劳的恶习一旦养成,绝非朝夕之力所能改变。

4)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给学生带来的种种消极影响。偶像剧的盛行,是影响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因素,很多剧中角色都是富家公子或小姐,优越的生活环境,使他们恃宠而骄、任性放纵。而这样的一些角色塑造,给学生带来的更多的是负面影响,他们向往剧中角色的优越生活,却不知道用什么方式达到目的才是正确的选择。因此,他们不能面对现实,对自己的父母、学校及生活环境形成越来越严重的抱怨情绪,不劳而获却不觉得满足,而且毫不感恩。

此外,造成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缺失的原因还有很多,必须认真分析,高度重视,深刻剖析,并认真探索和实践,帮助学生填补缺失,使他们形成健康、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3 结语

12.大学五一劳动节活动计划 篇十二

关键词:公共管理,就业形势,供需矛盾,对策分析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新增设的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懂得党和国家有关社会保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较牢固地掌握有关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到目前为止, 全国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高校已有100多所, 其中30多所高校具有硕士点、7所高校具有博士点。著名的有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复旦大学等。辽宁省里开设该专业的有辽宁大学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随着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不断发展和生源范围的扩大, 每年该专业的毕业生也在不断地增加。

一、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1. 专业就业率偏低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的人数连年增长, 就业问题日益严峻。每年就有近万名该专业的大学生会投入到就业市场上。但是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多是国家公务机关或者是企业或事业的领导层, 这部分就业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并不是十分广阔。例如, 毕业生想要进入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就要参加公务员的录用考试, 而我国公务员的录用名额十分有限, 针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岗位就屈指可数, 这就给毕业生的就业带来极大的压力。虽然从总体上该专业在不断的发展壮大, 但是需求不足导致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

2. 专业认可度较差

虽然从1998年开始就开设了该专业, 然而政府及社会对该专业的接受度和认可度都偏低。一方面由于宣传的不到位, 从政府、企业到普通民众都对该专业知之甚少, 毕业生普遍反映在招聘目录中很少招考该专业, 即使有的招聘岗位与该专业很吻合, 也没有列示该专业。另一方面, 学校的知名度低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我校于2009年开始招收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 在社会的就业市场还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 导致就业情况并不理想。

3. 专向性职业缺乏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可以进入国家各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人事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保险公司等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制定与组织管理工作, 也可以进入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或者进入法院、劳动仲裁机关等部门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实务工作。就业前景十分广阔。这些开设专业之前的优点, 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对于这个专业的对口职业极少。

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 就业供求不平衡

自1998年开始至今,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一直在不断地发展, 各个开设专业的高校也在不断地扩大其招生规模, 使得该专业的毕业生也在不断地增加。但是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和公务员制度滞后, 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都处于部门精简阶段, 本身就存在富余人员, 许多单位都开始实行“只进不出”的政策。即使存在用人需求, 单位和机关部门也实行“凡进必考”的原则。针对专业知识的局限, 毕业生多是应征管理类职位。企业的用人需求多是劳动密集型职位, 对管理阶层的需求较少。

2. 宣传力度不到位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 专业建设还不是很成熟, 人们对该专业的了解程度极低。许多劳动力市场上的用人单位在招收岗位人才的时候很少将该专业作为专门招聘的专业。其原因大多是用人企业和政府公务部门对这个专业的来了解较少, 不清楚专业的专业知识基础以及人才的培养方向。总的来说, 就是政府和学校对于该专业的宣传力度还不到位, 没有提高专业影响力。

3. 就业方向不明确

根据对开设了该专业的各院校网站所公布的公共信息进行统计, 目前各院校的专业方向定位五花八门。归纳起来主要由以下几类: (1) 以经济学为依托, 尤其偏重于劳动经济学方向, 如武汉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等; (2) 依托社会学的, 如苏州大学、吉林大学等; (3) 具有公共管理特色或有公共管理学背景的, 如山西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 (4) 以工科为主的院校, 如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由此可见, 开设该专业的众多高校对于专业的定向各有不同, 那么专业对应的就业方向也不尽相同。因此从总体来看, 该专业的就业方向并不明确。

4. 自身素质不完善

部分的大学生在校期间, 只对该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学习, 而对于实践方面的经验几乎没有。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作为管理学类的专业更注重对理论灵活的应用, 实践经验的缺乏导致毕业生就业后不能较快的适应岗位的需要。另一方面, 有不少的毕业生面对当前并不乐观的就业形势, 不能很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 会出现对极其不自信或是“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三、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 规划专业办学规模

各高校应该树立专业人才质量第一的理念, 省级以上教育部门应该提高本专业准入门槛, 严格审批新开办的院校, 另一方面对已开办该专业的院校进行专业评估, 达不到标准的取消其办学资格。根据近几年该专业方向的就业需求合理的宏观估计学校自身的招生规模, 防止出现毕业生人数过多从而面对稀缺的职位就业竞争压力巨大的局面。

2. 加强专业宣传力度

政府应当加强劳动与社会保障方向的方针和政策的宣传, 不断进行体制化的改革, 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劳动与社会保障, 提高劳动与社会保障的影响力。开设专业的院校加强与招聘企业的合作交流, 在沟通的过程之中使用人单位了解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该专业优秀人才的培养。对社会公众, 学校可以采用网络或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的方式, 宣传专业的办学特色以及人才的培养, 使社会大众更好的了解专业的相关内容, 增强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3. 明确专业就业方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发展要适应不断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该专业的定位应该在培养应用型的社会服务型管理人才上。除了培养少数专业方向的学术型人才外, 更要大力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应用型社会服务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定于企业和基层的服务岗位。专业的培养定向应当体现学生的就业能力强, 进入工作岗位后上手操作快, 站稳岗位牢和发展后劲足。

4.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针对学生对于就业岗位的价值判断问题, 需要学生认识到目前整体的就业形势, 自觉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 实事求是地对自己进行评价, 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在校期间, 学校要加强对即将毕业学生的就业观念的引导。虽然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毕业导向大多是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但是毕业生要摆正自己的就业心态, 不能一味地想要进入高收入高福利的用人单位, 有很多社会保障领域的工作内容和职位并不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性质的。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来说, 自身的综合能力还不足。只有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才能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更有竞争力。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不断地巩固专业知识, 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一步步达到理想的职业目标。

参考文献

上一篇:监理每月工作计划下一篇:企业会计监督体系论文:浅谈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时期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