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健康教育培训(精选8篇)
1.学校健康教育培训 篇一
一、研究前准备
1.研究对象的选择。行动研究注重行动者与研究者的合作,强调研究者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为了保证行动研究的效果,我们选择了与心理教师配合度较高的班主任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同时在班主任工作年限方面进行有意的筛选,从三个年级共选出八位班主任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从事班主任工作年限在以下的有2位,在10—的有4位,有20年以上的班主任有2位;班主任年级分布为高一年级3位,高二年级2位,高三年级3位,以实现课题组成员在年龄、经验上的优势互补。
2.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本研究在积极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型组织等理论指导下,着眼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际,以长治一中八位班主任为研究对象,这八位班主任和三位心理教师组成研究团体,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培训载体,运用行动研究法、参与观察法、调查研究法等方法,积极开展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研究,注重研究者与行动者的合作,主动容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实际工作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不断改进实际工作,提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与能力,构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二、研究的实施与成效
1.第一阶段、构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本阶段研究主要以彼得·圣吉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指导,在分析各年级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面向班主任具体开展了三方面培训。一是研究初期,课题组为班主任列出培训学习资料,定期组织班主任集体学习、交流、研讨,以丰富他们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进而改变班主任的心智模式;二是围绕“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组织班主任开展了集体研讨,对学生进行了调查、访谈,并查阅了相关资料,最终形成了每个年级6个主题,共18个主题54节课组成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三是课题组以心理教师为主体编写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在教学中积极实践,而班主任主要参与听课、磨课等工作,旨在引导班主任进一步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帮助班主任从课程研究者到课程实施者的角色转变,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在课程开发、计划、实施和评价上拥有高度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四是心理教师通过一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讲解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生咨询案例,丰富了班主任的心理学知识,进一步引导班主任从“管理学生”到“指导学生”的角色转变。
第一阶段研究结束时,课题组对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出课题研究三点突出成效:一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班级学生行为和人际关系明显改善;二是参与课题研究的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得到明显提高;三是初步构建了每个年级六个主题,每个主题三节课共54节课,组成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2.第二阶段、推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
课题组在认真总结了第一阶段研究成效和不足的基础上,对研究工作做了相应的调整。首先,以心理教师为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转为以班主任为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课程内容,进一步提高课程的系统性、操作性、实用性。同时,为了验证第二阶段的研究效果,课题组增加了学生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学习时间管理问卷和中学生人际关系量表,对实验组A(每个年级抽取两个班级,以心理教师为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实验组B(每个年级抽取两个班,以班主任为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对照组C(每个年级抽取两个班级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的班级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进行了前后测,为第二阶段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研究的实施阶段,针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性不高,对心理健康教育角色认同感低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经验缺乏等问题,课题组具体开展了四方面的培训工作。一是通过课题成员的集体研讨,总结出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常涉及到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辅导技巧,围绕这些内容,面向班主任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丰富了班主任心理学专业知识;二是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方法,采用专题工作坊的形式,开展“教师心灵成长沙龙”,增加了班主任的积极心理体验,促进了班主任个人成长,提升了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胜任力;三是课题组以“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组织班主任开展交流研讨,促进了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角色的认同,进一步强化了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预防者、维护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定位;四是以八位班主任为主,隔周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实践中促进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积累。
第二阶段的研究巩固了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并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通过培训班主任掌握了更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辅导技术,具备了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并且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中,加深了自身对课程的理解,积累了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经验。研究的数据分析显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有显著提高;实验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明显;班主任为主与心理教师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同等的干预效果。
三、研究的建议
1.加强理论与技能培训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研究初期,我们发现许多班主任已经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部分班主任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缺乏专业的理论与技能,一些班主任老师虽然在大学里学过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但对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比较陌生。本次研究,经过两年的专业知识,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心理学专业理论、心理辅导技术的学习,课题组班主任积累了较为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这为第二阶段班主任为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供了知识保障。正如一位班主任说到:“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我发现心理健康教育并不难,很容易掌握,也很实用”。为此,在实际工作中,加强班主任理论知识学习、操作技能训练、案例分析和实践锻炼,接受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人格塑造教育、智能开发教育、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耐挫折教育、情绪管理教育等多方面的辅导,丰富他们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这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
2.促进班主任角色认同是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动力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能否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将对整个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班主任要同时扮演很多不同角色,也常会出现角色错乱现象。为此,要进一步明确并细化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具体职责是非常必要的。具体来说,班主任要在班级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者、鼓动者的角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发动心理健康教育);规划者、组织者(制定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学生心理素质发展评价)、参与者、示范者(要以自身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影响学生,为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的乐园)等角色,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角色认同和角色定位,有利于班主任有效地处理自身的角色冲突,也有利于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3.积极实践是提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径
班主任要积极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如积极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主题班会,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心理健康辅导技术指导学生成长等,在教学实践中体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和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信心。同时,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困难和压力重重,面对这些,需要班主任不断地学习理论,学习别人的经验,同时需要与心理教师、学生不断交流和总结,对课程设计和实施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方案,对课程效果分析等等,正是这样的较为复杂的实践工作,锻炼了班主任,提高了班主任的分析问题能力、计划能力、组织实施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研究能力等。
4.争取学校行政支持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保障
在课程推广的开始,研究者通过向班主任进行课程介绍,由班主任自愿参与,效果不佳。之后借助学校政教处的力量,由政教处下发班会通知并进行相应的监督,督促班主任在班会时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程实施不但得到了量的保证,一段时间之后,班主任开始向心理教师询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细节,班主任逐渐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接受并积极实施。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推广方面,学校的行政支持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大部分班主任不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下,行政支持就成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推广的有力保障。
2.学校健康教育培训 篇二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 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 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 还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这些年国家提倡素质教育, 就是使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形成健全的个性, 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心理健康, 概括地说是指一个人个性健全, 智能良好, 对各种精神刺激和压力有良好的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解控制能力, 以及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活动与外界环境能保持一致, 行为正常, 情绪稳定, 能较好地处理各种问题。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王登峰提出了有关心理健康的指标:
1.了解自我, 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 善与人处。
3.热爱生活, 乐于工作和学习。
4.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 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现实, 进一步地改造现实, 而不是逃避现实。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 心境良好。
6.人格和谐完整。
7.智力正常。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关于“情绪”,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戈尔曼做了深入研究, 并提出“情绪智力” (Emotional Intelligence) , 通常称为“情商”或EQ。戈尔曼的情绪智力理论主要包含情绪的自我觉察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能力。情商的基本内涵是认识、理解并妥善管理自身和他人的情绪。他认为, 人们应意识到情商的重要, 改变过去只重视智商的传统观念。他认为“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人的成就至多20%归诸于智商, 80%则受其它因素 (尤其是情商) 的影响。这一理论迅速在全球教育界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旋风, 得到家长、老师的肯定。可见, 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和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有重大影响作用。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
长期以来人们重视身体健康, 忽视心理健康, 结果因心理障碍引起的问题日益突出, 因心理问题导致的违法犯罪也时有发生。现在的青少年大多为独生子女, 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寄予了殷切的期望。然而这些在经济相对富足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 也有自己的烦恼, 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1.优越感强
独生子女备受父母的呵护, 自我意识强, “优越感”强烈。有的青少年生活上攀比, 奢侈浪费, 过分追求享受;甚至有的一味追求玩乐, 游手好闲, 无心学习。相当多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 自私自利, 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 不懂得理解、尊重他人。
2.意志力差
许多青少年从小一帆风顺, 缺乏生活的磨练, 心理承受力差, 经受不起挫折的考验, 很难面对失败。在学校里老师一句善意的批评, 就让他们感到委屈;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 就让他们丧失了信心;在家被父母责备几句, 他们就离家出走;甚至遇到挫折, 他们就寻短见。这给家庭、学校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3.早恋
青少年身体迅速发育, 对异性充满好奇, 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特别是言情小说、黄色录像、视频的诱惑, 中学生“早恋”现象普遍。甚至有些青少年感情冲动, 做了在这个年龄不该做的事, 给双方尤其是女孩儿的身体和心理造成极大伤害, 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4.迷恋网络
许多青少年迷恋网络, 网上聊天、交友, 整天沉迷于虚拟世界, 不能自拔, 荒废了学业。还有些人涉猎不健康的内容, 自甘堕落, 偷钱、敲诈、抢劫、伤人杀人, 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5.缺乏理想信念
许多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缺失, 不清楚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没有人生追求, 没有理想信念。为了填补心灵的空白, 他们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追星”。青少年对“偶像”盲目崇拜, 因偶像的成功而欣喜若狂, 因偶像的失意而痛苦不堪;却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抛诸脑后, 对自己应该珍惜的人置之不理。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是教育学生、培养人才的地方, 应该为国家、为社会造就大量的优秀人才, 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为专门育人的机构, 学校在教授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 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能造福于社会和人民的人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应该强调以下几点:
1.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 你笑它也笑, 你哭它也哭。”教学生学会如何处理生活中的不愉快,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学会合作与竞争, 提高应对挫折、适应社会的能力, 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加强思想教育特别是理想教育
理想教育应从社会现状分析入手, 让学生清楚理想和现实间的差异, 社会和个人现实间的差异, 从而尽量避免心理障碍;让学生明白美好的未来靠自身的努力来实现。教育学生以正常的心态对待学习和挫折, 以牢固的知识基础, 为实现个人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3.正确认识自我, 培养自信心
教育学生通过与他人比较、与自己比较、自我反省等途径, 学会对自我的正确评价, 逐步培养自信心。经常提醒学生思考: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的理想是什么、我的优势和不足是什么。通过自我反省, 要深刻地认识自己, 不断形成一套正确的自我评价标准, 从而更好地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塑造自我, 建立自信。
4.注重学生乐观向上性格的培养
印度有句古谚:“播种行为, 收获习惯;播种习惯, 收获性格, 播种性格, 收获命运。”性格对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意义从中可见一斑。青少年时期是性格形成、发展和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 要教育青少年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积极自信地面对生活, 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性格。
5.让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做情绪的主人
“情绪是一把双刃剑”, 即情绪既可以建立个体与环境的和谐关系, 也可以破坏或中断这种关系, 关键是个体能否有效而积极地调节自己的情绪。青少年情绪内容丰富, 情感体验深刻, 反应强度大, 更易冲动和走极端, 往往因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而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因此, 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青少年的积极情绪, 帮助学生有意识地选择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 使学生努力保持稳定积极的情绪, 做情绪的主人。
此外, 学校应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例如书画、歌咏、体育等一系列的比赛活动, 这样有助于增进同学间的了解, 发挥学生特长, 培养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热爱集体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学校和老师也应加强和学生家长的联系和沟通, 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因为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俞国良.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用书.高等教育出版社.
3.学校健康教育初探 篇三
一、领导重视,组织落实,措施到位
我校成立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成员由学校中层领导、卫生保健教师组成,制定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落实责任。教学校长主管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总务主任主管学校的环境卫生。具体抓健康教育工作的行政人员,负责整个学校的工作的协调和安排,使健康教育的各项任务层层落实,任务明确。
二、创建“健康促进学校”活动
我校在2004年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工作,2006年获得“健康促进学校”铜牌,现正积极创建“健康促进学校”银牌活动。我们经常组织全校师生学习相关的健康内容,如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制定并宣传《健康促进学校章程》。派出所民警每年对我校的交通安全、防火、防盗进行检查考核。几个单位联合清理了学校附近的小商小贩。社区医生为学生打预防针、查龋齿、查视力等。珠光街办事处和我校联合签订了《健康促进学校协议》。在每学年的家长会上,我们向家长汇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情况,重点介绍开展的体育卫生活动及健康教育情况,同时也对家庭健康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得到了家长的配合。
三、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
1﹒重视“两课”及“两操”的开展
每周3节体育课,每天上午10分钟早操和下午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平均有1小时的锻炼时间。每两周1节40分钟的健康课,充分利用学校投影、闭路电视、计算机等设备,进行现代化教学。由于坚持做眼保健操,教室灯光照明条件较好,教师重视纠正学生写字读书的姿势,我校学生的近视眼新发率有所下降,均不超过5%。
2﹒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卫生健康教育
①每周进行一次体育卫生专题广播。内容涵盖: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要有正确的姿势,生活作息要有规律,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讲究卫生,预防各种传染病,防近视、防龋齿、防意外伤害、防治慢性病等。②利用闭路电视在校会时间播放专题录像片《保护视力》《做好眼保健操》《预防龋齿》《刷牙的正确方法》,并组织五、六年级的女同学观看《青春期卫生教育》录像片。③设有专门的卫生健康教育宣传栏,并经常更换内容。④要求每班的宣传墙报中都有健康知识和促进环保等内容,如绿色申奥及目前正展示的“健康促进学校”“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等专栏。⑤校长和主管领导经常在升旗仪式中进行安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把健康教育整合到教育教学活动中
①结合课本内容,坚持把健康教育融到各科教学之中,每一位教师都承担着教育的任务。②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和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康品格和行为。
4﹒进行健康知识测试
为了督促学生掌握、内化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反馈我们教育的成效,每年我们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考核。学生健康知识考核优秀率比较高,合格率基本上达到100%。
四、建立完善的体检制度、健全的师生健康档案
每学年为学生体检一次,并对体检结果进行全面分类统计,如有学生营养状况统计,近视眼、沙眼、龋齿统计等,以便了解学生身体健康情况。及时给家长发通知,提出建议性治疗意见。
五、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全面增强学生体质
我们狠抓体育课、早操及课间锻炼的质量,讲究运动的密度和强度,力求每一项运动都能达到预期效果。学校每年举行各类体育项目比赛,举办田径运动会,秋冬之际举办体育节,分年级进行趣味比赛,有跳绳、拔河等多项活动。为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我们开展了绿色大课间活动。学校还投入近1万元修建了儿童娱乐场所。
六、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我校努力营造一个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教育氛围,精心布置校园的每一处。古诗画廊、雕塑、浮雕等都充满童趣,展现了我校的教育特色。特别是在楼道墙壁上张贴学生创作的画,形成独特的“楼道文化”。
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我校严禁体罚及变相体罚,关心照顾困难学生,努力形成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工作环境,同学间、同事间和睦相处,干群间和谐共事,师生间互助、互爱成风,和谐的校园氛围激励师生努力向上。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篇四
1、现代健康理念是一种全人的健康理念;
2、现代健康理念是一种动态的健康理念;
3、现代健康理念是一种谱系的健康理念;
4、现代健康理念是一种促进的健康理念。
心理健康的本质就是个人主导其生命活动的有效性
确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1统计学标准;2社会规范标准;3主观经验标准;4生活适应标准;5心理成熟标准;6生理学标准 界定心理健康标准的方法论:1界定心理健康标准的层次问题;2界定心理健康标准的现实性问题;3界定心理健康标准的文化性问题;4界定心理健康标准的描述框架
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发展正常;2情绪稳定乐观;3意志品质健全;4行为协调适度;5人际关系和谐;6人格完整独立 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他各育的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他教育的中介和基础
在古希腊就逐渐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体系——斯巴达体系和雅典体系
1896年,维特墨,被誉为“美国学校心理学之父”
心理辅导之父:帕森斯
格塞尔成为美国第一位具有学校心理学家称号的人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2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作用:1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制约作用2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的调控作用3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结果的评估作用4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学生的教育作用
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原则:1在目标构建的价值取向上,坚持社会规范和个人需要相协调2在目标构建的出发点上,坚持现实性与超越性结合3在目标构建的言语描述上,坚持抽象性与操作性相兼顾4在目标构建的逻辑体系上,坚持整体性与系统性相统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目标:1开发自我智能2掌握学习策略3改善学习品质4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生活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主体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积极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全体系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 对学生的人际关系指导内容应包括:1调整认知结构2克服人际偏见3加强个性修养4掌握有关知识5学习交往技能6掌握调试策略
自我意识发展指导内容:1提高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水平2使学生学会恰当的自我展示3是学生学会自尊和自信4使学生学会追求自我完善5使学生学会摆脱组我意识的困绕
职业指导的内容:1职业意识的指导2了解职业的指导3了解自己的指导4选择职业的指导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的设计:进行单元设计:1确立单元名称2确立课程时间3确立单元目标4明确教学方法
学科渗透的实施:1教学目标的渗透2教学内容的渗透3教学活动的渗透4教学评价的渗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把握时机:1新的生活开始时2享受成功的喜悦时3遭遇困难和失败时4产生浓厚兴趣时5不良倾向萌芽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环境的优化:1信息环境2人际环境3组织环境4情感环境5舆论环境 心理咨询:指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技术,给来访者以启发、帮助和教育,促进其健康发展的过程
开展心理咨询的原则:1自愿来访原则2方案合理原则3时间限定原则4情感限定原则5价值中立原则6理解支持原则7保守秘密原则8认真倾听原则9疏导、教育原则10非指示原则 心理咨询的程序:初期阶段1建立咨询关系2详细搜寻资料 中期阶段1明确咨询目标2进行指导帮助 结束阶段1追踪与反馈2转诊与停诊
心理咨询的一般方法:1提供宣泄和疏导2探寻根源和领悟3改进认知和行为4促进健康和成长 心理诊断: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并确定其心理健康问题的性质和程度 心理诊断的过程:1明确目的2搜集资料3综合评估 观察法的优缺点:优点1运用广泛2自然真实3简便易行缺点:1表面性2被动性3虚假性4限制性
会谈法实施的要求:1编制会谈提纲2建立良好的关系3把握会谈方向4注意及时记录5处理特殊情况6善于察言观色7讲究提问技术
心理测验的特点:1心理测验的间接性2~的相对性3~稳定性4~客观性
心理测验的实施要求:1端正测验态度2注意资格认证3讲究测验道德4选择测验种类5做好测验准备6规范测验操作7注意结果解释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常用的心理测验:1智力测验 2人格测验3心理健康测验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原则:1客观性2系统性3多样性4经济性5保密性
5.学校健康教育培训 篇五
一、主要工作
1、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对照卫生部、国家教委、全国爱卫会发布的《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试行)》,学校分管领导、教导处、总务处、班主任及健康教育老师各尽其职,共同做好学校的卫生保健工作。
2、普及学校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课开课率达到×××;提高学校卫生健康教育质量,定期进行卫生知识讲座,定期更新卫生黑板报宣传内容;继续开展少年儿童心理异常、心理障碍的疏导及执行学校环境卫生检查、竞赛制度。
3、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卫生行为,提高卫生保健意识和防病能力,做好疾病控制工作,做到“防患与未然”;加强春季流行病的预防宣传工作,做好对患龋齿、近视、沙眼、贫血、疥疮等常见病学生的矫治工作。
4、加强学生用眼卫生的宣传,培养正确的坐姿,劳逸结合、多做户外活动,注意营养均衡,提高眼保健操质量。
5、组织学生参加爱国卫生月活动和红十字宣传活动;迎接县疾控中心本对我校的卫生监督和县教育局督导的检查,规范爱国卫生档案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工作安排一月份:拟订《**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联合教导处落实健康教育课课时和教学人员。二月份:
1、期始大扫除。
2、期始视力测试。
3、第二周开始各班进行个人卫生检查。
4、卫生委员例会。三月份:
1、卫生委员例会。
2、卫生讲座。四月份:
1、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
2、春季预防接种工作。
3、配备春游活动各种常用药品。
4、健康教育知识竞赛。五月份:
1、爱国卫生月活动总结。
2、组织学生参加红十字宣传活动。
3、全校眼保健操比赛。
4、卫生委员例会。
5、卫生讲座。
6、大扫除。六月份:
1、期末健康教育课期末测试,测试视力、身高、体重各项测试。
2、学期卫生工作总结,卫生档案整理九月份:⒈卫生员培训:培训内容:新学期工作职责要求⒉强化眼保健操,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的培养。⒊开展“爱牙”日宣传活动,9月20日主题:预防牙齿损伤。中心口号:善待牙齿。要求:①各班办一份宣传板报②各年级收看口腔卫生保健录相带,并有测试题,时间另行通知。⒋做好一年一度体检工作。(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十月份:根据体检工作统计开展如下工作:①开展沙眼防治工作,根据体检查出的沙眼和疑沙的学生进行眼水治疗。②广播讲座:怎样预防沙眼③各班办一期板报:预防沙眼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十一月份:⒈预防近视:眼操评比工作⒉营养膳食讲座:①发放宣传题:全校各班人手一份②组织初
一、初二年级看录相③各班办一期板报:什么是合理的营养膳食十二月份:⒈卫生宣传:除“四害”科教片,收看时间另行通知。⒉期末健康教育课期末测试;本学期工作总结。**中学**年9月
[“学校健康教育计划”学校工作计划(共2篇)]篇一:学校健康教育计划
2012—2013学年碧头文武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精神,贯彻卫生工作“预防为主”的方针,努力推进健康教育工作,增强学生健康意识,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生理,强壮学生体质。本,学校要紧紧围绕健康教育目标任务,扎实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促使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切实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大力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创建无烟学校规章制度》,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
(1)心理、生理教育目标
解决中学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自尊心缺乏、自卑心理强,人际关系不适、情感困惑、强迫症、贫困苦恼等等。
(2)体育健康教育目标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提高体能和运动技术水平的基础上提高运动中的安全意识,学会简单运动损伤及处理;促使学生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体意识;使学生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掌握科学的健康观念及必要的体育文化知识、运动观赏能力,学习运用体育与健康的资迅、资源、产品等为健康服务的能力。
三、工作内容
(一)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做到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课表、有考核,确保开课率达到100%,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二)铺开健康知识宣传工作
1、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办好健康教育专栏。
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全体学生和家长以及老师对于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关注,特别是学生。主要采取心理讲座、心理版报、心理征文、心理电影、心理信箱以及心理协会等的推广形式,强调趣味性和实用性。
2、利用校园电视网络开展专题卫生讲座,宣传卫生和健康知识。(传染病预防常识教育,确保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不低于80%)。
3、有条件则适时邀请专家到校开展针对性强的心理辅导讲座。
(三)加强对健康教育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1、加强对健康教育计划制定、备课、教研活动、考核等方面的检查,并计入量化
考核。
2、监督和检查教工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3、加强无烟学校创建工作,完善监督体系。
(四)做好学生的身体健康监测和疾病预防工作。
1、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做好学生体质监测工作。
2、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对学生严密关注,及时做好预防工作,认真执行信息报告制度。
3、继续防控禽流感,印发相关宣传资料,对课室、宿舍消毒,为师生注射疫苗,确保师生安全健康。
(五)做好学校的卫生工作迎接韶关市创建卫生城市工作检查
1、成立“创卫”领导工作组,2、对校园环境、食品卫生、和灭“四害”以及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总结归纳。整理材料,迎接上级的检查验收。
3、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和动员,包括动员大会、版报和宣传单。
(六)认真做好健康教育的建档工作。
健康教育是学校创卫工作的重点,学校要高度重视,对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文件、材料、照片等及时进行收集、整理、归档,确保健康教育档案的完整与准确。
(七)上好心理、生理健康专业课
开设面向高一年级的心理辅导课(每班、每周1节):以预防和促进发展为目标,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良好的人际关系,情绪的识别和控制,以及应付挫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开设值周班生理健康教育课,每班每周2课时,由校医执教,对学生开展青春期教育。
(八)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1)精心布置心理咨询室。
为每位来访者营造舒适、安全、自由的咨询氛围;
(2)追求咨询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
包括咨询预约,咨询室座位安排,一次咨询时间的控制,咨询记录的保存归档,咨询内容与过程的保密性,诊断评估的谨慎性以及与来访者关系各个阶段的把握等都做到规范有序。
(九)落实新课标,抓课堂质量促学生健康
以“健康
[“学校健康教育计划”学校工作计划(共2篇)] 2、2011年9月:做好高一新生“环境、学习适应”的心理调节。启动无烟学校创建工作。
3、2011年10月:开设《注意睡眠卫生》《主动适应老师教法》等课程。开展吸烟、禁毒主题活动。4、2011年11月:做好中考前心理辅导、预防近视课程及相关活动。5、2011年12月:开设课程《青春期卫生保健》《认识自我》,搞好“5.25”心理活动日
特色活动。6、2012年1月:开设课程《预防艾滋病》《我的情绪我做主》、做好学期健康教育工作总
结。7、2012年2月:做好新学期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开设课程或活动帮助学生从放假心态调
整到上学心态。8、2012年3月:开设相应活动,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健能力、做好考前
体检工作。召开全体教师创建无烟学校实施方案及工作部
署。9、2012年5月:重点做好小学毕业考试、中考考前、考后心理辅导、高三学生高考前心
理辅导、“5.20”心理活动日特色活动。开展全校世界无烟日主题
活动11、2012年5月:重点做好高考期间学生心理辅导。
12、2012年12月:全校学生考试心理辅导及训练。
篇二:小学校健康教育计划
小学校健康教育计划
本,我校健康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上级有关部门下达的健康教育目标任务,开展扎实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
一、切实上好健康教育课
1、学校教导处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做到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课表、有考核,确保开课率达到100%,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2、认真进行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要在各学科中有意识渗透健康教育知识,确保100%的学生健康教育。
3、按照《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认真做好健康教育评价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力争各项指标达标。
4、积极组[“学校健康教育计划”学校工作计划(共2篇)]织健康教育任课教师认真学习钻研教材,制定好教学计划,进行教研活动,及时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1、学校大队部是健康教育宣传的主阵地,要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宣讲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利用红领巾板报办好健康教育专栏。
2、利用校园宣传栏开展专题卫生教育,宣传卫生和健康知识。
3、进行健康知识竞赛和健康实际操作能力竞赛。
4、利用主题班队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行为习惯教育。
三、加强对健康教育工作的督导
1、教导处要加强健康教育计划制定、备课、教研活动、考核等方面的检查,并计入量化考核和奖惩。
2、总务处督导、检查教工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3、大队部要利用校园宣传阵地搞好健康教育宣传、传染病预防常识教育,确保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不低于80%。
四、做好学生的身体健康监测和疾病预防工作。
1、本学期积极配合上级做好学生体质监测工作。
2、按照“六病”防治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学生近视眼、龋齿、寄生虫、营养不良、贫血、脊椎弯曲等常见疾病和麻疹、腮腺炎等传染性疾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
3、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对学生严密关注,认真执行信息报告制度。
五、继续认真做好健康教育的建档工作。
6.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汇报 篇六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汇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培养健康的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不仅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我校一直将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2004年10月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开展学校心理工作。我校现有4位专兼职心理教师,从事学校心理教育、辅导和培训等工作。
一、工作指导思想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根据教育部有关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我校的整体工作计划,结合学校的德育、教学和研究等有关工作以及中学心理学科的特点,制定工作计划,使之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工作规划
(一)根据学校“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切实转变校纪校风”的有关德育工作的规定,精心组织和安排心理学科的资源,为学生“观点正确、行为规范、身心健康”等德育素质的提高提供心理支持。
(二)为学生及时提供心理教育、心理辅导、心理训练等内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预防和疏导学生的人格障碍和其它不良行为。
(三)在学习方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四)为教师教育教学过程科学化提供支持。
(五)开展学校心理科研课题研究工作。
三、具体工作内容与措施
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工作与措施予以实施:
(一)开设心理健康课。
心理健康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心理健康课特点是抓住心理健康教育的灵魂“活”字。“活”体现在:
首先,在教学思想上要解放,把它从学科框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活”还体现在它的教学内容上。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活”还体现在教学方式上。
(二)举行报告会。
在全校各年级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基本的、正面的、也是主要的心理教育方法。所选主题是根据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和学生身份特别组织和筛选的。其范围包括了学习、情绪、人格成长、青春期、道德与行为、人际交往、考前辅导等绝大部分中学生成长过程当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三)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和家长进行个案辅导。我校每周一到周四,中午由四位深受学生喜爱的心理辅导老师轮流在心理咨询室接待来访学生,周五下午,安排老师接受家长咨询,并且制定了一系列心理咨询保障措施与制度。
(四)研发了校本教程《心理健康读本》,增加学生的体验、感悟,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解放和人格的培养。
(五)我校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市重点课题“关于提高中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探索研究”的课题已顺利结题,并取得了丰硕的课题成果。
(六)校园广播-心海导航,一份滋润心灵的鸡汤。学校广播站,每两周一次的 “心海导航”栏目以或讲座或小型心理游戏活动或心理小故事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深受学生的喜欢。它像一份心灵的鸡汤,滋养着学生的心灵。
(七)悄悄话信箱-心桥联系卡,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学生把心理的问题写好投入“知心姐姐”信箱。针对学生的来信,及时排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指导他们以健康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
(八)知心社-小小知心人,一群快乐的心育使者。学校组建知心社,并选拔心理健康、乐于助人的学生担任小小知心人,及时沟通,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九)心理小报,一道丰富的精神食粮。学校每月编辑一期“同成为师生喜爱阅读的精神食粮。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大有裨益。
(十)为学生开办心理训练班。这些心理训练班对舒缓学生身心压力起到了很好辅助作用,深得学生的喜欢。
(十一)、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与辅导工作。
(十三)家校结合-家教心语,一个共同的教育平台。我校除利用常规的各年级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心理教育指导外,每个学期我们还举办了家长半日开放活动,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活动,参与学习,请家长撰写教子心语;利用家校通,时刻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积极开掘了家长这一有效的教育资源,家校联手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
7.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 篇七
一、学校师生心理健康状况
在今天的校园里, 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学生, 占据着一定的比例。有的平时对学习成绩、家庭、自身条件等方面不满, 长期不被理解, 得不到合理的解释、说明和引导;有的处于比较压抑状态, 得不到及时的倾诉和释放;有的学生的口头禅竟然是“死定了”“好恐怖”;有的因学习压力大, 上网、逃学甚至离家出走;有的大学生面对毕业人数逐年递增, 就业压力加大, 将来创业艰难, 导致心理抑郁。而有的老师还停留在应试教育中, 他们平时必须狠抓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纪律, 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累死了”。以上某些侧面, 反映出学校师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
由于学校在评价机制方面还有许多不健全的地方, 这样就导致了教师心理不平衡。主要表现在:教师的工作成绩往往是以学生的成绩排队为依据, 教师再努力, 学生成绩上不去的话, 就很难看出教师的成绩。教师的职称评定僧多粥少, 论资排辈, 步履艰难, 自我发展的空间不断被压缩, 自我实现的愿望不断受挫, 最终导致教师心理失衡。另外, 师源性心理伤害对学生心理健康也可能造成不良影响, 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施教和评价上。由于培养目标定位狭隘, 教师往往对学生要求过高过严, 施加的压力过大, 这种求全责备的做法, 使学生看不到成绩, 得不到肯定, 最终使学生处于过分紧张状态, 对学习充满厌倦和恐惧。还有的教师缺乏师德修养, 不尊重学生的人格, 语言过激, 也导致了学生心理的不健康发展。
三、改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良状况的途径
第一, 加强心理健康咨询教育。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基础, 是关系到造就大批未来合格人才的全面落实。首先, 培养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 让他们定期到高校培训, 拿到相关从业资格证书, 学校成立心理咨询室, 长期开设心理咨询热线, 有专人答疑解惑, 释放心理压力, 减轻心理负担。其次, 聘请高校心理专家, 给老师、学生作报告, 会后, 师生与专家现场互动, 答疑解惑。开展这样的名师讲坛活动, 可以解决基层老师许多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再次, 学校每学期开设几节心理辅导课, 确实把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落到实处。
第二, 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就是教育学生要做好人, 做实在人, 让学生做到有爱心、有人性、有人格、有人道, 有是非、美丑、善恶观, 使学生感到道德就在身边, 而不是高不可攀、乏味空洞的说教。最终让学生懂得珍惜, 懂得感恩。这里最好的教育就是, 从身边的小事、平常的典型事例说起, 从学生能够真正看得着的人和事说起, 从而起到示范、引导、渗透作用。具体地说, 德育的方法要做到有效得当, 首先必须确保学生德育活动时间的充足, 使教师有选择运用各种德育方式的机会。其次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重视开发学生的潜能, 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多启发诱导学生, 与之探讨道德问题, 尊重学生的体验。三是注重运用现代化手段, 增强德育的实际功能。随着现代化的发展, 现代手段不断运用到德育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等科技手段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四是要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作, 强化正面教育, 尽可能减少社会信息的负面影响, 寻求一致的德育合力。五是重视渗透性德育方法对学生德行的长期影响。通过学校隐性德育的建设、师长及父母等成人的道德榜样, 社会文化教育基地的宣传活动等多种途径, 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此外, 重视社会的德育方法体系的研究和推广也十分重要。
第三, 加强耐力教育、挫折教育。耐力教育、挫折教育就是克服自卑、永不言败。命运无轨迹, 一切成功与失败并非事先预计。在大多数人的生活经历中, 最初收获的并不是成功与鲜花。教育学生真正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是一笔最大的财富”的真正含义。大物理学家牛顿, 是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他童年身体瘦弱, 头脑并不聪明。在家乡读书的时候, 在班里的学习成绩属于次等。他还曾经失过学, 在家劳动。当时, 封建社会的英国等级制度很严重, 中小学里学习好的学生, 可以歧视学习差的同学。有一次课间游戏, 大家正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 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借故踢了牛顿一脚, 并骂他笨蛋。牛顿的心灵受到这种刺激, 愤怒极了。他想, 我俩都是学生, 我为什么受他的欺侮?我一定要超过他!从此, 牛顿下定决心, 发奋读书。他早起晚睡, 抓紧分秒、勤学勤思。通过刻苦钻研, 牛顿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不久就超过了曾欺侮过他的那个同学, 名列班级前茅。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勤奋学习, 牛顿为自己的科学高塔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不久, 牛顿的数学高塔就建成了, 22岁时发明了微分学, 23岁时发明了积分学, 为人类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8.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石 篇八
关键词: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基石
当前,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我们职业类学校也纷纷想方设法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起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设立了学生心理咨询信箱和咨询室等等,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喜人局面。这种机构化、档案化、课程化、医学化的形式主义倾向,勿容质疑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我认为,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石和主渠道应该是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其承担者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和学校工作人员。专家告诉我们: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首先抓好两个转变:一是从治疗转向预防,二是从面对学生转向面对教师(学生的心理问题可能首先是教师问题)。由此可见,搞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打好基础,抓好主渠道的工作,防患于未然。为此,我认为:
一、转变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问题
在中小学教育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教师,他们往往不顾学生的自尊心、人格及其心理需要,强调学生对自己的绝对服从,并习惯用强制、命令、威胁的方式训教学生或惩罚学生。一些极端的事例经常见诸报刊:一些教师要求学生在课上40分钟内,坐姿端正,不许扭动,稍有“不轨”便严加痛斥,更有甚者,拳脚相加,施以暴力;还有老师竟然让一小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脱下裤子,以促其认识错误……试想,在这样的教师“教导”下,学生能不诱发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吗?表面上看这是教师的师德问题,而实质是教师对学生心灵的施暴,是导致学生发生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
为此,搞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求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要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把学生放在同教师平等的地位上,把学生当“人”看,在认识上,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在情感上,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在行为上,激励学生、焕发学生。正确对待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问题,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多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多使用有人情味的教育方法,通过教师的知识、情感、人格、威信去影响学生,避免采用强制、命令、体罚等方法压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心理发展。俗话说得好:“在被爱中学会爱,在信任中学会自信。”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二、改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就有许多人际关系紧张的个案,其它的一些心理疾病或心理问题很大一部分也源于人际关系的恶化。国外的研究也表明: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师生关系的恶化。可见,改善人际关系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心理学告诉我们,对学生而言,同伴关系、亲子关系都是以师生关系为主导的,通过积极正向的师生交往,学生不仅能够模仿交往过程,学习交往方法,提高交往能力,同时,也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设了良好的微观人际关系氛围。
北师大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的王文娟老师说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氛围的创造和过程的体验。”她非常重视改善师生关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她认为改进师生关系,教师起决定作用,教师应该主动接近学生,重视积极的情感投入,通过深入细致工作,在活动中通过细微小事来融洽师生关系,她提出了改进师生关系的九条途径:接纳、尊重、积极关注、理解、共情、积极期待、摆脱消极情绪控制、行为指导和为学生创造成功机会。所有这些都为我们改进师生关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可靠的方法保证。
三、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是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措施
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样需要良好的成长环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成长氛围,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所谓成长氛围,对于学生而言,是指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体中占主导地位的情绪、情感状态,它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直接社会心理环境。学生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和班集体中度过的,学校的人际关系氛围、班集体的心理氛围无疑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深刻的影响。
为此,必须加强校园环境及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提倡优良的学校风气,树立良好的教学风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创设出民主、友好、合作、主动活泼、积极向上的学校社会心理氛围。更加重要的是作为班主任老师,更要通过各种有益的活动,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形成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班风,为学生创造积极向上的班级心理氛围,进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好多“后进班”转变的成功经验已经证明了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改变过去的那种只重视班级事务工作的做法,积极投身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认真学习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研究班级学生及集体的心理需求,应用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方法,推进班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健康教育培训】推荐阅读:
学校健康教育讲座讲稿09-12
学校健康教育督导工作计划07-27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检报告07-30
2022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总结08-15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指导记录09-27
特殊教育学校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06-22
小学学校健康教育的工作总结06-17
11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总结报告09-28
202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10-16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