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和凝固教案教科版

2024-06-19

熔化和凝固教案教科版(精选10篇)

1.熔化和凝固教案教科版 篇一

意图: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由情景导入新课让学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加热 多数学生认为是升高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学生开始思考、设计、提出问题等 ——制定计划 设计实验

2.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 可能会保持不变?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你认为这次探究需要哪些实验器材?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如何比较哪种物质的变化情况? 在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自己的意见,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研究海波(硫代硫酸钠)和蜡的熔化过程。参 照下图选择需要的实验器材。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开始,每隔大约1 min 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者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 次。

【分析与论证】

图3.2-2 和图3.2-3 中的纵轴表示温度,温度的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你自己将数值写上。根据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连接起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海波熔化图像

蜡的熔化图像

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实验现象,找出规律。学生讨论交流,最后总结得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学生开始讨论、分析、论证、绘制图像(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数学的知识找到两个物理量的关系,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评估

——交流合作

2.熔点和凝固点 【评估】

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 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

【交流合作】

与同学进行交流。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开始,每隔大约1 min 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者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 次 【成果展示】

分别选择2—3小组将海波或石蜡熔化图像投影在黑板上。

海波的熔化图像 石蜡的熔化图像 【提出问题】

比较海波和石蜡熔化图像,温度变化有什么不同?

晶体

非晶体

像海波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叫晶体

除海波外,还有冰、萘、铁、铜、铝等各种金属 学生交流讨论评估 写出实验报告。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更好的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思考、交流

生4:石蜡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生5: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状态变化,先变成粘稠状态,后变稀,最后是液体 学生交流、思考、总结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想想议议 【小结】

像石蜡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叫非晶体

像石蜡这样的非晶体还有玻璃、橡胶、塑料、松香、沥青

【提出问题】

通过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像,能说出它们的熔化温度分别是多少吗?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 【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56页小资料《几种晶体的熔点》;知道冰和常见晶体的熔点

【想想议议】

1.在晶体凝固图像中ef、fg、gh各段分别表示温度怎样变化?物质是在吸热还是放热?物质处于什么状态?

2.1969年2月13日清晨,在我国最北的气象站——黑龙江漠河气象站观测到新的最低气温值为-52.3℃,这个记录一直保持到现在。这时还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吗?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液体温度计?

学生探究

识图回答:海波48℃; 石蜡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设计意图:通过对熔化图像分析,运用已获得的信息,逆向思维,画出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温度变化的图像。)了解其他晶体的熔点

讨论及交流

1.ef表示温度下降,物质放热,处于液态 fg晶体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 gh:温度下降,物质放热,处于固态 非晶体温度下降,物质放热。

2.不能,水银凝固点是-39℃已经“结冰”了;应该使用酒精温度计,它的凝固点低。3.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黑龙江漠河气象站 【问题导学】

1.夏天,人们喜欢吃海鲜,要把它运往内地,为什么要用冰块来保存?

2.你能够解释北方的冬季较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

【教师点拨】

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40℃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人们将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1.冰熔化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2.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热,窖内温度不致太低。

3.反馈练习1.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解析:本题目考察熔化和凝固定义,本题中:铜块(固)→铜像(固),中间应该有液,所以状态转化应该为:固→液→固,答案先熔化后凝固。2.如图4-2-3是探究冰的熔化实验,当烧杯里的冰熔化 一半时,试管里的冰()

解析:本题考察晶体熔化条件:一是达到熔点;二是继续吸热。当烧杯里的冰熔化一半时,为冰水混合物,虽然继续加热,温度却保持在0℃,试管里的冰虽达到熔点0℃,却不能从外界吸热,故不能熔化。

3.在寒冷的雪山高原上,边防战士生活得非常艰苦,常从野外取雪化成水,再加热饮用。如图其中能正确反映雪化成水这个过程的图象是()

解析:雪就是冰,冰是晶体,熔点是0 ℃,并且冰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表现在图象上,有一段接近水平的线段。0 ℃的位置在原点上,故这段水平的线段与时间轴重合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回答 2.d 3.b(设计意图:用反馈练习巩固新知识,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见附件1学生讨论交流,梳理本节知识要点。

四、课堂检测老师巡视、点拨。完成检测题 见附件2

五、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案例的“亮点”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自主探究新知识,力争做到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同时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把所学动能和势能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1.少部分学生对身边的物理现象了解不多,对常见的物理现象注意不够,难以用恰当的语言去描述,所以在教学中应通过实验加深学生的认识。2.学生在主动探究新知识时,实验操作不规范,随意性大,自制力差,影响其它组探究活动,对实验现象分析不够,处理能力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强调做实验时,要规范操作,科学探究。

附件1: 知识框架

附件2: 课堂检测

1.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2.下列各图表示的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

a.

花瓣上的露珠b. 雪山下的流水d. 草叶上的霜

3.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 图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4.在铅的熔化过程中()

a.铅的温度升高,同时吸热 b.铅的温度降低,同时放热 5.图3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下列关于此图像信息 的解读错误的是: 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d.加热5分钟时物质温度是48℃

6.如图是某一物质加热变成液体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察图象并将结果填在横线上.

(1)当时的室温是。

(3)物质的熔点是,熔化用了 min,在这段过程中物质要 热(填“吸”或“放”)。(4)物质是(填“晶体”或“非晶体”)。

2.3.2 熔化和凝固 教案 1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固体和液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知道晶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2、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3、通过熔化实验以及对两个实验数据、图像比较分析,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4、能利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等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熔化过程中现象观察及结果分析 难点:冰和松香的熔化实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演示实验:

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让烛油滴进一个空火柴盒。教师提问:

你所观察到现象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口答:蜡烛的烛油滴下来,在火柴盒中又变成了蜡块 教师总结:

固态的蜡烛和液态的烛油可以相互的转变。

二、新课教学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固体变成液体、液体变成固体的情况 板书)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教师提问:

同学们在生活中发现过哪些熔化或凝固的现象呢?

学生口答:雪熔化、冰棒熔化、红烧鱼的鱼汤结成冻……

熔化和凝固度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下面我们就来对熔化过程进行探究,在这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些问题:

⑴冰和松香在什么温度下开始熔化?⑵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

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以4人为一小组,按书本第41页“活动2.6”进行实验,同时记录数据于表格中。

教师将几组学生数据键入表格中,利用描点法绘出冰和松香的熔化图像。教师一定要做好示范。教师提问:

学生口答:开始时冰温度上升,到一定温度时,并开始熔化,这是温度不变;过了一段时间,冰全部变成水,温度又上升了。

松香的温度一直在上升。教师提问:

在冰和松香熔化的实验过程中,酒精灯一直在加热,这说明什么? 学生口答:熔化时需要不停加热、吸收热量。教师总结:(板书)

1、熔化特点

冰熔化时,温度不变,需要吸热;

松香熔化时,温度升高,需要吸热。教师提问:

同样是固体,冰和松香在熔化时表现出来的特征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引入晶体、非晶体概念(板书)

2、晶体:具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教师提问:

就你的了解,你知道那些晶体和非晶体呢? 学生口答:蜡烛、冰、雪、铁……是晶体;

松香、巧克力……是非晶体。教师说明: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柏油等。冰、各种金属、食盐等都是晶体,它们都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板书)

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学生阅读书本第40页“几种物质的熔点”

教师提问:⑴哪种晶体熔点最高?熔点是多少?为什么家庭照明用的白炽灯要选钨丝作为灯丝的材料?

学生口答:钨,3410℃,熔点高,不易熔化。⑵能否用铝锅来熔化铁?

学生口答:不能。铝的熔点比铁低,铁还未熔化铝就先熔化了。教师提问:

请大家结合实验思考,冰熔化成水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学生讨论:温度上升到熔点,需要不停地加热。教师总结:(板书)

4、、晶体熔化的必要条件: ⑴达到熔点;

⑵吸收热量(继续加热)巩固练习:

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 学生口答:不能。这是冰不能从周围吸收热量。教师提问:

凝固是熔化的反过程,你能不能联系熔化过程的学习来推导凝固过程的特点呢?(板书)凝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提示,并进行总结:

熔融状态的非晶体(如松香)在凝固时要放热,温度不断下降;而熔融状态的晶体(水)在凝固时也要放热,温度不变,即有一定的凝固温度。(板书)

1、凝固点:熔融态晶体凝固时的温度。教师提问:

为什么书上只给出了熔点表却没有凝固点表呢?

学生口答:熔点是晶体由固态变为液态时的温度,凝固点是熔融态晶体由液态变为固态时的温度,同一种晶体,它的熔点和凝固点应该是相同的。教师总结:

由同学们推导出的凝固过程的特点我们可以得到熔融态晶体凝固的条件为:(板书)

2、熔融态晶体凝固条件: ⑴达到凝固点;⑵放热。教师提问:

我们学习物理知识重在能解决实际问题,融化和凝固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板书)熔化、凝固的应用

学生结合书本第41页内容及自己体会谈一谈。

三、新课总结

教师对学生归纳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反馈练习

物理补充习题对应内容

五、课后作业

3.熔化和凝固教案教科版 篇三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是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情感目标

通过熔化和凝固的教学,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体会到科学探究方法并不神秘,人们经常使用科学方法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难点: 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启动课堂 实验引入:把蜡烛点燃,使固态蜡熔化;把熔化后的烛液滴在白纸上,使其重新凝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调取生活中的已有经验思考:固态的蜡为什么会熔化?液态的蜡为什么会凝固?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

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

提出问题

1.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2.是不是每一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都相同? 假设与猜想

1.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应该不断上升。2.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应该不变。设计实验论证

(1)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液态蜡凝固过程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

(2)展示学生的设计方案。组长组织讨论 1.怎样组装这个实验装置? 2.实验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3.怎样作好分工使实验有条不紊?(小组讨论并汇总给工程师)教师:八个工程师组成一个工程组把每个组的讨论结果汇总。

(一)上讲台演示组装实验装置的过程。

(二)讲述实验中注意的事项: 1.温度计要完全浸入被测物体中。2.实验时让物体受热均匀要不断搅拌。3.注意酒精灯的使用安全。

三)分工:报时一人,报温度值一人,报物质状态一人,记录一人,照顾仪器一人,搅拌物质一人。

(四)实验物质:海波和石蜡。

(五)进行实验。

1.海波与石蜡的熔化曲线的分析

(教师选择一个组的熔化曲线,请该组同学画在黑板上,如上图)

教师:其他各组的曲线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大致形状如图所示。我们将这一曲线分为AB、BC和CD三段,请同学们结合实验,讨论下列问题。①AB段。在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

②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

③在BC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海波加热?

④在CD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

⑤石蜡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怎样变化?

熔点:晶体(教师):除了海波以外,其他晶体物质,如各种金属、冰、固态酒精等,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点叫做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非晶体:像石蜡这样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没有固定的熔点叫做非晶体。2.凝固曲线

教师:如果让熔化了的海波和石蜡冷却,记下液态海波和石蜡在冷却凝固成晶体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可得到凝固曲线近似上图的形状。请大家思考并回答:

①DE段。海波是_____态,_____热(填“吸”或“放”),温度____。③EF段。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__热,温度_____。③FG段。海波是_____态,_____热,温度_____。

④石蜡在凝固是温度怎样变化?(不断降低)教师:晶体的凝固也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在凝固时温度不断降低没有固定凝固点。

①读物质的熔点表。

请学生看课本上的熔点表。教师读一种物质的熔点并加以解释。教师:钨的熔点是<3140℃>。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3140℃>不变。(学生模仿教师读几种物质的熔点并加以解释)②学生回答

·温度是<70℃>的萘是____态。·铁、铜、铝在常温下是____态。

·想想议议:中国北部的漠河冬季气温最低达到-<523℃>,应选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应选用酒精温度计。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在-52.<3℃>的情况下,酒精是液态的。水银的凝固点是-<39℃>,在气温低于-<39℃>时,水银是固态的。所以水银温度计在冬季的漠河无法工作。

知识应用

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我叫海波,我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48℃。现在我的体温恰好是48℃,请你们告诉我,我是应该熔化,还是应该凝固呢?只要你们说得对,我就照你们说的办。”(总结出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实践作业

①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什么总是<0℃>?

②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话是什么道理?

4.《熔化和凝固》教学反思 篇四

教材删去了观察凝固现象的实验,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凝固的整个过程,并画出图像使学生一目了然。这个实验可布置学生回家利用冰箱来做。具体做法可由学生自己设计。这样节约了课堂时间。

由于这节课内容较多,再加上这节课实验不太好做,课堂时间不够充足,导致有些组实验不太成功,也有的因为熔化时间比较短没能得到熔化时温度不变的特点等等。

今后的改进意见:

5.熔化和凝固教学反思 篇五

本设计通过教学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冰用矿泉水冷冻,破碎后用保温桶盛装带到教室。到教室后,再装到试管中,太耽误时间,今后可用试管装好后放到保温桶内,并用冰保起来,这样,它不会熔化。

学生在使用温度计测冰的温度时,不少学生将温度计拿出试管来读,原因是上课时,因为时间原因,教学温度计的使用规则是时,过快,学生掌握不好造成。

学生试验时,课堂显得有些乱,主要是因为对该做些什么和如何做还不够明确。

描点时,可以用坐标纸,让每一位学生自己动手,分析并找出规律。

6.《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篇六

西城区

北京四中

李丽娟 教学设计思路: “物态变化”一章研究了物质常见的3种状态间的6个变化。虽然这节课位于第四章的第二节,但“熔化和凝固”是学生即将要学习的六个变化中的第一对变化。本节教学的关键是晶体、非晶体熔化实验的数据分析,所以完成晶体、非晶体熔化实验是本节课的前提。这节课中,学生是第一次在一个实验中使用如此复杂的仪器,第一次观察和记录如此多的现象和数据,第一次学习用图像的方法分析数据找规律,所以,教师和学生必须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在课堂上完成这个探究实验,获得有效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到规律。教师认为,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学生如果每一个探究的环节都在课堂里进行,教学任务是完成不了的,所以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环节提前布置由学生在家完成,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写出部分的实验报告,课堂上直接进行交流。另外,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实验获得固体熔化的实验数据,画出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所以本节课中暂不训练学生组装实验仪器的能力,教师事先调整好实验装置,做实验前先向学生介绍实验装置,学生只需将“熔化和凝固实验器”装入大烧杯的热水中就可以进行实验了。这个实验中使用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器”及采用“水浴法”加热,很好的解决了海波受热不均的问题,使固液共存的状态可以清楚地被记录下来,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为了能够在有效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还将全班分成两个大组,分别、同时进行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的探究。具体教学环节如下:

本节课先用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既复习了旧知识,也引起学生对冰熔化时温度的关注。实验的器材外观很大,教师在上课前将实验装置摆放在正对实验室门口的位置,引导学生进实验室的时候先读出温度计的示数,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此演示实验还隐含着本节课的知识--晶体的熔化。

新课引入时,通过丰富、漂亮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物质的不同物态,再由两个生活中常见的对比实验引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熔化和凝固”,展示“铁熔化为铁水”的图片,提出本节课的探究课题: “探究固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学生先展示和交流提前预习完成的实验方案,然后开始动手实验,教师在这节课中将利用温度传感器与学生一起完成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时,将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图像法,这是本节课要着重解决的重点。教师采用先由学生初步分析,互相讨论、补充,教师一边引导的方式得出初步的结论,再带领学生整理、归纳,得出晶体熔化温度变化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怎样看物理的图像,怎样分析物理的图像,怎样从图像的分析中找到规律,体会出图像直观,形象的特点。接下来由学生自行分析石蜡融化的图像,巩固落实图像法。通过对比海波和石蜡熔化时的图像,得出固体可以分为两类----晶体和非晶体。

通过分析,是学生了解熔化的条件;通过资料表查出海波的熔点,引导学生对比所作实验,继续思考、做出评估;通过资料表查出冰的熔点,再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呼应开篇,提出问题:“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与冰的多少有关吗”?引导学生观察冰变少了,但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还是00C,加深对熔化过程的理解;教师视频展示课前做的“水的凝固”实验,并展示教师记录的数据,学生根据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再展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加深对熔化和凝固图像的理解。

最后布置学生在家完成 “水凝固和冰熔化”的实验,做出水凝固和冰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并查资料,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应用”,将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外。科目 物理 年级 初二 时间

2010年12月22日

教师 李丽娟 地点

课时 1课时

课题

§4.2

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通过实验培养善于实践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及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画图、并分析图像找到规律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的方法

教学媒体 演示用具:海波、冰水混合物、铁块、硫酸铜晶体、松香、沥青、玻璃器具、熔化凝固实验器、温度传感器、演示用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烧杯、水、筷子、火柴、湿抹布

分组用具:海波、石蜡、熔化凝固实验器、酒精灯、秒表、石棉网、铁架台、烧杯、水、筷子、火柴、湿抹布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流程图: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课前准备:将冰水混合物装入一个大烧杯,用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实验装置正对着门,引导学生进入实验室时先进行观察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同时用实物投影仪将温度计投影到大屏幕上

提问:摄氏温度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多少?温度计的示数是多少? 进入实验室,先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复习旧知识,隐含新知识

新课引入

提问:自然界中物质常见的状态有几种? ppt图片展示“水的不同物态”,再问:物质的3种状态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吗?(ppt课件辅助教学)

思考、回答

让学生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美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演示实验并实物投影: “冰棍化了”“蜡烛液的凝固”

一、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提问:铁能熔化吗?用什么方式可以使铁熔化? ppt图片展示“铁熔化成铁水”,提出问题:

再问:铁在熔化过程中状态是怎么变的呢?它的温度变化情况又如何呢? 提出问题:

“探究固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实验设计交流

对于实验的设计已经让同学们预习并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下面请同学到讲台上展示实验报告,并说明如何设计的实验。

问其余同学:你们对他的方案满意吗?还有其它的方案吗?实验的数据表格还有哪些量需要记录? 教师说明:

如图是教师设计的记录数据表格,仅供同学们参考,(ppt展示表格)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观察的是固体的状态、温度、及吸放热的情况,且每30s记录一次数据,教师说明:

①为了使固体均匀受热,我们采用水浴法进行实验 ②实验的装置已经调整完毕,同学们只需将熔化和凝固实验器装入大烧杯的热水中就可以进行实验了,左边两组的同学使用的海波,右边两组的同学用的是石蜡 ③酒精灯使用是操作要规范,注意安全

④海波的实验将使用930C的热水,请同学们小心 ⑤记录的数据较多,组员要分好工

⑥教师也进行实验,利用温度传感器,计算机自动获得数据,并分析作图

进行实验:

请同学们开始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注意观注:

①实验操作是否规范;

②温度计、酒精灯的使用是否正确; ③时间的间隔30s记录一次数据; ④记录数据的项目是否齐全; ⑤组员的分工是否明确; 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⑦控制实验时间

分析与论证:

问学生:在分析数据时,除了利用数据表格分析数据之外,还可以采用深么方法呢? 问:同学们数学课上学过如何建立直角坐标系、描点作图的知识吗? 物理学上,除了利用表格分析数据之外,也可以采用画图的方法,即图像法。向学生说明,数学图像知识可以应用到物理中,这是一种新的分析数据的方法---“图像法”。物理图像的横、纵坐标代表的是物理量,现在我们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温度为纵坐标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同学们和我一起来描出计时起点的温度,其余的数据点请同学们自己描出。为了能更好的看出规律,最后大家要用一条光滑的曲线将所有的点连起来,并看看通过图像能发现哪些规律。

下面请同学展示所画图像,并分析,看能发现哪些规律。请其他的同学补充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计算机得到的实验数据及图像,和同学们得到的图像趋势是相同的 下面我们利用这个图像,结合计算机记录的数据,把刚才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总结一下; 结论:

图像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段(AB):海波的状态是固态,随着时间的增加,海波吸热,温度升高

第二段(BC):海波的状态是固液共存状态,随着时间的增加,海波吸热,温度不变; 第二段(CD):海波的状态是液态,随着时间的增加,海波吸热,温度升高 另外,还可以看出各阶段经历了多少时间

再请一位学生展示石蜡熔化的温度变化图像,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ppt展示两种物质熔化的图像

提问:通过这两个图像的对比,能发现什么问题? 小结:晶体和非晶体

ppt展示晶体和非晶体的实物和图片

告知学生,是否有熔点只是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点之一,它们还有其它的不同点,同学们可以在课下查找资料,进行研究

深入讨论:

提问:把晶体加热到熔点停止加热,晶体会继续熔化吗?

ppt展示小资料:(在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熔点

①查出:海波的熔点

②查出:冰的熔点;再次实物投影演示实验: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提出问题:“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与冰的多少有关吗”

再问:熔化过程中固体的温度变化规律已经清楚了,那么在凝固过程中液体的温度变化规律如何呢?图像是怎么样的呢?试着画一画。

播放课下教师做“水凝固实验”的视频,并展示教师记录的数据。

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数据和“测冰水混合物温度”的实验,可以得到: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提出新问题: 提问:

①你能利用简单的生活物品进行实验画出水凝固和熔化的图像吗? ②熔化和凝固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③其它的状态间能变化吗?变化过程有哪些特点呢

观察现象

回答、观察

学生展示、汇报

同学们提出修改意见

观察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群答

动手描点作图

展示图像,互相补充,初步分析图像,得结论

观察思考

思考群答

展示、分析、得出结论

学生回答

观察、感受

查表

查表 思考

思考,猜想

根据教师的数据,验证猜想

引出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熔化和凝固。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因为这个实验用到的实验器材多,需要观察和记录的数据也多,这些问题都是学生第一遇到的。为了使学生能进行充分的思考,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完成进行实验,所以把这一部分工作留给学生回家来完成。通过交流不断地完善实验方案,互相学习

师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并给出示范,同时使学生有明确的目的进行观察和记录

使用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器”及采用“水浴法”加热,很好的解决了海波受热不均的问题,使固液共存的状态可以清楚地被记录下来,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实验器材课前调好,节省学生的时间,保证了任务的按时完成

提醒学生规范操作,注意安全及互相协作,培养团队意识

应用新的科学技术完成实验,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经历过程,培养能力,体会乐趣,激发学习的欲望

使学生知道分析数据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锻炼同学的动手作图能力

展示、交流、互相学习

带领学生理解怎样看物理的图像,怎样分析物理的图像,怎样从图像的分析中找到规律,得出结论;体会图像直观,形象的特点。

巩固落实,归纳总结

学生自行根据图像分析数据,得出石蜡熔化的特点,巩固图像法

培养学生识图、看图的能力

体会自然界的神奇

使学生理解熔化的条件

锻炼学生的查表技能,引导学生与所做实验进行比较病进行评估

呼应开始的复习,巩固落实熔点,理解熔化过程,点。

培养学生的猜想、分析能力

调动学生的继续思考,将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外

作业

①利用简单的生活物品进行实验画出水凝固和熔化的图像 ②查资料,熔化和凝固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板书设计

§4.2

熔化和凝固

探究:探究固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二、晶体和非晶体

1、熔点和凝固点

2、晶体熔化的条件

7.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篇七

一、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1、水的三态是什么?铜也有三态吗?

2、物质从______变为______叫做熔化;从______变成______叫做凝 固。

3、在观察熔化现象实验时,熔化图象怎样得到的:

(1)方格纸上画一条横轴表示______。(2)方格纸上画一条纵轴表示 ______。

(2)记录各个______的______在方格纸上描出点。(4)用平滑曲线把

______边接起来。

4、固体分______体和______体两类,晶体和非晶体重要区别是晶体

______,非晶体______。

5、观察图4-4和4-5的熔化和凝固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个图象是熔化图象?(2)两个图象是不是同一种物质的?(3)图4-4中AB段所能表明的物理意义。(4)图4-5中BC段能表明的 物理意义。

6、晶体在熔解过程中:(1)温度______。(2)______热量。

7、关于物质的熔解正确的说法是()

A、物质在熔点熔化需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也不断升高 B、物质在熔点熔化需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却不再升高 C、晶体在熔点熔化需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再升高 D、晶体在熔点熔化不需要再吸收热量,温度不再升高

8、如图4-6所示,烧杯中装的是冰水混合物试管中装的是-5°C的冰,它

们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那么试管中的冰是否会升温到0°C,试管中的

冰是否会熔解?

9、下面关于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晶体熔解时不需吸收热量 C、只有晶体熔液凝固时保持温度不变 D、各种液体凝固时都要放出热量

二、蒸发练习题

1、关于汽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化现象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B、汽化现象只在沸点发生

C、汽化现象在沸点以上温度才能发生 D、任何温度下,液体都能发生汽化现象

2、关于蒸发,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B、液体表面越大蒸发越快 C、液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也越快 D、液体越多,蒸发越快

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_______,从气态变成为液态叫做 _______,汽化的两种方法是_______。

4、加快液体蒸发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夏天煽扇子,会使人感到凉快的原因是()A、使人体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 B、加快人身上的热向外辐射

C、加快人体周围空气流动,从而使人身上的汗蒸发加快;蒸发要吸收 人身上热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

5、能降低室内平均温度的最好办法是()A、打开电风扇 B、向地板上洒些水

C、关上房门,打开电冰箱的门 D、以上方法都可行

答案:

一、1、固、液、气;有

2、固态;液态;液态;固态

3、(1)时间(2)温度(3)时刻;温度(4)各点

4、晶;非晶;有一定熔点;没有一定溶点

5、略

6、(1)不变(2)吸收

7、C

8、略

9、AB

二、1、D

2、D

3、汽化;液化;蒸发;沸腾

4、升温;加大表面积;空气流动加快

5、C

8.熔化和凝固物理教学设计 篇八

设计理念

本节课,课标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热现象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来探究物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并知道物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进一步能运用相关的知识来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相结合的应用能力。学习本节内容所运用到的思想方法,将贯穿整个物态变化的学习过程。

本节课以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为起点,以物理知识为载体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和物理知识的认识。教师在学生的整理过程中,通过举例、设问、讲解、点拨等多种方法,适时引导,教师以引导者,共同学习参与者的身份来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互相合作、科学家探究的学习氛围,提供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掌握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是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实验,六人一组。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两支、海波、蜡、水、火柴、坐标纸。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熔化和凝固

师: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生答: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

除此之外,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

二、展开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

1.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2.是不是每一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都相同?

假设与猜想

1.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应该不断上升。

2.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应该不变。„„

设计实验论证

教师:为了让我们发挥团结协作能够更快更好的完成探究实验整个班级组成一个科学研究组,老师作为组长,下面分成八个小组每组六人,每组推举一个小组长一个工程师。(小组讨论推举小组长和工程师)

组长组织讨论

1.怎样组装这个实验装置?

2.实验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3.怎样作好分工使实验有条不紊?

(小组讨论并汇总给工程师)

教师:八个工程师组成一个工程组把每个组的讨论结果汇总。

(一)上讲台演示组装实验装置的过程。

(二)讲述实验中注意的事项:

1.温度计要完全浸入被测物体中。

2.实验时让物体受热均匀要不断搅拌。

3.注意酒精灯的使用安全。

(三)分工:报时一人,报温度值一人,报物质状态一人,记录一人,照顾仪器一人,搅拌物质一人。

(四)实验物质:海波和石蜡。

(五)进行实验。

1.海波与石蜡的熔化曲线的分析

(教师选择一个组的熔化曲线,请该组同学画在黑板上,如上图)

教师:其他各组的曲线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大致形状如图所示。我们将这一曲线分为AB、BC和CD三段,请同学们结合实验,讨论下列问题。

①AB段。在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

②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

③在BC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海波加热?

④在CD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

⑤石蜡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怎样变化?

熔点:

晶体(教师):除了海波以外,其他晶体物质,如各种金属、冰、固态酒精等,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点叫做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非晶体:像石蜡这样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没有固定的熔点叫做非晶体。

2.凝固曲线

教师:如果让熔化了的海波和石蜡冷却,记下液态海波和石蜡在冷却凝固成晶体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可得到凝固曲线近似上图的形状。请大家思考并回答:

①DE段。海波是_____态,_____热(填“吸”或“放”),温度____。

③EF段。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__热,温度_____。

③FG段。海波是_____态,_____热,温度_____。

④石蜡在凝固是温度怎样变化?(不断降低)教师:晶体的凝固也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在凝固时温度不断降低没有固定凝固点。

3.学生练习

①读物质的熔点表。

请学生看课本上的熔点表。教师读一种物质的熔点并加以解释。

教师:钨的熔点是3140℃。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3140℃不变。

(学生模仿教师读几种物质的熔点并加以解释)

②学生回答

·温度是70℃的萘是____态。

·铁、铜、铝在常温下是____态。

·水银在-30℃时是____态。

·酒精在-100℃时是____态。

·想想议议:中国北部的漠河冬季气温最低达到-523℃,应选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应选用酒精温度计。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在-52.3℃的情况下,酒精是液态的。水银的凝固点是-39℃,在气温低于-39℃时,水银是固态的。所以水银温度计在冬季的漠河无法工作。

4.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教师:现在请大家结合熔化和凝固的实验听一段海波的自白,并回答问题。

我叫海波,我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48℃。现在我的体温恰好是48℃,请你们告诉我,我是应该熔化,还是应该凝固呢?只要你们说得对,我就照你们说的办。

(学生讨论并回答)

48℃既是海波熔点也是它的凝固点。此时海波是熔化还是凝固,关键要看海波是吸热还是放热。固态海波在温度到达熔点时,吸热则熔化。液态海波在温度到这一温度时,放热则凝固。所以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评估与交流)教师

在这个实验中有些同学做的非常成功,但是也有些同学没有成功。那么请那些没有成功的小组由组长带领自己分析一下自己失败的原因在哪里,然后再跟成功的小组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

(归纳总结)

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有明显的区别: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这个温度分别叫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但是不论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吸热,凝固时都放热。

所以,晶体实现熔化的条件可概括为两条:一是温度到达熔点,二是吸热。凝固的条件是温度到达凝固点,同时要放热。

2.通过以上的学习,请大家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①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什么总是0℃?(学生思考并回答)

②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话是什么道理?(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学小结与延展

教学总结:本节课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掌握了晶体与非晶体熔化与凝固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了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通过这次的探究活动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知识技能,而且培养了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9.熔化和凝固_知识点总结 篇九

一、知识要点

1、物态变化

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样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2、固体的分类

(1)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如海波、冰、食盐、萘、石英、各种金属等。(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无熔点)。如蜡、松香、玻璃、沥青等。

注:判断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是,看物体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初中考得最多的非晶体是:玻璃、蜡烛的蜡。

3、熔化【重点】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

注:融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比如冰化成水这个过程,我们说冰在融化,这个过程是吸热过程,好比冰需要吸收热量才能融化一样。

(2)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3)熔化规律:

①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②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例: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段)和晶体的凝固图像(DEFG)

分析:

AB:固态(吸热升温)

BC:固液共存(熔化过程,温度不变,继续吸热)CD:液态(吸热升温)

DE:液态(放热降温)

EF:固液共存(凝固过程,温度不变,继续放热)FG:固态(放热降温)

该图说明:① 该物质是晶体。② 晶体的熔点等于凝固点。③ 该物质熔化和凝固过程温度都不变。(4)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5)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① 萘的熔点为80.50

C。当温度为790

C时,萘为固态。当温度为810

C时,萘为液态。当温度为80.50

C时,萘是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 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③ 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0

C,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水银凝固点是-390

C,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0

C,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0

C,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6)熔化吸热的事例: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0

C的冰比00

C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4、凝固【重点】

(1)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的过程需要放热。(2)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3)凝固规律

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

(4)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5)凝固放热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的热)

5、热传递: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热传递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

10.熔化和凝固练习二 篇十

1、图1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海波在BC段没有吸热 B.海波在CD段是气态

C.海波的熔点是48 ℃ D.6 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2、图4是某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降低,它的凝固点也在降低 B.BC段表示该物质有一定的凝固点,因此它是晶体 C.BC段温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该物质已经完全凝固 D.该图像可能是石蜡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3、下列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的理解正确的是哪个?()A.不论什么晶体的熔点都相同

B.晶体都在一定的温度下熔化,不同的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一般不相同

C.晶体都在一定的温度下熔化,且不同的晶体熔化温度一样 D.晶体只要达到它的熔点,就一定会熔化

4、如图1所示是晶体萘的熔化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80℃的萘是 〔 〕

A.固态 B.固、液共存状态

C.液态 D.以上几种说法都有可能

5、汽车的发动机工作时温度很高,因此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用循环流动的冷却液来吸热降低发动机的温度,冷却液是用水和特殊的添加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由于北方的冬天气温很低,泠却液本身还要有防冻结的特性,因此汽车的冷却液应该是: A.凝固点较高;B.凝固点较低;C.凝固点和纯水一样;D.无法确定.6、如图是某种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图像,试看图完成以下填空:(1)表示晶体处于固态的线段是

;(2)表示晶体处于液态的线段是

(3)表示晶体处于固、液共存的线段是

; 4)表示晶体处于吸热过程的线段是

;(5)表示晶体处于放热状态的线段是

;(6)表示晶体处于温度不变的线段是

7、北方建筑工人在秋冬季节和泥时,常用食盐水代替自来水,这是因为食盐水的凝固点______.

8、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来冷却物体,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 过程中要 热量。

9、如图所示,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活动中,小明选择的固体是冰块,采用图(a)的实验装置;小华选择的固体是海波,采用图(b)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写出两点)

(2)在对冰块或海波加热的过程中要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冰块或海波,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他们在实验中记录的测量数据。

由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冰和海波在熔化时有着共同的特点,即:_______________;

在第6分钟时,海波的物态是_________。

10、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18所示。

(1)图19是(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20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熔化和凝固教案教科版】推荐阅读:

融化与凝固教案06-23

上一篇:青岛比如世界简介下一篇:初中教师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