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外活动计划

2024-07-17

小学体育课外活动计划(共11篇)

1.小学体育课外活动计划 篇一

一、指导思想

以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创设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活动目的体育兴趣小组活动的正常开展,既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通过活动,能获得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具体活动安排

(一)课外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康欣

组员:各班主任

(二)活动时间

每周一、四下午第三节课

(三)活动内容

根据我校特色建设情况,结合我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开设两项体育活动:跳绳和毽子。

四、活动组织

1、根据学校实际条件,设置活动项目,统一安排活动的开展。

2、小组的活动要做到“三定”(即定内容、定地点、定人员),活动有计划、有实施步骤、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辅导教师做好活动情况记载和活动小组学生的管理工作。

3、学校课外活动领导小组加强督导,认真巡视,切实保证活动开展的时间和活动效率,杜绝将兴趣小组活动时间移作他用。

4、辅导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踏踏实实地做好辅导工作,不断开拓,勇于创新,发扬奉献精神,为深化素质教育,促进我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2.小学体育课外活动计划 篇二

一、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体育课外活动

在以往的课外体育活动中, 教师大都充当管理者, 主要任务在于管理学生活动秩序、安全等。研究表明, 这一局面必须改观, 教师应当合理组织学生、认真启发学生、积极鼓励学生, 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与学生在活动中融为一体。学生应当在教师的启发下积极活动、集思广益, 自主、自觉地开发课外体育活动的新内容、新形式。学生参与研究的全过程不仅是课外体育活动改革的关键, 而且也是对学生进行生动、有效的素质教育的手段。

另外, 初中体育课外活动由于不是作为正式课程出现, 没有指令性的教学大纲和指导书, 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因此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得不到保证, 被视为“第二课堂”“第二渠道”, 甚至是“课余活动”。特别是近几年在“重智轻体”、“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很多学校的体育活动名存实亡。为了抓升学率, 一些学校擅自占用或停止课外体育活动。这些都是影响和制约体育活动的不正常现象。因此, 要使课外体育活动改革具有实效性, 教师首先必须端正师生对活动的态度。只有重视才会研讨, 有了研讨才会改革提高。

二、合理安排体育课外活动课

体育组配合教导处安排好体育活动课。体育活动课严格做到时间、场地、班级、项目等由专人负责。如果体育场地、器材不足,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本校的实际情况, 灵活地安排学生活动的项目。为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各班需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安排体育活动课。体育组事先做好学生参加体育活动项目的统计工作, 根据参加的人数、场地、器材等的数量合理安排, 提高场地、器材等的使用效率, 由一些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协助, 明确职责, 使学生有条不紊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三、体育课外活动内容与组织形式要多种多样

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 如健身操、武术、习舞、跳绳、踢毽、游戏以及其他各种小型体育活动皆可。基于以上活动内容, 教师就需要有一套好的组织形式, 使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做到“乐中练”“练中乐”。除传统的教师指导学生活动的形式外, 教师还应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 发现更新、更有趣的活动内容和方式, 采取高年级带低年级、熟练带不熟练的形式, 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帮助、交流、提高。这样不但使学生身体得到了锻炼, 更强化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除此之外, 教师在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 还可以采用学习、比赛等手段, 这样可以在学生中树立竞争意识, 同时避免练习的枯燥性、单一性。

四、以小型体育竞赛引导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课外体育活动是绝大部分学生参与, 集健身、娱乐、培养兴趣等为一体的具有终身锻炼特性的淡淡的活动, 会把学生过多的空闲时间引入其中。而以班级为单位的年级、校际等小型体育赛事只是扮演着促使目标积极顺利实现的角色。学校计划的体育竞赛活动内容, 在学期初公布于班级学生, 时间性和目的性均要明确。班级和学生对此都有明确的目的和责任, 主动地参与其中, 积极训练, 并以此带领其他学生加入其中, 达到引导的目标。

在此过程中, 因班级和学生的主动参与, 在平时的训练中, 各自必将准备自己所需的训练器材, 这样就弥补了学校体育器材的不足缺陷, 参与学生的积极性感染了班级其他学生培训或积极的参与, 从而使课外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进行。平时的活动体育教师和班主任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指导, 解答学生的质疑问难。帮助学生学会并习惯于质疑问难, 必将使其受益于校外, 得益于社会, 甚至影响其终身。

五、充分发挥体育小组长的作用

体育干部和体育骨干是体育教师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得力助手, 又是各班组织各项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参加者。他们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班级和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因此, 体育教师在平时的体育课中要善于观察和培养体育积极分子, 让他们成为体育骨干, 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为他们提供各种锻炼的机会, 使他们成为教师的助手, 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我校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 学生到指定地点集合, 由体育小组长领器材, 活动结束后也由他们送还。这样既能帮助器材管理员迅速分发器材, 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活动, 又能在活动结束后保证器材的归还。

3.对初中体育课外活动的理解认识 篇三

关键词:体育教育;注重培养;体育活动

一、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

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作息制度相结合,并有一定组织和要求的课余体育锻炼。如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有组织和指导的课外活动及全校性的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等。这一类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自愿性与规定性的统一;自主性与指导性的统一;教育性与娱乐性的统一。尽管这种有组织并有一定要求的课余体育锻炼,在时间、出勤率、组织形式、练习内容及负荷安排上具有规定性和指导性,但这种规定性和指导性并不像上体育课那样具有较强的强制性,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自愿和自主。所以,一般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采用这种形式。另一类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利用课间、课外活动、双休日等课余时间。或独立或结伴在校内外进行自发性的体育锻炼,或参加某一俱乐部和单项体育协会;这些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是自由性的。由学生自我管理,自主经营,自由聘任指导教师或外聘教练。参加者都是凭兴趣和爱好聚到一起的,有很大的随意性,其目的是休闲运动、锻炼身体,没有教学任务。由于这一类课外体育活动更能充分表现其自立性和娱乐性的特点,一般高中和大学现在采用这种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

二、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

学校体育是国家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对学校体育的任务做出了明确规定:“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这个任务的提出体现了学校体育的目标功能。为学生毕业后能够获得高质量的生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学校课外体育作为学校体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体育课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是检查体育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一种形式和内容,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共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实现体育目标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根据学校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培养体育技能,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从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具有优良的体育精神和思想作风的任务来看,学校每周两节体育课,显然难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教学活动已经远远越出了学校的“围墙”,与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成为教学的补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能力及作为现代人所具备的心理品质,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事实上,学校体育发展到现在,已超出了学生时代,具有终身意义;超出了学校教育的范畴,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超出了强身健体的独特功能,具有促进身心协调发展的全面效能。学校体育的表现形式主要为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等内容。

三、课外体育活动的地位及其形式特点

有专家认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是指除体育课外,学生在业余的时间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方法,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丰富课外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也有专家认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学生在课外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方法,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活跃身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体育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活动、课外训练、课外竞赛及校外体育、家庭体育等多种组织形式。

四、课外体育活动的特點

1、内容的多样性和形式的自由性。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不像体育课那样具有强制性,不受体育课程和体育大纲的制约。从自发的游戏活动到正式的有规则的竞赛,从娱乐性的体育活动到竞技型的竞赛项目,从自主性的个体活动到有组织的集体锻炼,都给参与者提供了较大的选择自由,充分满足了学生的运动需求。

2、活动的趣味性和方法的灵活性。课外体育活动具有鲜明的群众性,目的就在于增强体质,愉悦身心,丰富课外生活。因此,学生可以从个人的实际出发参与到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中,满足了兴趣需求,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张扬了个性,施展了才能,主体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和发挥,进而激发了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养成了定期进行体育活动的习惯。

3、参与的普遍性和训练的针对性。在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者中不仅有普通群体,还有高水平的精英分子,他们通过课余体育训练,提高了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了优良的运动成绩。通过对他们参与的体育竞赛的观摩与欣赏,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4、活动时间的连续性和锻炼效果的持续性。课外体育活动由于组织形式灵活,不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参与,这样就保证了学生每周多次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既有时间复习在课堂上所学的动作技术,又有机会提高自己钟爱的体育项目的技术水平,使体育锻炼的效果持续增强。

学校体育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觉自愿地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能力和习惯,让他们认识到学校体育不是人的体育实践与身体教育过程的终结,而是人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阶段,是终身体育的一个环节,理解体育与人生幸福、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在学校体育的认识层次上得到提高。学校体育教育还要让学生意识到须按照个人意志,坚持不懈地参与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并且把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变成一种伴随一生的有目的的自觉反映。让学生认识到终身体育不仅是人们个体发展的需要,还是提高全民族体质的需要,更是全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责任感,最终使他们成为自我锻炼的指导者和终身体育锻炼的受益者。

4.体育课外活动计划 篇四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与任务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促使学生增强体质,强化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从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校决定按计划开展系列体育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把学校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工作重点

1、激发体育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关键在兴趣。我校紧紧抓住学生活泼好动、追求新鲜的心理,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2、处理好活动与学习的矛盾。①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玩规定的体育项目;②不规定的活动项目必须在完成作业或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玩,否则,发现后前两次批评,第三次就把他从体育兴趣小组中除名。

3、抓好常规工作。一是要求各位老师上好两课,做好三操;二是坚持开展评比活动:每天坚持开展课间操评比,每学期开展一次课问操比赛。

4、做好宣传工作。我们通过广播站、固定宣传栏大力宣传体育活动对促进身心健康的益处。对在体育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进行报道表扬。

三、具体措施

健康是学习的保证,本学期我校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真正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

1、广泛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这一富有时代特征的口号,掀起学生体育运动的热潮,努力实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的理念,保证让每一名学生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课外体育活动计划工作计划。

2、每天课间操、课间活动外,各班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由参加体育兴趣小组活动,如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下棋、踢

毽子、仰卧起坐、跳绳、跳高、跳远、赛跑等等。体育兴趣活动我们做到“三不五尽量”:不轻易否定学生,不挖苦斥责学生,不放弃一个学生;尽量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率,尽量激发学生体育活动的兴趣,尽量把学生的眼光引向教材外那无边无际的运动空间,尽量为学生营造一片自由锻炼的空间,尽量宽容对待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合理的挫折失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体育锻炼和成功的快乐。

5.初中体育课外活动计划 篇五

一、指导思想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按照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充分体现我校体育工作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提高“两操、一课”的质量为基础,以提高学生活动能力为核心,教会学生强身健体地方法,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兴趣,使他们乐学、爱学、会学,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活动课程设置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本着“活动应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地、因校制宜”的五大原则。我校设置了以田径练习为主,乒乓球练习为辅的课程内容。

田径主要内容:快速跑、耐久跑、接力跑、障碍跑、跳高、跳远、铅球、实心球。

乒乓球主要内容:步伐移动,发球练习,正反手发球。接发球练习,推挡球、正手攻球、比赛小常识,擂台比赛。

三、活动时间安排

活动时间为体育课以及大课间活动时间,另外每天下午最后一节活动课时间可以分项目进行练习。

活动课内容安排:

日期、活动内容、备注

周一、田径、下雨天可以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或者观看田径、乒乓球比赛的录像。

周二、乒乓球。

周三、田径。

周四、乒乓球。

周五、田径。

四、后勤保障

学校负责教学、活动设备的调剂和添置,保障兴趣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

五、指导教师职责:

1、要加强安全教育,并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

2、按《大课间活动方案》准备活动器材,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3、检查学生衣着,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

4、活动时,要做好组织及安全防护工作,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5、如有意外伤害事故,要严格按照《伤害突发事件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6、及时做好活动记录,随时接受各级督查。

7、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不能做聊天、乘凉等活动。

8、活动领导小组加强督导,认真巡视,切实保证活动开展的时间和活动效率,杜绝将兴趣小组活动时间移作它用,并确保活动安全

六、安全措施

(一)体育兴趣小组活动意外伤害预防预案

1、要求体育老师牢固确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把学生上课及活动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体育老师对兴趣小组成员情况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数,确保活动安全。

2、要组织学生召开《加强体育课运动安全》的会议,使学生们了解运动安全知识、运动安全技巧,明确安全运动的重要。

3、每次体育兴趣小组活动,都要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1)、要用的器材、场地进行安全检查,确保使用安全。

2)、体育老师要根据不同体质的学生安排不同运动量的项目,绝不能“一视同仁”;建议身体欠佳者见习或小运动量练习与活动,确保运动安全。

3)、体育兴趣小组成员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使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准备活动的重要性,积极预防运动伤害的出现。

4)、教育学生活动时要胆大心细,特别注意自我保护及学生间的保护与帮助,注意力集中,安全第一。

(二)、应急预案。

1、活动时遇有学生发生晕倒、抽搐等中暑症状,立即将其送往医院救治,并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

2、活动时遇有学生四肢无力、面色苍白等症状,立即将其安置阴凉通风处,给予补充水份,并将其送往校医务室救治。

3、体育活动时,老师应时时观察学生的运动状况,如在课上一旦有运动性伤害事故发生,教师们要沉着冷静,安全应急处理小组在第一时间对事故做出判断,及时处理解决问题,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

4、学生运动时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要沉着冷静,及时汇报老师,安全应急处理小组立刻对事故作出判断并加以处理解决。

5、对学生进行专项安全教育,进行体育兴趣小组活动意外伤害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以便发挥应急预案的最大效用。

(三)突发性伤害事件处理办法:

1、伤情发生后,在场教师必须第一时间对伤者进行处理,了解伤者情况、判断伤情,伤害严重必须立即通知学校领导,并及时送医院观察治疗或打120急救。

2、及时通知家长或监护人,妥善做好沟通、安慰工作。

6.一小时体育课外活动计划 篇六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精神,有效保证我校学生每天一小时的课外体育活动的落实,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深入开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制定《崔口镇中心小学每天一小时课外体育活动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把学校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组织领导 组长:高学凯

副组长:刘和义

杨杰

组员:

新秀转

李振广

刘向英

石万通

肖德河

霍晓燕

刘秀兰

李佳军

三、落实责任

明确工作责任制,确保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不折不扣的施行。

建立健全多部门负责的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工作责任制和保障机制,确保活动时间上课表、组织人明确、活动内容 有安排、场地器材有保障、安全及医务监督有保证,确保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不折不扣的施行。

责任到人。校长是落实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活动落实的统一领导、协调、保障。

学校分管副组长是落实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直接责任人,负责活动的组织、规划、监督、落实。

教学教研处负责人杨杰是落实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责任人,负责具体实施和管理。校长、、政教处等部门负责人是落实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相关责任人,校长负责活动的统一协调;政教处负责活动的动员和安全保障。

班主任、体育教师、科任老师是落实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责任人。

四、活动时间

大课间25分钟,上下午眼睛保健操10分钟,下午放学后自由活动40分钟。

五、活动项目

早操、眼操、长跑、打篮球、打排球、踢足球、打乒乓球、打羽毛球、跳绳、跳皮筋、踢毽子、跳高、跳远、赛跑、打单双杠、荡秋千、爬组合架、下棋、仰卧起坐、扳手腕等。

六、组织实施

1、当天的值班领导为课外体育活动的值班领导。值班领导和值周老师要加强课外活动的巡查,及时妥当地处理活动中的突发事件。

2、早操由班主任老师负责,眼操由当堂授课教师负责。

3、放学后的活动由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分天负责值班,其中班主任负责三天,科任老师负责两天,具体时间安排由班、科任老师协商解决。

4、冬季长跑活动期间,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放学后的活动必须组织学生长跑。

5、其他活动,值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分成若干个活动小组,选好组长,由组长带领大家活动。

6、值班老师要严密关注学生活动的安全。遇到突发情况要及时妥当地处理,如果情况比较严重,要及时报请值班领导甚至报请校长妥善处理。

七、活动评价

1、每学期期末都要组织一次“一小时课外活动”专项自查自评活动,按比例评选该项活动的合格、优秀班级。

7.小学体育课外活动计划 篇七

一、课外拓展活动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作用

1. 课外活动的拓展能促使教学水平的提升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根据按照学生具体需求制订教学大纲。小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长期集中, 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牢。开展了课外的拓展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激发起小学生对于语文的好奇心, 让学生对语文更加关注, 伴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 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喜爱, 让学生可以快速的接受课堂知识, 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语文课外拓展活动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 伴随这些年来, 素质教育的不断进行, 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学生的需求, 课外拓展活动也慢慢被重视。语文课堂中通过课外拓展活动开展, 让学生注意力都集中过来, 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学习至语文知识, 有效延伸语文课堂, 提高语文的教学水平。

2. 课外活动的拓展能让学生全方位发展

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 学生缺少主动性, 被动接受课堂的知识慢慢失去了课堂的主体地位, 对语文课堂失去了兴趣。课外拓展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在开阔视野过程中可以在潜移的形式下接受语文知识。学生通过各类课外拓展活动学会了更多书本知识, 对世界更加了解。

课外拓展活动开展让学生变得非常积极, 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 在课堂上也会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最大限度锻炼了学生语文的表达力, 促进学生和学生间的交流, 并提升学生的应变力, 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3. 课外活动的拓展能促进现代教育发展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课外拓展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及知识的积累都有了很好的条件, 随着时间的推移, 可以增加学生的见识,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课外拓展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 让学生可以学会并体验生活, 发挥主观能动性, 加深教育的深入改革。

二、课外活动的拓展方法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当中, 教师多数只重视课堂教学, 并未意识到课外教学的重要性, 所以, 在现有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等特点, 拓展语文的教学空间, 让课外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 提升学生的兴趣。

1. 用课外活动的形式与教材相适应

小学教学内容多数和生活有非常大的联系, 同时对场景的展现、对于人物的塑造也不复杂。所以对于一些教学内容, 使用课外活动的形式要与教材接近, 加深孩子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是非常有需要的。例如, 在学习《咏柳》时, 可把学生带出课堂, 让他们感受到自然的气息。

2. 开设创新形式的教学方式

活动的创设不能单单只局限在课文教学中, 还可运用活动型的教学方式给教学带来更多的创新。例如, 在学习新闻类相关课文时, 在让学生明确教学目的为掌握新闻类文章的特点之后, 可直接布置以下的任务: 新闻发布会。学生亲自对掌握的新闻进行阐述与处理, 同时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和矫正, 课堂效率可得到非常好的保证。

3. 具体方法操作

( 1) 以教学进度为基础, 开展各类竞赛

为课堂教学提供服务, 作为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原则, 在组织活动的同时一定要由教学配套设施出发, 完善并补充课堂教学, 深化教学成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根据教学进度的不同进行多类型的学科竞赛。如写字竞赛、朗读比赛等, 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成果, 对一些学生基础不扎实的可在每单元结束后, 开展识字游戏或是默写的比赛, 让学生把本单元的生字正确进行朗读等。通过比赛游戏, 不单可激发学习兴趣, 还能让记忆变得容易, 为学生打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要注意的是, 小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情感不丰富, 因此,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 要多多注意朗读技巧的培养, 通过定期举行朗读比赛, 对学生进行分组比拼的活动。在这样的竞赛背景下, 不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朗读技巧, 同时还可进一步巩固并提升朗读的水平, 大大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 2) 以教学内容为模板, 开展各类活动

为了可以切实提升教学的质量,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 不可单单依靠课堂的四十五分钟时间, 在教学组织内容与环节当中, 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教学观念与方法则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对于这种现象, 在课外活动组织的过程中应该要主动创设情境, 对过程进行理解、深化。比例, 在《看不见的爱》当中, 为了能深入教学效果的分析, 提升学生的感恩心情, 在教学中可开展感恩同学、朋友、父母的活动, 让学生可以回忆同学、朋友在生活过程中找寻到亮点, 同时在班级活动中进行交流, 为学生构建起良好学习氛围, 在生活和教学紧密联系的同时确保教学成果。

又如, 在学习《中国茶》一课时, 可通过图片的展示对中国茶历史进行学习, 了解茶在中国的重要性, 加深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

( 3) 以作文教学为诱因, 开展实践活动

在小学语文的作文中, 多数学生都会觉得作文很难写, 作文的教学成果非常低, 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除了教学方式陈旧外,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对生活的积累, 缺少写作素材, 对生活没有体验。从而让学生在写作赛程中出现东拼西凑的情况, 再加上因为是虚构的生活场景, 作文内容没有感悟可言。针对这类现象, 教师应该多多为学生创造机会,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写更具真实和感觉的内容。

比如, 在课后的时间里, 可以组织学生对老党员、老红军进行采访, 通过组织关爱老人等活动让学生学会珍惜眼前爱他们的人, 用感恩的心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朋友……同时, 这也是给他们送去爱的表现, 通过这些活动, 不单可让学生快速得到成长, 丰富写作的情感, 同时这也是让学生理解社会、生活, 对生活进行积累的过程。

三、结束语

综上,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教学是一种非常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 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一定会发挥其真正作用力。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中, 一定要以切身的实际来实现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提升。

摘要:课外活动的拓展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兴趣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所以,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以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基础, 积极拓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 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课外活动,小学语文,课外活动

参考文献

[1]王春烨.浅议拓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空间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J].祖国 (教育建设) , 2013, (3) :167.

8.小学体育课外活动计划 篇八

关键词初中 体育 课外活动 管理 课外活动计划

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非常迅速,而体育活动是学校教育中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所以体育课外活动赿来赿受到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的重视。

《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课外体育资源的开发,这里所说的课外泛指早晨上课前、课间和课外体育锻炼时间等。各地要开展课前和课间体育锻炼活动,可以把课间操时间延长到20-30分钟,开展大课间体育锻炼活动,改变课前和课间只做广播操的单一活动内容,增加防治脊柱侧弯操、眼保健操、跑步、球类活动、民间体育、游戏活动等内容。”那么如果在体育教学中做好课外活动的管理工作呢?

一、合理制定课外活动计划

《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学校应抓好课外体育锻炼和校内体育比赛,应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班级、锻炼小组或课外体育俱乐部是课外体育锻炼的基本组织单位。锻炼内容可以由锻炼小组或班级确定,学生也可以自选锻炼内容。” 所以在制定体育课外活动计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及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性文件,充分考虑到场地、器材的条件,春、夏、秋、冬不同的气候特点,所在学校根据季节不同制定的不同的作息时间等各种因素,力求做到具有全面、完整、科学的特点,另外,课外体育活动还要注意实效性和可行性,因为计划只有具有可行性,才能在体育课外活动实践中,具有实效性,才能在实践中实施管理。

二、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在课外活动的管理工作中,要明确学校教务处,总务处鹄立 各部门的职责、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关系,争取学校各部门的配合与支持,保证体育活动的正常进行,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层管理:

(一)全校总的课外活动计划,由校长室、教务处负责制定安排,明确课外活动的时间和要求,要求分管领导亲自监督和检查计划的落实情况。

(二)分管教师要明确,课外体育活动一般由体育教师具体负责,但课外活动要作为负责课外活动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负责课外活动的教师要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时,对各个班级的体育作出指导。

(三)各个班级的体育活动要作为班级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班主任一般来说,应跟班活动,并注意在班级中培养体育骨干,待同学们的活动走下正规分后,班主任也可以脱离,但要慎重,因为体育课外活动时,班级多,项目多,突发事件也就比较多,如果有班主任从镇,突出事件处理起来也就比较迅速比较准确。

三、做好课外活动的督促和检查评比工作

对于课外活动不能放任自流,要做好督促和检查评比工作,对于课外体育活动搞得不好的班级,校长室、教务处要及时地予以批评指正。校领导要经常深入实际、督促多方共同搞好体育活动,适当安排检查小组,具体负责每次活动的情况,检查内容应包括出勤情况是否及时,是否按活动安排内容及地点进行活动,组织是否有序,场地和器材的利用及保护情况是否妥当,检查组应及时公布检查结果,指出存在问题及改正方法,最终结果作为评选先进班级的条件之一,奖优罚劣。

另外,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针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课余性特点,管理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用唯一固定的模式进行管理和检查,如班级之间的体育比赛,在活动安排上没有,但我们就不能认为他们没有按体育活动安排表而加以批评。

(二)针对课外体育活动群众性的特点,参加管理的人员要具有广泛性,上到校长、主任、下到班级体育委员、小组长,都可以参加体育活动的管理,各有分工,各司其职。

(三)针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的多样化,和空间的广泛性的特点,体育的管理工作要具有灵活性,各个班级在征得分管领导,教师的意见后,也可以根据季节、场地器材和各个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其它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但不得影响其它班级的文化课教学和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要有组织、有纪律、有意义,如郊游、班级之间的体育竞赛、观看体育比赛、参加劳动竞赛等等。

(四)《初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要“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所以课外体育活动具有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的特点,因此在体育管理上要具有针对性,我们教师不能要求全班的学生跑步都一样快,每个学生都一样积极、活泼、都喜爱某一项运动,要根据每个同学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人而异,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五)校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等体育活动的管理者,都一定要重视课外体育活动,而不能只是讲在口头上,不落实到实际行动中,随意地占有课外体育活动时间。

(六)要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按照教学要求,努力添置体育器材,爱护场地固定器材,并及时维修。

9.浅析对初中体育课外活动的认识 篇九

浅析对初中体育课外活动的认识

贵州省罗甸县沫阳中学 黄元勇

【摘要】学校体育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觉自愿地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能力和习惯,让他们认识到学校体育不是人的体育实践与身体教育过程的终结,而是人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阶段,是终身体育的一个环节,理解体育与人生幸福、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在学校体育的认识层次上得到提高。

【关键词】体育教育;注重培养;体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728.8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01-0009-01

一、课外体育活动的地位及其形式特点

有专家认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是指除体育课外,学生在业余的时间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方法,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丰富课外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也有专家认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学生在课外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方法,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活跃身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体育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活动、课外训练、课外竞赛及校外体育、家庭体育等多种组织形式

二、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

学校体育是国家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对学校体育的任务做出了明确规定:“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这个任务的提出体现了学校体育的目标功能。为学生毕业后能够获得高质量的生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事实上,学校体育发展到现在,已超出了学生时代,具有终身意义;超出了学校教育的范畴,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超出了强身健体的独特功能,具有促进身心协调发展的全面效能。学校体育的表现形式主要为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等内容。

学校课外体育作为学校体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体育课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是检查体育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一种形式和内容,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共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实现体育目标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根据学校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培养体育技能,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从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具有优良的体育精神和思想作风的任务来看,学校每周两节体育课,显然难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教学活动已经远远越出了学校的“围墙”,与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成为教学的补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能力及作为现代人所具备的心理品质,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三、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

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作息制度相结合,并有一定组织和要求的课余体育锻炼。如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有组织和指导的课外活动及全校性的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等。这一类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自愿性与规定性的统一;自主性与指导性的统一;教育性与娱乐性的统一。尽管这种有组织并有一定要求的课余体育锻炼,在时间、出勤率、组织形式、练习内容及负荷安排上具有规定性和指导性,但这种规定性和指导性并不像上体育课那样具有较强的`强制性,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自愿和自主。所以,一般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采用这种形式。另一类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利用课间、课外活动、双休日等课余时间。或独立或结伴在校内外进行自发性的体育锻炼,或参加某一俱乐部和单项体育协会;这些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是自由性的。由学生自我管理,自主经营,自由聘任指导教师或外聘教练。参加者都是凭兴趣和爱好聚到一起的,有很大的随意性,其目的是休闲运动、锻炼身体,没有教学任务。由于这一类课外体育活动更能充分表现其自立性和娱乐性的特点,一般高中和大学现在采用这种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

四、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

1.内容的多样性和形式的自由性。

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不像体育课那样具有强制性,不受体育课程和体育大纲的制约。从自发的游戏活动到正式的有规则的竞赛,从娱乐性的体育活动到竞技型的竞赛项目,从自主性的个体活动到有组织的集体锻炼,都给参与者提供了较大的选择自由,充分满足了学生的运动需求。

2.活动的趣味性和方法的灵活性。

课外体育活动具有鲜明的群众性,目的就在于增强体质,愉悦身心,丰富课外生活。因此,学生可以从个人的实际出发参与到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中,满足了兴趣需求,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张扬了个性,施展了才能,主体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和发挥,进而激发了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养成了定期进行体育活动的习惯。

3.参与的普遍性和训练的针对性。

在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者中不仅有普通群体,还有高水平的精英分子,他们通过课余体育训练,提高了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了优良的运动成绩。通过对他们参与的体育竞赛的观摩与欣赏,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4.活动时间的连续性和锻炼效果的持续性。

课外体育活动由于组织形式灵活,不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参与,这样就保证了学生每周多次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既有时间复习在课堂上所学的动作技术,又有机会提高自己钟爱的体育项目的技术水平,使体育锻炼的效果持续增强。

10.小学数学课外活动计划 篇十

目前,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这对我们的教育是一场新的挑战。为了适应我国的四化建设,为了适应世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按三个面向的要求,从发展学生的智力、创造力出发,课外活动在教学工作中的地位更重要了。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在现代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1.能够广泛地接受新信息

课外活动的内容不受教学计划和教科书的限制,也不受班级授课时间的限制,可以使学生多渠道地接受各种新信息。

例如,微电脑知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新信息,根据我国现有的条件,尚不能把它列入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但它可以作为课外活动的内容,使学生及早地接触科学技术的最新信息。

在课外活动中,也可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哥德巴赫猜想、七桥问题、四色问题、莫比乌斯环、模糊数学、图论等,使学生及早接触一些新的数学思想。

2.能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儿童本性是喜爱游戏的,在游戏中,他们是不知疲倦的。数学课外活动能够吸引学生参加,把学习数学变成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积极开展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重要意义

目前,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这对我们的教育是一场新的挑战。为了适应我国的四化建设,为了适应世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按三个面向的要求,从发展学生的智力、创造力出发,课外活动在教学工作中的地位更重要了。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在现代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1.能够广泛地接受新信息

课外活动的内容不受教学计划和教科书的限制,也不受班级授课时间的限制,可以使学生多渠道地接受各种新信息。

例如,微电脑知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新信息,根据我国现有的条件,尚不能把它列入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但它可以作为课外活动的内容,使学生及早地接触科学技术的最新信息。

在课外活动中,也可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哥德巴赫猜想、七桥问题、四色问题、莫比乌斯环、模糊数学、图论等,使学生及早接触一些新的数学思想。

2.能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儿童本性是喜爱游戏的,在游戏中,他们是不知疲倦的。数学课外活动能够吸引学生参加,把学习数学变成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课外活动安排:

第二周:测量比赛

根据学生学习的第一单元:测量,从中学习了长度单位、质量单位,这次活动可以把这个加以运用,能对学生的测量这一单元有更深入的了解

活动工具:卷尺、直尺、测绳等 活动过程:

1、把校内一些具体事物用数学表示出来。例如指导学生测量学校中旗杆、大树、楼房的高度,道路、操场、园地、教学等的长度,把测量计算的结果写在特制的标牌上,分别安插或悬挂在相应的地方

2、胜

活动结果记录:第二组获胜

看哪一组同学速度快,最先测完,测量最准备,哪组就获

第六周:数学文艺会

数学文艺会演出有关数学知识的文艺节目。例如相声:《0和1》、《不要忘记小数点》;活报剧:《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机器人》;诗朗诵:《一道难题》、《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舞蹈:《找朋友》(练习数的组成);还有数学魔术和数学灯谜等。

数学文艺会也可同数学故事会结合进行,先讲数学故事,然后演出数学文艺节目。这种活动必须认真组织,充分准备。事先要制订计划,把任务分配到各个小组。

这种数学文艺会生动活泼,别开生面,很受学生欢迎。一次活动可以组织全体学生观看演出,影响面广,作用较大。学生既看了文艺节目,又学习了数学知识。

活动结果记录: 第一名:余琴 第二名:何婧雯 第三名:徐炜炜

第十周:数学口算竞赛

比赛的内容,主要是基本口算,采用小组合作比赛的方式,一部分学生负责计算,一部分学生负责写答案,剩下的学生为自己队加油打气,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还很好的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

活动很顺利的进行,学生都非常积极,都为自己队加油,全班共分为两组,其中第一组以三局两胜最后获得冠军

活动结果记录:第一组获胜

第十四周:数学故事会

小学生是喜欢听故事的,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会给学生一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给学生讲数学家的故事是极有教育意义的。例如,华罗庚怎样从一个学徒成为世界有名的数学家;陈景润怎样向“哥德巴赫猜想”挺进,努力夺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高斯怎样从穷苦家庭的孩子成为“数学王子”„„这些故事会打动学生的心灵,激起学生对数学的渴望和追求。

另外,数学历史方面也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例如数字的故事,圆周率的故事,算盘的故事,日历的故事,度量衡制度的故事等。这些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而且能丰富知识,开阔眼界。

活动过程:故事可以由教师主讲,然后由学生分工轮流讲。 主要讲述了:《0与1的故事》、《时、分、秒》、等

11.小学体育课外活动计划 篇十一

提及体育教学,部分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甚至可以说是惧怕体育课,这已经是一个长期的困扰体育师生的问题。如何把这一部分学生的体育热情激发出来,让他们全身心地融入到体育活动中,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内、外双重激励入手,分析其和学生参与体育热情的纽带关系,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提升学生参与体育热情的策略。

一、内、外双重激励的涵义

内、外双重激励源于美国组织行为学家迪尔提出的迪尔综合激励模型。它是以期望理论为基础,把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从内、外两个方面加以分析,找出原因,并从内、外双重激励同时入手,以有效解决困扰个体行为的问题。

内、外双重激励出发点是,个体的总激励水平应是其内在性激励与外在性激励之和;内在性激励本身又可分过程导向的、由任务活动本身所激发的激励和结果导向的、任务完成时的成就所激发的激励这两种成分。并且针对内、外双重激励,有些情况下,不便进行现实量化,而引入奖酬效价变量。奖酬效价变量是指通过提高相应的奖酬效价变量,会使该变量对应的激励有相应的提升。

二、学生参与体育热情度的内、外在性因素分析

鉴于内、外双重激励对个体总激励的划分,激励有内在性激励和外在性激励,学生参与体育热情不高的因素也对应的划分为内在性因素和外在性因素。

1.学生参与体育热情不高的内在性因素分析

首先,就是体育活动本身和过程的呆板、程式化、无乐趣。提起体育活动,多数的学生感觉都是固定的模式,体育教师吹响集结号,学生象皮影戏里的木偶一样,跟着老师的动作,机械式地舞动。虽然现在的体育活动有了不少的改进,新增添了体育场,学生有了新的统一服装,但是有一个根本的问题并未真正改变——那就是教师的这种教导式授课方式。单一、呆板的授课方式,必然会导致体育活动过程的无趣、乏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情自然也就不高。还有一点就是有些体育活动本身的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完全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兴趣喜好,纯粹是机械式的“冷”体育活动项目,无法和学生的兴趣相匹配,就算是再好的体育项目,由于没有充分地考虑和学生的兴趣喜好相匹配,恐怕也无法引起学生对体育活动参与的热情。

其次,就是学生完成体育活动后,所带来的一种内在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的不足或缺失。体育活动过程中,肌体往往要经受一定的锻炼和劳损,很多时候经过辛劳的过程,进行某项体育活动后,得到的往往不是体育活动带来的满足感,学校里面体育活动往往不再是怡情、健身,而是一种任务,学校里面规定的到处都是体育达标要求,不达到某种成绩,便会影响学生的总体成绩评定。

2.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热情不高的外在性因素

外在性的因素主要是体育活动本身之外的因素,譬如场地环境的好坏,学生饮食的优劣,以及获取额外奖励等。这些因素和内在性因素一样,同样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有十分显著的影响。

体育活动的环境对于学生参与体育热情有着典型的影响,整洁、规范的体育运动场地让人有一种心情愉悦的感觉,自然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有极大的帮助,相反如果运动环境很差,连个像样的运动场地都没有,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肯定要有个大的折扣。另外,关于学生饮食优劣,表面看来和参与体育的热情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仔细考量,却可以发现倘若饮食质量很差,学生何来好的体魄?又如何有好的体魄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呢?

三、内、外双重激励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热情度提升的优势

内、外双重激励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热情度提升的贡献,主要是通过运用内、外双重激励,针对学生参与体育热情不高的各种因素,来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度,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拥有更加强健的身体,以及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快乐的感觉,从而把这种愉快的感觉带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用更加饱满的热情促进学业的成功。

内、外双重激励,注重从内在性因素和外在性因素两方面综合分析,内外共同作用,来达到对对象的激励作用。而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是否高涨,同样也具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应用内、外双重激励可以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的因素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真正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有实质性的帮助,而不是走马观花。另外,内、外双重激励,选取奖酬效价变量,而不是一个固定的常量,这和影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度有各种不确定的因素有着不谋而合的相似之处,把各种激励方式作为一种奖酬效价变量的转换体,通过奖酬变量来彰显作用,更加人性化,也更加尊重客观原则。

四、内、外双重激励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热情度提升的贡献

参与体育活动,融入体育活动,不是被动地被体育活动牵制和羁绊,而是要和体育共同成长,快乐体育、健康体育才是体育的精髓所在。

1.提高体育活动本身更具吸引力

首先当然要设法避免体育活动的过分单调,使它能有些变化,不总是简单的、重复的、常规的,要有些新颖性。同时也可提高体育活动的挑战性,使之具备适当的难度,发挥人们多样的技巧和所有的聪明才智。例如角色换位,体育活动项目扩大化、丰富化,增加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自主权等,都能增加体育活动的吸引力。在体育活动中,教师也不应该只是命令的口吻,要让学生适当增加彼此的交流,满足学生社会交往的心理需求。另外把体育活动的目标明确化,减少不确定性,不但能使学生认识到体育活动的意义,还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和探究的需要,对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度也有积极作用,也可以提升体育活动本身的趣味性,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热情度的目标。

2.提高学生完成体育活动时的绩效感和荣誉感

在体育活动中,分配各个学生体育活动的个体训练时,要注重保持一定的完整性,不要分割的太细,有时集体的成就感所能达到的吸引力要远远大于个体成就感的获得,让学生通过小分队的模式进行合作,达到一个整体性的目标,往往使该项体育活动更具有吸引力。另外,要交代清楚参与体育活动的意义,对班集体、对自己本身的重要性等,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还有就是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反馈意见,要认真对待,要积极的倾听、整理,并适时地作出回应,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被认真对待,被尊重。让他们觉得自己从事的是一项被重视的活动。这些都会使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有较大的提高。

3.通过外在性奖酬,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度

要使激励能够与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爱好和“胃口”匹配,做到对症下药。对于热爱踢足球的学生,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足球比赛,对于获胜者的奖励,选择足球,恐怕是事半功倍的。奖酬本身不一定非要是昂贵的,关键是要和被奖励者匹配。但是要做到真正的匹配是很难的,因为不可能对每个运动都奖励一个相关的运动用品。这就要求教师要定期和不定期地运用各种手段和渠道,对学生进行爱好和需求的摸底,不仅要关心学生的体育技能的提升,也要关心学生的个体需要。外在性奖酬的吸引力并不取决于它们的金钱价值而取决于使用价值。平凡而廉价的物品,若能投其所好,其吸引力会远大于无用而昂贵的奖酬。

当然这种奖酬是要保证学生在完成体育活动后可以拿到的,而且是原来许诺的奖酬。否则外在性的吸引力则会大打折扣。为此,就要先明确付酬的政策,再就是要信守诺言,决不搞“下不为例”,使学生相信教师说话算数。同时,对每个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因偏爱而厚此薄彼。

参考文献

[1] 余武,吕新颖.提高体育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4).

[2] 肖熙然,杨佩璇.论体育师范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4).

[3] 李晓莉,王晓燕.运用绩效理论促进学校教育技术创新发展.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5(10).

上一篇:幼儿园幼儿数学教案下一篇:关于开展为民服务情怀办实事争当为民服务先锋